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的现状及对策
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但能够切实落实动物防疫工作,避免动物疫情爆发,而且还能够推动当地动物防疫技术的改善和优化。文章结合贵定县的基本状况,对其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初步探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够推动当地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基动物防疫技术;基层;推广;现状;对策
作为动物防疫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畜牧兽医站是该体系中的基层机构,而村级动物防疫是对动物防疫体系的补充,是动物防疫技术推广的直接操作人员。是作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的重要基础,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但能够切实落实动物防防疫工作,避免动物疫情爆发,而且还能够推动当地动物防疫技术的改善和优化。近些年来,部分动物疫病表现出高发、多发的特点,不但影响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对人身安全造成了不利影响,同时还影响了农民和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对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很大威胁。所以,当前面临的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任务越来越艰巨,所以必须加强建立健全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体系,确保基层动物防疫水平能够得到提高。
一、基本状况
贵定县隶属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的黔中山原中部,国土总面积1631平方公里。全县辖属8个镇、12个乡、95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约30.4万,其中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53.57%。目前,贵定县已经分别在昌明镇、城关镇、新巴镇、旧治镇、盘江镇及沿山镇和定东乡、都六乡、新铺乡、铁厂乡、岩下乡、巩固乡、猴场堡乡、马场河乡、窑上乡、洛北河乡及定南乡等乡(镇)建立了基层畜牧兽医站。近些年来,贵定县政府积极开展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工作,同时将相关文件下发到镇、乡等基层部门。因此,基层动物防疫技术的推广工作也逐渐的提上日程,并且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二、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的现状
1.工作队伍综合素质偏低。目前,贵定县从事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工作的人员大多数原来的乡镇兽医,工作人员倾向于老龄化,文化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较低,并且专业技术较为落后。难以适应当地畜牧业的发展。由于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工作的薪水较低,工作的环境条件较差,并且工作量较大,多数年轻人不愿从事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工作,影响了工作队伍的更新和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仪器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对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工作的进行造成了不利影响。
2.资金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由于政府相关部门对对动物防疫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相关的动物监测、防疫工作、防疫体系、防疫基础设施及实验室建设经费等投入力度远远不够,多数兽医实验室基础设施非常落后,仪器设备比较陈旧,防疫技术比较落后,严重影响着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样,由于专项经费投入不足,只有当发生疫情时,相关政府部门才会划拨专项应急资金,同时由于乡镇一级缺乏无害化处理设施,导致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比较混乱,这在极大程度上制约着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发展。
3.基层防疫工作量大。目前,农村仍然延续着传统的养殖模式――规模小、数量多和分散养,大多数养殖户的家畜数量都比较小,分散在乡镇的各个村,分布非常不集中,从而导致基层免疫技术推广工作量非常大,要求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同时,由于养殖户会根据当地当年的市场行情来决定饲养家畜种类,会随时买卖家畜,家畜的饲养周期比较短,而且也不稳定,从而导致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的工作人员难以及时、有效、精准的掌握家畜数量和种类的变化。
4.防疫措施不到位,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在大部分饲养场中,没有完全有效的隔离养殖区、隔离区、生活区,同时饲养场也缺乏专用消毒通道和无害化处理设施;病患家畜及其粪便、分泌物处理方法方式非常不规范,甚至随意丢掉病死家畜,不但污染了当地环境,而且还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同时,随意堆放或处理家畜粪便,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导致蚊虫泛滥,不但给动物疫病的扩散和传播提供了机会,而且还非常不利于当地生活和畜牧业发展。另外,养殖场所使用的饲料、消毒药品及动物疫苗等也非常混乱,药品名称、使用次数及使用记录也非常地不完整,尤其是免疫标识发放数量和家畜的出栏数量不一致。以上问题均不利于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
三、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的对策
1.强化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基层工作人员待遇。强化动物防疫技术专业培训主要是提高养殖场的防疫意识、法律意识,强化村镇防疫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相关法律法规等不断提高基层防疫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通过组织学习先进养殖户典型案例,提高家畜养殖技术能力和疫病防控能力,从而推动当地畜牧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同时,应当提高基层工人员的福利待遇,建立健全养老机制,不但能够有效的调动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为工作队伍注入新鲜的、专业化的、高水平的技术人才,从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基层防疫工作队伍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2.设置专项资金,强化基础设施。县、镇各级政府应重视建设基层动物防疫体系,不断改进和健全基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立固定县无害化处理设施,同时在各乡镇设立兽医门诊,保证基层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防控水平。同时,县、镇政府应该大力扶持当地养殖业,推行和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农户改变传统的分散单干、整村推进及自行免疫的传统模式,努力发展现代化、标准化、集约式的养殖区。
3.强化免疫标识管理。将免疫标识管理落实到动物养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虽然加大了基层防疫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但是能够提高基层防疫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能够及时、有效、进准的掌握动物免疫监测和流通现状,这对于动物疫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切实做好免疫标识管理的各项工作,动物防疫监管部门应当加大动物监管力度和行政处罚力度,从而积极地推进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有效、顺利的开展。
4.政府加强重视。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不但关系着动物能否健康生长,而且也关系着当地畜牧业是否能够实现可持续平稳的发展,因此县、镇(乡)政府应该把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和当地畜牧业健康发展作为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根本落脚点。县、镇(乡)政府应当把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议事日程,同时深入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实地调查和研究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充分掌握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实际状况,并及时有效的解决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县、镇(乡)政府应该量化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管理,强化落实基层动物防疫的各项具体措施,签订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责任书,建设细致、严格的考核责任制,保证落实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各项措施,并有效结合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站开展基层防疫工作。
参考文献:
[1]赵孝木,莫兴虎,姜艳,等.黔东南州动物防疫工作新模式探索[J].贵州畜牧兽医,2015,39(5):45-47.[2]杨梅,赵孝木,姜艳,等.黔东南州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J].贵州畜牧兽医,2015,39(4):37-38.[3]张华,张双翔.贵州动物疫病监测现状及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3,41(11),142-145.
第二篇: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经验材料
开拓创新 扎实工作
努力把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二○○四年三月五日)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从发展畜牧业,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高度,把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摆上突出位置来抓,以基层动物防疫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扎实抓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动物疫病防治水平明显提高。全县牲畜W病防疫密度达85%以上,家禽D病防疫全部达标,猪瘟、鸡新城疫防疫密度分别达98%、95%以上,羊痘达100%;动物免疫证到户率、免疫耳标推广面均达100%。二是动物检疫工作到位。动物产地检疫已全面展开,所有出栏、屠宰和上市的动物全部实现检疫,规模养殖场、屠宰场(点)、屠商的《动物防疫合格证》发放率达100%。三是畜禽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大牲畜死亡率控制在1%以内,生猪、羊、家禽死亡率由原来的8%、10%、30%分别下降到3%、2%、10%以下。四是预警、应急能力显著提高。在疫情发生时,特别是今年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期间,启动了应急预案,积极应对,初步取得抗击禽流感阶段性胜利。
在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改革管理体制,构建基层防疫网络
为改变原有的基层动物防疫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到位的状况,我们从抓基础工作入手,在全市率先开展基层动物防疫体制改革。一是加强领导,成立组织。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负责人为组长,县人事、财政、工商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基层动物防疫体制改革领导组,领导组先后召开多次会议,研究实施方案,制定管理办法,组织、协调全县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二是出台方案,规范运作。县政府召开了常务会议对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作了专题研究,并下发了基层动物防疫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规定改革各项内容,还印发了《含山县动物防疫员管理办法》、《含山县动物产地检疫管理办法》等16个相配套的规范性文件,确保了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有序展开。三是先行试点,稳步推进。选择在铜闸镇开展试点,摸索经验,总结推广。组建了含山县畜牧兽医站铜闸分站,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按每2000个农户配备一名动物防疫员的要求,面向全镇公开招聘基层动物防疫员,择优选聘了4名基层动物防疫员,同时镇政府在集镇安排2间门面房作为镇畜牧兽医分站办公场所,分站内部制订了分站职能、防疫员职责、财务、上下班等多项管理制度。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全镇畜禽防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牛、猪、羊和家禽的死亡率很快下降到1%、3%、2%和9%以下。四是适时启动,全面推进。在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向全县推开,在每个乡镇成立了基层畜牧兽医分站,配备了动物防疫员,动物防疫员推行聘用制,诊疗人员实行执业资格管理,实现防检统一、防治分开。
二、改革防疫方式,提高防疫工作质量
为扎实开展好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明确防疫任务,细化防疫员职责,使基层动物防疫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一是实行双轨管理。建立目标责任机制,层层分解任务,县政府与乡镇、乡镇与行政村分别签订了动物防疫目标责任书,把基层动物防疫作为乡镇工作年终考核内容,动物防疫工作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由乡镇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为主要责任人,防疫员为具体负责人。同时县农委与基层分站、分站与防疫员签订动物防疫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各自职责;防疫员与养殖户签订防疫承包协议书,确定防疫范围、防疫质量、收费标准以及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等。二是完善防疫办法。突出抓好日常补栏补防工作,由原来春秋两季集中防疫变为春秋两季重点防疫与日常补栏补防相结合,同时在全县八个仔猪交易市场和五个耕牛交易市场实行强制防疫,并且在种猪场推行仔猪窝防,努力提高动物防疫密度。三是建立防疫档案制度。全县所有畜禽的防疫逐户登记造册,并有防疫员和畜主签字,猪、牛、羊加挂耳标,发放免疫证明,做到一畜一证,家禽一批(笼)一证,免疫档案、免疫证明、免疫耳标三统一。四是建立应急预案。制定了牲畜W病、禽D病、羊痘、猪瘟、鸡新城疫等五个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
三、建立投入机制,推动防疫工作开展
为积极推动防疫工作,我们还着力在资金投入上下功夫,采取“财政拿一点,向上争取一点,受益农户支持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投入动物防疫工作。一是县政府将县承担的动物防疫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特别是在今年禽流感防治期间,还启动了紧急预案,县财政拨款10万元用于防治工作;各乡镇也加大投入,在集镇沿街位置落实了基层畜牧兽医分站的站房和办公设备等。去年,铜闸镇、陶厂镇等5个乡镇为基层畜牧兽医分站建设一次性投入资金4万多元。二是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建立考核机制,根据全县基层动物防疫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情况,年终进行考评,对动物防疫工作先进乡镇予以资金补助。三是县农委和畜牧兽医站积极开展工作,向上争取资金,获得了动物防疫、畜禽品种改良等多个项目资金支持。四是基层畜牧兽医分站实行有偿服务,按照核定的收费标准,从受益农户收取疫苗、耳标等工本费和防疫、产地检疫有偿服务费,并把防疫实绩与防疫员工资挂钩,解决防疫经费与动物防疫人员的报酬等。
四、实施产地检疫,实行畜禽市场准入
为抓好畜禽及其产品在生产和流通领域的防疫工作,我们采取分畜禽种类、分区域,逐步实施产地检疫,适时推行畜禽及其产品市场准入。一是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再其他”的原则,在环峰镇率先实行禽畜及其产品产地检疫,后向陶厂、林头、铜闸等乡镇推行,再向其他乡镇推开。二是按照“先牛羊,后生猪,再家禽”、“先规模,后大户,再散养户”的原则,分步开展畜禽产地检疫,各乡镇畜牧兽医分站开通报检电话,24小时提供报检服务,产地检疫落实到村、到点、到户,全县所有畜禽实行了产地检疫。三是推行市场准入,工商、市场举办者、畜禽屠宰场(点)等负责市场索证验证,做到没有产地检疫证明和免疫标识的畜禽,不准进入屠宰场、不准进入交易市场,特别是在今年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期,及时启动了散养户的畜禽市场准入关;与此同时,加大了典型案件查处力度,自去10月份以来,全县共查处案件37起,涉案价值4万多元,有力地维护了市场秩序。由于市场监管得力,目前,全县动物产地检疫开展面、出证率、屠宰动物的受检率均达100%,上市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持证率和规模养殖场、屠工、屠商、牲畜交易市场的《动物防疫合格证》发放率也都达100%。
五、广泛开展宣传,营造防疫工作氛围
加大动物防疫知识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一是将县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强动物防疫管理工作的通告》,张贴到村、屠宰场(点)、畜禽及其产品交易场所。二是在县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分别开播专题节目,向社会宣传有关政策和动物防疫知识。三是制定《致全县养殖户一封信》,发放到全县每个畜禽养殖户。四是县工商、经贸等部门及时召开了屠商会议,到乡镇摆设展牌等,多方面宣传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五是开展科普赶集活动。县农委、科技局等单位安排专人,经常深入到乡镇,开设咨询台,宣讲动物防疫知识,散发宣传材料等。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为全县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我县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在防治重大动物疫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今年,我们以较为扎实的动物防疫基础工作,积极应对,取得了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阶段性胜利。针对禽流感疫情,及时启动了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应急预案,全体基层动物防疫员进入临战状态,迅速完成全县禽类养殖和疫情普查,并实行24小时值班,做到疫情每天日报告和零报告。今年2月初,我县陶厂、铜闸等2镇基层动物防疫员在开展防疫工作中,发现家禽可疑疫情后,立即上报,在省、市防指的指导下,采取果断措施,对可疑疫点进行封锁、扑杀和消毒,并在短时间内,对可疑疫点3公里范围内的所有存栏家禽进行强制免疫,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扩散和蔓延,多次受到省、市防指的肯定。
在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我们的体会是:
一、领导重视是前提
只有领导认得上的工作,才能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在行动上体现出来。我县的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发生积极的变化,是县乡政府和干部充分地认识到,抓好动物防疫工作,实现养殖业健康发展,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需要,是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广大群众身体健康的需要,更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从这个高度出发,我们就自然地增强了工作的自觉地和主动性,并下大气力来开展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实行县乡联动,实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强大的行政推动力,把动物防疫工作落到实处。
二、建立队伍是基础
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任务艰巨。要扎实做好这项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而是要求持之以恒、一以贯之地抓下去,才能见成效,有结果,这就需要建立一支专门队伍,从事这项工作;同时,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技术性强,要求高,又决定了这支队伍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因此,建立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动物防疫队伍,是做好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基础。建立这支队伍,是解决事情有人干,工作有人抓。没有这支队伍,防疫工作便无从谈起,无从做起,无法落实。
三、市场准入是关键
各项工作都有重点,抓住重点等于抓住关键。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推行市场准入是关键,只有把住市场准入关,才能堵住病害畜禽及其产品流入市场,同时推行市场准入,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市场是一杆称,什么样的产品可以卖,什么样的产品不能卖,市场传递了产品需求信息,产生了市场法则,教育广大养殖户必须提高动物防疫意识,做好动物防疫工作。
四、经费投入是保障
把动物防疫工作做好、做到位,资金投入必不可少,提供经费,就是要落实基层动物防疫所需的办公场所、防疫疫苗等,同时把利益分配与防效结合起来,调动人的积极性,投入工作,解决了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问题。
我县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与兄弟县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借这次会议的东风,学习先进县区动物防疫工作经验,进一步加大力度,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把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第三篇: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经验材料
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经验材料是一篇关于经验交流的范文,由中国范文网编辑收集整理!免费提供,希望能够帮助您。
开拓创新
扎实工作
努力把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二○○四年三月五日)
第四篇: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金峰镇 易小义
摘要 :就目前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畜禽饲养环节、动物防疫队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以为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基层;动物防疫;存在问题;对策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各级政府对畜牧业的惠农政策相继出台,养殖扶持力度逐年加大,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以预防为主的动物防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1]。但是,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着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结合工作实践,就目前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一、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畜禽饲养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1.畜禽养殖场整体布局不合理
一是养殖场选址不合理:大多数中小型养殖场业主都不是学习畜牧行业的专业人员,同时又不愿意向专业技术人员请教,形成许多畜禽养殖场建设位置处在政府规划的禁养区或限养区,一方面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受到环保部门的处置。二是养殖场饲养功能区划分不合理:饲养区、隔离区和办公生活区没有严格分离;饲养区门口没有消毒设施,进出饲养区没有车辆消毒装置和人员消毒通道;场内道路无净道和污道、雨水和污水分流之分;沼气池等 无害化处理设施面积与养殖场生产能力不相匹配等。一旦发生动物疫情,很难控制和净化[2]。2.动物防疫条件管控不到位
畜牧业出台了许多相关法律法规。如《动物防疫法》、《重庆市动物防疫条例》等,以及动物防疫条件审查相配套的管理办法,但动物饲养场主的动物防疫意识不强,导致兴办的动物饲养场离村庄、生活饮用水源、主干道等太近;动物饲养场间隔距离太小,增加了动物疫病的防控难度;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易引发群众纠纷、上访等事件。
3.病死畜禽及粪便无害化不规范
有的养殖场畜禽发病短时间治疗不见好转就急于出售,甚至有的养殖场主将死畜禽卖出;个别养殖场主将病死畜禽乱扔乱弃在河流、道路边或偏远的山岗、树林里,造成环境污染、病原扩散;畜禽粪便不入干粪池堆集发酵,随意堆放、污水四溢、臭气熏天、蚊蝇滋生,有的无沼气池、沉淀池等粪液净污设施,还有的即便修建了沼气池、沉淀池,但也未正常使用,粪液污染较为严重。这些均是动物疫病的疫源地,易扩散动物疫病,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影响,给畜牧业健康发展带来较大阻碍与损失,社会影响较为恶劣,倍受媒体关注。
4.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不少畜禽养殖场对饲料、药品及疫苗等投入品的生产厂家、生产批号、使用及保质期记录不清,来至不 记录,保存也不当;畜禽进入、售出及病死畜禽数前后发生逻辑性的错误;引种、补栏前不住场观察,调入后不隔离就混群;消毒药品的名称、消毒次数及何人何时实施消毒记录不完整;免疫标识使用数与畜禽出栏数不吻合,佩戴率低;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利于动物疫病追溯,不利于动物产地检疫开展。
5.免疫程序不合理
有的畜禽规模养殖场不能根据本区域、本场所疫病流行特点,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片面套用书本和其他场免疫程序,或一个免疫程序多年不变,免疫缺乏针对性;不开展免疫抗体检测,甚至拒绝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抽检,导致免疫抗体消长不清,动物发病原因不明。6.散养畜禽免疫密度难以达到100% 我国的散养模式基本上集中在农村,人畜混居、多种禽畜混养,除了影响环境卫生外,还会导致疫病交叉感染,多数农村畜禽散养户知识水平低,对动物防疫的认识不足,防疫水平低,对疫病的认知能力弱,不能正确看待动物的疫情,会阻碍对疫病的控制,扩大传播范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人员伤亡。
(二)动物防疫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1.基层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畜牧站系统人员既是裁判又是运动员,自己防疫自己监管,导致工作开展难以硬约束;动物防疫队伍和技术水平跟不上;基础设施与配备仪器不匹配;财政的畜牧相关 经费不足,难以深入开展;动物防疫人员的待遇福利低,很难招揽和留住年轻的技术人才;基层服务人员老化,技术水平和体质跟不上当前动物防疫工作的需要;行政管理不到位,国家投入有限,基础设施不能及时更新,条件简陋,无法保证重大疫情的防治工作的需要;基层畜牧站受县畜牧兽医局和当地政府双重管理,存在一定的相互制约性;人员有限,分工不清,一人需承担防疫、检疫、畜牧发展、疫情监测、政府工作等多项责任,缺少专业化;基层畜牧站难以开展病原学检测,国家规定强制免疫的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等免疫抗体检测不能常年开展,导致动物防疫基础设施项目中的仪器设备不能物尽其用,这不利于产地检疫、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
2.乡镇畜牧兽医站监管不力
不少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被借调,在岗人数少,人员力量不足,且事务繁杂,投入动物防疫工作的精力有限,有的乡镇畜牧兽医站技术人员对辖区的规模养殖生产动态不太清楚,补栏的畜禽未督促其及时补免。3.村级防疫员整体文化水平不高,从业率低
部分村级防疫员年龄偏大,现代交通工具缺乏,劳动效力低下;有的没有兽医临床经验,文化程度低;由于乡镇防疫工作的直接执行者是畜牧站工作人员,村级防疫员只有畜牧站工作人员聘请时才支付报酬,国家并没有对村级防疫人员支付固定报酬,导致有的村级防疫员常年在外务工,即使在家的村级防疫员也从事其他工作,以致村级防疫员只有起名,未从其业。
二、对策措施
(一)加大培训力度
结合目前进行的新型农民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培训项目,加大对规模养殖场、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的《动物防疫法》、《畜牧法》、《重庆市动物防疫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畜禽养殖政策的宣传和培训力度,重点强化畜禽养殖场动物防疫意识和法律责任;继续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防控技术的培训,试行基层实验室的开展;加大畜禽最新养殖技术、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畜禽养殖水平和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加大行政处罚力度
根据《动物防疫法》、《畜牧法》、《兽药管理条例》、《重庆市动物防疫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重点加大对投入品的监管,动物防疫条件的审查,加大对未作无害化处理及出售病死畜禽的处罚力度,形成以法治牧、以法兴牧的良好环境。
(三)试行基层实验室开展
加大基层畜牧站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开展实验室的硬件设施;加大基层实验室技术人员培训;对基层畜牧站在岗位设置、职称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有利于吸引、挽留年轻技术人才;增加财政投入,将基层实验室检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基层检测单位常规检测正常运行。
(四)重组村级防疫员队伍
建议将现有村级防疫员重新整合,全面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改善基层畜牧站管理体制,不再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确立村级防疫员资质,如年龄设置50周岁以下,文化程度为高中以上,固定村级防疫员劳动报酬,让村级防疫员有其证并从其业。
三、参考文献
[1] 石明.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4):235-236.[2] 赵兵.提高认识 加强畜禽疫病防治工作[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9):116-117.
第五篇: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就目前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畜禽饲养环节、动物防疫队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以为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基层;动物防疫;存在问题;对策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各级政府对畜牧业的惠农政策相继出台,养殖扶持力度逐年加大,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以预防为主的动物防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1]。但是,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着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结合工作实践,就目前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1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畜禽饲养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1.1.1畜禽养殖场整体布局不合理。许多畜禽养殖场饲养功能区划分不明确,饲养区、隔离区和办公生活区没有严格分离;饲养区门口没有消毒设施,进出饲养区没有车辆消毒装置和人员消毒通道;场内道路无净道和污道、雨水和污水分流之分;沼气池等无害化处理设施与养殖场生产能力不相匹配等。一旦发生动物疫情,很难控制和净化[2]。
1.1.2动物防疫条件审查不到位。由于新《动物防疫法》颁布后,与动物防疫条件审查相配套的管理办法尚未出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动物防疫条件审查无章可循,加之动物饲养场主对动物防疫意识不强,导致兴办的动物饲养场离村庄、生活饮用水源、主干道等太近,动物饲养场间隔距离太小,增加了动物疫病的防控难度;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易引发群众纠纷、上访等事件。
1.1.3病死畜禽及粪便无害化不规范。有的养殖场生猪发病短时间治疗不见好转就急于出售,甚至有的养殖场主将死猪卖出;个别养殖场主将病死畜禽乱扔乱弃在水体、道路边或偏远的山岗、树林里,造成环境污染,病原扩散;畜禽粪便不在特定地点堆集发酵,随意堆放,污水四溢,臭气熏天,蚊蝇滋生,有的无防漏防渗措施,地下水污染较为严重。这些均是动物疫病的疫源地,易扩散动物疫病,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影响,给畜牧业带来较大损失,社会影响较为恶劣,倍受媒体关注。
1.1.4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少畜禽养殖场对饲料、药品及疫苗等投入品的生产厂家、生产批号、使用及保质期记录不清,保存不当;畜禽进入、售出及病死畜禽数前后发生逻辑性的错误;引种、补栏前不住场观察,调入后就混群;消毒药品的名称、消毒次数及何人何时实施消毒记录不完整;免疫标识发放数与畜禽出栏数不吻合,免疫打挂率底。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利于动物疫病追溯,不利于动物产地检疫开展。
1.1.5免疫程序不合理。有的畜禽规模养殖场不能根据本区域疫病流行特点,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片面套用书本和其他场免疫程序,或一个免疫程序多年不变,免疫缺乏针对性;不开展免疫抗体检测,甚至拒绝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抽检,导致免疫抗体消长不清,动物发病原因不明。
1.1.6肉禽禽流感免疫密度相对较低。像SM3肉鸭、快大型肉鸡等,生长期一般为38~45 d,禽流感疫苗休药期为28 d,所以不少肉禽规模养殖户认为禽流感疫苗实际有效保护期没有几天,且注射疫苗费时费力,又影响肉禽的生长,导致肉禽禽流感免疫密度相对较低,这是当前禽流感防控工作中的一大隐患。
1.2动物防疫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1.2.1基层实验室检测力量不足。全省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已结束,基层完善了县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技术支持机构设置,建立了镇级畜牧兽医机构和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从而促进了畜牧业长足发展。但由于原来的一个单位分成2~3个,骨干技术力量分散,现有技术人员知识老化,加之编制有限,不能及时吸纳年轻的技术人才。目前,不少基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人手不足,技术力量不强,国家规定强制免疫的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等免疫抗体检测不能常年开展,能开展病原学检测的单位就更少,导致动物防疫基础设施项目中的仪器设备不能物尽其用,这不利于产地检疫、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
1.2.2政企技企联系制度不到位。全省对于畜禽规模场全面推行政企技企联系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政企技企联系制度流于形式,少数技术人员半年都不到所联系的养殖场现场指导一次,行政人员去的更少,甚者不知道自已所联系的养殖场的基本情况[3-4]。
1.2.3乡镇畜牧兽医站监管不力。不少乡镇畜牧兽医站编制数少,人员力量不足,且事务繁杂,投入动物防疫工作的精力有限,有的乡镇畜牧兽医站技术人员对辖区的规模养殖生产动态不太清楚,补栏的畜禽未督促其及时补免;对村级防疫员监督管理不力,在春秋2季集中强免期间,出现村级防疫员外出务工、请人代劳等现象。
1.2.4村级防疫员整体素质不高。部分村级防疫员年龄偏大,现代交通工具缺乏,劳动效力低下;有的没有兽医临床经验,文化程度低,出现过将猪瘟疫苗冷藏,将禽流感疫苗冷冻等现象;有的注射疫苗不规范、防疫登记表填写不完整、免疫证发放不到位、耳标打挂率低等;有的责任心不强,家畜须防疫3种疫苗的只免疫1~2种,须防疫2次的只免疫1次,甚至有的散养户家禽不打禽流感疫苗。
1.2.5村级防疫员待遇偏低。目前,绝大部分村级防疫员劳务报酬是由中央、省、县3级配套,每月300元,而国家规定的强制免疫有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等4种,其中生猪每季须免疫3针,劳动强度最大的应是散养户禽流感的免疫,其待遇与劳动强度不相称,造成防疫员缺乏。
2对策措施
2.1加大培训力度
结合全省目前进行的新型农民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培训项目,加大对规模养殖场、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的《动物防疫法》《畜牧法》《安徽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畜禽养殖政策的宣传和培训力度,重点强化畜禽养殖场动物防疫意识和法律责任;继续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防控技术的培训,增强基层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加大畜禽最新养殖技术、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畜禽养殖水平和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2.2加大行政处罚力度
根据《动物防疫法》《畜牧法》《安徽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重点加大对投入品的监管,动物防疫条件的审查,加大对作代处理、未作无害化处理及出售病死畜禽的处罚力度,形成以法治牧、以法兴牧的良好环境。
2.3增强基层实验室检测能力
除加大基层实验室技术人员培训外,对基层检测单位在岗位设置、职称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有利于吸引人才;增加财政投入,将基层实验室检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基层检测单位常规检测正常运行。
2.4重组村级防疫员队伍
建议将现有村级防疫员人数缩减至原来的30%~40%,原3级配套补贴资金总量不减少,提高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村级防疫员年龄设置50周岁以下,文化程度为高中以上,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劳作方式以现在每人包干一村,改为以2~3人为一小组,分片包干,整村推进,有利于动物防疫工作的管理,确保免疫密度。
3参考文献
[1] 石明.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4):235-236.[2] 赵兵.提高认识 加强畜禽疫病防治工作[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9):116-117.[3] 应保平.当前农牧村动物防疫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9(1):31-32.[4] 吕良西.做好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思考[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8(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