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精炼:专项专练13 古诗歌阅读(赠友送别、羁旅怀乡)(推荐5篇)

时间:2019-05-14 23:39: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精炼:专项专练13 古诗歌阅读(赠友送别、羁旅怀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精炼:专项专练13 古诗歌阅读(赠友送别、羁旅怀乡)》。

第一篇: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精炼:专项专练13 古诗歌阅读(赠友送别、羁旅怀乡)

专题专项专练13 古诗歌阅读(赠友送别、羁旅怀乡)

(时间:40分钟 分值:64分)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注] 开成二年(837),白居易和刘禹锡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分司,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政治上共遭冷遇,使两位挚友更为心心相印了。

(1)诗的前两联包涵着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赏析“更待菊黄家酝熟”中“更”字的表达效果。(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戏答元珍 [宋]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 ①戏答元珍:一作《戏答元珍花时久雨之什》。这是作者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市)县令时酬答丁宝臣的诗。丁宝臣,字元珍,时为峡州判官。②山城:靠山的城垣,指夷陵。③冻雷:春天的雷声。④物华:泛指万物。⑤洛阳花下客:作者曾为洛阳留守推官。北宋时洛阳的花园最盛,牡丹尤其著名。作者曾写过《洛阳牡丹记》和《洛阳牡丹图》等诗作。

(1)颔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尾联的“不须嗟”三字你是如何认识的?(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南 征

/ 6

杜 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 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1)联系全诗,简要分析“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的妙处。(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百年歌自苦”,诗人在诗中写出了哪些“苦”?在苦中还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将去洛阳,灯下感赋

[清]陈维崧

露幌风帘思不禁,巡檐背手重沉吟。一城汉苑隋宫地,几夜零砧断杵心? 菊到将离分客瘦,天因离别酿秋阴。偃师明发应回首,洛水嵩云深更深。

[注] ①偃师:河南县名,位于洛阳东面。②洛水嵩云:洛河之水,嵩山之云。洛河流经洛阳,嵩山在洛阳东面。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以首联和颔联为例简要分析之。(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诗的颈联做简要赏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 兰溪舟中

韩 淲

雨湿西风水面烟。一巾华发上溪船。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

②寻浊酒,试吟篇。避人鸥鹭更翩翩。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注] 滩痕:滩上水纹。

(1)“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一句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选择其中两种对这一句进行赏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结笔二句,一气贯注,不禁令人联想起李白

/ 6

《早发白帝城》中的两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请从表情达意方面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蝶恋花 别范南伯

[宋]杨炎正

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刬地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

君到南徐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注] ①刬(chǎn)地:依旧,还是。②南徐:今江苏镇江。

(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词的上阕是如何抒写离别之情的。(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句写友人“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请结合本句的表现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宿云门寺阁 [唐]孙 逖

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

注②

画壁馀鸿雁,纱窗宿斗牛。更疑天路近,梦与白云游。

[注] 五湖:太湖的别名。

(1)全诗写了哪几个场景?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二联“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写出了诗人怎样的胸怀?请作简要赏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杜 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 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②老莱衣:相传为春

/ 6

秋时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1)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颈联进行赏析。(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情感丰富,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案 专题专项专练13 1.(1)前两联,字面上是抒写诗友聚会时的兴奋,沽酒时的豪爽和与朋友聚会时的欢乐之情;(2分)骨子里却包含着饱经沧桑的凄凉沉痛之情。(2分)(2)一个“更”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约后期”,把眼前的聚会引向未来,(2分)突出对下一次相聚的期盼,使诗歌主题得到深化。(2分)2.(1)描绘出一幅夷陵早春风光图(或“写出夷陵春意萌动的景象”),早春的雪压在枝头,雪中的橘树傲然挺立;在寒冷的春雷中,竹笋即将破土出芽。(2分)作者捕捉这春天富有特征性的景物,暗示春天的蓬勃生机,象征着诗人在逆境中的操守与气节,表现作者在逆境中的坚强与对未来的希望。(2分)(2)答案一:“不须嗟”流露出诗人对眼前处境的自我慰藉及对前途充满的乐观信念(1分)。不仅仅反映了作者对自己生活遭遇的豁达态度,而且表现了作者在如风如雨的政治斗争中虽遭挫折仍顽强坚定,相信正义终究要战胜邪恶,政治的春风和自然的春风一样,迟早会吹进这偏远山城的(3分)。

答案二:“不须嗟”是诗人无奈的自我安慰(1分)。此处诗人虽然是自我安慰,但却透露出极为矛盾的心情,表面上说他曾在洛阳做过留守推官,见过名扬天下的洛阳名花名园,见不到此地晚开的野花也没有什么可感叹,但实际上却充满着一种无奈和凄凉,“不须嗟”实际上有大可嗟之意,慨叹自己政治上的不如意。(3分)3.(1)“春岸”两句用罗列几个名词或名词短语成句的手法描写了南行途中所见到的春江美景:春水方生,桃花夹岸,锦浪浮天;云帆一片,征途千里,极目四望,枫树成林。诗人描写这美妙迷人的春景是为了反衬自己衰老多病时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乐景衬哀情,倍增其哀。

(2)“偷生”两句表达了诗人长年颠沛流离的羁旅悲愁之苦;“老病”两句表现了诗人已是年老多病之身,按理应当北归长安,然而命运却迫使他南往衡湘;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一生苦吟,却不被人理解、赏识之苦,虽然如此,但“君恩北望心”一句表现出诗人渴望报效朝廷的情怀。

4.(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即将离别洛阳时的留恋与感伤。(2分)首联“思不禁”直接点明

/ 6

诗人离开洛阳前心绪不宁、浮想联翩的情形,“巡檐背手”“重沉吟”则将作者内心情绪具体化、动作化。颔联借洛阳汉苑隋宫的遗迹、牵人魂魄的断续捣衣声的描写,间接表现诗人对洛阳的留恋。(2分)(2)①拟人手法,菊花因离别在即而分外寒“瘦”,天气因离别在即而“酿”出秋阴,移情于物,化静为动,渲染了离别在即的感伤与留恋。②借景寄情,菊花分外寒瘦,天空秋阴浓厚,哀景寄托了离别在即的感伤与留恋之情。③哀景衬托哀情,分外寒瘦的菊花、秋阴浓厚的天空衬托了诗人离别在即的感伤与留恋。④情景交融,诗人因离别在即而神情黯然,菊花因深秋来临而分外寒瘦,天空因深秋来临而阴云浓密,情景水乳交融。(手法2分,分析2分,任答一点即可)5.(1)①拟人:“帆迎山色来还去”中一个“迎”字,使船帆人格化,写出船帆的轻松可爱的形象,也是诗人的心情写照。

②动静结合:“橹破滩痕散复圆”中一个“破”字,写出舟行疾速,遏浪向前之气势。一个“复”字,写出了水的静态,静中有动,写出了动静交替的景物幻变。

③反衬:不直写舟在行进,而是通过人在舟中所见的景色变化来显示舟在轻快疾驶。(以上任答两点即可,每点2分)(2)相同点:都是写顺流而下,船行速度之快;都体现了作者轻松愉快的心情。(2分)不同点:韩词写舟行之快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的愉悦心情。李诗的舟行之快体现了诗人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的愉悦心情。(2分)6.(1)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2分)以绵绵春雨和滔滔江水比喻离愁之深远。写弱柳留船,赋予柳枝以人的情感,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挚感情。(2分)(2)运用虚写(或想象)手法,设想别后友人思我,回望却有无数乱山遮隔的情景。(2分)表面写友人思我,实际也暗含我思友人。(1分)把双方离别之恨和思念之情写得丰厚而绵长。(1分)7.(1)全诗写了寺外之景、寺内之景和梦中之景。(1分)诗中先描绘云门寺的周围景象,写出了云门寺的幽静;随后写到达宿处后凭窗远眺及卧床环顾的景象,写出了云门寺的高远与古老。(2分)最后描写驾着白云凌空遨游的梦境,营造了朦胧恍惚、似有若无的境界。(1分)(如果从“现实之景”和“梦中之景”两个角度回答也可)(2)写出了诗人宽阔的胸怀。(1分)写“悬灯”可以烛照千山夜色,写“卷幔”可以看到(想象)“五湖秋色”;诗人不为夜幕和斗室所限,放笔天地,万物无所隐藏,如此壮美的诗句,表现了诗人的宽阔胸怀。(3分,分析恰当即可)8.(1)①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②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吹骨、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表达诗人因友人离去的孤寂伤感之情。③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属虚写,写诗人想象韩十四坐船过黄牛峡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属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

/ 6

十四的情景。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形象描绘韩十四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形;“白马江寒树影稀”则从视觉角度描绘了当时的离别之景。(答对其中三点即可。每点1分)(2)①“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表现了对战乱导致生灵涂炭的忧愤之情;②“我已无家寻弟妹”表现了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③“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表现了对因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④“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⑤“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每点1分)

/ 6

第二篇:201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精炼:专项专练14 古诗歌阅读(边塞征战、感时伤乱) Word版含解析]

专题专项专练14 古诗歌阅读(边塞征战、感时伤乱)

(时间:40分钟 分值:64分)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从 军 行 陈 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 军 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 ①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②横笛:笛子。③新声:新的乐曲。④关山:山川关隘,指山川阻隔的故乡。

(1)两首诗中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两首诗在刻画人物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其效果如何?(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书 边 事 张 乔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注] ①张乔:唐代诗人。②调角:犹吹角。③戍楼:防守的城楼。④梁州:当时指凉州,在今甘肃境内。

(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④

②①

(2)结合全诗,简要赏析首联中的“倚”字的表达效果。(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问题。(8分)

山丹题壁 [明]杨一清

关山逼仄人踪少,风雨苍茫野色昏。万里一身方独往,百年多事共谁论。东风四月初生草,落日孤城蚤闭门。记取汉兵追寇地,沙场尤有未招魂。

[注] ①山丹:即今甘肃山丹县,明代设山丹卫,地处河西走廊蜂腰部,自古为东西交通要道;汉时霍去病曾率兵在此与匈奴作战。②杨一清:明朝人,官至内阁首辅,曾三次出镇西北边关。③逼仄:狭窄的意思。

(1)诗的首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的尾联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凉 州 词 张 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 ①碛:沙漠。②安西:唐西北重镇,此时已被吐蕃占据。(1)诗的一、二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8分)

西江月 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

辛弃疾

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一任。别浦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

[注] ①此词作于《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之后。②别浦:河流入江海之处。③则甚:做什么。

(1)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景色?有何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在《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中说“休说鲈鱼堪脍”,在此为何说“别浦鱼肥堪脍”?(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军 行 李 白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1)诗歌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人是运用什么手法来塑造形象的?请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8分)

浣 溪 沙 姜彧

山滴岚光水拍堤,草香沙暖净无泥。只疑误入武林溪。两岸桃花烘日出,四围高柳到天垂。一尊心事百年期。

[注] ①1281年三月,姜彧作为河东山西提刑按察使,借视察水利的机会拜谒了晋祠,曾作《浣溪沙》二首,此为第二首。②武林溪,即今杭州,杭州山水佳称天下。

(1)有人说,“山滴岚光水拍堤”中的“滴”字用得别出心裁,请加以赏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最后一句“一尊心事百年期”简要分析:本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凉 州 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诗中“怨”的内容是什么?(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何须”二字有什么意味?(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案 专题专项专练14 1.(1)陈诗中的将士们不畏严寒,勇登天山,精神振奋,豪情万丈,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王诗中的征人背井离乡,所以他们的感情苍凉、悲怆,心中充满离愁别恨。

(2)陈诗通过对恶劣环境的描写来衬托戍边将士们无所畏惧的精神,用“横笛”“红旗”等典型事物来烘托将士们的壮志和豪情,全诗具有壮阔豪放之美;王诗不直接抒写征人的离愁别恨,而用凄清的“新声”“秋月”等来烘托感情,写得一波三折,深沉感人。

[借题发挥]

对比式古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方法

1.对比内容、情感类试题。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读诗歌的题目,因为题目往往点明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定下了诗歌的感情基调。(2)了解作者的身世及所处朝代,即知人论世。同样的景物,因作者境遇、心情的不同,会蕴含截然不同的情感。(3)注意诗歌中的意象,因为诗歌要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

2.对比意象、意境类试题。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意就是作者的情思,象即诗中的形象,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景和物。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一般来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3.对比语言风格类试题。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要主抓两个方面:(1)品字析句抓关键字词,要特别注意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等。(2)分门别类抓语言风格。

4.对比手法、技巧类试题。考生解答此类试题,一要熟知基本知识,如抒情方式的分类、表现手法的构成、结构安排的常用模式等;二要了解各种表现手法、艺术技巧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2.(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对民族团结的渴望。(4分)(2)“征人倚戍楼”展现了“征人”与“戍楼”所组成的画面,“倚”极言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像仿佛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巧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主旨。(4分)3.(1)描绘了一幅关山狭窄险峻、人烟稀少、黄昏日落、风雨苍茫的边关苍凉景象。写出了边塞整体景色,为全诗沉郁顿挫、雄浑恢宏的总体特色定下了基调。(4分)(2)(示例一)通过追慕汉家将士保家卫国、开疆拓土的功绩,表现了诗人因追怀前人而产生的昂扬奋发的激情和在边塞建功立业的渴望。

(示例二)通过写古代将士战死沙场无人招魂,表现了诗人对战场死难者的同情怜悯以及对造成灾难的战争的厌倦之情。

4.(1)诗的首句描写了黄昏时分,边城阴雨绵绵,雁儿在阴沉沉的暮雨天中低飞的景象,渲染了边塞城镇荒凉萧瑟的气氛(或阴沉抑郁的气氛)。(2分)第二句描写了河边芦苇发芽似

笋抽枝吐叶,争着向上生长的景象。(1分)两幅景象形成鲜明对比(或互相衬托),相得益彰。(1分)(2)①虚实结合(或想象联想)。(1分)②一列长长的骆驼队远远的走过沙漠,驼铃发出悦耳的声响,使人不由得想起往日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而现在的安西都护府辖境为吐蕃控制,骆驼商队再不能到达安西了。(2分)③抒发了由对唐王朝落寞衰微的无奈而产生的辛酸沉痛之情。(1分)5.(1)词的上阕描写了壁立千仞、山林苍翠、落日铺江、白鸥闲飞的景色。表达了对美好的自然风光的喜爱,为下阕的描写生活场景及抒发感慨作铺垫。(4分)(2)“休说鲈鱼堪脍”是为了表达词人不愿归隐,希望为国效力的志向;本词说“别浦鱼肥堪脍”写出了隐居生活的惬意,借渔父不问国家兴亡之意,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意和无奈之情。(4分)[借题发挥]

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方法

1.抓住诗歌题材。不同题材的诗歌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不同。(1)山水田园诗。作者通过对山水田园风光的描写,表现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对官场仕途的厌恶、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自由闲适生活的思想感情。(2)边塞诗。作者通过描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表现出戍边的艰辛、对战争的厌恶、建功立业的豪情、对故乡亲人的思念等。(3)咏物诗。作者通过对某事物的描写,表现出自己的思想品格。(4)怀古诗。作者叙述登临凭吊之事,描写所见、所闻、所想,表达出物是人非的惆怅,沧海桑田的感慨,建功立业的雄心,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怆等。(5)送别诗。亲人或朋友之间分别,写诗相送,或劝勉鼓励、积极乐观,或凄楚婉约、依依惜别。(6)闺怨诗。作者采用女子的口吻,通过描写春去秋来等自然景观来表现出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感叹青春易逝等。

2.抓住关键词语。考生可以通过分析诗歌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来把握其蕴含的情感。3.学会知人论世。考生可以通过分析作者所处的环境以及作者创作时的处境等来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6.(1)塑造了一个英姿飒爽、勇猛善战的将军形象。(2分)表达了作者对为国杀敌立功的将士的赞颂之情。(2分)(2)运用了烘托手法,(2分)以战马的神骏和马鞍的名贵衬托出将军高贵的身份和赫赫战功,以战事结束后沙场月寒、战鼓犹震和金刀血迹未干,来烘托出将军的英勇善战。(2分)7.(1)“滴”字将山上云朵那鲜润洁净且不断飘浮的质感和动感极为形象地呈现了出来,(2分)不仅准确地写出了自然物象的特性,更表现出了作者欣喜、畅快的心境。(2分)(2)“心事”,就是词人现在身在官场尚无法实现的归隐田园、寄身山林的心愿;(1分)“百年期”即终生的期待,词人要把眼前这绝佳的山水,作为自己人生的归宿。(1分)抒发了作者想摆脱俗世的喧嚣,早日寄身山林的思想感情。(2分)

8.(1)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3分)(2)“何须”有宽解婉劝之意。虽然将士有思乡之怨,但也意识到戍边的责任重大,这二字使全诗基调悲中有壮,悲凉中有慷慨。(5分)

第三篇:201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试题:课后专练审题、立意

201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试题:课后专练审题、立意

1.下面是2009年全国Ⅱ的高考作文题,选出题后不是最佳立意的几项,并说明理由。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送给妈妈一双袜子,妈妈说:“我这个年纪怎么能穿红袜子呢?”大家都说是红色而道尔顿看到的却是蓝色,他感到自己色觉有问题。他研究了两年,1794年发表论文《视觉之异常》,将这种病症称为色盲症,填补了医学理论上的一项空白。

日本商人安藤百福看到拉面摊前常排着长队,已经破产的他感到这是一个创业机会。他买了面粉和食油,在小屋里每天干20个小时,实验了一年,1958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这一新产品的开发带动了一个新产业。

法国年轻的家务杂工乔利,不小心将灯油滴在熨烫的衣服上,他只好白干一年来赔偿。后来他发现被煤油滴染的地方,不但没脏反而把陈年污渍也清除了。这个发现,促使他研制出了干洗剂,改革了传统的洗衣技术。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1)做事要坚持。

(2)有时错误常会引导创见的产生,因此,错误有时很美丽。

(3)发明创造,就在生活当中。

(4)勤于思考,是成 功的保障。

(5)善于发现并努力探索,才能成功。

(6)人生因思考和探索而精彩。

(7)留心生活,抓住机遇,才能成功。

(8)偶然与必然。

(9)伟大的发明发现来自于艰苦的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做事要坚持。道尔顿坚持了两年,安藤实验了一年,可见做事贵在坚持。其实不尽然,一来,坚持两年,实验一年,从时间上讲,谁算得上坚持?二来,坚持应该指遇到困难不放弃,材料并没有指出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三来,乔利发明干洗剂,材料没有表现出他的坚持。

(2)有时错误常会引导创见的产生,因此,错误有时很美丽。同样的,粗看符合材料,立意较准确。但也经不起推敲:道尔顿色觉有问题,乔利弄脏了衣服,他们的错误和发明发现有因果关系,但是,安藤百福和发明方便面的因果关系显得很强硬。

(9)伟大的发明发现来自于艰苦的研究。安藤百福在小屋里每天干20小时,实验了一年,可谓艰苦。但道尔顿和乔利都算不上多艰苦,乔利更是很偶然的发现。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台湾的桃园、新竹等地原产的茶叶一开始并不名贵,无法与高山地区的茶叶相比。但前者最特别的地方在于,茶菁必须让小绿叶蝉叮咬吸食,以使昆虫唾液与茶叶酵素混合,才会散发出特别的香气。茶的好坏决定于小绿叶蝉的叮咬程度,它同时也是茶的醇厚果香蜜味的来源。这种残缺的茶就是东方美人茶,台湾独有的名茶。英国茶商将这种茶呈献给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由于冲泡后其外观艳丽,犹如绝色美人曼舞在水晶杯中,品尝后,女王赞不绝口而赐名“东方美人”。

如果要求根据此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那么下面几种立意中,有偏差的一项是

()

A.残缺是不可避免的,许多时候,只有残缺才能成就美丽。

B.我们不必过于追求事物的完美,倘若一味求全,最后只会适得其反。

C.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就会有不同的感受。

D.“东方美人茶”因小虫的叮咬而失去了完美的叶子,却获得了独特的香气,这就好比人生中的得与失。失去是痛苦,也是幸福。

解析:材料的立意点在于茶叶因小虫叮咬失去了完美,反而具有了独特的香气,涉及“缺陷与完美”“得与失”等问题。假若“东方美人茶”没有经过小绿叶蝉的叮咬,也就不会拥有自己独特的香味而独具风采。由此可以得出A项观点。“东方美人茶”的叶子是不完美的,但正是其不完美才使它极尽自身的价值。由此可反向立意于“我们不必过于追求事物的完美”。B项观点符合此立意。D项,分析透彻,“得与失”的立意角度从材料中得出,新颖别致。材料的实质是残缺造就了美丽,就像人生的得失,失去有时也是幸福,而C项的这种分析没有抓住材料的核心,是浅层面的分析,不是材料要讲的道理。

答案:C

3.阅读下面的材料,恰当审题立意。

(1)2009年,香港大学将“名誉院士”的荣誉授予了82岁的退休老太太袁苏妹。这位老太太没受过教育,她从29岁到73岁的四十多年间,在香港大学的大学堂宿舍先后担任助理厨师和宿舍服务员等职,她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堪称“宿舍灵魂人物”。

(2)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毕业于北京大学,他在一次讲演中说,北大现在拿他和百度公司的李彦宏作为这所大学的光荣代表,他认为这不合适。他和李彦宏是做生意成功的,但北大的精神,北大的灵魂,不应当是做生意的成功。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我的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对本题所提供的材料,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解读:

(1)成王败寇的心理和急功近利的思想要不得。袁苏妹这件事情的发生到热议,重点并不在于港大授予老太的荣誉称号是什么,而在于港大的评价标准值得称道。假如俞敏洪和李彦宏在事业的道路上奋力拼搏了但没能取得如此成功,北京大学是否也能把他们看作是北大的光荣呢?那种成王败寇的心理和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是否有违正确的评价标准?这值得我们每个人反思。

(2)袁苏妹的坚持与俞敏洪的谦逊。从这两个人物身上可以看到他们的人格魅力。

(3)教育该赋予学生怎样的灵魂?塑造灵魂比创造财富更为重要。香港大学以“明德格物”为校训,授予袁老太“名誉院士”的荣誉,正体现了这样一种办学精神。俞敏洪说自己不是北大的代表,除了自谦,更在于表明:北大的灵魂与精神,不在于生意的成功,而在于倡导自由的思想和弘扬“民主与科学”的传统。这才是教育之魂。

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位哲学家说,一个人应该学会关于聆听的本领,学会聆听他人,聆听自然,聆听生活,甚至包括聆听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更为丰富的心灵感受。

如果以“聆听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请谈一谈这道半命题作文题应如何审题。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审题时应先审清题意,然后再补充完整标题。“聆听”一词,概念较为抽象,审题时要紧扣材料,将概念具体化,弄明白聆听的对象和范围,也就补充了题目。聆听的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人和物(如亲人、老师、朋友),也可以是抽象的东西

(如大自然的某种现象),或是历史的经验教训,还可以是阅读一本好书的收获。只有将对象具体化,写作的角度才能确立。

5.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希尔·西尔弗斯坦在《失去的部件》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圆环失去了一个部件,它旋转着去寻找这个部件。因为缺少了部件,它的滚动非常缓慢,这使得它有机会欣赏沿途的鲜花,可以和阳光对话,同蝴蝶吟唱,和地上的小虫聊天……而这是它在完整无缺、快速滚动时无法注意、没能享受到的。但当它找到那部件后,因为滚得太快,它又失去了所有的朋友,不能从容欣赏鲜花,也没有机会聊天,一切都变得稍纵即逝……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现代社会节奏加快,人们忙于各种事务,疲于应付,神色憔悴,步履匆匆,少有时间静下来反思生活,检点人生,很容易在这物化的世界里迷失自己,陷于焦虑与矛盾的境地,《失去的部件》对我们有很多启示。这里对“部件”的理解可泛化,写作时既可写人们对被忽视的忙碌的生活本身的思考,也可以从“失与得”的辩证关系切入。

【优秀例文】

圆 缺

在南山蜿蜒的小路上,东篱下,一个采菊的身影,挥罢衣袖,吟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在误落尘网三十年后,他选择了守拙归田园,失去了五斗米,却挺直了脊梁。在梦中的天姥山的石阶上,脚着谢公屐,看海日,闻天鸡,醒来便仰天长啸出门去,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他选择了骑鹿游名山,失去了权势,却得到了开心颜。

在惶恐滩头,在零丁洋里,他一身浩然正气,不被利禄所惑,不为强暴所服,失去了生命,却得到了千古赞颂。

不是一切失去都只意味着缺憾。

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为了个人的恩怨,为了一己之私,他谗言献媚,一旨“莫须有”,断送了祖国大好河山。是的,他得到了满足,却留下了千古骂名。在列强任意践踏我们民族的危难中,为了荣登大宝,圆皇帝梦,他泯灭良知,断然签下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是的,他得到了帝国主义的支持,最终却在绝望中死去。

在国家蓬勃发展的时候,在人民需要体恤的时候,为了金钱,为了虚荣,他忘记了信仰,背叛了人民,伸出了贪污之手。是的,他得到了一时的荣华,却最终难逃法网。

不是一切得到都意味着圆满。

不要为了失去的追悔伤心,也许失去意味着更好的得到,只要你选择的是纯洁而又美好的理想;不要为得到的而沾沾自喜,也许得到代表着你失去了更多,如果你选择的是虚荣而又自私的目标。

天台国清寺的两个诗僧,在幽静的林子里,在月光下对话。一问:世人谤我、欺我、辱我、恶我,如何?一答:你只需由他、任他、忍他,你且看他。

是啊,无论失去或得到,只需用一颗平静的心去面对,缺也会是圆。

【点评】文章开篇以排比的句式,运用三个特写镜头展现了陶渊明、李白、文天祥在得失间的抉择,化用古诗圆熟浑然,不落斧凿痕迹,文采斐然,出手不凡。三个事例后作一小结,此为一顿。接着又以三个排比句转入反面,再作一结,此为二顿。按一般的眼光看,文章至此文意已足,只消总结深化的功夫了。但作者在最后又是一翻,给我们展现了两个诗僧在幽静的林子里,在月光下对话的画面。这一问一答将得失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并暗扣题意,让人们在玄理中领悟到了某种人生的真谛。

第四篇: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纲解读专练古代诗歌鉴赏 07.doc

古代诗歌鉴赏07 三

十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⑴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

答:

。【答案】①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②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此题要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必须①理解诗歌大意;②抓住一个“暗”,即间接描写。【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鉴赏诗歌形象一般分三步走: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物象、意境);形象的表现手法;形象的表达效果(作者的感情、理想、品性等,创造了什么意境等)。本题只是要求找出使用表现间接描写的“影子”,难度大大降低。

⑵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答:。

十八、阅读下面的诗句,根据提示,完成赏析。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1)词多富情趣,而宋词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

秦诗之理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词之情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

十九、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注】蔡家亲:表亲。

(1)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答案】(1)此诗表达了作者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

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写独处之悲;后四句抒情,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后四句虽然写“喜”,却隐约透露出“悲”:“愧君相见频”中的一个“愧”字,就表现了悲凉的心情。【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一要掌握常见类型;二要知人论世,寻典溯源;三要就诗论诗,因事论诗,不要随便套用。(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

答:

。【答案】(2)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寓在景物中)。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一联,用树之落叶来比喻人之衰老,颇为贴切。树叶在秋风中飘落,和人的风烛残年正相类似。这里,树作为环境中的景物,起了气氛烘托的作用,以及类似起兴的作用。同时,景语皆情语,“黄叶树”“白头人”,自然也烘托了悲的情绪。写景抒情,把一位穷愁潦倒的白头老人的形象刻画得很丰满。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情和景的关系有:乐景写乐情;悲景写哀情;乐景写哀情;悲景写乐情。这些都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十、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请谈谈“入”和“摩”自的表达效果。

答: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藏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中,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十一、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天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有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

。【答案】(1)借代、反问。

“粉黛”是用女子画妆用品代女子,“笙箫”是用演奏时的乐器借代歌女。而“何处笙箫”实意为“如今找不到吹奏笙箫的歌女了”,因此为反问。

【考点定位】此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E。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析。

答:

。【答案】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这是两问,前一问抓住体现景物的词语分析得出秋天的季节特点,后一问抓住能表达出作者感情的词语分析其中所蕴含的作者感情。

【考点定位】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概括分析,对作者感情的把握,能力等级为E。

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未展芭蕉 钱 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本诗突出的特点是连用了几个比喻,请任选一处分析其意蕴及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答题时先明确诗歌何处运用了比喻修辞,因为诗歌题目是“未展芭蕉”,而诗句并没有出现芭蕉这一意象,由此可知“芭蕉”是诗句中的“烛”、“蜡”、“芳心”、“书札”的本体。回答其意蕴及表达效果时需要结合有关诗句,并紧扣比喻修辞的特点。

答案:示例一:将未展芭蕉比作蜡烛。比喻非常新颖,点燃的蜡烛通常给人的感觉是红亮、温暖,这里却说未燃的蜡烛“冷”、“绿”,“冷”使人感到那紧紧蜷缩的芭蕉上面似乎笼罩着一

层早春的寒意;“绿”则给人美丽的联想。

示例二: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在料峭春寒中蜷缩着“芳心”的芭蕉,仿佛是一位含情脉脉的少女,由于为寒意袭人的环境所束缚,只能暂时把自己的情怀隐藏在心底。“怯”字不仅生动地描绘出未展芭蕉在早春寒意包围中蜷缩不舒的形状和柔弱轻盈的身姿,还把未展芭蕉宛若少女娇怯羞涩的神情出神入化地传达出来了。

示例三:将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未展芭蕉像是深藏着美好情愫的密封的少女书札,严守着内心的秘密。“会被东风暗拆看”,既准确地传达出大自然的微妙变化,又惟妙惟肖地写出了少女娇羞的情态,形神兼备,意味无穷。

十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 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 诗中提到的锦江、绵州、绵谷都是四川的三个地名。诗题中的“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在罗隐离开锦江,经过绵州回到绵谷后,蔡氏兄弟还在锦江。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偶除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白云,明明是诗人多情,沉醉于大自然的迷人景象,却说芳草像友人一样依依有情,似乎有意绊住马蹄,不让离去;美丽的云彩也像多情的友人一样殷勤挽留自己,有意把楼台层层遮掩,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寄托了对他们深深的怀念。

十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唐多令 邓 剡①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注】 ①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写。

上片中“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分析:本词作者邓剡曾参加文天祥领导的抗元斗争,是一个有爱国心、有民族气节的人。这首《唐多令》是宋亡之后他在金陵的吊友之作。本词的上片写景,在景物描写中隐含着亡国之痛;下片抒情,直截了当地写这种哀痛的感情。最后三句,作者又把笔触落到眼前的景物上来:将凄凉孤苦的图景和作者痛伤亡国的感慨之情完全融会在一起,收到了感人的艺术效果。本题考查了诗歌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答案:双关,明写恼恨“西风”使季节更换;暗写痛恨元朝统治者使南宋灭亡,让自己沦落天涯。

十五、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1)上阕是如何表现“凄冷”的?

十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绝句漫兴九首(其三)① 杜 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 ①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分析:这首诗写频频飞入草堂书斋里的燕子的情景。首句说茅斋的低矮狭窄,“熟知”,是就燕子而言的。连江上的燕子都非常熟悉这茅斋的低小,大概是更宜于筑巢吧!所以第二句接着说“故来频”。

三、四两句就细致地描写了燕子在室内的活动:筑巢衔泥点污了琴书不算,还要追捕飞虫甚至碰着了人。诗人以明白如话的口语,作了细腻生动的刻画,给人以逼真的实感。

答案: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言之成理即可)

十七、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游月陂 程 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

十八、阅读下面的诗,回答后面的问题。盆 池 韩 愈

池光天影共青青,拍岸才添水数瓶。且待夜深明月去,试看涵泳几多星。小 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1)下列表述不当的一项是()A.韩诗第二句“拍岸才添水数瓶”用夸张手法写盆池极小。

B.《盆池》的第三、四句写星月无法倒映于池中,从另一角度写出了池小。

C.《小池》诗中,泉曰“眼”,流曰“细”,“细流”前着一“惜”字,足见诗人情趣在于精细处。D.读《小池》诗,联想“接天连叶无穷碧”诗句,同一诗人,笔法不同。(2)简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情画意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简要说明《盆池》和《小池》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分析:

(1)等到夜深,明月走掉,再看我这小小的盆池里能够“涵泳”多少颗星星?是说虽小却能“涵泳”许多星星。(2)先在脑中想象“蜻蜓立荷尖”的图画,再延伸开去,揣摩这幅画的意蕴。(3)对比鉴赏。一个是从大处去写,“天影青青”“涵泳几多星”;一个从小处去写,抓细节“蜻蜓立荷”。答案:

(1)B(2)小荷、蜻蜓,一个“才露”,一个“早立”,两物相依,将自然界的和谐美形容尽致,以自然界的无限生机照亮全诗。

(3)《盆池》取材小,而诗人从大处落墨,以小见大,用大字面写小景致。《小池》则刻画精细,小荷蜻蜓浓缩为“盆景”,大中见小。

十九、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 ①此词写于作者罢职闲居江西上饶带湖时。

作者大胆、巧妙地用“寒”“点”来描述景物,这样是否与整个画面协调,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分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本词艺术技巧的理解。答题时不能将答题重点偏向“寒”“点”所表达的情感,而要对“寒”“点”描写的内容与“画面”的关系进行分析,即对其艺术表现力进行分析。

答案: 协调。用易于产生伤感凄迷的“寒”描绘出山林的朦胧,颜色的深暗,与“斜”“暮”一起写出了初春傍晚景物的特点。傍晚的树林朦朦胧胧,使黑色的乌鸦在林外历历可见。用“点”

字,使画面不但不粗疏空旷,而且具有动态美。这样,与词中作者描摹的初春傍晚农村美景相协调。

第五篇:201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试题:课后专练写作:开头、结尾

201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试题:课后专练写作:开头、结尾

1.下面是《心灵上的播种人》一文的开头设计,请选出不好的一项()A.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妈妈,我对妈妈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她,在我心中播下了追求美、渴望知识的种子。

B.“师生情谊深,携手并肩进。文明礼貌花,秀气满园春……”,歌声从窗口飞出,飘进我的耳朵,拨动着我心灵的琴弦,发出悦耳的和声,似微风拂过水面……

C.在我心灵深处播种的人实在很多,让我写谁呢?写老师?从小学到中学,我有许多可敬的老师,写谁好呢?写父母?他们把我从小拉扯到长大,教会我诚实做人……哦,写奶奶!虽说她没有文化,但她那为人处世的故事,一串一串,在我幼小的心田里激起多少波澜,似清泉,似蜜糖,在我心里流淌……

D.农民播下种子,经过辛勤劳动,结出丰硕的果实。老师在我的心灵上播下理想的种子,如今已经发芽成长了。

解析:开头啰嗦,拖沓冗长,不够简洁明快。答案:C 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色彩,可以是一种生活元素,也可以是一种生活内容,还可以是一种生活追求…… 请以“色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的开头,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

为生命着色

生命是自己的画板,为什么要依赖别人着色? ——题记

人一出生,便如白纸,生机盎然,傲对来世。随着岁月流逝,光阴轮转,白纸上会留下点点痕迹,是春的万紫千红,夏的浓荫绿树,还是秋的金黄世界,冬的洁白剔透?(妙用题记和巧用比喻)示例二:

为生活调色

有人说,生活是红色的,它给予人似火的灼热,使人感到生活是美好的;有人说,生活是蓝色的,它给予人沉静与理智,使人像大海那样有宽广的胸怀、宏远的气魄;有人说,生活是绿色的,它给予人青春的梦幻,使人期盼在有限的生命中寻觅绿色的美丽;有人说,生活是灰色的,它布满了陷阱和失败,让你遍体鳞伤,愁容满面;有人说,生活是黑色的,山穷水尽,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未来。(巧用修辞——排比)

3.请你根据文章的标题和后面的内容拟写一个开头和结尾,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只如惊鸿照影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着一袭纱衣,撑一把纸伞,从郑愁予的江南里缓缓走来。他笔下的三月,那三月里达达的马蹄声,是个秀美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轻轻地,悠长而略带惆怅的情感从他口中吟咏而出。人的一生,永远都在寻找心灵的归属。漫漫长途,一脚踏进路旁小屋,想要停下,可是,远方才是你真正的家。感谢错误,因为忧伤之余,你发现,再远的征程都挡不住自己归家的脚步。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间精神小屋是完全属于你的。它等了好久,等你把它当成温暖的家。

执一卷诗词,觅一缕春愁,从陆放翁的满城春色里缓缓走来。他心中的沈园,是个凄美的错误。“东风恶,欢情薄。”与唐琬表妹的错误,成了铁血男儿一生的柔软的遗憾。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或许,这个凄美的错误用天各一方的距离让他们的心紧贴在一起。“错错错!”幸福,如果唾手可得,便体现不出金子般的价值。那个在沈园,在《钗头凤》里演绎了千年的错误,直到今天还可以将泪水唤回我们的眼睛。

掬一捧江水,寻一份豪气,从苏东坡的大江东去里缓缓走来。他眼中的赤壁,是个壮美的错误。东坡的一生,本来就受到许多错误的对待。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弃雕梁之美,而居松茅之椽。在不公的命运里,他尚且吟啸徐行,这小小的赤鼻矶,又何足挂齿?错误的地点遇上不错的人,错误的地点引发不错的诗情。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为情感找一个载体。不必太在意载体的对错,只要能让你向着天地高昂起灵魂的旗帜,便已足够。你还在为小小错误纠缠不清吗?且看东坡壮怀激烈,歌大江东去。

在这个过分讲究是非对错的时代,有些不伤原则也不伤大雅的小错误,恰恰成就了人生的美丽。美丽的错误,让你拥有怦然心动的巧合,让你珍惜生命里的点点滴滴,让你包容命运中深深浅浅的缘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开头)恰如平静的湖心里误投的一枚石子,恰如幽蓝的天幕中惊飞的一只鸿雁,恰如荒僻的草丛中偏巧开出的一朵娇花——人生的有些际遇,即使错了,也错得那么美丽。情感的青藤就在那美丽的错误中蠕蠕而生。

(结尾)生命,本是一潭静水,小小的错误,像是照影的鸿雁,只用羽翼轻轻一点,便留下了美 丽的涟漪。

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高度”为题目,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注意开头与结尾的拟写。【优秀例文】

高 度

生为林木,我当欣欣而向荣。生为芳草,我当萋萋而摇绿。

作为一棵小草,不必羡慕大树的挺拔和威严,因为你可以与甲虫、露珠嬉戏;作为一股小溪,不必憧憬大海的广袤和深沉,因为你可以奔腾于岩石和山涧;作为一个平凡的人,不必汲汲于天才的智慧、富翁的万贯,给自己一个高度,给自己一个定位,不在他人的阴影里喁喁低泣,在自己的一方天空下活得精彩!

给自己一个适合的高度吧!不要幻想于自己的理想境界,若能达到,更好;达不到,不必气馁,曾经奋斗过足矣!北大才子海子写出篇篇经典之作,无数读者为之感动,疯狂!作为作家、诗人,有此,还奢求什么!可他为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生活选择了卧轨,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令人扼腕叹息!画家梵高一生留下多少不朽的经典之作,那《向日葵》金黄的叶间仿佛可以喷薄出无限的生命激情,可他却为了一个女人,割下左耳以示忠心,在麦田里开枪自杀结束了一个旷世奇才的生命!

再看音乐神童贝多芬,在丧失听觉的条件下写下更为悲怆精彩的乐章,因为他给自己的高度是“我是一名作曲家,我要把毕生精力贡献给音乐,感动芸芸众生!”事实证明了他的伟大!

同样是“狂人”,前者留给他人的是困惑与遗憾,而后者留下的是万众景仰和不朽的传奇,这是因为他们给自己的高度不同!有时,一定的高度并未限制一人的能力,反而促使其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将生命之花绽放得如夏花般灿烂。你有“一览众山小”的能力与气魄,我有“一鸟一天堂”的幸福与满足,你有“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张扬与壮志,我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低调与智慧。你我都有不同的高度,我们在各自的高度下活得精彩!

或许足球场上再也不会有像马拉多纳这样的天才球员了,但球星仍在绿茵场上奔驰,他们不愿超越前人,只求挥洒汗水,尽情展现他们的青春。

或许潘多拉学院再也不会有像苏格拉底这样的哲学家了,但那儿仍有层出不穷的学生,他们不为语出骇世,只为捍卫真理而默默奉献…… 给自己一个高度吧!不为别的,就为活得更精彩!

【点评】这是一篇情理兼胜的文章,体现了作者一定的生活积累、思想沉淀和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开篇不俗,对偶、排比句信手拈来,文采斐然,并顺势托出作者的观点;再以海子、梵高、贝多芬为例展开对比论证,很有说服力;接着抒写个人独特的生命体悟,所论切题,引用体现较好的文学素养;结尾呼应开头,强调中心论点。全文一气呵成而又自然从容。

下载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精炼:专项专练13 古诗歌阅读(赠友送别、羁旅怀乡)(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精炼:专项专练13 古诗歌阅读(赠友送别、羁旅怀乡)(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