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项限时练16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
专项限时练(十六)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基础题组
1.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艺术技巧。
(1)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虚写(想象)、夸张(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设问、借代(3)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对偶、对比(4)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拟人(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象征(6)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反语
(7)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虚写(想象)(8)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象征、比喻
(9)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对写法(古代思亲思乡诗中一种独特的写作技法)(10)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侧面描写(11)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对偶、反衬(1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衬托(1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对比、借代(14)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反问、用典(1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互文(16)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用典(17)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用典、虚实对比(18)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动静结合、反衬(19)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借古讽今(20)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反衬
二、核心题组
2.(2016·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导学号:54012101】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解析】 本题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首先,题干中的句子由三个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句构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风、雪、诗情搅成一片,难分难辨的情景,渲染了一种豪壮的气氛。其次,“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中,用“争先”“鏖战”等描述人的词来修饰“诗豪”“风”和“雪”,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诗和雪缴缠”中,用“缴缠”形容无形的诗,使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将“诗”具象化,写出了风雪交加的壮美之景,表现了作者迸发的诗情。概括答案时要注意,因为题干明确指出这三句使用了两种修辞手法,所以要把拟人和拟物归结为“比拟”这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 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赵 佶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注】 ①赵佶:宋徽宗,因荒淫失国,在公元1127年与其子钦宗赵桓被金兵掳往北方五国城,囚禁至死。在北行途中,忽见如火的杏花,不禁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词。②冰绡:洁白的绸。③凭寄:凭谁传递。④和:连。
上阕描写杏花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
④
③②
①【答案】 ①运用视觉与嗅觉相结合的手法。上阕前三句从视觉的角度写杏花的形态和色泽;“艳溢香融”则从嗅觉的角度写杏花的芬芳。②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新样靓妆”等将杏花比拟为装束入时而匀施粉黛的美人。③运用衬托的手法。“羞杀蕊珠宫女”是说连天上蕊珠宫里的仙女看见杏花都要自愧不如,衬托了杏花之美。
4.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河北民 王安石
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 ①对比。结尾两句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与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的美好社会对比,通过对比揭示对时政的深刻批判。②夸张。“悲愁白日天地昏”说边民的悲愁犹如阴云惨雾,弥漫于天地,致使“白日天地昏”,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极写“河北民”的悲愁。③侧面烘托。“路旁过者无颜色”侧面烘托,通过道旁行人见此惨状不禁感到悲痛欲绝,烘托出边民的深愁极苦。④卒章显志。诗的最后两句将国富兵强的贞观盛世与北宋王朝积弱积贫的社会现实相对照,表现了诗人对北宋王朝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揭示了诗歌的主题。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和上官伟长芜城晚眺
[宋]严羽
平芜古堞暮萧条,归思凭高黯未消。京口寒烟鸦外灭,历阳秋色雁边遥。清江木落长疑雨,暗浦风多欲上潮。惆怅此时频极目,江南江北路迢迢。
【注】 ①芜城:扬州的别称。②京口:今江苏镇江。③历阳:今安徽和县。请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对诗中二、三两联进行赏析。
②
③①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从景物描写的角度”。此类题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思考:一是景物内容;二是意境特点;三是写景技巧;四是情景之间的关系。可按以上思路分条作答,亦可综合考虑。
【答案】 ①借景抒情。借芜城登高远眺所见的凄迷秋景,抒发归乡之情、羁旅之愁。②远近结合。京口寒烟暮鸦、历阳秋雁是远景,清江木落、浦口风大是近景。③视听结合。寒烟、暮鸦、秋雁木落、是视觉描写,风多是听觉描写。④虚实结合。寒烟、暮鸦、秋雁、木落、风多是实写,“长疑雨”“欲上潮”是虚写。
6.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后面的问题。
【导学号:54012102】
双调·沉醉东风·春情
卢 挚
残花酿蜂儿蜜脾,细雨和燕子香泥。白雪柳絮飞,红雨桃花坠,杜鹃声里又春归。纵有新诗赠别离,医不可相思病体。
【注】 ①蜜脾:蜜蜂酿蜜的巢房,连成一片,其形如脾,叫作蜜脾。②红雨:比喻落花。③医不可:医不好,治不愈。
“杜鹃声里又春归”在曲中起怎样的作用?
③①
②【解析】 如果不会根据该句在诗歌中的位置来判定作用,很容易走入误区。在开头,一般是统领全篇或领起下文;在中间,一般是过渡,承上启下;在结尾,卒章显志,升华题旨。“杜鹃声里又春归”处在曲的中间,承上启下。具体的作用可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来思考。
【答案】 ①此句在曲中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②承上,总结前五句所描绘的春归之景;③启下,即景生情,由春归之景而引出最后两句的相思之情。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新 竹 陆 游
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影离离。归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诗的中间两联采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竹子?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解析】 题干表述为“采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竹子”,首先要考虑描写手法,常见的描写手法有:动静结合、声色结合(视听结合或多种感觉结合)、远近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第二联应是虚写竹子,第三联实写竹子的长势。第三联上下句既是动静结合,又是视听结合。点明手法后,要具体说明手法是如何运用的,以及有什么表达效果等。
【答案】(1)虚实结合。第二联上句通过风来描写竹子,下句通过日来描写竹子,这是虚写;第三联“解箨”“放梢”写竹子的成长情势,这是实写。
(2)动静结合。第三联上句是动态描写,写新竹的成长的过程,下句是静态描写,描写新竹的影子。
(3)多种感觉结合。“解箨”句是写人的听觉,“放梢”句是写人的视觉,“赤日”句是写人的感觉。调动多种感觉来描写新竹的情状,使人如临其境。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横 塘 [宋]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注】 ①横塘,旧址在今苏州西南,这是诗人送别朋友的地方。②南浦,本指水的南边,后来把它作为送别地点的代称。
你认为这首诗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②
①【解析】 分析情景关系,先写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一般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或描述画面;然后点出诗人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会用到“景中含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等鉴赏术语;最后抓住重要意象的特点及关键字眼揣摩诗人的情感。
【答案】 ①借景抒情。着绿的南浦,静立的石桥和朱塔,如丝的细雨,似线的垂柳,待发的画船,诗人借这些典型的景物,抒发了离别之情。
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诗人描绘的景色明艳清丽,但抒发的却是朋友间离别的伤感。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夜雨述怀 王十朋
①
夜深风雨撼庭芭,唤起新愁乱似麻。梦觉尚疑身似蝶,病苏方悟影非蛇。浇肠竹叶频生晕,照眼银
②
③
自结花。
我在故乡非逆旅,不须杜宇唤归家。
【注】 ①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王十朋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曾招秦桧的压制。②“竹叶”指竹叶青酒。③“银”指银灯,古人认为灯花为报喜之兆。
本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任选两种加以分析。
【解析】 回答此类问题要注意,首先要说明手法是什么,接着说明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最后要说清使用这种手法带来的效果。
【答案】 ①直抒胸臆,首联直接抒发了诗人在风雨之夜的强烈愁苦;②用典,颔联运用了“庄周化蝶”和“杯弓蛇影”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夜半乍醒的感受;③反衬,颈联描写了灯芯结花的景象,以报喜的灯花反衬自己内心的愁苦。(答出两种即可)10.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
[宋]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春 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简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解析】 第一首诗第三句用拟人手法写鸟歌花飞,生动表现出春光的活泼迷人、充满生机。第四句用夸张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第二首诗前两句是写景,可以从情与景的关系来分析手法。后两句写春风吹进梦乡,梦逐春风到故乡,是诗人运用联想和想象,把抽象的乡思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写出春风把自己的乡思带回故乡,给诗人一种心灵的慰藉。后两句抓住“逐”字,分析拟人手法亦可。【答案】 第一首诗“鸟歌花舞”用拟人手法描写鸟语花飞、充满生机的迷人春光;“明日酒醒春已归”用夸张手法阐发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暗含着诗人对春光的留恋与惜别。
第二首诗前两句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细雨初晴、柳色深深,残花落尽、流莺娇啼。典型的暮春景色触动了作者羁旅在外的思乡之情,也引起作者对“光阴易逝”的感慨。后两句用奇妙的想象,将强烈的乡思形象化,仿佛“乡梦”可以像柳絮一样,被春风吹送到故乡去。
三、综合题组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山中述怀 姚 合
为客久未归,寒山独掩扉。晓来山鸟散,雨过杏花稀。天远云空积,溪深水自微。此情对春色,尽醉欲忘机。
(1)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艺术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紧扣题干“写景艺术”的要求进行分析,回答出写景的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颔联和颈联这两联描写的是山中的春景。写拂晓的山鸟、雨后的杏花运用的是动静结合的手法;写晴空中的积云、静流的溪水运用的是远近结合的手法。
【答案】 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拂晓时分,山鸟飞散而去,是动景;一场雨后,杏花稀疏,是静景,此句写出了清晨山中寂静的环境特点。颈联运用远近结合的艺术手法。远处天边浓云堆积,近处溪水静流,写出了山中春色之美。
(2)首尾两联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首联叙事,叙述诗人久客他乡,寒山独居,流露出浓浓的乡愁和孤苦寂寞之情;尾联以抒情为主,面对山中美好的春色,诗人走出伤感悲愁,想忘掉世俗,与世无争。首尾两联表达的情感不同,前后的情感有变化。
【答案】 首联叙述一个人久客他乡,孤独地住在山中,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的孤独寂寞之情;尾联描写诗人面对山中美好的春色,走出伤感悲愁,自甘淡泊,表达了诗人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劳劳亭 李 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其二)
李商隐
暂凭尊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注】 ①劳劳亭:三国吴时建,故址在今南京市区南,是古时送别之所。②憀(liáo):依赖。
(1)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第一首诗开头两句的表达效果。
②
①(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二首诗的结句。
(3)请比较这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的异同。
【答案】(1)第一首诗前两句笔墨洗练,表达婉曲。不说天下伤心事是离别,只说天下伤心处是离亭。立言高妙,运思超脱,而读者自会因地及事,由亭及人。
(2)第二首诗结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借春风不想怜惜柳条,只愿送别之人尽情攀折,表现了诗人对别离之情的重视。
(3)相同点:①都表现了诗人对人间离别的满怀同情,②都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不同点:李白设想春风因不愿见到折柳送别的场面,而不让柳条发青;李商隐却设想春风为了让人们在临别之时从折柳相赠中表达一片情意,得到一丝慰藉,而不惜柳条被人攀折。
第二篇: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练案19古代诗歌鉴赏一
专题练案19 古代诗歌鉴赏(一)
本练案共18题,共99分,用时99分钟
一、(原创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导学号 15650566
郭 纶① 苏 轼
河西猛士无人识,日暮津亭阅过船。路人但觉骢马瘦,不知铁槊大如椽。因言西方久不战,截发愿作万骑先。我当凭轼与寓目,看君飞矢集蛮毡。
【注】①这是苏轼23岁时的作品。郭纶本为弓箭手,屡有战功。仁宗康定元年九月,西贼寇三川寨,郭纶固守,定川堡得不陷。②寓目:过目,观看。③蛮毡:毡帐,借指来犯的贼寇。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郭纶本是河西勇士,如今人们却不认识他了,因为他每天只是在傍晚时分,坐在渡口闲看过往船只来打发时间。
B.颔联将郭纶今日所骑瘦马和他当年曾经使用过的长矛对比,今日之落魄与往日之英勇形成了鲜明对比,形象生动。
C.郭纶自称边疆久无战事才沦落如此,表现了他对国家的极度失望;但他同时说一旦有了战事,他仍愿冲锋陷阵。
D.这首诗语言通俗平易,在平实的叙述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诗歌尾联对战争场面的描写,表现出了诗人的英勇。
E.这首诗借郭纶这一形象,表现了诗人对英雄的仰慕,对英雄失路的怜惜,对贼寇入侵的痛恨以及强烈的爱国热情。
答: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解析]A“因为”分析不当。C“表现了他对国家的极度失望”无中生有。D“表现出了诗人的英勇”分析不当,是表现郭纶英勇而非诗人。
2.诗中郭纶这一人物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答:①本领高强,屡建战功。他是河西猛士,使用如椽大铁槊,善飞矢杀敌。②有勇于担当、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截发愿作万骑先”,说明郭纶希望截发为信,愿作痛击贼寇的万骑先锋。③怀才不遇,赋闲无事。本领高强的英雄无人赏识,只能日暮在渡口闲看渡船。
[解析]这首诗的大意是:郭纶本是河西一带知名的勇士,如今的人们却都不识得他了,这位昔日的猛将只是在傍晚时分,坐在渡口,闲看过往船只来打发时间。路人只见他骑着一
②
③ 1 匹瘦弱的青白色马,却不知他曾经使用的长矛大如屋椽。郭纶说,边疆久无战事才沦落如此,一旦有了战况,他誓言愿冲锋陷阵。那时,我自当拭目观看,看这位勇士的飞箭射向敌人的军阵。答出一点可得3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6分。其中特点2分,分析1分。
二、(改编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11分)导学号 15650567
早发昌平岛 沈佺期
解缆春风后,鸣榔晓涨前。阳乌出海树,云雁下江烟。积气冲长岛,浮光溢大川。不能怀魏阙,心赏独泠然。
【注】①这首诗作于诗人自广西境内取道海上赴贬地途中。②鸣榔:敲响船帮,代指开船。③魏阙:出自《庄子》,原指宫门上巍然高出的观楼,后代称朝廷。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联点出题目中“早发”二字,并暗示时值春天。在春风吹拂的早晨,诗人乘船出海,“春风”二字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轻快。
B.颔联“阳乌出海树,云雁下江烟”描写了行程中所见明丽景象,对于赴贬地途中的诗人来说,能够欣赏到如此美景是非常幸运的。
C.颈联中的“冲”“溢”二字刻画出了海面上波光粼粼、水天相接的壮阔景象,这两个字富有表现力,表现了诗人在炼字方面的匠心。
D.这是一首贬谪诗,描绘了早发昌平岛旅途中的壮丽景色,语言生动,诗人虽然遭贬,但并没有放在心上,依然兴致勃勃地欣赏美景。
E.诗歌叙事、描写、抒情自然结合,采用了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的手法,情感表达极为充分,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矛盾的内心。
答:答C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A、D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解析]A“诗人内心的愉悦与轻快”分析不当。这里是乐景衬哀情。D“但并没有放在心上”分析不当。E“矛盾的内心”分析欠妥。
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怎样表达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尾联表达了诗人身在江湖、心系朝廷的报国之志和贬谪途中孤独寂寞的内心。(2分)。采用了用典和直抒胸臆的手法。“魏阙”使用典故,表达心系朝廷之心;“泠然”直抒胸臆,表达孤独寂寞之情。(4分)[解析]尾联“不能怀魏阙,心赏独泠然”的意思是说:对于一个去国离家的人来说,如果他失去了身在江湖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的崇高节操,而沉浸在眼前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中,那是多么让人伤心的啊!言外之意则是表明,自己身在江湖、心存魏阙,所以,眼前的景色
③
②①虽然美丽,但自己心头终有一种寂寞清冷之感。
三、(改编题)阅读下面这首金诗,完成5~6题。(11分)导学号 15650568
乱 后 [金]辛 愿
兵去人归日,花开雪霁天。川原宿荒草,墟落动新烟。困鼠鸣虚壁,饥鸟啄废田。似闻人语乱,县吏已催钱。
【注】①这首诗是金末战乱后诗人初回家园时所作。②虚壁:空荡荡的四壁。5.下列对这首诗歌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句叙事,直接点题,表明将士们已经撤离,老百姓已经从颠沛流离中回到熟悉而陌生的家园中,交待了战乱已经结束。
B.次句以乐景写喜悦。战乱结束之后,看到天边鲜花盛开,大雪停止飞舞,天晴万里,一派祥和景象,为下文陡转张本。
C.颔联由近及远地描写战后的荒芜,“荒”与“动”二字是传神之笔,写出了满眼的荒芜景象,“宿”与“新”对比强烈。
D.颈联从听觉描写饥肠辘辘的田鼠和乌鸦,从正面描写战乱后的荒凉场面,其目的在于表现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E.尾联一个“似”字让人充满联想,“人语乱”描绘出一幅人声鼎沸、群情激昂之图,自然引出人们对县吏“催钱”的愤慨。
答: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答B、C,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解析]B“以乐景写喜悦”分析不当,应为以乐景写哀情。C“由近及远”分析不当,应为由远及近,“川原”上的“荒草”是远景,“墟落”上的“新烟”是近景。D“正面描写”分析不当,应为侧面描写。
6.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喜—悲—愤”的思想感情,请联系全诗,对诗人这一感情发展线索进行简要赏析。(6分)答:①开头两句写乱兵已去,回到久别的家园,大雪初晴,花儿绽放,村落又见炊烟,此景令人“喜”。②第三联从侧面描写乱后食尽粮绝的惨状:空荡的四壁老鼠饿得乱叫,荒芜的田野乌鸦拼命乱啄,鸟兽如此,人何以堪?此景令人“悲”。③结尾两句写劫后余生的人们刚刚返家,催征苛税的官吏已接踵而至。此景令人“愤”。(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首句“兵去人归”直接点题,表明将士们已经撤离,老百姓从颠沛流离中回到熟悉而陌生的家园,战乱已经结束。“花开雪霁天”写战乱结束之后,天边花儿盛开,雪停天
②
①晴,心情本该是高兴的,但从全诗来看,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为下文张本。颔联写实,从视觉由远及近描写战后的荒芜。“荒”与“动”二字传神,写出了满眼的荒芜景象,透着一种悲哀的心情。“宿”与“新”对比强烈,前者感叹荒芜,而后者尽管村墟寥落破败不堪,但袅袅炊烟升起,似乎看到一点生机,不禁由悲转喜。颈联从听觉写战乱带给人民的祸害,即使卑微的田鼠、乌鸦也饥肠辘辘,何况人呢?尾联想象丰富。一个“似”字让人充满联想。“人语乱”三字描绘出一幅人声鼎沸、群情激昂之图。结果令人大失所望,甚至愤慨不堪,因为“县吏已催钱”。战争的创伤还没有得到修复,新的苛捐杂税又霜风相逼,与首联中“花开雪霁天”形成极大反差。
四、(原创题)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7~8题。(11分)导学号 15650569
寄赠吴门故人 [清]汪 琬
遥羡风流顾恺之,爱翻新曲复残棋。家临绿水长洲苑,人在青山短簿祠。芳草渐逢归燕后,落花已过浴蚕时。一春不得陪游赏,苦恨蹉跎满鬓丝。
【注】①吴门故人:指作者的挚友顾苓。顾苓在明亡之后隐居不仕,吟赏山水,棋曲自娱,颇得人生乐趣。作者此时身系宦途。②顾恺之,东晋画家,博学多才。③长洲苑、短簿祠:都是苏州的游览胜地。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联将顾苓比作才华绝世的顾恺之,通过对顾苓隐居不仕、吟赏山水、棋曲自娱的人生乐趣的歆羡,衬托出自己宦途的苦恼与无聊。
B.颔联“绿水”青山”描绘出了顾恺之所居环境的优美动人,“家临”“人在”刻画了顾恺之徜徉于名胜古迹、绿水青山之间的自得。
C.颔联“绿水”对“青山”,“长洲苑”对“短簿祠”,既是实写景物,又使诗句充满诗情画意,表现了对友人生活在理想境界的自豪。
D.颈联从春季特有的景物入笔,芳草、归燕、落花、浴蚕等景象充满诗情画意,富有春天的气息,与诗人所处的官场形成了鲜明对比。
E.尾联中的“恨”字下得十分传神,诗人内心苦恼、烦闷、彷徨、矛盾,明知身在官场就是对于生命的浪费,却不得不继续敷衍周旋。
答:答D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B、C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解析]A“苦恼”夸大其辞,应为碌碌无为。B“顾恺之”理解不当,应为顾苓。C“表现了对友人生活在理想境界的自豪”分析不当,这些描写通过友人徜徉于名胜古迹、绿水青山之间的自得,表现了诗人对于友人生活情调的歆羡。
③
②
①8.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答:①歆羡隐居生活。由诗题及注释中可以看出。②仰慕才学。从“遥羡风流顾恺之”中可以看出。③喜欢写诗下棋。从“爱翻新曲复残棋”中可以看出。④喜欢游山赏水。从尾联中可以看出。
[解析]这首诗的大意是:钦慕顾恺之卓尔不群,悠闲地过着谱制新曲,复录棋局的隐居生活。家在绿水之畔长洲苑,人能在青山之边短簿祠徜徉。芳草逐渐青绿,正逢归来的燕子;百花凋谢委地,已过了浴蚕的时节。整整一个春天不能游山玩水,只能任苦闷白了双鬓。读懂了诗意,结合诗中物象,概括人物形象也就有了途径。(6分,答出一个要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五、(原创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11分)导学号 15650570
利 州 南 渡 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注】①范蠡:春秋时楚人,助越王灭吴后乘舟离去。②五湖烟水:据《吴越春秋》称,范蠡功成身退,乘扁舟出入三江五湖,没人知道他最终到哪里去了。③忘机:忘却俗念。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联写江景:宽阔清澄的江面波光粼粼,夕阳映照在水中闪烁不定;起伏弯曲的江岛和岸上青翠的山岚紧密相接,显得更加葱绿苍劲。
B.颔联写人马急欲渡江的情形:渡船正浮江而去,船到江心,马儿扬鬃长鸣,声音好像出于波浪;未渡者歇息在柳荫下,等待渡船返回。
C.颈联写船过沙滩,惊散了草丛成群的鸥鸟;回望岸上,万顷江田之上只有一只鹭正在飞翔,这些描写强烈地渲染了诗人心境的不平静。
D.尾联表面是说如今没有谁能懂得诗人乘一叶扁舟去追寻范蠡的足迹,逍遥于江湖,言外之意,诗人像范蠡一样心愿淡泊,与世无争。
E.这首诗描写诗人行旅在利州南渡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景物描写中,江中与岸上交替着墨,层次分明,色彩浓丽,静中有动,栩栩如生。
答: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解析]A“起伏弯曲的江岛和岸上青翠的山岚紧密相接,显得更加葱绿苍劲”分析不当。诗句的意思是起伏弯曲的江岛和岸上青翠的山岚在斜晖的笼罩下,一片苍茫。C“渲染了诗人心境的不平静”分析不当。诗中这样描写,主要渲染了江边的清旷和寂静。E“色彩浓丽”
①
②
③分析不当,应为色彩清丽。
10.前面三联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这些图景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阐述。(6分)答:前面三联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利州南渡图。诗人把渡头所见景物描写得如此之美,为后文生发归隐之念作了铺垫。
[解析]这首诗的大意是:江水粼粼斜映着夕阳的余晖,弯弯岛岸苍茫接连山坡绿翠。眼看人马已乘摆渡扬波而去,渡口柳下人群等待船儿回归。船过沙洲草丛群鸥四处惊散,水田万顷一只白鹭掠空孤飞。谁理解我驾舟寻范蠡的心意,五湖烟波唯他能忘世俗心机。图景概括3分,作用3分。
六、(原创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1~12题。(11分)导学号 15650571
临江仙·忆洛中旧游
[宋]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注】靖康之难后,宋室南渡,词人也因之开始了流亡生涯,饱受国破家亡的痛苦,历经颠沛流离。他在南宋都城临安回想起青壮年时在洛阳与友人诗酒交游的情景,写下了这首词。
11.下列对这首词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两句写当年在午桥豪饮的都是英雄豪杰,表现出抒情主人公当年仰慕血气方刚,立志报国的志士。
B.“长沟流月去无声”以下三句活画了一幅高士宴饮图,午桥之上弯月当空,午桥之下长沟流月,笛声悠扬不绝于耳,英豪端坐畅饮达旦。
C.“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两句描写往事如烟,二十年风雨颠沛,交游零落,国事沧桑,家境沦落,表现了生不遇时的感慨。
D.“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两句,将古今国家兴盛衰亡之事,收拢到三更的渔唱之中,给人以空灵凄忱、叹惋缕缕、余韵袅袅之感。
E.这首词描写了词人追忆当年游赏聚会的一段情景,以浓语写哀伤,显得格外含蓄深沉。全词在豪放中见到深婉,情真意切,空灵超旷。
答:答D给3分,答C给2分,答E给1分;答A、B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解析]A“表现出抒情主人公当年仰慕血气方刚、立志报国的志士”分析不当。作者当年是位血气方刚、立志报国的志士。B“活画了一幅高士宴饮图”分析不当。应是英雄豪杰游赏聚会图。E“以浓语写哀伤”分析不当。应是以谈语写哀伤。
12.“忆”字在词中有何作用?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答:(1)①引出当年英豪相聚豪饮欢乐的生活画面,②使上阕的欢乐场面与下阕中的现实形成对比,③突出了靖康之变国土沦丧、时局危殆的忧愤之情。(2)抒发了世事沧桑、盛衰交替的感慨之情。
[解析]这首词写作者追忆当年的游赏聚会,因北方沦陷,无法归去,他想到故乡洛阳,不禁无限感慨。词中以淡语写哀伤,显得格外含蓄深沉。午桥是中唐名相裴度的别墅,裴度又是维护朝廷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坚决主张武力镇压淮西吴元济叛乱并取得成功的人物,属中兴名臣。上片开头写在午桥豪饮,尽是英杰,表现出当年是位血气方刚,立志报国的志士。“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是传诵之名句,情境俱现,风格俊朗。上片是关于“洛中旧游”的回顾。下片是感慨抒怀。过片一句推进到当今,“如一梦”、“堪惊”等言,往事如烟,二十年风雨颠沛,交游零落,国事沧桑,尽括其中。末尾将古今兴亡,收拢到三更渔唱,空灵凄忱,余韵不尽。尾二句化用张升《离亭燕》词:“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之意。“三更”只是为了押韵,不必拘滞。尾二句宕开,故作旷达语,尤觉叹惋之意袅袅不绝。胡仔评曰:“清婉奇丽,简斋惟此词为最优”(《苕溪渔隐丛话》)。全词在豪放中见深婉,情真意切,空灵超旷。第一问4分,每答对一个要点给2分,给满4分为止。第二问2分。
七、(改编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11分)导学号 15650572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
崔 峒
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称情。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注】这首诗作于崔峒晚年,其时,崔峒在潞府功曹任上,功曹属于闲官。诗题中的“韦使君”指韦应物。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句中的“谢”是“拒绝”的意思,诗句是说作者不务政事,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B.“竹杖纱巾”是隐者装束,这一句是说作者如隐者般清淡寡欲地生活,聊度平生。C.前两联写了作者的生活情景,引出了颈联对两位友人的生活情景的描写。D.颈联运用了典故,将李明府比作陶潜,将韦应物比作庾亮,夸赞他们的雅洁。E.最后一联写作者不愿从万里之外给君王献书,因为君王深居禁宫无法收到。答:答D给3分,答C给2分,答E给1分;答A、B,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解析]A“作者不务政事”曲解诗意,根据注释信息可知,作者当时任功曹这样的闲职,只是无政事可做。B“清淡寡欲地生活,聊度平生”分析不当,应为逍遥自在地生活,大遂
[注]
平生所愿。E对最后一联有曲解,最后一联是作者的诉苦,是埋怨自己上书,君王却不能赏识自己。
14.诗歌题为“书情”,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简要概括。(6分)答:①率意而为的自在闲适之情。②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羡慕之情。③自伤不遇,对君王的怨恨之情。
[解析]首联上句说数年来漂泊江湖,摒弃做官的虚名,下句“竹杖纱巾”,是隐者装束,意思说自己逍遥自在地生活,大遂平生之愿。颔联“云外”指世俗之外,宦海之外,此指诗人现居的闲散之地,此联诗人自述一切率意而为,有时逢寺即宿,有时日落西山,无事时沿江漫行。颈联归结到寄韦李本意。上句陶潜指李明府,陶曾为彭泽令,故以陶比李,下句庾亮指韦应物。陶渊明既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李又是崔峒友人,诗人以两位清雅疏放的古人,比喻两位同样雅洁的今人,说他们做官,不说政绩怎样,而说看花、对月,这样写主要是对他们“吏隐”生活的向往,同时稍露自伤不遇之情。尾联转入满腹牢骚不平,诗人向两位朋友诉苦:我不远万里,到京城献书,谁知“君之门兮九重”,一片赤诚,难以上达天听,不为君知。这两句并不是“悔献书”,他对献书毫不悔恨,只是怨自己运气不好,怨君王深居禁中,不能赏识自己的才干,使得他不能像韦苏州和李明府那样,既能当官,又过着“潇洒送日月”的生活。他们都是中下层知识分子,对他们来说,最惬意的莫过于“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这样吏、隐两全的生活,崔峒因未得到这种“待遇”而产生怨恨,不过,他的“怨”,是“怨而不怒”,合乎中庸之道的。这首诗,意象高华,投赠之意,怨愤之情,出以雅正之笔,为崔诗中的佳作。
八、(改编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11分)导学号 15650573
苏 秀 道 中 [宋]曾 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5.下列对这首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已久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
B.“不愁屋漏床床湿”化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床头屋漏无干处”,二者感情基调相近。
C.颔联从正面突出了一个“喜”字,透过这一“喜”字,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思想倾向。
①D.末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忧国忧民之情。E.这首诗语言诙谐风趣,轻巧明快,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
答: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B、E,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解析]B“二者感情基调相近”分析不当,应为二者感情基调迥异,杜诗表现忧国忧民的情怀,本诗表现了对雨的欣喜之情。D“忧国忧民”分析不当,应为体恤民意。E语言风格不是“诙谐风趣”而是“简明洗练”。
16.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特点:雨大,及时。分析:①诗人半夜感到“凉冷”,看到“屋漏床床湿”,通过视觉和触觉的结合,表现雨大;②运用叠词的手法,通过屋漏床湿、溪流岸深表现雨大;③运用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通过骄阳转作霖、稻花应秀色表现雨的及时。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及表达技巧的能力。由“一夕骄阳转作霖”可以看出雨下得及时,由“岸岸深”可以看出雨下得很大。至于是如何表现的,可以从想象、叠词、视触觉结合等角度思考。表达技巧题的答题要点是指出技巧后要分析诗歌如何运用了这种技巧,还要结合意境和情感分析技巧的表达效果。
九、(改编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7~18题。(11分)导学号 15650574
鹧 鸪 天 [宋]刘 著
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星点点,月团团。倒流河汉入杯盘。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看。
【注】①刘著:舒州皖城(今安徽潜山)人。原是北宋人,后由宋仕金,久居北国。②“翰林”句:用欧阳修《赠王安石》诗句,“翰林”原指李白。
17.下列对本词的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前两句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雪照”暗示为冬日;“玉指寒”一语双关,既表天气之寒,又寓心情凄寒。
B.
三、四句紧承“羌管”二字:羌笛幽怨,使人回想江南的梅花;人在天涯,可惜双鬓已斑,词人自叹仕途太迟。
C.“倒流”句运用夸张手法,词人想象相聚后开怀畅饮,美酒如同天河倒流入杯中,把满腔愁怨忘得一干二净。
D.这首词的上片写离别滋味,追怀往日那难舍难分的场面,下片由当年写到此夕,思绪万千,抒发思念情怀。
E.本词篇末用典,借助欧阳修的诗句,倾诉满腔的愁怨,满腹的思情和满怀的祝愿,读后令人心灵受到艺术震撼。
答: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B、C,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②
①不给分。
[解析]B“词人自叹仕途太迟”分析不当。诗人这是自叹滞留北国时间太长。C“词人想象相聚后开怀畅饮”不正确。此句意为只有借助忘乎所以的畅饮才能忘记满腔愁怨,含有借酒浇愁之意。E“心灵受到艺术震撼”夸大其辞。
18.请从景情关系角度赏析“星点点,月团团”二句。(6分)答:示例:此二句描写出一幅美丽迷人的夜空画面:繁星点点,明月团圆。词人触景生情,看到星月而生思家归园之情;同时,以乐景衬哀情,如此美好的月夜更能衬托出人事的缺憾,寄寓无尽的离愁。
[解析]本词上片写离别滋味,追怀往日那难舍难分的场面。“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笛怨楼间。”山城当指南方某地,作者与情人分离之处。“雪照”可见是冬日。“玉指寒”一语双关,既表天气之寒,又示分离的凄清寒意。“羌管”即竹笛。“一声羌管怨楼间”似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化出,羌管悠悠,离愁满目。景是寒景,情是离情,景情切合,相映相辉。“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羌笛幽怨,不禁使人回想江南梅花的花开花落,几度春秋。岁月无情染白主人公的青青双鬓。追忆往昔别离状,恍如就在眼前。
下片由当年写到此夕,思绪万千,大抒思念情怀。“星点点,月团团。倒流河汉入杯盘。”天涯霜月又今宵,星牵思绪,月照哀愁,满脸愁绪只有开怀畅饮,倒流银汉方可罢休。“倒流银汉”意指饮尽银河,痛快淋漓,忘乎所以的畅饮也许才能把满腔愁怨忘得一干二净。然而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因而有“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爱。”相思情牵,即使纵酒也难掩,因而又放笔疾书,倾诉满腔的愁怨,满腹的思情,满怀的祝愿。千言万语难尽说,因而只好借助欧阳修《赠王安石》的成句,动用“翰林风月三千首”来表达了。朦胧间,词人好似看到情人吴姬翻阅着情词,泪眼模糊,心弦颤动的景象。此情此景着实令人幡然心动。
第三篇:2018年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专项限时练(一)
高考轮训: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专项训练
(一)1.(2017·广元三诊)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 辛弃疾在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前后,约为45岁,贬官为民,闲居带湖。(1)下列对本词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上片四句描绘夜宿王氏茅屋中的实景,声色形神兼绘,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B.“鼠”是“饥”的,可见这里已经长时间断了“烟火”;蝙蝠翻舞,形象逼真地写出了眼中所见。屋外狂风暴雨,窗纸破烂,瑟瑟自语,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耳中所闻。C.下片抒写词人心理活动和无限感慨。动物猖獗,秋风凉薄,不能安然入睡,浮想联翩,焦急万分,怎不更加衰老呢?
D.感慨不等于悲观,梦中醒来,“眼前万里江山”,看似闲愁实则旷远雄劲。E.本词语言平淡,纯用白描,笔墨干练,真切自然,别具一格,生动感人。
(2)本词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全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思?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2.(2017·肇庆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虞美人 周邦彦
廉纤小雨池塘遍。细点看萍面。一双燕子守朱门,比似寻常时候易黄昏。宜城酒泛浮香絮,细作更阑语。相将羁思乱如云,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词的开头两句描绘了蒙蒙细雨洒满池塘、点落在萍面上的迷人春景,一个“看”字,把人与细雨、浮萍联系起来,以乐景反衬主人公内心的愁苦。
B.“比似寻常时候易黄昏”一句,表面点明已是黄昏时分,也暗含了光阴飞快、即将别离的深层意蕴。
C.下片开头二句,描写美酒飘香、杨花飞絮的饯别情景,然而离人之间却相对无言,伤别之情更显凄婉悲凉。
D.“相将羁思乱如云”一句,直言行人心烦意乱,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羁思烦乱的无端无序勾画出来。
E.这首词,以时间的推移和主人公活动场景的变化,描绘寻常人物情事,却也别具一种朴实、厚重的感人力量。
(2)词的结句“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与上片哪一句相呼应?这两句是怎样表达离人的深致情愁的?(6分)
1.(2017·广元三诊)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1)BD [A项,“声色形神兼绘”错,没有描绘色彩。C项,“动物猖獗,秋风凉薄,不能安然入睡”错,不能安然入睡的原因应是忧虑国事。E项,“纯用白描”错。](2)【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境及情感的能力。第一问,从“饥鼠”“蝙蝠”“风”“雨”“破纸”等意象可概括出萧瑟破败的意境。从上片描写居住环境的文字里可理解作者的凄凉孤寂之感,而下片“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两句与陆游的“铁马冰河入梦来”有相似的情感表达,诗人有一颗不泯的报国之心。【答案】 诗人用饥鼠、蝙蝠、风雨、破纸等意象,描绘了一幅萧瑟破败的景象,(2分)抒发了诗人平生为了国事操劳奔走,终老时却落得罢官闲居,壮志未酬的辛酸;(2分)诗人半夜惊觉,梦中和现实落差巨大,表现出他志在千里的理想和崇高的报国热情。(2分)
2.(2017·肇庆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1)答案:AC [A项,开头描写的是凄清的雨景。C项,错在“离人之间却相对无言”。](2)【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结构及情感的能力。借助一双苦闷的燕子与两个愁人的影子可推知呼应的句子。从“守朱门”和“两愁人”等词可知,这两句抒发了即将分离的凄恻哀伤之情。
【答案】 词的结句与上片“一双燕子守朱门”呼应。“一双燕子守朱门”一句,描写黄昏细雨之中,深院里是一对固守朱门的燕子;“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一句,描写离别之际,灯下是相对而立的一对零落身影。一双苦闷的燕子与两个愁人的影子,两个意象的遥相呼应(映衬),令即将分离的情景格外凄恻哀伤。(写出相呼应的句子,得1分;两句诗的句意解析,各1分;从意象、意境、心境的角度分析,各1分。)
3.(2017·太原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虞美人 秦观①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注】 ①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一生仕途抑塞。(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词的开篇“和露”两个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在读者面前。
B.“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雨是“细雨”,词人以动衬静,写出了春天风物宜人的特点。
C.“不道春难管”跟上一句构成对比,春光是如此美好,却不能长留在人间,表达了词人的无奈和忧愤之情。
D.词的最后两句说的是因为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的想法,“只怕”一句更表达出惜春伤花之意。
E.虞美人是著名的词牌名,原为唐朝教坊曲,最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后来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
(2)“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作简要分析。(6分)
4.(2017·长沙二模)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1)下列对两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两诗均为七言绝句,诗歌内容都是写诗人夜宿他乡的情景,第一首诗写夜宿邯郸驿站,第二首诗写夜宿海边渔家。
B.“冬至”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古代,这是一个重要节日,这样的佳节而诗人白居易却羁旅在外,更显示出他对家人的思念。
C.第一首诗的后两句,从侧面来写“思家”,夜深时诗人抱膝灯前,直接抒发了想到家里人应该同样也没有睡,在“说着远行人”的无限深情。至于“说”了什么,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D.第二首诗的首句叠用两个“涯”字,把“生涯”与“海涯”联系起来,音节朴实流畅,形成朴实中见巧思的妙处;而“芦花”的意象,简洁准确地勾勒出渔家的生活环境。
E.第二首诗的最后一句,通过写渔人不畏全天打鱼的辛苦,在明月之夜还驾船送“我”回家,写出了海边渔家人的淳朴善良、善解人意的性格特点。
(2)两首诗都写到了“灯”这一意象,请联系诗歌的内容,分析这个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不同表现。(6分)
3.(2017·太原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1)BC [B项,“以动衬静”错误。“轻寒细雨情何限”是以景衬情,写花在暮春的轻寒细雨中动人的情态。C项,应为“表达了词人对春天不能长留的惋惜之情”,而非“忧愤之情”。]
(2)【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形象、评价作品思想感情的能力。考生须先分析形象——碧桃的特点。生长在“乱山深处水潆回”的荒凉僻远的地方,可见其遭遇之苦;“一枝如画”则写出碧桃的娇艳美丽。表层意思,这两句是写碧桃,实际上是词人以花自喻、感怀身世。参照注释可知,词人是“苏门四学士”之一,满腹才华;但他“一生仕途抑塞”,可见他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据此,便可作答。
【答案】 “一枝如画”写出了碧桃的美丽;(2分)在乱山深处这样荒凉的处境中“为谁开”,表达了生长环境的恶劣和不得意的遭遇。(2分)诗人以花自喻,寄托了无人赏识、怀才不遇之感。(2分)
4.(2017·长沙二模)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1)答案:CE [C项,不是侧面写思家,而是正面写思家,也不是直接抒情,而是用“对写法”含蓄抒情。E项,“在明月之夜还驾船送‘我’回家”错,这是渔人晚归的诗意表达。]
(2)【解析】 本题已经明确提示考生辨析“灯”这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不同表现。既然客观物象已经给出,考生只须辨别思想感情的不同即可。《邯郸冬至夜思家》中的“灯”寄托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怅惘和孤寂思家之情;《宿渔家》中的“灯”为诗人而燃,人们在灯前笑说,表达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馨、愉悦之情。【答案】 ①白诗中的“灯”是思念之灯,通过冬至佳节的反衬、抱膝细节的刻画,以及三、四句“对写法”的使用,可以看出,此“灯”的意象表达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怅惘和孤寂思家之情;②郭诗中的“灯”是温暖之灯,通过芦花意象的衬托、“笑说”一词的点明、明月送归的渲染,可以看出,此“灯”的意象则表达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馨、愉悦之情。(每点3分,其中概括2分,分析1分)
5.(2017·乌鲁木齐三诊)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晁补之①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②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③倾尽。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注】 ①晁补之:北宋著名文学家,仕途坎坷。此词作于作者任泗州知州时。②蓝桥:指秀才裴航在蓝桥会仙女云英,结为连理之事。词中以此代指蟾宫月窟。③流霞:神话中仙酒名。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上片开篇即写仰望明月初升的情景。一轮金镜般的明月,穿过云层从海上升起,金色的光辉由天空洒向大地。“飞”字可见词人见月之欣喜。
B.“永夜”以下三句中,闲阶、桂影写出月色的皎洁明亮,而露凉时零乱的寒螀声,以声衬静,突出了环境的静寂清冷,表现出词人此时的孤寂。
C.“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两句是写望月而生的身世感慨。“神京”是指京城,在词人心中,京城竟比月宫还远,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怅恨。
D.下片开头三句写高卷水晶之帘,拉开云母屏风,月光照入室内,宛如浸润着佳人的淡淡脂粉,用叙述、描写的笔调把月色的美丽迷人写到极致。
E.“待都将”三句,综合运用借代、双关、通感等修辞手法,写出词人要把清辉全部纳入杯中,和着美酒一饮而尽的情景,想象奇特,豪放洒脱。
(2)词作结尾画线的句子,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6.(2017·江淮十校第三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归王官①次年作
司空图
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②。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酣歌自适逃名③久,不必门多长者车④。
【注】 ①王官:王官谷,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的中条山上,是司空图的故乡。②鹤疏:书体名,古时用于招纳贤士的诏书。③逃名:《汉书·逸民传》载,东汉人法真恬静寡欲,朝廷四次征辟皆不就,遁形远世,世人谓之逃名。④长者车:达官贵人的车。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上句写诗人故居在兵燹之后受到的严重毁弃:“乱”指战乱,“烧”让人想到大火熊熊的情景,“烧残”点明故居经过火烧,已洗劫一空,只剩下几架残破不全的书了。
B.首联下句表现诗人对故乡执着的热爱:“犹自”充满着人世沧桑之感,“恋吾庐”表明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希望社会不要再有战乱发生。
C.颔联上句表现诗人归隐后在旧居中屏绝尘嚣、泊然宁静的心境:“忘机”是不用机心、不计较一切贵贱荣辱,点明诗人归隐故乡的真正原因。
D.颔联下句写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反思:对镜自照,诗人看到自己如此衰老,后悔自己没有在更早的时间辞官归隐,表达了诗人不再做官的决心。
E.尾联通过用典,委婉但却坚决地表明,自己要像法真那样做一个隐士,与扰攘争夺的政治绝缘,深隐故居,悠然自适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2)请简要赏析诗歌颈联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异同。(6分)5.(2017·乌鲁木齐三诊)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1)答案:AE [A项,“从海上”错,“碧海”是指“像海一样的天空”。E项,无“通感”。]
(2)【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抓住关键词句分析词人情感。“携取胡床上南楼”赏月,表达了对皎洁月色的喜爱迷恋。用“玉做人间”比喻月光普照大地,可谓想象奇特。也暗含希望人间消除黑暗和污浊,像如玉的明月一般美好之意。【答案】 ①对皎洁月色的喜爱迷恋。词人觉得室内赏月不能尽兴,所以还要“携取胡床上南楼”,彻夜赏月。(3分)②对纯洁美好人间的期望。以“玉”比喻月光普照大地,千顷素白,暗含除去人间黑暗污浊的希望。(3分)
6.(2017·江淮十校第三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1)【答案】BD [本题考查鉴赏古典诗歌内容、情感、形象和表达技巧等的能力。B项,“恋吾庐”表明了诗人逃离官场、归隐田园之后的自足自适、轻松自得,但又饱含着一种愤慨。因此“希望社会不要再有战乱发生”错误。D项,“后悔自己没有在更早的时间辞官归隐”错误,从“鹤疏”分析,主要反思的是当年不应该急于出去为官,不是没有早辞官。]
(2)【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典诗歌情感、形象、表达技巧等的能力。本题是比较鉴赏题,可从意象、意境、情感及表达技巧上分析两句诗的异同。从所描写的意象可概括出两诗句的相同之处。本诗描写了水满春池、孤屿留痕、春花盛开、雨后初晴的景色,白诗描写了春光和煦、早莺争树、春燕啄泥的景象,由此可知,两诗都描写了春天的景色,营造了一种生机盎然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但本诗通过表达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表达了归隐田园后的快乐之情。从所用手法上看,本诗颈联动静结合,而白诗都是动态描写。
【答案】 相同点:①都描写了春天的景色,营造了一种清新明媚、生机盎然的意境。本诗描写了水满春池、孤屿留痕、春花盛开、雨后初晴的景色,白诗描写了春光和煦、早莺争树、春燕啄泥的景象。②都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2分)不同点:①使用手法上,本诗颈联化静为动,用动词“涨”描写满池春水,下句静态描写,动静结合;白诗都是动态描写。(2分)②表达情感上,本诗通过表达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来表达归隐田园后的快乐之情,白诗主要表达对春天景色的喜爱。(2分)7.(2017·湖北省七市一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
【注】 ①几度:几年。②翻:反而。③共传:一起举杯。(1)下列选项中,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自从别后,数年不见,山川阻隔,相会不易,首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
B.久别相逢,乍见后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问年龄。“翻疑梦”把诗人诧异、自责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C.结尾表面上是劝饮离杯,实际上却是总写伤别。“更”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惜”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
D.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悲喜交加,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恋恋不舍,表现出两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
E.本诗运用倒叙的手法,先想象离别之后相思的情景,再写忽见之喜,再抒又将离别之情,不胜黯然,情感起伏,波澜曲折,富有情致。
(2)颈联中的“寒”和“暗”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6分)
7.(2017·湖北省七市一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1)【答案】BE [B项,“诧异、自责的神态”错,应该是“欣喜、惊奇的神态”。E项,“倒叙的手法,先想象离别之后相思的情景”错,应是“由上次别离说起,接着写此次相会,然后写叙谈,最后写惜别”。]
(2)【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分析“寒”和“暗”字的表达效果,首先答出两字的表面意思,然后分析两字对抒发诗人情感和营造意境等方面的表达效果。
【答案】 ①“寒”“暗”客观地描写了朋友深夜叙谈的环境特征,孤灯照雨显得愈加寒冷,湿竹环绕浮烟显得更浓更暗;②“寒”“暗”真实地表达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刚重逢又要伤别,心境倍感凄暗;③“寒”“暗”二字情景交融,营造了一幅寒冷、湿暗、凄清的老友话别图,既渲染了诗人悲凉暗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每点2分)
第四篇: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项限时练2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模版]
专项限时练(二十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对点题组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导学号:54012122】
①迩来入山赏鸟时,逐渐地脱离森林的核心地带,转而喜爱沿溪跋涉了。
②可能是年近三十吧!我想自己已变得容易感受孤独。而溪涧似乎存藏着一股山中最旺盛的生命力,能够给予我强烈的安全感。因溪涧向下流出,最后势必汇入平野的河川,便莫名地依赖这种源起的亲密,进而支持自己到山里继续活动的欲望。几经思虑,为求观察的方便,调适这种情绪,我抵临的所在直指山谷,位于八百公尺上下的溪涧。那里是溪鸟永远的家乡。我所逗留的溪涧世界,不是坐落于浓荫密林的瀑布地带,也非切穿两座高耸山峡下的急流,而是横陈两岸较平坦、开阔的森林,同时短距离即微有起伏的溪道。这种溪道长则一两公里,短则一两百公尺时便形成一个独立的小天地,每一个山回溪转以后,就出现另一个类似的溪涧王国。
③为了观察溪鸟,连续两三个钟头枯坐在岸石后,我已习以为常,溪鸟们多半没有这种..镇静功夫。在这个王国里,枯坐等于毁灭。食物不会自己送上门来的,每隔一段时候,溪鸟..们都靠着不停地移动位置,巡行于自己认定的领域里寻找食物。溪鸟的种类虽少,觅食的花招却百出,各有各的特色。
(节选自刘克襄《溪涧的旅次》)1.第③段中,两个加点词“枯坐”的含义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含义的能力。两个“枯坐”从文段或全文来看,具体语境不同,第一个“枯坐”,是贬词褒用,如同道家静坐悟道一般,突出的是静静地观察;第二个“枯坐”,是拟人手法,体现的是溪鸟不去主动捕食带来的危害。
【答案】 不同。第一个为镇静等候以便更好地观察水鸟;第二个为不主动出击寻找食物。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芥子之中的灯
李敬泽
在此之前,我不知道木垒。那天乘飞机到了乌鲁木齐,问:菜籽沟在哪里?答:在木垒。
再问:木垒有多远?人家说,不远。这个不远的地方开车跑了三百公里。
菜籽沟,新疆的一个山村,刘亮程在此为农,还办了一个木垒书院。我看见“木垒书院”四个字刻在门口石头上。端详这几个字,觉得“垒”字有意思,如果写成繁体字,上面是三个“田”,下面是“土”。木垒,人们在荒芜的地上开出田来,然后在上面耕作,田上长“木”,生长草木和作物。
在木垒,刘亮程办了“木垒菜籽沟文学艺术奖”。今年,贾平凹就获得了这个奖。有朋友问,这个奖是什么样的奖?我说,应该是中国最高的文学艺术奖。其实,菜籽沟的这个奖是中国最低的文学艺术奖,它低到了泥土里,低到了田地上,低到了村庄里。这泥土,这田地,这村庄,是我们所有人的故乡。
钱穆曾把中国文明和古罗马文明相比较。他说古罗马文明也很伟大,辉煌宏阔,好比一盏巨大的灯。但是古罗马的灯只有一盏,照耀着广大的帝国。而中国文明就不一样,不只有一盏灯,是四壁皆灯,满堂皆灯。大地上星星点点,密布着文明灯火。所以,中国文明气运绵长,有顽强的生命力。蛮族入侵古罗马,铁蹄把那巨灯踏灭,古罗马文明就终结了。而中国文明五千年,几经危难,向死而复生。长安的灯灭了,洛阳、汴梁的灯灭了,其他地方的灯还亮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菜籽沟,是天山余脉的一条山沟,据说当年逃难的人躲到此地,种了漫山遍野的油菜,收获菜籽,由此得名。佛经中,形容事物极微小,喻为“芥子”。菜籽沟,也是芥子之微。佛经中说:须弥高广,纳芥子中,无所增减。须弥指大千世界,芥子可包容大千世界。中国之灯,也在这芥子之中。古中国,很多村庄是明亮的芥子,村庄不仅是生活场域、经济聚落,也是文化保存、传承和生长的地方。
可到了现代,村庄正在塌陷,文化的灯也在次第熄灭。村庄正在变成无机的村庄,它是世界大棚里的植物、世界工厂的偏远部门,它装不下须弥,自身也不能发光。村庄正在失去公共生活,失去记忆,也没有自己的想象。想起钱穆的话,难免有黍离麦秀、铜驼荆棘之感。........刘亮程带我们在村里走,他说这里原来有庙,那里原来有祠,现在都没有了。神祇从村庄远去了,或者说,庙变成了家家屋里的电视,诸神住在电视机里。
还可以欣慰的是有亮程这样的人。他长住在菜籽沟,让乌鲁木齐的家空着。他在菜籽沟种地、办书院,天天和老乡打交道。他想把消失的庙重新盖起来,他还把画家、摄影家、诗人带到这里,他还办了“菜籽沟文学艺术奖”。他的所为,可能使村庄重新成为有机村庄,一个活的、有文化生命的地方。古时,村庄成为一盏灯,重要的是它和外界有效的文化交换。读书人,从村里走出去,天远地远,回来时携带着一份增值的文化资本,这是文化循环。现在,远处的巨灯召唤着游子,他们一去不复返,村庄成为出发之地,流失了文化。
现在,刘亮程挽起袖子,干起来,摸着石头过河,这本身就是努力在点一盏灯。他写过......《一个人的村庄》,现在他在写“一个村庄的灯”,未必写在纸上,而是写在田地里、村庄里。
这里是菜籽沟,小如芥子。中国不在别处,就在此处。照此说来,这个奖是菜籽沟的,是中国的,是最低的,其实也是最高的。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2.简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想起钱穆的话,难免有黍离麦秀、铜驼荆棘之感。........
(2)刘亮程挽起袖子,干起来,摸着石头过河,这本身就是努力在点一盏灯。......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分析词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语境义。(1)“黍离麦秀”指哀伤亡国之辞,“铜驼荆棘”形容国土沦陷后残破的景象。二者连用,代指昔盛今衰。饱含着作者对如今乡村文化衰落感到痛心的情感。(2)这里“摸着石头过河”比喻办事谨慎,边干边摸索经验。用在这里,说明从事乡村文化工作无经验可借鉴,刘亮程却勇于尝试、积极行动。
【答案】(1)指昔盛今衰。表达了作者对如今乡村文化衰落感到痛心的情感。(2)比喻边行动边探索。刘亮程从事乡村文化工作无经验可借鉴,却勇于尝试、积极行动。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导学号:54012123】
女 织 王开岭
①古人的生活图景,一语概之:女织男耕。“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当年嫁得君,为君乘机杼。”田夫蚕妾、牛郎织女,乃最典型的人生单元,亦是最完美的衣食组合与温饱设计,堪称天意。“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华夏先民的栖息史,五千年的村野炊烟,就这么飘飘袅袅,在“锄禾日当午”的挥汗和“唧唧复唧唧”的织声中,走到了二十世纪。
②突然,它像滴空了水的漏钟一样,停了。这个朴素的生活方程、貌似永恒的家务公式,逻辑解散了,使命结束了。城市,彻底步入男不耕女不织的“大脱产”时代;乡村,耕虽依旧,织却消匿。这是技术飞跃和社会分工之果,无可非议。
③我想说说“女织”,从人生美学的角度。对“女织”的蒸发,我略感惋惜。我指的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她,我看重的是“织”的情感内容和性别审美。当一位女性在为恋人、丈夫、孩子织一件毛衣、围巾或袜子时,她用手指和棒针,用密密麻麻的经纬和几个月聚精会神所完成的仅仅是一个物吗?当然不,这更像一场无声的抒情。她用温婉和柔韧,用细腻和漫长,用遐想和劳累,实现了一桩女性独有的心愿。每一针、每一环,都是一记笔画、一个字眼,她把所有心思都织了进去,融入这件最贴身的东西里去了。这比花要美,比甜言蜜语动听,比珠宝首饰贵重。为此,她的手可能会磨茧,但她不在乎,心里甜。
④我记得年少时,中国女人的怀里都有一团毛线,须臾不离,像抱着婴儿。即便在我青春时,这个情景仍随处可见。那会儿,机器造羊毛衫已铺天盖地,但她们仍不放弃这事业。那是个不嫌“慢”的时代。那是个用手工抒情的时代。那个时代的女人,都会留下一枚标志:食指和中指的上部略显糙厚。她们是美丽聪慧的女人,多情而勤奋的女人,懂得“织”的元素和成分,懂得“亲手”的含义,懂得用“繁琐”“辛苦”构造一件贴身之物意味着什么。她们享受这个过程,感动别人,也感动自己。一梭一缕一寸痴,丝丝编就阳春意。如果说,上天派给男性的差事是果腹,那女人的角色则是暖身。除了生育,“织”即成了古代女子最大的事业。乃社会事业、生计事业,亦是婚姻事业、情感事业。
⑤织的背后,你总隐约看到那个字:情。无论春染梢头的豆蔻、贤妻良母的人妇,还是离愁黯景的痴妾、发婚姻牢骚的怨女,手中都有一情感道具:飞梭、织机或绣针。“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调梭辍寒夜,鸣机罢秋日。良人在万里,谁与共成匹。”而在《孔雀东南飞》中,有一段自白:“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那是一个普通少女的成长简历和才艺档案。蚕、织、裁、缝、绣——乃天下女子的技能必修课。即便家境再优,凤娇名媛,顶多免去蚕纺之苦,纤绣之灵则不可少。
⑥我觉得这是人生美学,乃女性的主动选择和天赋所赐,乃女性灵魂之闪光。织的衣、纳的袜、绣的巾,可浸的是情、是意,是对生活的憧憬和幸福感。密密麻麻的线脚、纤巧灵盈的游走,织就的是女子的美和美德。所以,以织品传情递意,作媒介和信物,即成了女子专利,成了流传几千年的红颜技巧。直至八十年代末,我在乡下还遇见过那种瑰丽的手绣鞋垫,按说,鞋垫这种藏匿至深、最难公开的东西,即使绣上鸳鸯牡丹,又有何用呢?当然有用。
⑦我一直觉得,女子一生总该织点什么,否则有遗憾。不为别的,就因她是妻子、是母亲,一个男人、一个孩子,身上若无一件由家中女性亲手完成的衣物,至少逊了一份温馨。对敏感的体质来说,灵魂会觉微凉罢。
⑧过去常用一词夸赞女子:心灵手巧。现代女性心灵绰余,手却未必巧了。逢搬家或整理橱柜,总会翻出几件旧时的毛衣,皆母亲所为。每次太太都赞叹:织得真好,像工艺品!虽穿的机会少,可总舍不得扔。我知道,这些东西再难复制了。母亲很聪明,儿时总变着花样给我们兄弟添毛衣,每年的流行款和图案,只要大街上有,她瞅几眼就会了。母亲这辈子织了多少件衣物?数不清,至少上百件吧。母亲年龄大了,眼花了,织得便少了。几年前,春节回家,母亲说,这是她最后一件线活了,留给孙子们。第二年春节,母亲却还在织,她说再织几件。
⑨有一个母织的故事,曾让我泪流满面。那是2006年一则新闻,题目是《骨癌妈妈临终为儿子织好25岁前所有毛裤》。吉林白山一位家境贫寒、以烙煎饼为生的母亲,得知自己患绝症后,15个月里与死神赛跑,终于为9岁儿子织完了25岁前需要的所有毛裤。看着那幅照片,一个小小的孩子守着遗像,床上一排排长短不一的毛裤,我流泪了。也许,这位母亲想的是,等儿子25岁时,就能穿上另一个女人织的衣物了吧?
⑩只是她的这个美好“织愿”能实现吗?
(选自2013年第7期《散文》,有删改)3.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1)突然,它像滴空了水的漏钟一样,停了。
(2)对敏感的体质来说,灵魂会觉微凉罢。
【解析】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这是一道分析句子含意的题目,句子含意要注意区分句子的类型,这两句分别为修辞句和情感句,答题时找到本体和情感,要结合上下文和全文的主旨作答。
【答案】(1)运用比喻,表现了作者对男耕女织的朴素生活突然消匿的惋惜与留恋。(2)对于善感的心灵,消失的“女织”让人感觉不到温馨和幸福,让人遗憾。4.结合全文,探究“只是她的这个美好‘织愿’能实现吗?”的内涵。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探究的句子在文章的结尾,所以答题时要结合作者的看法和文章主旨进行探究。
【答案】 ①表现了作者对绝症母亲美好人性的赞扬;②暗示了绝症母亲的美好愿望很可能会落空;③对“女织”时代以女织为载体的手工抒情的认同;④对现代女性心灵手不巧的遗憾。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修鞋的 筱 敏
火车站喘息着吞吐人群,浓烟般的人群从甬道里喷出来,在广场上骤然散开。他便是一星尘末,随着气流的裹挟,被喷吐到城里来了。他在广场张目一望,就失了方向。广场是令人心慌的大,像黄河出海处的淤滩,失了流速的泥沙一时张皇,也就失了方向。阳光是一种陌生的气味,它不是沁进去烘暖人和庄稼,却是在表皮上白晃晃贴着,镀银一样只管四处制造白晃晃的反光。方砖是这种反光,路面是这种反光,楼墙、街衢、汽车,每一扇门和每一页窗都是这种推拒人的反光。
他梦里的目的地确是这样银光熠熠的,但银光熠熠的城市并不认识他。他没能把自己做颗种子种进那些光里,到底还是途中的流沙,在虚拟的目的地茫然地流徙。
于是,他蹲在路旁看见许多流徙的脚,于是,他成了一个修鞋的。
鞋摊占地一平方米,但这一平方米是城里人的,不是他的。他只是个非法闯入者,非法逗留者,他必须随时提防那些身着制服手提棍棒的管着这儿每一平方米的主人,他必须能在眨眼之间卷起他的摊子消失。在梦境之城里,他是一个必须以不断的逃亡证明自己不存在的非人。
这会儿修鞋的栖在一株路树下面。这树据说叫榕,大叶榕还是菩提榕,他不大认识,然而树荫倒是密密的结实。他的修鞋摊子张开,没有一点儿声响,他半蹲半蜷的坐态,更没有一点儿声响,唯独发出一点儿声响的,是那晨露一样的目光,在浑浊的街市里,以一种清澈的期待盯视着路人。
最好听的是鞋钉敲进鞋跟的声音,还有麻线纳过鞋帮的声音,还有黏合胶的小罐扑地一下撬开盖子的声音,还有卖烤红薯的女子的胶轮车吱吱呀呀来而复去的声音„„
土地的气味从他体内散发出来,很浓郁,让他瞌睡,但土地这件事他是不想的,他就是被冲走了的土地。关于土地,如果说他也曾有过,他所能记起的就是荒旱,一颗汗珠子滴下去,溅起来的不是青苗,而是黄扑扑的浮尘。好容易有一场雨,却不是滋养土地的,而是毁坏土地的,他看见一片一片土地被冲走了,剩下一棱棱干枯的不长东西的沟壑,接着又是荒旱,接着又是一片土地被冲走了,最后他也被冲走了。不会再有一道水流反转过来,把他重新带回去。
他的腿屈起成一个作坊台面,在那里侍弄各色鞋子,他宁愿膝头不断地长出来鞋子,他宁愿鞋油的气味盖过去土地的气味。土地对于他永远是个神话。他的卑贱不可以耕耘神话,唯愿能平平安安侍弄那些游走在神话之上的鞋子。(有删节)5.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他梦里的目的地确是这样银光熠熠的,但银光熠熠的城市并不认识他。
(2)他宁愿膝头不断地长出来鞋子,他宁愿鞋油的气味盖过去土地的气味。
【答案】(1)修鞋者怀抱着梦想和对城市的美好想象来到这里,可冷酷的现实使他心慌张皇。
(2)修鞋者希望不断能有活做,这样他才能生存下去,并用忙碌来摆脱自己对家乡和土地的思念。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导学号:54012124】
草有千千结 周 伟
春属木。地性生草。
草是春天最早生长的植物,是大地上的精灵。大地生草木,世上有乾坤。
草不管,小孩儿般,睡醒了,揉揉眼,蹬蹬腿,伸了个懒腰,探出了头。一夜之间,发芽,冒尖,露了青,生了色,疯了长。风一吹,草就动,雨洗春来,大地生动了,一片、一片、又一片。
田野里、山坡上、菜园子、路边、田埂、塘坎上、沟壑旁、溪涧„„甚至墙角、石缝间、瓦楞上,小草随处可见。草色青青,春光皎皎,野草遍地。伸手摘下一两茎青草,淡淡的草的清香,扑面而来。握在手中,把玩不已,久久不肯弃之。不经意间,把嫩白的草茎含在嘴里咀嚼,丝丝的甜味立马在口里蔓延开来,溶化一片。咦,好个春天的味道!
有月光的夜晚,草垛是我们的好去处。爬上高高的草垛,双手叉腰,俯瞰一切,幸福和威武教我们立马长高,霎时真实。从草垛上时不时跳下来,向下飞翔,向着大地飞翔,一次又一次,无比踏实、稳健和安全。我们一个个,像一粒粒滚落一地的果实,饱满而又欢畅。向下的飞翔,向上的生长,是我们一生真实和坚定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们尽管也进入到这个浮泛的尘世,却一直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草垛高高,幸福的草垛高高在上,谁都想把它高高地垛起来。也许,只有在垛草的过程中,只有在草的密集里,只有在童年深处的秘密中,才能瞬间明白:没有那来自低处的一根根的青草,高处的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温暖的怀抱只会虚空和无着无落。
风吹草低见牛羊,我一生都无法走出我的村庄。牛羊的村庄,在青草的饲养中,变得壮壮实实,敦敦厚厚,憨态可掬。小草默默,牛羊默默,村庄也默默。村子里一辈一辈的人,平淡如水,缄默是金,冬去春来,默默地忙日忙夜,总是离不开草的怀抱。草色青青,绿水悠悠,春风荡漾,明月飞扬,山高水长。情无声,心有梦,路不尽。草民,是对他们最贴切的称呼,也是他们最本质的特征,融合了他们最朴素的感情:春天,你好!小草,你早!草草草,早早早;草草草,宝宝宝;草草草,好好好。你草,你草,你草草草;我熬,我造,我劳劳劳。草民一生勤劳艰辛,草民的劲儿使也使不完,草民的力量无比强大,内心无比宽广和美好。小草是卑微的,也是坚韧的。小草常被人践踏,它却总是向上地生长。小草不计得失,平实无华,真实简单,快乐幸福。风起绿洲,草随风动,梦随心动。万物生,万物生光辉,万物由人生。
草根深深,草绳长长,人生路漫漫。搓得紧些再紧些,拴在村口的桃树上,拴在老宅的门环上,拴住善良无私的心,一辈子才不会走失人生。草绳似的黄土路,牵引着我们一回回回到故乡,回到我们的童年,回到我们的本真。
我家乡的地理形状,犹如一口讨吃的天锅,一日一日地,煎熬着生活。在那荒年难月苦日里,家乡的天空里常常萦绕着阵阵药香。马边草,菊花根,黄善草,灯笼梗,艾蒿,鱼鳅蒜,鱼腥草,桉树叶,车前草,地达虫„„草药遍地皆是。扯回来,洗净,往鼎罐里浸水煎熬。一把把柴火塞进灶膛,老半天老半天细火慢炆,火苗一股一股欢笑,和着鼎罐里咕嘟咕嘟的歌声。草药味顺着弥散的蒸躯飘出来,飘荡在村庄的上空,久久不散。谁家有个头痛脑热、胸闷气喘、疮毒肿痛、跌打损伤、伤筋断骨,甚至病蔫蔫、卧床不起、奄奄一息,端起热气腾腾地溢满溢满的一大碗,咕嘟咕嘟一口气把药汤喝个底朝天。然后,袖口一擦,脸上立马由阴转晴,杂症疑难全跑了。有道是:大地生草木,性用各不同。民间有《草药歌》为证:贴地沾泥退肿红,方枝生毛能消风,尖叶生刺除积痛,枝红肉黄活血通。奶奶也常说:草药就是灵,草药就是好!这些俯拾即是的是幸运草,幸福安康还真是少不了。当然,奶奶并不晓得我们今天时尚的说法:苦并生活着,痛并快乐着!我忽然想起一句话:时间是最好的良药。看看,草药能够安神补心,时光适宜养性修身。
当我们像草籽一样四处飘散的时候,当我们像草灰一样成堆的时候,我不知道我还记得什么。也许,我只能沃土;也许,我还会生长。不过,这一切,都不要紧,要紧的是我们像小草一般来过这个世界,草根深深扎进泥土里,贴土沾泥在大地上生长一遭,草一般地生活一生。
草嘛,有太多的人记得,又有太多的人正草一般地生活着。草光阴,药生活。也许,这就是他们的全部。
(选自2013年《散文百家》,有改动)6.结合上下文,谈谈下列句子的含意。
(1)没有那来自低处的一根根的青草,高处的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温暖的怀抱只会虚空和无着无落。
(2)草民,是对他们最贴切的称呼,也是他们最本质的特征,融合了他们最朴素的感情。
【答案】(1)没有最简单最朴素的生活之根,就没有日后踏实、稳健、安全的生活之花,否则只能堕入空虚之中。
(2)农民就像草一样,虽然出身低微,但他们无欲无求,生生不息,有着旺盛的生命,有着充沛的力量,有着朴素的情怀:勤劳艰辛、胸怀宽广、平实无华、真实快乐。
7.请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探究“草光阴,药生活。也许,这就是他们的全部”这句话的内涵,并谈谈你对这种生活的认识。
【答案】(示例一)同意作者的看法。中国的老百姓像草一样,一日复一日,过着平凡的日子,朴素低调,不为人们所重视,却有着草药一样的功用,既生生不息,为世界装扮绿色,又默默奉献,为人类祛除百病。作者通过对草的赞美,表达了落地生根的意愿。
(示例二)不同意作者的看法。中国老百姓有着虽卑微但勤劳艰辛、虽平凡但坚忍不拔的美德。可是,这毕竟是满足现状、不求进取的表现,我们固然要像小草那样不避平凡,但我们更应该像大树那样不甘平庸。(自圆其说即可)
二、综合题组
(2017·扬州模拟)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8~11题。
菩提本无树 熊召政
①五祖寺在黄梅东山上,虽然其规制比之省城归元寺、当阳玉泉寺,略欠恢宏。但其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不要说放在湖北省,就是放诸全国来考量,也是不可替代的。
②大家都知道,佛教传自印度。但自从禅宗产生后,佛教才算实现了中国本土化。这个过程经历了数百年,尽管曲折,但最终找到了出路。这种皈依是双向的,因此也是有趣的。
③禅僧们依汉土的文化习惯,称自家门派的开创者为祖。依其传承的谱系,则初祖达摩来自西土印度,而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则都是大别山人。前二位在山北,后二位在山南。我的家乡在大别山主峰之下,我每以此为骄傲。但人们往往只知道大别山是红色革命根据地,是一支英雄的山。却不了解它同时也是一座拈花示笑、见鸟忘机的佛国禅峰,不但产生了四位禅宗领袖,而且还培植了个性鲜明的中国式的宗教智慧与情怀。
④慧可、僧璨、道信与弘忍,四位禅宗的道场分别在太湖的司空山、潜山的天柱山、黄梅的双峰山与东山。这大别山中的四座峰头我都专程拜谒过。观其风树从容、丹青开于空际的景象;听其泉流漱石、钟磬飞而远闻的韵致,我的心难免不生出淡淡的出尘之思。
⑤老实说,这四处祖庭,东山的风景不算最好。禅是静谧的、安宁的,它的生机如枝头开放的鲜花,虽然灿烂,却无声无息。东山喧闹了一些,过多的俗声,使满月莲花境界稍受影响,也侵扰了诸佛的庄严。但是,专程前来拜谒的旅人,若有参透了般若智慧的禅风禅骨,一定能够剔去嚣杂,在寺中曲折的廊庑间以及生着青苔的石阶上,听到一千三百多年前那个舂米的和尚吟诵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⑥这个舂米的和尚释名慧能,他目不识丁,曾被五祖弘忍称作“獦狚”,这含了一点点贬损的意思。慧能千里迢迢到五祖寺来,本意是探究佛法,但他只能到厨房做苦力。三年后,他却因这首偈,得到了弘忍的完全肯定,把象征着禅宗正脉的袈裟传给了他。
⑦在湖北这片土地上,有两件事在历史中都具有典型的意义。一是刘备看中二十七岁的诸葛亮,拔擢为“军师”;二是弘忍看中慧能,让其成为接班人。若按各自当时的情况看,刘备麾下,不但有关羽、张飞与赵云,还有大谋士徐庶。诸葛亮寸功未建,只凭一个《隆中对》就立即受到重用,用现在的话说,他只是一个回乡知识青年,连城市户口都没有。而慧能呢,只是一个厨房里的杂役,弘忍门下,一千多个弟子可谓众星灿烂,特别是以神秀为首的十大弟子,个个都是“博士后”,与他们比,慧能只能算是一个“农民工”了。但仅凭二十字偈,他就成了禅宗的第六代领袖。尽管事后看,诸葛亮与慧能的选拔都是正确的,但在当时,这种选拔难免遭到世人的非议。中国用人,历来论资排辈。若刘备与弘忍两人,不敢打破常规,独具慧眼起用新人,则诸葛亮与慧能,恐怕就会混迹于众生,终老江湖了。
⑧基于此,无论是用世间法还是用山中法看待五祖寺,都会感受到它的卓尔不群。⑨我个人认为,政治领域中诸葛亮的《隆中对》,佛教领域中慧能的《菩提偈》,都具有石破天惊的意义。慧能之前的五祖,规定了禅宗的方向,但尚未让禅宗走向民间。让佛教走向大众,用智慧启迪人心,慧能是第一人。
⑩凡是智慧的,必是大众愉悦的;凡是众生愉悦的,必是简便的。有《六祖坛经》传世的慧能,早成了令人景仰的智慧大师。弘忍毕生做了很多功德,然而他最大的功德,莫过于发现了慧能。
⑪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多次到五祖寺参谒。前不久,我再次去到那里。在五祖传衣钵处,新盖了一座祖师殿。殿角有一棵参天古树。导游小姐说那是菩提树。一位年轻的游客茫然地问:“不是说‘菩提本无树’吗?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树呢?”
⑫导游小姐不知如何回答,只是微笑着。我看到这一幕,忖道:若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这样的对话,便是禅家活泼泼的机锋了。
(有删改)8.请简要赏析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以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分析句子、理解文章几个方面考虑,“观”是视觉,“听”则是听觉,从视听两个角度分别描写峰头秀美的风景和独特的风貌。“我的心难免不生出淡淡的出尘之思”表达了作者的向往之意、喜爱之情。
【答案】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了大别山中的四座峰头秀美的风景和独特的风貌,表达了作者的无限向往之情。9.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1)这种皈依是双向的,因此也是有趣的。
(2)无论是用世间法还是用山中法看待五祖寺,都会感受到它的卓尔不群。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由第②段“大家都知道,佛教传自印度。但自从禅宗产生后,佛教才算实现了中国本土化”可知,“这种皈依是双向的”是指禅宗既包含了印度文化,又包含了中国本土文化;“因此也是有趣的”是指值得研究。“五祖寺”在“世间”和“山中”各代指世俗人间和佛教,“卓尔不群”意为优秀卓越。
【答案】(1)禅宗既包含了印度文化,又包含了中国本土文化,值得研究。(2)无论是从世俗看还是从佛教看,五祖寺都有非凡的意义。10.简析第⑦段写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和弘忍看中慧能的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这类问题应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内容: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和弘忍看中慧能都是敢打破常规,独具慧眼识别人才的典型,具有历史意义。结构:引起下文,为下文议论做铺垫,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答案】 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和弘忍看中慧能都是敢于打破常规,独具慧眼识别人才的典型,具有历史意义,同时又对现实具有启发意义,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引出了下文对五祖寺的赞美,为下文的议论做了铺垫。
11.有人认为文章最后两段可以删去,这样使文章更简洁,你赞同吗?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先亮明观点不赞同,再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内容上:文末两段导游和游客的对话充满禅意,“菩提本无树”是我国佛教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中的一句,深化文章的主旨。结构上:照应题目,使文章结构严谨。【答案】 不赞同。理由:①文末两段内容深化了文章主旨,导游小姐和一个年轻人的对话充满禅意,给人启示,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②文末两段写作者游五祖寺时看到的菩提树,回到现实,照应标题,使全文结构完整、严谨。
第五篇:2018高考语文(人教)大一轮复习专题练案
专题练案6 语言综合运用潜考点与新题型
本练案共18题,共90分,用时90分钟
一、微实用文训练(15分)1.(改编题)根据下面微信的内容,请你为社区宣传栏拟一则活动报名须知。要求:语言得体,内容完整,字数不超过80字。(5分)导学号 15650327
小雨滴:亲,我市国际金融中心的那座高楼内要举办摩天大厦爬楼梯大赛。哇赛,高432米啊,晕!
文公主:这么时尚的运动大赛,早就应该有了!时间?时间?
小雨滴:今年11月3日。你想爬的话,就要在10月11日前报名。冠军奖5万元!小武夫:小靓我身体单薄,怕爬不上去啊!
小雨滴:想要参赛需参加体能测试的,合格才能报名。竞赛组要攀2652级台阶,103层楼,身体弱的,就参加休闲组,挑战62层楼算了。
答:我市国际金融大楼爬楼梯大赛将于11月3日举行,冠军奖金5万元,分竞赛、休闲两个组别,参赛者可根据自身情况报名。有意者,请于10月11日前报名。
[解析]本题通过微实用文的形式,考查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活动内容主要包括比赛时间、组别、报名条件、报名时间等,语言表达要准确。
2.(改编题)假如你在生活中做了一件错事,请向你的父亲或母亲写一封道歉信的正文。要求叙述清楚,语言得体,格式规范,不超过85字。(5分)导学号 15650328
答:爸:昨天我吃完西瓜把瓜皮从阳台扔到楼下。您批评我,我粗暴地跟您顶嘴。经过反思,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不文明、不礼貌的错误,特向您真诚道歉,并努力改正这类错误。
[解析]本题通过微应用文的形式,考查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道歉信的内容、主题、格式、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要求。要写出道歉的原因、内容和态度等。
3.不管红绿灯,凑齐一群人,蜂拥过马路,被网友戏称为“中国式过马路”。针对这一现象,请拟出两条劝阻行人闯红灯的宣传语。要求:简明生动,幽默警醒;每条不少于10字,不多于20字。(5分)导学号 15650329
答:示例:①过马路不是过家家,遵守交规靠大家。②时间诚可贵,生命价更高。③别让汽车亲吻你的身体。④人再多,也挡不住一辆奔驰的车。⑤嘿,闯红灯的,你的素质丢啦!
[解析]拟宣传语,一要做到生动,最好采用对偶的句式,或应用其他修辞手法,或日常成语俗语的变式,力争吸引读者。二要有鲜明的主题,如本题就一定要针对行人闯红灯的问题,突出宣传事物的作用和意义。注意字数要求。
二、修辞题训练(15分)4.(原创题)仔细观察下面一幅题为“俺村新鲜事”的画面,运用一定修辞方法描写画面的内容,并概括画面寓意,不超过85字。导学号 15650330
答:示例:这个画面由两位年事已高的老奶奶构成。右边一位老奶奶拿着手机闭着双目,张着嘴巴,聚精会神地打着电话,整个身心好像飞到了电话的那一端。左边一位老奶奶靠在身边,显出羡慕的神情。
[解析]特定的人物及其动作与表情,这本题所要描写的中心,抓住了这个中心,附之以生动的修辞性语言,就能得到本题的满意答案。
5.(改编题)请仔细观察著名作家张洁画的一幅油画,然后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描绘画中豹子的外形、精神气质,以及让你产生的审美想象。要求:语言简洁,有文采,不超过85字。(5分)导学号 15650331
答:示例:①一头孤独的豹子,它那么年轻、华美、精悍,傲而且娇,它占据着画面的中心,回眸,但是并不看什么,它完全陷在它自己的深处。②荒野中,一只孤独的豹子,华丽而冷傲地回眸,机敏、高贵,它可能是张洁自身的写照。
[解析]这是一幅油画,需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外形”“精神气质”“审美想象”和“修辞方法”,描绘画面时要兼顾这四个方面。外形方面主要突出华美、孤独的特点,精神气质主要突出其“傲”。
6.下面是2016年“品读最柔美的乡愁”获奖作品,请你根据示例,运用反复、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不作要求),选择另外三幅画中的一幅,再写一段关于乡愁的感悟。(5分)导学号 15650332
【注】上列四幅画上的文字分别是:舌尖上的乡愁、足迹上的乡愁、指尖上的乡愁、回家;图片分别是:汤圆、风筝、虎头鞋、火车票。
答:示例:乡愁是什么?甜的怡人,酸的爽洌,辣的动情,与沉甸甸的爱意融合在一起。乡愁是什么?圆圆的馒头,晶莹的馄饨,温润的米粥,与美滋滋的心情聚集在一起。乡愁是什么?那就是舌尖上的味道,母亲的爱。
示例:乡愁是什么?乡愁是圆圆的汤圆,流淌的汤馅,浓浓的汤汁,是全家人美美的团聚。乡愁是什么?乡愁是元宵的焰火,火红的灯笼,朦胧的灯谜,与孩子们的笑声融合在一起。乡愁是什么?乡愁是父亲的叮嘱,母亲的唠叨,微信朋友圈的迷恋,与浓浓的亲情纠葛在一起。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示例中写的是“舌尖上的乡愁”,“乡愁是什么”反复出现,运用比喻,化虚为实,把乡愁传达出来了。考生再选择三幅画中的一幅,围绕其内涵写作,不要求句式完全相同。
三、修辞性句式仿用题(15分)7.(改编题)把下面一段文字改写为一组排比句,可以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导学号 15650333
阎肃同志是红心向党、追梦筑梦的忠诚战士;阎肃同志勇立潮头、奋斗不息,堪称时代先锋;阎肃同志是一个文艺标兵,他以服务部队、奉献社会为宗旨;他一向严于律己,是德艺双馨的道德楷模。
答:阎肃同志是红心向党、追梦筑梦的忠诚战士,是勇立潮头、奋斗不息的时代先锋,是服务部队、奉献社会的文艺标兵,是严于律己、德艺双馨的道德楷模。
[解析]题干中要求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这就要求句式一致,由此可以确定“阎肃同志是红心向党、追梦筑梦的忠诚战士”为基本句式,其他的句子以此为依据进行改写,本题要遵照“两个定语+中心词”的结构来进行改写。
8.(江苏苏州市二模)下面是苏州名园西园的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5分)导学号 15650334
上联:最难得过来人,相逢香火有缘,即色即空,正婆娑春梦一场,苏台归鸟。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为: 却仿佛西湖三月,大好园林无恙,花港观鱼,宜晴宜雨,何处寻干净土?
调整后的下联为:示例:何处寻干净土?大好园林无恙,宜晴宜雨,却仿佛西湖三月,花港观鱼。
[解析]本题要根据对联上下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同、位臵相对、平仄相对的特点作答。9.运用合理的联想与想象,把下面一首诗中画线的诗句扩展成一段话。要求:表达生动,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85字。(5分)导学号 15650335
清明即事 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答:示例:桃花和杏花轻盈地飘荡着,小草齐刷刷地探出脑袋,瞪着好奇的眼睛打量着崭新的世界。群莺自由自在地翱翔,美丽的蝴蝶就像一对对恋人嬉戏着,一切生命都在尽享大自然的温馨。
[解析]这两个诗句描绘了“花”“草”“莺”“蝶”这四个物象,这四个物象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这就需要考生进入这首诗的意境,展开想象和联想,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将其表达出来。
四、变换句式题(15分)10.(安徽三模)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个长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减词语),给“生态文学”下一个定义。要求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5分)导学号 15650336
生态文学的最高价值是生态系统整体利益。生态文学的一个目标是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的关系。生态文学的思想基础是生态整体主义。生态文学的另一个目标是探寻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
答:示例:生态文学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以生态系统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的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之关系、探寻生态危机之社会根源的文学。
[解析]首先要注意短句的次序,要按照逻辑重新组合,由“思想基础”到“最高价值”,然后由“一个目标”到“另一个目标”。其次要建构一个恰当的句式:“生态文学是„„的文学”。最后要选择各个短句中最主要的信息加以组合,同时要注意长句的语法正确。
11.(山西四市二模)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3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5分)导学号 15650337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俄罗斯驻华使馆文化处共同推出的,以“美是生活”为主题,旨在表现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绘画艺术伟大成就的俄罗斯写实油画艺术展于12月25日在北京开展。
答:①12月25日,俄罗斯写实油画艺术展在北京开展。②此次艺术展是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俄罗斯驻华使馆文化处共同推出的。③本次展览以“美是生活”为主题,表现了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的伟大成就。
[解析]长句变短句首先要分析所给长句,提炼出句子的主干,然后再将枝叶部分变成短小单句。分析该题,先提炼出的主干句为:俄罗斯写实油画艺术展于12月25日在北京开展。然后将“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俄罗斯驻华使馆文化处共同推出的”“以‘美是生活’为主题,旨在表现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绘画艺术伟大成就”两部分整合成单句。
12.(吉林市三模)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退休金双轨制”下定义。(5分)导学号 15650338
在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我国的退休养老金制度有两种:一种是企业职工实行由企业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退休养老金,另一种是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退休养老金由国家财政统一缴纳。这就是所谓的退休金双轨制。
答:退休金双轨制是指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转型期执行的、企业职工实行由企业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由国家财政统一缴纳的不同退休养老金制度。
[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题目要求是“整合成一个单句”为“退休金双轨制”下定义,而材料则有两句话。这就需要首先确定“定义”的基本句型应该形如:“退休金双轨制是„„的制度。”然后将材料中的其他内容整合成一个定语,臵于“制度”之前。
五、扩展语句题(15分)13.(改编题)请将“一路斜斜的夕阳,街道上景色被染黄”这句话扩写为一段文字,字数在70个左右。(5分)导学号 15650339
答:示例:①一路走来,斜斜的夕阳总是相伴在身旁,青石铺就的小街道上,景色被淡淡的夕阳轻轻镀染上一层浅黄,仿佛记取了岁月的印痕,在岁月时光中静静地流淌。②斜斜的夕阳把街道铺成温柔的金黄,脚下的青石板路也染上了一层晕黄,树木在微风中泛着金光,就连人们轻声细语的问答也是一派暖洋洋的金黄。
[解析]本题要求扩写一段文字,背景是“一路斜斜的夕阳,街道上景色被染黄”,至于其中的情感意境,则需要考生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进行大胆想象,并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
14.(山东潍坊二模)在文学家的笔下,常见的事物也能显现出它们独特的魅力,使读者回味无穷。请仿照示例,从“白云”“瀑布”中任选一个,用富有文采的语言作描述,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5分)导学号 15650340 示例:雨过天晴,小草犹如刚受过委屈而又活泼可爱的顽童,倔强地昂起头,擦干眼泪,向着太阳微笑。
答:示例:白云在天空顽皮地嬉戏,有时像白蝴蝶翩翩起舞,有时像小白兔向前奔跑,有时像魔术师迅速变换了面孔。
[解析]本题的本体为“白云”或“瀑布”,示例中运用的修辞方法为拟人、比喻。作答时,首先应考虑这两种修辞方法的运用,要想语言富有文采,还应当考虑排比句的运用。
15.请根据诗句“天寒红叶稀”描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形象;③不超过60字。导学号 15650341
答:示例一:初冬时节,寒风飒飒,万木萧疏。几片黯淡枯瘦的红叶眷恋在僵硬的枝头,随风瑟瑟而舞,如风雨飘摇中苦苦挣扎的几叶小舟。
示例二:深秋时节,扑面而来的寒气弥漫在山中,几片红叶点缀在一片空旷寂寥的山色中,在晚霞的映照下如山花般绚烂。
六、压缩语段题(15分)1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筛选、整合主要信息,给“广场舞”下定义。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50字。(5分)导学号 15650342
广场舞是舞蹈艺术中的一种,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舞蹈。因为民族的不同,地域的不同,群体的不同,所以广场舞的舞蹈形式也是不相同的。广场舞蹈是舞蹈艺术中最大的一个子系统,它具有自娱性与表演性,表演形式较为特殊,多为在公共场所多人参与的集体舞,参与者以娱乐和锻炼为目的,表演内容热情欢快,是非专业性的舞蹈艺术表演活动。据艺术史学家考证,人类生活最早出现的艺术形式是舞蹈。广场舞蹈源于社会生活,产生在人民群众之中,群众是广场舞的创作者和表演者。如今的广场舞中运用了各个舞种中形式多样的技巧,广场舞的参与者多为中老年人,其中又以妇女居多。
答:广场舞是在公共场所由多人参与的以娱乐和锻炼为目的非专业性的集体舞蹈艺术表演活动。
[解析]本题除了语言表达通顺外,需要包涵以下四个要点:“在公共场所由多人参与的”“以娱乐和锻炼为目的是”“非专业性的”“舞蹈艺术表演活动”。
17.(山东烟台三模)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以“容灾”为开头,概括文段主要内容。要求要点齐全,不超过50字。(5分)导学号 15650343
据业内人士介绍,根据容灾系统对灾难的抵抗程度,可分为数据容灾和应用容灾。数据容灾是指建立一个异地的数据系统,对关键的数据进行备份存储,当故障造成本地数据丢失时,可以通过备份找回;应用容灾层次更高,即在异地建立一套完整的、与本地数据系统相当的备份应用系统,在灾难出现后,远程应用系统迅速接管或承担本地应用系统的业务运行。业内人士称,现在对于数据安全的重要性,多数互联网企业都有清楚的认识,对于可能发生的系统故障的防范性准备很充分,数据的备份都做得比较完备。
答:示例:容灾是指互联网企业在异地对关键数据或应用设备进行备份,以应对系统故障,确保数据安全的举措。
[解析]本题首先要明确概念的本质作为主干句:容灾是一种举措。然后在材料中筛选概念的特征:具体措施是“互联网企业在异地对关键数据或应用设备进行备份”,目的是“应对系统故障,确保数据安全”。然后把特征作为定语与主干句组合成一句话。
18.下面是关于利用智能地毯预防老年人跌倒的一段报道。请依次概括出预防过程中的四个关键步骤,每个步骤不超过7个字。(5分)导学号 15650344
英国科研人员使用一种新颖的电磁层析成像技术,研发了一种先进的智能地毯。通过监控在地毯上行走者的步伐,地毯可以在老人即将摔倒时发出提示音,从而避免摔伤事故发生。地毯里的塑料光学纤维就是奥妙所在。只要有人踏上地毯,地毯里的光学纤维就会弯曲、实时记录下踩踏者的行走模式,然后地毯边缘的微型电子传感器就把记录下的信息传送给连接的电脑,电脑会自动分析这些信息,显示出踩踏者的足迹,同时识别其行走过程中的细小变化,以此判断其是否会突然跌倒。
答:记录行走模式、传送信息至电脑、分析并识别信息、发出提示音。
[解析]抓住动词性短语:“记录”“传送”“分析”“识别”“发出”,“发出提示音”是老人即将摔倒时,应是第四步,所以放在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