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题

时间:2019-05-15 00:55: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题》。

第一篇: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题

名词解释题目录

1.1.广义的教育

1.2.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1.3.教育者

1.4.正规学校教育 1.5.非正规教育 1.6.非正式教育 1.7.全民教育 1.8.终身教育 1.9.教育民主化 1.l0.教育现代化 1.11.人的个体发展 2.1.物质环境 2.2.精神环境 2.3.文化(广义)2.4.文化(狭义)2.5.文化传递 2.6.文化选择 2.7.文化变迁

2.8.人的个体社会化 3.1.儿童的发展 3.2.“回忆说” 3.3.成熟势力说 3.4.先天因素 3.5.后天因素 3.6.遗传素质 3.7.年龄特征 3.8.智力 3.9.儿童观

4.1.会堂教育时期 4.2.“白板说” 4.3.自然教育 4.4.恩物 4.5.经验

4.6.儿童中心论 4.7.做中学

4.8.发现式教学法 4.9.多层智力观 4.l0.最近发展区 4.11.情商

4.12.教学做合一 4.13.幼儿的完整学习4.l4.整个教学法 5.1.教育目的

5.2.我国的学前教育目标 6.1.活动区

6.2.活动区的界限性 6.3.活动区的相容性 6.4.活动区之间的转换性 6.5.创造性游戏 6.6.有规则游戏 6.7.结构游戏 7.1.独立自主性 7.2.发展适宜性 7.3.综合性原则 7.4.启蒙性原则 7.5.活动性原则 8.1.直观形象法 8.2.参观法

8.3.教育活动游戏化 8.4.语言法 8.5.讨论法 8.6.移情法 8.7.角色扮演法 8.8.环境体验法 8.9.行动操练法 8.l0.发泄法 8.11.表扬鼓励法 8.l2.批评惩罚法 8.13.自然后果惩罚法 8.l4.认知提示 8.15.情绪追忆 8.16.情感换位 8.17.心智技能练习9.1.家庭结构 9.2.核心家庭 9.3.不完整家庭 9.4.联合家庭 9.5.扩大家庭 10.1.托儿所 10.2.保教性 10.3.健康 10.4.睡眠 11.1.幼儿园 11.2.“提前开始”计划 11.3.中期目标 11.4.近期目标 11.5.活动目标 11.6.完整儿童 11.7.幼儿园环境 12.1.分离焦虑 12.2.心理断乳期 12.3.幼儿常规 12.4.学前班 12.5.混合班 12.6.攻击性行为 13.1.家长参与

14.1.幼儿园的保育工作 14.2.保育员 15.1.社区

动撷取或排斥,即择优汰劣,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名词解释题答案 取精去糟的过程。

具材料,是根据自然界的法则、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2.7.文化变迁:文化内容的增量性质、形状等用简易明白的物6.1.活动区:近年来伴随幼教改1.1.广义的教育:有意识的以影或减量所引起的结构性的变体制成的,作为人类了解自然、革的推行而出现的新生事物。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化。文化变迁来自文化内容的认识自然的初步训练。活动区打破了传统教育中课桌社会活动。

变化,并非所有的文化内容的4.5.经验:“经验”是人的有机椅排列小学化的模式,充分考1.2.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是变化都会引起文化变迁,只有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虑了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以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当某种文化内容引起文化的结人的主动尝试行为与环境的反游戏的情景,提供多样化的材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构性、全局性、整体性变化时,作用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结合。料,满足儿童操作的不同的兴点,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才形成文化变迁。

这样,行动和结果之间的连续趣,使儿童通过游戏活动,获有组织的影响活动一将受教育2.8.人的个体社会化:个体适应不断的联系和结合就形成了经得认知、情感、身体等各方面者培养成为一定需要的人的活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验。的发展。

动。

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而4.6.儿童中心论:杜威认为,学6.2.活动区的界限性:各活动区1.3.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教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应承担校生活组织应该是以儿童为中要划分清楚,界限明确,便于育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心.一切需要的措施都应该是幼儿开展活动和教师进行管担教育责任的人。从广义的教个性的过程。

为着促进儿童的生长。因为是理。在划分界限时,除了考虑育看,教育者包括:各级教育3.1.儿童的发展:在儿童成长过儿童,而不是教学大纲决定教美观、漂亮之外,更要从教育管理人员、学校教育中的教师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育的质和量,所以教学内容、的角度出发来设计。

和其他工作人员、家庭中的家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生计划和方法以及一切教育活动6.3.活动区的相容性:在布置活长(或其他监护人)、社会教育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密不可分都要服从儿童的兴趣和经验的动区时要考虑各个区域的性中的起到教育作用的人员,自的,也是相互作用的。

需要,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质,尽量把性质相似的活动区学活动中的个人也承担了部分3.2.回忆说:柏拉图认为,人生以儿童为中心。

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扰。教育者的责任。

来就具有一种基本上在发展过4.7.做中学:杜威认为儿童在出6.4.活动区之间的转换性:教师1.4.正规学校教育:在学龄期完程中展现并成为有意识的先天生后对每一件事都是要学习在考虑划分各个区域的同时,成的上学年限,获得教育证书。知识(理念)。后天环境对人不的,如看、听、做等,但是他也要考虑幼儿可能出现的将一1.5.非正规教育:在任何正规教具影响,一切研究、学习都只们只有对真实的活动本身产生个活动区内的活动延伸转换至育体制以外所进行的成人或儿不过是对先天理念的“回忆”。了兴趣,才会对活动中产生的其他活动区的需要。如幼儿在童所选择的学习形式,是有组3.3.成熟势力说:美国心理学家一切进行观察;然后发现问题,娃娃家的角色游戏活动,可能织、有系统的学习活动。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认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解会延伸到积木区;幼儿在自然1.6.非正式教育:个人在日常经儿童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顺序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区的活动可能会延伸到美工验和社会生活环境中获得的学模式的过程,而这个顺序是由能力。

区,如幼儿在自然区观察了金习,是无组织、无系统的终生物种和生物进化的顺序决定4.8.发现式教学法:给儿童提供鱼以后,可能就想把金鱼在水过程。的。所有儿童都按照这个顺序相应的材料和设备,激发儿童里游的情景画出来。

1.7.全民教育:保证每个国民都发展,但发展速度则由每个儿的兴趣,使儿童自由地去探索6.5.创造性游戏:学前儿童主动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且童的遗传类型所决定的。环境事物、发现问题、找到答案,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它和教育不是发展的主要原因,这就是发现式教学法。这个过游戏,是学前儿童特有的游戏,以普及义务教育实行之。全民它虽然可能暂时影响儿童发展程就是利用儿童的好奇心,使包含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教育可使每个人获得自由和发的速度,例如营养不良或教育儿童发挥自己的能力,允许他演游戏等。

展的能力,是社会摆脱贫困、剥夺就可能影响其发展的速们根据自己的方式来进行学6.6.有规则游戏:成人为发展儿实现繁荣的必要选择,同时又度,但后者最终还是由生物因习,从而满足他们发现需要的童的各种能力而编写的、有明是促进社会文明道德、控制人素所控制。

过程。

确规则的游戏,如智力游戏、口、提高人口质量和改善环境3.4.先天因素:个体生物因素,4.9.多层智力观:哈佛大学心理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等。状况的先决条件。

其中包括遗传、生长、发育与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6.7.结构游戏:儿童利用各种不1.8.终身教育:指人在一生中都成熟等。

(HowardGardener)花了数年时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应当和都需要受到各种教育,3.5.后天因素:个体所处的社会间分析人脑和人脑对教育的影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接受教育应是从生到死永不休环境与教育。

响,其研究结论是简单但极其积木、积塑、金属材料、竹制止的,它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3.6.遗传素质:儿童通过遗传获重要的。加德纳指出,我们每材料和黏土、纸浆等都是儿童个一生,在空间上贯通了学校、得人的生理解剖结构及特点,个人至少有七种不同类型的智结构游戏的绝佳材料。

社会和家庭的界限,打破了教如五官、皮肤、体型、神经系力,其中两种在传统教育中受7.1.独立自主性:在学前教育中育为学校系统所垄断,改变了统(特别是大脑结构和机能)的到了高度重视,而其他五种则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独立前半生受教育,后半生工作的特点等。

长期被忽略或忽视。

性,让儿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人生模式。终身教育的形式多3.7.年龄特征:在一定社会和教4.10.最近发展区:儿童的发展能力主动进行各种活动,杜绝样,内容丰富无限,是对社会育条件下,儿童身心在一定年有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儿童包办代替。

中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是人龄阶段中的一般的、典型的、现有的发展水平,下一个阶段7.2.发展适宜性:学前教育方案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满足。本质的特征及发展趋向。是儿童只有在成人的帮助下才在充分参考和利用现有儿童发1.9.教育民主化:使受教育成为3.8.智力:儿童认识周围世界的可以完成的水平。在这两个阶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每名全民的权利和义务,在教育机能力的概念性特征。主要包括段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会面前人人平等。消除专制、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区。即是儿童已经能够做到,适合其个别差异性的课程及教封闭、灌输等不民主的教育,维力、想象力等,其中思维能但不是独立地而只能是在教育育教学实践。它包括两个层面建立尊重、开放、启发、参与力是整个智力发展的核心部指引下来做到的那个区域。的含义:一是年龄适宜性,二等民主化的教育。

分。

4.11.情商:英文为是个体适宜性。

1.10.教育现代化:是社会政治、3.9.儿童观:儿童观是人们对于EmotionalIntelligence。用来7.3.综合性原则:在课程设计和经济的变革在教育上的反映,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描述对成功至关重要的情感特教育活动时,必须以儿童身心是教育整体的变革。教育现代涉及到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征,它包括以下含义:同情和的均衡发展为最高目的,围绕化包括教育制度、教育结构、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关心别人,表达和理解感情,着某一主题或方面,以儿童的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手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控制情绪,独立性,适应性,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段、方法等方面的变革,其中因等问题。

受人喜欢,解决人与人之间关配合其能力、兴趣和需要,尽教育观念现代化是核心。4.1.会堂教育时期:在公元前系的能力,坚持不懈,友爱,量在课程和活动中促进儿童多1.11.人的个体发展:个体从降586年犹太国灭亡了,犹太人开善良,尊重他人等。

层次、多角度的、多学科的发生到成年到老年身心有规律的始了长期漂泊不定的生活,希4.12.教学做合一:包括三个方展。

变化过程。身体的发展是指身伯来文化面临着被其他文化吞面,~是怎样做就要怎样学,7.4.启蒙性原则:学前教育要对体的各组织系统的发育和机能并的危险。对年轻一代来说,怎样学就要怎样教,怎样教就儿童进行最基本的、入门式的的增长,心理的发展是指人的他们不仅对希伯来的历史和家要怎样训练教师。也就是说教教育,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乡一无所知,并甘愿让本民族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打下初步的基础。学前教育的力、想象能力以及情感、意志、的文化成为新式文明的一部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二是我实质就是启蒙教育,也即开发兴趣、性格等方面的发展。分。希伯来人的首领们意识到们要在做中教,做中学;三是蒙昧状态的教育,俗话叫“开2.1.物质环境:由天然环境和人本民族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教育的本质,就是教人做事,窍”。

工环境所组成。气候、山、河、时期。为了希伯来团结起来,“做”是“学”的中心,也是7.5.活动性原则:源自于杜威的海洋、空气、水等为天然环境;使他们怀念过去和设法回到故教的中心。可见,“教学做合一”“做中学”,实际来自于苏联心城市、农村的建设,工作劳动乡,犹太人开始建立起犹太会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理论与理学家的“活动主导论”和皮环境条件,个人居住条件等为堂。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儿人工环境。

4.2.白板说:洛克以其“白板说”4.13.幼儿的完整学习:为幼儿童是在活动中建构他们的认知2.2.精神环境:又称非物质环境而著称于世。他认为,人脑开提供完整的、多方面的学习环结构的,从而发展他们的智力或社会环境,它的内涵是指在始只是一张“白纸,没有特性境,及早激发幼儿在七大方面和社会行为,而活动就是儿童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也没有观念”。人的一切观念都智力的充分发展,达到人类潜这一主体与外界事物之间的相以及社会信息。

来自后天的经验,根本就没有能的启发和健康身心的培养之互作用。活动性原则要求学前2.3.文化(广义):人类在社会历什么天赋原则。洛克认为,儿境界。

教育以活动为主导,以活动贯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4.14.整个教学法:是把儿童所穿整个教育过程,以活动促进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教育。

应该学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完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以活动作2.4.文化(狭义):较普遍地把文4.3.自然教育:卢梭教育理论体善地、有系统地教授儿童。运为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形化看作为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思想就是用的教材以故事或自然为中心式。

社会的理想、道德、科技、教主张教育应遵循自然,顺应人或出发点,组织儿童进行学习8.1.直观形象法:幼儿园教育教育、艺术、文学、宗教、传统的本性,反对成人不顾儿童的的方法。但在教学中所运用的学的主要方法,即教师采用直民俗等及其制度的一种复合特点,按照传统偏见强制儿童故事或材料都是来自于儿童的观教具或各种电化教育手段体。

接受违反自然的教育方式,让生活,并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等,组织儿童开展观察(物体和2.5.文化传递:文化在时间上的儿童得不到自由的发展。要把5.1.教育目的:通过教育过程把现象)、欣赏、演示、示范和范延续和在空间的流动,文化传儿童当作儿童来看待,把儿童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质量例等活动,以达到预定的教育递与传播过程补充、发展、丰看作教育中的一个积极因素;和规格的人。教学目标。这种方法符合直观富着文化,因为它注入了传播教育要适合儿童天性的发展,5.2.我国的学前教育目标:在《幼性教学原则和儿童思维的特者的经验与整理创造。

保持儿童的天性。

儿园工作规程》中得以完整表点。

2.6.文化选择:对某种文化的自

4.4.恩物:恩物(gift)是福禄贝

述,即对幼儿实施体、智、德、8.2.参观法:与直观形象法有关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它是为受教育者提供真人真事真实场合作为教育环境的一种现场学习法。

8.3.教育活动游戏化: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儿童对游戏的本能偏爱,满足儿童爱玩、好玩的天性,以游戏的形式和方式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

8.4.语言法:儿童教师最常用的和最普遍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即教师以语言为主要工具对儿童进行说教、指导、劝说等,以达到相应的教育目的。最常见的语言法有故事法和讨论法两种。

8.5.讨论法:儿童自我教育的一种方法。主要是儿童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一些不了解的、认识模糊不清的、困难的、相互关系中矛盾的,甚至有错误看法的问题等等,发表意见、共同议论商讨、相互启发和补充,从而获得正确、统一的认识。

8.6.移情法:强调认知一情绪系统的交互作用,综合运用认知提示、情感换位、巩固深化和情境表演等技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展开儿童认知和行为的教育。特别针对儿童期特有的自我中心化思维,能明显提高儿童的移情能力和认知水平,提高其社会认知水平和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养成。

8.7.角色扮演法:指模拟现实社会中的某些情景,让儿童扮演其中的角色,尝试从该角色的立场上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体验情感,并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教师指导,了解别人的需求和感受,从而更好地掌握与角色相适应的行为及规范。8.8.环境体验法: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或教育要求,创设相应的环境条件,让儿童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甚至在体验环境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和发展。8.9。行动操练法:组织儿童反复练习一定的动作或活动方式,从而巩固其知识经验、形成简单技能和行为习惯。

8.10.发泄法:指教师为儿童提供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儿童通过自身的动作或活动,去发泄体内积聚的生理或心理能量以达到生理或心理方面新的平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理的发泄,二是心理的发泄。是使儿童生理心理得到正常发展的重要方法。

8.11.表扬鼓励法:奖励方式的一种,是儿童教育中的一种强化方式。表扬是对儿童行为正确性的确认、肯定或强化,并给以支持和夸奖;鼓励则能帮助儿童明确是非,提高其学习良好行为的信心和上进心,促进儿童良性发展。

8.12.批评惩罚法:与表扬鼓励法相反的教育方法,也是儿童教育中常用的一种强化方式(负面的)。表扬是对儿童行为正确性的确认、肯定,而批评则是对儿童不当行为的定性、否定;惩罚法也能像鼓励法那样帮助儿童明确是非,但如果使用不当,则会对儿童的自尊、自信和上进心造成一定的伤害。

8.13.自然后果惩罚法:不是人为的惩罚,而是通过事物自身的后果让儿童受到相应的处罚,使儿童从中体验到自身错误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8.14.认知提示:通过成人的言语提示、分析、讲解、组织儿童讨论、游戏、表演等形式,帮助儿童学会辨别各种不同的情感及其面部表情,理解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的想法、观点和情感,促进儿童辨别他人情感和设想他人观点及进入他人角色能力的发展,从而促进儿童认知水平和社会理解水平的提高,为产生移情奠定认知基础。

8.15.情绪追忆:运用言语提示唤醒被试在过去生活经历中亲身感受到的最强烈的情绪、情感体验,引起他们对情绪体验产生的情境、原因和事件的联想,加强情绪体验与特定社会情境之间建立的联系,从而使儿童能够更好地辨别和区分各种情感。

8.16.情感换位:通过提供一系列由近及远的社会情境(家庭一父母~老人~邻居,幼儿园一同伴一老师等),让儿童进行分析讨论和角色扮演,从而使被试转换到他人的位置去体验情境中不同的情绪、情感状态,并促进其角色进入能力的发展。

8.17.心智技能练习:借助于内部语言,认识事物时智力活动的技能练习,是顺利完成某些具体任务时所表现的记忆、想象和思维等智力活动的方式。9.1.家庭结构:家庭规模以及家庭的完整性。从家庭规模来看,一般包括核心家庭、联合家庭和扩大家庭。从家庭的完整性来看包括完整家庭和不完整家庭(如单亲家庭)。

9.2.核心家庭:由父母和子女组成,家庭关系比较密切,父母本身的价值观念、文化教养、性格等对子女产生比较直接和全面的作用。同时由于在核心家庭中只有父母和子女,孩子成为家庭生活的中心,容易使孩子出现自私、任性等不良个性特征。

9.3.不完整家庭:一般是指单亲家庭。在单亲家庭生活的孩子,只有母亲或父亲和他共同生活,一位家长担任了父亲和母亲的双重角色,容易使幼儿对性别角色的认识出现混淆和模糊,不利于人格的发展。此外,在这类家庭生活的成员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困扰,有时甚至面临经济的困难,家庭生活气氛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9.4.联合家庭:由三代人结合而成的家庭或由两个以上核心家庭联合而成的家庭。

9.5.扩大家庭:包括叔侄、姑舅成员在内的家庭。

10.1.托儿所:我国托儿所是3岁前儿童的集体保教机构。主要负责教养3岁前的儿童并为其父母参加工作提供方便,具有社会福利性和保教性等双重特性。

10.2.保教性:托儿所教育是保教并重的教育,是根据d,JL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进行保育和教育,使3岁前儿童获得健康的成长。

10.3.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且应包括体格、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这里指出个体不仅应保持身体健康,而且应保持心理健康。

10.4.睡眠:有机体借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自然休息。通过睡眠使神经组织在觉醒时消耗的力量得以恢复,保护大脑皮层的细胞免于衰竭和破坏,有些科学家认为睡眠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过程,能将人在白天所获得的信息加以整理,排除无用的信息。

11.1.幼儿园: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11.2.“提前开始”计划:美国著名的“提前开始”计划,就是面向有色人种和贫穷的白人家庭中的孩子进行的,其宗旨就在于向他们提供适宜的教育,促使他们和其他家庭背景的孩子一样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11.3.中期目标:幼儿园小、中、大等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也就是说在总的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指导下,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11.4.近期目标:也称短期目标。它指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如几个星期、一个星期或几天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

11.5.活动目标: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在一节课或一次活动中教师可能会提出这些目标,如要求幼儿掌握某一事物的名称、特征,学会使用某一种工具或学会观察和比较的方法等。这个层次的目标通常通过教师的活动计划或教案来体现。

11.6.完整儿童:儿童的社会、情感、身体、智力和道德的发展之问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不能片面追求幼儿的特长和技能。

11.7.幼儿园环境:从广义而言,幼儿园环境指影响幼儿园教育的一切外部条件,它既包括人的要素也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家庭、社会、自然等幼儿园外的大环境,也包括幼儿园内的小环境。狭义而言,它主要指幼儿园内一切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包括幼儿生活、学习和游戏的全部空间。12.1.分离焦虑:“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也就是说幼儿最初离开亲人、家庭、对新环境会产生不适应的现象。

12.2.心理断乳期:幼儿从家庭迈入幼儿园,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变,被称为“心理断乳期”。12.3.幼儿常规:幼儿的行为常规。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将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有顺序地制定一系列的行为规范,让幼儿经常固定地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

12.4.学前班:以学龄前1~2年的儿童为教育对象的教育组织形式。

12.5.混合班:指将年龄相差在12个月以上的学前儿童编排在一个班级里学习、生活、游戏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12.6.攻击性行为:也称侵犯性行为,是幼儿最常见的行为问题。通常表现为身体攻击,如打人、推人、咬人、拽人、言语攻击、骂人。13.1.家长参与:家长通过不同的形式,参与幼儿园的一些教育教学活动,协助教师的工作,以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达到家庭与幼儿园的相互配合和协调一致。

14.1.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幼儿园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是指成人为学前幼儿提供生存、发展所必需的环境和物质条件,同时给予精心的照顾和保护,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逐步增进他们生活自理能力。14.2.保育员:在幼儿园中主要负责幼儿的卫生保健、生活管理的人员。15.1.社区:在一定的地域内的人群从事经济、政治、科学文化活动,并由此构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小社会。

第二篇: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题

名词解释题目录

1.1.广义的教育

1.2.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

1.3.教育者

1.4.正规学校教育

1.5.非正规教育

1.6.非正式教育

1.7.全民教育

1.8.终身教育

1.9.教育民主化

1.l0.教育现代化

1.11.人的个体发展

2.1.物质环境

2.2.精神环境

2.3.文化(广义)

2.4.文化(狭义)

2.5.文化传递

2.6.文化选择

2.7.文化变迁

2.8.人的个体社会化

3.1.儿童的发展

3.2.“回忆说”

3.3.成熟势力说

3.4.先天因素

3.5.后天因素

3.6.遗传素质

3.7.年龄特征

3.8.智力

3.9.儿童观

4.1.会堂教育时期

4.2.“白板说”

4.3.自然教育

4.4.恩物

4.5.经验

4.6.儿童中心论

4.7.做中学

4.8.发现式教学法

4.9.多层智力观

4.l0.最近发展区

4.11.情商

4.12.教学做合一

4.13.幼儿的完整学习

4.l4.整个教学法

5.1.教育目的5.2.我国的学前教育目标

6.1.活动区

6.2.活动区的界限性

6.3.活动区的相容性

6.4.活动区之间的转换性

6.5.创造性游戏

6.6.有规则游戏

6.7.结构游戏

7.1.独立自主性

7.2.发展适宜性

7.3.综合性原则

7.4.启蒙性原则

7.5.活动性原则

8.1.直观形象法

8.2.参观法

8.3.教育活动游戏化

8.4.语言法

8.5.讨论法

8.6.移情法

8.7.角色扮演法

8.8.环境体验法

8.9.行动操练法

8.l0.发泄法

8.11.表扬鼓励法

8.l2.批评惩罚法

8.13.自然后果惩罚法

8.l4.认知提示

8.15.情绪追忆

8.16.情感换位

8.17.心智技能练习

9.1.家庭结构

9.2.核心家庭

9.3.不完整家庭

9.4.联合家庭

9.5.扩大家庭

10.1.托儿所

10.2.保教性

10.3.健康

10.4.睡眠

11.1.幼儿园

11.2.“提前开始”计划 11.3.中期目标

11.4.近期目标

11.5.活动目标

11.6.完整儿童

11.7.幼儿园环境 12.1.分离焦虑

12.2.心理断乳期 12.3.幼儿常规

12.4.学前班

12.5.混合班

12.6.攻击性行为 13.1.家长参与

14.1.幼儿园的保育工作 14.2.保育员

15.1.社区

照这个顺序发展,但发展速度则由每个儿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8.4.语言法:儿童教师最常用的和最普遍使 童的遗传类型所决定的。环境和教育不是方法;二是我们要在做中教,做中学;三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即教师以语言为主要 发展的主要原因,它虽然可能暂时影响儿是教育的本质,就是教人做事,“做”是“学”工具对儿童进行说教、指导、劝说等,以名词解释题答案 童发展的速度,例如营养不良或教育剥夺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可见,“教学做合达到相应的教育目的。最常见的语言法有 就可能影响其发展的速度,但后者最终还一”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理论与实际相故事法和讨论法两种。是由生物因素所控制。结合,学以致用。8.5.讨论法:儿童自我教育的一种方法。主1.1.广义的教育: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3.4.先天因素:个体生物因素,其中包括遗4.13.幼儿的完整学习:为幼儿提供完整的、要是儿童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一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传、生长、发育与成熟等。多方面的学习环境,及早激发幼儿在七大些不了解的、认识模糊不清的、困难的、1.2.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3.5.后天因素: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教育。方面智力的充分发展,达到人类潜能的启相互关系中矛盾的,甚至有错误看法的问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3.6.遗传素质:儿童通过遗传获得人的生理发和健康身心的培养之境界。题等等,发表意见、共同议论商讨、相互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解剖结构及特点,如五官、皮肤、体型、4.14.整个教学法: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启发和补充,从而获得正确、统一的认识。织的影响活动一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结构和机能)的特点西结合在一起,完善地、有系统地教授儿8.6.移情法:强调认知一情绪系统的交互作需要的人的活动。等。童。运用的教材以故事或自然为中心或出用,综合运用认知提示、情感换位、巩固1.3.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人3.7.年龄特征: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发点,组织儿童进行学习的方法。但在教深化和情境表演等技术,由近及远、由浅以及对教育活动承担教育责任的人。从广儿童身心在一定年龄阶段中的一般的、典学中所运用的故事或材料都是来自于儿童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展开儿童认知和行义的教育看,教育者包括:各级教育管理型的、本质的特征及发展趋向。的生活,并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为的教育。特别针对儿童期特有的自我中人员、学校教育中的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3.8.智力:儿童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的概念5.1.教育目的:通过教育过程把受教育者培心化思维,能明显提高儿童的移情能力和家庭中的家长(或其他监护人)、社会教育性特征。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养成为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认知水平,提高其社会认知水平和促进亲中的起到教育作用的人员,自学活动中的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其中思维能力是5.2.我国的学前教育目标:在《幼儿园工作社会行为的养成。个人也承担了部分教育者的责任。整个智力发展的核心部分。规程》中得以完整表述,即对幼儿实施体、8.7.角色扮演法:指模拟现实社会中的某些1.4.正规学校教育:在学龄期完成的上学年3.9.儿童观:儿童观是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情景,让儿童扮演其中的角色,尝试从该限,获得教育证书。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到儿童的地位和权其身心和谐发展。角色的立场上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体验1.5.非正规教育:在任何正规教育体制以外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6.1.活动区:近年来伴随幼教改革的推行而情感,并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教师指导,了所进行的成人或儿童所选择的学习形式,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出现的新生事物。活动区打破了传统教育解别人的需求和感受,从而更好地掌握与是有组织、有系统的学习活动。4.1.会堂教育时期:在公元前586年犹太国中课桌椅排列小学化的模式,充分考虑了角色相适应的行为及规范。1.6.非正式教育:个人在日常经验和社会生灭亡了,犹太人开始了长期漂泊不定的生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以游戏的情景,提8.8.环境体验法: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或教活环境中获得的学习,是无组织、无系统活,希伯来文化面临着被其他文化吞并的供多样化的材料,满足儿童操作的不同的育要求,创设相应的环境条件,让儿童通的终生过程。危险。对年轻一代来说,他们不仅对希伯兴趣,使儿童通过游戏活动,获得认知、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甚至在体验环境的过1.7.全民教育:保证每个国民都有接受教育来的历史和家乡一无所知,并甘愿让本民情感、身体等各方面的发展。程中主动学习和发展。的基本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族的文化成为新式文明的一部分。希伯来6.2.活动区的界限性:各活动区要划分清楚,8.9。行动操练法:组织儿童反复练习一定的育,它以普及义务教育实行之。全民教育人的首领们意识到本民族已到了生死存亡界限明确,便于幼儿开展活动和教师进行动作或活动方式,从而巩固其知识经验、可使每个人获得自由和发展的能力,是社的关键时期。为了希伯来团结起来,使他管理。在划分界限时,除了考虑美观、漂形成简单技能和行为习惯。会摆脱贫困、实现繁荣的必要选择,同时们怀念过去和设法回到故乡,犹太人开始亮之外,更要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来设计。8.10.发泄法:指教师为儿童提供一定的条又是促进社会文明道德、控制人口、提高建立起犹太会堂。6.3.活动区的相容性:在布置活动区时要考件或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儿童通过自身的人口质量和改善环境状况的先决条件。4.2.白板说:洛克以其“白板说”而著称于虑各个区域的性质,尽量把性质相似的活动作或活动,去发泄体内积聚的生理或心1.8.终身教育:指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都需世。他认为,人脑开始只是一张“白纸,动区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扰。理能量以达到生理或心理方面新的平衡。要受到各种教育,接受教育应是从生到死没有特性也没有观念”。人的一切观念都来6.4.活动区之间的转换性:教师在考虑划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理的发永不休止的,它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自后天的经验,根本就没有什么天赋原则。各个区域的同时,也要考虑幼儿可能出现泄,二是心理的发泄。是使儿童生理心理生,在空间上贯通了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洛克认为,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的将一个活动区内的活动延伸转换至其他得到正常发展的重要方法。界限,打破了教育为学校系统所垄断,改于教育。活动区的需要。如幼儿在娃娃家的角色游8.11.表扬鼓励法:奖励方式的一种,是儿变了前半生受教育,后半生工作的人生模4.3.自然教育:卢梭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戏活动,可能会延伸到积木区;幼儿在自童教育中的一种强化方式。表扬是对儿童式。终身教育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无限,最基本的思想就是主张教育应遵循自然,然区的活动可能会延伸到美工区,如幼儿行为正确性的确认、肯定或强化,并给以是对社会中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是人的顺应人的本性,反对成人不顾儿童的特点,在自然区观察了金鱼以后,可能就想把金支持和夸奖;鼓励则能帮助儿童明确是非,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满足。按照传统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教鱼在水里游的情景画出来。提高其学习良好行为的信心和上进心,促1.9.教育民主化:使受教育成为全民的权利育方式,让儿童得不到自由的发展。要把6.5.创造性游戏:学前儿童主动地、创造性进儿童良性发展。和义务,在教育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消除儿童当作儿童来看待,把儿童看作教育中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学前儿童特有8.12.批评惩罚法:与表扬鼓励法相反的教专制、封闭、灌输等不民主的教育,建立的一个积极因素;教育要适合儿童天性的的游戏,包含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育方法,也是儿童教育中常用的一种强化尊重、开放、启发、参与等民主化的教育。发展,保持儿童的天性。游戏等。方式(负面的)。表扬是对儿童行为正确性1.10.教育现代化: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变4.4.恩物:恩物(gift)是福禄贝尔为儿童设6.6.有规则游戏:成人为发展儿童的各种能的确认、肯定,而批评则是对儿童不当行革在教育上的反映,是教育整体的变革。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是根据自然界力而编写的、有明确规则的游戏,如智力为的定性、否定;惩罚法也能像鼓励法那教育现代化包括教育制度、教育结构、思的法则、性质、形状等用简易明白的物体游戏、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等。样帮助儿童明确是非,但如果使用不当,想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方法等方制成的,作为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6.7.结构游戏: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则会对儿童的自尊、自信和上进心造成一面的变革,其中教育观念现代化是核心。初步训练。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定的伤害。1.11.人的个体发展:个体从降生到成年到4.5.经验:“经验”是人的有机体与环境相游戏。积木、积塑、金属材料、竹制材料8.13.自然后果惩罚法:不是人为的惩罚,老年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身体的发展互作用的结果,是人的主动尝试行为与环和黏土、纸浆等都是儿童结构游戏的绝佳而是通过事物自身的后果让儿童受到相应是指身体的各组织系统的发育和机能的增境的反作用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结合。这样,材料。的处罚,使儿童从中体验到自身错误所带长,心理的发展是指人的感知能力、记忆行动和结果之间的连续不断的联系和结合7.1.独立自主性:在学前教育中充分尊重儿来的不良后果,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情感、意就形成了经验。童的主体性、独立性,让儿童凭借自己的8.14.认知提示:通过成人的言语提示、分志、兴趣、性格等方面的发展。4.6.儿童中心论:杜威认为,学校生活组织经验和能力主动进行各种活动,杜绝包办析、讲解、组织儿童讨论、游戏、表演等2.1.物质环境:由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所组应该是以儿童为中心.一切需要的措施都代替。形式,帮助儿童学会辨别各种不同的情感成。气候、山、河、海洋、空气、水等为应该是为着促进儿童的生长。因为是儿童,7.2.发展适宜性:学前教育方案在充分参考及其面部表情,理解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社天然环境;城市、农村的建设,工作劳动而不是教学大纲决定教育的质和量,所以和利用现有儿童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会情境中的想法、观点和情感,促进儿童环境条件,个人居住条件等为人工环境。教学内容、计划和方法以及一切教育活动为每名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适合辨别他人情感和设想他人观点及进入他人2.2.精神环境:又称非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都要服从儿童的兴趣和经验的需要,也就其个别差异性的课程及教育教学实践。它角色能力的发展,从而促进儿童认知水平它的内涵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社会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以儿童为中心。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年龄适宜性,和社会理解水平的提高,为产生移情奠定关系以及社会信息。4.7.做中学:杜威认为儿童在出生后对每一二是个体适宜性。认知基础。2.3.文化(广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件事都是要学习的,如看、听、做等,但7.3.综合性原则:在课程设计和教育活动时,8.15.情绪追忆:运用言语提示唤醒被试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他们只有对真实的活动本身产生了兴必须以儿童身心的均衡发展为最高目的,过去生活经历中亲身感受到的最强烈的情2.4.文化(狭义):较普遍地把文化看作为社趣,才会对活动中产生的一切进行观察;围绕着某一主题或方面,以儿童的直接经绪、情感体验,引起他们对情绪体验产生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理想、道德、科然后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最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配合其能力、兴趣的情境、原因和事件的联想,加强情绪体技、教育、艺术、文学、宗教、传统民俗后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需要,尽量在课程和活动中促进儿童多验与特定社会情境之间建立的联系,从而等及其制度的一种复合体。4.8.发现式教学法:给儿童提供相应的材料层次、多角度的、多学科的发展。使儿童能够更好地辨别和区分各种情感。2.5.文化传递: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和在空和设备,激发儿童的兴趣,使儿童自由地7.4.启蒙性原则:学前教育要对儿童进行最8.16.情感换位:通过提供一系列由近及远间的流动,文化传递与传播过程补充、发去探索事物、发现问题、找到答案,这就基本的、入门式的教育,为其以后的学习的社会情境(家庭一父母~老人~邻居,幼展、丰富着文化,因为它注入了传播者的是发现式教学法。这个过程就是利用儿童和发展打下初步的基础。学前教育的实质儿园一同伴一老师等),让儿童进行分析讨经验与整理创造。的好奇心,使儿童发挥自己的能力,允许就是启蒙教育,也即开发蒙昧状态的教育,论和角色扮演,从而使被试转换到他人的2.6.文化选择:对某种文化的自动撷取或排他们根据自己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从而满俗话叫“开窍”。位置去体验情境中不同的情绪、情感状态,斥,即择优汰劣,取精去糟的过程。足他们发现需要的过程。7.5.活动性原则:源自于杜威的“做中学”,并促进其角色进入能力的发展。2.7.文化变迁:文化内容的增量或减量所引4.9.多层智力观: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实际来自于苏联心理学家的“活动主导论”8.17.心智技能练习:借助于内部语言,认起的结构性的变化。文化变迁来自文化内德·加德纳(HowardGardener)花了数年时和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儿童是在识事物时智力活动的技能练习,是顺利完容的变化,并非所有的文化内容的变化都间分析人脑和人脑对教育的影响,其研究活动中建构他们的认知结构的,从而发展成某些具体任务时所表现的记忆、想象和会引起文化变迁,只有当某种文化内容引结论是简单但极其重要的。加德纳指出,他们的智力和社会行为,而活动就是儿童思维等智力活动的方式。起文化的结构性、全局性、整体性变化时,我们每个人至少有七种不同类型的智力,这一主体与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活9.1.家庭结构:家庭规模以及家庭的完整性。才形成文化变迁。其中两种在传统教育中受到了高度重视,动性原则要求学前教育以活动为主导,以从家庭规模来看,一般包括核心家庭、联2.8.人的个体社会化: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而其他五种则长期被忽略或忽视。活动贯穿整个教育过程,以活动促进儿童合家庭和扩大家庭。从家庭的完整性来看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4.10.最近发展区:儿童的发展有两个阶段,身心健康发展,以活动作为学前教育的主包括完整家庭和不完整家庭(如单亲家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应承担的角一个阶段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下一个要内容和形式。庭)。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阶段是儿童只有在成人的帮助下才可以完8.1.直观形象法: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方9.2.核心家庭:由父母和子女组成,家庭关3.1.儿童的发展: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成的水平。在这两个阶段之间就是儿童的法,即教师采用直观教具或各种电化教育系比较密切,父母本身的价值观念、文化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最近发展区。即是儿童已经能够做到,但手段等,组织儿童开展观察(物体和现象)、教养、性格等对子女产生比较直接和全面程。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不是独立地而只能是在教育指引下来做到欣赏、演示、示范和范例等活动,以达到的作用。同时由于在核心家庭中只有父母也是相互作用的。的那个区域。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这种方法符合直观和子女,孩子成为家庭生活的中心,容易3.2.回忆说:柏拉图认为,人生来就具有一4.11.情商:英文为EmotionalIntelligence。性教学原则和儿童思维的特点。使孩子出现自私、任性等不良个性特征。种基本上在发展过程中展现并成为有意识用来描述对成功至关重要的情感特征,它8.2.参观法:与直观形象法有关的一种教育9.3.不完整家庭:一般是指单亲家庭。在单的先天知识(理念)。后天环境对人不具影包括以下含义:同情和关心别人,表达和教学方法。它是为受教育者提供真人真事亲家庭生活的孩子,只有母亲或父亲和他响,一切研究、学习都只不过是对先天理理解感情,控制情绪,独立性,适应性,真实场合作为教育环境的一种现场学习共同生活,一位家长担任了父亲和母亲的念的“回忆”。受人喜欢,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法。双重角色,容易使幼儿对性别角色的认识3.3.成熟势力说: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的“成坚持不懈,友爱,善良,尊重他人等。8.3.教育活动游戏化: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利出现混淆和模糊,不利于人格的发展。此熟势力说”认为,儿童发展是一个有规律4.12.教学做合一:包括三个方面,~是怎用儿童对游戏的本能偏爱,满足儿童爱玩、外,在这类家庭生活的成员在一定程度上的顺序模式的过程,而这个顺序是由物种样做就要怎样学,怎样学就要怎样教,怎好玩的天性,以游戏的形式和方式开展相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困扰,有时甚至面临经和生物进化的顺序决定的。所有儿童都按样教就要怎样训练教师。也就是说教的方应的教育活动。济的困难,家庭生活气氛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9.4.联合家庭:由三代人结合而成的家庭或由两个以上核心家庭联合而成的家庭。

9.5.扩大家庭:包括叔侄、姑舅成员在内的家庭。

10.1.托儿所:我国托儿所是3岁前儿童的集体保教机构。主要负责教养3岁前的儿童并为其父母参加工作提供方便,具有社会福利性和保教性等双重特性。

10.2.保教性:托儿所教育是保教并重的教育,是根据d,JL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进行保育和教育,使3岁前儿童获得健康的成长。

10.3.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且应包括体格、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这里指出个体不仅应保持身体健康,而且应保持心理健康。10.4.睡眠:有机体借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自然休息。通过睡眠使神经组织在觉醒时消耗的力量得以恢复,保护大脑皮层的细胞免于衰竭和破坏,有些科学家认为睡眠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过程,能将人在白天所获得的信息加以整理,排除无用的信息。11.1.幼儿园: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11.2.“提前开始”计划:美国著名的“提前开始”计划(HeadStartProgram),就是面向有色人种和贫穷的白人家庭中的孩子进行的,其宗旨就在于向他们提供适宜的教育,促使他们和其他家庭背景的孩子一样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11.3.中期目标:幼儿园小、中、大等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也就是说在总的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指导下,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11.4.近期目标:也称短期目标。它指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如几个星期、一个星期或几天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11.5.活动目标: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在一节课或一次活动中教师可能会提出这些目标,如要求幼儿掌握某一事物的名称、特征,学会使用某一种工具或学会观察和比较的方法等。这个层次的目标通常通过教师的活动计划或教案来体现。11.6.完整儿童:儿童的社会、情感、身体、智力和道德的发展之问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不能片面追求幼儿的特长和技能。11.7.幼儿园环境:从广义而言,幼儿园环境指影响幼儿园教育的一切外部条件,它既包括人的要素也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家庭、社会、自然等幼儿园外的大环境,也包括幼儿园内的小环境。狭义而言,它主要指幼儿园内一切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包括幼儿生活、学习和游戏的全部空间。

12.1.分离焦虑:“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也就是说幼儿最初离开亲人、家庭、对新环境会产生不适应的现象。

12.2.心理断乳期:幼儿从家庭迈入幼儿园,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变,被称为“心理断乳期”。

12.3.幼儿常规:幼儿的行为常规。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将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有顺序地制定一系列的行为规范,让幼儿经常固定地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12.4.学前班:以学龄前1~2年的儿童为教育对象的教育组织形式。

12.5.混合班:指将年龄相差在12个月以上的学前儿童编排在一个班级里学习、生活、游戏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12.6.攻击性行为:也称侵犯性行为,是幼儿最常见的行为问题。通常表现为身体攻击,如打人、推人、咬人、拽人、言语攻击、骂人。

13.1.家长参与:家长通过不同的形式,参与幼儿园的一些教育教学活动,协助教师的工作,以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达到家庭与幼儿园的相互配合和协调一致。14.1.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幼儿园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是指成人为学前幼儿提供生存、发展所必需的环境和物质条件,同时给予精心的照顾和保护,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逐步增进他们生活自理能力。14.2.保育员:在幼儿园中主要负责幼儿的卫生保健、生活管理的人员。

15.1.社区:在一定的地域内的人群从事经济、政治、科学文化活动,并由此构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小社会。

第三篇: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

1.智力:儿童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的概念性特征。它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想像力等方面,其中思维能力是整个智力发展的核心部分。

2.结构游戏 结构游戏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积木、积 塑、金属材料、竹制材料和黏土、纸浆等都是儿童结构游戏的绝佳材料。

3.自然后果惩罚法 不是人为的惩罚,而是通过事物自身的后果让儿童受到相应的处罚,使儿童从中体验到自身错误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4.活动目标 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在一节课或一次活动中教师可能会提出这些目标,如要求幼儿掌握某一事物的名称、特征,学会使用某一种工具或学会观察和比较的方法等。这个层次的目标通常通过教师的活动计划或教案来体现。

5.幼儿园的保育工作 幼儿园的保育工作是幼儿园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是指成人为学前幼儿提供生存、发展所必须的环境和物质条件,同时给予精心的照顾和保护,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逐步增进他们生活自理能力。

6.环境决定论: 强调后天影响对发展的作用,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否认了遗传在发展中的作用。

7.发展: 指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8.独立自主原则: 指在学前教育中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独立性,让儿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主动进行各种活动,杜绝包办代替。

9.游戏化方法: 是学前教育的基本方法之一,对儿童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育。包括游戏活动教育化和教育活动游戏化。

10.幼儿常规 即幼儿的行为常规。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将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有顺序地制定一系列的行为规范,让幼儿经常固定地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

11.幼儿园环境 从广义上讲,幼儿园环境指影响幼儿教育的一切外部条件,它既包括人的要素也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家庭、社会、自然等幼儿园外的大环境,也包括幼儿园内的小环境。狭义而言,它主要指幼儿园内一切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包括幼儿生活、学习和游戏的全部空间。

12.完整儿童 指儿童的社会、情感、身体、智力和道德的发展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不

能片面追求幼儿的特长和技能。

13.移情法 强调认知一情绪系统的交互作用,综合运用认知提示、情感换位、巩固深化和情境表演等技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展开儿童认知和行为的教育。特别针对儿童期特有的自我中心化思维,能明显提高儿童的移情能力和认知水平,提高其社会认知水平和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养成。

14.直观形象法 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即教师采用直观教具或各种电化教育手段等,组织儿童开展观察、欣赏、演示、示范和范例等活动,以达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的的方法。

15.最近发展区 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概念,认为儿童的发展有两个阶段,一个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下一个阶段是儿童只有在成人的帮助下才可以完成的水平。在这两个阶段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16.儿童观 儿童观是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到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

17.创造性游戏 是学前儿童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它包含有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等。

18.综合性原则 是学前教育基本原则之一,指在课程设计和教育活动时,必须以儿童身心的均衡发展为最高目的,围绕某一主题或方面,以儿童的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配合其能力、兴趣和需要,尽量在课程和活动中促进儿童多层次、多角度的、多学科的发展。

19.行动操练法 是学前教育方法之一,指组织儿童反复练习一定的动作或活动方式,从而巩固其知识经验形成简单技能和行为习惯。

20.结构游戏 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

21.恩物 是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是根据自然界的法则、性质、形状等用简易明白的物体制成的,作为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初步训练。

22.儿童的发展 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23.社会本位的儿童观 在古代,人们之所以重视儿童,是因为儿童是氏族、社会或国家的财富,是家族传承和繁衍的工具,是未来的劳动力和兵源。儿童并不是作为独立的个体、社会群体的正式成员受到尊重,他们不过是父母的隶属物,没有任何权利甚至连最根本的生存权都 得不到保障。

24.人的个体社会化 人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应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

25.我国的学前教育目标 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得以完整表述,即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26.活动性原则 源自于杜威的“做中学”,实际来自于苏联心理学家的“活动主导论’’和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儿童是在活动中建构他们的认知结构的,从而发展他们的智力和社会行为,而活动就是儿童这一主体与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27.分离焦虑 “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也就是说幼儿最初离开亲人、家庭、对新环境会产生不适应的现象。

28.家长参与 家长通过不同的形式,参与幼儿园的一些教育教学活动,协助教师的工作,以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达到家庭与幼儿园的相互配合和协调一致。

29.教育者

凡是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担教育责任的人都是教育者。

30.学前班 学前班是以学龄前1~2年的儿童为教育对象的教育组织形式。

31.受教育者

32.情商 用来描述对成功至关重要的情感特征。它包括以下含义:同情和关心别人,表达和理解感情,控制情绪,独立性,适应性,受人喜欢,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坚持不懈,友爱,善良,尊重他人等。

33.幼儿园

是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专门机构,是幼儿教育机构的主体部分,幼儿园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1996年,国家教委发布的《幼儿园工作章程》规定:“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的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34.常规 幼儿常规是指幼儿的行为常规。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将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有顺序地制定一系列的行为规范,让幼儿经常固定地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

35.年龄特征 儿童身心在一定年龄阶段中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及发展趋向,称为年龄特征。

36.教育活动游戏化 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儿童对游戏的本能偏爱,满足儿童爱玩好玩的天性,以游戏的形式和方式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主要形式是依靠玩具、想象开展游戏化活动。

37.家长接待日 由园所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园长或主要管理者接待家长的来访,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设立意见箱收集家长的意见,从而更好地改进和完善园所工作,拉近家长和园所之

间的距离。

38.社区 社区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的人群从事经济、政治、科学文化活动,并由此构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小社会。

39.人本位儿童观 求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各种权利,儿童一出生就具有一切道德的、理智的、身体的能力萌芽;教育机会均等;儿童是学习主体。

40.入园教育 指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引导新入园幼儿顺利和适应幼儿园的教育。

41.学校教育 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需要的人的活动

42.发泄法

发泄法是对儿童内在心理和生理能量进行疏导和派遣的一种有效方法。

43.社会性惩罚 也称心理惩罚,主要是指通过剥夺儿童的某些社会性愿望,从而达到促其“自省”和明辨是非的目的。

44.教育功能 是指教育本身所特有的对个体或社会所产生的功用或价直。一般这种功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期望层次;潜在层次和现实层次。

45.育人效益

人们通过教育过程而获得的成果或收益。追求育人效益就是要以较少的教育投入取得较多的育人成果,或者以同等的教育投 入取得更多的育人成果。

46.学前教育效益

就是指学前教育发挥其功能的表现和结果,它是由学前教育功能决定的。

47.认同 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前儿童把教师的态度、信仰、特征、价值观作为他们自己的参照系,在大多数情况下,认同是指向或其他真实的榜样,但有时也同一种理想或想象的榜样相联系。

48.游戏 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有目的、有意识、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是人的社会活动的初级形式。

49.角色游戏 儿童以模仿和想象,扮演角色,反映周围生活,儿童可以脱离当前对实物的感知,以表象代替实物作思维的支柱,进行想象,并学会用语言符号进行思维。

50.有规则游戏 以规则为游戏中心,摆脱了具体情节,用规则来组织游戏。

51.同伴关系 是指年龄相近的儿童之间的共同生活,共同游戏中建立起来的相互协作关系。

52.同伴互助 在两面三刀个或两个以上教师间发生的、以专业发展为指向、通过多种手段开展的,旨在实现教师持续主动地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

53.教历研究 是教师通过对个人资料的收集,对自己思想轨迹的记录,来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在反思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时间能力,最后改进教学实践。

54.反思日记 是指教师通过对自己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的个人思想的记录,以次来促进其对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合适的呈现和揭示生活经验的一种语言方式。

55.案例教学 是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的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中教学方法。

56.亲子班

就是由社区组织的,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0-3岁未入园儿童,家长带孩子每周定期来园参与亲子活动的班级。

57.家长学校 是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进行社区教育职能的另一途径,即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正式机构与社区联合,举办家长学校,以有目的、有系统地向学前儿童家长传播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的知识,交流优秀的学前教育经验,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念,并掌握一定的学前 教育方法。

58.幼儿园心理环境 是指幼儿园内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心理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幼儿园人际关系,幼儿园精神氛围、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等。

59.教育观 教育观是人们对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作用的根本看法。

60.行动操练法 即组织儿童反复练习一定的动作或活动方式,从而巩固其知识经验、形成简单技能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61.启蒙性原则 是指学前教育要对儿童进行最基本的、入门式的教育,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62.保育

主要是为幼儿的生存、发展创设有利的环境和提供物质条件,给予幼儿精心的照顾和养育,帮助其身体和机能的良好发育,促进其身心健康地发展。

63.白板说

白板说是洛克的教育思想,他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心灵如同一块白板,没有任何的标记和观念,人的一切知识都是后天得来的,都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

64.个性

是指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

65.亲子游戏

指父母与子女间或祖父母与孙子女间的游戏行为,它是以孩子为主体、父母为主导、家庭为单位而进行的。这是儿童游戏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儿童成长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66.依恋

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这个人主要是母亲,也可以是别的抚养者或与婴儿联系密切的人,如其他家庭成员。

67.角色扮演法

是指模拟现实社会中的某些情境,让儿童扮演其中的角色,尝试从该角色的立场上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体验情感,并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教师的指导,了解别人的需求和感受,从而更好地掌握与角色相适应的行为及规范。

68.讨论法

是儿童自我教育的一种方法。主要是儿童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一些不了解的问题,认识模糊不清的问题、相互关系中矛盾的问题,甚至有错误看法的问题等,发表意见,共同商讨,相互启发和补充,从而获得正确、统一的认识。

69.学前初期

指儿童3~4岁这一年龄阶段,出于幼儿期的初期阶段,也是幼儿园的小班年龄。

70.感觉

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属简单的心理想象,主要与生理作用相关系,包括视、听、嗅、触、动与平衡觉等。

70.幼儿教育学

作为教育学的一个分支,是专门研究3~6岁幼儿教育和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科学。

71.调查法

通过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被查幼儿的人,以了解幼儿心理的方法。

72.实验法

是根据研究目的,改变和控制幼儿的活动条件,以引起其心理活动有规律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幼儿心理学常用的两种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第四篇:自考学前教育学 名词解释(推荐)

1、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和专职人员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需要的人的活动。2.、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担教育责任的人。

3、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是接受教育的人。4.、教育内容、指在教育活动中传递的信息。

5、终身教育、指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都需要受到各种教育,接受教育应是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它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在空间上贯通了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界限。

6、物质环境、由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所组成。

较普遍地把文化看作为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理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学、宗教、传统民俗等及其制度的一种复合体。

8、人的个体社会化、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应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

9、遗传决定论、从儿童发展整个过程看,遗传因素具有统帅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从发展的最终结果看,环境的影响也是极为有限的,环境只是给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而已。

10、.年龄特征、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身心在一定年龄阶段中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及发展趋向。

11、儿童观、儿童观是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到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

12、.教育观、人们对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作用的根本看法.13、儿童发展、是指个体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14.人本位儿童观、尊重儿童所有的各种权利;儿童一出生就具有一切道德的、理智的、身体的能力萌芽,教育机会均等;儿童是学习主体。15恩物、是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是根据自然界的法则、性质、形状等用简易明白的物体制成的,作为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初步训练。16.白板说、人脑开始只是一张“白纸,没有特性也没有观念”。人的一切观念都来自后天的经验,根本就没有什么天赋的原则。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17.情商、英文为“EI”用来描述对成功至关重要的情感特征,它包括以下含义:同情和关心别人,表达和理解感情,控制情绪,独立性,适应性,受人喜欢,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坚持不懈,友爱,善良,尊重他人等。18.教学做合一: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怎样做就要怎样学,怎样学就要怎样教,怎样教就要怎样训练教师。二是我们要在做中教,做中学;三是教育的本质,就是教人做事,“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

19、最近发展区、儿童的发展有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下一个阶段是儿童只有在成人的帮助下才可以完成的水平。在这两个阶段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20、发现式教学法、给儿童提供相应的材料和设备,激发儿童的兴趣,使儿童自由地去探索事物、发现问题、找到答案。

21、教育目的、通过教育过程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

22、我国的学前教育目标: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23、有规则游戏、成人为发展儿童的各种能力而编写的、有明确规则的游戏,如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等。

24、结构游戏、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

25、创造性游戏:学前儿童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学前儿童特有的游戏,包含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

26、综合性原则:在课程设计和教育活动时,必须以儿童身心的均衡发展为最高目的,围绕着某一主题或方面,以儿童的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配合其能力、兴趣和需要,尽量在课程和活动中促进儿童多层次、多角度的、多学科的发展。

27、独立自主性原则:在学前教育中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独立性,让儿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主动进行各种活动,杜绝包办代替。

28、启蒙性原则:学前教育要对儿童进行最基本的、入门式的教育,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初步的基础。

29、活动性原则:要求学前教育以活动为主导,以活动贯穿整个教育过程,以活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以活动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形式。30、惩罚法:是通过剥夺某种权利,情感或愿望的方式,而对儿童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强烈的“负强化”,起抑制和警戒的作用,以帮助儿童明辨是非。

31、角色扮演法:指模拟现实社会中的某些情景,让儿童扮演其中的角色,尝试从该角色的立场上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体验情感,并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教师指导,了解别人的需求和感受,从而更好地掌握与角色相适应的行为及规范。

32、发泄法、指教师为儿童提供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儿童通过自身的动作或活动,去发泄体内积聚的生理或心理能量以达到生理或心理方面新的平衡。

33、移情法、强调认知一情绪系统的交互作用,综合运用认知提示、情感换位、巩固深化和情境表演等技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展开儿童认知和行为的教育。

34、环境体验法、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或教育要求,创设相应的环境条件,让儿童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甚至在体验环境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和发展。

35、生理性惩罚、即体罚,通过对儿童身体的野蛮、粗暴管制,试图使儿童思想行为发生转变的一种不正确的教育法。

36、讨论法、儿童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一些不了解的、认识模糊不清的、困难的、相互关系中矛盾的,甚至有错误看法的问题等等,发表意见、共同议论商讨、相互启发和补充,从而获得正确统一的认识。

37、社会性惩罚、也称心理惩罚。主要是通过剥夺儿童的某些社会性愿望,从而达到促其“自省”和明辨是非的目的38、演示法、即教师在教学中出示实物或教具,进行示范性操作。

39、直观形象法、教师采用直观教具或各种电化教育手段等,组织儿童开展观察(物体和现象)、欣赏、演示、示范和范例等活动,以达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40、行动操练法、组织儿童反复练习一定的动作或活动方式,从而巩固其知识经验形成简单技能和行为习惯。

41、教育活动游戏化、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儿童对游戏的本能偏爱,满足儿童爱玩、好玩的天性,以游戏的形式和方式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

42、托儿所:我国托儿所是3岁前儿童的集体保教机构。主要负责教养3岁前的儿童并为其父母参加工作提供方便,具有社会福利性和保教性。

43、幼儿园、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44、幼儿园教育目标、指导幼儿园开展教育工作的纲领性目标,具有普遍意义。

45、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幼儿园每天进行的所有教育活动,包括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

46、学前班、以学龄前1-2年的儿童为教育对象的教育组织形式。47混合班、将年龄相差在12个月以上的学前儿童编排在一个班级里学习生活游戏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48、常规、指让幼儿的行为常规。是教师将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有顺序地制定出一系列的行为规范,让幼儿经常固定地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

49、入园教育、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引导新入园幼儿顺利适应幼儿园的教育。50、家长接待日、由园所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园长或主要管理者接待家长的来访,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也可设立意见箱收集家长的意见,从而更好地改进和完善园所工作,拉近家长和园所之间的距离。

51、家长参与、家长通过不同的形式,参与幼儿园的一些教育教学活动,协助教师的工作,以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达到家庭与幼儿园的相互配合和协调一致。

52、保育员、在幼儿园中主要负责幼儿的卫生保健、生活管理的人员。

53、幼儿教师、在幼儿园中全面负责幼儿生活与教育的人员54:社区、在一定的地域内的人群从事经济,政治,科学文化活动,并由此构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小社会

第五篇:更全的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

1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需要的人的活动。

2、各级教育管理人员、学校中的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家庭中的家长(或其他监护人)、社会教育中的起到教育作用的人员,自学活动中的个人

3、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是接受教育的人。广义包括: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

身份、不分职业背景,凡是进入学习过程的人都成为受教育者

4、终身教育:是指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都需要受到各种教育,接受教育应是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它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在空间上贯通了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界限,打破了教育为学校系统

5、人的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而形成社会所

期待的及其应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个过程。

6、儿童的发展:是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7、遗传决定论:认为从儿童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遗传因素具有统帅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从发展的最终

结果来看,环境的影响也是极为有限的,环境只是给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而已。这一理论夸大了遗传及生理成熟的作用,忽略了影响儿童发展的其他条件。

8、环境决定论:强调后天影响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否认了遗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夸大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9、先天因素:是指个体生物因素,其中包括遗传、生长、发育与成熟等,其中最具有重要意义的是遗传。

10、年龄特征: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身心在一定年龄阶段中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及发展趋向,称为….11、儿童观:是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

12、社会本位的儿童观:儿童是氏族、社会或国家的财富,是家族传承和繁衍的工具,是未来的劳动力

和兵源。儿童并不是作为独立的个体、社会群体的正式成员受到尊重,他们不过是父母的隶属物,没有任何权力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存权也得不到保障。

13、人本位儿童观:要求尊重儿童,尊重儿童所有的各种权利,如生存权、发展权、教育权等;儿童一

出生就既具有一切道德的、理智的、身体的能力萌芽;教育机会均等;儿童是学习的主体。然而这一时期 的儿童观是从理想的人的形象中推导出来的,并未否定儿童对父母的隶属关系,也没把儿童看作是有个性价值的个体存在。

14、教育观:是人们对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作用的根本看法。

15、自然后果法:卢梭“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该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

为的自然后果。”

16、发现式教学方法:给儿童提供相应的材料和设备,激发儿童的兴趣,使儿童自由地去探索事物、发

现问题、找到答案。这个过程就是利用儿童的好奇心,使儿童发挥自己的能力,允许他们根

据自己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从而满足他们发现需要的过程。

17、幼儿的完整学习:为幼儿提供完整的、多方面的学习环境,及早激发幼儿在七大方面智力的充分发

展,达到人类潜能的启发和健康身心的培养之境界。

18、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儿童的发展有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下一个阶段是

儿童只有在成人的帮助下才可以完成的水平,在这两个阶段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19、情商EQ:用来描述对成功至关重要的情感特征。包括含义:同情和关心别人,表达和理解感情,控制

情绪,独立性、适应性,受人喜欢,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坚持不懈,友爱,善良,尊重他人等。

20、教育目的:通过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我国的教育目的: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决策层规定的,是对全国各级各类教育提出的统一的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

21、幼儿园活动区:活动区是近年来伴随幼教改革的推行而出现的新生事物,它打破了传统教育中课桌

椅排列的小学化的模式,充分考虑了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以游戏的情景,提供多样化的材料,满足儿童操作的不同的兴趣,使儿童通过游戏活动,获得认知、情感、身体等各方面的发展。

22、各个活动区之间的界限性:所谓界限性即各活动区要划分清楚,界限明确,便于幼儿开展活动和教

师进行管理。在划分界限时,除了要考虑美观、漂亮之外,还要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来设计。

23、…..相容性:是指在布置活动区时要考虑各个区域的性质,尽量那性质相似的活动区安排在一起,以

免相互干扰。(美国学者布朗:静态、动态、用水、不用水)

24、….转换性:即教师在考虑划分各个区域的同时,也要考虑幼儿可能出现的将一个活动区内的活动延

伸转换至其他活动区的需要。

25、创造性游戏:是学前儿童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学前儿童特有的游戏。包含:

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等。

26、有规则游戏:是成人为发展儿童的各种能力而编写的、有明确规则的游戏。包含:智力游戏、体育

游戏、音乐游戏等。

27、结构游戏: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积木、积

塑、金属材料、竹制材料和黏土、纸浆等都是儿童结构游戏的绝佳材料。

28、独立自主性原则:1.培养儿童学会依靠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进行活动。2.让儿童了解和认识独立自主性。

29、发展适宜性:是指学前教育方案在充分参考和利用现有儿童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每名儿童提

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适合其个别差异性的课程及教育教学实践。它包括两个层面:年龄的适宜性和个体的适宜性。

30、综合性原则:是指在课程设计和教育活动时,必须以儿童身心的均衡发展为最高目的,围绕着某一

主题或方面,以儿童的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配合其能力、兴趣和需要,尽量在课程

和活动中促进儿童多层次、多角度的、多学科的发展。综合性原则可体现在三方面:教育目的的综合、教育内容的综合和教育手段的综合。

31、启蒙性原则:是指学前教育要对儿童进行最基本的、入门式的教育,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初

步的基础。学前教育的实质就是启蒙教育,也即开发蒙昧状态的教育,俗话“开窍”。

32、直观形象法: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即教师采用直观教具或各种电化教育手段等,组织儿

童开展观察、欣赏、演示、示范和范例等活动,以达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这种方法符

合直观性教学原则和儿童思维的特点。)

33、教育活动游戏化: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儿童对游戏的本能偏爱,满足儿童爱玩、好玩的天性,以

游戏的形式和方式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

34、语言法:是儿童教师最常用的和最普遍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即教师以语言为主要工具对儿童进行

说教、指导、劝说等,以达到相应的教育目的。最常见的有:故事法和讨论法。

35、移情法:强调认知—情绪系统的交互作用,综合运用认知提示、情感换位、巩固深化和情境表演等

技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有具体到抽象地展开儿童认知和行为的教育。它特别针对儿童期特有的自我中心化思维,能明显提高儿童的移情能力和认知水平,提高其社会认知水平和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养成。

36、角色扮演法:是指模拟现实社会中的某些情景,让儿童扮演其中的角色,尝试从该角色的立场上分

析问题、处理问题、体验情感,并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教师的指导,了解别人的需求和感受,从而更好地掌握与角色相适应的行为及规范。

37、环境体验法:就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或教育要求,创设相应的环境条件,让儿童通过与环境的相

互作用甚至在体验环境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和发展。

38、发泄法:是指教师为儿童提供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儿童通过自身的动作或活动,去发

泄体内积聚的生理或心理能量以达到生理或心理方面新的平衡。包括两方面:生理发泄和心理发泄。

39、托儿所:我国的托儿所是3岁前儿童的集体保教机构。主要负责教养3岁前的儿童并为其父母参加

工作提供方便,具有社会福利性和保教性等双重特征。

40、早期教育:是指对婴幼儿全面素质的基础教育,它不仅指早期智力的启蒙与开发,还包括其身体素

质的提高,品德的培养与性格的陶冶。

41、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幼儿园是我国幼儿集体教育机构的名

称;其年龄对象是3~6岁;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学制的基础阶段;教育对象是尚无独立生活能力的,需要成人精心照顾和保护的幼儿。

42、幼儿园教育中期目标:即幼儿园小、中、大等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也就是说在总的幼儿园教育目

标的指导下,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培养练好的生活习惯:小班培养愉快进餐,正确使用小勺,饭后擦嘴;大班培养幼儿进餐,饭后收拾干净等。)

43、….近期目标:也称短期目标。指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如几个星期,一个星期或几天内

要达到的教育目标。近期目标的制定是为完成最终的目标服务的。(如要求认识国旗、国徽,这个短期目标,最终目标是完成—萌发幼儿唉祖国的情感服务的。)

44、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是指幼儿园每天进行的所有教育活动,包括日常生活活动和其他活动。教师应

充分认识和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的教育价值,通过合理组织,科学安排使其成为有机的一个整体,让幼儿在自然的生活中身心健康的发展。(包括:接待幼儿入园,早操,教育活动,见习活动,自由游戏活动,进餐,睡眠,午点,离园…..)

45、幼儿园的环境:广义:指影响幼儿园教育的一切外部条件,既包括人的要素也包括物的要素,既包

括家庭、社会、自然等幼儿园外的大环境,也包括幼儿园内的小环境。狭义:指幼儿园内一切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包括幼儿生活、学习和游戏的全部空间。

46、分离焦虑:依恋亲人,哭闹不愿来园,情绪低落等这种表现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分离焦虑。即指“因

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映”,也就是说幼儿最初离开亲人、家庭、对新环境会产生不适应的现象。

47、幼儿常规:是指幼儿的行为常规。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将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有顺序地制定一系

列的行为常规,让幼儿经常固定地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

48、学前班:是以学龄前1~2年的儿童为教育对象的教育组织形式。它是农村发展学前教育的一种重要

形式,在城市则作为幼儿园数量不足的一种辅助形式,以满足群众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一种要求。大都附设于小学内。

49、混合班:是指将年龄相差在12个月以上的学前儿童编排在一个班级里学习、生活、游戏的一种教育

组织形式。这种班级类型大都设在农村或厂矿企业内。类型主要有:双龄班、三龄班和多龄班。

50、开放日制度:即请家长来园参观各种保教活动,参加运动会,元宵灯会,节庆活动等,使家长具体

了解幼儿园的工作,看到自己的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以及教师的教育要求和方法,增进对园工作的感性认识。

51、保育员:是指在幼儿园中主要负责幼儿的卫生保健、生活管理的人员。国家规定保育员应该具备初

中毕业以上的学历,受过幼儿保育职业培训,能够履行幼儿保育员的职责。

52社区:社区在在一定是地域内的人群从事经济、政治、科学文化活动,并由此构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与

社会关系的小社会。人口和地域界限是社区的组成要素。

53、1965年美国的“提前开端计划”:先约有70多万儿童在该计划中。该计划是以联邦政府以及州政府

为主投入资金,由受过培训的教师对家庭环境不佳的儿童提供负责的学前教育。

54、发现学习: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亲自实践、与人交往等去发现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从而获得各

种直接经验、体验以及思维方法的学习方式。

55、恩物:是福禄倍尔根据自然界的法则、性质、形状等,专门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

56、行动操练法:是学前教育发法之一,指组织儿童反复练习一定的动作或活动方式,从而巩固其知识

经验形成简单技能和行为习惯。

57、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提出的教学理论,视“教、学、做”为一体,“做”为核心,主张在做中教,在做中学。

58、分离焦虑: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即幼儿最初离开亲人、家庭、对新环境会产生不适应的现象。

59、幼儿攻击性行为:指一种以伤害他人或他物为目的的行为,是一种不受欢迎但却经常发生的行为。

其最大的特点是:目的性。它分为反应型攻击行为和主动型攻击行为。

60、洛克的“白板说”:洛克认为人出生后心灵如同一块白板,没有任何标记和观念;人的一切知识都是

后天得来的,都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

61、先天因素:指个体生物因素,其中包括遗传、生长、发育与成熟等,其中最具有重要意义的是遗传。

62、遗传决定论:认为从儿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遗传因素具有统帅性和决定性作用;从发展的最终结

果来看,环境的影响也是极为有限的,环境只是给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而已。这一理论夸大了遗传及生理成熟的作用,忽略了影响儿童发展的其他条件。

63、环境决定论:指否认遗传素质的作用,强调人的机体构造、形态、神经系统机制以致能力和性格的发展及差异的形成都由环境决定的学说。

64、幼儿园环境: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指影响幼儿园教育的一切外部条件,它既包括人的要素,也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家庭、社会、自然等幼儿园外的大环境,也包括幼儿园内的小环境。

65、幼小衔接:指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直接过渡的特定阶段,学前阶段与小学阶段存在不同教学特

点、主导活动、作息制度、师生关系、环境布置、社会期望等差异,导致幼儿的生理、心理社会性方面都出现不适应状态。幼小衔接是个长期的、整体的工作、需要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

66、间接教学:教师对幼儿教学指导的一种形式。教师不是把教学要求直接讲给幼儿听,而是通过环境

中适当的中介(比如:环境中的玩具、榜样、幼儿关心的现象或事件等),迂回地达到教育目的的教学方式。

67、直接教学:教师按照教育目的,直接把教育内容传递给幼儿的教学方式。

68、沟通:指人际间信息的给予和接受。沟通是一种相互性的活动,需要相互理解,彼此接纳对方的观

点,行为。是幼儿教师的能力要求之一。

下载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本站推荐)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 1.学校教育 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需要的......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5篇范例)

    学前教育学期末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史上,我们将16世纪之前称为学前教育学的( )。 2.福禄培尔把儿童的教育场所称之为“Kindergarten”,意......

    学前教育学原理名词解释[推荐]

    《学前教育学原理》名词解释 第一章 1、 学前教育指旨在促进入学前儿童(0-6、7岁)的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 2、 学前公共教育是指由家庭之外的社......

    学前教育学第三套题

    《学前教育学》第三套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20小题,共20分) 1.学前教育是面向( )实施的教育。 A.0-7岁儿童 B.0-6岁儿童 C.3-6岁儿童 D.0-3岁儿童 2.标志学前公共教育思想诞生的......

    学前教育学必考名词解释和简答大全

    学前教育学必考名词解释和简答大全 名词解释题 1.1.广义的教育: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1.2.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

    学前教育学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学前教育学》作业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

    学前教育学

    龙 岩 技 师 学 院 11中幼教(1)-(5)班《学前教育学》学习材料 第二章 学前教育与社会因素1. 2. 3. 4. 5. 6. 7. 识记:简述物质环境的内容?P14 领会:简述物质环境与学前教育的关系?P15......

    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学前教育概论 参考资料; 1.李生兰.学前教育学.上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版 2.梁志.学前教育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