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时间:2019-05-12 06:52: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医学类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医学类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第一篇:医学类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医学类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王元元张涛 潘克俭

(成都医学院生物医学系,成都,610083)

[摘要]:为适应现代医学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要求,在医学类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思考与探索,在实践中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努力培养具有良好创造力的实用性医学生物技术人才。

[关键词]: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医学;实践;科学素养l 世纪是生命科学世纪,随着现代医学基础理论研究进入分子水平,现代生物技术中各种实验手段正在成为医学基础研究领域必备工具[1]。

成都医学院的生物技术专业隶属生物医学系,定位是具有医药背景的生物技术专业。目的就是为了适应四川省生物医药产业迅速发展的形势,依托医学院校生命科学和医药相关学科优势,满足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从专业建立开始,学校就有计划、有重点地对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一、生物技术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脱节

目前,我国生物高等教育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存在着实习环节薄弱的问题,学生直接接触社会和实际的机会较少,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学生很难获得将来就业所需要的工作经历和竞争力[2]。笔者通过大量调研也发现,目前一方面生物技术专业人才普遍感到择业困难,另一方面企业也难以招收到适用的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其中主要原因是生物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与需求市场有脱节。一般说来,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学校花费大量精力学到的,往往只是一些书本上的知识条目,缺乏将这些知识与实际工作迅速结合的能力。

生物技术领域是实践性强、知识更新速度快的复合型高新技术领域,特别是医学生物技术,更是高、新技术的集中应用,知识更新速度可以用日新月异来描述。这就要求医学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极强的实践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素养,能够自我提高,适应行业的高速发展。因而,强调生物

作者简介:王元元,四川成都人(1978-),硕士,讲师,从事应用微生物学教学、科研工作。基金项目:成都医学院教改项目(JG2009013)通讯作者:张涛

E-mail:ztbill@Yahoo.com.cn

技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显得非常迫切。

二、关于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

1.面向产业培养培养人才是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

人才培养是高校服务与社会的重要途径,只有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才能生存与发展[3]。通过专业与产业紧密对接,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吸收产业意见,校企结合共建实训实习基地,前瞻性把握产业发展趋势,才能培养具有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的适应医药产业需求生物技术实用性人才。

2.强化实践教学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由之路。

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要求生物技术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具备熟 练的实验技能和科研素养。必须以加强实践教学为重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本科教学全过程进行探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实用型医药生物技术人才的需求。

在实践教学中,要围绕围绕培养有医药特色的实用型生物技术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同时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实践教学方案。

三、强调实践能力与科学素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根据学校及专业具体情况,结合四川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和机遇,依托学院的医药主体学科,成都医学院把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具有医学基础、掌握生物知识和实验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1.围绕办学目标建设课程体系,突出专业背景和科学素养培养。

成都医学院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以现代生物学和生物技术为主干,凸显医药学科基础和特色,包含公共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和医药相关课程三部分。公共基

础课培养学生思想和人文素质,生物科学和技术主干课程以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工程、细胞生物学和细胞工程、遗传学等现代生物学及其相关技术为核心;医药相关课程引入本专业与生物医药产业紧密相关、以及生物医药应用发展的前沿知识和技术,开设免疫学及其技术、药理学、巧、实验所需基础技能培训等,帮助学生尽快完成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转变。在以后的实验中,放手让学生去实践,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通过几年的实践,该专业已经累积了三十多项适合该专业学生的开放和探索性实验,教学效果好。

机能学、抗体工程、生物制药、临床检验基础等学科。

在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学校积极与生物技术公司、医院科研机构和生物制剂公司等企业交流探讨,在课程的设置上充分吸收医药生物产业的意见,特别是医药相关课程的设置。例如:针对第三方检验产业的兴起,该专业开设了医学检验基础、临床医学检验等课程。而在选修课设置上,则开设了科研方法基础、科学名家风采、科研仪器实用技术、现代科学史等一系列科学素养课程,让学生受到科学研究氛围的熏陶。通过这些课程的设置,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他们参与科学实验的兴趣,为后期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以技能培养为重点,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和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部分,也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关键

环节[4]

。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是以实验课学分制改革为契机,将实验教学内容单独成课来促进的。该专业生物科学和技术主干课程的实验全部单独成课,设立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和遗传学实验技术等专门的实验技术课程。通过这一系列实验技术课程的开设,该专业讲习比基本达到1:1,学生实验技能得到极大提高。

在此基础上,优化实验内容和技术,建立实验模块,在模块中将相互关联的实验组合,形成综合性实验项目。例如,分子生物学实验与细胞生物学实验整合后,开设了细胞周期测定综合实验。内容涉及细胞培养、细胞周期测定、细胞DNA提取和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扩增与鉴定。同时,开设学生开放式实验,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开展创新性、探索性课题式实验项目,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在开放和探索性实验中,从查参考文献、确定实验方案、实验试剂的配置到最后实验具体操作、实验论文的撰写都由学生自己完成。老师在其中只是起指导和考核作用。老师举办一定的技能培训,一般包括:如何查阅参考文献、学术讨论交流技

目前我校的“三个层面、一个提高”的3+1动态实验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成型,在人 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三个层面:实验课程体系分为基础技能实验项目、学科综合型实验项目以及创新型应用技能培训实验项目。基础技能实验项目以针对生化、微生物、细胞、分子生物学等基本实验技能和方法的培训与教学;学科综合型实验项目以学科为模块,设置综合性大实验,使学生掌握学科连贯性实验思维及方法,掌握初步的实验设计思路;创新型应用技能培训实验项目着力培养学生对社会相关生物技术企业及单位应用技能的培训与掌握,利用学校大学生开放性实验平台,使部分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等创新性实验技能及方法。一个提高: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吸收部分学生独立完成其中子课题,拓展其综合能力和素质。对于部分实践能力强,勇于钻研的学生,老师的科研项目把他们吸收进来,组成课题小组,参与科研,提高科学研究技能和素养,培养成为产业所需的研发型人才。

3.校企结合,积极建设校内外实训实习教学基地,强化专业实践。

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平台和实训基地是达到培养目标的基础。该专业建立了现代生物技术实验室。实验室建设打破学科界限,初步建成了基因工程、免疫与细胞工程、酶与蛋白质工程、微生物与发酵工程4个实验平台。拥有比较全面的生物产业上游、下游应用技术相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和师资教学力量的技术体系。使学生能够获得从基本的操作到与生物产品研发、生产的能力的训练,能够从学校的实验室直接走上企业和科研单位工作岗位。

学校充分利用校外优良的实践教学资源,紧密与产业接轨,将实训实习基地延伸到企业、科研院所,同时促进企业通过联合培养和技术开发参与到实验室的建设发展中来。这样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充足的机会,也加强自身的应用技术研发实力,进行生物技术产业化相关的课题研究。目前与成都医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的具有较高的研发水平企业包括成都地奥集团、宜宾五粮液集团、四川新成生物技术

有限公司、迈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四川大学等,为学生实训实习和就业提供了保障。

通过上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的持续努力,成都医学院医学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取得明显成效:王亮等多位同学在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文;何涛同学的实验设计获首届全国基础医学实验大赛优秀奖;毕业实习单位对我校生物技术专学生反应良好,欢迎毕业生到单位就业;06级毕业生优秀毕业论文占全校优秀毕业论文的三分之一;一次性就业率达100%,基本都在大城市从事生物技术专业工作;考研重点大学上线率30%。

经过4年的实践,在医学类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方面进行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培养出了高素质的实用性人才,赢得了产业的肯定,提高了生物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斌.面对即将来临的生物经济时代的思考一生物技术发展趋势的分析与我国应对策略的探讨[ J ].生物工程进展,20 01,2 1(3):8-11.

2袁力,焦红霞.产学研结合教育的理论问题及其在生物医学工程高等教育的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26(2)27-30

3濮德璋,刘占祥,谢若志.产学研结合的实践与思考[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2(3)190-19

4赵永娜,李玛琳,黎华丽.构建药学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9,8(1):19-21.

Exploring the Modes of Cultivating talents pattern of

professional of medical bio-technology

WangyuanyuanZhangtaoPankejian

(School of biomedical science, Chengdu medical college, Chengdu, 610083)

第二篇: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刘立超 王国祥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摘要】文章指出了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了更好地满足当前社会变革和经济建设的要求,提高制药工程人才的质量,对制药工程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指导思想的多元质量观、教学模式、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华论文网()欢迎您!]】制药工程专业 培养模式 本科教育

A Study on Modes of Talents Training in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Liu Li-chaoWang Guo-xiang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engineering 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YueYang414000)

【Abstract】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training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talents are pointed out.In order to meet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ecent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promote the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talents quality,a series of problems including the training target orientation,multiple qualitative conceptual instructing ideal,Teaching modes and engineering practical capacity are discussed.【Key words】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Training pattarns;Undergraduate Education

1制药工程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医药工业作为21世纪的战略产业,具有高投入、高收益、高产出等特点,属知识密集型、专业化程度高的特殊产业。由于其发展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因而世界各国均将其列为未来优先发展的优势产业。医药工业的发展速度和增长质量与医药工业人才的培养水平密切相关。医药工业的发展速度与制药工程的技术水平密切相关,迫切需要大批既懂制药又懂工程同时擅长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湖南省是一个制药大省,制药行业也是我省的支柱产业之一。全省医药行业总产值、利税、出口创汇值等多项指标在全国名列前茅。但我省在制药工程人才培养方面与该产业在国内医药行业所处的地位不相匹配,无论在人才培养的数量还是在人才培养的质量上,都还远远不能满足作为我省对制药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

“十五”期间,湖南省的目标是创建医药强省,因此建设好以培养我省医药行业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为目标的高水平制药类专业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也完全符合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和社会发展规划,必将会加快我省急需的制药工程专门人才的培养速度,满足制药大省对制药专门人才的需求,为湖南省经济建设做出项献。

2制药工程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对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所对应的学校类型也不同,对于学术研究型人才,显然主要

由一流大学及研究生院培养;对工程研究型和技术实践型人才,主要由本科院校培养。湖南理工学院属于地方应用型工程类院校,培养人才的重点应是工程应用型人才,即技术实践型和技能实践型两种,或者介于这两者之间。湖南理工学院定位主要立足于区域经济,面向全省和全国,服务区域比较明确。因此,在人才培养及专业方向上,更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及时了解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向,适时的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来设置专业,调整专业方向,合理调整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同时也可以在不断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自身得到更快的发展与提高。从这个定位出发,我们的本科教育紧紧抓住“工程应用型”这个涵义,制药工程是奠定在药学、生物技术、化学和工程学基础上的交叉学科,是化学工程和制药类的前沿学科领域,是应用化学、生物技术、药学、工程学、管理学及相关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解决制造药物的实践工程,是研究药物制造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工程问题是这个专业学生最终面临的问题,涉及内容主要有药物的制造、分离、制剂、过程控制等工程问题和质量管理法规,因此从工程技术性的角度来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确定培养模式,所构建的教学体系,应在注意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注意学生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工程实践的实际训练,强调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

3构建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

湖南理工学院化学化工系拥有制药工程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制药工程专业没有明显的特色,较侧重于工程方面知识。化学化工系制药工程专业设置的课程门类繁多、混乱,课程名称繁多、重点不突出,容易产生混淆。这样既不利于学生选课,也不利于明确的向社会进行特色宣传,进一步的适应市场需求。因此,为了培养既懂制药又懂工程同时擅长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还能体现湖南理工学院在培养制药工程人才方面的特色,必须对我系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式、培养目标与要求、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课程设置及其进程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教学实践探索。理顺化学化工系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使相关专业、学科、课程有机融合和同类课程的整合,设置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培养适应21世纪医药工业需要的专业基础扎实、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强的专业人才,使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合市场和行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我省的医药行业。

3.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计划设置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及内容,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课堂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环节密切结合,做到新体系、厚基础;新手段、重实践、促自学。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逐步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精选、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将医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发展趋势和学术动态引入课程,建立创新的课程体系。

3.2设置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加强相关专业学科课程的有机融合和同类课程的整合对现行的制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改革,设置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中注重体现个性特色,使制药工程专业相关学科的课程有机结合,相同的课程进行整合,研究和探索出更为合理和完善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3.3积极探索专业定位,适应市场需求,明确培养目标

根据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结合湖南省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制定出特色明显、目标明确、适应市场需求、符合社会发展的制药工程专业的业务培养要求及目标。

4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

专业素质要求包括思想素质、人文素质和业务素质三个方面。其中业务素质应体现在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良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具有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4.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

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4.2掌握本专业领域必要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药物合成、药物制剂、药物分析、制药工艺学、制药工程等。

4.3较好地掌握生物化学、分离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1个或以上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4.4获得较好的课程设计、药厂设计等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

4.5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中华论文网()欢迎您!]】

[1] 邓胜松,朱慧霞,姚日生,等.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药学教育,2006,22(44):1~3.

[2] 王 娣.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4):72~73.

[3] 景介文,陈 雷.制药工程学科知识的核心点与创新[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6,27

(4):92~93.

[4] 沈超颖.巧妙选择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工程设计思维[J].中国西部科技,2006,13:72~73.

[5] 邹 祥,胡昌华,刘雪梅.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06,33(1):166~168.

第三篇: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目前,我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传统的制造业模式正日益受到冲击,大量数控化装备的使用使得数控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并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我院自2007年开办数控技术专业,至今已有3界毕业生。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数控专业取得了长足的的进展,现已成为我院的重点专业,目前正在申报省级重点专业,但是其中不少地方也还存在许多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其中就包括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革新与完善。

从历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来看,其专业对口率并不是很高。一方面是社会对数控人才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却是数控专业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未能按照企业的人才需求目标培养毕业生,在办学理念、教学机制、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环节都存在与企业需求脱钩的现象,没有及时与企业沟通、合作,不能按企业的需求培养人才。

各方面反馈的信息显示,目前企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有三个层次: 一是“基础层次”。要求精通数控加工,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和手工编程,能对数控机床进行简单维修。此类人员社会需求量大,但其知识较单一,相对需求比例已有所长下降,不能适应数控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二是“复合层次”。一种是熟悉数控加工工艺,能利用CADCAM软件进行手工和自动编程的编程员和数控工艺员,另一种是熟悉各种数控系统的特点、软硬件结构,清楚数控机床的机

械结构和机电联调,精通数控机床的机械和电气维修的数控机床维护人员。此类人员的知识面要求广,与数控相关工作的适应能力强,需要大量实际经验的积累,培养难度较大。从国外进口的许多高档数控加工中心需要大量的既懂编程又懂操作的“复合层”人才,因而此类人才目前非常缺乏。三是“精英层次”。指精通数控编程、数控操作和数控维护、维修的高层次复合型数控通才。他们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各企业争相高薪聘请的抢手人才。

通过以上的企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分析可知:数控毕业生的主要岗位群是数控机床操作、数控加工工艺和编程、数控机床调试、维护和维修。次要岗位是数控机床及其相关产品的营销与售后服务、一线生产管理等。其主要职业能力是数控机床的操作能力、数控工艺的分析与制定能力、数控手工与自动编程能力、数控机床的机械和电气调试/维修能力。

我系数控专业目前人才培养还在“基础层次”徘徊,以后要把“复合层次”数控人才作为我们主要培养的方向。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强化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以必要,实用、够用为原则,进行工学结合、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以任务驱动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改革。具体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狠抓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力度。鼓励和提倡理论教师到实训中心去学习,去提高。鼓励教师进行现场教学,做到理实一体,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脱节。同时练就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大力开展产、学、研相结合活动,全方地位开展校企合作活动。让学生有机会提前介入实际生产活动,到生产现场去锻炼,缩短他们与企业之间的距离感,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形成以产带研、以研促教的良性循环。

三、在学生中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数控学习兴趣小组活动。从教研室和实训中心抽调骨干教师组成教学团队,精心安排课程。从学生中挑选部分优秀学生在课余定期授课,进一步提高这些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同时也为参加各类数控大赛培养一支生力军,借以提高我院数控专业的知名度,也为进一步拓宽校企合作的渠道打下基础。

总之,我们要审时度势,适时调整我们的人才培养方向,时刻不忘企业的需求。坚持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思路,实行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向培养复合型、精英型数控人才培养方向发展。

第四篇: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作者:李美华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01期

摘 要:本文在分析现有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用人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交通运输专业的发展应从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强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引进高素质人才等几方面着手,探索新的交通运输专业发展模式。

关键词:交通运输专业 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U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1(a)-0236-0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对交通运输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同时,对人才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我院的交通运输专业是2007年开设的新专业,目前,全国已有80多所高校设置了该专业,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专业培养目标的确立必须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原则,以培养应用型紧缺人才为特色。

我院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比较系统掌握交通运输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交通运输专业基本技能,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从事交通运输组织、指挥、决策、技术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在培养方案中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力争实现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互相交融、互相促进,构建了培养目标要求的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框架。搭建坚实的专业平台、提高专业素质、拓宽专业视野,突出专业特色

搭建坚实的专业平台。基础教育以“必须、够用”为度,设置的课程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空间,同时强化了专业的培养,加大了专业基础和专业的教学力度。强调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将《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电工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力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设为专业平台课程,加强学生专业素质培养。2 优化、整合课程

通过课程的模块化和课程的整合、综合化,重组与优化课程内容,强化课程的针对性、应用性,突出专业特色。构建数理模块、计算机模块、机械基础模块、电工技术模块、管理基础模块、汽车技术模块、运输管理模块7个模块的课程体系;这里主要介绍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模块.2.1 专业基础课具体分为机械基础模块、电工技术模块、管理基础模块

①机械基础模块包括《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②电工技术模块包括《电工电子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实验》等课程;③管理基础模块模块主要包括《运筹学》、《企业管理概论》、《运输技术经济学》等课程;

2.2 专业课具体分为汽车技术模块、运输管理模块

①汽车技术模块包括《汽车构造》、《汽车运用工程》、《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汽车维修工程》、《汽车检测技术与设备》;②运输管理模块包括《运输企业经营管理》、《运输场站设计》、《交通工程学》、《物流工程》等课程;

2.3 实施工程教育,突出工程训练

我们在培养方案中注重加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从课程单科学习与工程实际结合、从知识积累向能力生成转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设施先进的校内实习基地,由教师利用校内实习基地成立的辽宁益通机动车检测站公司,按照企业的方式运行,为实施工程教育提供了硬件环境保障,提升了教学效果。

学院建有汽车实训中心,有汽车拆装、汽车维修、汽车检测和汽车电气4个教学实验室,教师利用校内实习基地成立了汽车服务中心,并对外提供汽车检测、维修、保养等服务,教师作为技术和管理人员完成汽车检测维修,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汽车检测、维修、保养。通过实际工程项目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教师将工程实际问题引入课堂,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升了教学效果;学生置身于工程实际环境和氛围中来学习,使得原来抽象的专业知识变得具体,难懂的知识变得简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积极性,学生的专业素养、产品意识得到显著提高。

(2)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工程训练。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实习和设计两大类,为保证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接触专业,我们在专业培养方案中设置了:专业认识实习、汽车拆装实习、机动车性能检测实习、车工实习、汽车电器与电子实习、汽车保养与维护实习、专业生产实习等实习环节来强化学生对专业的认识;设置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运输场站设计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环节。

(3)开辟丰富的第二课堂,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进一步提高。我们面向学生开放了包括校内实习基地在内的所有实验室,学生根据个人的爱好和学习阶段选择进入不同的科技技能社团。本专业的科技社团有:汽车协会、汽车维修俱乐部,从事汽车维修活动;每年9月份举办一次汽车文化节;定期邀请沈阳市、抚顺市汽车销售企业来学校办车展,既拓宽了学生视野,也加进了与汽车销售企业的联系,拓宽了学生就业渠道;每年举办汽车拆装比赛,评选出优秀参赛学生给予奖励,充分调动了学生实际操作的积极性,强化了动手能力;

充分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工程力学》采用启发式、案例法等教学方法利用举例、提问、存疑等方式,形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及多媒体、网络等先进教学手段,在加强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2.4 培养方案的特点

(1)以适应交通运输行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汽车技术应用能力和交通管理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所培养的学生在本专业领域中具有基础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素质高等特点;(2)根据社会需要,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本专业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围绕“应用”为主旨和特征,从基础理论教学、专业基础到专业课程,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3)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区别于研究型、工程型本科教育的重要特色,本专业培养方案中特别重视了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内容以及实践教学比例的确定。

交通运输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任重道远,作为我校刚刚起步的新专业,从课程体系的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实训基地的组建,到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等方面,仍然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做;应该紧随社会发展动态,从不断实践中摸索适合我校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刘文霞.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2007.3.[2] 刘建勋.“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3.[3] 龚延生,胡如夫.交通运输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竞争能力培养[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6,12.[4] 教育部高教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 司春亮,林丽华.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与研究[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06,2.[6] 余静,刘华.交通运输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2,5.

第五篇: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王 欢

(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9)

【摘要】21世纪社会对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需要转变思想观念,准确把握人才培养规格;改革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加强教材建设以及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复合型;外语人才; 培养要求; 培养模式

21世纪经济全球化方兴未艾,我国的国际交流和贸易日益频繁,社会急需一大批具有国际理念的复合型外语人才。这一培养目标要求我们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改变过去那种无法适应市场需要的单一外语专业和基础技能的人才培养方向,使新世纪外语专业的大学生在社会上能有更强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杜瑞清给复合型外语人才定义为:“复合型外语人才指既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的各种技能,懂得该门外国语基本知识,也具有其它一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一专多能的人才。” 罗世平总结出目前我国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有:外语加专业知识、外语加专业方向、外语加专业、外语加外语、专业加外语和双学位等。得到了外语界的广泛认可。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已是大势所趋,是21世纪外语教学的主旋律。

一、改变传统教育思想,明确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要具有较高的外语综合素质

外语的综合素质包括显性学力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和交际能力,也包括隐性学力的兴趣、动机、态度、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文化素质以及人格成长的道德素质、政治素质和身心素质。

2、要具有宽厚的知识结构

随着我国对外经贸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呈现出更加广泛和多元化趋势,对高素质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也必然是多元化的。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外语知识和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还要掌握与所从事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通,既要了解外事、经贸、法律、金融、旅游等方面的知识,又要熟悉所学语言国家的国情文化,以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3、要具有国际视野和本土情怀

要有国际视野就是要具备全球观念、开放观念、终身学习观、可持续发展观、创新观念、竞争观念等。只有具有国际视野,才会在学习和工作中注重国际理解、国际竞争与国际合作意识的培养,才会有意识地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注重国外先进理念、先进文化、先进科技动态的吸收和借鉴。同时,还要立足于本国国情和民族特点,对外来观念、文化进行精心的鉴别、选择和改造,使其与本土文化的优良因素相交融。

二、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1、改革课程结构

在基础阶段,要抓好听、说、读、写、译等基础能力的培养,打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在高年级阶段,应重视第二外语的学习,并在注重语言基础能力训练的基础上,加强应用方向类的课程建设。有针对性地开设与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所从事的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应用知识课程,如外事、经贸、旅游、计算机、教育、法律等;并将此类专业知识的讲授和语言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课程的设置上,要注重实践的环节,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增设中国文化及中国国情知识课程,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2、改革教学方法

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要改变以往“照本宣科”等传统教学法,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交际语言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把课堂中的语言教学和课堂活动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使用中学习语言,在学习中使用语言。在师生共同参与下完成语言教学任务,自然地习得语言与文化。努力加强学生自学,课堂讨论,科学研究等培养环节,注重培养其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强调人才主体的自我发展,拓展其自身综合素质。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外语辩论赛,技能比赛,口语比赛等活动;举办校园艺术节,用外语表演各类节目;与外教、留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交流活动等。同时,也要注意密切教学与社会的联系。积极联系校外实习机构,使学生积极参与外企的实际工作,熟悉工作特征和方法。把课堂所学直接应用于工作和社会,理论联系实际。

3、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要符合国际化新形势下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有较强的实用性、科学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其学习兴趣。教材内容应能很好地体现语言规律和其他必要知识,并能反映迅速变化的时代,增加外事、商贸、科技、旅游、经济、国际政治等方面的内容,尽量体现现代经济、科技、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最新信息和成果,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要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外语网络资源。在对网络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利用现代媒体工具,优化处理部分素材资源。开发外语报刊资源。从报刊上选取有时代气息、反应及时、鲜活真实的报刊材料,适时让学生接触新闻报道的最新素材。开发广播影视资源。教师可以开发那些语言规范、语速适中的广播影视资源来拓展学生的外语语言输入渠道。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和学科的国际竞争力

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给我们的师资队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要拟定新的教师培养计划,通过国内外的培养,有计划、有步骤地更新现在教师的知识和技能结构,培养复合型的外语师资队伍。同时,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有赖于师资培训的国际化。在国际交流中,积极吸纳发达国家的高级管理人才和师资,到本土高校参与管理与教学。有计划的选派教师进行出国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承办国际学术交流会等。

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时代、信息化时代、经济全球化时代。时代对外语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即国际化复合型外语人才要具备三点:外语,技能和胸怀。具体来说,在外语方面,不仅是会一门语言,而是精通一门非母语语言,通晓一到两门其他语言,这样在未来的竞争中,才会有综合的语言能力;技能方面,应当是拥有能够在国际社会中较为普遍,同时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一技之长;对于胸怀与国际意识来说,应当对于不同文化,不同风俗有博大的胸襟,宽容的气度,并能够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及早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市场调查研究,制定出科学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培养新世纪外语人才的具体措施,顺应时代的趋势。【参考文献】

[1]杜瑞清.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和实践.外语教学,1997,2.[2]张冲.高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对策的思考.外语界,1996,1.[3]罗世平.也谈21世纪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外语界.[4]李悦娥,创建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国高教研究, 2000,8.[5]张立玉,王红卫.中国入世后民族高等院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2002,8 [6]李俊江.论21世纪我国文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高教研究与实践,1998,2.[7]金灵杰,李利群.大学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中国高教研究,2000,7.[8]韩苏.21世纪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当代教育科学,2003,3. [9]黄锐.复合型外语人才素质培养模式.集美大学学报,2000,2. 【作者简介】

王欢(1978-),硕士,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日语教学。

下载医学类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医学类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试析环境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探索论文

    论文摘要:社会发展需要创新人才,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通过对当前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激发了环境专业教......

    基于环境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探索论文

    一、环境工程专业创新人才的需要现阶段我国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污染物排放量大、环境质量差,亟待需要通过工程措施进行解决,迫切需要大批量的环境工程人才。“十二五”期间,中国环......

    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doc

    汽修专业新型“订单”培养模式的探索 当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缓解人口就业、资源环境等压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建设资源节......

    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各位领导、老师们: 上午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到大千故里——内江,内江是著名的甜城,山好、水好、人更好。这阵子我们在修沱江河沿江湿地公园......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摘要: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济南大学的传统优势专业,具有60余年的办学历史,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培养方案坚持传统......

    新农村建设中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摘 要:以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人才培养为研究背景,对农业院校成人高等教育的农村人才培养模式做出了总结和进一步的研究,并力争有所突破,以......

    浅析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探索

    浅析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探索一、职业教育的现状《全国2019年职业教育改革实施计划》指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同等重要的教育类型。随着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生物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5篇材料)

    本专业培养应用研究型或技术型人才。培养规格一般应具备以下要求: 1.素质结构要求 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诚信为人,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健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