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诗式》《皎然诗》(唐)皎然

时间:2019-05-14 23:23: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诗词 《诗式》《皎然诗》(唐)皎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诗词 《诗式》《皎然诗》(唐)皎然》。

第一篇:诗词 《诗式》《皎然诗》(唐)皎然

诗词 《诗式》《皎然诗》(唐)皎然  中华佛典宝库

《诗式》《皎然诗》

唐·皎然

皎然

皎然 生卒年不详。字清昼,吴兴人,其诗清丽闲淡,多为赠答送别、山水游赏之作。

唐代诗僧。生卒年不详。俗姓谢,字清昼,吴兴(今属浙江)人。南朝谢灵运十世孙。活动于大历、贞元年间,有诗名。他的《诗式》为当时诗格一类作品中较有价值的一部。(百度百科)

《诗式》

唐·僧皎然

《诗式》五卷,《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于集部文史类,并云:“《诗式》五卷,《诗议》一卷,唐僧皎然撰以十九字括诗之体。”《新唐书·艺文志》记载他著有《诗式》五卷,《诗评》三卷。《唐才子传》说他这两部论诗之作“皆议论精当,取舍从公,整顿狂澜,出色骚雅。”

《诗式》各本只残余一卷,惟陆心源辑十万卷丛书二编本还为五卷。卢文弨跋云:“此书世有镌本,俱不全,今乃得此五卷完备者,从两汉及唐诗人名篇丽句摘而录之,差以五格,括以十九体,此所以谓之式也。若世间本则虚张其目而已,岂知其用意之所在乎?”

《诗式》以十九字概括了诗体的分别,其中以“高”、“逸”为首,说明皎然论诗,上承钟嵘,反对雕绘,崇尚自然。诗要做到“高”、“逸”,诗人应该具有胸襟淡泊的气性,即所谓“天与其性,发言自高,未有作用”。但他同时又指出,崇尚自然并非“不假修饰,任其丑朴”,并非“不要苦思”。恰恰相反,取境之时必须“精思”。《全唐文》九一七卷载《诗式总序》中说:“精思一搜,万象不能藏其巧。”惟有“精思”,才能洞察对象的底蕴,然后形诸文字,“始见奇句”;“观其气貌,有似等闲”,好象“不思而得”。这就是“至丽而自然,至苦而无迹。”

《诗式》中论及的《明势》,《诗有四不》、《诗有四探》、《诗有二要》、《诗有二废》、《诗有四离》,《诗有六迷》、《诗有六至》、《诗有七德》诸条均是达到“高”、“逸”的方法,希望诗人能惨淡经营,出之自然。

对于既成的作品,皎然认为“两重意已上,皆文外之旨”。这里接触到了诗歌的形象所包孕的客观意义的丰富性。他还认为高手之作,“但见情性,不睹文字,盖诣道之极也”。这就进一步说明,皎然已经意识到诗中的思想内容不是通过抽象的语言文字的直白,而是借助于形象的真实描写显现出来的。这些精到的艺术见解启迪了后来的司空图。

《诗式》版本颇多,主要有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一卷本和《十万卷楼丛书》五卷本。本版本由哈哈儿据张伯伟编校,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繁体竖排本《全唐五代诗格汇考》录校制作。

诗式卷一

夫诗者,众妙之华实,六经之菁英。虽非圣功,妙均于圣。彼天地日月,元化之渊奥,鬼神之微冥,精思一搜,万象不能藏其巧。其作用也,放意须险,定句须难,虽取由我衷,而得若神表。至如天真挺拔之句,与造化争衡,可以意冥,难以言状,非作者不能知也。洎西汉以来,文体四变,将恐风雅寖泯,辄欲商较以正其源。今从两汉以降,至于我唐,名篇丽句,凡若干人,命曰《诗式》,使无天机者坐致天机。若君子见之,庶几有益于诗教矣。

明 势

高手述作,如登衡、巫,觌三湘、鄢、郢山川之盛,萦回盘礴,千变万态。文体开阖作用之势。或极天高峙,崒焉不群,气腾势飞,合沓相属。奇势在工。或修江耿耿,万里无波,欻出高深重复之状。奇势互发。古今逸格,皆造其极妙矣。

明作用

作者措意,虽有声律,不妨作用,如壶公瓢中,自有天地日月。时时抛针掷线,似断而复续,此为诗中之仙。拘忌之徒,非可企及矣。

明四声

乐章有宫商五音之说,不闻四声。近自周颙、刘绘流出,宫商畅于诗体,轻重低昂之节,韵合情高,此之未损文格。沈休文酷裁八病,碎用四声,故风雅殆尽。后之才子,天机不高,为沈生弊法所媚,懵然随流,溺而不返。

诗有四不

气高而不怒,怒则失于风流;力劲而不露,露则伤于斤斧;情多而不暗,暗则蹶于拙钝;才赡而不疏,疏则损于筋脉。

诗有四深

气象氤氲,由深于体势;意度盘礴,由深于作用;用律不滞,由深于声对;用事不直,由深于义类。

诗有二要

要力全而不苦涩,要气足而不怒张。

诗有二废

虽欲废巧尚直,而思致不得置;虽欲废言尚意,而典丽不得遗。

诗有四离

虽有道情,而离深僻;虽用经史,而离书生;虽尚高逸,而离迂远;虽欲飞动,而离轻浮。

诗有六迷

以虚诞而为高古;以缓缦而为澹泞;以错用意而为独善;以诡怪而为新奇;以烂熟而为稳约;以气少力弱而为容易。

诗有七至

至险而不僻;至奇而不差;至丽而自然;至苦而无迹;至近而意远;至放而不迂;至难而状易。

诗有七德

一识理;二高古;三典丽;四风流;五精神;六质干;七体裁。

诗有五格

不用事第一;已见评中。作用事第二;亦见评中。其有不用事而措意不高者,黜入第二格。直用事第三;其中亦有不用事而格稍下,贬居第三。有事无事第四;比于第三格中稍下,故入第四。有事无事,情格俱下第五。情格俱下可知也。

李少卿并古诗十九首

评曰:西汉之初,王泽未竭,诗教在焉。仲尼所删诗三百篇,初传卜商,后之学者,以师道相高,故有齐、鲁四家之目。其五言,周时已见滥觞,及乎成篇,则始于李陵、苏武。二子天予其性,发言自高,未有作用。《十九首》辞精义炳,婉而成章,始见作用之功。盖东汉之文体。又如“冉冉孤生竹”、“青青河畔草”,傅毅、蔡邕所作。以此而论,为汉明矣。

邺中集

评曰:邺中七子,陈、王最高。刘桢辞气偏,王得其中,不拘对属,偶或有之,语与兴驱,势逐情起,不由作意,气格自高,与《十九首》其流一也。

文章宗旨

评曰:康乐公早岁能文,性颖神彻。及通内典,心地更精。故所作诗,发皆造极,得非空王之道助邪?夫文章,天下之公器,安敢私焉?曩者尝与诸公论康乐为文,真于情性,尚于作用,不顾词彩,而风流自然。彼清景当中,天地秋色,诗之量也;庆云从风,舒卷万状,诗之变也。不然,何以得其格高、其气正、其体贞、其貌古、其词深、其才婉、其德宏、其调逸、其声谐哉?至如《述祖德》一章,《拟邺中》八首,《经庐陵王墓》、《临池上楼》,识度高明,盖诗中之日月也,安可扳援哉?惠休所评“谢诗如芙蓉出水”,斯言颇近矣。故能上蹑风骚,下超魏晋。建安制作,其椎轮乎?

用 事

评曰:诗人皆以征古为用事,不必尽然也。今且于六义之中,略论比兴。取象曰比,取义曰兴,义即象下之意。凡禽鱼、草木、人物、名数,万象之中义类同者,尽入比兴,《关雎》即其义也。如陶公以“孤云”比“贫士”;鲍照以“直”比“朱丝”,以“清”比“玉壶”,时人呼比为用事,呼用事为比。如陆机诗:“鄙哉牛山叹,未及至人情。爽鸠苟已徂,吾子安得停?”此规谏之忠,是用事,非比也。如康乐公诗:“偶与张邴合,久欲归东山。”此叙志之忠,是比,非用事也。详味可知。

语似用事义非用事

评曰:此二门未始有之,而弱手不能知也。如康乐公诗:“彭薛才知耻,贡公未遗荣。或可优贪竞,岂足称达生?”此商榷三贤,虽许其退身,不免遗议,盖康乐欲借此成我诗意,非用事也。如古诗:“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曹植诗:“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又古诗:“师涓久不奏,谁能宣我心。”上句言仙道不可偕,次句让求之无效。下句略似指人,如魏武呼“杜康”为酒。盖作者存其毛粉,不欲委曲伤乎天真,并非用事也。

取 境

评曰:或云,诗不假修饰,任其丑朴。但风韵正,天真全,即名上等。予曰:不然,无盐阙容而有德,曷若文王太姒有容而有德乎?又云,不要苦思,苦思则丧自然之质。此亦不然。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成篇之后,观其气貌,有似等闲不思而得,此高手也。有时意静神王,佳句纵横,若不可遏,宛如神助。不然,盖由先积精思,因神王而得乎?

重意诗例

评曰:两重意已上,皆文外之旨。若遇高手如康乐公,览而察之,但见情性,不睹文字,盖诗道之极也。向使此道尊之于儒,则冠六经之首。贵之于道,则居众妙之门。精之于释,则彻空王之奥。但恐徒挥其斤而无其质,故伯牙所以叹息也。畴昔国朝协律郎吴兢与越僧玄监集秀句,二子天机素少,选又不精,多采浮浅之言,以诱蒙俗。特入瞽夫偷语之便,何异借贼兵而资盗粮,无益于诗教矣。一重意,如宋玉云:“晰兮若姣姬,扬袂鄣日而望所思。”二重意。曹子建云:“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王维云:“秋风正萧索,客散孟尝门。”王昌龄云:“别意猿鸣外,天寒桂水长。”三重意。古诗云:“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四重意。古诗云:“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宋玉《九辩》云:“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跌宕格二品

越 俗

评曰:其道如黄鹤临风,貌逸神王,杳不可羁。郭景纯《游仙诗》:“左挹浮丘袂,右拍洪崖肩。”鲍明远《拟行路难》:“举头四顾望,但见松柏园,荆棘郁蹲蹲。中有一鸟名杜鹃,言是古时蜀帝魂。声音哀苦鸣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髡。飞走树间琢 虫螘,岂忆往日天子尊。念兹死生变化非常理,中心恻怆不能言。”

骇 俗

评曰:其道如楚有接舆,鲁有原壤,外示惊俗之貌,内藏达人之度。郭景纯《游仙诗》:“姮娥扬妙音,洪厓颔其颐。”王梵志《道情诗》:“我昔未生时,冥冥无所知。天公强生我,生我复何为?无衣使我寒,无食使我饥。还你天公我,还我未生时。”贺知章《放达诗》:“落花真好些,一醉一回颠。”卢照邻《劳作》云:“城狐尾,山鬼面苍覃。”

淈没格一品

淡 俗

评曰:此道如夏姬当垆,似荡而贞。采吴楚之风,虽俗而正。古歌曰:“华阴山头百尺井,下有流泉彻骨冷。可怜女子来照影,不照其余见斜领。”

调笑格一品

戏 俗

评曰:《汉书》云:“匡鼎来音梨,解人颐。”盖说诗也。此一品非雅作,足以为谈笑之资矣。李白《上云乐》:“女娲弄黄土,抟作愚下人。散在六合间,濛濛若沙尘。”

对句不对句

评曰:上句偶然孤发,其意未全,更资下句引之方了。其对语一句便显,不假下句,此□□□少相敌,功夫稍殊。请试论之:夫对者,如天尊、地卑,君臣、父子,盖天地自然之数。若斤斧迹存,不合自然,则非作者之意。又诗家对语,二句相须,如鸟有翅,若惟擅工一句,虽奇且丽,何异乎鸳鸯五色,只翼而飞者哉?

三不同:语、意、势

评曰:不同可知矣,此则有三同。三同之中,偷语最为钝贼。如汉定律令,厥罪不书。应为酂侯务在匡佐,不暇采诗,致使弱手芜才,公行劫掠。若许贫道片言可折,此辈无处逃刑。其次偷意。事虽可罔,情不可原,若欲一例平反,诗教何设?其次偷势。才巧意精,若无朕迹。盖诗人阃域之中偷狐白裘之手,吾亦赏俊,从其漏网。

偷语诗例

如陈后主《入隋侍宴应诏》诗云:“日月光天德”。取傅长虞《赠何劭王济》诗:“日月光太清”。上三字语同,下二字义同。

偷意诗例

如沈佺期《酬苏味道》诗:“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取柳恽《从武帝登景阳楼》诗:“太液沧波起,长杨高树秋。”

偷势诗例

如王昌龄《独游》诗:“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悟彼飞有适,嗟此罹忧患。”取嵇康《送秀才入军》诗:“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

第二篇:境中含情,情由境生——浅析皎然诗歌的意境论

境中含情,情由境生

——浅析皎然诗歌的意境论

摘要:中国诗歌意境理论发轫于先秦两汉,酝酿于魏晋六朝时期,而兴盛于唐代。在中唐时期,诗论内容丰富多彩,这一时期的皎然对诗歌的意境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并对后世的诗人诗歌理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皎然诗歌意境理论的探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作为中唐时期代表人物的杰出地位。关键词: 皎然意境论探析影响

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它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皎然是中唐时期著名的诗僧和文学理论家,将佛学里的一些概念引入诗学理论范畴,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诗学理论的内容和范围。他在中国古代文论“意境”说方面贡献很大,对当时和后世的诗歌和诗学创作有很大的启发。

一、皎然的特殊身份与他的诗歌意境理论总括

(一)对皎然的认识

说他身份特殊,是因为他是一位禅僧,他重佛,所作的诗歌受到禅意影响甚大,但他又不囿于佛道。皎然,俗姓谢,字清昼,湖州长城人(今浙江长兴),据《高僧传》称皎然是“康乐候十世孙”,即谢灵运的后裔,还说他“幼负异才,性与道合”,不以名利为重,他早年学儒,后来改学道,中年后入佛教,这使他思维开阔,在诗学的阐述中不仅有佛家的思想,还有儒道思想的融合。他的诗文俊秀,在诗歌创造上深有造诣,在诗歌史上地位颇高。

皎然的一生横跨安史之乱,他的文学创作主要在安史之乱之后,当时的江南因为远离战乱中心,生活环境相对比较平静,这决定了江南诗人的创作较少涉及**的现实而侧重于山水情趣,在诗学思想上也侧重于对诗歌内部艺术特质的探讨,皎然就是一个突出的代表。

(二)皎然诗歌意境理论总括

意境是诗歌创作的一个核心,对意境的了解就成为一个关键因素,何为“境”就显得特别重要,引用梁启超的话:“境者,心造也。一切物境皆虚幻,惟心造之境为真实。同一月夜也,琼筵羽觞,清歌妙舞,绣帘半开,素手相携,则有余乐;荡人思妇,对影独坐,促织鸣壁,枫叶绕船,则有余悲。” 同样,景物何得而高,何得而逸? 高、逸皆在心也,心缘景物而发,方为“境”。这样说“境”本身便是主客观的融合,不过有时它偏指客观。所以说这里的“境”,指意境。

皎然提出了“诗情缘境发”的意境观、“取境”的诗歌意境创造方法和“采奇于象外”的意境审美特征,大大发展了唐朝的意境论。

二、皎然对“境”的独到理解

皎然论诗重视“意境”,这与佛教有密切的关系。“境”是佛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佛学原有自己的境界说。佛学境界说大致以心为境,以“心之所游履攀缘者”为境,故以心感物便叫做“以镜照境”。皎然从佛经中拈出一个“境”字,写入诗歌中,创造一种诗境与禅境合一的诗歌美学理论。

“境”是一个既抽象又具象的概念,说他抽象是因为他可以指的是作者抑或读者心中所想所造之境,对外人来说是无法用肉眼能看得到的,是一个理想之境;具象是说这个“境”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比如幽静的森林、奔腾的河流、夕阳照耀下的一缕炊烟等等,是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东西,诗歌创作通过将抽象的和具象的景物融合起来表达某种感情,于是就有了情与景、情与理的结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创造出景物有限而情意无限的境界。

皎然作为一个杰出的诗人和文学评论家,对“境”的理解不同于常人,他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诗议》中,皎然阐释了他对于“境”的理解:“夫境象非一,虚实难明。有可睹而不可取,景也;可闻而不可见,风也。虽系乎我形,而妙用无体,心也;义贯众像,而无定质,色也。凡此等,可以偶虚,亦可以偶实。”此外,皎然还对“境”做出了具体的划分与阐释,一是“禅境”,也就是能够体现佛理禅趣的事物,多为自然景物。二是“物境”,也叫“外境”,是以心外之物,特别是以自然景物为境,如以风、烟、云、石等物为境。三是“心境”,也叫“内境”,以“意象”为境。这是一种审美意象,也是审美心境。四是“意境”,这是物境与心境的审美统一。

皎然在“辩体有一十九字”中解释“情”字云“缘境不尽曰情”,指出诗歌是通过描绘境来抒发思想感情的,他所说的境,既要求外观“气象氤氲”,又要求内涵“意度盘礡”,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和构思而产生的。

三、皎然意境论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一)意境论的主要内容

皎然在其《诗式》谈到了意境论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诗情缘境发”的意境观、“取境”的诗歌意境创造方法和“采奇于象外”的意境审美特征,并对其做出了具体的解释。

皎然在《秋日遥和卢使君游何山寺宿扬上人房论涅槃经义》一诗中说:“诗情缘境发,法性寄筌空”,强调诗中情的表达缘于诗境,情由境生;“采奇于象外”即指诗歌意境的特点在于整体意象背后所表现出来的情味,诗的整体意境虽为诗中具体形象所构成,但它却在具体形象之外;“取镜”就是意境的创造,皎然继承王昌龄的主张,很重视意境的创造,认为这是决定诗歌艺术水平高下的关键。在“辩体有一十九字”说:“夫诗人之锐思初发,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取境偏逸,则一首举体便逸。”【1】 这便阐明了取境是诗歌的全局性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取境之偏高偏逸,影响所及是整个作品举体所呈现的艺术风格的迥异,艺术水平的高低。因而诗思初发,便要取境,取境不仅到现实生活中去取,也要到诗人自己的内心世界去取,诗境的创造虽然是人为的,却要有真率自然、天生化成之妙感。在《诗式》总序中,皎然还提出“放意须险,定句须难,虽取由我衷,而得若神表。”

(二)皎然意境论的主要特点

中唐时期,诗歌理论得到长足的发展,内容丰富多彩,主旨鲜明,论述简明而有系统,是唐代诗论最发达、成就最突出的一个阶段,皎然《诗式》中的意境论因内容详实、特点突出而成为一大代表。

1、以禅喻诗

作品能反映出作者的创作精神与特质,人生的经历也会或多或少的反映在作品当中,这在皎然身上有明显的体现。皎然早年学儒,后来改学道,中年后入佛教,他虽为一名禅僧,但他“栖禅不废诗”,能以禅而兼容儒、道,重视对儒道

佛三家思想的兼容并包,所以他的诗歌中处处透出浓浓的禅意,显得空灵,在他的诗歌中,“风、烟、云、石、寺”等充斥其间。

诗歌意境理论经历了先秦两汉的发轫期、魏晋六朝的酝酿期而至唐代的兴盛期,可以说它的产生和形成受到儒、道、佛三家思想的交错影响,至皎然则将这三家思想融会论诗,直接催生了意境观的成熟和深化。

王昌龄的《诗格》引人注目地提出了“三境”说: 物境、情境、意境。皎然提到了取境,这些意境论,基本上只藉用到佛教思想“心”、“境”之关照方法与名相语言,皎然在继承王昌龄论境的基础上,吸收佛教的认识论,以禅之心境来品评诗歌创作,完成了佛教境界说到艺术境界说的转变。

皎然在品评诗作时自觉地将禅境融入了诗境,皎然认为只有把禅境和诗境紧密联系在一起,才是真正达到了意静神王的创作境界,也才能实现妙用无体的极致追求。他主张以诗境来表现所领悟的禅境,《诗式》卷一:“静,非如松风不动,林穴未鸣,乃谓意中之静。远,非谓淼淼望水,沓沓看山,乃谓意中之远。”

【2】都是用禅境来表现诗境。

2、以比兴论诗

自古以来,人们都注重诗的教化作用,“诗教”成为一个普遍的认识,早在先秦时期,《诗经》中就强调诗可以“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诗的这种教化作用决定了诗的温柔敦厚的特点,这在儒家思想中的体现就是中庸之道,因此,温柔敦厚的诗教观要求诗歌创作必须遵守“赋、比、兴”的艺术手法,皎然虽然作为一名禅僧,但他早年曾经学过儒家之道,其思想也自然而然地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这使他在论诗时不可避免地要谈到“诗教”,比兴就自然地成为他论诗的一大特点。

3、以意象论诗

意象作为意境理论的基础,最初它是属于哲学领域的范畴,后来经过后人的不断推进、演变,才形成了一个重要的美学概念。《老子》四十一章提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盛唐时期殷璠提出了“兴象论”,即自然景物和诗人由此触发的感受所构成的诗歌中完整的审美意象。唐代的禅学自弘忍之后分为南北两派,皎然受到南宗禅的影响甚大,而南宗禅受魏晋玄学的影响,魏晋玄学又是佛教思想与道教思想的融合,皎然学道与学佛的经历也让他更加容易受到影响,他的诗论也就继承了前人的兴象说,注重以意象论诗。

四、皎然的意境论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皎然的意境论在中唐时期的文学批评理论方面可谓是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既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将之不断深化、发扬,又为后世诗人进行诗歌创作提供了艺术借鉴。

1、意境论发展到皎然趋于成熟

在历史的发展历程中,意境论经历了先秦两汉的发轫期、六朝的酝酿期,到唐代而发展至成熟,期间也经过了不少文人的不断探索与创新。六朝玄学的“得意忘言”和“得意忘象”为意境论的前进打下了发展的取向,初盛唐时期王昌龄的《诗格》提出境有三种:物镜、情境、意境,实际上就已经使意境理论初具规模了,到了中唐的皎然,他注重对前人的继承,尤其是继承了王昌龄的诗论,将“禅”引入意境的论述当中,使得意境理论的发展渐趋成熟。

2、皎然的意境论对后世诗人文学创作的影响

皎然的意境论包括了“诗情缘境发”的意境观、“取境”的诗歌意境创造方法和“采奇于象外”的意境审美特征,自他以后,诗歌的创作基本是沿着这条路子发展的。晚唐时期的司空图是一位诗人兼文学理论批评家,他在《与李生论诗书》、《与极浦书》都以诗歌意境为中心,总结艺术发展的重要经验,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味外之旨”、“思与境偕”等著名的诗歌美学范畴,【3】这明显受到皎然的意境论的影响;刘禹锡曾经师从皎然,他的“境生于象外”就是在皎然意境论的基础之上提出的理论。由此可见,皎然的地位及影响之大。

结束语:皎然作为中唐时期的杰出诗人与理论家,其提出的诗歌意境论不仅是对前代意境论的继承与发展,更是深深地影响了后代文人的创作与文学批评理论的产生,对皎然的诗歌意境理论的探究,可以我们更好地认识其人及其对中国诗歌理论所作的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汝梅张羽.中国文学批评史 [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 125页

[2] 王汝梅张羽.中国文学批评史 [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 125页

[3] 王汝梅张羽.中国文学批评史 [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 137页

[4] 高东洋.皎然意境论在意境理论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J].山东省农业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郭利军.诗情缘境发——浅谈皎然的意境论 [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9年02期

[6] 石静.浅论皎然的“意境”说 [J].剑南文学,2011年12期

[7] 何静.皎然的诗“境”说 [J].开封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第三篇:唐 诗(50首整理)

唐诗整理(50首)

春江花月夜

唐 ·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回乡偶书

唐 · 贺知章

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登幽州台歌

唐 ·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凉州词

唐 ·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登鹳雀楼

唐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出塞

唐 ·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相思

唐 ·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送元二使安西

唐 ·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

唐 ·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早发白帝城

唐 ·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庐山瀑布

唐 ·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静夜思

唐 ·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天门山

唐 ·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赠汪伦

唐 ·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将进酒·君不见

唐 ·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 ·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 ·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春望

唐 ·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蜀相

唐 ·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春夜喜雨

唐 ·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望岳

唐 ·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登高

唐 ·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枫桥夜泊

唐 ·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滁州西涧

唐 ·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塞下曲

唐 ·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游子吟

唐 ·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竹枝词

唐 ·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乌衣巷

唐 ·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 ·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长恨歌

唐 ·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琵琶行

唐 · 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绿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钱塘湖春行

唐 ·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江雪

唐 ·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离思

唐 ·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雁门太守行

唐 ·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山行

唐 ·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江南春

唐 ·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清明

唐 ·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泊秦淮

唐 ·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秋夕

唐 ·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过华清宫绝句

唐 ·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锦瑟

唐 ·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无题

(一)唐 ·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

(二)唐 ·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乐游原

唐 ·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第四篇:唐茶诗教案

唐代茶诗欣赏

第一课时 七碗茶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体会诗人品饮新茶的美妙意境。【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品饮新茶的美妙意境。【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茶诗两首,板书课题。

2、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从插图中能了解到什么。题目叫:七碗茶歌,齐读。大家想读读吗?快快打开书本。

二、了解作者

说说你对作者了解多少呢?(唐诗人卢仝(公元—835),自号玉川子,范阳(今北京大兴)人。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

三、初读古诗

1、生借助拼音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生自由读。)

2、同桌互相读古诗,互相纠正。(生互读。)

3、四人小组轮读,读完后说说自己读懂了词语或者句子?(整体感知,了解古诗的大意,交流字词理解,形成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学习生字词

1、出示本课生字,带拼音。生自由练读。

2、组词、读准字音:(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

3、保留生字,抽读。

4、在小组里跟同伴说说。(小组合作记着生字。)然后全班交流。

五、品读古诗

1、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一读,听听老师哪里读的最美。(师有感情的范读,有节奏,富有韵律来感染学生。)生评价老师。

师:“大家想不想学学老师,把古诗读的有感情?”生齐读,抽读,(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师作评。)模仿读。

2、师作意境的渲染

运用图画的直观效果,想像古诗的画面,使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意思:第一碗喉吻润;第二碗破孤闷;第三碗便能让诗人文字五千卷,扬扬洒洒,神思敏捷;第四碗,平生不平之事都能抛到九宵云外,表达了茶人超凡脱俗的宽大胸怀„„喝到第七碗时,已两腋生风,欲乘清风归去,到人间仙境蓬莱山上。

3、面对这么美妙的意境,同学们想怎么表达?那就快快读读古诗吧,边读边看看黑板上的画。

4、多种形式的朗读。(男女生赛读,师生赛读,配乐读。)

5、诵读:

⑴ 看着黑板,边看图画,边跟老师一起背诵。⑵ 生自由练背。

⑶ 比赛背诵,看谁背既准确又有感情。

六、总结提升

通过七碗茶歌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还想说些什么?

第二课时

喜园中茶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感受古诗意境,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3、体会诗人一生淡泊、不图名利、勤劳廉政的道德情操。【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熟读古诗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2、师:同学们,大家从小到现在一定会背不少诗吧!现在,请你们自由背诵你最喜欢的那一首。(学生纷纷自由背诵。)

师:同学们真棒!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韦应物写的茶诗《喜园中茶生》。

3、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一幅喜园中茶生图,并伴以婉约动听的古筝曲。

师:同学们,你们看见了什么?想到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尽情地说。)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熟读古诗,感知意境

现在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入这美丽的茶园图画中吧!同学们,预习后你们获得了那些有关的资料和同学交流交流吧!(四人小组交流汇报查阅的有关资料。)

注意课内外结合,通过让同学们,了解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典故趣事、古诗范读等资料;自主感知古诗的意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诗吗?(喜欢)我们怎么才能把它学好呢?(学生各抒己见。)

师:说得真好!那我们就先来朗读古诗吧!先自由地读,读好后再读给同桌小朋友听,要读准字音,读出重音、节奏。

生自由地大声朗读、同桌互读纠正错误、同学们自告奋勇地朗读、小组读、全班、齐读等方式把古诗读正确。

学习古诗,重在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二、领悟意境,品读古诗

1、理解诗意,领悟意境:

师:同学们真棒!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请同学们再轻轻读读这首古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分小组学习讨论交流。)

师:刚才小朋友的学习热情很高,现在来把你们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分享分享。

(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师随机出示多媒体等手段。)

师:我今天惊奇地发现,我们同学读书的水平已经超过了老师,读书的方法也越来越高明。(表扬学生好的学习方法。)

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读读、说说、想想、议议中自我品味语言,感悟诗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2、整体感知,体会诗情:

师:你们真是了不起,能自己读懂这首古诗。谁能用自己的话再说说诗的意思?(生看着画面说,师点拨。)

师:作者欣赏着茶树想到了什么呢?

三、诵读品味,感悟诗情

(生自由选择,小组合作,表达情感。)

1、感悟写法

借茶言志,饮茶修身,种茶育德。

2、名句欣赏

开头一句“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的著名诗句,通过赞茶之纯洁和功效,比喻人品的高洁、高雅。

3、品悟情感

该诗全篇讲茶,也是讲人,希望通过饮茶、种茶,来培养自已一生淡泊、不图名利、勤劳廉政的道德情操。

四、训练迁移

师:学了这首古诗你们准备完成什么作业?

生:课外朗读韦应物的茶诗,抽时间与同学交流。

第五篇:唐 诗 的 形 式 和 风 格

唐 诗 的 形 式 和 风 格

主讲:灵武市第一小学

曾 前 英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的诗人,像满天的星斗一般。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二千八百六三首。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全唐诗》序中,谓全书共“得诗四万二千八百六三首,凡二千五百二十九人”,后人多从其说。其实,玄烨所举数并不精确,近年日本学者平冈武夫编《唐代的诗人》、《唐代的诗篇》,将《全唐诗》所收作家、作品逐一编号作了统计,结论是:该书共收诗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句一千五百五十五条,作者共二千八百七十三人。

唐诗的派别:

1、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王维、孟浩然、卢纶、李益

特点: 题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隐士;风格多恬静雅淡,富于阴柔之美;形式多五言、五绝、五律、五古。代表作:王维:《山居秋瞑》、《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孟浩然:《过故人庄》

2、边塞诗派:代表人物 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益、王之涣。

特点: 描写战争与战场,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或描写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情,又或描写战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征戍的艰辛,表达民族和睦的向往与情怀。

代表作:高适:《别董大》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浪漫诗派:代表人物李白。

特点: 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诗词自由、奔放、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语言主张自然,反对雕琢。代表作:李白:《月下独酌》、《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

4、现实诗派:代表人物 杜甫。

特点: 诗歌艺术风格沉郁顿挫,多表现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情怀。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代表作:《三吏》、《三别》、《兵车行》。

下载诗词 《诗式》《皎然诗》(唐)皎然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诗词 《诗式》《皎然诗》(唐)皎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诗词赏析-送别诗大全

    诗词赏析—送别诗 一、送别诗的特点: 在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都不发达,人们往往一别数年便再难相见,因此古人很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这......

    诗韦庄诗词选集(DOC)

    韦庄诗词选集 《思帝乡·春日游》 云髻坠,凤钗垂。髻坠钗垂无力,枕函欹。 翡翠屏深月落,漏依依。说尽人间天上,两心知。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

    诗词诵读 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朗读背诵并默写《己亥杂诗》。 (2)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3)初步感知本诗的表达特点。 2、过程与方法 读好......

    肥城市诗词学会成立贺诗集锦

    肥城市诗词学会贺诗集锦 肥城市诗词学会是本市传统诗词爱好者发起创立的业余文学创作研究团体。是经肥城市文联批准,于2017年1月依法注册成立的非盈利性文化团体组织。 学会......

    抗“疫”诗 关于防疫、抗疫诗词(精选5篇)

    抗“疫”诗 关于防疫、抗疫诗词为了防疫,户户关闭。自觉无聊,睡觉游戏。如此活法,久而不利。如何度过,听余建议:一经一操,强心健体。斗室虽小,自通天地。天地正气,克疫扫疠。有感有......

    英语诗词赏析(一)经典励志诗

    Unit 2 Poems 英语诗词赏析(一)经典励志诗 Learning aims: 1.To learn about some simple forms of English poems. 3.To develop the reading ability by skimming and scannin......

    少年儿童诗词启蒙130首的诗

    少年儿童诗词启蒙130首的诗 01.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

    赏诗古典诗词五切点

    赏诗古典诗词五切点 西安市长安区第六中学 李永红 诗歌鉴赏解文应把握五个切入点,即题目、作者、文本、注解和问题设置。只要从这五个方面综合入手,我们在赏析古典诗词时便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