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文化建设是酒类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让智慧无处不在
企业文化建设是酒类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当今的白酒企业的竞争是综合性的持续竞争,企业的研发能力、创新能力、企业文化、组织流程、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团队建设等成为企业间相互抗衡的基本要素。而企业文化因为其在企业运行中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执行功能、纽带功能、辐射功能,对企业生死存亡至关重要,毋庸置疑成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的原动力。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但是真正能把企业文化做到合格的不多,完美的更是屈指可数,企业现在所提出的口号、理念完全可以跟国际接轨,甚至是现在国际上最时髦的理念我们的企业全有。但问题是,文化仅停留在口号与时髦的词汇上,好像企业文化就是提几句口号,就是挂在墙头上。说白了这些东西也就是让一些不甚了解企业的客户看看,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这也就看出现在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对企业文化所涵盖的具体内容是一知半解,没有深入的理解,更没有深入的贯彻实施。
企业文化不是标语文化。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的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讲通俗点,就是每一位员工都明白怎样做是对企业有利的,而且都自觉自愿地这样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再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习惯成了自然,成了人们头脑里一种牢固的“观念”,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又会约束大家的行为,逐渐以规章制度、道德公允的形式成为众人的“行为规范”。企业文化做得好,能够使自己的企业的员工朝着既定的战略远景同时迈进,有一个共同的战略目标,才能让一个企业的付出更高效,返回来更能较早的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
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企业的长期战略性投资。
通过企业文化建立起来的企业内部员工生存环境和企业外在生存空间,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财富。员工的创造力,工作热情,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可以转换成产品或服务声誉,从而使企业获得市场,获得消费者,获得竞争力,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企业不仅生存在社智达天下营销顾问机构
www.xiexiebang.com
中国快消品企业咨询最具价值顾问团
让智慧无处不在
会经济环境中,而且生活在社会文化环境中。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在经济、技术、社会多方面保持平衡和协调,促使其顺利发展,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企业文化是企业领导人及员工理想与追求的精神统一和历史沉淀,需要不断地长期地投入与积累,才能最终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维持企业持续发展。
企业文化培育员工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现在的企业竞争是综合性的持续竞争,这要求企业进行持续的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决定于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造就又首先必须具备创新思维。企业文化的存在和发展是一个独具形态、别具自身规律和特点的能动的过程。这一能动的过程,就包括通过企业文化的熏陶,在企业内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创新传统,以鼓励员工采取各种有益的方式,不断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同时建立源于员工个人意愿,又高于个人意愿的共同创新意愿,从而不断激发员工创新学习和实践的愿望,在学习和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并且在企业原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基础上集聚出更深邃的眼光、更长远的谋虑,形成并确立能够把握和创造未来市场热点的创新思维。
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
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部门,需要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分工与密切协作。但是,由于部门利益的存在和员工个人信念、情感、动机和意愿的不同,往往形成企业内部部门之间、员工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从而会影响技术创新的组织和运行。尽管企业可以通过严格的制度和措施来维护企业的团结和统一,但是却难以持久。而企业文化就像一种强有力的“粘合剂”,通过共同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使员工自觉地形成对企业的认同感,并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认识和行为,产生对企业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从而建立起企业内部和谐的人际关系,产生并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又将激发企业活力和员工的创造性,形成一种推进创新的合力。
企业文化激励员工的意志力。
随着世界科技水平及其成果日新月异的提高和发展,企业技术创新难度不断增大,创新过程也往往困难重重而持久漫长。这就需要企业员工在创新的过程中,具有坚强的意志力,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直到创新的成功。企业文化把尊重人作为它的中心内容,以人的管理智达天下营销顾问机构
www.xiexiebang.com
中国快消品企业咨询最具价值顾问团
让智慧无处不在
为中心任务。它对员工的激励不是一种外在的推动,而是内在的引导,是通过企业文化的塑造,在员工心目中树立起创新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使每个员工从内心深处自觉产生出为企业技术创新而拼搏的献身精神,形成对于企业创新发展的强烈使命感和持久驱动力量,从而激励员工不断追求技术创新。这种献身精神就是一种意志力,是一种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
有人认为,现在三流企业是卖力气,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技术,超一流企业卖标准,卓越型企业卖的是文化。但是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企业还处于三流、二流的卖力气阶段。一个真正的企业,要想成为产业领袖,最终它要卖的是文化。一个企业经营得好,可以很赚钱;一个企业管理得好,可以很健康;一个企业的文化好,可以让组织内外的“人”感知到企业的“精神品牌”和“物质品牌”的真正价值,让员工、用户、社会感知企业是一个有使命感、有责任感、讲诚信的组织团体,这才是企业发展的真正驱动力,是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竭原动力。
现在的酒类企业也知道卖酒就是卖文化,也知道不光是卖酒文化还要卖企业文化,但只是把文化停留在产品卖点上,没有真正的深入研究文化的真谛和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力。现在的一些国有企业的酒厂改制了,如果企业的员工没有大的调整,原来在国营体制下形成的企业文化也就不会随着企业的改制而瞬间瓦解,势必会对新体制下的企业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但是原来的企业文化有其鲜明的时代烙印,有些文化如果不经过严格的制度改造和强力的思想改造,就不能真正的步入新体制,也就不能产生新的企业文化,也就不能对企业的发展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与创新活动效率和效益的动力源泉,决定着企业经营与创新活动的价值取向,营造企业经营与创新活动赖以形成高效率运转动力机制的环境,是在营销模式雷同,品牌与产品诉求无新意的激烈的市场竞争浪潮中酒类企业取得竞争优势,保持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原动力。所以,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是酒类企业最重要的战略决策;重视企业文化的重新构建,是改制后的酒类企业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
智达天下 赵鹏
智达天下营销顾问机构
www.xiexiebang.com
中国快消品企业咨询最具价值顾问团
第二篇:品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品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日期:2010-09-18] 来源:作者:现代商业 [字体:大 中 小]王乐白硕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重点项目(SWU0909508)、西南大学农村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重点项目(NO:0610014;08jwsk281;)、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术团队建设123工程(供应链物流管理与市场营销耦合研究)、西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资助(2008JY012)共同资助。
摘要:从“微笑理论”视角阐述了品牌的重要性。通过案例描述方法,对如何创建品牌、维护品牌与创新品牌进行了进一步诠释,为我国企业自主品牌创建提供了借鉴。
关键字:微笑曲线,品牌,品牌建设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地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品牌建设已成为我国企业提高竞争能力的当务之急。是否拥有自主品牌,不但衡量了一个企业成熟与否,而且也成为了判断其综合实力的客观尺度。然而,纵观国内企业,无论农业,制造业还是高新技术产业,对于品牌建设普遍未有战略高度上的足够认识,即便是开发出一个新的品牌,随之而来的也往往是竭泽而渔式的破坏性开发。所以长期以来,被誉为“世界工厂”的中国一直无法摆脱“国际民工”的地位。另外,据在美国《商业周刊》公布的2005年全球最有价值的100个品牌中,美国有58个,德国有9个,法国7个,日本6个,韩国2个,中国零个。在2006世界品牌500 强排行榜中,美国拥有245 席,占49%,法国46席,占9.2%,日本44席,占8.8%,我国只有6席,占1.2%[1]。这些数据都显示了我国企业的品牌建设远远落后世界其他国家。
一、品牌的重要性
上世纪80年代末,台湾宏基集团(ACER)的创始人施振荣先生根据自身多年的理论和实战经验,在IT行业首先提出了“微笑曲线”理论,作为宏基的策略方向,即从上游自主知识产权及品牌和下游营销网络两大视角出发,使宏基集团成为业界一大成功典范。随后,该理论成为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很多学者也尝试将其纳入价值链理论体系中[2]。
“微笑曲线”(Smiling curve,见图一)有两个高端:一是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另一端是品牌及营销渠道。这两个高端,拥有最大的附加值,产业利润率大概在%20至%25之间,而中间的制造加工等工序,利润空间最小,产业利润大概只有%5左右。由此
可见,品牌对企业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另外,在国际贸易中,品牌也经常突显出其独特的价值。例如,国内的知名企业小天鹅,需要贴牌才能进入国际主流市场。同样的商品,贴美国GE(General Electric)的牌子就可以卖很高价钱,贴小天鹅自己的牌子就非常难卖,难怪有学者指出,在当今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在于品牌的竞争
[3]。
二、品牌建设
1.树立品牌意识。
现代品牌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经营模式。尤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品牌竞争力的缺失已无疑成为其进入市场博弈的“软肋”。在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业务的百分之九十,占专利的百分之八十,提供百分之七十五的就业。因此,树立品牌意识,建立自主品牌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2.打造品牌文化。
一个良好的品牌必然以其企业文化为依托,其企业文化也必然对其品牌“软支持”。通过注入企业文化,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独有的感知价值,是企业生存的一大法宝。
LV凭借其特有的奢华和高贵,成为全世界箱包和皮具领域的第一品牌。不仅使消费者获得实用性价值,更使其认为该品牌是上流社会成功与卓越的标志,获得了极大的精神价值感知。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安泰人寿在打造品牌文化这一方面也匠心独运。他们将保险业务员的业务定义为“火线业务”。一旦在街上发现车祸,不管伤者是否是安泰人寿的客户,其业务员会立刻拨打急救热线,对伤者进行处理。安泰人寿的业务员全部带有急救设备,并且设备上写有“美国安泰人寿会伴你左右”。
而对于星巴克,吸引消费者前来的更多是一种“第三生活空间”的独特体验,而并不仅仅是一杯咖啡。星巴克试图提供着一份浪漫享受,在咖啡店内营造了一种全方位的文化体验。并且,星巴克与各大音乐公司签订版权协议,允许顾客就店内播放的音乐进行刻录,进一步打造“如家”式的温馨。
由此可见,一项单一产品不足以成就一个成功品牌,它更包括了与品牌密切相关的文化理念。注入了文化的品牌更加饱满与丰富,具有更大的附加值[4]。
3.品牌维护与创新。
世界一流的品牌,无一例外都源于企业对其长期的维护与创新。来自美国本土著名连锁快餐厅的肯德基,不断翻新广告诉求,紧跟热点行销。其核心经营理念是持续性地推出新产品,或将以往销售产品重新包装。为了防止品牌老化,肯德基不断寻求管理和品牌的创新,不断进行市场调查,将顾客分类,对产品,包装,形象,概念定期更新。如此保证了肯德基始终站在世界快餐行业的前列,引领世界快餐潮流。
由此可见,一个优秀品牌的建立,维护和创新,需要企业不懈的努力。在创立一个品牌时,如何为企业自身定位,整合企业资源,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 郑忠智.品牌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商业研究, 2009, 5: 89.[2] 耿亚新,周新生.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理论及发展路径.中国软科学, 2010, 4:24.[3] 李英爽,李锡玲,周国龙.经济转型期企业品牌竞争力研究.企业经济, 2010, 3: 53.[4] 李英爽,李锡玲,周国龙.经济转型期企业品牌竞争力研究.企业经济,2010, 3:55.
第三篇:企业文化是企业科学发展的原动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科学发展的原动力
王社平
冀中能源集团董事长
企业文化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是推动企业持续成长、高速运转的强大精神力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扩张力。冀中能源作为河北省有重要影响力的国有企业,三年多来,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国资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体员工的不懈奋斗,发展到拥有华北制药、峰峰集团、冀中能源股份、河北航空集团等11家子公司,资产总额超1160亿元,煤炭产量超1亿吨,年销售收入超20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可以说是先进的企业文化为冀中能源不断创造历史提供了原动力。冀中能源在创造财富、服务社会、造福员工、做强做大中逐步构建起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聚和文化,促进了企业的大融合、大发展、大跨越,2011年,成立仅三年的冀中能源进入世界500强,排名第458位。
先进的企业文化能决定一个企业的命运
冀中能源历经六次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重组扩张,其势波澜壮阔,其形波澜不惊,其效聚变倍增,就在于重视企业文化,注重文化融合,建树先进文化,使之成为企业发展之魂。
冀中能源在重组之初,有全国特困煤炭企业36家中的4家。重组之后,天没变、地没变、人没变,然而精神面貌变了,体制机制变了,企业效益变了。邯矿、井矿、张矿等由“穷困潦倒、濒临破产”变得“底气十足、生机勃勃”;康保、长城、涿鹿等矿由“骡子拉煤”的“县大队”变为“综采综放”的“正规军”;峰峰、股份等骨干煤业子公司的资源储备从“在原地打转转”到“走出去画圈圈”,资源版图扩展到山西、内蒙古和新疆等地,储量达260亿吨。重组大型国企华药,队伍没动,动了一些“***惯”;人员不换,换了一股“精、气、神”,就从亏损几个亿迅速变为盈利几个亿。组建河北航空,建设航空城,产业单元由“黑”到“白”再到“蓝”,创造了河北航空新纪元。三年多来,冀中能源企业资产从400亿元增加到1160亿元,销售收入从400亿元增加到2000亿元以上,煤炭生产能力从3500万吨增加到1亿吨。主要经济指标都实现了成倍增长,特别是销售收入,提前5年实现2015年奋斗目标,提前5年进入世界500强。冀中能源所属企业为什么都能大发展,这是因为“不断创造历史”的核心价值观,“敢为人先、奋发图强”的企业精神,始终牢记在冀中能源人的心中。
优秀的企业文化有用之不竭的活水源泉
企业文化是企业与生俱来的伴生物,有企业就有企业文化,什么样的企业基因决定了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底蕴深处,必有它独特的脉络和精神源泉。
其一,企业文化必须着力践行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今中国人的灵魂旗帜,如何让灵魂旗帜在企业落地生花,冀中能源提炼了“不断创造历史”的核心价值观,“挺进世界500强”的奋斗目标,“奉献优质产品、创造幸福生活”的企业使命等9条内容为载体的冀中能源核心价值体系,打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企业版”,更贴近企业实际,贴近员工需求,广大员工学习践行起来,普遍觉得好记、好用,管用、顶用,使得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企业实现了具体化。
其二,集团文化必须充分吸收所属成员企业的丰富积淀。有人说,煤炭企业的文化积淀就如同煤层一样深厚。冀中能源联合组建之前的邢矿、邯矿都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后来联合重组的井陉矿务局、峰峰集团更是具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华北制药也有50多年的历史。这些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了许多优秀的文化。煤炭企业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文化品格,华北制药的至真、至美、至善的文化追求,航空、装备精益、精细的文化特质,都是冀中能源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厚沃土。
其三,企业文化必须体现出领军团队的鲜明印记。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往往是企业家团队思想的浓缩。“怎么干”源于“怎么想”,冀中能源领导团队以“想干事、干成事、干大事”的事业观,以“雷厉风行、执行到位”的工作作风,给员工做出了表率。华药的新头孢项目、新制剂项目,本是两年多的工程量,我们均用了一年就完成投产;组建河北航空集团、河北航空公司仅用了117天就顺利完成,以实实在在的工作、只争朝夕的精神和付出诠释了“不断创造历史”的“兴军之魂”。可以说9条核心理念是冀中能源领导团队的集体智慧,也集中体现了这班人敢于亮剑、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豪迈情怀。
其四,企业文化必须是全体员工实现价值最大化的文化。清华的一位教授说: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就是把社会人转化为企业人。最近他又说:什么是企业人?企业人就是全身心投入到企业的人,真正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冀中能源以“干好本职就是人才”的人才观,把人人都看做人才,把人人都当人才培养,把人人都力争培养成才。每年招聘上千名大学生、研究生,通过几年锻炼,就变为了企业管理专家、技术专家;每个煤矿都使用一定数量的农民工,通过培训、实践和激励,也都成了产业工人。在冀中能源,干好本职就是人才,对人才,有位子给位子,没位子给待遇,有特殊能力、有特别贡献,你的收入可以超过董事长、总经理。企业发展,员工幸福。道理就这样简单,当全体员工实现了价值最大化,企业也就自然而然的实现了价值最大化。冀中能源三年进入世界500强就是最好的例子。
我们认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企业文化同时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源远流长、独树一帜、形神兼备、落地生根、穿越时空、创造历史。
成熟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必须坚持的性格
在市场经济中,许多人只看见资本这一只“看不见的手”,而往往忽视了企业文化这另一只“看不见的手”。常常一手重,一手轻;一手硬,一手软;一手实,一手虚。企业集团中的企业之间,通过联合重组、并购控股、参股合作等方式联接在一起,其中资本是基本纽带。然而,大量的事实表明,没有文化的融合、再造,只能是形聚神散、集而不团。文化的融合离不开文化的建设,文化的建设离不开个性化的原则。
首先,集团文化要在整合中融合,既不神化,又不俗化。
冀中能源重组至今,有11个子公司,是典型的重组型企业集团,各子公司出身不同、背景各异、产业多元。面对这些,冀中能源把自身的文化建设定位在集团文化,在集团文化的建设方面进行不断的思考和实践。在企业文化建设上,没有故作深奥,也不人云亦云,而是把握集团、子公司、矿厂三个层面的实际,结合组建方式、管控模式、发展战略、愿景使命进行定位思考,归纳提炼出冀中能源的聚和文化。“聚和文化”的核心元素是“聚、大、搏、强、和”。冀中能源是“生于聚、基于大、赢于搏、志于强、兴于和”,聚是基础,大是境界,搏是精神,强是目的,和是根本。
其次,集团文化要在融合中创新,既统一规范,又各具特色。
针对集团文化建设,国内学术界对大集团该统一什么,不统一什么,搞两统一、三统一,还是几统一,尚未形成共识。冀中能源企业文化建设搞了两个统一,一是规范统一了冀中能源核心价值体系,二是规范统一了冀中能源视觉识别系统,提出了“一主多优、和而不同”的独家观点。这样做,既考虑到子公司企业文化和母公司企业文化的统一性、整体性,又兼顾到子公司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文化冲突,促进了文化融合。
实践中,我们还大力推进子文化建设,实现文化的落地与深植。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打造的“峰峰文化”,提升了精细化管理水平;邯矿集团培育的“搏进”文化,提高了企业运行效率;张矿集团通过“垣”文化建设,凸显“高效、健康、发展”的丰富内涵;井矿集团以“和兴”文化促进企业打了翻身仗;邢矿集团突出打造安全文化和个性文化,形成基层多个文化建设亮点。实践证明,最具个性的,最有特色的,才是最具共同价值和普遍意义的,个性化是企业文化的标志,也是企业文化生命力所在。
第三,集团文化要在创新中发展,既一以贯之,又不断出新。
企业文化有规律,无定势,是个动态的东西,不会也不能一成不变。冀中能源原来提出的文化元素是“聚、大、搏、强”,在联合重组的实践中,又增添了“和”的元素,形成了今天的聚和文化。还有冀中能源提出的“一主多优、和而不同”的“一主”,现在的含义是价值观、视觉识别的两个统一,将来根据企业多元化、多品牌发展的实际,将着重强调核心价值观的统一。
理论是灰色的,而实践之树常青。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看到实践正在为灰色的理论注入鲜活的生机。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正在思考:如何用生态文化推进绿色开采、生态矿山建设,促进冀中能源科学发展;如何用“人人享有尊严”的人文理念,温暖人心,照亮人性,让员工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如何用包容理念去丰富和谐文化,使冀中能源实现包容性增长……
企业是把资源变成财富的组织,而企业文化是这个经济组织活力、动力和耐力的源泉。人类在经历了几千年“以土为本”的劳动经济和200多年“以物为本”的技术经济后,现在迎来“以人为本”的文化经济,使得企业持续发展有了不竭的动力。企业文化建设是个常谈常新、与时俱进的系统工程,其实质是以人为本。一句话,冀中能源13万员工,就是冀中能源企业文化的根本。
第四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深圳振业集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就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了重大部署。文化建设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大到国家,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小到企业,文化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深圳振业集团作为深圳市国资委直管、以房地产开发经营为主业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多年来始终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到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度,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文化与经营管理有机结合,使优秀的企业文化转化为一种生产力资源,为实现集团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作为振业集团一名基层党群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者,笔者对集团长期以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粗浅的归纳和思考,以供参考。
一、以班子建设和创先争优为先导,培育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团队文化 好的领导班子是抓好企业经营管理最基本的条件,建设团结协调、战斗力强、素质能力强的各级班子是对经营工作的最大支持。早在2007年,集团党委就制订实施了四好班子创建工作方案,不断完善各级领导班子议事规则,严格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决策,规范开展党委(支部)中心组理论学习,认真开好各级班子民主生活会,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监督检查,围绕经营管理的中心工作切实发挥各级班子成员的领导骨干作用,在领导班子建设工作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各级班子成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班子更加团结、廉洁、务实、高效,带领全体员工艰苦奋斗、锐意进取,集团经营管理和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2012年,根据深圳市委、深圳市国资委党委关于大力开展五好班子创建活动的要求,集团党委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结合集团实际研究制定了“五好”班子创建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班子建设有关措施、要求和考核办法,对地区公司班子创建工作实施量化考核,将班子建设工作列入党支部工作目标责任书,并由集团党委成员分工联系指导各党支部的班子建设和其他党建工作,使各级班子建设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同时,集团党委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重点,积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通过加强党员教育、评议、考核,围绕经营工作的难点、热点引导广大党员主动创先争优,拓展争创领域,使广大党员在项目开发、建设、销售及其他经营管理工作中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充分发挥了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据统计,2008年以来集团表彰的振业功勋奖获得者、先进工作者中75%为共产党员,表明广大党员已经成为集团经营管理、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
目前,集团各级班子团结协作、战斗力强,在基层员工中树立了较高的威信;广大党员干部创先争优、勤勉敬业、勇做表率,对集团全体员工产生了巨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在各级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带领下,集团上下已经形成了团结一致、勇于创新、相互协作、扎实工作的团队文化,全员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保证。
二、以制度建设为核心,培育规范运作、按章办事的行为文化 制度建设是企业规范管理的重要前提,也是引导全员行为规范、实现企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多年来,集团结合风险管理、内控达标、对标管理等工作,着力对以《振业纲领》为核心的制度流程进行全面、深入、持续的修订和优化,形成了“符合集团实际、符合管控要求和发展需要”的多层次、体系化的集团管
理制度和业务流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加强信息化管理创新,广泛推行精细化、规范化管理,使广大员工进一步形成和巩固了规范运作、按章办事”的工作理念和行为文化,有效提高了企业运营效率和规范运作水平。
三、以教育和预防为重点,培育严于自律、廉洁从业的廉洁文化
抓好廉政建设是确保企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特别是房地产行业是腐败现象的高发、易发领域,加强廉政建设尤为重要。多年来,集团党委、纪委狠抓廉洁企业建设:一是2010年制订实施了《廉政建设工作体系》及相关配套制度,推动反腐倡廉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创新。二是多种形式积极加强廉政宣传教育工作,每年组织各级干部签署《廉洁自律承诺书》,年均发送廉洁短信1000条,制作、张贴廉政宣传画50余幅,组织全员集体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2—3次,特别是注重创新,自主开展了廉政格言接龙、廉政书法及漫画比赛、廉洁从业主题辩论赛等广大员工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宣传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三是注重预防、内外兼治,将廉政建设的防火墙前移,在企业内部集团定期组织廉洁从业专项评价,积极开展廉政监督工作,并融廉政监督于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实时的廉政监督和控制;在企业外部积极加强对外廉洁合作,通过建立完善合作商数据库、签订《廉政协议》、定期开展双向廉政评价、定期组织合作商廉政约谈等创新措施,从源头上净化腐败的土壤,积极营造廉洁自律、诚信和谐、共同发展的外部合作环境。
通过多年来以教育、预防为重点狠抓反腐倡廉建设,目前集团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廉洁文化氛围,严格自律、阳光收入、廉洁从业已成为集团广大干部员工的共识和自觉行为。广大干部员工能够出于公心、坦荡光明地对待权力、大胆履职,企业精神深入人心,团结一致谋发展成为共识,多年来集团没有发现一起重大违纪违规现象;企业外部集团与广大合作单位在合作中信守合同、廉洁合作、相互支持,建立和巩固了诚信廉洁、合作共赢的合作氛围,为集团实现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以关爱员工为根本,培育以人为本、凝心聚力的和谐文化
集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将员工视为最宝贵的财富,采取多种措施关爱和激励员工,积极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氛围。一是积极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重视人才的招聘引进和在职员工的教育培养,促进员工个人价值和企业价值的共同提升。如集团大力推动实施“精兵强将”计划,积极加强员工后续教育和培训并为员工自主培训提供经费支持,建立公共图书阅览室、为每位员工订阅报刊,不断改善员工的专业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同时,集团大力推动实施三项制度改革,建立因才施用、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帮助员工通畅职业生涯发展路径,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环境。二是通过加强职代会建设、规范开展企务公开、征集合理化建设等措施推进企业民主管理,激发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热情,切实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三是以人为本、关爱员工,注重抓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员工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开展调研,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和落实,并规范实施《员工关爱制度》,建立专项帮扶基金,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等。
从集团不断加强国企党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探索和实践来看,只要思想上认识到位,工作中抓住重点,措施上切合实际,国企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不但是重要和必要的,而且是可以大有所为的,在促进国企改革发展中将发挥不可替
代、无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
更多论文阅读
论文写作、论文发表 卢老师
QQ:331072414 TEL:***
第五篇:深化企业文化建设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深化企业文化建设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山东金阳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金阳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充分挖掘人的潜能,特别是自2005年开始,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新的载体,不断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干部职工的学习力、创新力、执行力不断得到提升,集团三个文明建设实现了长足发展。先后获得“全国煤炭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山东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山东省安全生产“双基”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山东省煤矿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山东省安全评估4A级矿井”、“山东省职工培训先进单位”、“山东省花园式单位”、“泰安市百强煤炭企业”等荣誉称号。
一、确立战略思维,导入最新管理理念,增强打造强势企业文化的自觉性。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力量。企业发展,文化制胜。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是“走不远”的企业。随着市场化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企业文化与企业的价值定位、发展战略、制度安排越来越紧密。企业间的竞争正在由产品竞争逐步转变为“文化力”的竞争,企业管理正在由控制管理向文化管理转变。在新的形势下,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搞好企业文化再造,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导向、凝聚、规范、激励和辐射作用,已经成为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强有力的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兴隆庄煤矿的党政领导深刻地认识到没有文化滋润的企业组织永远长不成参天大树,而这种“滋润”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学习。学习是创新的前提,学习是进步的基础。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载体,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在快速发展时期,在全面分析行业发展现状、准确把握时代特点的基础上作出的战略性决策,于1999年在全行业和山东省率先创建学习型企业。通过五年来的创建,我们成功地构筑了独具兴隆特色的“1123”运作模式和“13314”的深化模式;整合出了企业精神、共同愿景、价值观,共同价值取向已成为企业文化的核心,系统思考能力显著增强,有效地消除了“归罪于外”的智障,员工的心智模式不断改善,凝聚了员工的内在动力,使积极打造“命运共同体”成为全体员工的共识,矿井综合形象和总体创新发展实力不断提升,为企业文化建设注入了不竭的源动力,增强了干部职工打造强势企业文化的自觉性。
二、明确总体思路,健全完善机制,把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理念为核心,由精神行为层、制度层、物质层等构成的完整系统。我们广泛深入地学习借鉴当代国内外强优企业实施文化管理的成功经验,结合抓“双基”、塑文化的总体要求,运用“学习+激励”机制,整合出了体现员工生命意义、企业鲜明特色的新理念。
以人为本,知行合一。企业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要融合渗透到员工的心灵深处,必须使职工做到由“知”到“行”。知,是从学习、理解到接受的过程;行,是从认识、实践到内化的过程。为此,我们在灌输理念时,并没有就理论讲理论,而是把它融入到企业管理、人力资本、知识经济以及企业发展、个人成长等方方面面,使员工深刻理解企业理念的真正内涵,“新理念转化为新行为,新行为产生新绩效”,从而达到“知”和“行”的统一。
价值驱动,上下合一。企业价值观,是在追求经营成功的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行为准则,是企业为获取成功对其行为作出的价值取向。人的价值观,则是人对某种特定的行为方式、事物的现状、变化的趋势表明好恶的一种持久信念。企业、个人价值观的一致性和相容性,是企业在管理活动中相互理解、实现企业目标的前提和保障条件。所以,我们从人、团队、社会价值观形成和优化的角度,着眼于价值观倾向变化和行为方式变化的相关性,努力营造适合于本企业发展目标的价值观体系,使其充分发挥内化、整合、感召、凝聚、规范、激励作用,使员工认识到他们是全局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要素,激励了员工对企业的真诚投入,打造了兴隆庄煤矿的“命运共同体”。
愿景趋同,人企合一。共同愿景,是一种表示组织未来发展成功的目标、任务、事业、使命的景象,是企业全体成员共同发自内心的愿望,是组织凝聚力的核心。而个人愿景,是个人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愿望,是个人持续行为的内在动力。我们在建立共同愿景的过程中,努力使个人愿景融入企业愿景,使每一个员工在实现个人愿景的过程中紧密地与企业大愿景结合在一起,以小愿景保大愿景,形成价值趋同、人企合一。没有优秀的学习文化便不会有卓越的企业。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在学习,我们以健全机制、规范运作为着力点,做到了“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完善人才开发机制。坚持以人为本,以自学成才、岗位创新为重点,根据矿井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培养、选拔和使用好人才,组织了3个复合型人才培训班,邀请山东大学教师授课,进行了英语、国际贸易、项目管理、汽车驾驶等全方位的培训;根据人才发展和人力资源的现状,科学制定了《人才发展规划》和《员工发展规划》,建立完善了人才库管理体系,开辟了人才使用的绿色通道。认真组织了竞争上岗工作,末位淘汰了78名管理人员,公开招聘了36名一般管理干部、73名专业技术后备岗和10名中小学教师,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完善教育培训机制。为适应兖矿发展需要,我们着力培养学习型组织领导联盟、“双师型”培训师、高素质员工三支队伍。从基层各单位选拔了16名理论素质高、表达能力强的同志作为学习型企业的培训师进行了封闭学习、集中培训,为矿井的全员培训打好基础。同时,再次组织160余名矿中层领导、管理人员和生产骨干分期进行了封闭式的情景演练,进一步改善了他们的心智模式,提高了对学习型组织理论的领悟能力。培训师采取脱产培训和送教上门等形式对工资科、财务科、运销科等8个单位进行了全员学习型组织理论培训,取得了满意的培训效果。以提高教育培训工作质量为重点,加大职工教育培训投入,更新改造教育培训设施,促进了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协调发展。
建立考核评估长效机制。重点从行政管理、载体建设、机制建立和成效体现等四个方面,搞好对基层创建工作的考核评估,并积极把创建情况纳入到月度、季度、各类评先树优活动的范围。召开了学习型企业推进会,成立了“学习型组织评估委员会”,按照公平、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对提出“评估申请”的30个单位进行了评估,对为提出申请的34个单位进行了检查,对评选出的10个优秀单位进行了表彰,发挥了典型引路的作用。各单位对照考评标准,结合实际,分别制定出本单位的考评意见和实施细则。同时,以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为切入点,制定出可操作性强的绩效考核办法,促进考评机制的制度化、科学化运作。积极推进学习型小区和学习型家庭的创建,整合了小区文化,建立起了小区的价值观体系;对各单位申报学习型家庭的278户职工,通过对照标准、审查材料、到户落实、综合评定的方式,命名了198户 “学习型家庭”,加强了社区、家庭的文化建设。
完善报酬认可机制。人,是企业第一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离开了人的积极因素,就无从谈企业文化建设。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员工切身利益紧密结合,激活“工作的源动力”。兴隆庄煤矿在认真执行上级一系列工资政策的基础上,大力营造“学习+激励”的氛围,按照集团公司要求,设计并创建符合矿井发展实际的报酬认可机制,从而促使员工更勤奋学习,更聪明地工作,活出自信,活出生命的意义。积极推行内部市场化改革,构建了煤业、实业、物业三大市场,采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形式,建立灵活多样的运营机制,有力地拉动了矿井经济质量的高效运行。
深化创建机制。邀请专家到矿井进行现场“诊断”,形象地将深化学习型企业创建模式整合为“13314”式的“飞行器”创建模型。即:明确一个愿景——建成世界煤炭最具创新力的煤矿。提升三个能力——员工职业再生能力,矿井技术创新能力,矿井核心竞争能力。培养三支队伍——学习型组织领导联盟队伍,“双师型”培训师队伍,高素质员工队伍。完善一个机制——“学习+激励”规范有序、持续推进的员工成长机制。健全四大体系——人才开发、教育培训、绩效考核、报酬认可体系。转化了理念,激活了细胞,用先进的理念更好地指导矿井改革发展实践。
三、深化创建方式,激活创建细胞,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步伐
兴隆庄煤矿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激发全员热情,凝聚全员力量,加快管理创新步伐,引领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实现“以文化管理企业”、“以文化振兴企业”,保持永续持久的核心竞争力,推进矿井三个文明建设健康、协调、快速发展。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兴隆庄煤矿初步形成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理念识别系统,以员工形象为核心的行为识别系统,以企业标识为核心的视觉识别系统。总体概括为“1683”: 1——打响一个品牌(共同愿景)。
6——强化六项建设:安全文化建设、管理文化建设、服务文化建设、区队文化建设、社区文化建设、家庭文化建设。8——完善八项要素:奋斗目标、核心理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规章制度、文化礼仪、员工形象、环境形象。3——实现三大目标: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增强竞争综合实力、塑造矿井综和形象。
认真、系统地回顾和分析建矿二十多年来,矿井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基本经验、主要特点,认真借鉴国内外企业文化创建的先进经验、先进做法、最新动态和相关理论,找出制约企业文化建设的“智障”,并赋予它新的内涵和时代气息,使之理论化、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按照方针目标管理“P—D—C—A”循环的要求,注重理性思考,不断积累经验,以弘扬齐鲁文化为依托,充分发挥儒学地域优势,不断改进、优化,不断探索和创新,全面提升矿井企业文化水平,更为有效地指导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实践。
四、立足改革创新,强化竞争能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现代企业的竞争已发展到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带来有形的和无形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多重效益,使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动力之源、发展之基、强盛之本。为此,我们积极寻求创新途径,与时俱进,自我超越,不断提高矿井的创新能力,拓展持续发展的能量,提升了矿井的整体形象。
党建工作不断深入。我们本着求真务实促发展的要求,对一些不切实际的考评内容和做法进行了简化,对一些行之有效的活动进一步强化,实施了党委工作责任制和创新工作实践,提高了党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全矿大张旗鼓地开展“十佳先模”评树活动,大力弘扬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创新进取、干事创业的新风尚,使先模精神在矿井改革的进程中不断发扬光大,先模的优秀品格成为广大职工群众奋发向上、建功立业的精神动力,在全矿范围营造出“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和生动局面。在各级领导班子中开展“创建好班子”活动,向职工发出了“学习先行一步、工作向我看齐”的公开承诺,发挥了表率作用;在各党支部开展了“争先、创优、夺旗”、“双争双比”竞赛活动,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在党员中开展了“党员责任区”、“党员安全先锋岗”、“牵手连心”等活动,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在职工中开展了“争做安全质量放心人”、“星级文明职工竞赛”活动,发挥了“主人翁”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创新。我们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2003年被评为兖州煤业公司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济宁市思想政治工作十佳企业。继续设立了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去年共收到基层单位46项创新项目,经过严格“申报、立项、实施、评价、表彰”等环节,其中23项创新项目获得了表彰奖励,有力地激发了全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热情,该经验分别在全国《政工研究动态》、中煤《煤炭政工通讯》等杂志刊发。选煤厂推行的“自我尊重、自我驱动、自我监控、自我发展”“四自”工作法,实现了员工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医院实行的“三三制”思想政治工作法,强化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软管理,在“情”字上做文章、下功夫,以情感人、以情待人、以情聚人,架起了医护人员和病人的“连心桥”,使每一名患者都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员工素质不断提高。紧密联系当前改革发展实际,以提高员工职业再生能力为根本目的,以增强员工学习原动力为重点,我们开展了“转观念、转机制、转作风”主题教育,通过“三转”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大型图片展、演讲比赛、板报展、报告会、知识竞赛、征文等活动来深化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并结合“素质教育”以及职工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专业水平、业务素质、工种需求等,通过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每周一课等多种活动形式,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了“学习就是效益”的观念,勤学习,肯钻研,向“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真正达到“精一门、会两门、懂三门”,既成为精通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又成为掌握多种技能的“全面手”,确保自己始终能够达到岗位要求,以自身的高素质应对当前的主辅分离、改制分流和今后的各项改革。
矿井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兴隆庄煤矿始终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工作相结合,实施了办公现代化工程,设立了局域网,信息资源共享,达到了“决策系统化、标准科学化、工作规范化、管理目标化、考核动态化、奖惩制度化”的有效运行,安全“双基”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实现了管理现代化。大力实施了“零缺陷、零杂物、零投诉”工程,产品合格率达到了100%,树立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和企业信誉,呈现出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2003年原煤产量达到702万吨,全员效率19.56吨/工,上缴利润3.1亿元,实现了安全生产,打造出一支单面年产600万吨的采煤队、一支单头掘进超万米的综掘队。2004年上半年生产原煤186.6万吨,创出历史最好水平,达到年产750万吨能力,先后获得“全国双十佳矿井”、“全国特级质量标准化矿井”、“全国特级高产高效矿井”、“全国煤炭百佳诚信单位”等荣誉称号。
人文环境不断改善。《创建“六优”高标准文明煤矿》课题于2004年1月顺利通过中煤政研会论证,并作为经验在全煤系统进行推广。建立了“兴隆网站”,为500多户家庭开通了宽带网,形成了矿区知识共享平台,实施了深化学习型企业家庭创建方案,全面提高家庭成员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学习、创新力,编写了《员工手册》,规范了员工的行为。投资近200万元在全国企业中首家建起了拥有“攀岩”、“空中断桥”、“天梯”等46个训练项目、100多台套训练器械的高标准的“拓展训练培训基地”,在全体职工中开展了准军事化训练和拓展情景演练培训,提高了广大职工的学习力、创新力、执行力和战斗力。为提高矿井的文化品位,建设美好家园,我们开辟了大型文化广场,修建了“中国矿井排头兵”大型浮雕壁画,兴建了集休闲、娱乐、健身、培训、旅游为一体的具有江南园林风格的“兴盛园”,矿区建有兴隆山、兴明湖、兴业长廊、兴和大道,形成了三季花盛开,四季绿相随,湖光山色,鸟语花香,风景怡人的“一街一道一壁画、一山一湖一长廊”的独特企业文化景观。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决心以参加这次“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建会十周年庆典暨第三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为契机,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虚心学习借鉴先进单位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开拓创新,奋力干事创业,为中国煤炭工业的创新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一个人,要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人,是一副躯壳;一个企业,要有文化,没有文化的企业,是不会有大作为的。人是企业的主体,是未来企业竞争的焦点,企业要有作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对人的凝聚、激励作用,以共同愿景为目标,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文化是提升员工职业再生能力的新途径。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载体,使干部职工从内心深处感悟到做好工作离不开学习,达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是“精一门、会两门、懂三门”,提高职工素质,建立“四有” 职工队伍的重要手段。
——企业文化是创新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好方法。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找准了党的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有机结合点和切入点,改善干部职工的心智模式,培育团队精神,增进企业文化内涵,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创新发展。
——企业文化是创新企业管理的好路子。管理是企业发展的主体。管理衍生文化,文化推进管理。把企业文化融入到企业管理,实现由制度管理向人本管理、文化管理的转变,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效益和效率,增强企业的技术再创能力和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