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环境保护与清洁生产的发展趋势
中国环境保护与清洁生产的发展趋势
引言
历史的脚步毫不停歇的来到了二十一世纪,时代在发展、人类社会也在高速发展。人类文明在最近两百年来的累计超过了以往千年的总和,可就在物质文明超速发展的同时带来的却是环境破环的梦魇,是物种的灭绝,是生态的失衡,是大自然的惩罚。
据最新数据显示,世界上每一秒钟就有至少三种以上的物种在灭绝。温室效应也早已不是什么新名词,甚至当年震惊全球的八大公害事件也在慢慢的被人们淡忘。水土流失,沙尘暴,拉尼娜,厄尔尼诺等等极端现象带给我们是一种沉重的历史反思。
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曾经说过要首先考虑解决十二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如今中国人还有几个在为温饱而活着。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就是三十年的奋斗史,更是三十年中国人民拿环境、资源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的一个过程。记得九七年的时候,我的家乡遍地都是小溪河流,不说清澈见底也算得上是很干净。可是短短的十年间,我连这样的一条小溪都见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很多工厂排放着刺鼻气味儿的黑褐色污水。中国的环保事业起步很晚,到了72年第一次联合国环境会议的时候,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环境保护的开始。而真正在社会层面上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则是中国加入WTO以后,面对世界各国的贸易壁垒和国内经过高速经济发展后遭到破坏的环境现状,“环保”这一词汇开始在中国无比流行起来。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环境类政策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可是由于环保部门的权限有限,和地方政府一切为了经济的口号使环境保护成了一句空谈,高高的架空在了经济发展的头上。“谁污染谁治理和排污收费”在便宜了部分污染严重至完全应该关停并整改的企业的同时,也富了一群连基本的环境保护常识和环保治理技术都不会的政府公务人员。
2002年以后,国家关于循环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直接推动了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蓬勃发展。环境保护部门在政府各项职能工作中所占话语权也越来越重。同时,一批具有长远眼光的环保部门官员也开始务实进取,不再把着眼点局限在排污费上,而是整体的地方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开始明白,一个环境适宜人居的地域往往更能够吸引投资者眼球。这样,中国开始从荷兰引进清洁生产技术。并开始在中国分步、分地区推广EMS既环境管理体系。到了今年,也就是2008年的二月份,伴随着大部制改革后环保总局升格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标志着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第一章 清洁生产的内涵
199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环境规划中心给清洁生产下的定义是:清洁生产是关于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的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意味着对生产过程、产品、服务持续运用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以期增加生态效率并减少、降低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1998年第五次国际清洁生产研讨会上的定义是:清洁生产是将
综合预防性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提高综合效率,降低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
而我国在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并结合我国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实际情况,于2002年6月29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明确规定: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消减污染,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其中关于资源利用方面的阐释与固废的处理原则即著名的3R原则很相像:
1.减量化原则(ruduce)
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消费目的,进而从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减量化有几种不同的表现。在生产中,减量化原则常常表现为要求产品小型化和轻型化。此外,减量化原则要求产品的包装应该追求简单朴实而不是豪华浪费,从而达到减少废物排放的目的。2.再使用原则(reuse)
要求制造产品和包装的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复使用。再使用原则要求抵制当今世界一次性用品的泛滥,生产者应该将制品及其包装当作一种日常生活器具来设计,使其像餐具和背包一样可以被再三使用。再使用原则还要求开发商应该延长产品的使用期,而不是非
常快的更新换代。3.再循环原则(recycle)
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按照循环经济的思想,再循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原级再循环,即废品被循环用来产生同种类型的新产品,例如报纸再生报纸、易拉罐再生易拉罐等等;另一种是次级再循环,即将废物资源转化成其它产品的原料。原级再循环在减少原材料消耗上面达到的效率要比次级再循环高的多,是循环经济追求的理想境界。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清洁生产的首要目标有两个:首先,要求资源达标。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能源的利用以及节能、省料、节水,以实现合理利用资源,减缓资源的枯竭。
其次,要求生产达标。在生产过程中,减少甚至消除废物和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促进工业产品生产和产品消费过程与环境兼容,减少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对人类和环境危害。
坦诚讲,要设定某某目标很容易。可是要把握好内容和重点却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在总结了前人对清洁生产不断创新的基础上。我们对清洁生产内容可以理解并表述为:对生产过程,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降低并减少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对服务,要求将环境要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用一句话总结就是,采用清洁的原料和能源,清洁的生产和服务过程,得到清洁的
产品。
那么如何才能在不同的层次上实施清洁生产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深入的剖析:社会是人类生存的集合体,要想顺利的在全社会范围推广清洁生产,就要扫除人们对清洁生产概念的盲区。当我听到某大型国企中层人员竟然将清洁生产混淆为日本一直极力推行的企业内部管理方法5S、6S时,我才知道要想全民了解清洁生产,这条道路还很远。环境保护不是环卫,清洁生产更不是5S中的清洁工作岗位的卫生。我们要结合循环经济,建成节约型社会,实现资源、能源合理利用和再利用。在国家节能减排的大趋势下逐渐培养一批宣传和推广清洁生产的骨干力量。分地区,分阶段推广,最好是在高校内作为选修教材,消除国人对清洁生产理解上的模糊。
其次,在区域层面上要结合生态工业、精准农业。努力实现工农业生产的资源、能源消耗最小量化。形成工业生态链,实现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和使用。清洁生产决不能简单的局限在某一个生产环节或是一个行业,要形成产业链条。
再次,在组织层面上要结合清洁生产审核。不断持续改进,做到废弃物产生量最小量化,经济效益最大化和良好的环境绩效。
第二章 清洁生产的重要意义
清洁生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和基础。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是完全建立在高的环境负载,极高的单位产品资源消耗量的基础之上的。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万元GDP资源消耗量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五到十倍,就连同是发展中国家并同处
于亚洲的印度也要比我国的资源利用率高上很多。继续这种情况,子孙后代将真的没有立锥之地。
中国的经济需要发展,可是在向小康社会逐步推进的今天,中国的经济需要的是良性的、与环境、资源相协调的和谐型经济模式。中国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已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定为和改革开发一样的基本国策。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绝不简简单单是一纸空文,只有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了一定规模,法制和民生有了显著提高,全体国民素养提高,环境保护理念深入人心,可持续才能成为切实的实际行动。循环经济的要点是:
一是加快立法,引导循环经济及生态工业规范化实施,使循环经济的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对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环境友好的企业在经济政策上给予优惠和鼓励,建立环境标志,积极推动政府绿色采购,扩大绿色产品的消费市场需求,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二是深化循环经济试点,加强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创建的指导和监督管理,确保试点和示范单位能够通过持续改进,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三是加强环境执法,严格环境准入,促进企业、产品采用环境友好技术,对排污单位实行排污许可制度而不单单是排污收费。要把二者严格的集合起来,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四是建立循环经济理论和技术支撑体系,逐步建立企业为主、政府支持的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提高我国循环经济技术支撑和创新
能力,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加强示范园区环境管理,制定再生资源产业环保控制标准和技术规范,推进和规范各类社会废弃物和工业废物的循环利用。
五是加强宣传,广泛传播循环经济理念,宣传循环经济的成功实践,形成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的社会氛围。
开展清洁生产是防治生产与服务中环境污染的必然选择和最佳模式。中国推广清洁生产审核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有包括建材、冶金、机加工、能源、矿山、纺织、印染、化工、造纸等等在内的4000多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造就了一大批环境污染小、技术含量高、资源利用率高、经济效益好的新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清洁生产的“固废和部分垃圾是从最好的原材料变成的,和没有废弃物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等等理念在很多企业已经开始深入人心。企业通过清洁生产真正感觉到了环境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提高。清洁生产将整体预防和持续改进的战略体现在了企业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之内。与传统的末端治理相比,末端治理是与生产过程脱节,即“先污染,后治理”,以治为主。清洁生产则是体现以预防为主的思想,从源头抓起,实行生产全过程控制,减少乃至消除污染物产生,体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经济效益提高,自然而然就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
开展清洁生产是提高组织市场竞争力的最佳途径。清洁生产的节能、降耗、减污、增效正是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不断劈波斩浪的不二法宝。组织能否盈利,除去一些不可抗拒因素外,归根结底还是
要看成本,只有不断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压缩成本。才能在同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清洁生产就是要帮助企业做到不断减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也是考核在开展完一轮清洁生产后企业能否通过上级验收的最终标准。
清洁生产中清洁产品的使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在年初的两会中。代表们关于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提议已经被通过,北京市和一些省市地区也已经立法,禁止超市和一些经营场所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塑料袋。听起来,感觉这个提案和成千上万关系到民生和国家发展的提案比较起来实在是微不足道。可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家治理环境的决心,看到民众支持环境的信心。中国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前所未有提高着,上至八旬老人,下至五六岁的儿童人人都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中。购买和使用清洁产品,早已成了环境保护者的首选。清洁生产将带动全民族环境意识实现质的飞跃。
第三章 开展清洁生产的途径
清洁生产的途径是在组织内开展全员参与的清洁生产审计,清洁生产审计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无形资产,提高和推动技术进步,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经济效益方面:1.减少废弃物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废弃物的产生意味着原材料转变成产品的过程中浪费的产生。在先进原辅料价格疯涨的现状下,减少污染物就是减少成本。2.无/低费方案的实施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的现实性,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就是劳动者。通过全员宣贯培训,一般企业的合理化建议征集都会产生诸多问题点。汇总形
成的无费甚至低费方案往往是一轮清洁生产审核下来能给企业带来最大经济效益的关键。
环境效益方面:1.对企业实施更严格的环境要求是国际国内的大势所趋。中国加入WTO后“绿色壁垒”这个概念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词汇了,国际市场为了限制中国出口企业,想尽办法大打环保牌,这种情况下试问如果不解决环境问题、成本问题又如何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站稳脚跟。同时,国内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现状又要求政府必须把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企业剔除掉。单纯为了经济发展而发展的旧思路已经不在适用当前的社会现状,环境保护成为了不可不去完成的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2.提高环境形象是当代企业的重要竞争手段。良好的公众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本,一个企业只有带给公众良好的形象感,才能无形的树立自己的品牌。推行EMS和清洁生产审核,可以在社会层面上告知公众,企业是否环保。相同使用前提下,公众容易接受更加环保的组织的产品。3.清洁生产是国内外大势所趋,从国际的重视程度,和清洁生产的推广实际情况看。清洁生产将在本世纪上半叶成为主流的环境保护技术,世界上各发达国家争相恐后的推广是因为从中确实寻觅到了解决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一剂良方。无论是荷兰、日本、美国、甚至是印度,无数的国家在通过清洁生产的方式改变着环境。4.清洁生产审计尤其是无/低费方案可以很快产生明显的环境效益。无/低费方案中的很多都是只通过一项小的技改,或是措施。就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水、电、天然气、和各种原辅料的使用,可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技术方面:通过清洁生产,可以提高并改善生产工艺、促进技术进步。1.清洁生产审核是一套包括发现和实施无/低费方案,以及产生、筛选和逐步实施技改方案在内的完整程序,鼓励采用节能、低耗、高效的清洁生产技术。要求技改的方案一般都在技术上有不同程度的改进,这是生产力提高和进步的表现。2.清洁生产审核的可行性分析,使企业的技改方案更加切合实际并充分利用国内外的最新消息。清洁生产的方案可行性,是经得起考验的科学的分析方法。涉及到环境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等多方面内容。
清洁生产的发展之路就是中国环境建设之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将遵循着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发展趋势。清洁生产是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是世界环境保护的主旋律,势必将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到无法估量的重要作用。
第二篇:环境保护与清洁生产论文
环境保护与清洁生产
系别:质量与安全系 班级:分析3113班
姓名: 杨
柳
学号:33
可持续发展环境下的企业绿色营销之路
摘要: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不能只注重数量上的增长,而忽略对资源的持续利用。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行动指南,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绿色营销作为一个全新的营销观念,不可避免的成为了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绿色营销的含义、特点及企业发展绿色营销所面临的机遇、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为企业发展绿色营销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字:可持续发展绿色营销我国企业政府
一、绿色营销的含义及特点
绿色营销是一种能辨识、预期及符合消费的社会需求并且可带来利润及永续经营的管理过程。绿色营销观念认为,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要顺应时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注重地球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以实现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社会利益及生态环境利益的协调统一。从这些界定中可知,绿色营销是以满足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共同利益为目的的社会绿色需求管理,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的绿色市场营销模式。绿色营销不仅仅是简单的“卖”,它强调以下几点: ⑴ 它重视绿色商标及其设计和品牌,要在广告及公关活动中宣传企业的绿色食品,让公众了解企业绿色营销的宗旨,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绿色品牌形象。⑵ 强调绿色营销组合策略,要宣传企业在绿色观念指导下的具体营销活动,及如何采用新技术使生产过程更清洁,如何遵守有关的环保法规,建立绿色产品营销网络。⑶ 重视售后服务,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而维护地球生命,最终真正为人类服务。
二、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所面临的机遇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大众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日益关注,以及在国际绿色革命下,绿色营销观念也被引进了国内,并得到了政府部 门和一些企业的重视。国内一些企业先后推出了一系列的绿色产品,如绿色食品、无氟冰箱、无氟空调、无铅汽油等等,受到了国内广大消费者得欢迎。国家为了推动绿色产品的生产和推广也相应地推出了绿色产品标志,并成立了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再加上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无论从国内要求来看,还是从国际潮流来看,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已是大势所趋。
三、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面临的挑战
我国实施绿色营销尽管理论上已经具备了可能性,但在现实的实施过程中,我国绿色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尚处于萌芽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具体表现为:⑴ 从政府方面看,主要采用经济手段或行政手段来保护环境,执行过程中,以权代法、以言代法、有法难执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经济手段标准模糊,行政干预手段难以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同时政府没有依法对破坏环境的企业严肃查处,企业没有外部压力去实施绿色营销,最终导致政府不能从客观上有力调控企业实施绿色营销。⑵ 从企业方面来看,大多数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只是一种被动的措施。主要是由于经营思想落后,没有正视绿色风暴对自己的冲击,忽视环保浪潮逐渐扩大的趋势。而一些已经实施绿色营销的企业,由于没有完善的销售网络,有的商场把绿色产品同其他商品混在一起销售,不利于消费者的选购和宣传,再加上目前绿色产品价格与非绿色产品的价格差异不是很大,使经营者获利小,这也是影响绿色营销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⑶从消费者方面来看,由于我国消费者整体消费水平不高,再加上政府和企业对绿色产品宣传力度不够,致使目前大多数消费者还没有把环保和自身紧密联系在一起,缺乏环保意识,更不要说对企业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有理有力的监督。购买绿色产品的观念也比较淡薄
四、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内容和步骤
⑴树立绿色观念绿色营销观念是绿色营销实践的指南。要成功地实施绿色营销,首先必须树立牢固的绿色观念,寓环保意识与企业的经营决策之中。企业领导不仅自己要重视和关注环保问题,还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形成企业 良好的环境保护道德标准,并将其具体落实到企业营销活动的各项工作之中。⑵搜集绿色信息,分析绿色需求 绿色信息包括如下内容:绿色消费信息、绿色科技信息、绿色资源和产品开发信息、绿色法规信息、绿色组织信息、绿色竞争信息、绿色市场规模信息等等。在此基础上,分析绿色消费需求所在及需求量的大小,为绿色营销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⑶制定绿色营销战略计划,树立良好的绿色企业形象企业为适应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实现绿色营销的战略目标,求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制定相应的战略计划。1制定绿色营销战略计划。在生产经营活动之前,制定一个全盘的可持续计划,包括清洁生产计划、绿色产品开发计划,环保投资计划、绿色营销计划等。2制定绿色企业形象塑造战略。对于统一绿色产品标识形象识别,加强绿色产品标志管理,提高经营绿色产品的能力,增强企业竞争意识、拓展市场、促进销售十分重要。⑷开发绿色资源和绿色产品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企业要适应该战略要求,在进行绿色营销时,开发绿色资源就显得十分重要。企业应在现有的基础上,利用新技术开发新能源,节能节源,综合利用。绿色资源开发的着眼点应放在:无公害新型能源、风能、水能等等。开发新能源的同时企业要采用新设备,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及废弃物的回收和循环使用。⑸制定绿色产品价格在制定绿色产品价格时,首先要摆脱以前投资环保是白花钱的思想,树立“环境有偿使用”的新观念,把企业用于环保方面的支出计入成本,从而成为价格构成的一部分。其次要注意绿色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利用人们的求新、求异、崇尚自然的心理,采用消费者心目中的“觉察价值”来定价,提高效益。(觉察价值定价法,是以消费者对商品价值的感受及理解程度作为定价的基本依据。把
买
方的价
值
判
断
与卖重方考的虑成前本者
费用相比较,定价时更应侧
.)⑹选择绿色渠道选择恰当的绿色销售渠道是拓展销售市场,提高绿色产品市场占有率,扩大绿色产品销售量,成功实施绿色营销的关键,企业可通过创建绿色产品销售中心,建立绿色产品连锁商店,设立一批绿色产品专柜、专营店或直销。⑺开展绿色产品的促销活动绿色营销管理包括战略管理、战术管理、作业管理三个层次。从战略角度看,企业应重视生态战略,启动生态工程,把绿色产品开发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从战术角度来看,绿色营销应有明确的目标体系、科学的计划和高效的组织,是生态方案落到实处。从作业层来看,应重视提高素质,树立全员绿色营销意识,建立质量保证制度和生态监测制度,是生态责任落实到岗位和个人。绿色营销对企业的作业具体体现在:企业凝聚力的增强;企业文化内涵的丰富;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企业绿色产品与消费者需求有机结合,推进企业进一步完善绿色营销策略。⑻ 申请绿色标识。绿色标志是由政府管理部门或民间组织团体按照严格的程序和环境标准颁发给厂商,复印于产品及包装上,以向消费者表明该产品或服务从研制、开发到生产、使用直到回收利用的整个过程均符合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企业只有通过ISO14000环境认证,其产品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畅通无阻。伴随着绿色消费浪潮的兴起和绿色贸易壁垒的压力,获得绿色标志已成为我国企业的当务之急。
五、政府在企业实施绿色营销中的作用
⑴普及绿色教育,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在社会大力宣传绿色消费者教育观念,使之深入人心。⑵严格监管绿色产品品质和打击伪劣产品,加强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信心。⑶采取一系列的相关政策,鼓励企业进行绿色生产,刺激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
参考文献:
[1]杨春梅,陈立新。中国绿色营销的现状分析,现代管理科学,2005;2 [2]杨楠,中国企业绿色营销实策略,企业经济,2006,4 [3]李荣庆,绿色营销:国内研究评述[J],生态经济,2007,4:96—98 [4]魏满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营销对策,改革与开放,2009;9 [5]王强。浅论绿色营销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现代商业,2010;6
第三篇:我国清洁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清洁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通过总结我国自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实施以来,清洁生产工作取得的进展和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别分析了在工业清洁生产工作中企业、政府、以及工作人员的问题与开展农业和第三产业的清洁生产工作的必要性。从工业、农业、第三产业三个方面,分析了未来几年我国未来清洁生产工作的发展趋势与工作重点。分别从宣传、技术支持、政府法规政策体系、激励约束机制、延伸生产者责任等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分析了清洁生产工作在工业上的发展趋势,和清洁生产工作在农业、第三产业进行的必要性与前景趋势。阐述工作对中国环保事业的重大意义,最后也预测未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可能会带来的新污染。
引言:据《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披露,我国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形势严峻。在4778个地下水监测点位中,较差和极差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59.6%。依据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2012)对SO2、NO2、PM10、PM2.5、CO和O3六项污染物进行评价,74个新标准监测实施第一阶段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比例仅为4.1%,其他256个城市执行空气质量旧标准,达标城市比例为69.5%。近年来,中国虽然在增大环保投资、建设污染控制和处理设施、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实行环境立法控制和改善环境污染问题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通过十多年的实践发现这种仅着眼于控制排污口末端,使排放的污染物通过治理达标排放的办法,虽在一定时期内或在局部地区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未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问题[1]。这也说明: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治理模式不能有效解决环境问题,对企业来说,也是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额外负担。为了克服末端治理的弊端。只有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对设计、原料选择、生产等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清洁生产,从源头预防和消除污染,生产过程中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和交换利用,有效协调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矛盾,从而达到从根本上防治污染的目的。我国清洁生产的现状
自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实施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清洁生产的政策措施,将清洁生产作为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工业领域清洁生产推行工作取得一定的进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不断出台清洁生产的政策文件。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的意见》,对推行清洁生产做了整体部署,提出了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提高清洁生产的整体水平,加强企业制度建设、推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完善法规体系、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对推行清洁生产工作的领导等重点任务。在总体部署下,出台了有关政策、法规、标准,包括《工业清洁生产推行“十二五”规划》、《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技术导则》、《工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以及数十个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等清洁生产标准[2]。
二是不断强化清洁生产的基础工作。建立了冶金、化工、轻工、有色、机械等行业清洁生产中心及清洁生产审核咨询服务机构,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组建了“国家清洁生产专家库”,为清洁生产审核、评估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将清洁生产与污染物减排、重金属污染防治相结合,积极推动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的清洁生产培训和审核,并取得积极进展。据不完全统计,23.4%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负责人接受了清洁生产培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
三是进一步加大科技对清洁生产的支撑力度。发布了3批《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以目录为指南,引导冶金、机械、有色金属、石油和建材等重点行业的企业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通过国家科技计划和科技专项,积极支持重污染行业开展清洁生产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利用中央财政清洁生产专项资金,支持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的应用示范和推广。电解锰、铅锌冶炼、电石法聚氯乙烯、氮肥、发酵等行业重大关键共性清洁生产技术产业化示范应用取得进展,为全面推广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我国清洁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带动下,工业领域清洁生产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总体看,我国清洁生产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对清洁生产认识的高度不够。一些地方对清洁生产的本质认识不够清楚,没有完全认识到清洁生产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清洁生产工作更注重在大型企业开展,忽视了中小企业。企业普遍缺乏依法实施清洁生产的主动意识,对源头预防、过程控制的清洁生产理念认识不够,重末端治理。有些企业虽然进行了清洁生产审核,但流于形式,没有按审核意见实施,或者是部分实施,即着眼于眼前利益,倾向于选择投资小的无费或低费方案,对资金实施效果更好的中费和高费方案不愿投入,直接影响了清洁生产审核的效果。从总体看,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方案实施率不高,仅为44.3%,其中,中高费项目的实施率仅为41.7%。
二是清洁生产没有全面展开。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数量比例偏低,从全国范围来看,共发布了5批全国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公告,2005年以来,全国共有17862家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并通过评估验收。已经公布的强制性审核企业的总量还比较少,有的省份累计公布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数量,占符合《重点企业清洁生产行业分类管理名录》企业的比例不到十分之一。
三是清洁生产科技开发投入不够,重金属污染减量、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和主要污染物削减等领域缺乏先进有效的技术。同时,成熟适用技术推广应用不够,制约了清洁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
四是政策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清洁生产促进法规定的一些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如清洁生产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清洁生产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推广机制等有待健全;同时清洁生产推行过程中,尚未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大量消耗资源的产品和包装物强制回收目录和具体回收办法还没有出台。五.清洁生产技术性指导文件尚不完善 虽然国家已经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和清洁生产标准但与之相匹配的清洁生产审核指南、清洁生产最佳可行性技术导则等指导性文件较少。企业在实施清洁生产过程中缺少技术支撑。六。政策扶持力度仍需加强,无法调动企业积极性。
目前自愿执行清洁生产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很少原因之一是因为企业节能环保意识薄弱另一方面是政府在节能减排技术投资、改造的扶持力度不够配套法规实施细则及相关制度等仍需完善。因此提高政府政策引导将对清洁生产工作的推广起到关键作用[3]。
七、农业、服务业推行清洁生产进度缓慢。
目前,中国清洁生产工作仍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农业和服务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开展缓慢,尤其是服务业是能耗大户,开展清洁生产的企业少之又少。在农业领域,清洁生产推行速度较为缓慢,农业面源污染仍很严重[4]。问题解决方案与发展趋势
一生态工业园建设是企业良性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随着清洁生产的推进,人们逐渐认识到在单个企业内实现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减排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能达到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所以企业清洁生产的发展趋势之一是:突破单个企业的范围,走企业集群之路,建立生态工业园,实现区域层次上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是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它模仿自然生态系统,在地域相近的企业群落、工业基地或工业园区层次,通过企业间副产品和废物的交换、基础设施和其他设施的共享建立工业系统的代谢关系和食物链,形成物质和能源的最优利用和高效产出,减少废物排放并最终建立可持续的经济系统。我国生态工业园建设刚刚起步主要体现在对原有高新科技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态化改造上。目前已建成生态工业园还处于生态化建设的初级阶段当前目标是统一建设中水设施、集中废弃物处理、集中供暖、实现雨水回收利用等。存在的问题是:还没有形成有效的产业链和工业代谢关系,园区内企业资源相关度不高、集聚经济效益较差、综合环境治理不善、园区运行缺乏协调性等。虽然距离理想的“企业内减污降耗、企业间资源能源接替使用、最终实现园区内资源消耗最小化和零排放”的理想目标还很遥远,但这种模式无疑是实现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和有效途径。
二、工业企业清洁生产任重道远
工业系统是开展清洁生产的重点领域,要想进一步推广深化工业企业清洁生产,还须从以下方面做出努力,1、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教育调动最广大公众的力量发起绿色消费运动,并协同政府的绿色采购行为、企业合同方的压力以及社会团体的力量,共同营造推动企业清洁生产的社会环境。
2、技术方面,必须加大对科技进步的投入,进行清洁生产相关技术支撑体系的科研攻关,将清洁生产共性技术、通用技术的自主研发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在科技项目中优先安排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清洁生产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之间、产学研之间联合攻关广泛开展与国际组织、金融机构及有关国家和地区在清洁生产领域的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清洁生产技术尽快出台不同行业的清洁生产相关技术标准、审核指南和评价指标体系等技术性文件,定期发布清洁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导向目录,加强对企业清洁生产实践的技术指导。
3、进一步健全法规政策体系,用法规和行政手段规范清洁生产行为,提高审核工作质量,建立清洁生产方案实施的监督和质量保证体系,保障清洁生产的实施效果。
4、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诱导和鼓励企业自愿参加清洁生产审核包括设立清洁生产专项基金,为环保项目创建投融资渠道,设立专项贷款,减免税收,对通过“环保产品标志”等评定的清洁绿色产品实行优质优价,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5、加强中介机构监管,规范中介机构清洁生产咨询服务行为,通过选聘推荐方式建立中介服务诚信体系,规范清洁生产审核程序,引导咨询服务市场健康发展13。
6、延伸生产者责任,即不仅要求企业对其企业行为给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影响负责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还要对其产品的生命周期全过程负责并在产品使用完后将其收回,将清洁生产的内容扩展到消费领域,进一步降低企业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也符合循环经济“再循环”、“再利用”的原则。
三、农业开展清洁生产前景广阔
目前的常规农业同样存在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生产率低下的问题, 所以要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也必须要发展绿色农业, 推进清洁生产向农业领域扩展。要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支持农、林、牧、渔业及其延伸产业之间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及产业生态链等方式形成产业共生体系, 促进现代农业向“生态、安全、优质、集约、高效”发展。近年来, 在建设新农村、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如在适宜地区试行生态种植、生态养殖、种养联动等资源节约型生产模式, 其中以沼气利用为纽带的循环农业生产模式, 集种、养、沼气生产为一体, 可以实现农业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生产绿色农产品、减少环境污染、提供优质清洁能源一举多得, 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农业开展清洁生产大有可为, 前景广 阔。
四、第三产业开展清洁生产势在必行
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更造成了该行业进行清洁生产的紧迫感。因此,急需开展服务业清洁生产工作并首先对如何在服务业开展清洁生产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可持续发展社会发展目标在总结前期第二产业清洁生产的成果基础上,针对城市化率较高的北京、上海等地,将清洁生产的重点从工业向服务业转移。研究服务业清洁生产的内涵、实施程序和范围,制定服务业清洁生产的标准和审核指南,以及清洁生产审核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本项研究的重点。在此基础上,扩大第三产业推行清洁生产范围一是重点行业全面推行,如交通运输、医疗卫生、餐饮业宾馆、酒店等、旅游、娱乐、公共建筑等二是一般行业抓重点企业或重点项目推行清洁生产三是其他行业、企业如消耗很小、污染很小或无污染的企业可按自愿协议方式推行。
我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耗能、高污染产业逐步退出,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并将占主导地位,其中具有经济增长辐射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制造业将是重点发展的龙头产业。传统工业对环境的影响将会逐渐降低,但是必须认识到,高科技并不是清洁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会带来新的污染尤其是以移动通信、计算机及网络、集成电路、光电显示等为代表的高技术制造业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并不低于传统产业,对此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已有深刻的教训,因此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尤其不能低估芯片业对环境的巨大负面影响,这是未来清洁生产中要解决的新的问题。
总之,清洁生产是一个动态、相对的概念,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持续推 进,会对清洁生产提出新的内容和要求,清洁生产没有终极目标,需要政府、企业、公众、全社会持续不懈的努力。
[1] 彭晓春谢武明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M北京化 学工业出版社2009120 [2]作者:王煦 中国工业领域清洁生产现状与问题 中国经济新闻网 2014-12-05 09:33:42 [3][4]作者:孙晓峰 李键 李晓鹏 中国清洁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 [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0年11期 35卷11期 P186—188
第四篇:中国清洁生产现状和发展前景
中国清洁生产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马梦娇(石家庄经济学院工程学院07级环境工程一班)
摘要分析了清洁生产的问题,我国清洁生产的现状,从资源能源的利用水平及污染物排放量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了清洁生产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清洁生产;现状;发展前景
清洁生产的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是资源、能源的利用水平是否提高;一是污染物的产生量与排放量是否减少。如果能源和资源消耗减少、利用水平提高,污染物的产生量与排放量减少,那就说明企业在实施清洁生产。消耗越少,利用水平越高,污染物产生量越少,清洁生产搞的就越成功。所以实施清洁生产的企业就要在这两点上下功夫。评价我国清洁生产的实施状况也要从这两点出发。
清洁生产从预防污染的目的出发, 通过源消减和不同层次的物料循环再利用来节约资源和消除污染, 这与循环经济通过“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即3R)实现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再循环利用。清洁生产在企业层次从产品生产全过程和整个生命周期对资源合理有效利用。
一. 我国清洁生产的现状
我国清洁生产起步晚,但发展很快。2010年关停小火电机组1000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2500万吨、炼钢600万吨、水泥5000万吨、电解铝33万吨、平板玻璃600万重箱、造纸53万吨,5月底前要把任务落实到各地区和企业。
1.资源、能源的利用水平
目前,我国矿产资源总的回采率仅为30%,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对共、伴生矿进行综合开发的仅有1 /3,其采、选综合回收率及综合利用率也分别只有30%,而西方矿业发达国家从有色金属的选冶过程中回收利用的有价元素已达70多种,副产品价值占总产品价值的30%以上,其选冶综合回收利用率已达80%以上。
我国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程度低。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率为69%,钢铁高炉渣回收率为85%,选矿尾矿为2%。煤矸石为17%。在日本,粉煤灰已
基本上被利用。而我国目前的利用率仅为21%左右。废旧金属资源的二次利用率也很低,在每年新增总量中不到5%,而法国已超过30%,美国为25%~30%。
2.污染物排放量
2007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废水中化学需氧量为3028.96万吨,氨氮为172.91万吨,重金属0.09万吨,总磷为42.32万吨,总氮为472.89万吨;废气中二氧化硫为2320.00万吨,氮氧化物为1797.70万吨,烟尘为1166.64万吨,工业粉尘为764.68万吨;工业固体废物为4914.87万吨;工业危险废物为3.94万吨。
淮河、海河、辽河、太湖、滇池、巢湖等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接纳主要水污染物数量大,工业污染物排放主要集中在少数行业和局部地区,污染结构性问题突出。经济较为发达、人口相对密集的地区工业源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4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位于全国前列;造纸、纺织等8个行业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占工业排放总量的83%和73%,电力热力、非金属矿物制品等6个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占工业排放总量的89%和93%。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占排放总量的30%,对城市空气污染影响很大。
二. 清洁生产的发展前景
(一)生态工业园建设是企业良性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随着清洁生产的推进, 人们逐渐认识到, 在单个企业内实现清洁生产, 资源循环利用和减排的能力是有限的, 不能达到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所以企业清洁生产的发展趋势之一是突破单个企业的范围, 走企业集群之路, 建立生态工业园, 实现区域层次上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是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 它模仿自然生态系统, 在地域相近的企业群落、工业基地或工业园区层次, 通过企业间副产品和废物的交换、基础设施和其他设施的共享, 建立工业系统的代谢关系和食物链, 形成物质和能源的最优利用和高效产出, 减少废物排放, 并最终建立可持续的经济系统。
(二)第三产业开展清洁生产势在必行
第三产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经济的增长、就业人口的增加, 同时也带来了能源消耗的增加和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2006 年北京市能源消费中第三产业占到了36%, 并且能耗增长速度大幅超过第一、二产业。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污染问题也变得日益严重, 尤其是商业、餐饮服务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等
行业的迅速发展造成的污染更加突出, 如果不加以重视, 将成为继工业污染问题之后的又一生态危害, 第三产业开展清洁生产势在必行。北京市2007 年的清洁生产工作计划就包括加大宾馆、餐饮、医院等行业的节能改造和污染物处理以及开展服务业清洁生产审核试点等内容。
(三)农业开展清洁生产前景广阔
目前的常规农业同样存在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生产率低下的问题, 所以要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也必须要发展绿色农业, 推进清洁生产向农业领域扩展。
要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支持农、林、牧、渔业及其延伸产业之间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及产业生态链等方式形成产业共生体系, 促进现代农业向“生态、安全、优质、集约、高效”发展。近年来, 北京市在建设新农村、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如在适宜地区试行生态种植、生态养殖、种养联动等资源节约型生产模式, 其中以沼气利用为纽带的循环农业生产模式, 集种、养、沼气生产为一体, 可以实现农业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生产绿色农产品、减少环境污染、提供优质清洁能源一举多得, 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农业开展清洁生产大有可为, 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 王坚,陈润羊.中国农业清洁生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2] 杜悦英.农村污染:必须直面日趋严重的问题[N].中国经济时报.2010.[3] 王旭,韩福荣.我国实施清洁生产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质量.2002.[4] 涂瑞和.中国推广清洁生产:综述与展望[J].产业与环境.1999.[5] 推进清洁生产,促进节能减排[J].节能与环保.2007.[6] 安加锋.农业循环经济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第五篇:环境保护---关于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若干意见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
环发[2003]60号
关于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若干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 实施清洁生产是预防污染、保护环境的有效途径,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对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贯彻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法》,认真履行环境保护部门的职责,推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提出以下意见:
一、各级环保部门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各种形式开展《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宣传。要组织各级环保部门干部学习《清洁生产促进法》,落实好环保部门促进和监督实施清洁生产的职责,明确目标和任务。要对有关企业和单位进行《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宣传和培训,使他们了解《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内容和精神,明确本企业本单位实施清洁生产的责任和实施清洁生产对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加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增强实施清洁生产的责任感、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根据《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规定,环保部门要履行好如下职责:
1、省级环保部门应加强对清洁生产实施的监督,可以在主要媒体上定期公布污染物超标排放或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规定限额的污染严重企业名单,并要求污染严重企业按国家环保总局的规定公布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2、对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或者排污总量超过地方人民政府核定的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企业,对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要求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并将审核结果报告当地环保和经贸主管部门;
3、在新、改、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要求企业优先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
4、按照自愿的原则与达标企业签订进一步节约资源、减少排放的协议,并在主要媒体上公布企业名称和减排成果;
5、对不按规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或者不如实报告审核结果的企业、不公布或不按规定要求公布污染物排放情况的企业实施处罚;
6、制定清洁生产环境标准和清洁生产审核技术指南,建立清洁生产审核制度,指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
7、批准设立环境保护方面的产品标志,并按国家规定制定相应标准;
8、组织和支持建立清洁生产信息服务体系,指导和支持清洁生产技术的示范和推广,组织清洁生产的宣传和培训;
9、建立激励机制,对实施清洁生产的企业进行表彰和奖励;
10、配合经贸部门制订清洁生产推行规划,定期发布清洁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导向目录,定期发布限制、淘汰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及名录,以及制定清洁生产审核管理办法等。
三、加强对企业生产全过程的环境监督。各级环保部门要认真做好企业情况的摸底调查,重点对企业主要排放污染物种类、超标达标情况、是否超过排污总量限额、生产中是否使用有毒有害原料和排放物中是否含有毒有害物质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掌握应实行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情况。2003年上半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部门应公布一批污染严重企业名单,并要求这些企业公布其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接受公众监督。污染严重企业的排放情况和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结果的公布按国家环保总局规定实施,公布的时间和周期由省级环保局根据其管理的需要确定。
四、加强清洁生产实施的监督。清洁生产审核及其相应的监督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原则。国家环保总局负责制定清洁生产审核和公告方面的规章制度,检查各地实施清洁生情况。省级环保部门负责省内对环境有重大影响、且有一定规模的大型企业清洁生产的实施监督,其他企业清洁生产实施的监督由市、县级环保部门负责。企业分级由省级环保部门作 2 出规定。在国家环保总局清洁生产审核相关规定未制定发布前,省级环保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先行制定试行办法。
实施排污许可证管理的地方环保部门,要把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的结果和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的情况,作为核定该单位排污许可证允许排放量的依据;对没有实施清洁生产企业排污总量的核定,应比照同类型已经实施清洁生产企业进行。
五、工业建设项目应当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包括清洁生产分析的专题,对建设项目清洁生产水平进行分析评价。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检查和督促建设单位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以及环保部门审批意见中提出的清洁生产措施。
六、建立促进清洁生产的激励机制,运用经济和市场手段调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对开展清洁生产成效显著的企业,可以给予奖励和表彰。
七、承担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和技术指南编制的单位应加大工作力度,尽快完善清洁生产的技术标准体系和清洁生产审核技术指南,为各级环保部门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管理提供技术指南和依据。
八、各地环保部门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各地清洁生产中心,形成推进清洁生产工作的技术支撑体系。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科研、服务机构和社会团体的力量,开展清洁生产的审核、咨询、信息等技术服务工作。要制定针对清洁生产服务体系的运作机制和管理规则,使其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国家清洁生产中心是国家环保总局指导清洁生产的技术依托单位,地方各级清洁生产中心要加强与国家清洁生产中心的沟通和联系,及时反映工作中的问题,提出工作建议。
九、各级环保部门要继续做好清洁生产的示范和推广工作。要在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结合生态工业、循环经济的推行,进行清洁生产示范建设,探索推进清洁生产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引导更多的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推进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是实施清洁生产的有效手段。各地环保部门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继续推进生态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的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