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 《猫》同步练习1(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5 00:57: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一语文 《猫》同步练习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一语文 《猫》同步练习1》。

第一篇:初一语文 《猫》同步练习1

《猫》同步练习1 基础

1.本文选自《郑振铎文集》,文体是,作者是,现代、、。

2.全文用 人称叙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从中表现出作者、、等不同的感受。3.简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查问个好几次。

(2)它躺在露天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3)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4、开头的第一句话“我家养了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5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

阅读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我”一家人对是谁咬死了鸟的意见如何?他们根据什么来判定的?

2.为什么“我”会说:“一定是猫,一定是猫!”找出最恰当的一个答案()A.因为“我”亲眼看见了猫咬鸟。B.因为“我”不喜欢这只猫。

C.因为“我”本来就不大喜欢这只猫,加上它常对着鸟笼凝望,发现时嘴里好像还吃着什么。“我”从主观上认定是猫吃了鸟,所以“我”肯定地说:“一定是猫” D.因为猫会吃鸟。

3.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得死,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4.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验这两句话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5.“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也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上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6.与“妄下断语”相呼应的句子是哪一句?

7.“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有何深刻含义?表现了“我”的什么思想感情?

8.花白猫在晒太阳时,不幸遭到了“我”的恶棒相加,发挥你的想象,如果你是那只猫,在挨打后,它会想些什么?

9.为什么第三只猫在“我”家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10.请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发展过程,给每一个情节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

11.“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乌,似乎也特别注意”中的“似乎”一词能删去吗?为什么?

12.在写第三只猫的结局时,用了什么词语直接描写“我”的思想感情?仔细体味词语的含义。

13.如果让你来处理“猫吃鸟”事件,你会怎么办?

14.写第二只猫的文字中还提到了周家丫头和“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作者有何用意?

15.本文一共写了三次养猫,删去写前两只猫的文字可以吗? 为什么要重点写第三只猫?

【参考答案】 基础

1、叙事散文 郑振铎 作家 学者 翻译家

2、第一 快乐 辛酸、愤恨 悔恨

3(1)这是对第二只小猫“更活泼”的特征的举例描写,写出了一个活泼顽皮的小猫的形象,也为后文中这只小猫被人捉去做了一个暗示和铺垫。

(2)对芙蓉鸟被咬死后,“我”找花白猫“兴师问罪”时它的状态的描写,一方面突出了它的懒惰和不活泼,另外“嘴里好像还吃着什么”是作者愤怒心情的主观臆断,也是造成误解的原因。

(3)正是第三只猫的不幸结局让“我”的“酸辛”“难过”不断重复,弱小者没有受到应

有的保护,作者的感情在这里得到了深化。4答案:总领全文

5作品虚构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既是前两只猫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悲剧的制造者。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的利用“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受到强烈的艺术效果。阅读

1“我”一口咬定是猫干的,妻子也认定是猫,张婶也默默无言,不能否认。她们根据平时猫常常爬上桌凝望着鸟笼,被赶走还会再跳上去。从而来判定猫咬死了鸟。2 C 3第三只猫的死,与“我”武断、粗暴有关,它催“我”良心发现,感到内疚和悔恨。因此,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4这两句话标志着“我”思想感情受到两次震动。“我家好久不养猫”包含一种失落感,当别人夺取自己所爱的之物,伤害了自己感情时而发自内心的气愤,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我家永不养猫”抒发的是自己伤害了无辜,充满了内疚和悔恨的感情,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包含的思想感情,要深沉得多。一个“永”字,表现其难过达到无可复加的程度。

5“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的三只猫的悲剧,深感内疚,痛苦自责后做出的决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与文章开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总结全文。6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

7这句话是对“我”的错误行为的无情鞭挞。因为“我”的过失而导致了猫冤死,表现出“我”深深的自责和无穷的悔恨之情。

8答案:(示例)我究竟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人们如此待我?我为什么会受到如此“待遇”?为什么?你们人类是怎么了?为什么像恶魔?

9因为这是一只捡来的猫,它外形上不好看,毛被烧脱后就更难看了。也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喜欢顽游,好像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因此,它没有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自然不能引起家人的关注。

10答:有六个情节,小标题依次可以拟为“买鸟”“凝望”“被疑”“蒙冤”“受罚”“真相”。这当中的前五个情节是详细叙谈第三只猫的不幸遭遇,把读者至于疑云当中。直到最后一个情节,才用寥寥数语揭示真相,才使疑云顿开。这样安排,不仅使情节显得曲折跌宕,而且容易激起读者对第三只猫的同情与怜悯。

11、“似乎”一词不能删。花白猫对这一对黄乌的特别注意,只是“我”的猜测和判断,并不能十分的肯定

12作者用了难过一词来表达自己的痛苦心情。相对以前两只猫的亡失的感情,“难过”所表达的痛苦要强烈得多。因为自己的武断冤枉了第三只猫,“我”深感内疚和自责。越是

内疚和自责,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强烈。13略

14、“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类人。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15、三次养猫的故事层层推进,写花白猫、小黄猫是为详写第三只可怜猫作必要的铺垫,也是为了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布局,有利于更好地刻画形象、凸现中心。因为写第三只猫最能表现主旨。

第二篇:初一语文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

初一语文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附答案)

一、基础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济南()伦敦()镶边()一髻儿()贮蓄()

2.填空。

(1)老舍,原名_______,字_______,_______人。他是我国现代著名的_______。

作品有小说《_______》、话剧《_______》等。

(2)本文开头用了三组对比,即通过和北平的_______,伦敦的_______,热带的_______对比,写济南的冬天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奇迹”、“怪事”,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宝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摇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慈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揣摩下列句子,说说句中加点词语好在哪里。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济南的冬天》(选段),完成5—8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5.从本段描写中可以看出济南冬天具有什么特点?哪句话最能体现出这个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按作者写小雪后济南山色的联想思路填空。

①小雪落在山上矮松的树尖上,这使作者联想到矮松像_______。这里用的是_______的修辞手法。

②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一道儿自,一道儿暗黄„„这景色使

作者联想到_______。这里用的是_______的修辞手法。

③傍晚,微黄的阳光斜照在山腰的薄雪上,这景色使作者联想到_______。这里用的是_______的修辞手法。

7.作者为什么要写城外的景色?选文两段运用了怎样的描写顺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所在的地区冬天是什么特点?请用四个四字短语加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能力探究

阅读文章《春风》,完成9—13题。

春风 老舍

①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拿气候说吧,济南的夏天.-j-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但是,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

②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在海边。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那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褐色的石层,仿佛给小山穿上了一件色彩斑斓的衣衫,再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和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地躺着,躺到永远。青岛的山——虽然怪秀美——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绿得晶莹剔透,远处的点点白帆在绿波上轻轻荡漾,平时看不见的小岛也清楚地点现在天边。这远到天边的绿水使我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想。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给我带来丝丝的甜美。我不知应当爱哪个。

③所谓春风,似乎应当______________。可是,济南与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济南的风每每在丁香海棠开花的时候把天刮黄,什么也看不见,连花都埋在黄暗中;青岛的风少一些沙土,可是狡猾,在已很暖的时节忽然来一阵或一天的冷风,把一切都送回冬天去,棉衣不敢脱,花儿不敢开,海边翻着愁浪。

④两地的风都有时候整天整夜地刮。春夜的微风送来雁叫,使人似乎多些希望。整夜的大风,门响窗户动,使人不英雄地把头埋在被子里;即使无害,也似乎不应该如此。对于我,特别觉得难堪。我生在北方,听惯了风,可也最怕风。听是听惯了,因为听惯才知道那个难受劲儿。它老使我坐卧不安,心中游游摸摸的,干什么不好,不干什么也不好。它常常打断我的希望:听见风响,我记得出门,觉得寒冷,心中渺茫。春天仿佛应当有生气,应当有花草,这样的野风几乎是不可原谅的!我倒不是个弱不禁风的人,虽然身体不很足壮。我能受苦,只是受不住风。别种的苦处,多少是在一个地方,多少有个原因,多少可以设法减除对风是没办法。总不在一个地方,到处随时使我的脑子晃动,像怒海上的船。它使我说不出为什么苦痛,而且没法子避免。它自由地刮,我死受着苦。我不能和风去讲理或吵架。单单在春天刮这样的风!可是跟谁讲理去呢?苏杭的春天应当没有这不得人心的风吧?我不准知道,而希望如此。好有个地方去“避风”呀!

(此文选自《中华活页文选》,有改动)

9.请根据对本文的理解,试写出济南与青岛两地在气候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写济南秋天的美,主要是通过山来表现的,重点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进行具体描写,给作者的感觉是______________;写青岛秋天的美,主要是通过海来表现的,重点抓住了______________来进行具体描写,给作者的感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是写春风的,可是为什么前文却用了大量的文字来写济南、青岛秋天的美丽呢?试谈谈自己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在第③段中说,济南、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那么,作者心中的春风应当是什么样呢?请结合对文章的理解,发挥联想和想像,运用准确形象的言,在本段画横线处具体描写出作者心目中的春风。

所谓春风,似乎应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认真阅读第④段文字,仔细揣摩和品味关语句,谈谈济南、青岛两地春风的肆虐给作

者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答:

14.请体会文章描写景物所采用的比喻、拟人手法的特点,以“露”或“霜”为对象,写一段话50字左右。【答案】

1.jì dūn xiāng jì zhù

2.(1)舒庆春 舍予 北京 作家《骆驼祥子》《茶馆》(2)多风多雾炎热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对比衬托,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

3(1)指济南冬天不刮风,有太阳,但不毒。温暖晴朗,非常难得。(2)指济南周围的山所起到的作用,围护着济南。(3)这里指济南冬天的温暖舒适给人的美好感受,感到慈善。(意近即可)4.“况且”,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耆补充、追加新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有所增益或补充。这里“况且„„还”连词和副词配合,起关联作用,恰当地组合了要说的意思。(意近即可)5.温暖;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

6.①日本的看护妇比喻②像给山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比喻③薄雪好像忽然害羞拟人 7.因为城外是济南的一部分,为了使画境更美。(意近即可)从城内到城外的空间顺序。8.略

9.相同点:两地的春天都多风,两地的秋天都长而晴美。不同点:夏天,济南很热,青岛是避暑胜地;冬天,济南冷,青岛温暖

10.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和褐色的石层舒适和安全秋海的绿波、白帆和小岛丝丝的甜美 11.写济南、青岛两地秋天的美丽,是为了以秋美作铺垫,反衬春风的粗猛和寒冷,突出两地春风的令人不快。

12.答案示例:温柔可人,轻吻着柳枝,微微吹皱了水面,偷偷地传送花香,同情地轻轻掀起禽鸟的羽毛,给人舒适温情的感觉。

13.两地的春风给作者以痛苦而又无可奈何的感受。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1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济南__澄清__贮蓄__ 水藻__ 镶边__

二、文学常识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原名__,字__,作品有小说___,话剧_____.三、文段阅读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②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③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④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1.文段中“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得”字读音是_______.2.解释文段中加横线的词。(1)响晴: ②毒: ③响亮:

3.选出为本文段分层正确的一项()

A.1/234 B.123/4 C.1/23/4 D.1/2/34 4.本文段用三组对比突出了济南天气的特点.按要求写出内容(每个大格应填一字)第一组用

┌┬┬┬┬┬┬┐ ││││││││ └┴┴┴┴┴┴┘和 ┌┬┬┬┬┬┬┬┐

│││││││││

└┴┴┴┴┴┴┴┘对比,说明济南冬天天气的持.点是不刮风。第二组用

┌┬┬┬┬┬┬┬┐ │││││││││ └┴┴┴┴┴┴┴┘和 ┌┬┬┬┬┬┬┐ ││││││││

└┴┴┴┴┴┴┘对比,说明济南冬

天天气的特点是响晴。第三组用 ┌┬┬┬┬┐ ││││││ └┴┴┴┴┘和 ┌┬┬┬┬┬┬┐ ││││││││

└┴┴┴┴┴┴┘

对比,说明济南冬天天气的特点是温晴。

5.“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若去掉“声”字好吗?为什么? 答:

(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①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树尖上顶着一()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一道儿(),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等到快日落的时候,()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②

1.文中①②两处的标点,正确的是()

A.①。②!B.①!②!C.①!②。D.①:②。2.文中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述的?指出几个显示作者观察顺序的词语。答:

4.“秀气’的含义是什么? 答:

参考答案

一、ji cheng zhu xu zao ziang

二、老舍舒庆春舍予(骆驼祥子)(茶馆)

三、(-)1.dei2(l)(天空)晴朗无云。(2)阳光猛,厉害。(3)十分明亮,形容天气晴朗得很刺眼。3.D4北京的冬天刮风济南的冬天不刮风伦敦冬日没有目光济南的冬天响晴 热带日光毒济南的冬天温晴5.不好。因为去掉“声”字就表示根本没有风,这不符合实际情况。济南冬天是温晴的,尽管有风,但风力不大,听不到风声,这正表明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二)1.A2.青黑髻镶白暗黄肌肤微黄粉色3空间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4.美丽而柔弱。南的冬天》同步训练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粗的字注音。

济()南

伦敦()

镶()边 宽敞()

水藻()

贮()蓄 2.解词:

设若:

水墨画: 贮蓄:

空灵:

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1.用最简练的话概括本段的内容。(不超过8个字)

2.“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好不好?为什么?

3.“响亮”一般指声音宏大,从上下文来判断是不对的,那么“响亮”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来源:学|科|网] 4.填空。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与______、______、______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没有______、没有______、没有______,以突出它的______。

5.作者说“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根据你自己的亲身感受写一段北中国冬天的天气。

(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①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②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③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1.指出画线句子的修辞方法。

2.本段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这句话照应了文章第二段的哪句话?

参考答案

一、1.j!

d&n

xi1ng

ch3ng

z3o

zh)

2.设若:假若

水墨画:中国画中纯用水墨的画

贮蓄:存放、储藏

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二、1.济南冬天的天气。

2.不好。因为“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只是说没有那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要是说“没有风”,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

3.“响亮”在这里是十分明亮的意思。与声音的大小无关。

4.北平、伦敦、热带,风声、重雾、毒日、温情。

5.略

二、1.①比喻

②拟人

③拟人

2.表达了作者对小山的怜爱之情

3.照应了第二自然段的“小山整个把济南围了个圈”这句话。

第三篇:人教版初一历史同步练习试题

人教版初一历史同步练习试题

材料题.(26题8分,27题13分,共21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以及定期举行的考试———《大英百科全书》

材料二中国的这种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与选拔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孙中山

材料三: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

----欧阳修《新唐书太宗本纪》

回答:

⑴材料一提到的“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是指哪种制度?(2分)

唐玄宗是如何完善这种制度的?(2分)

⑵根据材料指出孙中山把这种制度称为“最古最好”制度的理由?(2分)

⑶唐朝的用人制度对今天我国的教育有何启示?(2分)

27.阅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郑和下西洋是在哪个皇帝在位期间进行的壮举?(2分)

(2)郑和及其船队远航的目的是什么?(2分)

(3)郑和的船队在哪两大洋中穿行?最远到达什么地方?(4分)

(4)郑和下西洋有哪些伟大的意义?(3分)

(5)你认为我们应该学习郑和哪些可贵的品质?(2分)

四.问答题.(28题10分,29题13分,共23分)

28.“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

请回答:

(1)这首诗反映了宋朝什么节日的景象?这一节日在今天的名称是什么?(4分)

(2)宋朝至今仍然保留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请写出两个。2分)

(3)假如你是北宋中期四川的一位富商,在这一节日来临之际,要从成都购进50匹上等丝绸待售,你将选择使用下列哪一种货币进行支付?为什么?(4分)

你所选择的货币:A、铜钱B、铁钱C、交子————()

理由: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下图所示是古代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请写出其名称。(2分)

材料二

国别人物内容结果

唐→天竺玄奘西行取经游历16年,带回许多佛经

唐→日本鉴真6次东渡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很大

(2)根据材料二说明唐朝在对外交往中实行了什么政策?上表中玄奘的著作是什么?(4分)

材料三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3)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清朝政府“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该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5分)

(4)综合以上材料,联系明清时期对外关系逆转带来的巨大变化,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第四篇:初一语文《猫》教案范文

初一语文《猫》教案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

2.能正确划分文章段落。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学习第26课《猫》。(板书课题)

一、出示目标

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

1.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

2.能正确划分文章段落。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1.师:怎么实现目标呢?首先,请同学们轮读课文,比谁能读准字音,声音响亮,语速适中。××你先读。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读错的地方,请举手帮助纠正。

学生轮流朗读,有错即停,教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宇于黑板左侧。请其他同学更正。

(若学生声音响亮,则表扬:好,声音响亮,请坐。若学生声音小,即停,说:“哪个同学能声音响亮,请举手?”若学生读书速度快.,老师则范读一两句或说:“哪个同学能比他读得慢,请举手?”)

2.师:下面,我们把这几个生字齐读两遍。

学生齐读生字两遍。可能读错的字有:

铎(duo)怂(song)恿(y6ng)诅(zu)

怅(chang)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划分段落)

(一)先学。

师:同学们,大家通过自学,已经能够正确朗读课文了。下面继续自学,请看投影(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给文章划分段落,并能概括段落大意。要求语言简洁、准确,无错字。时间:8分钟。

指名两个学生板演(师事先画好板演位置,指导学生如何板演。字不要太大,不要超出老师规定的范围),其余学生在课本上划分层次,写大意。师巡视,注意学生中有几种分法,思考如何后教。

(二)后教。

1.师:请大家仔细看黑板上的分段、段意对不对?如认为不对,请举手帮助他们更正。指名学生上台更正,用红色粉笔改。

2.讨论:

(1)第一部分(1至2自然段)。

①提问:第一部分分得对不对?为什么?

若学生把第1自然段分成第一部分,则问栽因为第一只猫的死而难过,该不该属第一部分?

若学生第一部分划分正确,则问学生为什么正确。第1自然段写第一只猫的死,第2自然段写家人对猫的感情,对!

②提问:第一部分段意对不对?为什么?

若学生把第一部分段意概括为:“第一只猫死了”。则问:他概括得准确吗?应该是第一只猫死了,家人很难过。

若学生第一部分段意概括正确,则说:对!

(2)第二部分(3至14自然段)。

①提问:两个同学分的第二部分对不对?为什么?

若学生把第3-11自然段分成第二部分,则问学生第3-11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第12-14自然段是写第二只猫丢失,家人对猫的感情。该属第二部分。

若学生第二部分划分正确,则问学生为什么正确。第3-11自然段写第二只猫的丢失,第12-14自然段写家人对第二只猫的感情。

②提问:段意对不对?为什么?

若学生把第二部分段意概括为:“第二只猫丢失了”或“第二只猫丢失了,我很难过。”则问:他概括的准确吗?应该是家人很难过。

若学生第二部分段意概括正确,则说:对!

(3)第三部分(1 5至34自然段)。

①提问:第三部分两个同学分得对不对?为什么?

若学生把第15-28自然段分成第三部分,则问学生哪一段写第三只猫死的,第32自然段。

若学生把第15-32自然段分成第三部分,则问学生第33、34自然段写的内容,我对第三只猫的死而内疚。和第15-32自然段的内容不能分升。

若学生第三部分划分正确,则问学生为什么正确。第15-32自然段写第三只猫含冤而死,第33、34自然段写我因为无法弥补我对第三只猫的死而内疚。

②提问:段意对不对?为什么?

若学生把第三部分段意概括为:“第三只猫死了”则问:他概括的准确吗?应该是第三只猫死了,我很内疚。

若学生第三部分段意概括正确,则说:对!

(4)提问:这三部分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尽量找大多数学生回答)

五、当堂训练

师: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把课后“读一读,写一写”抄写两遍。3分钟后默写。比谁速度最快,字体最好,正确率最高。

学生练习,师巡视,找出学生抄写错或不规范的字,并及时板书到黑板上。

学生默写。

第五篇:六年级语文园地同步练习

一、交流平台

《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为了表现北京独特节日习俗,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其它的日子则一带而过。在写腊八和初一这几天的活动时,也做到了有详有略。因为写重点突出。

概括起来:作者重点表达的内容要详写,次要内容要略写。

二、词句段运用

1.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是近义词。“喜获金牌”“摘得桂冠”“拔得头筹”

是近义词。这样写的好处语句不重复,词汇丰富。

2.你知道下面这些习俗的寓意吗?你还知道哪些寓意吉祥的习俗?

“糕”与“高”同音,所以过年吃糕有万事如意年年高的寓意。

过年吃鱼寓意着年年有余,鱼的谐音“余”不仅仅代着盈余,也象征着降妖除鬼。

蝙蝠在中国古代来说赋予了人们“福“的意义。

三、书写提示

观察下面的字,再照着写一写,看看自己的书写速度是不是有所提高。

给出的一段话是行楷,笔画之间有连带,笔画流畅、活泼。练字的时候

一是要练眼,即认真读帖。二是要练脑或说练心。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把示范字牢牢地记在心里。

四、日积月累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注释:①长歌行:汉乐府曲题。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②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③朝露:清晨的露水。

④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⑤布:布施,给予。

⑥德泽:恩惠。

⑦秋节:秋季。

⑧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⑨华(huā):同“花”

⑩百川:大河流。

⑪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⑫老大:指年老了,老年。

2.诗意: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3.赏析: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也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下载初一语文 《猫》同步练习1(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一语文 《猫》同步练习1(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语文园地同步练习

    园地知识点+单元知识点园地知识点一、交流平台读了这几段话,我发现每段话中提到的句子,对于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非常重要,都是课文的关键句。二、词句段运......

    三年级语文园地同步练习

    单元知识点+单元检测卷一、字词盘点1.字难读的字鸳(yuān) 鸯(yāng) 倦(juàn) 纤(xiān)豚(tún)款(kuǎn)绸(chóu)膜(mó)掷(zhì)约(yuē)斑(bān)难写的字溪......

    一年级语文园地同步练习

    园地一一、易读错的字春(chūn)天风霜(shuāng)吹(chuī)拂水池(chí)姓氏(shì)子孙(sūn)多么(me)纯(chún)净写字(zì)左右(yòu)二、易写错的字春:下面是“日”,不要写成“目”。雪:上面是雨字......

    九年级语文行路难同步练习

    第2课《行路难》同步练习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②,忽复乘舟梦日边③。 行路难!行......

    七年级语文狼同步练习

    七年级语文狼同步练习 18 狼 一、积累与运用 1.填空题。 《狼》的作者是_________,他是_________朝人,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解释加点的字。 ①缀行甚远( )......

    同步练习

    第一单元同步练习 班级:姓名:一、我会选择(18分) 1、“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还是一定会发生。"这句名言中“这种事”是指。 A.好好学习,健康成长 B.生病 C.死亡 D.挫折 2......

    同步练习

    课题: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一、选择题 1、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 ) A.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B.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 C.北上抗日 D.进一步把革命推向......

    初一语文第二次独立练习

    初一语文第二次独立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共32分,每小题4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词语。(4分)爱因斯坦的母亲有很高的文化修养,懂文学,爱音乐,会弹钢琴。每当xián xiá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