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杨文浩《高绩效职业化员工团队管理(2天版)》
高绩效职业化员工团队管理
课程背景:
高绩效团队是个人、团队和组织平衡发展的焦点。高绩效团队是敏捷应对内外变化、快速传播内外信息、有效整合内外资源、持续满足内外需求的团队。高绩效团队是和谐通畅,灵活开放;上下同欲,内外同心;协同合作,共创价值;反思总结,自觉创新的团队。如果一个老板只利用了企业拥有的50%办公场地、只使用50%生产设备,是不可想像的。但现实的情况是:大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使用效率还不足50%!高绩效团队建设与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提升人力资源使用效率的战略高地。打造与管理高绩效团队是企业内部各级人员的必修课。该课程旨在通过科学系统的理念、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提升学员打造与管理高绩效团队的各种能力与技巧。
课程目标:
1、从组织行为学角度,帮助企业认识个体、组织与团队管理的基本理念和理论;
2、掌充分认识团队合力,最大程度地发挥团队成员的优势,创造最佳的绩效表现;
3、掌握个体、组织、团队行为沟通的基本方法和艺术,从而提高职业化组织和个人效能和价值,掌握团队沟通不畅的原因和解除障碍的常见方法;
4、通过三个维度的案例讲解,把握团队沟通中协调,组织中沟通,理解沟通壁垒,造成企业文化执行不力原因;
5、推行中沟通,掌握企业执行力三个核心,用文化引爆团队行动,提升团队效率和责任心,营造的文化影响力;
6、全方位塑造团队职业化,员工明晰文化致胜之本,提升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阐释文化落地的真谛——企业文化是团队组织发展的命脉。
课程时间:2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公司基层管理者、全体员工
授课方式:讲解、课堂互动、情景剧场、实操练习、工具
课程大纲: 开篇案例:
1、从“哈雷摩托”解密企业文化成功之道。
2、俄罗斯人,三个泥瓦匠。
3、新经济时代的组织与个人生存状态分析 第一讲:解密员工行为密码——隐而不见的秘密
一、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二、人的行为模式
案例分析:人与人的行为差异为什么就这么大呢?
三、个体的心理和行为
1、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
2、梅奥的社会人假设 案例分析:霍桑试验及其启示
3、马斯洛的自我实现人假设 1)X理论与X式管理 2)Y理论与Y式管理 3)复杂人假设与情境管理
4)中国人的性善、性恶论与西方的人性假设比较
讨论:新常态下中国企业到底是需要X式管理还是Y式管理
四、需要、动机和行为的关系。
五、新时代价值观与员工行为
物质丰富化、精神荒漠化、幸福是什么?目标是什么? 案例分析:《华为的价值观和它的信念》
六、知觉与行为
案例:人类的知觉探秘!
归因理论:视频:《这事不赖我》;
七、个性与行为
1、态度与行为 态度与效率的关系
2、个性与气质
3、性格与行为
4、兴趣、能力与行为
5、意志、情感与行为 案例分析:人生三重境界。
第二讲:团队构建的基础——价值观
一、解开你行为的三把钥匙:
1、价值观:个人是否应该这样做
2、性格:个人是否喜欢这样做
3、能力:个人如何去做 案例:富士康的启示
二、员工价值观分析
1、人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
2、个人价值观的差异
三、人性化管理三心定律 安心、静心、用心
1、安心三个层面
1)工作态度:全力以赴、尽力而为、得过且过 2)心智模式:消极心智模式、积极的心智模式 3)价值取向:对待每件事的重要性不同
2、静心三个层次 1)可以预测 2)可靠 3)忠诚
3、用心三种表现 1)对个人的忠诚 2)对组织的忠诚 3)对原则的忠诚
四、人性差异分析与应用
心理学结论:性格40%遗传、60%环境影响
1、人格心理学: 1)偏执型人格 2)自恋型人格 3)表演型人格 4)癔病型人格„„
2、性格分析: 1)和平型 2)力量型 3)完美型 4)活泼型
3、掌握人性的需求:不同性格有不同偏好与需求 马斯洛:人在基本需求满足之后高层次需求„„ 1)权力需求:支配他人、带领团队 2)成就需求:不甘平庸、获得尊重 3)归属需求:氛围与向心力
五、员工自我激励的六感训练模型
第三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自我认知
案例导入:从历史发展角度探讨员工自我定位。四象限分析定位法、。
一、组织金字塔结构 高层-中层-基层
二、员工认知模型
1、认知三大难关
2、认知两大罪过
3、一大软肋
三、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1、诚信
2、沉稳
3、细心
4、大度
5、胆识
6、积极
7、担当
分享:谈谈责任与使命的认识,你的责任和使命是什么? 你现在的能力象限和发展根性优势。
第四讲:沟通中传递文化,碰撞中绽放未来——有效沟通 案例:透过现象看本质-管理真谛是沟通。
一、沟通的重要性;
二、沟通基本概念;
三、沟通的程序和障碍;
1、沟通流程(模拟游戏)
2、沟通障碍问题:
四、企业内部沟通与文化传递;
1、对下级正式沟通,传递责任、文化:及时、准确、一步到位; 案例:猴子管理法/三个经理的传达艺术
2、对上级;
汇报的重要性与方法,案例分享:工作汇报流程
3、横向之间;
4、非正式沟通:善于用好非正式沟通氛围。造势、造梦、造未来
案例:“阿里巴巴”的梦想。
第五讲:沟通中团队组织技巧——绩效落地
一、先时而变的学习力
1、系统的知识才是资本,文化资本才能增值;
2、整合式学习:优化知识结构;
3、赶超式学习:轻取竞争优势;
4、反思式学习,实现自我超越;
5、研制式学习,运用管理工具 组织力,即:优化资源的组织力
1、组织的三个发力点;
2、营造环境,优化组织性能;
3、善用流程,规范组织运行;
4、正视矛盾,解决组织冲突;
5、解决冲突的六项策略;
6、情感融通,融洽人际关系;
二、解码力塑造(如何选择有解码能力的人); 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三、监督力塑造(如何检查下属执行力); 谁是总指挥-是否监督过程-是否检讨结果。
第六讲:团队推行中沟通——知行力塑造 问题:三个流程的关系探究?
一、人员流程:个体互补
1、人岗匹配
2、人尽其才
3、人事相宜
4、和谐共赢
二、战略流程:目标一致
1、战略地图与文化落地 案例:“手机”的故事。
2、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三、运营流程:有效激励
案例:“致加西亚的信”;“西点军校”; 没有任何借口。
四、令行禁止的推动力塑造
1、绩效是检验推行效果的根本标准;
2、动态式计划,确保达成目标;
3、复盘式总结,推动持续改善;
4、承诺到位,执行变成自行;
5、竞赛管理,让团队进入“巅峰状态”;
第七讲:高绩效团队文化塑造——文化制胜
一、文化铸就思想,思想决定行为;
二、从“囚徒困境”说解企业为什么要讲文化;
三、从“六大误区”看企业文化塑造;
1、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
2、聘请文化界人士加盟企业
3、员工统一着装、每天唱厂歌
4、开发企业口号
5、花衣裳
6、垃圾桶
四、从“企业团队发展四节阶段”看文化塑造大趋势。
五、性格决定命运,文化决定方向
企业文化致胜之道,优秀DNA传递,员工文化传递的先锋!传递什么呢? 案例:管人不如管环境。
六、职业化素养塑造四个基础;
1、职业化的心态
2、职业化的形象
3、职业化的行为
4、职业化的技能
七、职业化素养塑造的三个纬度:
八、职业化的五个忠告
结尾:点评、分享;团队表现奖颁奖。
说明:本方案将会在培训前,与企业做进一步沟通,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调整成最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个性化方案。
第二篇:员工职业化管理
员工职业化管理
职业化管理就是根据企业的业务策略特点和人员成长的内在发展规律,提炼出同类业务人员的职业素养、知识技能特征和职业行为规范,从而形成该类业务人员的职业化素养标准、知识技能资格标准和行为规范标准,并以此标准来选择、规范与培训该类业务人员,提高其技能,改进其业务行为,以提升员工个人工作业绩,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那么,如何实现员工“职业化”呢?
“项目化运作”是未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尤其是集团化公司)工作开展的主要方式,企业推行员工管理的职业化,就应该以项目管理的方式开展工作。
第一步,项目启动
项目启动阶段主要做好组织和人员准备的工作,分别成立项目领导小组、项目推进小组、标准开发小组和标准评审小组。项目领导小组3-5人,由公司领导成员担任,负责动员、支持与指导思想的确定;成立项目推进小组3-5人,由人力资源部领导担任,负责项目的具体的支持、跟踪、宣传推进;标准开发小组5-8人,主要由人力资源部的相关人员组成(也可以包括其他相关部门人员),负责核心素质、知识技能资格和行为标准的开发;标准评审小组5-7人,由相关领域专家和公司主要部门主管,负责对项目开发小组工作成果的审核和评定。
第二步:进行职类职种的划分
职类职种通常包括:管理类(经营职种和管理职种),技术类(研发和工艺或系统维护两个职种),管理支持或专业类(财务、人力资源、企业管理三个职种),营销类(销售和销售支持两个职种),作业类(操作和维修两个职种)。职种职类划分的具体步骤:首先,根据公司现有的组织结构,以部门为单位,将每个部门所有职位的职责、权限、责任、上下级汇报关系和任职者要求全部核实清楚;其次,将工作性质、应负责任和核心素质、知识、技能要求相同或相近的职位,不分部门地归并一起,形成若干个职位集合;然后,根据工作性质和应负责任给这些职位集合进行命名,并根据所有职位的特点,确定该职种的定义。
第三步:开发职业任职资格标准
任职资格标准的结构包括职业素养,职业知识与技能和职业行为标准三个基本结构。职业素养标准就是从事该职业员工须具备的品质特征,一般包括4~6项,如进取心、责任心、团队精神、服务意识、诚信、廉洁、忠诚度等。职业知识与技能标准是该职业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必备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经验等三个部分。必备知识是员工完成业务工作所须掌握的知识点,是获得相应资格的前提,是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保证;专业技能是员工工作行为的内在支撑,是综合所学知识与自身素质形成的综合能力,一般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关系建立、团队合作、解决矛盾、人际敏感性等)、影响力(团队发展、说服力、应变能力、策略的影响能力等)、领导能力(人员评估能力、培育与辅导他人能力、授权能力、激励能力、建立期望的能力等)、沟通能力(口头沟通、倾听、书面沟通等),判断和决策能力(信息管理、分析归纳、战略思考、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推断与评估能力、决策能
力等)、计划与执行能力(分析能力、时间管理能力、重要性识别能力等)、客户服务(客户导向、客户管理谈判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等)等。行为标准是描述员工应该以什么样的行为规范来开展工作更容易取得好绩效,通常包括三个层次,即行为模块、行为要项和行为标准。行为模块是指某类专业关键的业务工作模块;行为要项是指有效完成某业务模块的关键内容;行为标准是指有效完成行为要项的成功行为步骤。
职业任职资格标准开发有两个基本的步骤:一是标杆人物分析与实地观察;二是职业化标准提取与编制。标杆人物分析与实地观察,目的是通过标杆人物的分析,确定该类业务任职资格标准的一手资料,主要方法包括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职业化标准提取与编制,即在职种职类划分与定义的基础上,对标杆人物分析和实地观察获得的一手资料进行整理,提取任职资格标准各个模块的具体内容,具体步骤包括职业素养分析、行为分析和知识技能分析。通过分析得到任职资格标准的雏形,提交评审小组进行评审,评审的内容主要包括:标准的整体架构是否合理;标准的内容是否体现了公司人才培训总的方向,完整性如何;标准的可操作性如何。根据评审小组的意见,对标准进行修订。
第四步:制定职业化任职资格管理的机制
在建立起各个职种职类和关键岗位任职资格标准的后,下一步重要的工作就是建立基于任职资格标准的相关机制,保证将职业化管理落实到具体工作中。首先,配备任职资格专员,由熟练掌握任职资格标准的开发与管理方法的专业人员担任,其必须深刻准确的理解任职资格标准和评价程序,能够及时对任职资格的标准及流程进行维护,能够根据任职资格标准,配合招聘和培训相关人员,建立基于任职资格标准的招聘选拔机制(主要指设计相关考察与测
评方法,编制相关题目,建立相关制度)、培训开发机制(主要指设计相关课程,建立相关职业晋升与开发制度),配合人事与职称管理人员,对相关的任职资格标准进行定级,逐步建立企业内部自身的职称评价体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基于任职资格职称体系的绩效和薪酬体系。
第五步:开展员工职业任职资格的评定
员工任职资格评定是指为证明员工是否达到相应任职资格,为按相应职业行为标准要求开展工作而进行的鉴定活动。任职资格评价的依据是任职资格的标准,因此,任职资格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职业素养(核心素质)的测评,职业知识与技能的测评,职业行为规范等级的测评三个部分。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根据开发的标准和公司的日常运作方式,设计可操作的评价方法与程序,编制相应的评价表格,讨论确定评价的周期、评价小组成员组成等;然后,由人力资源部牵头,从公司关键岗位入手,自上而下逐步地对公司内所有人员进行任职资格标准的评定;最后,对评定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备案,并确定下一次应用计划。
进行职业资格评定时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1)评价人对被评价者进行评价时,既要给予被评价者客观公正的评价,也要给予充分的指导,帮助被评价人完善和提高,以达到任职资格标准的要求;(2)职业资格的评定必须以改进员工自身的工作效率为目标,因此,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获得评价结果,而且还要得到员工工作中有待进一步改进的地方;(3)鉴于职业素养、知识、技能、行为规范及绩效的评价不能完全用定量的指标确定,因此,职业资格的评定需采用测评与评议相结合的方式;(4)为了能够将职业资格评价的结果得到有效的利用,在进行评定之前,必须明确评定结果将如何应用,并让员工清楚评定结果对其
有什么直接的、现实的利益关系,激发员工参与并支持评定的动力。
第六步:开展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根据人员任职资格评定与分析的结果,开展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主要包括:(1)以职业任职资格标准为标杆,制定与设计招聘选拔及配置的策略与方法;(2)根据员工任职资格的评定结果,制定培训的计划,设计培训的课程;(3)根据前期职类职种的梳理结果,为员工设定多元的职业发展通道,并根据评定结果,协助员工完成职业生涯的规划和自我实现。
职业化管理最终的意义就是在明确了员工做什么的基础上,规范员工如何做过程,从而保证企业对员工做得怎么样的要求。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职业化管理不仅明确了职业的技能与知识标准,而且明确了职业的素养标准,完善了人才招聘的标准体系,为人才的招聘提供了相对客观的依据;(2)职业化管理不仅提供了明确的培训规范与依据,而且明确了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3)职业化管理通过职类职种的划分,开辟了多个职业晋升通道,打破了单一行政晋升的局限性;(4)职业化管理通过变个人榜样为职业榜样,加速了员工整体业绩的提升;(5)职业化管理通过明确不同职业员工行为的标准,为员工提供了可操作的工作指南,帮助员工在工作中学会正确地做事。
第三篇:高绩效团队管理培训心得范文
高绩效团队管理培训心得
为继续加强高效团队的管理,从而提升中层领导及员工的业务知识水平,集团公司综合办组织开展了高绩效团队管理的相关培训。通过本次学习了什么是团队的含义以后才真正明白了它的真正含义,为了共同的利益大家走到了一起,通过有效的沟通、共同奋斗、共同负责、共同承诺、且才能互补、团结和谐的组织。如果把我们这支团队放在这个定义里,大家是不会有任何疑义的,我们都做了,而且正在努力的把它做好,让团队向成功的、高绩效的团队前进。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团队,只有赢得团队伙伴的支持,才能最终实现个人与团队的共同成功。让我们的团队成为一支能创造高业绩的团队,我们应该站在全局的角度来思考和推动公司的团队建设,要想打造一支高绩效的团队。
一、正确理解团队观念,促进团队相互协作,共同进步,团队是指才能互补:团结和谐并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拼搏的一群人,团队精神是指团队的成员为团队的利益和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和作风;团队精神的主要特征有:高度的凝聚力、强烈的合作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构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企业在选择团队成员时,要特别考察应聘人的综合素质:是否与其他员工形成技能互补,是否能独立承担责任并对团队绩效负责,是否能够在工作中与团队成员齐心协力、协调配合、相互信任、共同完成工作目标。根据团队成员的不同个性特征和专长。分配与其特长相适应的工作岗位。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挥员工的特长和潜力。从而有助于团队高绩效地实现工作目标。
三、创建切实有效的员工参与管理机制,团队的经营管理要由全体成员参与: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员工参与管理,有利于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观念,有利于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使团队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员工参与管理要有合理的渠道和方式,应建立全方位畅通的信息沟通平台。
四、尊重个性、制定切实可行的团队工作规则:成功的团队并非以压抑个性为代价,反而十分尊重成员的个性,重视成员的不同想法,真正使每一个成员参与到团队工作中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相互配合,积极完成团队工作任务。
五、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按照责、权、利相匹配的原则,完善员工的考核激励机制,建立与团队精神相适应的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分配机制。
六、协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企业能否赢得员工的献身精神,关键问题在于能否为员工创造条件,使员工有机会获得一个有成就感和自我价值实现感的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既可以帮助员工明确自己在企业中所处的位置和职业发展方向,实现员工个人能力的提升。达成人与工作的完美结合,又可以保证企业获得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以满足现在和未来所需;通过鼓励员工的进取心,企业也会实现不断提高的营业绩效和战略目标。
七、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员工的精神归属感: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统一的经营理念,员工良好的职业责任,充满生机活力的管理机制 适应市场的业务创新能力,甘苦与共的坚强团队精神,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等;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的集中体现,企业形象的集中展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组织调动员工知识和智力资源,激发员工个性特质,发挥个人专长和培育团队协作精神的过程 是员工个人特长与团队理念相统一,员工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相协调的过程,对凝聚人心,增强员工的团队意识和荣誉感具有重要作用。
八、选择合适的团队成员:团队成员对于高绩效团队的建立、维持、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团队成员选择的适当,团队才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使团队的绩效水平远大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合适团队成员的选择应遵循以 下三条原则:一是选择团队成员除专业技能外,要注重个人在团队中的合群表现和人格倾向。发挥他自主、思考、合作、诚信、专注与开放的团队协作精神。二是要注重选择敢于创新、善于学习的人员,以发挥团队成员的应有潜能,提升团队的竞争力。三是重视人员的合理配置。团队成员在共同的目标、兴趣和心理相容的前提下,其专业、技能、性格、资历的构成最好是不同的,这样会兼顾多种专业领域、多方面技能和具有相互关注、尊重的互补基础。
九、建立有效的团队激励机制:有效的激励是企业长久保持团队士气的关键。有效激励要求正确地判断团队成员的利益需求,给予团队成员合理的利益补偿。这就要求团队采取的奖酬系统不但要公平、合理,有效激励团队成员,而且要以提高团队凝聚力为目的。
第四篇:如何实现员工“职业化”管理
如何实现员工“职业化”管理
作者:陈兴华
------------------
企业管理中经常出现管理者角色错位、忙而无效,优秀员工的经验不能共享,员工不能做正确的事和不能正确的做事等现象。员工职业化管理就是解决以上现象的有效措施,是实现人力资源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的一项重要举措。
“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伙夫!” 这是赵本山的经典作品《卖拐》中的台词,不管其是雅是俗、是对是错,总之其形象的描述了一个伙夫或大款普遍的职业形象特征。“职业化”,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从事什么职业的人,他的性格特征、知识技能、行为表现和形象装饰都应非常符合该职业的要求,职业化就是既能做正确的事,又能正确的做事,简单的说就是干什么像什么,职业化管理就是使员工干什么像什么的管理。例如,对销售人员的职业化管理的结果就是使销售人员无论从性格特征、技能、行为和形象都要像一个销售人员。国外95%以上的大中型企业都推行了职业化管理的举措,国内一些优秀的企业(如华为、联想等)也成功的实行了员工的职业化管理。下面将系统的介绍企业如何实现员工管理的职业化。
职业化管理就是根据企业的业务策略特点和人员成长的内在发展规律,提炼出同类业务人员的职业素养、知识技能特征和职业行为规范,从而形成该类业务人员的职业化素养标准、知识技能资格标准和行为规范标准,并以此标准来选择、规范与培训该类业务人员,提高其技能,改进其业务行为,以提升员工个人工作业绩,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那么,如何实现员工“职业化”呢?
“项目化运作”是未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尤其是集团化公司)工作开展的主要方式,企业推行员工管理的职业化,就应该以项目管理的方式开展工作。
第一步,项目启动
项目启动阶段主要做好组织和人员准备的工作,分别成立项目领导小组、项目推进小组、标准开发小组和标准评审小组。项目领导小组3-5人,由公司领导成员担任,负责动员、支持与指导思想的确定;成立项目推进小组3-5人,由人力资源部领导担任,负责项目的具体的支持、跟踪、宣传推进;标准开发小组5-8人,主要由人力资源部的相关人员组成(也可以包括其他相关部门人员),负责核心素质、知识技能资格和行为标准的开发;标准评审小组5-7人,由相关领域专家和公司主要部门主管,负责对项目开发小组工作成果的审核和评定。
第二步:进行职类职种的划分
职类职种通常包括:管理类(经营职种和管理职种),技术类(研发和工艺或系统维护两个职种),管理支持或专业类(财务、人力资源、企业管理三个职种),营销类(销售和销售支持两个职种),作业类(操作和维修两个职种)。职种职类划分的具体步骤:首先,根据公司现有的组织结构,以部门为单位,将每个部门所有职位的职责、权限、责任、上下级汇报关系和任职者要求全部核实清楚;其次,将工作性质、应负责任和核心素质、知识、技能要求相同或相近的职位,不分部门地归并一起,形成若干个职位集合;然后,根据工作性质和应负责任给这些职位集合进行命名,并根据所有职位的特点,确定该职种的定义。
第三步:开发职业任职资格标准
任职资格标准的结构包括职业素养,职业知识与技能和职业行为标准三个基本结构。职业素养标准就是从事该职业员工须具备的品质特征,一般包括4~6项,如进取心、责任心、团队精神、服务意识、诚信、廉洁、忠诚度等。职业知识与技能标准是该职业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必备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经验等三个部分。必备知识是员工完成业务工作所须掌握的知识点,是获得相应资格的前提,是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保证;专业技能是员工工作行为的内在支撑,是综合所学知识与自身素质形成的综合能力,一般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关系建立、团队合作、解决矛盾、人际敏感性等)、影响力(团队发展、说服力、应变能力、策略的影响能力等)、领导能力(人员评估能力、培育与辅导他人能力、授权能力、激励能力、建立期望的能力等)、沟通能力(口头沟通、倾听、书面沟通等),判断和决策能力(信息管理、分析归纳、战略思考、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推断与评估能力、决策能力等)、计划与执行能力(分析能力、时间管理能力、重要性识别能力等)、客户服务(客户导向、客户管理谈判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等)等。行为标准是描述员工应该以什么样的行为规范来开展工作更容易取得好绩效,通常包括三个层次,即行为模块、行为要项和行为标准。行为模块是指某类专业关键的业务工作模块;行为要项是指有效完成某业务模块的关键内容;行为标准是指有效完成行为要项的成功行为步骤。
职业任职资格标准开发有两个基本的步骤:一是标杆人物分析与实地观察;二是职业化标准提取与编制。标杆人物分析与实地观察,目的是通过标杆人物的分析,确定该类业务任职资格标准的一手资料,主要方法包括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职业化标准提取与编制,即在职种职类划分与定义的基础上,对标杆人物分析和实地观察获得的一手资料进行整理,提取任职资格标准各个模块的具体内容,具体步骤包括职业素养分析、行为分析和知识技能分析。通过分析得到任职资格标准的雏形,提交评审小组进行评审,评审的内容主要包括:标准的整体架构是否合理;标准的内容是否体现了公司人才培训总的方向,完整性如何;标准的可操作性如何。根据评审小组的意见,对标准进行修订。
第四步:制定职业化任职资格管理的机制
在建立起各个职种职类和关键岗位任职资格标准的后,下一步重要的工作就是建立基于任职资格标准的相关机制,保证将职业化管理落实到具体工作中。首先,配备任职资格专员,由熟练掌握任职资格标准的开发与管理方法的专业人员担任,其必须深刻准确的理解任职资格标准和评价程序,能够及时对任职资格的标准及流程进行维护,能够根据任职资格标准,配合招聘和培训相关人员,建立基于任职资格标准的招聘选拔机制(主要指设计相关考察与测评方法,编制相关题目,建立相关制度)、培训开发机制(主要指设计相关课程,建立相关职业晋升与开发制度),配合人事与职称管理人员,对相关的任职资格标准进行定级,逐步建立企业内部自身的职称评价体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基于任职资格职称体系的绩效和薪酬体系。
第五步:开展员工职业任职资格的评定
员工任职资格评定是指为证明员工是否达到相应任职资格,为按相应职业行为标准要求开展工作而进行的鉴定活动。任职资格评价的依据是任职资格的标准,因此,任职资格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职业素养(核心素质)的测评,职业知识与技能的测评,职业行为规范等级的测评三个部分。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根据开发的标准和公司的日常运作方式,设计可操作的评价方法与程序,编制相应的评价表格,讨论确定评价的周期、评价小组成员组成等;然后,由人力资源部牵头,从公司关键岗位入手,自上而下逐步地对公司内所有人员进行任职资格标准的评定;最后,对评定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备案,并确定下一次应用计划。
进行职业资格评定时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1)评价人对被评价者进行评价时,既要给予被评价者客观公正的评价,也要给予充分的指导,帮助被评价人完善和提高,以达到任职资格标准的要求;(2)职业资格的评定必须以改进员工自身的工作效率为目标,因此,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获得评价结果,而且还要得到员工工作中有待进一步改进的地方;(3)鉴于职业素养、知识、技能、行为规范及绩效的评价不能完全用定量的指标确定,因此,职业资格的评定需采用测评与评议相结合的方式;(4)为了能够将职业资格评价的结果得到有效的利用,在进行评定之前,必须明确评定结果将如何应用,并让员工清楚评定结果对其有什么直接的、现实的利益关系,激发员工参与并支持评定的动力。
第六步:开展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根据人员任职资格评定与分析的结果,开展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主要包括:(1)以职业任职资格标准为标杆,制定与设计招聘选拔及配置的策略与方法;(2)根据员工任职资格的评定结果,制定培训的计划,设计培训的课程;(3)根据前期职类职种的梳理结果,为员工设定多元的职业发展通道,并根据评定结果,协助员工完成职业生涯的规划和自我实现。
职业化管理最终的意义就是在明确了员工做什么的基础上,规范员工如何做过程,从而保证企业对员工做得怎么样的要求。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职业化管理不仅明确了职业的技能与知识标准,而且明确了职业的素养标准,完善了人才招聘的标准体系,为人才的招聘提供了相对客观的依据;(2)职业化管理不仅提供了明确的培训规范与依据,而且明确了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3)职业化管理通过职类职种的划分,开辟了多个职业晋升通道,打破了单一行政晋升的局限性;(4)职业化管理通过变个人榜样为职业榜样,加速了员工整体业绩的提升;(5)职业化管理通过明确不同职业员工行为的标准,为员工提供了可操作的工作指南,帮助员工在工作中学会正确地做事。
出处:《人力资源管理》
第五篇:如何实现员工职业化管理
如何实现员工“职业化”管理
“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伙夫!” 这是赵本山的经典作品《卖拐》中的台词,不管其是雅是俗、是对是错,总之其形象的描述了一个伙夫或大款的形象。职业化就是既能做正确的事又能正确的做事,简单的说就是干什么像什么,职业化管理就是使员工干什么像什么的管理,例如,对销售人员的职业化管理的结果就是使销售人员无论从性格特征、技能、行为和形象都要像一个销售人员。国外95%以上的大中型企业都推行了职业化管理的举措,国内一些优秀的企业(如华为、联想等)也成功的实行了员工的职业化管理。本文在简单介绍职业化是什么和推行职业化的意义的基础上,系统的介绍了企业如何实现员工管理的职业化。
一、职业化的概念
职业化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从事什么职业的人,他的性格特征、知识技能、行为表现和形象装饰都应非常符合该职业的要求,其内涵由内而外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是职业素养,指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从事该职业的道德品质特征与基本素质特征;第二个是职业技能,指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从事该职业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第三个是职业行为规范,指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从事该职业过程中的行为操作标准。一个职业化的员工就是符合“本性的倾向、术业的专攻、举止的方寸”三个方面的员工。
职业化管理就是根据企业的业务策略特点和人员成长的内在发展规律,提炼出同类业务人员的职业素养、知识技能特征和职业行为规范,从而,形成该类业务人员的职业化素养标准、知识技能资格标准和行为规范标准,并以此标准来选择、规范与培训该类业务人员,提高其技能,改进其业务行为,以提升员工个人工作业绩,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二、实现员工 “职业化”管理的意义
职业化管理最终的意义就是在明确了员工做什么的基础上,规范员工如何做过程,从而保证企业对员工做得怎么的要求。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职业化管理不仅明确了职业的技能与知识标准,而且明确了职业的素养标准,完善了人才招聘的标准体系,为人才的招聘提供了相对客观的依据;(2)职业化管理不仅提供了明确的培训规范与依据,而且明确了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3)职业化管理通过职类职种的划分,开辟了多个职业晋升通道,打破了单一行政晋升的局限性;(4)职业化管理通过变个人榜样为职业榜样,加速了员工整体业绩的提升;(5)职业化管理通过明确不同职业员工行为的标准,为员工提供了可操作的工作指南,帮助员工在工作中学会正确地做事。
三、如何实现员工“职业化”管理
“项目化运作”是未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尤其是集团化运作的公司)工作开展的主要方式,企业推行员工管理的职业化,就应该以项目管理的方式开展工作,下面就按照项目管理的方式介绍企业推行职业化管理的步骤与举措。
第一步,项目启动
项目启动主要做好组织和人员准备的工作,分别成立项目领导小组、项目推进小组、标准开发小组和标准评审小组。项目领导小组3-5人,由公司领导成员担任,负责动员、支持与指导思想的确定;成立项目推进小组3-5人,由人力资源部领导担任,负责项目的具体的支持、跟踪、宣传推进;标准开发小组5-8人,主要由人力资源部的相关人员组成(也可以包括其他相关部门人员),负责核心素质、知识技能资格和行为标准的开发;标准评审小组5-7人,由相关领域专家和公司主要部门主管,负责对项目开发小组工作成果的审核和评定。
第二步:项目运作
(一),即根据公司未来发展趋势、架构和岗位构成,进行职类职种的划分职类职种通常包括:管理类(经营职种和管理职种),技术类(研发和工艺或系统维护两个职种),管理支持或专业类(财务、人力资源、企业管理三个职种),营销类(销售和销售支持两个职种),作业类(操作和维修两个职种)。职种职类划分的具体步骤如下:首先,进行根据公司现有的组织结构,以部门为单位,将每个部门所有职位的职责、权限、责任、上下级汇报关系和任职者要求全部核实清楚;其次,将工作性质、应负责任和核心素质、知识、技能要求相同或相近的职位,不分部门地归并一起,形成若干个职位集合;然后,根据工作性质和应负责任给这些职位集合进行命名,并根据所有职位的特点,确定该职种的定义。
第三步:项目开展
(二),即开发职业任职资格标准
任职资格标准的结构包括职业素养,职业知识与技能和职业行为标准三个基本结构。职业素养标准就是从事该职业员工须具备的品质特征,一般包括4~6项,如进取心、责任心、团队精神、服务意识、城信、廉洁、忠诚度等。职业知识与技能标准是该职业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必备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经验等三个部分。必备知识是员工完成业务工作所须掌握的知识点,是获得相应资格的前提,是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保证;专业技能是员工工作行为的内在支撑,是综合所学知识与自身素质形成的综合能力,一般包括人际交往能力(由关系建立、团队合作、解决矛盾、人际敏感性等),影响力(由团队发展、说服力、应变能力、有策略的影响能力)等,领导能力(人员评估能力,培育与辅导他人能力,授权能力,激励能力,建立期望的能力等),沟通能力(口头沟通,倾听,书面沟通等),判断和决策能力(信息管理、分析归纳、战略思考、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推断与评估能力,决策能力等),计划与执行能力(分析能力、时间管理能力、重要性识别能力等),客户服务(客户导向、客户管理谈判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等)等。行为标准是描述员工应该以什么样的行为规范来开展工作更容易取得好绩效,通常包括三个层次,即行为模块、行为要项和行为标准。行为模块是指某类专业关键的业务工作模块;行为要项是指有效完成某业务模块的关键内容;行为标准是指有效完成行为要项的成功行为步骤。
职业任职资格标准开发有两个基本的步骤:一是标杆人物分析与实地观察;二是职业化标准提取与编制。标杆人物分析与实地观察,目的是通过标杆人物的分析,确定该类业务任职资格标准的一手资料,主要方法包括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职业化标准提取与编制,即在职种职类划分与定义的基础上,对标杆人物分析和实地观察获得的一手资料进行整体,提取任职资格标准各个模块的具体内容,具体步骤包括职业素养分析、行为分析和知识技能分析。通过分析得到任职资格标准的雏形,提交评审小组进行评审,评审的内容主要包括:标准的整体架构是否合理;标准的内容是否体现了公司人才培训总的方向,完整性如何;标准的可操作性如何。根据评审小组的意见,对标准进行修订。第四步:项目运作
(三),即制定职业化任职资格管理的机制
在建立起各个职种职类和关键岗位任职资格标准的后,下一步重要的工作就是建立基于任职资格标准的相关机制,保证将职业化管理落实到具体工作中。首先,配备任职资格专员,由熟练掌握任职资格标准的开发与管理方法的专业人员担任,其必须深刻准确的理解任职资格标准和评价程序,能够及时对任职资格的标准及流程进行维护,能够根据任职资格标准,配合招聘和培训相关人员,建立基于任职资格标准的招聘选拔机制(主要指设计相关考察与测评方法,编制相关题目,建立相关制度)、培训开发机制(主要指设计相关课程,建立相关职业晋升与开发制度),配合人事与职称管理人员,对相关的任职资格标准进行定级,逐步建立企业内部自身的职称评价体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基于任职资格职称体系的绩效和薪酬体制。
第五步:项目运作
(四),即开展员工职业任职资格的评定
员工任职资格评定是指为证明员工是否达到相应任职资格,为按相应职业行为标准要求开展工作而进行的鉴定活动。任职资格评价的依据是任职资格的标准,因此,任职资格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职业素养(核心素质)的测评,职业知识与技能的测评,职业行为规范等级的测评三个部分。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根据开发的标准和公司的日常运作方式,设计可操作的评价方法与程序,编制相应的评价表格,讨论确定评价的周期、评价小组成员组成等;然后,由人力资源部牵头,从公司关键岗位入手,自上而下逐步地对公司内所有人员进行任职资格标准的评定;最后,对评定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备案,并确定下一次应用计划。进行职业资格评定时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1)评价人对被评价者进行评价时,既要给予被评价者客观公正的评价,也要给予充分的指导,帮助被评价人达到任职资格标准的要求;(2)职业资格的评定必须以改进员工自身的工作效率为目标,因此,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获得评价结果,而且还要得到员工工作中有待进一步改进的地方;(3)鉴于职业素养、知识、技能、行为规范及绩效的评价不能完全用定量的指标确定,因此,职业资格的评定需采用测评与评议相结合的方式;(4)为了能够将职业资格评价的结果得到有效的利用,在进行评定之前,必须明确评定结果将如何应用,并让员工清楚评定结果对其有什么直接的、现实的利益关系,激发员工参与并支持评定的动力。
第六步:项目运作
(五),即开展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根据人员任职资格评定与分析的结果,开展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主要包括:(1)以职业任职资格标准为标杆,制定与设计招聘
选拔及配置的策略与方法;(2)根据员工任职资格的评定结果,制定培训的计划,设计培训的课程;(3)根据前期职类职种的梳理结果,为员工设定多元的职业发展通道,并根据评定结果,协助员工完成职业
生涯的规划。
四、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现实中还经常出现管理者角色错位、忙而无效的现象,经常出现优秀员工的经验不能共享的现象,经常出现员工不能做正确的事和不能正确的做事的等现象。职业化管理就是解决以上现象的有效措施,希望通过以上的分析和介绍,能够帮助我国企业在职业化管理的水平上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