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十八谈”之七发展篇:《崛起之路更宽广》
“新十八谈”之发展篇:《崛起之路更宽广》
大路朝天
□ 何平
河有道,山有脉,路径条条,纵横世界。南辕北辙,万事成空,几多人行程苦短命途舛;掌舵把向,顺风顺水,几多人一路高唱凯歌旋。无数事实证明,思路决定道路,道路验证思路;思路不清路子短,道路通畅天地宽。
大象前行,气势磅礴,‚一个引领‛,‚两不牺牲‛,‚三化‛协调,正在中原大地上铺就一条符合河南省情、具有鲜明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
持续、延伸、拓展、深化。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之路,从历史厚重的云烟中走来,由今天务实的抉择中显现,自亿万父老的渴盼中诞生,在光明远景的憧憬中拓展。
大路朝天,科学发展前程锦绣;路在脚下,步履坚定只争朝夕。
路在脚下,落在重做重效。不能夸夸其谈走形式,务必脚踏实地求作为,一砖一瓦垒砌,一点一滴汇集,以聚沙成塔的精神,干出一条健康发展的新路子,为加快河南振兴夯实基础。
路在脚下,勇在敢闯敢创。不能因循守旧看摊子,树立敢拼会赢新形象,敢想敢干敢试,创新创造创业,以前所未有的实践,闯出一条协调发展的新途径,为解决中国发展难题树立样板。
路在脚下,重在持续持久。不能思路多变急功利,惟有持之以恒成大业,持续思路举措,提升发展品质,以切实有效的运作,铺出一
‚十八罗汉闹中原‛、中原城市群、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延伸、拓展、深化,内涵在提升,带动在提升,战略在提升;
遵循规律、科学发展,攻坚克难、民富省强,站位全局、立足河南,发展与转变在统筹,当前与长远在统筹,大局与局部在统筹;
农业更先进,工业更发达,环境更优美,社会更和谐。发展思路在为民,发展方式在为民,发展成果在为民。
(三)‚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作风,全力做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各项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上,谱写中原崛起新篇章。‛胡锦涛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催人奋进。
‚河南是中国的一个缩影,也象征着祖国的发展,我对中原经济区、对河南发展寄予厚望。‛温家宝总理的深情话语鼓舞人心。
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上率先闯出一条新路,是河南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服务全国大局的体现。
(四)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成功的模式可供参考,我们要敢为天下先,勇于迎接多重考验。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的路子我们走不通,靠过度消耗资源和巨大的环境生态代价获取快速发展的路子我们走不通。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省情没有根本改变,‚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是我们要长期冷静面对的道道难题,对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要保持足够的清醒。
发展方式亟待转变:‚三化‛发展不充分,农业大而不强,工业
卢展工书记指出,‚建设中原经济区,走好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新型城镇化是引领‛。
我省作为欠发达省份,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土地资源紧张,传统城镇化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河南的实际问题。河南的新型城镇化,‚既要考虑到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村的问题,又要考虑到农村对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作用‛,‚如果离开了农村、离开了农民、离开了农业,这个城镇化很难是新型城镇化,充其量也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城镇化‛。
加快新型城镇化,让更多的农村居民转化为城镇居民,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才能有空间;推进农村新型社区、产业集聚区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工业发展、城镇建设用地才能有保障;优化城乡产业布局,促进集约集聚,工业化发展才能提升水平;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农村发展才能和谐;充分挖掘巨大的内需潜力,经济发展的动力才能持久强劲。
新型城镇化源于实践:
新乡市从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和交通干道等周边重点区域入手,首批启动的369个农村新型社区,建成后可节约土地26万亩。
鹤淇产业集聚区推动区内村庄整体搬迁,集中建设农村新型社区,支持项目集中布局和基础设施连片开发,2万多农民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滑县积极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以商养居、以商补农,建设农村
‚新‛在和谐发展。着力民生民心,从水电路气网、教科文卫体等看得见、用得着的领域入手,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让农民富起来、跟上来。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推动城中村、产业集聚区内的农村居民转化为市民,支持城市新区、城市近郊区和基础条件较好的地方加快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典型示范、率先突破、带动全局。
(七)高起点、高水平,‚三化‛协调是核心。
郭庚茂省长指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主题是‘三化’协调。无论是河南自身发展,还是从全国大局出发,都迫切需要解决‘三化’协调发展的问题‛。
高起点、高水平推进‚三化‛协调,体现在充分发挥中原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引领‚三化‛协调发展;抢抓产业转移机遇,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带动‚三化‛协调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建立粮食稳定增产长效机制,夯实‚三化‛协调发展的基础。
高起点、高水平推进‚三化‛协调,体现在加快‚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推进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人口向城镇转移,以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带动和提升农业现代化,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八)仓廪实、生态美,‚两个不牺牲‛是前提。
既保‚天下粮仓‛,又建‚国人厨房‛。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耕
(十二)走好这条路,遵循规律抓根本。
遵循区域发展规律,突破行政区划束缚,站位全局,主动融入;突破‚小而全‛观念束缚,发挥比较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突破‚画地为牢‛思维禁锢,合作共赢图发展。
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正确把握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一手抓高成长性产业发展和战略新兴产业培育,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正确认识‚重‛与‚轻‛,‚重‛未必不合理,‚轻‛未必就先进,关键在于核心竞争力;正确对待‚工‛与‚农‛,上工业不一定都赚钱,抓农业未必没出路。
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运用产业政策、价格政策、财税政策等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搞好调控调节。
遵循运作规律,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围绕大局抓运作,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突出中心抓运作,重点突破,举纲带目;依法合规抓运作,不碰高压线,不留后遗症。
(十三)走好这条路,项目带动为抓手。
项目谋划重水平,着力在产业转型升级、民生、农村新型社区等领域和基地型、龙头型、引领型等重大项目谋划上下功夫。项目前期重服务,着力在联审联批、提高审批效率上下功夫。项目推进重协调,着力在保障要素供给、优化建设环境上下功夫。项目建设重质量,着力在建设优质工程、百年工程上下功夫。
(十四)谋发展大计重实,抓发展大事重效。一切从实际出发,发
第二篇:新十八谈之发展篇-崛起之路更宽广
“新十八谈”之发展篇:《崛起之路更宽广》
寓发
(一)路,始于脚下,是前进的方向,行动的指南。古往今来,凡辉煌,凡崛起,无一不与探索走出一条切合实际的发展道路息息相关。路正则通,路畅则快,路明则达。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发展壮举。其核心与灵魂,是持续探索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这是一条符合河南实际、具有河南特色的振兴之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进程的崛起之路。
(二)‚一高一低‛、‚两个较高‛、‚两大跨越‛、‚两高一低‛,鉴往知来,薪火相承,思路在持续,目标在持续,探索在持续;
‚十八罗汉闹中原‛、中原城市群、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延伸、拓展、深化,内涵在提升,带动在提升,战略在提升;
遵循规律、科学发展,攻坚克难、民富省强,站位全局、立足河南,发展与转变在统筹,当前与长远在统筹,大局与局部在统筹;
农业更先进,工业更发达,环境更优美,社会更和谐。发展思路在为民,发展方式在为民,发展成果在为民。
(三)‚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作风,全力做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各项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上,谱写中原崛起新篇章。‛胡锦涛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催人奋进。
‚河南是中国的一个缩影,也象征着祖国的发展,我对中原经济区、对河南发展寄予厚望。‛温家宝总理的深情话语鼓舞人心。
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上率先闯出一条新路,是河南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服务全国大局的体现。
(四)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成功的模式可供参考,我们要敢为天下先,勇于迎接多重考验。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的路子我们走不通,靠过度消耗资源和巨大的环境生态代价获取快速发展的路子我们走不通。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省情没有根本改变,‚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是我们要长期冷静面对的道道难题,对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要保持足够的清醒。
发展方式亟待转变:‚三化‛发展不充分,农业大而不强,工业全而不优,城镇化慢而落后。‚三化‛发展不协调,大量农
— 2 — 村富余劳动力难以有效转移,劳动生产率低下,农业现代化步履维艰;人口和产业聚集程度不够,二、三产业发展缺乏基础,工业化水平难以提升;城乡二元分割,‚三农‛问题突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艰巨。
领导方式亟待转变:有的地方只图局部受益,不顾全局受损;有的地方只图眼前好过,不顾长远利益;有的地方只图数字报表,不顾客观实效;有的地方只图一时政绩,不顾后人负担。
推动发展改革工作的方式方法亟待转变:
有的地方履责善谋能力不强,研究问题不深、学习知识不够、分析形势不透,主动出主意、想办法不多,难以当好参谋;
有的地方谋划发展缺乏战略性、前瞻性、开放性,打不开思路,跳不出惯性思维,造成有些规划只能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
有的地方谋划项目水平低,不能很好把握市场需求,不重视主导产业培育,不讲求竞争力,为上项目而上项目,急功近利,‚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项目比重大,发展不可持续;
有的地方推动改革不敢碰硬,上面怎么说下面怎么说,遇到问题绕着走,一些改革年年喊、推不动、没进展;
有的地方调控经济习惯行政推动,疏于市场运作、服务解难,大呼隆、‚一刀切‛,有时越位、有时缺位、有时错位。
(五)观念转变天地宽,方式转变道路明。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必将越走越宽广。
(六)抓关键、带全局,新型城镇化是引领。
卢展工书记指出,‚建设中原经济区,走好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新型城镇化是引领‛。
我省作为欠发达省份,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土地资源紧张,传统城镇化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河南的实际问题。河南的新型城镇化,‚既要考虑到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村的问题,又要考虑到农村对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作用‛,‚如果离开了农村、离开了农民、离开了农业,这个城镇化很难是新型城镇化,充其量也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城镇化‛。
加快新型城镇化,让更多的农村居民转化为城镇居民,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才能有空间;推进农村新型社区、产业集聚区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工业发展、城镇建设用地才能有保障;优化城乡产业布局,促进集约集聚,工业化发展才能提升水平;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农村发展才能和谐;充分挖掘巨大的内需潜力,经济发展的动力才能持久强劲。
新型城镇化源于实践:
新乡市从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和交通干道等周边重点区域入手,首批启动的369个农村新型社区,建成后可节约土地26万亩。
鹤淇产业集聚区推动区内村庄整体搬迁,集中建设农村新型社区,支持项目集中布局和基础设施连片开发,2万多农民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滑县积极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以商养居、以商补农,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实现了农民‚失‛地不失利、不失权、不失业。
舞钢市从实际出发,构建‚一城四镇十七个中心社区‛的城镇体系,农民不出社区就可满足购物、就医、就学、休闲娱乐等现代生活需求,生产生活方式正在悄然变化。
大胆试、大胆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新型城镇化重在求新:
‚新‛在城乡统筹。顺应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期盼,紧紧抓住农村新型社区这个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使农民群众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参与者和最大受益者;促进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加快城市新区、县城和中心镇建设,增强以城带乡能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新‛在产城互动。以产兴城、依城促产,紧紧抓住产业集聚区建设不放松,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和县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让更多的农民变为市民;把中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作为工业、农业、服务业发展的有效
— 5 — 载体,促进更多的农村产业融入现代化大生产的链条,更多的农民实现就近就业,享受现代城市文明的成果。
‚新‛在节约集约。统筹安排农田保护、城镇建设、产业集聚、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严格耕地保护和城乡节约用地,推动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农村土地整治和农业规模经营,向节约要空间、向集约要效益。
‚新‛在和谐发展。着力民生民心,从水电路气网、教科文卫体等看得见、用得着的领域入手,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让农民富起来、跟上来。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推动城中村、产业集聚区内的农村居民转化为市民,支持城市新区、城市近郊区和基础条件较好的地方加快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典型示范、率先突破、带动全局。
(七)高起点、高水平,‚三化‛协调是核心。
郭庚茂省长指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主题是‘三化’协调。无论是河南自身发展,还是从全国大局出发,都迫切需要解决‘三化’协调发展的问题‛。
高起点、高水平推进‚三化‛协调,体现在充分发挥中原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引领‚三化‛协调发展;抢抓产业转移机遇,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带动‚三
— 6 — 化‛协调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建立粮食稳定增产长效机制,夯实‚三化‛协调发展的基础。
高起点、高水平推进‚三化‛协调,体现在加快‚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推进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人口向城镇转移,以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带动和提升农业现代化,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八)仓廪实、生态美,‚两个不牺牲‛是前提。
既保‚天下粮仓‛,又建‚国人厨房‛。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耕地守红线,水利强基础,科技增效益,产量稳提升。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向深度和广度进军,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进军,向二产、三产拓展延伸。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突出人地和谐、人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节约优先、集约发展、绿色发展,让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呼吸到新鲜空气,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生态财富。
(九)走好这条路,基础设施须先行。加快构建高速公路网、快速铁路网、坚强电网、信息网、水网和生态系统‚五网一系统‛,基础更扎实、保障更有力。
枢纽是河南的象征,标志着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推进高速公路内连外通,建设‚米‛字形铁路网,打造郑州国内大型航空枢纽,公铁航高效衔接、功能互补,通江达海、走向世界,撑起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的脊梁。
(十)走好这条路,改革创新强动力。破瓶颈、解难题,标本兼治求突破,探索建立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机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城乡利益平衡机制,使‚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动力越来越澎湃。
(十一)走好这条路,扩大开放拓空间。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大潮风起云涌,中原经济区建设如火如荼,海内外客商更加看好河南。机遇来之不易,机遇稍纵即逝。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深入推进大招商,更大规模更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一举应多变,一举求多效。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时不我待。
(十二)走好这条路,遵循规律抓根本。
遵循区域发展规律,突破行政区划束缚,站位全局,主动融入;突破‚小而全‛观念束缚,发挥比较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突破‚画地为牢‛思维禁锢,合作共赢图发展。
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正确把握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一手抓高成长性产业发展和战略新兴产业培育,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正确认识‚重‛与‚轻‛,‚重‛未必不合理,‚轻‛未必就先进,关键在于核心竞争力;正确对待‚工‛与‚农‛,上工业不一定都赚钱,抓农业未必没出路。
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运用产业政策、价格政策、财税政策等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搞好调控调节。
遵循运作规律,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围绕大局抓运作,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突出中心抓运作,重点突破,举纲带目;依法合规抓运作,不碰高压线,不留后遗症。
(十三)走好这条路,项目带动为抓手。
项目谋划重水平,着力在产业转型升级、民生、农村新型社区等领域和基地型、龙头型、引领型等重大项目谋划上下功夫。项目前期重服务,着力在联审联批、提高审批效率上下功夫。项目推进重协调,着力在保障要素供给、优化建设环境上下功夫。项目建设重质量,着力在建设优质工程、百年工程上下功夫。
(十四)谋发展大计重实,抓发展大事重效。一切从实际出发,发展思路切合实际,发展目标切实可行,发展举措切实对路;调控调节重实效,推动改革重实效,审批审核重高效,资金安排重高效。
(十五)大路朝天走走走,河南朝前走,整个世界注视着咱,赶路正是好时候。‚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在脚下;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前程锦绣。
第三篇:新十八谈-----崛起之路更宽广
崛起之路更宽广
寓 发
(一)路,始于脚下,是前进的方向,行动的指南。古往今来,凡辉煌,凡崛起,无一不与探索走出一条切合实际的发展道路息息相关。路正则通,路畅则快,路明则达。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发展壮举。其核心与灵魂,是持续探索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这是一条符合河南实际、具有河南特色的振兴之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进程的崛起之路。
(二)“一高一低”、“两个较高”、“两大跨越”、“两高一低”,鉴往知来,薪火相承,思路在持续,目标在持续,探索在持续;
“十八罗汉闹中原”、中原城市群、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延伸、拓展、深化,内涵在提升,带动在提升,战略在提升;
遵循规律、科学发展,攻坚克难、民富省强,站位全局、立足河南,发展与转变在统筹,当前与长远在统筹,大局与局部在统筹;
农业更先进,工业更发达,环境更优美,社会更和谐。发展思路在为民,发展方式在为民,发展成果在为民。
(三)“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作风,全力做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各项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上,谱写中原崛起新篇章。”胡锦涛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催人奋进。
“河南是中国的一个缩影,也象征着祖国的发展,我对中原经济区、对河南发展寄予厚望。”温家宝总理的深情话语鼓舞人心。
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上率先闯出一条新路,是河南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服务全国大局的体现。
(四)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成功的模式可供参考,我们要敢为天下先,勇于迎接多重考验。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的路子我们走不通,靠过度消耗资源和巨大的环境生态代价获取快速发展的路子我们走不通。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省情没有根本改变,“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是我们要长期冷静面对的道道难题,对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要保持足够的清醒。
发展方式亟待转变:“三化”发展不充分,农业大而不强,工业全而不优,城镇化慢而落后。“三化”发展不协调,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难以有效转移,劳动生产率低下,农业现代化步履维艰;人口和产业聚集程度不够,二、三产业发展缺乏基础,工业化水平难以提升;城乡二元分割,“三农”问题突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艰巨。
领导方式亟待转变:有的地方只图局部受益,不顾全局受损;有的地方只图眼前好过,不顾长远利益;有的地方只图数字报表,不顾客观实效;有的地方只图一时政绩,不顾后人负担。
推动发展改革工作的方式方法亟待转变:
有的地方履责善谋能力不强,研究问题不深、学习知识不够、分析形势不透,主动出主意、想办法不多,难以当好参谋;
有的地方谋划发展缺乏战略性、前瞻性、开放性,打不开思路,跳不出惯性思维,造成有些规划只能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
有的地方谋划项目水平低,不能很好把握市场需求,不重视主导产业培育,不讲求竞争力,为上项目而上项目,急功近利,“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项目比重大,发展不可持续;
有的地方推动改革不敢碰硬,上面怎么说下面怎么说,遇到问题绕着走,一些改革年年喊、推不动、没进展;
有的地方调控经济习惯行政推动,疏于市场运作、服务解难,大呼隆、“一刀切”,有时越位、有时缺位、有时错位。
(五)观念转变天地宽,方式转变道路明。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必将越走越宽广。
(六)抓关键、带全局,新型城镇化是引领。
卢展工书记指出,“建设中原经济区,走好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新型城镇化是引领”。
我省作为欠发达省份,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土地资源紧张,传统城镇化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河南的实际问题。河南的新型城镇化,“既要考虑到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村的问题,又要考虑到农村对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作用”,“如果离开了农村、离开了农民、离开了农业,这个城镇化很难是新型城镇化,充其量也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城镇化”。
加快新型城镇化,让更多的农村居民转化为城镇居民,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才能有空间;推进农村新型社区、产业集聚区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工业发展、城镇建设用地才能有保障;优化城乡产业布局,促进集约集聚,工业化发展才能提升水平;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农村发展才能和谐;充分挖掘巨大的内需潜力,经济发展的动力才能持久强劲。
新型城镇化源于实践:
新乡市从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和交通干道等周边重点区域入手,首批启动的369个农村新型社区,建成后可节约土地26万亩。
鹤淇产业集聚区推动区内村庄整体搬迁,集中建设农村新型社区,支持项目集中布局和基础设施连片开发,2万多农民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滑县积极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以商养居、以商补农,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实现了农民“失”地不失利、不失权、不失业。
舞钢市从实际出发,构建“一城四镇十七个中心社区”的城镇体系,农民不出社区就可满足购物、就医、就学、休闲娱乐等现代生活需求,生产生活方式正在悄然变化。
大胆试、大胆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新型城镇化重在求新:
“新”在城乡统筹。顺应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期盼,紧紧抓住农村新型社区这个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使农民群众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参与者和最大受益者;促进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加快城市新区、县城和中心镇建设,增强以城带乡能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新”在产城互动。以产兴城、依城促产,紧紧抓住产业集聚区建设不放松,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和县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让更多的农民变为市民;把中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作为工业、农业、服务业发展的有效载体,促进更多的农村产业融入现代化大生产的链条,更多的农民实现就近就业,享受现代城市文明的成果。
“新”在节约集约。统筹安排农田保护、城镇建设、产业集聚、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严格耕地保护和城乡节约用地,推动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农村土地整治和农业规模经营,向节约要空间、向集约要效益。
“新”在和谐发展。着力民生民心,从水电路气网、教科文卫体等看得见、用得着的领域入手,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让农民富起来、跟上来。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推动城中村、产业集聚区内的农村居民转化为市民,支持城市新区、城市近郊区和基础条件较好的地方加快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典型示范、率先突破、带动全局。
(七)高起点、高水平,“三化”协调是核心。
郭庚茂省长指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主题是„三化‟协调。无论是河南自身发展,还是从全国大局出发,都迫切需要解决„三化‟协调发展的问题”。
高起点、高水平推进“三化”协调,体现在充分发挥中原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引领“三化”协调发展;抢抓产业转移机遇,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带动“三化”协调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建立粮食稳定增产长效机制,夯实“三化”协调发展的基础。
高起点、高水平推进“三化”协调,体现在加快“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推进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人口向城镇转移,以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带动和提升农业现代化,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八)仓廪实、生态美,“两个不牺牲”是前提。
既保“天下粮仓”,又建“国人厨房”。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耕地守红线,水利强基础,科技增效益,产量稳提升。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向深度和广度进军,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进军,向二产、三产拓展延伸。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突出人地和谐、人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节约优先、集约发展、绿色发展,让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呼吸到新鲜空气,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生态财富。
(九)走好这条路,基础设施须先行。加快构建高速公路网、快速铁路网、坚强电网、信息网、水网和生态系统“五网一系统”,基础更扎实、保障更有力。
枢纽是河南的象征,标志着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推进高速公路内连外通,建设“米”字形铁路网,打造郑州国内大型航空枢纽,公铁航高效衔接、功能互补,通江达海、走向世界,撑起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的脊梁。
(十)走好这条路,改革创新强动力。破瓶颈、解难题,标本兼治求突破,探索建立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机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城乡利益平衡机制,使“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动力越来越澎湃。
(十一)走好这条路,扩大开放拓空间。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大潮风起云涌,中原经济区建设如火如荼,海内外客商更加看好河南。机遇来之不易,机遇稍纵即逝。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深入推进大招商,更大规模更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一举应多变,一举求多效。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时不我待。
(十二)走好这条路,遵循规律抓根本。
遵循区域发展规律,突破行政区划束缚,站位全局,主动融入;突破“小而全”观念束缚,发挥比较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突破“画地为牢”思维禁锢,合作共赢图发展。
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正确把握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一手抓高成长性产业发展和战略新兴产业培育,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正确认识“重”与“轻”,“重”未必不合理,“轻”未必就先进,关键在于核心竞争力;正确对待“工”与“农”,上工业不一定都赚钱,抓农业未必没出路。
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运用产业政策、价格政策、财税政策等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搞好调控调节。
遵循运作规律,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围绕大局抓运作,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突出中心抓运作,重点突破,举纲带目;依法合规抓运作,不碰高压线,不留后遗症。
(十三)走好这条路,项目带动为抓手。
项目谋划重水平,着力在产业转型升级、民生、农村新型社区等领域和基地型、龙头型、引领型等重大项目谋划上下功夫。项目前期重服务,着力在联审联批、提高审批效率上下功夫。项目推进重协调,着力在保障要素供给、优化建设环境上下功夫。项目建设重质量,着力在建设优质工程、百年工程上下功夫。
(十四)谋发展大计重实,抓发展大事重效。一切从实际出发,发展思路切合实际,发展目标切实可行,发展举措切实对路;调控调节重实效,推动改革重实效,审批审核重高效,资金安排重高效。
(十五)大路朝天走走走,河南朝前走,整个世界注视着咱,赶路正是好时候。“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在脚下;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前程锦绣。
大路朝天
何平
河有道,山有脉,路径条条,纵横世界。南辕北辙,万事成空,几多人行程苦短命途舛;掌舵把向,顺风顺水,几多人一路高唱凯歌旋。无数事实证明,思路决定道路,道路验证思路;思路不清路子短,道路通畅天地宽。
大象前行,气势磅礴,“一个引领”,“两不牺牲”,“三化”协调,正在中原大地上铺就一条符合河南省情、具有鲜明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
持续、延伸、拓展、深化。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之路,从历史厚重的云烟中走来,由今天务实的抉择中显现,自亿万父老的渴盼中诞生,在光明远景的憧憬中拓展。
大路朝天,科学发展前程锦绣;路在脚下,步履坚定只争朝夕。
路在脚下,落在重做重效。不能夸夸其谈走形式,务必脚踏实地求作为,一砖一瓦垒砌,一点一滴汇集,以聚沙成塔的精神,干出一条健康发展的新路子,为加快河南振兴夯实基础。
路在脚下,勇在敢闯敢创。不能因循守旧看摊子,树立敢拼会赢新形象,敢想敢干敢试,创新创造创业,以前所未有的实践,闯出一条协调发展的新途径,为解决中国发展难题树立样板。
路在脚下,重在持续持久。不能思路多变急功利,惟有持之以恒成大业,持续思路举措,提升发展品质,以切实有效的运作,铺出一条快速发展的新轨道,为推动中部崛起贡献力量。
路在脚下,贵在求真求实。不能呼呼隆隆一阵风,坚持遵循规律抓根本,真心真意真做,实心实诚实行,以实事求是的作风,趟出一条务实发展的新坦途,为实现中原人民福祉再立新功。
寓发的《崛起之路更宽广》告诉我们,路遥知实力,日久见众心,勤劳勇敢的中原儿女正意气风发地沿着崛起振兴之路开拓进取。读文章,细思量,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油然而生:虽然征程路漫漫,尽管前行路艰难,探出了路就不会犹豫,修好了路就不要止步,看准了路就不能言弃,走对了路就不怕路远。○
第四篇:新十八谈发展篇崛起之路更宽广 何平大路朝天
新十八谈发展篇:崛起之路更宽广 何平:大路朝天
(2011-08-29)
大路朝天 何平
河有道,山有脉,路径条条,纵横世界。南辕北辙,万事成空,几多人行程苦短命途舛;掌舵把向,顺风顺水,几多人一路高唱凯歌旋。无数事实证明,思路决定道路,道路验证思路;思路不清路子短,道路通畅天地宽。
大象前行,气势磅礴,“一个引领”,“两不牺牲”,“三化”协调,正在中原大地上铺就一条符合河南省情、具有鲜明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
持续、延伸、拓展、深化。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之路,从历史厚重的云烟中走来,由今天务实的抉择中显现,自亿万父老的渴盼中诞生,在光明远景的憧憬中拓展。
大路朝天,科学发展前程锦绣;路在脚下,步履坚定只争朝夕。
路在脚下,落在重做重效。不能夸夸其谈走形式,务必脚踏实地求作为,一砖一瓦垒砌,一点一滴汇集,以聚沙成塔的精神,干出一条健康发展的新路子,为加快河南振兴夯实基础。
路在脚下,勇在敢闯敢创。不能因循守旧看摊子,树立敢拼会赢新形象,敢想敢干敢试,创新创造创业,以前所未有的实践,闯出一条协调发展的新途径,为解决中国发展难题树立样板。
路在脚下,重在持续持久。不能思路多变急功利,惟有持之以恒成大业,持续思路举措,提升发展品质,以切实有效的运作,铺出一条快速发展的新轨道,为推动中部崛起贡献力量。
路在脚下,贵在求真求实。不能呼呼隆隆一阵风,坚持遵循规律抓根本,真心真意真做,实心实诚实行,以实事求是的作风,趟出一条务实发展的新坦途,为实现中原人民福祉再立新功。
寓发的《崛起之路更宽广》告诉我们,路遥知实力,日久见众心,勤劳勇敢的中原儿女正意气风发地沿着崛起振兴之路开拓进取。读文章,细思量,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油然而生:虽然征程路漫漫,尽管前行路艰难,探出了路就不会犹豫,修好了路就不要止步,看准了路就不能言弃,走对了路就不怕路远。
崛起之路更宽广
寓发
(一)路,始于脚下,是前进的方向,行动的指南。古往今来,凡辉煌,凡崛起,无一不与探索走出一条切合实际的发展道路息息相关。路正则通,路畅则快,路明则达。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发展壮举。其核心与灵魂,是持续探索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这是一条符合河南实际、具有河南特色的振兴之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进程的崛起之路。
(二)“一高一低”、“两个较高”、“两大跨越”、“两高一低”,鉴往知来,薪火相承,思路在持续,目标在持续,探索在持续;
“十八罗汉闹中原”、中原城市群、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延伸、拓展、深化,内涵在提升,带动在提升,战略在提升;
遵循规律、科学发展,攻坚克难、民富省强,站位全局、立足河南,发展与转变在统筹,当前与长远在统筹,大局与局部在统筹;
农业更先进,工业更发达,环境更优美,社会更和谐。发展思路在为民,发展方式在为民,发展成果在为民。
(三)“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作风,全力做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各项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上,谱写中原崛起新篇章。”胡锦涛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催人奋进。
“河南是中国的一个缩影,也象征着祖国的发展,我对中原经济区、对河南发展寄予厚望。”温家宝总理的深情话语鼓舞人心。
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上率先闯出一条新路,是河南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服务全国大局的体现。
(四)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成功的模式可供参考,我们要敢为天下先,勇于迎接多重考验。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的路子我们走不通,靠过度消耗资源和巨大的环境生态代价获取快速发展的路子我们走不通。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发展不
平衡的基本省情没有根本改变,“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是我们要长期冷静面对的道道难题,对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要保持足够的清醒。
发展方式亟待转变:“三化”发展不充分,农业大而不强,工业全而不优,城镇化慢而落后。“三化”发展不协调,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难以有效转移,劳动生产率低下,农业现代化步履维艰;人口和产业聚集程度不够,二、三产业发展缺乏基础,工业化水平难以提升;城乡二元分割,“三农”问题突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艰巨。
领导方式亟待转变:有的地方只图局部受益,不顾全局受损;有的地方只图眼前好过,不顾长远利益;有的地方只图数字报表,不顾客观实效;有的地方只图一时政绩,不顾后人负担。
推动发展改革工作的方式方法亟待转变:
有的地方履责善谋能力不强,研究问题不深、学习知识不够、分析形势不透,主动出主意、想办法不多,难以当好参谋;
有的地方谋划发展缺乏战略性、前瞻性、开放性,打不开思路,跳不出惯性思维,造成有些规划只能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
有的地方谋划项目水平低,不能很好把握市场需求,不重视主导产业培育,不讲求竞争力,为上项目而上项目,急功近利,“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项目比重大,发展不可持续;
有的地方推动改革不敢碰硬,上面怎么说下面怎么说,遇到问题绕着走,一些改革年年喊、推不动、没进展;
有的地方调控经济习惯行政推动,疏于市场运作、服务解难,大呼隆、“一刀切”,有时越位、有时缺位、有时错位。
(五)观念转变天地宽,方式转变道路明。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必将越走越宽广。
(六)抓关键、带全局,新型城镇化是引领。
卢展工书记指出,“建设中原经济区,走好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新型城镇化是引领”。
我省作为欠发达省份,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土地资源紧张,传统城镇化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河南的实际问题。河南的新型城镇化,“既要考虑到工业化、城镇化带动
农村的问题,又要考虑到农村对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作用”,“如果离开了农村、离开了农民、离开了农业,这个城镇化很难是新型城镇化,充其量也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城镇化”。
加快新型城镇化,让更多的农村居民转化为城镇居民,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才能有空间;推进农村新型社区、产业集聚区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工业发展、城镇建设用地才能有保障;优化城乡产业布局,促进集约集聚,工业化发展才能提升水平;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农村发展才能和谐;充分挖掘巨大的内需潜力,经济发展的动力才能持久强劲。新型城镇化源于实践:
新乡市从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和交通干道等周边重点区域入手,首批启动的369个农村新型社区,建成后可节约土地26万亩。
鹤淇产业集聚区推动区内村庄整体搬迁,集中建设农村新型社区,支持项目集中布局和基础设施连片开发,2万多农民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滑县积极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以商养居、以商补农,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实现了农民“失”地不失利、不失权、不失业。
舞钢市从实际出发,构建“一城四镇十七个中心社区”的城镇体系,农民不出社区就可满足购物、就医、就学、休闲娱乐等现代生活需求,生产生活方式正在悄然变化。
大胆试、大胆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新型城镇化重在求新:
“新”在城乡统筹。顺应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期盼,紧紧抓住农村新型社区这个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使农民群众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参与者和最大受益者;促进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加快城市新区、县城和中心镇建设,增强以城带乡能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新”在产城互动。以产兴城、依城促产,紧紧抓住产业集聚区建设不放松,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和县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让更多的农民变为市民;把中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作为工业、农业、服务业发展的有效载体,促进更多的农村产业融入现代化大生产的链条,更多的农民实现就近就业,享受现代城市文明的成果。
“新”在节约集约。统筹安排农田保护、城镇建设、产业集聚、生态涵养等空间布
局,严格耕地保护和城乡节约用地,推动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农村土地整治和农业规模经营,向节约要空间、向集约要效益。
“新”在和谐发展。着力民生民心,从水电路气网、教科文卫体等看得见、用得着的领域入手,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让农民富起来、跟上来。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推动城中村、产业集聚区内的农村居民转化为市民,支持城市新区、城市近郊区和基础条件较好的地方加快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典型示范、率先突破、带动全局。
(七)高起点、高水平,“三化”协调是核心。
郭庚茂省长指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主题是‘三化’协调。无论是河南自身发展,还是从全国大局出发,都迫切需要解决‘三化’协调发展的问题”。
高起点、高水平推进“三化”协调,体现在充分发挥中原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引领“三化”协调发展;抢抓产业转移机遇,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带动“三化”协调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建立粮食稳定增产长效机制,夯实“三化”协调发展的基础。
高起点、高水平推进“三化”协调,体现在加快“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推进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人口向城镇转移,以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带动和提升农业现代化,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八)仓廪实、生态美,“两个不牺牲”是前提。
既保“天下粮仓”,又建“国人厨房”。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耕地守红线,水利强基础,科技增效益,产量稳提升。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向深度和广度进军,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进军,向二产、三产拓展延伸。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突出人地和谐、人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节约优先、集约发展、绿色发展,让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呼吸到新鲜空气,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生态财富。
(九)走好这条路,基础设施须先行。加快构建高速公路网、快速铁路网、坚强电网、信息网、水网和生态系统“五网一系统”,基础更扎实、保障更有力。
枢纽是河南的象征,标志着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推进高速公路内连外通,建设“米”字形铁路网,打造郑州国内大型航空枢纽,公铁航高效衔接、功能互补,通江
达海、走向世界,撑起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的脊梁。
(十)走好这条路,改革创新强动力。破瓶颈、解难题,标本兼治求突破,探索建立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机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城乡利益平衡机制,使“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动力越来越澎湃。
(十一)走好这条路,扩大开放拓空间。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大潮风起云涌,中原经济区建设如火如荼,海内外客商更加看好河南。机遇来之不易,机遇稍纵即逝。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深入推进大招商,更大规模更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一举应多变,一举求多效。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时不我待。
(十二)走好这条路,遵循规律抓根本。
遵循区域发展规律,突破行政区划束缚,站位全局,主动融入;突破“小而全”观念束缚,发挥比较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突破“画地为牢”思维禁锢,合作共赢图发展。
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正确把握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一手抓高成长性产业发展和战略新兴产业培育,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正确认识“重”与“轻”,“重”未必不合理,“轻”未必就先进,关键在于核心竞争力;正确对待“工”与“农”,上工业不一定都赚钱,抓农业未必没出路。
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运用产业政策、价格政策、财税政策等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搞好调控调节。
遵循运作规律,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围绕大局抓运作,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突出中心抓运作,重点突破,举纲带目;依法合规抓运作,不碰高压线,不留后遗症。
(十三)走好这条路,项目带动为抓手。
项目谋划重水平,着力在产业转型升级、民生、农村新型社区等领域和基地型、龙头型、引领型等重大项目谋划上下功夫。项目前期重服务,着力在联审联批、提高审批效率上下功夫。项目推进重协调,着力在保障要素供给、优化建设环境上下功夫。项目建设重质量,着力在建设优质工程、百年工程上下功夫。
(十四)谋发展大计重实,抓发展大事重效。一切从实际出发,发展思路切合实际,发展目标切实可行,发展举措切实对路;调控调节重实效,推动改革重实效,审批审核重高效,资金安排重高效。
(十五)大路朝天走走走,河南朝前走,整个世界注视着咱,赶路正是好时候。“三
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在脚下;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前程锦绣。
第五篇:新十八谈廉政篇
新十八谈廉政篇:清风浩然正气根
清正廉洁 :何平
“竹以直而美,人以正而尊,党以廉而强”。大到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基层组织、一名领导干部,能不能真正做到清正廉洁,是无法回避的过关大考,更是生死存亡的严峻挑战。
历览古今,殷鉴不远。因为官僚腐化,演出了几多折戟沉沙、身败名裂的活剧;由于政权腐败,酿成了多少社会动荡、生灵涂炭的灾祸。俯察现实,忧思长存。“四大考验”重任在肩,“四大危险”就在眼前,老百姓切齿痛恨的是腐败,消弥我们改革发展成果的也是腐败,动摇党执政根基的还是腐败。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清正廉洁是最基本的要求,最重要的内容,最紧迫的任务之一。
清,就要有“心清如明月,高洁似白云,胸怀真善美,两袖不染尘”的自省。清清白白当官,老老实实做人,一片丹心写春秋。
正,就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宠辱不能惊”的自励。堂堂正正立身,坦坦荡荡立业,一身正气走四方。
廉,就要有“权是双刃剑,荣辱一挥间”、“官贪民必怨,官廉民则安”的自警。兢兢业业履职,勤勤恳恳尽责,一心为公做贡献。
洁,就要有“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的自爱。磊磊落落处世,干干净净律己,一生珍重传美名。
清正廉洁是良好形象,体现着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清正廉洁是基本标准,衡量着每个党员干部的轻重高低;清正廉洁是重要目标,指引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向。民心向背之所据,生死存亡之所系,党的根本之所在,万万不能掉以轻心。其身正,不令而行。清正廉洁赋予广大党员干部浩然正气、凛然之身,何愁无所作为?
“纪岩”的文章《清风浩然正气根》,站位全局,着眼长远,紧扣主题,寓意深刻。心存深深不安之忧患,胸怀生生不息之信念,历数腐败堕落之危害,明确标本兼治之防线。
读罢静思细琢,深感权力之重、责任之重、自律之重,倍增勤勉之心、敬畏之心、爱民之心。最重要的是,党员干部必须加强学习,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努力在喧嚣尘世中保持一颗平常心,在物欲横流中追求一种高境界,惟其如此,才能在克难攻坚中展现更大的作为,在反腐倡廉中树立更好的形象。
清风浩然正气根 :纪 岩
(一)根者,万木之本。惟其正而茁壮,惟其深可参天,惟其固更挺拔。清正廉洁,关系人心向背,政权巩固,国家兴衰,实乃党的执政之根。
(二)腐败势必失败,廉政就是力量。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腐败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一种公害,其实质是公共权力的滥用。纵观古今中外,腐败与反腐败是任何执政者都无法回避的严峻考验,因励精图治而兴、因腐败颓废而亡,殷鉴历历,发人深省。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在和平建设时期,如果有什么东西能够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的话,那就是腐败。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再次谆谆告诫,耳提面命、警醒全党。
(三)党风决定政风,政风影响民风,民风体现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反腐倡廉,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需要,是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健康发展的需要。
人民群众痛恨腐败,党和国家严惩腐败,惩治贪腐的决心和力度始终不减,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持续提高。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呈现出成效明显和问题突出并存、防治力度加大和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并存、群众对反腐败期望值不断上升和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根治并存的总体态势,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还很艰巨。
(四)君子固本,本立而道生。没有高尚的人品作底子,从政肯定要跌跤子。
所有犯错误干部的蜕变过程都惊人地相似:始于追求低级趣味,热衷物质享受;进而盲目攀比他人,心理失去失衡;接着动摇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逆转;最后疯狂以权谋私,走向违法犯罪。他们的下
场是可悲的,是以牺牲其地位、名誉、前程、自由甚至生命为代价的,教训极为深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党员干部队伍中昏庸落伍者、放纵落水者、中箭落马者不乏其人。惋惜也好,痛心也罢,他们的人生轨迹总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思考。
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总爱躺在成绩上睡大觉,在本职岗位也并非不努力,还曾获取过一些耀眼的荣誉,面对“糖衣炮弹”的攻击,却因难以抵挡而栽倒。
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总盘算着自己的“小九九”,以权谋私,心存侥幸,错误以为反腐败是“隔壁扔砖头,砸不到自己”,最终东窗事发而入狱。
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总以为“大树底下好乘凉”,党和政府会养着他,喜欢迎来送往、吃喝玩乐,慵懒散漫、消极怠工,结果失职渎职而受惩。
还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总热衷一事当前只考虑个人升迁,投机钻营,不择手段,甚至不惜撞“红线”、闯“雷区”,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抵不住诱惑,抗不住私欲,禁不住贪婪,手握重权就危险;忍不住清苦,耐不住寂寞,守不住名节,身居官位是绝境!
人民群众呼唤清正廉洁的干部,呼唤公道正派的干部,呼唤敢于负责的干部,呼唤干事创业的干部。
(五)腐败是噬咬根本的蛀虫,是侵害肌体的病毒。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不坚决惩治腐败,人民群众不答应,在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上,我们党没有退路、国家没有退路。
(六)良医治未病。
《鹖冠子》里有个故事:魏文王问扁鹊,你家兄弟三人,哪一个医术最好?扁鹊答,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文王不解其因,扁鹊说,大哥治病,治于未发之前,常人不知其预先除病,故难以出名;二哥治病,治于病起之初,常人以为只治小病,故名气仅传乡里;而我治病,治于病重之时,故被认为高明。
治理腐败恰如其理--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重在预防的方针。一手抓惩治腐败坚决有力,一手抓预防腐败扎实有效,两手抓、两手硬。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不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推动反腐倡廉建设持续深入、科学发展。
(七)构建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马克思说过,“不可收买是最高的政治品德。”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党员领导干部要洁身自爱,不仅仅是爱自己,更是爱党、爱国、爱民、爱家。人人都能洁身自爱,事情就好办多了。
树朽先朽其根,人毁先毁其志。思想故障是产生其他一切问题的总根源。一个具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高尚情操的人,是不会为物质诱惑所折腰、为低级趣味所蛊惑的。反之,一个人的堕落则往往是从思想腐朽、精神颓废、信念迷失开始的。有的党员干部就喜欢比官职、比财富,比“潇洒”、比享乐,比来比去,把自己比寒酸了、把党性比没有了、把自己比到监狱里去了。他们真的穷吗?事实上,在政治待遇和经济生活方面并不穷,“穷”的是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私欲贪念断送了他们的前途,一朝深陷囹圄,连享受普通人的天伦之乐都成了奢望。
治腐之本在于治人,治人之本在于治心,治心之本在于治欲。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基础性工程。面对五光十色的世界,党员干部特别需要理智,用理智支配欲望、用理智运用权力、用理智实现目的、用理智选择手段。理智又靠什么呢?既靠制度法规,也靠自知之明,靠道德良知,靠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功底。面对复杂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党员干部特别要加强党性锻炼,做人要正、从政要勤、当官要廉、为首要严,以正派赢得人心,以勤政获得敬重。必须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廉洁自律教育和党纪国法教育,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八)构建透明规范的权力制约防线。
“贿随权集”,行贿是围绕着权力而聚集的。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笑脸和恭维,哪里就有投其所好、送其所要,哪里就有被拉下水的危险。“慎独”、“慎权”是每一个执政者面临的严峻挑战。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如何掌好权、用好权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考验。权力是把“双刃剑”,用权为公可以造福百姓,以权谋私则会祸国殃民。
古人曰:“祸患常积于忽微”。对潜在的和处于萌芽局部状态的问题不注意,小事就会变成大事,小乱就会酿成大灾。防患于未然重在加强制度建设。依法用权、照章办事、遵循规则是保障党员干部执好政、用好权的关键。必须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以建立健全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为重点,全面推进党务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围绕权力运行的重点领域、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紧盯廉政风险区,堵住腐败易发处,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机制。
(九)建立管用有效的监督保障防线。
失去监督必然导致权力腐败,爱护党员干部必须严格监督,保证不出问题必须接受监督。河南省交通厅原厅长石发亮、河北省国税局原局长李真在被送上法庭时悲叹:要是当时有人提醒一下、监督一下,我不会落到这个下场。此言是对自己后悔莫及的反思,更是对他人猛击一掌的警醒。
强化监督必须构建两道保障线:第一道是整合党政监督资源,切实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司法监督,构建各级党政机关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防线;第二道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支持参与反腐倡廉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健全信访举报机制,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加强并引导舆论监督和网络监督,构建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社会监督防线。
(十)构建遏制腐败的党纪国法防线。
当前,消极腐败现象在权力集中领域、资金密集领域、资源聚集领域和监管薄弱领域,呈多发易发之势。中高级干部尤其是少数单位“一把手”案件时有发生,个别单位领导干部“前腐后继”,影响十分恶劣。
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必须加大查办案件力度,始终保持严惩腐败的高压态势,不管什么人、无论职务高低,只要搞腐败就必须彻底查处、严惩不贷,党内绝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纪律是执行路线的根本保证,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屏障。对违纪违法分子绳之以党纪国法,就是对党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
(十一)构建四道防线,重在持续,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重在提升,除险加固,增质提效;重在统筹,协同谋划,一体运作;重在为民,顺应民意,保护民生,务使党员干部不愿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
(十二)加强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要站位全局、了解全局,把反腐倡廉工作纳入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整体格局,着力推动科学发展,着力优化发展环境,着力保护改革创新,着力完善机制制度,着力转变干部作风,着力维护群众利益,努力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诚信规范的市场环境和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十三)加强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必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要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反腐倡廉的第一信号,把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反腐倡廉的风向标,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反腐倡廉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切实解决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腐败问题,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取信于民。
(十四)加强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必须深化改革、保护创新。
深化改革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根本出路。按照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现代市场体系要求,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完善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产交易、公共产品生产领域市场运行机制,推动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者、鼓励实干者、宽容失误者、鞭挞空谈者、追究诬告者、惩治腐败者,让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激情与活力竞相迸发。
(十五)加强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必须统筹推进、项目带动。
统筹推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切实增强教育说服力、制度约束力、监督制衡力、改革推动力、纠风矫正力和惩治威慑力。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实施项目带动工程,集中精力解决一批重点难点问题,以重点工作的成效带动全局工作的发展,以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整体建设的推进。
(十六)加强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必须落实责任、力求实效。
反腐倡廉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全党全社会共同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生动局面。建立完善推进工作落实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以解决实际问题评政绩,以推动工作实效论英雄,确保各项工作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效果到位,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保驾护航。
(十七)警钟长鸣人心正,清风浩荡事业兴。廉洁是立身之本,廉洁是执政之根,廉洁是兴邦之基。只要河南的广大党员干部立得正、行得端、走得稳、干得优,就能团结带领亿万人民拼搏奋进、勇往直前,谱写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