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告别白色污染,建设美好家园 “限塑”宣传资料
告别白色污染,建设美好家园
什么是“限塑令”
2007年12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被群众简称为“限塑令”。通知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从源头上和流通环节杜绝销售使用超薄和不合格塑料购物袋,有效遏制“白色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以实际行动助推白银市全域无垃圾工作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2018年1月11日,市政府制定印发《白银市流通领域“限塑”工作实施方案》,明确2018年底,全市城乡集贸市场、商场、超市、购物中心等商品零售场所基本禁绝销售使用超薄(厚度< 0.025 mm)和不合格塑料购物袋,基本杜绝经营者无偿或变相无偿提供塑料购物袋;自2019年起,在全市范围内全面禁绝销售使用超薄和不合格塑料购物袋。
为什么要“限塑”
塑料购物袋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中国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塑料购物袋。塑料购物袋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特别是超薄塑料购物袋容易破损,大多被随意丢弃,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已经限制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使用。“限塑”就是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从源头上采取有力措施,督促企业生产耐用、易于回收的塑料购物袋,引导、鼓励群众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塑料垃圾的污染及危害
杜绝白色污染,节约资源。“白色污染”,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难降解的塑料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危害重大,不但破坏市容环境,造成城市环境脏、乱、差,破坏景观,影响城市形象。更严重的是它具有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危及动物安全、农作物减产、处置占地、易造成大气污染的等多方面潜在危害: 危害人身健康。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超薄塑料袋盛装食物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当温度达到65°C时,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质将渗入到食物中,对人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因此国家已明令要求停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超薄塑料袋一般是聚氯乙烯塑料。这种塑料中残留有氯乙烯单体。当人们接触这种单体后,就会出现手腕、手指浮肿,皮肤硬化等症状,还可能出现脾肿大、肝损伤等症。更为严重的是,我们用的超薄塑料袋看似干净,多数来自废塑料的再利用,是由小企业或家庭作坊生产的。生产过程中未经有效的消毒,用这种塑料袋装食物不仅危害环境,也危害自己的身体健康;
危害家畜等动物安全。散落废塑料被家畜及其他动物误食,会导致生病,甚至死亡。在我国曾发生“国宝”大熊猫因误食塑料袋致死的惨痛事件。
危害农作物生长。农田里的废农膜、塑料袋长期残留在田中,不分解腐烂。破坏土地会结构,影响土壤的透气性,阻碍水分的流动,使土壤环境恶化,影响农作物收成、造成粮食减产,且这种污染很难消除,正在不断吞噬着良田。
浪费土地。我国处理城市垃圾主要是填埋作业。由于塑料膜密度小、体积大,它能很快填满场地,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填埋后的场地地基松软,垃圾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很容易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周围环境。
污染大气。若把废塑料直接进行焚烧处理,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塑料焚烧时,不但产生大量黑烟,而且会产生迄今为止毒性最大的物质:二恶英,对人类危害极大。
关于“限塑”你需要知道的知识
为什么要对塑料购物袋实行有偿使用制度? 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是提高广大市民百姓环保意识的手段之一。其目的就是培养广大市民百姓树立“减少或不用”塑料购物袋的观念,引导和鼓励广大市民百姓改变购物习惯,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从而减少塑料购物袋使用总量,遏制“白色污染”,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
“限塑令”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限塑令”有两个核心内容,一是规定商品零售场所不得销售、使用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塑料购物袋;二是规定商品零售场所应当依据本办法向消费者有偿提供塑料购物袋。“限塑令”主要适用于哪些范围?
“限塑令”规定:有偿使用塑料购物袋的实施范围限定为超市、商场和集贸市场。“限塑令”所称的超市和商场包括:便利店、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仓储会员店、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建材店、购物中心等,可以说基本涵盖了所有商品零售环节。
“限塑令”中所称的塑料购物袋是不是我们平日在商场、超市经常见到和使用的塑料袋? “限塑令”明确规定,塑料购物袋系指由商品零售场所提供的,用于装盛消费者所购商品,具有提携功能的塑料袋。但这里所讲的塑料购物袋不包括商品零售场所基于卫生及食品安全目的,用于装盛散装生鲜食品、熟食、面食等商品的塑料预包装袋。
“限塑”已成世界共识
无论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美洲、欧洲,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较多的亚洲和非洲,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已经出台各种政策法规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限制塑料袋的使用以减少“白色污染”、减轻环境压力,已逐渐成为世界的共识。
第二篇:打败白色污染创建美好家园
打败白色污染创建美好家园
南翔镇中心校 四(4)管诗祎
你可知到?在我们生活中用的白色塑料袋是有害物体,不仅使大自然受到伤害,而且对我们人类有不良反应。
试想一下,世界上一天会用多少这样的塑料袋呢?不计其数。所以,我认为大家买菜、购物、逛街,都不要用这种塑料袋,而应当用竹篮或纸袋代替。
上一星期,我无意中看见我班卢文颐在校园里自己拿着篮子捡塑料袋,瞧,她干得多认真呀!眼疾手快,那些塑料袋永远都逃不过她的“天罗地网”!之后,她又偷偷地写了一份《倡议书》,我们一致同意。现在,只要我们一看见这“白色”军团,就会不由自主地争着捡。今天,我在报纸上无意看到这样一则新闻:前些日子,海底探索家们在深海处,发现一只寿命长一百岁的老海龟不知什么原因而导致死亡,经剖解手术专家断定,海龟肚中居然有15个白色塑料袋。调查结果显示,游客们将“龟食”同塑料袋一齐扔进了大海里。啊!一只海龟就这样“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是人类害了它!你看,一只海龟的生命可也是与“白色”污染有关。由此可看出,塑料袋的“魔力”有多么大呀﹗
大海里的生物群落靠着互相依赖,共同生存。人类如果打破了这个生存规律,就应从以另外一种形式来补救。让动物保持生存规律。要不然就会破坏大自然,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我在此呼吁:糊涂的人类,快快清醒吧!不要在用“白色”污染了。一起建设一个健康的社会!
第三篇:建设美好家园
建 设 美 好 家 园
马山县 周鹿镇周鹿中心小学123班徐嘉怡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走向了城市,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的深入,许多自然的东西遭到了破坏,乱砍滥伐使绿色消失了,小鸟的歌声离我们也越来越远......美好家园不是等来的,而是靠我们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来的。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都关护着我们环境变化,为了我们美丽的中国,为了我们美好的家园,让我们伸出双手,让世界留下一片绿色,留下一份美好吧!
现在,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 绿色”的重要!认识到现代化的生活到底需要什么。没错,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建筑巢穴,而是在繁华的城市中也充满鸟语花香。
缺少绿色的家园不是我们想要的家园。在享受现代科技带给我们进步的同时,请不要忘记给我们留下足够的绿色。
建设美好家园,要从身边做起,从你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广西马山县周鹿镇周鹿中心小学530603
联系电话:6881008指导老师:卢瑛
第四篇:建设美好家园
建设美好家园
重庆长寿实验一小6.6班程子洋环保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尽力去做的事情,要想创建环保模范城建设美好家园,就要先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
首先要做好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每天的穿戴都要整齐,这样才能去迎接新的工作,新的生活。我们小学生就应该做到勤剪指甲勤洗澡,饭前便后要洗手。而且能够做到每月自己去剪一次头发,每周都要洗衣服。
之后还要做好家庭卫生,享受幸福生活。我们每天做完作业后都应该把书柜里的书整理好,要用湿毛巾把床、衣柜、桌椅和窗子擦得干干净净的。房间里零乱的东西要归类,要把家里该扔掉的东西扔掉,不该扔掉的东西要摆放整齐,决不能乱丢。每周都要进行一次大扫除,先用扫帚把房间扫干净后,再用拖帕把地面拖干净。
当做好“个人”,“家庭”卫生后,我们就应该开始做好公共卫生。要想做好公共卫生,创造美好家园,我们应先把污染环境较大的问题解决掉——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在空气中逐渐话成酸性氧化物后,会与大气层中的水气结成雾状的硫酸,形成酸雨降落下来,使江河、水库、鱼塘的水酸化,导致鱼类死亡,人类生病,土壤酸化。我们应当劝说厂长:“你不应该因为省钱而把工业废气和废水直接排入水中。你应该建设一个废气和废水处理车间,把工业废气和废水进行处理后再排放出去。据报道,我国目前只有三分之一的居民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而很多的工业废气和废水的排放和处理不当,造成的污染最严重。废气中含有大量的铅,在一米之下,浓度最大,对儿童的健康伤害很大。我们随时随地都在呼吸空气,空气中的污染物时时都在危害我们的健康!”
还有,许多人受短期利益的驱使,到处滥砍乱伐,破坏生态环境。我们要行动起来,多植树,保持水土不流失,调节空气,为动物挡风避雨,做绿色环保的使者,保护我们身边的生态环境。
另外,我们出门在外,不该发出噪音。噪声会使我们的听力下降,严重的话会使我们耳聋。我们也不能随地吐痰、乱扔纸屑,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只要我们都讲究个人卫生,重视家庭卫生,保护环境卫生,我们的城市就会成为环保模范城市,一个美丽的家园。
第五篇:建设美好家园
“东临淇水观鱼跃,西依太行闻鹿鸣”,这是描述古都自然景观的一句名言。自然环境是由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物和动物界有机结合而成的综合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都在追求健康舒适、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而面对全球工业化高度甚至畸形的发展,面对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破坏恶化,一些通古博今、卓有远识的哲人纷纷就此提出了唯物辩证法的高见。他们深刻认识到:自然与人不是敌人而是朋友。势不两立,只会两败俱伤;和睦协调,才能求大同存小异,才能双赢。世界各国在巴西一致通过的《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中明确的向世人宣告:“人类应享有以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20世纪是人类文明发展最快的一个世纪,同时,20世纪也是人类生活环境受破坏最大的一个世纪。
最先提出人类居住环境现代理论的是希腊科学家萨蒂斯,他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首创“人类聚居学”的理论。但由于此时正处于二战刚结束时期,所以没有认识和重视这一理论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1968年,美国学者马奇在《亚洲研究》上,发表了《中国风水的运用》一文,当时也没引起回响。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国际社会才意识到这一个问题,并迅速形成一股思潮。如美国学者杜、尹弘基出版了《风水——地理位置选择和布局的艺术》等专著,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英国《泰晤士报》等报刊加以广泛报道。联合国也先后多次召开了有关“人居”发展研究的各类会议。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专家学者也开始引入了这一概念,并将其改定命名为“人居环境学”。中国的大连、珠海、杭州等城市先后获得联合国颁发的“人居奖”。但是我国2002年新版的辞海中,“风水”一条却还是那样解释:风水,亦称“堪舆”,中国的一种迷信。显然这种释义是片面的、缺乏历史发展观的。我们不是把“风水”和“人居”完全等同起来,但是无可否认的是“风水学”中的主要内容就是关于“人居”环境的选择与改造,这是历史、科学、公正的学术研究态度。
中国古人崇尚人居的天人合一。如宋代大学者苏轼在《司马君实独乐园》一诗中感叹到:“青山在屋上,流水在屋下。中有五亩田,花竹秀而野。”好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独乐园”。在当前,此类生态、此类环境、此类人居是很难寻觅的,尤其在城市中,更是一种奢望。
中国当代最负盛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在《社会主义中国应该建设山水城市》一文中认为:中国古代的山水诗、山水画和古典园林都特别注重山水的“形”与“意”的结合。因此,中国在21世纪应该建“山水城市”。清华大学著名学者吴良镛院士在《山水城市与中国
——21世纪中国城市发展纵横谈》一文中也指出:“中国传统城市把山水作为城市构图的要素,山水与城市浑然一体,显然与山水构图和城市选址布局的'风水学'的理论有关。”他又说:“山的水而活,水的山而壮。”因此,城市得山水而灵。
人类是宇宙大自然中的极小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在宇宙大自然中,必然要受环境的自然生态和自身的创造物,譬如各类建筑物的极大影响。人类的生命过程也不断与外界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自身的创造物进行物质能量和各类信息的交换,相互间互为依存、互有作为、密切关联。由于人类是自然界的最高等动物,因此,人类不仅具有身体的物理影响,而且更具有心理的情感影响。拥有一个生态地球,居住一个山水城市,生活在一个内外环境优美的住宅,这对于人类的身心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具有极好的影响和作用,是提高人类质量及繁衍后代兴旺的关键因素。
人类经过千万年的艰苦历程,终于进入了崭新的21世纪。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正是人类向往“天堂”幸福美满生活和居住
最佳环境的形象写照;然而,摆在人类面前的危境是:全球生态环境日益遭到人为破坏,大自然也因此毫不留情地在报复人类;人类的人为建筑不顾生态环境、不合自然规律、也不符合人类生活的自然要求和属性,胡建乱造的“垃圾”普及全球。这对我们的地球和人类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灾难,因此我们应当为人类与自然大声疾呼:人类、生态、环境、建筑,一定要像“五行”一样,只能“相生”,不可“相克”!
事实表明,人类在建筑规划选址时,应考虑其自然生态环境的结构功能和对人类的各种影响,从而合理利用、调整改造和顺应其建筑生态环境。能否以生态技术为利器,及时地完善自身的可持续设计体系,不断开发出利于人和自然发展的新设计、新环境,将成为今后衡量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一个部门设计实力与水平的标志。随着这种节奏的加快,市场与设计竞争将愈演愈烈。
“生态觉醒”的浪潮正逐渐席卷全球,尊重自然、关注环境、创造健康的生活和消费方式正在成为时代的强音。美国著名的未来学专家罗伯特欧尔森在《可持续的未来的选择》一文中指出: “一个可持续的社会思想是高于我们时代的未来思想,但它不是乌托邦,它是一种用全新的技术,政治、经济、宗教、艺术等观点对未来进行详尽阐述的思想。它要求人们在科学研究、技术革新、企业管理、财政运作、社会设计、公众政策等方面发挥首创精神,未来将被具有最大精神力量的想象所决定。”以持续发展战略为核心的创造性,将推动人类走向更加辉煌的环境艺术时代。
作为一种能够牵动全球诸多问题的整体设计策略和发展战略,“环境艺术设计”无疑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和治本方略。环境艺术设计也不再是狭义的造型设计,而是以创新设计为核心,集生态学、设计学、材料学、心理学、美学和建筑学、人体信息学、地理学、景观学等众多学科为一体的系统设计。着眼于全方位的人与生态关系的优化,正是环境设计的基点,是迫在眉睫的世界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