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青少年犯罪的看法报告(★)

时间:2019-05-14 23:36: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对青少年犯罪的看法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对青少年犯罪的看法报告》。

第一篇:大学生对青少年犯罪的看法报告

大学生对青少年犯罪的看法报告

主题:大学生对青少年犯罪的看法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调查方式: 调查人员:

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素质如何,将直接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命运。但是,当今的社会现状却不得不让我们为祖国的未来担忧,在我国,青少年犯罪从总体上呈现居高不下的局面,而且出现了手段成人化、年龄低龄化、团伙化、高智商化等新特点。

为了探求青少年犯罪呈现的一些特点,我们组利用周末期间“大学生对青少年犯罪的看法”进行了调查。以下是我们组整理的一些观点,希望能为社会预防青少年犯罪尽点绵薄之力。

一、调查过程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1.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且年龄前移。

对青少年犯罪,国内权威观点认为:青少年犯罪率高,犯罪性质日趋严重,犯罪类型复杂性和犯罪动机恶劣性;团伙犯罪突发;中小学生流失犯罪不断增多,犯罪向低龄化发展;青少年重新犯罪率上升;犯罪手段成人化、智能化等。我市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逐步呈现以上趋势。

2.青少年违法犯罪以侵财犯罪为主,盗窃、抢劫等居高不下。

由于青少年没有劳动收入,又贪图生活享乐,任意挥霍,故青少年犯罪中仍以侵财犯罪为主。从调查看,青少年犯罪的多发类型主要有:盗窃、抢劫、抢夺、伤害、敲诈、强奸等。当前,受社会上一部分人“潇洒”消费、超前消费等观念的影响,部分青少年产生了强烈的或畸形的物质欲望,盲目追求享乐,当通过正当渠道不能满足其欲望时,往往是通过盗窃、抢劫等不正当途径来获取。

3.文化素质不高

青少年犯罪者的文化素质不高,大部分为中低等文化程度。青少年犯罪中,大都接受文化教育少,好多人小学期间就辍学,甚至就没上过学,初中及以下文盲、半文盲占90%以上。

4.家庭环境对违法犯罪有重大影响。

不良的家庭环境则会导致子女的人格发育不健全,成为青少年犯罪的客观因素。不健康家庭中,有的父母离异或早亡;有的父母关系一般或较差、家庭关系不和睦;有的家庭其他成员是罪犯,或者行为品德不端以及酗酒;有的父母态度专横、溺爱过度或者过分干涉;有的家庭父母失业、家庭收入低,生活贫困。离婚率的增长使相当一部分青少年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由于缺乏家庭温暖,会在不同程度上扭曲他们的人格和行为,他们或者被坏人引诱误入歧途,或者内心对社会不满而产生报复社会的心理并走向犯罪,或者因受继父(母)歧视而流入社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恶劣的家庭环境和不称职的父母是导致孩子犯罪的直接原因。

(二)自身原因

1.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青少年自身素质的好坏是决定其是否违法犯罪的关键。一些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抵御能力差。其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健全,存在游手好闲、惹事生非等不良嗜好和品行,自身性格的缺陷,心理的不成熟,以及自身生活的需要、人格尊严得不到满足,加上法律观念的缺乏等等,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刺激,很容易走向犯罪的道路。

2.学校教育体制存在缺陷

学校是培养青少年的重要场所,教育是主导力量。然而,在我们的学校教育工作中,学校、老师为了成绩、为了升学率,存在着注重抓学生的知识学习、忽视思想品德教育的倾向。少数教师对犯错误的学生动辄训斥、挖苦、强制采取惩罚,严重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产生对立情绪。个别学校干脆把犯了错误的学生赶出校门,放弃学校的教育责任,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社会上的不良影响,这些都给学生的品德不良发展留下了重大隐患。

3.家庭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青少年的成长受家庭的影响十分巨大。然而调查显示,近年来随着中国的离婚率逐年上升,单亲家庭也越来越多,父母离异后对孩子缺少关爱,有的家长觉得内疚因此从小娇惯纵容孩子,而有的家长不负责任对其放任自流,支离破碎的家庭关系给孩子蒙上了沉痛的心理阴影,让孩子很难再相信他人,养成其自我、叛逆的性格。有的家长工作太忙,或者外出打工,平日很少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照顾和监督,由于缺少关爱和照看,孩子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青年的影响和诱导,并跟随其抽烟、打架甚至吸毒,最终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4.社会原因

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对青少年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尤其是随着网络的普及,许多充斥着大量的封建迷信、凶杀暴力、淫秽色情及其它不健康内容的视频、书籍和音像制品等腐蚀着青少年的思想。一些营业性的歌舞厅、网吧等娱乐场所,非法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致使一些青少年沉迷堕落,甚至为此逃学旷课。另外,腐败现象对当代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和走后门拉关系,使一些青少年也耳濡目染,导致一些“富二代”、“官二代”仰仗自己父母有权优势,便肆无忌惮、为所欲为。除此之外,带有黑社会性质的一些组织、个人也常常诱导青少年误入歧途。一些青少年跟着社会上所谓的“大哥”,整天不务正业、打架斗殴,甚至学会坑蒙拐骗,最终很容易发展成为集体犯罪。

5.法律原因

《中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有关主管部门和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而事实上,许多利欲熏心的老板仍然知法犯法,任由未成年人出入网吧、游戏厅等场所。有的司法部门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另外国家还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已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家长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正是由于法律对未成年人的过分包容,导致他们做事肆无忌惮、不负责任,即便是违法犯罪也不会受到刑事处罚。有的“黑帮”正是利用法律这一漏洞,雇佣培养未成年人作为“打手”,甚至让他们去抢劫、杀人。

(三)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青少年犯罪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关注,只有多方配合、形成合力,打击和预防并重才能有效地进行综合治理、标本兼治。

1、青少年自身要加强防御措施

要有效的进行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对青少年本身来说应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提高自己辨别是非,抵御外界感染和诱惑的能力,学会去控制自己,不要感情用事。青少年还应该努力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了解和学习法律法规,在学习中增长见识,提升自己。这样,他们就有了充实的课余文化生活,不会整天无所事事的闲逛、打架或斗殴。青少年自身素质的提高和预防措施的加强,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根本之路。

2、改善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教育是人的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对青少年的成长与人格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要努力营造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作为家长,首先,要改变教育孩子的错误观念,要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还要多同学校联系,了解孩子们在学校的具体情况。这样,就可以及时发现孩子们身上所存在的问题,并想办法去解决。同时,家长们既不能过于溺爱孩子对他们放纵不管;也不能以粗暴的方式教育孩子,避免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其次,家长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优化家庭环境。家长在家中要起好榜样示范的作用,自己应该以身作则不要将不好的习惯带回家,不要在家里吵闹,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要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优秀的家长和优良的家庭环境,会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家长要加大对孩子的监护力度,多关心孩子们的言行举止,以及他们的心理动向,多抽出一些时间去陪伴关心孩子。孩子需要家长的陪伴与关心,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这样就不易产生孤僻的性格,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积极影响。

3、学校应切实负起责任

学校是家庭的延伸,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加强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和控制教育。学校和家长应加强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时刻把握住他们的思想脉搏,经常性地进行法制教育,以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还要有意识地磨炼他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进行健康有益的活动来充实自己。

4、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应该为青少年提供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应动员社会力量,形成合力,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1)对于少数地方文化市场屡禁不止的黄、赌、毒现象,应当坚持不懈地进行严厉整顿,加强执法监管。对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的犯罪分子应加大打击力度,不断净化青少年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要大力宣传和弘扬积极正面的先进事件,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大张旗鼓的宣传有

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化,推进青少年的思想建设,改良社会风气。

3)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健全、完善的法制,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有力保障,有关执法机关和职能部门应在完善的法制体系下规范高效、以人为本地做好对青少年的批评教育工作。

二、收获

1.通过本次调查我们认为要增强对失足青少年的关注度,加强对他们的帮助工作。社会各方面都真诚地关心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在他们违法犯罪后,不能对他们弃之不理。要将着眼点放在对他们的感化、挽救上,只有主动去关心、爱护他们,才能使他们早日回归家庭,成为社会的正常一员。

2.我们坚信,有我们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有我们党的深切关怀,有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有各行各业采取的综合治理,青少年发展的社会环境一定能够进一步得到优化,处于困境中的青少年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

第二篇:谈谈对青少年犯罪的看法

我对青少年犯罪的看法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全社会注目的大事,青少年犯罪不仅人数增多,而且涉及面广,犯罪手段凶残,法律意识淡薄。青少年犯罪不是一个单纯的问题,它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我认为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全社会都应该引起关注,关爱青少年的成长。

从一些媒体上我了解到,很多青少年犯罪大多出于贪利性、享乐性、报复性、模仿性、虚荣心、好奇心或哥儿们义气而产生犯罪动机,且多采用结伙犯罪形式,犯罪时缺少预谋,具有突发性和随意性,往往不计后果。青少年的犯罪从主观上讲是因为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尚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正确观察社会的意识,容易受到各种不良风气和坏思想的影响。客观上一是受到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二是家庭的因素,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子女,有的任意打骂孩子,使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有的家长很少过问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缺乏对孩子的关心,造成孩子心灵上的寂寞,为寻求安慰和刺激而走上犯罪道路。当然也有学校的原因,学校只注重基础知识的教育,缺乏法律常识,道德知识方面的教育。以成绩的好坏来评定一个学生的好坏,对成绩差的学生缺乏管理,甚至不愿管理个别教师由于素质较低,教育时不顾忌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任意伤害其自尊心,甚至打骂学生,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最终脱离学校,走上犯罪道路。针对上述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我认为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应该预防或排除产生犯罪的因素,重视青少年犯罪的巨大危害性,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社会、家庭、学校齐抓共

管,积极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他们的法制意识和道德意识。其次,学校要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纪律、有文化、有道德的社会主义新人,对差生多给予指导,要看到他们的长处,教师要经常性地给他们讲理想、讲人生、讲奉献,不能对他们讽刺、挖苦,更不能一发现错误就将他们赶出校门,把隐患留给社会。第三,家庭要担负起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主要责任,常和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或许就会避免许多不该发生的人生悲剧。

总之,我认为全社会都应该关注和关爱青少年的成长,使他们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充分发挥青少年的优势,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篇:对青少年犯罪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委: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人。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近年来,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日渐突出,我县2002年青少年违法犯罪立案13人,2003年立案7人,2004年第一季度就达到18人(其中6人为在校学生)。有轻微违法,没有立案的更多,呈上升趋势。为此,县政协把对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的调研列为2004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得到了县委的批准和支持。近日,县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邀请县政法委、公安局、教育局、文体局和博湖镇等有关部门领导,对我县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调研,认真研究和分析了我县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对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的基本方法:

这次调研活动采取了召开座谈会、走访学生家长、询问犯罪嫌疑人、突击检查网吧等多种形式,由于接触面广,了解了较多的实情。

调研组首先来到博湖中学,用了一天的时间,分别与博湖中学教师、学生进行了座谈,共同探讨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对策。并于当晚深夜,组织调研组部分成员对全县三家网吧进行了突击检查,除“e家”没发现学生外,在“科普”发现5名学生,“五彩鱼”发现1名学生。由于业主对进入者没有按规定实行身份证登记制度,不能确定其它上网人员还有无未成年人。

第二天,调研组分成三个小组走访了部分优秀学生和表现较差学生的家长,询问了少数在押青少年犯罪嫌疑人,了解了其家庭教育情况、生活情况等。

二、青少年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

根据调研的情况,调研组认为,导致我县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十分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1、部分青少年认识问题的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差,看问题简单、片面,待人处事往往感情用事,很少经过深思熟虑,常常不计后果。交友不慎,很容易被人利用,今年所发生的一起团伙盗窃案中,就有两个学生是被人利用而犯罪的。

2、少数青少年法律观念淡薄,不学法、不懂法,往往从一些影视作品、电脑游戏、书刊杂志中,吸收一些不健康的东西。

3、少数青少年性格内向、孤僻,加上来自学校、家长、社会等方面的压力大,心理长期受压抑,缺乏倾诉对象,平时又得不到正确的引导,成为违法犯罪的心理动因。再加上易冲动,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绪,以致造成明知故犯的严重后果。去年博湖中学一学生以刀伤人就是这一情况。

(二)客观原因:

1、家庭教育不当。(1)、家长教育方法不好。一种是对孩子无原则的溺爱、袒护和娇纵,致使孩子对自己的不良行为产生“合理感”;第二种是孩子出现问题后采用极端粗暴方式管教,无情的谩骂毒打,甚至赶出家门。(2)、家长监护不力。有的父母在外打工或因工作太忙,无暇顾及孩子,孩子几天不回家,也不过问;(3)、有的家庭教育环境恶劣。如单亲家庭、不和睦家庭,致使孩子心理受严重伤害;(4)、有的家长有不良嗜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5)、有的家长平时只过问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少主动与学校、班主任联系,了解其子女在校表现,一旦孩子出事,就把发生问题的责任都推给学校。

2、学校教育有偏差。主要表现在:一是重视学生的智育教育,对学生的品行教育重视不够。为了应付考试,有压缩、挤占其它非考试科目课的现象发生。二是学校监管不力。主动和学生家长联系不够,和治安等有关部门沟通少,其结果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管理脱节,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不能及时的帮教处理,导致问题沉积,起不到防微杜渐作用。三是学校法制、思想道德教育不够,课时少,且形式呆板、效果差。据悉,目前博湖中学只有初中二年级安排有法制教育课,其它年级都没有课时安排。四是部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较差,教育方式、方法不当。少数教师对违纪学生缺乏耐心的说服教育,有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轻则讽刺挖苦、状告家长,重则打骂、赶出教室,致使少数学生厌学、逃学,流入社会参加不健康的活动。

3、社会诱因的侵蚀。(1)、近年来,社会上不良风气对青少年有腐蚀作用。文化部门有时对文化市场管理不够严格。特别是音响制品和网吧对青少年的危害很大。有些网吧的业主还利用各种手段引诱青少年上网,并给买烟、买食品、开夜场等,致使他们“乐不思蜀”,学习没心思,整天想着上网、玩游戏,成瘾者就如同吸毒一样,对孩子的身体、精神造成严重损害。博湖中学出现过学生半夜从宿舍二楼跳窗出去上网的事件,可见网吧对学生的吸引力之强。他们上网的钱是有限的,没有了钱,有的向家里人要,有的就去偷,去抢。据我们调查,违法青少年,绝大部分是游戏迷。如今年所破获的一个青少年团伙盗窃商店案,当晚盗窃来的钱,当晚就直奔网吧。(2)、我县缺少适合青少年活动的场所,课余时间无处可去。博湖中学有2300多学生,只有两个篮球场和十几个乒乓球案。(3)、少数学生在外租房,造成学校、家长监管失控,极易沾染社会不良习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今年破获的一个青少年盗窃团伙,就是因为不愿意受家长、学校的约束,方便玩,才合伙租房,结果没钱就去偷。(4)、文化路横穿博湖中学,造成中学不能进行封闭管理,一些社会青年随意进出,尤其是晚自习以后,他们对一些学生进行欺诈和拐带,影响很不好。

三、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几点建议: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协调配合,齐抓共管,从苗头抓起,抓紧抓实,才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1、加强法制教育。第一、学校要适当增加法制、思想道德教育课时,采取多种形式,可举办专题法制讲座,参观法

第四篇:对我县青少年犯罪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委: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近年来,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日渐突出,我县2002年青少年违法犯罪立案13人,2003年立案7人,2004年第一季度就达到18人(其中6人为在校学生)。有轻微违法,没有立案的更多,呈上升趋势。为此,县政协把对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的调研列为2004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得到了县委的批准和支持。近日,县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邀请县政法委、公安局、教育局、文体局和博湖镇等有关部门领导,对我县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调研,认真研究和分析了我县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对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的基本方法:

这次调研活动采取了召开座谈会、走访学生家长、询问犯罪嫌疑人、突击检查网吧等多种形式,由于接触面广,了解了较多的实情。

调研组首先来到博湖中学,用了一天的时间,分别与博湖中学教师、学生进行了座谈,共同探讨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对策。并于当晚深夜,组织调研组部分成员对全县三家网吧进行了突击检查,除“e家”没发现学生外,在“科普”发现5名学生,“五彩鱼”发现1名学生。由于业主对进入者没有按规定实行身份证登记制度,不能确定其它上网人员还有无未成年人。

第二天,调研组分成三个小组走访了部分优秀学生和表现较差学生的家长,询问了少数在押青少年犯罪嫌疑人,了解了其家庭教育情况、生活情况等。

二、青少年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

根据调研的情况,调研组认为,导致我县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十分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1、部分青少年认识问题的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差,看问题简单、片面,待人处事往往感情用事,很少经过深思熟虑,常常不计后果。交友不慎,很容易被人利用,今年所发生的一起团伙盗窃案中,就有两个学生是被人利用而犯罪的。

2、少数青少年法律观念淡薄,不学法、不懂法,往往从一些影视作品、电脑游戏、书刊杂志中,吸收一些不健康的东西。

3、少数青少年性格内向、孤僻,加上来自学校、家长、社会等方面的压力大,心理长期受压抑,缺乏倾诉对象,平时又得不到正确的引导,成为违法犯罪的心理动因。再加上易冲动,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绪,以致造成明知故犯的严重后果。去年博湖中学一学生以刀伤人就是这一情况。

(二)客观原因:

1、家庭教育不当。(1)、家长教育方法不好。一种是对孩子无原则的溺爱、袒护和娇纵,致使孩子对自己的不良行为产生“合理感”;第二种是孩子出现问题后采用极端粗暴方式管教,无情的谩骂毒打,甚至赶出家门。(2)、家长监护不力。有的父母在外打工或因工作太忙,无暇顾及孩子,孩子几天不回家,也不过问;(3)、有的家庭教育环境恶劣。如单亲家庭、不和睦家庭,致使孩子心理受严重伤害;(4)、有的家长有不良嗜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5)、有的家长平时只过问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少主动与学校、班主任联系,了解其子女在校表现,一旦孩子出事,就把发生问题的责任都推给学校。

2、学校教育有偏差。主要表现在:一是重视学生的智育教育,对学生的品行教育重视不够。为了应付考试,有压缩、挤占其它非考试科目课的现象发生。二是学校监管不力。主动和学生家长联系不够,和治安等有关部门沟通少,其结果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管理脱节,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不能及时的帮教处理,导致问题沉积,起不到防微杜渐作用。三是学校法制、思想道德教育不够,课时少,且形式呆板、效果差。据悉,目前博湖中学只有初中二年级安排有法制教育课,其它年级都没有课时安排。四是部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较差,教育方式、方法不当。少数教师对违纪学生缺乏耐心的说服教育,有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轻则讽刺挖苦、状告家长,重则打骂、赶出教室,致使少数学生厌学、逃学,流入社会参加不健康的活动。

3、社会诱因的侵蚀。(1)、近年来,社会上不良风气对青少年有腐蚀作用。文化部门有时对文化市场管理不够严格。特别是音响制品和网吧对青少年的危害很大。有些网吧的业主还利用各种手段引诱青少年上网,并给买烟、买食品、开夜场等,致使他们“乐不思蜀”,学习没心思,整天想着上网、玩游戏,成瘾者就如同吸毒一样,对孩子的身体、精神造成严重损害。博湖中学出现过学生半夜从宿舍二楼跳窗出去上网的事件,可见网吧对学生的吸引力之强。他们上网的钱是有限的,没有了钱,有的向家里人要,有的就去偷,去抢。据我们调查,违法青少年,绝大部分是游戏迷。如今年所破获的一个青少年团伙盗窃商店案,当晚盗窃来的钱,当晚就直奔网吧。(2)、我县缺少适合青少年活动的场所,课余时间无处可去。博湖中学有2300多学生,只有两个篮球场和十几个乒乓球案。(3)、少数学生在外租房,造成学校、家长监管失控,极易沾染社会不良习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今年破获的一个青少年盗窃团伙,就是因为不愿意受家长、学校的约束,方便玩,才合伙租房,结果没钱就去偷。(4)、文化路横穿博湖中学,造成中学不能进行封闭管理,一些社会青年随意进出,尤其是晚自习以后,他们对一些学生进行欺诈和拐带,影响很不好。

三、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几点建议: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协调配合,齐抓共管,从苗头抓起,抓紧抓实。

1、加强法制教育。第一、学校要适当增加法制、思想道德教育课时,采取多种形式,可举办专题法制讲座,参观法制图片展览,旁听法庭审判,邀请表现好的犯人现身说教等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和政治思想觉悟,以期收到明显的效果。

第二、学校要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教书育人的水平;在教育方法和策略上,要坚持正面引导为主,给予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足够的关心和爱护,注意学生的心理活动,改进教育方法,不要歧视有问题的学生,要积极引导他们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在目前情况下,可以让一些责任心强、学生信任、懂心理学的教师开展一些心理咨询活动,及时消除一些学生的不良心理(博湖中学张战科老师是个不错的人选)。

第三、学校最好采取封闭式管理,减少外界的干扰。绝不允许学生在外租房居住,由学校统一安排食宿;建议封闭文化南路,由博湖中学管理建设该路段,防止外人随意进出校区。

第四、学校尽量少用开除的方式处理有问题学生,把他们推向社会是不明智之举,这样不但使问题得不到解决,反而可能给社会造成更大危害。

第五、老师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要形成制度,多进行家访,及时召开家长会。平时以电话、书信的形式与家长联系。要办好家长学校,积极指导家长搞好子女的家庭教育。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www.xiexiebang.com网。

2、努力改造社区环境。首先,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加强道德建设,努力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第二、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倡导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教育,关心和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第三、治安部门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净化学校周边环境,为学校教育提供良好的社区环境。第四、县上要努力争取尽快建成青少年活动中心,并投入使用。博湖中学应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免费对学生开放其计算机房,并尽快多建设一些体育活动场所。第五、文化部门对网吧等场所应进行严管重罚,坚决制止诱惑、唆使、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的行为。

3、积极改善家庭教育环境。要大力开展“五好家庭”(家庭团结好、尊老爱幼好、发展经济好、遵纪守法好、邻里关系好)创建活动,大力表彰教子有方的家长。营造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作为家长,首先要改变教育孩子的错误观念,多与孩子沟通,多与学校联系,不要以粗暴的方式教育孩子,避免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第二、家长要起好榜样示范作用,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三、要加大对孩子的监护力度,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动向和去向。多留些时间陪伴孩子,要用爱心去感化孩子。

以上报告妥否,请批示。

第五篇:对青少年犯罪的思考

对青少年犯罪的思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青少年犯罪得到较好的控制,但 21 世纪青少年犯罪仍然是社会治安的重要风向标。本文集于现有的研究成果结合现行司法实践中的有关内容,从我国青少年犯罪法律的形成及完善入手,通过对青少年犯罪的特征及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基本原则进行阐述,揭示我国法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通过对青少年犯罪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的分析,提出对策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四点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刑法 青少年犯罪 未成年人犯罪法 犯罪论原理

青少年是一个充满活力,朝气蓬勃,最富有梦想的群体。它使人们浮想联翩:什么上天鹏程万里,探索太空美景;什么潜海入底,勇于捉拿蛟龙;什么入地敢于指点阎王大帝等等。

回到真切的现实,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则关系到千家万户家庭的幸福安康,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更关系到老一辈创造的事业由什么人接班的问题,自然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大业未来之兴衰。

2013年“五四”青年节前夕,总书记来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参加“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团日活动,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青年最富有朝、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他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是我们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他强调:“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永远紧跟党,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如饥似渴学习,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去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

力;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在立足本职的创新创造中不断积累经验、取得成果;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

总体上看,我国的青少年,艰苦奋斗,积极向上,遵纪守法,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后备军和“中国梦”的实践者。然而,由于青少年是一个占人口比例庞大的社会特殊群体,他(她)们在成长过程之中,辨别是非能力薄弱,存在着对外界不良影响与诱惑难以抵挡的幼稚性。因此,青少年之中的青少年犯罪问题乃成为一个国际化的沉重话题。有人将青少年犯罪问题列为继环境污染、吸毒贩毒之后的第三个世界性难以治理的公害。

一、我国青少年犯罪法律的形成及完善

改革开放前近三十年的青少年犯罪,只占全部犯罪的百分之二十几;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青少年犯罪,则一跃而上升为犯罪的绝对多数,有的地区,甚至高达 70—80%,成为党和政府以及全国人民异常关注的问题。为此,党中央1979 年发布了第 58号文件—《全党重视解决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通知。根据这一通知精神,《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产生并逐步完善。

我国的司法改革,少年司法经常是充当了一种开拓者的角色。一些人道、科学、富有成效的做法,常常是首先作为一种例外(超出法律规范之外),由少年司法所创造,并予以实践,然后再从例外之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上升为理论或原则,进而推广到整体的司法改革之中去。例如,国外的缓刑制度、不定期刑制度、恢复性司法„等等,都是如此发展起来的。在国内,最为明显的例证,就是我们所建立的少年法庭和所制定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在 2012年新修订的 《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刑事诉讼法》”)中关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相关规定。它们不仅填补了我国司法与立法的空白,而且用法律形式将在实践中创造的少年司法成果固定下来。例如,《未成年人保护法》设专章规定的对未成年人要进行“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并结合少年法庭的实践探索,在总结少年法庭司法实践的基础上,明确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犯

罪的案件和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案件,应当照顾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并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办理。”(第55条)这样的规定,首先是由于在青少年犯罪的调查研究中所发现青少年犯罪是由于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进而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与补充,积累经验,然后将其上升为理论或原则,再推广到我国的司法改革之中去,并逐步予以完善。最后,在制定法律时,更将其上升为法律条文。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设立专章规定“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也是遵循了这样的规律。该法第六章“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中所规定的:“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司法机关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应当保障未成年人行使其诉讼权利,保障未成年人得到法律帮助,并根据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犯罪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制教育。对于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的判决生效以前,不得取消其学籍。”(第 44条)“人民法院审判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案件,应当由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审判员或者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依法组成少年法庭进行。对于已满 14周岁不满 16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第 45条)以及“依法免予刑事处罚、判处非监禁刑罚、判处刑罚宣告缓刑、假释或者刑罚执行完毕的未成年人,在复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与其他未成年人享有同等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第 48 条)这些都是经过了上述开展调研、发现问题、提出对策、总结经验、理论提升、司法改革予以推广到最后形成法律条文的过程。新《刑事诉讼法》 第五编“ 特别程序”中所规定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诉讼程序”,在进一步总结我国少年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刑事诉讼基本法的形式确立了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以及“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确立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专人办理制度、强制辩护制度、社会调查制度、(讯问未成年人时)合适成年到场制度、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等等。其中,许多都是在司法实践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并且从不完善到完

善,最后在条件成熟的状况下,制定法律将其固定下来的。

总而言之,我国制定的两部全国性的青少年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用国家基本法律的形式对我国在实践中创建的少年司法制度基本原则、方针、政策,以及组织机构和行之有效的做法,等等,都加以确认和明确规定,它不仅标志着我国少年司法制度进一步完善,更为少年法庭及其特殊审判制度在全国迅速建立和推广提供了重要的国内法依据。

二、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基本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

(一)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

1.从犯罪的主体上看:主要为抢劫、盗窃的案件多发生在辍学后流入社会的无业青少年违法犯罪比例远远高于在校生比例;农村青少年犯罪比例高于城镇;从犯罪年龄上看,青少年犯罪日益向低龄化方向发展,近几年多为14-16周岁的青少年,不满14周岁的青少年实施的杀人、强奸、强奸等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日益增多;从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来看,由于青少年缺乏足够的体力、智力、胆量和经验多为从犯。

2.从案件类型上看:主要为抢劫、盗窃、伤害、强奸这几大类。其中抢劫、盗窃为主的侵犯财产型的犯罪,多为共同作案或团伙作案,且作案手段简单,犯罪预备期短;以伤害、强奸为主的侵犯人身类型的犯罪,多为单独作案,主要对象为自己熟悉的同学、邻居,作案时临时起意的较多。

3.从危害结果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青少年犯罪蔓延广、网络性较强,具有明显的纠合性特点,恶性案件较多,其手段残忍,对社会的危害日趋严重。

(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基本原则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原则,是指体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指导思想,贯穿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的基本准则。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2条、第3条、第5条规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原则有四项:即教育保护原则、及时防治原则、综合治理原则、科学性原则。

一是教育保护原则是指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立足于和保护,以教育未成年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为出发点,通过教育和保护达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未成年人最显著的特点是处于成长阶段知识不多是非模糊,可塑性大,未成年人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未成年时期是一个自我判断能力薄弱的时期。家庭、学校、社会对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无论从未成年人的特点看,还是从未成年人犯罪的主客观原因看,都强调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保护。

二是及时防治原则是指根据未成年人生活心理尚未成就的特点,坚持治本和疏导,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任何一种犯罪行为的发生,都会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一定的损害,甚至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及时做好防治工作,能够有效制止那些处在犯罪边缘的未成年人。

三是综合治理原则,是指在各级人民政府组织领导下,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做好未成年人预防犯罪工作。

四是科学性原则就是依据以往成功的经验和司法实践总结出的经验对未成年人进行帮教。

三、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一)主观原因: 1.文化程度普遍低下。犯罪青少年普遍厌学,经常逃学,辍学后无业可就,游荡社会,把看录像、进舞厅、打台球、玩游戏做为生活的主要内容,加之文化程度低,是非标准不清,把心狠手辣,杀害无辜的人当英雄,把冒险作案当勇敢,把哥们儿义气当友情,把结帮成伙当靠山。

2.不知法、不懂法,法制观念淡薄。违法青少年普遍不知道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有的虽然知道是犯罪行为,也自认为年龄小,不会受到惩处。

3.头脑简单、缺乏自控能力。青少年缺乏判断力、控制力,逞强好胜,感情易冲动,办事不计后果。

(二)客观原因: 1.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1)社会上一些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对青少年犯罪具有刺激暗示和纵容作用。社会上腐败现象、不正之风,诸如贪污受贿、要官买官、吃喝索要等,虽经多次整顿和查处,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某些单位和地区甚至愈演愈烈。这些腐化

堕落行为使一些潜在的犯罪人受到某种暗示,就变成了现实的犯罪人,对犯罪的恶性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和文化垃圾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另一主要原因。当前由于社会诸多因素影响,“黄、赌、毒”等丑恶现象依然存在,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对涉世不深的青少年具有极大腐蚀作用。不健康的书刊、报纸、影视既是精神毒品的载体,又是精神毒品的传播媒介。它们刊载、播放淫秽黄色内容的精神产品和宣扬享乐等生活方式,由于青少年性心理发育不完善,往往诱发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

(3)社会流动性加大,社会控制能力相对弱化。新的经济体制虽已建立但并不完善,原有的社会控制手段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控制和预防犯罪的需要,新的有效的犯罪控制手段尚未健全完善起来,因此,社会控制手段的削弱,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如第三产业中旅馆、餐厅、舞厅和废旧物资收购等行业迅速发展,他们中有的单位只重经济效益,不执行有关规定,不抓管理,漏洞很多,使一些青少年乘虚而入,进行赌博、卖淫、嫖娼、窝赃等犯罪活动。

2.家庭的不良影响

(1)家庭教育不力,缺乏对孩子正确的引导。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教对子女来讲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不可替代的,“子不教,父之过”。教育好子女,将其抚养成人是父母的责任,当前,青少年犯罪较为普遍的存在着家教乏力,或家教方式方法不当的问题。市场经济大潮下,有些人忙忙碌碌,往往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赚钱上,没有尽到做父母的责任,放松了对孩子的管教,缺乏对孩子的正确引导,放任孩子不良生活习惯的养成,往往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甚至遗憾终生。(2)家庭残缺不全,是构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之一。近年来,人们思想意识发生着变化,夫妻离婚、分居情况急剧上升,这些情况造成对家庭完整性、稳定性的破坏,使家庭的功能受到削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促成青少年犯罪。司法实践证明,残缺不全型家庭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是正常普通家庭青少年犯罪的二倍。

3.学校教育缺陷的不良影响

(1)学校教育体制不甚完善。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基地。绝大多数青少年都要经过学校教育,然后踏入社会,学校教育是青少年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是,多年来,学校教育难以走出应试教育的路子,片面追求升学率,并将学生升学的高低,作为

测试老师的依据,导致老师对学习好的重点培养、照顾,而对“差生”缺少关心,甚至被认为“包袱”。在这种情况下,对一个缺乏生活经验,没有经受挫折的青少年来说容易发生心理、行为危机,形成人格缺陷,在一些违法犯罪诱因的引导下极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2)学校缺乏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学校应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思想品德教育应放在首位。但目前,学校普遍重文化教育,思想教育也有,但不系统、不科学、缺乏吸引力,忽视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法制教育也基本流于形式,使学生在合法与非法、犯罪与非罪的问题上界限不清,思想模糊。许多青少年盗窃抢劫犯罪几乎全部是为玩而偷,为乐而抢,并未真正意识到这是犯罪行为。

4.违法青少年接茬教育工作不落实

由国家预防、群众预防和专门预防三部分组成的预防青少年犯罪体系缺乏组织性、系统性、网络化,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正规化的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如对刑释、解教违法青少年的帮教工作,司法机关和基层组织之间接茬衔接不够,缺乏密切联系。有的刑释、解教人员释放后,将释放证明拿在自己手中,不到所辖区派出所办理入户手续,派出所也接不到司法部门有关通知,使这部分人成为“黑人”,也无法将其列为重点人口进行管控、帮教,造成力量不落实,措施不到位,使一部分违法青少年回到社会后管理失控,而又重新走上犯罪的道路,有的甚至二进宫、三进宫。

四、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对策及建议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它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的。因此,要将青少年犯罪问题放到整个社会中去观察、分析。如果以青少年犯罪问题为中心,辐射出去,进行考察,则涉及到家庭教育、学校的道德和法制教育、社会教育等等。既然如此,我们就必须有针对性地从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的角度去进行研究。因而必须从现实出发,探讨如何加强家庭教育、怎样帮助家长提高教育子女的水平。而在物质并不匮乏的今天,家长对孩子教育所付出的,决不能仅仅停留在满足于物质供养和严格要求,更为重要的是要拿出时间和精力来陪伴、引导,让孩子在诱惑重重、歧路条条的成长之旅上不要迷失方向,走上岔道。如何加强学校对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和人身安全教育,很值得

我们在以往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认真地加以总结,进一步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与方法,并为教师提供其所需要的资料和传授教育方法等等。社会教育怎样才能转化为现实?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摆到重要议事日程。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犯罪,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需要,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保障国家长治久安重要保证。青少年犯罪问题,历来被党和国家高度重视。1992年7月1日国家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9年11月1日又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犯罪法》,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为建立未成年人犯罪治安预防专门机构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要把预防工作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真正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摆到突出位置,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建立完备的运行体系,制定联系会议制度,把工作抓实、抓细、抓透。

(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净化社会环境,为青少年成长创造一个良好宽松的环境。猖獗的违法犯罪活动对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坏的影响,甚至会起示范作用。因此要着眼长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打击犯罪也是一种特殊的预防方式,公安机关担负着打击犯罪,维护治安的神圣职责,新形势下,要努力提高破案率,形成强大的威慑力,使其在犯罪面前望而却步,不敢越雷池半步。要下大力气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严厉打击卖淫嫖娼、制黄、贩黄、制毒、贩毒、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特别要从严从重惩处那些引诱教唆青少年犯罪的犯罪分子,给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协调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力量,密切配合,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在社会教育方面,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积极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倡导主文化,弘扬主旋律的同时,对各种腐朽思想文化进行猛烈的批判。加强普法教育,在全体公民中开展广泛、深入、扎实的普法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增强他们的法、守法观念。在学校教育方面,加强道德、法制教育,创造美好的育人环境。邓小平同志早就提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学校担负着教书育人职责,必须走依法治校道路。学校内要建立法制学堂,学校属地派出所所长或具有较高法律知识的民

警兼任副校长、辅导员,针对青少年心理特点,充分利用故事启发,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等形式,促进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按照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教学方针办学,坚决扭转重智轻德的不良倾向,提高教育队伍素质,增强责任感,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在家庭教育方面,首先要提高家庭结构素质,维护家庭结构健全,防止出现家庭成员不规行为造成家庭危机而妨碍青少年身心正常发展。其次,家长要以身作则,不仅要承担养育子女的义务,更要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仅仅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是远远不够的,父母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注重言传身教,在行为上成为孩子的表率,培养孩子健康向上的人格,使孩子从小知善恶,通情理,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做人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育孩子上,只有社会、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密切配合、相互督促、环环相扣,才能确保教育工作取得实效,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

(四)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打防结合,做好青少年工作。公安机关要密切关注青少年群体中不良行为的产生及发展趋势,加强综合分析和对策研究,力争把青少年犯罪活动消除在萌芽状态。对青少年犯罪分子,该惩办的一定惩办,真正发挥法律的威慑作用和警戒作用;加强公共娱乐场所管理,严厉查处违法违规经营活动,查禁“黄、赌、毒、娼”等丑恶社会现象,切断青少年与一切不良诱因的联系;加强文化管理,与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加大“扫黄打非”工作力度,杜绝不健康的读物、音像制品或电子出版物流入社会;深入开展“青少年维权岗”和“助学岗”活动,结合社区、派出所改革,大力整顿校园及周边环境治安状况,为青少年创造认真学习、茁壮成长的良好环境;与司法部门建立协作通报制度,以便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接茬教育、管理控制工作,使辖区违法犯罪人员底数清、情况明,有的放矢地开展帮教工作,本着“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注重解决其实际困难,促其悔过自新,重新做人。

参考文献:

①关庆丰.习近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EB/OL].[2013-05-05]。②诸葛平.中国法律年鉴(2011)中国法律年鉴出版社。③赵秉志.《犯罪总论问题探索》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④陈逸仁.《故意犯罪阶段形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⑤张明楷.《犯罪论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下载大学生对青少年犯罪的看法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对青少年犯罪的看法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青少年犯罪的报告

    什么是青少年犯罪呢?或许有的同学对这个概念有点模糊,那咱们就首先了解一下青少 年犯罪的界定范围,中国的青少年犯罪主要指已年满十四周岁至未满二十五周岁的人触犯了 刑事法律......

    青少年犯罪调研报告

    对我县青少年犯罪情况的调研报告07春法学专科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近年来,由......

    关于青少年犯罪的报告

    什么是青少年犯罪呢?或许有的同学对这个概念有点模糊,那咱们就首先了解一下青少年犯罪的界定范围,中国的青少年犯罪主要指已年满十四周岁至未满二十五周岁的人触犯了刑事法律而......

    对村官犯罪问题的几点看法

    对村官犯罪问题的几点看法 摘要: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拆迁、卖地、土地置换等方针政策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村官的职务犯罪问题也越来越突显。这一问题的出现与恶化,对农村......

    青少年犯罪

    关于预防青少年犯罪的调研报告 (2009-09-21 16:41:16)转载▼标签:杂谈关于预防青少年犯罪的调研报告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市也呈现......

    青少年犯罪

    1.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综述,姚建龙,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9-08 2.青少年犯罪,耿佐林译,群众出版社,2011-10-31 3.中国青少年犯罪问题及对策研究,莫洪宪,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5年12月......

    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犯罪 09应用心理符樱樱109119148 张某,16 岁,因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张某,16 岁,因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张某在上小学的时候,父亲经常从工厂里偷偷往家里拿些东西,还常常把......

    对青少年犯罪情况的调研报告(共五则范文)

    以下是一篇调研报告,欢迎大家浏览借鉴!县委: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近年来,由于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