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时间:2019-05-14 02:54: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第一篇: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正愈来愈深地陷入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两大困境中:一是传统的发展模式不仅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而且浪费了大量的能源,加速了自然资源的耗竭,使发展难以持久;二是以末端治理为主的工业污染控制政策忽视了全过程污染控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污染。故《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指出要转变发展战略,实现清洁生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998年9月中国代表在韩国汉城《国际清洁生产宣言》上签字。1999年3月朱嵘 基总理在全国人大五届二次会议上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了“鼓励清洁生产”的主张。国内外实践已经证明清洁生产不仅环境效益好,而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是实现经济和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1.清洁生产的概念、内容和目标

1996年,UNE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清洁生产的概念重新定义为:清洁生产意味着对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持续运用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以期增加生态效率并减轻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清洁生产是关于产品生产过程的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清洁生产的定义涉及两个全过程控制和一个服务要求。对于生产过程,清洁生产意味着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在生产过程排放废物之前降低废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于产品,清洁生产意味着降低和减少产品从原材料使用到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对服务要求是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

1.1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

1.1.1自然资源和能源利用最合理化。即对企业来说,应在生产、产品和服务中,最大限度做到: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实施节能技术和措施;尽量少用、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材料;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少用昂贵和稀有的原料;利用二次资源做原料;物料再循环。

1.1.2经济效益最大化。即通过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加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以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故必须做到:减少原材料和能源的使用;减少中间产品;采用先进工艺和高效的生产技术;降低物料和能源损耗;提高产品质量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安排合理的生产进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1.1.3对人类和环境危害最小化。即把生产活动和预期的产品消费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至最小化。为此要做到: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采用少废或无废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减少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物料易于回收、复用和再生;使用可回收利用的包装材料,合理包装。

1.2清洁生产的目标

1.2.1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即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能源的利用,以及各种节能、降耗、节水措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

1.2.2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即减少废料与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促进工业产品的生成、消费过程与环境相容,降低整个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清洁生产目标的实现将体现工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2.实现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

清洁生产技术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综合性问题,涉及环保法规、生产技术、消费过程。实现清洁生产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2.1 资源削减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资源削减是在废物产生之前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降低废物的产生量和毒性。资源持续利用是发展工业的基本前提,在一般的生产工艺中,原料费用约占成本70%,因此通过原料的综合利用可直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减少了废物的产生和排放。

2.2 改革工艺和设备

简化流程中的工序和设备;实现过程连续操作,减少不稳定状态;在原有工艺基础上,适当改变工艺条件;实现过程的优化控制;改变原料配方;换用高效设备,改善设备布局和管线;开发利用最新科技成果的全新工艺;不同工艺的组合等。

2.3 实施物料循环

将流失的物料回收后作为原料返回流程中;将生产过程产生的废物经适当处理后作为原料或原料的替代物返回原生产流程中或其他生产流程中。

2.4 改进生产体系

对产品进行全新设计;调整产品结构;赋予产品合理的寿命;产品系列化;产品报废后易回收、再生和复用;简化包装;推行清洁(绿色)产品标志制度。

2.5加强管理

根据全过程控制的概念,环境管理要贯穿于整个工业建设过程以及落实到企业中的各个层次,分解到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与生产管理紧密地结合起来。国外在推行清洁生产时经常把强化质量管理作为优先考虑的措施,管理措施一般花费较小,不涉及基本的工艺过程,经验表明往往可能削减多达40%的污染物。

3.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1987年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统一定义是:为满足当前需要以不损害未来各代需要为前提:“不损害未来各代需要”等价于维持生态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适当水平。WCED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标为: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满足社会对就业、食品、能源、水资源及卫生方面的基本需要;将人口控制在可持续水平;保护和加强资源基础;对技术重新定向和对风险进行管理;在决策中将环境与经济学相结合;重构国际经济关系。WCED定义是迄今影响最大也最具权威性的定义,对可持续发展的主流理解为,生态可持续是作为发展过程目标的人类活动模式的期望特征。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人类有能力使发展持续进行,也能保证使之满足当前的需要而不危及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简言之,“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且不损害子孙后代又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3.2 清洁生产的理论基础

工业生产作为物质转化过程,其输入端是资源,输出端是产品和废弃物。随着科学的发展、工业规模的增长,资源的利用范围不断扩大,新产品、新的工业生产部门不断涌现和废弃物的数量和种类也不断增多。

马克思早在100多年前就指出,把生产排泄物减少到最低限度和把一切进人生产的原料和辅助材料的直接利用提高到最大限度,是社会化大生产的最终必然结果。清洁生产符合此思想,其理论基础如下。

3.2.1 物质平衡理论(废物与资源转化理论)。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越多,则原料(资源)消耗越大,废物是由原料转化而来,生产使废物最小化,其实质在于原料(资源)得到了最有效利用。清洁生产最好地体现了资源利用最大化,废物产生最小化,环境污染无害化。

3.2.2 最优化理论。清洁生产实际上是求解满足生产特定条件下,使其原料消耗最少,而使产品产出率最高的问题。此问题的理论基础是数学的最优化理论。很多情况下,废物最小量化可表示为目标函数,而清洁生产则是求他在约束条件下的最优解。

3.2.3 社会化大生产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用最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出最多的满足社会需要的产品,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最高准则。马克思曾预言:机器的改良,使那些在原有形式上本来不能利用的物质获得一种在新的生产中可以利用的形式,科学的进步,特别是化学的进步,发现了那些废物的有用性。当今社会化大生产和科学进步,为清洁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3.3 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使工业发达国家走出了“增长的极限”、“零增长”的认识死胡同,认识到人类应该适应增长和发展的需要,改变对资源和环境进行掠夺式的传统发展模式,向不超出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

目前,人口、工业化和消费的趋势是:废物与污染物的释放速度快得使地球不能吸收他们,自然资源的消耗快得使他们不能被恢复,生产工艺、产品、服务以及消费需求的取向是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关键。可持续的生产与消费方式不仅仅是当今要研究的主要课题,也必定是人类进入下一个千年的新环境政策背后的现实。

在上述背景下,清洁生产应运而生。他给人们以全新的概念——把工业生产污染预防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可持续发展理论成为清洁生产的理论基础,清洁生产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实践,以保证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

清洁生产谋求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和产品设计过程中,防止污染空气、水和土壤,减少废弃物,以减少对人类的危害。清洁生产的理念是一种认识世界的哲学思想,一般认为,伴随经济增长必然产生污染,但必须将污染控制在一种使人们相对能接受的水平。还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环境的长期承载能力,与此同时,对环境保护也要考虑到一定经济发展水平下的经济支持能力,采取积极可行的环境政策,配合和推进经济发展。因此,清洁生产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方案。

4.清洁生产在中国

清洁生产的概念已经为包括中国在内的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识,并付诸实施,有人预言清洁生产是2l世纪工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我国政府对国际社会倡导的清洁生产战略一直积极响应。几年来,中国推行清洁生产工作在企业试点示范、宣传培训、机构建设、国际合作、政策研究制订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自1993年以来,全国已举办了140多次清洁生产培训和讲座。自1994年底成立国家清洁生产中心以来,全国已经成立了一批行业和地方清洁生产中心。截至1997年底,全国已有219家企业实施了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方案的实施取得了约5亿元/a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也很明显,减排COD7.8万t/a,减排废水量126t/a,减排废气8亿m/a。2000年4月,国家环保局制订并发布了《关于推行清洁生产的若干意见》;7月20日又制订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法草案》(第三稿),分别就清洁生产的管理、技术进步、保障措施、法律责任等做了阐述和规定,并为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提出了基本框架、思路和具体做法。目前,在环保部门、经济综合部门和工业行业管理部门的共同推动下,我国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开展或正在启动清洁生产示范项目,涉及化学、轻工、建材、冶金、石化、电力、飞机制造业、医药、采矿、电子、烟草、机械、纺织印染以及交通等行业。近年来,我国国家环保局先后和世界银行、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等多边组织,以及美国联邦和洲环保局开展了合作项目,获得技术援助资金达700万美元。

尽管清洁生产已经开始在我国崭露头角,但还仅限于单个的企业或少数行业、地区取得的阶段性的成果,对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在最近召开的“中国—加拿大清洁生产政策研讨会”上,专家们在分析了当前我国清洁生产试点示范的相关情况后认为,虽然清洁生产工作在一些企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就目前运行状况而言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企业主运用实施清洁生产的积极性不高、清洁生产审计的效果不能持久等。为此,专家们建议:深化中国的清洁生产,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纳入政策决策与行动过程中的推动清洁生产的政策机制;以清洁生产战略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保证清洁生产活动及其成果的持续,以达到持续改进、预防污染的目的;切实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使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走上良性循环、协调发展的道路。

第二篇:清洁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清洁能源与 可持续发展

清洁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从1972年的斯德哥尔摩会议到1992年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再到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环境保护的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广泛重视。随着历史的演变,现代科学的发展愈发的依赖环境和资源的支撑,但由于人们无节制的利用和铺张的浪费,原本就有限的资源更加的紧俏,它的重要性也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如何才能更加有效的保护环境,维持自然生态的平衡成为现在最密切关注的问题。在近几年之中,绿色能源与清洁生产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在各个领域都不断倡导清洁生产,循环利用资源。

关键词:环境 能源 生产

一、全球环境概述和我国环境现状:

人类漫长的奋斗史中,在改造自然和工业生产,发展经济方面创造了卓越的成绩。但与此同时,由于工业化中对自然环境的处置失当,特别是不合理的开采和资源的浪费,造成了全球性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粮食短缺,土地沙漠化的加大,二氧化碳所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的腐蚀,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以及森林面积的减小等一系列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成为现今社会面临的最大问题。

我国现处于工业化高度发展的境况之中,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利用尤为严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导致北方沙尘暴肆虐;淡水资源的短缺更加无法供应我国十几亿的人口需求;工业化污染的到处排放更致使我国生态平衡遭受严重破坏。这对一个处于发展之中的大国无疑是最后怕的隐患,所以,加强绿色环保和清洁生产已经刻不容缓。

二、绿色能源与清洁生产的定义

绿色能源也称清洁能源,它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

狭义的绿色能源是指可再生能源,如水能、生物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海洋能。这些能源消耗之后可以恢复补充,很少产生污染。广义的绿色能源则包括在能源的生产、及其消费过程中,选用对生态环境低污染或无污染的能源,如天然气清洁煤和核能等等。人们常常提到的绿色能源,如太阳能、氢能、风能等,绿色能源是一种古老的能源。

清洁生产是关于产品的生产过程的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清洁生产意味着对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持续运用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以期增加生态效率并减降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对于产品,清洁生产意味着减少和减低产品从原材料使用到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对于生产过程,清洁生产意味着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取肖使用有毒原材料,在生产过程排放废物之前减降废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企业来说,清洁生产的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是资源、能源的利用水平是否提高;二是污染物的产生量与排放量是否减少。如果能源和资源消耗减少、利用水平提高,污染物的产生量与排放量减少,那就说明企业在实施清洁生产。消耗越少,利用水平越高,污染物产生量越少,清洁生产搞的就越成功。

三、实施清洁生产的重要意义

1、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和客观要求。我过许多企业技术装备落后,能源原材料消耗高、浪费大,是造成企业成本上升、效益下降的根本原因。实施清洁生产,为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的全新目标。

2、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是防治环境污染的必然选择和最佳方式。传统的以“先污染,后治理”为基本特征的“末端治理”模式,其局限性已日益凸显,一是污染处理设施投资大、运行成本高,企业没有积极性;二是处理不彻底,治标不治本;三是污染治理难度大、风险高;四是注重末端治理,忽视全过程的监控,把发展和环境保护分离开来。清洁生产开创了环境保护史上的“预防为主”的新阶段,通过不断改进企业管理、推进技术进步,达到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乃至消除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再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取得良好的环境效益。

3、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是现代工业发展和现代工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树立良好形象的内在要求。企业通过实施清洁生产,采用清洁的、无害或低害的原料、能源,生产出清洁的产品,实现少排放或零排放,不仅可以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环保形象,特别在国际贸易中增加国际市场准入的可能性,减少贸易壁垒。

四、清洁生产谋求的目标

进行清洁生产,首先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即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待用、二次资源的利用以及节能、省料、节水,以减缓资源的耗竭。其次是减少废料和污染的生成和排放,促进工业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与环境相容,降低整个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五、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可获得多方面的效益

1、促进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整体预防,必然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全体职工素质的提高。

2、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质量好、成本低、产品佳是产品竞争的基础。企业的环境好、无污染,就是企业具有一个良好的形象,这一无形的资产可增加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信任度,对产品占领市场份额无疑是有利的。

3、对企业生存、发展营造环境空间。企业的环保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当企业的污染生产明显减少,做到增产、增效不污染时,就能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营造空间。

4、避免和减少污染环境的风险。全员的预防意识、完好的预防设施、严密的制度和严格的管制,可减少突发性重大污染事故的发生,避免减少对末端治理的冲突。

5、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环境。改善职工的生产操作乃至生活环境,减少对职工身心健康的影响。

6、为取得ISO14000认证做准备。企业产品要想进入国际市场,必须通过完善科学的管理,推行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改善环境,是企业成为环境友好型的企业,这与IS014000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推行清洁生产会使企业更接近ISO14000标准的要求,为取得认证打基础。

六、清洁生产审核的基本步骤

清洁生产审核宗旨是为了推进染整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考虑经济与环境的相互协调,以促使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清洁生产的基本步骤如下:

1、策划与组织,只要执行宣传、发动和准备工作。

2、企业清洁生产预审,也称为预评估,主要是选择审核重点和设置清洁生产目标。

3、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也称为评估。主要是建立审核重点的物料平衡,并进行废弃物产生的原因分析。

4、清洁生产备选方案的产生和筛选,主要针对废弃物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方案并进行筛选,编制企业清洁生产中期审核报告。

5、方案可行性分析,主要针对筛选出的的中、高费用清洁生产方案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出可实施的方案。

6、清洁生产方案实施,验证方案的实施效果。

7、持续清洁生产,制定计划、措施,在企业中持续推行清洁生产,最后编制清洁生产审核报告。

清洁生产审核具有重大的作用。对于企业,可以真正降低成本,降低企业的原材料消耗和能耗,提高物料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对于国家,真正包含的国家的节能减排的中心任务,是中国向世界承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举措。对于地方政府,是完成国家规定的节能减排任务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七、实施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

根据清洁生产的概念和近几年来发达国家工业实践和应用清洁生产技术方面积累的经验,可归纳一些实施途径如下:

1、合理布局,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在科学规划和地区合理布局方面,进行生产了的合理配置,组织合理的工业链,建立优化的产业结构体系。

2、在产品设计和原材料选择时从保护环境出发,优先选择无污染的替代产品。

3、改革生产工艺,开发新的工艺技术,采用和更新生产设备,优化生产程序,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污染物的生产,尽最大限度实现少费或无费生产。

4、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做到物尽其用。通过资源、原材料的节约和合理利用,使原材料转换率达到最高,实现清洁生产的主要目标。

5、开发资源综合利用,尽可能多的采用物料循环系统,已达到节约资源,减少排污的目的。

6、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企业技术改革步伐,提高整个工业的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通过重点技术进步项目,实施清洁生产方案,取得

清洁生产效果。

7、强化科学管理,改进操作。落实岗位和目标责任制,法规之生产事故,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完好率和运行率,组织安全文明生产,把绿色文明渗透到企业文化之中。

参考文献:

1、《清洁能源与技术转移》 张乃根 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清洁能源发展:美国经验与展望》(美)麦克纳尼,奇克 著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3、http://wenku.baidu.com/view/b9becaecf8c75fbfc77db2a0.html

4、http://wenku.baidu.com/view/b9becaecf8c75fbfc77db2a0.html

5、http://baike.baidu.com/subview/252579/6838444.htm#viewPageContent

第三篇:清洁生产法律制度研究

摘 要

清洁生产已经逐步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新潮流,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对清洁生产进行立法研究,将其作为环保工作防治污染的主要内容。目前我国针对污染的防治还是较多侧重于末端处理思想和达标排放政策,并没有真正地把清洁生产技术应用到企业生产中,污染预防思想在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中尚不明显。目前我国关于清洁生产的专门性规定仅有一部鼓励性的法律——《清洁生产促进法》,它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中国清洁生产法律制度的初步形成。这部法律在 2012 年进行了第一次修正,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完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并且我国尚未建立起系统的清洁生产法律体系。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污染物的排放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对人体健康也构成了严重威胁。要想从根本上遏制日益严重的排放物污染,并对其进行合理利用,必须要转变环保思想,将末端治理思想逐步转变为重视污染预防,全面完善清洁生产法律制度,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本文共七章节,以环境资源法学基础理论为指导,阐述了清洁生产的概念和背景,对其予以界定,在借鉴一些国外推行清洁生产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关于清洁生产实施工作的具体现状,介绍了我国现有的主要清洁生产法律制度概况,进而对现行清洁生产立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析,提出相关完善建议,希望能够对我国将来发展和推行清洁生产有所帮助。

关键词:清洁生产;污染预防;法律制度

Abstract In the last few years, Cleaner Produc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a new trend in theglob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More and more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researched on the legislation of Cleaner Productions and put it to the most important placeof pollution prevention.At the same time in China, the pollution prevention is not reallyapplied to the enterprise production, but more focused on the terminal-treatment andstandard drainage policy.The ideology of pollution prevention is not clarify in China’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s,regulation and policies.Presently, there is only oneencouraging law about Cleaner Production in China, the Promotion Law on CleanerProduction, which mark the initial formation of China’s Cleaner Production legal system.In 2012 the Promotion Law on Cleaner Production has been first amended that makes acertain improvement, but still has some seriously inadequacies.With the development ofthe economy, the industry pollutant emission not only cause a great harm to theenvironment, bus also become a seriously threat to human health.In order to fundamentallyto solve environment problems and turn from the harm into a benefit, we must change ourmi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pollution prevention than terminal-treatment, improve CleanerProduction law and regulations,prevent pollution from the very beginning.In this paper there are seven chapters.Under the guide of basic theory of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s law, this paper describe the concept and background ofCleaner Production, and define it.Using the experience of foreign countries on CleanerProduction, combining our current situation and law and regulation, this paper trying toanalysis our existed problems and legal defect on Cleaner Production and to offer rationalsuggestions.I truly hope this paper can be helpful on developing China’s CleanerProduction.Key words: cleaner production;pollution prevention;legal systems

绪 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环境生态学研究表明,在人类生态系统中,人类有计划地改造自然活动,各物质和能量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力求使得自然环境更加适于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但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系统逐渐失衡,工业生产的污染物和废物已远远超过了自然界自身的净化能力。现今社会,许多国家已经认识到,仅仅用治理污染物这种“末端处理”方式,经济成本过高且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和环境破坏对人类生存的威胁这一艰巨问题。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到 21 世纪中叶,地球人口将达到一百亿;到 2025 年,地球上百分之二十五的土地将会退化,荒漠化面积越来越大,人类面临的两大难题依然是粮食短缺和水资源短缺;到 2100 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热浪席卷地球。”①如果仅仅采用污染物“末端处理”技术,虽然对解决部分环境问题产生影响和作用,但是这些影响和作用是微弱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污染物“末端处理”不仅经济代价昂贵,而且环境收效甚微。这就要求我们采取一种经济和环境效益最大化的生产模式,要从源头上削减污染物和废物的产生,避免污染排放,实行工业生产的全过程控制。由“事后控制”转变为“污染预防”势在必行,因此,清洁生产应运而生。

“清洁生产”已成为当今世界环境保护的新潮流。托尔巴在巴黎清洁生产部长级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清洁生产已成为《21 世纪议程》——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所确认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②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已对这一观点予以肯定,并于 1989 年制定了清洁生产计划。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也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并将其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战略性任务。温家宝指出,大力发展清洁生产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本选题的研究目的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对我国基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而进行的有关清洁生产法律制的思考,力求建立一套比较完备切实可行的清洁生产法律法规体系。

1.2 研究意义

十八世纪工业革命,除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人们物质生活之外,还带来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一些环境负面事件层出不穷。例如 1930 年到 1974 年震惊全球的“八大公害事件”,由于环境的严重污染,在短时间内造成了大量人群和生物群的发病及死亡。从 1984 年发现南极臭氧空洞到 2011 年的日本核泄漏事件,大气污染、海域污染、森林破坏、土地荒漠化等现象日益严重。重大环境危机发生的概率明显增大,人们意识到,保护环境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抓紧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刻不容缓。因此,“清洁生产”的思想开始被许多国家所采纳。西方国家最先认识到清洁生产的重要性,在立法中开始涉及。20 世纪 90 年代初,我国也开始接纳了这种思想,一些立法中也开始涉及。2002 年《清洁生产促进法》正式颁布,2012 年对其进行了第一次修正。《清洁生产促进法》标志着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模式和生产模式的重大变革。修正后的《清洁生产促进法》相比之前,虽然对权限管理配置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完善,但在实施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因此,研究并完善清洁生产法律制度很有必要。

清洁生产概述

2.1 清洁生产的涵义

“清洁生产”一词在当今世界环境保护浪潮中是一个炙热的名词,它被广泛地使用和强调。从 1976 年产生实际意义开始到 1997 年经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重新定义,这个较为年轻的概念“已经从学者的概念开发、企业的个别行为逐步演变为许多国家的战略方针、法律制度,并经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大力倡导而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至今,“清洁生产”的概念被众多学者和国家提起,但仍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完整统一的被学界和世界所共同认可的概念。因此,对“清洁生产”的涵义的研究尤为重要。

“清洁生产”是与“末端处理”相对应的概念。两者都是一种环境保护方式,都是实现既定的环境保护目标的可能途径。污染物的“末端处理”是一种传统的环境保护方式,是一种事后处理方式,通常是“先污染,再治理”。通过这种途径保护环境,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效果甚微,且经济成本过高。而“清洁生产”是一种工业生产的新模式,是环境保护的新生途径和企业污染控制的最佳模式。它强调得是预防性,是一种事前控制方式。它的存在并不排斥必要的“末端处理”,但相对于“末端处理”而言,它是企业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的首选途径。

从“清洁生产”思想产生以来,“清洁生产”的概念的有着不同的表述和定义。最早的“清洁生产”概念和思想是在 1976 年巴黎举行的欧盟共同体“无废工艺和无废生产国际研讨会”上产生的。这次研讨会提出,环境保护不仅仅要注重对已产生的污染的治理,更应该重视从根源上避免污染的产生。1979 年 4 月,欧洲共同体理事会提出推行清洁生产政策。同年 11 月在日内瓦通过的《关于少废无废工艺和废料利用的宣言》中首次提出了“无废工艺”这一概念,指出在工业生产中,运用各种技术和知识,使资源和能源能够充分地循环利用,并且避免污染的产生。美国环保局提出了“废物最小量化”(后期多被“污染预防”所替代)这一概念,并在 1984 年将其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废物最小量化,指的是在可行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废物的产生,以使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威胁达到最小化。另外,日本提出的“无公害技术”,以及一些学者提出的“再循环技术”、“环境无害技术”、“环境友好技术”等,这些实际上指的就是一种清洁技术。

关于“清洁生产”这一术语,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工业与环境规划中心在 1989年首次提出和明确的,指出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工业与环境规划中心《清洁生产计划》1989.5)《中国 21 世纪议程》也对“清洁生产”下了定义——“清洁生产” 是指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法和措施,其实质是一种物料和能耗最少的人类生产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同时对人体和环境无害的绿色食品的生产亦将随着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深入而日益成为今后产品生产的主导方向,另外,我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第二条也对“清洁生产”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本法所称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综上所述,“清洁生产”的涵义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在本质上,清洁生产是一种对工业生产过程以及产品施行综合预防的环境战略。(2)清洁生产要求在原料的选择上,要尽量使用无害原料,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3)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要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选择高效清洁的生产设备,避免或减少污染物或废物的产生。(4)生产的产品不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威胁,并且便于回收和再利用。(5)与末端处理相比,清洁生产更加注重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以及全球环境保护的彻底性。

2.2 清洁生产的特征

清洁生产是环境保护和传统发展模式的根本性变革。相对于末端处理,清洁生产体现了环境保护的预防性、经济与环境效益的双赢性、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实施的综合性。

2.2.1 清洁生产的预防性

相对于末端处理,清洁生产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预防性。末端处理是一种传统的环境保护方式,与整个生产过程脱节,先污染后治理。而清洁生产是一种污染预防的环境保护方式,在工业生产中,要求通过源头削减,改变产品和工艺,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可利用率,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实现废物的最小量化。从产品的设计和原料的选择,到设备、工艺技术、管理,以及防止和减少污染废物的产生,整个生产过程都体现了清洁生产的预防性,这也是清洁生产的实质所在。

2.2.2 清洁生产的双赢性

传统的末端处理重在“治”,忽略了“防”,并且治理难度大,成本高,效率低。由于污染治理的高难度性和不彻底性,会给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在失去了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往往环境效益也甚微。而清洁生产实行的是全过程控制,从产品的设计到产品的无害性和服务的清洁性,清洁生产追求的是一种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性。其一,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削减污染,生产过程中避免有毒有害物质产生,强调污染的预防性和环境保护的彻底性,环境效益远远大于传统的末端处理。其二,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清洁生产要求选择高效无害的原料,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其三,工业生产的末端,清洁生产要求消除污染废物的产生,要求产品无毒无害,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威胁,并且生产和使用后易于分解、回收和再利用,降低了废物处理的成本。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性,是清洁生产的目的所在。

2.2.3 清洁生产的可持续性

传统的末端处理体现的是一种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以牺牲环境发展经济的粗放型生产模式,不利于发展的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要求资源和能源的利用同时满足于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要,即对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可循环利用。而清洁生产要求在生产过程中要对资源和能源进行循环利用,并对产生的废物和产品进行回收再利用。清洁生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生产模式,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最佳途径。清洁生产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这是清洁生产的关键所在。

2.2.4 清洁生产的综合性

清洁生产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是一种综合性预防的环境战略。清洁生产的确认和规范需要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多样性来调控,包括引导、促进和强制等手段。政府引导企业进行清洁生产的方向,通过经济激励等手段促进企业清洁生产并进行相关信息披露,适当地运用强制手段对企业某种清洁生产行为进行必要的强制,并对违背清洁生产的行为进行限制。另外,实施清洁生产还需要综合的战略技术措施,包括科技的综合性、管理的综合性以及资源的综合利用。这种调控手段和技术的多样性,决定了清洁生产的综合性,这是清洁生产的价值所在

2.3 实行清洁生产的重要性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防治污染的经验证明,清洁生产是一种最佳的防治污染生产模式,它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前提,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力量,是突破贸易绿色壁垒的保障。

我国现行清洁生产立法现状及主要制度概述

清洁生产思想在我国的初步体现,是在 1983 年颁布的《关于结合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的几项规定》中出现的。《规定》指出,要在生产过程中削减污染物,合理的利用资源和能源,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并对产品的设计、工艺的采用和废物的综合利用做了相关规定。1979 年的《环境保护法》(试行)和 1989 年的《环境保护法》也对清洁生产的相关事项进行了一些新的规定。但这些规定只是一些原则性的规定,实施强度欠缺。目前来说,我国关于清洁生产的较为系统的法律主要是《循环经济促进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

3.1《清洁生产促进法》概述

2002 年 6 月 29 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清洁生产促进法》,并于 2012 年 2 月 29 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进行了修正。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性的关于清洁生产的法律,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以推行清洁生产为目的而制定的法律,是为了促进政府和企业积极开展清洁生产而制定的法律。它总结了国外的关于实施清洁生产以及污染预防的相关经验,针对我国的清洁生产现状,作出了一系列的规定和措施,适用于生产和服务领域。

新修正的《清洁生产促进法》共分为六章,四十条。

第一章是总则。介绍了本法的立法目的、清洁生产的定义、适用范围、清洁生产的管理部门以及我国开展清洁生产的基本方针。本法的立法目的主要为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预防污染,促进清洁生产,从而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修正后的《清洁生产促进法》规定协调全国性的清洁生产管理部门由原先的国务院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改为清洁生产综合协调部门。县级以上的地方清洁生产促进工作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负责。

第二章是关于清洁生产的推行。这一章主要介绍了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关于清洁生产的推行所制定的相关政策及规划,包括税收政策、产业政策及推广政策。国务院相关部门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清洁生产实施推行规划,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重点项目进的清洁生产实施推行规划,力求低消耗、低污染。相关部门应当对开展清洁生产项目进行必要的资金投入,并提供有关清洁生产的信息和服务,包括清洁生产的方法和清洁生产的技术等,制定并发布清洁生产的指南和目录,以及产品标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其中规定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对不适宜清洁生产的工艺技术以及设备进行限期淘汰,例如高消耗重污染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此外,应当将清洁生产的相关信息和技术进行大力宣传,包括技术培训、职业教育、媒体宣传等。本章中还规定了在清洁生产的推行中节能减排的重要性,要求各级政府领导群众注意节能减排,购买有利于环境和资源保护的产品。

第三章是关于清洁生产的实施。本章中主要是针对生产领域、农业和服务业领域具体实施清洁生产的要求作出了相关的规定。其中指导性的规定有:(1)工业生产领域的指导性规定。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选择有利于污染预防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清洁生产工艺;在技术改造中,企业要选择清洁生产工艺和设备来替代高污染高消耗的落后的工艺和设备,原料的采用要做到无毒无害或少毒少害,减少有害废物的产生,制定相关节能减排的措施;生产的产品要健康安全,包装易于分解和回收,避免过度包装;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废水应当循环利用;固体废物要分类存放,合理放置;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和资源的消耗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用能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对本单位的用能情况及时报告。(2)农业和服务业领域的指导性规定。农业生产者应当改进种植技术,合理使用无毒无害的化肥,减少农业生产废物的产生,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使用可降解的农用薄膜,防止土壤及农作物的污染;矿产的开采要统一规划,防止污染和浪费,合理开采,综合利用;交通运输方面,生产使用节能环保的机动车,对于高燃料高污染的不符合标准的机动车船要及时报废;国家鼓励安装太阳能系统。另外,除了上述的指导性规定,本章中还包括相关的自愿性和强制性规定。自愿性规定包括企业申请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签订相关污染排放协议等。强制性规定是强制生产者履行的义务和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规范污染物排放严重超标、使用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生产销售的产品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等行为。

第四章是鼓励措施。本法总则的第四条和第六条已经指出,国家鼓励并促进清洁生产。本章中主要介绍了国家对开展清洁生产的具体鼓励措施。包括表彰奖励、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主要是对积极开展清洁生产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和优惠政策,并对节能减排的单位财政补贴和价格优惠等措施。

第五章是法律责任。主要规定了对于违反本法相关强制性规范的行为,追究相关的行政、民事和刑事法律责任。第六章是附则。共一条,本法的施行日期。《清洁生产促进法》是“我国推行清洁生产十余年取得的成绩的集中体现,是我国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的新的里程碑,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3.2《循环经济促进法》 3.2.1 概述

《循环经济促进法》是《清洁生产促进法》的立法基础。循环经济立法主要调整六个方面的社会关系:第一,资源综合利用;第二,清洁生产;第三,废料回收与再生利用;第四,绿色消费;第五,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第六,循环农业。①有的学者认为,循环经济调整的是一种经济活动以及经济行为,它的立法归属应该归入经济法部门。但蔡少秋教授认为,循环经济是与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治理及其管理有关的经济,即循环经济是生态经济、绿色经济或环保经济,循环经济法虽然包含经济法的某些内容、具有经济法的某些特点,但其立法的目的、内容大都与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及其管理有关,其遵循的生态规律和 3R 原则主要是环境资源法所坚持的规律和原则,基本上或本质上应该属于环境资源法的范畴。②在本文中,我们赞同蔡少秋教授的观点。清洁生产是循环经济立法的重要内容。2008 年 8月 29 日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正式通过了《循环经济促进法》,为清洁生产的专门立法奠定了基础。

《循环经济促进法》共分为七章,五十八条。第一章是总则。规定了立法目的、发展循环经济的方针和政策,并对重点名词作了解释。循环经济强调在经济发展中要注意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健全相关制度,节能减排。第二章是基本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编制、产业结构的规划和调整、相关评价指标的考核、强制回收名录的管理、重点用能用水单位的监督,以及统计制度的健全等。第三章和第四章主要是对如何实现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在实现减量化方面,要防止过度包装,工业企业应当注意节水节油,矿山企业要合理开矿,服务性企业应当节能节水并避免资源的浪费和易污染产品的使用,国家鼓励使用无毒无害的建筑材料和再生水。在实现再利用和资源化方面,鼓励企业之间互相合作,实现废物的交换和循环利用,企业对工业废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综合利用,采用先进工艺设备发展循环用水系统,实现废水的再利用,提高水的利用率。建筑单位对建筑废物应当综合利用或进行无害化处置,农林业生产者对农用废物和木材应当综合利用。城乡生活垃圾应当分类处置,以提高垃圾资源化率。第五章是激励措施。主要包括资金支持、税收优惠、价格优惠等,并对发展循环经济做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第六章是法律责任。主要是承担行政责任。第七章是附则。

① 王素玲.循环经济理念下的清洁生产立法问题研究.2008.5.31 ② 蔡少秋.论循环经济立法.新华文摘.2005.11 3.2.2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关系

清洁生产是循环经济的一部分,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循环经济主要强调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率,强调如何实现“减量化”。清洁生产的内涵即是废物的最小量化。清洁生产可以解决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技术问题,为循环经济提供技术基础。清洁生产是实现循环经济“减量化”的最佳途径和方法。有学者认为,“清洁生产是循环经济的微观基础,循环经济是清洁生产的最终发展目标。各种产业的、区域的生态链和生态经济系统则构成清洁生产到循环系统的中间环节。衡量清洁生产是否达到目的,仅仅衡量某个企业或某个行业是不够的,应当看其是否在区域、国家层次形成生态经济系统,形成循环经济形态。”①可以说,推行清洁生产是发展循环经济的第一步,清洁生产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另外,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共同目标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都是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3.3 我国清洁生产主要制度概述 3.3.1 清洁生产经济激励制度

清洁生产经济激励制度,指的是国家和政府采取一系列的经济手段刺激企业进行污染预防和清洁生产活动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总称。

在我国清洁生产领域,主要采用的经济刺激手段包括税收制度、抵押金制度、补贴制度、基金会制度以及排污权交易制度。我国的税收制度结合了奖罚相统一的措施,既包括减税免税措施,又包括增税加税措施。对于积极开展清洁生产活动,开发使用清洁技术,减少污染产生和排放以及废物回收利用的企业和建筑项目,我国制定了相关的税收减免优惠措施。其中,对于森林水土保护工程、污水和垃圾处理厂等实施零税率政策。另外,对于一些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和建筑项目,规定了实行增税加税政策,规定了较高的征收税率。我国的排污权交易制度起源于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于 1988 年北京上海的等十八个城市试点,并于 1994 年在全国推行。随后,排污权交易制度也在我国开始试点和推广。另外,我国的法律法规中还规定了补贴、基金会等有助于刺激清洁生产推行的经济调节手段。

3.3.2 清洁生产行政法律制度

我国清洁生产的行政法律制度包括行政强制、行政指导和行政合同,主要是指国家和政府行政管理机关通过制定清洁生产法律法规、政策标准以及相关措施,来规范和引导清洁生产的实行。行政指导是一种引导行为,要求国家和政府采用一些非强制性手段调动企业和有关组织实施清洁生产的积极性,例如行政合同和行政协议。《清洁生产促进法》中指出,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以及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分别对全国重点行业和地区以及地方本辖区内的清洁技术开发研究及推广进行指导。行政强制是国家和政府通过一些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来规范清洁生产行为和活动,例如命令和控制、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法律责任等。

3.3.3 清洁生产信息公开制度

清洁生产信息制度虽然不能直接或根本性地对政府及企业的行为进行规范,但是,对于引导公众的广泛参与和提高企业清洁技术开发应用的积极性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法律法规中规定的主要措施包括,政府有关部门向公众提供有关清洁生产的环境信息,保证公众的环境知情权;政府为企业提供清洁技术信息,并开辟技术信息交流渠道,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政府要求企业将清洁生产的实施情况和污染物排放情况向公众公开,接受公众的监督。清洁生产信息制度在《清洁生产促进法中》有所体现。

国外清洁生产法律制度考察

清洁生产思想最早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发展起来的,许多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鼓励支持清洁生产技术开发、与生产者签订自愿协议、利用经济手段刺激污染削减等,以促进清洁生产发展。因此,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清洁生产研究上要领先于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发展中国家,清洁生产法律制度的整体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前一章介绍了我国的清洁生产的立法现状,这一章将以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泰国为例,介绍清洁生产在国际上的法律制度的研究。通过国内外清洁生产法律制度的对比研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为我国的清洁生产法律制度的完善总结经验。

4.1 美国清洁生产法律制度

美国是国际上较早对清洁生产进行立法研究的国家,也是最为典型的国家。在美国,最早将“清洁生产”称为“污染预防”或“废物最小量化”。1984 美国国会通过了《资源保护与回收法——固体及有害废物修正案》,提出了“废物最小化”的概念,指出实现“废物最小化”的两个途径即源头削减和再循环,要求尽可能地将有毒有害废物削减和消除。1990 年 3 月,美国国家环保局发布污染预防指令,并将“污染预防”进行定义。为了减少防止污染源的排放,1990 年 10 月在国会上通过了一部对美国发展清洁生产、实施污染预防技术具有重大意义的法规——《污染预防法》。该法对“源头削减”进行了具体解释,明确指出“污染预防”是美国的国策,并强调“污染预防”是“源头削减”的首要措施。该法出台后,美国的环境政策由以往的“末端处理”政策转变为“污染预防”政策。

4.1.1 清洁生产经济激励制度

美国在实行“污染预防”政策之前,虽然也有些经济调节的手段,但是,美国的环境政策主要是以“命令-控制”为主。经济调节在实行“污染预防”政策后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

美国在环境立法中广泛采用如下经济刺激形式:第一,实行严格的政府管制,制定各种排放标准,提高末端治理成本;第二,保障污染受害者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第三,实行污染者付费原则,包括排污收费和各种征税;第四,政府为鼓励治理污染和采用先进工艺而实行各种形式的财政补贴和低息贷款。1986 年修定的《超级基金法》(也称作《综合环境反应、补偿和责任法》)建立了环境收费政策和赔偿责任体制,规定对垃圾的倾倒和污水的排放收取费用,并为污染的受害者设立专项基金,使污染受害者享有获得赔偿的权利。1992 年的《能源政策法》以税收优惠方式,对采取节能减排的企业和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无污染能源的企业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设备的企业和用户减免税收,并对可再生能源项目进行资金拨款。另外,在征税方面,该法还规定,对于排污高低和耗油量不同的汽车有差别地征收税款。在补贴制度方面,该法规定联邦政府对煤炭清洁技术的研发和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商及相关企业进行补贴,并支持清洁产品的发展和使用。1977 年修订的《清洁水法》和 1990 年通过的《清洁空气法》中,也规定了一些有关清洁生产的经济调节制度。例如《清洁水法》规定,凡修建经国家环保局局长批准的污水处理工程,可自联邦政府得到相当于总投资额的 75%的联邦补助金等。《清洁空气法》规定了排污许可证制度,规定企业要取得排污许可证必须先缴纳一定的费用,并用于维护空气的质量。

4.1.2 清洁生产信息公开制度

美国立法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开始确立信息公开制度,许多环境立法也开始维护公众的环境参与权以及环境知情权,对清洁生产相关信息的公开也作出了一些规定。例如 1969 年制定的《国家环境政策法》第 4332 条第二款规定,相关国家机构经国会授权和命令,应当对有关环境重要事项作出详细的说明,包括对人类环境质量具有重大影响的提议和报告以及可能对人类生活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提案行为,并作出环境影响评价和意见书,按照相关规定向公众公开。《有毒物质控制法》规定企业应当呈报有关化学物质流转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产生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扩散和处置情况向公众公开。《清洁水法》和《清洁空气法》中规定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企业的排污情况进行检查和统计,并将结果向公众公开,企业应当及时制作排污清单,并将排污清单呈报主管部门。《紧急计划于社区知情权法》对环境信息的公开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该法规定任何人都有权向紧急计划委员会申请提供有关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所有信息,包括有毒化学物质的处置方式说明、化学品的名称以及化学品的安全资料表。另外,美国环境立法中关于许可证的审批程序,也都规定了信息公开制度。

清洁生产信息公开制度的确立,完善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实施,促进了企业污染预防活动的积极性。

4.1.3 清洁生产行政管理制度

清洁生产的行政管理制度既包括行政指导也包括行政强制。对于一些有关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以及政府对企业的指导多采用自愿性的措施。

《污染防治法》、《资源保护与回收法修正案》以及美国国家环保局和能源部有关清洁生产的环境保护战略中都包含了污染预防的行政指导和志愿协议。根据上述法律法规以及环境战略的规定,国家环保局应当制定相关计划使内部法规计划和非法规计划实现统一,对企业发起实施相关计划,实现污染预防的目标。能源部应当给工业企业提供技术评估,对工业企业降低能源消耗的活动进行指导。环保局、能源部、国防部以及其他联邦政府部门应当相互配合,制定评估计划,实现废物削减的目标。另外,相关部门可以与企业签订削减有毒物质的协议,实现污染预防和废物削减的目标。除此之外,美国的一些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也可以制定本地区的污染预防计划,例如对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财政支持,尤其是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和支持。

在美国的污染预防的管理制度中,除了上述指导性和自愿性制度,还包括一些行政强制制度。例如环境污染的强制法律责任保险以及对产生化学污染物的企业规定强制性的削减目标和期限。对于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有毒有害废物的处理,应当实行强制保险,对化学污染物应当采用法规控制和非法规控制相合的管理方式。4.2 英国清洁生产法律制度

在英国,“清洁生产”一般表述为“废物最小量化”或“综合污染控制”。从 20世纪 70 年代开始,英国的环境立法思想由“末端处理”逐渐转向“污染预防”。目前英国的环境政策和环境立法的重要目标就是从源头上削减废物,对废物再循环再利用,实现废物最小量化。

英国的环境立法主要有《河流污染防治法》(1876)、《环境保护法》(1990)、《公共健康法》(1975)、《污染控制法》(1974)、《有毒废物处置法》(1972)、《废物管理许可法》(1994)、《污染预防法》(2001)等等。其中,《环境保护法》、《废物管理许可法》、《污染控制法》、《污染预防法》等法律法规中,涉及了许多有关清洁生产实施的相关规定。“综合污染控制”的指导思想,首先是在《环境保护法》中提出和确立的。在此之前,《污染控制法》中叶体现了环境污染预防的思想,规定要采用清洁生产方式利用能源,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另外,《污染预防法》和《废物管理许可法》中也体现了污染预防和污染控制的原则。

4.2.1 清洁生产经济激励制度

在英国,清洁生产经济调节主要包括两种: 一是增加环境税。环境税最早是由英国的经济学家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中提出的。20 世纪初,庇古通过对工厂的经济活动产生的外部成本进行分析,提出了“庇古税”,即以征税、货币分配等方式调节企业的外部经济环境,引导企业和消费者的行为,使企业内部化。英国的环境税主要包括碳税、燃料税和填满税等,目标是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改善大气质量,促进清洁生产。

二是明确生产者初始责任,即要求生产者在产品流转的全过程承担一定的责任。例如,英国《环境保护法》和《经济手段和从废物中回收利用资源》中都规定了废物生产者应当对产生的废物承担全部的废物处理费用。

除了向企业征收税费,英国的经济调控制度还包括排污权交易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最早是在美国确立的,英国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美国的经验。除此之外,英国清洁生产的经济调节手段还包括贷款优惠和补贴等。

4.2.2 清洁生产信息公开制度

英国的信息公开制度与其他的欧美国家还存在着一些差异。尽管英国是较早实施清洁生产的国家之一,但是由于传统保密文化的影响,英国在立法上长期奉行保密原则,相较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信息公开立法起步较晚。一直到 20 世纪末,因国内公众和国际社会的强烈要求和压力,英国政府才开始尝试信息公开立法。1984 年《数据保护法》和《利用地方政府信息法》的出台,标志着英国信息公开制度的开始,2005年《信息公开法》的生效,标志着英国信息制度的成型。

1992 年英国政府出台了《环境信息法规》,规定任何人都享有环境知情权,当申请人申请有关部门提供环境信息时,该部门应当及时地给予回复。关于清洁生产信息公开制度的建设,英国环境部目前在拟定一份易造成环境污染的工业化学物质的排放清单,并将这份清单向公众依法公开。

4.2.3 清洁生产行政管理制度

英国的清洁生产行政指导,注重的并非是废物最小量化带来的环境意义,而是它所带来的经济意义,并以此政府对工业企业进行行政指导,以提高工业企业的废物最小量化的意识。英国贸易与工业部在《减少你的损失》提到免费向企业提供有关废物最小量化的信息,并定期以各种公开方式,向企业提供有关有关废物最小量化的信息和资料。该部于 1993 年与环境部联合制定了一项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的计划,并拨出 1600 万英镑鼓励企业实现废物最小量化。另外,该部还制定了一份关于向中小企业提供清洁生产技术信息咨询的方案,规定向中小型企业提供指导、建议和咨询。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废物最小量化意识实现废物最小量化,英国政府在示范项目上也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例如支持企业成立“废物最小量化俱乐部”,以获得国家资助项目。

英国的清洁生产强制制度,主要体现在《环境保护法》的第一部分。该法将“综合污染控制”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加以保障,并确立了企业生产的“最佳可得技术”(即使用最少的费用减少或避免工业污染的产生)。1990 年的《环境保护法》第一部分规定从 1991 年起相关新建工厂必须获得皇家污染检查组的授权方可营运,在此之前已营运的对环境严重污染的企业,如果继续营运,应当在 1996 年前获得皇家污染检查组的授权,并提供有关废物最小量化和排放物的相关报告。

我国现行清洁生产法律制度的不足

本文第四章通过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和泰国的清洁生产制度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各国的具体政策措施有差异,但在大体制度上有着许多相似之处,都致力于健全法律法规,以宏观经济政策为保障,加强行政管理和行政指导,转变生产方式,支持鼓励清洁技术的开发和研究。

从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加快建设循环经济社会的步伐,促进清洁生产的发展,完善了相关法律制度体系,取得了一定的绩效。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且经济基础较弱、发展清洁生产起步较晚,因此,相较于国际社会的清洁生产推行状况,我国在制度体系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5.1 清洁生产经济激励制度不完善

在我国,目前相关技术水平落后,企业实施清洁生产需要增加一定的成本,因此需要国家和政府采取一些经济手段来刺激企业清洁生产的动力。我国的清洁生产经济刺激制度主要有环境税制度、补贴制度以及排污权交易制度等。其设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欠缺。

5.1.1 环境税制度

我国主要实行的是税收优惠政策,其相关措施缺乏系统科学性。我国的税收优惠形式单

一、范围较窄,且仍然侧重于末端治理的事后鼓励。我国现行税收优惠的政策主要是直接优惠政策,例如减免税收和退税,忽视了间接优惠(税基式优惠),例如加计扣除、加速折旧等。我国环境税的主要问题包括减免税幅度小、间接优惠制度欠缺以及税种少且缺乏针对性。另外,税收优惠侧重于末端治理,对于污染事先预防的鼓励较少。上述问题降低了税收优惠的刺激力度,影响了企业全面实施清洁生产的积极性。

5.1.2 补贴制度

补贴制度主要表现为现金补助和金融优惠等,我国主要是现金补助和贷款优惠。我国的补贴制度相较于欧美国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是资金来源方面的问题。我国的补贴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然而,我国的补贴需要较多,财政收入较少,限制了第 5 章 我国现行清洁生产法律制度的不足27补贴制度的完善;其次是实施方面的问题。在我国,通常以治理污染的效果来判断给予补贴的多少。如果企业污染基数大,相对而言取得的治理效果明显,可获得的补贴就多,反之,可获得的补贴就会较少。这样,对于提前进行污染控制的企业是极其不公平的,不利于推动企业进行清洁生产的积极性。

5.1.3 排污权交易制度

排污权交易,指的是政府将其制定的环境质量目标和允许排放污染物的排放量分成几个排放量并将其分别出售或分配给排污者,排污者之间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买进或者卖出,刺激排污企业为了自身利益而开发使用先进的技术治理污染或减少排污,从而促进了清洁技术的发展。

排污权交易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刺激手段,在我国的法律法规中并不常见,也没有比较规范的规定,缺乏系统性。即使有些法律法规中对排污权交易相关问题有所提及,但是仍然没有具体而规范的规定,可操作性较差。另外,在我国地方性法规中,存在着许多有关排污权的规定。但是我国目前尚无全国性的关于排污权交易的法律法规,使得地方性法规中有关排污权的规定容易产生冲突,不利于国家排污权交易市场的完善。

5.2 清洁生产合力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推行和发展清洁生产的合力机制尚有欠缺。在我国,由于清洁生产的宣传力度不够,推行清洁生产的教育机构欠缺,公众环境保护意识不足,企业推行清洁生产的积极性不高,绿色消费市场不健全,使得社会清洁生产参与力量薄弱,从而影响了全社会推行清洁生产的效果。

5.2.1 教育培训和宣传机制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不仅要靠政府及法律的规制力,更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加强公众的清洁生产意识,提高企业清洁生产的积极性,是全社会有效推行清洁生产的前提。但是,在我国有关清洁生产的教育培训机构较少,政府的宣传不到位,从而使得公众和企业的清洁生产意识薄弱,对自愿性实施清洁生产造成了不利影响。法律规定的引导激励措施综合协调整合不够,落实不到位,引导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动力不足,这也是造成清洁生产推行工作进行缓慢的原因之一。

5.2.2 技术创新机制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清洁生产在技术信息交流与创新方面还存在着相当大的障碍,尚缺乏完善的技术创新和交流机制。清洁生产技术和管理信息交流不畅,企业缺乏了解清洁生产有关信息的渠道,无法及时选择采用清洁生产的机会,这些都是推行清洁生产的障碍。我国尚缺乏一套完善的清洁生产咨询体系和技术信息创新和交流制度,无法有效地鼓励企业尤其是偏远地区的企业进行清洁技术开发应用和创新,阻碍了清洁生产的发展。另外,我国企业制度尚不完善,企业在不规范的市场中难以实施真正意义上的“优胜劣汰”,企业缺乏技术创新机制,市场反应较为迟钝,在工艺改革加强管理方面缺乏动力,企业为适应未来发展、超前调整经济经营战略的能力明显不足,这与发达国家的企业形成鲜明对比。

5.2.3 绿色消费制度

绿色消费不仅仅是指绿色产品,还包括了能源的有效利用和资源的再循环利用,不仅仅是对消费行为的要求,还包含了对生产行为的要求。绿色消费要求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在购买产品时应该选择无污染健康的绿色产品,并注意产品的合理处置和回收,避免垃圾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绿色消费制度对产品的回收利用和实施清洁生产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我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虽然规定了有关绿色消费的内容,规定政府采购时应当优先选择绿色产品。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绿色消费制度,现行法律法规中对于消费者的回收利用义务和责任规定较少。

5.3 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的法律规制力度不够,配套法律法规不完善,法律法规中相关制度之间缺乏协调性,是我国推行清洁生产的主要问题。

5.3.1 立法指导思想转变不足

目前我国的环境立法还是偏向于末端治理的指导思想。环境法律法规中规定的大多是关于对已产生的污染的治理,并未完成向清洁生产立法思想的转变。在我国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中,计划经济色彩较为浓厚,大多数规定都偏重于末端治理思想,这已经不符合我国的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国际环境保护的新形势。

5.3.2《清洁生产促进法》仍需改

进我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于 2003 年开始实施,2012 年进行第一次修正。新修正的《清洁生产法》在部门设置和职责分工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完善。另外,新法对清洁生产审核制度进行了强化,扩大了审核范围,严格了政府部门对企业的监督责任。但是,就《清洁生产促进法》而言,在部门具体分工、法律责任以及相关规定上,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例如,该法的第五条规定,主管部门(清洁生产综合协调部门)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和“协调”,较于循环经济促进法中规定的主管部门的职责,缺少了“监督”和“管理”的职责,而且由于该法的鼓励性特点,在条文中强制性规范仍然欠缺。该法中虽然对清洁生产审核制度进行了完善,但仍然没有缺乏系统的相关审计、会记和统计制度。另外,该法对于农业和服务业的清洁生产开展工作的规定仍然较少,缺少具体实施的相关规定,可操作性不强。《清洁生产促进法》作为一项促进性法律,具有鼓励性特点,但是在本法中,鼓励性和奖励性的条款仍然不足,不利于提高企业开展清洁工作的积极性。

5.3.3 配套法律法规不完善

在我国,清洁生产立法层次不完善,缺乏立法的可操作性。在法理上,法律的特点之一就是普遍适用性。因此,法律条文的规定难免过于原则性和抽象性,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清洁生产促进法》在经过修订以后,很多内容得到完善,但仍然欠缺相关的配套法规和措施以及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操作性仍然不强。这就需要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来促进法律的贯彻实施,保障《清洁生产法》的实施力度。

我国清洁生产法律制度的完善建议

针对上述我国清洁生产法律制度的不足,以及借鉴国外清洁生产的经验,我们可以对我国的清洁生产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以下建议:

6.1 完善清洁生产经济激励制度 6.1.1 环境税制度的完善

我国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的税种较少,且相互之间缺乏系统协调性。在一些发达国家中,极其重视对环保产品的税收优惠,对其设计、生产以及使用等方面采取了激励性的措施来促进和保障清洁生产的进行。而我国对这方面的预先扶持有所忽略。

借鉴外国的税收政策,我国应该在重视减免税、退税等直接优惠政策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对间接优惠(税基式优惠)的建设,将侧重事后鼓励的税收优惠政策转变为发展预先扶持的税收优惠政策。我国应当增加相关优惠税种,并加强其协调性和科学系统性,从而保障环保工作和清洁生产工作的有效进行。

首先,应当完善优惠税种的设计。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以及关税的完善。在增值税方面,应当扩大优惠范围并进行改革,对于企业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设备以及回收废物应当进行优惠;在消费税方面,应当提高生产不利于环保的产品的企业的税收并减免清洁产品的消费税,从而使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的消费理念。例如德国规定,对环境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清洁产品可以减免消费税;在营业税方面,对生产清洁产品和提供清洁生产信息的企业及服务机构进行税收减免;在所得税方面,对采用清洁生产技术、生产清洁产品的企业的所得税实行加速折旧的优惠措施;在关税方面,实行清洁产品出口退税政策,并对进口清洁技术和设备实行减免税收的优惠措施。

其次,应当完善优惠税率的设计。合理的税率设计,是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方式所需要的成本应当少于其采用非清洁生产方式而承担的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纳税负担,因此税率不应当过高。另外,根据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口密度和气候等条件的不同,环境税率也应有所差异,因此,其设计还要有一定的弹性。

6.1.2 补贴制度的完善

在我国,补贴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收入。然而,我国需要补贴的范围较大且第 6 章 我国清洁生产法律制度的完善建议31政府财政收入有限,仅仅靠政府财政补贴较为困难。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建立基金补偿机制,将对污染者所征收的费用作为实行清洁生产的企业的贷款基金,将税收和补贴进行有机结合。另外,我国通常以治理污染的效果来判断给予补贴的多少,因此一些企业会夸大污染基数,从而获得更多的补贴。针对这种现象,我国在确定补贴标准时,应当以企业进行清洁生产的程度来进行判断,从而确保补贴机制的公平性。

6.1.3 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完善

关于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完善主要是立法方面的完善。目前我国的法律对其还没有系统的规定,尚缺乏一部正式的法律法规,只在地方性法规中有所体现,导致其可操强作性不强,法律冲突现象严重。通过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关于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我们可以做如下设计:

首先,应该将排污权交易制度在《环境保护法》和其他环境法律法规中加以确立,并明确其原则及法律责任,作出指导性和原则性的规范。其次,法律授权国务院制定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实施条例,对排污权交易制度作出具体细化的规定。最后,根据我国各地区的不同情况,在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完善并补充相关规定,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

6.2 完善清洁生产合力机制

完善我国的清洁生产合力机制,主要包括清洁生产教育培训机制和技术创新机制的完善,以及绿色消费制度的建立。

6.2.1 教育培训和宣传机制的完善

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对清洁生产的有效进行有着极大的推进作用。针对目前我国清洁生产的教育培训机构较少和政府宣传不到位的现象,应当增加清洁生产教育培训机构,加大政府的宣传力度,增强公众和企业的清洁生产意识,提高实施清洁生产的积极性和自愿性。6.2.2 技术创新机制的完善

目前我国尚缺乏一套完整的清洁生产技术信息交流与创新机制,阻碍了清洁生产技术和管理信息的传播。我国应当尽快建立起一套系统完善的清洁生产咨询体系以及技术信息创新和交流制度,向企业尤其是偏远地区的企业提供及时的清洁生产信息,包括清洁生产技术和方法以及法律法规和相关措施的规定,从而为企业及时地了解清洁生产信息,有效开展清洁生产工作提供途径。另外,应该进一步落实清洁生产技术创新资金,加大对重点领域清洁生产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以及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的支持力度。

6.2.3 绿色消费制度的建立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绿色消费制度,法律法规中对消费者的回收利用义务和责任的规定较少,《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对绿色消费内容虽有涉及,但规定较少且较为原则。我国法律法规应当强化消费者的义务和责任,引导消费者购买清洁产品,并对其产品废弃物要合理地回收利用和处置,树立绿色消费观念。

6.3 完善《清洁生产促进法》

学者们对于《清洁生产促进法》的修改意见,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意见是废除《清洁生产促进法》,以《循环经济促进法》代替《清洁生产促进法》;第二种意见是《清洁生产促进法》应继续存在并加以完善;第三种意见是将《清洁生产促进法》修改为《清洁生产法》。笔者认为,应当在《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引导下,完善《清洁生产促进法》,并在必要的时候,修改为《清洁生产法》。关于《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具体完善意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6.3.1 管理体系的完善

新修订的《清洁生产促进法》进一步明确了清洁生产的主管部门和职责分工,将旧法中的主管部门由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修改为清洁生产综合协调部门。但是,该法中规定,清洁生产综合协调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对清洁生产工作的组织和协调,仍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应当参照《循环经济促进法》的相关规定,强化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并对国务院环保部门以及工业、财政等其他相关部门的清洁生产职责进行细化,确保法律的可操作性。例如,应当强化污染严重企业的排放监督管理,将此类条款修改为强制性的条款,并明确监督管理部门及其职责分工。

另外,《清洁生产促进法》对于有关部门管理职能的规定不具有强制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法律的可操作性。该法中对其职能的规定大量地采用了“可以”这一术语,需要对某些必要性条规用“应当”代替“可以”这一术语。例如第十三条可以修改为“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根据需要批准设立节能、节水、废物再生利用等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的产品标志,并按照国家规定制定相应标准”。6.3.2 相关制度的完善完善

清洁生产制度重点是完善清洁生产审核制度,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环境审计制度、环境会计制度以及环境统计制度。

《清洁生产促进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了清洁生产审核制度,较旧法而言,新法扩大了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范围,并强化了政府部门和社会的监督职责和作用。但是,该条规仅仅规定了企业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治理责任,没有规定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高能源消耗以及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的治理责任。应当对其进行完善,并进一步明确审核评价,确保审核质量,增强该条规的可操作性。

另外,作为清洁生产审核制度的组成部分,应当建立并完善相关的审计、会计以及统计制度,形成统一系统的清洁生产审核体系。

6.3.3 法律责任的强化

强化法律责任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强化政府的法律责任、强化企业的法律责任以及强化公众的法律责任。强化法律责任,是促使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有效开展清洁生产工作的强有力的手段。《清洁生产促进法》中规定了一些义务性条款,但有些义务性条款并没有规定相对应的法律责任,影响了该法的可操作性。应当对《清洁生产促进法》的义务性条款进行完善并增加相应的法律责任,提高义务性条款的可操作性。

6.4 完善立法层

次完善清洁生产的立法层次以及下位法,对于完善清洁生产法律体系,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完善下位法,主要包括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清洁产品的环境标志认证管理以及回收产品和包装物的相关配套法规等内容。

6.4.1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

目前我国清洁生产评价指标大多是一些试行性的指标。十二五规划中制定了资源产出率和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等相关量化指标,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十二五规划的规定,进一步制定并完善清洁生产重点行业以及重污染高耗能企业的评价指标体系,编制农业和服务业等领域的清洁生产指标,并将其作为市场准入条件,促使各行业实现指标,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工作。上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对下级政府及相关石家庄经济学院硕士学位论文34部门完成指标的情况作为评价内容,并定期考核,以推进各地区各行业的清洁生产工作的开展。

6.4.2 清洁产品环境标志认证体系的完善完善

环境标志认证标准制度是削减污染和推行清洁生产的有效途径,即对产品的全过程进行控制管理,逐步实行产品生命周期评价。对于产品的原料和工艺采用以及其生产销售和回收处置,应当进行全过程的评价,促使企业生产清洁产品并进行环境标志认证。在销售过程中,消费者选择购买通过认证的标有环境标志的清洁产品,促使企业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废物的产生,从而激励企业的清洁生产工作的开展。

6.4.3 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完善

由于《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引导性特点,许多条款都是激励性条款,且规定较为原则性,可操作性不强。因此应当尽快完善并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相关办法和细则,增强立法的可操作性。

首先,应当完善相关环境法律制度。主要包括一些环境法律法规中的与清洁生产相关的法律制度,例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以及限期治理制度等。其中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体现了我国环境保护法律的预防性原则,而排污许可证制度和限期治理制度对其具有补充性。《清洁生产促进法》的第十八条规定了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规定了能源资源和工艺的采用、利用以及污染物的产生、处置的评析,除此之外还应当包括建设项目拆毁以后的回收利用和处置。在三同时制度中,清洁生产措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

其次,应当完善清洁生产法的下位法。应当尽快出台清洁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及办法、细则,例如强制回收产品及包装物回收办法、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等。目前我国仅有一部《包装物回收利用办法》,影响力较弱。我国循环经济法中规定了垃圾收费制度,但范围较为狭窄,应当在下位法中对此制度的范围进行扩展和细化。在日本,制定了大量的关于清洁生产的具体实施条例。例如 1991 年制定的《资源再生利用法》和同年修订的《废弃物处理法》,以及 1995 年制定的《容器包装回收再生利用法》等相关配套措施。其中规定了废旧物资商品化收费制度以及资源回收奖励制度等。另外,在一些国家还规定了容器回收押金制度以及清洁产品价格优惠制度等,以刺激清洁生产的有效开展。我国可以借鉴上述国外的经验,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

6.5 完善农业清洁生产制度

《清洁生产促进法》第二十二条对农业清洁生产进行了规定,要求农业生产者在种植和养殖中应当实施清洁生产,禁止使用有毒有害肥料,防止农业污染。但是,对于农业领域的清洁生产并没有规定相关的鼓励措施和法律责任,无法实现农业清洁生产的有效实施。树立正确的农业清洁生产理念,完善农业领域的清洁生产制度,是我国完善清洁生产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6.5.1 农业清洁生产管理制度的完善

政府在推行农业清洁生产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完善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和制度建设是完善农业清洁生产的首要任务。首先,在机构设置方面,应该在清洁生产综合协调部门之下设立专门的农业清洁生产管理机构,主管农业清洁生产工作的实施和推行。其次,在体系建设方面,应当建立系统的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和监督体系,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管理和检测。最后,在法律责任方面,应当明确政府部门的管理和监督责任,促使主管部门依法对农业清洁生产管理和监督。

6.5.2 农业清洁生产经济激励制度的完善

在《清洁生产促进法》的第四部分中,规定了清洁生产的鼓励措施,但这些措施主要是针对工业清洁生产而言,并没有对农业清洁生产的鼓励措施进行有关规定。我国法律法规应当尽快完善农业清洁生产的经济激励制度,设立专项基金,对进行清洁生产技术研究和创新、合理科学使用化肥的农业生产者进行资金支持和补贴,并对在农业清洁生产中取得显著成绩的生产者进行表彰和奖励,刺激农业生产者实施清洁生产的积极性。

6.5.3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创新和信息交流制度的完善

我国应当尽快建立并完善农业清洁生产的信息交流服务机构,在农业清洁生产中实现科学技术的交流、创新和应用。建立农业清洁生产信息交流服务机构,重点是农村服务机构的建设,保证农民清洁生产意识的提高和清洁生产技术的掌握,从而保证农业生产者有效地进行农业清洁生产。

结 束 语

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环境保护理念,与传统的末端处理方式不同,它主要是对环境污染的预先防治战略,从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出发,合理地对资源和能源进行综合利用,预防污染物的产生,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传统的末端治理方式已经不足以实现环境保护的最终目标,只有转变环保观念,实施清洁生产,才能够实现环境保护的彻底性和可持续性。

许多国家纷纷对清洁生产进行相关立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近年来,我国在全球环境保护的新浪潮影响下,也建立起了比较系统的清洁生产法制体系,并在清洁生产工作的开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2 年我国对《清洁生产促进法》进行了修正,进一步推进了清洁生产的法制建设。但是,我国与发达国家清洁生产的法制建设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完善清洁生产法律制度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当前我国环境法律制度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借鉴发达国家推行清洁生产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相关法律制度完善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希望能够对我国有效开展清洁生产工作起到一定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参考文献中文参考文献:

[1] 王明远.清洁生产法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 戴星翼.走向绿色的发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3] 夏光.环境污染与经济机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4] 杨建初.清洁生产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5] 李景龙,马云.清洁生产审核与节能减排实践[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9.

[6] 陈泉生.环境法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7] 郑少华.生态主义法哲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8] 蔡少秋.环境政策法律问题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9] 周毅.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 [10] 胡荣佳.环境生态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11] 曹明德.生态法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2] 郭启民.大力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N].中国环境报,2007-11-17.

[13] 杨作精.我国推行清洁生产的现状及若干问题的探讨[J].环境保护.1995(9). [14] 钱智,钱勇.中外清洁生产背景的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8(1).

[15] 王晓光.治理污染要从源头抓起——谈推行清洁生产的必要性及对策[J].经济论坛.2008(8).

[16] 高广生.我国推行清洁生产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5(6). [17]金瑞林.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8]潘家华.持续发展途径的经济学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19]蔡守秋,常纪文.国际环境法学[M].法律出版社,2004 [20]王保树.经济法原理[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外文参考文献:

[1] Dorothy Mackenzie, Green Design, Design for the Environment, London: Laurence King, 1997.[2] Rene Kemp,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Technical Change, Cheltenham: Edward Elgar,1997.

[3] Joseph Fiksel, Design for Environment: Ereating Eco-efficient Products and Processes, New York:McGraw-Hill,1996.

[4] Ulrich Forstner,Integrated Pollution Control, Berlin:Springer,1995. [5] Arnulf Grubler,Technology and Global Chang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6] Thomas E.Welch,Moving beyond Environmental Compliance: a Handbook for IntegratingPollution Prevention with ISO 14000,Boca Raton: C.R.C.Lewis Publishers,1998. [7] Deanna J.Richards,The Industrial Green Game: Implications for Environmental Design and Management Washington: National Academy Press, 1997.[8] John Byrne and Daniel Rich,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the policy Challenge, New Brunswick:Transaction Publishers,1992. [9] K.B.Misra,Clean Production: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Perspective, Berlin: Springger,1996.

[10] C.W.M.Van Berkel,Cleaner Production in Practice, geborel te Boxtel,1996.

[11] Glenn Jenkins and Ranjit Lamech.Green Taxes and Incentive Policies: An InternationalPersnective.SanFrancisco.ICS Press, 1994.

第四篇:推行清洁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石油化工企业)范文

文章标题:推行清洁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石油化工企业)

中国石化集团___石油化工总厂

“十一五”开局之初,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该决定全面而缜密,深刻而又富有远见地部署了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和任务,明确了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着力点,明确了环境保护是中国“落实科学发展

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作为国有大企业,我们肩负着重大的经济、社会责任,更应该加强环境保护,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推进企业环保事业的发展。

“十五”期间,___石化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领导下,在___市委、市政府及环保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大环保投入,___石化环保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改、扩建的污水处理场投用后,外排污水水质不断改善,不仅得到了各级政府领导和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肯定,而且连续4年外排污水综合合格率达到了90以上。

一、企业概况

___石化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直属和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控股的特大型企业,经过三十六年的发展,现已拥有炼油生产装置39套,550万吨/年原油加工能力,目前正在向600万吨的目标迈进。能生产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溶剂油、化工原料、石蜡、沥青、石油焦、液化气、聚丙烯等9大类l00多个牌号的石油化工产品。

二、“十五”期间环保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完善环保管理制度,落实环保职责。《企业法人环保责任制》出台后,主要的环保项目、重大环保事宜由厂长委托主管生产的副厂长(副经理)亲自负责并落实。为了保证___石化在生产、经营等一切活动中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实现可持续发展,___石化在“十五”期间先后制定了《___石化总厂及___分公司环境保护管理规定》、《___石油化工总厂和___分公司环保现场管理办法》、《___石油化工总厂和___分公司内部排污收费暂行办法》等十多个环保管理规定及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各相关部门的环保职责、污染防治措施、环境教育及奖惩规定等。

(二)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___石化在发展生产的同时高度重视环保工作,每周调度会均有环保内容,对一周的环保工作进行安排;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安全环保工作例会,对上月的安全环保工作进行小结,并对下月的工作进行安排;每半年召开一次安全环保委员会,对半年的安全环保工作进行总结,落实各部门的环保职责,并对下半年的工作进行安排。同时利用每年的六·五环境宣传日组织各种各样的环保宣传活动,提高全厂职工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推行清洁生产,提升企业形象。“十五”期间对14套主要生产装置进行了清洁生产审计,共产生方案235项,其中无低费方案144项,中高费方案91项,无低费方案已全部实施,中高费方案实施32项。在持续清洁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装置检修和停工小修机会,实施中高费清洁生产方案。通过推行清洁生产,___石化的污水排放量削减了约30,COD排放总量削减了50,废气排放量削减了5,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削减了10。为此___石化被湖北省评为“清洁无公害工厂”,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形象。

(四)加大环保投入,实现达标排放。___石化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积极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做到了增产减污,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十五”期间企业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坚持加大环保投入,累计投入约1.5亿元,相继建成了60t/h的第二套含硫污水汽提装置、5000t/a第二套硫磺回收装置、1000t/h污水场改扩建、5万吨/年硫酸装置、1t/h汽油碱渣氧化脱臭装置、增设氧化沟潜水推流器及新建后气浮、边沟防洪项目、污水场边沟局部改造等工程。

随着60t/h的第二套含硫污水汽提装置及1000t/h污水场改扩建项目投用,实现了废水的达标排放,连续4年外排污水综合合格率达到了90以上;和清洁燃料生产措施项目配套,投资3000多万元新建的5万吨/年硫酸装置于2004年7月份正式投产后,处理酸性气的能力从1000m3/h提高到2200m3/h,尾气中的SO2浓度大幅度降低,现已控制在500mg/m3以下,减少了SO2的排放量,改善了生产和生活区的空气质量;投入近400万元新建的汽油碱渣氧化脱臭装置,既从源头上控制了恶臭的产生,也降低了污水场的进水负荷。

(五)强化环保监督管理,严格考核兑现。为了保证后续“三废”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在污染源头的现场监督管理上实行了内部排污收费,对各生产装置排放的污水、废气、废渣进行严格控制,从源头进行污染物的削减;另外还出台了《环保现场管理办法(试行)》,各生产装置在开停工

等异常排污情况及高浓度污染物的排放要实现排污申报及铅封管理,确保生产装置源头有序排放,避免乱排乱放的发生,并对不申报甚至乱排乱放进行严格考核并与经济效益挂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十一五”环保工作展望

(一)进一步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加快发展循环经济。___石化将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念,提高环境保护和资源综

合利用水平,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重点做好污水回用及SO2尾气回收利用工作。

提高水资源利用水平,积极应对污染物总量收费制度和水资源的调价、定额制度。结合技术改造,将达标外排污水回用至循环水场,以减少循环水场新鲜水用量,节约取水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提高废气的利用水平,采用回收技术回收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即可减轻对环境的影响,又可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二)继续加大环保投入,建设绿色环保型工厂。“十一五”期间___石化仍将继续加大环保投入,“十一五”初期已经进行了清污分流、污污分流、污污分治项目及焦化装置的恶臭治理,还将对水体污染进行防控,对污水场等部位的恶臭进行治理,进一步改善企业环境,建设一个绿色环保型工厂。

(三)进一步加强环保监督管理,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___石化将逐步采用国际先进的炼油生产工艺和污染控制技术,以生产设备大型化为基础,建设完备的污染控制措施,继续强化环保监督管理和加大环保考核力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及排放浓度,推行清洁生产,做到增产减污,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

《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中指出,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环境保护工作,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切实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到2010年,重点地区和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到2020年,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

《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为___石化的环保工作中指明了方向,在“十一五”期间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领导下,在___市委、市政府及环保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___石化仍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按照《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要求,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环保法律法规,以产业升级、结构调整为手段,强化污染控制,同时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行清洁生产,坚持“以人为本”,实现___石化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推行清洁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石油化工企业)》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推行清洁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石油化工企业)。

第五篇:推行清洁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石油化工企业)

推行清洁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石油

化工企业)

推行清洁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石油化工企业)2007-12-07 23:30:30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推行清洁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石油化工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石油化工企业)(2)文章标题:推行清洁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石油化工企业)中国石化集团___石油化工总厂

“十一五”开局之初,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该决定全面而缜密,深刻而又富有远见地部署了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和任务,明确了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着力点,明确了环境保护是中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必由之路。

作为国有大企业,我们肩负着重大的经济、社会责任,更应该加强环境保护,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推进企业环保事业的发展。

“十五”期间,___石化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领导下,在___市委、市政府及环保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大环保投入,___石化环保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改、扩建的污水处理场投用后,外排污水水质不断改善,不仅得到了各级政府领导和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肯定,而且连续4年外排污水综合合格率达到了90以上。

一、企业概况

___石化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直属和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控股的特大型企业,经过三十六年的发展,现已拥有炼油生产

装置套,550万吨/年原油加工能力,目前正在向600万吨的目标迈进。能生产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溶剂油、化工原料、石蜡、沥青、石油焦、液化气、聚丙烯等9大类l00多个牌号的石油化工产品。

二、“十五”期间环保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完善环保管理制度,落实环保职责。《企业法人环保责任制》出台后,主要的环保项目、重大环保事宜由厂长委托主管生产的副厂长(副经理)亲自负责并落实。为了保证___石化在生产、经营等一切活动中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实现可持续发展,___石化在“十五”期间先后制定了《___石化总厂及___分公司环境保护管理规定》、《___石油化工总厂和___分公司环保现场管理办法》、《___石油化工总厂和___分公司内部排污收费暂行办法》等十多个环保管理规定及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各相关部门的环保职责、污染防治措施、环境教育及奖惩规定等。

(二)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___石化在发展生产的同时高度重视环保工作,每周调度会均有环保内容,对一周的环保工作进行安排;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安全环保工作例会,对上月的安全环保工作进行小结,并对下月的工作进行安排;每半年召开一次安全环保委员会,对半年的安全环保工作进行总结,落实各部门的环保职责,并对下半年的工作进行安排。同时利用每年的六·五环境宣传日组织各种各样的环保宣传活动,提高全厂职工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推行清洁生产,提升企业形象。“十五”期间对14套主要生产装置进行了清洁生产审计,共产生方案235项,其中无低费方案144项,中高费方案91项,无低费方案已全部实施,中高费方案实施32项。在持续清洁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装置检修和停工小修机会,实施中高费清洁生产方案。通过推行清洁生产,___石化的污水排放量削减了约30,COD排放总量削减了50,废气排放量削减了

5,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削减了10。为此___石化被湖北省评为“清洁无公害工厂”,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形象。

(四)加大环保投入,实现达标排放。___石化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积极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做到了增产减污,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十五”期间企业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坚持加大环保投入,累计投入约亿元,相继建成了60t/h的第二套含硫污水汽提装置、5000t/a第二套硫磺回收装置、1000t/h污水场改扩建、5万吨/年硫酸装置、1t/h汽油碱渣氧化脱臭装置、增设氧化沟潜水推流器及新建后气浮、边沟防洪项目、污水场边沟局部改造等工程。

随着60t/h的第二套含硫污水汽提装置及1000t/h污水场改扩建项目投用,实现了废水的达标排放,连续4年外排污水综合合格率达到了90以上;和清洁燃料生产措施项目配套,投资3000多万元新建的5万吨/年硫酸装置于2004年7月份

正式投产后,处理酸性气的能力从1000m3/h提高到2200m3/h,尾气中的SO2浓度大幅度降低,现已控制在500mg/m3以下,减少了SO2的排放量,改善了生产和生活区的空气质量;投入近400万元新建的汽油碱渣氧化脱臭装置,既从源头上控制了恶臭的产生,也降低了污水场的进水负荷。

(五)强化环保监督管理,严格考核兑现。为了保证后续“三废”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在污染源头的现场监督管理上实行了内部排污收费,对各生产装置排放的污水、废气、废渣进行严格控制,从源头进行污染物的削减;另外还出台了《环保现场管理办法(试行)》,各生产装置在开停

推行清洁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石油化工企业)

下载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工业清洁生产现状与对策研究

    中国工业清洁生产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通过对我国工业近几年清洁生产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我国工业清洁生产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措施,为我国工业领域推行......

    清洁生产

    1、清洁生产的定义 清洁生产,是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生产、......

    清洁生产

    技术促生产,清洁保效益当我们走进公司的厂区时,公路两边的绿化带和醒目的文明标语映入眼帘,这展现着我公司良好的环保企业形象,表明我公司是一家注重环保、清洁生产的冶炼企业,充......

    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

    清洁生产(精选合集)

    企业实行清洁生产的程序 1.审计小组组长是审计小组的核心,一般情况下,最好由企业高层领导人兼任组长,或由企业高层领导任命一位具有如下条件的人员担任,并授予必要权限。 组长的......

    清洁生产)

    通知 根据公司领导小组研究决定,由环境管理总负责人牵头,机械动力部协办,各车间部门参加,在本月进行一次清洁生产、节能节水工作,具体事项如下: 1、加强车间各类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 企管部作为本公司的一个后勤部门,主要使用、消耗办公用材,文具以及日常用电等,如:A4纸、硒鼓、中性笔、圆珠笔、铅笔、橡皮、刀片、文件夹、曲别针、订书针等。另有电......

    某化工企业清洁生产现状分析与方案研究

    某化工企业清洁生产现状分析与方案研究 摘 要 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化工园区建设已成为我国化工企业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尽管如此,我国化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