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甘肃法院网
中国甘肃法院网
兰州铁路中级法院研究部署二〇一二年工作
兰州铁路两级法院院长会议于2012年2月28日在兰铁中级法院召开。兰铁中院领导班子成员、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及兰州、武威、银川、西宁铁路法院院长参加了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省高院梁明远院长和南明法副院长在全省中级法院院长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全省法院反腐倡廉建设会议精神和最高人民法院〔2012〕46号《关于尽快完成铁路法院移交工作的通知》,总结了2011年的主要工作,安排部署了2012年的重点工作。
随后,兰州、武威、银川、西宁铁路法院院长分别汇报了各院2011年的主要工作和2012年工作思路和措施,并对铁路法院改革移交情况进行了讨论。各院均表示积极面对铁路法院体制改革所面临的各种困难,贯彻执行最高院、省高院、兰州铁路局及中院党组的决定,确保队伍稳定,确保审判执行工作有序开展。
郝广庭院长部署了兰铁两级法院2012年的工作要点,他说,兰铁两级法院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全国、全省政法工作会议、全国高级法院和全省中级法院院长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三个至上”工作指导思想,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坚持“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总体工作思路,继续狠抓执法办案第一要务,大力加强法院自身建设,不断开创铁路法院各项工作新局面,为铁路运输安全生产和建设提供更有力的司法保障。在铁路法院改革移交的关键时刻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抓班子,带队伍,提高案件审理能力和工作水平。两级法院要从推进铁路法院体制改革工作入手,重点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司法能力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各院院长是队伍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担负起抓班子、带队伍的责任,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要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司法廉洁教育,建立廉政教育长效机制,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提高公正廉洁司法水平。
二、办好案子,树好形象,提升审判执行工作质效。执法办案是法院工作的第一要务,两级法院要继续着力加强刑事、民事、立案信访、审判管理方面的工作。要依法严惩各种危害铁路运输安全的刑事犯罪,维护铁路正常运输秩序;要依法稳妥审理各种涉及铁路运输生产的矛盾纠纷,着力服务铁路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切实加大调解力度,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和谐司法;要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全力研究破解执行难题,切实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实现,着力推进执行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建设和执行工作保障机制建设,构建有利于执行工作开展的长效机制;要切实加强涉诉信访工作,认真总结信访工作经验,强化涉诉信访的预防性措施,有效预防和减少涉诉信访案件;要强化审判管理,不断提高维护稳定,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努力提升审判工作质效。
三、抓好移交,顾全大局,推进改革。一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改革移交面临的问题;二要稳定队伍,正确认识改革的必要性,坚定改革信心,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干警正确对待个人利益,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三要做好移交前的准备工作,抓好基础建设,加强和改进基层司法保障,努力改善两级法院经费保障状况,着力解决基层法院面临的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积极做好审判管理和各项行政管理工作。
郝院长要求,各院院长要了解干警思想动态,积极回应干警呼声,能够解决的问题要创造条件积极办理,对于干警工资和住房等切身利益要积极向上级反映,力求理解,寻求支持,争取解决。
郝院长强调,目前,铁路法院管理体制改革已进入实质性阶段,铁路法院即将整体纳入国家司法管理体系。两级法院要充分认识这次改革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紧紧依靠党委的领导,精心组织、密切配合,确保两级法院队伍稳定、确保两级法院审判及各项工作的衔接和有序开展、确保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要以迎难而上的勇气、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为不断开创铁路两级法院工作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中国法院网简介及建网须知[最终版]
中国法院网建网须知
中国法院网是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成立并主管的,人民法院报社主办的中央级新闻媒体。中国法院网也是法院系统中惟一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的综合性新闻网站,也是中国最大的法制新闻网站,是中国法院系统的门户网站。
中国法院网地方频道
标准型(适合基层法院)标准型网站拥有先进的后台稿件发布系统。数据库支持的动态页面将会使网站更生动,维护更方便,特色更突出。同时具有网站内容的高级检索功能,方便用户对各类信息进行查阅。在网站开通时,中国法院网将在首页位置推荐一个月,并配发相关新闻加强宣传。网站每年收取技术服务费1万元。
全能型 全能型网站除具备标准型网站的全部功能外,在网页设计和栏目策划上将更加突出法院的个性化。网站空间由标准型的100M增加到500M。此外,中国法院网对全能型网站提供访问量等多项数据统计分析系统,以便法院领导全面的掌握和评估自己法院的网络宣传工作。网站开通时,中国法院网在首页显著位置推荐一个月,并配发相关新闻加强宣传。全能型网站是中国法院网推出的功能最强大的建网形式,每年收取技术服务费3万元。
地方频道在中国法院网组织的各类活动如征文、培训、会议和网络宣传先进评选中,以及日常稿件采用享有优先权。
中国法院网拥有高性能的服务器、安全稳定的操作系统、100M共享带宽以及专业的防火墙。地方频道在建网和使用过程中,所有涉及的技术问题均由中国法院网负责,地方频道只负责配置上网用电脑和更新网站信息即可。中国法院网免费为地方频道进行网站栏目策划、个性化风格设计,免费提供功能强大的后台稿件发布和数据管理系统。专业的工程师还将免费提供24小时技术保障服务和网站数据备份及防黑防毒等。
各级人民法院请先从中国法院网首页下载并填写好《各级人民法院建网申请表》,请院长签字并加盖院章后传真到中国法院网。
联 系 人:张博 侯飞 李晨
联系电话:010-***567550773
传真:010-67550906
第三篇:法院网开通仪式的致辞
法院网开通仪式的致辞
同志们: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最高院、省高院关于加强法院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意见,经过几个多月的紧张筹建,**区人民法院网站建成了,今天,举行隆重开通仪式。
9月26日,全省法院系统信息化工作会在大同召开,10月9日,全国法院系统信息化工作会在北京召开,11月27日,全国法院司法公开推进会在**召开。司法公开借助信息化平台走向深化,已成为当前法院系统的主题,信息化建设已到了攻坚阶段,选在12月4日法制宣传日作为我院外网正式开通仪式,意义特殊。
我院法院网的开通,为宣传我院工作开启了一扇新的窗口,为加强与社会各界交流架起一座新的桥梁,为社会各界监督我院工作开辟了一条新的渠道。法院网的开通既是法制宣传的需要、司法公开的关键环节,更是标志着我院信息化建设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取得了关键性突破
2013年初,我院内网建成并运行,经过半年多的运营,已初具规模。信息及时、内容丰富、页面美观,受到了省高院的特别关注。
按照“简明实用、突出特色、内容权威、安全可靠”的设计要求,经过和中国法院网深度合作,外网网站共设有法院概况、新闻中心、审判动态、法官风采、法苑文化、裁判文书、诉讼指南、专题报道、法律法规、公告等十个主栏目和二十多个子栏目,内容涵盖法院简介、审判执行、司法服务等方面,将为群众提供法院与人民群众交流的平台,实现全国法院信息资源的互连互通,推进审判程序的高效与公正,扩大为群众服务的途径。
信息科在网站设计、资料整理收集上传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使网站的信息整合和服务功能在试运行期间就得到了较好发挥。特此表扬。
希望信息科能够以今日为起点,树立办精品网站的理念,严格挑选发布内容,精心设计页面,细心编排内容,抓好日常维护和管理,努力增强网站的吸引力和点击率。充分发挥好法院网站的阵地作用,深入宣传我院的各项工作,宣传我院审判实务、理论研究、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的典型经验、成功做法,使**区法院网成为广大群众了解司法改革、了解**区法院审判工作的重要阵地。让老百姓更好地了解**区法院,着力提升**区法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区法院网正式开通了,虽然有了一些内容,但相对比较匮乏,希望同志们都能发挥特长,在书画、摄影、理论研究等方面多多创作,展现自我风采,进一步充实网站内容。
同时开通的还有法院微博、微信和院长微博。同志们都要积极开通微博与微信,多多关注法院微博,增加法院微博的粉丝数量。
第四篇:中国梦 建设幸福美好甘肃教学计划
我的中国梦 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教学计划
政治教研组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从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养成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习惯,加深对甘肃的认识和理解,拓宽知识面,促进政治学科和其它学科知识间的相互渗透与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甘肃的生态安全不仅关系自身,而且直接关系整个国家。让学生从小了解甘肃,为甘肃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
二、教学目标:
1.拓展学生视野,发展学生知识能力,加深对热爱祖国、热爱甘肃的理解;
2.帮助学生更好认识环境,培养他们关爱家园、保护家园的意识;
3.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增强学生知识体系建设。
三、教学对象:七、八、九年级学生
四、教学措施:
1.教学时间:各年级科任教师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安排两节课正常教学时间,安排四节课课余自学时间。
2.主要教学方式:
(1)教师编写正式教学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自学、教师解读等方式。
(2)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书写心得体会。
(3)自学部分要求学生写出自学小结。
(4)学习完成后由教研组编写自测题完成统一开卷考试题。并统一阅卷存档。
五、教学要求:
1.各科任教师要确保教学质量,引导学生通过本教学活动激发热爱甘肃、热爱祖国的信念。
2.认真组织学生完成本教学任务,对学生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要认真做好记录。
3.各年级教学要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
六、教学安排
第一单元美丽甘肃正常教学第四周完成 第二单元人文甘肃自学第五周完成 第三单元建设甘肃正常教学第六周完成 第四单元小康甘肃自学第六周完成 第五单元从我做起自学第七周完成 自学测试第八周完成景泰四中教导处
二零一三年九月
第五篇:甘肃风土人情
吉林财经大学 《中国民俗风情作业》(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姓名:xxx 学号:xxxx 教学班序号:xxx 任课教师: xxx
甘肃民俗风情
甘肃,历史悠久,民俗活动和名胜古迹不胜枚举,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古城3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3个、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区26个。相传三皇之首的伏羲氏便诞生在这里。远自上古,黄河两岸的农业文明已经萌芽。璀璨的古代文化与现代风采展现在唐诗、宋词、元曲之中;展现在古老的洞窟内、绚烂的壁画上;展现在“花儿”的歌声里、香浪节的笑语中;展现在无边无际的雪山草原深处„„行走在甘肃大地上,到处都有民俗风情、动人传说和名胜古迹。
一、甘肃简介
1、地理位置 甘肃,古属雍州,地处黄河上游,在东经92。13`~108。42`,北纬32。12`~42。57`之间。它东接陕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
它象一块瑰丽的宝玉,镶嵌在中国中部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上,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南北地跨10个纬度,纵横45.3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72%。辖兰州市、天水市、白银市、金昌市、嘉峪关市、庆阳地区、平凉地区、陇南地区、定西地区、武威地区、张掖地区、酒泉地区、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等14个地、州、市,86个县、自治县、市区。包含汉、回、藏、东乡、裕固、蒙古、哈萨克、保安、撒拉、满、土、维吾尔等12个主要民族。其中,东乡、裕固、保安族是甘肃独有的三个少数民族。
2、城市及名胜古迹
甘肃,是取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由于西夏曾置甘肃军司,元代设甘肃省,简称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设置过陇右道,故又简称为陇。甘肃东南部的天水市和陇南地区,是历史悠久、山川锦绣、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民俗奇特的天然膏沃之地,有小江南之称。境内除有举世闻名的麦积山石窟和秦安大地湾古文化遗址外,伏羲文化、秦文化、三国文化在天水的遗风民俗也十分丰富。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的伏羲庙会和农历五月十三日的伏羲文化节,将天水民俗活动推向高潮。唐玄奘在天水的传说,使佛公山乔、万紫山、渗金寺等地,成为主要民俗景点。三国的古战场街亭、祁山堡、木门道、诸葛军垒、阴平古道、姜维墓祠等遗迹,不仅能使您重温三国历史,而且至今流传的孔明帽房屋、正月十五点灯盏等民俗,使人深感三国遗风的浓郁。
和天水、陇南相临的甘南、临夏两自治州,是藏、回、东乡、保安、撒拉等少数民族的集聚地,有独具一格的民情和风俗。境内的拉卜楞寺,作为黄教三大寺,不但有着精美绝伦的建筑,而且每年7次规模较大的法会和众多的节庆,使拉卜楞寺的宗教民俗活动空前丰富多采,古朴典雅的临夏清真寺,是穆斯林民众们的聚礼之地,这里的宗教民俗活动,独特隆重,令人叹为观止。规模宏大的莲花山和松鸣岩花儿会,不但是临夏民俗风情的充分展现,而且在世界民俗风情中,也占有一席之地。更有那甘南藏区的浪山节、采花节;临夏东乡族、保安族的婚礼、饮食等习俗,使甘南和临夏成为甘肃民俗的黄金地域。甘肃东部的庆阳、平凉地区,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地区。这里除有众多中国革命遗迹外,更有轩辕“黄帝得道于广成子”的道家圣地崆峒山、西王母设宴招待周穆王的王母宫山,而公刘庙、菩萨山等庙会,都成为民俗文化主要场所。特别是唢呐、剪纸、社火、戏曲等民俗文化尤具魅力。
定西地区和白银市,虽干旱少雨,植被较差,但也不乏引人入胜的民俗风情。陇西是天下李姓的祖地,是海内外李氏寻根问祖之地;岷县是当归主要产地,由此而形成的生活、礼仪、节庆等民俗,在海内外都有一定影响。会宁县的会师楼则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河西走廊是甘肃著名粮仓,更是昔日铁马金戈的古战场河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闻名于世的敦煌莫高窟民俗、肃南裕固族风情、肃北蒙古族风情、阿克塞风俗、天祝藏区风情、雷台奇观、古酒泉传奇、嘉峪关传说、玉门关和古阳关遗址、桥湾人皮鼓、民间筵悦、民勤骆驼队等奇风异俗在这里熠熠生辉。
3、省会城市
省会兰州市,不但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现代化的工业城市。这里民俗风情更是多彩多姿,连城鲁土司衙门、黄河古渡和铁桥、五泉山庙会、安宁堡桃花会、皋兰闹元宵与打春牛、水车与皮筏、太平鼓和太平歌以及雕刻葫芦、黄河石、水烟、白兰瓜等,让人流连往返。
二、甘肃岁时习俗
1、腊八
农历十二月初八的“腊八节”。武威习俗是日五更煮五色豆粥,全家食用腊八粥。腊八日夜晚,也有垒火堆放麦草火的习俗。
2、除夕
俗称“年关”,腊刀三十(有的年份是二十九),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是日午后,家家户户打扫庭院,整理室内外环境,接着贴春联、门神、半帘子,挂黄钱,焚香祭祖,燃放鞭炮,表示除旧。晚上,家家吃青粉烩菜,叫“装仓”,表示全家团聚,人寿年丰。全家老幼饱食后,还要剩厂一些,意在“生活富裕,年年有余”。是夜,全家人彻底不眠,叫“熬年”或“守岁”。小辈给长辈磕头辞岁,长辈要给小辈发“福钱”,也叫“压岁钱”。
3、上元节
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亦称元宵节(又称灯会)。据乾隆十四牛张绍美编的《五凉考治六德集全志?武威县志》载:“元宵,四市竖坊,悬灯,杂扮花鼓.高跷.演百戏。”旧时,金塔寺等地有黄河灯会,情景亦十分壮观。建国后,历年元宵节的灯会胜似往昔。节日之前,企事业职工,纷纷结扎彩门,悬挂花灯。有花卉灯、动物灯、八仙过海灯、西游记故事灯,争奇斗艳,气象万千。有爱好者在灯内装置微型电动机,胜似走马灯。最引人注目的是腾云驾雾的金龙灯,足有lo多米长。是夜,城内和城郊居民,蜂拥而至,万头攒动,人流如潮。武威习俗,观灯时必从龙灯下钻过,祈求合家平安,万字如意。又说龙是吉祥物,钻了龙灯,就会人丁兴旺。
农村灯会别有情趣,彩灯古朴典雅,乡土气息浓郁。有用玉米芯制做的火炬灯,也有用山药蛋、萝卜头制做的彩灯。墙头上、马棚下,处处有灯,灯光通明。据史籍记载:武威灯会之盛况,自唐已有,并闻名于长安。故有唐玄宗与道士叶法善夜游凉州灯会流连忘返的传说。武威元宵灯会,不论新俗、旧俗,都要举办3天,即正月十四、十五、十六。
4、二月二 格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据旧志载:是日城乡居民以牲醴祀土祈丰年,各家炒豆类和麻籽食之,意示杀蚤灭虫。如今祀土祈年活动已不存在,乡间仍有炒麦豆之俗。
5、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武威习俗,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把祖先。有的人家在门前或街道巷口焚烧纸钱。旧社会在这天,城内有人把城隍庙寝宫的木架城隍爷抬到暑三日,这叫“城蝗出行”。人们在行宫过庙会,搭台演戏。当时行宫设在现东角,地名叫贺家园子。
6、冬至节
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是“交九”的开始,从这天起,白天渐长,夜间渐短各家要吃冬至饭。有的人家吃肉汤面条;有的人家用肉丁、面丁、豆腐、粉条做饭;也有人家吃“杏皮坛鞑子”,也叫“擞耳子”;也有吃羊肉香头饭或臊子面的民间有垒火堆,放麦草火的习俗。
8、腊月二十三
农历腊月二十三送灶神。民间有“腊月二十三,灶爷上了天”的歌谣。是日晚上约八点左右,户户提前备灶书(用黄表纸书写全家人的姓名、生年月日)、灶糖(麦牙糖和豆糖之类)、灶干粮(烙饼)、灶马(黄表纸上印有备鞍的马),并备一碟碎麦草,拌几粒豆,子均供于灶神牌位之前焚烧,意示送灶爷上天庭。民间传说灶爷为一家之主,腊月二十三上天汇报,腊月三十日晚回府,祭灶是祈求灶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过了腊月二十三,已接近春节,家家户户购置年货,制作食品菜肴,拆洗衣服,打扫房屋,准备过大年。
三、甘肃婚俗
催妆:结婚头天晚上,男方家相关人物去女方家催促女方提早收拾好行装,以便第二天来迎娶.实际上,这是男方家来办理诸如财礼等各方面的手续,以免第二天遭闭门羹.办完手续,双方开始痛饮,这天,男方家非得有一个海量的人物才不至于被女方家全部灌倒.嫁娶:旧社会张掖的婚姻,以父母之命、媒的之言定终身。从看相到订婚一般要经过纳彩、问名、纳吉、纳征、清期、新迎等六礼程序。婚礼不仅繁杂,而且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封建色彩。订亲后,择定成婚吉日,男方用亲车(或轿子)迎新娘到家。亲车到男方家门口时,鳏寡孤独、孕妇、属相相克者一律回避。亲车到门口后由年龄大的妇女端凉水一碗,燃火把一束,在车前向后泼水,用火把燎绕新娘脚后,新郎新娘从铺着红毡的路上走向洞房前的厅堂拜堂,拜天地、拜父母,参灶。进洞房前要扶油瓶、捏门锁、跳马鞍,同时道士将五谷杂粮、红枣核桃、铜钱撒向新郎新娘,并念喜庆之词:祝新人进门享受大福大贵。入洞房后,饮交杯茶。以两个茶杯系以红绳,新婚夫妇交杯共饮圆圆茶,象征欢乐好合,百年偕老。然后由婆家的婶婶或嫂嫂为新娘开脸,用棉线将新娘脸上的汗毛绞尽。晚上闹新房,亲友即景说些韵脚相同,比兴手法的吉利话,如两根筷子一样长,小两口生活赛蜜糖;大大盘子圆又圆,养个儿子中状元。还进行折花、捉迷藏等活动。筵客之前,将女方陪嫁的物品摆在男方院中,让双亲、乡亲观赏评论,名曰摆针线。男女双方各有一名长辈妇女致谦逊言词致谢。民国以来,婚俗有所改变。坐轿、跨马鞍、红纱遮面、拜天地等旧的形式逐渐废止。女方索要彩礼,相沿成风。解放后实行婚姻法,废除包办买卖婚姻,提倡简办婚事。八十年代以后,索要彩礼之风盛行,从三转一响(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四大件、四十八条腿(全套家具),发展到电器化(彩电、电风扇、电冰箱等)。男方大摆酒席二三十桌。对此,有关组织出面组织集体婚礼,陋习有所改变。
四、甘肃娱乐习俗
1、兰州皮筏
皮筏是用羊牛皮扎制成的筏子,为黄河沿岸的民间保留下来的一种古老的摆渡工具。当你在中山桥至黄河母亲雕塑之间的河滨小道上信步漫游时,偶尔会看到仍有皮筏子在河道上悠闲漂荡。远远望去,就象一叶扁舟。人筏混为一体,随波逐流;近看则见在紧贴水面的皮袋筏上,坐着五六个客人,随着波涛的起伏,颠簸而行,有惊无险,极富刺激。这是兰州令人叹服的民俗文化的遗产。
兰州的皮筏常用羊皮或牛皮做成。人们在屠宰时,剥下大个羊只的皮毛或整张牛皮,用盐水脱毛后以菜油涂抹四肢和脖项处,使之松软,再用细绳扎成袋状,留一小孔吹足气后封孔,以木板条将数个皮袋串绑起来,皮筏即告做成。因其制做简易,成本低廉,在河道上漂流时便于载运而在民间广为使用。
皮筏在古代主要用于青海、兰州至包头之间的长途水上贩运。筏子有大有小,最大的羊皮筏子由600多只羊皮袋扎成,长22米,宽7米,前后备置3把桨,每桨由2人操纵,载重可达20-30吨,晓行夜宿,日行200多公里从兰州顺流而下,十一、二天即可到达包头,小皮筏由十多只羊皮袋扎成,便于短途运输。牛皮筏一般由90个牛皮袋扎成,可载货四万斤。因筏子大如巨舟,在滔滔黄河上漂行,气势壮观,当地有“羊皮筏子赛军舰”之说。以皮筏为渡需要高超的技巧。一要心细,二要胆大。上筏时要轻松自如,绝不可猛劲上跳。坐在筏上要紧抓木杆或绳索,遇浪可不能惊慌乱动,保持平衡自然会有惊无险。筏子往往由谙熟水性、经验老到的“峡把式”领航掌桨,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散步。50年代前,兰州金城关、骚泥泉一带的回民多从事皮筏运业,多达50多户,400多人,有六十多条大筏,每年能外运羊毛250多万公斤。
2、兰州太平鼓
从兰州市区出发,向北跨过东西横亘的黄河,沿公路行驶60公里,就到了皋兰山西南麓的皋兰西岔乡铧尖村,这里就是兰州太平鼓的“发源地”了。铧尖人历来习性好武,太平鼓在兰州擂得也最出名,数百年来,每逢正月初十开始,到元宵节进入高潮,村里村外处处听闻太平鼓的雄壮声威,尤其是来了客人,铧尖人总得摆出阵式,得意地耍耍铧尖人的威风。
表演开始,鼓手在领队的一声号令下,击锣伴奏,一时间,鼓声咚咚,黄土腾腾,龙腾虎跃,地动山摇。队列不断变幻,一会儿“两军对垒”、“金龙咬尾”、“双重突围”;一会儿“车轮施战”、“跳打”、“蹲打”、“翻身打”、“举打”;一边擂鼓,一边舞蹈,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那强大的阵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两军对峙作战时的场面;气势粗犷,又显示出高原人憨直奔放的性格和充满勇猛的阳刚之气,令观赏者无不为之振奋鼓舞。兰州的太平鼓,无论是鼓的结构还是表演的方式,都和河北、东北一带的秧歌鼓截然不同。外形上,兰州的太平鼓是圆筒形,而不是大蒲扇形,另外,兰州太平鼓个大,鼓身高约70厘米,直径约45厘米,双面蒙皮,鼓帮外表深红色或黑色。太平鼓还有一奇,背带较长,可挎在肩上,让鼓垂于人的膝盖下,便于击打又可任意将鼓抛向任何一个方向。
兰州打太平鼓的习俗据考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兰州的太平鼓逐渐演变成各种复杂的形式,成为兰州社火中最受群众喜爱的民间歌舞而广为流传。
3、金锁、银锁、拴锁锁 张掖民间在过去有拴锁锁的习俗.“拴锁锁”是给孩子“过满月”,请干大(即拜干爹),或给小伙子、姑娘订婚时举行的一种仪式。孩子呱呱坠地的第29天,须要“过满月”。这天凡是来过满月的亲戚邻里,一进屋门,首先要给孩子拴个“长命富贵”的锁,以示祝福。待“宝贝蛋”能跑会跳后,父母又要请三个不同姓氏、品行端正的人给孩子当干大(即干爹),说是能镇邪驱恶、逞凶化吉。父母给孩子寻好“干大”后,择一良日,备好酒席,亲自登门请“干大”们届时光临。这一天吃饭之前,三个“干大”须将各自揣在怀里的“锁锁”掏将出来,一一挂于干儿脖上。娃娃长大后,说下了媳妇,完婚前须先订婚,订婚又要挂锁锁。这天姑娘羞羞答答地在亲戚的陪伴下,早早来到小伙子家,万事就绪,宾主款款落席,一张大红的八仙桌上,双方的长辈笑呵呵地给孩子和姑娘互挂锁锁,锁锁一挂,这小伙子和姑娘就算被拴住在了一起,两家正式成为亲家。不论是过满月,请干大,还是订婚所用锁锁,都是同样的东西,旧时,有钱人家专请银匠定制金锁或者银锁,穷家不是铜锁,就是串一串铜钱顶替。
4、高芯子、车社火和马社火
每逢过年闹元宵,陇东人的一件大事就是扶老携幼,涌上街头看社火。社火中最精彩的是高芯子,最有阵容的是车杜火,最为得意的是马社火。无论是高芯子、车社火还是马社火,都是真人扮假人,或表演几个历史人物,或一段戏曲场面,人物不唱、不说、不动,由座下的人、座下的车或骡马代步,在街面上游行展示。
随着时代的进步,高芯子越扎材料越高级,越扎造型越奇巧,原来由大人托着小孩的徒步被拖拉机、汽车代替了,而车社火,现代人则给它起了个新名词--彩车,更是异彩纷呈、各展风流。由于农村机械的普及,农民养的骡子和马越来越少,少了骡子和马,马社火自然就不像从前那么火爆了。
五、甘肃少数名族及宗教
1、裕固族为甘肃省三个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集中聚居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现有一万多人,裕固族是一个有着悲壮历史的古老民族。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裕固族可上溯至唐宋时期的回鹘,后历经战乱,东西迁移不定,一直到十六世纪初才迁移到祁连山下定居下来。
裕固族因其族源和习俗差异而有东西部之别,但大都信仰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教义。悠久的历史和几经迁徙的艰苦历程,培养了这个民族刚毅、勇敢的性格和博大的胸怀。裕固族人民热情好客,民风淳朴,在服饰、饮食、婚嫁、丧葬等方面都保留着独具民族特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尤以能歌善舞称著于世。即以裕固族的婚礼为例,就有《戴头面歌》、《哭嫁歌》、《送亲歌》、《迎亲歌》、《猜情歌》、《敬酒歌》等等,整个婚礼的进程中迎亲的唱,送亲的唱,新娘唱,新郎唱,独唱,对唱,合着唱,歌声起伏,不亦乐乎。
2、直爽欢快的保安族
保安族是甘肃特有的三个少数民族之一,总人口约1.3万人,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一个民族。目前主要聚居在临夏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保安族是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其生活习俗、礼仪礼节、起居卫生、饮食禁忌、丧葬节庆与回族、东乡族基本一致。值得一提的是热闹非凡的婚礼。保安族的婚礼,自始至终突出一个“闹“字,娶亲闹,送亲闹,迎亲闹,白天闹,晚上闹,“婚礼三天无大小”,闹得人心花怒放,闹得人流连忘返。故谓之“热闹非凡的婚礼冠军”,可以说毫不过分。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哭婚”、“唱婚”、“骂婚”等习俗相比,“闹婚”正是保安族婚礼与众不同的特点,其中充分体现了保安族直爽欢快的民族性格。
3、热情好客的东乡族
东乡族是以世居临夏地区东乡县而得名的甘肃特有的三个少数民族之一,总人口约4万人。东乡族的族源主体是元代来自中亚地区的撒尔塔人,在历史上是一个族教密不可分的民族。伊斯兰教在东乡族的形成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并对东乡的历史发展、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一直产生着重大影响。东乡族人民世世代代都是虔诚的穆斯林。其基本信仰、宗教功课、宗教礼仪等方面与回族几乎完全一致。
东乡族人民世居交通闭塞、贫瘠落后的山区,自元以来深受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生存环境的恶劣历练着东乡族人民吃苦耐劳、正直朴实、敢作敢为、聪明机智的民族性格。东乡族群众的生活虽不富裕,但却特别热情好客。对远道来的客人,一般都要倾其所有热情招待。客人进门,马上请到炕上敬茶敬饭,主人则在一边殷勤招呼,自己不吃不喝以示尊敬。待客的食品多为油果、手抓羊肉与炖鸡。鸡按部位分为13块,鸡尾最贵重。只有长辈或最尊贵的客人才能吃鸡尾。东乡族的好客,甚至达到了自己家里无米下锅,也要烧一碗开水双手端给客人的地步,其淳朴挚诚,着实令人感动。
甘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国大规模的畜牧养殖和农耕文明的曙光曾经在这里升起,这里曾谱写出汉唐盛世强大的武功,弹响中华统一、民族融合团结的乐章。在她儒家文化的躯体里,涌动着佛陀、伊斯兰等多元文化的血流。在这片神气的土地上,曾经孕育着中华最古老的创世神话,燃烧着原始文明的灿烂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