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为金融学论文——中国股市的非理性行为分析5篇

时间:2019-05-15 00:08: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行为金融学论文——中国股市的非理性行为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行为金融学论文——中国股市的非理性行为分析》。

第一篇:1行为金融学论文——中国股市的非理性行为分析

中国股市的非理性行为分析

摘要:行为金融学作为一门新兴科学,解释了市场上存在的与有效市场假说相悖的“非理性行为”。同时对于我国股市中存在的种种异象,行为金融学也给出了合理的解释。从个人投资者到机构投资者,再到政府及其他监管机构,行为金融理论对三者的非理性行为分别进行了剖析,同时给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关键词:行为金融学;非理性行为;异象

Analysis of bounded rational behavior in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 Abstract: behavioral finance as a new science, explains the existing "bounded rational behavior ” contrary to the 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At the same time for the various anomalies existing in Chinese stock market, behavioral finance gives reasonable explanations too.From individual investors to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nd then to the government and other regulators, behavioral finance theory respectively analyzes the bounded rational behaviors of the three, and gives the targeted policy recommendations.Keywords: behavioral finance;bounded rational behavior;anomaly

一、“理性人”与“非理性行为”的矛盾

(一)有效市场假说与“理性人”假定

有效市场假说产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该假说的基本内涵是:资产的市场价格可以迅速并充分地反映所有相关信息。随后,经济学家法玛根据市场价格所反映的信息集将有效市场分为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强式有效市场。当市场弱式有效时,资产价格及时充分地反映了与资产价格有关的历史信息;当市场半强式有效时,资产价格及时充分地反映了与资产价格有关的所有公开信息;当市场强式有效时,资产价格及时充分地反映了与资产价格有关的所有信息。

有效市场假说的成立主要依赖于以下几个基本假定: 第一、当资本市场中所有投资者均为理性人时,投资者可以对证券进行理性评价,从而保证资本市场的有效性;

第二、当有些投资者不理性时,这些投资者的交易策略互不相干,他们的交易会彼此抵消,从而使得资产价格趋近于其基本价值。

第三、当非理性投资者以相同的方式偏离理性标准时,竞争市场中理性套利者的存在会消除其对价格的影响,使资产价格回归基本价值,从而保持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例如一种证券由于非理性投资者的存在而被高估了,理性套利者将会迅速卖出该种证券,同时购买其他相同或类似的“廉价”证券来对冲风险。当一种证券被非理性投资者低估时,理性套利者又会买入该证券,同时卖出本质相同的其他证券来对冲风险。

第四、非理性交易者在用非基本价值的价格交易时,他将一直处于损失状态。由于交易者无法承受永远的损失,因此,他们最终会被市场淘汰。

从以上四点假定可以看出,投资者的理性是有效市场假说成立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投资者的理性,市场将不再有效。如果一些行为是非理性的,他们的行为肯定是随机的、非系统的。

(二)“非理性行为”的广泛存在与行为金融学的发展

随着金融理论的不断研究,经济学家们发现在现实经济市场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理性人”假定无法解释的异常现象。例如,股票的溢价现象、投资者对公开信息的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股价的”日历效应“等。而同时有效市场假说中关于“证券价格随机漫步、没有人可以通过已有信息获得超额收益“的理论也越来越受到现实中”不寻常现象“的挑战,技术分析理论就是在这些“不寻常现象”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非理性行为”的广泛存在及其影响直接促进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行为金融学的发展,行为经济学家结合了心理学、决策科学、现代经济金融理论等内容,指出经济市场中人本身的复杂性,并通过行为金融学理论来解释经济中一些有效市场假说难以解释的现象。行为金融学是对现代金融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发展,其更加贴近实际,更能解释现实金融市场中的种种现象,是未来金融学的发展方向。

二、我国股市“非理性行为”的表现

股市这一金融市场存在着广泛的“非理性行为”。尤其是我国股市,经历了2008年以前股权分置带来的发展契机以及2008年以后的股市困境,其间更是存在着诸多非理性的现象。不仅仅是个人投资者,连机构投资者甚至是股市的监管者都不可避免地发生进行非理性的举动。以下就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个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

个人投资者在股市上处于绝对劣势的地位,他们的交易资金量通常较小、信息获取渠道通常较为狭窄,并且往往缺乏专业的投资知识和投资战略。个人投资者通常抱着不切实际的暴富心态,过多地关注短期操作,并经常性地依靠自己的直觉、情绪等非理性因素进行交易。因此,个人投资者很容易受到股市上噪声的影响,而很少注重分析公司的基本面,自己也很容易成为股市中噪声交易者,并最终成为庄家盈利的工具。

1羊群行为:个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主要有如下表现:○我国的个人投资者行为具有较强的“趋同性”,无论就单只股票的涨跌还是股市整体的起伏波动,羊群现象都表现得很明2投机性太强:在我国,很多参与股市交易的个体投资者都不关注企业的基本面,他们显。○投资某只股票并非是因为该企业的经营业绩好,也不是为了获得红利,而仅仅是想通过短期

3处置效应:操作获得该至股票的资本利得。○个人投资者往往有将盈利的股票过早卖出,将4政策依赖:亏损的股票推迟卖出的倾向。○当利好政策出台是,个人投资者往往倾向于过度自信,而利空政策的出台又会导致其过度悲观。因此,我国的个体投资者对政策的依赖度比较大,而这种对政策的依赖又会在政策颁布时导致明显的羊群行为。

(二)机构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

对比个体投资者,及巩固投资者具有诸多优势:资金量充足、获得信息的渠道多且搜集信息的平均成本低、操作效率高、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操作经验以及拥有专业的操作团队、内部分工明确等。并且,相比于个体投资者而言,机构投资者还具有相对理性的一面,他们会积极地制定投资策略并且会积极地权衡风险和收益的关系。

但机构投资者在拥有众多优势的同时依然会有不理性的行为,比如,机构投资者也会对某些市场信息反应过度或反应不足。而且,在机构投资者之间也有很严重的羊群行为,往往在某些政策信息公布的时候,众多机构投资者会采取趋同的行为。不仅如此,由于机构投资者更注重对当下市场状况的分析以及对未来市场走势的预测,因此其往往会发生显著的锚定启发式偏差。

(三)政府及其他监管者的非理性行为

在我国股市中,由于投资者的政策依赖性,使得政策性因素成为我国股市异常波动的首要原因。而事实上,就我国政府对于股市调控的行为本身而言,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加大市场非理性波动的因素。

例如,政府在明确知道政策对股市的巨大影响的情况下,依然频繁地发布中央政策以调控股市,从而进一步加大了股市的波动性,也进一步加大了投资者在股市中的政策依赖。政府不仅从调控的频率上存在过度干预,另一方面,其干预的内容也超出了许多发达国家采用的干预范围,政府的人为干预甚至使得股市的运行规律发生严重的扭曲。而且,当市场发生重大变化时,政府及其他监管者通常不会立即逆市场操作,而是顺应市场主流意见一段时间,这就是所谓的从众效应。从众效应显示出了在市场重大变化中政府主动规避责任与相对保守的特点。

一个很显然的事实是,政府和其他监管部门的非理性行为会加大股市的波动和风险,也加剧了我国股市上的投机行为。而投机行为过多,必然会影响资本市场发挥其本该有的作用,甚至会产生经济泡沫。

三、我国股市非理性行为的成因

针对以上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以及政府和其他监管者的非理性行为,现根据行为金融学的相关理论解释如下。

(一)个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成因

由于人是有限理性的,而非有效市场假说中的“完全理性”,因此人在认知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认知偏差。行为金融学认为,人类在不确定性决策中,存在注意力的有限性。而有限注意力使得人对一事物的注意必须牺牲以另一事物的注意为代价。因此,在信息富裕的当今社会,人们消耗了大量的注意力以至于造成了注意力的贫穷,于是个人投资者在遇到过多的信息时处理能力明显不足。另外,个体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是要耗费成本的,因此人们会减少部分计算以减少成本,从而容易引起非理性行为。

不仅如此,个体投资者较容易受自身情绪的影响,从根本来看,投资者对利好消息和利坏消息的过度反应也是自身情绪的结果。个体投资者较容易冲动,从最初的政策信息导致的个体性的冲动演变为最终集体的羊群行为,这一过程恰恰就是由个体的情绪构成的。另外,个体获得信息的渠道较为狭窄,很容易通过一些所谓的“内部消息”采取不理性的举动,这些投资者较容易受到恶意信息的操控,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波动。

(二)机构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成因

机构投资者通常偏爱自己较为熟悉的股票而不愿意投资一些不确定性较大的资产。这一事实可以用熟悉偏好和模糊厌恶来解释。熟悉偏好表明机构投资者能够从较为熟悉的股票中获得确定收益的安全感,而模糊损失则表明机构投资者不愿意接受那些给自身造成模糊印象,从而导致潜在损失的证券。另外,由于很多机构投资者的经理人为男性,且大多有较高的学历和能力,因此很容易对自己过度自信,从而做出过度交易的举动。

机构投资者的锚定启发式偏差一方面说明机构投资额是有限理性而非“完全理性”的,另一方面说明我国股市的机构投资者尚且不成熟,无法对市场每天的新的信息做出充分的反应,因此只能通过当前的信息将某一个值设定为初始值,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做出一定调整。并且,与个人投资者一样,机构投资者也容易产生短视,投机心理较强,从而也容易发生羊群行为。

(三)我国股市中政府非理性行为的成因

在我国,政府既是上市公司的最大股东,又是市场的监管者和治理者。因此,无论市场中哪一方出现问题,政府都必须积极地介入其中,而这种局面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我国股市的制度缺陷,投资者对政策的依赖也由此形成。

另外就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状况来看,发展时间较短,发展尚且不成熟是主要特征。不管是相关机制还是交易者的素质,都还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不仅如此,我国也没有走西方国家证券市场的发展道路,而是选择强制性的制度变迁模式。这种模式尽管还存在诸多问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会通过不断的改革并使之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

四、对我国股市非理性行为的建议

(一)对个人投资者及机构投资者的建议

个人及机构投资者的一些非理性行为容易导致市场的资源配置不合理,加剧股市的波动,同时也加大了金融监管的难度。因此,个人及机构投资者有必要了解自己在交易过程中的认知偏差,通过减小这种偏差使得行为变得相对理性,从而有利于股市的健康平稳运行。

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最为必要的措施是学习证券交易的基础知识,同时也加强自身的交易素质培养,要从各个层面提高自己对市场以及企业基本面的分析能力。另外,个人投资者在交易的过程中要注意对信息的辨别,不能轻信所谓的“内部消息”,也不应该在市场波动较为剧烈时盲目听信所谓专家的建议,从而给自己带来损失。个人交易者在股市中时刻都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为自己一时冲动的情绪所左右,尽量不发生羊群行为。不仅如此,个人投资者要注意提高自己技术分析的能力,同时加强对国家经济环境以及企业经营环境的关注,避免急功近利,更不能抱着一夜暴富的心理在股市上进行交易。

对于机构投资者,首先应该规范机构经理人的操作行为,尽量避免经理人的非理性行为。同时要加大投资机构信息披露的监督力度,进一步规范机构的操作流程。不仅如此,还要加强对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让其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并进一步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二)对政府及其他监管者的建议

政府有责任对市场的非理性行为进行干预,但如果频繁地、过度地干预势必会影响证券

1完善政府监管法律,让监管有法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政府应该从以下几点进行改善:○

2政府应该减少对市场可依。同时在监管法律体系内,加大对于证券市场的监督执行力度。○的干预,同时优化市场的资源配置,建立健全股票定价机制,并以此带动投资者的信心。只

3加大机构投资者有在发生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才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对策加以解决。○的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加快个人投资者的信用评级制度建设。另外,政府政策的出台应该综

4监管机构应该加大对证券市合市场的反应加以考虑,而不应该采取独断的方式强行解决。○场上违法行为的监督和惩罚力度,同时应通过完善退市制度减少不良公司的数量,并提高上市公司整体的质量。

五、结论

由于传统经济理论中的“理性人”假定无法解释证券市场上诸多的“非理性行为”,从而促进了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在我国股市中,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和政府及其他监管机构都在某些方面存在着非理性行为,在利用行为金融学进行解释的同时,还必须通过各种措施加以解决。对于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其更应该加大对自身的规范和管理力度;而对于政府及监督机构而言,其更应该从宏观层面出发,加强证券市场的制度建设。只有证券市场中各个参与者更好地约束和管理自身的行为,才能尽可能减少证券市场的非理性行为,进而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超:《我国股票市场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角度》,时代金融,2014.01.[2]毕玉国:《中国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金融政策和市场投资者视角的分析》,山东大学,2014.05.[3]徐贻炜:《行为金融视角下的中国股市异常现象》,上海交通大学,2013.05.[4]刘蕾:《噪音交易对中国股票市场波动影响的研究》,西北大学,2013.06.[5]骆彬:《股票投资者行为浅析》,当代经济,2013.06.

第二篇:行为金融学影响论文

文章

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j.Co M 2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股票投资策略 文献综述

一般认为,行为金融学的产生以1951年Burrel教授发表《投资战略的实验方法的可能性研究》一文为标志,该文首次将行为心理学结合在经济学中来解释金融现象。1972年,Slovic教授和Bauman教授合写了《人类决策的心理学研究》,为行为金融学理论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1979年Daniel Kahneman教授和Amos Tversky教授发表了《预期理论:风险决策分析》,正是提出了行为金融学中的预期理论。

中南大学的饶育蕾和刘达锋著的《行为金融学》是我国第一本系统阐述行为金融学理论的著作。吴世农、俞乔、王庆石和刘颖等早在中国证券市场初建时就对中国股市调查并进行取样分析,得出中国市场为非有效市场,其主要论文有:吴世农、韦绍永的《上海股市投资组合规模和风险 关系的实证研究》,陈旭、刘勇的《对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及队策建议》。国内对这一理论的研究相对不足,对投资策略的涉足更是有限。

本文主要是借鉴了两位美国学者的思路进行论证。美国学者彼得L•伯恩斯坦和阿斯瓦斯达摩达兰著的《投资管理》总结了美国比较有影响力的观点,对行为金融学理论在投资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发展,对投资行为进行了全面剖析,其对投资策略的研究更具有独到之处,这种在行为金融学下投资策略的研究对我国证券业的发展将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罗伯特•泰戈特著《投资管理-保证有效投资的25 歌法则》以其简单而明了的笔法描绘了行为金融学下投资方法的选择应具备的条件和原则,指导我们的实践。Brigham Ehrharot著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中也不乏对行为金融学的 应用,比如:选择权的应用等。 行为金融学概述

行为金融学是将行为学、心理学和认知学成果运用到金融市场上产生的一种新理论,是基于心理学实验结果提出投资者决策时的心理特征假设来研究投资者实际投资决策行为的一门学科。

行为金融学有两个研究主题:一是市场并非有效,主要探讨金融噪声理论;二是投资者并非是理性的,主要探讨投资者会发生的各种认知和行为偏差问题。

主要理论:

证券市场是不完全有效的即市场定价不能完全反映一切信息,存在噪声交易者风险即金融噪声理论。投资者构筑的投资组合具有金字塔型层状特征即行为组合理论。

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金融学总结的投资者行为偏差有:决策参考点决定行为者对风险的态度;投资者存在心理帐户;投资者还存在过度自信心理和从众心理。 行为金融学在实务中的应用

实际上,各种积极管理模式都假定市场定价失真或无效。他们认为通过投资于定价失真的市场或资产可以获得增值。然而所有的人都知道这种无效性是转瞬即逝的,这样,这些无效性可能会为有耐心的投资者提供收益。“耐心”是一个好的投资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为金融学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诸如阿莱悖论、日历效应股权溢价、期权微笑、封闭式基金之谜、小盘股效应等等金融学难题。还提出了成本平均策略、选择策略参考点来判断预期的损益、动量交易策略等投资策略。一些金融实践者已经开始运用行为金融学的这些投资策略来指导他们的投资活动。

成本平均策略。成本平均策略是在股市价格下跌时,分批买进股票以摊低成本的策略。采用这一策略不是追求效用最大化,而是降低投资活动。

行为金融学认为,人们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往往会选择一个决策参考点来判断预期的损益,而非着眼于最终的财富状况。在心理预期的过程中,人们会把决策分成不同的心理帐户来考虑,常常拥有自信情节,高估已经拥有的商品或服务,并且倾向于增加这里物品或服务的使用次数。还对预期的损失过于敏感,把同样价值的损失计算成远高于同样价值的收益,而对已经形成损失的东西却表现出一种“处置效果”,由于期待机会收回成本而继续经受可能的损失。因此在行为金融学中的“心理”帐户和“认知偏差”这两个概念,应该在日常理财中关注。运用动量交易策略。即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与交易量同时满足过滤准则时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当处置效应在证券市场上比较严重时,其带来的股票基本价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幅就会更大;当价格向价值回归时,可利用动量交易策略,通过差幅获利。

市场无效性本质上是一种套利机会,如果足够多的资金追求同一种市场无效性,它肯定会消失。对于许多定量投资者来说,永远感到困惑的是,一旦某种市场无效性在学术刊物上得到详细论述,它就奇怪地消失了。实际上,如果昨天的无效性已广为人知,并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资本,再设想它明天仍然存在是非常危险的。资本市场同样如此。因此,不要屈从或迷恋“权威”的信息,应该努力追求有个性的投资策略。

在职业资金管理游戏中获胜的资金管理者一般都是最少犯错误的人,但其中的许多错误都可以归因于人类本性——追求安稳、相信潮流、失败后希望改换风格和指导思想。投资组合管理中的一些错误源于资金管理者不了解自己的客户,不了解自己的投资市场,一些错误源于资金管理者走“受托人的钢丝绳”的游戏,一方面要获得高额收益,另一方面还不能超越客户的风险承受性。 股票投资策略

4.1 具备股票投资取胜的素质

对于我们来说,在股票业取得成功的素质应该包括:忍耐、自立、简单明了、能忍受痛苦、心胸开阔、有独立判断能力、百折不挠、谦让、灵活、愿做独立的研究工作、勇于承认错误,还有对普通的商业恐慌不屑一顾。这些素质的具备与巴菲特的忠告是一致的,与行为金融学是相符的,市场可能是无效的,积极管理者也有增加价值的潜力,但这些无效性既不简单,也不是静态的,利用起来代价也不低。换言之,市场无效性的一个特点就是容易消失。这就意味着市场无效性一旦被隔离出来,并广为人知,越来越多的资金追逐这一无效性时,这个特点就消失了。问题不在于投资者和他们的顾问很愚昧或麻木不仁,在于当信息收到之时情况可能已经发生变化。当乐观的金融信息广泛传播时,大多数投资人认为这个经济形势在近期内还会进一步高涨时,经济走势实际上已经向衰退迈进。头脑清醒的投资者可以在信息不完全、不理想的情况下做出正确决策,那种需要各种资料的“科学头脑”是不科学的。

4.2 逆潮流而动

风险观念的根源在人类感情中可以找到。我们都是社会性生物,渴望与别人协调一致,达成共识。以常规方式失败经常比非常规性失败痛苦较少。相应地,投资者更愿意冒以常规方式失败的较大风险,而不愿意冒可能以非常规方式失败的较小风险。许多投资者并不一定像他们以为的那样对风险有多少耐心。

文章

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j.Co M 2

第三篇:行为金融学分析报告

行 为 金 融 学 分 析 报 告

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分析“歌华有线”股票近

期及未来价格走势

学 生 姓 名: 孙军凯 学 号: 22014110805 学 院(系): 金融学院 专业(方向): 金融 指 导 教 师: 巩云华

2014年11月

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分析“歌华有线”股票近期及未来价格走势分析报告

一、行为金融学理论概况

(一)行为金融学理论概述

行为金融学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它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这一研究视角通过分析金融市场主体在市场行为中的偏差和反常,来寻求不同市场主体在不同环境下的经营理念及决策行为特征,力求建立一种能正确反映市场主体实际决策行为和市场运行状况的描述性模型。

对于投资者心理特征主要有四个观点:①自信情结(over confidence)②回避损失③追求时尚和从众心理④后悔与谨慎

传统的有效市场假说(EMH)是金融学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模型。EMH认为金融市场中的价格包含了一切信息,同时在任何时间证券价格可以看作投资价值的最优估计。EMH存在两个有关投资者行为方面的假设前提:一是投资者在使他们所拥有的证券组合价值最大化时所采取的行为模式是没有偏差的。二是投资者总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行为金融学认为EMH本身并没有保证这两个前提一定成立。相反,行为金融学根据对实际情况的分析,对这两个假设前提的正确与合理性产生了质疑,认为投资主体因为心理因素的影响会经常出现违反这两个假设前提的情况。传统理论中未能考虑到基金经理心理因素造成的主观错误与投资失误是较明显的缺陷,心理因素影响应该成为选择基金进行投资与选择基金经理时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二)行为金融学在我国证券市场中的运用

我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在许多方面尚未成熟。目前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过度投机性,而其产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众多中小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可分为机构投资者与普通投资者。

在我国,中小投资者占投资者的绝大部分,他们的决策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市场的发展状况,而他们又以弱势人群的姿态出现,其决策行为的非理性严重导致了市场的不稳定。

将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我国证券市场的实践中,合理引导投资者的行为。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要通过教育来使其趋于理性化,提高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能力和市场的运作效率。对于机构投资者,要提高其投资管理水平。

根据行为金融学理论,结合中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我国投资者在确定投资对象与选择基金经理时,除了传统金融理论中的考虑因素,还必须从行为金融理论出发进行考虑。

二、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及所在行业介绍

(一)歌华有线公司介绍

1、歌华有限公司整体概况

歌华集团成立于1997年,是北京市文化产业旗舰之一。歌华集团致力于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文化服务供应商,坚持“以品牌融合资源,以文化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有效利用政府、社会、市场资源,成功运作了一系列国家重点文化项目。“十二五”时期,集团紧紧围绕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中心、歌华天竺文化保税区、北戴河歌华国家文化创新产业园区三大平台建设,带动形成文化创意设计服务、文化内容集成服务、文化贸易服务、文化金融服务、文化信息技术服务、文化设施运营管理服务六大体系,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全面提升文化服务专业力,扩大歌华文化品牌影响力,为构建文化市场服务体系贡献力量。

歌华在线公司成立于2008年,系歌华集团专业城市营销服务机构,服务内容包括城市形象定位策划、城市节庆策划及运营、城市传播推广等。成立以来,歌华在线先后成功服务于一系列国家级的城市营销活动,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世界设计大会、中国国际服务业博览会、2011年、2012年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设计周、2012年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等。

此外,公司还先后为国家文化部、广电总局、北京市政府、南昌市政府等中央及地方政府提供整合传播服务,并进入烟草、汽车、能源等行业,服务于一系列大型国 有民营其企业。

2、歌华有线公司财务概况 资产负债图:

公司最近年财务图:

二、歌华传媒所在行业(信息传媒)行业发展概况

1、我国传媒行业的发展特点 2000年至今,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期,有效需求不足,买方市场开始形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给作为传媒业主要收入来源的广告和信息服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音响、电脑等逐渐普及,对影视音像等文化信息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传媒产业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依托媒体发展广告代理、发行,影视节目制作,信息传播服务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商业机会。

而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新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化的发展,我国媒体同经济一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势头,呈现出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特点。

媒体的形式多样化。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进入中国,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传播、广泛应用,使得广播、电视也成为传统媒体。此外,还有电子杂志、户外电子广告牌,移动网络包括手机短信、手机报。

媒体的覆盖广泛化。个体媒体的覆盖面大大扩大,不仅体现在拥有新媒体的人数在急剧增加,而且表现在传统媒体的品种在大幅度地增加。

媒体的功能全面化。媒体不仅要承担宣传报道的职能,而且应该承担舆论监督的任务,这又是双重功能。

媒体传播的信息呈现出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同时并存的情况。

媒体传播出现了非真实性信息与真实性信息鱼目混珠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互联网具有虚拟性和扁平传递的特点所致,同时也与媒体的商业化运作有关。

2、我国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5-10年我国大众传媒业发展的趋势将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是超大规模媒介集团的问世以及它所带来的传播领域市场份额的重新“洗牌”;二是传播领域“游戏规则”的建立、健全以及相应的制度创新。

从行业的生命周期来看,我国传媒行业正从雏形往高速增长的方向发展。尽管目前仍然处于“粗放型”的行业模式,但是随着人们对信息获取意识的提高,新传媒载体的不断涌现和国家针对传媒行业完善机制政策的逐渐出台,在经济日渐发展的未来,传媒作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三、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分析近期歌华传媒价格走势

(一)歌华传媒历史价格走势

歌华传媒公司自2001年2月8日正式上市,发行数量8000万股,每股15.5元,筹集资金124000万元。主承销商:华夏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保荐人:长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上图是歌华传媒自2001年2月8日上市之时的月均价格走势图。从上图中股票刚开始上市的三个 月一路飙升,一直超过44元每股。接着经过一年半多的急速下跌股价恢复常态,到2002年地时股价为17.42元。接着经过长达3年半的调整中投资者失去投资行为变得更加理性但市场中投资气氛不浓,市场呈现一片低迷。人们交易性不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为接下来的大牛市做好了前期准备。2006年中期投资气氛开始回暖,人们投机性旺盛,成交量急速上升,股价经过一年的上涨到达了37元每股。长了一倍多。但由于股价严重偏离股票价值,接下两个月股价的急速,下降幅度为前期半年的上涨幅度。市场中的投机性并没有急速回落,然后股价开始了反弹,历经时间为一个多月。此时机构投资者开始大量抛售股票,股价一路下跌,到2008年底时达到最低价7.29元每股。散户遭受巨大的损失。经过一年多短时间内的股价急速下跌,市场气氛慢慢回暖。股价经过一年多的缓慢上升,2010年一月底股价到达每股19.19元。接下来的四年里股价跟随大盘中速下跌。市场弥漫低迷色彩,成交量也渐渐下降,正式在这个时候底价更加的牢固。可见个股长期股价变化和经济整体形式有很大关系。直到今年7月份,价格跟随大盘股价近似缓慢上升。

(二)歌华传媒近期价格走势

近期歌华传媒股票先上升在整理再上升,在7月份接大盘的好形势再次昂首向上,一直到达16.80元每股。可见歌华传媒股票是先于大盘上涨形式的。这主要和前期自身股价以及投资者预期公司的盈利能力和通讯行业的良好预期,而逐渐出现上涨的现象。

在图标最左边是2014年4月1号一天的价格图,到达了最低点8.03元每股。经过几天的整盘,大升到9.34元每股,接着有事一周左右的整盘,股价并没有跌破10日均线,之后4个交易日到达11.04元每股。接着长达两个多月的横盘处理,似乎在等着某种机会的出现。但在7月16日这天,日柱状图穿破5条均线。从4月出到7月16日的股价走势图就像是一只啄木鸟,但是嘴出现下弧,股价在5条均线之下,表示60日之内持股的投资者都有盈利转为亏损,很有可能预示这股价会急速下跌9(根据《短线是银》)。但是股价在均线之下稳住并没有下跌,可以猜想有机构投资者在托盘,从后面股价上涨到16.80元一股,可见该股是有庄家存在的。然后机构投资者用资金优势托住盘,慢慢恢复投资者良好的投资憧憬预期。经过半月的股价调整,机构投资者跟随大盘的良好形式,在9月十五这天顺利地把股价到15.05元每股。此时股价已经高高地站在5日均线之上。第二天果不其然出现一根大阴线,最低价到达10日均线水平。表示持股超过10个交易日的投资者由前期的盈利变为了亏损。但是这些投资者并没有抛出股票,大多数投资者看涨,因此在股价10日均线附近整盘。股价从9月24日的13.76元上升到10月24日的16.80元。此时经过4个多月的连续不间断式的上涨。部分投资者开始获利了结。此时股价下跌,在11月11日最低股价到达13.83元。轻微穿过60日均线,表示极少部分的持股超过60日的投资者开始抛出股票,但是大多数投资者,坚持持股。因此股价在碰到60日均线时又会回涨。近4个月的股价走势图犹如以及嘴角上扬的小鸟,同时近半个月的股价走势图像一个小圆锅一样,无比结实,股价并没有穿透。由此可见近期市场中形式良好。

(三)利用行为金融学理论综合分析近期价格走势

在上图最左边也就是2014年4月1日股价最低点为8.03元,前期近阶段一直在低价位来回小幅度的变动。说明市场一直在观望阶段。后期的上涨可见此时的低股价已经被投资者所认可,即投资者认为这已经是很低的价格,似乎在等待某种投资机会的出现。此时在4月9日一个公众消息出现。即公司日前在上证e互动表示,全媒体聚合云服务平台为开放平台,通过此平台可以实现对云游戏、全媒体内容聚合、跨屏应用等业务的支持。公司布局新媒体,发展新媒体,正在积极推进公司由媒介向媒体、由单一有线电视传输商向全业务综合服务提供商转型。投资者对公司前景看好,今日受到资金追捧而涨停。这可以对应行为金融学理论中的三个知识点。第一,股票的价格并不一定与其价值相符,利好消息出现股价大涨,说明消息能影响投资者的预期,从而引起股价的变动。第二,说明了证券市场中的羊群效应。因为股价的上升,不是单个投资者就能推涨上去的,必定是诸多的散户连续不断的看好买入支持的股价的上涨。羊群效应,又称从众效应,指追随大众的想法及行为,缺乏自己的个性和主见的投资状态。人们会追随大众所同意的,将自己的意见默认否定,且不会主观上思考事件的意义。亦作“群居本能”。羊群效应是诉诸群众谬误的基础。投资者莫名其妙地随波逐流、追涨杀跌的心理特征。经济学中羊群效应是指市场上存在那些没有形成自己的预期或没有获得一手信息的投资者,他们将根据其他投资者的行为来改变自己的行为。羊群心理或群居本能是缺乏个性导致的思维或行为方式。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在经济过热、市场充满泡沫时表现更加突出。第三,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4月9日利好消息还没有出现之前的几个交易日,股价已经慢慢的上涨。这说明部分投资者已经提前知道此利好消息,这往往是与公司有关联的或者是消息灵通的内部投资者,此时是已经知道该利好消息的部分投资者已经介入市场,因此股价缓慢上升。在4月9号这一天股价被封涨停,后来涨停被打开,成交量是往日的3至4倍,说明很多持股人获利套现,并没有对后市看好。股价只上涨7.54%大量投资者开始抛售说明了在盈利区域投资者是风险厌恶的。落袋为安心里在此表现出来。

4月9日大涨,估价偏离均线较远,投资者投资心理回复常态,其投资行为使股价恢复常态,在接下来几个交易日内估价在小高位横盘整理,并没有跌破10日均线,同时成交量也较小,表明正在观望。在4月17日这天有个小利好消息出现,从而刺激着观望的经济主体尝试突破横盘,但众所周知,牛市都是缓慢上涨上去的,上涨过程中回落是常态。在这一天估价上涨后又下落,成交量也比前几个交易日增添一倍,新注入的经济主体都是对未来近期看好的投资者,所以在这一点上可以支撑后市估价的上涨。只经过4月18日一个交易日的估价修复日,4月19日估价高位开盘,接下来几个交易日一直呈现上涨状态。成交量剧增,进一步反应了投资者落袋为安的投资心理。

在4月24这天估价大幅度上涨,远离5日均线,估价在这天就恢复常态接近5日均线。在4月24至5月6日估价小幅度下跌横盘又上涨,和4月9日至4月21日横盘整理再上涨相似。由此可以反映出行为金融学中的两个知识点。第一、行为主体往往利用对最近发生的事赋予更多的权重。而不是把最近发生的事情放在长远的角度来分析。第二、经济主体往往在证券市场中表现出“小数定理偏差”。投资者只依据以前歌华有线股票出现横盘再上升的现象,没有理想的考虑其他情况认为未来几个交易日也会横盘再拉长,从而出现了典型示范偏差。

通过以上两个段落的分析,市场主体往往是根据市场获得的信息以及股价的走势来进行股票的买卖,说明市场中很多市场主体是投机者,通过低买高卖来获得收益。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个人投资者资金主要源于储蓄,会在储蓄和投资之间比较切换。第二、个人投资者资金主要为防止不测之需。

三、个人投资者对风险收益回到要求高,同时对风险控制缺乏信心。同时有些机构投机性也强,个体以及机构的投资性加速了A股市场的波动。

股价在5月中旬至7月中旬大体是在整理阶段。在这段时间内股价成“鸭头”状,七月中旬“鸭头”嘴部股价正好处于多条均线之处,将很可能面临股价跳水的风险,果不其然股价连着两个交易日突破多条均线,但是成交量却比往日较少,说明只有少数经济主体是看跌的,其他投资者处于等待观望或相信未来股价继续上涨。因此股价在均线下方附近横盘处理后接着几个交易日股价连续呈现小幅度的红线,成交量也比也增加。表明已经有经济主体对后世看好,其中一根十字形红线对于两条均线之间,表明股票投资者在估价到达自己的成本线时开始抛售,这反映了行为金融学中,投资着往往以自己的成本作为参考线。反映了很多投资者在股价下跌幅度不大时往往期待股价再次上升,到达自己的买点时在抛售股票。

在这一天3条近期均线微微上扬表明市场中投资气氛开始回暖,一旦股价突破多条均线,在短幅度盈利区间内投资者不会抛售股票,因为经过长期的横盘整理市场中多为持股鉴定且为未来投资者看好的投资着同时这些行为主体有适当较长的持股期限,因此在此种情境下股价未来期间往往会有一段时间较长且股价上涨较高的股价形态出现。在7月28到8月24日连续上涨几个交易日,再次正常小幅度压线,为接下来上升做准备。8月11日股价开始上升。由于股价偏离均线有些偏远,股价正常回落。

从7月25至今股价从低位连续四次折线式上升,且股价形态幅度越来越大。表明投资者有小样本示范偏差的心理状态,即根据前面股价的形态变化来预测后市的预测变化,由于这样的市场主体在市场中占很大一部分,从而小样本示范偏差的预期导致股价的重复前期股价形态。股价折线幅度越来越大表明了市场中的投资旺盛,由前期一小部分经济主体开始做小样本偏差式投机,后面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也开始模仿。表明了市场主体的从众性。

从上图可以看到股价由较大幅度的上升然后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表明一些投资者满足于较大的盈利水平开始变现,进一步反映了市场主体落袋为安以及在盈利区内是风险厌恶的心理。

四、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预测未来歌华传媒价格走势

行为金融学理论运用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导致的市场投资行为来预测未来短期内股价的价格走势。由于目前国内证券市场中许多散户并没有相关专业的投资培训,因此心理行为能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自己的投资,从而市场中出现同样的交易行为。同时人们的投机心理是随市场中的信息以及投资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我们利用行为金融学理论来预测后期短期内价格变化是有一定依据的。

上图为歌华有线股票对应上证的对比图。从对比图中可以看出歌华有线与大盘相似但领先于大盘的。并且歌华有线最近的走势图已经经历了回落再反弹或上升的过程,而大盘最近才刚刚下跌回落。

纵观上图,股价经过半年由6.9元上涨到16.8元,且在地位有大量的成交量,怀疑是庄家在建仓,加之此股票有为11亿股的盘子为一只中盘股,判断是一只有庄股。

一只有庄股在大盘形式好的情况是是看庄家怎么去操控这只股票。从上图可以看出在16.80元的高位并没有出现大量的成交量,可以判断无论是庄家还是散户都不想就此抛出股票,即对后市一致看好。

但是大盘在最近几天开始回落,上证指数经过大幅度的上涨20日均线还没有触及到,同时在10月28日经过一定幅度的上涨,股价确压到了60日均线。由此可见大盘很可能继续往下压下,形成一个像上面歌华有线出现的锅状形态图。

由于上两个交易日歌华传媒已经较大幅度的下跌两个交易日,根据判断大盘形式不好,由于人们滚动效应心理歌华有线个股也会跟随大盘的形式继续往下跌。由于在高位还没有很大的成交量,也就是说庄家并不像再次抛出股票实现盈利。但是在16.80高位附近有一部分被套者,在16.80附近有上涨的压力。

因此根据以上判断。歌华传媒股票会根据大盘形式而下跌一小段时间,然后继续反弹,在触及到16.80时股价开始下行,同时庄家在此时想进一步拉升股票,然后股价再经历上涨的过程。

第四篇: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

【主旨】:识别心理因素对自己、对他人及整个金融环境的影响。

【关键问题】:如何运用行为金融学来选择股票以便战胜市场,这一任务并不简单。

人类不是完美的信息处理者,他们会频繁地产生偏差、犯错误和产生感性的幻觉。会因为心理上的变化,而不是基本面的变化,改变了对市场的看法。

以情绪为基础的【额外】风险,是一种由心理上的错误而产生的风险,是基本面风险之外的一种风险。

大的意外并不是来自不可预期的基本面风险,而是可预期的情绪风险。

大多数投资者在他们对心理错误的脆弱性方面过度自信。投资者应该保护自己不受过度自信的影响,而且不能蔑视情绪风险的因素。因此,大多数投资者持有一个高度分散的正确组合(主要指数基金)比试图战胜市场的做法要好得多。

过度自信的确会战胜聪明才智。

行为主义的分析涉及:

框架

透明度

乐观主义

过度自信

事实:

1、决定风险承担行为的主要心理并不是恐惧与贪婪,而是恐惧与希望。

2、尽管犯错是人之常情,然而却一再重复地犯同样的错误。

认识错误——》理解错误的原因——》避免这些错误。

一个投资者的错误可能成为另一个投资者的利润,一个投资者的错误可能成为另一个投资者的风险,投资者忽视其他人的错误对他自己的危险。

行为金融学的三大主题:

1、直觉驱动偏差。从业人员持有使他们倾向于犯错的有偏差的信念。

2、框架依赖。(假设)在客观考虑之外,从业人员关于收益和风险的观念受到决策问题在何种框架内考虑的重大影响。

3、无效市场。直觉驱动偏差和框架效应导致市场价格偏离其基本价值。

-------------

取号游戏 P6

合理决策要求你对其他选手所犯的错误有一个认识。认命在决策过程中犯错误而导致证券价格与在没有错误的环境中应该有的证券价格不同。

两个看待行为现象的不同途径:

1、聚焦于证券价格。

典型性对市场定价的观点:投资者对好消息和坏消息都存在过度反应,因此导致过去的输家价格被低估而过去的赢家价格被高估。

2、分析投资者行为。

处置效应:将框架概念用于损失实现,投资者倾向于将输家持有时间过长而将赢家过早抛出。

你会在人们做金融决策的任何地方发现行为现象,直觉驱动偏差和框架效应是极为昂贵的。

异象挖掘提出了两个问题:

1、市场是否有效?

2、行为金融除了市场无效以后,是否还包含其他的东西。即,如果市场是有效的,直觉驱动偏差与框架依赖是否是无关的?

行为金融的力量在于少数关键概念蕴含着大量不同的故事。

----

【直觉驱动偏差】

涉及到认知偏差,即根植于人们思考方式所带来的误差。

关键字:

易得性偏差

典型性

赢家——输家效应

均值回归(与股票市场预测)

赌徒谬误(与股票市场预测)

过度自信与专家判断

锚定——调整与盈利预测

模糊性规避

-----

其他的直觉推断法:

过度乐观

有效性幻觉

后见之明偏差

控制幻觉

自我归因错误

直觉驱动偏差的定义:

1、人们在自己发现事物的时候发展出一般性原则

2、他们依赖直觉推断法从他们可以处理的信息中进行推断

3、因为人们所用的直觉推断法不是完美的,他们倾向于犯一些特定的错误,此外,4、人们在特定场合的确犯错误。

影响金融决策的最重要的原理之一是典型性(基于成见的判断)。

直觉判断会带来偏差,典型性可能产生误导。

分析师所作的长期盈利预测倾向于出现近期成功的方向性偏差,特别地,对于近期的赢家比对近期的输家要乐观得多,在这方面,他们存在过度反应。

过去的输家收益异常偏高,表明投资者对这些股票的前景有不恰当的悲观性。

尽管金融专家认识到均值回复现象,还是不一定能正确应用它。

均值回归意味着未来收益将更接近它们的历史平均值,但它并没有说它们将会低于其历史平均值。

预测过低,来源于赌徒谬误(小数定律)。赌徒谬误的产生是因为人们错误诠释了被技术性地称为之“大数定律”的平均值。他们认为大数定律像大样本的时候一样适用于小样本。

正确答案包含在低值和高值之间。当人们过度自信的时候,他们会设置过窄的置信区域,将他们的所猜的高值设得过低,低值设得过高,比他们所预测的更频繁地吃惊。他们预测时过度自信。

大多数人对新信息反应过于保守,他们被锚定在某个位置上,而未作出充分的修正来反映新的信息。

模糊性规避实际上是对未知的恐惧,人们偏好于熟悉的东西。

【框架依赖】

关键字:

损失厌恶

心理会计

框架依赖(与面对风险)

享乐主义编辑与风险容忍度

自我控制(与股利)

后悔(与养老金配置)

货币幻觉(与通货膨胀)

损失厌恶意味着人们有一个回避一定损失的自然倾向。但是损失厌恶可以被恐慌所平衡。

人们的行为方式依赖于他们选择问题所表达的方式,框架依赖是因为认知和情绪两个方面的原因。

当一个人难以看透一个含糊的框架时,他的决策将明显依赖于他所用的特定框架。

认知问题关系到心理上组织信息的方式,尤其是将结果转化为盈利和亏损的过程。

人们对损失的感知与可比规模的盈利倾向与来得更强烈,在可能的情况下,人们偏好于使损失模糊化的框架,并采用享乐式编辑(偏好于一些框架甚于其他一些框架。)的方式。

框架依赖从认知和情绪上影响到人们对待通货膨胀的方式,人们的情绪反应是受名义价值所驱动。

后悔并不只是损失所带来的痛苦,它是与应该对损失负责的感觉相关联的痛苦。后悔能影响人们所做的决策。一个对后悔感觉强烈的人不会对多样化有很强的偏好,并考虑未来。

有困难控制自己情绪的人被说成是缺乏自我控制。

风险容忍度并不是唯一的,它取决于几个因素:

最近面对风险的经历

人们组织他们心理账户的方式

人们对亏损的体验方式

--------

【无效市场】

关键字:

代表性(以及市场对过去赢家和输家的处理)

锚定与调整(以及市场对盈利报告的反应)

损失厌恶(以及股票的的风险溢价)

情绪(以及市场波动性)

过度自信(以及试图利用误定价)

代表性方法是赢家——输家效应的原因。保守主义(由于锚定——调整效应,对包含的新信息不能做充分调整)是盈利公告后价格变动的原因。心理会计是历史股权溢价相对其基本面来说过高的原因。

盈利预期中的保守主义会导致误定价。

价格可以大幅度地偏离基本面价值,并且可以长时间的偏离。价格对基本面价值的偏离并不自动导致无风险的盈利机会。

个人投资者在历史上不愿意持有股票可能源于他们的评估期限太短(短视的损失厌恶),可通过降低监测他们资产组合绩效的频度来提高他们持有股权的舒适度。

直观推断偏差和情境依赖可能导致价格长期地偏离基本面价值,但最终却会逆转。

你是一个什么程度的驾驶员?与你在路上遇到的驾驶员相比,你是高于、等于还是低于平均水平?大多数人对于他们的驾驶水平是过度自信的。

过度自信的两个含义:

投资者持有坏的赌注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处于信息劣势;

他们按审慎的标准进行更为频繁的交易,这导致过大的交易量。

战胜市场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对风险的错误观念影响了自我控制、储蓄行为及红利之谜。

并不是每一个误定价的机会都会给你一个红包,或者甚至5分硬币都没有。智钱可能会回避一些交易,尽管他们已经识别到误定价,因为与情绪有关的风险。

------

【预测市场:赌徒谬误、过度自信、锚定】

策略分析师倾向犯下赌徒谬误,他们推荐的股权与其市场预测有着很高的正相关性。

在高于平均值的市场表现后,向均值回归对预测意味着未来的市场表现将会更接近均值,而不是说为了使其满足平均率而会低于平均值。

经验是投资者对市场预测中的一项重要因素。当股票价格在历史记录或其附近徘徊时,缺乏经验的投资者对他们的投资组合比有长期经验的投资者预期高得多的收益,并且对他们战胜市场的能力更有信心。

人们倾向于通过简单的外推他们在图中看到的趋势而形成自己的预测,在进行精确预测方面倾向于表现出过度自信。他们的置信区是不对称的,因为他们的预测被锚定在图中展示的早期历史上,锚定效应取决于过去历史的显著性程度。

趋势赌博的人使用外推法,他们打赌趋势将继续。犯下赌徒谬误的人则预测价格逆转。不同的人群中在理解上存在着系统性的区别,这也导致他们的预测中存在着系统性的差别。策略分析师倾向于犯赌徒谬误,个人投资者容易在趋势上打赌。在上升的市道中,普通投资者战胜了专家,过山车市场挫败华尔街专家。

情绪是直觉驱动偏差的反应,可在较长的时期内影响市场价格。情绪反应了市场的总体错误和偏差。情绪的存在增加了精确进行市场预测的难度。基本分析派与技术分析派都诠释情绪问题,但是诠释的方式各不相同。

大多数人对随机过程的特征和如何预测这些过程的未来行为都只有很弱的直观理解。人的直觉与小数法则相一致,他们预测的游程都很短。在赌徒谬误情况下,他们预期反转发生的频率比实际发生的要大。人们倾向于将他们的预测和概率判断基于一个事件的典型性程度。而基于典型性的预测表现出过大的波动性。

在预测未来时,人们倾向于被过去的显著事件所锚定。结果他们的反应不足。

对于几乎所有的短期预测,除了将历史增长率外推,想做其他任何事情都是很困难的。

一个最佳的预测会比被预测的过程本身少很多变动性。最优预测的关键是让不匹配的可能性最小化,但一个变动的预测所做的则正好相反。

通货膨胀对股权的估值会发挥一个重要的影响。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1、货币幻觉;

2、锚定——调整效应,人们对通货膨胀的变化反映不足。

----------------------

【情绪指标:有效性错觉】

看多情绪对于未来的市场表现完全没有给出任何信号。看多情绪指数在预测市场的未来方向上和抛硬币差不多。

投资者仅仅集中于证实他们观点的证据,而忽略了那些相矛盾的证据。他们只寻找那些证实性的证据,忽略那些非证实的证据。

如果P,则有Q。大多数人在评估这种形式的判断的有效性时都会遇到困难。人们用一个导致他们寻找实证性证据(P和Q都成立时)的直觉法来代替寻找否定性证据(P和非Q都成立时)的逻辑上正确的方法。

有一种证据只提供支持,而不会提供证伪的机会。

一个有偏差的观点+一个过度自信的态度,这个无用指标仍然被使用的原因:

1、其逻辑看上去很有吸引力

2、别人相信它

3、流行的金融出版物继续神话它

4、由成功而有趣的评论员所作而非常有说服力

5、最终意义上,技术分析人员还没有学会如何让他们的观点有效。

这种联系是确定的:在市场上升后,看多情绪也将会上升,在市场下跌后看空情绪也会上升。当市场一直在上升时,保持看空情绪的确是很困难的。情绪指数在预测过去时表现很成功,它只是在预测未来时才有困难。

---------------------------

【战胜市场:典型性、后悔与后见之明】

用直觉驱动偏差而不是风险来解释价值投资的长期内的成功。

直觉驱动偏差和情景依赖导致市场无效。证据表明没有足够的“智钱”存在以消除市场无效。

知道价格是无效的和利用这种无效性是两回事。它不是容易到手的钱,恰恰相反,直觉驱动偏差和情景依赖正好在前面挡路。

未被利用的盈利机会不会较长时间地存在。

套利存在一些限制。

一些人确实持续地战胜了市场,但不意味着战胜市场是容易的,战胜市场比大多数人所想象得更难。

要么市场有效性是一个幻觉,要么误定价是一个幻觉。

动量根源于处置效应,而不是过度反应或者反应不足。

股票收益在短期表现出动量特征,而在长期则是反转特征,短期中显然反应不足,长期中显然反应过度。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动量为基础的策略,投资者应该将交易量纳入考虑之中。

追逐动量会产生很高的交易额,从而需要一个集中于管理交易成本的策略。

利用与对意外盈利的迟缓反应相关的动量机会。

决定分拆股票的公司经常就是那些分析师对其所做盈利预测较为悲观的公司。

当公司回购股票时,投资者往往反应不足,但是公司管理者经常宣称他们回购股票是因为他们认为公司股票价值被低估。

价值投资在长期内的成功、盈利公告后价格漂移、推荐后价格漂移,都与市场有效性相悖。这反映了一种因果关系,直觉驱动偏差致使价格偏离了基本面价值。

大多数人都难逃有效性幻觉的影响。他们强调证实他们观点的证据,而轻视不支持他们观点的证据。甚至是市场有效性的支持者们都可能无法免除有效性幻觉的干扰。

-----

【盈利公告的有偏反应:直觉驱动偏差、保守主义(过度自信、锚定与调整)、显著性】

误定价是复杂的,有时候误定价导致反转,而另一些时候它导致动量效应。动量和反转是并存的,尽管它们处于时间的完全不同的两端。它们是对有效价格的系统偏离。盈利公告后价格漂移,一个与中期的动量效应和长期的过度反应有关的更一般现象的一部分。

分析师和投资者在识别大的盈利意外的信息方面行动迟缓,相反他们过度自信地锚定在以前持有的对公司前景的看法上。分析师的预测倾向于对盈利利息反应不足,而市场价格则对分析师的预测又反应不足。

分析师和投资者对盈利公告的反应方式与一个不佳的暖气系统对冬季气温的急剧下降的反应方式一样。

超常收益并不是突然就可以赚到的,它们是分布在不同时间内,倾向于集中在盈利公告后的头三个交易日,而不是在整个季度中均衡地分布,并且在公告后的三个季度中一直缓慢调整。

投资者对一系列变化赋予过小权重的倾向,除非近期的变化是显著且有助于一个稳定的内在原因的。

【个人投资者:框架依赖、直觉驱动及情绪时间线】

注意力和新闻对个人和机构投资者购买行为的影响的三个指标:

近期消息

近期的极端价格波动

近期的过度成交量

在走上网络交易后,投资者交易更积极,承担的风险更高,并且比他们进行网上交易之前的盈利能力更差。

一个极度(超过30%)的资本损失会导致投资者愿意卖出股票的可能性降低了32%;一个中度资本损失使卖出行为的可能性降低了21%

扳平症指持有输家股票时间过长的赌博性倾向,处理扳平症的办法是运用止损指令,无论是外部强制还是通过自我强加的规则来实现。

与一只正在下跌的股票相比,一只价值正在上升的股票被卖出的可能性要大70%。大多数人表现出亏损厌恶,他们在与亏损达成协议时具有极大的困难。

情绪决定了风险容忍度,而对风险的容忍度在投资组合选择中起到关键作用。

从常规的行为中偏离的人们会变得对后悔的痛苦特别脆弱,因为后悔是与事实相悖的。人们最后悔的是他们没有做过的事情。当进入到长期时,我们最后悔的是没有行动。

投资者对股票价格的预测被锚定在过去的表现上,在他们的一只股票处于上升趋势时,他们认为其上升空间不大,但下跌空间很大,对下跌的趋势则相反。

个人投资者特别具有产生直觉驱动偏差的倾向,主要的情绪与附属于投资者目标的恐惧、希望和渴望有关:

1、简单分散化规则

2、后见之明偏差

3、过度乐观主义

4、过度自信

5、自我归因偏差

6、对不熟悉的事物的恐惧

-------------

【退休金储蓄:短视的风险厌恶、心理账户、享乐式框架、自我控制】

投资者过度关注短期损失的可能性,短视性损失厌恶导致投资者持有过少的权益证券而持有多国的固定收益证券。风险容忍度低主要来自损失厌恶,然后是过度自信。

投资者需要克服短视行为并实施自我控制,以便为退休做储蓄。

在总量上看,家庭在他们一生的时间内的储蓄率比他们的医疗账单的规模、遗产的影响以及他们在一生时间内是保守还是进攻性的投资显得更为重要。

在收到一笔意外横财中,人们决定储蓄多少取决于他们受到这笔钱的形式。

人们倾向于进行归类,他们运用心理账户来帮助他们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通过发展出有助于处理他们冲动的规则来建立那种心理会计结构。

享乐式框架关系到为了产生最愉悦的心理反应而将货币在各种独立的心理账户中进行配置。用一个小的正面的结果来部分抵消一个大得多的损失。

实施自我控制关系到好的习惯的形成,而好的储蓄习惯会充分利用心理会计,即好的储蓄习惯利用了情景依赖。

----------

有三种行为学现象与IPO 密切相关

1、新股发行抑价

2、长期表现不佳

3、热卖市场

类似性例证、后悔、趋势赌博、代表性方法和框架依赖都起到重要作用。

新股发行市场容易受到时尚的操作,类似举办音乐会。降低入场费,采用策略制造事件,使得投资者高估将发行的新股的价值。然而,随着时间流逝,市场会纠正自身当初过于乐观的估计。类似的推理同样可用于热卖市场和所谓机会窗口中。

公司管理层、分析师、投资者一直在玩两个游戏:股票推荐游戏和盈利预测游戏,游戏的三方都会受到直觉驱动偏差的影响。分析师作出悲观性预测是盈利游戏中很有趣的一部分。盈利游戏导致公司在管理利润时开始引入利润阀值决策。

就盈利游戏而言,分析师预测是有深度缺陷的,但推荐人与承销商有关联时,对其推荐要格外警惕。

承销商的购买行为才是对股票未来预期收益的更好的预言家。

第五篇:《非理性繁荣》——行为金融学的胜利

《非理性繁荣》——行为金融学的胜利

长久以来,经济学的分析是建立在人类理性行为假设的基石之上的。作为现代经济学的最重要的一个分支,金融学同样严格地吝守着“理性人”这一假设。在经济学家为我们描绘的金融市场图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理性而精明的人为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而进行着各种金融交易,而通过这些金融交易,市场中的每一种金融资产的价格都会趋向自身的“合理价格”。对于一个普通的投资者来说,接受市场给出的结果使他们最好的选择?因为市场总是理性的。在许许多多的经济学家眼中,曾经在金融学领域红极一时的市场有效性概念,也许是对这种理性最好的注解。

然而这样美好的图画只存在于经济学家们抽象的理论中,那些试图通过实际数据检验来证明金融市场有效性的经济学家总是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尽管出于对市场理性的执著,更多的人以不断改良的计量技术继续对市场有效性进行更多的检验工作,但是同时另一些经济学家开始意识到了我们的“理性人”假设有过于武断之嫌。这些经济学家开始吸收现代心理学中的经验证据,着手对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进行修改。通过研究在这种修改后的理性的条件下金融参与者的行为,由此得出很多与已有的理论不同的结论,并能够解释一些令人困惑的金融现象。他们的研究工作开辟了金融学的一个新的领域——行为金融学。

在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行为金融学取得了重大的理论进展,从而逐渐为经济学的主流接受。在这其中耶鲁大学的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希勒做了许多重要的工作。然而,这些还只是限于学术界之内。真正让公众了解行为金融学却是罗伯特希勒教授在2000年出版的那本畅销书——《非理性繁荣》。

希勒教授的学术专著中向来充满着复杂难懂的随机方程和金融学术语。然而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希勒教授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发觉当前美国的股票市场的情况严重地脱离实体经济之时,他感到有必要写一本书面向公众的书来帮助他们认清当今股市的复杂本质。于是,经过他几个月的努力,《非理性繁荣》于2000年4月正式与读者见面了。

在这本一经出版就在华尔街引起轩然大波的书中,希勒教授提出了他对当时美国股市的观点。他认为当时的股市中存在着严重的投机泡沫,投资者对股市的过分狂热使得市场价格处在不合理的高位,并且还在不断攀升。然而,这种情况不可能持久下去,在未来的十年获二十年里,股市的前景将会非常惨淡,甚至十分危险。希勒教授在书中为上面的论点给出了充实而详尽的论据:

首先,通过对美国股市近130年来市盈率指标的比较,希勒教授指出,目前的美国股市市盈率正处于一个有史以来的最高点上。这种市盈率高峰在美国的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分别是在1901年、1929年和1966年。然而,每一次高峰过后总是伴随着长达十年或二十年的股市低迷状态时期。从历史经验上来看,我们实在没有理由为当前的股市高价拍手叫好。

希勒教授进而分析了造成当时股市高价的结构性因素、文化性因素和心理性因素。互联网经济的兴起、生育高峰的影响、媒体对于财经方面的关注以及金融市场的创新都导致了投资者对于股市的乐观,尽管在许多时候,这些乐观是毫无根据的。同时,自发放大机制的存在使得投资者往往不能及时地认识到他们决策的错误,结果就是股价从一个不合理的高点被推向另一个更高同

时也就更不合理的位置。

在文化因素方面,新闻媒体充当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众多新闻媒体的狂轰滥炸总是在夸大信息本身的影响,在发达的新闻媒体面前,投资者变得无所适从,从而无法对当前的情况形成理性的判断,不知不觉中新闻媒体充当了投资性泡沫放大器。然而当时社会中充斥的各种乐观主义思想为放大器发挥作用提供了最好的润滑剂,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新时代、新经济等字眼成为了许多媒体的最爱。新时代与新经济代表着我们可以不需回顾历史,因为现在与历史已经没有相似之处了。同时,这些字眼也意味着我们要心安理得地接受目前的一切,如果对其提出疑问的话,那么一定是你的思想还停留在旧有的思维模式上。是你错了而不是现实错了。这一点与那些强调市场有效性理论似乎是一脉相承的。然而,翻开历史,新经济、新时代之类的字眼早已经被我们的前辈大量的使用。在二十世纪里,如果除去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几乎每隔二十年人们都会高呼新时代的到来。然而,这些新时代总是以更加严重的新问题而收场,从而达到人们鼓吹所应该达到的水平。

严谨的心理学研究显示,的确存在一些充当股市依托的人类行为模式。当人们无法利用掌握的信息进行理性判断时,他们就会依据这些行为模式行事。例如,雇员们通常乐于投资本企业的股票,而不采取分散化投资的策略。同时,人们还存在着信心过度的倾向。这使得他们在没有完全了解所有信息之前就草率的进行决策,这与传统金融学中对人类的理性假设存在着根本性的偏差。更重要的事,人类的心理同时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和从众的倾向。不稳定的心理,或者我们应当说具有跳跃性特征的心理,可能会在一夜之间对相同的事物产生截然不同的判断,而从众的倾向又有可能使得这种跳跃性的心理的影响范围急剧放大,从而导致整个群体行为的不稳定。这是典型的行为金融学的观点,用这种观点来解释突然性的股灾似乎更具有合理性。

希勒教授通过《非理性繁荣》向世人提出了警告,不要轻信现实中的繁荣景象,它完全有可能是非理性且难以持久的。而2000年初美国及全球股市的大幅下挫似乎验证了希勒教授的说法。同时,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公众了解行为金融学并对之产生了兴趣。《非理性繁荣》为行为金融学和希勒教授带来了成功,不过对于行为金融学本身来说,它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投资理财协会

下载1行为金融学论文——中国股市的非理性行为分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1行为金融学论文——中国股市的非理性行为分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投资行为的非理性

    企业投资行为的非理性企业投资行为的非理性在企业投资规模既定的前提下,企业投资内部结构成存在很大差别,有企业主动扩大生产规模的基本建设投资﹑技术改造开发投资;也有因企业销......

    非理性投资决策的行为分析(共五则范文)

    非理性投资决策的行为分析研究概况 传统决策理论的理性实际上是将人的真实决策过程的简单化处理,对于一些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影响被认为“非理性”而被忽略。 越来越多与理性......

    行为金融学课程总结

    管理科学与工程前沿专题 ——行为金融学课程总结 学号: 姓名: 管理科学与工程前沿专题 ——行为金融学课程总结 摘要:行为金融学作为行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萌芽于19世纪50年代......

    投资与行为金融学

    投资中的行为金融学行为金融学这一术语出现在90年代中期,是金融领域一次较新的革命。所谓行为金融学即是我们对于常在使用有效市场理论时,遇到一些极端情况的一种解释。投资者......

    行为金融学范文大全

    2002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分别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丹尼尔・卡纳曼教授和乔治・ 梅森大学弗农・史密斯教授。这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出,是经济学、金融学发展史上的一个......

    个人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

    个人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在投资活动中,个人投资者常常表现出一些非理性行为。个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之一是他们没有按照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分散风险。首先,他们的资产组合中......

    中国消费者理性行为与非理性行为研究(共五则)

    中国消费者理性行为与非理性行为研究姚 迪一、引言消费者理性行为与非理性行为研究的前提是将消费者假定为“理性人”,他等同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

    和聚网_中小投资者非理性交易行为分析

    中小投资者非理性交易行为分析传统金融理论遵循从假说到实证的研究思路。它在假设市场及投资者完全理性的基础上,探讨投资者的行为。但投资者受到情绪和心理暗示的影响,投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