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全之光心中照耀主题班会
《安全之光 心中照耀》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
1、通过此次班会的召开,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
2、教育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活,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活动准备:
1、歌曲《 我相信》、诗《让我们把生命珍惜》 活动时间:2018年3月19日 活动过程:
(背景:音乐)
主持人甲: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生命是那样的美好。生命是那样的绚烂。正是这样的生命,让我们每分每秒享受着生活的喜悦。正是这样的生命,让我们时时刻刻体会着生活的感动。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让我们一同感受生命的洗礼,用每个人的思想折射出绚烂生命的七彩光芒。
主持人乙:生命的种种意义在生命中的点滴映射,生命的启迪在成长中的每个挫折中锻造,生命的升华在每次深思中透得更远,更深。让我们重新审视生命,以新的态度和高度,重新诠释生命,重新扬起新的生命风帆
主持人甲:古人云:一寸光阴一寸金。人的一生是要怎么来看,说长也长,说短那也是很短。对于碌碌无为混日子的人那的确是长,因为这过的每一天似乎都没有意义。而对拼搏向上的有志者,那生命的每一分钟都是如此的宝贵的。主持人乙:生命是美丽的,美丽的世界是由美丽的生命组成的。人有生命,动物有生命,植物也有生命,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有生命。只要我们细心体会,就会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合:八七班《珍爱生命,尊重生命》主题班会正式开始!
主持人甲:十四岁的我们,离开可亲的父母、离开生活了十几年的故乡。你还记得父母、朋友在电话中千叮咛、万嘱咐的深深话语吗?也许,每每提到这些,眼
泪总会不禁地在眼眶中打转,也许如今的我们,对于亲人有着更加不同的理解。主持人乙:是啊,生命在一天天的延续,爱在一天天的延续,尽管岁月变迁,尽管周围的事物在变,可有的是内心深处爱的增长,爱的连续。以后的日子,我们又该怎样面对生活?以后的日子,我们又该怎样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提升到生活的每一点?以后的日子,我们又该怎样去传播我们的爱?
主持人甲:有请男生四人合唱《我相信》
主持人乙:正如歌所唱的我们因该努力向前,努力学习,这样我们才会成功。主持人甲:真好!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我们因该好好去珍惜。
主持人乙:那么接下来让我们玩个小游戏,请同学们猜猜一些名人的名言。生命是脆弱的,它在冷漠,阴森,退缩与放弃中脆弱,生命是坚强的,它在热情,明朗,拼搏和考验中坚强。
主持人甲:我想问问大家你们是最幸福的人吗?那么你们就来说说我们如何珍惜自己的生命,做一个最幸福的人。
主持人乙:大家都说的很好,也深深的了解了生命宝贵。
主持人甲:下面人我们一起朗读一首诗《让我们把生命珍惜》,全体起立。主持人乙:关爱生命,珍爱生命,这是一个永远也讲不完的话题。珍爱生命就是要有坚定的信念,就是要勇于奉献,就是要相信科学,珍惜时间,生命没有贵贱,只有长短。珍爱生命,不等于苟且偷生,当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即使是献出生命也再所不惜。
主持人甲: 同学们,呼唤生命,感受人生,你们已经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听了同学们带着童音的话语,应和着同学们颤音的旋律,久久回荡在耳边。我们没有惊天动地和轰轰烈烈的壮举,有的只是平静的渡过这平凡的每一天。生命在于奋斗,人生在于积累,不要祈求太多,只要一点点就足够了。每天一点点,几年下来,就会积累很多很多。
班主任总结:一生只有一个今天,今天就是你的节日。你的生命才刚刚开始,让我们从今天开始更加珍爱生命吧!了解生命的意义,得到生命的启迪。让爱在我们的周围延续,让爱在我们的身边充斥。今天的班会,意义非常。今天的班会,深刻却美丽。让我们的班会在爱中结束,让我们的生活在爱中继续。让我们每个人学会尊重生命!安全度过我们的一生!
第二篇:让科技之光照耀煤海
让科技之光照耀煤海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工匠精神。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完善激励机制,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u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工匠精神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与共鸣的同时,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时代呼唤工匠精神,时代需要工匠精神。4月28日,自治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表彰大会上命名了10位“北疆工匠”,本期《人物风采》介绍其中4位“北疆工匠”的先进事迹。
在神华宝日希勒能源有限公司露天煤矿,机电管理部主任钟志波可是个“名人”。这名气源于他对电子技术的热爱,源于他研发出的多项实用型技术,源于他实现了由一名普通工人向专家型人才的蜕变,源于他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攻坚克难争当行业技术大师
说起钟志波和电子技术的缘分,要回到他上中学时。当时电子产品十分稀罕,他把每月的零花钱攒起来,骑自行车往返几十里收集电子元件,不断地拆装、连接、制造。几年下来,他不仅掌握了大量的无线电知识,还能够熟练修理电视、录音机等家用电器。一次次的成功,坚定了钟志波研发电子技术的信心和决心。
参加工作后,钟志波一门心思投入到无线电技术的研究中。他将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用于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遇到技术难题时,他就去查阅资料、反复尝试。有时为了破解一个难题,他几天几夜不回家。功夫不负有心人,钟志波发明的多项技术都在露天矿得到应用,不仅创造了经济效益,还为安全生产作出了突出贡献。
长期以来,露天矿一直受到滑坡带来的威胁。钟志波根据露天矿的地质条件,用两年时间设计出了边坡位移远程自动监测系统。2009年6月13日凌晨,系统发出了西帮将发生滑坡的警报。当时西帮有70多台排土车辆在往返运行,收到警报后,露天矿马上命令作业车辆停止作业。片刻后,滑坡发生了,由于撤离及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失。钟志波研发的这套系统,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因为这套系统,露天矿每年可多采边帮煤200多万吨,累计创造利润近亿元。
薪火相传敢当技术革新带头人
2011年,公司以钟志波的名字命名成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作为工作室的主要负责人,钟志波从各班组抽调10名技术人员组建了团队,主要负责露天矿生产现场所有电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安全运行和科技创新等工作。6年来,钟志波劳模创新工作室共研发创新成果10项,其中3项获得国家专利,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6篇,3项发明和4项革新成果在露天矿成功应用,为建设数字化露天煤矿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露天煤矿的生产节奏较快,负责煤炭开采的电铲铲牙常常断裂,与煤炭一同进入破碎机,致使煤炭破碎系统出现故障,导致停机,影响了外运装车。在钟志波的带领下,工作室成员研发了电铲铲牙监控系统,电铲司机通过监控器就可以及时发现铲牙是否丢失,有效防止了故障发生,提高了装车效率。这项技术使每台电铲每天可多装煤炭15 到 20车,每年为公司创造效益100多万元,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钟志波集“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诸多荣誉于一身,但他从未放慢前进的脚步,为让科技之光照耀煤海,他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作者单位:神华宝日希勒能源有限公司)
第三篇:理论之光照耀我们成才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至今已有83年历史了,这83年是不平常的83年。在这83年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反对帝国主义的伟大运动,并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接着中国共产党又对中国的经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并使中国的经济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所有这一切都是中国共产党在这83年中取得的辉煌成就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关键在于她有正确的理论加以指导,马列主义使对中国的前途充满希望的爱国者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中国共产党也用实践证明了马列主义强大的生命力;毛泽东思想使人民战争更成熟,它是中国革命战争能最终取胜的保证;邓小平理论使中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可磨灭;而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全党的思想教育作用巨大,它明确指出了什么样的共产党员才算是真正的共产党员。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我们今天有如此幸福的生活,邓小平同志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贡献巨大。因此生活在幸福中的我们应该好好想一想老一辈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无产阶级政党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继承,是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观和方法论,追求目标和价值取向,在精神实质以及根本原理方面,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具有前后一致和相继性。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思考探索中,继承坚持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一贯肯定的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等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邓小平理论更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大创新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一国两制”论等,全面发展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在生活中,邓小平是一个很普通、很平凡的人。但正是这个平凡的人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正所谓“平凡中孕育着伟大”。邓小平的伟大,首先源自他的朴实和谦逊。邓小平从不夸耀自己的功绩,无论是本国人民,或是对外国政要,他总是谦逊地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由群众在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我的功劳不过是把这些新东西概括起来,加以提倡。”这是邓小平的谦逊,更是他高超的说服艺术的体现。在这里,他实际上是劝说人们不要过分强调个人的作用,而要看到人民的巨大力量。邓小平的伟大,其次在于他具有高超的说服艺术。在和平年代,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邓小平被称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作为总设计师,不但要设计宏伟蓝图,而且要说服大家接受自己的设计,进而变为现实。如他设计的“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对外开放,对内改革”,“党政分开,政企分开”,“经济特区”,“让部分人先富起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搁置争议,共同发展”等等,都是通过他艰苦的说服工作后才达到目的的。毛泽东曾对邓小平说:“我送你两句话:一句是,柔中有刚,绵里藏针:一句是,外面和气一点,内部是钢铁公司。”毛泽东这句话既是褒扬、称赞,又带有善意批评的话,是对邓小平说服艺术最生动的概括。邓小平说服艺术体现得最深刻的要数他和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判了。这个素有“铁娘子”之称的女首相,本想在与邓小平谈香港的前途问题时说服邓小平,结果在中国这位伟人面前,“铁娘子”失去了昔日的威风,不仅没有说服邓小平陷入英国已经做好的圈套,反而被邓小平说服了。邓小平的伟大,最重要在于他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邓小平经历了当代中国政坛上最震撼人心的大起大落。在每一次受挫折后,他不像一些同志那样悲观、失望、消沉、自暴自弃,甚至走极端,他只是隐忍、卧薪尝胆,仍保持一颗坚强而火热的心。他知道真理是一定会战胜邪恶的。他一直在等待机会,以实现他的雄才伟略,最终他胜利了。有人在讨论“中国为什么能够坚持社会主义,而苏联为什么却不能”的问题时,曾经说了这么一句话“中国出了个邓小平,而苏联出了个戈尔巴乔夫”这句话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的伟大。
以上感悟是我在生活和理论学习中认识到。这些感悟伴随着我的成长的逐渐加深,我的成长不光是在生活上和工作上的,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的成长。首先,我明白了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实到实际,就是要在工作中不谋私利,处处替他人着想,为他人谋福利。其次,我明白了,要永
葆先进性,必须要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深化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对我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百益无害。再次,我明白了,实事求是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事求是看似简单,实际内涵却博大精深。中国的革命战争史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史就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原则。
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我们才能客观正确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我明白了,在工作中要勇于创新,创新是进步的源泉,没有创新,最终将会遭到淘汰。从马列主义到毛泽东思想,再到邓小平理论,再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过程就是一个理论创新,这个力量创新过程永葆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它使中国共产党焕发出了永不衰竭的生命力。创新不是标新立异,而是通过实践提炼出的实际可行的,具有生命力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措施。创新不光是知识上的创新,而且是思想上的创新,一个人一旦接受了新思想,就会放弃旧思想,而这个新思想对他成长的贡献一定会是无比巨大的。一个人的成长,特别是思想的成长,一定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支持。实践证明的确是这样的,我工作和思想上的成长是伴随着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党的先进理论的认识的加深而逐渐完善的。所以说我的成长要感谢党的先进理论,要感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如今我们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时代赋予我们的只有一个使命:就是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而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青春热血。
第四篇:让人文之光照耀校园
让人文之光照耀校园,照亮心灵
本周四,辽宁省特色高中检查组将对我校申请的人文特色学校进行验收,全校师生在一段时间以来都在为此而努力,那么什么是人文呢?
今天,我想就此谈几点认识:
观乎人文,意味着要不断地强化我们的自我意识,增强我们的生命自觉。关注人文,就要善于在群体和人类的宏大视野中关照个体尤其是自我,以达到恰当的个体定位,又能够在对个体需要和心灵世界的深刻洞悉中达到对于人类的整体性理解。对于同学们而言,就是要在人文精神与科学知识间达到共融,不可以单纯的高考性知识为唯一出发点,要关注内心的需求,就要把人的整个肉体性和精神性生命存在作为整体来加以把握,不断进行全面而又充分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
观乎人文,意味着要不断地调适我们的评价标准,努力作出恰当的价值选择。人生在世就是一个不断的价值评价与价值选择的过程。由于社会价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每个人的行动都自觉地趋向于某些价值,但由于不同主体之间的价值追求之间是矛盾甚至冲突的,结果是谁都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甚至在社会中产生出比自然界还要复杂的盲目性和偶然性。这种情况,表明了人的有限性。任何个体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但人却总是希望去追寻无限,向望着在有限的生命过程中去创造无限。人类活动的最根本动力在于不断地追求和创造理想世界,人由此而获得了爱心与责任,获得了那些宝贵的超越性品格。
观乎人文,还意味着要不断地规范我们的行为方式,致力于文化自育并践履笃行。文化意味着人化,人化的核心在于化人,方可化成天下。我们的校训是公勤毅,其秉正无私、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解释,就在固化我们的行为,秉承传统风范,又要合乎现代社会规范,在传统与现代的文明观念中烛照内心,使之符合社会要求。
人文之光,是智慧与勇敢之光,是真理与自由之光,也是大爱与美德之光。让人文之光照耀校园,照亮心灵!
第五篇:文化之光照耀创新之路
文化之光照耀创新之路
——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文化强所战略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提出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增强文化建设本领的时代课题,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全面部署。作为国防科技领域的骨干力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在集团公司文化战略总体思路指引下,传承国防科技工业优良传统,秉承“推动信息技术发展 服务人类和平幸福”的核心价值观,在深度参与“两弹一星”、“载人航天”、“预警机”、“探月工程”等众多国家重大工程研制过程中,培育出“精于业〃诚于心”的文化软实力,形成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实现所的跨跃发展实践中,奏响了文化照亮创新的崭新乐章。
一、精诚文化奠定自主创新坚实基础
作为国家军工电子的重要支撑力量,自主创新是二十七所不断壮大的内在动力,而近半个世纪的精诚文化积淀又为持续创新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发挥着引导、教育和推动作用。
1、文化是创新的源动力
当代中国,以文化为核心内涵的软实力竞争已成为各企事业单位竞争的重要内容,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中国电科二十七所所长薛海中如是说。围绕企业文化建设这一命题,二十七所结合实际,认真分析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贯彻集团公司提出的思维方式、组织方式、工作方式“三个转变”要求,以三个转变为指引,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的奉献文化、高技术研究所的创新文化相融合为切入点,以思想的统一、文化的趋同为着力点,全力强化二十七所内生的精诚文化作为创新发展的源动力、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在文化强所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文化融合引领企业创新发展的特色之路。
2、文化是团队的集结号
二十七所的工作特性决定了它对团队的关注大过个体,而能够长久地凝聚一个团队的绝对不是物质刺激,而是一种理想追求,一种文化的引领。据了解,在二十七所,在同一个时期内会有数量不同的课题在同时运行,多则300余个,最少也有近百个。为了使所有的课题都能够顺畅运行,所里结合不同人的专业特长组成不同的攻关小组,以团队协同的方式开展工作。为了使团队的配合更加高效,减少不必要的摩擦与消耗,二十七所针对技术研发工作的特性,不仅从薪酬管理、长效激励、资源保障等诸多方面给予充分考虑,建立起完备的后
勤保障机制;还通过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引领,使团队中的每一个个体从内心理解和认同所从事工作的伟大意义,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柔软关怀,让赤诚与真诚直达内心深处,激发起每一个人干事创业的自发热情,吹响团队创新奋进,实现二十七所跨跃发展的集结号。
3、文化是发展的润滑剂
企业作为一个庞大的组织机器,其顺畅运行离不开良好的润滑辅助;创新作为探索性的实践活动,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悲伤都需要理性的方向引导。完成这一使命唯有文化的抚慰。在二十七所近半个世纪的成长历程中,经历过无数次大的组织机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冲击,在诸多重大工程研制过程中也遭遇过颠覆性的失败与挫折,面对种种变数,二十七所人都挺住了,战胜了,且愈战愈勇,依托的也正是中国电科良好的内在文化价值导引。用二十七所党委李强书记的话说,发展中的问题要靠文化提升来解决,团队的波动要靠共同的价值观趋同来修好。正是因为从上到下有了共同的认识,二十七所才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营造了和谐的文化氛围、搭建了创新发展稳固平台,并在不断增强的企业员工社会责任感,不断提升的道德使命感的助推下,用文化的力量来润滑了企业的发展。
二、文化催生创新果实
二十七所是一个依靠自主创新赢得市场与信任的系统工程研究所,更是一个注重文化培育与提升的先行者、实践者。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二十七所使技术的生冷在文化的怀抱中得以软化,使文化的柔软在丰硕的成果面前显得刚性十足,熠熠生辉。
1、创新事业培育创新团队
二十七所成立于1967年,在大三线建设的历史红潮中完成了我国第一个外弹道测量系统工程研究所的筹建,开启了科技兴邦,强我国防的伟大征程。应该说,从二十七所建立的历史背景、专业定位到每个二十七所人的技术储备都使其烙下深深地自主创新烙印。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二十七所敢于担当,幸运地参与了我国“两弹一星”、“载人航天”、“预警机”、“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研制,并在这些工程实践过程中锻炼了人才,培育了团队。目前,二十七所每年都会有多个团队因创新突破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主管部门的肯定与嘉奖,其中有两次获得国家五一劳动奖状殊荣,两次摘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桂冠。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二十七所拥有的这支敢于创新、不断超越的创新团队,书写着一个又一个科技强军、产业报国的新传奇。
2、创新团队凝成创新文化
多年的创新实践,让二十七所这支队伍的创新标签非常明显。这种标签既体现在科研生产过程中的攻坚克难,更表现在潜移默化间所形成的习惯与惯性,孕育出的文化趋同性。近
年来,二十七所结合创新事业发展需要,以建立健全制度文化体系为切入点,进一步完善了关于鼓励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一揽子计划,青年提升工程、中年加速工程、退休前再学习工程等,都以其鲜明的特点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与此同时,二十七所非常关注人的发展,以科学的流程管理人,以完善的机制激励人,以战略的眼光培养人,以终身的培训塑造人,以优秀的文化武装人,创建了一个科学规范、内具活力、外具竞争力、充满人文关怀的人才发展体系,实现了员工与集体的共赢。
3、团队因文化升华而进步
文化的凝练,氛围的营造,最终让创新成果在自我更新中全面涌现。在刚刚完成的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过程中,二十七所的创新团队十年磨一剑,成功研制出交会对接激光雷达,为神八与天宫的完美对接“点睛”,为二十七所的创新发展明志。应该说,在二十七所,像交会对接激光雷达这样的创新成果还有很多,在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的征程中,二十七所的创新团队牢记责任使命,忘我付出,收获成果。在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中,二十七所凭借独特的技术优势,以军用高新技术为支撑,高起点、系统化地构建二十七所在民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格局,重点打造信息网络与集成、先进动力能源与平台、光机电一体化等领域的优势地位,已经具备在物联网、新能源、轨道交通信息化和单人/无人飞行器等领域的核心竞争能力。军民贸的协调同步发展,不仅为二十七所的发展赢得信心,更使二十七所以连续多年保持集团平均增速30%的速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高速发展阶段,开创了科研、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并重的新局面。
4、文化因团队进步而升华
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企业核心价值观,提升员工队伍素质;打造高尚的奉献文化,提升企业核心战斗力,彰显党员队伍先进性;彰显时代的创新文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提升技术研发水平。“三种文化”融合概念的提出所反映的不仅仅是理念的创新,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二十七所在用团队的进步佐证实践的进步。
在二十七所重点文化景观——知己园,有三棵雪松傲然屹立,它们在二十七所人的心中有着别样的价值。2006年6月3日,在我国预警机工程试验的最后阶段,飞机不幸坠毁,共计40名同志壮烈牺牲,这其中就有二十七所的三名年轻英雄。为有牺牲多壮志,英雄无悔写青春。烈士的鲜血在染红了英烈山那片热土的同时,也以极其悲壮的方式夯实了二十七所人为国奉献的精神基石。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文化是一个面旗帜照亮着前进方向,如同春风化雨、滋养万物。新时期,新期待;新形势,新呼唤。挺立时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