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管10案例分析作业
案例分析作业
案例1 管理学是科学吗?
李强是国内某著名电器企业集团所属的电子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他与所长王华是老朋友,经常在一起讨论问题。最近一个多月来,集团组织高层管理人员参加企业高级管理研讨班,请著名的专家学者来做讲座,以提高集团整体的管理水平。这天,王华刚从研讨班学习归来,就碰到了李强,两个人又聊了起来。
李强说:“我觉得管理学与其说是一门科学,不如说是一门艺术,因为它没有科学基础。拿我现在做的工作来说,我正在设计一套人工模拟系统,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因为我有电子学、工程学、计算技术和其他可以利用的科学知识。可是,作为这个项目的总负责人,能否做好整个项目的管理工作,我就没多少把握了。因为没有管理的科学理论来指导我。”
王华说:“我记得你曾经向我借过两本管理学方面的书看过,没有得到什么启发么?”
李强说;“我是看过几本管理方面的书,我的印象是:管理人员必须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基础上进行管理,管理人员能够做的也就是亲切地同他的下属人员商量每件小事,同时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工作程序,使下属人员不会做错。我看不出管理上有更多的科学。现在有那么多的管理学书本、文章,有那么多的管理学派和理论,莫衷一是。与数学、物理学这些精确的科学相比,管理学远不能称为科学。”
听了李强一席话,王华很吃惊。因为在这一个多月的研讨班学习期间,专家学者们不断地强调管理知识如何有用,又如何重要。但是他认为李强说的又确实有道理。该怎么回答他呢?
案例讨论题:
1、如果你是王华,你应该怎样答复李强?
2、你认为管理学怎样才能更科学?
案例2 目标管理
王勇是某公司的总经理,他给采购部定下的目标是:保证采购货物的及时供应和货物的产品合格率保持98%以上,采购成本保持在采购额的5%以内。对此,采购部经理当场提出异议,认为有的目标不合理。王勇回答:“你尽力而为。”到年终考核时,采购部达到了王勇给他们规定的前二个指标,但采购成本大大超出,约占8%左右。采购部经理解释说:“有的事情只能如此,就目前而言,保证及时供应和货物质量比我们在采购时花掉多少钱更重要。”
案例讨论题:按照目标管理的思想,上述的管理情形中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案例3 鼎立建筑公司
鼎立建筑公司原本是一家小企业,仅有10多名员工,主要承揽一些小型建筑项目和室内装修工程。创业之初,大家齐心协力,干劲十足,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和努力经营,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员工过百的中型建筑公司,有了比较稳定的顾客,生存已不存在问题,公司走上了比较稳定的发展道路。但仍有许多问题让公司经理胡先生感到头疼。
创业初期,人手少,胡经理和员工不分彼此,大家也没有分工,一个人顶上几个人用,拉项目,与工程队谈判,监督工程进展,谁在谁干,大家不分昼夜,不计较报酬,有什么事情饭桌上就可以讨论解决。胡经理为人随和,十分关心和体贴员工。由于胡经理的工作作风以及员工工作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大家工作热情高涨,公司因此得到快速发展。
然而,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特别是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之后,胡经理在管理工作中不时感觉到不如以前得心应手了。首先,让胡经理感到头痛的是那几位与自己一起创业的“元老”,他们自恃劳苦功高,对后来加入公司的员工,不管现在公司职位高低,一律不看在眼里。这些“元老”们工作散漫,不听从主管人员的安排。这种散漫的作风很快在公司内部蔓延开来,对新来者产生了不良的示范作用。鼎立建筑公司再也看不到创业初期的那种工作激情了。其次,胡经理感觉到公司内部的沟通经常不顺畅,大家谁也不愿意承担责任,一遇到事情就来向他汇报,但也仅仅是遇事汇报,很少有解决问题的建议,结果导致许多环节只要胡经理不亲自去推动,似乎就要“停摆”。另外,胡经理还感到,公司内部质量意识开始淡化,对工程项目的管理大不如从前,各户的抱怨也正逐渐增多。
上述感觉令胡经理焦急万分,他认识到必须进行管理整顿。但如何整顿呢?胡经理想抓纪律,想把“元老”们请出公司,想改变公司激励系统„„。他想到了许多,觉得有许多事情要做,但一时又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因为胡经理本人和其他“元老”们一样,自公司创建以来一直一门心思地埋头苦干,并没有太多地琢磨如何让别人更好地去做事,加上他自己也没有系统地学习管理知识,实际管理经验也欠丰富。
出于无奈,他请来了管理顾问,并坦诚地向顾问说明了自己遇到的难题,希望顾问能帮助他解决问题。
案例讨论题:
1、鼎立建筑公司取得成功的因素。
2、鼎立建筑公司目前出现问题的原因。
案例4 新任厂长的产品决策
某工具厂从1990年以来一直经营生产A产品,虽然产品品种单一,但是市场销 路一直很好。后来由于经济政策的暂时调整及客观条件的变化,A产品完全滞销,企业职工连续半年只能拿50%的工资,更谈不上奖金,企业职工怨声载道,积极性受到极大的影响。
新厂长上任后,决心一年改变工厂的面貌。他发现该厂与其他部门合作的环保产品B产品是成功的,于是决定下马A产品,改产B产品。一年过去,企业总算没有亏损,但工厂日子仍然不十分好过。
后来市场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的A产品市场脱销,用户纷纷来函来电希望该厂能尽快恢复A产品的生产。与此同时,B产品销路不好。在这种情况下,厂长又回来过头来抓A产品,担一时又无法搞上去,无论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为此,集团公司领导对该厂厂长很不满意,甚至认为改产是错误的决策,厂长感到很委屈,总是想不通。
案例讨论题:
1、你认为该厂长的决策是否有错误?请你做详细分析。
2、如果你是该厂厂长,你在决策过程中应如何去做?
案例5 宏大公司
宏大自动化仪表电器公司是一家大型的生产制造企业,目前处境艰难。一方面由于宏观经济的调整,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成本直线上升,企业产品的报价也相应地上涨不少,已经有多家客户对此表示不满;而另一方面由于有大量的进口产品,其无论是质量还是价格都对宏大的产品造成冲击。
外部威胁逐步加大的同时,公司管理层与员工的关系也很糟糕。员工们一般都是每年有一到两次增加工资,基本都在年中和年终得到兑现。但最近一次的年中加薪,因环境的变化没有按时履行。同时,公司方面和员工都确实感到了潜在的威胁。
管理层认为,公司目前身处困境,因而要求员工体谅并考虑适当的削减工资,以减轻企业的负担。员工们则由工会组织开会,讨论公司的情况。尽管有一些员工认为目前企业的困境大家有义务帮助解决,赞同降低工资,但大多数工人却犹豫不决。其中也有一部分人坚决不同意,不想做出任何牺牲。
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员工对管理部门的意图很不信任。他们分析,管理层并没有给出明确的企业未来发展规划。他们觉得如果做出了牺牲,依目前的状况,企业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有所起色,管理者可能会提出其他的额外要求。经过长时间的讨论之后,有25%的员工表示同意,前提是管理部门能做出类似的牺牲。
对于工会的反馈,公司管理部门没有做出任何承诺。其后,公司经营的困境更加严重,甚至传出要解雇员工的消息。此时经工会协商,员工同意实行削减一定的工资,但前提是在公司情况好转后,员工可以以某种方式分享公司的利润作为补偿。对此公司的领导层又没有给予正面的答复。
对此,有很多员工抱怨说:“为什么公司的高层管理部门不能以身作则?我们希望在艰难时刻,首先想到的是削减红利,然后削减高层管理部门的薪水,其次减少中层主管人员的薪水,最后才能减我们的工资。”
案例讨论题:1.你认为员工的要求合理吗?他们是否应该做出牺牲,同意减工资? 2.如果你是公司的领导,你将怎样处理这种情况?
案例6 谁来承担损失?
田野是某大学的一位大学生,为了准备全国英语六级考试,在A书城购买了一本历年全国英语六级考试全真试题,没想到等到准备做试题时,却发现该书缺页达40页之多。无奈,他只好找出购书时电脑打印的列有所购书名的付款小票,准备去调换一本。
到了书城,田野直接到总服务台说明了情况,营业员甲接过书和付款小票看了看,说:“没问题,可以调换。请您直接去5 层找营业员调换。”随即,田野来到5 层,找到相应专柜的营业员乙,营业员乙马上在书架上找,结果却发现该书一本都不剩了,于是对田野说,“这本书已卖完了,不知仓库里有没有?你去找总台问。”此时,田野显得有些不耐烦了,问营业员乙为什么不能帮助顾客联系解决,而要顾客楼上楼下来回跑。营业员乙一边抱怨一边打电话给总台说,“书架上已没有该书,请你们处理吧。” 田野一脸的无奈,只好再次跑下楼去找总台。
没想到总台营业员甲查完电脑记录后,告知田野,该书已脱销了,现在厂家也没有此书了。田野十分生气,本来只想调换一本,结果自己楼上楼下跑,跑来的结果却是一本不剩,他要求退书。可是,营业员甲说:“退书必须在购书 7日之内,您所购书是8 天前买的,我们不能给您退。” 田野此时已气愤之极,买了一本缺40 余页的书本来已经够恼火的了,专门来调换却没有书可换。于是,他找到书城负责人理论说:“我从你们书城买的书缺了40多页,我是来换书的,并不想来退书,可现在因为你们该书脱销不能给我换书我才退书的。” 书城负责人不无遗憾地说:“这是单位规定,超过7天不予退,只能换”。田野据理力争道:“如果因为我个人的原因在 7 天之后要求退书,你们可以不退。但现在不是因为我的原因,而是你们该书脱销,而卖给我的书又少了40 多页,你们没有理由不给退。”书城负责人说:“不是我们不给你换,是没有书可换,我也没有办法,超过 7 天我们不予退书,要退,你找出版厂商去。”此时,4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纷纷谴责书城负责人的做法。
案例讨论题:
1、从案例这一事件中,对于该书城“超过 7天不予退,只能换”的规定,书城营业员、负责人始终坚持遵照执行,他们的做法有错吗?为什么?
2、如果你是该书城负责人,对田野的退书要求,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
案例7 戴尔公司与电脑显示屏供应商
戴尔公司创建于1984年,是美国一家以直销方式经销个人电脑的电子计算机制造商,其经营规模已迅速发展到当前120多亿美元销售额的水平。戴尔公司是以网络型组织形式来运作的企业,它联结有许多为其供应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厂商。其中有一定供应厂商,电脑显示屏做得非常好。戴尔公司先是花很大的力气和投资使这家供应商做到每百万件产品中只能有1000件瑕疵品,并通过绩效评估确信这家供应商达到要求的水准后,戴尔公司就完全放心地让他们的产品直接打上“Dell”商标,并取消了对这种供应品的验收、库存。类似的做法也发生在戴尔其他外购零部件的供应中。
通常情况下,供应商将供应的零部件运送到买方那里,经过开箱、触摸、重新包装,经验收合格后,产品组装商便将其存放在仓库中备用。为确保供货不出现脱节,公司往往要贮备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需要的各种零部件。这是一般的商业惯例。因此,当戴尔公司对这家电脑显示屏供应商说道:“这种显示屏我们今后会购买400万到500万台左右,贵公司为什么不干脆让我们的人随时需要、随时提货”的时候,商界人士无不感到惊讶,甚至以为戴尔公司疯了。戴尔公司的经理们则这样认为,开箱验货和库存零部件只是传统的做法,并不是现代企业运营所必要的步骤,遂将这些“多余的”环节给取消了。
戴尔公司的做法就是,当物流部门从电子数据库得知公司某日将从自己的组装厂提出某型号电脑××部时,便在早上向这家供应商发出配额多少数量显示屏的指令信息,这样等到当天傍晚时分,一组组电脑便可打包完毕分送到顾客手中。如此,不但可以节约了检验和库存成本,也加快了发货速度,提高了服务质量。
案例讨论题:
1.你认为,戴尔公司对电脑显示屏供应厂商是否完全放弃和取消了控制?如果是,戴尔公司的经营业绩来源于哪里?如果不是,那它所采取的控制方式与传统的方式有何切实的不同?
2.戴尔公司的做法对于中国的企业有适用性吗?为什么?
第二篇:案例分析作业
案例分析作业
案情:
被告人张晋奉,男,45岁,汉族,成都电视设备厂驻重庆片区销售人员。被告人在任职期间,于1997年和1998年两年期间,先后3次收取重庆市北培区澄江镇广播站、天府镇广播站购买成都电视设备厂有线电视设备的货款,共计六万九千余元。张向购买单位打了收条,但并未将这些货款交回工厂。并于1998年3月在未办理任何手续的情况下离开该厂,到附近某公司工作,并在半年后派驻安徽做销售业务。工厂将张以旷工除名。2000年,该厂清查货款,派人到上述客户单位催收货款时,发现货款早以被张拿走。张辩称在重庆开展业务时请客和其他一些开销已经将该款花光,离开工厂是为了到某公司挣更多的钱还款。
被告人张晋奉构成贪污罪VS被告人张晋奉不构成贪污罪,只是挪用公款行为。请你选择控方或者辩方协一份辩护词。
【案情介绍】
被告人李嘉廷,男,59岁,原系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长,住云南省昆明市西昌路。2001年10月10日被逮捕。
1994年年初至2000年7月,被告人李嘉廷在担任中共云南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省长期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单独或伙同其子李勃(另案处理)先后30次收受他人贿赂共计人民币1038万元、港币649万元、美元9.1万元、日元20万元,折合人民币共计1810.532375万元。被告人李嘉廷受贿案由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于2003年3月6日向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认为,公诉机关指控李嘉廷犯受贿罪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指控罪名成立。李嘉廷受贿数额特别巨大,犯罪情节特别严重,论罪应当判处死刑。鉴于李嘉廷有揭发他人犯罪的立功表现,且认罪悔罪,赃款已全部追缴,于2003年5月9日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判处李嘉廷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一审宣判后,李嘉廷不服,提出上诉。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依法组成合议庭,经审理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于2003年6月20日依法裁定驳回李嘉廷上诉,维持原判。
请你按照上课时的步骤写一案例分析。主要写明罪名及其构成,以及与其他相关罪名的比较及其法律适用。
第三篇:案例分析作业(定稿)
浅析法和舆论习俗的关系
学院班级: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法学0902班
姓名:吴云秀学号: 200933402022
3联系方式:1523122658
2案例回顾:婚礼恶搞引发悲剧“浴火新郎”状告是十一位朋友和加油站
2010年11月在贵州某县曾凡旺的婚礼当天,一帮朋友对新郎曾进行了恶搞:扒光他的衣服,用不同颜色的油漆喷了他一身,过了朋友的“恶搞关”,曾回到家中清洗身体,但由于普通洗涤用品根本无法清洗油漆,必须使用香蕉水或汽油。为了抓紧时间,他的朋友肖长武就近在中石化湄江加油站用开水壶给曾凡旺买了壶汽油。但在清洗过程中,汽油突然发生燃烧,曾凡旺全身着火,全身烧伤面积高达95%以上,被鉴定为三级残疾。曾将11位朋友的故意的恶搞行为和湄江加油站对易燃危险的三危物品之一—汽油管理不善的行为告上法庭。
朋友们却称恶搞是当地习俗,为了烘托婚礼气氛。而加油站称自己没有权利拒绝向购买者销售汽油及询问消费者买汽油的用途以及用什么容器装。
最后法院判决:应由被告和第三人共同分担原告损失50%。
到底该不该赔:
十位朋友在婚礼上的恶搞行为无主观恶意,而且未明显超出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但与曾凡旺的损害后果有一定关联,应当承担一定民事责任;肖长武未经原告曾凡旺明确授权的情况下,主动的购买汽油让原告清洗身体上的油漆没有意识到其中的危险性,应承担一定的责任;而原告曾凡旺作为完全行为能力人,自身明知汽油是易燃物品,在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用汽油清洗身体,未尽到应有的注意和谨慎义务,应当承担主要责任。最后,加油站疏于对汽油管理,是导致结果发生的间接原因,也应承担一定责任。
当法律遇到习俗
面对上述审判结果有网友曾评论到曾凡旺身体大面积杀伤的确让人同情,而当地风俗也应该杜绝吗?这是法院和稀泥的表现。而单从被告本身的处境考虑,不仅遭受身体心理的重大创伤,朋友之间也因为此事不欢而散。这些都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更好的处理法律和习俗的关系,应该怎样减少或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呢。
“习俗移性”,习俗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从饮食起居到养老哺幼,无时无刻地铸就改造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逐渐成为人们的认知判断和信念的基础。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拥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传统文明,它在中国老百姓的眼里是无比神圣不可逾越的。习俗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都已是刺入脊骨的了,老百姓极其缺乏法律意识,你若拿法律知识或法律规定给他们讲,他们会既听不进去又解决不了问题甚至会把问题越闹越大。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它的积极作用。
首先,当立法出现空白和漏洞时,我们可以参照善良风俗,把它作为法律的补充性原则。法律是立法者根据对现在的认识、把握和对未来的预测而制定的,当然由于立法者的认识水平和时代的不断发展,同时,由于人类个性的差异,人们行为的多样性以及所有人类事务无休止的变化这使得法律在任何时候都不可
能覆盖所有问题,法律不可比避免的会出现漏洞。此时,善良风俗对法律时有弥补作用的,填补法律空白;同时,是有利于法律本土化进程的。我国法律对善良风俗没有明确的规定,只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的第七条不得违背社会公德以及《合同法》尊重社会公德中稍有所体现。
其次,在司法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民俗举证质证,以树立司法的威信,得
到当事人的信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借助习俗背后存在的实际逻辑对案情进行解释,或对当事人未明确的意思进行解释,都有助于司法的行进。
司法困惑:
借用一句话,到底是法律“强奸”了习俗,还是习俗“强奸”了法律?
倘若法律和恶习俗发生冲突,当然这是最容易解决的,我们应当毫不犹豫的对它进行取缔,比如,“配阴婚”等蒙昧无知的东西。就如上述案例中的婚礼恶搞也应当适度调整。而人们在民俗指导下,对司法公正产生负面作用,使得法律扭曲偏离正常轨道时怎么办或者人们在习俗的影响下,利用舆论给司法者以强大的压力,影响处理的结果,一定程度上造成司法不独立,此时,司法者会不会只顾迎合民意,而忘记手中操持的是司法的权柄。比如,“我爸是李刚”的案件,李一帆醉酒驾车,违反交通规则的相关规定,肇事逃逸,触犯刑法有关条款,法官为迎合民意,在赔偿被害者46万的情况下,被判处6年有期徒刑。其实冷静下来思考,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自古以来,我国官与民的关系中“官老爷凌驾于百姓之上”“官员一手遮天贪墨腐化”的形象根深蒂固于老百姓的感情和习俗中的影响。再例如,在某次感动中国节目中,我们为一救助洪水中的孩子而抛弃了自己的女儿时,我们在为这位“英雄”鼓掌的时候,赞同优良的社会习俗成功的铸造人的行为时,是不是通过法律的视角来看这件事呢。这位父亲是不是属于不作为犯罪,没有担负基于父女关系的救助义务;而这位父亲对其他孩子却没有这项义务。是不是让我们更清醒的意识到:有时习俗会覆盖住法律对人们的指导,直接指导人的行动,致使人们忽视或践踏法律。
寻找最佳契合点
面对上面所述的法律和习俗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和现实的司法实践过程中合情合理不合法的情景时,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对待风俗和法律之间的冲突呢。
第一,我们不能忘记成文法是从习惯法衍生而来的,我们不能忘记司法为民的宗
旨和目的。不能单纯的把法律作为立法者的主观意志和纯粹的国家力量,法律的运作还是要靠人民的,避免“案结事不了”的情况,让法律神得民
心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因此,我们不能完全摒除习俗对司法的影响完全盲
目的推行国家法,而应处分考虑各个地方的习俗,扩大审判的影响,提高
法律的公信力。若法律完全摒弃人间情欲,隔绝世俗情感,成为超然与中
立的位置,让人们尽情想象它的严肃性时,就会增加法律的运行成本或法
律结果得不到执行,最终结果适得其反。法律也就成为机械化的代名词。
第二,我们要通过在立法司法执法过程中,逐步深化人们对法律的认识和践行,提高我国公民的法制素养。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力度。培养基层调解员等
其他基层法律人员,基层人员在解决具体法律事务时,既注重当地风俗习
惯又依据法律处理民间纠纷。当然国家要给予制度保障,让法官或基层调
解员在自由裁量时不拘泥于法律制度。基层法官应当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自觉将与案件有关的风俗习惯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在法无明文规定
时,可将善良风俗作为评判当事人过错责任的标准之一。当双方当事人对
案件某个事实有争议时,在双方都没有其他证据证明的情况下,基层调解
员可以根据双方当事人都确认的有关风俗习惯来认定案件的具体事实,把
握其中的技巧和恰当方式。
第三,由于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和偏远的内陆地区,历史延续下来的风俗习惯作
为乡土文化根深蒂固地在乡村民众的观念中扎根,短时间内完全改变习俗
对人们的影响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必须暂时妥协,对善良风俗进行统一
汇编或统一标准,甄别分析,尽量避免“一事不两判”。
第四,加强立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国家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那
么对于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显然是句空话,一要通过立法健全做到有法可
依;二是自觉守法护法,依法办事。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倘若不深入民众的大层中,把他们的风俗习惯加以研
究,分别好坏,立存废标准,而于存于废,都慎选施行的方法,则无论怎
样的改革,都将为习惯的岩石所压碎...”我们可以以此为指导或借鉴,不
断推进我们司法体制的改革与进步。
第四篇:票据法案例分析作业
第3—7讲作业:案例分析
案例一:(票据无因性与票据责任)
2001年7月20日,B公司与C食品厂签订一份购销合同,向该食品厂购买货物一批,合计货款22080元。同年8月12日,B公司向C食品厂签发相同金额的商业汇票一张,到期日为同年11月12日,汇票付款人为B公司的债务人A公司。同年9月15日,C食品厂持该商业汇票向A公司提示承兑,A公司对该商业汇票作了承兑。同年9月20日,C食品厂因经营急需资金而向C县农行申请贴现,C县农行经审核后同意贴现。当日,C县农行为其办理了贴现手续,扣除贴现利息1766.4元,向C食品厂实付贴现金额20313.6元。
汇票到期后,C县农行持汇票提示付款,因A公司无款支付而遭退票。C县农行遂直接与A公司交涉支付票款,未果;又向C食品厂追索票款,仍未果。于是,C县农行诉至法院,要求A公司偿付票据金额及利息,B公司和C食品厂承担连带责任。
B公司辩称,是C食品厂未履行购销合同,应由C食品厂承担票据责任;C食品厂辩称,A公司是承兑人,应由A公司支付票款。(未提及情节视为无)
分析:1.B公司的答辩理由依法是否成立?为什么?
案例二:(票据权利)
A市洪山商场、光华塑料制品厂和四海化工原料公司是相互经济往来比较密切的单位。到1999年底,洪山商场结欠光华塑料制品厂货款53.6万元;光华塑料制品厂结欠四海原料公司货款53万元。按照合同,债务履行期均剩6个月。光华塑料制品厂在征得洪山商场和四海化工原料公司同意的前提下决定以商业汇票清结3方之间的债权债务。于是,光华塑料制品厂签发商业汇票一张。汇票上载明四海化工原料公司为收款人,洪山商场为付款人,票据金额为53万元,出票日期为1999年12月26日,付款期为6个月。洪山商场与光华塑料制品厂之间结算尾数差额用现金清结。
四海化工原料公司拿到商业汇票后,为了保证获得支付并便于票据流通,便找到洪山商场,由洪山商场作了承兑,并由洪山商场的开户银行D银行为洪山商场作了票据付款保证。
2000年3月24日,四海化工原料公司因进货将该商业承兑汇票背书转让给振华化工厂。2000年3月27日,振华化工厂因采购设备,将该商业承兑汇票作了背书签章交采购员持往C市采购设备,不幸,该汇票连同手提包一起被窃。采购员即速回厂,由振华化工厂于2000年3月28日向A市西区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
2000年3月28日,外地来C市从事个体经营的张明在回家路上拾到被小偷扔弃在支票夹内的本案商业承兑汇票,发现该汇票尚在有效期内,且最后一次背书只有背书签章,却无背书记载。张明喜出望外,遂将被背书人填为C市家电批发中心,背书日期写为3月29日,并于当天从该家电批发中心购走高档彩电、冰箱和洗衣机一批,总价值53万元,然后低价很快脱手,携款逃离C市。
C市家电批发中心取得本案商业承兑汇票后,于2000年4月14日向C市B银行申请质押贷款,C市B银行通过K类电报向A市D银行查询,确认本案汇 票真实、确由A市D银行作票据保证,遂收质并向家电批发中心发放为期2个月的周转贷款45万元。
本案商业承兑汇票到期,由于家电批发中心无力还贷,C市B银行遂依法行使质权,以持票人身份向A市洪山商场请求付款。洪山商场以本案商业承兑汇票已经公示催告为由拒绝支付。
C市B银行遂向A市西区基层法院申报权利,但被告知公示催告程序已经终结,振华化工厂已申请作除权判决。情急之下,C市B银行遂以振华化工厂为被告,提起票据权利纠纷的诉讼。
分析:
1、分析各当事人对票据权利取得的合法性。
2、分析D银行在本案中的法律地位。
3、本案票据权利应当归论证享有?
案例三:(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
1999年8月16日,中国××银行S市支行(以下简称S市银行)受理开户企业清泉饮料厂的贴现申请,贴现取得该企业的0056516号银行承兑汇票一张。该汇票载明:出票人为D市新科保温瓶厂(以下简称D市保温瓶厂),承兑人为中国××银行D市支行(以下简称D银行),收款人为D市保温材料厂(以下简称D市材料厂),金额为20万元,到期日为1999年12月21日。该汇票后经D市材料厂背书转让给D市清泉饮料厂。
由于S市银行工作人员张三忘记将该汇票放在何处,致使该汇票到期后S市银行未能在提示付款期内提示付款,而张三一直在账务上采用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予以掩盖。2001年12月2日,张三终于找到了失踪一年多的银行承兑汇票,遂电话与承兑人D银行联系要求付款,但被D银行以超过提示付款期限为由予以拒绝。由于害怕支行处分,张三一直掩藏不报。
2002年10月,该银行员工轮换岗位,方才发现本案汇票票款尚未到位,且已超过了票据追索权的期限。S市银行向D银行请求支付票款,D银行以超过票据时效为由予以拒绝。S市银行遂向D市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利益偿还请求权。要求D银行返还票款20万元及其逾期利息。
分析:
1、分析本案票据的基础关系,S市银行应当要求谁向其返还利益?为什么?
2、分析S市银行在2001年12月2日和2002年10月的票据权利状况。
3、分析S市银行在票据关系中的法律地位。
案例四:(票据背书与时效)
1991年6月21日,某省汇丰工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丰公司)为了偿还C银行江东分行营业部(以下简称C银行)的债务与其约定:汇丰公司背书转让给C银行一张由B银行江北分行营业部(以下简称B银行)承兑的金额为2000万元的商业汇票。当晚,汇丰公司总经理朱一兵将这张号码为X16078477的银行承兑汇票背书交付给C银行。该汇票载明:金额2000万元,承兑申请人为江口市农垦公司(以下简称农垦公司),收款人为汇丰公司,签发日为1991年6月30日,汇票到期日为1992年3月30日。
1991年6月25日,C银行致电B银行称:“你行于6月30日是否签发 X16078477号、金额为200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是否承兑,速复。”B银行收电后未予回复。同年7月17日,C银行再次致电催问。7月19日,B银行复电称:“维护银行信誉,保障结算渠道畅通,经研究,对我行原签发使用的旧式银行承兑汇票一律更换新凭证,你行受理的旧式银行承兑汇票请退原持票人于8月20日前到我行更换新凭证„„”同日,B银行又致电C银行称:“贵行来电我行上午已复,请把承兑汇票退回原持票人换新凭证。”同年9月13日,C银行派人到B银行换新汇票。因B银行当时无新版银行承兑汇票,经该行负责人罗小平、农垦公司负责人曾明、C银行副行长张杰协商,由农垦公司将X16078477号汇票交给B银行,换取B银行开出的一份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单。该存单金额为2000万元,户名是农垦公司,期限为1991年6月30日至1992年3月30日。曾明在存单背面签注“我公司同意将此存单转让给C银行,到期在B银行支取有关存款”,并加盖其公章。B银行亦在存单背面签注“同意转让,到期兑付,但不能提前支取”,也加盖了公章。C银行向农垦公司出具了收条,收执了该存单。同时B银行又应C银行要求,出具了一份承诺书:“我行于1991年9月13日开出中国××银行××省分行整存整取定期存单一份,金额2000万元整,存单号为2103125,待新银行承兑汇票到后及时更换,如新银行承兑汇票到1992年3月30日仍不能换回,则你行可持存单到我行兑付。”该营业部负责人罗小平在承诺书上加盖了公章及其个人名章。
1992年2月18日,公安部以汇丰公司朱一兵涉嫌诈骗立案,对涉及有关汇丰公司的所有银行承兑汇票、定期存单均采取了冻结措施。因此,C银行未能在B银行换取新式银行承兑汇票,也未支取2000万元票款。
1994年11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安部联合通知,涉案的银行承兑汇票、定期存单的清理工作,涉及金融系统内部的,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各专业银行总行参加组成“218”专案金融系统清理领导小组(以下简称218清理小组)负责进行。1995年2月,C银行参加了在海口召开的、由中国人民银行主持的“218”专案资金清理会,在该会议上申报了债权。1997年10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通知各商业银行,对已提出申请但尚未审批的与“218”专案有关的各笔债权债务,清理组不再审批,由各债权人自行向有关的债务人协商解决或依法追索。据此,C银行向中国人民银行江东分行申请协调未果,遂向该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B银行兑付2000万元的存款本金及利息。B银行以本案票据已经超过诉讼时效期间为由进行答辩,主张不应承担支付责任。
分析:
1、1991年6月21日,C银行取得的X16078477号票据的效力应如何认定?
2、如何认定本案票据背书日期? 3、1997年10月22日之后,C银行因其权利受到侵害而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的案由如何认定?其权利请求是否应当受到法律保护?
案例五:(瑕疵票据)
2000年11月14日,A市达利办公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利公司”)与B市东海贸易商行(以下简称“东海商行”)订立传真机等办公用品购销合同1份。合同约定由东海商行供货,达利公司提货时付款11.7万元人民币。次日,达利公司向A银行申请签发同额银行汇票1张,该银行汇票载明达利公司为申 请人,A银行为出票人,东海商行为收款人。达利公司向东海商行交付票据,从B市将所购办公用品运回A市。
东海商行取得票据后,因向香港汇丰公司进货便将该票据背书转让给香港汇丰公司。背书时按汇丰公司驻穗办事处的要求在该汇票背面第三栏内将被背书人载明为汇丰公司,背书人东海商行作背书签章并填明背书日期。
香港汇丰公司驻穗办事处刚取得本案汇票,债权人新华建筑工程公司(以下简称新华公司)即登门“造访”,要求清偿已经拖欠了1年之久的500多万元的工程款。迫于无奈,汇丰公司总经理授意财务部经理将东海商行交付的11.7万元的银行汇票用退色灵将票据金额涂改成511.7万元,然后背书交付给新华公司的讨债人,索回债务凭证。汇丰公司在该票据背面第二背书栏上载明被背书人为新华公司,并在背书人签章处作背书签章。
新华公司持回这张银行汇票后,因急于购买钢材,遂将该汇票背书转让给内地C市中原钢材贸易公司。新华公司在该汇票背面的第一背书栏里载明被背书人为C市中原钢材贸易公司,并作背书签章。由于中原公司钢材质量不合要求未能成交,便将其已作的背书用“×”涂销,然后在粘单上将汇票背书转让给D市江南钢材贸易公司(以下简称钢材公司)。
2000年11月13日,D市钢材公司持票委托D银行进账,D银行通过同城票据交换将本案汇票交给A银行在D市的分理处。A银行D市分理处经核对发现本案汇票金额被涂改、票据背书不连续,于是拒绝付款。
D市钢材公司遭到退票后遂向前手东海商行行使追索权。东海商行声称该票据金额只有11.7万元,只愿承担11.7万元的责任。D市钢材公司欲向香港新华公司追索,新华公司称汇丰公司交付的票据金额确为511.7万元,但此时汇丰公司已去向不明,新华公司拒绝接受追索。D市钢材公司走投无路,遂向A市中级人民法院对A银行及全部前手提起民事诉讼。
分析:
1、评价本案银行汇票背书连续性。
2、如何界定本案汇丰公司的行为性质?
3、D银行在本案中处于何种法律地位?
4、假设江南公司向东海商行行使追索权,东海商行返还票款的金额应为多少?
案例六:(空白票据)
2002年4月23日,A市力源培训公司向新世纪书店购买一批培训教材,价款3600元。力源公司将一张已作出票签章、用途注明为“购货”的空白转账支票交付给新世纪书店。因一时找不到填写支票的碳素墨水笔,力源公司采购人员未在支票上记载收款人名称和票据金额,嘱咐新世纪书店收银人员按实际教材价款补记。
力源公司提书离去半小时后,一自称力源公司员工的年轻小伙来到新世纪书店,称其公司购买教材的转账支票上的签章有误,领导要其取回。新世纪书店收银员收取了年轻小伙现金3600元,将尚未补记的空白支票退交给年轻小伙。
年轻小伙骗取空白转账支票后,将该支票的金额补填为8.9万元,收款人填为洪发钢材公司,从洪发钢材公司购买各种型号钢材合计20余吨,然后逃之夭夭。洪发公司取得该转账支票后,将该支票背书转让给三冶钢厂,购回钢板一批。
2002年5月2日,三冶钢厂出纳员持转账支票及其进账单到开户银行办理 进账,途中手提包被盗,转账支票丢失。三冶钢厂遂与出票人力源公司联系,要求补签相同金额的支票,力源公司获悉转账支票金额被填为8.9万元后拒绝补签支票。三冶钢厂请求力源公司的开户银行A银行支付票款,因不能提示支票亦被A银行拒绝。无奈之下,三冶钢厂遂以A银行和力源公司为共同被告,向A市江北区基层人民法院提起票据权利纠纷诉讼。
分析:
1、如何界定力源培训公司交付新世纪书店的支票性质?
2、本案新世纪书店收受的欠缺收款人名称和票据金额的支票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3、三冶钢厂遗失支票后应当采用什么方法对自己的票据权利加以补救?
4、三冶钢厂的票据权利依法应当实现?
案例七:(票据质押与抗辩)
1998年5月4日,A公司以其与B公司有钢材交易为由向A银行申请承兑汇票1500万元。A银行经审查其与B公司的购销合同和其他相关条件后,同意承兑。谁知A公司骗得A银行承兑后并未与B公司进行钢材交易,而是将收款人为B公司的1500万元银行承兑汇票交给B公司,请求B公司帮其套取银行资金。
1998年5月7日,B公司向开户银行申请贷款1490万元,并以其所持的1500万元银行承兑汇票设定质押。B公司取得贷款后将三张合计金额150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交付给B银行,但未在汇票上作成质押背书。B公司取得贷款1490万元,扣除帮助套取资金的手续费2万元后,将余款1488万元交付给A公司。
汇票到期前,A公司因经营被骗损失惨重,依法申请破产。破产时各债权人仅按5%获得清偿。但A银行因未接到申报债权的通知,也未注意报纸上的申报债权公告,因而A银行没有得到任何清偿。
1998年11月2日,因B公司不能偿还所借的1490万元贷款,B银行便依法实现质权。双方商定由B公司在汇票背面的第一背书栏加盖背书章,写明“委托收款”字样,并以B公司名义填写委托收款凭证,将汇票及委托收款凭证一并寄A银行提示付款。
A银行收到汇票后即与A公司联系交存票款,这时才发现A公司已于1月前被人民法院宣告破产。A银行立即找到A公司原法定代表人,方知该汇票系其财务科出纳员冒用A公司名义申请承兑所为,该票款已被出纳员用于个人炒股而亏得一干二净。承兑时提交给银行审查的购销合同系B公司将加盖了公章的空白合同书复印传真给A公司的出纳员,A公司出纳员在传真件上填写虚假合同内容后再复印而伪造的。于是,A银行以B公司欺诈取得票据不能享有票据权利为由,依法向某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确认之诉,请求确认A银行对B公司享有抗辩权。
分析:
1、分析B银行对本案票据依法是否享有票据权利?
2、B银行因收受本案票据质押而蒙受的贷款本息损失应由谁承担责任?
3、A银行作为本案票据的承兑人,应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五篇:经济法作业 案例分析
经济法案例分析
案例
(一):
2008年3月,张某、邵某等十余人签订合伙协议,约定成立一家食品站,从事生猪屠宰、销售活动,邵某出资1.5万元,其余合伙人各出资5000元;合伙人共同委托邵某为事务执行人。当月,合伙人办理了工商登记,成立了食品站。经营过程中,邵某因经营企业、执行合伙事务等与其他合伙人发生纠纷。2009年1月,食品站召开全体合伙人会议,以9:4的投票结果作出解除邵某和营业执照,影响了食品站的经营。于是,张某等合伙人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邵某交出企业公章和营业执照。
问题:法院该如何判决?如何防止类似的情况发生?
答:(1)法院应该同意张某等十余人作出解除邵某事务执行人的决定,判决邵某交出企业公章和营业执照。
合伙企业事务执行是指合伙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其对内对外关系中的一些事务处理。如果委托一名或者数名合伙人执行合伙企事业的,其他人不再执行合伙企业事务;不参加执行事务的合伙人有权监督执行事务的合伙人,检查其执行合伙事务的情况;而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合伙人应当按照约定向其他合伙人报告事务执行情况以及合伙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
合伙人依法或者按照合伙协议的合伙企业有关事项作出决议时,除合伙企业法和合伙协议另有约定外,经全体合伙人决定可以一人一票的表决方法。因此,被委托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合伙人不按照合伙协议或者全体合伙人的决定执行事务的,其他合伙人可决定撤销该委托。在本案例中,该合伙企业以一人一票的表决方式作出解除邵某事务执行人的决议,因此邵某应按约定交出保管的合伙企业公管和营业执照。
(2)如何防止,依照法律规定,合伙人企业事务执行的执行方式有合伙人共同执行、委托执行以及分别执行。本案主要是采取委托一个合伙人执行合伙事务的方式,造成一个执行合伙事务人的权力集中,因此可采取合伙共同执行或分别执行的方式,并在合伙协议规定,一旦委托执行企事业的合伙人被解除事务执行应全部交出所有事项。
①、合伙人共同执行:合伙人对执行合伙事务享有同等的权利。遇到纠纷时,可进行共同决定;而其他合伙人在执行事务也应该由大家共同讨论、决定后方可执行。
②、分别执行:合伙人分别执行合伙事务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可以对其他合伙人执行事务提出异议。当提出异议时,应当暂停该项事务执行。受委托执行合伙事务的合伙人不按照合伙协议或者全体合伙人的决定执行事务,其他合伙人可决定撤销该委托。案例
(二):
2004年10月,廊坊甲公司与沈阳乙公司先后订立两份《白糖买卖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供货,每批白糖到货后付款。在甲公司履行第一份合同后,乙公司没有按时支付贷款,而且提出各种要求克扣贷款,致使甲公司无法及时组织货源,无法执行第二份合同。经多方协商无效,甲公司遂发函通知乙公司解除第二份买卖合同。2005年4月,乙公司在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公司履行第二份合同,并赔偿乙公司损失95万元。
问题:甲公司是否应当履行合同并赔偿乙公司损失? 答:甲公司不应当履行合同并赔偿乙公司损失。
合同的效力是指依法成立的合同产生的法律后果。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合同履行的一般原则,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本案例中甲乙两公司双方订立合同,并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供货,每批白糖到货后付款,但乙公司在甲公司履行第一份合同后并无按时支付贷款,即没有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义务,致使甲公司无法执行第二份合同,从这一点可以证明甲公司不应当履行合同并赔偿乙公司损失,而应该由乙公司返还贷款赔偿甲公司的损失,并且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可以解除合同。因此,甲公司也可以发函通知乙公司解除第二份买卖合同 案例
(三): 原告南山支行因与被告富山公司发生用益物权抵押合同纠纷,向该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1995年10月31日,被告富山公司为装修富山地下商贸城,与原告南山支行签订了两份借款合同,约定:南山支行分别借给富山公司人民币610万元和美元100万元。双方同时签订了两份抵押合同,约定:富山公司以其对富山地下商贸城(面积1万平方米)拥有的管理权和出租权分别为这两笔借款进行抵押担保。但借款到期后富山公司不能依约还款,南山支行因此提出诉讼。
另查明:富山地下商贸城(面积11178平方米),是该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修建的地下设施。在修建过程中,被告富山公司的前身太和珠宝有限公司曾投资约5000万元参与建设,该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为此曾下文件确定:该项设施的产权归国家所有,富山公司对投入建设部分有长期使用管理权、出租权。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对富山地下商贸城的长期使用管理权、出租权因现在的权利人不能履行债务而转移给他人行使一事,表示同意。
问:(1)本案富山公司用属于国有资产的富山地下商贸城的长期使用管理权和出租权作为抵押担保,该抵押合同是否有效?为什么?(2)本案如何处理? 答:(1)抵押合同为有效合同。因为富山公司对富山地下商贸城享有长期使用管理权和出租权,是能够给权利人带来利益的财产权利,行使权利的结果完全能够达到保证债务履行的目的。并且将这种用益物权用于抵押,担保法虽没有明文规定许可,也未明文禁止,同时富山地下商贸城的所有权人对因该抵押引起的用益物权转移表示同意。同时该合同是在自愿、公平、等价有偿基础上签订的用益物权抵押合同,应为有效合同。
(2)被告富山公司在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偿还原告南山支行借款本金人民币610万元和美元100万元及其利息,至本判决生效期间的利息按双方合同约定计算。被告富山公司逾期不履行判决,以富山公司抵押的富山地下商贸城的用益物权折价或以拍卖、变卖该用益物权所得价款抵偿给南山支行。案件受理费由被告富山公司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