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出版专业+』品牌团建模式的探索与成效
摘要:自电子媒介与网络技术兴起,并大规模应用于出版领域,出版专业的发展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青年团员作为高校思想活跃、富有创造性的群体,为团建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广阔思路和优质平台。文章力求找到出版专业与团建工作的融合点,以“出版专业+”为基点,以“专业+互联网”、“专业+职业规划”、“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公益服务”为载体,探索团建工作新思路。
关键词:出版专业+;团建;品牌影响力
一、出版与传播系分团委基本情况
出版与传播系现有学生1251人,其中团员1144人,团员占学生总数的 91.4%。出版与传播系现有出版与电脑编辑技术、广告设计与制作、出版商务、会展策划与管理、数字出版、网络编辑6个专业,共有6个团总支、17个团支部。
二、“出版专业+”团建模式创建思路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大趋势下,“互联网+”以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以优化生产要素、更新业务体系和重构商业模式等途径来完成经济模式转型和升级,进而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那么,“出版专业+”概念的提出,将重点放在出版行业未来发展上,结合出版专业的专业特色,将专业学习与实践创新、与校园文化、与创新创业紧密结合起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团学活动热情和专业学习积极性。以此为契机,打造出版与传播系“出版专业+”品牌团建新模式。
“出版专业+”的创建思路,是基于对出版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的思考,培育“出版专业技能和素养”是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通过“出版专业+”团建模式的创建思路,能更好地立足专业、结合时势,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在做中学,进而在实践中引领学生体现担当、实现价值。
(一)“出版专业+互联网”:明星社团影响力更加彰显
“出版专业+互联网”的思路,主要是着力加强学生的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实践能力。这方面的显著成果,便是以“尚书传媒”为代表的,相关专业背景的明星社团,通过新媒体运营,其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1.《指尖上的版专》工作室
依托出版行业优势,以新媒体技术为载体,将数字技术和课本专业知识紧密融合,用历史积累的照片直观反映版专历史阶段的各个重要节点,用朴素的文字表现版专的魅力,用声音、录像生活展现版专的活力,从美文、专题、新闻、访谈、视频以及作品展示等模块全方位、多角度地向读者呈现版专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人文气息。为了迎合广大师生的阅读习惯,《指尖上的版专》除了设有适合个人电脑阅读的网页版,还专门制作了适合平板电脑浏览的ipad版。
2.新媒体运营工作室
3.版花文学社
主营的传统出版物《版花》现已刊发了72期,从最初审稿校对到排版印刷,直至最后的发行,期刊的全部制作流程都是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独立完成的。《版花》期刊现每年推出《开学季》、《毕业季》和《生活季》,除纸质期刊的发行外,《版花》还配套推出电子期刊,从而扩大校园品牌出版物的影响力。
以上三大社团,以互联网为载体,无缝对接出版传媒类专业,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通过明星社团影响力辐射广大学生,提高了“出版专业+”品牌团建的实效性。
(二)“出版专业+职业规划”:对接行业、引导就业
“出版专业+职业规划”的思路,主要是确立以“对接行业、引导就业”为工作导向,帮助学生解决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职业生涯是一名学生的职业经历,它是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职业相联系的行动及相关的态度、愿望、价值观等连续性经历的过程,鉴于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出版与传播系分团委充分重视大学生职业规划,特此创立了“职梦科技社”,结合专业优势,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广泛开展校友联络、就业指导、校企合作宣讲会对接、职位推介等工作。在职梦科技社的组织下,出版与传播系的《从版专人到出版人》三人行系列讲坛通过每期邀请三名校友的形式,请他们分享自己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经验和心得,为在校学生提供宝贵经验和建议,现已经成功举办五期,赢得在校师生交口称赞。
(三)“出版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创新思维和创业素养
“出版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路,重点在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素养。在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大学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善于将创业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出版与传播系充分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配备具备出版、发行、会展、数字媒体等行业背景的专业教师团队,在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予以指导。在2015年度,出版与传播系共有27名学生获得9项市级奖项,13名学生获得两项协会奖项。其中,出版与传播系两组选手获得上海市挑战杯二等奖和三等奖,三位同学荣获上海市星光计划一等奖和三等奖;在创业教育方面,配备有生涯规划、社团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专职辅导员团队为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和《形势政策》等理论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的方式,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
(四)“出版专业+公益服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志愿服务提倡“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体现了人类文明先进的价值理念,彰显中华文化优秀的思想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追求和倡导的理念有诸多契合点。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摇篮,是青年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服务的重要实践平台,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同时也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为了有力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版与传播系分团委立足社团,开展品牌特色志愿服务,提高志愿服务与社团活动契合度,引导大学生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足光”志愿者服务团
“出版专业+公益服务”的思路,是出版与传播系分团委极力倡导的工作导向,广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公益活动的过程中,认真做到知行合一,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将出版专业与社会实践做到充分融合。出版与传播系志愿者品牌是“足光”志愿者服务团,这是一支集合了上海书展志愿者、鲁迅纪念馆讲解员、学校各类活动志愿者在内的服务团队。其中,上海书展志愿者服务团连续五年获上海书展暨“上海书展”上海周优秀合作奖,上海鲁迅纪念馆志愿者服务队也曾获“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集体”称号。
2.爱知社
“爱知社”作为公益性读书社团,也是学校极具特色的学生组织,他们以“悦读版专,爱知相伴”为宗旨,为师生搭建了校园阅读与文化交流平台。“爱知社”组织了图书漂流、读书分享会、“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书评竞赛、有奖征文、名家访谈、二手书置换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公益活动,累计参加活动人数超过3000人次,2015年“爱知社”被评为“上海青少年深阅读计划示范性读书项目”。
“出版专业+”团建模式致力于覆盖学生“求学、实践、就业”的全过程,覆盖学生“思想、学习、社交、工作”的全方位,通过将专业学习与创新实践、校园文化、就业创业相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团学活动热情和专业学习积极性,对学生学业提升、能力提升、素养提升产生积极作用。
第二篇:教学模式与探索
教学模式与探索
——理想课堂与课堂理想境界之五
傅东缨
时下,追求高效课堂、魅力课堂、理想课堂已成为全体教师同仁追求的高点。在诸种践行的举措中,教学模式的变革已成为提高教育质量必须面临的课题。许多名优特学校,许多名师都致力于教学模式的探索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他们变革课堂,关注生本,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革新模式,解放自我,为教师职业幸福铺路。
新旧世纪之交,进入全面探索期的中国教育出现了几百种教育(教学)理念大展示的情势,很有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味道。
然而,理念和行为之间,需搭就如桥似梯一类的精神链条来连通。它将理念化解成行动纲领,为践行运筹出操作举措,从而,使理念有了着陆点,让行动进入程控化。这种承知接行的精神链条即为模式,在建构模式中寻找高效低耗的教育发展之路。
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正如教育家乔伊斯所说:‚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长时的学习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中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不缺渡船人。各地的教改实践证明,哪里有名家高师探索出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模式,哪里的教学就上了档次,显现了高格高效,取得了高质量、大面积丰收的重大突破。
下面,就二三十年我国一些名校创造的教学模式简述如下: 江苏省洋思中学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校长蔡林森就开始探索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他带领全校师生在跌入低谷的学校里率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他们建立起以学生自学为中心,以教师的启发点拨为导向,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所有学生都能做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致使学校教育迅速地摆脱窘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教学模式主要有6个环节:(1)提示课堂教学目标(约1分钟);(2)指导学生自学(约2分钟);(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约5-8分钟);(4)检查学生自学效果(约5-8分钟);(5)引导学生更正,指导学生运用(约8-10分钟);(6)当堂训练(不少于15分钟)。洋思中学教学模式体现了三个核心要点: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当堂训练完成作业;让学生自学和当堂训练制度化。
山东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三三六‛自主学习。
继洋思中学之后,杜郎口中学又旋风般的来了个‚三三六‛教学模式大突进。前一个‚三‛为其模式的三大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后一个‚三‛为自学的三大板块:预习——展示——反馈。预习指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展示指交流、预习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反馈指对学生的认知、体验、感受予以反思和总结,对预测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验。‚六‛指展示模块的六大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而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贯穿一体,则构成了杜郎口中学自学学习模式的主体。湖北省宜昌一中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
其主要环节是:一为情境导入,即以多媒体画面、音响、实物、实验等手段引学生入情入境入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与探索兴趣;二为过程探索,即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实验和自由讨论等途径,探究课题的起因、过程、意义和真谛,以求领悟与发现;三为整体建构,即在建构课堂知识体系后再建构态度、情感、精神等方面的素质结构。这种探究式教学模式要求师生入境入情,求真求理,增知增智。
四川东辰国际学校的教学模式:三环四步导学教学。
‚三环‛指‚自学→展示→提升‛层次递进的三个学习环节。‚四步‛指课堂 ‚学、交、导、练‛的四步流程。‚三环‛的‚自学‛指实现A级学习目标,感知理解、初步掌握,知识建构;‚展示‛指实现B级学习目标,对话、活学、迁移、应用、练习;‚提升‛指实现C级学习目标,拓展延伸、夯实记忆,综合应用。‚四步‛的学,指学生预习、自学教材,完成学案,再按展示案完成做题;交,指同桌、组内、班上的生生互动交流;导,指老师引而不发的点拨,画龙点睛的精讲,纠偏矫正的引领,方法规律的提升;练,消化记忆,预习训练,达标检测,清理过关。
河南濮阳市还发明了四步探究教学模式。其四步环节是:(1)阅读质疑,自主探究(2)多元互动,合作探究(3)训练检测,目标探究(4)迁移应用,拓展探究。这四步探究教学法源于广大教师一线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根植于濮阳市广大教师的课堂,是濮阳市广大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近十年新课改成果的提升,是源于课程回归课堂的成功经验。
上述所举的教学模式无疑取得了极佳的成果,受到了国之教坛广泛的重视,得到了广大教育同仁热烈的反响。可以说,由于弄潮儿的先我着鞭,教学模式的坚冰已经打破,航线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
像农民收获斑斓的秋色,总要总结春种秋收的经验,这里的教学模式何以成为了精粹的科学的模式呢?原来,贯穿模式之中的是科学的教学规律。
如果说,模式像运动的肢体所显现出来的标准样式,那么,规律则是模式的神经中枢构建起‚肢体‛的内在联系。大自然有四季更迭的变化规律,潮起潮落、月盈月亏、花开花谢——世间万物也各有其内在规律,人的成长有从少小到老大的成长规律,课堂教学模式也贯穿了一种科学的教学规律。
这里的教学规律主要包括哪些呢?笔者经反复思考,提出如下六大核心规律:
其一是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认知又浅入深,由低向高,由少到多,这就要求教学一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教师的想当然出发。
其二是由现象到本质的提升规律。中国的情境教育家李吉林告诉我们,打造形真、情切、意远、理深的教学情景,能够加强学生感知教材的亲切感,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地发展想象力,激活他们的思维力,迅速地提高认识力。因此,课堂上创设情境,极有利于提高效率。
其三是事物变化起主要作用的内因规律。哲学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著名教育家段力佩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初就说过:‚教学的侧重点摆在‘学’字上‛。这就是说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不能成为教与学的主宰,只有把课堂的时空主要地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主人,主动地、生动地、活泼地学习才能造就出一个个睿智的大脑。
其四是学生的发展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通过师生共同活动,使学生在智力、体力、审美能力、劳动能力以及情感、态度、意志、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都得到健康地发展。
其五是因材施教的规律。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一个学生的精力、基础、兴趣、特长、能力、心理都是各不一样的,因此,不能用同一种方法同一种模式去教育不尽相同的学生,正如《独立宣言》的起草人、教育家杰斐逊所言,‚再没有比以前相同的态度去对待不相同的人更不平等的了。‛而我国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就倡导并践行过教育教学要‚因材施教‛,即因地、因时、因势、因事、因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表明,因材施教是搞好教育的总原则,是教书育人的一条制胜的总策略。
其六是少而精的教学规律。老子的《道德经》云:‚少则得,多则惑‛。这个真理用到课堂上,要求老师讲解和点拨要少而精,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正如俗话说:少吃多得胃,多吃活受罪。只有老师讲的少而精了,才能给学生学习留下了必要的时空,让学生去自学,去思考,去发现。山东的杜郎口中学等学校课上实行了‚10+35‛即教师的讲,不超过十分钟,而把三十五分钟留给学生。现在的情况是,绝大多数老师很热衷于‚单出头‛式的讲,往往把简单的讲得很复杂,把复杂的讲得很糊涂,直到学生完全生厌而止。
在对教学模式及其规律的探索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其一是寻找、发现、打造教学模式一定从实际出发,万万不可为模式而模式,更不得模式化,因为模式化只能使教学走向僵化。
其二要允许教学模式的百花齐放,即使一所学校主推某一种模式,也应该允许教师们进行多种教学模式的寻找和尝试,即使同一名教师也应该在上不同类型的课时采取不尽相同的教学模式。
其三经实验业已比较成功的教学模式,也应该不断地在多方吸纳之中,求得改进、修补、完善和提升,使模式处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发展变化之中扬长避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篇: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安徽理工学校(原安徽省安庆商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形成一定的规模和特色。尤其是近几年,学校坚持教学改革创新,培养计算机技能型紧缺人才教学实践与探索,收到了显著成效。2002年,计算机专业被省教育厅授予中职学校省级示范专业,2004年被教育部、信息产业部等七部委确定为计算机及软件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学校,2005年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的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专项资金。
一、理念与时代零距离
进入新世纪,中专教育理念发生根本改变,已由传统的专业教育转变为职业教育,由学历教育转变为就业教育,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中职教育的定位与取向。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建设的紧密结合,学校以更新教育理念为切入点,确保教育理念与时代要求零距离对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观。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质量观。坚持以就业为目标的办学观。
二、专业与市场零距离
人才市场需求决定专业设置取向。学校树立以特色和就业为战略高地的专业设置方向,根据社会用工需求,灵活应变适时调整与细化专业设置,形成特色和优势,满足计算机技能型紧缺人才市场需求。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在国民经济中作用愈加突出,学校本着满足社会需求,发挥自身优势的基本原则,于2001年增设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对计算机网络技能型紧缺人才的需要。
加入WTO后,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尤其是世界500强在我国投资力度加大,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兴起,急需大量技能型紧缺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针对电视广告、动漫制作等大众传媒行业计算机美术设计制作技能型人才馈贬现状,学校经过充分调查研究,科学分析论证,开设了“电脑美术设计”专业,为社会培养了一批软件美工、广告 设计、网页制作、三维动画等技能型紧缺人才。
专业与市场零距离钦接,形成特色和优势,适应了社会的需求,增强了学校抵御中职教育改革风险能力,拓宽了专业的发展方向。
三、教学与职业零距离
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其根本要落实到教学上,构建一个适合职业教育要求的教学平台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根本保证。多年来,学校坚持三个面向,进行改革创新,构建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力求做到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距离贴近。
按照社会对计算机技能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提出的要求,本着简化理论、强化技能的课程改革原则,废除传统三段式课程设置结构,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一体二翼”模式职教课程体系,即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需求为目标的三位一体为“主体”,以“中专学历文化知识结构和技能岗位职业资格标准为“两翼”构建课程体系,实行“职业化、模块化、技能化”教学模式。
四、实训与岗位零距离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本着硬件做强,软件做优的改革思路,着眼于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学校重视在高层次上加强有职业特色的实验实训设施建设,创建培养与计算机技能型紧缺人才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条件。
近几年学校加大计算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同时坚持校企联合,重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2004年学校在全国率先实现“2+1”教学模式(两年校内学习,一年顶岗实训),与苏州友达光电、绿原科技、温州人本集团等高科技企业和民营企业签订学生顶岗实训协议,实现教学实训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接轨。
学校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和岗位技能证书制,重视学生职业技能鉴定站的建设,计算机专业现有“计算机水平等级考试考点”、计算机维修、计算机网络等10多个职业技能鉴定站。学生的双证率达到近100%。
五、学生与就业零距离
学校坚持走校企联合办学之路,开展“订单式”培养,为社会培养计算机技能型紧缺人 才,真正做到学生就业与工作岗位零距离融合。
订单式培养,实现了学生就业直通车,使学校、学生、企业在校企结合中找到了共同点,真正实现了学生满意,企业满意,学校满意的共赢格局。
坚持改革创新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使学校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得到大幅度提升。学校在近几年省内及全国性的计算机技能竞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2001年在全省商业中专计算机应用比赛中,学校代表队获得团体冠军,两个单项第一;2002年在全国中职学校计算机技能竞赛中,学校选手荣获网页制作一等奖,图形图像处理优秀奖;2004年在安徽省国资委、发改委等九部门组织的安徽省首届计算机技术大赛中,学校代表队喜获团体冠军,并取得个人预赛第一名的好成绩;2005年在全国职业教育课件制作比赛中,学校参赛课件“轻轻松松学VB”获得中职组二等奖。近几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一次性对口就业率、就业稳定巩固率、企业关键岗位占有率三项指标不断提高。
第四篇:探索 ZYSP 培训模式打造班组长培训品牌
探索 ZYSP 培训模式 打造班组长培训品牌
冯 燕
摘要:班组长是企业最基层的负责人,属于兵头将尾,岗位分布广,人员数量多,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ZYSP培训模式是班组长培训项目的指导思想、运行机制、授课内容、培训方式的简称。ZYSP培训模式的指导思想就是做大做强;运行机制要“四位一体”;授课内容强调体验感悟;培训方式突出实战演练,使学员能力得到提升,达到培训目的。本文着力探讨ZYSP培训模式在班组长培训中的应用和效果。
关键词:班组长 培训模式 情景模拟 经济效益
班组长是企业最基层的负责人,属于兵头将尾,岗位分布广,人员数量多,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探讨如何有效地开展班组长培训,为企业发展培养优秀的基层管理者意义重大。
一、班组长ZYSP培训模式的形成
班组长培训是基层管理干部培训的重要项目,规模大,周期长,影响深远。据统计,油田现有基层班组长9581人,核心业务和主体专业7000多人。这些班组长尽管在业务技术上是骨干,但生产组织与管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能力缺陷,班组长人员更新、知识结构、业务能力更新速度也比较快,因而,搞好基层班
组长培训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十多年培训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我们在培训项目的发展方向、生源支持、培训需求、培训方式、方法及效果的问题探索上,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提出了ZYSP培训模式。
二、ZYSP培训模式的主要内容
ZYSP培训模式是班组长培训项目的指导思想、运行机制、授课内容、培训方式的简称。该项目的指导思想就是做大做强;运行机制要“四位一体”;授课内容强调体验感悟;培训方式突出实战演练,使学员能力得到提升,达到培训效果。
(一)班组长培训项目的指导思想——“Z”。
指导思想的确立与班组长培训项目发展特点密切相关。班组长培训是基层管理干部培训的重要项目,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时间长。从1999年开始举办至今已经历了16年的培训历程。二是人数多。据统计,油田现有基层班组长9581人,核心业务和主体专业7000多人。可以说是油田培训对象最多的项目之一。三是结构复杂。油田基层班组长岗位100多个,具有人多、面广、任务重、岗位工种差别大等特点。四是企业重视。企业对这个项目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培训政策、市场、经费等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五是培训规模增长快。从近五年的培训情况来看,班组长培训处于快速稳步增长阶段。近五年培训班组长近6000人,尤其是近三年培训的增长速度更快。六是要求高。即学员要求高,企业要求高,培训发展的要求高。针对以上特点,我们的指导思想
就是要把它做大做强,让班组长项目成为继续教育部培训发展的长期性项目,精品项目。
(二)班组长培训项目的运行机制——“Y”。
要做大做强就必须有一个高效率的运行机制。充分利用机制体制的力量才能把项目做大做强。所谓“四位一体”是指,要从人力资源处、基层单位、培训中心、培训学员四个方面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各自优势,使班组长项目有人力资源处的计划和目标;有基层单位的生源支持;有培训中心的教学与管理;有培训学员参与的积极性,这四个方面形成合力,同时又分工明确,责任具体。
人力资源处负责培训项目总体计划、培训经费、培训督导;基层单位负责学员选派、学员考核、需求反馈;培训中心负责组织管理、培训教学、培训效果;培训学员愿意学,安心学,有收获。这种运行机制的建立保证了项目的高效运转。
(三)班组长培训项目的授课内容——“S”。
确定好授课内容是培训的核心和关键。为此,我们一是抓好需求分析。项目组成立了需求分析小组,明确了小组成员的职责;制定了详细的调研大纲,从各个层面了解培训需求;分析培训对象实际能力与应具备能力的差距,形成个人能力评审汇总表。将能力差距“较大”和“很大”比例等级之和大于50%的能力项目作为培训重点,并根据产生差距的原因,分析能力差距对应的培训内容,最终确认需求清单。
二是搞好课程开发。对照培训需求清单,把培训课程设臵为四大模块、三大能力、五种教学方式。为保证教学质量,规范教学内容,项目组精心设计了培训教学大纲。从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设计、课题知识点描述、教学建议等做了详细的说明。三是师资选聘。十三年的培训历程,为项目储备了三十多位优秀专兼职教师,本着择优聘用的原则,以中心专职教师为主、油田专家、二级单位优秀同行为辅、部分优秀学员为补充的教师队伍。为项目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四是教材开发。根据油田生产特点,2010年项目组组织编写了长达30万字的《油田企业班组长培训教材》,通过多次修订,由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在班组长培训项目中配备使用。同时汇编《油田基层班组长培训案例》,作为培训教材的补充教材。
(四)班组长培训项目的培训方式——“P”。
班组长培训项目的培训方式包括培训的组织方式、教学方式和培训过程的控制方式。
1、培训的组织方式。油田统一计划组织示范班-培训设计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组织管理严密,突出示范作用;对于因受季节及生产歇工期影响工学矛盾突出的基层单位采用联合办班形式-培训设计突出办班特色;对于因外出施工无法参加集中培训的采用送教上门的巡讲形式-设计内容突出实用;参加集中培训的学员建立激励机制选派优秀学员外送培训-学习先进经验,开阔视野。
2、培训教学方式。结合需求统计结果,培训课程主要采用理论教授、体验式培训、情景模拟、案例教学、经验交流等培训方式保证理论讲授不高于45%的比例。
(1)体验式培训——体验式培训是协助理论教学的一种主要教学方式,针对《沟通》、《创新》、《团队建设》、《班组长角色认知》等理论培训课题,以体验活动为引导,让学员从体验中感悟提升,学会沟通,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合作意识,拓展学员思维,确保学员在有限的时间里,以饱满的热情学到自己最想学到的内容,做中去学,学中去悟,触动深,效果好。
(2)情景模拟——情景模拟是结合理论课程进行实战能力训练的一种主要教学方式,从2010年开发应用到现在已经有五年的实践经验。从开班前学前作业收集选案例做准备;到开班后交流研讨选案例;从课堂上教师讲案例;再到课堂下学员写案例;情景设计、组内研讨、模拟训练、情景演练、专家点评、内化提升;四个环节六个步骤,贯穿培训教学始终。集课堂讲授、交流分享、体验感悟、组织实施、实战演练为一体,有讲有练,层次清楚、逻辑性强,课堂课下紧密结合,让整个培训流程紧凑有序,使培训变得生动而有意义。
此外,培训课堂还采用了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现场教学等形式根据办班形式的不同,有重点的选用不同的教学形式。示范班主要采用理论讲授,体验式和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方式,联合办班、巡讲办班因受时间限制主要采用案例教学、经验交流和现场
教学,充分利用采油厂、钻井公司等现场教学资源,使培训更具针对性。
3、培训过程的控制。过程控制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之一。我们建立了项目经理及班主任考核量表,精细化管理,做好培训班运作与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主要环节:
(1)下发开班通知。通过人力资源处网站及时下发办班通知,并和各二级单位班组长培训项目联系人建立沟通渠道,保证学员能够按要求走进课堂。
(2)收缴学前作业。为了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我们在下发培训通知时布臵了学员作业。其目的是了解班组长所在班组概况、成功经验及失败教训等案例、当前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为课题研讨做好前期准备。
(3)完善班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培训班班级管理规定、班委职责、请销假制度、学员守则、学员综合考核细则等。
(4)进行开班前培训。开班前半个小时接待报到学员。PPT循环播放:培训项目简介、授课内容、学员须知等,做好学员的开课准备。
(5)举行开班典礼。通过人力资源处领导及培训部门领导讲话等形式做好培训动员工作,激发培训的动力,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6)组建团队。培训班通过破冰、团队建设等形式加强学员与学员,学员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为学员迅速转变角色,融入
团队奠定基础。
(7)做好跟班管理。充分发挥班委作用,通过创建学习小组,成立班委,明确职责,开展小组间的学习竞赛与互助,进行学员自主管理。开展“以赛促学”活动,通过建立团队评比一览表进行各种学习竞赛,增强团队的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的凝聚力。力争实现培训期间无一人迟到、请假、早退的目标。班主任做好引导及跟班服务,及时发现查找并处理班级管理中的疏漏,收集整理文字及影像资料,做好后勤保障等。
(8)做好开课与结课。培训期间每个团队或小组轮流对每个课题进行开课与结课。开课通过多种自编自演的节目形式以活跃课堂气氛为主,结课通过团队成员学习收获及建议的内容为主。
(9)情景模拟演练。整个培训过程中,学员都在不断研讨交流中通过分享--思考--再分享--再思考--教师点评--自我感悟--内化提升--解决问题,达到能力提升的目标。
(10)结业考试。培训课程结束后,从题库中抽取试题组织考试。考试成绩和考勤、课堂纪律、研讨交流等分项考核,按《学员综合考核细则》评定总成绩。
(11)评选优秀团队、优秀学员。培训结束后根据优秀团队及优秀学员评选标准选出优秀团队及优秀学员并颁发荣誉证书。
(12)结业典礼与培训评估。学员总结交流,发放培训登记卡、培训证书、照片合影,提供电子相册及课件光盘等;提交个
人培训总结、课后感受记录或学习心得,通过结业座谈收集学员培训反馈信息,进行问卷调查等。
(13)教师管理。按照《教师管理管理规定》做好组织任课教师集体备课,教案提前交项目组审核,并认真填写教师授课日志。
(14)教学研究与督导。做好培训班教研工作、项目组成员跟班听课召开教研活动,组织有关人员听课、评课、检查教学情况,做好教研活动记录。
(15)资料收集。按照中心要求进行资料收集,包括五大表等;进行培训项目总结和其他相关工作。
三、ZYSP培训模式的应用效果
ZYSP模式从指导思想、运行机制、授课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效果上实现了培训模式的全面创新。在组织形式上更符合油田生产特点,在培训方式上更具特色,在授课内容上更系统实用,它标志着班组长培训项目日趋成熟和完善,而且取得了显著培训效果。一是社会效益。首先,解决了企业基层管理中遇到的大量实际问题,提高了企业的生产和安全管理水平;其次,为企业培训了一大批实用人才,提高了学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技能。企业普遍反映,培训和不培训就是不一样,他们“能干了,会干了”。有许多优秀班组长走上了基层队长,有的甚至走上了科级干部的岗位。
体现在经济效益上,直接创收培训效益113万元;培训市场
不断扩大,各二级单位要求来培训中心办班的数量也显著增加,占班组长培训数量的40%,较之前,提高了18个百分点,项目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三是培训效率得到提升。特别是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班组长培训教学中的应用,使培训效率明显提高,培训相同的内容时间缩短了4天,培训效率提高了40%,节约培训经费44万元。四是丰富了培训的理论和实践。情景模拟教学法、实战训练、培训模式等理论成果大大丰富了班组长培训的实践经验。五是教研效果。《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班组长培训中的应用》获得油田职工创新创效成果奖。
根据培训管理科培训反馈统计结果显示,教师授课平均满意率94.2%,项目经理班主任平均满意率96.4%,学员出勤率98.3%,综合评价优秀;并受到人力资源处、用人单位和广大培训学员的一致好评。
四、ZYSP培训模式的完善和提高
ZYSP培训模式的应用通过长期实践已日趋成熟和完善。但是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做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
一是构建课程体系。培训是一个持续不断深化的过程。现阶段我们的培训抓住了班组长目前所需所想,能有效地解决班组长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更强调全面系统的自我学习。因此,我们的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从单元模块化向体系化迈进,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学习导图的开发,即从班组长岗位职责入手,细化优化培训课程体系,为
自我学习、系统学习提供有效服务。
二是加强混合式培训的开发和应用。混合式学习模式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培训形式。它将多种培训方式组合起来,以取得最佳的培训效果。目前班组长培训项目主要采用的是课堂培训,在线培训做的还很欠缺。随着培训形式的的深入发展,这种单纯的课堂培训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员日益增长的培训需求。在线培训课程内容丰富,学员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按需选择学习课程,并可多次重复学习,且培训成本较低学员受训面广等。下一步项目组将要加强在线培训课程开发与设臵,将课堂培训与在线培训有效结合,扬长避短,实现最佳的培训效果。
三是建设心智技能训练室。目前班组长培训项目教学形式主要以理论讲授、案例研讨、情景模拟、优秀站队现场参观等为主要形式。这已经不能适应班组长培训的现实需要,希望在中心组建拓展训练项目的同时,进行心智技能训练室的论证和建设,增强培训技能训练手段的多样性和智能性,以满足油田班组长培训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李秋,程锦山,班组长培训新模式和新方法[J] 现代班组,2007(4)
双亚萍,构建企业班组长培训思考[J] 企业研究,2007(5)
李爱民,提高班组长培训效果与质量的方法[J] 中国培训,2006(6)
第五篇:园区团建工作的探索与研究
园区团建工作的探索与研究
嘉定团区委内容摘要加强工业园区团建工作是主动适应嘉定工业区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形势的客观需要,是巩固和加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需要。本课题主要以嘉定工业区园区团建工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近两年的探索实践,初步分析了园区团建工作的现状、问题和对策,以期进一步推动工业区青年工作的发展,不断开创工业区园区团建工作的新局面。关键词园区团建 整体创新 机制保障
一、研究的背景上海嘉定工业区是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市级工业园区,地处上海西北部,位于沪宁发展轴上,并居于长三角十五个城市群的中心地带,园区北与江苏太仓接壤,南与嘉定新城相连,西邻上海国际汽车城和江苏昆山,东接上海宝山,是辐射长三角的聚集点。
(一)嘉定工业区园区概况 嘉定工业区园区面积78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0.5万,下属23个村民委员会、12个居民委员会。园区分南北两大重点区域,工业区南区成立于1992年10月,区域内先后创立了国家级高科技园区、国家留学人员嘉定创业园区、中科高科技园区等;北区成立于2003年1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为上海市重点试点园区,以高科技、高效益、环保型的现代制造业为产业导向,包括汽车零部件、光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制造、工业设计、生产性服务等。近年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嘉定工业区以“汽车嘉定”为引领,以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在经济发展、园区建设、党的建设和社会事业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截至2005年底,已吸引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实体投资项目达400多个,总投资额近100亿美元。
(二)开展园区团建工作的意义 2007年,嘉定工业区共有35周岁以下青年6013名,其中“两新”组织团员青年4112人。近年来,随着嘉定工业区开发战略的大力推进,工业区已日益成为吸引内、外资的主阵地,成为促进嘉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同时随着入驻企业数量规模的不断扩大,工业区日益成为吸引城乡青年就业创业的新舞台。加强园区团建工作,有利于教育引导工业区青年增强爱岗敬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有利于更好地团结和动员广大青年为企业、为工业区、为社会发展贡献聪明才智,有利于巩固党在青年中的群众基础。因此,大力加强园区团建工作,已成为摆在共青团组织面前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
二、园区团建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一)园区团建工作现状
1、因地制宜,多管齐下,进一步强化组织建设,着力提高工业区团组织的战斗力目前,工业区规模以上企业有100多家,符合建团要求的企业有36家,已经建成团支部14家。在工作中,工业区团工委注重加强团的组织建设,不断规范团建工作,增强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加强联系,由团工委委员与企业团组织加强联系,经常组织负责人沟通和交流,便于随时掌握园区动态和团建工作情况,为企业排忧解难;二是加强督促,经常与企业负责人关于企业团建工作进行沟通,促使企业团组织负责人重视该项工作;三是加强指导,团工委将团建工作的有关文件也一并下发到企业中,让企业了解青年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总体形势,并通过举办团干部培训班等形式,对团建工作进行指导。
2、严格选拔,加强培养,着力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提升团干部队伍素质一个单位共青团工作的好坏,关键是有没有一个好的班子,特别是一个好的书记。同时,能否巩固团建的成果,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选配好团干部。工业区团工委具体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严格选拔。在人选上积极争取党政支持,选拔党组织和负责人器重、在团员青年中有较高威信、有工作热情的业务和管理骨干来担任团干部,团组织书记可与党(工)委组织委员相结合。在形式上,尽可能地采用“海选”、竞争上岗等民主形式,以加大团员的政治参与和认同感。在班子配备上,尽可能地配齐配强副书记和委员,以适应企业团干部岗位流动性大、新陈代谢快的需要。二是培训培养。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例会与培训相结合、交流与考察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培训,因地制宜,注重实效。2007年5月,组织机关团员青年余姚“红色之旅”活动;7月,组织基层团干部和青年负责人培训活动。三是关心爱护。依托党建带团建的力量,为团组织负责人争取政治、经济待遇,调动团干部的积极性,更好地推动团的各项工作。目前,工业区团工委委员基本上都是党员或预备党员,另外,关于青年干部的培养、教育和提干问题,组织部门必须听取团工委的意见,从而加强对青年人才的培养。
3、瞄准需求,精心设计,进一步拓宽活动领域,着力提高工业区团组织的凝聚力工业区团员青年的结构层次,既有高学历、高收入的白领青年,也有一般学历和收入的务工青年;既有从事科研和管理的青年骨干,也有一线青年工作者;既有本地青年,也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创业型青年人才。同时,由于工作经历、教育水平和各种风俗、习惯、文化的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念、需求爱好等必然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施教,分类活动,吸引广大青年的参与。一是以服务社会文明进步为着力点,开展志愿活动,弘扬时代新风。开展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希望工程等活动,发挥青年在弘扬时代新风中的主力军作用。今年,组织团员青年开展了“3·5学雷锋”活动、“五四”主题活动和多媒体创意大赛,共有25件多媒体作品获奖。在特奥会期间,组织18名志愿者圆满地完成了社区接待任务。此外,上海新傲科技有限公司外延团队还被评为区新长征突击队。二是以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为目标,开展学习培训,满足青年需求。组织开发性培训、优秀青年评选、推优入党、读书求知等活动,满足青年在政治进步、文化生活、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求,营造特色园区文化,把团员青年最大限度地凝聚在共青团组织的周围。以华瑞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的英语培训活动为基础,组建了工业区的英语社团,邀请其他企业进行观摩,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成功举办了2007嘉定工业区“天华·华瑞杯”英语演讲比赛,在工业区青年中掀起了一股“学英语热”,有效地凝聚青年、服务青年。三是以青年业余文化生活为要求,开展文化活动,搭建青年交流平台。开展体育、交友等活动。针对部分企业对共青团组织缺乏认识的现状,通过建立各类青年社团,运用社会化的活动方式,吸引企业参与,从而使企业对共青团增进了解,给予认同。目前,园区内比较成熟的社团有5家,包括英语沙龙、足球俱乐部、青年联谊会、车友会、篮球社团等。今年以来,工业区团工委共组织了共青森林公园、世纪公园、纪龙山探险、“5·20”交友、中秋联谊等五次大型青年联谊活动,有1500人次参加活动,为园区青年搭建了沟通的平台,扩大了园区社团的影响力,有效地凝聚了青年,吸引更多青年参加社团活动。同时,充分发挥团工委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多方联系和努力,使学校的室内体育馆在星期六和星期天对工业区机关和基层的团员青年免费开放,进一步丰富了团员青年的业余文化生活。通过《企业之家》、青年工作简报、网站(www.xiexiebang.com)、共青团活动阵地及各种会议的形式,广泛宣传团的工作,争取广大团员青年的支持。此外,在7月份还开展了嘉定工业区青年三人制篮球比赛,并配合其他部门组织了足球和羽毛球比赛。9月份,与“黑马”汽车俱乐部嘉定分会一起参加上海青年社团车友会活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组建各种体育类、学习类和交友类社团,为11月份建立嘉定工业区青年中心做好准备工作。
(二)园区团建工作面临的问题 第一,青年思维方式的自主性。园区青年一方面拥有一定的科技文化水平,有较强的事业心与进取精神,另一方面价值取向多元、善于思考,注重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因此,团组织传统的口号式宣传与行政式管理已难以奏效。第二,青年的流动性与时空制约性。灵活的用工制度、畅通的双向选择机制与优胜劣汰机制使员工进出频繁,快节奏、高效率、满负荷的工作方式对团组织开展活动形成了一定的制约。第三,园区内企业规模性质的复杂性。在园区企业中,团员数量多少不一,分布面广,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开展活动难度较大。在企业性质上,投资主体中、外、公、私齐全,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千差万别,对共青团组织的认识深浅不一,导致青年工作的复杂性。第四,园区内团组织的多样性。园区内有学校、村、事业单位、企业、社区等团组织,开展工作的形式和内容不同,如何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对青年工作和团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相关思考与对策工业区团工委在前期探索中,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加强与园区内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沟通;通过活动先行,取得青年和单位的认同,进一步加强各方面的联系;通过规模性赛事的举办,建立各种社团,为青年中心建设打好基础;通过青年中心的运作,加深青年和单位对共青团工作的理解和认同,逐步建立各单位共青团组织,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做法。
(一)提高认识,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园区团建工作 在充分认识园区团建面临形势的同时,工业区团工委认识到开展园区团建工作,更好地团结、教育、服务广大青年,是党政组织对共青团的期望和要求;认识到通过前期非公经济团建工作,相当一部分企业主认识得到提高,各基层团组织也探索出一些可行的方法和路子;认识到工业区青年人才集聚,较之传统的单个的非公经济组织,团组织可挖掘的组织优势、人才优势和活动优势潜力巨大,易于形成区域性活动氛围;认识到工业区青年有着旺盛的求知、求乐、成长、交友、婚恋、维权及创业发展的多种需求,共青团组织要紧紧围绕青年需求,履行服务职能,开展团的活动就能拥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明确目标,推动园区团建的整体创新 坚持发展这一主题,实现企业发展与青年发展的“共赢”;坚持以青年为本,注重青年参与,满足青年需要,实现青年价值,维护青年权益,促进青年发展;坚持以创新求发展,以服务求活跃,通过拓展工作领域,实行社会化运作,打造品牌活动项目,不断焕发团建活力。经过一年来的工作,基本上实现了工作思路创新——从管理指挥到服务适应,工作主体创新——从组织本位到青年本位,工作方式创新——从行政指令到立体调节,资源整和创新——从财政拨款到社会整合,服务对象创新——从抽象化到具体化,运行机制创新——从行政化活动型到事业化项目型,组织形式创新——从单一垂直型到横向网络型,干部机制创新——从任命的政工型到竞聘的复合型。
(三)与时俱进,探索园区团建的机制保障 工业区不仅是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科技创新的试验田,也是共青团工作的创新领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只有继承传统的好的工作方式,吸收借鉴外地的新鲜经验,不断探索,与时俱进,才能形成符合工业区发展规律的运行机制。第一,探索党、工、团和投资服务中心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不仅在建立团组织时需要多管齐下,联合作战,在日常工作中,特别是在活动中更需要借助党组织的位子、工会的票子、共青团的点子、投资服务中心的牌子,分工负责,合力推进,形成党、工、团、中心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第二,探索资源整合共享和社会化的运作机制。在解决人力方面,发挥社区、学校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区校共建,把高校共青团的品牌工作与学生的智慧和热情输入企业,激活企业团的工作,取得学校与企业的双赢。把社区、村的资源纳入进来,加强对社区和村的后备干部的培养。在解决物力方面,整合社会资源,特别是协调学校、机关和社区的活动场所向企业青年开放,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在解决财力方面,以作为争取地位,积极主动地争取政府、社会和企业的支持。第三,探索平等互动、开放自主的活动机制。从传统的组织型、被动型的活动方式向开放型、互动型、自主型的活动方式转变,大力培育青年社团,鼓励发展各类以兴趣爱好为纽带的志愿型社团,通过社团来活跃企业团的工作。第四,探索上下联动、持续良性的保障机制。制订各项制度,推进规范化建设。如建立例会交流制度,通过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团工作水平;建立活动制度,以制度来规范活动,增强团组织、社团等的生命力;建立调研制度,多下基层、多调查研究,推动团工作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汤艳、金芳、樊玉艳、宋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