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园文化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略论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我国整体社会发展前进的步伐也更加迅速。我国到了社会转型的契机,传统的思想文化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特别是对以前比较封闭的大学校园冲击尤为明显,为了进一步引导高校学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完善的人格,高校教育要继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学习。这其中,校园文化建设是功不可没的,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代替的。国家要求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全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觉悟。因此,高校必须适时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不断加强自身的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学、研究、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实践中共同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集合,反映了师生们的信念和奋斗目标、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奋斗的目标与坚持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是一致的。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素质人才的学府,是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前沿,是培养党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道德为核心思想,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使命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也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和社会主义大学的性质、根本任务决定的,是时代发展的大方向。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社会主义的办学性质,必须以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开展时间活动,体现自身的办学方向。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建设高雅、活泼、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党所指导的政治方向,运用正确的世界观把握社会发展方向。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时要以人为本,符合青年特点,维护青年利益,服务和团结青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用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学子。高校的最基本任务就是为党的事业育人,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有生力量。
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多元的文化,新时期要加强文化建设,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适应新要求、研究新情况、谋划新思路、推进新举措、探索新机制、实现新突破。高校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以改革的魄力、发展的办法、创新的精神,不断开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局面。具体来说,就是结合实际,深化校园内部的比如教学、科研、管理、制度等改革,营造优良的校园育人环境。通过改革,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吸收和辐射的功能,教育和导向功能,还有激励和凝聚作用,创新和愉悦身心的作用。这样,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又具有自己个性、掌握现代化技术的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
用创新的精神开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局面,要积极的推动文化创新,才能体现文化的先进性,使先进文化不断扩大思想文化阵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发挥造就创新人才的育人功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时代发展所产生出的任务,要以党的先进性为指导,不断的变换思路,创新改革,实事求是;以改革、发展、创新的精神,不断开创高校校园文化的新局面。
第二篇:校园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
5、如何理解校园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
高等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学生素质养成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一般说来,高职校园文化是指以高职院校为载体,通过师生的传承与创造,为学校所积累的精神成果和蕴涵这些精神成果的物质成果的总和。高职校园文化由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网络文化所构成。校园文化建设所要回答的核心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这样的人。当前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要积极探索和创造富有高职特色的文化环境与氛围;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文化建设;积极探索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积极探索具有本校鲜明个性的校园文化建设。
第三篇:校园文化 浅谈校园楼道文化建设
我们认为,校园楼道文化建设是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楼道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让文化随处可见、触手可及。在校园楼道文化建设中应该以内容为根本,以文化为灵魂。校园楼道文化建设更应该秉承“润物无声”的原则,合理利用各种展示载体,让校园文化建设形成有机的整体。
一、校园楼道文化建设的内容与功能
校园楼道文化建设兼具文化建设和育人环境建设的两大功能,即“以文化人”的目的,同时也具有教育功能,我们要让校园楼道文化建设成为思想、精神、德育和文化的教育基地和前线。
校园楼道文化建设应展示学校的核心文化理念。包括校风、学风、校训、学校标识、名人字画、名人箴言等从而增强归属感、成就感,增强向心力、凝聚力,使学校的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校园楼道文化建设,是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集中体现。它们也是校园楼道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楼道文化建设更应该注意各年级、各班级和学校自身的优势、特长、两点,并生动呈现,从而增强全校教职员工、学生以及校友的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
校园楼道文化建设,还应对学校的各种制度进行相应的文化成果展示。它们是校园楼道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比如各项管理、教育、服务的制度章程,各类导视、指引标牌,各种文明警示牌等
二、校园楼道文化建设的几大原则
育才育德,育人优先的原则。校园楼道文化建设的首先功能就是教育,要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素养
以师生为主体的原则。要树立共建共享的思想,要以人为本,从而让全体师生都能参与进来、融进来
协调和谐的原则:在布局上统一并形成健全的校园楼道文化建设体系,在色彩调性上统一,切记杂乱无章;在风格上要变化中统一,或统一中变化,避免不伦不类,不土不洋,不中不西。
全面建设,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的原则。校园楼道文化建设要在全面的基础上,进行重点与主次区分,切忌平均主义;要注意内容与形式主次之分,要明白内容服务于形式;
挖掘亮点,创意创新相结合的原则。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地域文化、历史沉淀、教学特长,找到自身的特质文化,进行深度创意与加工。
第四篇: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
作为高校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是实现人文素质教育启蒙和引导的主要形式,具有提高人文素质的天然教育功能。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如同无形的力量,对广大师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和价值导向。建设好校园文化是高校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根本,对于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和谐校园,是指学校各种发展要素间的一种均衡有序、协调促进的和谐状态。和谐校园的本质属性是文化和谐,和谐校园建设的根本在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主体以校园为空间背景,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制并共享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它是围绕师生群体的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产生的。物质文化是浅层次的校园文化,是校园内各种文化活动的物质性载体,是高校综合实力的主要标志;精神文化是深层次的校园文化,它体现于学风、教风和校风,表现为师生的价值观念、课外文化、人际关系、道德规范等,是校园文化的核心、灵魂和根本,是校园文化建设所要营造和追求的最高目标;制度文化是中层次的校园文化,完整的制度、严明的纪律和严格的管理,有利于培养和锻炼校园师生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有利于提高学校声誉。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1.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和重视度不够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工作和思想教育上,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只是学生工作部门和思想政治部门的工作而与教学部门以及其他行政管理部门无关或相关性不大。同时,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高校没有真正认识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还将思想局限在校园文化仅仅是搞搞活动,忽视了校园文化对学生成长的导向、塑造、调适等功能,制约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2.校园文化建设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和外在标志,其核心内涵是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因素。目前,我国高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太重实用,强调做一些能拿出来作为资历和政绩的工作。这导致许多学校只重视物质而忽视了内在精神的塑造,大学校园内忽视人文几乎成了一种普遍现象。有些高校虽然重视精神文化的作用,但却产生认识偏差,将校园文化活动停留在一些浅层次的文化消费活动上,从而使高层次的精神建设陷入困境。
3.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管理和导向
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大部分高校重视相关制度建设,特别是对于师生员工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相应的行为规范、守则、奖惩制度等应有尽有,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时却显得无力。表现在校园文化的研究不够,文化活动内容单调贫乏,缺乏时代性和针对性,不足以吸引学生,更谈不上发挥校园文化的综合功能。
4.校园文化建设形式不新,学校特色不突出
我国许多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缺乏明显的学校特色。高校文化建设中从众、跟风现象比较严重,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体系、管理制度等都在走“统一”路线,缺乏学校特色。不同的大学因其专业特点和办学特色不同,校园文化应保持学校的个性特色而不是趋同。学校个性特色的塑造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要求学校管理者根据学校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给学校的形象准确定位,借助于各种物质和精神载体创造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独特形象,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受教育者和社会的关注。
三、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考
1.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
校园文化是高校德育工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大学生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的基本内容。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学生的成才需求为内在动力,用社会主义的主流文化,教育和引导学生,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使他们自觉地为祖国的富强、社会的进步而发奋学习,努力成才;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吸引、熏陶、凝聚广大师生员工,激发他们报效祖国、造福人类的热情。
2.坚持三种文化形态协调发展,在物质文化建设中突出精神文化意义
浓郁的校园文化精神需要一定的物质设施和严格科学的制度来保证,但物质设施和规章制度层次的建设要体现精神文化意义。校园文化从内在看是一种精神,是校园人格风貌和群体意识的集中表现。作为一种深层次的校园文化,“校园精神”一旦形成,就能对校园人产生不可抗拒的影响力,并且有持久的继承性。
3.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在不同时代每个高校都会留下许多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它是长期形成的精神底蕴和办学过程中的文化积淀。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不但要总结挖掘优秀的校园文化,而且要发扬传承文化的基本功能。这样既能从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又能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如果说研究和继承文化是高校的基础性活动,而创新文化则是高校的历史使命。根据时代要求,坚持正确的方向进行校园文化的创新,是繁荣校园文化,永葆校园文化先进与活力的基础。
4.积极探索高校定位,制定适合学校发展的特色校园文化
探索高校在全国高校中的地位、科研定位、培养人才定位等,从高校的具体校情出发,制定适合学校发展的新目标,营造特色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特色既可以从高校历史轨迹中归纳,又可以从未来的发展方面中能动地营造。既可以从高校所处的地理环境得到启发,又可以以高校已经成功塑造出的社会形象作为蓝本。营造不同风格和特色的校园文化,要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文化,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还必须具有世界眼光,使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真正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排头兵和中坚力量。
四、结论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高校应把其纳入高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并作为重点予以特别重视。每一位高校管理者都应该提高文化意识,树立起强烈的校园文化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推进科学化管理,创建高雅的环境氛围,进一步加强、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使高校真正成为继承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和交流借鉴世界进步文化的重要窗口,成为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的重要摇篮。
浅析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论文导读: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在大学历史发展过程中由高校师生员工创造、并存在和发展于大学校园中、由校园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构成的一种文化。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实现现代大学功能的需要,也是提升高校人的素质和建设和谐大学校园的需要。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
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在大学历史发展过程中由高校师生员工创造、并存在和发
展于大学校园中、由校园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构成的一种文化。它具有引领文化、凝聚向心、陶冶激励、规范约束等功能。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实现现代大学功能的需要,也是提升高校人的素质和建设和谐大学校园的需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是一个由现实状态向相对理想状态发展的概念,是社会发展对高校提出的客观要求和为实现现代高校功能而导致的高校人自觉的行为过程。因此,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一、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我国社会的发展,客观上对高校提出了建设校园文化的要求。这种客观要求,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看:一是我国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高校先进文化的引领,需要高校提供与之相适应甚至适当超前的科学技术支持、先进的思想理论支持和人才支持,这些都有赖于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二是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现状还不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这无论从我国高校目前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现状看,还是从我国高校目前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现状看都存在着诸多的不适应。因而,如果不大力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就不可能完成好我国高校对社会所肩负的神圣使命。第三,从提升我国高校的办学水平上看。近现代社会发展表明,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校的办学水平。哪个国家有高水平的高校,那个国家的经济就迅速腾飞,那个国家的社会就快速发展。高校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其中对高校办学水平影响最大的是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世界一流大学,无论是以传统文理学院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传统综合性大学,还是以单科性技术学院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偏理工大学等都需要拥有能与时俱进的一流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因此,要提升我国高校的办学水平,就必须大力加强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二、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实现“四有”功能的需要
功能是一个集合概念,是对高校的任务、宗旨、目标、作用的集中概括。发表论文。正确认识高校具有怎么样的功能,对高校和社会的发展十分重要。现代高校的功能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引领文化。实现现代高校这四个方面的功能,都离不开高校校园文化及其建设。人才培养所需的是育人文化。高校通过自己特有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培育和塑造“有文化”的全面发展的人,这个过程形成的文化就是育人文化。科学研究和创新人才培养所需的是创新文化。树立创新的理念,构建创新型的教育教学体系,形成创新的学术氛围,开展创新活动,这个过程所形成的文化就是创新文化。发表论文。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创建一流高水平大学的今天,建设创新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研究、创新、传播、吸收高深领域的知识,归根究底是为了服务社会。在进行以上诸方面活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就是服务文化。发表论文。建设育人文化、创新文化、服务文化,就是为了实现高校引领文化的功能。高校的一切工作其实质是为了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世界一流高校引领的是世界文化的发展,中国一流高校引领的是中国文化的发展,地方高校引领的是地方文化的发展。高校要担负引领文化的社会责任,首先必须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具体到每一所高校,就是要建设好具有个性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
三、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人的素质提升的需要
当今世界的竞争,不仅仅是社会制度的竞争,更是文化的竞争。文化是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之本。而文化是人创造和拥有的。高校要实现应有的功能,承担起引领先进文化的重任,关键在于是否能培养能够引领社会先进文化的高校人。而
要培养出能够引领先进文化的高校人,丝毫也离不开高校校园文化的熏陶。只有大力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高校校园文化,才能不断提升高校人的素质,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提升高校人的素质互为促进,相得益彰。
四、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高校校园的需要
建设和谐社会和建设和谐高校校园具有一致性。二者互相依赖、互相促进。高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要建设和谐高校校园,根本问题是建设好高校校园文化。在和谐高校校园的建设中,主要是建设教学系统内部的和谐,科研系统的和谐,人际和谐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谐等。而这诸内容的和谐建设,都离不开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都离不开健康而又先进的校园文化的引领。换言之,和谐高校校园文化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前提,和谐高校校园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结果。因此,要建设好和谐高校校园,就必须大力加强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第五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外塑形象、内砥素质”的重要举措,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也是学校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构建具有历史传承、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对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增强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办学水平,打造师德高尚、教艺高超、气质高雅的“三高”教师队伍,实现社会满意、政府满意、师生满意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一、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继承学校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彰显职业教育时代特色,围绕学院发展使命和目标愿景,打造校园文化,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二)基本原则。
坚持国家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相结合原则,坚持主体思想和建设精神相结合原则,坚持校园文化、文化校园、职院文化相统一的原则,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原则,坚持发展共性与突出个性相结合原则。(三)基本目标。
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题,形成承扬优秀传统文化,彰显职业精神的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形成精神生活催人奋进、管理制度科学民ZHU、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校园环境优美舒适,既充满生机活力、又具有深厚底蕴和鲜明特色的X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五板块分别进行各自内容的方案设计,各系部根据五板块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形成凸显系(部)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三、建设重点及举措。
(一)精神层面。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精神形态的校园文化包括由国家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职业精神形成的学院精神。体现学院的办学理念、价值观念、民族意识、人文精神、道德修养、法制思维、健康心理、职业精神、学校认同等校园内所有精神形态的总和。X、价值观念。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师生中开展爱国、敬业、诚信教育。
X、人文精神:以民ZHU、人性为核心内容的人文精神教育和人文关怀为主。
X、民族意识: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主。
X、科学精神:以科学素养、科学精神为主。
X、道德修养。在师生中倡导提升道德修养,自觉地将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变为自身道德品质。在教职员工中积极落实依法执教、廉洁从教、严谨治学、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热爱学生、尊重家长、为人师表的师德规范。在学生中普及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了解职业道德要求。
X、法制思维。加强法制教育,做好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根据“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制基本要求,开展“法制教育在校园”活动,形成广大师生的法制思维。
X、职业精神。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岗位需求,引入企业文化,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信誉、职业作风教育。教师以身作范,争做敬业、勤业、创业、立业的现代职业人。
X、健康心理。实施体育项目教学,培养顽强拼搏、竞争的精神,强健体魄。项目实施“阳光”心理健康工程,继续发挥心理健康课、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中心的作用,积极实施心理干预,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X、廉政文化。在校园内倡导廉洁从政的文化:一是在全院范围内营造良好的廉洁从政的文化氛围,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风尚,用健康向上、追求清廉的文化充实师生的精神世界;二是倡导全体教职工争做廉洁自律、奉公守法的廉政先锋,为学生树立积极的榜样。
X、学院认同
加强学院办学理念、学院精神等的宣传教育。
办学理念:以德立人、以职立教、以特立校
学院精神:自强博爱、严谨勤勉、合作共进
校训:厚德、精业、行健、致远
同唱校歌
佩戴校徽
统一校服
悬挂校旗
对以上X项内容进行深入宣传,做到进课堂、进心灵,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行动。
(二)制度层面。
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凝聚人心功能。校园制度文化是制度纪律、校训校规、规章制度、奖励惩罚等校园内一切制度形态的总和,具有导向、约束和规范作用。建设好民ZHU、科学、进取、和谐的制度文化,从党建、教育教学、学生、行政、资产、财务、后勤等方面进行制度建设,搭好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框架”。各职能部门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根据科学的原则对已有的规章制度进行清理整顿完善,并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制定新的规章制度,解决有关规章制度过时的问题;解决学院规章与国家法律及上级部门的有关法规不相一致的问题;解决部门规章之间不能衔接的问题。
将全院各方面的规章制度汇编为《X职业技术学院规章制度汇编》,作为处理院内各项工作的依据。增强广大师生的制度意识,倡导按章办事,加强对制度落实的过程监督和效果评价。
(三)行为层面。
行为规范建设:在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建立行为文化,师生经过长期的坚持,努力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X、职业习惯。在工科二级院系(部)推行XS管理,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在文科二级院系(部)推行XS管理,即整理、清洁、素养、安全、学习;在全校范围内推行项目化管理。
X、学习规范。一是严格作息时间。二是要求学生上(下)课时起立问好(致谢)、教师回敬致谢。三是师生上课期间不得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四是学生应完成当日作业,教师在下次课前完成作业批改。五是组织开展“专题读书”和“读书月”活动。六是开展文化沙龙和科技创新活动。
X、生活礼仪。一是师生在校园衣着得体、言行得当、遵守班规校纪。二是严格执行校园交通规则,实行人车分流,划定人行及车行区域。三是严格遵守教室、寝室管理规定,爱护财产。四是乘车、购物、吃饭、入场、退场等实行严格的排队等候制度。五是师生间互致礼貌问候。六是师生热情接待来校来访的校外人员。七是全校推广普通话。
X、道德规范。一是制定《X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行为规范》,全体教职工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二是制定《X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行为准则》、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手册》并考试。三是在全校推广国学学习、研讨活动。四是开展道德模范推荐评选活动和道德讲堂讲座。
(四)环境层面。
完善校园环境文化设施,拓展教育功能,打造建筑、景点的文化氛围,使校园文化设施都成为礼敬中华传统文化,彰显职业精神的“无声胜有声”的育人效果,力争在X年形成优美舒适、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物质文化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X、景观设计。(X)重视校园景观建设,做好绿化美化工作,使校园的山、水、园、林、路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
(X)制定《校园环境管理规则》,成立校园环境管理的常设机构,加强对校园广告、横幅、标语、宣传橱窗和张贴栏的管理和清理,保持校园环境整洁。
(X)组织师生广泛参与教学楼、实训楼、办公楼、宿舍楼、校内道路、校内园林等统一规划命名,设置制作规范、美观的道路指示牌、标志牌;增强师生对校园文化环境的认同感和体验感。
(X)建设校园标志性雕塑、人工湖和艺术墙。
X、景观橱窗、音频视频窗口。(X)文化专栏。在教学区、实训区、生活区展示现代、国内外、校内外艺术作品;展播音频、视频艺术作品;开展艺术研讨活动;进行各部门的信息公开。
(X)宿舍文化。以系部、寝室为单元,加强学生生活区的文化建设。
X、典型引领。一是将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和优秀校友的典型事迹及照片在校园内、校园网上进行集中展示。二是将重点媒体的宣传报道或刊载物进行集中展示。三是开展优秀师生及校友事迹报告会。
X、校史陈列。建好校史馆、编撰校史,不断丰富和更新校史馆资料,通过资料记载和实物展示,生动形象地反映学院办学历程,激励师生继承和弘扬学院优良传统;提倡和指导各院系(部)组织力量搜集、研究和编写院系(部)史资料,有条件的院系(部)可建设陈列室,营造浓郁的院系(部)连锁的环境文化氛围。
四、建设载体。
(一)会议。积极发挥会议的功能作用,通过院系(部)各级会议、班级会议、社团会议等载体,学习领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思路、方案、实施细则,自上而下的统一思想、按步实施。(二)课堂。
X、第一课堂。以思想政治课、文化基础课、传统文化课程、线上线下的网络课程为阵地,由基础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承担。X、第二课堂。以社团、协会为载体,以讲座为阵地,由学生处负责。
X、第三课堂。学院统一组织,协调校外相关单位、部门进行(如清明节活动、支教、社区活动、暑期考察活动等),由学生处牵头负责。
(三)活动。
按照“大型活动精品化、中型活动特色化、小型活动经常化”的思路,统筹安排,构建分层设计、分级组织、分类指导的学生活动体系。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和管理,探索推行校园文化活动项目申报、评审、考核、奖励制度,鼓励有能力的团体或个人策划组织校园文化活动。重点支持开展学术科技、思政教育、人文精神、高雅艺术、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师生精神文化世界。构建“七彩·阳光活动”体系,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及奉献精神、规范意识、严谨作风、团队协作能力及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