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教育的开放与教学的自由(xiexiebang推荐)

时间:2019-05-15 00:59: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国时期教育的开放与教学的自由(xiexiebang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国时期教育的开放与教学的自由(xiexiebang推荐)》。

第一篇:民国时期教育的开放与教学的自由(xiexiebang推荐)

民国时期教育的开放与教学的自由

唐晓敏

民国时期的教育是开放的教育,同时对西方和古代开放。这一时期,新式的学校教育发展起来了,而中国原有的教育形式并没有废除。基础教育阶段,私塾、家塾教育仍然存在并发挥作用,甚至是在高等教育中,也有清华国学院、无锡国专这样的教育机构,这些教育机构实际上即是传统书院的延续。

民国时期的大学,在教学方面的特点是相当自由。如北京大学即是典型。冯友兰回忆说:“蔡元培到北大以前,各学门的功课表都订得很死。既然有一个死的功课表,就得拉着教师讲没有准备的课,甚至他不愿意讲的课。后来,选修课加多了,功课表就活了。学生各人有各人的功课表。说是选修课也不很恰当,因为这些课并不是先有一个预定的表,然后拉着教师去讲,而是让教师说出他们的研究题目,就把这个题目作为一门课。对于教师说,功课表真是活了,他所教的课,就是他的研究题目,他可以随时把他研究的新成就充实到课程的内容里去,也可以用在讲课所发现的问题发展他的研究。讲课就是发表他的研究成果的机会,研究成果就或直接充实了他的教学内容。这样,他讲起来就觉得心情舒畅,不以讲课为负担,学生听起来也觉得生动活泼,不以听课为负担。”

又说:

开什么课,这是教师的自由,至于这个课怎么讲,那更是他的自由了。你可以说韩侂胄好,我可以说韩侂胄坏,完全可以唱对台戏/戏可以对台唱,为什么学术不可以对堂讲呢?至于学生们,那就更自由了。你上什么课,不上什么课,没人管;你上课不上课也没人管。只到考试的时候你去参加就行。如果你不打算要毕业证书,不去考试也没人管。

那一时期,不仅是教学内容上相当自由,形式上也很自由。田炯锦:“北大六年琐忆”一文讲:

“初到北大,甚感不惯,上课铃响时,好些教员常迟延十分钟左右,方到教室,但下课铃响后,仍继续讲之不休,下一课的教员如守时,学生简直无法休息。有些教员上课后两三星期,尚未讲入正题,有些教员编发讲义,但过数星期后,又作废另发。月考甚少,且不认真。故当时很奇怪北大驰名全国的好学校,何以如此随便?但一学期未满,我即体认北大的好处。教员们多系学识丰富之学人,他们开始讲的许多题外话,对该课以后的深入了解,大有功用。有些教员个功课虽未能按时完成,但确有许多心得,转授给学生。只要学生肯用功,则其所得到的益处,当远超过按课本逐章逐节的讲解。”

当时的大学,遵从的是德国的教育理念。德国思想家包尔生在《德国大学与大学生活》一书中叙述德国大学教育的情况说就讲:

“在学生时代通过外部力量而获得的自由,是人生所能享有的最大、最彻底的自由。在这段时期之前和之后,我们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责任和束缚,而大学生却可以自由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独立个性的塑造当中„„大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学习领域、自己喜欢的大学、自己的老师,以及自己决定是否去听讲座。并且,对于教师讲授的东西,他们可以采取一种独立的思想态度,„„如果愿意的话,他可以选择不听任何授课,没有人会要求他为此负责,没有人会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或者询问他是如何安排召开的时间的。”

“学生在大学里享有几乎不受限制的自由;尤其是学习的安排、顺序、还是对科目、讲座和练习课的选择,尤其是对学校所提供的教学资源的利用,所有这些东西都真正是由学生自己来进行选择的。大学仅要求学生做到:每个学期必须至少注册一门讲座课程(请注意只是注册而并非上课)。即使是涉及备考问题的规则,通常都是非常宽松,留有相当大的解释空间。”

不仅大学是这样,中学也差不多。当时虽有教材,但各个学校的语文教师多不用现成的教材,往往自行其是,选择教学内容。

还有更特别的。程千帆讲它读高中的情形时,说道: “1928年,我赴南京,考入金陵中学学习„„余姚黄云眉先生,后来是海内外知名的明史专家,在上高中三年级时,一个学期就只为我们讲了一篇曾国藩的《圣哲画像记》,事实上却是以此为纲,上着国学概论的课。这种概论式的宏观论述是我在私塾学习时所不曾接触过的,所以‘受之者其思深’。”

一个学期的语文课,只讲了一篇文章,真是自由!在今天,这是不可想象的。但在当时却可以做到,而且,这还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的成长需要开放的环境和自由的心态,教育方面太过整齐一律,是不适合“育人”,只适合“制器”。

第二篇:民国时期的教育哲学研究

民国时期教育哲学研究概目

1、范寿康《教育哲学大纲》 商务印书馆 1923年出版

2、吴俊升《教育哲学大纲》 商务印书馆 1934年出版

3、钱亦石 《现代教育原理》中华书局1934年

4、余家菊《教育原理》 中华书局1923年出版

5、余家菊 《教育哲学论稿》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新版 有)

6、程其保《教育原理》 商务印书馆1928年

7、崔载阳 《教育哲学》(云五社会科学大辞典)

8、姜琦《教育哲学》群众图书公司1933年

9、范锜《教育哲学》世界书局

10、张怀《教育哲学》传信书局

11、朱经农 《教育思想》

12、肖恩承 《教育哲学》

13、世英《教育哲学

14、傅统先 《教育哲学讲话》

15、林砺儒《教育哲学》

16、张栗原《教育哲学》

17、李浩吾《新教育大纲》

18、陆人骥《教育哲学》

译著

19、(美)柯布 著

20、波特著孟宪承

21、(英)亚丹士 著

论文

22、范寿康 《教育哲学的体系》

23、孟宪承 《教育哲学之一解》

24、-----略(见黄济《教育哲学》1933年(有)1935年商务印书馆 1944年商务印书馆 1926年 ABC》 世界书局世界书局1947年开明书店 1946年(有)生活读书新知书店 1949年(有)南强书局 1941年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5年(有)译《新教育的原则及实际》中华书局译《教育哲学大意》译 《教育哲学史》《学艺》4卷 1-7号 1922年7月 《新教育》第5卷 第5期 1922年12 附录)崔载阳余家菊月

第三篇:远程教育与开放教育

1、现代远程教育的涵义及特点

1.1 现代远程教育的涵义:现代远程教育是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的新型教育形态,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通信技术基础上的网络教育,以面授教学、函授教学和广播电视(视听)教学为辅助,它以学习者为主体,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育机构之间主要运用多种媒体和多种交互手段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现代远程教育是相对于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等传统远程教育形态而言。网络教育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后产生的新概念,即运用网络技术与环境开展的教育,在教育部已出台的一些文件中,也称现代远程教育为网络教育。通常认为,远程教育已经历经三代:第一代是函授教育;第二代是广播电视教育;第三代的基本特征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数字信号环境进行教育学活动,被称为“现代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具有更丰富的教学资源供受教育者选用;教学形式由原来的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

1.2 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现代社会中的成员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以及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一次教育定终身已经成为历史。传统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以及社会成员对知识的需求,不能满足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现代远程教育以其灵活的教育方式、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方式、满足社会各种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岗位人的需求,从而满足社会的需要,使教育机会均等,人人终身受教育成为可能,有效地服务与终身学习。现代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形式相比,有以下特点:

1.2.1 跨域了时间和空间限制。现代远程教育打破了师生同堂进行教育与接受教育的限制,跨越了空间的限制,同时,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时间,自由选择自己所喜欢接受的教师和教学媒体。

1.2.2 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教学时间和教学自组织形式的限制,属于要我学,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

2、影响现代远程教育质量的因素

现代远程教育在发展中,从外部环境看,人们对现代远程教育在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中的作用、地位和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规范性操作文件,对现代远程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作用、目标定位不统一,因而导致现代远程教育缺乏必要的质量保证体系;从现代远程教育自身发展来看,受教育对象的综合素质、教学资源、以及现代远程教育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直接影响到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本文将重点分析现代远程学历教育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几方面因素:

2.1 教学软、硬件设施不足:现代远程教育与开放教育紧密相连,其受教育的对象是各类在职的成人学员,学员基本都是通过注册形式入学。与传统的学校教育相比,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对象由于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专业知识因遗忘等造成基础准备不足,或跨专业深造缺乏应有的专业基础,因而表现出专业基础方面的“先天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家庭经济情况、地域情况、工作环境、职业状况等条件的限制,学员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条件接触网络;同时各教学点也受到经费和各方面限制,硬件设施投入不足,影响到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2.2 教学资源相对比较贫乏: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资源相对贫乏,特别是有效资源不足。目前,远程教育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学员的学习需求,大量媒体中的教学资源基本都是文字教材的重复和翻版,且互相抄袭、相互模仿。教学资源共享水平较差,低水平教学资源重复建设,各级教学机构教学资源千篇一律,学生真正需要的内容却很难找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提高现代远程教育质量的思考与对策

3.1 加大资金投入,提高软、硬件设施建设:承担现代远程教育的各级教育教学机构必

须切实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教学所需硬件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为学员学习创设最佳环境和条件,实施助学;要通过建立各种教学硬件设施平台,建立电子、网络图书馆,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弥补部分学生学习条件的不足;加强网上教学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网上教学信息资源对学生学习的帮助程度。

3.2 加强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有针对性地组织好教学活动,对每一位学生开展有个体特色的教学要求和教学辅导,来提高整体教学的水平。现代远程教育与传统的课堂教育不同之处在于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个体需求,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只要针对每一位学生个体需求,了解学员的学习目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自主安排好学习时间,自主选择自己需要的教学资源,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

远程教育存在的缺陷:

领导重视不够

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都存在领导重视不够的情况,远教工作似乎只是电教部门的独脚戏。地方课改、教师继续教育都没有实质性考虑远程教育。虽然各级部门都成立了领导小组,但没有履行好相应的指导、评估、督查的职责,对远教工作的关心只是流于形式。

2.管理人员的编制和待遇问题

现在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是按师生比配置,农村中小学学生较少,编制严重不足,远教工作一般都是教师兼职管理,人事部门没有给学校这方面的专门编制。主管部门和学校还没有从激励机制上充分考虑到这部分教师,使其在福利待遇、职称评定、评优晋级等方面常常得不到公正的评价,严重影响了从事远教管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经费运转的问题

现在实施“两免一补”的国家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原来的“信息技术”收费被取消,中央财政下拔的学生公用经费很少,仅能保证学校的基本运转,对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所需的教师培训、资源库建设、硬件设备设施的添置和维护维修、上互联网的线路租用费等没有保障。既难以保证现有远程教育的正常运转,更难以推进远教工作上新的台阶。

4.师资培训的问题

开展远程教育以后,国家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也组织了多次的培训活动,但大都只是局限于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培训,而广大教师队伍的计算机培训还停留在前几年的初级水平培训(其中不乏有许多教师的培训合格有水分),整体师资素质水平远不能达到现代远程教育的需要。

5.技术服务和硬件维护维修的问题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硬件,都是各区县通过公开招投标采购,有的区市县为能尽量节约资金,还将整个工程项目分为几个项进行招投标采购。区县集中采购之后,再根据各项目学校的要求给以配置,学校与销售商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这种采购、配置模式带来的问题是,由于各区县电教馆因为没有专门的维护维修队伍,学校设备出了故障,首先得报告区县电教馆,电教馆再联系销售方派技术人员前来进行维护维修,这些繁琐的环节,拉长了排除故障的时间,给学校带来诸多的不便。有的产品出现故障后,还存在销售商与厂家互相推诿情况,使学校出现故障的设备迟迟得不到维护。

6.资源建设不配套的问题

现在远程教育的教学资源有几种形式:一是教学光盘,二是星宽卫带传输网资源,三是由上至下发放的各种数字化资源,三是互联网资源。这些资源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资源内容有城市化倾向,不适应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特点;二是教学内容多以人教版教科书为蓝本编制,不适应现在对教材多元化选择的实际;三是缺少针对性很强的地方教学资源。

7.评估监督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各区县在推进远程教育工作的开展方面,十分重视硬件管理制度的建设,但普遍缺少对各校使用情况的检测评估体系。虽然各样都按统一标准配置了硬件软件资源,但用与不用,用得好与不好没有评估体系,更没有制约和激励机制,影响了各校对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使用的积极性。此外对现代远程教育使用情况的督导评估,区县没有形成合力,一般都是由电教馆单一进行管理,政府督导室、教研室等机构,还没有将这方面的工作纳入对学校的整体评估体系中来,这也影响学校推广使用的积极性。

8.教研科研重视不够的问题

现代远程教育的开展,将广大教师带入了一个新的境地,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没有多少成功的经验,需要广泛开展教研科研活动,积累经验教训,共同探索新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经验。目前管理指导远程教育的机构是区县电教馆,由于电教馆的特殊性,对指导教研科研工作是力不从心的。

9.各区县电教馆(站)专业技术人员缺失

各区县电教馆(站)最初的设置,是根据当时电化教学、实验教学的需要设立的,其成员主要是根据这两方面的专业需求组成的,各区县普遍存在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缺失的问题,特别缺少能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整合的高素质人才,这也是电教馆(站)不能更好地指导各中小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教研、科研的客观原因。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为积极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带来重重困难。要开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新局面,必须在管理制度上有新突破,建立从省市到区县再到学校的一套完善而科学的管理体系,要建立行政部门、教研部门相互联系的教研科研体系和管理督导评估制度。媒体远程教育的全球化趋势

开放与远程教育的全球化趋势和现状。在趋同与一体化的同时,多元化与多样化是全球化中同时并存、相辅相成的两大趋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人才共享、教育共享将加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同时使我们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论“开放教育”和“远程教育”的本质及其关系

目前,“开放教育”和“远程教育”这两个术语经常被混用。越来越多的从事远程教育的大学和机构以“开放大学”或“开放教育机构”来命名。于是,在实践中这两个术语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在理论上,许多人认为开放教育是远程教育的专利和特有的属性,“开放教育”似乎已经成为“远程教育”的同义词。

事实上,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正确辨析“开放教育”和“远程教育”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是远程教育学科建设的基础性理论问题,也是现代远程教育的实践定位和发展导向的关键。因此,研究和辨析开放教育和远程教育的本质及其关系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学科的基本问题。

一、开放教育的本质及其内涵

在分析开放教育之前,我们有必要首先了解与开放教育有着密切关系的另一个概念——“开放学习”。“开放学习”是开放教育最本质的属性,开放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向人们提供“开放学习”的机会。因此,我们应该从正确认识“开放学习”的涵义入手,来全面分析“开放教育”的本质和内涵。

以下是国内外权威词典和权威人士对开放学习的定义:

第一个是JOHN COFFEY(1977年)的定义:开放学习系统是这样一个系统,它尽可能减少或排除对学习者的限制,它使用各种教学策略,特别是那些支持独立或个别化学习的系统。第二个是MANPOWER SERVICES COMMISSION(1984年)的定义:开放学习是使得学生可以选

择适合他们自己的时间、地点和进度进行学习。它强调要克服一切地理、个人或工作上的障碍,克服传统课程不能提供的培训,从而开放所有的学习机会。第三个是我国的《教育大词典》增订合编本(1997年)中的论述:开放学习是面向社会各类对象,不受传统教育机构常有的种种入学条件限制,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组织进行的有计划的学习。

从以上的定义不难看出,开放学习是没有任何限制的学习,即向学习者开放所有的学习机会,充分满足每个学习者的个别需要。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充分的学习自由,甚至允许选择是否被评价和如何被评价。开放学习主要是针对传统课程和教学组织形式对学习者的种种限制而提出的。从理论上应属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范畴。

以“开放学习”为本质属性的开放教育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一)对学生没有任何限制,开放各种机会和资源,取消任何特权。

(二)管理上具有满足各类学生各种需要的无限适应性。

(三)应用多种媒体进行教学。

(四)充分重视和满足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

“开放教育”能够真正的做到对人本的认同,对人格的尊重,应该消除一切限制和障碍,做到真正的教育社会化、教育终身化和教育民主化。正如粱士荣(1999年)为开放教育下的定义:“开放教育是以崇尚自由、顺应自然为理念,以社会化教育、终身教育为宗旨,以希翼获得教育者为对象,以寻求教育者的自主学习为中心,以最大限度的选择和最小限度的限制障碍,借助社会力量与科技成果,提供一切利于此种自由、自主学习的思想、教育方式、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的总和。”由此可见,开放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具有哲学高度的理念,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种态度。它不是特定的实践方法和特定的教育形式。

二、远程教育的本质及其内涵

对远程教育本质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第一是彼得斯文(1973年):远程教学或远程教育是一种传递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他包括劳动力分工和一些组织方法,并且大量使用技术媒体,特别是使用高质量的教学材料,正是这些教学材料才能使教学可以同时提供给大量的、可以在任何地方的学生,它是一种工业化的教与学的形式。第二是麦克穆尔(1973年):远程教学可以定义成这样一些教学方法的集合。在这些方法中,教学行为常常不与学生的学习行为同时发生,尽管有时在师生见面时,教学活动中有学生出现。因此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通讯就必须依靠印刷的、电子的、机械的或其它设备。第三是基更(1980年):1.师生异地。2.组织指导。3.媒体教学。4.双向通讯。5.自学为主。6.大型规模。第四是丁兴富(1988年):1.学生与教师在时间和空间上处于分离状态(有别于传统教育)。2.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的媒体教学占主导地位。3.远距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4.自学为主助学为辅(有别于个人自学成材)。5.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双向通讯和反馈机制(有别于自学)。

从上面的定义中不难看出,远程教育是相对于课堂面授而言的,在师生异地的条件下向学生提供学习机会的教育形式。它不是一种哲学层次的理念,而是一种实践方法和教育形式。它强调时空分离和媒体教学,而对教育的其它方面没有任何开放的要求。远程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因各种原因不能接受传统面授教育的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并保证教育质量。

三、远程教育在实践中的封闭和开放

以补充传统面授教育而产生的远程教育,为向远离学校或因各种原因不能参加规定的面授学习的人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而选择利用高质量的自学教材并辅以各种方式的学习支持。为扩大教育规模,降低成本,减少学生的学费负担,许多远程教育院校尽可能放宽入学条件,甚至取消入学条件的所有限制,允许所有申请者入学,通过对学习结果的严格评估来保证教学质量。这种实践模式实现了入学政策的开放,但在我国的远程教育的实践中,由于质量保证体系水平的限制及远程教育供不应求的教育现状,远程教育中的部分学历教育仍然对入学

条件有着严格的限制。尽管我们也曾试图放宽入学条件,但实践中的质量问题,又迫使我们重新筑起了大门。因此远程教育是否开放,在哪些方面开放,不是理论家的超前理念和善良的愿望能够决定的,它是各国为保证教育质量和降低教育成本而作出的实践选择。任何一种远程教育必然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封闭及部分的开放。开放和封闭并存是世界远程教育发展的现状。

通过对世界各国远程教育实践模式的认真研究和比较分析,我们发现远程教育在以下几个方面呈现不同程度的开放:

第一,允许学生选择课程内容、顺序、时间、地点、步骤和方法。许多课程允许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自定学习计划,只要学生通过规定的考试,就能够获得证书或学位。第二,教师由学习的主导者变为学习的设计者和管理者。由于师生在多数时间是处于分离状态,教师不可能像在传统课堂上一样持续引导学生的学习,教师的角色由课堂的主导者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和课程的管理者。为保证学生在个别化学习的过程中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第三,有适合学生的学习支持系统。由于师生时空的分离,远程教育机构努力建立基于各种媒体的学习支持系统,从学生入学前的咨询,到学习过程的问题解决,从学习方法到学习内容,从学习材料到学习资源,从地区学习中心到实验场所,为学习者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服务,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学习者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第四,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媒体教学模式不断更新,发展。与传统院校相比,为向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支持,远程教育机构不断尝试利用各种最新的媒体,开发新的媒体教学模式,以提高成本效益,满足个性需求或实现更高层次的教育目标。

但是,任何一种模式,任何层次的远程教育都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实践中常见的限制有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机构开发的课程限制。教育机构开发的课程只能部分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不能够满足所有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

●学习者和教育者知识技能、态度的限制。在许多国家的远程教育中,面授的比例仍然很高。例如:我国的许多广播电视大学仍采用组班集体面授的教学模式。这与学习者不能适应自主学习,强烈依赖教师有关,也与教育决策者和教师在观念、态度和方法等方面,不能满足实践发展的需要有关。

●学分的限制和课程开设许可的要求。多数远程教育院校采取学分制的管理方法,学分制与传统院校的课程制相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由于学分的限制和取得学分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的影响,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约束。而多数课程的开设,特别是学历课程的开设,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的严格审查,获得开设课程许可,方可进行远程教学。这些限制不是人为的自我约束,而是实践中为保证质量和远程教育的市场地位,所作出的必然选择。但是,这一切显然影响和限制了教育向社会的全面开放。

●受课程设计、开发和呈现的限制。为了向更多的人提供适合于他们的远程教育,远程教育必须在课程上呈现多样性。网络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课程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和学生学习的灵活性提供了技术支持。但是,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及教育本身的发展水平的限制,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等方面呈现严重的滞后性,课程设计、开发和呈现还远远不能满足教育的需要,当然也存在资源闲置,造成浪费的现象。资源的不足和资源共享困难是远程教育走向开放的一个瓶颈。

远程教育的发展和特征

远程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三代:第一代是函授教育,这一方式为我国培养了许多人才,但是函授教育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第二代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广播电视教育,我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广播电视大学;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以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第三代远程教育,即现代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是真正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受教育对象扩展到全社会,有更丰富的教学资源供受教育者选用,教学形式由原来的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以计算机网络与多种媒体教育资源的应用为主要特征

第四篇:对开放自由的追求

对开放自由的追求

从某种意义上说,姓是君权、族权、父权、夫权的象征。起名“子从父姓”,“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同姓一家人”的观念在汉民族和其他一些民族中很深蒂固。因而汉族姓在前,这与长期经历宗法制度有关,姓不能随便改,只能先姓后名,姓的观念非常浓厚,甚至在称呼时省略姓就有一家人的亲切感。改了姓就是改了自己的祖宗,忘了姓就是忘了祖宗,是大逆不道的。当然,现代中国,特别是在文化层次较高的家庭,姓的观念已有淡化的趋向,子女可以从母姓,也可以改姓,呈现出越来越开放的特点。这与我国一些民族传统人名形式和心理状态相似。傣族的夫权观念相对淡薄,女儿可以与男儿一样在父母家中成家立业和均分家中的房地产;宾朋好友宴会,女人可跟男子同桌共饮;女人招婿入门与男人迎娶女人一样自由,不受歧视,这种男女平等的思想在傣族人名中得以体现,象征夫权的姓在傣族人名中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所以至今傣族人一般没有姓氏。与此类似的还有蒙古族常在名字前冠以“大”、“中”、“小”这样的词来区别同名者,裕固族人名“东草什节”,高山族人名“培梅”,普米族人名“阿娇”,只指名,不含姓。这些民族中,外出读书、工作的人都受汉文化影响程度高,大都起有汉族名字,如裕固族的“杨效智”、普米族的“和树开”等等。有的常在本民族名字前冠以汉姓,如高山族的“田中山”等等。另外,父(母)子连名也体现出这样一种心态和价值观。当然这是从另一个角度立意的。

以上举的只是少数民族心理状态的带有普遍性的几个方面。其实每一种举动,每一个人名都带有一系列细微的心理特征的变化和表现,而且相互间交错影响,综合作用,这里不可能一一分析了。而且以上几个方面的社会心理,包含着对一个人前途未来,一个家庭命运兴衰,一个民族性格特征等方方面面,实际上都有关联。吉祥的祝福自然有福禄富贵的含义;亨通的理想极致不过是仕途得意,福如东海;长寿的愿望同时也有对疾病的憎恶和诅咒;开放的性格延伸到对自然万物的崇敬、伶爱等等。在人名的实际操作中,不同民族、家庭的侧重点不同,每一个民族人名都含有许多种心态,现实中感情之复杂程度,只有用生活中的真情实感去体会,融入到民族文化中去寻找那些寄予愿望的名字,才能真正把握其内在的底蕴。起名 http://yifuqiankun.com

第五篇:老年开放教育教学模式与创新论文

摘要:通过Internet促进教育改革即为国内一项重要的教育发展战略,通过信息技术实施数字化学习,即为当今人们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伴随Iinternet普及,数字化教学资源持续被深化,当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被大量的应用,同时构建了一套有指向性的信息技术教学机制,这种异构Internet资源为移动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网络;老年开放教育教学;模式;创新

目前,中国是世界唯一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相关研究表明,直至二零二五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会突破四亿,老年人口将年均增长一千万。因此深化老年教育,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势在必行。本文将以基于Internet的老年开放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作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予以深入的探究,相关内容如下所述。

一、网络环境下老年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

教学模式即为在特性教育标准下与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所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依附于相应的主题而构建的稳定且简明的教学构架,教学模式需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实践机制。而Internet教学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即为当代教学的一种体现,亦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在当今Internet全面发展的环境下,老年教育的体系要侧重于Internet这一核心因素,在课堂下根据实际情况择取当代教学机制,通过影像、声音以及视图等介质,让老年学生在短时间中获取相应的知识与技能。经Internet演示或通过Internet创设情景,老年学员自己去研究潜藏在其中的客观规律,在此基础上予以有针对性的总结。长此以往,Internet的作用可以被无限放大,进而使Internet从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变成老年学员的认识方式。

二、构建微教育教学模式

在过去,对老年人的教育大多依附于常规的“以教师为基础”的教学体系,这种教学体系主要体现于“灌输”、教学形式落后,课堂气氛呆板,在课堂中大多是由教师全面掌控。而基于Internet的课堂,主要侧重于老年学员学习的主动性,老年学员学习的动机依附于自身的基本需求,学习并没有强制性因素,所以,伴随Internet技术的全面发展,开放教育资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微教育”也应运而生。“微教育”不仅便于老年人进行有效的学习,同时还深化了老年人的学习体系与思维模式。现阶段的教育观念即受教育者是否可以从根本接受教育者的基本要求,主要因素并非为教育者本身,而是受教育者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老年人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为教育的基础,教师和老年人这两个主体在整个教育缓解相辅相成,共同达成教学任务。而在协同时,教师要构建教育活动基本情境,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形式予以有指向性的设置,并激励老年人主动的参与其中,同时为老年人提供相应的的引导。举例说明,在“睦邻课堂”中,依附于课堂教学的基本需求设置相应的问题,同时要老年人以小组为单位予以有针对性的研究。成员经“微教育”的学习,拓展了合作讨论,根据表情与肢体动作,不断“争执”“妥协”“合作”“收获”,这能够从根本挖掘老年人对学习的积极性,在竞争及协作中学习到相关知识。

三、构建学习在线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教学的主要目标即为教学任务具体化的一种体现,亦为师生双向教学活动中必须达到的一个结果。对于老年学校持续提出深化多方合作的需求,设计“教育资源联盟”这一基本理念。“教育资源联盟”构建的核心目标即为:主动探索Internet互通、衔接的课堂平台运行体系,进而深化完善终身教育提供Internet服务。“学习在线”可以让学员真正变成课堂的主人,老师构建相应的问题情境,让老年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举例说明,在饮食文化的教学中,老师在讲解传统饮食文化的基础上,让学员依附于端午习俗进行包粽子大赛。在开展活动时,师生互帮互助、相互学习,进而进行沟通,同时能够让老年学员感受到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在这样愉悦的氛围中完成教学。最后老师予以有针对性的总结,对老年学生予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让所有老年学员的情感得以升华。

四、构建学习圈教学模式

“学习圈”即为Olsen在上个世纪初提出的一种学习机制。这种学习机制以朋友及熟人的形式所开展的,其遵循有针对性、有设计感的学习形式,以教学相长为核心理念,即为欧洲最为有效的市民小组学习体系。其核心观点主要包括:学习形式要侧重于简单,弱化教育背景,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到教育之中;所有人均有机会展示自我,具有相同的权利;书本与课堂在学习圈的地位十分重要。而依附于Internet的学习的平台从根本理解了学习圈理念,因此可以通过小组的形式模拟真实的圈子,让老年人自由的进行沟通,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互动的学习空间,构建平等的教学氛围。

五、网络背景下老年开放教育教学的有效方式

教学方法的选择及应用,可以从根本影响到教学效果。而老年教育并非隶属常规教育体系,老年教育的目标、方式以及体系具有多元化特性,这就致使老年教育不但要从广义上把握教育活动的基本走向,在不同因素间分析出相应的功能性,同时还要在实践中遵循可操作性原则。因为老年学员的年龄具有一定的差异,同时老年学员的知识吸收能力及学习兴趣大相径庭,所以教师要构建出有指向性的教学方式,以此匹配于不同老年学员的学习需求。

1、自主教学形式即受教育者依附于既有的学习经验,对外在环境中的信息予以深入的处理,在此基础上组合成主体观念所理解的一种形式,并非被动的接受。举例说明,个别老年学生在工作及生活中曾经接触过计算机,因此具有一定的基础,此类老年学员能够依附于信息化手段进行自学,同时这类学员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对于此类老年人,在为教育的先决条件下能够渗透互动翻转实践教学,进而深化此类老年学员的参与性。在“FlippedClassroom”中,Internet视讯即为教学的主要介质,在教学前要进行预先准备,可选用Internet中的开放视频,教师也能够自制相应的视频。为了可以从根本匹配于教学内容,自制视频可以完全匹配于教学要求。在教学环节,要构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老年人在观看视频后可以根据相应问题予以有效的解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访谈的形式去掌握老年学员在翻转课堂教学体系下的学习主动性、兴趣以及参与性;通过观察法观察老年学员在“FlippedClassroom”中各阶段的表现,其中主要包括参与性、积极性、互动性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FlippedClassroom”实施中的基础即为确保老年人学习的积极性,让老年人积极的参与至学习之中,同时要主动的探究老师所提出的的问题,长此以往可以挖掘老年人的自主学习意识,同时将所吸收的知识完全消化,并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之中。自主教学形式,老年人具备较强的自主权,依附于学习的目的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与学习形式,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改善学习策略,在此基础上对学习效果全权负责;同时可依附于In-ternet,与他人进行有效的讨论及沟通。

2、协作教学形式能够应用于所有老年学员,参与者需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以整体为基础进行教学。举例说明,个别老年人曾经从事过计算机教育工作,亦或拥有较高的职称,这些老年人可以流畅的使用Internet,同时具有一定的求知欲,能够很好的接受新鲜事物,具有较为开阔的视野。对于此类老年人,可渗透一些更高层次的Internet开放课程,供其选择,同时还可以提供无线Internet,设置移动学习设备,自由、方便同时有效的传输相应的学习资料。若要运行相对繁琐的学习资源,移动学习设备需具备运行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移动学习的平台,也就是相应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的综合平台,同时设计第三方APP等微型数字化学习资源。也可以让老年人共同参与到课程的设计与制作中,进而深化教学效果,加强课堂的活跃性与班级的凝聚力。此教学形式,Internet的作用至关重要,由于Internet没有地域的局限性,因此能够将所有老年学员连接到一起,让老年学员自由的进行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

六、总结

综上所述,Internet教学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即为当代教学的一种体现,亦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在当今Internet全面发展的环境下,老年教育的体系要侧重于Internet这一核心因素,在课堂下根据实际情况择取当代教学机制,通过影像、声音以及视图等介质,让老年学生在短时间中获取相应的知识与技能。经Internet演示或通过Internet创设情景,老年学员自己去研究潜藏在其中的客观规律,在此基础上予以有针对性的总结。教学的主要目标即为教学任务具体化的一种体现,亦为师生双向教学活动中必须达到的一个结果。而一直以来,Internet的作用可以被无限放大,进而使Internet从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变成老年学员的认识方式。同时,老年教育并非隶属常规教育体系,老年教育的目标、方式以及体系具有多元化特性,这就致使老年教育不但要从广义上把握教育活动的基本走向,在不同因素间分析出相应的功能性,同时还要在实践中遵循可操作性原则。因为老年学员的年龄具有一定的差异,同时老年学员的知识吸收能力及学习兴趣大相径庭,所以教师要构建出有指向性的教学方式,以此匹配于不同老年学员的学习需求。本文仅为笔者浅薄之见,以期为同行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常征.服务“两个率先”:江苏现代远程教育的光荣使命[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4).[2]钱文珺、王明军.现代远程教育中的教学模式及实现技术[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3]刘路.从手工学徒制到认知学徒制———关于变革我国编辑出版专业培养模式的探讨[J],出版发行研究,2015,(06).[5]陈大伟.教师的专业生活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兼谈教师教育课程改革[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14,(05).[6]张学波.Internet课程中专题导向异步学习模式研究———《Internet教育概论》的实践与反思[D],华南师范大学,2015.[7]尤著杰,迁移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N],甘肃日报,2016,(08).[8]张伟远,继续教育应是一种全民化教育——论继续教育与成人教育、职业教育、远程教育的关系[J],中国远程教育,2017,(01).

下载民国时期教育的开放与教学的自由(xiexiebang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国时期教育的开放与教学的自由(xiexiebang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开放教育

    开放教育环境下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学生思想工作、学风建设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措施和效果。开放教育是基于网络技术发展、应用,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而建......

    开放教育

    主题: 开放教育学习心得 我是一个普通的工作者,面对科技知识的发展发现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远远不够用在这不到半年的学习过程中,我真正体会到了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模式,也逐渐......

    第八届教育教学开放周

    娄庄中心学校本部开放周里的故事异彩绽放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全新精神,多角度、多层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同时进一步积极营造教育教学改革氛围,加大教改力度,开放教学......

    对民国时期新疆教育的历史考察

    对民国时期新疆教育的历史考察 摘 要:民国时期是新疆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新疆近代教育的重要发展阶段,新疆的近代教育处于一个创立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和......

    我所了解的民国时期的大学教育

    我所了解的中国近代史中的大学教育 中国自1860年以来,开始大规模接触欧洲各国,美国,日本等国的文化教育,至今一百五十余年了。在这些年里,我们的教育水平既经历了民国时期的世界......

    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

    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 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应该拘泥于封闭的教学,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到来,开放课堂、开放教学已经成为必然,以教师为导,学生为主体的模......

    开放与交流教学反思

    开放与交流教学反思 反思一:开放与交流>教学反思首先,第六课《开放与交流》生命教育的点主要是通过鉴真、玄奘为完成自己的使命而出生入死、历尽艰辛的学习,培养学生顽强的毅......

    教育自由呼吸

    名校经典:教育自由呼吸 来源:《教育名家》2014年第6期 转载高海燕 在今年北京十一学校召开的教育年会上,一位旁听的外校老师向作完主题发言的潘国双提问:“你觉得十一学校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