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测试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测试题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12分)
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的过程。
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A、教教材 B、用教材教
3、《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不同程度。A、学习过程目标 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4、“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次。
A、一 B、二 C、三 D、四
5、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6、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A、组织者 合作者 B、组织者 引导者 C、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
二、填空题(48分)
1、数学是研究 和 的科学。
2、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 与 的统一,应体现“ ”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4、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
5、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 外,与 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形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
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程。
6、《标准》所提出的“四基”是指:、、、。
三、简答题(40分)
1、简述《标准》中总体目标四个方面的关系?
2、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4、怎样理解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第二篇: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题库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次测试题(题单)
一、填空题
1、数学课程基本理念是:人人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有效地数学活动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统一,学生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2011年版稿中定义数学教育的“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4、2011年版稿中的四个领域的名称是: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5、数学基本思想主要是指:演绎和归纳。这应当是整个数学教学的主线是最上位的思想。
6、2011年版稿中的关键词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7、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个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
8、《标准(2011版)》中对教学活动的定义为:“数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强调了“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9、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
10、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的进行运算的能力。
11、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
12、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中。
13、2011版在总体目标中突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改革方向及目标价值取向。提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标具体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阐述。
14、小学阶段涉及的数学思维方法有分类、转化、归纳、数形结合、数学建模、猜想、符号化、方程与函数、极限数等数学思维方法。
15、《标准(2011版)》指出:“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16、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结果目标使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行为动词表述,过程目标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行为动词表述。
二、简答题
1、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考虑什么?P72、良好的数学教育我们可以从八个方面进行理解。P18-193、关于知识与技能,P26对第一学段的学生而言,„„
对第二学段的学生而言,„„
关于数学思考,P26-P27第一、二学段„„
关于问题解决,P27 对第一、二学段学生而言„„
关于情感态度,P27对第一、二学段学生而言„„
三、论述题
1结合自己学习的理解谈一谈对数学活动的认识?P20
第三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习模拟测试题(六)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习模拟测试题
(六)简答题
1、实施课堂即兴评价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1)、立足激励原则;(2)、关注人性原则;(3)、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2、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那几个阶段?(1)、第一学段(1~3年级);(2)、第二学段(4~6年级);(3)、第三学段(7~9年级)。
3、课程内容(即四大领域)的内容是什么?(1)、数与代数;(2)、图形与几何;(3)、统计与概率;(4)、综合与实践。
4、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1)、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2)、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3)、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4)、重视评价结果的处理和呈现。
5、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功能是什么?
(1)、导向功能 ;(2)、反馈功能;(3)、决策改进功能。
6、三个“不要”指的是什么?
(1)、情节不要太多;(2)、环节不要太细;(3)、问题不要太碎。
7、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发展先后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1)、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教为主体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2)、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小学数学整体性课堂教学评价;(3)、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学评教的小学课堂教学评价。
8、新时期下教师应如何进行自我反思?
(1)、在教学实践中反思;(2)、在与他人交流评价中反思;(3)、在与学生交流评价中反思。
9、新课程下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策略是什么?(1)、分项评价;(2)、激励评价;(3)、跟踪评价;(4)、延迟评价;(5)、协商评价。
10、小学数学教师自我反思的一般形式有哪些?(1)课后备课;(2)教学后记;(3)教学诊断;(4)反思日记;(5)教学案例;(6)观摩分析。
11、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因素 答:(1)学生(2)教学目标(3)教学内容
(4)课型特点(5)教师
(6)教学资源
1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如何分析教材
答:(1)搞清教材内容是什么(知道教材内容所包含的知识要点,研究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了解教材中提前渗透的某些内容)。
(2)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确教材为什么要这样编写。(3)弄清教材前后内容之间的联系。(4)认真分析教材内容的育人功能。
(5)研究教材对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要求与提示,为选择教学方法和采取教学措施提供依据。
1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答:(1)分析教材(2)研究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3)确定课堂教学目标(4)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5)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6)设计教学过程
14、新授课的课堂教学结构
答:(1)复习准备(2)导入新课(3)进行新课
(4)巩固练习(5)课堂作业(6)课堂小结
(7)布置作业 15、2011年版本在课程目标的提法上有那些变化
答:第一,由“双基”调整为“四基”,明确提出了使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第二、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目标具体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阐述;
第四、目标的表达方式有所变化。
16、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17、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有哪些要求 答:(1)创设良好氛围激励学生学习。(2)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3)突出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4)着眼学生发展组织学生活动。
(5)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选用恰当教学媒体。(6)重视教师的人格力量规范教师的课堂行为。
18、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念
答:(1)整合教学与课程。
(2)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体系。
(3)改革课堂教学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教学目标要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从而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为此,本次教学改革从观念到实践特别强调以下方面:①结果与过程的统一 ;②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4)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5)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19、义务教育新数学课程标准下谈谈你对数学的认识
答:《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标准》对数学没有采取简单定义的方法。因为数学不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人类实践活动创造的产物,是由诸多元素构成的多元结构,社会与文化不仅推动着数学的发展,同时数学对推动社会与文化的发展也起关键作用,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中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从课堂教学的眼光看待数学有,大众数学、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20、为什么说新的数学课程是以人为本的课程
答: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也即“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课程目标。它特别强调教师的有效教学应指向学生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将教师的有效教学与学生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最关键的环节。在教育改革的征途中,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强力冲击着现有的教育体系,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
第四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习模拟测试题(三)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习模拟测试题
(三)是非题(对:T;错:F)
1、内容标准是内容学习的指标。指标是内容标准的全部内涵。(F)
2、提倡有教育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
(T)
3、《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T)
4、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F)
5、《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T)
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T)
7、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合作者。(F)
8、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不需要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F)
9、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T)
10、数学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T)
11、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T)
12、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T)
13、《课标》中,对于应用问题,选材强调虚拟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F)
14、新课程从第二学段(4——6年级)开始使学生接触丰富的几何世界。(F)
15、在内容的选择上,课程标准刻意追求内容的完整性和体系化。(F)
16、课标对教学要求有所提升的内容有:估算、算法多样化、各类知识的应用等。(T)
17、合理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T)
18、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将“量与计量”的内容并入“统计与概率”或“数与代数”等领域。(F)
19、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将“应用题”拆分到加、减、乘、除等基本的运算中,结合“数的运算”抽象和理解数量关系。(T)20、经验是知识构建的基础,知识是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F)
第五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析
8月28日下午,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大学(教师培训学院)副院长吕世虎教授为学员做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析”的专题讲座。
吕世虎教授主要从《课标(实验稿)》的修订过程以及《课标(修订稿)》的主要变化这两个方面对课程标准进行了解析。首先吕世虎教授给学员们讲述了课标修订的漫长组织与过程,随后重点讲解了《课标(修订稿)》在体例结构,内容上的变化。吕世虎教授讲到《课标(修订稿)》在对数学的认识方面更加清晰,指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在课程理念方面指出: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种理念是一种清晰明了的科学思想。接着在数学学习与数学教学的认识中,吕世虎教授解析到要做到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这些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设计思路方面的变化上吕世虎教授告诉学员们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数学课程目标上,吕世虎教授解析新课标提出了“四基”也就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还有四种重要的能力,分别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这些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深远的影响。最后吕世虎教授还对教学建议方面做了一些讲解,讲到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进一步明确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更多的指向对教师具体行为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