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日语语言学考点归纳
名词解释
1.音素及现代日语音素的分类:
现代日语的音素主要有:元音音素、辅音音素、半元音音素、特殊音素等几种。元音音素:共有五个【i、e、a、o、u】
辅音音素:共有十三个【p、b、t、d、c、k、g、s、z、h、r、m、n】 半元音音素:共有两个【j、w】
特殊音素:N【拨音即鼻音】 Q【促音】 2.粘着语:
所谓“粘着语”,即靠附着在表示概念意义的词的前面或后面表示语法关系的功能词来表示该语言的语法关系,以日语、朝鲜语为其代表。日语是典型的粘着语。在语法结构上,以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即所谓的“词”来表示概念,而以后缀助词、助动词等虚词即所谓的“辞”来表示语法关系。3.元音:
所谓元音,是指声带颤动,气流在口腔内的通路上不受到阻碍发出的声音。元音的区别主要靠舌头的部位和嘴唇的形状来决定。根据舌位的前后,元音分为前、中、后;根据舌位的高低或口腔的开闭,元音分为高、中、低。靠嘴唇形状不同所发出的元音有圆唇元音和非圆唇元音。由于所有元音在发音时,声带都要有所震动,所以元音都是有声音的。4.声调及现代日语声调的分类:
所谓“声调”是指“在每一个词句中声音的高低和强弱有一定固定的分布”。在许多语言当中,有些词虽然发音一样,但根据声调分布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意思。现代日语中以声音高低进行区分的声调叫做“高低音调”。现代标准日语的声调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第一拍低,从第二拍开始升高再不降下来的“平板式”。“平板式”只有一种类型“平板型”。另一类是第二拍升高后还会降下来,或者是第一拍高,从第二拍降下来的“起伏式”。起伏式有三种类型:“尾高型”“中高型”“头高型”。5.态:
在句子中,表明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与补充成分中的人物或事物之前是什么关系的语法范畴,称之为“态”。现代日语中的态以后续在谓语动词下面的助动词来表示。主要有“被动态”、“可能态”、“自发态”、“使役态”等。
被动态:表示某人或某事物从他人或外界收到某种作用或影响的语法范畴。可能态:表示能力或可能性的语法范畴。
自发态:表示情感、感觉等自然而然地产生的语法范畴。
使役态:表示让别人作某种动作,或使某种事物发生变化的语法范畴。6.人类语言分类与代表语种(举例2个)
屈折语:即靠语言的词形变化来表示该语言的语法关系,比如:拉丁语、德语。粘着语:即靠附着在表示概念意义的词的前面或后面表示语法关系的功能词来表示该语言的语法关系,比如:日语、朝鲜语。孤立语:即该语言的语法关系既不靠词形变化来表示,也不靠专门表示语法关系的后缀或前缀来表示,而主要是靠词序来表示该语言的语法关系,比如:汉语、越南语。
抱合语:即该语言把各种语法关系都组织到一个词里,往往一个词就表示一句话,也就是说一句话总以一个词的形式出现,如:印第安语、阿伊努语。7.辅音:
所谓辅音,是指在发音时,气流在通路上受到某种阻碍后发出的声音。辅音根据其发音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塞音、摩擦音、塞擦音、舌尖音和鼻音。根据发音部位的不同,又可分为双唇、齿音、齿龈音等。由于在发辅音时,声带不一定都要震动,所以辅音又根据声带的震动与否,分为有声辅音和无声辅音。8.举例说明自由变体和条件变体:
发音[k]有送气和不送气的区别(发音标记为[k][k‘])但是在日语中,送气和不送气并不产生意义上的区别。像这种不产生意义区别上的不同发音,音韵学中称之为“自由变体”。即送气的[k‘]和不送气的[k]是音位/k/的自由变体。
拨音ン在不同环境中发音不同,[sanmmei](三名)[sanniN](三人))[sannou](三号),在音韵学中,把这种特定条件下发不同的音,而又不产生意义区别的音称作“条件变体”。[m][n][n]的三个发音就是音位/N/的条件变体。9.“拍”举例说明:
任何一个音节,无论是直音还是拗音,抑或是属于特殊音节的拨音、促音或长音,其发音的时间基本上是等长的,日语中称之为“拍”。“拍”是日语音节构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可以说是日语的一种节奏感。例如“ニッポン(日本)”“コウコウ(高校)”都是属于四拍的单词。10.语气:
表示说话者对所叙述事物的判断、态度等,即说话者的纯主观意识的语法范畴叫“语气”。现代日语中表示“语气”的语法形式,由“う、よう、まい、だろう、らしい”等助词、准助词及出现在句尾的各类语气助词构成。现代日语中表示“语气”的部分又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表示说话者“判断”的语气层次。另一个是表示说话者要向听话者表达某种心情的“传达”的语气层次。简答
1.桥本语法及其特点。
桥本进吉,他的语法论主要表现在其著作《国语法要说》和《国文法体系论》之中。
桥本语法的特点是注重语言的形态,他认为,语言的句子、单词所表示的内容、意义、思想等必然会有某种特定的表现形式特征。这种外在的形式特征所具备的规律,就是语法。他给出日语的句子下的定义如下: A句子是发音的连续。
B句子的前后,必然有语音的中断。C句子的结尾都带有特殊的语调。
桥本语法的核心就是在日语中建立了“句节”的概念。他把日语中可以自然切割的最小单位称作“句节”。
2.对某一词汇进行统计调查时有几种统计方法?(※)
通常有两种统计方法。一种是不论单词一样不一样,只要有一个就算一个,这样统计出来的单词数叫做“所有单词数”;另一种是只要是相同的单词,不论出现多少次,只能算一个,这样统计出来的单词数叫“不同单词数”。
3.现代日语的接续词可连接哪些成分的关系,并且可以表现哪些意思?
现代日语中,接续词是表示词与词、句子成分与句子成分、句子与句子或段落与段落之间关系的词。它起到连接前后关系、承上启下的作用。如: 连接词与词之间的接续词:
A连接名词,表示并列、共存的意思。
连接词与词、句子成分与句子成分、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的接续词: B表示并列、共存或选择的意思。
C表示换言、说明、总结、补充、举例等进一步说明的意思。D表示列举、添加的意思。
连接句子与句子之间关系、表示条件句的接续词: E表示顺接假定条件句。F表示顺接既定条件句。G表示逆接假定条件句。H表示逆接既定条件句。
连接段落与段落之间,或从一个话题转换到另一个话题的接续词: I表示话题的转换。
4.举例说明直接被动句和间接被动句。(※)被动态,日语也称为“受身”,表示某人或某事物从他人或外界受到某种作用或影响。直接被动句:表示直接受到某种动作影响的被动句被称为直接被动句。如:頭がよい彼は騙されることが信じられない。间接被动句:表示间接受到某种影响的被动句。这种被动句往往带有一种受害、倒霉的语气。如:妹に来られて、勉強ができませんでした。
5.举例说明典型的日本式词汇的特征(指示、人称、拟声、拟态)。指示代词:日语中指示代词使用三分法,除了近处远处意外,还有介于二者之间的指示代词。如:こ、そ、あ、ど。人称代词:日语中人称代词有根据男女不同,使用词汇不同的特点,此外还有数量多的特点。如:わたし、僕、わし。
拟声词、拟态词:其中拟声词分为模仿动物或人声音的拟声词和模仿自然声音的拟音词。拟态词也分为模拟生命物动作、神态的拟容词和象征性语言模拟人心情的拟情词。如:そわそわ、おどおど、きらきら。
6.举例说明现代日语中表音文字作表意文字的现象。
现代日语中表音文字作表意文字的现象有:は、へ、を。假名“は”本应读作“ha”,只有在作为助词使用时读作“wa”;假名“へ”本应读作“he”,只有在作为助词使用时读作“e”;假名“を”本来读作“wo”,在现代日语中读作“o”,而且只作为助词使用。这种现象即说明了,在使用过程中人们注重了这些助词的表意性和表意功能。如果承认日语中的助词是一种单词,那么表示这三个助词的假名的使用方法就可以说是一种表音文字的表意用法。7.山田语法及其特点。
山田孝雄,他的语法学说主要反映在他的两本著作《日本文法论》和《日本文法学概论》之中。
山田语法的特点是:在:用言下设“存在词”;将一般概念的接续词和感叹词从属于“副词”的范畴;不承认助动词,认为助动词是用言的复合词尾,即“为了表示进一层的意义,在原词的词尾再附加上的一种词尾”等等。
另一大特点是,在句子的性质种类上不仅承认有带有正常主谓结构的“叙述句体”,还承认有主谓结构不可分割的“呼唤句体”。8.现代日语中有哪几种句子成分(举例)。
A谓语成分:构成句子成分中最主要关键的成分。如:彼は走っています。其中走る就是谓语动词。
B补充成分:其他表示这一谓语动作的人物、地点等成分。如:私と友達が駅前にあった。其中私、友達、駅前就是补充成分。C修饰成分:表现一个事物的基本含义时,使用谓语和补充成分就可以完成但是更具体说明就需要修饰成分。修饰成分又分为修饰名词的“连体修饰成分”和修饰动词、形容词等用言为主的“连用修饰成分”。如:あしたどこに行くの? 其中,あした就是修饰成分。
D接续成分:表示句中的原因、理由等各种顺接、拟接条件的成分。如:事故があったから、今どこにも行けません。其中だから就是接续成分。
E并列成分:与后续部分形成并列关系的成分。如:やすくておいしいお菓子。其中やすくて就是并列成分。
F独立成分:在句子中,不与其他句子成分发生直接关系的成分。可以由表示称谓、提示、感叹、应答等词汇或中途插入的短句构成。如:あの、今何をしているの? 其中あの就是独立成分。
9.举例说明现代日语中副词的种类和性质。现代日语中副词有:
状态副词:其本身表示一种状态的概念,主要对某一动作的状态进行修饰。如:こう、わざと、すべて。
程度副词:其本身表示一种程度的概念,主要对某种动作、性质、状态的程度进行修饰。如:すこし、かなり、たぶん。陈述副词:其本身表示说话者的某种心情或语气,与后续的表示心情或语气的谓语形式相呼应。
如:おそらく、決して、なせ。
10.日语中敬语有几种?受到哪些音素影响? 敬语分为:尊他语、自谦语、礼貌语三种。
尊他语:通过抬高被表达事物中的动作、状态的主体而实现的一种敬语表达方式。是一种比较直接的敬语表达。自谦语:通过被表达事物中的动作主体,从而达到抬高被表达事物中动作对象的目的而实现的一种敬语表达方式。是一种间接的敬语表达。
礼貌语:是在会话过程中,说话人对听话人表示尊敬的一种敬语表达方式。也是一种直接的敬语表达方式。
敬语表达受到以下几种音素影响: 外在的、社会的音素影响: ①人际关系音素
地位高低——对于社会地位、年龄、经历、身份等高于自身的人,要使用敬语。内外关系——向外部人讲自己内部人的情况时,不能(对内部人)使用敬语。亲疏关系——对于关系密切的人不适用敬语,对关系不密切的人使用敬语。②说话场合的音素(即是否是正式场合,有什么人在场等)内在的、心理的音素:
第二篇:日语语言学考点归纳
名词解释
1.音素及现代日语音素的分类:
现代日语的音素主要有:元音音素、辅音音素、半元音音素、特殊音素等几种。① 元音音素:共有五个【i、e、a、o、u】 ② 辅音音素:共有十三个【p、b、t、d、c、k、g、s、z、h、r、m、n】 ③ 半元音音素:共有两个【j、w】 ④ 特殊音素:N【拨音即鼻音】 Q【促音】
2.粘着语: 所谓“粘着语”,即靠附着在表示概念意义的词的前面或后面表示语法关系的功能词来表示该语言的语法关系,以日语、朝鲜语为其代表。日语是典型的粘着语。在语法结构上,以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即所谓的“词”来表示概念,而以后缀助词、助动词等虚词即所谓的“辞”来表示语法关系。
3.元音:
所谓元音,是指声带颤动,气流在口腔内的通路上不受到阻碍发出的声音。元音的区别主要靠舌头的部位和嘴唇的形状来决定。根据舌位的前后,元音分为前、中、后;根据舌位的高低或口腔的开闭,元音分为高、中、低。靠嘴唇形状不同所发出的元音有圆唇元音和非圆唇元音。由于所有元音在发音时,声带都要有所震动,所以元音都是有声音的。
4.声调及现代日语声调的分类:
所谓“声调”是指“在每一个词句中声音的高低和强弱有一定固定的分布”。在许多语言当中,有些词虽然发音一样,但根据声调分布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意思。现代日语中以声音高低进行区分的声调叫做“高低音调”。现代标准日语的声调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第一拍低,从第二拍开始升高再不降下来的“平板式”。“平板式”只有一种类型“平板型”。另一类是第二拍升高后还会降下来,或者是第一拍高,从第二拍降下来的“起伏式”。起伏式有三种类型:“尾高型”“中高型”“头高型”。
5.态: 在句子中,表明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与补充成分中的人物或事物之前是什么关系的语法范畴,称之为“态”。现代日语中的态以后续在谓语动词下面的助动词来表示。主要有“被动态”、“可能态”、“自发态”、“使役态”等。
被动态:表示某人或某事物从他人或外界收到某种作用或影响的语法范畴。可能态:表示能力或可能性的语法范畴。
自发态:表示情感、感觉等自然而然地产生的语法范畴。
使役态:表示让别人作某种动作,或使某种事物发生变化的语法范畴。
6.人类语言分类与代表语种(举例2个)
屈折语:即靠语言的词形变化来表示该语言的语法关系,比如:拉丁语、德语。粘着语:即靠附着在表示概念意义的词的前面或后面表示语法关系的功能词来表示该语言的语法关系,比如:日语、朝鲜语。孤立语:即该语言的语法关系既不靠词形变化来表示,也不靠专门表示语法关系的后缀或前缀来表示,而主要是靠词序来表示该语言的语法关系,比如:汉语、越南语。抱合语:即该语言把各种语法关系都组织到一个词里,往往一个词就表示一句话,也就是说一句话总以一个词的形式出现,如:印第安语、阿伊努语。
7.辅音:
所谓辅音,是指在发音时,气流在通路上受到某种阻碍后发出的声音。辅音根据其发音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塞音、摩擦音、塞擦音、舌尖音和鼻音。根据发音部位的不同,又可分为双唇、齿音、齿龈音等。由于在发辅音时,声带不一定都要震动,所以辅音又根据声带的震动与否,分为有声辅音和无声辅音。
8.举例说明自由变体和条件变体:
发音[k]有送气和不送气的区别(发音标记为[k][k‘])但是在日语中,送气和不送气并不产生意义上的区别。像这种不产生意义区别上的不同发音,音韵学中称之为“自由变体”。即送气的[k‘]和不送气的[k]是音位/k/的自由变体。拨音ン在不同环境中发音不同,[sanmmei](三名)[sanniN](三人))[sannou](三号),在音韵学中,把这种特定条件下发不同的音,而又不产生意义区别的音称作“条件变体”。[m][n][n]的三个发音就是音位/N/的条件变体。
9.“拍”举例说明: 任何一个音节,无论是直音还是拗音,抑或是属于特殊音节的拨音、促音或长音,其发音的时间基本上是等长的,日语中称之为“拍”。“拍”是日语音节构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可以说是日语的一种节奏感。例如“ニッポン(日本)”“コウコウ(高校)”都是属于四拍的单词。
10.语气:
表示说话者对所叙述事物的判断、态度等,即说话者的纯主观意识的语法范畴叫“语气”。现代日语中表示“语气”的语法形式,由“う、よう、まい、だろう、らしい”等助词、准助词及出现在句尾的各类语气助词构成。现代日语中表示“语气”的部分又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表示说话者“判断”的语气层次。另一个是表示说话者要向听话者表达某种心情的“传达”的语气层次。
简答
1.桥本语法及其特点。
桥本进吉,他的语法论主要表现在其著作《国语法要说》和《国文法体系论》之中。
桥本语法的特点是注重语言的形态,他认为,语言的句子、单词所表示的内容、意义、思想等必然会有某种特定的表现形式特征。这种外在的形式特征所具备的规律,就是语法。他给出日语的句子下的定义如下: A句子是发音的连续。
B句子的前后,必然有语音的中断。C句子的结尾都带有特殊的语调。
桥本语法的核心就是在日语中建立了“句节”的概念。他把日语中可以自然切割的最小单位称作“句节”。
2.对某一词汇进行统计调查时有几种统计方法?(※)
通常有两种统计方法。一种是不论单词一样不一样,只要有一个就算一个,这样统计出来的单词数叫做“所有单词数”;另一种是只要是相同的单词,不论出现多少次,只能算一个,这样统计出来的单词数叫“不同单词数”。
3.现代日语的接续词可连接哪些成分的关系,并且可以表现哪些意思?
现代日语中,接续词是表示词与词、句子成分与句子成分、句子与句子或段落与段落之间关系的词。它起到连接前后关系、承上启下的作用。如: 连接词与词之间的接续词:
A连接名词,表示并列、共存的意思。
连接词与词、句子成分与句子成分、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的接续词: B表示并列、共存或选择的意思。
C表示换言、说明、总结、补充、举例等进一步说明的意思。D表示列举、添加的意思。
连接句子与句子之间关系、表示条件句的接续词: E表示顺接假定条件句。F表示顺接既定条件句。G表示逆接假定条件句。H表示逆接既定条件句。
连接段落与段落之间,或从一个话题转换到另一个话题的接续词: I表示话题的转换。
4.举例说明直接被动句和间接被动句。(※)被动态,日语也称为“受身”,表示某人或某事物从他人或外界受到某种作用或影响。
直接被动句:表示直接受到某种动作影响的被动句被称为直接被动句。如:頭がよい彼は騙されることが信じられない。
间接被动句:表示间接受到某种影响的被动句。这种被动句往往带有一种受害、倒霉的语气。
如:妹に来られて、勉強ができませんでした。
5.举例说明典型的日本式词汇的特征(指示、人称、拟声、拟态)。
指示代词:日语中指示代词使用三分法,除了近处远处意外,还有介于二者之间的指示代词。如:こ、そ、あ、ど。
人称代词:日语中人称代词有根据男女不同,使用词汇不同的特点,此外还有数量多的特点。如:わたし、僕、わし。拟声词、拟态词:其中拟声词分为模仿动物或人声音的拟声词和模仿自然声音的拟音词。拟态词也分为模拟生命物动作、神态的拟容词和象征性语言模拟人心情的拟情词。如:そわそわ、おどおど、きらきら。
6.举例说明现代日语中表音文字作表意文字的现象。
现代日语中表音文字作表意文字的现象有:は、へ、を。假名“は”本应读作“ha”,只有在作为助词使用时读作“wa”;假名“へ”本应读作“he”,只有在作为助词使用时读作“e”;假名“を”本来读作“wo”,在现代日语中读作“o”,而且只作为助词使用。这种现象即说明了,在使用过程中人们注重了这些助词的表意性和表意功能。如果承认日语中的助词是一种单词,那么表示这三个助词的假名的使用方法就可以说是一种表音文字的表意用法。
7.山田语法及其特点。
山田孝雄,他的语法学说主要反映在他的两本著作《日本文法论》和《日本文法学概论》之中。
山田语法的特点是:在:用言下设“存在词”;将一般概念的接续词和感叹词从属于“副词”的范畴;不承认助动词,认为助动词是用言的复合词尾,即“为了表示进一层的意义,在原词的词尾再附加上的一种词尾”等等。
另一大特点是,在句子的性质种类上不仅承认有带有正常主谓结构的“叙述句体”,还承认有主谓结构不可分割的“呼唤句体”。
8.现代日语中有哪几种句子成分(举例)。
A谓语成分:构成句子成分中最主要关键的成分。如:彼は走っています。其中走る就是谓语动词。
B补充成分:其他表示这一谓语动作的人物、地点等成分。如:私と友達が駅前にあった。
其中私、友達、駅前就是补充成分。
C修饰成分:表现一个事物的基本含义时,使用谓语和补充成分就可以完成但是更具体说明就需要修饰成分。修饰成分又分为修饰名词的“连体修饰成分”和修饰动词、形容词等用言为主的“连用修饰成分”。如:あしたどこに行くの? 其中,あした就是修饰成分。
D接续成分:表示句中的原因、理由等各种顺接、拟接条件的成分。如:事故があったから、今どこにも行けません。其中だから就是接续成分。
E并列成分:与后续部分形成并列关系的成分。如:やすくておいしいお菓子。其中やすくて就是并列成分。
F独立成分:在句子中,不与其他句子成分发生直接关系的成分。可以由表示称谓、提示、感叹、应答等词汇或中途插入的短句构成。如:あの、今何をしているの? 其中あの就是独立成分。
9.举例说明现代日语中副词的种类和性质。现代日语中副词有:
状态副词:其本身表示一种状态的概念,主要对某一动作的状态进行修饰。如:こう、わざと、すべて。
程度副词:其本身表示一种程度的概念,主要对某种动作、性质、状态的程度进行修饰。
如:すこし、かなり、たぶん。陈述副词:其本身表示说话者的某种心情或语气,与后续的表示心情或语气的谓语形式相呼应。
如:おそらく、決して、なせ。
10.日语中敬语有几种?受到哪些音素影响? 敬语分为:尊他语、自谦语、礼貌语三种。尊他语:通过抬高被表达事物中的动作、状态的主体而实现的一种敬语表达方式。是一种比较直接的敬语表达。自谦语:通过被表达事物中的动作主体,从而达到抬高被表达事物中动作对象的目的而实现的一种敬语表达方式。是一种间接的敬语表达。
礼貌语:是在会话过程中,说话人对听话人表示尊敬的一种敬语表达方式。也是一种直接的敬语表达方式。
敬语表达受到以下几种音素影响: 外在的、社会的音素影响: ①人际关系音素
地位高低——对于社会地位、年龄、经历、身份等高于自身的人,要使用敬语。内外关系——向外部人讲自己内部人的情况时,不能(对内部人)使用敬语。亲疏关系——对于关系密切的人不适用敬语,对关系不密切的人使用敬语。②说话场合的音素(即是否是正式场合,有什么人在场等)
内在的、心理的音素:
虽然敬语的使用受到外在的、社会的音素影响,但是最终决定是否使用敬语或是使用什么样的敬语还是取决于说话人自身。
第三篇:日语论文社会语言学先行研究
南京工业大学日语1001薛涵月
先行研究
(1)呉宬嫺(2007)「台湾人日本語使用者の断り表現についての一考察― 日本語母語話者と中国語母語話者との比較を中心に―」 東呉大学日本語文学科修士論文 呉(2007)は台湾人日本語使用者と日本人の依頼と勧誘に対する「断り表現」を比較し、分析している。台湾人日本語使用者の中で、滞日経験のない人13名と滞日経験ある人15名を対象にする。しかし、台湾人日本語使用者に関する研究として調査対象が少ないのではないだろうか。それに、日本語学習者の学習年数と学習程度が「断り表現」にどのような影響があるのか、このプロジェクトには言及されていない。本稿では、50人以上の調査人数を設定する。そして、日本語学習者の学習年数と学習程度が「断り表現」にどのような影響を与えるのかを明らかにする。
(2)施信余(2005)「依頼に対する「断り」の言語行動について―日本人と台湾人の大学生の比較」『早稲田大学日本語教育研究』6号、pp.45-61 施(2005)では日本人同士と台湾人同士(共に大学生である)による依頼に対する「断り表現」を調査した。このプロジェクトから見ると、「親疎関係」と「上下関係」に関する調査は触れなかった。それに、親疎関係によって異なる「断り表現」が見られるのではないだろか。一つの「断り」場面しか設定しないので、日中の「断り表現」による違いことは明らかでないと思われる。本稿では、談話分析テスト(DCT)を調査方法とし、台湾人日本語学習者を対象にアンケート調査を行う。「親疎関係」と「上下関係」によって6例の「断り表現」を使用する場合を設定する。
(3)藤原 智栄美(2009)「インドネシア人・台湾人日本語学習者による「断り」のストラテジー : プラグマティック・トランスファーの再考」『茨城大学留学生センター紀要』7号、pp.15-28 藤原(2009)によると、日本人日本語話者、インドネシア人インドネシア語話者及び台湾人中国語話者という3者の比較を通し、それぞれの第一言語(母語)の「断り」についての相違が確認された。また、日本人、インドネシア人日本語学習者、台湾人日本語学習者に対して調査し、「断り表現」を分析した。しかしながら、親疎関係の要因は断り表現にどのような異なる言語行動をしているか説明されなかった。また、学習年数と学習程度が習得状況にどのような影響を与えるかも明らかでない。本稿では、質問内容として、「親疎関係」と「上下関係」に分け、6例の「断り表現」を使用する場合を設定する。学習者の習得状況を調査するために、調査項目には学習年数と学習程度を含める。
(4)鈴木 恵理子(2010)「中国人日本語学習者の断りのストラテジー--中国国内学習者の場合」『東北大学高等教育開発推進センター紀要』5号、pp.73-80 鈴木(2010)では日本語母語話者、滞日経験ない中国人日本語学習者と中国人中国語母語話者を対象としたアンケート調査を行い、三つのグループによる断りの相違を分析している。このプロジェクトでは依頼と勧誘場面、親疎関係、上下関係の三つの要因が「断り」の違いに影響を与えず、社会文化的要因が言語運用に影響を与えると述べている。しかし、従来の研究では、親疎関係、上下関係によって異なる「断り表現」が見られると分析した。本稿では、この二つの要因が断りに影響を与えるのかを検討する必要があると思われる。
(5)伊藤 恵美子(2002)「マレー語母語話者の語用的能力と滞日期間の関係について─ 勧誘に対する「断り」行為に見られる工学系ブミプトラのポライトネス—」『日本語教育』115号、pp.61-70 伊藤(2002)では日本語母語話者、マレー語母語話者とマレー人日本語学習者を対象として調査を行った。マレー人日本語学習者を滞日経験ある人と滞日経験のない人に分けられ、そして、滞日有無と滞日長短という二つの要素によって学習者に与える影響を分析した。このプロジェクトでは「親疎関係」と「上下関係」によって「断り場面」を設定したが、しかし、この二つの要素が「断り」に対する影響を詳しく分析しない。そこで、本稿の目的はこの二つの要素が「断り」に対する影響、また、この二つの要素による「断り」の違いを明らかにすることである。
(6)加納陸人・梅曉蓮(2003)「日中両国語における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ギャップについての考察―断り表現を中心に―」『言語と文化』15号、pp.19-41 加納・梅(2003)ではは中国人非日本語学習者(社会人37名、非日本語学習教師8名と英語科の学生27名)、中国人日本語学習者(日本語教師8名、日本語科学生2年生7名と4年生20名)及び日本語母語話者(社会人50名と日本人学生208名)にアンケート調査を行った。同じで単純なものを貸してもらう「断り」場面を設定し、「上下関係」と「親疎関係」の範疇がはっきり限定されていないので、本稿では「上下関係」と「親疎関係」によって、6例の異なる「断り」場合を設定する。
(7)肖 志・ 陳 月吾(2008)「依頼に対する断り表現についての中日対照研究」『福井工業大学研究紀要』第二部
38、pp.133-140 肖・陳(2008)では日本人と中国語母語話者による「断り表現」を比較した。年齢の差いによって、被験者を四つのグループに分けられ、男女各15名(全員90名)を調査した。しかし、相手の設定は同じ友人であり、親疎の度合い、目
上と目下によって「断り」に対する異なる言語行動が見られる。本稿では、「親疎関係」と「上下関係」をはっきり区別し、「断り」場面を設定する。(8)施信余(2007)「待遇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における「依頼」に対する「断り」の研究 」日台の言語行動の比較を中心に 早稲田大学日本語教育研究科博士学位論文
施(2007)では日本語母語話者と台湾人中国語母語話者を対象として調査を行った。「断る」場合において、親しい関係を持つ友人の中を「先輩」「同級生」「後輩」に分けられた。同じ親しい友人関係を持つという設定であったので、親疎関係による断りの違いがあまり見られない。本稿の目的は、親疎関係という要因が「断り」に対する影響を分析することである。
(9)関口剛司(2006)「日本語の依頼と断り表現の研究―日台異文化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の視点から―」『銘伝日本語教育 』9号、pp.112-136 関口では日本語母語話者と中国語母語話者を調査対象とした。日中の「断り」による違いを明らかにしたが、日本語学習者と日本語使用者による「断り表現」は日本人による「断り表現」とどう異なるのか明らかにしない。本稿では、台湾人日本語学習者と日本人を対象として、それぞれによる「断り表現」の相違を比較し、分析する。
(10)蒙 韫(2010)「日中断りにおけるポライトネス・ストラテジーの一考察--日本人会社員と中国人会社員の比較を通して」『異文化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研究』22号、pp.1-28 蒙(2010)では日本人会社員と中国人会社員を対象にし、親疎関係と上下関係によって8の「断り」場面を設定しており、異文化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ギャップの観点から両者の「断り」の言語行動を分析している。しかしながら、中国人会社員(中国人中国語母語話者)しか調査、比較しない。中国人会社員日本語使用者に対する調査が行われていないので、本稿では日本人、台湾人(中国語母語話者)及び台湾人日本語学習者と使用者を対象に、依頼に対する「断り表現」を調査、分析したい。
第四篇:德语语言学课程--考点梳理(最终版)
语言langue是社会的,具有法规性的效力,对整个语言群体有约束力,研究的是语言构成的规则,即语言的共性。言语parole是个人行为,是具体的,个别的,研究的是语言群体中个人运用语言规则的具体行为,即语言的个性。
共时语言学研究的是一种语言或多种语言在某一历史阶段的语言状态,即抛开它的发现变换过程,单纯研究某种语言在某一时段的静态特征,或者分析对比某一时段内不同地域语言的异同。历时研究某一种或多种语言的发展演变过程及特点。
19世纪索绪尔为代表的新学说使得语言学彻底独立为一完整学科。他著作了《普通语言学教程》,其学说具有划时代意义。1语言和言语。其重大贡献首先是区分开了代表社会规范的语言和个体行为的言语。2符号理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是能指bezeichnendes和所指bezeichnetes的结合物。3共时和历时语言学,两种观察法。4聚合和组合关系。paradigmatische r.syntagmatische r.皮尔斯符号三种分类:标志性符号(自然形成的,与他所代表的事物有必然联系,二者有时存在因果联系,它本身就是所指代事物的一部分)、图像符号(不是自然形成,人为的,被感知的符号形式是模仿某事物的声音或图像)、象征性符号(不可推敲,任意的,受社会惯例制约经学习才可认识);
索绪尔能指和所指来概括符号的基本功能。能指A是符号的形式,所指b是符号的意义,a代表b说明b,B通过A被感知。O&R语言符号的三要素:符号形式、符号意义、它所代表的外界事物。语言符号通过它的物质形式(语音和文字)代表某意义,语言符号的感知载体通过意义与外界反映到人脑中的概念连接在一起。语言符号的所指是符号使用者对外界的想象。莫里斯模式,涉及符号、符号所指和使用符号的人三方面。符号的能指作用是通过符号使用者实现的,符号的意义只有通过符号使用者才能和符号的所指结合起来。符号指的是什么,因使用者对它的理解而异。符号的三维意义,词法句法义、代表意、语境义。
布勒语言工具模式,把符号放到交际实践中去考察,区分语言符号的信息作用和交际作用。涉及到符号发出者、符号接受者、所指的事物。语言符号实现的三项功能,指示、表达、招呼。结论是:符号在交际中是第一位的;符号的意义涉及语言外的事物;符号在交际中产生实际语义;符号的发出者和接受者是决定交际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从历时视角,语义变化的七种类型。
从共时视角,就单个词词义划分为概念附属单义monosemie多义polysemie.就词义关系而言,词义间三种聚合关系,对立(反义词antonymie,反差型、过渡型、互补型)互补(同义词synonymie,理性义、附属义、地域、语法同义词)包孕(上下位词hyponymie)。词义组合关系是指词的搭配能力。语义场,语义是一个完整体系,它被切割成若干个由意义密切相关的词义群组成的义场,这些义场相互界定。
内涵intension.词义的内容,义素组合而共同生成的含义。外延,语义区别于其他词义的语义界限。
概念义denotation是对客观事物的抽象概括,它以人所获的的概念为出发点,赋予这个事物一个名称。特点是,有固定的内涵和外延,是词义的核心,因此词义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不因语境而改变语义,这是语言交流的基础。附属义konnotation是附加在概念义上的意义,特点是个性化情感化。其表达语用者对所表达事物的情感的流露和态度,或者是文章体裁或语境的要求。语素morphem,语言当中具有语法和构词功能的最小单位。按功能分为语义语素kern,语法语素flexions.构词语素derivations.语法范畴grammatische kategorie,代表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经过归类整理,分为若干语法范畴,有词形变化的语法范畴包括变格和变位。
语法一致性grammatische kongruenz,动词经过词形变化,使其与主语的人称和数相一致。
篇章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共同构成文章内容连贯的意义连续体semantische einheit.衔接kohaesion.就文章的信息连接关系而言,它研究篇章表层的语法结构和语义关系,具体的说是组织句子的规律,使句群具有篇章性,以便反映深层的逻辑语义关系。衔接的四种基本方式:逻辑连接、指称连接(前后外指)、省略、词汇连接(重复法替换法替代法)。连贯kohaerenz建立的方式:并列、时序、因果。
主述题结构TRG主题是表述选择的出发点,是读者的已知内容,位于句子前面。述题是关于主题的信息铺素叙,是叙述重点,位于句子后面。刚和目的关系。联结偏向内容的方式:线性连接、串联式连接、混合式连接。
古高地德语althochdeutsch.公元650-1050.发生第二次辅音变化的南部和中部地区为准的德语。特点,各地方言没有语音规范的统一语言;九世纪前没属于德国自己的文字语言;修道院文化占统治地位,拉丁语是历经几个世纪的唯一文字。中高地德语mittehoch,公元1050-1350.德语文学形成一支主力军;德语成为表现世俗生活的书面文学语言;德语社会地位上升。早期近代德语fruhneuh.d.1350-1650.涌现一批大学;马丁路德翻译圣经,普及了语法规范,为德语文字语言统一奠定基础;德语开始走上语言统一化和标准化道路。近代高地德语neuh.,1650-1900.精神文化生活空前活跃;德意志帝国诞生加快了德语标准化步伐;格里姆兄弟编写德语字典是词汇量最大普及面最广最具权威的德语大全。现代德语gegenwartssprache.1900-.语言标准化。书面语统一促使具有权威性的正字法的确定和发展。简单化经济化实用化是现代德语发展趋势。
第五篇:2013年日语专业研究生普通语言学试题
2013年日语专业研究生普通语言学试题
1.Is there FL(faculty of Language)in an individual's brain? Why or why not?(20 points)
2.In what aspects does L2 Acquisition differ from L1 Acquisition?(20 points)
3.In what aspects does “poverty of the Stimulus” Hypothesis affect L1 Acquisition?(20 points)
4.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20 points)
UG is essential for a child to acquire his mother tongue.But as an adult, we already know a language.Suppose we try to learn a second language, then
Do we need UG?
Do we use UG?(Is the second language UG-compatible?)
How is L2A affected by(the parameter settings of)the first language?
5.Why a young child is more sensitive for words like ‘apple, dog, doll’ than words like ‘atomic bomb, clone, embassy’?(20 points)
以 Chomsky 为代表的语言天赋论者认为: 人天生拥有语言知识,其中一个最有影响力的论点就是刺激贫乏论。根据这一论点,虽然儿童在习得语言的过程中所接触到的语言输入残缺、不足,但是他们最终都能掌握一套丰富的语言知识系统。这种最终获的语言知识与 语言输入之间的差异使得生成语言学家相信语言习得得益于天 生的语言机制,即普遍语法正是这种与生俱来的普遍语法引导儿童克服语言输入的不足而掌握语言。“刺激贫乏论”的 论点有助于我们了解语言和语言习得的本质,对语言习得有一定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