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本课堂小组合作探讨
生本课堂小组合作探讨
有效的小组合作可以使学生在小组中的合作学习规范,课堂中的学习兴趣深厚,学习主动性强,每个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明显提升,学习氛围非常好,小组长的能力也有较大地提高。通过创建学习合作小组,课堂效率也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那么怎么样才能使小组合作有效呢,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合理选拔小组长,明确各个成员的职责
在合作学习中,小组长是小组活动的灵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选拔方式要多样,可以是教师指定,自荐或组员民主推选。只有明确了小组长的职责,开展系统有效的培训,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才能真正产生实效。
小组长的责任是:
(1)检查组员的课前小研究、课后的练习。
(2)课堂带动组员参与课堂的小组讨论、交流、分工、展示、评价、帮教中,并安排好小组展示的顺序与小组上台的礼仪。
(3)小组长做好榜样并监督好组员的纪律。
(4)做好小组成员的评价,还要及时向老师报告该组成员的表现。同时还明确组员的职责:
(1)按时完成课前小研究、课后作业与知识点的复习。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小组讨论、交流、评价、帮教、展示或举手回答问题的活动。
(2)监督好小组长的工作是否到位。
(3)转变评价方式,能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既评价别人的不足,也要看到别人的优点。
二、科学设计前置性小研究,让学生在有准备中合作。
前置小研究是进行小组学习的载体,没了它就无法展开合作学习。前置小研究要做到:
① 前置小研究设计要低入,开放。
② 刚开始布置小研究,要指导学生完成,对学生不清楚的指令要解释清楚,对有动手操作的小研究,最好事先演示,等养成习惯再放手。③教师要重视学生小研究完成情况。上课前要检查学生完成小研究情况,作 业小组评价的一个方面。
三、落实小组交流的有效指导,让学生在做中学。
小组交流是生本课堂中的一种常规化模式,小组交流有没有实效性,直接关系到课堂效果。
① 刚开始小组交流,要培训学生,尤其是小组长,根据小研究的内容,合 理分配,一般较简单的题分给较弱的同学,依次分配,让每人都有发言的机会。
② 对于小组不团结合作,教师要加以关注,问清楚原因,个别做工作,必 要时进行批评教育。
③在小组交流时,要求学生都站起来,把小研究放在中间,大家一起都能看 见,当组员读到这道题,其他组员也要手指到相同的题。手到,心到,思维才能跟上,听得仔细了,错误也能分辨出来了,争论自然就热烈了,长期坚持训练,认真倾听的习惯也养成了。
四、鼓励学生大胆汇报交流,充分展示小组学习成果。
“小组合作”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的最大困难就是班级汇报交流。小组汇报没有提升,班级互动不熟烈,课堂就会沉闷,那么老师又该如何解决呢?
① 多鼓励学生大声说。刚开始学生声音小,老师多鼓励,严要求,可以让 声音大的学生演示,及时表扬。
② 教给学生一些语言表述的方法,如:下面由我们小组来进行汇报;我们 小组汇报完了,其他小组有不同的意见吗? “我们小组汇报完了,你们愿意考考我们吗?”“经过预习我的发现是„„”、“我的例子是„„”。
③ 训练学生抓住要领、有条理地说。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要训练学生先 弄清楚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我准备从哪几方面说,对不好理解的内容,最好通过举例说明,下面同学也容易看懂。
④课堂中往往会出现上面小组在汇报,而下面的学生却倾听不仔细,不互动 交流的现象,没有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平时就可以教学生从这几方面去听:a、听懂汇报学生所说内容,不明白要及时问。b、与自己不一样,要及时补充。c、说的好的,要说好在哪。对不良习惯的学生要及时指出,对倾听认真的小组要及时表扬。生本课堂中的教师从表面看没有多大的作用,课堂的主角都是学生,教师退居幕后。但实际上,教师无论在调控课堂、穿针引线等方面都应发挥“ 四两拨千斤” 的作用。老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生成点,推进课堂的深度。善于组织课堂,及时调控好课堂,把学生的讨论都聚焦到课题的难点,激发学生兴奋点,这样就使课堂气氛热烈。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第二篇:生本课堂下的小组合作
生本课堂下的小组合作
罗燕
方式,而真正实施起来,在教学中并没有落到实处。以往的小组合作都是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刷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所以,要想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有价值,必须讲究艺术。下面,我就谈谈在生本课堂实践中我所做的一些粗浅的尝试。
一、小组成员合理搭配,明确分工
为了使每个组真正能动起来,在分组之前,我对每个学生进行了认真分析,针对学生的不同特长,把学生分成了四人一组,以优带差。让他们选出最相信的人做组长,并根据各自能力明确分工。组长负责发言次序、小组活动的组织、小组内的分工;组员分别承担一项或两项具体任务的完成。
二、注重小组交流的有效指导,让学生在做中学
小组交流是生本课堂中的一种常规化模式,小组交流有没有实效性,直接关系到课堂效果。如果合作不好不但浪费时间会影响学生的成长,而且会使学生两级分化。在刚开始实验时,我们班学生不会小组交流。在交流时会说的都在说,不会的只顾东张西望,不知该做什么好。看到这种情况,我并没有批评他们。下课后,我认真分析了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其一在于教师没有明确交流的具体要求。学生对做什么、怎么做不十分清楚。其二,小组长没有发挥作用,致使大家的发言多次重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思维碰撞、相互启发。于是利用课余时间,我对小组长进行了培训:让他们把小组的4个人编上号,每次都按1、2、3、4号的顺序来发言。一个人发言的时候,要求其他人必须注意倾听,有不同意见先举手示意,经组长同意后再补充。对于交流的结果在小研究上要有体现,即每道题小组有几种方法或有几个不同的例子、几种不同的发现,小组成员都要选取典型的在旁边做上注解。
三、小组汇报锻炼了学生的勇气,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刚开始的时候,到全班汇报时我叫哪个组都不愿意上来,更不用说哪个组敢主动到前面来汇报。原因是怕说错了在全班出丑,挨老师批评,丢面子,伤自尊,所以我总是鼓励学生要大胆发言,敢于汇报。无论对与错,只要敢于到前面来,我就给这个小组发一颗“勇敢星”。尤其是平时发言少的,说错了我也给予鼓励。老师以宽容之心,善待错误及说错的同学,让“错误”成为教学资源。充分挖掘错误的价值,在容错、纠错中让学生收获知识,收获自信,收获快乐。
四、加强小组评价的激励性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在于人是一个可以激励的系统。”如果一个人有了成功的表现,有受到激励,就会迈向更大的成功。在生本课堂的教学中,每节课都要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老师的“你说得真棒!”、“你的发言实在精彩!”、“你好聪明呀!此时,他们的思维被激活了,思维发生了碰撞,即刻就产生了智慧的火花,学生的学习理所当然就产生了令你意想不到的极快的进步。例如,我班的学生,在期末数学总评中一跃成为年级第一,大大的给了我一个惊喜。2018年4月25日
第三篇:浅谈生本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生本”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 *** 时光飞逝,转眼一年的生本课堂教学改革过的真快,从效仿学习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从理论学习到运用理论,一路走来,有喜有忧,有得有失,在生本教育的道路上让我不断地收获着幸福和感动。下面,我就来谈谈我在生本课堂实践中所做的一些粗浅的尝试。
合作学习是生本课堂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高效的合作学习能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全员参与、高效参与的最基本途径和基础性环节。学会尊重别人,倾听别人,是“合作学习”的本质。在“生本”课堂中,每天的学习任务必须要靠小组合作来完成。小组合作安排在学生独立研究后,班级汇报交流前。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学生间互帮互学,以优帮差,以差促优。
一、小组成员合理搭配,明确分工。
为了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动起来,在动脑的基础上动口动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我首先划分了学习小组。我对每个学生进行了认真分析,根据学生数学学科的成绩、思维水平、性格特点、语言表达能力、书写水平等不同,把学生分成了四人一组。然后,让他们自己选出最相信的人做组长,组长负责活动的组织。小组内的分工、发言次序、重点讨论的问题、组内评价要由组长依据具体情况灵活确定。组员分别承担一项或两项具体任务的完成。
在小组交流之前,我对小组合作提出明确的要求:组长要给小组同学分好工,谁汇报哪个问题,谁记录在交流时必须安排好。例如我在教学《平面图形的面积整理与复习》一课时,四人为一小组,一人整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人整理《三角形的面积》,一人整理《组合图形的面积》,组长汇总各部分内容并汇报,这样使得每个同学在独立思考的结果都得到了展示,而且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借鉴,得到共同提高。
二、落实小组交流的有效指导,让学生在做中学。
小组交流是生本课堂中的一种常规化模式,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到成功的喜悦。小组交流有没有实效性,直接关系到课堂效果。如果合作不好,不但浪费时间,而且会加速学生两极分化。在刚开始实验时,我们班学生不会小组交流。在交流时总是那些优等生在说,中下等生只是被动地听,不知该做什么,怎么做。看到这种情况,我并没有一味地责怪学生,而是在努力寻找自身的问题。我通过调研分析,找到了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其一在于教师提出的要求不具体,学生对做什么、怎么做不十分清楚。其二,没有利用好小组长,致使大家的发言多次重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思维碰撞、相互启发。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小组长进行了培训。在课堂上耐心地引导他们这样操作:首先,让有问题的人发言,提出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其余人解答;如果没有问题,让小组同学按事先排好的顺序来汇报。遇到一组内四个人都不会的问题时,可以把问题记录下来,在班级交流时解决。别人发言的时候,要求其他人必须注意倾听,有不同意见先举手示意,经组长同意后再补充。别人列举的典型例子、解题的新思路、新方法,用得恰到好处的词语,都要吸收过来,为我所用。同一道题有几种方法或有几个不同的例子、几种不同的发现时,小组成员都要选取典型的在练习本上写明。
在学生小组交流时,我总是深入到小组中,细心地观察、倾听,了解小组交流进展,发现交流中的问题,不断地研究反思、总结提高。小组合作中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如听取发言随意插嘴,不善于为自己的观点寻找支撑理由,求助别人不礼貌,不会欣赏别人,相互间配合不默契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训练,小组交流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在交流时不仅有序,而且思维更加活跃。每个人都能够发表不同的见解,并能对同组的发言提出意见和建议。有时小组交流不能解决的问题,能够及时向老师与其他小组求助。因此在合作交流的学习中,学生学会了分工合作,共同去解决疑难,共同体验与分享学习的成功和快乐。与此同时,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与他人友善相处,学会了乐于助人,学会了沟通,学会了理解。我们班的王雨新同学在《我的收获》中写到:“我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有了很大的进步,懂得了去关心帮助同学。当我看到我们小组的申洁同学学习进步了,我比自己考100分还要高兴。”因此,我班学生,现在已养成一个习惯,无论做什么事情,他们都会以团队的形式出现,团队中若有哪个同学在学习、行为上掉队了,其他人就立刻想办法去帮助他。实践表明,小组交流这一“兵教兵”的过程,无异于将原来的一个课堂一个老师变成了一个课堂几十个老师。由于同龄人之间交流,少了畏惧感、紧张感,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发挥了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鼓励学生大胆汇报交流,充分展示小组学习成果。
小组合作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的最大困难就是班级汇报交流。刚开始的时候,哪个组都不愿意上来,更不用说哪个组敢主动到前面来汇报。原因之一是怕说错了在大庭广众之下出丑,丢面子,伤自尊,弄不好还会挨老师批评。这时候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通过激励措施来“刺激”学生大胆走向讲台。上课伊始,我将好话说在前边:今天我们来比一比,哪位小组最勇敢。哪个小组敢到前台来汇报,就给哪个小组发个“智慧勋章”。孩子们都好胜。同时我也努力改变自己,让学生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无论学生发言的质量如何,都不批评、训斥学生。无论对与错,只要敢于到前面来,我就给这个小组发一颗“智慧勋章”。尤其是平时发言少的,说错了我也给予鼓励。在容错、纠错、用错中让学生收获知识,收获自信,收获快乐。学生胆怯不敢汇报的另一个原因是,不知怎么表述。开始的几节课,我就一句话一句话地教学生怎么说。比如:汇报小组到了讲台前,小组长可以说“大家好!今天这节课由我们小组来进行汇报”,然后成员依次说汇报的内容,汇报完之后,可以说“我们小组汇报完了,其他小组有不同的意见吗?”这样一节课一节课地坚持训练,时间长了,学生自己就知道如何来做了。学生在发言前先说:“我的发现是„„”,发言结束时告诉大家“发言完毕”,并恳请大家给自己提出意见和建议,加以评价。现在小组汇报时,学生的热情非常高涨,争先恐后,生怕老师不叫自己组。很多时候我让这个组学生发言了,另外组的学生就不高兴,埋怨我没有给他们汇报的机会。后来,我改变方法,让学生主动到前面来汇报,其他组有补充的,也主动站起来说,他们表现得非常好。前些天我们年级进行了期中测试,我把考后的测试卷交给了孩子们让孩子们在小组内先逐题讲解,然后到讲台上当小老师讲解,讲解后集体评价哪位小老师讲解的最优秀,这不但保证了小组内人人有发言表现机会,而且在全班发言的学生人数达到了90%左右,学生的参与度空前提高。在生本课堂上,学生的勇气增加了,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学生的能力提高了,敢于向困难挑战。生本教育的课堂上,孩子们的羞涩、腼腆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主动、积极、自信,更有一种让人感动的热情。生本课堂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或多或少地还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没主见,人云亦云。
一个学习小组内的成员的素质是不一样的,必然会有好中差之分。对于同一个问题,好的学生会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差一点的学生则不会思考,或懒于思考,没有自己的观点,只能跟着别人走,别人说什么他就说什么。这一现象在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是很常见地,也正是这一现象的常见而导致了小组合作学习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二、欠主动,坐享其成。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每个组员都必须是主人翁,都要主动地参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活动欠主动,往往是坐在旁边听别人说、看别人做,最后做个无功之臣,坐享他人之成。这样的学生在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参与度不高,听、说、思维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也影响了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别人,要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要教育学生成功的合作学习既要有统一的学习目标,又要心中有他人,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多为他人、集体着想;要教育学生要对自己的表现有信心,不自卑,要主动参与学习。这些思想品德教育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很重要保证,也是合作学习的目标之一。
2、做到科学分组。在分组时,应尽量做到科学合理,可考虑两个方面:一是争取小组间的零差距,做到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二是组内成员的异质互补,就是将有各种特长的学生放到一个组内,让他们取长补短,尽量做到最佳组合。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有效弥补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分别教学的不足,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集体观念。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小组合作教学就会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科学习。
第四篇:生本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简介
生本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简介
安吉 舒福生
一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各国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其具体形式和名称上不甚一致。如欧美国家叫“合作学习”,在前苏联叫“合作教育引”。综合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维交流中,教师垄断了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
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学生是未来的社会成员,社会要求我们不仅仅是一个有知识,更是一个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我们要成为未来社会合格的成员,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社会人的主体性,必须将个体融入群体之中,并自觉地为这个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我们进入班集体时,就已进入了一个特有的小社会,我们必须在集体中发挥个人的能动性,在吸取集体的帮助和服务集体的活动中,使自身得到发展与提高,从而适应这个小集体。小组合作学习,首先使我们在小集体中相互适应,通过适应这个小集体,逐步过渡到适应大集体,从而培养了我们的社会适应性。之所以说它有利于培养我们的社会适应性就是因为:
① 它创造了我们互相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我们学会了把自我融于群体之中,小组的成员成了好朋友,一起学习,一起活动。这使我们感到自己难以离开这个可爱的群体,从而培养了我们的合群性。这也是一个人具有社会适应性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② 培养了我们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好品质。要想适应社会,能与别人密切交往,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他人能热心帮助,真诚相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我们感到要想使自己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必须做到小组之间的每一个成员相互帮助,相互取长补短,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了小组成员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帮助本组成员共同提高的好品质,这是我们在适应社会中所必备的条件。
③小组合作学习还有利于促进我们健康个性的养成。社会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在人的活动中,尤其是在人和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而小组合作学习给我们小组成员之间提供了合作的机会,增加课堂上同学之间合作、互助的频度和强度,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我们健康个性的养成和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要想成为一个具有自觉能动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人,他必须是一个对事物有自己独创的思维与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具有交往能力的开放型人才。
那么,怎么才能成为这样的人才呢?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培养这类人才的有效途径,小组成员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我们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交流中逐步培养我们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独立见解的能力。所以,好好把握机会吧,社会正等着我们去开创美好未来呢!
3.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我们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所以,要充分的表现自己哦),为每个同学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同学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我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同学们的全面发展。
4.让学生知道小组合作学习是最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效的
在问答式(老师讲我们听)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提出问题时,我们经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不思考;二是结果完全错误或结果正确但方法单一。(嘿嘿,有同感的人应该不少吧。)
让我们来看一看小组合作学习吧,因为我们有了小组,小组内有6名伙伴,老师提出问题时,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同学(伙伴)及时得到纠正;不愿思考的同学(伙伴)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使我们组内的每一个同学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同学(伙伴)为捍卫集体(小组)荣誉而学习的动机,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正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
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使我们在学习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的多少。让我们再来看一看吧:
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我们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哦。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交往,学会讨论。
二、小组管理与评价
1.常规管理与评价
(1)为了更好地进行班级量化管理,增强大家的守纪意识和管理意识,树立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各班制定和高效课堂相配套的学生管理规定(即班规)。每个同学的基础分都为100分,然后根据指定的量化考核扣分细则进行考核减分。
(2)你们的量化扣分记入本人量化考核档案,同时也记入你所在小组的量化考核。(3)如果学生因违纪被学校量化扣分了,那么班级会按学校扣分的3倍记入你的班级量化考核扣分,同时也记入你所在小组的量化考核。同样,如果你受到校级表扬加分了,那么班级会按学校给你加分的5倍记入你的班级量化考核加分,同时也记入你所在小组的量化考核。2.课堂即时性、激励性评价
每节课上课前,老师会根据学生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包括完成人数、完成质量),为你们每个小组打一个预习分数;当老师要求大家起立讨论的时候,老师通过倾听每个组的讨论,会根据大家的参与度和讨论的有效性为你们小组打一个合作分数;在上黑板展示的环节,老师会根据展示要求和展示质量,为你们打一个展示分数;当别人展示结束后,如果你有疑问或者你觉得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你都可以及时地进行补充和点评,为你们小组加分;在整节课中,如果你们小组的纪律是最棒的,那么会有相应的加分哦。
3.学期末的五星评比
(1)勤奋之星(此星评价以鼓励后进为主)评价标准: ①课前能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学案等各类练习。
②按照教师要求做好课前相关的学习准备(如:学习用具、黑板的板书、双色笔等)。③每次的课堂常规能认真执行等。(2)参与之星评价标准:
①课堂上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②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展示。
③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评价等各个学习环节。(3)点评之星评价标准:
①听讲要认真。如听到有价值的内容要及时把它记录下来。②声音响亮,表达清晰。③观点鲜明,有自己的思想。
④不重复之前已说清楚的内容,以节约课堂时间。
⑤课堂上杜绝参考书,可在预习时参考,课堂上应说出自己内心最真诚的感受。(4)展示之星评价标准: ①仪态自然,心情放松。
②面向更多的同学,必要时手指黑板。③声音响亮,要求脱稿。④把握内容,要有重点。
⑤能与其他小组互动,并适时点评其它补充的内容。
(5)希望之星评价标准:综合以上“四星”提名最多的学生,最终由班主任综合评定为准。
同学们,通过上面的学习和了解,你是否已经在心里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了?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1、导学案
导学案是我们轻松愉悦学习的思维线路图,是我们学习的指南针、导航仪、方向盘,是同学们自学的导航、课堂交流的剧本、学习效果检测及学情调查的工具。其内容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学法指导、情景导入、自学与交流、文本拓展、课堂小结、当堂反馈等,不同学科还有不同的特色。
在导学案的“导航”下,我们所学的大部分内容同学们进行自学就知道学什么、怎么学,也能学得会了(课本中的疑难问题在学案上的文本拓展中都有解释)。
2、生本课堂流程——六步三查
第一步:课前自学——培养自学能力 【操作】老师提前一天下发导学案,同学们根据导学案进行自学,并完成上面的练习,第二天早上交到科任老师处,经教师批改后于课前下发。各小组学科组长交替检查,根据完成情况对各小组进行打分,并将分数公布在黑板上的“课评表”预习栏内。
【意义】同学们不再等待教师的灌输,不再记忆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不再通过大量的巩固练习强化记忆,而是通过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长期训练之后,同学们的阅读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发现问题的习惯等就逐渐养成了,而这些习惯养成的背后是同学们学习能力的提升,这远比知识本身重要的多,它将让我们受益终身。
同时,老师根据同学们完成导学案的情况对我们的学习情况进行了第一次学情调查,清晰地了解到哪些问题同学们通过自学已经会了、哪些问题同学们需要相互讨论才能解决、哪些问题需要老师的讲解才能明白。然后,老师有针对性地与同学们一起学习。
第二步:小展示——让每个同学在每堂课上都能发言
【操作】课前各学科组长根据能力大小给每个组员分配任务。上课一开始,全体组员站立起来,围成一个圈,依次展示自己分配到的问题。如有不同答案就进行全组讨论。小组讨论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就由学科组长将题序填在黑板上的“课评表”前。此时,老师会深入各个小组,监督(打分)、答疑、发现亮点、分配下一步大展示任务。
【意义】许多同学,特别是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同学,在传统的课堂上(老师讲同学们听)很少甚至没有发言的机会,而在这个环节,每个同学都需要发言,都有任务,每个同学都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每个小组都在积极地学习,就好比“动车”,七个小组长就是每节车箱的“分动力”,在小展示中每个同学的困惑能得到同伴及时的帮助。这种平等、宽松的交流让课堂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课堂焕发出生命的光彩,让每个同学都享受着学习的快乐。同时,老师完成了第二次学情调查(同学们的学习情况)——根据深入各组的小展示情况和“课评表”前的问题反馈情况,老师将问题进行分类处理。第一类是交叉问题,即各小组存在的不同的问题,可通过交叉分配给各个小组进行全班的大展示。第二类是共性问题,即几乎所有小组都无法解决的问题,这往往是本节课的难点。老师会立即调整教学方案,对这些问题作一定的铺垫、启发、提醒,让问题呈现一定的梯度,让同学循序渐进,不但要学会,还要学得愉快。
第三步:大展示——突破学习难点
【操作】根据老师的分工,各小组依次派代表上台进行展示,可以通过朗读、讲解、板书、表演等形式进行。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点评、补充、质疑、对抗。老师还会对我们进行引导(深度、方向、节奏)、评价、适时地点拔和讲解。
【意义】我们是天生的学习者,只要有一个同学会的,老师一律不讲,让每个同学通过思考、讨论、争辩、感悟最后得出结论,在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中掌握了方法、激发了情感、加深了印象,把课堂还给同学们,让同学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个上台展示的同学都会得到一定的分数,而基础越弱的同学得到的分数越高。同学们想一想,为了使小组得分最大化,大展示前,我们是不是应该拼命地辅导本组成绩较差的同学,直到把他教会,然后目送他上台展示,为我们小组争分,争荣誉啊(记住哦,这是一个技巧哦)。
第四步:课堂小结——不是老师教了多少,而是同学们学会了多少 【操作】通过课前自学、课堂交流,同学们将自己的收获进行小结,并构建出知识框架。并让之前得分最少的小组进行展示,其它小组补充。
【意义】传统课堂下的课堂小结一般是教师以板书或课件的形式小结本节课所讲述的内容,同学们的任务是誊抄并背诵那些条条框框,至于同学们是否真的全部掌握了这些内容就不得而知了。而我们的小结是由同学们来完成的,每个同学通过几分钟的冥想后将自己的收获写在导学案上,这既是对本次学习的回顾和梳理又是学情最真实的反映。老师只要在小组间来回巡视一番,便知道同学们学得如何,我们预设的教学目标完成的情况如何。第五步:当堂训练——我想知道这堂课是否高效
【操作】小结之后同学们独立完成导学案上的巩固练习。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题目也分成A、B、C三类不同的难度。必须围绕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绝大部分同学必须能当堂完成、当堂核对。
【意义】学为致用、趁热打铁是巩固所学知识最好的方法之一。让同学们及时地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对其巩固所学、加深理解、提升能力、查漏补缺无疑是十分有效的。同时,老师完成了第三次学情调查,根据同学们练习的正确率高低及错误集中点进行课后反思,并针对同学们存在的问题设置补充训练,同时,再对导学案进行修改、完善,以便下次使用。
第六步:汇总记录 【操作】老师在学生做当堂训练时,对黑板上“课评表”中每个小组的各项得分进行汇总,并在本节课结束时对优胜的小组及个人进行表扬。课后学科的科代表将分数记录在“日评表”中。
【意义】各个小组的成员都要加油哦,每一节课都有机会,每一个时刻都有机会为小组挣分,为小组的荣誉而战。老师和同学们会肯定你们一点一滴的进步,对每点不足也能进行及时的校正和帮助,让我们的学习不走弯路,大大提升了学习的效率。
第五篇:有效开展小组合作 打造高效生本课堂
有效开展小组合作 打造高效生本课堂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学生才会受益,才会实现师生双赢,学生才会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才会为他们今后能成为创新性人才奠定基础。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是有极大作用的。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运用把握不准,导致在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的效果未能很好的发挥出来,有时甚至出现了低效与无效为合作而合作的现象,缺乏小组合作有效策略的把握与运用,影响了教师对这一学习方式的认识和高效课堂建设的深入推进。那么如何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明确师生定位,构建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教师首先要明确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是主角,既是活动参与者,还可以是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设计者,教师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当小组成员集体合作不足以完成目标时,给予点拨辅导,观察倾听以确保他们的学习互动富有成效。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应当注意结构的合理性。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从而将一个班级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这样有利于组内成员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组间竞赛,公平竞争,发掘小组群体智慧,实现优势互补。因为合作学习需要多样性,而不同成员间的信息互换可以激发更多的观点,使全组成员形成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二、做好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中,有的学生无所事是,其重要原因就是分工不明确。在合作学习中,我们要使每个成员都担当特定的角色,并且每个角色都是不可替代的。所以要充分体现“因生而宜、力所能及”的原则,对小组内部进行合理分工,每个小组应设立小组长、记录员、报告员等角色。小组长的任务是指挥小组开展活动,负责小组所有的成员都能完成各自的任务,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因此要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
联络员负责小组与教师及其它小组的联络和协调;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的活动、决议、讨论结果;报告员负责重述小组讨论学习的主要结论,并演示研究成果,所以应选择学习成绩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每个组员不仅要明确自己的任务,而且使他们体验到个人的价值,从而形成组员之间的相互配合,有效提高了合作学习的实效。
三、关注小组合作学习技巧的培养
组织合作中,学习不再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并掌握一定的合作技巧。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活动相互调整、相互改进、互补共效的过程。每个组员的学习行为将会不断受到来自伙伴的建议、提醒和修正,同时每个组员也要关注他人,经常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就要求同学之间学会尊重,善于接纳、尊重他人的劳动和努力,尊重他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坚持真理的过程中,认真虚心接纳他人的合理化建议,甚至敢于否定自己。在直言无忌而又从善如流、主动配合、和谐默契的心理氛围中,每个人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四、做好合作过程的多元评定
如果一个老师只成功地确定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合理地划分了合作小组,并让学生进行了合作学习,而没有及时地做出评价,那很可能使学生对合作学习丧失兴趣,不再有积极性。教师适时、多维的期待与评价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评价要体现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
1.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互评。
2.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也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注重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建立长效的评价机制。
3.重视口头评价与形象评价相结合,教师应掌握好课堂评价的杠杆,如用一句真诚的话表扬,用一个赞许的目光赞许,用一张精美的贴画激励,还可用等
级和评分等多种方式对合作小组进行鼓励。
总之,在建设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呼唤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真正做到课堂上以学生发展为本,不断去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合作学习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真正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共同成长、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