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加强国际环保合作及其途径

时间:2019-05-14 23:59: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如何加强国际环保合作及其途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如何加强国际环保合作及其途径》。

第一篇:论如何加强国际环保合作及其途径

论如何加强国际环保合作及其途径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9-07-27 15:24:00 ] 作者:叶青 编辑:studa090420

论文关键词:环境问题;国际环保合作;途径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环境保护是当今时代的一大热点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环境问题是最具有“全球性”的问题,它的产生与经济全球化密切相关,而经济全球化也使全球合作解决环境问题成为必要,并为其提供了可能。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环境合作中存在的南北关系紧张、主权干涉及污染转嫁等问题,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阻碍国际环境合作的发展。但同时也有许多国家都积极的致力于寻求国家间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一、现存问题

现存的环境问题最为严重的方面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出口是以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为代价的,而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环境资源,以低于资源价值的市场价格向发展中国家购买。而发达国家以低价向发展中国家购买初级产品,却以高价向发展中国家出售制成品,结果使发展中国家资源消耗得不到补偿和维护,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恶化。

当今的环境问题既是“全球性”的问题,同时也是贸易问题。由于每个国家利益的不同,特别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在经济贸易方面的利益冲突,使得原本对全人类有益的环境保护,变成了各国维护国家利益的工具和保护本国贸易的一种措施。例如发达国家制定的环境标准对出口商具有隐含的歧视性;实行内外有别的双重环保标准;专门针对出口国家或商品制定环境条例;制订超出国际公认标准要求的环保标准。但是为了全球经济的长远发展,各国都应暂时“求同存异”,通过在环保方面进行国际合作,来解决现存的问题,这样无论是对发达国家还是对发展中国家都是一种“双赢”的正确的发展途径。

二、国际合作的方式及途径

事实证明,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能力单独解决国际生态环境问题,并且即使是一个国家内部的生态环境问题,往往也需要他国的支持和援助,因此国际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国际合作。国际合作是集体行动的基础。只有合作,才能克服国家间存在的利益差别及其导致的矛盾,把共同利益放在首位,取得共同的认识,展开协调行动。

下面将分别从经济发展水平的角度来探讨国际合作的具体方式及途径,从经济发展水平的角度看可以通过水平型的国际合作和垂直型的国际合作。

(一)水平型的国际合作(发达与发达国家之间)

1、涵义。水平型的国际合作指的是处在同一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之间的合作,即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在环境方面通过一定的途径进行的合作。以这种方式进行的国际环保合作比较容易达成共识。因为:第一,发达国家无论是经济水平还是工业发展水平都比较接近,这样比较容易制定相对一致的环境标准;第二,“环境问题”最早也是由发达国家提出的,同时对这个问题采取的“态度”也最为“积极”因其经济水平的提高导致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环保意识较强;第三,发达国家是环保国际合作的关键,也可以说是重要的基础,因为环保产业实为资本密集型产业,发达国家不管是在环保的技术水平、治理环境的资金筹集和管理运用、还是在环保材料的研究方面其都是具有绝对优势的,还有其拥有大量的环保方面的专家和人才,这也是发展中国家无法比拟的。

2、达成共识的途径。(1)通过签订多边环境协议与国际贸易来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例如为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使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持在不会危险的干扰全球气候系统的水平,1992年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但其仅是一个原则性的规定,没有就具体的减排问题达成协议;1995年在德国的柏林又召开了一次大会,来讨论公约的执行情况;1997年12月4日在日本的京都召开了第三次缔约方大会,经过激烈的谈判,终于在1997年12月11日通过了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注:《京都议定书》的主要缔约方是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2001年美国放弃执行这一议定书)。(2)通过环境无害技术研发方面和环保产业的投资进行合作。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环境治理成效、积极性以及治理效果上,绩效明显。欧盟已经决定到2010年将增加占3%GDP的经费用于研究与技术开发,这将使更多的环境技术被用于市场,并使得欧洲可以在绿色产品与绿色工艺上开发一个领先市场。“研究、技术开发和展示”第七个框架计划(2006—2010)也将为环境技术的进一步开发提供机会。欧盟在各项投资中鼓励选用先进的环境技术,并做出相应目标决策,这些措施将进一步拓宽市场、降低成本,并要求委员会、成员国或研究团体、组织、工业、社会共同来完成。2003年8月28日美国将环境、产业界、大学和政府组织联合起来形成美国东北部创新集团(The Northeast CHP Initiative),使清洁、可靠、能源有效的电力与能源系统贯穿美国东北部。CHP系统能够使用同时产生的电和热,而常规发电系统不能捕获在电力制备过程中产生的热。该项举措将使2010年美国东北部的清洁能源量翻一番。许多发达国家通过制定环境法律法规,如果能够互相交流、互相认可同时结合市场手段以及国际合作,定会在保护世界环境上起到了领头雁的作用。(3)制定和统一环境标准。发达国家制定了各自的环境标准,多而繁杂。日本有“生态标志(Ecomark)制度”、法国有“NF环境”、加拿大实施了“环境选择方案”(ECP)、澳大利亚推行“环境选择制度”。环境标志制度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越来越有影响的一项制度,对环保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但是由于各国制定的环境标准高低不一,同样也给国际贸易带来了困惑和麻烦,所以发达国家应该加强联系和沟通,统一标准,避免不必要的摩擦和冲突。

(二)垂直型的国际合作(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

1、涵义。垂直型的国际合作指的是处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之间的合作,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环境方面通过一定的途径进行的合作。在环保方面,发达国家拥有丰富的经验与专业知识,而发展中国家缺乏财力资源、专门知识或技术能力。以这种方式进行的国际环保合作可以达到互相补充、互相协助、共同发展的目的。

2、合作的方式。(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和资金上的合作。发达国家以优惠的、非商业性的条件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和资金援助。发展中国家能够在减缓环境恶化方面做出多大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发达国家能不能有效地履行有关技术和资金转让的承诺。从发展中国家目前的状况看,急需发达国家提供常规能源开发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与节能技术、洁净煤技术、核能技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高效节能低污染交通运输设备及系统技术和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技术。以优惠条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这些技术,是发达国家应尽的义务,而不能把转让技术作为获得商业利润的机会。即使是私人部门的技术,发达国家政府也可先购买再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或者通过减税等手段促使其技术向发展中国家非商业性转让。(2)发达国家应帮助发展中国家培养环境保护和环境研究方面的高级人才。发达国家不但应该在资金和技术上给予发展中国家一定的帮助,而且也应该帮助发展中国家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专业素质和实际环境管理经验的新型环保人才,这样才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长远发展。发达国家可以通过与发展中国家的大学、研究所建立培养计划和项目来实现这一合作,也可以通过远程教育和举行环境方面的学术论坛作为辅助教学。如清华大学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研究就是一项很好的合作。(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环保法律的制定与完善上的合作。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环保产业比较发达,有关法律制度也较成熟。环保产业的立法主要是关于废弃物(污水)处理、回收利用,环境标志,环境税费和投资等方面的规定。这些都给发展中国家起到了样本的作用。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起步比较晚,更不用说在环境保护法律方面的发展,所以在许多环境立法方面发展中国家是效仿发达国家或者直接移植。我国早期的环境法制度主要就是从西方国家移植而来的。例如1982年修改后的《宪法》强化了对环境保护的规定,并适应国际海洋法公约的需要和借鉴西方国家海洋法制定了我国的《海洋环境保护法》。所以,发达国家应该充分发挥其优势,指导并帮助发展中国家制定符合自己的环保法律,并规范起环保制度。(4)通过贸易的形式,进行项目合作,尤其是环保方面的合作。CDM的诞生。CDM,就是清洁发展机制,这是《京都议定书》引入的一种灵活的履约机制。其主要内容是: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投资温室气体减排项目,利用由此产生的排放减少量来履行自己在《京都议定书》中减排温室气体的承诺。即发达国家出钱,让发展中国家为其实现自己的温室气体减排指标。由于温室气体是流动的,是世界的,因此发达国家被允许在发展中国家中实现这个指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其减排温室气体的成本要高很多,对发达国家的一些企业而言,减排甚至意味着企业破产。同时还有一些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在保护森林和生物多样性方面,达成了一些以免除发展中国家债务来换取其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交易。《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一次缔约国大会后,不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及转轨经济国家进行了“共同执行行动”(AU),即由发达国家出资和出技术,在发展中国家进行节能、发展可再生能源、植树造林等削减温室气体的项目,根据公约秘书处今年最新的报告,迄今已实施了近100个项目。

三、结论

当然,这些合作是理想化的,能不能达到理想的结果还需要多方的努力。这些合作途径也是可行的,但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所以,应先易后难、先区域合作再全球合作,因为区域的合作易于全球合作,区域之内的问题更为集中也更容易解决,并且成效更快。

1991年6月到1992年8月进行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下简称NAFTA)的谈判中,进行了环境方面的磋商,于1993年9月签订了《北美环境合作协议》(其成员方主要有美国、加拿大、墨西哥)。NAFTA中与环境有关的规定比GATT/WTO中的内容更加完善,据1997年的数据调查显示,该计划的事实有力的推动了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政府间在诸如边境污染、有毒废物越境转移和濒危野生动植物贸易等环境问题上的合作,使北美贸易区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其也可以作为一个促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和环境共同发展的协议的例子。

要增强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在世界环境论坛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环境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有机会协调立场,寻求共同利益。无论是在更大范围内如APEC或WTO讨论环境问题,还是在制定国际环境条约时,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型组织会采取共同的立场,自然会增大该地区说话的分量。

全球的环境合作方面,应该建立一个独立于WTO之外的多边世界环境组织WEO(World Environment Organization),它一方面可以在环境领域进行国际合作、协调各国环境政策、促进环境成本内在化、全面解决环境问题提供组织基础,另一方面可以与WTO一起协调贸易与环境的关系,使二者和谐发展。进而达到保护世界环境、造福全人类的目的。

当然,国际环境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发达国家在履行“援助资金”问题上的不积极态度;发展中国家自身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矛盾等等,都需要各个国家给予相互的谅解和支持,所以要解决好环境问题还任重而道远,需要世界所有国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幼文.多哈发展议程:议题与对策[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2、申进忠.WTO协调环境贸易关系的理论与时实践[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3、张玉卿.WTO新回合法律问题研究[M].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4、赵玉焕.贸易与环境:WTO新一轮谈判的新议题[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文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5、夏光.环境保护与WTO[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第二篇:论国际反垄断政策协调的可行途径

文章标题:论国际反垄断政策协调的可行途径

摘要:建立国际反垄断政策协调体制的尝试主要是由欧盟和美国推动的,欧盟希望整合国际反垄断法律并在WTO范围内执行,而美国则希望组成一个国际竞争网络(ICN)作为多边合作平台。而根据两个途径设计的规划来看,很难分辨哪一个途径更加适合、更节约成本。通过比较,可以发现WTO和ICN途径

之间同时又是互补的,这将导致两个体制的长期共存。

关键词:世界贸易组织;国际竞争网络;反垄断

(一)国际反垄断政策协调的背景

反垄断政策(竞争政策)是市场经济国家为保护和促进市场竞争而实施的一项基本经济政策。反垄断政策的核心目标是通过保护和促进市场竞争[1],确保竞争机制在相关市场发挥作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增进消费者福利。依照WTO的贸易与竞争专家组及多数成员方的观点,“反垄断政策”是“反垄断法律与措施”的统称,其体现可以是综合反垄断法、含反垄断规则的部门法规或私有化政策等。关于反垄断政策的典型规定是为处理各种反竞争惯例(包括固定价、瓜分市场或共享市场、串通投标与其他卡特尔安排、滥用垄断地位或垄断、限制竞争的合并、排除新竞争者进入市场的供应者与分销者之间的纵向协议以及虚假广告等)提供救济。绝大多数的WTO成员方认为,反垄断政策的基础是通过约束各种反竞争的企业行为以保护和促进竞争性的市场结构与行为,从而使市场机制功能最大化;反垄断政策的核心目的则是在竞争者之间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和竞争条件,改善资源分配,促进经济效率和提高消费者福利。虽然就反垄断政策进行国际合作的呼声早已有之,国际社会也进行了大量的努力,但由于各国利益难以调和,迄今未产生有关反垄断政策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多边协议,甚至尚未举行有关竞争政策的多边谈判,竞争政策到目前为止还是一国的国内政策。

(二)国际反垄断政策协调的两种路径选择

目前,反垄断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贸发会议、WTO、OECD)的重视。除上述国际组织外,成立于2001年10月25日的国际竞争网络(ICN)是目前在竞争领域非常活跃的国际组织,它是由美国发起的国际组织,虽然没有固定的场所,但在竞争领域影响很大,ICN每年召开年会,各国竞争主管机关就各国面临的问题进行行交流并就竞争执法的国际合作问题进行对话。美国司法部和联邦贸易委员会都是ICN的成员[2]。反垄断立法的国际化和执法的国际化,以及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都要求我国必须时刻关注国际反垄断发展的新动向,加强反垄断的国际合作。

最近的国际反垄断政策体制的尝试主要是由欧盟和美国推动的,欧盟希望整合国际反垄断法律并在WTO范围内执行,而美国则希望组成一个国际竞争网络(ICN)作为多边合作平台。目前,两个建立国际反托拉斯体制的途径都在积极的开展。因此,有必要对这两个途径进行比较分析,具体从外部性内化、机构问题和可行性、协议/执行能力、监管效率、有效竞争保护、冲突解决手段以及应对环境变化能力等方面对WTO和ICN的国际反垄断行为进行比较。

(三)两种路径选择的可行性与可接受性的比较

比较WTO和ICN作为国际反垄断政策体制的途径时,人们应该首先考虑二者各自的可行性和适宜性。反垄断的目标其实很明确,那就是使国际福利最大化[3],因此应该考虑到各国总是追求使本国利益和福利最大化的政策,因此,国际竞争政策体制的形成实际上可以用“囚徒困境”模型来概括(Budzinski,2004)。另外,反垄断政策应该具备公平性和非排他性(ICPAC,2000)。WTO是一个具有良好声誉的国际性组织,它的运行有很高的透明度,同时遵守非歧视性原则。WTO的职责是消除贸易壁垒和竞争限制,并解决贸易纠纷。由于WTO具备完整的管理机制,WTO无疑是一个整合国际反垄断政策体制的合适机构(Tarullo,2000;Fox,2003)。然而贸易和竞争政策之间并不是互补关系,一个关注贸易问题的组织并不一定适合解决竞争限制问题。因此,只要竞争限制对自由贸易产生影响,就只能通过执行限制性的国际竞争规则来解决[4]。同时应该看到,WTO的贸易委员会最擅长消除贸易限制性行为,而不是调查秘密的反竞争行为。因此,有必要组建一个由竞争政策专家组成的部门,但这需要很多努力和费用(Janow,2003;Tarullo,2000)。由于存在时间很短,ICN并不具备丰富的处理国际问题的经验,也不拥有WTO那么高的声誉,但它是一个快速成长的国际组织,拥有很多优秀的竞争问题专家和学者,国际声望也越来越高(Janow,2003)。它的成立是为了解决国际竞争冲突,具有专业化处理国际竞争问题的优势。因为其特有的非正式性和非限制性特征,竞争机构更愿意在ICN内参与讨论和合作(Pons,2003;Todino,2003)。但它的非限制性特征同时也是处理国际问题的最大缺点。在WTO内部可以通过限制性原则使国际竞争政策国际化,从而最大化国际福利,然而ICN却不能改变各国对本国市场和福利的关注。

处理国际竞争问题需要得到竞争机构、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其他世界范围内协会的支持和接受(Graham,2003)。美国并不支持通过WTO整合国际竞争标准,发展中国家也担心得不到公平对待而不支持这种途径。即使WTO建立国际竞争政策体制被接受,仍有很多问题和挑战需要面对(Pons,2003)。竞争原则要求所有成员的承诺,因此可能会使一些竞争机构的权力和国家利益受到限制,这使得一致赞同很难达成。另外,很多发展中国家对他们的权利能否得到很好保障仍存在疑问,担心协议会让跨国公司很容易进入国内市场,而自己同其他国家竞争的能力得不到加强。ICN受到政府的支持,因为它不强迫要求把各国的竞争机构转化成国际性竞争机构。作为一个国际性网络,各种各样的竞争机构自愿集中在一起同专家讨论国际竞争问题,寻找非限制性建议,同时又不会削弱成员的自主权,ICN被认为是最好的选择。WTO和ICN在世界范围内有很多成员,帮助发展中国家引入竞争法律,参与他们的组织。但就发展中国家而言,ICN更受青睐,从坎昆会议中发展中国家否决新加坡议题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到发展中国家对WTO的怀疑。然而,ICN应保证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在项目计划中能够很好的考虑,而不受发达国家的剥削,否则发展中国家是不愿意参加这个网络的。

(四)两种路径选择的效率、执行力以及冲突协调方面的比较

由于单边或双边措施因平行调查、对立制裁、信息非对称会导致效率损失,国际协调的方式可以减少这些问题,从而降低交易和管理成本。由于WTO最终朝着统一的国际竞争法律努力,包括对最低准则的共识和WTO原则的使用,过程可能更透明些。另外,WTO的限制性协议,包括非歧视性原则和监督会使各国无法保证本国利益,从而大大减少国际竞争问题方面的分歧和冲突。总体来讲,程序效率的提高是WTO途径的主要保证,但在一致原则基础上建立的框架体系往往导致无效率,尤其是原则无法达到WTO途径的要求更是如此。从而对国际竞争的保护就变得不如一开始那样有效(Davison&Johnson,2002)。ICN网络内反托拉斯机构之间关于国际竞争问题的不断合作和互动可以提高效率,不同竞争机构互相保持接触,可以保证程序的连续性和和谐性。这样的协作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同时使公司不必承担多边司法评价所带来的成本。ICN在成员之间搜集和分发相关数据,通过不同竞争机构之间透明度的提高和信息非对称、交易成本的降低来提高效率(Budzinski,2004)。但是,各国不愿遵守协议或执行协调程序使得无效会继续存在,尤其是存在截然不同的法律或政策利益时更是这样。因此,仅有和谐统一的程序是不能产生预期效果的。

为了控制竞争限制和避免冲突,各国竞争政策应该相互配合。达成关于国际竞争问题和问题一致的看法需要公平、持续的协商,这样才能形成完善的规则。并且,国际竞争政策体制必须有权力执行这样的规则(Graham,2003)。由于固有的背景,WTO在引导协商和执行规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同时对于执行约束性规则的专注使得WTO很适合组织国际竞争规则的协商,保证成员的执行。而且,WTO的立法能力可以保证成员执行,保护国际竞争(Graham,2003;Pons,2003)。但WTO途径会遇到很多阻力,跟ICN相比这是个很大的缺点。各国竞争机构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主权,去遵守与本国法律不同的程序和实质性标准。如果遵守具有限制性的国际竞争法律,从受到国际竞争政策体制的监管得到的收益一定要大于自主权丧失的成本。由于WTO关于国际竞争政策的协商是一种战略上的讨价还价,产生的结果也不会是最首选的目标,对最低标准的承诺在面对国际竞争问题时也是不足的。ICN遵循另一个达成反托拉斯协议的战略,即政策协调。竞争机构讨论反托拉斯问题,在ICN内部提供建议,分享经验。除了程序和实质性差别,连续互动可以形成“竞争原则的软集中”。当比较和分析不同的反托拉斯政策时,国际最佳原则可以作为决定的基准和尺度。把控制和执行权力留给反托拉斯机构可以提高反托拉斯机构的参与热情,也可以提高国际竞争法协商和执行的可行性(Graham,2003)。与WTO相比,ICN的最大缺点是没有权力执行限制性原则。尽管一致的竞争原则可以通过最佳行为准则和来自别国参与的压力实现,但无法保证成员的执行,因为竞争机构依靠政府影响力而不是司法力量。

当出现涉及几个国家的竞争问题时,冲突就有可能因为理解、文化和利益的不同而产生。因此,管理国际反托拉斯的组织或网络应该有能力解决司法权问题,这需要解决纠纷和冲突的特殊程序或机制(Budzinski,2004)。由于工作与国际贸易问题和冲突相关,WTO具备成功、可信地解决纠纷的机构,也可以用来处理竞争纠纷。WTO解决纠纷的能力很强,人们公认纠纷解决很公平也很合法。WTO可以利用解决贸易纠纷和处理不同裁决的经验(Fox,2003)。而对于反托拉斯案例,WTO进入了全新的领域,也同样是毫无经验的。为了使正式的纠纷解决体系有效工作,应该执行跨国竞争规则。此外,逐渐统一竞争法律程序会简化司法冲突的解决过程(Tarullo,2000;Schonwveld,2003)。ICN是一个非正式网络,参与国的主权保持完整,不是正式的纠纷解决体系。通过竞争机构之间的预期、互信、合作互动、意见交换,有效解决潜在冲突。除了非正式性,该过程可以为冲突的解决提供很多潜在可能,这也得到现代经济理论的支持。因对反托拉斯案例理解不同而产生的冲突会减少。但是,由于ICN的自愿承诺特征,严重的冲突几乎不可能得到解决,而严重的冲突往往由于规则的根本性不同或国家利益的不同而产生的(Budzinski,2004)。

(五)两种路径选择的适用性及发展趋势

在一个动态环境中,创新和变革会不断挑战现有的管理体制。对于反托拉斯政策来讲,有两个层面的根本变革:(1)反竞争的实践演进:反托拉斯政策产生的环境在不断变化、演进,这是一个没有止境的内生性推动过程。竞争性的商业活动充满创造和革新,包括反竞争模式的革新或创新。由于竞争机构和法律制定者无法全面预测未来反竞争行为和协议,竞争机构体系应该有很强的反应能力,即对新挑战迅速地做出回应,以应对创新性商业活动对竞争的限制;(2)理论演进:科学的进步会产生新的竞争理论,并对现有理论进行评价,人类无法预测什么时候才具备有关竞争的终极认识。因此,当今的最佳准则也仅仅是暂时性的,或当前最适合的准则,将随着新认识的形成不断受到挑战。也就是该体系必须在理论创新上保持开放。总而言之,适用性是对一个可持续的国际竞争政策体制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演化要求(Budzinski,2003)。ICN的最佳行为准则为改进反托拉斯体制的竞争效率提供了一个工具,网络内部对不同准则的系统性分析和比较性评价提高了透明度,从而可以找到最佳的行为准则,产生一个机构化的动态变革体系。作为信息媒介,ICN必须弥补信息不足和非对称,否则就会对跨越司法权限的竞争尺度造成影响。WTO途径目标在长期内从上而下建立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竞争规则。在多哈宣言中高度重视的分散要素只是一个对抗更集中化体制的途径,为了引入一个软约束性质的政策统一[5]。WTO当局面对不断演化的反托拉斯环境能否始终保持必要的灵活性仍值得怀疑。然而,仔细思考ICN的特征和反托拉斯实践的竞争尺度也难免让人产生疑问。机构多样化在ICN长期计划中所扮演的脚色有点模糊,当前世界范围内反托拉斯实践的多样性的确被认为有助于形成最佳实践准则。然而,一旦确定了最佳实践准则,各成员应该采用,也就是结束了反托拉斯实践多样性。尽管现有反托拉斯多样性被认为是有利的,未来的反托拉斯多样性会受到削弱。结果,竞争性因素在ICN框架中的国际反托拉斯里没有可持续的必要

两种建立国际反托拉斯机构的途径,即WTO和ICN之间目前也产生了竞争,这种竞争也适合反托拉斯实践的机构竞争的讨论。这样的竞争是有利的,因为竞争可以发现两种途径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从而有助于发现更好的途径。竞争性的选择过程比纯学术过程更有效率,因为可以发现实践方面的预期前景和局限性,而这在纯学术讨论下无法预见。另外,对抗性的学术争论可以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可以对两种途径进行效率方面的比较分析。然而,也存在一些相反观点,首先,通过两种途径建立国际反托拉斯体制是一种资源浪费。ICN和WTO工作组中的职能机构是平行的,等于同时进行两个一样的过程,重要资源在起诉反竞争行为或其他公共职能时被浪费,对纳税人来说都是不合理的。另外,同时有两个选择会降低本来积极追求一个途径所具有的执著、意志和承诺。因此,竞争途径会延长有效国际反托拉斯体制的形成和执行过程。总的来讲,竞争途径的缺点会抵消可能的优点。对于体制设计的两种途径的竞争也存在理论问题。如果竞争是选择建立国际反托拉斯体制的最优途径,那么就应当有一个规则来监管这个竞争过程。然而,两种途径的竞争原则会再一次要求更高等级的竞争以保证能选择出最适合的体制设计途径,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无限的竞争和规则循环。人们必须在过程中的某个环节经过商讨停下来。因此,把注意力集中在为国际竞争提供保护,暂停两个体制设计的途径之间的竞争才是最合理的。换个角度看,WTO和ICN途径之间是互补的,这将导致两个体制的长期共存。然而,根据两个途径设计的规划来看,很难分辨哪一个途径更加适合,更会节约成本,从某种角度讲,WTO和ICN途径又是对抗的。

《论国际反垄断政策协调的可行途径》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论国际反垄断政策协调的可行途径。

第三篇:国际环保公司简介

海外环保公司简介

公司名称 简介

1桑德国际

公司为中国领先一站式综合供水及污水处理解决方案供货商之一。公司所提供涵盖供水及污染处理业整个价值链的服务,包括设计及建设供水及污水处理设施,以至营运及维护供水及污水处理设施以及制造供水及污水处理设备。

2东江环保 公司主要业务为加工生产及销售资源化利用产品、提供废物处理服务、兴建及运营环保系统及化工产品贸易。

3光大国际

公司主要业务为建造、环保项目运营(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沼气发电厂及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环保科技

及工程管理、收费桥梁运营、物业投资及管理及投资控股。

4北控水务

公司主要从事在中国大陆兴建污水及自来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自来水处理及供水业务、提供技术服务及授权使用有关

污水处理技术知识;及在香港及中国大陆买卖电脑及相关产品。

5联合环境

专注于水务及废水处理行业,目前公司已经成为中国工业、化工行业领先的膜法水处理技术提供商,在亚洲许多地区设

计并建造了MBR 技术废水处理工程

6中德环保 公司专注于中国医疗、市政、工业废弃物处理相关设备开发、生产与安装等业务。

7威立雅 集团提供水务、废物处理、能源与公共交通服务,是全球唯一一家全方位覆盖环境服务的集团企业。

苏伊士环境 公司从事饮用水集水,水处理和配水业务,提供城市和工业废物收集,再循环利用,回收,处理和处置服务。

8Waste Management

公司在北美经营废物处理业务,下属子公司在美国提供废物收集、循环利用、处理服务,同时开发、经营、管理废物处

理设施。

9Tetra Tech

公司提供资源管理、基础设施与环境领域项目管理、工程、技术与咨询业务,在水资源、自然资源、环境和能源等方面

为私人与公共客户提供相应服务,解决方案包括设计研究、应用工程、管理和维护等。10Stericycle

公司致力于常规废物处理一系列服务,业务覆盖地区包括美国、阿根廷、加拿大、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处理网络拥

有136 个处理或收集中心。

11Clean Harbors

公司是在北美的环境、能源和工业的供应商,拥有五万多个客户,175 个网点(其中包括50 多个废物处理点),业务扩

展至美国36 个州、加拿大7 个省以及墨西哥、波多黎各等地。ProgressiveWasteSolutions

公司为商业、工业、政府和家庭客户提供无害固体废物的收集和处理服务。公司业务主要集中在加拿大、美国南部及东

北部。主要业务有废物收集、处理和回收,垃圾处理站以及废气处理站回收利用设备等。13Republic Services

公司是一家美国本土的无害固体回收处理公司,并为商业、家庭、政府、工业客户提供无害固体回收处理业务。公司拥

有193 家处理厂、76 处废物回收利用网点、以及73 家废气处理厂。公司业务主要集中在美国东部、中西部、南部和西

部地区。

14Waste Connections

公司是一家固体废物处理服务的提供商并且提供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处理以及回收利用服务。公司业务主要集中在美国西部和南部的27 个州,并且拥有135 个固体废物回收网点、54 个废物运输站、29 处回收处理网点以及44 个废物处理厂。

15Thermo Fisher

公司是世界领先的分析仪器研发和制造公司,向生物科技公司、研究机构和政府提供分析仪器等,公司环境类监测仪器

进入中国市场已有20 余年。

16Danaher Corporation

集团主营六大产品业务,分别是环境、手工工具、运动控制、医疗、产品标识和电子测试,子公司哈希公司作为全球首位的水质分析仪器仪表供应商,是集团下最强有力的支柱品牌。

第四篇:论合作学习

论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

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可见国家决策部门对合作学习的重视。值得注意的是,合作学习在国外已有着几十年开发与研究的历史,但在我国仍属新生事物。能否有效地在我国实施合作学习,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科学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把握它的精神实质。有鉴于此,笔者拟专就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问题做一简要的探讨。

世界各国的合作学习实践虽然在其具体形式上和称谓上不甚一致,如欧美国家称“合作学习”、“合作授课”,在前苏联等国家称“合作的教育学”,在我国称“合作教学”等,但它们却有着许多共同的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观有着许多质的不同,并由此形成彼此鲜明的对照。综合观之,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互动观

在合作学习的诸多理念中,最令人注目的当属其互动观。由于合作学习视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因而这种互动观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与传统的教学观有所不同,它不再局限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而是将教学互动推延至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国内外大量实证研究证明,合作学习的互动观是一种先进科学的互动观,是对现代教学互动理论的发展。与传统的教学互动观相比,合作学习的互动观主要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定位教学活动是一种复合活动

合作学习的互动观是建立在对现有教学互动观的反思基础上的,是对现代教学互动观的一种发展。合作学习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从现代教育信息论的角度来看,教学中的互动方式大致呈现为四种类型;一是单向型,视教学为教师把信息传递给学生的过程,教师是信息发出者,学生是信息接受者,二是双向型,视教学为师生之间相互作用获得信息的过程,强调双边互动,及时反馈;三是多向型,视教学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强调多边互动,共同掌握知识;四是成员型,视教学为师生平等参与和互动的过程,强调教师作为小组中的普通一员与其他成员共同活动,不再充当惟一的信息源。②合作学习认为,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是一种信息互动,其间必然涉及上述四种信息互动过程和模式,缺一不可。从目前世界各国的合作学习实践来看,合作学习还是把互动的中心更多地聚焦在了生生之间关系的拓展上,因为这是当前教学实践中常常被人们忽视的一个重要领域。

反观教学实践,我们目前教学所提倡和采用的互动方式主要是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至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则始终未能受到重视,因而教学中少有或根本没有多向型的互动方式。甚至不少人还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视为非建设性的消极因素或破坏力量。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其中理论误导的影响不可忽视。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们往往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视为教学中惟一重要的关系,认为学生之所以能掌握知识,发展智力,主要是取决于与教师的互动。国内目前不少学者把教学仅理解为“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的观念实际上就是上述思想的折射。合作学习认为,把教学这一复杂的现象仅仅当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的过程来认识,实在是过于简单化了。实际上,教学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的过程,它还涉及诸如单向型互动、多向型互动、成员型互动等多种互动过程,是多种互动过程的有机统一性,是一种复合活动。

(二)突出生生互动的潜在意义

合作学习之所以能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成功,很大程度是取决于它对生生互动的创造性运用。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通常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或是消极的因素。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D.W.J.hnson)曾对此发表过精辟的论述,他指出:“由于教育工作者认为,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没有什么好处的,所以没有入主张对这种关系加以建设性的利用,也就不去系统地训练学生们相互交往所必备的基本社会技能。毫无疑问,成人—儿童双边活动的教和学的观点,低估了课堂上学生—学生相互作用和关系的重要作用”,“实际上,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但课堂上同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儿童健康的认知发展和社会化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事实上,与同伴的社会相互作用是儿童身心发展和社会化赖以实现的基本关系”。

合作学习认为,生生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此,合作学习把生生互动提到

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并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互动方式来加以科学利用,充分开发和利用了教学中的人力资源,为现代教学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把教学建立在了更加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这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教学的本质,减轻师生的负性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增进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强调师师互动的前导地位

传统教学虽然也时有教师集体备课的话动或形式,但并设有将之纳入教学的流程之中加以统合。合作学习则不同,它将师师互动作为教学的前导性因素纳入教学系统,扩大了教学系统的外延,并将之视为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这是一种创新。合作学习认知,与学生一样,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也存有重大差异,即使是教授同一课题的教师,在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整体设计等方面的差异也是明显的。这种差异就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就所教授内容的互动,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观念更加科学和完善,有利于达成教学的目标。

二、目标观

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由于合作学习强调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性互动,并藉此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培养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因而这种教学理论较之传统的教学理论更具情感色彩。当然,合作学习在突出达成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其他各类教学目标的达成。正如合作学习的研究者们所讲的那样:“在教学目标上,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教学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

合作学习认为,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对于教学来讲,合作学习的假定是:“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只有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才会学得好。基于这种认识,合作学习将教学建立在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基础之上,使教学活动带有浓厚的情意色彩。从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看,其情意色彩渗透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尤其是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与竞赛。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了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了归属的需要。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技能,当学生们在一起合作融洽、工作出色时,他们学到的就会更多,学得也就更加愉快,由此可以实现认知、情感与技能教学目标的均衡达成。

另外,合作学习在注重达成上述三类目标的同时,还十分注意人际交往的技能目标,并将之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目标予以遵循和追求。当代教学设计专家罗米索斯基在20世纪80年代初即提出:“人际交互技能”同“认知技能”、“心理动作技能”、“反应技能(态度)”一样,必须在学校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类目标涉及培养与他人有效地交往、处理人事关系的能力等,包括咨询、管理、讨论、合作、销售等方面的技能。有关研究认为,合作学习的目标体系可分成两个部分:学术性目标(academicobjectives)及合作技能目标(cooperativeobjectives)。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十分重视学术性目标,而往往忽略学生合作交往技能训练与培养。而在合作学习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合作技能的教授与训练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否则学生会因为缺乏必要的合作技能而无法进行合作,从而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甚至严重削弱教学效果,至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品质,则更无从谈起。

三、师生观

合作学习是从教学主要矛盾的分析人手来建立其师生观的。教学是一个多因素影响下的动态过程,其间矛盾纵横、关系复杂。合作学习认为,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是教学的主要矛盾。教学中的其他矛盾都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即为了解决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才产生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学内容等矛盾,因而它们是从属性的矛盾,是次要矛盾。当然这些从属矛盾的解决,对有效地解决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起着重要的作用。由此看来,教学的主要矛盾实际上属于学生认识过程的矛盾,是认识主体与其客体之间的矛盾;学生的活动是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活动。因此,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而不再像传统教学所强调的那样,教师为了保持所谓的权威,教师既“导”且“演”,结果是“导”不明,“演”不精,事倍功半,苦不堪言;与此相应,学生在传统教学情境中只能跑跑龙套,敲敲边鼓,充当着配角或背景,甚至是旁观者。在这种教学情境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真正得到体现,超负荷重复性低水平的练习与作业使学生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疲于应付,难以达成在身心方面的和谐发展。合作学习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生生之间的互动,把“导”与“演”进行了分离与分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由此以来,在传统课堂上许多原先由教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就可以由学生小组来完成,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而不再作为与学生并存的主体而使二者对立起来。教师也会由此而使自身的工作负荷得到减轻,可以有时间研究教学问题,科学设计教学方案,进行教学改革,确保“导”的质量。学生由于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自然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会把学习当作乐事,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地。师生负担也可以由此大减,教学的良性循环也会因此而建立起来。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教师不再把自己视作为工作者,而是合作者。因为如果教师把自己看作是工作者的话,那么他就不会把学生看作是人,而是工作的对象,予以机械刺激。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

四、形式观

合作学习采用了班级授课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组织方式,这主要是由于社会劳动生产方式的某些变化所使然。“当发达国家开始进入后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时,劳动组织开始趋于小型化,劳动中互相协作彼此直接交往的机会大大增强,劳动者的人际关系技能和状况将对他的劳动机会产生直接影响。很显然,当新的就业机会大部分只出现在只有20个人的小企业时,那么,这种劳动组织方式就既不是个人单干的,也不是大集体作业。与之相应的变化是,学校班级规模在发达国家也趋于小型化,但这种小型化又绝对不是回到个别辅导的单干学习这条老路上。”由此出发,合作学习认为,教学应当兼顾教学的个体性与集体性特征,应当把个别化与人际互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在教学形式上,合作学习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形式,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与传统教学不同,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但集体授课仍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点我们可以从合作学习的基本流程中窥见一斑。我国的合作学习基本流程可归纳为:合作设计→目标呈现一集体讲授→小组合作活动→测验→反馈与补救。由此可见,教师的授课是合作学习策略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当然,我们不能将合作学习中的课堂讲授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课堂讲授等同视之,合作学习中的课堂讲授是以合作设计为基础的,讲授过程也力求简要清晰,时短量大,高效低耗,有着较强的研究性、探究性,能为继起的小组活动留有足够的空间。另外,典型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其小组活动与传统教学中的小组活动也有着重大区别。这主要表现在传统小组(如兴趣小组)往往是同质小组,而合作学习小组则主要是以异质小组为主。异质小组通常是由性别、学业成绩、能力倾向、民族等方面不同的成员构成,成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4人组成,其中一名是优等生,一名是差生,二名是中等生,要求各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每个小组都应是全班的缩影或截面。同时,全班各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又应具有同质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保证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五、情境观

合作学习认为,组织学生学习的情境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竞争性的情境,在这种学习情境中,学生们会意识到个人的目标与同伴的目标之间是相互排斥的,即别人的成功意味着自己的失败,反之亦然,是一种“利己损人”的学习情境,另一种是个体性的情境,学生们各自朝着既定的目标进行独立学习,而不必管其他人学得如何,这是一种“利已不利人也不损人”的学习情境;还有一种是合作性的情境,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们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获得成功,小组成员之间是“荣辱与共”的关系,这是一种“利己利人”的学习情境。合作学习的倡导者认为,在合作,竞争和个人三种学习情境中,“合作学习是三种学习情境中最重要的一种,但却是目前运用得最少的一种学习情境。……从研究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课堂活动的主流应当是学生的合作活动。”同时,合作学习的倡导者还认为:“在一个理想的课堂里,所有的学生都应能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为趣味和快乐而竞争,自主地进行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并不排斥竞争与单干,在适合时宜时,竞争和个体活动能够增益于合作学习。”也就是说,合作学习在突出合作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并没有否认竞争与个人活动的价值,而是将之纳入了教学过程之中,使它们兼容互补,相得益彰。

从本质上讲,我们目前的中小学教育教学带有浓厚的竞争色彩。学生都视学校是一个竞争的场所,每个人都想胜过他人。这种教育是一种竞争教育,它把一个人的成功建立在其他人失败的基础之上。在这样一种学习氛围中,学生们养成的是一种被扭曲了的竞争意识和与之相应的利己行为。他们大都缺乏合作意识,更少有利他行为,缺乏与他人相处和交往的基本技能。这种状况与我们所处的需要合作意识与社会技能的信息时代甚不合拍。尤其是独生子女占相当比例的今天,这种状况就更加令人担忧。合作学习将合作、竞争和个人行为融为一体,并进行优化组合加以利用,符合教学规律和时代的需求,是对传统教学的单一竞争格局或情境的一大变革。

六、评价观

合作学习的评价观与传统教学也有很大不同。传统的教学评价强调的是常模参照评价,关注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它把是否“成功”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惟一标准,脱离了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在这种评价方式下,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得到高分或好名次,能够取得分数意义上的成功,而大多数学生则注定是学习的失败者,这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有鉴于此,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将常模参照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尤其是“基础分”和“提高分”的引入可以说是合作学习评价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色和创新之处。所谓基础分是指学生以往学习成绩的平均分;而提高分则是指学生测验分数超过基础分的程度。引入基础分与提高分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为所在的小组赢得最大的分值,指导学生的着力点定位在争取不断的进步与提高上,自己与自己的过去比,只要比自己过去有进步就算达到了目标。另外,为了体现评价的公平性,合作学习还注意根据学生以往的学业成绩表现和测验成绩,安排优等生与优等生一起分组测验,差生与差生一起分组测验,中等生与中等生一起分组测验,有时候测验的难度可以有所不同。各测验组的每个成员的成绩都与原属小组的总分挂钩,优等生小组的第一名与差生或中等生小组的第一名所得的分值完全相同,这种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合作竞争,公平比较其贡献的做法,最终会导致全班学生无一例外地受到奖励,取得进步,并由此走向成功。合作学习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以及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决定奖励与认可的做法,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总之,合作学习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值得大家予以关注和研究。

注释:

①Vermette,P.(1994).FourFatalFlaws:AvoidingtheCommonMistakesofNoviceUsersofCooperativeLearning,TheHighSchoolJournal—Feb/March.

②Hodge,B,(1981)CommunicatioandldTeachers,p.9.

③詹姆斯·H·麦克米伦.学生学习的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42.

④王坦,高艳.合作教学理念的科学创意初探口).教育探索,1996,(1).

⑤陈燕.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口].杭州大学教育系1997年教育学硕士论文.

⑥盛群力.个体优化教育的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36──137.

⑦王坦.合作教学的基本理念[J].中国教育报,1995—12—29.

⑧⑨Johnson,D.W.,Johnson,R.J.,&Hulubec,E.J.(1990)CirclesofLearning:cooperationintheclassroom,p.5.

第五篇:论加强廉政建设的意义和途径

论加强廉政建设的意义和途径

新乡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武小兰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现在广大群众议论最多、意见最大的,是少数党员特别是某些领导干部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利益,干扰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败坏党的声誉。这是需要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的严重问题”。经济要繁荣,党政机关要廉洁,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加强廉政建设,坚决惩治腐败已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心声和自觉行动。它既是群众议论的“热点”,又是改革推进的难点,既是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要求,又是对整个政府机关的希望。只有廉洁从政,才能保证我国行政管理的社会主义性质,只有惩治腐败,才能保证国家机器的有效运转,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一、新时期加强廉政建设的意义和作用1廉政建设的方向和趋势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广大领导干部廉洁奉公、甘当公仆、无私奉献,受到人民群众的赞扬。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廉洁从政、一生为民,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时期,大多数政府工作人员廉洁自律、勤政为民。通过抓廉政、促勤政,学先进、比贡献蔚然成风,思改革、搞建设面貌一新。总的来说,一方面廉政建设为改革和建设提供了必要条件,促进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改革和建设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廉政建设的进程。2腐败现象的存在及原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我们在看到廉政建设成绩和主流的同时。少数领导干部脱离组织、脱离群众、奢侈浪费、腐化堕落,家庭摆设越来越阔,生活标准越来越高,张口要官,伸手要权,职位越高,官气越足,可有一点,他们是官越做越大,车越坐越好,心离群众越来越远,逐渐由人民公仆,蜕变为腐败分子。当前政府中某些腐败现象的产生,是社会上各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政策不配套。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由于有关政策不明确,具体措施不完善,给少数人以可乘之机。二是制度不健全,权力约束机制软弱。如价格双轨制使一些人利用手中权力牟取差价收入,获取非法利益。三是法制不完备。有的是光喊口号,不见行动;有的是前紧后松,前治后乱;有的是有法不依,违法不究,对查处大案要案措施不力,执纪不严,以致姑息养奸,形成恶性循环。四是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一些领导抓经济工作一手硬,抓思想工作一手软,少数干部疏于自律,受封建特权的遗毒和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影响,经不起金钱和商品的诱惑,自发地追求特殊利益,致使腐败现象得以滋生和蔓延。3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廉政问题,实质上是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只有廉洁从政,才能受到人民的拥戴和信赖,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国历史上,几乎每个朝代的开国皇帝,都深知为官清廉对开创基业、治国安邦、巩固政权的重要作用,并在吏治清廉方面作出努力。对于人民群众的作用,毛主席早就讲过:“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既然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就必须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时刻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时刻为群众利益着想,坚决清除腐败现象。这样,才能不断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顺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只有为政清廉,才能保持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增强政府的威信和凝聚力,只有为政清廉,才能巩固国家政权,保证各项行政职能的充分体现,有效地组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就是新时期加强廉政建设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我们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都必须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树立紧迫感,增强责任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反腐倡廉、推进改革做出新的贡献。

二、加强廉政建设的途径和措施中共中央 2006年 6月 7日下发的《关于党和国家机关必须保持廉洁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正确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做事,切实做到三条,一是严守纪律,不贪赃枉法;二是秉公尽责,不以权谋私;三是艰苦奋斗,不奢侈浪费。根据这三项基本要求,我认为加强廉政建设的主要途径和措施有六个方面。1完善廉政制度。在完善制度方面,一是要实现政企职责分开。二是强化权力制约机制。2加强各项监督。一是组织监督。二是党派监督。三是群众监督。四是自我监督。五是舆论监督。

3开展廉政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廉政教育是推进廉政建设的重要保证和治本措施,要始终坚持“两手抓”的方针,通过廉政教育,提高人的素质。第一是对党员、干部进行“三基本”教育,即党的基本路线、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增强拒腐防变的自觉性;第二是对政府工作人员进行政治道德教育,牢固树立公仆意识,自觉做到为政清廉,树立廉政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克服互相攀比、先廉吃亏的思想,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学习先进、廉洁光荣的社会风气。4进行综合治理。廉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一是坚决查处以权谋私等大案要案。二是狠抓行业廉政建设。5继续推进改革。要通过深化改革,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上根除原有体制所固有的官僚主义,高度集权等弊端,建立充满活力的管理体制。6领导率先垂范,领导以身作则。转变工作作风是加强廉政建设的最有效措施。

三、加强廉政建设的基础和条件坚决惩治腐败,推进廉政建设,我们具有坚实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及有利条件,我们对此充满希望和信心。在反腐保廉问题上,我们要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全党动员,全民行动,在全国上下迅速形成讲廉政的社会风尚,在各行各业形成促廉政的良性气候,在方方面面形成抓廉政的强大合力,用共产主义思想、信念筑起反腐保廉的钢铁长城,以崭新的姿态投入到这场斗争中去,坚韧不拔,万众一心,团结奋进,为夺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胜利而奋斗。

下载论如何加强国际环保合作及其途径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如何加强国际环保合作及其途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汉字书法创新途径

    汉字书法的创新途径探析 邱明锋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是先于书法而独立存在的文字符号。汉字书法是指汉字的书写技法和书写规律,是书法主体挥毫运笔所产生的笔迹形象的......

    论新农村民主化管理途径

    文章标题:论新农村民主化管理途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探索出了“村情民意恳谈会”这一推进农村民主化管理的新式,群......

    论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12旅游学院 酒店管理 12250810126 丘媚欢 论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道德修养,主要是指人们在道德品质、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习惯等方面进行的自觉的自我改造、自我陶冶......

    论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范文)

    目 录 目 录 ............................................................................... Ⅰ 摘 要 .................................................................

    论加强中国法制建设的途径

    相 沟 通 学 生 毕 业 论 文 专 业 名 称:行政管 理 准 考 证 号:指 导 老 师:欧 阳 彪学 生 姓 名:论 文 题 目:论加强中国法制建设的途径 摘 要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

    论企业文化塑造的途径。

    根据海尔文化建设实践, 答:1、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相结合。创新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保证,很多成功企业都奉行不断创新的理念,把创新作为企业的生命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主要......

    论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

    论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农民负担是指农民向国家、集体和社会无偿支付和承担的一切费用、实物、劳务和压力的总和。农......

    国际货运合作协议

    国际货物运输合作协议 编号:007 甲方:广东物流服务有限公司 乙方: 根据现行《联合国海上货物运输公约(1978)》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的有关规定,为确保乙方货物安全,准确,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