如何加强社区建设

时间:2019-05-14 23:28: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加强社区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加强社区建设》。

第一篇:如何加强社区建设

如何加强社区建设、提高社区服务

更好的为居民服务的思考

加强社区建设、提高社区服务,目的是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满足群众公共服务需求,不断提高居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经过一年的努力,社区服务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工作难点和不足,所以我认为在如何加强社区建设、提高社区服务、更好的为居民服务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业务学习,增强服务意识:社区抓业务知识培训常态化,定期组织开展业务知识集中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二是提升社区服务水平:由于社区工作者专业素质与新时期社区建设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高,这不仅影响到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也影响到社区规范化建设推进的速度和效果。社区工作应“服务先行”,人员的专业素质与个人素质应同时抓。

三是强化社区共建机制:社区单位参与共建意识不强,在职人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将直接影响到社区各项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及完成“社区大党建”的目标。对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共建,社区应逐步实现“共驻、共建、共享”工作相应考核体系,力促单位能积极参与社区共建工作。四是提高社区文艺队伍素质:一要加强各成员能力的提高,以共同进步带动社区文化事业发展;二要加强团队合作精神,热情活动,各尽其责,落实工作,努力开创社区文化事业的新局面。使社区文化事业真正发挥作用,为社区居民创建一个和谐文明的居住氛围。

第二篇:社区建设

社区建设:历程、现状及基本走向

一、我国社区建设的简单回顾

我国社区建设运动最早要追溯到20世纪初期,伴随着国际上一些农业国家的“民众教育”、“农业推广”、“合作事业”与“乡村建设”等民间自发的社会改良运动而展开的,如1924年晏阳初先生在河北定县推行的平民教育;1927年陶行知先生在江苏南京创办的晓庄学校及其后来在江苏各地创办的乡村师范学校;1929年梁漱溟先生创建的河南村治学院及其后来在江苏山东邹平县推行的乡村建设运动,不难看出,这一时期的社区建设运动主要是在农村展开。接下来由于战争的原因,致使社区建设工作被迫停止;1949年解放后,曾经在农村推行土地改革、农村合作事业,直至走向人民公社制度,在城市则建立一种国家为权威来源、单位为统治形式的高度组织化的社会——经济一体制,在这种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下,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是高度集中的统一命令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下没有带地方自治色彩的社区建设的存在;1986年,为了配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国家民政部就倡导在城市基层开展以民政对象为服务主体的“社区服务”,首次将“社区”这一概念引入了城市管理;1989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又明确规定:居民委员会应当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活动,第一次将“社区服务”引入法律条文;1991年,国家民政部又提出了“社区建设”这一概念,并在全国各个城市中广泛地开展了社区建设活动;1998年,国务院又将“推进社区建设”的职能赋予了民政部;1999年,国家民政部正式启动了“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工程;2000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正式转发了《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可见,将社区建设推向深入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二、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现状

中国城市的社区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出现了两种明显的取向。一种是着眼于基层政权建设,强调城市管理权力的下放和政府权力在社区的整合。因此,这类研究者提出要将城市管理权力的下放,扩大基层政府的权能,进一步强化街、居组织的地位,乃至把街道办事处变革为基层政府,使其由主要承担民政职能转为承担整个街区的社会综合管理。由于这类研究直接面对街区实际,并且集中在政策层面,针对性较强。因而直接影响了基层政权建设的实践。虽然法律尚未确认,但90年代北京、上海、石家庄等地的试点实际上都将街道办事处作为一级政府管理的实体来强化,现实中大多数城市沿用的是这一种取向。

第二种取向是着眼于社区共同体的形成,强调社区动员、居民参与和社区自治。持这种观点的研究者也倾向于进行操作性政策的设计,但多以社区理论和国家与社会理论作为假设和分析的基础,因而其研究成果被称为“社区制”。他们针对街区社会管理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忽视对社区居民的动员,而政府方面又因包揽公共事务过多,所以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并进一步滞缓了社区的发育。为此,他们提出:(1)适应“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趋向,政府权力应向社会转移;(2)通过社区工作促进居民互动,并实现社区动员;(3)将社区服务由政府对居民的单向服务变为居民相互之间的双向服务,从而营造社区氛围,促进社区发育;(4)培育社区中介组织和市场组织,让社会管理自己。对应于街道权力的扩张,这类观点的极端是政府对社区事务干预越少越好。

社区制研究强调街区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提供了解决街道行政压力繁重这一问题的思路,适应了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的初衷,因而正在对社区建设的实践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政府鼓励下,各地街道和居委会进行了大量的组织发动工作,从试点工作中积累了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基本明确了社区建设的指导方针,初步理清了社区建设工作的基本思路,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从试点工作中积累了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

总结社区建设的上海、南京、青岛、沈阳、武汉等模式,有以下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和做法: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从满足社区成员实际需求出发,服务社区居民;二是坚持充分调动社区内的一切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活动,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形成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社区建设氛围;三是坚持改革城市管理体制,着力抓好社区自治组织建设,逐渐建立新型社区管理体制;四是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居民群众迫切要求和热切关注的问题入手,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二)基本明确了社区建设的指导方针,初步理清了社区建设工作的基本思路

目前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还仅限于实验区内,经过各实验区的探索,社区建设的指导方针已基本明确,即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强化社区的功能,以社区居委会为依托,以社区自治组织建设为重点,以发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以提高居民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宗旨,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根据这一指导方针,初步理清了社区建设工作的基本思路:一是建立了推进社区建设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经过前一阶段的探索实践,各实验区都成立了党政主要领导持帅的社区建设工作指导委员会;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从而加大了社区建设工作的力度。二是加强社区组织建设。自社区建设实验区工程启动以来,许多实验区按照社区构成的基本要素对街道、居委会,特别是居委会的规模进行了调整,秒学地划分社区,合理地建立社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社区自治组织。三是因地制宜地确定社区建设的项目。目前,从各实验区确定的项目来看,有多有少,不尽相同,但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基本内容有六项,即社区组织、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环境、社区治安,这些也是开展社区建设的基本任务。四是理顺关系,强化社区功能。各实验区都重点抓了简政放权、重心下移这个环节,注重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区的服务、管理功能,注意理顺区、街与社区的关系,以及社区基层党组织与自治组织的关系,社区自治组织与物业管理机构的关系。五是推进社区民主。通过“四个民主”,实现党领导下的社区依法自治,真正实现社区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最终达到建设生活便利、环境优美、治安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

(三)社区建设已初见成效

社区建设已初见成效:一是社区建设得到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自实验区工程启动以来,社区建设工作得到所在省、市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二是社区建设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支持。推进社区建设,使社区功能得到了强化。各部门、各驻区单位在社区中找准位臵,从各自本职出发,向社区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支持。社区普遍开展了便民利民服务、治安综合治理、美化环境以及各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尤其是着手解决一些群众亟需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同时,社区建设丰富了社区生活,使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社区凝聚力增强,群众自觉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有所提高。三是通过社区建设,找到了一条加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新路子。各实验区通过实践,城市基层管理开始由过去传统的行政管理为主的方式向社区自我管理为主的自治方式转变,使城市社区成为全部城市工作的基础和载体,使城市大量实际问题解决在基层,促进了城市社会的稳定。四是通过社区建设,城市基层政权和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得到加强。推进社区建设,使社区居委会干部素质有所提高,工作条件有所改善。社区居民通过民主选举、评议社区工作和参与社区事务,既促进了社区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也进一步扩大了基层民主,密切了干群关系。

(四)当前社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区制关注的焦点其实也是基层社会功能性需求的满足与社会秩序的形成,但由于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它与前面所言的另一种主张在事实上形成了“社会化”与“行政化”的争论。其实,如果各执一端,两者在理论与实践上的缺陷都非常明显。对于强调行政化的倾向来说,一方面由于缺乏对街区历史与发展趋势的深入了解和强力解释,因而实用色彩较浓,缺少宏观和长远的思考;另一方面,由于忽视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市场组织和社会自治组织的力量,因而不能找到推动社区发展的更为丰富的资源。对于强调社区制的倾向来说,虽然视野较为开阔,政策思路也更加适应街区社会发展的多元化趋势,但由于在理论上以国家与社会的分野作为预设前提,他们的对策思路在实践中就常常缺乏实施推动的主体。换言之,社区制研究的理论与对策是相互矛盾的,在理论上,它主张政府行政权力的淡出,在实践中却又将政府作为预设的推动主体。

因此,当前我国社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社区建设的工作方法上,以行政推动为主导,以工作方案为导向,社区组织行政化色彩仍然很浓厚,居民的自发参与限于配合政府工作方案,缺乏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以专业方法启发社区居民的独立自主行动,主要表现:在形成机制上,目前绝大多数的城市社区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由政府划定或一手促成的;从已有社区的性质看,目前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承担着大量政府职能的街道办事处是社区的唯一主体,与社区有关的工作被纳入了政府工作轨道,成为党和政府的基层工作;从管理体制上看,以街道居委会为基础的社区,仍沿用传统的行政手段和行政模式,存在着强化政府行政职能的倾向。另一方面是在社区建设成果上,重视有形的硬件建设和经济发展,忽视无形的社区居民的民主意识、自助互助精神、集体合作能力、社区归属感的培养。

三、国际社区发展的新趋势与我国社区建设的基本走向

国际社区发展有以下六个方面的新趋势:一是在实施地区方面,社区发展在工业发达国家农业地区中,有同样获得重视的趋势;二是在推行组织方面,许多国家均有政府当局与民间团体联合起来共同推动,并尽量鼓励民间参与的趋势;三是在工作方法方面,有日渐重视教育与组织的过程,并透过各种工作方案以达到此一目的,因而将两种理论视作互补的趋势;四是在推行模式方面,有许多不同的工作模式的提出,但一般可转化为三种不同的发展阶段:最初协助阶段,靠外在的技术、资源援助来引导、带动、组织、启发社区居民,以方案为本解决社区问题;第二自助阶段,就是要社区居民自己组织、自己决策,自己解决问题,以过程为本,注重居民的教育;第三互助——竞争阶段,将许多小型社区联系起来,相互竞赛与观摩,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合作,充分运用资源,进一步提高社区组织程度,促进社区长期发展;五是在工作人员方面,有尽量运用地方志愿工作人员,并辅以社区专业工作人员的作法;六是在工作技术方面,各国均重视专业人员,志愿工作人员和社区领袖的训练和研习,以期提高其服务的品质。

如果我们认同中国社会的转变方向更趋向于西方国家的市民社会的话,我们可能接受国际社区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分析,即使我们不承认社会转变的方向是市民社会,我们也会发现现行中国的社区建设在犯着别的一些国家社区发展中相同的错误,即偏重于依靠外来的力量去建设社区中的硬件物质设施,而忽视社区居民的主动参与、自主自助、合作行动预防和解决社区问题的态度、能力和精神的建设。当然,只讲无形的精神建设,没有具体实际问题的解决,未免流于空泛,同样不足取。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建设,绝不应该是街道居委会工作的简单调整,而是引入新的机制建立多元主体的民主管理体制,是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形式,是管理模式由政府统制向社会自治的根本性转变,是社会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形成“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内在要求。

有幸的是,学术界及我国社区建设的领导(指导)者已经对此问题有所认识,因此,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今后一段时期社区建设将呈现以下四个大的基本走向:

(一)社区建设发展的地域空间将呈现渐次推进的梯度格局。主要体现在:一是社区建设将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发展;二是社区建设在推进启动点的选择上,将从社区服务基础好的社区开始,向社区服务的空白点和弱力区渐次铺开,进而在整个城区开展;三是区域分布上由东部发达省区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缓慢推进,并且在社区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和手段等方面均出现梯度差异;四是社区建设在我国城市大规模扩张的过程中,会由城区向农村小城镇延伸。

(二)作为社区建设重点之一的社区服务,在呈现多样化与个性化并存的同时,将向着追求质量的方向发展。社区服务的设施及服务项目的拓展,将在经历规模和数量扩张阶段之后,进入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主的内涵发展阶段。它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统的面对特殊群体的福利向新福利人口转移;二是所有权归单位共享的服务数量的增多;三是部分传统的便民利民服务将向连锁店的方式发展;四是医疗卫生、养老等向社区转移、增多,成为社区服务的主体;五是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的行政性服务向社区转移;六是物质性服务提高的同时,精神性服务增多;七是社区服务将遵循志愿服务的方向发展,志愿性服务增多。

(三)社区管理与服务手段将实现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社区管理与社区服务手段的现代化将成为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象电脑网络向社区、街、区、市的连接,网上求助与网上服务的建设等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四)社区建设的推动力将出现政府直接参与转向非营利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能力增强的趋势。一是政府将从社区建设的直接推力系统退出,由领导转为引导;二是一些非营利组织将成为社区建设及相关服务的组织者;三是社区居委会作为社区建设的实施者和组织者,其自治功能将通过社区民主和社区服务这两大支柱而得到加强,居民自治将在继社区组织建设、设施建设之后,逐渐成为社区建设的主旋律。

第三篇:社区建设

一、强化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社区党总支在创建和谐社区的过程中,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等工作中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加强班子建设。社区党总支坚持优中选优,提出“开拓进取,争创一流”的工作目标和“让党员做到的,班子成员首先做到”的具体要求,在班子成员中提出了“四个必须”:班子成员必须思想上、言行上率先垂范;必须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在工作的关键时刻必须到位,在党员、群众最需要之时雪中送炭;班子成员通过沟通协调,必须营造和谐氛围。

2、加强制度建设。社区党总支先后制定了组织生活、党员管理、联系群众等各项工作制度,有健全的党组织生活制度、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等。党组织成员岗位职责明确,支部学习每月一次,学习气氛浓厚。几年来,我们始终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团结党员、教育党员的重要途径,在党员中开展“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家园”、“一名党员一面旗,一片真情献社区”、在“七一”组织党员参观英雄纪念碑,重温党史、参观反腐图片展等等主题活动,不仅丰富了组织生活,教育了广大党员,更是深深地感染了社区的居民群众,“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已经成为居民的共同心声。

第四篇:社区建设

社区建设

概述

所谓社区,是指由聚居在一定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城市社区是指在特定的城市区域内,由一定规模的、从事各种非农业劳动职业人群所组成的基层社会。城市社区建设指 的是城市基层社会在党和政府的支持、指导下,通过调整、强化社区自治组织和其他社区组织,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整合社区功能,发展社区事业,改善社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把社区与整个国家的社会生活融为一体,从而通过社区建设促进整个社会进步的持续发展过程。

社区建设指的是一种社区工作,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会力量,利用社会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个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社区建设是一项新的工作,大力推进社会建设,是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面向新世纪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把为社区居民和单位服务作为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扩大民主,社区自治。科学合理划分社区,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三)资源整合,共驻共建。整合社区资源,充分调动辖区单位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共驻社区、共建社区、共享社区资源的良好态势。

(四)责权统一,管理有序。健全社区组织,明确职责和权利,依法加强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中,逐步增强社区凝聚力。

(五)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培育特色,树立典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社区建设的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抓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发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以方便群众生活、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宗旨,进一步整合社区规模,健全管理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服务保障,推进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区建设健康发展。

基本任务

一)健全社区组织体系

1、完成新型社区的构建。

2、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

3、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

4、积极发展社区服务性组织。

二)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1、规范用人机制。

2、树立先进典型。

3、搞好业务培训。

4、建立社区建设财力投入保障机制。

(三)拓展社区服务领域

1、深化改革,健全体系,规范管理,拓展服务,加快发展。建立和完善面向失业人员的社区就业服务,面向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贫困户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和面向辖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网络,逐步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托、孤有所抚、残有所助、贫有所济、难有所帮、需有所应。

2、引入市场机制,实现社区服务管理和作业相分离。大力兴办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区服务行业,积极引导医疗、金融、保险、邮政单位和大型商业、服务业企业进社区设点,鼓励辖区单位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面向社会开放,促进社区服务向网络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3、广泛开展科技、文体、法律、卫生、计生进社区活动,建立社区居民、辖区单位干部职工与志愿者参加相结合的社区服务队伍,促进社区服务的党员参与率、居民参与率和辖区单位参与率明显提高。

4、积极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在硬件建设上,多渠道筹集资金,将城区和市区所有社区的电脑配置到位,初步实现市、区、街、社区“四级联网”;在软件开发上,采取市场运作方式,立即着手开发社区管理服务信息系统软件。建立起全市社区信息服务平台,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

(四)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2、全面拉动社区配套设施建设。

3、广泛集聚本地区社会资金。

4、整合现有资源。

(五)繁荣社区文化、教育、体育事业

1、结合城市建设,积极创办市民学校,不断完善社区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形成包括舆论阵地、文化场站、体育场馆、休闲场所和青少年、老年活动室等在内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网点,不断满足居民群众学习、娱乐和健身活动的需要。

2、以社区党校、市民学校、家长学校为阵地,努力提高市民素质。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教育,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教育,形势政策、民主法制和维护稳定教育,不断提高居民思想政治素质和文明程度。

3、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发展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楼院文化、家庭文化,利用社区和社区内单位的图书室、影剧院、文化馆、俱乐部等各类活动场所,经常组织具有社区特色的文化、体育、科普、教育、娱乐等活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反对封建迷信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4、深入开展社区共建活动。增强社区辖区单位、社区各类组织和社区全体成员的地缘意识、参与意识、公共服务意识,形成“共驻社区、共建社区、共享社区资源”的良好态势。

5、深入开展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社

区思想政治工作放在突出位置,通过组织群众开展争做“文明市民”、争创“五好文明家庭”和“文明楼院”等活动,引导居民热爱自己的城市、社区,共同建设美好家园,自觉维护城市和社区的良好形象,推动文明社区、文明街道、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

(六)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搞好社区计划生育工作

1、做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划,调整、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实行行业管理。

2、健全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

(七)加强社区治安,美化社区环境

1、规范社区警务运作机制,健全专群结合的社区安全防范体系。

2、积极开展安全社区创建活动,提高创建水平。

3、积极开展“美化人居环境,改善生活质量”活动,培养社区成员的环境意识、公德意识,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储存和无害化处理,广泛发动群众治理“脏、乱、差”,不断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

4、加强市容、环境治理。落实社区环境绿化养护管理制度,扩大公共绿地面积,优化美化社区环境。

第五篇:社区建设

深圳

一、社区服务建设(来源《深圳市社区服务“十二五”规划》)

1.特点

多元供给:从基本由政府承担社区服务的较为单一的供给渠道,转变为政府、社会、市场和市民共同参与的多元供给渠道。

民间运作:推进社区服务市场化改革,形成社区服务非行政化提供的方式,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综合服务:鼓励政府各部门按照“费随事转”的原则,将经费和服务交由区政府(新区管委会)统筹安排,形成跨部门的综合性的社区公共服务模式。

2.各级各部门职责

市社区服务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市社区公共服务进行规划、指导、监督和统筹,制订服务指标、服务规范和服务标准,完善评估监管制度,制订和发布社区公共服务产品目录,对各区推进社区公共服务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市规划部门将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和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标准纳入公共配套设施指标和规划体系。市发展改革、规划国土、财政、科技创新、经贸信息化、卫生人口计生、综治、公安、教育、市场监管、人力资源保障、住房建设、司法行政、文体旅游、工青妇和残联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参与和支持社区服务。

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是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的责任主体,统筹安排社区公共服务所需资金,组织购买社区公共服务,制订以特定人群为对象的社区公共服务申领资格条件,建立重点服务轮候制度,对辖区的社区公共服务进行指导、检查和考核。

各街道负责整合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统筹用于社区公共服务项目。街道办事处、社区工作站和各种政府机构不再直接承接以特定人群为对象的社区服务项目,并逐渐将已承接的该类服务项目移交社会组织和居委会运营,形成“非行政化提供”的新模式。

对于新建或旧城改造更新的小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要与小区的规划建设同步进行,规划、住房建设部门要严格把关,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确保社区服务设施足额移交所在区政府(新区管委会)之后,才能办理验收手续。加大财政投入,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原则上以免费或象征性收费的方式提供给社区服务机构使用。

3.财政投入。

市社区服务主管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研究制定须由政府购买服务的社区公共服务项目的服务支出标准。对社区服务中心购买服务支出,属于已有项目支出安排渠道的,在现有资金渠道解决,其余资金由各区先行安排。市级对各区社区服务进行考核后,根据政府购买服务支出标准及各区安排资金情况,在2011—2013年按50%的比例予以奖励,在2014—2015年按33%的比例予以奖励。所需奖励经费可从福利和体育彩票公益金中解决。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区管理服务机构、户外文体广场和社区公园运营所需经费仍按现有资金渠道解决。

4.购买服务。

采取政府主管部门提出和服务机构申报相结合的方式,设定服务项目和提供服务机构的资质。对成熟的社区公共服务项目,以评估结果为主要依据,减少环节、优化流程,保障项目持续运作所需的资金及时到位。市财政部门应会同市社区服务主管部门,建立健全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政府购买社区服务的机制。

实行社区商业服务备案制度。社区服务中心的承办机构在社区工作站办理备案手续之后,无需办理营业执照,即可在社区经销福利彩票,从事单车修理、裁缝店、修鞋、干洗代收、打字复印等便民服务,并将利润用于补充社区公共服务经费。

5.社区服务人员队伍建设

加强对社区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充分发挥社工在社区服务中的统筹引领作用,发展壮大社区义工队伍,形成“社工引领义工服务、义工协助社工服务”的服务模式。

二、社区党建

1.来源《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社区管理体制的意见》

根据社区党员数量,由社区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社区党支部、党总支或党委。社区党组织接受街道党工委领导,并在社区组织体系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社区党组织书记与社区工作站站长原则上实行“一肩挑”。社区工作站应设有专职党务工作者负责辖区党建工作,专职党务工作者可以同时兼任其他工作。社区党建工作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

2.来源:《宝安区委关于着力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深入推进党建社区化的实施意见》 推广驻社区党委模式。驻社区党委负责统筹、协调辖区内各类组织的党建工作,组织辖区单位为辖区党员群众提供服务;负责策划、组织社区共驻共建活动,讨论决定社区建设、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等方面的重大问题;领导社区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群团组织工作;协调安排各级党代表和市、区委委员及各类党员在社区开展活动、服务群众、发挥作用;负责对居住在本社区的机关在职党员进行备案登记管理;按照街道党工委的要求,组织落实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组成人员、股份合作公司组成人员及其他社区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考核和监督工作;创新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实践模式,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社区的社会建设工作;负责抓好综合党委自身建设,负责党员教育管理、发展党员工作。赋予驻社区党委有关干部选拔任用建议权、工作监督考评通报权、评优表彰否决权、经费核拨建议权等职能。

驻社区党委书记原则上在社区党组织书记中产生,也可由街道党员领导干部兼任,或通过公开招聘等方式选任。

发挥区委委员作用。每位区委委员联系一个社区或基层党支部,每季度至少1次到社区开展工作,每名区“两委”委员至少联系3名区党代表,每名区党代表至少联系5名社区党员,形成区委委员¬—党代表—党员群众的联系链。

加大党代表工作室建设力度。依托党员服务中心,以“社区党代表工作室”、“片区党代表工作室”、“流动党代表工作室”、“网上党代表工作室”等形式,实现工作室在全区的有效覆盖。

建立工作激励机制。驻社区党委适度推广后,从社区书记中招录街道中层副职,人选提名原则上从驻社区党委书记中产生,研究提出对其中落选者给予适当激励的措施;连任两届以上(含两届)驻社区党委书记、没有被招录为公务员的,由街道财政采取购买商业保险等办法,保证其退休金相当于事业单位职员七级或八级退休金水平。社区专职党务工作者(党代表工作室专职联络员)参照雇员管理。

杭州上城区(来源:《杭州上城区社区建设十二五规划》)

政府购买服务项目。通过财政资助、福利彩票公益金、社会资金的共同投入,设立政府公益发展基金,采用招投标的方式,向社会组织和企业购买服务。创办公益发展基金招投标中心和网站,开展公益创投大赛活动,吸引更多的社会组织和社会企业参与社区服务,使政府购买社区服务朝着专业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上海普陀区(来源《“十二五”社区建设与发展》)

构筑人文宜居型、绿色低碳型、“三生”(生产、生态、生活)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文明和谐社区。

区域化党建工作:以社区(街道)党工委为核心,居民区党组织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突出服务群众、加强管理的功能,推进党建资源共享。以党建联建为纽带,进一步调动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参与社区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推动条线部门党组织与居民区党组织的互联互助、“两新”党建与居民区党建的互补互动,深化社区党建工作与社区统战、民宗侨台等工作的联动机制。

社区治理结构:健全和完善社区代表会议制度,健全社区工作准入制度、资源共享机制、民意表达机制、监督评价机制、表彰激励机制、居民自治机制,提高社区共治能力。健全街道、镇辖区内单位共同参与的社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党代表、人大代表联系社区制度,营造“共商社区事务、共享社区资源、共建社区家园”氛围。

上海(《《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社区建设的若干意见》)

1.社区工作重心在于服务和管理

《意见》指出,社区街道建设,要着力加强社区公共服务、强化街道综合管理职能。马伊里表示,此次《意见》对社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职责进行了强化,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区服务和社区管理上来,淡化招商引资等经济功能。

2..“镇管社区”还需政策逐步配套

厦门(来源《厦门市社区建设“十二五”规划》)

1.社区民主自治:逐步扩大城市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的范围,尚未完成集体资产改制的“村改居”社区一般采取直选或户代表选举的方式,2.理顺社区管理体制:努力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居民自我管理的有效对接、政府依法行政和社区依法自治的良性互动。落实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群团组织需要进入社区并委托社区居委会协助完成的工作,必须向本级社区建设组织协调机构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入,并按“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保障工作经费。改进检查考核方式方法,相关部门不再分头组织对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考评,改由社区建设组织协调机构每年组织两次综合考评。组织清理设在社区的各种机构和牌子,清理各类报表、帐册、上墙资料,精减各种类型的会议,切实减轻社区居委会负担。

北京(来源《关于加强城乡结合部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

1.社区组织体系。构建社区党建、社区自治、社区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社区居民委员会为主体、以社区服务站为依托、以社区社会组织为补充、驻社区单位和组织协同配合、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现代社区治理结构和新型社区服务管理体系。

2.社区党建。以“三有一化”(即有人有钱有场所、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为重点,建立

社区党组织牵头,社区居民委员会、服务站等参加的社区协商议事机制、联席会议或例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党员设岗定责、依岗承诺和帮扶结对等制度;实行村居并行模式的社区(村),村党组织要重点做好涉及集体经济管理、旧村改造、新农村建设、“三级联创”等工作,并与社区党组织做到有序衔接、平稳过渡。

3.工作机制。成立市、区县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社会建设部门要加快推进社区服务管理创新工作,加强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培育扶持专业社工服务机构,发挥专业社工在城乡结合部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农村建设部门要做好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产业发展、涉农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建设工作。综治、教育、信息、公安、监察、民政、司法、人力社保、国土、环保、规划、城乡建设、市政市容、交通、水务、商务、文化、卫生、人口计生、体育、园林绿化等部门要加强对城乡结合部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区县政府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经费的支持和保障力度。

《洛阳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管理办法》:凡旧村址在城镇建设扩展区外的,因建新拆旧需要使用周转土地的,按照规划设计可批准使用周转土地,按程序核定周转用地面积。整村拆建或多村联建的新型农村社区,可按实际需求申请周转用地。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首先要将旧址复垦为耕地,并按1:1比例归还周转用地、留足农村发展用地后,其余部分可作为土地置换指标实行有偿转让,受益除国家政策性收费外,其余全部返还土地所有权的集体经济组织,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下载如何加强社区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加强社区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区建设

    关于如何建立社区长效运行机制的探讨 2008-08-15 点击率: 924 黄梅县民政局赵攀龙 如何建立一个社区长效的运行机制,对于保障社区正常、健康、高效运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区建设

    八卦洲街道总面积56平方公里,农村人口31479人,目前街道共有7个农村社区,1个城市社区。自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以来,我街道以便民利民为宗旨 形成日益完善的服务体系,在社区体制、......

    社区建设

    开江县翰田坝煤矿 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安全社区建设的通知》(安委办〔2011〕38号)精神,完善安全监管体系创新,推......

    社区建设

    社区的含义及其特征:社区是指固定的地理区域内的社会成员以居住环境为主体,行使社会功能,创造社会规范物,与行政村同一等级的行政区域。它具有以下特征。1.社区是社会的缩影 2.......

    社区银行建设

    关于浙江农信建设社区银行的一点建议摘要:发展社区银行的呼声日益高涨,也已成为金融改革的热门话题之一。发展社区银行是缓解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难的治本性措施,是改善金融......

    社区建设意义

    社区建设意义 社区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常见的有各种家庭文化、广场文化、科普宣传、文体比赛等,这些活动从不同角度、层次等方面满足了广大社区居民的精神需求,同时社区......

    基层社区建设

    基层社区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程加快,原有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被打破,新的管理体制尚未形成。以“单位”为基本元素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逐向城乡社区汇集,城乡社区日......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也称中心村建设,指的是以区域位置和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农村居民点为中心,聚集周围一些自然村,建设成具有一定规模和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并对周边区域具有一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