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廉洁文化与企业文化关系
企业廉洁文化与企业文化关系
企业廉洁文化是廉洁文化在企业的延伸和发展,是企业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是企业发展创新的两把利刃。
企业廉洁文化主要有四个特征:一是主体的大众性。主要表现为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廉洁氛围,以健康向上的廉洁文化,充实企业干部职工的精神世界;二是指向的权力性。主要表现为掌握企业公共权力的管理者廉洁自律、恪守宗旨、执政为民;三是实施的职业性。主要表现为各职业阶层的从业人员爱岗敬业、尊纪守法;四是组织的公共性。只要表现为机关团体等社会公共组织处事公道真派、诚实守信、廉洁高效。
如果从文化角度来审视廉洁,以廉洁的尺度来评判社会,煤矿企业廉洁文化的形成需要以下三个方面过程。一是工作主体通过导向,使工作客体对主体传播的廉洁文化内涵的理解。也就是结合企业各个时期的任务,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廉洁宣传教育,使党员干部对廉洁工作产生正确地认识,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不断提高党员干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二是工作客体思想情绪得以理顺。针对心理不平衡有困难的党员干部,采取以情感人、典型示范、日常教育、直接教育、间接教育、自我教育、现身说法、个别谈心、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使党员干部的廉洁意识受到化解理顺,构筑新的心理平衡,产生对贯彻党的廉政建设方针政策以及做好企业安全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在党员干部对廉洁工作产生质的变化后,不但从思想上接受、认同,而且用于指导实践,落实在行动上。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服务企业目标为目的,以大力塑造企业精神为核心,以企业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为行为准则。企业文化鼓动员工爱岗敬业的主人翁责任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也有三个主要环节:一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一种源于物质生产又能促进物质生产的群体意识,它不仅渗透到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而且犹如一面旗帜,给人以理想、激励、荣誉和约束,进一步规范员工的行为。二是企业形象。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企业形象体现着企业的整体内涵,反映了一个企业的整体程度。企业形象直接表现为产品质量和员工的文明素质,高质量的产品,优质的服务和较高的文明素养,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文明程度和良好的信誉感,而且能够提高企业的竟争力。三是文化体系。文化体系包括文化目标、文化发展方向、文化建设制度、文化设施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它是培育企业精神,传播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形象的重要手段和阵地。
由此看来,企业廉洁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相同的是两者均属观念形态,都服务于企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这个中心。党员干部的廉洁形象,共同价值取向,企业精神氛围的形成,要靠廉洁文化去强化。企业文化的培育,要靠有力的廉洁文化去推动去促进。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注重人的价值,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和集体功能,通过环境的熏陶和管理制度、规则、纪律等手段,达到对集体目标的认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使每个人都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奋斗。这样,廉洁文化和企业文化就会有机结合,共同作用,从而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不同之处在于,廉洁文化主要是以营造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的氛围为指向,树立牢固的廉洁理念,构筑反腐倡廉的社会公众的思想体系为根本任务。而企业文化则以研究企业管理演变规律,总结企业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增强企业竟争力为基本内容,着眼于增强企业群体意识,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文化氛围。第二,廉洁文化主要是通过各种载体的教育,使廉洁意识内化为党员干部的思想准则和道德准绳,外化为党员干部倡导廉洁的自觉实践,让廉洁文化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促进廉洁企业的形成和发展。而企业文化建设是以企业精神为核心,融教育、环境、经营、管理制度、产品质量等诸文化为一体的文化,其实质是把“以人为本”作为企业发展最基本的动力。第三,从企业文化建设内容来看,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廉洁文化参与,而搞好廉洁文化又必须以企业文化为载体。廉洁文化的发展可以有力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一种企业文化是否先进,应看这种企业文化是否包含着廉洁文化,缺乏廉洁文化的企业文化是难以长久支撑的!
为此,建立健全廉洁文化的体系和机制,以制度和规范作保障,特别是建立起与廉洁文化相适应的政治规范和法律规范,使廉洁文化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文化自觉。让廉洁文化深入到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每个方面,从而为企业飞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第二篇:浅谈企业廉洁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文章标题:浅谈企业廉洁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浅谈企业廉洁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企业廉洁文化与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显示了其各具特色的重要作用。作为为企业服务的两把“思想利刃”,二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渗透。在此,笔者就如何认识和处理企业廉洁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辩证关系谈几点见解。
一、对企业廉洁文化的认识
廉
洁文化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主体的大众性,主要表现为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廉洁氛围,以健康向上的廉洁文化充实社会公众的精神世界;二是指向的权力性,主要表现为掌握社会公共权力的管理者廉洁自律,恪守宗旨,执政为民;三是实施的职业性。主要表现为各职业阶层的从业人员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四是组织的公共性,主要表现为机关、团体等社会公共组织处事公道正派,诚实守信、廉洁高效。如果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廉洁,以廉洁的尺度来评判社会,是廉洁文化最为根本的特征。煤矿企业廉洁文化的形成需要经过以下三个方面的过程。一是工作主体通过导向,使工作客体对主体传播的廉洁文化内涵的理解,也就是结合企业各个时期的任务,采取多种形式大力进行廉政宣传教育,使党员干部对廉洁工作产生正确的认识,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不断提高党员干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二是工作客体思想情绪得以理顺。针对心理不平衡、有困惑的党员干部采取以情感人,典型示范,日常教育,直接教育,间接教育,自我教育,现身说法,个别谈心,报告会,座谈讨论等形式,使党员干部的廉洁意识受到化解、理顺,构筑新的心理平衡,产生对贯彻党的廉政建设方针政策以及做好企业安全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在党员干部对廉洁工作产生质的变化后,不但从思想上接受、认同,而且用于指导实践,落实在行动上。
二、对企业文化的认识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服务企业目标为目的,以大力塑造企业精神为核心,以企业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为行为准则。企业文化鼓动职工爱岗敬业的主人翁责任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使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要抓住其主要环节。一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一种源于物质生产又能促进物质生产的群体意识,它不仅渗透到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而且犹如一面旗帜,给人以理想、激励、荣誉和约束,进一步激励和规范职工的行为。二是企业形象。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企业形象体现着企业的整体内涵,反映了社会对一个企业的承认程度。企业形象直接表现为产品质量和职工的文明素质。高质量的产品、优质的服务和较高的文明素质,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文明程度和良好的信誉感,而且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三是文化体系。文化体系包括文化目标、文化发展方向、文化建设制度、文化设施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它是培育企业精神、传播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形象的重要手段和阵地。
三、企业廉洁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辩证关系
企业廉洁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相同的是,两者都属于观念形态,都服务于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这一中心。党员干部的廉洁形象、共同价值取向、企业精神氛围的形成,要靠廉洁文化去强化,企业文化的培育,要靠有力的廉洁文化去推动和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注重人的价值,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和集体功能,通过环境的熏陶和管理制度、规则、纪律等手段达到对集体目标的认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使每个人都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奋斗,这样,廉洁文化和企业文化就会有机结合,共同作用,从而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不同之处具体表现在:廉洁文化主要是以营造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的氛围为指向,树立牢固的廉洁理念,构筑反腐倡廉的社会公众的思想体系为根本任务。而企业文化则以研究企业管理演变规律,总结企业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为基本内容,着眼于增强企业群体意识,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文化氛围。第二,廉洁文化主要是通过各种载体的教育,使廉洁意识内化为党员干部的思想准则和道德准绳,外化为党员干部倡导廉洁的自觉实践,让廉洁文化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促进廉洁企业的形成和发展。而企业文化建设是以企业精神为核心,融教育、环境、经营、管理制度、产品质量等诸文化为一体的文化,其实质是把以人为本作为企业发展最基本的动力。第三,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来看,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廉洁文化的参与,而搞好廉洁文化又必须以企业文化为载体。廉洁文化的发展可以有力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一种企业文化是否先进,应看这种企业文化是否包含廉洁文化,缺乏廉洁理念的企业文化是难以长久支撑的。为此,要建立健全廉洁文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以制度和规范作保障,特别是建立起与廉洁文化相适应的政治规范和法律规范,使廉洁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文化自觉,
第三篇:企业文化与企业寿命关系
企业文化与企业寿命关系
一个企业的发展千万不可忽视的就是一些细节问题,很多时候人们往往忽略细节问题,导致很多事情就失败在此。我们要知道小的细节问题非常的重要,对于个人,细节表现出修养的差异;对于组织,细节区别出平庸与卓越;对于国家,细节反映国民素质和国家竞争力。
乔布斯说,清洁工没完成工作有很多理由,副总裁却没有任何借口。同样的,没有意志力者睡懒觉有很多理由,有愿望的人勤奋不需要外力推动。春节日,也是生命中的可计量的日子。
无论背后有多复杂的缘由,侵权就是违法。中国的侵权成本太低,尤其擦边球式侵权获得了充分的玩小聪明的机会,靠潜规则已经获利巨大,法律干预需要漫长的时间,违法者正偷乐呢。加多宝之风不可长,成王败寇之习不可继。
禁止本企业员工和家庭成员使用竞争对手的产品,算不得境界问题;企业家和职业人必须认定自己的产品是同类中最棒的,否则如何说服消费者?当然,指责对手的产品是不应该的,也是不必要的,无论对内对外。
把馒头全给朋友是一个坏主意,不仅常人做不到,而且会置朋友于不义。这种似乎理想的高尚倡导害了很多人,儒家有很多这种理想主义的设计弄得最终君子寥寥。应该把荒唐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改造为世俗社会课操作的“承认私欲,控制私欲”。
所有伟大的改革都会因**而流产,任何限制恶的措施都会在更恶的**面前功亏一篑。没有完全独立的香港式的廉政公署作保证,再好的改革方案都会是水中捞月;而廉政部门没有独立和公开的舆论监督,自身的干净就无法保证。
所谓“中国式”恐怕只是文字游戏而已,管理的原理是一致的。当然不同国家的文化有差异,表现出来的从业者思维模式有差别,而国体不同企业经营环境有差别,使企业管理存在“地方性”。但是,过于强调差异性,很容易给管理不规范制造借口。
集体跳槽一定是文化出了问题,根烂了。当然会有各种可能的具体表现:老板太恶,薪酬刻薄;任人唯亲,不信外人;拉帮结派,各立山头;个人主义,体系混乱;疯狂发展,不切实际;前途暗然,人心已死......给韩国企业家上课(汉阳大学在上海交大的班),课间聊到韩国人坚信民族品牌最优秀,自己的产品最好。我说:“自己的大米和牛肉都比外来的贵,但坚持不进口,身土不二;多数人车用现代,手机用三星,彻底的爱国主义啊。”韩国朋友很迷茫地回答:“好像没有这个意识啊?”对了,这才是真爱国!
公司大而且老,就会被历史拖累,被惯性卡住。国家也如此,古老的文明把中国也拖得够呛,改革起步维艰,变革成本极高。
【我们走了很远,却忘了为什么出发】办企业,首先是使命和理想,然后是战略和规划,再然后是计划和方案……。但我接触的中国企业就使命而言存在三种情形:理想空洞,领导瞎编;理想简单,就是挣钱;设计了理想雄纠纠出发,行进中忘得一干二净。
羡慕德国人是需要本钱的,中国人的效率是值得反思的。一边玩**一边工作、动辄出去抽支烟、上下午各泡一杯茶是不可能的。德国员工平日可能也腆着大肚子,但进车间迅速钻进机器底下。更重要的整个德国社会自动化、信息化程度特别高,我们多数行业不可比。
员工的职业化一如黄秋生所言:我在一家很烂的企业打工,但我从不做一件很烂的事;认真的态度是对自己的人生品质负责,而不是对老板负责。
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所有的事情都是一笔生意。做一颗螺钉,并不是如何把它做到最好,而是有人购买能挣钱就行;做一栋房子,绝无百年基业的想法,只要核心价值的土地能得到充分利用就行;就算提出“百强企业,百年老店”。
中国需要建立与工业化相适应的精神大厦。这座大厦的基石是合作精神,框架是契约精神,构造是效率观念,细节是质量意识,整体是科学观,设计原则或依据是持续发展观。——此语出资未曾谋面的朋友、《徽州魂》的作者汪鑫。
昨晚住札幌市郊定山溪温泉酒店,热水龙头和花洒都放得很低,洗涤剂和梳妆镜也放下来了,还配上小的盛水盆和小马扎:所有这些设计大概都有为老龄化社会着想的意思吧。左上图,日本人把小小的筷子做到了极致;左下图,景区选出不到40平米土地种上10种作物供非农者学习。
日本羽田机场的细节讲究:1.洗手间外的婴儿安置处;2.儿童车;3.托运行李拉锁用小纸条封好;4.宝宝车;5.洗手间设置挂伞柳丁;6.简易行李可以自助打包。
集体思维影响个体智商必然存在,因为分工的细化使得任何一个人都不需要太多太宽的思考。但在专业领域必须“百尺竿头”,使自己成为专家。而且一个上进和互动的组织一定会激励个体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力,便不会对个体的智商产生负影响。
“如果我们的工厂撤走了,这片土地长不出庄稼,就是我们企业的耻辱。”我的在珠海负责筹建新厂的朋友被他的外资方老板如是警告。
任何事都不存在没时间,要么是认知上的不需要,要么是技术上的没计划。
几名中国员工在德国一个港口城市就餐,由于吃剩下的饭菜太多被当地社会保障机构工作人员罚款。“需要吃多少,就点多少!钱是你自己的,但资源是全社会的,世界上有很多人还缺少资源,你们不能够也没有理由浪费!”——杨佩昌《你所不了解的德国》
中国不缺管理哲学,但从没有科学性的管理学。中国的管理者和管理学者亟需补的课是管理的科学部分;文的管理思想类终究是各执一词,自说自话,有的自圆其说都难,只能使管理学界更乱。但是,明茨伯格也觉得现存的管理学中“硬”的成就有限。
当孩子把学习当作游戏,天才可期;当女人把逛街当事业,体能无限;当男人把工作当乐趣,工作无影。
自虐精神不等同于自虐,自虐精神主要是自制力和坚韧度。自制力首先对自己要严、要狠,不能让自己太舒适、太优雅,我曾说过“过于优越的工作环境会破坏工作效率”;坚韧度则强调一根筋的走到底,不自以为聪明地找捷径,不轻易因诱惑而旁顾。
“我是一个销售,怎么才能克服懒散的习惯呢?”我对提问的网友说:“常人因惰而庸,才人因熬而败。任何有成就的人都是有点自虐精神的。”你读不懂这句话,我就懒得再回复你另外也会懒,人类天性。
企业长寿的文化:面对政府平和,面对利润淡定,面对社会仁义,面对员工亲善,面对欲望收敛。
在中字号企业讲课,课前领导讲话。“既然来了,我也说几句罢。”这是几位领导的开场白。中国的领导要考虑:
一、时间有高额成本;
二、不讲无准备的话;
三、要讲有价值的话。这也是以人为本。
铁道部其实只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把天大的事当成了屁大的事;错误根源只有一点,不知道自己是为顾客服务的机构却看成了管乘客的机关。
有人会说那些礼节有什么作用?礼节让人明白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让我们随时都记住别人的存在,使人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容,偏于烦琐的礼节还能让人强化自身的修炼,学会克制,不致使欲望如野马般乱窜。
有干部说“李娜勇夺法网女单意义非常重大”,”充分展示了李娜通知作为一名中国***员创先争优的不懈追求“,“也是向党的90华诞敬献的一份厚礼”。不相信领导会这么弱智,更不相信全体公民会弱智如此。当牵强附会和虚妄成为一种习惯和文化,我们就不是在维护组织的伟大,而是在丑化伟大的组织。
有很多组织和个人在研究形式主义,轰轰烈烈搞形式,热热闹闹走过场,形式主义格式化。仅写材料一项,有的组织折合有三分之一的人终年在努力于谁都知道没有意义的材料。上报材料数据化、表格化的一天就是我们的形式主义治愈的日子。
日本人做事的特点可以概括为8个字:精益求精,愚公移山。大阪的关西机场就是典型例子。该机场是从20多公里外炸山取土填海10年建成,落成之日是全球最先进的国际机场。
日本也曾出现过类似中国的三鹿奶粉事件,事件的主角是森永乳业。森永的做法是向所有受害消费者作出合理赔偿,为此还债五十年终于存活下来,并因严守信用而做大。事迹可见《森永乳业五十年史》。
企业的社会责任从关西电力的考察读懂了。天然气发电有害气体排放几近于零,用于冷却的海水稀释后排出水温不得升高七度以上。35%的厂区绿化面积,100多种树 35万棵,设少年儿童参观专区普及科普与环保,在接待我们的同时接待了一批幼儿园小朋友和两位残障人士。
日本企业的务实从安川电机的考察可得之:没有彰显的大门,办公楼会议室几近寒碜;停车处未见豪车;“为人类创造梦想”的企业愿景未上墙,天皇夫妇来视察过也未见大幅宣传图片,只留下他们栽种的树木和一块小提示牌。而这家企业机器人月产能2650台,数全球第一。
两个人物都画鸡蛋:达芬奇将鸡蛋置于不同的光照角度下,仔细观察琢磨,画的鸡蛋很有立体感;***也画蛋,据他自己口述,在湖南师范读书“在图画考试时,我画了一个椭圆就算数了,我称之为鸡蛋。结果图画得了四十分,不及格。”完全不同的文化理念,最终做出的事情必然迥异。
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只要认真也能抓好,奥运期间就在世界各国来客面前做到了零事故。孙中山说:“中国事向来之不振者,非坐于不能行也,实坐于不能知也。”我们的问题多数是认识问题,态度问题.孙中山先生非常喜欢说的一句话是“天命无常,有志竟成。”正因为他的愈挫愈勇的性格特点,让他百折不挠,绝不言败。多数人则信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其含义与孙先生句相近,差别是前后句的位置倒过来了。
与法治比较人治的“好处”在于:我们少数几个决定一切,所谓“小事开大会,大事开小会,特事不开会”;我们可以在事后拿出一把戒尺来,随便找个理由就“敲你没商量”;有必要可以来一场运动,不仅轻重可以重申,抓关与否也可以临时打
草稿。总之,法治太不方便,人治容易上瘾。
新加坡和印度的反贪污法律都规定,公务员财产不能说明其合法来源即按贪污论处。中国只要拒不承认,就很难定罪和量刑。我们的法律就提示给贪官:抗拒从宽!
现在防腐、反腐的机构并不缺:审计、监察、检察、纪委。只是反贪局比检察院矮半格,检察院得让着政法委,政法委也在党委领导下,何况上级必定具有权威、领导必然大于组织。
“决策从容,执行迅速”是我提倡的,而今天午餐间,浙江泰隆银行的董事长王钧提出“决策要像狐狸,执行应像狮子”更加形象。问题是现在很多组织,决策像狮子,因为浮躁;执行像狐狸,因为权变。现实的病态和文化的沉疴兼而有之啊。
很多地方政府和国企提出“5+2”、“白+黑”,偶尔为之可以理解,长期没有休息日、不分日夜地工作,表面上很革命,实际上不符合科学发展观,也不符合管理原则,不仅容易走形式主义,还产生对效率的破坏。
早起就听两岁的孩子独自唱着儿歌“数不清到底多少鸭”,不免一念闪出:有多少人能数清自己到底多少鸭呢?当然,这些鸭是财富或资源,很多人没问题;但这些鸭如果是信任、尊重和跟随,包括对自身的反思意识、纠错勇气和变革决心,怕没多少人能数清了,包括一些领袖人物,甚至那些极其伟大的组织
第四篇:企业文化与老板文化的关系探讨
企业文化与老板文化的关系探讨
【前言】
在当今激烈的企业竞争中,总会出现“大鱼吃小鱼”的现象,商海跌宕起伏,注定了劣者终将被淘汰的现实命运,一个企业的生命力是否强盛,不是看它的制度,也不是看它的产能,而应该把目光放在它的管理理念上——企业文化。我个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一种无形的“制度”,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能很好地凝聚员工,约束企业,这种无形胜于有形,这是一种很重要的精神力。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文化的含义也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很多人将企业文化认为是 “老板文化”,“老板文化”就是企业文化,是否二者真的如“双胞胎”般难以辨认?抑或可以等同看待?我们可以一起来进行探讨这个与时俱进的新企业文化问题。
【关键词】
企业文化老板文化区别关系
一、我眼中的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关于“企业文化”一词的定义,在国内外大约有400多种,人们使用的词语组不同,但基本含义是一致的,因此,始终没有形成固定的一种共识,但我认为,各国文化存在差异,对于此词的理解与解释,肯定也是存在些许差别的,不同的人对于此词的解读也会不尽相同,企业文化的内涵是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的,如果单纯地罗列出几种内涵并加以固定,这显然也是不合理的,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本人比较倾向于陈丽琳老师对于“企业文化”一词的解读,在陈老师《企业文化的新视野》一书中对企业文化作了这样的解释:“企业文化是一个由管理者引导、全体员工创造并认同的一个不断发展的信息循环系统,是企业在一定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群体意识与长期的、稳定的、一贯的行为方式的总和,是由企业思想内涵、信息网络、行为规范、企业形象等层次形成的系统架构”1
(二)、我对“企业文化”的理解:
现如今,“企业文化”似乎是个时髦的名词,有很多人动辄大谈企业文化,但真要问起来,似乎又没几个人能完整地答上来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的理解是这样的:文化就像水一样,是构成企业生命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同时它的无色无味以及无形又时常让人不可掌握莫可名状,它就是一种无形的、内在的精神价值体系,还具有独特性、难交易性、难模仿性的特质,使其成为企业核心专长与技能的源泉,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驱动力。以上也只是比较通俗的想法,说得系统一点,具体的内涵应该包含一下几点: 1 陈丽琳,《企业文化的新视野》,27页,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1.企业文化是形成组织效能的共同认知系统:企业文化使每个员工知道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怎样做才能符合组织的内在规范要求,怎样做可能违背企业的宗旨和目标;
2.企业文化是大家都能认可的习惯性行为方式:这种源自文化层面产生的力量,比起传统管理的命令、监督、惩罚的力量更彻底,更有凝聚力、约束力和推动力,也更有活力。企业文化是员工思想、行为的依据,是企业成功或长寿的关键。
3.企业文化是企业内成员间达成的团队心理契约:企业与员工的关系靠两种契约来维系,一种是劳动契约,规定双方的权力、责任、利益关系;另一种是心理契约,即员工认同企业的共同愿景和追求,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在一起,主动承担责任并进行自主管理。
二、社会大众眼中的“企业文化=老板文化”?
在普通百姓头脑中,企业文化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似乎大部分人都会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因为一个企业从创立之初起,几乎任何事情都是由企业的老板说了算的,这不能不让普通大众产生曲解,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一)、“老板文化”的内涵:
“老板文化”还有另外一种叫法,也称为“领导文化”,它既然作为文化的一种类型,无疑就具有不同于其他物质、制度的文化特征,因此,要理解“领导文化”,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1.模式性
一定时期、时代或一定社会、国家由于历史背景、民族性格、地理环境和生活状况等条件的不同,其领导文化也将表现出各自的特色。这种特色就是领导文化的模式性。就时期、时代而言,革命时期的领导文化强调激情,建设时期的领导文化注重理性;传统领导文化封闭守旧,现代领导文化开放创新。就社会、国家而言,东方社会的领导文化注重等级,西方社会的领导文化强调平等;美国领导文化表现为民主化、分权化、专业化;中国领导文化积淀为官治主义和德治主义;
2.连续性
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任何具体的领导文化,都是以往存在的领导文化的某种延续、继承或扬弃,同时又都具有时间与空间上的推移性,具有向其他类型领导文化渗透、转移和演变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作为人类社会整体的领导文化,从量上看,只要存在领导活动,领导文化的延续便是无限的,其发展也是不可间断的;从质上看,优秀的领导文化最终将能沙里淘金,得到人们的继承、弘扬和发展;
3.变化性
领导文化虽然是前后相继、相对固定的取向聚集和取向模式,但是,这种取向聚集和取向模式并非僵化不变的“ 死”的物质,而是能够发展变化的“活”的文化。从根本上说,一定的领导文化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适应一定方式的领导活动而产生、形成的,当然也要随着历史条件和领导活动的变化而变化。领导文化的变化性可以是滞后的,也可以是前瞻的。滞后的变化往往是被动的,有时是由于难以及时适应社会的变革而成为历史前进的阻力。前瞻的变化往往是主动的,一般是对社会走向的自觉意识和适应,并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积极的引导、促进作用。
(二)、我认为“企业文化≠老板文化”:
通俗意义上来说,老板当然是以营业执照注册名的人称之为老板,老板可以是管理者,但不代表管理者就是老板,只要在企业从事管理职业的人员都可以称其为管理者。
就以民营企业为例,在企业做决策权的管理人员都是任命的,而所谓的董事或老板直接看效果而已。所以,诸如老板授权的企业发展,及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都是以管理层为首而非老板个人为首的文化,至于企业文化符合老板意愿和企业文化等同于老板文化完全就是两个概念。
三、“企业文化”与“老板文化”的区别
我记得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老板们坚信一个理念:“企业是我的,是属于一个人的”;企业家坚信一个理念:“企业是大家的,每个员工都是企业的主人”。从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中就可以看出,“企业文化”与“老板文化”是有区别的。说到这儿,我想到了中国内地新首富——“娃哈哈”的董事长宗庆后,关于宗庆后的传闻很多:商业记者们习惯形容他为“霸王”,因为他崇拜毛泽东,将其的军事战略思想和治人理念应用于管理,一个拥有150多个分公司、3万员工的庞大企业至今只设一个董事长和一个总经理,而且都由他一人担任,杭州总部大楼里,一尊高大的宗庆后铜像赫然站立,喜欢用“朱批”的文件下达命令,有时亲自撰写每个月的销售通报,有人见到其下属经理的一份报告,开头第一句是“根据您的指示……”不设副总经理,无董事会,购买一辆电动铲车也要亲自批条,合资公司经理也由他一人委任。这俨然一“家长制”的企业教材,这似乎可以理解为“老板文化”,很明显,在“娃哈哈”企业王国里,只有一位集权的国王,这样的文化,看了都会让人觉得有压力,让人丝毫感觉不到这是一种具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
换个角度,我们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山西盛产煤老板,为什么却鲜见企业家?” 煤老板为什么当不成企业家?因为煤老板一无商业文化内涵,二无
信仰,三无创新精神。我们看待煤老板现象如同看待一场瘟疫,不明白如此野蛮的经济组织和经济现象如何在现代社会重演„„他们不是企业家,反而成为暴发户与血汗工厂的代名词。在《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中,都没有“企业家”这个词。这表明,中国以前是没有企业家的,至少企业家是不受重视的,在《韦伯辞典》中,关于企业家的解释是“开设并管理公司,从事于担负风险、追求利润者”。
我国有数以千万的企业老板,一直在上演着“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的剧情,最后能真正成为企业家的寥寥无几,大量的中小企业往往在2—3年内夭折,其实,问题的症结其实在于老板与企业家认知的差异。
我国的中小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因而,老板通常做的都是短线,他们只是把眼前利益作为目标,今天我能挣到多少钱,明天我能挣到多少钱;这个项目能赚钱,那个项目不赚钱;老板能做成某件事,但造不出某种势,做不出持续发展的张力,心态总是急于求成,盲目乐观,并且总是把过去的成绩进行炫耀,而对未来市场感到恐惧。
企业家做的却是长线,做事讲究的是系统工程。所以企业家往往把目标放在心里,这个三年我能达到什么目标,下个五年我能达到什么目标?心态是积极的,乐观的,并不在乎眼前利益,而是考虑企业整体发展的平衡;不在乎市场的竞争,而是考虑市场的发展方向;不在乎过去的成绩,而是时时刻刻考虑明天的变化;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好的准备,增强自己的应变能力和承受能力;对不同的情况设定不同的预案,让一切尽在掌握,减少盲目行动。
从以上的两点对比来看,也就不难理解“老板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区别了。
四、“企业文化”与“老板文化”的关系
老板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存在区别,但却不是完全相悖的,它们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就像一对矛盾,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我个人认为,在企业的不同时期,企业文化和老板文化之间具有不同的关系:在企业创始期,老板文化包含了企业文化的全部;在企业的成长期,企业文化和老板文化共同影响企业的成长方向和道路;到了企业的成熟期,老板文化就会退居幕后,甚至完全消失,一个完善的企业文化即成为企业的灵魂。
(一)、企业文化源于老板文化
在早期的中国,创办了企业的职业人,并不称为“企业家”,而叫做“老板”,我记得中学时的历史课本上甚至还有称为“资本家”的,据陈老师《企业文化的新视野》一书中介绍到,企业文化起源于美国,中国的企业文化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为介绍探索阶段,这可以知道,企业文化的研究在中国起步比较晚,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企业文化”是一个舶来品,那么,“企业家”就是这个舶来品在中国的延伸,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舶来品也带上了中国特色,中国的企业家与西方国家所理解的企业家并不是一样含义的。
早期的创业者,大多都是白手起家,凭借自己对某行业的了解,运用个人的经营理念与个人魅力,把一个小作坊一步步打造成一个大企业,这其中必定是倾注了“老板”非常多的精力和心血的,他们的思想观念,经营理念以及价值观都与所创办企业合为一体,在这一时期的企业文化几乎可以看作就是老板文化,因为它还只是个人的价值观,尚未形成一种企业内部员工都认同的精神价值体系以及行为方式,所以,企业文化的来源就是老板文化,也就是说,后来发展起来的企业文化,就是由老板文化而来的,二者存在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二)、企业文化与老板文化相辅相成对于二者的理解和看法,都不能一概而论、以偏概全,应该一分为二地来看待,企业文化由老板文化而来,但也不能因此而摒弃老板文化,二者皆有它们的可取之处。
在企业创立之初,老板文化其实是为后来的企业文化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方法与行为方式参考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也要与时俱进,如果只坚持过去的老板文化,企业必将停滞不前,但是,在不同的时候,两者总能发挥不一样的作用,因此,不能完全抛弃任何一种文化,只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继承和丰富,从而形成一种新的企业文化,以求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新企业文化
在企业创立初期,老板文化几乎是企业文化的全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老板文化与企业文化共存、相辅相成,老板文化通过扬弃有待于发展成为企业文化;在企业的成熟期,一个成熟的企业文化吸收了老板文化中所有的积极因素,抛弃了老板文化中消极落后的成份,此时的老板文化已经不复存在,新企业文化应该成为企业内部唯一的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结束语】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全面而细致地渗透在企业活动的方方面面,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企业文化与其他文化一样,具有个异性、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征,因此,企业文化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而且必定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企业文化之所以能显示出新文化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它具有全新的物质基础,还在于它创造性地对待我们的历史传统,继承和吸收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份,如果失去传统文化这一基础,它就会失去强大的生命力。因此,传统文化不仅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源泉和基础,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只有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企业文化才是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因此,我们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同时,应当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只有这样,创建的企业文化
才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并符合我们民族特色。
参考文献:
1.陈丽琳,《企业文化的新视野》,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2.李建军,《企业文化与制度创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应焕红,《公司文化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4.《现代企业文化》期刊,中国工人报刊协会及中国工人出版社联合主办,2009年11期
第五篇: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的关系
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的关系
有一则关于钱钟书先生的故事,一位女性读者非常崇拜钱钟书,写信给钱钟书说希望能够去拜访他,钱钟书回信道:“您知道鸡蛋好吃就可以了,何必去看生蛋的母鸡呢?”这则故事放到现代营销领域,可以这样理解:厂商告诉消费者,您知道我们的商品好就行了,何必要知道我们厂家的具体情况呢?由此引发出这样的争议:企业文化到底应不应该向普通消费者传播。
争论一方认为,消费者不会对企业经营情况感兴趣,他们不关心企业的价值观、经营宗旨、愿景等问题,他们只对品牌感兴趣,只注重自己的消费体验和品牌所带来的价值。因此,应该限制甚至不要对消费者传播企业文化。比如可口可乐公司、宝洁公司等大公司极少向外部公众宣传自己的企业文化,他们是品牌运作的高手,注重建立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
争论的另一方则认为,企业文化在品牌传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消费者不仅关心品牌,其实对企业也抱有强烈而持久的好奇心,企业文化在培养品牌忠诚度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海尔、长虹等公司在将自己企业文化展示给公众的同时,也成功地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
对于两方的争论,我们认为,应认真区分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的概念,然后在概念的基础上思考这两者的争论,我们比较认同第二种观点。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简言之,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和企业人的思想与行为,它有导向、激励、凝聚、约束四大功能。
品牌文化指使产品或服务同竞争者区别开来的名称、名词、标记、符号、设计和这些要素的组合,以及在这些要素组合中沉积的文化特质和该产品或服务在经营活动中的一切文化现象,同时包括这些文化特质和现象背后所代表的利益认知、情感属性、文化传统和个性形象等价值观念的总和。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至少在以下方面存在差别:
1、两者的建立基础、形成方式不同。
企业文化主要建立在企业管理基础上,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主要面向企业内部,主体是企业员工。在长期经营的基础上,企业文化随着企业的发展会慢慢积累、逐渐成型,要经历由不自觉到自觉,无系统到系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总结、提炼和提升。
品牌文化主要是在销售的环节上建立起来的,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系统,主要面向企业外部,主体是物或可物化的存在。它是在总结市场竞争状况、自身产品状况、消费者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策划形成的,需要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给产品一个明晰而独特的定位,塑造鲜明独特的形象,与消费群体的性格、消费习惯、年龄等因素相吻合。
2、解决的问题不同。
企业文化主要解决三方面问题:
一、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什么;
二、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三、企业和企业人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如何做。企业文化正是通过对这三个核心问题的回答,来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和企业员工行为,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和约束作用。
品牌文化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产品与消费者的关系,因而它需要关注以下问题:
一、消费者如何接触品牌;
二、消费者的使用经验与感受;
三、如何与消费者建立友谊,倾听消费者的想法,观察消费者态度,体察消费者的需要等。通过这三方面问题保持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中长盛不衰的地位。
3、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
国内外对企业文化的建设有诸多不同的理论。但是,按照比较成熟和权威的理论,企业文化可以剖分为形象、行为、制度和价值观四个层次。
形象层:包括企业的名称、标志、广告、宣传画册、办公环境以及员工服饰等等,透过这些形象表现出来的文化,我们称之为形象层或物质层。
行为层:企业的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行为习惯等。
制度层:企业拟定的用以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的各种规章制度,我们称之为制度层,它是企业文化的基本保证。
价值观层:组织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所形成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是组织对自身存在和发展意义、组织目的、组织员工和顾客的态度等问题的基本观点以及判断组织和员工行为的标准。
而品牌文化则是在品牌的建立、品牌的传播、品牌的维护、品牌的再生等过程中精心策划形成的,我们以著名的麦肯广告为例,麦肯认为建立品牌一般需要四个步骤:(1)品牌印迹、(2)销售策略、(3)销售意念、(4)创意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