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操校本课程开发

时间:2019-05-14 23:41: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武术操校本课程开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武术操校本课程开发》。

第一篇:武术操校本课程开发

“农村小学武术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方案

张家港市后塍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中国武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底蕴,这一直是我 们引以为豪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沉淀,对社会的发展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且武术作为学校体育课的一项基本内容,是传播武术、弘扬 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然而,众多因素的存在严重干扰了学校武术的教 学指导思想,导致学校武术的开展现状不容乐观。

江苏省是我国率先基本达到社会主义小康水平的省份,而苏南地区又是江苏 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教育设施齐全,各方面投资一直处在全国的前列,这就 为学校武术教学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武术开课率不够理想,课外武术活 动的开展现状更不容乐观,影响学校武术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领导重视及支持、教 学内容、场地设施与器材、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教学方法等,因此,为了继承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应以小学武术教学现状为切入点,研究怎样更科学、有效地 普及武术教育。

武术,作为后塍小学的特色项目,几经打磨,现已植根于后小这块土地之上, 它集传承与发扬为一体,学校把它作为传统特色项目来抓,列入学校规划和工作 计划。我校将在此方面进一步进行探讨,开展的武术教学研究,更强调系统性、阶段性、融合性,让少年儿童在动作、思维、创新中培养良好个性、强健体魄,使他们成为充满自信、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形成我校体育教育的特色,为弘扬民 族体育文化作出努力。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

1.农村小学武术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观: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 与开发的过程,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综观新课标小学体育教材内容,基本是保健、田径、球类、体操、武术体操、游 戏。然而,农村学校体育设施相对短缺,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体育教材的全面实 施,无法满足学生的体育运动需求,致使学生运动领域狭小。为此,我们农村学 校,要善于看到自身实际问题,遵循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原则,创生、开发校 本课程,适应新课标要求。因此,我们将传统武术引入小学体育课堂,是发掘乡 土资源,发挥自身优势补充、完善教学内容,丰富阳光体育运动内容,是顺应 体育课程内涵发展的需要。

2.农村小学武术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是孩子自身发展的需要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就是要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而良好的发展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校本课程在开发 的形式上看是“以校为本”而隐藏其背后的真正哲学理念是“以人为本”以 人的充分自由发展为最高目标。以人为本的理念既强调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又 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唯一。

3.农村小学武术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是学校升华办学特色的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办学校办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这种精神和文化 是学校的立足之本、创新之源是学校长期办学经验的积淀办学优势的弘扬和 办学个性的彰显。一个学校有没有特色要看它有没有明确办学目标应该说国家 对于各级各类的培养目标和规格都有一定的规定但是这规定是基本的普遍的 不可能照顾到各类学校所以也不能形成特色那么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是形 成学校特色的一种具体的可行性保障。我们后小是一所百年老校武术校本课程 的开发与研究一直是我校的特色“以武养德以德立教”的学校特色已浸润每 位后小教师的心田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使武术特色更加鲜明。

4.农村小学武术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有助于提升民族素养。

以武育德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民族 民间体育活动中所特有的人文内涵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品德修养。学武不仅能让 学生在练武中露一手更重要是能让学生在练武中懂得武德学到武德。武术教 学有助于学生确立学习的楷模建立崇拜的偶像激发学习热情和动力。如民 国期间津门大侠霍元甲挺身而出飞上擂台使那些帝国主义列强的拳师不 敢在中国的武坛上耀武扬威大振了中华的国威。还有现代的成龙、李连杰等中 华武术代表人物。蜚声影坛使中国功夫震惊了世界。由此可见武术寓于深刻 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无疑是激励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巨大动力。通过武术教学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质而且还借助武术项目内外兼修的运动特 点向学生宣扬了民族正义感从而不断地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概念的界定

1.课程:课程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教学计划借以向学生传授社会认为重要的 学识及传统的价值观。课程不限于课堂内亦可以包含课堂以外的非规范学习。广义地讲课程是学习者从无知通过学习而得知的过程。

2.武术校本课程:国家在课程计划中预留10%-25%的余地让学校自主地进 行新的课程开发。武术校本课程是由学校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武 术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和实施的课程。

3.农村小学:地处苏南乡镇的社区小学。

4.农村小学武术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结合地方特色资源与优势发挥学校 课程建构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农村小学武术校本课程的教材、文化架构、整体校园环境进行构建。从开发、途径、原则、评价等方面进行实践研究的探索。

四、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对民族体育活动的兴趣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基础通过实践 和研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具体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武术兴趣丰富武术知识促进学生武术 技能的发展。

2.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以及课程开发能力。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校本课程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五、理论支撑

1.新课程理论

高嵘、张建华、毛振明在《对我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问题的反思》 一文中认为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的表述和《课程标准解读》

中的说明体育与健康课程在课程性质上并不是体育和健康教育的“合科”而 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蔡金 明、许双陆在《现代武术运动的社会价值探析》一文中指出不论活泼奔放的武 术套路还是快速激烈、斗智较力的武术搏斗运动其对力量、速度、灵敏、柔 韧、耐力等综合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和锻炼作用。

2.多元智能理论 1983 年美国加德纳教授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证明了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 的方式是多元化的。这一理论认为人的智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至少存 在着八种以上的智能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 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等等。这一理论提出了 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生观、人才观、能力观、德力观等等使现代教育有 可能成为 “ 开发和释放人的创造潜能的发动机 ”。多元智能理论使我们重新对我 园的武术课题进行了新的思考在教育改革不断推陈出新、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 时代又对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未来人才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元智能理论又 给教师一个发展革新教学方法的机会。

3.武术实践研究理论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科研部主任康戈武教授认为“现在全球一 体化的趋势下每一个民族的个性如何体现民族精神很重要。体育课中增加武 术内容不仅将武术作为锻炼身体的方法还应作为弘扬民族精神的方法要按 照时代的需要民族的需要来推动武术的发展。”武术管理中心主任高小军说“我们要坚实推进武术进学校工作武术的普及只有通过进学校这一条途径这将是

武术研究院的一大任务武术管理中心要联合教育部、文化部、团中央共同推进 这件事”。

4.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理论提示,行为是需要引发的,行为的积极程度与需要的强度有关。要使学生对体育教学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就必须使学生明确自己对体育的需要。武术课无论是在教学内容、组织形式,还是在教学方法、手段上都是以传授锻炼 方法,提高综合身体素质,最终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武术本 身所具有的健身、防身、教育的功能正好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武术教学作为学 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它 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魄,还可以增长知识,调节心理发展水平,提高体育文化素 养,培养优良意志品质,促使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可见,通过 武术教学可以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这与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

六、课题研究内容

1.培养学生武术兴趣丰富武术知识促进学生武术技能的发展内化武 德休养。

(1)结合本校实际依据《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小学体育教育大纲》 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制定低中高三个年段的武术校本教材《武韵》自编 一套武术操制定统一的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和考核标准逐步形 成本校一整套武术项目教学的教学体系。

(2)学校每周利用一节体育课在体育教师的组织下带领学生一起练习武术基本动作让学生切身体会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指导 教师与学生共同交流学生从生活、社区中收集到的武术名家的故事感受名家的 崇高武德在每天的大课间活动中全校师生一起做一套武术操每天下午3 30~500尖子队员在训练馆接受专业教练的指导训练。

(3)分层次进行武术教学训练。一是利用校本教材通过学校体育老师对 全体学生授课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武术的基本技能技巧二是由学校专任武术 老师训练组建武术表演团队三是聘请专业教练坚持常年训练的校武术队参 加各级比赛。

(4)充分挖掘武德教育中的优秀人文素材

历代武林豪杰为国家和民族的兴亡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高尚品质一直教 育和激励习武者。我校在武术教学中将注意武术人文精神的宣传帮助学生确立 学习的楷模建立崇拜的偶像为习武者不断输送精神养料激发学习热情和动 力。

2.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以及课程开发能力

(1)增强教师科研意识树立全新教育理念

加大校本培训力度使教师清楚认识到教育科研就产生在我们的实际工作

中产生在每一节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从事的教学工作蕴含着众多的教学规律 如教与学、讲与练、学知识与做人等等都需要我们教师去探索、发现、研究、总结所以我们教师应是教学实践的研究者。为此我们要对全体教师进行科研 培训。

(2)从移植经验入手开阔教师的视野。

为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让他们有规可循我校会为教师征订了各种刊 物以满足教师深入开展科研需要。同时给教师创造外出学习考察的机会借鉴 先进的教学经验弥补自身的不足。学校充分利用网上资源组织教师收看优秀课 录像资料然后进行研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改信息与教育教学经验在此基础 上进行创新实验不断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从而取得科研成果。

(3)实践探索锻炼教师课程开发能力

校本课程资源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课程资源选择是否合理的标准之一。校本课程开发前、开发中、开发后都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度只有符合学生身心 发展的同时学生感兴趣的校本课程才是好的校本课程。老师可通过访谈、问 卷调查等方式掌握学生的兴趣度。校本课程实施后学生的达成度如何教师 也要进行调查。通过测试、竞赛等方式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掌握的 程度如何。这个过程使教师养成关注学生良好教风。校本课程的成与败、得与失 教师必须进行深入的反思从而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

3.构建校本课程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1)积极营造武德教育的文化环境

文化环境是一种“隐形课程”其在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智能、促进学 生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独特功能和作用。我校开展少儿武术教育时将特别 注重文化环境的营造。如以武术主题进行环境布臵建设“武韵”长廊丰富的 色彩生动的图案富有震憾力的语言、照片点缀学校走廊、墙壁使学生时 刻感到武术就在我们身边通过音乐伴奏来培养学生动作的韵律感、节奏感和美 感激发学生做动作时的内在情感和表现力用《中国功夫》歌曲和歌词来编排 武术操有效的提高了学生们的兴奋度促进其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发挥烘托表 演气氛和艺术感染力使音乐的美感与动作美感得到完美统一。

(2)获取多方支持持续特色发展

在实施特色教育的同时为了获得多方支持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积极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二是与幼儿园沟通在幼儿园大班中就选拔苗子这批选拔出的苗子进入小学后就合理安排班级和训练时间把这些队员集中起来集中管理、集中教学三是与市、镇武术协会沟通争取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四是深层次去思考怎样把武术理念去统整学校的教学不断积淀、挖掘武术文化丰富其内涵,把武术之道迁移到师生的做人之道教学之道学习之道成功之道上五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师资去搞好普及工作充分发挥好校本教材的作用六是利用一切机会走出去让后塍小学的武术更具影响力努力提高后塍小学武术的知名度为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作出贡献。

七、研究方法

本课题拟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调查研究法、群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结合 法和经验总结法来研究。

在研究初期我们将用调查法来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以及对武术内容的喜欢 程度在研究中期我们将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结合研究专题和新课程标准制 定具体可行的武术教学培养目标以课堂教学和体育课外活动为主渠道规范教 师的教学行为把阶段性目标细化到每个学段、每节课的各环节。再根据小学生 的认知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探索达成小学武术教育目标的培养策略、方 法。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地进行教学实践结合着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不断 改进操作方法把武术教育落到实处。在研究后期我们将用经验总结法来及时 从课题实验中总结得失撰写研究报告实验论文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 践。

八、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定为4年将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具体实施

1.准备阶段(2011年7月--2011年12月)

(1)制订课题实施计划进一步落实研究机构、人员、场地、器材资源等。

(2)各年级基本教材研究

(3)进行开题论证

(4)进行前测。

2.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4年12月)(1)小学生武术校本课程学习现状探讨

(2)相关教学评价的初步研究侧重评价综合因素讨论。

(3)阶段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反思以及研究目标的修订与完善。

(4)各年级创编教材的修订与完善

3.总结阶段(2015年1月--2015年6月)

(1)进行后测

(2)撰写结题报告 

(3)进行后续性研究

九、研究措施

1.领导重视组织落实

学校领导将高度重视学校武术训练主要领导亲自关心这项工作同时明确 分管领导每学期初要专题研究武术训练事项从经费落实、外聘教练、招生、训练时间等做出部署。做到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教练员队伍专业化 运动员队伍全员参与与专业队伍配套。

2.举办武术特色的主题活动。

让班队活动与武术特色有机结合让武术走进课堂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 生依据自身特点开展别具一格的武术主题活动通过活动同学们对武术的了 解不再停留于表面逐步向深层次理解。

3、普及和提高相结合。

后塍小学力求将武术特色活动在普及中提高为了加强武术特色建设开发 低中高三个阶段的武术校本教材——《武韵》并认真实施大胆实践充分落 实到课程计划中。在这基础上创编一套武术操每天全体学生在《男儿当自强》 的乐曲声中弓步冲拳、歇步亮掌虎虎生威给大课间活动增加亮点并举行 全校性的武术大会操比赛。

4、参与社会活动。

学校努力参与社会文化活动学校曾获得“项目创新奖”。在全国亿万学生 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幕式上进行了长达二十分钟的武术表演学校武术舞蹈《还我 河山》在省音舞节上获二等奖在江苏省沿江体育节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幕式上 特邀我校表演了刀操、拳操在第十届苏州市全民运动会开幕式上获大型武术 团体表演特等奖在苏州市财政系统乒乓球开幕式上同样表演了武术节目在金 港镇全民健身月的开幕式上表演了刀操、拳操获得了领导和市民的一致好评。今后将参加更多的社会活动为学校争得荣誉。

十、研究保障

1、组织保障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教科研工作成立教科领导小组课题领导小组。实行校 行政——课题组——课题研究人员的三级管理网络。

2、资源保障

目前学校拥有一支业务精良、作风过硬的师资队伍内有大学本科武术专 业教练员一名散打教练员一名外聘专业武术教练3名。学校拥有标准武术训

练馆一个保证了武术队伍的常年训练的场所并配备了可供800人使用的武术器械及服装。校园里板报群、阅报栏形成了武术文化长廊而墙面上那些武术精 英的肖像和格言正时刻激励着孩子们健身强体勤奋成材。

3、制度保障

学校制订《教科研领导小组例会制》、《课题组成员研讨制度》、《课题管理制 度》、《教科研奖励制度》等并确保落实以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4、经费保障

在课题实验过程中学校将在研究经费上予以全力保障。确保课题开题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各项费用及时到位保证在实验过程中课题组成员的学习等 各项支出如期支付。

十一、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

1.调查报告。对课题研究初期、中期和后期学生身心发展进行调查研究形 成系统的调查研究资料。

2.中期报告和结题报告。

3.研究论文集和案例集。把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成果和研究案例汇编成集以 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研究工作。

4.进一步修订与完善武术教材。

5.特色主题活动集锦。围绕“武术校本课程的实践和研究”开展一系列有 特色的活动并进行成果展示。

第二篇:武术校本课程

武术教学感悟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是民族文化特色最浓郁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长期练习武术,可以达到提高素质,强身健体、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品德、交流技艺、增进友谊的目的,是一项老少皆宜的大众化的运动形式。我校小学部自开办校本课程武术班以来,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响应号召“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方针与目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在武术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不仅坚持了体育教学的基本方法,例如:语言法、直观法、完整法与分解法、练习法与比赛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等,同时根据武术难学易忘、技术性强、易于疲劳的个性与特点,选用了“顺序教学法”、“塔式(金字塔)教学法”和“可逆教学法”,以求更好地完成武术教学任务。

所谓顺序教学法,就是按动作结构顺序进行教学。即在武术套路教学时,从预备姿势开始,逐个动作按顺序教至收势而结束。这样教学,不破坏套路结构的完整性,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正确的套路概念,并能认识各动作之间的联系。教学进度比较快,教学效果也比较好。

所谓塔式教学法,它不是像顺序教学法那样按顺序从头教到尾,而是宝塔式的重复教学,如1,1、2,1、2、3,1、2、3、4,„„即学会第一个动作后,再学第二个动作。在学第三个动作之前,必须重复第一和第二个动作。这种教学方法,看起来进度慢,但根据我们实践,证明其进度是快的。

所谓可逆教学方法,就是根据动作、套路的结构需要,不按套路动作顺序进行教学的方法。采用可逆教学法的优点还在于学习复杂的套路和难度较大的动作容易学会和掌握。

除了教学方法的不断研究与改善,我同时也对学生的武术品德进行了专项训练,效果十分显著。例如:在礼仪方面,在上武术课前学生见到老师和下课都要行抱拳礼,要让学生知道这是对老师的尊重;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教会了同学之间互相谦让,不仅增加了友谊,而且使得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为了达到武术陶冶情操的目的,我还经常给同学们讲一些从古至今的英雄故事,例如岳飞精忠报国和现当代武术明星的感人事迹,期望学生从中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培养不怕吃苦、乐于助人、积极向上的优良品质,让学生在“习武”的过程中,感受武术的内涵与要义,感受人生哲理,体悟价值与快乐。

通过武术的学习,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灵敏性和协调性方面。由于武术动作变化快、内容丰富,对学生的动作记忆能力和注意持久能力的提高,效果特别明显。许多协调性很差的学生,在练习了武术后,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为家长解决了身体训练的后顾之忧。每当周六放假的时候,很多家长总是笑着对我说“我的小孩很听你的话”、“小孩很喜欢上你的武术课”、“你们学校开办的武术课真好”等等,家长的认可对我来说是极大的鼓舞和肯定,同时也是一种压力,激励我去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这也是我的一个新课题。

在武术竞赛方面,我校武术代表队在省、市级武术比赛中,获得了六金一银的好成绩,体现与发扬了小学生天真活泼的一面,为我校取得了突出荣誉与广泛影响,对我校的素质教育工作更是一个集中的体现与展示。“百年英杰,志在立人”,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校的素质教育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第三篇:校本课程武术开发案例 林海芹

校本课程武术开发案例

——育华小学

为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育华学校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深入开展教育科研,于2002年5月正式确立“武术教育”为体育特色项目,同时开发为学校校本课程。通过武术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学有特长。

一、开发背景

1、学校基本情况介绍

长沙市芙蓉区育华小学始建于1957年,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师8835部队子弟学校,1964年移交东区人民政府(现芙蓉区人民政府),现学校占地面积6240平方米,目前有学生近500人,教师34人。

2、学校办学思想和宗旨

学校立足于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需要,以“励志、守恒、勤学、乐群”为校训,以武术教学为办学特色,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做人,学会创新。

二、情境分析与评估

1、学生需求、社区需求评估

(1)育华学校地处复兴街居民区深巷中,受附近育才、育英两所名校的冲击,学校生源流失率较高。如何更有效的发挥学校优势,办出特色,鼓励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发展兴趣和能力,对保证学生生源产生一定的影响。

(2)在校学生中父母下岗的多,贫困生多,而学校校本课程的开设投资少,普及率高,不增加学生家长的负担,得到家长与学生的认同,更有力于校本课程的实施。

(3)学校基础设施差,校舍布局不合理,校园环境不佳,学生活动器械少,学校活动项目缺少生气,而武术校本课程的开设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校园充满欢声笑语。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4)学校附近社区网吧多,武术活动能丰富社区的文化生活,占领学生上网的时间和阵地。同时学校可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的优势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校、爱社区的激情。

(5)我校设计了1套校本课程武术教育问题调查表,进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学生对校本课程武术看法的信息。结果发现,我校相当一部分学生特别爱好武术。

2、社区与学校课程资源评估

(1)校本课程的开发迫切需要人力资源。学校根据武术教育专业性强这一特点,充分利用社区的人力资源,专门聘请了市体校武术教练进行技术指导。

(2)学校在局领导的重视和关怀下,于2001年9月调入一名武术专业特长的老师进行授课,老师的敬业精神和精湛的专业技术为武术教育课程的开设提供立了有利的保证。

(3)学校领导班子带领一大批乐于奉献,勇于探索的教师群体支持校本课程的开设,这将更加有利于发挥课程资源的优势。

三、拟开发育华校本课程以统整学校办学多样化或特色化,反映学校办学思想和宗旨。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武术教本课程的研究将在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发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它能有效地改变目前学生一些令人担忧的现状。如身体素质差,集中表现为力量、耐力、速度等指标达不到的要求,意志品质薄弱,表现为缺乏毅力,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勇往直前的挑战精神;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强烈,表现为在活动和游戏中缺乏团结协作,互相配合的意识和品质的问题,通过武术课程激发对武术和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形成健美的体魄,顽强的意志,从而达到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强身健体,带动和影响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目的。

随着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不断推广,建设以武术为特色的研究将更加有效的协调和带动学校其他课程的改革,更有利于创建特色学校,武术是体育课程的内容之一,它能激发人对美的追求,这无疑会促进学校体育、音乐、美术课程的改革;武术课程将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优良品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和培养,它将促进思想品德课程的改革;武术课程有利于学生大脑的发育,它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促进语文、数学等其他课程的改革。

四、课程设计

1、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依据国家、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性文件和学校的育人目标、学生的需求以及学校的传统与优势,经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集体审议,根据校本课程的性质定位,初步确定我校现阶段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为:

(1)武德教育目标

传统武德:仁、义、礼、智、信、勇。新时期武德:树立理想,为国争光;爱国爱民,见义勇为;尊师爱生,团结互助;修身养性,遵纪守法;文明礼貌,举止端庄。

(2)武术礼仪教育目标

武术教育与礼仪教育相结合,使尚礼仪之风向家庭、社会延伸,从而达到加速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目的。

(3)武术教育目标

通过研练武术了解丰富的武术的传统文化内容,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2、拟定校本课程标准

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拟订了学校校本课程标准(简要如下所示): 一年级:少年武术操 二年级:五步拳

三年级:初级长拳一、二路 四年级:初级长拳二、三路 五年级:初级三段剑术 六年级:初级三段棍术

武术教育教学内容列入学校的课程计划,各年级全期安排20节课时,3课时为理论学习,17课时为实践操练。每学期进行一次考核,通过礼仪武德、意志品质、武术技术等级评价来表现。

3、组织实施计划(1)教师培训(2)申报与审议(3)撰写《课程纲要》

五、试验过程与成果

通过三年时间武术课程的教育和教学,通过探究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使教与学成为师生共同创造的过程。

1、试验过程

(1)2002年10月举行了全校的家长会,校长汇报了校本课程的开设情况,各班主任认真做了各家长的意见反馈记录表,达到了切实可行的效果。

(2)2003年6月举行了全校的武术操比赛活动及武术授牌仪式。这次展示活动将校本课程改革与家长学校教育成果融为了一体,展示了我校学生“习武重德,强身健体”的精神面貌。活动中有市体育局副局长江哲民、主任欧震为学校授牌,有学校武术舞蹈表演,学校共十四个班表演了武术操,邀请了全校家长观看比赛,活动赢得了体育局领导的高度赞扬:活动非常好,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非常高。局领导和教研中心的负责人也一致赞扬:武术课程才开发一年的时间,就能看到如此的成绩,成功举办这么大的展示活动,你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家长也交口称赞,武术作为学校校本课程真是大有益处。当晚,湖南教育电视台“教视新闻”栏目作了专题报道,长沙晚报、湖南日报也相继作了文字和图片报道。湖南卫视知道我校把武术作为校本课程后,主动要求做一次专题报道,报道成功后,得到了很大的正面反响。

(3)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童雅婷老师就着手于为申报武术市级传统项目学校准备各种资料,2005年2月学校由长沙市教委、长沙市体委正式授牌为长沙市体育项目传统学校。

(4)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武术课程教学的实施将在全面培养学生素质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它能有效地改变学生中一些令人担忧的现状。如身体素质差,集中表现为力量、耐力、速度等指标达不到要求;意志品质薄弱,表现为缺乏毅力,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勇往直前的挑战精神;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强烈,表现为在活动和游戏中缺乏团结协作、互相配合的意识和品质等问题。我校通过两年多时间武术课程的教育和教学,激发了学生对武术和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形成健美的体魄,顽强的意志,从而达到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强身健体,以此带动和影响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目的。

例如:五一班的曾宪文同学从小就喜欢驼背,走路没有气质,通过三年的武术训练,现在背也直了,气质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四一班的谢频、周莹琰同学以前体质差、厌食,通过参加武术队的训练后,身体强健了,饭也吃得多了。

三一班学生李月波,由于有武术特长,参加了湖南经视台少儿节目的才艺比赛活动,获 得了比赛中“勇敢小柯南”的奖项。

2、目前已经取得的成果。

(1)2002年学校武术课进入了芙蓉区教育年会课展示。

(2)2002年由童雅婷老师撰写的《浅谈武术教学中的攻防含义》、《浅谈武术中的眼神》获得区一等奖。

(3)2003年下半年,武术课由区教研中心推荐,在区开放课中承担武术教学课的任务,这节课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交流。同时,武术《边腿》一课由区、市、省电教中心联合举行新课程标准的录像课赛课获省首届“新课程教学教法录像课”一等奖。

(4)2003年下半年由区校改实验课题组推荐在“芙蓉国今朝晖”中承担了校本课程教学课任务,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交流。所上的武术课充分的体现了校本课程的要求,课堂将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使理论学习与技术学习相结合。受到了领导的一致好评。

(5)2004年上半年由童雅婷老师撰写的《浅谈诱导在武术教学中的应用》获得区一等奖,市二等奖。

(6)2004年下半年由童雅婷老师编排的自编操《少儿武术操》,在区比赛中获一等奖。

育华小学武术课程的实施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也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困惑,我们相信:有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好形势。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有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一定会走出一条“打造武术品牌,创建特色学校”的新路。

第四篇:浅谈校本课程开发

浅谈校本课程开发

摘 要: 我国基础教育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现在,校本课程已成为国家课程计划的一部分,这就使学校担负起开发校本课程的责任,正确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及校本课程在我国推行的意义,对指导各类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特点;意义

1.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

在国际上,菲吕马克和麦克米伦(Furumark & McMullen)是最早使用“校本课程开发”的两个人。1973年,在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召开的“校本课程开发”国际研讨会上,他们提出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即指那些能够参与到学校教育工作中的有关成员,以学校为基础,为改善学校的教育质量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活动。这一描述是人们对“校本课程开发”较早期的认识,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初意义。[1]

目前我国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尚无一致的界定。如徐玉珍(2001):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展开的,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的过程。[2]廖哲勋(2004):校本课程开发活动是以学校为基地而展开的由课程设计、课程试验、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重大活动组成的一种系统工程等等。[3]

2.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步骤

校本课程开发,首先,无论是对国家教育部门还是对地方教育部门,以及还是对学校与教师,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其次,就该领域的现状而言,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实践经验还不够丰富,开发人员的素质还不相切合,相应的配套措施还不完善。再次,就社会现况而言,校本课程的理念难以与目前的考试制度相协调,所以很难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

简言之,目前,我国整个社会还没有形成适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环境、氛围与机制。在这种情形下,应该分阶段、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4]所以,国内学者将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分为四个步骤:明确理念;需求分析;资源评估和优势评价。这些都是学术上对校本课程开发制定的宏观程序,理论上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在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其直观性、操作性比较欠缺。

1.成立团队。在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前期,要多做宣传和动员,目的是组织一支强有力的开发团队。

2.环境分析。每个学校所处的环境是不同的。进行环境分析,包括学校外部环境分析和学习内部环境分析、一般环境分析和特殊环境分析。

3.目标制定。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针对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目标;二是针对学生的课程目标。

4.方案拟定。在校本课程开发具体实施之前,要拟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5.组织与实施。校本课程实施包括:校本课程的原型评价和课程实验,校本课程的传播、采纳和推广,教学方法的选择,个别化教学,校本课程的时间安排等。

6.评价与修订。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与课程本身的评价,可以配套做一个课程开发的支持系统,收集各方建议、意见,从而对课程的修订提供参考。[5]

3.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3.1校本课程开发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配套,达到了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统一。

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矛盾一直是教育所赖以存在的条件,这个问题也是教育领域内需要协调解决的基本问题。

国家课程亦称“国家统一课程”,虽然受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影响,但是它更多的是着眼于社会需求和社会条件,主要关注的是社会发展问题,在涉及统一的国家基础和共同的国民价值等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基础性的问题上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国家课程在实施过程当中,以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课程教材、统一的学科教学目标及统一的教学评价形式下放到各级各类学校中去,学校为了完成任务、符合要求,必须忠实地执行教学大纲。教师由于有了统一的要求和教材,只需要以此为本,放心讲授。学生为了赶进度,只有跟着教师的步伐向前冲,根本无暇顾及自我发展。

自校本课程开发的法定地位确立之后,国家课程比例相对减少,学校也拥有 了自主决策的权力,学校和教师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自行组织教材,灵活进行教学,既实现了社会对个体的要求,又兼顾了每一个体的积极发展,达到了社会与个体的和谐统一,使社会个体化,个体社会化真正落到实处。

3.2校本课程的开发直接指向差异,促进了教育系统中老师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地区发展的差异、教师能力的差异和学生个性的差异,以全国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客观上存在着这么多差异的各级教育子系统,势必会产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既要严格执行统一的要求以达到理想的水平,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照顾现实的差异。这种矛盾的扩大势必会束缚教育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主体性的发挥,为我国教育的发展带来各方面的阻力。校本课程的提出正是对现行教育制度和教育机制反思的结果,其目的“在于尽可能满足社区、学校、学生的差异性,充分利用社区、学校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可供选择的课程。”

(1)这种提倡“多样性”、“可选择”课程的开发过程,使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张扬。

由于认识到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和操作者,最能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并按学生的需要设计活动。所以,教师应该成为课程开发的一员,教师应该有部分权力决定教什么,有资格承担课程开发的一部分权力。

(2)这赋予了教师一定的自主权,充分调动了教师参与课程决策和实施的积极性。因为校本课程适应了学生不同性格发展的需要,更加贴近了学生的生活,便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责任心和创造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校本课程的开发直接指向了差异,是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发展和升华,是课程改革追寻人的主体性的集中体现。

3.3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宽广、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合理解决了地区之间的不平衡问题

校本课程“具有弹性,很容易融进最新出现的相关课题,而且鼓励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学校的课程建设,表达他们的教育观念和要求。”

它的开发使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紧密连在了一起,促进了课程的多样化和乡土化。以往的课程虽历经几次改革,但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上仍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如德雷斯尔在评述60年代的课程改革时,指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弊 2 端:(1)仅仅着眼于各门学科的内容更新,跨学科的内容尚未触及;(2)仅仅着眼于各年级的教学内容,跨年级的内容尚未触及;(3)仅仅着眼于学校范围内的教学内容,只研究一些脱离生活的课题。

从这个指责中我们可以看出,课程的范围、形式、方法必须改革。而校本课程正是适应了这样的需要,它的范围可以涉及必修课、选修课,也可以涉及理论课、实践课;可以涉及定向性的显性课程,也可以涉及非定向性的隐性课程。其形式既可以针对某些具体内容、某个课题研究以讲座的形式出现,也可以将一门学科中所包含的一系列的半独立单元设计成微型课程,还可以把相关学科领域内的东西结合起来,形成综合课程。其方法灵活,可采取“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课程新编等活动”。所有这些皆可以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发展较好、水平较高的学校可以深入开发,发展较慢、水平较低的学校则可以量力而行,合理解决地区之间不平衡的问题。

4.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4.1课程决策民主化和形成学校特色

从学校方面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打破了政府对课程开发的垄断,赋予了学校和教师开发课程的权力和职责,使得课程决策民主化,并且使学校成为课程的权力主体,让学校在课程的选择和编制上有了一定的自主权。与此同时,也为解决课程的统一要求与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关系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为了广大中小学校各种教育理念和课程理念提供了一片“试验田”。此外,校本课程开发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使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课程创新,从而提高办学效能,创立自己的办学特色,促进自身发展。4.2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

从教师方面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给学校和教师提供了一个自由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一直以来,我国教师习惯于做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忠实的执行者,不需要关心课程开发的知识和技能,所以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也就较为肤浅和表面。

自实施校本课程后,课程开发的任务摆到了教师面前。教师就成为了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这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由于,校本课程开发和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所以,校本课程开发呼唤着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可以说,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必然追求。

第一,校本课程开发,改变了教师的传统角色,在某种程度上使教师从原来被动的实施者,转变为课程的生产者和设计者,真正成了教育活动的主体。

第二,校本课程开发使教师意识到自己在知识能力上的不足。这对教师知识的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钻研精神,具备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愿望,随时捕捉最新的教育信息,同时,善于学习和接受新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使自己位于教育理论前沿,从而适应课程改革的发展。

第三,校本课程开发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使教师有机会全面地了解课程编制的过程和把握课程的纵向与横向结构,更加深刻地了解国家教育方针和办学宗旨,提高自己的课程意识、课程资源的筛选和组织能力及专业素质。

第四,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使教师面临着与传统课堂教学完全不同的“课程环境”。这样,教师在充分掌握所教学生的个性旨趣和知识能力差异的基础上,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素质与能力会逐步提升。

以上这些在很多实验学校都得到了验证。可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解答,为教师培训亦开拓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为人们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开辟了新的视角。4.3学生个性特点和兴趣的要求。

从学生方面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生的兴趣需要和个性特点在课程上得到了尊重,在学校教育体制内有了实现自由、充分、全面发展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成长。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所以,开发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现状,促进不同层次、不同特长的学生的主动发展;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参与自己应有的课程决策,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能够改变学生的固有思维模式,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树立自我发展意识,全面提高素质。

可见,校本课程开发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生潜能的充分发展为终极追求目标。

5小结

校本课程是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和差异需要、体现学习特色,同时它对学校及教师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促进自身和学生个性的发 4 展,校本课程开发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作为学校,应该通过参与式的校本培训,不断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进而理解和把握课程的本质,掌握课程开发的本领。作为教师,更要进行自主学习,不断阅读一些课程理论和校本课程开发理论方面的书籍和期刊,以获得理论指导,深化自身教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郑梦丹.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及困境[J].现代教育科学,2011,10:11-12.[2]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概念解读[J].课程.教材.教法,2001,04:12-17.[3]廖哲勋.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4,08:11-18.[4]王传金.论校本课程开发[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03:31-34.[5]石中英等.教育学基础[M].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2.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Abstract: China's basic educ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local and school three levels curriculum management system;now,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has become a part of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planning, which makes the school undertakes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and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n our countr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e significance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o guide the various types of school.Key words: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characteristics;meaning

第五篇:武术纳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武术纳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青州市高柳镇朱良小学

武术纳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高柳镇朱良小学

多年来,朱良小学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两个文明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学校体育工作中,我校多年被评为体卫艺工作先进单位。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校特色活动建设已成为教育革新的生长点,成为学校发展新的境界、新的走向。我校本着“惠及每一个学生,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宗旨,以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为基础,认真谋划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逐步形成了 “朱良少儿体育俱乐部”,是以武术项目为龙头的特色活动――我们把“武术”这种民间传统体育引入了课堂及体育“大课间”活动,并开发了校本教材,“面”上有全体学生的武术操,各水平段学生的自编拳、自编刀剑组合套路等,“点”上有学校校武术队并多次在省市比赛中获得奖牌。武术校本课程的实施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素质,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下面就我校的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向各位领导专家汇报。

一、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发背景

1.“武术”在我校的发展历程

我校武术队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心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经历了两三代教练员、运动员的努力与拼搏,逐步发展壮大,现在我校武术队有运动员一百余人,教练员3人,坚持常年业余训练。从以上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武术”在我校有深厚的底蕴,开发武术校本课程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从以上发展历程还可以看出,深厚底蕴的“武术”还只是“点”上的精英式培养,用课程的意识来开发我校的武术资源是新形势下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

2.传承历史,彰显地方特色的需求

多年来,各种形式的武术运动遍及全县城乡,民间武术活动十分活跃,内容丰富。武术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智慧的结晶,中华武术积淀着深邃的民族文化思想,形成了集技击、健身、欣赏、娱乐、教育为一体的多功能价值表现体系。因此,让学生切入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学习武术是一个较好的突破口。同时,习武是高淳人民的优良传统,高淳素有“武术之乡”的美誉,习武健身是高淳人民优良的传统和独特的风俗习惯。通过武术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生长环境,激发学生爱学校、爱家乡的情感。

3.打造学校体育特色的需求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健康第一”的思想进一步贯彻落实,我校提出“德育为首、体育突破、科研先导、和谐发展”的办学思路。结合我校师资特点将武术定为体育学科校本特色,整理修改并创编了武术校本教材,逐步将武术运动打造成学校特色文化,努力将锻炼身体和弘扬名族文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学校在师资、资金、场地、器材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二、武术校本课程的实施

1.多方协作,切实保证活动顺利实施:

①课时保障。我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不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并在活动课中重点安排武术内容的练习。要求在教学中做到严格按照校本武术教材设定内容进行组织教学,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修改。

②设施保障。为武术校本教材进一步推广、实施,打造武术运动特色品牌,我校专设了学校武术运动展厅,配备了数码摄像机等现代化训练设备,购置了标准场地训练地毯及大量训练器械等。多年来,通过武术运动在我校的进一步推广普及,激励了大批爱好武术运动的学生积极参与,方便了学校业余武术队及时发现更多的人才,有效推进了武术队特长生梯队建设,夺得了更多的荣誉。

③师资保障。首先,学校在师资引进上对武术专长教师倾斜。其次积极组织专职武术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学习,有效提高专职武术老师的教学和训练水平。第三充分发挥优秀武术专职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作用,积极开展组内听、评课和对外展示、交流等活动,不断探索武术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备课、上课、活动辅导、成绩考核、教学研究等教学常规,努力提高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水平。近年来,我校体育教师在省、市、县各级体育教育教学竞赛中多次获奖。水平三阶段刀剑组合及全校武术操表演等也获得了领导及专家的好评。

④加强宣传力度。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校红领巾广播站、校园的环境布置等多种形式,进行武术运动的宣传,使师生员工真正认识到强健身体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武术的兴趣,提高参与程度。同时也请校内外武术专家、运动员进行讲座,介绍国内外武术赛事、武术文化等,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武术知识。不定期组织班级、年级甚至全校的武术知识竞赛活动,以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2.让武术进入课堂与体育“大课间”

“惠及每一位学生”是特色活动建设的核心,更是衡量特色学科是否形成的重要指标之

一。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我校在充分认识确保全体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法定性、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课程管理和时间管理,在课堂教学、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等学校体育工作中以武术运动为重点,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我们把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列入教学计划,列入每个班级的课程表中,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在下午安排35分钟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活动内容除了组织学生认真做好教育部指定的广播操外,还结合学校体育特色增加了自编武术操(学校武术操获“市自编操竞赛”第一名)、各水平段学生的自编拳、自编刀剑组合套路的练习内容。同时也完善了每年进行自编武术操的比赛制度,将比赛成绩纳入了班主任考核评比,从而进一步彰显了我校以武术运动为重点的体育特色。

在课堂教学中,各体育老师按照校本教材的要求有计划地传授武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全校学生能熟练掌握自编武术操,水平二阶段学生能基本掌握自编长拳,水平三阶段

学生能基本掌握自编短器械套路。几年来,我校体育老师在“送教下乡”及本校校庆月课堂展示中均执教校本武术内容,受到广泛好评,王宏荣老师执教的校本武术内容获南京市一等奖,并将参加省级比赛。

三、武术校本课程下一步实施的工作思路

1.建设以武术为重点的学校体育环境文化。统一学校整体风格,美化显性环境,增加武术文化内涵。教室走廊、楼道进行相关武术内容的布置。继续加大体育特色项目建设所需专项经费,满足发展需要。

2.全力做好校本武术教材的推广与普及。全校学生熟练掌握自编武术操,水平二阶段学生基本掌握自编长拳,水平三阶段学生基本掌握自编短器械套路。同时在教学中更好把握小学生身理、心理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组织方法,激发学生对武术运动产生浓厚兴趣、能在参与、学会相关套路的同时,又能在展示中不失武术运动特有的“精、气、神”等内在含义,以及较庄严、威武的展现形式。

通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武术运动在我校已普及开了,做到了有“点”有“面”,也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我们认为我们还有太多的不足。面向未来,面对课改的进一步深入,我校武术校本课程的发展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借这次研讨会的机会,恳请各位领导、专家继续关心、帮助我们,促使我校把武术运动推广、普及、提高工作做的更好。

下载武术操校本课程开发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武术操校本课程开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花球啦啦操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啦啦操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葛村中心小学 徐月 ***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学应努力挖掘国家体质健康测试项目和 体艺2+1特色项目资源,充分利用学校一切可以利用的资......

    武术操

    《英雄少年》武术操教学的探讨 摘要:中小学生广播体操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是中小学生广播体操的一个有益补充,极大丰富了学校大课间体育......

    武术操(推荐)

    弘扬中华武术,发展传统文化 ——厚街镇涌口小学武术操特色学校 我校是一所有近百年历史的老校,自2005年教育局提出创建“特色学校”的目标以来,给我校带来了新的契机。为了确......

    武术操

    导语: 放《中国功夫》歌曲,让学生们感受一下这首歌会是怎么去编排. 基础部分: 1.师生问好; 2.出示学习目标: ①了解武术操的概念;②认识武术操的特点③知道武术操的基本手型步型;......

    广播操、武术校本操比赛主持词

    广播操、武术校本操比赛主持词合: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上午好!何:今天,我们煤炭坝中心小学全体师生齐聚一堂,欢声笑语。欧:我们迎来了“七彩阳光”广播操、武术校本操的比赛。......

    开发跆拳道操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开发跆拳道操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 鲍文贤邮编:31208 手机:*** 邮箱:baowenxian666@126.com 摘要: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迎面走来,新的《体育课程标......

    武术小学校本课程纲要

    《武术》学校课程开发课程纲要 一、基本情况: (一)、课程名称:武术 (二)、开发教师:杨琳 佐伟艺 (三)、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四)、授课时间:每周二节课 二、课程的意义和背景: (一)课程的......

    18-19学年武术校本课程计划

    2018-2019学年武术校本课程实施计划拟定人:辛士强 2018年9月一、指导思想 翰林小学属于寄宿制学校,部分学生对武术有浓厚的兴趣,愿意掌握一技之长,强身健体。从家庭经济情况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