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在心中主题班会
《科学在心中,创新在手中》主题班会
一、班主任致辞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新世纪的朝晖已经普照大地。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你们是多么幸运,多么令人羡慕哬!自古英雄出少年。新的时代,新的机遇,新的成功„„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在向你们招手。六6 “科学在心中,创新在手中”班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像科学家那样
甲:迎着灿烂的朝阳,乙:迈开轻快的步伐,合:新世纪的一代新人,将插上科学的翅膀翱翔。
甲:科学为人类撒下了充满希望的种子,乙:科学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
甲:科技正以崭新的步伐向我们走来,让我们用我们的智慧寻找科技的足迹,在创新中收获喜悦吧!
乙:在辉煌的科技成果背后,有一批伟大的科学家,他们身上都有一个美丽而感人的故事。
甲:下面请两位同学为大家讲述科技小发明的故事。
三、科技在腾飞
(一)讲科技小发明故事:
故事一:《爱迪生孵化小鸡》?? 故事二:《闯祸发明了肥皂》
甲:穿过时间的隧道,我们相约在灿烂的明天。
乙:拜访爱迪生,叩开牛顿的大门,我们心里装满了“珍宝”,小伙伴们变成了科学家,把世界装扮得分外美好!
甲:前人们的代代努力,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乙:一项项新的发明创造正在孕育而生。
甲:它凝聚着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乙:体现着现代文明的光辉。
(二)成果展示:
甲:科学给我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乙:科学为我们开辟了理想的天地。
甲:科技创造未来!
乙:科技谱写灿烂的星空。
甲:科技发明需要一定的精神
乙:科技创造需要一定的意志品质
甲:在我们班里,也有许多同学在科技制作中有着不怕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
第二篇:主题班会——文明在你我心中
文明在你我心中
教学目标:
1、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做文明好学生;
2、自觉用中学生行为规范约束自己行为
1、班主任发言:
各位同学,下午好!华夏大地,礼仪之邦,几千年源远流长的是我们祖辈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文明礼仪,这是我们的骄傲和财富。文明在你我心中是什么位置呢?现在我们通过几个问题来探讨研究一番。
2、大家讨论,各抒己见:
讨论1:在学习和生活中,如果你与同学发生了矛盾,该怎么办呢?
总结:这是不少同学感到烦恼的问题。下面是如何应对冲突和避免争吵失控的方法:
直接接触 如果需要,可以约定时间、地点进行面对面的谈话,在说话时不要用带威胁性的语言。如果你希望谈话保密,一开始就应该说清楚。
永不放弃 没有取得结果并不意味着就没有解决的办法。你不应该停止沟通,而要准备做出让步和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
责任自负 要对自己的而不是他人的态度负责。
不要怪罪 怪罪别人或怪罪自己,对于问题的解决没有任何作用。如果想解决问题,就不要太看重已经过去的事。
就事论事 只涉及这次具体的问题,不要将过去发生的事情牵扯进来。
注意聆听 要善于听,不要打断别人的谈话,不要马上做出不满意、不同意的反应。如果你尊重别人,别人也同样会尊重你。
避免揭短 揭短容易激化矛盾,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公平协商 解决问题要靠双方的共同努力。要本着公平的原则,认真协商,努力找出有利于双方的最佳解决方案。
学会宽恕 宽恕别人,意味着给了别人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
讨论2:学生遇到敲诈勒索怎么办呢?
总结:如果同学们碰上有人向你勒索“保护费”,或者以各种借口要你“赔偿”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向学校、公安机关报告,你越怕事,越不敢声张,不法之徒就越嚣张。
2、不答应对方的要求。要相信警方、学校和家庭都能为你提供安全的保护,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坏人才不敢威胁侵害你。如果屈服于对方,轻易得手的“灰狼”会永远盯上你这只“肥羊”。
3、无论什么事,不要与对方“私了”,你越是愿意“私了”,对方就越会打你的“坏主意
”。
4、如果情况紧急而自己又无法脱身的话,则委托同学帮忙报告。让学校和警方协调出面解决。
5、如果发生了类似事件,在上学和放学路上一定要小心,最好有同学结伴而行。回家后要将此事告诉家长。
6、如果无法脱身,可以借口身上没钱,约定时间地点再“交”。然后立即报告学校和公安机关。警方会及时采取行动抓捕坏人,他就再也不能伤害你了。
讨论3:学生需要什么样的保护网?
当你面临危险时或危险已经发生时,不要与对方“私了”,你越是愿意“私了”,对方就越会打你的“坏主意”,也不应寻求对方的保护,要积极向同学、老师寻求保护,只有这样才能维护你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3、活动总结:(班主任)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文明行为,贵在实践。文明就寝、文明就餐、文明用语、文明交往、文明聚会、文明上网„„看上去都是日常学习、生活的小事,但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我们每位同学都要少说漂亮话,多做实事,积极参加各种修身养性的活动,做到举止得体、言行文明、品德高尚、尊敬师长、尊重他人,以自己的实际行为,告别各种不良行为,坚持不懈地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做一个文明的中学生,让文明常存于我们的一言一行中。
第三篇:“法在心中伴我行” 主题班会
“法在心中伴我行”主题班会
一、活动目标:
1、从生活实际出发,普及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常识性内容,使少先队员了解学法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的能力。
3、使队员们了解,法律是行动的准绳,在约束我们的同时也在保护我们,应自觉守法。
二、活动过程:
(一)为什么要学法?
1.请大家做个急转弯猜字谜游戏,三点水一个来念什么?(涞)三点水一个去念什么?(法)轻松的猜谜为大家带来一个严肃的字眼“法”(教师板书)
2.放FLASH《法律与我们息息相关》
国家法律和我们息息相关,人人都在法律的保护下生活、学习和工作。今天,我们就要围绕这“法”字举行《法在心中伴我行》主题班会,共同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常识,提高学法、知法的能力,增强守法的意识,使我们健康成长。
3.同学们请记住《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与我们少年儿童密切相关的两部重要的法律。那国家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呢?(小组讨论)
(1)未成年人年龄未满18周岁,身心发育尚未成熟;(2)未成年人尚不具备完全明辨是非的能力,容易上当受骗;(3)未成年人的世界观尚未形成;
(4)未成年人自控力差,难以抵御不良诱惑。所以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法律给予特殊关注。
4.生活中你听到过或看到过未成年人受伤害的事例吗?谁来举个例子。
这些事例警示我们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是多么重要,当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伤害时,你一定要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二)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更多的法律知识吗?那有请我们的法律小博士。同学们好!你们可知道,学法律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为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我们应知法、学法、用法。下面我出几道法律知识竞赛题来考考大家。
1.选择题:
(1)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是(B、未满18周岁的我国公民)(2)有的家长规定,儿子可以上学,女儿不给读书,帮做家务。这种做法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家庭保护)(3)王某踢完足球后,将复读机遗忘在学校的球场边,后得知被同学陈某拾得,便找其追讨,陈某却一口回绝,其理由是拾得的东西理应归自己,拒不归还。王某这时应该怎么办?请你为他出个主意。(B)A、纠集朋友帮忙,强行讨回。B、向学校保卫科报案,或向陈某说明拾物不还的行为是违法行为。C、搜查陈某的书包。
2.判断题:
(1)违反了校纪,但我没有违反法律,学校对我没有办法进行处理,如果学校对我进行处理就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2)有位14岁的学生,以大欺小抢劫同学仅10几元,肯定不会构成犯罪,被抢劫的同学告发也没用。
(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都是规定保护未成年人权利的条款,是要求大人的,我们知道了也没用。
(4)当”我”独自在家时,要锁好防盗门;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入夜开灯后要拉好窗帘;如果窃贼已进屋,没有发现”我”时,要迅速躲好,伺机逃走求救。
(5)我被人家抢过钱,所以我必须再从他人身上抢回来,这也是一种正当防卫的手段。
(6)同学在公共场交谈时,千万不要将自己家地址、电话号码等一些具体情况大声说出来,更不要轻易把家里的电话号友告诉陌生人。
(7)李刚经常欺负我同学并把我同学打伤,同学让我帮助解决,我才去打了李刚,这应该说是见义勇为。
(8)放学路上遇到有人拦劫,尽量不要与其发生正面冲突,可以先把钱物给他们,然后报告老师、家长。同学们上下学最好结伴一起走。
(三)用法律的武器来解决身边的事情。
我们身边常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当发生以下情况时,你会怎么做? 1、收到匿名信、匿名电话怎么办?(学生讨论)答:告诉老师和家长一起到派出所去报案。
2、发现有人你跟踪怎么办?(学生讨论)答:快速走到人群中,大声呼救或寻求大人的帮助,或大声与熟人讲话等。
3、在校园内、外受到别人敲诈怎么办?答:告诉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或在老师和家长带领下到派出所报案。
(四)诗朗诵:《与法同行》
(五)欣赏法律歌曲。《法律我们永远的好朋友》
(六)课堂小结
今天的主题班会开得很成功,愿同学们从小树立法律意识,争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小公民!让我们在《法律我们的好朋友》歌声中结束本课。
第四篇:“文明在你我心中”主题班会[最终版]
“文明在手中,文明在口中”主题班会
八年级(11)班
主持人:蔡艳茹 活动准备:
与文明相关的资料,关于“身边十大不文明行为”的报纸,关于文明的公益广告短片。活动背景: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见义勇为,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荀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无不遗憾的发现,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公民的文明素质却出现了一些问题。于是市民就周围的不文明行为进行了盘点,总结出十大不文明行为,这是很值得我们关注和警醒的。文明的举止行为能提高个人的修养素质,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体现,希望借此班会让同学们意识到文明的重要性,从身边小事做起,成为一名“讲文明,树新风”的时代少年。活动流程: 1. 引入
老师:美国著名教育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这样一段话:
播下一个行动 收获一种习惯 播下一种习惯 收获一种性格 播下一种性格 收获一种命运
同学们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一个小小的行为就可能决定人的习惯性格,进而改变人的命运。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如此,对于人的一生,更是如此。那什么样的行为才能使人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学生:文明的行为。2. 盘点周围不文明行为
老师:我们的华夏大地,是礼仪之邦,几千年源远流长的是我们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文明礼仪,这是我们的财富和骄傲。但我们也无不遗憾的发现,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公民的文明素质却出现了一些问题。今年,市民们就身边不文明行为进行了一次大盘点。同学们,你们身为城步市民,有没有发现过周围存在一些不文明行为? 学生:是的,我们经常看到。
老师:那么让我们也来盘点一下身边的不文明现象。你们说说,最常见的不文明现象有哪些?
学生:„„(踊跃发言,盘点了很多常见的不文明行为,如:在公车上不给老弱病残孕让座,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3. 看图片,清点市民盘点的十大不文明行为。
老师: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市民盘点的最常见的十大不文明行文。仔细观察,告诉老师你们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当我们看到这样的行为时,应该如何处理呢?(播放多媒体图片,让学生看图说话。)4. 讨论在学校里如何体现文明
老师:看来大家对社会上,特别是公共场所的不文明行为很是关注。都希望建设良好的精神文明,推广和普及文明礼仪,生活在友好、宽容、关爱、温馨的社会氛围中!同学们现在接触较多的还是校园环境,那么在校园里,我们可以如何体现文明呢?
学生:„„(围绕如何做一名“讲文明,树新风”的好学生展开激烈讨论。)5. 观看短片
老师播放关于文明的公益广告短片。通过观看文明事迹的记录片段,更直观的感受到文明礼仪只是举手之劳却意义重大——每个人迈出一小步,社会就会前进一大步。6. 班会总结
我们要做一个文明的人。文明是一种品质,从许多很小的细节就可以体现文明,进而反映一个人的思想品德。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保证我们良好学习的前提。如果
我们没有良好的习惯,即使我们有很好的学习,也枉然。一个人,即使不能成才也要成为一个有良好思想品德行为素质的人。文明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我相信,只要大家都讲文明,懂礼貌,一定会营造一个宁静、有序、有良好学习环境的美丽校园!一个友好、宽容、关爱、温馨的社会氛围!
2017-3-27
第五篇:法在心中伴我行 主题班会教案
法在心中伴我行
高
一、3班 王艳羽
【理论依据】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背景分析】
12月4日为我国的国家宪法日。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设立国家宪法日为12月4日。【活动目标】
对本班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进一步了解法律法规,力图在他们心目中逐步树立起正确完善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教育他们在学校要做遵守校规校纪的好学生,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的习惯。以后进入社会做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好公民。
【重点与难点】观看法律案例视频、从视频中概括法律知识。【活动准备】准备班会课件,视频,主持人熟悉课件内容。【活动过程】
一、班主任发言——介绍本次班会主题及学习目的
同学们,法律离我们并不遥远,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许许多多鲜活的事例已然清楚地告诉我们,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学法,懂法,用法,是青少年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升没减,面对这个沉重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深思呢?
二、主持人简介本次班会背景知识
事实上,设立“国家宪法日”是法律界由来已久的呼声。12月4日是中国的“全国法制宣传日”。之所以确定这一天为“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因为中国现行的宪法在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的要求,全国人大便拟以立法形式设立“国家宪法日”
四中全会公报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宪法的生命力和权威也在于实施。“宪法不是为了印在纸上、挂在墙上给人看的,但是多年 来,宪法的实施和保障是不完备的。”在不少人的头脑中有一种观念,认为刑法、民法是比较严厉的法律,违反这些法律要受到制裁。但宪法好像是很“宽容”的,违反宪法可以不追究法律责任。这种“违法可怕,违宪不可怕”的观念相当普遍。其实,违宪,是最严重的违法。“这首先是由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决定的。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凌驾于所有法律之上,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从内容上来讲,宪法是人民权利宪章,最大程度集中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追求和信念,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三、青少年法制教育短片学习
学唱《宪法之歌》,观看《国家宪法日》宣传片和微电影《假钱》
从视频中概括法律知识,了解宪法相关知识和宪法日的发展历程,普及一般法律常识。
四、总结提升
每位同学自我总结,同学讨论发言。
五、课后行动
通过班会学习,每人写一份500字以上心得感想。【延伸拓展】
布置学生回家搜索相关普法知识材料或视频与其他同学共享。
1、通过更多渠道了解法律知识,向身边人宣传法律知识。
2、周末在家观看其他的普法视频,生动有趣地学习法律知识。
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每个同学都应该从遵守身边的班规、校规做起,自觉
遵守各项法律法规。【效果评估与课后反思】
通过召开主题班会,我和学生们一起学习了宪法的相关知识,了解了我国国家宪法日确定的背景及其设立的重要意义。同学们观看得非常认真,对视频形式的普法宣传学习比较认可,很喜欢这种普法方式。特别是在观看《假钱》微电影时,同学们即懂得了使用假钱是违法行为,又被故事中感恩的情节所感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回家以后,同学们继续深化学习,写下了自己的学习体会。
知法、懂法还要守法,懂得法律知识,对于我们每一个公民来说都是关系到切身利益的大事,学习法律知识是我们师生都要践行的事情。【活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