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设系统职务犯罪新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建设系统职务犯罪新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近年来,武威市建设系统在我市城乡建设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从三年旧城改造到撤地建市以来,武威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以新的姿态依然矗立于河西走廊的东端。就在这个建设时期,伴随有突出贡献的同时,本系统内也发生了职务犯罪案件,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借全市今年以来开展的五项专项活动之机,来给大家讲一堂法制课。原因基于两方面:一方面,对全市建设系统辖属5个县级单位,22个科级单位,近1200名干部职工,担负着城乡建设的规划、建设、管理以及经营等重要职责,工作面涉及面广,资金运用量大,掌管建设、管理城乡的权力比较集中,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和易发职务犯罪的要害部门,易成为被拉拢、腐蚀的对点,处风口浪尖上,稍不留神就会被风浪吹倒吞没,陷入违法犯罪的泥潭。因此,教育必须是经常性的。另一方面,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职务犯罪危害是极大的,乃是全球的公害,它破坏经济、削弱民主和法制,扰乱社会秩序,并使有组织犯罪和恐怖主义更加猖獗,给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带来更大的苦难,因而预防和打击职务犯罪意义重大。就连由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与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主办的于2006年6月23日至27日在贵阳市召开的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中国刑事法治的协调完善”学术研讨会,也将预防职务犯罪与反腐败做为首要的学术问题加以研讨,并且定论:“预防与打击并重,预防为先”!我今天宣讲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我国刑法关于犯罪构成的理论知识,职务犯罪及职务犯罪预防的概念;二是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渊源,预防机构的配臵及工作情况;三是武威市人民检察院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出台的九条惠农措施;四是全国、全省、全市职务犯罪发展态势;五是商业贿赂及基本特征和危害;六是建设系统职务犯罪的新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一、我国刑法关于犯罪构成的理论知识
1、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规定什么是犯罪,犯的什么罪,以及依据特定的罪刑关系确定行为人应承担何种刑事责任与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刑法的特征。
⑴在所有的法律中,刑法的强制性最为严厉。⑵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刑法调整和保护的社会关系最为广泛。
⑶刑法是国家规定越轨行为的最后手段。刑法好比下游的坝,它是最后手段了,再没有别的办法了。实质上,刑法 是一个国家民族价值观的抑射物和价值观的体现。
3、刑法的基本原则。⑴罪刑法定原则。
是指什么样的行为构成犯罪,构成什么样的犯罪,以及应承担什么样的刑事责任和处以什么样的刑罚,都必须由法律做出明文规定或依据法律的明文规定来判断,也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⑵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是指犯多大的罪就应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以及依据其承担的刑事责任给予相应的刑罚处罚。也即:重罪重责重罚,轻罪轻责轻罚;刑当其责,罚当其罪,罪责刑相称,罪责刑相应。
⑶适应法律人人平等原则。
适用刑法平等原则是宪法上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刑法上的反映。我国现行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犯罪的概念。⑴犯罪的概念。
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 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法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⑵犯罪的特征。
犯罪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社会危害性。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即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损害的特性。二是刑事违法性,即犯罪不仅是一种违法行为,而且是触犯刑法的行为。违法并不都是犯罪,只有严重违法并经过刑法加以规定才能构成犯罪。三是应受刑罚惩罚性。即犯罪是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⑶犯罪构成。
所谓犯罪构成,是指依照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必须具备的一切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总和。
⑷犯罪构成的要件。
犯罪构成的要件有四,缺一不可。
一是犯罪客体,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关系。如杀人罪所侵犯的是公民的人 身权利,贪污罪侵犯的是社会经济秩序等。
二是犯罪客观方面。就是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三是犯罪主体。是指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年龄、实施犯罪行为,依照刑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它可分为一般主体和特殊主体。职务犯罪必须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
四是犯罪主观方面。是刑法规定的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及其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包括犯罪的故意和过失。
5、职务犯罪及职务犯罪预防的概念。⑴职务犯罪概念。
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贪污贿赂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以及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它重大犯罪。
⑵职务犯罪预防概念。
是指国家和社会针对一定社会历史发展时期职务犯罪的状况、特点、原因和条件,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运用多种手段、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国家工作人员产生职务犯罪的因素,以达到减少和遏制职务犯罪的目的。
二、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渊源,预防机制的配置及工作情 况
对职务犯罪进行预防的提出,从全国来看已近二十年,尤其是南方经济发达地区早有认识,但在我们这里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正式纳入检察机关的检察职责,只有三、五年的时间,尽管过去也在搞,但仅仅是通过个案进行警示,通过查办和公诉职务犯罪案件,达到教育、警示的效果和目的。此项工作纳入检察机关的职责以后,在短短的时间内,起步良好,效果明显,社会反响好。之所以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是因为除去宏观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外,还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立法的原意,原本是在打击和惩治职务犯罪行为的基础上,重点起到教育和挽救的作用,但实际上在打击和惩治之后进行的教育和挽救却不如在提前预防的基础上进行的教育和挽救,由此可见,预防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二是从保护干部的角度考虑,职务犯罪一旦发生,必须使用追究刑事责任的方法,才能达到教育和挽救的目的,但是若提前预防,则能将违法犯罪行为制止于萌芽状态。因此,职务犯罪预防是对我们干部的负责和保护。三是借用纪检监察部门常用的一句话:“常举刀,少砍人”,使我们的干部在职务犯罪方面“不愿犯,不能犯,不敢犯”,这才是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真实目的和意义。四 是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堵塞漏洞,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武威市职务犯罪预防机构配置工作情况
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涉及领域广,牵扯面大,必须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才能健康运行,达到减少和遏制职务犯罪发生的效果。
二00二年四月,经中共武威市委组织部批准,在武威市检察院组建成立了职务犯罪预防处,八月二日人员到岗开始工作,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经中共武威市委批准,成立了中共武威市委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领导小组,任命组长一名,副组长三名,成员单位十五个。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检察院预防处,负责日常事务工作。到二00三年八月,各县(区)相继组建成立了预防机构,都建立了党委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配臵了工作人员。全市共配臵预防机构五个,工作人员十一名。
二00三年三月,制订出台了《武威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责任制度》、《武威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制度》。,同年九月、十一月又制订出台了《武威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试行)》、《中共武威市委职务犯 罪预防工作考核办法(试行)》。
二00五年三月,在武威监狱建立了武威市职务犯罪预防警示教育基地。
二00二年至二00六年七月,全市开展了以下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1、系统预防工作。建立协调组织十一个,工作联系点三十一个,与三十个单位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
2、专项预防工作。介入重点建设项目三十项,涉及金额1,509,732,114.00元。
3、个案预防工作。市院及各县(区)院每年平均开展一项个案预防工作,累计开展二十项个案预防。
4、法制讲座44次。
5、法制宣传157次。
6、发检察建议74份。
7、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十三场(次),接受教育者2180余人。
三、武威市人民检察院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出台的九条惠民措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 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立足法律监督职能,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运用法律手段切实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医疗卫生系统也不例外,是我们贯彻市委加快“四个变革”,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有效途径,结合全市检察工作实际,武威市人民检察院于2006年3月20日制订出台了以下九条服务措施。
1、依法履行批捕、起诉职责,加大对侵害农民合法权益,危害农业生产犯罪的打击力度。
2、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经营活动。
3、积极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4、认真查办发生在乡镇、村组的职务犯罪案件。
5、认真受理涉农民事行政申诉案件。
6、用心处理涉法涉检信访案件。
7、积极参与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8、加大对常住和居住在农村的监外执行罪犯和考察帮教力度。
9、积极调研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
四、全国全省全市职务犯罪发展态势
建国初期,在中国发生过一起震惊中外的特大职务犯罪 案件,那就是已被搬上银幕的张子善、刘青山职务犯罪案,毛泽东同志亲笔批示对二犯判处了极刑。就在1953年,全国人大颁布《惩治贪污贿赂犯罪条例》,此后,职务犯罪有所下降,特别是贪污、贿赂犯罪。改革开放以后,职务犯罪有所上升,在1982年3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颁布了《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职务犯罪急剧上升,特别是大案、要案,并且愈演愈烈,达到触目惊心的地步。从这几年全国全省以及全市检察机关查办的案件情况看,职务犯罪呈以下发展态势。
1、在行为的严重性上,大案要案急剧上升。过去贪污受贿数万元可称为大案,现今的犯罪金额在几十万元、几百万元、几千万元的屡屡出现,有的甚至上了亿元。
2、在行为的主体上,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卷入腐败行为的人数有上升趋势,虽然所涉及人员的绝对数量不大,但由于卷入者位高权重,所造成的破坏性后果极大。陈希同、王宝森、褚时健、成克杰、胡长清、李真等案件就是典型。2005年,我省查处腐败案件(主要贪污、受贿案),涉及县级干部65人,厅级干部4人。2006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呈上升趋势。我市查处的原天祝县国土局局长徐海元贪 污、挪用公款案、原凉州区公安局经文保大队队长潘竞英贪污、滥用职权、徇私枉法、受贿案,以及去年至今年查处的市财政局局长于××案、外贸公司总经理潘××案、建委资金管理中心主任李××案、省建九公司总经理金××案、市群众艺术馆馆长王××案等,都是本市近几年以来的大要案件。
3、有组织的团伙作案日益增加。近年来发生大量窝案和串案,一些腐败分子部门内结成有领导、有分工的违法犯罪团体,有组织地滥用权力。如湛江走私团伙大案,令人触目惊心。
4、在腐败现象发生的领域,职务犯罪广为蔓延。腐败不仅在经济管理分配部门大量发生,而且在文化、科技、教育等传统上认为是“清水衙门”的部门也不断出现。如教育系统、艺术部门的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案件时有发生。
5、权力的廉洁度普遍下降。在任何社会,对腐败行为的判断都有一定量的标准,这些标准构成了追究违法违纪责任的起点。但我们知道,公职人员行为规范的底线往往高于这一基点。于是在权力的廉洁状态和腐败之间,形成了一种未达到违法责任的地步,但权力本身并不干净的空间,这种状 态被称为“准腐败”。“准腐败”的大量发生,使权力的廉洁度普遍下降,而其严重性是它成为职务犯罪等腐败现象的丰厚土壤。
五、商业贿赂及基本特征和危害
商业贿赂是贿赂的一种形式,但又不同于其他贿赂形式。(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从反不正当竞争角度规定商业贿赂的,即商业贿赂行为首先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这是因为,倘若经营者不是通过降低成本、提高商品质量等参与竞争,而是通过贿赂手段购买或者销售商品,那么必然违背竞争原则,扭曲市场关系,损害其他经济者的合法权益,构成不正当竞争。所谓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为销售或者购买商品而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者个人的行为,作为贿赂的一种表现形式,商业贿赂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1、行贿主体是从事商业活动的经营者。所谓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这种特定的行贿主体是商业贿赂区别于其他贿赂的一个重要特征。
2、目的明确化。经营者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目的是希望在经营活动中排斥正当竞争,获取交易机会,从而将自己的产品或服务销售出去,或者以更优惠 的条件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这是商业贿赂的本质特征。
3、手段多样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查处力度的加大,商业贿赂的花样不断翻新,手段越来越隐蔽。经营者通常以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个人。如经营者假借促销费、宣传费、赞助费、科研费、劳务费、咨询费、佣金等名义,或者以报销各种费用等方式,给付对方单位或个人以现金或实物;为对方单位中的有关人员提供国内外各种名义的旅游、考察,甚至性贿赂等等。经营者在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帐外暗中收受回扣,也是商业贿赂中一种比较常见的行为。所谓帐外暗中,是指未在依法设立的反映其生产经营活动或者行政事业经费收支的财务帐上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明确如实记载,包括不记入财务帐或者做假帐等。由于商业贿赂名目繁多,无帐可查或者帐目虚假,具有极大的隐蔽性,给查处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4、侵犯客体复杂化。商业贿赂违法犯罪行为,既是对正常的公平竞争秩序的破坏,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同时,由于商业贿赂往往与部分国家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收受贿赂、贪赃枉法、腐化堕落直接相关,又严重侵蚀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扰乱了国家机关正常的管理 活动。
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造成经营者之间的不平等竞争,破坏了公平竞争秩序,它使市场竞争变成贿赂、人情及关系网的恶性博弈。
2、造成物价虚高,特别是一些医药企业实行高定价、高回扣,加重了国家和群众的负担。
3、严重败坏了社会道德和行业风气。
4、通过商业贿赂,假冒伪劣商品流入市场,使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犯罪活动有可乘之机,消费者深受其害。
5、妨碍了质量、价格、技术、服务等效能竞争手段作用的发挥,使市场配臵资源的作用失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难以实现其本有的价值。
6、行贿的经营者作假帐虚报成本,接受贿赂的单位或个人不入帐或隐瞒收入,前者抵税,后者不纳税,造成国家和地方税收大量流失。
7、国家工作人员接受贿赂,其后为保官或晋升行贿,严重破坏了国家廉政制度建设。
8、受贿者暗中出卖本单位利益,造成企事业单位管理的困难,严重破坏了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
9、损害我国的国际形象,影响国际评估机构对我国腐败 程度的印象。
10、商业贿赂加大贫富差距,一部分人一夜暴富,更多的人却困在市场竞争中受到不公正的排挤而收入减少,从而使得贫困人口增多。
11、商业贿赂滋生洗钱和有组织犯罪,其引起的社会不满情绪又会加剧社会冲突,造成一系列的社会动荡和犯罪率上升。商业贿赂泛滥将使国家陷入犯罪率不断攀升的恶性循环。
12、妨碍政府职能的转变,商业贿赂导致的竞争不公、市场混乱和违法犯罪使得政府监管力不从心,政府部门不得不强化对市场的干预,市场经济要求政府转变职能的目标难以实现。
13、商业贿赂导致政府公共开支的效益被削弱,或者大打折扣。
14、商业贿赂盛行所导致的官商勾结和结党营私妨碍了法律政令的实施,诱发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加剧社会矛盾,妨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之,商业贿赂对市场经济和国家廉政制度有百害而无一利,绝非经济发展的“润滑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商业贿赂的持续盛行将使市场经济陷于毁灭,使社会道德腐化 堕落,使社会发展落入迷途,根治商业贿赂是我国反腐败斗争的必然要求。
六、建设系统职务犯罪的主要犯罪新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俗话说“产生贪污的地方是有钱的,发生受贿的地方是有权的”。在建设系统职务犯罪主要发生在工程建设中,因为在重点建设工程中既有大量的财物流动,又有立项审批、招投标、物资采购、资金拨付、工程验收等权力运用,这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责任不落实、疏于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都有可能产生职务犯罪。这不是危言耸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工程建设的任何一个环节,对工作不负责任,如签订合同被骗、工程质量不合格造成责任事故等,都有可能因为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关系构成渎职罪。《检察日报》的一篇文章援引新华社的报道,“某城市修建高速公路,37公里路段竟有37名干部受到处分。有人评说:有项目必有腐败”。这个典型中的典型事例,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工程建设是腐败的多发环节。
还有一个事实是不容怀疑的,那就是涉及工程建设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是比较高发的。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列举案例加以说明。重庆綦江彩虹桥垮塌,造成40人死亡,600多万元直接经济损失,因此受到刑事追究的党政官员、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人员10余人。这起案件表面上看是 一座大桥垮塌,实质问题都与大桥的工程建设有关。《检察日报》曾经披露的山东省沂南县政协原副主席袁锋剑,1988年8月至2001年1月,利用担任蒙阴县副县长兼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之便,贪污公款558万余元、收受贿赂6.4万元,被判处死缓。
李××一案
(一)新特点
1、权钱交易,贿赂案件较多。
2、职务犯罪领域广泛化。
3、职务犯罪群体化。
4、职务犯罪手段多样化。
5、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的新特点。
⑴借劳务分包之名,违法分包工程、从中捞钱的现象普遍存在
近年来,由于公开招标制的实行和各方监督的到位,过去那种工程尚未上马,各路诸侯就各显神通、领导批条满天飞的现象已不多见。直接靠行贿中标,靠领导批条指令分包已是“昨日黄花”了。于是,“借劳务分包之名,行工程分包之实”从中捞钱,已成了普遍采用的手段。其表现形式是:某些地方领导、工程主管部门领导、业主负责人及监理负责人等,为获取个人非法利益,想方设法向中标单位介绍“劳 务施工队”。中标单位一看来头,知道得罪不起,往往违心地将整块整段的工程分给对方做,并按介绍人的意思不签订任何承包合同。这样,“劳务施工队”表面上是给中标单位做劳务,实则成了分包商,成为某些领导从工程中获取“实惠”的工具。据了解,这种现象目前是普遍存在的。在某重点工程调查中得知,该工程十余个合同标的中,仅有一个不属于违法分包或非法转包。事实证明,经过这种“分包转包”的工程,工程投资被层层盘剥,最易导致“豆腐渣工程”的出现和贪污受贿、玩忽职守等职务犯罪的发生。
⑵利用工程变更设计之机从中渔利的情况较为突出近几年,随着各地反腐败力度的逐步加大和重点工程项目里预防腐败措施的不断完善,工程上的钱“不好捞”了,于是很多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容易得手的工程变更。根据调查的情况看,现在的一些建设工程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存在变更项目。其表现形式是:施工单位为增加工程量、提高合同造价,谋取非法利润,采用多报、虚报变更设计项目的方法,然后通过行贿的手段,去打通工程监理、业主等审批环节,以获得变更的立项审批;个别工程监理及业主人员为了获得个人非法收入,故意放松关口,乱允诺、乱建议、乱签批,变更设计项目。在我们所查的工程项目中,许多都超过了工程概 算,高的达到百分之十几,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大量变更设计,追加投资太多等原因造成的。通过变更工程设计、追加工程投资,以从中谋利,已成为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的主要手段。
⑶招标单位违规改变招标方式给违法犯罪提供空间
根据《招标投标法》的规定,招标方式有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两种。对限额以上的财政性投资建设项目,规定必须公开招标。在实际操作中,因公开招标程序繁琐,有的发标单位从缩短期限、降低费用考虑,采取少报多建、分解工程等方法,把本应公开招标的项目改为邀请招标。由于法律对邀请招标的范围及邀请对象只作了原则性规定,建设单位有较大的自主权,一些掌管招投标定夺权的人便乘机大作文章,在选择邀请对象时有倾向性地划定范围和标准,靠“选谁不选谁”捞取好处。有些工程承包商为了被邀请投标,不惜以重金“开路攻关”。潍坊医学院1996年到2002年共建设大小工程二十多个,高培福在任该院副院长、院长主管工程建设期间,以节约费用、照顾当地施工队伍、保证工程质量等名义,全部采用邀请招标方式招标。高在招标过程中,有章不循,进行暗箱操作,利用工程发包权收取施工单位贿赂24万余元。⑷“化整为零”,规避招标曲线谋利
招标人为照顾关系单位或捞取好处,违背“不得将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招标”的规定,想方设法规避招标,将一些投资额度大的工程项目,分解成不需要招标的一个个小额工程,或者将本应一次报批的大工程分阶段报批,以达到步步“赢利”的目的。如青岛开发区财政大厅、审判大厅、润泽写字楼、文化娱乐中心四个项目工程,都需要安装统一技术要求的消防电子设备,且工期相近,按规定应当一起招标。而时任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原总指挥、兼区财政性投资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委员会主任冯占聪,在收受某公司3万元“信息费”后,为达到不用招标而直接确定采购单位的目的,便将四个工程的消防电子设备采购项目分解开来,使该项总金额达120余万元的设备采购业务,没有经过招标就发包给了该公司。
⑸招标工作人员与投标人相互串通,泄露标底,形成权钱交易
由于标底是评价标书是否符合招标要求的重要依据,法律规定,招标人设有标底的,标底必须保密,实际招标中,也大多采取封闭做标的工作方式。有的投标单位为了获取标 底信息,向招标工作人员行贿,引诱招标人员透露标底信息。一些招标人员利用工作便利,将标底透露给投标单位。这类内外相互勾结、行贿受贿的现象在县、市一级单位十分严重。如郯城县检察院今年查处了13起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的贿赂犯罪案件,其中有10起案件与泄露标底有关。如郯城县建设局原招标办公室主任凌宗华于1997年至2003年5月,在组织做标过程中,利用职务便利,将决定工程造价的三大材(水泥、钢材、木材)的价格和数量用电话透露给投标单位,致使9个工程标底在招标前泄露,凌共收受投标方贿赂11万余元。
⑹评标流于形式,定标人营私舞弊
法律规定评标委员会成员由招标人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应不少于2/3,评标委员会按照规定的评标标准、方法等,对投标单位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推荐中标候选人。但由于部分招标人代表或招标活动组织管理人员违反规定,在招标前接触投标人,接受宴请或收受贿赂,在评标活动中,或有意发表有利于投标方的意见影响其他评标人员,或给打高分;有的评标委员会不按规定组成,有的评标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难以胜任评标工作;还有的评标专家出于私心不严格履行职责,见风使舵,随意附和其他人的意见。这些因素的存在往往使评标走了过场,致使徇私舞弊行为得逞。如冯占聪为照顾各方面的关系和利益,从中多收“好处费”,对青岛开发区润泽写字楼装修装饰工程组织招标时,不按规定对投标单位进行严格审查筛选,并违反择优定标的原则,评标时竟将10个关系单位全部推荐为中标候选单位,并公然将工程分成10段,使推荐的10个单位全部中标。郯城县建设局原招标办公室主任凌宗华在接受郯城县城关建筑公司经理樊某的贿赂后,在评标中有意宣传该公司的资质和业绩,又做几位评委的工作,使该公司中标。
⑺中标人权益保障机制不健全,领导干部违法改变发包对象
按照法律规定,定标后招标单位必须把工程发包给依法中标的单位,但对中标人的权益保护,法律规定不完善。办案人员在对冯占聪的办公室进行搜查时,就发现了大量被扣押的举报冯及其下属的投诉信。在这种情况下,有些负责人或定标人有恃无恐,在收受其他施工单位的贿赂后,便随意改变发包对象,更有甚者竞直接将他人中标的工程,划出一块给无资质或低资质的关系单位,严重损害了招投标工作的严肃性和中标人的合法权益,给工程留下了质量隐患。在青 岛开发区泽润写字楼外墙干挂石材工程招标中,本来确定了银磊石材公司和莲富石材加工厂两家中标人,但冯占聪在收受银磊石材公司8万元的贿赂后,最终只把工程发包给该公司。滕州市西岗煤矿宿舍楼经招标确定中标单位后,西岗镇某行政领导强行将部分工程指定给另外一家施工企业承包,引起中标单位多次上告,造成恶劣影响。
⑻将不招标项目作为“自留地”,作权钱交易 由于《招投标法》规定,对于限额以下的小型财政性投资建设项目可以不招标,加之缺乏这方面的相关法规和硬性规定,形成权力制约漏洞,使有的人得以“随心所欲”地进行权钱交易。在冯占聪23次受贿犯罪中,有1/4以上发生在不招标的财政性投资建设项目中。惠和基础工程公司经理于某,在得知青岛开发区“安居工程” 基础测绘项目属于不实行招标的工程后,便送给冯妻2万元,在未经任何资格考察和论证的情况下,就从冯手中顺利地揽下了这项金额达50余万元的工程。
⑼招投标管理体制不顺,行业监管不到位
目前招投标活动实行行业和部门双重管理模式,行业管理按职能划分由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统一进行宏观监督管理,部门管理按项目性质分别由建设、交通、水利、财政、经委等部门进行管理。按照《招投标法》规定,招投标监督管理机构通过法规授权或接受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有权对招投标活动实施监督,依法查处招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实际运行中,建设行政管理部门仅就房屋建筑和城建招投标活动进行管理,随着政府采购制度的推行,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招投标活动管理权也被削弱,监督空间的狭小使得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客观上无法有效地对全部招投标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督。由于部门利益的存在,工程建设招标活动实际上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组织管理和监督的权力主要由各部门行使。特别是由于招投标机构大多附属于建设单位,或合二为一,负责人由建设单位任命或领导人兼任,这在客观上为行政主管部门人员借机徇私谋利,非法干预招投标带来了便利。冯占聪实施犯罪,很大程度上就是利用了身兼青岛开发区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和区财政性投资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委员会主任的便利条件。虽然这些部门也设有监督机构,但一般只参加开标、评标会议,在确定招投标资格和方式、评标方法以及定标等关键环节往往难以介入,或干脆不参加,监督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⑽政府采购中心权力过于集中,监督乏力,影响了招投标活动的公平和公正 政府采购中心是为了统一组织政府采购活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避免和减少采购活动中的腐败现象而设立的,是行施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工作上接受政府采购管理部门的管理监督。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采购活动频繁,人员编制有限,管理部门仅限于对采购活动进行程序性的监督,大量具体的组织管理权力集中在采购中心负责人手中,在确定政府采购定点单位资格、发招标邀请函、发表评标意见等组织招投标活动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这些权力运行过程中,却缺乏相应的监督制约,给权力滥用留下可乘之机。济南市政府采购中心1999年成立,不到两年时间,该中心原副主任张春光就因在招标活动中收受投标方6万余元贿赂被查办。如济南市某汽车销售公司经理孔某为了取得张春光在政府采购中的照顾,先后两次送给张8000元贿赂,张不久即将该公司确定为政府采购定点单位,并在事后又接受3000元感谢费。
(二)预防对策
1、严格公开招标制度,完善邀请投标制度
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招投标活动的管理和监督,进一步加大稽查力度,对符合公开招标范围和标准的投资建设项目,要严格依法办事,禁止违规邀请投标,对违规 改变招标形式的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处罚。对于按规定采用邀请投标方式的项目,鉴于法律规定的欠缺,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明确邀请项目的范围和审批程序,辅之严格的制度和管理,对“谁邀请、邀请谁”等关键环节进行制约规范,特别是对邀请对象的范围、资质等情况作严格界定,通过专家评审、科学论证、民主决策等程序确定邀请对象,实行阳光操作,防范问题的发生。
2、建立健全招投标中介机构和有关制度,减少非法干预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依据有关法律规定,积极培育各类工程咨询、代理等招投标中介组织。要积极探索建立独立于行政机关、建设单位之外的招投标组织管理机构,由其专门负责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排除非法干预。加强评标委员会建设,保证评标专家的数量和专业代表性,特别是要健全评标专家人才信息库。招标单位或招标代理机构招标时要根据工程规模和等级要求,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组成评标委员会,严禁降级选择评标专家。
3、建立廉政准入制,从源头上杜绝不正当竞争行为 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工程建设项目廉政准入制度,由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审计、纪检监察、检察机关等有关单位组 成廉政工作业绩评价体系,对有关工程施工、监理、设计单位的廉政建设、廉政业绩情况进行调查评定。主要考察廉政建设的职能机构是否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是否健全有效,有无贪污、行贿、受贿等违法、违纪记录等,建立廉政档案,并与其他业绩和资质评定挂钩,供工程建设单位在招投标时参考。对通过送礼行贿等不正当手段揽取工程项目的有关单位,规定在一定期限内不准参与有关项目的招投标活动,以从源头上净化工程建设市场环境,遏制不正当竞争行为。
4、进一步理顺招投标管理体制,加强监督检查,保证权力公正运行
建议进一步整合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在招投标工作中的管理监督权力,加强和完善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对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的宏观管理工作,通过重组有关审批、备案、检查、处罚权力,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提高执法监督能力,维护和规范招投标秩序。同时要加强对具体招投标活动的监督,特别是要对招标活动中的做标、评标、定标关键环节以及对招标机构负责人等进行重点监督,建立招标人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落实标底保密措施,杜绝招标人泄露标底以及与投标人违规接触。纪检、监察、公证、审计等部门要参与有关环节,对有关违规违法行为及时制止,减 少招投标活动中的徇私舞弊行为。
5、建立完善投标人权益救济机制
建议在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成立专门的受理招投标纠纷、投诉机构,健全和完善投标人权益救济制度,疏通行政和司法保障渠道,及时查处和纠正投标人中标却得不到工程承包权等严重侵害投标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从机制和制度上保证招投标工作的公平、公正。
6、完善招投标法律法规
现行法规对邀请投标项目的范围及邀请对象、确定承包单位的条件和程序、不实行招标项目的标准等规定不明确,尤其对“化整为零”,“化大为小”,将应招标的大工程分解成不需招标的小工程,以及一家中标、多家施工等问题,在法律规范上存在空白和漏洞,缺乏解决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建议有关部门结合实际,加强地方行政性法规的立法研究,加快完善招投标法律法规,从根本上规范招投标秩序。
7、加大打击和预防违法犯罪的力度
检察机关要与纪检监察、建委、城建、财政、审计、工商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大综合监管力度,形成执法合力。在严厉查处有关人员利用招投标受贿索贿的同时,突出打击那些利用行贿等手段进行不正当竞标的单位和人员。同时,充 分发挥职务犯预防机构的作用,协调各职能部门形成严密的监督网络,建立起预防违法犯罪的长效机制。要加强对招投标从业人员的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增强依法办事的自觉性。要加强对建设项目的全程动态管理和跟踪监督,通过经常性的联合检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整改建议,健全事前、事中、事后预防制度,努力从源头上杜绝违法犯罪。欢迎大家举报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市院举报电话为:2252000。
七、强调三点
1、人的主观意识的变化与职务犯罪的关系。
2、算两笔帐:⑴国家帐;⑵个人帐;
3、建议三条⑴敢于守住清贫;⑵乐于奉献;⑶远离生活的“高压区”。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以上是我今天宣讲的内容,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最后衷心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生活幸福!
谢谢大家。
第二篇:电信系统职务犯罪新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电信系统职务犯罪新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电信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企业正沿着“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向纵深发展。为我国的社会主义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全国全省电信企业的职务犯罪也时有发生,如何正确、深入地解析企业滋生职务犯罪的水源头性问题,不断拓展治理领域,加强内部管控,已成为电信企业反腐败斗争中应当重点抓好的工作。因此,教育必须是经常性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危害是极大的,乃是全球的公害,它破坏经济、削弱民主和法制、扰乱社会秩序,并使有组织犯罪和恐怖主义更加猖獗,给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带来更大的苦难,因而预防和打击职务犯罪意义重大。就连由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与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主办的于2006年6月23日至27日在贵阳市召开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中国刑事法治的协调完善”学术研讨会,也将预防职务犯罪与反腐败做为首要学述问题加以研讨,并且定论:“预防与打击并重,预防为先”!我今天宣讲的内容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刑法关于犯罪构成的理论知识,职务犯罪及职务犯罪预防的概念; 二是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渊源,预防机构的配臵及工作情况;三是武威市人民检察院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出台的九条惠农措施;四是全国、全省、全市职务犯罪发展态势;五是商业贿赂及基本特征和危害;六是电信系统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新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一、我国刑法关于犯罪构成的理论知识
1、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规定什么是犯罪,犯的什么罪,以及依据特定的罪刑关系确定行为人应承担何种刑事责任与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刑法的特征。
⑴在所有的法律中,刑法的强制性最为严厉。⑵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刑法调整和保护的社会关系最为广泛。
⑶刑法是国家规定越轨行为的最后手段。刑法好比下游的坝,它是最后手段了,再没有别的办法了。实质上,刑法是一个国家民族价值观的抑射物和价值观的体现。
3、刑法的基本原则。⑴罪刑法定原则。
是指什么样的行为构成犯罪,构成什么样的犯罪,以及 2 应承担什么样的刑事责任和处以什么样的刑罚,都必须由法律做出明文规定或依据法律的明文规定来判断,也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⑵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是指犯多大的罪就应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以及依据其承担的刑事责任给予相应的刑罚处罚。也即:重罪重责重罚,轻罪轻责轻罚;刑当其责,罚当其罪,罪责刑相称,罪责刑相应。
⑶适应法律人人平等原则。
适用刑法平等原则是宪法上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刑法上的反映。我国现行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犯罪的概念。⑴犯罪的概念。
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法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⑵犯罪的特征。
犯罪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社会危害性。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即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损害的特性。二是刑事违法性,即犯罪不仅是一种违法行为,而且是触犯刑法的行为。违法并不都是犯罪,只有严重违法并经过刑法加以规定才能构成犯罪。三是应受刑罚惩罚性。即犯罪是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⑶犯罪构成。
所谓犯罪构成,是指依照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必须具备的一切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总和。
⑷犯罪构成的要件。
犯罪构成的要件有四,缺一不可。
一是犯罪客体,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关系。如杀人罪所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贪污罪侵犯的是社会经济秩序等。
二是犯罪客观方面。就是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三是犯罪主体。是指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年龄、实施犯罪行为,依照刑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它可 分为一般主体和特殊主体。职务犯罪必须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
四是犯罪主观方面。是刑法规定的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及其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包括犯罪的故意和过失。
5、职务犯罪及职务犯罪预防的概念。⑴职务犯罪概念。
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贪污贿赂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以及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它重大犯罪。
⑵职务犯罪预防概念。
是指国家和社会针对一定社会历史发展时期职务犯罪的状况、特点、原因和条件,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运用多种手段、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国家工作人员产生职务犯罪的因素,以达到减少和遏制职务犯罪的目的。
二、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渊源,预防机制的配置及工作情况
对职务犯罪进行预防的提出,从全国来看已近二十年,尤其是南方经济发达地区早有认识,但在我们这里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正式纳入检察机关的检察职责,只有三、五年的时 间,尽管过去也在搞,但仅仅是通过个案进行警示,通过查办和公诉职务犯罪案件,达到教育、警示的效果和目的。此项工作纳入检察机关的职责以后,在短短的时间内,起步良好,效果明显,社会反响好。之所以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是因为除去宏观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外,还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立法的原意,原本是在打击和惩治职务犯罪行为的基础上,重点起到教育和挽救的作用,但实际上在打击和惩治之后进行的教育和挽救却不如在提前预防的基础上进行的教育和挽救,由此可见,预防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二是从保护干部的角度考虑,职务犯罪一旦发生,必须使用追究刑事责任的方法,才能达到教育和挽救的目的,但是若提前预防,则能将违法犯罪行为制止于萌芽状态。因此,职务犯罪预防是对我们干部的负责和保护。三是借用纪检监察部门常用的一句话:“常举刀,少砍人”,使我们的干部在职务犯罪方面“不愿犯,不能犯,不敢犯”,这才是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真实目的和意义。四是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堵塞漏洞,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武威市职务犯罪预防机构配置工作情况
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涉及 领域广,牵扯面大,必须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才能健康运行,达到减少和遏制职务犯罪发生的效果。
二00二年四月,经中共武威市委组织部批准,在武威市检察院组建成立了职务犯罪预防处,八月二日人员到岗开始工作,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经中共武威市委批准,成立了中共武威市委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领导小组,任命组长一名,副组长三名,成员单位十五个。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检察院预防处,负责日常事务工作。到二00三年八月,各县(区)相继组建成立了预防机构,都建立了党委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配臵了工作人员。全市共配臵预防机构五个,工作人员十一名。
二00三年三月,制订出台了《武威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责任制度》、《武威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制度》。,同年九月、十一月又制订出台了《武威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试行)》、《中共武威市委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考核办法(试行)》。
二00五年三月,在武威监狱建立了武威市职务犯罪预防警示教育基地。
二00二年至二00六年七月,全市开展了以下职务犯罪 预防工作。
1、系统预防工作。建立协调组织十一个,工作联系点三十一个,与三十个单位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
2、专项预防工作。介入重点建设项目三十项,涉及金额1,509,732,114.00元。
3、个案预防工作。市院及各县(区)院每年平均开展一项个案预防工作,累计开展二十项个案预防。
4、法制讲座44次。
5、法制宣传157次。
6、发检察建议74份。
7、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十三场(次),接受教育者2180余人。
三、武威市人民检察院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出台的九条惠民措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立足法律监督职能,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运用法律手段切实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医疗卫生系统也不例外,是我们贯彻市委加快“四个变革”,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有效途径,结合全市检察工作实际,武威市人民检察院于2006年3月20日制订出台了以下九条服务措施。
1、依法履行批捕、起诉职责,加大对侵害农民合法权益,危害农业生产犯罪的打击力度。
2、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经营活动。
3、积极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4、认真查办发生在乡镇、村组的职务犯罪案件。
5、认真受理涉农民事行政申诉案件。
6、用心处理涉法涉检信访案件。
7、积极参与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8、加大对常住和居住在农村的监外执行罪犯和考察帮教力度。
9、积极调研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
四、全国全省全市职务犯罪发展态势
建国初期,在中国发生过一起震惊中外的特大职务犯罪案件,那就是已被搬上银幕的张子善、刘青山职务犯罪案,毛泽东同志亲笔批示对二犯判处了极刑。就在1953年,全国人大颁布《惩治贪污贿赂犯罪条例》,此后,职务犯罪有所下降,特别是贪污、贿赂犯罪。改革开放以后,职务犯罪 有所上升,在1982年3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颁布了《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职务犯罪急剧上升,特别是大案、要案,并且愈演愈烈,达到触目惊心的地步。从这几年全国全省以及全市检察机关查办的案件情况看,职务犯罪呈以下发展态势。
1、在行为的严重性上,大案要案急剧上升。过去贪污受贿数万元可称为大案,现今的犯罪金额在几十万元、几百万元、几千万元的屡屡出现,有的甚至上了亿元。
2、在行为的主体上,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卷入腐败行为的人数有上升趋势,虽然所涉及人员的绝对数量不大,但由于卷入者位高权重,所造成的破坏性后果极大。陈希同、王宝森、褚时健、成克杰、胡长清、李真等案件就是典型。2005年,我省查处腐败案件(主要贪污、受贿案),涉及县级干部65人,厅级干部4人。2006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呈上升趋势。我市查处的原天祝县国土局局长徐海元贪污、挪用公款案、原凉州区公安局经文保大队队长潘竞英贪污、滥用职权、徇私枉法、受贿案,以及去年至今年查处的市财政局局长于××案、外贸公司总经理潘××案、建委资金管理中心主任李××案、省建九公司总经理金××案、市 群众艺术馆馆长王××案等,都是本市近几年以来的大要案件。
3、有组织的团伙作案日益增加。近年来发生大量窝案和串案,一些腐败分子部门内结成有领导、有分工的违法犯罪团体,有组织地滥用权力。如湛江走私团伙大案,令人触目惊心。
4、在腐败现象发生的领域,职务犯罪广为蔓延。腐败不仅在经济管理分配部门大量发生,而且在文化、科技、教育等传统上认为是“清水衙门”的部门也不断出现。如教育系统、艺术部门的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案件时有发生。
5、权力的廉洁度普遍下降。在任何社会,对腐败行为的判断都有一定量的标准,这些标准构成了追究违法违纪责任的起点。但我们知道,公职人员行为规范的底线往往高于这一基点。于是在权力的廉洁状态和腐败之间,形成了一种未达到违法责任的地步,但权力本身并不干净的空间,这种状态被称为“准腐败”。“准腐败”的大量发生,使权力的廉洁度普遍下降,而其严重性是它成为职务犯罪等腐败现象的丰厚土壤。
五、商业贿赂及基本特征和危害 商业贿赂是贿赂的一种形式,但又不同于其他贿赂形式。(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从反不正当竞争角度规定商业贿赂的,即商业贿赂行为首先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这是因为,倘若经营者不是通过降低成本、提高商品质量等参与竞争,而是通过贿赂手段购买或者销售商品,那么必然违背竞争原则,扭曲市场关系,损害其他经济者的合法权益,构成不正当竞争。所谓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为销售或者购买商品而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者个人的行为,作为贿赂的一种表现形式,商业贿赂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1、行贿主体是从事商业活动的经营者。所谓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这种特定的行贿主体是商业贿赂区别于其他贿赂的一个重要特征。
2、目的明确化。经营者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目的是希望在经营活动中排斥正当竞争,获取交易机会,从而将自己的产品或服务销售出去,或者以更优惠的条件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这是商业贿赂的本质特征。
3、手段多样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查处力度的加大,商业贿赂的花样不断翻新,手段越来越隐蔽。经营者通常以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个人。如经营者假借促销 费、宣传费、赞助费、科研费、劳务费、咨询费、佣金等名义,或者以报销各种费用等方式,给付对方单位或个人以现金或实物;为对方单位中的有关人员提供国内外各种名义的旅游、考察,甚至性贿赂等等。经营者在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帐外暗中收受回扣,也是商业贿赂中一种比较常见的行为。所谓帐外暗中,是指未在依法设立的反映其生产经营活动或者行政事业经费收支的财务帐上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明确如实记载,包括不记入财务帐或者做假帐等。由于商业贿赂名目繁多,无帐可查或者帐目虚假,具有极大的隐蔽性,给查处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4、侵犯客体复杂化。商业贿赂违法犯罪行为,既是对正常的公平竞争秩序的破坏,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同时,由于商业贿赂往往与部分国家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收受贿赂、贪赃枉法、腐化堕落直接相关,又严重侵蚀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扰乱了国家机关正常的管理活动。
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造成经营者之间的不平等竞争,破坏了公平竞争秩序,它使市场竞争变成贿赂、人情及关系网的恶性博弈。
2、造成物价虚高,特别是一些医药企业实行高定价、高回扣,加重了国家和群众的负担。
3、严重败坏了社会道德和行业风气。
4、通过商业贿赂,假冒伪劣商品流入市场,使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犯罪活动有可乘之机,消费者深受其害。
5、妨碍了质量、价格、技术、服务等效能竞争手段作用的发挥,使市场配臵资源的作用失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难以实现其本有的价值。
6、行贿的经营者作假帐虚报成本,接受贿赂的单位或个人不入帐或隐瞒收入,前者抵税,后者不纳税,造成国家和地方税收大量流失。
7、国家工作人员接受贿赂,其后为保官或晋升行贿,严重破坏了国家廉政制度建设。
8、受贿者暗中出卖本单位利益,造成企事业单位管理的困难,严重破坏了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
9、损害我国的国际形象,影响国际评估机构对我国腐败程度的印象。
10、商业贿赂加大贫富差距,一部分人一夜暴富,更多的人却困在市场竞争中受到不公正的排挤而收入减少,从而使得贫困人口增多。
11、商业贿赂滋生洗钱和有组织犯罪,其引起的社会不满情绪又会加剧社会冲突,造成一系列的社会动荡和犯罪率上升。商业贿赂泛滥将使国家陷入犯罪率不断攀升的恶性循环。
12、妨碍政府职能的转变,商业贿赂导致的竞争不公、市场混乱和违法犯罪使得政府监管力不从心,政府部门不得不强化对市场的干预,市场经济要求政府转变职能的目标难以实现。
13、商业贿赂导致政府公共开支的效益被削弱,或者大打折扣。
14、商业贿赂盛行所导致的官商勾结和结党营私妨碍了法律政令的实施,诱发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加剧社会矛盾,妨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之,商业贿赂对市场经济和国家廉政制度有百害而无一利,绝非经济发展的“润滑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商业贿赂的持续盛行将使市场经济陷于毁灭,使社会道德腐化堕落,使社会发展落入迷途,根治商业贿赂是我国反腐败斗争的必然要求。
六、电信系统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新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一)电信企业职务犯罪的特点
1、犯罪主体集中。根据对历年全国电信企业已经结案的职务犯罪案件看,犯罪主体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掌握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大权的企业负责人或部门负责人;二是负责企业采购或工程项目的人员;三是企业中直接管钱管帐的人员。
2、作案时间长,涉案数额大。
3、“群蛀”现象十分突出。
4、犯罪手段复杂化。
(二)企业职务犯罪的原因
造成企业职务犯罪的原因除犯罪嫌疑人主观上法律观念淡薄,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化堕落、损公肥私的腐朽思想侵蚀外,客观上有企业用人不当,管理不善,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等也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1、企业人事任免和管理体制不合理。据不完全统计,我省检察机关近几年来立案查处的企业领导干部职务犯罪案件中,其中部门经理,业务管理等中层干部占立案数的50%。企业在任用人员时,只看任用人员的工作能力,只重视对他们工作能力的考核,忽视了思想方面的监督和把关,致使所任命出来的干部抓生产经营有方,治廉洁建设无力。企业在选择部门负责时缺乏全面考察,往往被一些人的表面假象所迷惑,出现重才轻德的倾向,甚至对个别思想品质不 好的或有违纪违法行为的人员委以重任,给企业放进了“蛀虫”,有的在选择部门负责人时任人为亲,无论能力业绩如何,接连提拨重用,使其得意忘形,陷入贪污腐化的泥坑。例如辽宁大连市华录集团花几十万元将一个叫孔祥的人引进,认为他是财务方面的专家,结果这位专家连什么是特种转帐支票都不懂,把企业财务弄得一团糟。另一方面引进的人才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电信企业把老技术人员全部打发回家,但新引进的高学历年轻人没有实践经验,使企业在设备出现故障时,无法及时查修,又不得不从别的地方花钱请人修理。
2、企业管理疏漏,各种法规、制度不健全,是导致企业职务犯罪的客观原因。
一是经营管理松驰,资产管理混乱。资产帐目不符,资金管理失控,对营业款的上缴,购货款的支出等缺少必要的和有效的规章制度,甚至无人问津,放任自流,从而导致贪污、挪用企业公款案件的发生。二是财务管理制度混乱。实践中,根据我国现行会计体制企业财会人员的任用和聘用,完全由企业“一把手”决定,这种隶属关系势必带来财会人员对企业领导人员的违法犯罪行为主观上不想,不敢监督,客观上不能监督,实际上也监督不了的被动局面,进而保护和掩盖了企业内部犯罪。三是政治思想工作薄弱。一是有的企业法制教育只有形式,没有内容,法制教育局限于一般方 法,不抓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致使一些人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走入歧途。有的干部看到别的企业的领导坐好车,天天灯红酒绿,认为自己贡献大,回报少,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已经湿了鞋干脆洗个澡的想法,出现了心理不平衡,进而发展到只顾小家,不顾国家,利用职权钻企业的空子,捞取个人好处。我们都只知中国第一贪成克杰,他从一个“不太拿钱当回事”的好干部蜕变成广西“腐败王”不能不令人痛惜。唐朝张悦在《钱本草》一文中写道“钱,味甘,大热有毒。”成克杰就中了钱毒而堕落的,正应了《红楼梦》中的一句话:“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始回头”。一切都悔之已晚。
3、企业内部的监督制约不得力,是产生职务犯罪的重要原因。一是企业负责人独揽大权,摆脱监督,企业中盛行家长制,个人 说了算,缺乏科学决策的机制、群体监督不力。二是企业负责人调动、轮岗时,对他们所掌握的财物审计不够,或者根本没有审查,致使个别人员乘机大捞一把。
(三)预防电信企业职务犯罪的对策
电信企业发生职务犯罪案件,不仅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而且,在社会和国际投资环境中也容易造成不良的负面影响,破坏电信企业的改革、发展与稳定大局。因此,预防与控制电信企业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对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深渊的意义。
1、坚持不懈地抓好经营者的管理与教育。
加强对企业经营者“人”的教育、监督和管理,是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职务犯罪的首要问题。结合现代企业依法用人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干部任用公示制度、试用期制度、干部竞争上岗制度,以及干部推荐、考察、任用责任制和用人失察、失误追究制度。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营造正确的用人导向,使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杜绝了跑官、要官和提拔人情关的现象,用好的制度来选人用人。其次是通过完善经营者的业绩评价制度和末位淘汰制度来管好人,逐步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干部管理机制。三是教育好人。通过坚持不断地对党员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以及开展党的性质教育、宗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组织党纪政纪条规知识的学习,使党员干部树立了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经受住了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考验,巩固了党纪国法和思想道德的防线,从源头上预防了腐败的发生。
2、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职务犯罪等现象,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对过于集中的权力进行适度分解,对适宜集中的权力合理集中,不断完善权力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决策程序和议事规则,严格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度,涉及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等事项,必须经过集体讨论才能作出决定,不得由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其次,强化审计监督,建立负责人任期审计和离任审计制度,依法对企业或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期内的经营状况和廉价自律情况进行审计。第三,通过定期召开“通气”会和在内部信息网上公示的方式,定期通报企业阶段性工作内容和进展情况,深化企务公开工作,增加权力的透明度,避免“幕后交易”和“暗箱操作”,从根本上消除腐败发生的条件。
在财务和资金监督管理方面,要强化财务和资金运作的管理,严格财务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坚决杜绝乱担保、乱投资、乱立项、乱挪用、私设银行帐号等情况的发生。同时在全体财会人员中开展“重视思想教育----使之不想腐败;加强制度建设----使之不能腐败;强化会计资格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法规----使之不敢腐败”的专题教育活动,提高全体财会人员的思想觉悟,增强防腐拒变的能力。另外,要强化企业预算管理工作,通过预算系统建立成本费用预警制度以及关键费用监控制度,及时对异常现象进行分析,落实整改,从制度管理入手,从流程控制入手。
3、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现任制。
“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全面落实党风廉政 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把解决自身职务犯罪等腐败的源头性问题,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形式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层层抓落实,并积极探索责任制的落实形式,推行一岗双责,落实双目标管理,把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与企业经营管理“两个目标”融为一体,既有责任范围、责任内容,又有责任目标和履行职责的程序规范,调动各级领导干部落实责任制的积极性,特别是行政、业务干部,按照“一岗双责”要求,注意查找职责范围内存在的源头性问题,规范工作程序,完善管理制度,增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有效性。其次是分解任务,狠抓落实。将涉及源头预防的相关工作项目排除计划,象分解生产经营指标一样,形成“硬指标”,按照党风廉政建设的范围,分解到人头,有责任人制定措施抓落实,并将其内容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围,保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有效落实。再次,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为保证从源头上预防职务犯罪重点工作的落实兑现,要建立相应的制度。要求部门负责人必须定期报告落实责任制的情况,自觉接受组织监督;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在向职代会述职时,必须讲述党风廉政建设重点工作的落实情况,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另外,还定期对各级责任人落实责任制和预防腐败重点工作的情况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记录进《领导干部廉政档案》,作为对领导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拨作用的重要依据,以此来推动党风廉 政建设责任制工作的积极开展。
总之,预防电信企业职务犯罪,要积极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体系的建设,强化内控流程,不断加强电信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和拒腐防变的能力,杜绝企业职务犯罪案件,为企业的改革、发展与稳定保驾护航采取的对策。欢迎大家举报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市院举报电话为:2252000。
七、强调三点
1、人的主观意识的变化与职务犯罪的关系。
2、算两笔帐:⑴国家帐;⑵个人帐;
3、建议三条⑴敢于守住清贫;⑵乐于奉献;⑶远离生活的“高压区”。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以上是我今天宣讲的内容,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最后衷心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生活幸福!
谢谢大家。
第三篇:医疗卫生系统职务犯罪新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医疗卫生系统职务犯罪新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多年来,全市卫生系统广大工作人员在医疗战线上救死扶伤,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做出了很大贡献,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上,成效也是显著的。拿一很直观的例事来说,过去我们常听到街上的救护车声,谁都知道那是火灾救护车,哪儿又着火了,而今,我们又能经常听到另一种救护车声,那就是医院的医疗救护车声,它极大地方便了患者。但是,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医疗卫生领域工作人员贪污受贿、渎职等职务犯罪亦呈上升趋势,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严重侵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和医疗卫生管理秩序,社会反响强烈。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借全市今年以来开展的五个专项活动之机,我来给大家讲一堂法律专题课。原因基于两方面:一方面,卫生系统的各单位各部门担负着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安全的重担,特别是医院、卫生院等部门的药品、医疗设备采购、医士、主治医师或主刀大夫、麻醉师等易发职务犯罪的要害环节和人员、易成为被拉拢、腐蚀的突破口和对象,处在风口浪尖上,稍不留神就会被风浪吹倒吞没,陷入违法犯罪的泥潭。因此,教育必须是经常性的。另一方面,职务 犯罪预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危害是极大的,乃是全球的公害,它破坏经济、削弱民主和法制、扰乱社会秩序,并使有组织犯罪和恐怖主义更加猖獗,给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带来更大的苦难,因而预防和打击职务犯罪意义重大。就连由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与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主办的于2006年6月23日至27日在贵阳市召开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中国刑事法治的协调完善”学术研讨会,也将预防职务犯罪与反腐败做为首要学述问题加以研讨,并且定论:“预防与打击并重,预防为先”!我今天宣讲的内容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刑法关于犯罪构成的理论知识,职务犯罪及职务犯罪预防的概念;二是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渊源,预防机构的配臵及工作情况;三是武威市人民检察院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出台的九条惠农措施;四是全国、全省、全市职务犯罪发展态势;五是商业贿赂及基本特征和危害;六是医疗卫生系统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新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一、我国刑法关于犯罪构成的理论知识
1、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规定什么是犯罪,犯的什么罪,以及依据特定的罪刑关系确定行为人应承担何种刑事责任与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刑法的特征。
⑴在所有的法律中,刑法的强制性最为严厉。
⑵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刑法调整和保护的社会关系最为广泛。⑶刑法是国家规定越轨行为的最后手段。刑法好比下游的坝,它是最后手段了,再没有别的办法了。实质上,刑法是一个国家民族价值观的抑射物和价值观的体现。
3、刑法的基本原则。⑴罪刑法定原则。
是指什么样的行为构成犯罪,构成什么样的犯罪,以及应承担什么样的刑事责任和处以什么样的刑罚,都必须由法律做出明文规定或依据法律的明文规定来判断,也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⑵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是指犯多大的罪就应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以及依据其承担的刑事责任给予相应的刑罚处罚。也即:重罪重责重罚,轻罪轻责轻罚;刑当其责,罚当其罪,罪责刑相称,罪责刑相应。
⑶适应法律人人平等原则。
适用刑法平等原则是宪法上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刑法上的反映。我国现行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犯罪的概念。⑴犯罪的概念。
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法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⑵犯罪的特征。
犯罪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社会危害性。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即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损害的特性。二是刑事违法性,即犯罪不仅是一种违法行为,而且是触犯刑法的行为。违法并不都是犯罪,只有严重违法并经过刑法加以规定才能构成犯罪。三是应受刑罚惩罚性。即犯罪是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⑶犯罪构成。
所谓犯罪构成,是指依照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必须具备的一切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总和。⑷犯罪构成的要件。
犯罪构成的要件有四,缺一不可。
一是犯罪客体,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关系。如杀人罪所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贪污罪侵犯的是社会经济秩序等。
二是犯罪客观方面。就是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三是犯罪主体。是指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年龄、实施犯罪行为,依照刑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它可分为一般主体和特殊主体。职务犯罪必须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
四是犯罪主观方面。是刑法规定的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及其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包括犯罪的故意和过失。
5、职务犯罪及职务犯罪预防的概念。⑴职务犯罪概念。
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贪污贿赂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以及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它重大犯罪。
⑵职务犯罪预防概念。
是指国家和社会针对一定社会历史发展时期职务犯罪的状 况、特点、原因和条件,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运用多种手段、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国家工作人员产生职务犯罪的因素,以达到减少和遏制职务犯罪的目的。
二、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渊源,预防机制的配置及工作情况 对职务犯罪进行预防的提出,从全国来看已近二十年,尤其是南方经济发达地区早有认识,但在我们这里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正式纳入检察机关的检察职责,只有三、五年的时间,尽管过去也在搞,但仅仅是通过个案进行警示,通过查办和公诉职务犯罪案件,达到教育、警示的效果和目的。此项工作纳入检察机关的职责以后,在短短的时间内,起步良好,效果明显,社会反响好。之所以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是因为除去宏观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外,还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立法的原意,原本是在打击和惩治职务犯罪行为的基础上,重点起到教育和挽救的作用,但实际上在打击和惩治之后进行的教育和挽救却不如在提前预防的基础上进行的教育和挽救,由此可见,预防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二是从保护干部的角度考虑,职务犯罪一旦发生,必须使用追究刑事责任的方法,才能达到教育和挽救的目的,但是若提前预防,则能将违法犯罪行为制止于萌芽状态。因此,职务犯罪预防是对我们干部的负责和保护。三是借用纪检监察部门常用的一句 话:“常举刀,少砍人”,使我们的干部在职务犯罪方面“不愿犯,不能犯,不敢犯”,这才是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真实目的和意义。四是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堵塞漏洞,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武威市职务犯罪预防机构配置工作情况
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涉及领域广,牵扯面大,必须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才能健康运行,达到减少和遏制职务犯罪发生的效果。
二00二年四月,经中共武威市委组织部批准,在武威市检察院组建成立了职务犯罪预防处,八月二日人员到岗开始工作,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经中共武威市委批准,成立了中共武威市委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领导小组,任命组长一名,副组长三名,成员单位十五个。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检察院预防处,负责日常事务工作。到二00三年八月,各县(区)相继组建成立了预防机构,都建立了党委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配臵了工作人员。全市共配臵预防机构五个,工作人员十一名。
二00三年三月,制订出台了《武威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责任制度》、《武威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制度》。,同年九月、十一月又制订出台了《武威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试行)》、《中共武威市委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考核 办法(试行)》。
二00五年三月,在武威监狱建立了武威市职务犯罪预防警示教育基地。
二00二年至二00六年七月,全市开展了以下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1、系统预防工作。建立协调组织十一个,工作联系点三十一个,与三十个单位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
2、专项预防工作。介入重点建设项目三十项,涉及金额1,509,732,114.00元。
3、个案预防工作。市院及各县(区)院每年平均开展一项个案预防工作,累计开展二十项个案预防。
4、法制讲座44次。
5、法制宣传157次。
6、发检察建议74份。
7、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十三场(次),接受教育者2180余人。
三、武威市人民检察院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出台的九条惠民措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立足法律监督职能,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运用法律手段切实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医疗卫生系统也不例外,是我们贯彻市委加快“四个变革”,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有效途径,结合全市检察工作实际,武威市人民检察院于2006年3月20日制订出台了以下九条服务措施。
1、依法履行批捕、起诉职责,加大对侵害农民合法权益,危害农业生产犯罪的打击力度。
2、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经营活动。
3、积极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4、认真查办发生在乡镇、村组的职务犯罪案件。
5、认真受理涉农民事行政申诉案件。
6、用心处理涉法涉检信访案件。
7、积极参与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8、加大对常住和居住在农村的监外执行罪犯和考察帮教力度。
9、积极调研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
四、全国全省全市职务犯罪发展态势
建国初期,在中国发生过一起震惊中外的特大职务犯罪案件,那就是已被搬上银幕的张子善、刘青山职务犯罪案,毛泽 东同志亲笔批示对二犯判处了极刑。就在1953年,全国人大颁布《惩治贪污贿赂犯罪条例》,此后,职务犯罪有所下降,特别是贪污、贿赂犯罪。改革开放以后,职务犯罪有所上升,在1982年3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颁布了《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职务犯罪急剧上升,特别是大案、要案,并且愈演愈烈,达到触目惊心的地步。从这几年全国全省以及全市检察机关查办的案件情况看,职务犯罪呈以下发展态势。
1、在行为的严重性上,大案要案急剧上升。过去贪污受贿数万元可称为大案,现今的犯罪金额在几十万元、几百万元、几千万元的屡屡出现,有的甚至上了亿元。
2、在行为的主体上,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卷入腐败行为的人数有上升趋势,虽然所涉及人员的绝对数量不大,但由于卷入者位高权重,所造成的破坏性后果极大。陈希同、王宝森、褚时健、成克杰、胡长清、李真等案件就是典型。2005年,我省查处腐败案件(主要贪污、受贿案),涉及县级干部65人,厅级干部4人。2006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呈上升趋势。我市查处的原天祝县国土局局长徐海元贪污、挪用公款案、原凉州区公安局经文保大队队长潘竞英贪污、滥用职权、徇私枉法、受贿案,以及去年至今年查处的市财政局局长于××案、外贸公司总经理潘××案、建委资金管理中心主任李××案、省建九公司总经理金××案、市群众艺术馆馆长王××案等,都是本市近几年以来的大要案件。
3、有组织的团伙作案日益增加。近年来发生大量窝案和串案,一些腐败分子部门内结成有领导、有分工的违法犯罪团体,有组织地滥用权力。如湛江走私团伙大案,令人触目惊心。
4、在腐败现象发生的领域,职务犯罪广为蔓延。腐败不仅在经济管理分配部门大量发生,而且在文化、科技、教育等传统上认为是“清水衙门”的部门也不断出现。如教育系统、艺术部门的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案件时有发生。
5、权力的廉洁度普遍下降。在任何社会,对腐败行为的判断都有一定量的标准,这些标准构成了追究违法违纪责任的起点。但我们知道,公职人员行为规范的底线往往高于这一基点。于是在权力的廉洁状态和腐败之间,形成了一种未达到违法责任的地步,但权力本身并不干净的空间,这种状态被称为“准腐败”。“准腐败”的大量发生,使权力的廉洁度普遍下降,而其严重性是它成为职务犯罪等腐败现象的丰厚土壤。
五、商业贿赂及基本特征和危害
商业贿赂是贿赂的一种形式,但又不同于其他贿赂形式。(反 不正当竞争法)是从反不正当竞争角度规定商业贿赂的,即商业贿赂行为首先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这是因为,倘若经营者不是通过降低成本、提高商品质量等参与竞争,而是通过贿赂手段购买或者销售商品,那么必然违背竞争原则,扭曲市场关系,损害其他经济者的合法权益,构成不正当竞争。所谓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为销售或者购买商品而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者个人的行为,作为贿赂的一种表现形式,商业贿赂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1、行贿主体是从事商业活动的经营者。所谓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这种特定的行贿主体是商业贿赂区别于其他贿赂的一个重要特征。
2、目的明确化。经营者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目的是希望在经营活动中排斥正当竞争,获取交易机会,从而将自己的产品或服务销售出去,或者以更优惠的条件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这是商业贿赂的本质特征。
3、手段多样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查处力度的加大,商业贿赂的花样不断翻新,手段越来越隐蔽。经营者通常以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个人。如经营者假借促销费、宣传费、赞助费、科研费、劳务费、咨询费、佣金等名义,或 者以报销各种费用等方式,给付对方单位或个人以现金或实物;为对方单位中的有关人员提供国内外各种名义的旅游、考察,甚至性贿赂等等。经营者在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帐外暗中收受回扣,也是商业贿赂中一种比较常见的行为。所谓帐外暗中,是指未在依法设立的反映其生产经营活动或者行政事业经费收支的财务帐上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明确如实记载,包括不记入财务帐或者做假帐等。由于商业贿赂名目繁多,无帐可查或者帐目虚假,具有极大的隐蔽性,给查处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4、侵犯客体复杂化。商业贿赂违法犯罪行为,既是对正常的公平竞争秩序的破坏,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同时,由于商业贿赂往往与部分国家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收受贿赂、贪赃枉法、腐化堕落直接相关,又严重侵蚀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扰乱了国家机关正常的管理活动。
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造成经营者之间的不平等竞争,破坏了公平竞争秩序,它使市场竞争变成贿赂、人情及关系网的恶性博弈。
2、造成物价虚高,特别是一些医药企业实行高定价、高回扣,加重了国家和群众的负担。
3、严重败坏了社会道德和行业风气。
4、通过商业贿赂,假冒伪劣商品流入市场,使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犯罪活动有可乘之机,消费者深受其害。
5、妨碍了质量、价格、技术、服务等效能竞争手段作用的发挥,使市场配臵资源的作用失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难以实现其本有的价值。
6、行贿的经营者作假帐虚报成本,接受贿赂的单位或个人不入帐或隐瞒收入,前者抵税,后者不纳税,造成国家和地方税收大量流失。
7、国家工作人员接受贿赂,其后为保官或晋升行贿,严重破坏了国家廉政制度建设。
8、受贿者暗中出卖本单位利益,造成企事业单位管理的困难,严重破坏了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
9、损害我国的国际形象,影响国际评估机构对我国腐败程度的印象。
10、商业贿赂加大贫富差距,一部分人一夜暴富,更多的人却困在市场竞争中受到不公正的排挤而收入减少,从而使得贫困人口增多。
11、商业贿赂滋生洗钱和有组织犯罪,其引起的社会不满情绪又会加剧社会冲突,造成一系列的社会动荡和犯罪率上升。商业贿赂泛滥将使国家陷入犯罪率不断攀升的恶性循环。
12、妨碍政府职能的转变,商业贿赂导致的竞争不公、市场混乱和违法犯罪使得政府监管力不从心,政府部门不得不强化对市场的干预,市场经济要求政府转变职能的目标难以实现。
13、商业贿赂导致政府公共开支的效益被削弱,或者大打折扣。
14、商业贿赂盛行所导致的官商勾结和结党营私妨碍了法律政令的实施,诱发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加剧社会矛盾,妨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之,商业贿赂对市场经济和国家廉政制度有百害而无一利,绝非经济发展的“润滑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商业贿赂的持续盛行将使市场经济陷于毁灭,使社会道德腐化堕落,使社会发展落入迷途,根治商业贿赂是我国反腐败斗争的必然要求。
六、医疗卫生系统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新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医疗卫生系统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是指发生在该系统中的工作人员以不法手段达到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犯罪。诸如发生在该系统内药品、医疗设备采购活动中的收受回扣;医士、主治医师或主刀大夫、麻醉师“吃病人”的接受红包;医疗责任事故中的玩忽职守等案件。其危害在于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和医疗 卫生管理秩序,损害“白衣天使”的高尚形象。因此,把医疗卫生系统作为预防职务犯罪的重点部门之一,并抓好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我们检察机关贯彻落实“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具体体现;是树立“白衣天使”良好职业道德形象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医疗卫生工作者自身素质增强其“免疫力”的迫切需要。
㈠特点。
1、发案呈上升趋势,且大要案比例高。如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检察院查办的该区医疗卫生系统的职务犯罪案件:2003年2件2人,2004年3件3人,截止2005年6月,查办3件4人;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检察院查办的案件:1999年4件,2002年10件,截止2005年6月已查办11件,其中大要案16件,占立案数的64%。
2、医院发案率较高。如江阳区检察院查办的8件案中,发生在医院的就有6件,占医疗卫生系统的75%。近年来,由于管理手段、监督制度的不完善、不健全,一部分药品商把目光对准了医院。如原江阳区北城卫生院院长刘××、会计朱××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药品回扣共计10万余元。
3、贿赂犯罪突出。从近几年全国查办的医疗卫生系统内的职务犯罪案件,贿赂犯罪案件尤为突出,各个环节都有发生,且犯罪手段多样化。重点是吃“回扣”。行贿方主要是药品、医疗设备产品推销人员,受贿方重点是采购人员和分管负责人、主要负责人。如泸州市中医院骨科主任谢××收受医疗器械经销商回扣5万余元。
4、窝案串案多。医疗卫生领域业务广,涉及部门多、呈网络分布,一量有犯罪发生,往往是窝案串案。在山东莱芜莱城区检察院查办的25件案件中,窝案串案就达12件。如在查办某医院院长李××受贿案时,串出其他人员的受贿案件,从中立案5件。
5、作案时间长、犯罪次数多。如山东莱芜莱城区发生的25件职务犯罪案件中,作案时间最长的9年,最短的也有3年。该区卫生局副局长李××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收受贿赂时间长达9年。有些犯罪嫌疑人贪婪成性,频繁作案不能自拔。如该市某医院收款员孟××贪污案,仅1998年12月至1999年4月,利用担任收款员的职务,采用收入不入帐手段贪污公款,先后作案达315次,平均每天2次。
6、作案隐蔽性越来越强。有的利用职务之便,在上项目和大额购销活动中进行幕后交易,在实际操作中,为避开他人监视,借口亲自把关,撇开职能部门单独与对方洽谈业务,从中收受贿赂或暗中加价从中贪污;有的利用亲朋好友做外围,揩 国家之油水,在外围做本单位生产、销售的上、下家,或者做与本单位生产、经营同类产品的竞争对手,表面不露亲戚关系,实际上貌离神合,通过吃供销差价,抢业务路子,变相侵吞国有资产。
7、用回扣套医生,典型的商业贿赂现象。“回扣”,似幽灵般地依附于现今经济生活中,一直是公众瞩目的焦点。医药购销中的回扣风可追溯到80年代初,其雏形不过表现在将生活日用品作药品包装。如保温杯、高压锅及各种塑料制品等。如今,随着回扣风的愈演愈烈,回扣形式变得花样繁多,无孔不入,令人眼花僚乱,瞠目结舌。
⑴现金回扣。其名目有“宣传费”、“广告费”、“新制药品推广费”、“处方费”、“统方费”等等。这样的交易最隐秘,极难被发现,因此最盛行。回扣的现金相当一部分落入了小集体或个人的腰包,不少人正是由于现金回扣而腰缠万贯,大发横财。以一盒售价65元的药为例:医院的进价是46元,赚19元的差价。医生还要拿10元左右的“回扣”,通常临床大夫能拿到其中的三分之二,药房大夫、药械科大夫、药房干事能拿到三分之一。药品的出厂价表面上是46元,但扣除市场开发费、销售成本、税收、开办费,一盒药的成本实际上只有6.7块钱。“回扣”从哪里来?业内人士指出,由于“信息不对称”,物价部门 永远不会知道药的实际成本。只能根据企业报来的材料审核批准。患者更不可能知道药品的成本。
八、九十元的药,也许成本还不到5块钱,一些药品出厂时只有20块钱,经过层层环节,卖给患者的零售价可能就是300多元。东北某大医院一位前药房工作人员向《哈尔滨日报》透露了其间的一些内幕,现在药房里有回扣的中药品种有几十种,西药品种有100多种单独登记,并统计出每天每个医生开出的处方数量,以便厂家依此给医生们发放“处分费”。药房的工作不是白做的,药厂要付给药房“统方费”。“统方费”一般少则每盒两三角钱,多则五六角乃至一元钱不等。别看一盒药只有几角钱,但药房拿回扣的品种有100多种,平均每天累计至少有6000多盒,按每盒0.3元的“统方费”计算,一天就有1800多元的回扣收入,药房里五六个人,每人每天得三、四百元,一月下来,每人光“统方费”就可拿到四、五千元,最多时可达万元。不难看出,现金回扣着实诱人。
⑵实物回扣。较之现金回扣在面子上似乎好看一些,接受方拿起来也更名正言顺一些。实物有空调、摄像机、彩电、音响、冰箱、手机、金项链、金戒指、照相机、摩托车、羊毛毯、高档服装等应有尽有。近几年的实物回扣已发展到汽车、商品房。回扣实物价格之高,品种之多,令人咋舌。⑶免费旅游。根据订购药品数量的多少,可免费享受异地或出国旅游。一位药商到沿海某地医院推销一种抗菌药,声称零售价每瓶70多元,出厂价30元。如果要优惠,可在出厂价上再打折30%,只要订购20箱,就有一个名额免费到泰国旅游。这种卖给患者70多元一瓶的药,实际成本不过几元钱。
⑷一次花掉300万一年挣了一个亿。有一年,某地区召开医疗交流会议,一家很有名的制药公司在宾馆内开了300多个房间,租用了20多辆大巴车,宴请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实际上就是与其合作的医生),还带购物、旅游,一下子就花去300多万元。投入大、回报也大,一年内,这家公司凭一种药卖了1个亿。
据有关部门估算,自1990年以来,由于医药购销中让利回扣等因素,每年国家财政收入都要减少60亿元以上,五花八门的回扣已成为医疗行业公开的秘密。
㈡商业贿赂在医疗卫生领域蔓延所产生的后果。
1、医药回扣之风的蔓延,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广大患者。俗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生产和销售部门加大回扣比例。就必然要提高药价,逐年上升的回扣使得医药价格扭曲的结果最终转嫁到患者头上,从而造成药品价格的“水分”过大。虽然从2000年1月1日起,国家将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进 行管理.但由于药品这种商品的特殊性,患者有病还得到医院看病就医,用什么药不用什么约还得听命于医生所开的处方。而一些医院和医生为了追逐巨额的同扣,便首先以价格昂贵的药品来获取高额的同扣和相对较大的批零差价。有家医院竞用药品的回扣款盖起了一座耗资数百万元的大楼,被人们称为“回扣楼”。而据知情者透露,这仅仅是该医院近几年收缴让利、回扣款中的一小部分。
2、医药回扣之风的蔓延,造成医药市场混乱,伪劣药品久禁不止,人民用药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正是由于回扣,假冒伪劣药品才有了市场和流通渠道,才有可能堂而皇之地登上名优产品云集的国有柜台,才有可能闯入医院这块救死扶伤的圣地。回扣,成了假冒伪劣药品的调皮门砖。从近年来所揭露出的大批假药案中,只要稍加分析,就可以看出其中一个共性:几乎每一起假药案中,都有回扣的阴影。回扣助长了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的发生。
3、医药回扣之风的蔓延,弱化了竞争机制,扭曲了客观公正的天平。不给回扣不办事,不给回扣不进货,这就逼得众多医药企业走上让利回扣这条路来扩大销售,维持简单再生产,从而造成恶性循环。有些生产、经营企业盲目参加医疗单位以回扣多少进行的招标活动,自相降价,给予高额回扣。一些国 有大中型药厂为了不丢弃市场,也只好在国家规定的价格基础上一再让利推销,甚至有的企业以低限投料降低成本。这不仅是生产企业之间的相互残杀,而且保护了落后,给调整产品结构增加了阻力,而那些没有给予回扣的国有药厂,产品质量虽好,却往往被排挤出流通领域。
4、医药回扣之风的蔓延,已严重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引起人民群众越来越强烈的不满。有识之士呼吁:到了彻底解决药品巨额回扣的时候了。顽症还须猛药治,有关部门应当依据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所赋予的职责依法整顿、规范医药流通秩序,净化医药市场,操起法律之剑,彻底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割除回扣这个毒瘤,从而使药品购销步入及文明、健康的轨道。
㈢原因。
1、利益驱动,见利忘义。许多生产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单位将贿赂视为必要的业务费用,营销人员的工资、奖金与个人销售额直接挂钩,导致营销人员不择手段拉拢、贿赂有关人员。在金钱面前,少数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逐渐丧失,养成了不给钱不办事,多给钱多办事,甚至主动索取贿赂的恶习。少数采购人员和医生,哪种药品回扣高,就大量购进哪种药品,把职权变成摇钱树。
2、监督机制不健全、不落实。从查处的这些案件看,涉案单位都有一套比较完善的业务工作规章制度,但监督机制比较薄弱,缺乏切实有效的监督,特别是责任不明确,致使规章制度只是说在嘴上,挂在墙上,不能落到工作中,导致涉案人员大搞权钱交易,走上犯罪道路。
3、法制观念淡薄,存在侥幸心理。医疗卫生系统工作人员大都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有的还是医院的技术骨干,但他们法制观念淡薄,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就如同癌细胞一样侵蚀了他们的思想。他们对收受贿赂、大都存在一种侥幸心理,认为都是老关系,你给我钱,我给你办事,互利互惠,不会出事。即使出事,为了共同的利益也不会出卖我。正是这种侥幸心理,使一些人一步步陷入犯罪泥潭,最终身陷囹圄。
4、心理失衡,追求享受。少数医疗卫生系统的工作人员,看到在改革大潮中有人大把赚钱,生活奢侈,而自己辛辛苦苦工作多年,却不如人家一笔生意赚得多,心理扭曲,便利用自己的职务和权力,收受贿赂或把手伸向公款,大肆贪污、挪用,弥补自己心理上的失衡。
㈣预防对策。
1、强化教育,提高素质。腐败的滋生,首先是思想的堕落。加强思想教育,是减少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基础性工作。要加强 宗旨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自觉抵制权钱交易等腐朽思想的侵蚀。要加强廉政教育,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自觉做廉洁勤政的表率。要加强法制教育,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和重要岗位人员的警示教育,以案释法,警钟长鸣,使他们认识职务犯罪的重大危害,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2、健全机制,加强监督。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是预防医疗卫生系统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重要措施。一是要完善监督机制,严格监督责任。进一步修订完善监督机制,增强可操作性,明确监督对象。落实相关责任,保障依法行政,依规办事。二是全面推行医疗器械、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实行阳光操作,规范采购行为,确保采购活动公正、公开。制止医药采购的各种暗箱操作。对医药采购实行公开招标和网上招标,提高医药采购的透明度。杜绝药厂直接向医院推销产品,打击医药销售中收受回扣行为。物价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药价虚高的整顿,强化医药定价特别是进口药价的听证,同时,加强医药销售中的监督。三是严格选人用人标准,把好用人关。加强对重点岗位人员的监督考核,积极实行定期轮岗制度。
3、强化措施,加快医疗改革步伐。实行医药分家,把药转 到商业部门进行管理和经营,取消卫生部门和医院经营医药的权力。要研究出台医药管理法规,并在反腐败条例中增加有关约束条款,以防止医药分家后“貌离神合”。出台医院服务法规,减少医生走穴,杜绝收受红包行为。在医院设立电子屏幕,公开医院住院人数的床位总数,把闲臵病床公布于众。
4、加快医疗机构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积极进行公立医院的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机构与社会资金和技术设备合作的新形式,促进医疗机构的快速发展。搞好工资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分配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体现技术要素、管理要素参与分配并符合卫生工作特点的分配制度。强化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全面推进医药收支两条线管理,逐步扭转“以药补医”的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逐步建立起社会经营、多元开发、服务优质、保障有力的新型后勤服务体系。
㈤检察机关与医疗卫生系统联手共同做好职务犯罪预防的工作。
坚持打防并举,努力遏制职务犯罪的发生。坚持依法从重从严的方针,加大查处医疗卫生系统的职务犯罪案件的力度,充分发挥法律的震慑作用。要坚持惩治与保护并重,扎实有效地开展重点预防和专项预防,逐步建立医药卫生领域职务犯罪的 有效预防机制,努力遏制职务犯罪的发生。欢迎大家举报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市院举报电话为:2252000。
七、强调三点
1、人的主观意识的变化与职务犯罪的关系。
2、算两笔帐:⑴国家帐;⑵个人帐;
3、建议三条⑴敢于守住清贫;⑵乐于奉献;⑶远离生活的“高压区”。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以上是我今天宣讲的内容,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最后衷心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生活幸福!
谢谢大家。
第四篇:司法系统职务犯罪原因特点、预防对策
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原因、特点及预防对策
银川市人民检察院 李秀花
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是司法腐败的突出表现,也是社会危害最为严重的腐败现象之一。一旦司法工作人员发生腐败,突破了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不仅个案得不到公正处理,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都将受到严重的冲击。2008年以来,银川市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较为突出,出现一些严重的失职、渎职犯罪及窝案串案。为此,我们加强对此类犯罪的调查研究,深入发案单位了解执法状况,分析犯罪的现状、原因、特点,查找单位在制度、机制方面的漏洞,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以期从源头上遏制犯罪。
一、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原因
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银川市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处司法工作人员犯罪案件72件91人,其中,公安系统51人占56%,法院24人占26.4%,司法行政系统14人占15.4%,检察系统2人占2.2%。所立案件中,贪污贿赂案件26件35人,占立案总件数的36%,总人数的38.5%。渎职侵权案件46件56人,占立案总件数63.4%,总人数的61.5%。通过案件分析,我们可以发现:
(一)涉案罪名相对集中,贪渎交织现象严重。在查处的案件中,涉及的贪污、受贿、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四种罪名的70人占76.9%。其中,贪污16人,受贿17人,玩忽职守21人,滥用职权15人。其他罪名较少,徇私枉法7人,执行判决裁定失职渎职4人,虐待被监管人员3人,民事枉法裁判2人,徇私舞弊减刑2人,刑讯逼供1人,非法拘禁1人,挪用公款2人。司法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犯罪的背后往往隐藏着索贿、受贿犯罪。犯罪人在利用职权徇私情的同时,又大肆敛财,造 成了极坏的影响,严重影响了司法的公信力和法律的尊严。如:银川市中级法院执行局原正、副局长李峰、张金光、兴庆区公安分局富宁街派出所民警徐全都是因为收受贿赂而滥用手中的权力实施了犯罪行为,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
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枉法执行判决裁定失职、渎职虐待被监管人员民事枉法裁判徇私舞弊减刑刑讯逼供非法拘禁
(二)涉案的部门和人员相对集中。从案件分布来看:公安系统主要集中在经侦、刑侦、缉毒、看守所、基层派出所等部门;法院主要集中在执行、审判以及基层法庭;司法行政系统主要集中在监狱及基层司法所。从犯罪的人员级别来看:处级以上的5人占5.5%,科级以上38人占41.8%。部门负责人或单位的骨干及关键岗位人员42人占46.2%,他们一般都掌握
***050处级以上科级以上部门负责人系列1
一定的决策权或者处分权,往往成为被拉拢腐蚀的重点对象。一些干警对工作不负责而失职渎职或为了谋取利益而滥用权力等。如:宁夏第二强制戒毒管理科副科长闫春荣收受他人贿赂私放三名强制戒毒人员,被判处有期徒刑。
(三)公安系统犯罪人数居多,协警犯罪所占比重较大。立案查处的72件91人中,公安系统35件51人,占立案总件数48.6%,总人数的56%。在51人中,协警25人,占立案总人数的49%。
(四)渎职侵权现象严重。在查处的72件91人中,贪污贿赂案件26件35人,占立案总件数的36%,总人数的38.5%。渎职侵权案件46件56人,占立案总件数63.4%,总人数的61.5%。
人数3556件数264602040贪污贿赂60渎职侵权案件80100
尤其是监狱和基层司法所,立案查处14件14人,其中,渎职侵权案件13件13人,占立案总件数和总人数的92.9%。其次是公安系统,在立案查处的35件51人中,渎职案件25件34人,占总件数的71.4%,总人数的66.7%。渎职现象特别严重,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和极坏的影响。
(五)“窝案 ”、“串案”突出,危害性极其严重。一名官员落马,往往会带出一批官员甚至是高级干部,即所谓的“群体效应”。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庭3名执行法官就因一案被追究刑事责任。在一起徇私舞弊减刑、玩忽职守窝案中,银川监狱直属一分区区长王力、七监区监区长李立群、监狱刑罚执行科科长赵龙以及狱政科等部门6人被判刑。兴庆区检察院查 处的王献海、韩鹏等人行贿案中,受贿人马彦生犯罪金额高达220余万元,涉案单位和个人多达70余个,犯罪时间从2004年至2011年长达7年之久,犯罪行为涉及银川、吴忠、固原、石嘴山、中卫五市,几乎所有的基层法院都被牵扯其中。共有30余名法官,1名检察官,10名司法行政人员被追究了责任。近50名司法工作人员同时“触犯法律的高压线”,其性质之恶劣、影响之严重,在宁夏司法史上堪称前所未有,严重损害司法权威,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
二、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特点
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的特殊性是构成这类犯罪的前提和基础。究其原因,既有主观方面的因素,也有客观环境的影响,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不到位,定位不准确。少数政府机关主要负责人对预防职务工作认识不到位,定位不准确。认为党风廉政建设是虚指标、软任务,不易出成绩,只要使干部不越雷池、不闯“红灯”,队伍不出大事就行了;甚至个别单位领导认为预防职务犯罪的主体是检察机关,由检察机关一家承担预防职务犯罪的职责,对于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抓的不紧,措施不多,制度和机制不健全,监督不力;有的单位领导对预防工作重视不够,没有配备相应的人员,只有纪检书记一人兼顾单位党风廉政工作;有的单位忽视了对其工作人员职业道德以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致使一些人经不住腐朽思想和社会不正之风的侵蚀,把手中的权力当作谋取个人利益的工具,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二)以案谋私,追求物欲。少数司法工作人员平时不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和党性修养,价值观念发生扭曲,思想发生偏差,法制观念淡薄,私欲恶性膨胀。在特权思想及“有权不用,过 期作废”的思潮影响下,进而萌发利用职务之便行贪污受贿之念。如兴庆区公安分局富宁街派出所民警徐全明知被害人是重伤和田某是嫌疑人,却不立案侦查,致使田某不受法律追究。还收受贿赂2万余元,通过关系,将强制戒毒人员张某从戒毒所私放,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三)机制不够健全
1、准入机制的不健全,人员素质较差。准入机制随着法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经历了漫长的推动过程。由于前几年准入机制的过宽,大量的文化水平较低及非法律专业人员进入政法机关,使司法队伍鱼目混杂、良莠不齐,一些文化水平低、责任心不强,靠“任命”式获得检察官、法官资格的人依然在执法办案,且占有非常大的比例,甚至是中层领导或办案“主力”。在查处的案件中,专科及以下文化程度52人占57.1%,如:金凤区法院原执行庭庭长曹某某因明知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6个月的盗窃犯罪人张某某未被交付执行,而未履行监督职责,导致被告人处于失控状态又重新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6个月。同时,曹某某签字借出的张某某案审判卷宗未及时归还,导致卷宗丢失,曹某某因涉嫌玩忽职守被相对不起诉。这并没有引起他的重视,之后,又两次因丢失卷宗材料被行政处罚。从现状看:一是没有通过“司法考试”的人员依然在办案第一线行使与己资格极不相称的法律职权,有的甚至规避统考准入,被任命为检察长、院长类职务,迂回取得法律资格。二是通过“司法考试”人员不经过熟悉岗位技能实战演练、参与出庭审判等岗位锻炼,就直接承办案件,独当一面,出现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形,容易导致渎职失职类犯罪产生。三是由于人员短缺,工作压力大,政法机关的临时聘用人员较多,尤其是在公安和法院,存在大量的临时聘用人员。这些人员不属于政法 机关在编人员,单位平时对他们疏于管理和教育,使其缺乏起码的职业道德和执法观念。如:2011年5月西夏区公安分局协警员靳某,在值班期间,因内勤牛某叫其去加油,靳某在没有确认当班领导同意的情况下,明知协警员不得驾驶警车,却违规驾车加油,结果与一辆摩托车发生碰撞,导致摩托车司机抢救无效死亡。
2、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与诉讼法律法规不衔接、不配套。诉讼法律法规虽然对基本诉讼程序作了明确规定,但要将这些程序规定具体落实到操作中,仍然需要完整、配套的制度和措施加以明确和细化。一方面,由于管理工作分散在公、检、法、司各单位以及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不能形成规模;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使管理成为政法各部门的一种附属职能,所以很难制定出一套与诉讼法律法规相配套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另一方面,由于这种混杂的管理模式所表现出来的管理上的分散性、操作上的无序性和心理上的随意性,恰恰顺应了普通人追求自由和惰性的本能,使得管理者失去制定配套制度和措施的积极性。
3、临时聘用人员管理机制不健全。调查发现:有的单位严重缺乏办案力量,导致一些临时聘用人员长期代行法官、检察官、公安民警、司法工作人员职权,自身产生角色错位,加之这部分人员工资待遇较低,工作强度较大,在单位属于“好使唤”的人员,容易产生心理失衡,逐步走上吃、拿、卡、要,甚至犯罪的道路。如:西夏区分局文昌路派出所协警员李瑞军,在被辞退后,又因工作繁忙,被叫回帮助办理案件,2011年6月李瑞军和另外两位协警员姚铭、陈瑞阳在未经领导同意的情况下,私自出警将贩卖考试作弊器的刘某、李某抓获,并将罚没款21000元私分,被判处有期徒刑。调查中还发现,银川市 公安局及下属分局招聘协警员高达2000余人,已具有相当规模。而公安部门对于协警的管理制度只是散见于一些规章条例。这些规章条例大多内容空泛,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在落实和监督管理方面,很难实现应有的约束力。这些管理监督方面的漏洞,使犯罪人有机可乘。而一旦发现他们有违法违纪等问题时,用人单位则简单的将他们除名,且不留案底,导致一些人被A单位辞退,又迅速被B单位录用,埋下了不安全隐患,极易成为司法、行政执法队伍的乱源,引发一系列犯罪行为。
(三)管理和制度存在缺陷,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由于政法机关人事管理和运行机制不完善、不科学,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给一些人可乘之机。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单位规章制度不健全,落实措施不到位,对于重点单位、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风险点查找不全面、不准确,风险防控措施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个别单位干脆没有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如:永宁县公安局查找风险点1条,而刑侦、缉毒、经侦、治安等9个部门风险点是“零”。
(四)“诉讼掮客”的出现严重干扰司法公正。近年来,“诉讼掮客”十分活跃。在查处的司法腐败案件中,律师搞灰色代理向法官行贿,已成为了一种潜规则。究其原因,主要是近年来律师队伍管理比较松散,司法主管部门认为律师是自由职业者,不拿单位工资不好管理,因而,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监督机制,使其游离于政法队伍外缘,结果是不仅他们自己犯罪,还将一些司法人员拉下了水。如:我市查办的哈少宁受贿一案,就是因为康乐公司法律顾问白某从中为委托单位“引荐”,主审法官哈少宁经不住诱惑,才走上犯罪的不归之路,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甚至一些“诉讼掮客”与法官之间形成了利益链条。如马彦生受贿案中,从中“引荐”的法 官、检察官、律师及其他人员多达19人(其中,律师10人),在其受贿的220余万中,“掮客引荐”就达91.5万元,占41.6%。如:宁夏昊德律师事务所副主任赵建祥,就曾三次为代理的三起案件“引荐”并给马彦生行贿9万元。
(五)打击不力、惩处不严。政法人员职务犯罪的查处与被查处双方均为政法人员,查处起来存在畏难情绪。一是查处难度大。有些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带有浓厚的“因公”情结,有时责任难以分清,罪与非罪的界限难以界定,查处此类案件时,说情多、阻力大,致使有些案件查得不深不透。二是瞒案不报。个别政法机关为了“遮丑”或者为了保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往往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发案后不向有关机关移交。三是量刑较轻,不足以警示震慑犯罪。从判决结果来看,相当一部分案件被判缓刑和免予刑事处罚,从而使一些人产生了漠法心理。四是对行贿犯罪和行贿行为的放纵。行贿和受贿是犯罪共同体,他们互为条件,相互依存,引起受贿的直接原因是行贿。但在现实中,行贿犯罪越来越被“轻刑化”甚至免刑化。调查中发现:司法工作人员大多是被动性受贿,有的案件当事人在办案人拒贿后,将贿款臵于办案人员办公室后迅速逃离,办案人员无奈将该款上交单位纪检部门。但是,单位处理结果令人遗憾:无一例外,单位纪检部门将所有上交的现金、礼品等全部退还行贿人或作为执行款处理。这些贿赂款,少则一次性给办案人员缴纳了几百元电话费,大多数则是一次性的给予办案人员人民币2万元左右,最多的达到了5万元,这种处理方法,无疑放纵了行贿犯罪,也为受贿犯罪打开了方便之门,影响执法公正和法律尊严。
三、预防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对策
犯罪的预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层次、多角度的预防 措施才能起到遏制犯罪的作用。
(一)提高思想认识,准确定位。单位领导要坚决克服对预防职务犯罪错误思想和模糊认识,提高对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认清楚本单位就是预防职务犯罪的主体,要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与单位党风廉政工作融为一体。与单位的其他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制定预防职务犯罪计划,健全工作机制并组织实施。加强对职务犯罪多发、易发岗位和环节以及下级单位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对党纪党风廉政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廉政意识,形成自愿参与监督、自觉接受监督的良好氛围。
(二)突出教育的基础作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1、突出教育的前瞻性。围绕司法工作发展,把反腐倡廉教育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司法系统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紧密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际,在全系统内开展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加强党纪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防线。
2、突出教育的针对性。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领导干部是权力的掌管者和行使者,是被拉拢腐蚀的重点对象,只有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教育,才能增强整个集体的免疫力。还要针对不同职务、不同年龄结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工作岗位的特点各有重点、分层次教育。对领导干部,主要突出权力观教育,引导他们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立党为公、执法为民;对于重点岗位、重点部门的人员,主要进行党的宗旨教育,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提高履职能力。调查显示:渎职案件占立案总件数的63.4%,总人数的61.5%,属于司法系统案件高发区。因此,要教育广大干警爱岗敬业,恪尽职 守,彻底解决精神怠慢、不在状态、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增强责任意识和履职尽责观念,树立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切实把每项工作作为自身应当做、必须做、要做好的事;对于聘用人员,要关心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生活情况,适当提高他们的收入,定期开展谈话,了解他们的社交圈,把管理、监督工作延伸至八小时之外。
3、突出教育的实效性。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制方式防止腐败,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思想灌输与启发式教育、理论教育与形象化教育、正面典型引导与反面案例警示结合起来,使教育形式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增强教育的亲和力、吸引力,从而增强教育的效果。
(三)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笔者认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要素应主要包括思想道德教育机制、法规制度约束机制、监督管理机制。同时从手段、辅助和保障作用考虑,还要包括规范权力运行机制、查办惩处机制、廉政测评预警机制、廉政激励机制、组织领导机制等内容。一方面应突出系统性、前瞻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坚持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工作起点和工作目标的高度一致,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以全面防范为体系目标,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建立“文化+制度+科技”的立体预防工作模式,彰显体系的整体功能。另一方面,应立足现实,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问题。
1、完善教育机制,凝聚力量,形成宣传教育整体合力。建立起干警思想动态定期分析制度。经常对干警的工作表现、思想情况深入摸查,通过听取所在部门和党支部的意见,了解干警的工作、思想状况,认真分析,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做到防微杜渐。
2、建立健全“准入”机制,严把“入口关。坚持凡进必考,进行严格的考试考核,招录考试中,应增加德育的内容以及工作责任心、事业心的测试,真正使品德高尚、有能力、有责任、能担当的人员进入司法系统。录入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岗位技能实战演练、参与办理案件、出庭审判等岗位锻炼,试用期满后方可上岗。不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不能任命相应职务。
3、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要加强对司法工作人员执法、办案全过程的监督,健全执法、办案各个环节中的规章制度,严肃纪律,设立办案工作监督员。通过监督,使司法工作人员普遍树立按程序办案的意识,减少和杜绝违规办案。一是加强对案件的跟踪检查,建立事后监督检查制度,认真对已办结的案件进行检查、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违法违纪问题必须严肃查处。二是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从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入手,全面排查,科学评估,找准查廉政风险,为制定科学严密、有效管用的防控机制打好基础。三是强化竞争激励机制。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各个部门推行双向选择,领导职务任期目标责任制、任期制,在整个政法队伍中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功者奖、过者罚、劣者出的竞争激励机制,既可保持队伍活力,提高政法队伍整体素质,又可防止某些人员由于在某些职位呆得过久可能编织起巨大关系网,滋生各种腐败的现象。四是建立聘用管理机制。严 格控制聘用数量,确因工作需要聘用临时人员的,要把好“入口关”,不仅要注意了解其专项技能,而且要特别重视了解其品德修养、教育背景、成长经历和家庭情况等,防止将一些品性不端、具有社会不良习气的人员聘入机关。要制定临时工作人员的招聘、录用、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的工作机制。对于有违法违纪的及时予以处理,并予以登记、落有案底,以防此类人员再次被录用。五是针对律师、公正人员管理松散的问题,认真分析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健全律师、公正人员教育、管理、监督机制。六是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作用,对司法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执法犯法的现象应严肃查处,绝不放纵犯罪。
(四)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增强法律威慑力。惩治是预防腐败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要始终坚持一手抓预防、一手抓惩治,把查办案件作为工作的主业来抓,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使广大干警严格遵守纪律,克服侥幸心理,最大限度地降低违纪违法行为发生的几率。加大举报知识的宣传和举报奖励力度,使群众知道怎样利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懂得怎样举报犯罪,提高他们举报职务犯罪的积极性,以最大限度的消除犯罪的“黑数”;加强对案件处理结果的监督,严格控制不起诉案件和缓刑、低刑判决。严格减刑、假释的审批条件和程序,完善保外就医的条件和审批手续,以法律的威严震慑犯罪,减少犯罪;加大对行贿犯罪的查处力度。检察机关必须加大查处力度,逐步解决行贿犯罪普遍量刑较轻,甚至大量行贿犯罪人未被追究的问题。消除行贿人认为刑不上行贿者的心理。使犯罪人的法律风险和道德损失大于其非法收入,即增加其犯罪成本,从而 达到威慑和预防犯罪目的。
陈少华,宁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银川市人民检察院 李秀花 *** 作者简介:
陈少华,男,生于1964年,大学本科学历 宁夏中卫市市人,宁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教授、兼职律师,曾担在固原市中级人民法院担任法官12年。
李秀花,女,生于165年,大学本科学历 宁夏中卫市市人,宁夏银川市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处处长。
第五篇:烟草系统职务犯罪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烟草系统职务犯罪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首先感谢烟草专卖局的领导和各位同志给了我一个和大家交流职务犯罪预防知识和探讨惩治商业贿赂犯罪的机会。在座的各位都知道,烟草系统作为国家的垄断行业,国家对其实行“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烟草专卖制度,其重要特征是行政管理和生产经营管理高度集中。吸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消费现象,烟草行业是与1亿人口的劳动就业及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占国家财政收入十分之一强的、不可一日或缺地为3亿烟民提供服务的特殊行业。这些年来烟草行业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1982年1月1日成立中国烟草总公司以来,烟草行业在满足市场消费需求、增加国家财政积累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卷烟年产销量从1981年的8520支发展到2000年的16750支,增长不足1倍,而实现卷烟工商利税却从75亿元人民币发展到1050亿元,增长整整13倍。仅2004年便实现工商税利2100亿元,比2003年增长26%。然而正是由于这一行业的特殊性,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烟草系统在一些地方连续发生了严重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案件,近年来成为职务犯罪的重灾区,一些腐败分子臵党纪国法于不顾,利用烟草批发、机械购进、技术改造、烟叶收购等机会,以权谋私,肆意侵吞国家钱财,从南国烟草大王褚时键的倒下到北方烟王李国 庭的落马以及走上不归路的海南省烟草专卖局原局长、党组书记、省烟草公司原总经理陈罗荣,无一不是触目惊心,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毒化了社会风气,而且严重阻碍了烟草事业的健康发展,因而危害极大,已成为当前干部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突出问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有的同志也许会问,我省是烟草弱省,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很少发生,有必要进行法制教育吗?我们认为这很有必要,为什么呢?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职务犯罪的存在,往大里说,严重制约了依法治国的进程,影响了部门的形象;往小里说,害己害家。因此,教育必须是经常性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危害是极大的,乃是全球的公害,它破坏经济、削弱民主和法制、扰乱社会秩序,并使有组织犯罪和恐怖主义更加猖獗,给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带来更大的苦难,因而预防和打击职务犯罪意义重大。就连由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与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主办的于2006年6月23日至27日在贵阳市召开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中国刑事法治的协调完善”学术研讨会,也将预防职务犯罪与反腐败做为首要学述问题加以研讨,并且定论:“预防与打击并重,预防为先”!我今天宣讲的内容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刑法关于犯罪构成的理论知识,职务犯罪及职务犯罪预防的概念;二是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渊源,预防机构的配臵及工作情 况;三是武威市人民检察院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出台的九条惠农措施;四是全国、全省、全市职务犯罪发展态势;五是商业贿赂及基本特征和危害;六是烟草系统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新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一、我国刑法关于犯罪构成的理论知识
1、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规定什么是犯罪,犯的什么罪,以及依据特定的罪刑关系确定行为人应承担何种刑事责任与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刑法的特征。
⑴在所有的法律中,刑法的强制性最为严厉。⑵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刑法调整和保护的社会关系最为广泛。
⑶刑法是国家规定越轨行为的最后手段。刑法好比下游的坝,它是最后手段了,再没有别的办法了。实质上,刑法是一个国家民族价值观的抑射物和价值观的体现。
3、刑法的基本原则。⑴罪刑法定原则。
是指什么样的行为构成犯罪,构成什么样的犯罪,以及应承担什么样的刑事责任和处以什么样的刑罚,都必须由法 3 律做出明文规定或依据法律的明文规定来判断,也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⑵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是指犯多大的罪就应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以及依据其承担的刑事责任给予相应的刑罚处罚。也即:重罪重责重罚,轻罪轻责轻罚;刑当其责,罚当其罪,罪责刑相称,罪责刑相应。
⑶适应法律人人平等原则。
适用刑法平等原则是宪法上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刑法上的反映。我国现行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犯罪的概念。⑴犯罪的概念。
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法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⑵犯罪的特征。
犯罪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社会危害性。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即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损害的特性。二是刑事违法性,即犯罪不仅是一种违法行为,而且是触犯刑法的行为。违法并不都是犯罪,只有严重违法并经过刑法加以规定才能构成犯罪。三是应受刑罚惩罚性。即犯罪是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⑶犯罪构成。
所谓犯罪构成,是指依照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必须具备的一切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总和。
⑷犯罪构成的要件。
犯罪构成的要件有四,缺一不可。
一是犯罪客体,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关系。如杀人罪所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贪污罪侵犯的是社会经济秩序等。
二是犯罪客观方面。就是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三是犯罪主体。是指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年龄、实施犯罪行为,依照刑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它可分为一般主体和特殊主体。职务犯罪必须是特殊主体。即国 家工作人员。
四是犯罪主观方面。是刑法规定的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及其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包括犯罪的故意和过失。
5、职务犯罪及职务犯罪预防的概念。⑴职务犯罪概念。
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贪污贿赂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以及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它重大犯罪。
⑵职务犯罪预防概念。
是指国家和社会针对一定社会历史发展时期职务犯罪的状况、特点、原因和条件,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运用多种手段、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国家工作人员产生职务犯罪的因素,以达到减少和遏制职务犯罪的目的。
二、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渊源,预防机制的配置及工作情况
对职务犯罪进行预防的提出,从全国来看已近二十年,尤其是南方经济发达地区早有认识,但在我们这里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正式纳入检察机关的检察职责,只有三、五年的时间,尽管过去也在搞,但仅仅是通过个案进行警示,通过查 办和公诉职务犯罪案件,达到教育、警示的效果和目的。此项工作纳入检察机关的职责以后,在短短的时间内,起步良好,效果明显,社会反响好。之所以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是因为除去宏观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外,还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立法的原意,原本是在打击和惩治职务犯罪行为的基础上,重点起到教育和挽救的作用,但实际上在打击和惩治之后进行的教育和挽救却不如在提前预防的基础上进行的教育和挽救,由此可见,预防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二是从保护干部的角度考虑,职务犯罪一旦发生,必须使用追究刑事责任的方法,才能达到教育和挽救的目的,但是若提前预防,则能将违法犯罪行为制止于萌芽状态。因此,职务犯罪预防是对我们干部的负责和保护。三是借用纪检监察部门常用的一句话:“常举刀,少砍人”,使我们的干部在职务犯罪方面“不愿犯,不能犯,不敢犯”,这才是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真实目的和意义。四是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堵塞漏洞,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武威市职务犯罪预防机构配置工作情况
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涉及领域广,牵扯面大,必须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共同 参与、齐抓共管才能健康运行,达到减少和遏制职务犯罪发生的效果。
二00二年四月,经中共武威市委组织部批准,在武威市检察院组建成立了职务犯罪预防处,八月二日人员到岗开始工作,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经中共武威市委批准,成立了中共武威市委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领导小组,任命组长一名,副组长三名,成员单位十五个。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检察院预防处,负责日常事务工作。到二00三年八月,各县(区)相继组建成立了预防机构,都建立了党委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配臵了工作人员。全市共配臵预防机构五个,工作人员十一名。
二00三年三月,制订出台了《武威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责任制度》、《武威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制度》。,同年九月、十一月又制订出台了《武威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试行)》、《中共武威市委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考核办法(试行)》。
二00五年三月,在武威监狱建立了武威市职务犯罪预防警示教育基地。
二00二年至二00六年七月,全市开展了以下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1、系统预防工作。建立协调组织十一个,工作联系点三十一个,与三十个单位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
2、专项预防工作。介入重点建设项目三十项,涉及金额1,509,732,114.00元。
3、个案预防工作。市院及各县(区)院每年平均开展一项个案预防工作,累计开展二十项个案预防。
4、法制讲座44次。
5、法制宣传157次。
6、发检察建议74份。
7、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十三场(次),接受教育者2180余人。
三、武威市人民检察院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出台的九条惠民措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立足法律监督职能,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运用法律手段切实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医疗卫生系统也不例外,是我们贯彻市委加快“四个变革”,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有 效途径,结合全市检察工作实际,武威市人民检察院于2006年3月20日制订出台了以下九条服务措施。
1、依法履行批捕、起诉职责,加大对侵害农民合法权益,危害农业生产犯罪的打击力度。
2、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经营活动。
3、积极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4、认真查办发生在乡镇、村组的职务犯罪案件。
5、认真受理涉农民事行政申诉案件。
6、用心处理涉法涉检信访案件。
7、积极参与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8、加大对常住和居住在农村的监外执行罪犯和考察帮教力度。
9、积极调研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
四、全国全省全市职务犯罪发展态势
建国初期,在中国发生过一起震惊中外的特大职务犯罪案件,那就是已被搬上银幕的张子善、刘青山职务犯罪案,毛泽东同志亲笔批示对二犯判处了极刑。就在1953年,全国人大颁布《惩治贪污贿赂犯罪条例》,此后,职务犯罪有所下降,特别是贪污、贿赂犯罪。改革开放以后,职务犯罪有所上升,在1982年3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颁布了 《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职务犯罪急剧上升,特别是大案、要案,并且愈演愈烈,达到触目惊心的地步。从这几年全国全省以及全市检察机关查办的案件情况看,职务犯罪呈以下发展态势。
1、在行为的严重性上,大案要案急剧上升。过去贪污受贿数万元可称为大案,现今的犯罪金额在几十万元、几百万元、几千万元的屡屡出现,有的甚至上了亿元。
2、在行为的主体上,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卷入腐败行为的人数有上升趋势,虽然所涉及人员的绝对数量不大,但由于卷入者位高权重,所造成的破坏性后果极大。陈希同、王宝森、褚时健、成克杰、胡长清、李真等案件就是典型。2005年,我省查处腐败案件(主要贪污、受贿案),涉及县级干部65人,厅级干部4人。2006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呈上升趋势。我市查处的原天祝县国土局局长徐海元贪污、挪用公款案、原凉州区公安局经文保大队队长潘竞英贪污、滥用职权、徇私枉法、受贿案,以及去年至今年查处的市财政局局长于××案、外贸公司总经理潘××案、建委资金管理中心主任李××案、省建九公司总经理金××案、市群众艺术馆馆长王××案等,都是本市近几年以来的大要案 件。
3、有组织的团伙作案日益增加。近年来发生大量窝案和串案,一些腐败分子部门内结成有领导、有分工的违法犯罪团体,有组织地滥用权力。如湛江走私团伙大案,令人触目惊心。
4、在腐败现象发生的领域,职务犯罪广为蔓延。腐败不仅在经济管理分配部门大量发生,而且在文化、科技、教育等传统上认为是“清水衙门”的部门也不断出现。如教育系统、艺术部门的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案件时有发生。
5、权力的廉洁度普遍下降。在任何社会,对腐败行为的判断都有一定量的标准,这些标准构成了追究违法违纪责任的起点。但我们知道,公职人员行为规范的底线往往高于这一基点。于是在权力的廉洁状态和腐败之间,形成了一种未达到违法责任的地步,但权力本身并不干净的空间,这种状态被称为“准腐败”。“准腐败”的大量发生,使权力的廉洁度普遍下降,而其严重性是它成为职务犯罪等腐败现象的丰厚土壤。
五、商业贿赂及基本特征和危害
商业贿赂是贿赂的一种形式,但又不同于其他贿赂形式。(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从反不正当竞争角度规定商业贿赂的,即商业贿赂行为首先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这是因为,倘若经营者不是通过降低成本、提高商品质量等参与竞争,而是通过贿赂手段购买或者销售商品,那么必然违背竞争原则,扭曲市场关系,损害其他经济者的合法权益,构成不正当竞争。所谓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为销售或者购买商品而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者个人的行为,作为贿赂的一种表现形式,商业贿赂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1、行贿主体是从事商业活动的经营者。所谓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这种特定的行贿主体是商业贿赂区别于其他贿赂的一个重要特征。
2、目的明确化。经营者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目的是希望在经营活动中排斥正当竞争,获取交易机会,从而将自己的产品或服务销售出去,或者以更优惠的条件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这是商业贿赂的本质特征。
3、手段多样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查处力度的加大,商业贿赂的花样不断翻新,手段越来越隐蔽。经营者通常以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个人。如经营者假借促销费、宣传费、赞助费、科研费、劳务费、咨询费、佣金等名 义,或者以报销各种费用等方式,给付对方单位或个人以现金或实物;为对方单位中的有关人员提供国内外各种名义的旅游、考察,甚至性贿赂等等。经营者在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帐外暗中收受回扣,也是商业贿赂中一种比较常见的行为。所谓帐外暗中,是指未在依法设立的反映其生产经营活动或者行政事业经费收支的财务帐上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明确如实记载,包括不记入财务帐或者做假帐等。由于商业贿赂名目繁多,无帐可查或者帐目虚假,具有极大的隐蔽性,给查处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4、侵犯客体复杂化。商业贿赂违法犯罪行为,既是对正常的公平竞争秩序的破坏,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同时,由于商业贿赂往往与部分国家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收受贿赂、贪赃枉法、腐化堕落直接相关,又严重侵蚀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扰乱了国家机关正常的管理活动。
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造成经营者之间的不平等竞争,破坏了公平竞争秩序,它使市场竞争变成贿赂、人情及关系网的恶性博弈。
2、造成物价虚高,特别是一些医药企业实行高定价、高 回扣,加重了国家和群众的负担。
3、严重败坏了社会道德和行业风气。
4、通过商业贿赂,假冒伪劣商品流入市场,使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犯罪活动有可乘之机,消费者深受其害。
5、妨碍了质量、价格、技术、服务等效能竞争手段作用的发挥,使市场配臵资源的作用失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难以实现其本有的价值。
6、行贿的经营者作假帐虚报成本,接受贿赂的单位或个人不入帐或隐瞒收入,前者抵税,后者不纳税,造成国家和地方税收大量流失。
7、国家工作人员接受贿赂,其后为保官或晋升行贿,严重破坏了国家廉政制度建设。
8、受贿者暗中出卖本单位利益,造成企事业单位管理的困难,严重破坏了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
9、损害我国的国际形象,影响国际评估机构对我国腐败程度的印象。
10、商业贿赂加大贫富差距,一部分人一夜暴富,更多的人却困在市场竞争中受到不公正的排挤而收入减少,从而使得贫困人口增多。
11、商业贿赂滋生洗钱和有组织犯罪,其引起的社会不 满情绪又会加剧社会冲突,造成一系列的社会动荡和犯罪率上升。商业贿赂泛滥将使国家陷入犯罪率不断攀升的恶性循环。
12、妨碍政府职能的转变,商业贿赂导致的竞争不公、市场混乱和违法犯罪使得政府监管力不从心,政府部门不得不强化对市场的干预,市场经济要求政府转变职能的目标难以实现。
13、商业贿赂导致政府公共开支的效益被削弱,或者大打折扣。
14、商业贿赂盛行所导致的官商勾结和结党营私妨碍了法律政令的实施,诱发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加剧社会矛盾,妨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之,商业贿赂对市场经济和国家廉政制度有百害而无一利,绝非经济发展的“润滑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商业贿赂的持续盛行将使市场经济陷于毁灭,使社会道德腐化堕落,使社会发展落入迷途,根治商业贿赂是我国反腐败斗争的必然要求。
六、烟草系统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新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一)烟草系统职务犯罪的特点
1、位高权重,监督乏力
位高权重,贪污受贿是众多职务犯罪的首要特征。近年来发生在烟草系统的职务犯罪案件大多数犯罪嫌疑人的身份是烟草专卖局局长、烟草公司董事长、经理或者是大型国有卷烟厂厂长等重要职务。“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些犯罪嫌疑人之所以犯罪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权力失去了监督,因为觉得自己做出的贡献大,大搞“一言堂”“家天下”,听不得不同意见,视单位或工厂为自己的私有财产,为所欲为,大肆贪污挪用。如大家都知道的“南国烟王”,云南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裁褚时健为了让其子女能过上上等人的生活,不惜慷国家之慨,指使普宁市烟草公司为其女儿褚映群多批烟草借款930万元,在与揭阳市烟草公司的卷烟生意过程中,从该烟草公司要走人民币2700万元,港币100万元,美元30万元,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迅速成为千万富婆。
2、品行堕落,贪色循情。
经济上的犯罪与生活上的堕落,绝大多数时候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纵观近年来发生在烟草系统的职务犯罪案件,很多干部走上犯罪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从生活作风不检点开始的,在金钱、权力、美色面前经受不住考验,往往背叛自己的誓言,贪赃枉法,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最终品行堕落,沦落为人民的罪人。有“北方烟王”之称的张 家口卷烟厂原厂长、市政协副主席李国庭(副厅级)就是最好的例证,他的一位“红颜知己”——该厂主管财务的副厂长冯季玲为其贪污挪用大开方便之门,其大肆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就是从把冯季玲推上领导岗位后开始的,在1990年至1997年短短七年的时间里,个人贪污受贿总额达千万元之巨,平均每年非法敛财一百四十余万元,而其之所以能够得逞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有了这个红颜知己的帮助,而冯季玲也在短短七年时间里贪污公款二千六百余万元,比李国庭本人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3、共同犯罪居多
这是近年来职务犯罪的一个共同特点,犯罪分子为了共同的利益,互相勾结,相互利用,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主要领导拿大头,办事人员拿小头,人人都有好处,谁也不吃亏,而且“相对安全”,不易被发现。褚时健与云南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会计师罗以军,副董事长、副总裁乔发科共同贪污2780万元就是在这两个人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因受贿、贪污、挪用公款和玩忽职守被判处死刑的海南省烟草专卖局原局长、党组书记,海南省烟草公司原总经理陈罗荣,也是在中国烟草总公司海南省公司进出口处副处长、寮中好运烟草有限公司总经理周英三等人的“帮助”下完成了他的犯罪过程。
4、涉案金额大近年来在烟草系统发生的职务犯罪案件,涉案金额动辄成百万上千万元,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褚时健案的涉案金额多达三千余万元,陈罗荣案的涉案金额达千余万元,李国庭案涉案金额近亿元。
(二)烟草系统职务犯罪的原因
1、收入悬殊、权力失去制约和监督。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分配方式多样化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巨大物质利益反差的刺激和诱惑下,加之权力失去制约和监督,一些国家工作人员开始利用手中掌握的人事、销售、财务和资源分配权力进行“权力寻租”,陷入权钱交易的旋涡。曾有“烟草女强人”之称的原云南思茅地区烟草专卖局局长兼烟草公司经理罗胜利腐败案就是最好的例证。在她的领导下,在短短几年内该烟草公司就发展成拥有2亿固定资产、上缴千万税收的龙头企业,被烟草公司的同行和当地公认为“女强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心态渐渐地发生了转变,看着身边的烟草经销商一拨拨地富裕起来,罗胜利心里失去了平衡,她开始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牟利,在极短的时间内收受贿赂贪污公款近百万元。
2、不注重道德修养和世界观的改造。纵观烟草系统的很多涉案嫌疑人大都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水平,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性的问题,那就是不注重学习,特别是不注重政治学习,不注重自己世界观的改造,面 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个人工作、生活上的一些挫折,迷失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关键时刻把握不住自己,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影响下,在金钱和利益的诱惑下,贪图享乐,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李国庭、褚时健、陈罗荣之流的犯罪历程充分说明了这一事实。北方烟王李国庭的犯罪历程就是最好的例证,李国庭曾是一个锐意改革,有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干部,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使张家口卷烟厂这个普普通通的市属国营企业的固定资产由当初的2000万元发展到22.2亿元,成为塞外山城张家口市的财政支柱和河北省利税第一大户,正是由于不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乱搞男女关系,最终成为人民的罪人。
3、社会上不法之徒的拉扰腐蚀。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由于一些体制、制度不完善或者说有漏洞,权力在某些环节、某些方面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导致社会上一些不法之徒,千方百计拉扰腐蚀掌握权力的党员领导干部。他们往往瞄准领导干部的薄弱环节投其所好,用金钱美色加以诱惑,将我们党员干部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拉下水,使他们攫取暴利的企图得逞。我们的党员干部如果对此没有足够的认识,不注意防微杜渐、时刻警惕,就极易被腐蚀、被利用,跌入罪恶深渊。因受贿、贪污、挪用公款和玩忽职守被判处死刑的海南省烟草专卖局原局长、党组书记,海南省烟草公司原总经理陈罗荣,其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就 是受到社会上不法之徒的拉扰腐蚀,而走上不归路的。
4、靠权吃权,追求权力的私有化。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时下广大人民群众切齿痛恨的一大公害。他们靠的所谓山,所谓水,实质上就是权,是行业特权。有些公职人员以行业职权自居,充分利用权力,靠特权这根魔棒收刮民财。用特权来谋取一己私利,最终走向犯罪。褚时健为了使其子女尽快致富,过上上等人的生活,帮助其女褚映群在普宁市烟草公司多批香烟,而且从该烟草公司借款930万元,在与揭阳市烟草公司做卷烟生意过程中,从该烟草公司要走人民币2700万元,港币100万元,美元30万元,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迅速成为千万富婆。
5、法制观念淡薄,存在侥幸心理。有些人并不是法盲,知道什么是犯罪,也知道犯罪后果,但其法制观念不强,对有关规定臵若罔闻。有章不循,有令不止,明知故犯,无视法律尊严,肆无忌惮地进行各种职务犯罪活动。同时,他们之所以明知故犯,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心存侥幸,认为向自己行贿的都是自己的老朋友,铁哥们,绝对不会出卖自己,贪污多与下属共同作案,认为同坐一只船,相互保密,不易案发,以致在犯罪的道路上越陷越深,甚至出现“前腐后继”,前后任“一把手”连续落网的现象。还有一种心理,认为行贿和受贿双方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你给我钱,我给你办事,互利互惠,为了双方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行贿方不会出 卖我。他们没有深思,行、受贿双方的心理基础是不一样的,双方之间的关系完全受利益支配,毫无情义可言。
6、规章制度和监督管理因素。规章制度对于规范国家工作人员的行为,引导其正确履行职权具有重要作用;监督管理对于保障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减少各种职务犯罪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规章制度的不健全,疏于或不到位的监督管理很容易导致职务犯罪的发生。如平时我们所说“小金库是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温床”,其中的“小金库”实质上就是规章制度不健全,缺乏监督管理的产物,也是某些人犯罪的一个重要载体。褚时健的犯罪就是由于私设“小金库”,私分“小金库”资金造成的。
职务犯罪的原因很多。但分析起来印证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贪念一起,如抱薪救火,火不灭。同时又印下了另外一个道理,那就是陈毅老先生那句话:莫伸手,伸手必被抓。
(三)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
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建立道德防线,防止公职人员的蜕变。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问题,正确行使自己的职权和履行自己的义务,忠于职守,勤政为民。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从讲政治的高度教育干部遵纪守法,抑制奢华,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中华民族传统,提倡淡泊名利、甘于清贫、艰苦创业、廉洁奉公、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在思想上构筑起反腐倡廉的堤坝。对干部的教育应包括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并通过剖析典型腐败案例进行警示教育,通过经常性的政治教育打牢思想政治基础,筑牢思想政治防线,过好权力观、金钱观、女色观,做到自省、自警、自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进一步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2、过好三道关。既“人情关”,“权力关”和“金钱关”。权力在有些人手中出问题,主要是不能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甚至认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把权力作为谋取私利工具和手段。权力是把双刃剑,它既是一种责任,又是一种风险。有钱是好事,可以给你带来幸福。但钱也能害人,能送人进大狱,送人上断头台,送人入坟墓。千万不能见钱眼开,甚至不惜以权换钱,以身试法。一定要记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和“收人一文,其身不值一文”的古训,时刻保持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3、算好四笔帐。在廉政问题上,希望大家算好四笔帐。一要算好政治帐。经常回顾自己走过的风雨历程,算算自己经历了多长时间的奋斗,才达到今天的地位。腐败将断送自己的政治前途,于公是党和人民培养干部资源的浪费,于私 是自己光辉前途和宝贵尊严甚至生命的丧失。二要算好人身帐。放眼世界,看多姿多彩的生活,领略自由的可贵。一旦违法犯罪,身陷囹圄,丧失人身自由有多可悲。三要算好经济帐。看自己一年能拿多少工资奖金,一生能拿多少工资奖金,再与其他单位人员,与下岗工人比比,如果自己违法乱纪必然落入法网,丢掉饭碗,在经济上也是多么不值得的。四要算好家庭帐。现在几代人亲情融融,享受天伦之乐的幸福,如果违法锒铛入狱,不仅无法孝敬父母、照顾妻儿,还会使父母妻儿人前抬不起头,人后暗自落泪,多么惨淡凄凉。
4、坚持标本兼治,处理好打击与预防的关系。打击职务犯罪和预防职务犯罪是两个相互依存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打击与预防是相辅相存,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打击是最好的预防,没有有效的打击,就谈不上有效的预防。打击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通过对严重职务犯罪的惩治,打击其犯罪活动的嚣张气焰,教育和警示国家工作人员,不想犯罪、不能犯罪、不敢犯罪,达到减少和预防犯罪的目的。对职务犯罪的打击惩处是遏制腐败现象的有效手段,但打击本身并不是目的,打击的目的在于发挥法律的警戒、威慑作用,惩一儆百,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防止腐败现象的蔓延。从这个意义上讲,打击只是手段,预防才是目的。没有有效的打击,或只打不防,就会出现打不胜打的局面;只防不打,则会出现防不胜防的局面。只有做到打击 的同时抓预防,预防的同时抓打击,防中有打,打中有防,打防结合,实现其不愿犯、不想犯、不敢犯的成效。
5、运用反面教材开展宣传教育。我们既要注意运用正面教材宣传教育以树立人,又要注重运用反面教材宣传教育以改变人。社会生活中,有一部份人极其不稳定,并不是不想渎职,而是不敢或不能渎职,这一部分人可以称之为不稳定分子,其思想随意性很大,犯罪的可能性也很大。所以,对这一部分人我们应通过大量的反面教材,进行警示教育,警钟长鸣,改变他们的思想,使他们由不敢为、不能为转向不想为、不去为,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6、建立行之有效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推行公务公开,增强职务行为的透明度。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权力的滥用。因此,必须完善各种监督制度,推行公务公开,严格遵守甘肃省烟草专卖局规定的“十一项经营纪律”和“烟草专卖执法行为六条禁令”,规范执法行为,履行职务行为公开性透明,将其权力臵于“阳光”之下,避免“暗箱操作”。
7、检察机关与烟草系统要加强密切联系。检察机关各相关部门要脚踏实地的开展系统预防工作,帮助查漏补缺、整章建制,吸纳烟草系统为预防职务犯罪的网络成员单位,建立相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定期召开“预防职务犯罪联席会议”,实现对烟草系统的经常性预防。同时欢迎大家 举报相关案件线索。欢迎大家举报职务犯罪案件线索。武威市人民检察院2252000。
最后以以下四点忠告来结束今天的讲座,与大家共勉: 个人生活不要太奢。奢是腐败之源。贪权,为升官投机钻营是奢;贪钱,为敛财不择手段是奢;贪色,思想腐化堕落是奢;贪吃,显贵比阔是奢;贪玩,追求精神刺激是奢。奢生欲,欲如火,不遏则自焚。
思想防线不要太松。松是廉政之祸。要求松了,党性就没了。没了党性,就没了对事业的追求和前进的动力,就必然导致腐化堕落。
做事胆子不要太大。胆大会妄为,妄为会出事。如果为人民谋利益之外的胆子大了,会出大事,轻则政治上的死亡、精神上的死亡,重则生命上的死亡,那些已在违法违纪边缘的党员干部,要悬崖勒马,否则“船到江心补漏迟”。
处理问题手不要太软。对身边的人、手下的人要敢管、敢教、敢要求、敢约束,防微杜渐,教育他们干干净净办事,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为官。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以上是我今天宣讲的内容,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最后衷心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生活幸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