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C.letourneau)和美国教育学家沛西·能(T.P.Nunn)是下列哪个教育起源说的代表人物:(B)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2.从学校教育的产生看,学校这种专门的教育组织和活动形式首先出现在(B)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从主导价值来看,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是:(C)
A.校本课程 B.地方课程 C.国家课程 D.综合课程 4.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B)
A.同学关系 B.师生关系 C.学校与家庭 D.同事关系 5.在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中,(A)是个体发展的生物前提和物质基础。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人主观能动性 6. 被誉为西方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籍是:(B)A.《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7.认为学生是教育和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个性等方面出发安排教育教学活动,这种观点属于:(B)
A.教师中心论 B.学生中心论 C.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论 D.双主体论 8.(C)世纪以后,班级授课制逐渐成为各国学校普遍使用的教学组织形式。A.15 B.16 C.17 D.18 9.班主任带领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属于:(A)
A.情感陶冶法 B.实际锻炼法 C.说理教育法 D.奖惩激励法 10.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表现形式是:(A)
A .课堂教学 B.班 C.课 D.时
11.1806年,德国赫尔巴特(J.F.Herbart)出版的(B)一书被誉为教育学独立的标志。A.《教育学》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新教育大纲》 12.在教育的两大功能中,教育的(A)功能是其本体功能,是核心功能。A.个体 B.政治 C.社会 D.文化 13.“教学相长”思想出自我国古代哪部典籍:(D)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学记》
14.中国近代史上由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是(A)于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A.清政府 B.北洋政府 C.武汉国民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15.(A)教育本质观认为,教育属于上层建筑,通过培养人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A.上层建筑说 B.生产力说 C.社会实践说 D.特殊范畴说 16.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对教育要实现的结果或要达到的标准的预测或规定是:(B)A.教学大纲 B.教育目的 C.教育预测 D.教学目标 17.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来看,校园文化属于:(C)
A.显性课程 B.校本课程 C.隐性课程 D.综合课程 18.“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可接受原则
19.在师生关系上持“教师中心论“的是以(A)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师生观。A.赫尔巴特 B.杜威 C.洛克 D.夸美纽斯 20.教学本质的核心特征是:(C)
A.科学性 B.系统性 C.育人性 D.量力性
二、双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历史上形形色色的教育目的可以归结为两种教育价值观:(AC)A.社会本位 B.理性价值观 C.个人本位 D.感性价值观 2.教师的职业形象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D)
A.道德形象和文化形象 B.教育者 C.政治形象 D.人格形象 3.教师教学反思的主要途径是:(AC)A.说课 B.调查问卷 C.评教 D.考试
4.师生关系是由多层面关系所构成的关系体系,其主要包括以下关系类型:(BD)A.社会关系 B.伦理关系 C.伙伴关系 D.教育与心理关系
5.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是人类的一种集中学习,它不同于一般的学习,具有以下特点:(AB)A.学习的组织性与依赖性 B.学习的间接性与基础性 C.学习的被动性 D.学习的积极性 6.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是:(AB)
A.以评价促发展 B.自主发展 C .职前教育 D.入职培训 7.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可以将课程分为:(AC)
A.分科课程 B.经验课程 C .综合课程 D.学科课程 8.以下属于文字教材的是:(AB)
A.图表 B.讲义 C.课件 D.磁带 9.在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AD)A.充分了解学生并尊重学生的差异 B.按时进行家访 C.按照课程标准的顺序进行教学 D.面向每一个学生 10.下列属于教育学的专业期刊的是:(AB)A.《教育研究》 B.《中国教育学刊》 C.《中国教师报》 D.《中国教育报》
三、判断:(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打“√”,错误打“×”。)(√)1.教师劳动具有鲜明的示范性。
(√)2.课程标准是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3.“课程”与“课”是同一概念,“课”是“课程”的简称。(×)4.学校的建筑属于显性课程。
(√)5.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6.“传授--接受”模式是现代教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之一。(√)7.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
(√)8.学生的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9.班风属于班级的成文制度。
(×)10.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研究会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
四、简答:(每小题6分,考生可以任选其中3个小题,共18分)
1.上课的常规要求有那些? 答:①上课前准备要求。(1分)
②按时上下课的时间要求。(1分)③教师侯课要求。(1分)④上下课师生的礼貌要求。(1分)⑤课堂上的纪律要求。(2分)2.板书的设计策略是什么?
答:①形式多样,因地制宜,综合使用。(2分)
②提炼准确。(2分)③形象实用。(1分)④形式美观。(1分)
3.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答:①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1分)
②以直观感知的方法。(1分)③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1分)④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1分)⑤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2分)(如回答为具体方法,也可酌情给分)
4.学生作为人与作为学习者的本质属性各是什么? 答:学生作为人的本质属性: ①学生是有自主性的人。(1分)②学生是完整的人。(1分)③学生是有差异的人。(1分)学生作为学习者的特有属性: ①学生是发展中的人。(2分)②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1分)
五、论述:(每题12分,12×1=12分)
确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有哪两大类?就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价值取向谈谈你的看法。答:
1.确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两大类是个人本位价值取向和社会本位价值取向。其中个人本位价值取向是指把个人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个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的一种主张。社会本位价值取向是指把社会的价值看成高于个人的价值,并把社会作为制定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的思想主张。(4分)
2.①教育的目的是由社会的需要所决定的,培养社会需要的人就是教育目的。因为社会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培养的效果只能以其社会功能的好坏加以衡量,离开社会的需要,教育就不可能满足社会的要求。(3分)
②获得发展的社会条件客观上需要每个人遵守并维护社会要求,因此,社会本位价值取向具有不可否认的意义。(2分)
③那种将社会的教育目的绝对化、唯一化的极端主张,完全割裂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忽视了社会个体发展的需求。因而,一个社会(国家、民族)的教育,应当把满足社会个体的需要和社会整体的需要作为基本的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3分)
六、案例分析:(20分)
一个失败的家庭教育案例
父亲易任同中国所有的父母一样,他对儿子易男抱有很高的期望。因此对其管教十分严厉,稍有不从即予以重罚。但是其母亲却对儿子宠爱有加,言听计从。长此以往,易男从小就学会了“阳奉阴违”。在父亲面前他表现的很温顺,对人有礼貌,一旦父亲出门在外,则性情粗暴,蛮横无理。
父母离异、父亲再婚之后,易男对生母的依恋使得对继母异常怨恨,他经常以逃学上网吧或故意夜不归家予以报复。在网络虚拟的世界中他交朋友、货物贸易、行侠仗义,甚至随心所欲的“杀人越货”。对此,父亲易任及其继母除了简单的打骂之外无他。最终,易男离开了学校,离开家庭,一步步滑向犯罪的深渊,成了一个多次伤害他人的少年抢劫犯。
1.试根据教育学的相关原理对案例中家庭教育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2.就如何搞好家庭教育谈谈你的看法。答: 1.案例中家庭教育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作为家长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时所采用的方法不当,家庭缺乏亲情所致。其父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其母过分溺爱。此外,学校生活的封闭、单调与网吧从业人员法制观念的淡漠和职业道德修养的缺乏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6分)
2.(1)家庭教育是青少年人生成长的第一站,对其一生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地说,家庭的结构特点、稳定性、父母的思想意识、文化修养、行为举止、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密程度、父母的威信、参与子女教育的自觉性及其教育方式、生活资料的数量和质量都会对子女的身心发展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6分)
(2)家长应当在充分考虑以上诸多因素的前提下,制定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为子女身心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①根据子女情况,制定家庭教育的计划和措施,并与学校密切配合做好教育工作。②加强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的教育。③为子女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④保护子女的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8分)
(注:只要言之有理,论述有据,说明充分,均可酌情得分)
第二篇:《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3)
制作人:毛燕庆
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3)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2.“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可一到人手里,就全变坏了。”这句话出自哪本教育名著?()A.《爱弥儿》 B.《教育漫话》 C.《普通教育学》 D.《人的教育》
3.中小学智育的根本任务是()。A.传授知识
B.发展学生的智力 C.形成技能 D.培养个性
4.强调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的典型表现形式是()。A.综合课程 B.活动课程 C.学科课程 D.潜在课程
5.()阶段是儿童道德发展的关键年龄。A.初中 B.婴儿 C.小学 D.幼儿园
6.教育教学要求的“一刀切”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7.决定教师劳动创造性的是()。A.劳动任务 B.工作性质
C.劳动对象的特点 D.劳动手段的特殊性 8.个人活动包括()。A.体育竞赛 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3)
制作人:毛燕庆
B.学科小组 C.科普讲座 D.写日记
9.依据课外活动的机能可将课外活动分为接受性活动、创造性活动和()。A.探究性活动 B.发现性活动 C.训练性活动 D.社会性活动
10.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11.我国倡导启发式教学的第一人是古代教育家()。A.孔子 B.墨翟 C.董仲舒 D.朱熹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D.说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的 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15.基础垂课程是()。A.广域课程 B.必修的课程 C.相关课程 D.选修的课程
16.提出非学校化观念的是()。A.赫尔巴特 B.伊里奇 C.怀特海 D.克伯屈 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3)
制作人:毛燕庆
17.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要看情况而定
1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1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20.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D.克伯屈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21.素质教育的核心是__________。
22.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文法、__________、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23.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二是__________发展。24.课外小组活动主体可分为学科小组、__________、艺术小组和体育小组。25.学生是课外活动的主体,教师在课外活动中主要起__________作用。26.课外辅导是对__________的补充和延伸。
27.练习按学生掌握技能的进程可分为模仿性练习、独立性练习和__________。28.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和__________教育。
29.对整个班主任工作过程、状况和结局做出的全面的、恰如其分的评估,包括质的评和量的估计。这项工作被称为__________。
30.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__________的关系。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1.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不断发展,但无意注意仍起着作用。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及时提示和提出要求。()
32.战前学前教育很少被纳入国家教育系统,但现在很多国家都将学前教育纳入了国家教育系统,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33.学习问题的理论是教学的基本理论,历代中外教育家曾以不同观点、从不同角度对教 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3)
制作人:毛燕庆
学过程作过种种的探索,提出了各自的见解。()
34.人们的思想观点和世界观的形成都离不开人们的认识,都需要以一定的感觉为基础。()
35.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36.任课老师在学生个体的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对全班学生的情况十分了解,在德、智、体等方面全方位地养成学生的素质。()
37.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包括工艺、设备、程序、手段等)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38.教学中的启发不是让学生自发地看,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观察,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把握事物的特征。()
39.培养小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引导儿童从知觉事物表面特征发展到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
40.小学生的学习是无目的、无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不用遵循一定的教育制度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的。()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为什么说环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42.根据课程的任务和课程的制定者,课程的类型有哪些? 43.我国小学课程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44.简述设计教学法。45.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10分)46.试分析义务教育的意义。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A3.B4.B5.C6.C7.C8.D9.C10.A11.A 12.C13.C14.B15.B16.B17.C18.B19.B20.C
二、填空题
21.培养创新能力 22.修辞 23.心理 24.技术小组 25.辅助 26.课
27.创造性练习28.专业
29.班主任工作总结 30.促进
三、判断题
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3)
制作人:毛燕庆
31.√32.√33.×34.×35.√36.×37.√38.×39.√40.×
四、简答题 41.【答案要点】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其 原因在于:第一,人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这种能动性一方面表现在,人是通过实践活动接受环境的影响并获得发展的。人在实践过程中既接受环境的影响,也改造着环境,并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改造着自己。另一方面表现在人是按照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在这些知识、经验基础上产生的需要和兴趣等接受环境影响的,因此,同样的环境在不同人身上可以产生不同的作用。第二,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广泛的、潜移默化的,也是自发的、零星的、无计划的、无目的的、不系统的,有时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环境影响的这种特点,往往使人的发展具有两极性:既可以使人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可以使人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环境的作用是有限的。42.【答案要点】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1)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三种类型。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能力培养的课程。拓展型课程高度重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拓展,关注学生知识视野的开拓,全方位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2)从课程制定者的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种类型。国家课程是指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属一级课程,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地方课程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制的课程,属二级课程。学校课程是学校自身研究开发的课程,又称校本课程。43.【答案要点】(1)高度的科学性和高度的思想性统一。(2)要以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为最终目的。(3)要适合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44.【答案要点】设计教学法是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45.【答案要点】课外活动具有如下特点:(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课外活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从内容和组织形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3)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的自主性。
五、论述题 46.【答案要点】 义务教育的意义是:
第一,义务教育既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各国制定义务教育的制度,规定义务教育的实施年限,基本上是由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所决定的,可以说,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实行义务教育的根本条件。第二,义务教育既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一个国家公民的民主生活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公民的这种民主生活就是要建立在教育机会均等、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的民主基础之上,并通过法律形式来加以保障的。义务教育是建立一个国家民主生活的基础和工具。
第三,义务教育既可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作为国家的公民必须接受一定年限的教育,这种思想不是所有的人都认识清楚的,尤其在经济落后的地区,由于主观与客观的因素,儿童与少年的受教育的权利时常会受到侵犯。实施义务教育从法律上维护了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也要求公民履行自己作为国家公民的应尽义务。
第三篇: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C.letourneau)和美国教育学家沛西·能(T.P.Nunn)是下列哪个教育起源说的代表人物:(B)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2.从学校教育的产生看,学校这种专门的教育组织和活动形式首先出现在(B)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从主导价值来看,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是:(C)
A.校本课程 B.地方课程 C.国家课程 D.综合课程
4.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B)
A.同学关系 B.师生关系 C.学校与家庭 D.同事关系
5.在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中,(A)是个体发展的生物前提 和物质基础。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人主观能动性
6. 被誉为西方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籍是:(B)
A.《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7.认为学生是教育和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个性等方面出发安排教育教学活动,这种观点属于:(B)A.教师中心论 B.学生中心论 C.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论 D.双主体论
8.(C)世纪以后,班级授课制逐渐成为各国学校普遍使用的教学组织形式。
A.15 B.16 C.17 D.18 9.班主任带领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属于:(A)A.情感陶冶法 B.实际锻炼法 C.说理教育法 D.奖惩激励法
10.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表现形式是:(A)
A .课堂教学 B.班 C.课 D.时 11.1806年,德国赫尔巴特(J.F.Herbart)出版的(B)一书被誉为教育学独立的标志。A.《教育学》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新教育大纲》
12.在教育的两大功能中,教育的(A)功能是其本体功能,是核心功能。
A.个体 B.政治 C.社会 D.文化
13.“教学相长”思想出自我国古代哪部典籍:(D)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学记》
14.中国近代史上由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是(A)于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
A.清政府 B.北洋政府 C.武汉国民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15.(A)教育本质观认为,教育属于上层建筑,通过培养人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
A.上层建筑说 B.生产力说 C.社会实践说 D.特殊范畴说
16.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对教育要实现的结果或要达到的标准的预测或规定是:(B)
A.教学大纲 B.教育目的 C.教育预测 D.教 学目标
17.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来看,校园文化属于:(C)A.显性课程 B.校本课程 C.隐性课程 D.综合课程
18.“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可接受原则
19.在师生关系上持“教师中心论“的是以(A)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师生观。
A.赫尔巴特 B.杜威 C.洛克 D.夸美纽斯
20.教学本质的核心特征是:(C)
A.科学性 B.系统性 C.育人性 D.量力性
二、双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历史上形形色色的教育目的可以归结为两种教育价值观:(AC)
A.社会本位 B.理性价值观 C.个人本位 D.感性价值观 2.教师的职业形象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D)
A.道德形象和文化形象 B.教育者 C.政治形象 D.人格形象
3.教师教学反思的主要途径是:(AC)
A.说课 B.调查问卷 C.评教 D.考试
4.师生关系是由多层面关系所构成的关系体系,其主要包括以下关系类型:(BD)
A.社会关系 B.伦理关系 C.伙伴关系 D.教育与心理关系
5.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是人类的一种集中学习,它不同于一般的学习,具有以下特点:(AB)
A.学习的组织性与依赖性 B.学习的间接性与基础性 C.学习的被动性 D.学习的积极性 6.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是:(AB)
A.以评价促发展 B.自主发展 C .职前教育 D.入职培训
7.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可以将课程分为:(AC)
A.分科课程 B.经验课程 C .综合课程 D.学科课程 8.以下属于文字教材的是:(AB)
A.图表
B.讲义
C.课件 D.磁带
9.在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AD)A.充分了解学生并尊重学生的差异 B.按时进行家访 C.按照课程标准的顺序进行教学 D.面向每一个学生 10.下列属于教育学的专业期刊的是:(AB)
A.《教育研究》 B.《中国教育学刊》 C.《中国教师报》 D.《中国教育报》
三、判断:(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打“√”,错误打“×”。)(√)1.教师劳动具有鲜明的示范性。(√)2.课程标准是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
(×)3.“课程”与“课”是同一概念,“课”是“课程”的简称。
(×)4.学校的建筑属于显性课程。
(√)5.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6.“传授--接受”模式是现代教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之一。(√)7.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
(√)8.学生的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9.班风属于班级的成文制度。
(×)10.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研究会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
四、简答:(每小题6分,考生可以任选其中3个小题,共18分)
1. 上课的常规要求有那些? 答:①上课前准备要求。(1分)
②按时上下课的时间要求。(1分)③教师侯课要求。(1分)
④上下课师生的礼貌要求。(1分)⑤课堂上的纪律要求。(2分)2. 板书的设计策略是什么?
答:①形式多样,因地制宜,综合使用。(2分)
②提炼准确。(2分)③形象实用。(1分)④形式美观。(1分)
3. 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答:①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1分)
②以直观感知的方法。(1分)③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1分)④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1分)⑤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2分)(如回答为具体方法,也可酌情给分)
4. 学生作为人与作为学习者的本质属性各是什么? 答:学生作为人的本质属性: ①学生是有自主性的人。(1分)②学生是完整的人。(1分)③学生是有差异的人。(1分)学生作为学习者的特有属性: ①学生是发展中的人。(2分)
②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1分)
五、论述:(每题12分,12×1=12分)
确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有哪两大类?就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价值取向谈谈你的看法。
答:
1.确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两大类是个人本位价值取 向和社会本位价值取向。其中个人本位价值取向是指把个人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个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的一种主张。社会本位价值取向是指把社会的价值看成高于个人的价值,并把社会作为制定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的思想主张。(4分)
2.①教育的目的是由社会的需要所决定的,培养社会需要的人就是教育目的。因为社会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培养的效果只能以其社会功能的好坏加以衡量,离开社会的需要,教育就不可能满足社会的要求。(3分)
②获得发展的社会条件客观上需要每个人遵守并维护社会要求,因此,社会本位价值取向具有不可否认的意义。(2分)
③那种将社会的教育目的绝对化、唯一化的极端主张,完全割裂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忽视了社会个体发展的需求。因而,一个社会(国家、民族)的教育,应当把满足社会个体的需要和社会整体的需要作为基本的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3分)
六、案例分析:(20分)一个失败的家庭教育案例
父亲易任同中国所有的父母一样,他对儿子易男抱有很高的期望。因此对其管教十分严厉,稍有不从即予以重罚。但是其母亲却对儿子宠爱有加,言听计从。长此以往,易男从小就学会了“阳奉阴违”。在父亲面前他表现的很温顺,对人有礼貌,一旦父亲出门在外,则性情粗暴,蛮横无理。
父母离异、父亲再婚之后,易男对生母的依恋使得对继母异常怨恨,他经常以逃学上网吧或故意夜不归家予以报复。在网络虚拟的世界中他交朋友、货物贸易、行侠仗义,甚至随心所欲的“杀人越货”。对此,父亲易任及其继母除了简单的打骂之外无他。最终,易男离开了学校,离开家庭,一步步滑向犯罪的深渊,成了一个多次伤害他人的少年抢劫犯。
1.试根据教育学的相关原理对案例中家庭教育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
2.就如何搞好家庭教育谈谈你的看法。答: 1.案例中家庭教育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作为家长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时所采用的方法不当,家庭缺乏亲情所致。其父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其母过分溺爱。此外,学校生活的封闭、单调与网吧从业人员法制观念的淡漠和职业道德修养的缺乏对其 也有一定的影响。(6分)
2.(1)家庭教育是青少年人生成长的第一站,对其一生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地说,家庭的结构特点、稳定性、父母的思想意识、文化修养、行为举止、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密程度、父母的威信、参与子女教育的自觉性及其教育方式、生活资料的数量和质量都会对子女的身心发展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6分)
(2)家长应当在充分考虑以上诸多因素的前提下,制定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为子女身心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①根据子女情况,制定家庭教育的计划和措施,并与学校密切配合做好教育工作。②加强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的教育。③为子女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④保护子女的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8分)
(注:只要言之有理,论述有据,说明充分,均可酌情得分)
第四篇: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 期末作业考核
满分100分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如何认识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及基本走向?
答:目标
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三、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五、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基本走向
一、课程改革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
二、强化基础学科和学科基础知识的趋势。
三、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倾向。
四、课程综合化的趋势和问题。
五、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实用化的趋势。
六、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七、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发展的趋势。
2、学生为什么必须要接受教育?
答:学生接受教育首先是社会需要和个体需要的统一;社会需要其未来社会成员都是理想的能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个人也需要适应社会从而在社会中获得理想的发展;学生是未完成的社会人,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二、辨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教育要培养人的世界视野,但不是培养“世界公民”。
答:对。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地球村的时代,教育培养人必须要具有国际的视野,这是社会发展对人的必然要求。但在今天的时代里,还存在国与国的竞争和差别,还存在阶级和利益的冲突。教育还必须主要为本民族和本阶级服务。倡导培养“世界公民”是不正确的。
2、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实践活动,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答: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是科学,人类继承和掌握科学的最基本方式是教育。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是——思考的能力和劳动的能力,而提升这两种能力的是生产力水平、是科学。如果人类放弃教育,将一步倒退到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从人的本质角度讲,就是想低级动物的倒退。所以,从人的本质角度讲,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实践活动 人只有通过教育 才能成为人。
三、论述下列问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其实现条件。
答:从广义上说,教育是环境的一部分,是一种经过有目的地选择和提炼的特殊环境,这就决定了它的特殊地位,即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第一,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它能根据一定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方向,选择适当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法,利用集中的时间,对人进行全面的教育和训练,使人获得比较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第二,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学校教育是在各种规章制度的严格制约下进行的,它保证了教育、教学的良好的秩序,把人的发展所需要的一切时间和空间全部地投入到可控的程序之内,使教育、教学得以顺利地进行。同时,学校教育又具有系统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既考虑了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的需要,又考虑了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这样就保证了人才培养的高效率和高质量。第三。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的教育机关――学校进行的。学校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组织起来的,它是比较完整的组织机构,又有经过教育和训练的专职教育工作者。因而,它对人身心发展的作用,比其他任何影响人的条件都要有效。第四,教育可以根据个体的遗传素质,有意识地发挥其长处,弥补其不足,使先天的遗传素质向有利于身心成长的方面发展。教师通过有意识地鼓励神经类型弱、反应迟缓、胆怯、积极主动性差的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经常回答提问,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他们逐渐变得活泼、主动。第五,教育能对各种环境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它能按照预定的目的选择和提炼有利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克服和排除那些不利于人的发展的因素。学校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开展有教育意义的集体活动,以使他们免受不良环境的影响。可见,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主导作用。正因如此,有人提出了“教育万能论”的观点,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教育决定的。17世纪英国教育思想家洛克、18世纪德国的思想家康德就是最典型的代表。”教育万能论”对教育作用的高度评价,对认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把教育视为人的发展的决定因素,就夸大了教育的作用。因为人的发展并不是单纯由教育决定的,而是各种条件综合作用和人的多方面的实践活动的结果。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只是相比较而言的。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如果没有遗传为之提供相应的生理前提,没有环境的积极配合,没有社会发展作为物质基础,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教育要发挥它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可能的。
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答:⑴关于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是个体在先天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的教育训练而形成起来的顺利从事某种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
⑵关于素质教育的概念的是指学校教育中以发展学生的多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思想的教育活动
⑶素质教育的内容构成有以下六点:①政治素质教育主要指对民族、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的情感,立场的态度的教育。当前主要是四项基本原则教育 ②思想素质教育,指基本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的教育,包括思想信仰、信念追求、理想动机、民族精神、人生观、价值观等等。③道德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是指个体所具有的正确处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良好品质。道德素质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行为习惯,道
德情操,道德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责任感,事业心,奉献精神,自由自律的品质等。④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指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审美修养,劳动技能等方面的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与核心。⑤身体素质教育,指教育个体保证生理机能的正常发育和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与卫生保健常识。⑥心理素质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解决学生的心理矛盾,以及增强学生自我平衡状态的能力的教育。
⑷中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使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保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即基础性,能够给予学生未来发展中最基本,最基础的素质,这些素质可以成为他们进一步发展的潜能和条件。全面性,包括接受教育人要全面,避免英才教育选拔教育;人的发展内容要全面,而不是单方面发展学生的应试能力。发展性,指注重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培养合格特色的人才。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1、13岁少年奇奇(化名)由于在校打架等问题受到老师的处理。老师的做法是,让全班同学进行无记名投票,就“要不要奇奇继续留校读书”的问题进行表决。由于没能够通过表决,奇奇的父亲只好给孩子另外找了一所学校去上学。
请结合工作实际和教育学的学习,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看法。
答。这是典型的违背义务教育法的行为,是对学生自尊心的伤害。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是帮助学生获得发展,而不是把犯一点错误的学生赶出学校。
2、某教师在对中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说“读书考大学,是为了自己,不是别人。读书增强了自己的本领,提高了自己的资本,将来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挣下大把的钱,从而有一个美好的生活。比如生活愉快,人生充实,前途美好,事业辉煌,甚至找一个漂亮的老婆,生一个聪明的儿子。”
请结合工作实际和教育学的学习,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看法。
答:该教师观点中存在的问题就是将“私”与“公”对立了起来,没有让自我从我个人扩展到更宽泛的大我,在“学
生读书考大学是为了自己”与“为了社会主义建设”、“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之间没有贯通的可能。如果第一个命题不能在第三个命题中得到超越,没有在第三个命题中重新理解,如果不把自我看作动态超越的概念,那么,“自己”与“别人”就无法沟通,“我”就不能扩展为“我们”,第一个命题便只能停留在培养“单子式”主体人格上,最终难免堕落为自私自利者
第五篇:教育学试题及答案(7)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7)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相应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这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1.D 【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是密切关联的,可以互相补充。2.“性善论”和“性恶论”所反映的观点都是()。A.教育万能论 B.环境决定论 C.多因素作用论 D.遗传决定论 2.D 【解析】二者都过分强调了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3.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文化现象,所以学生文化具有()。A.情感性 B.深刻性 C.稳定性 D.过渡性 3.D 【解析】学生文化与成人价值观,既有差异又有相同的地方。4.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 B.杜威 C.凯洛夫 D.夸美纽斯 4.D 【解析】夸美纽斯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识开始的。”他是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
5.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是()。A.杨贤江 B.蔡元培 C.李大钊 D.王道俊 5.A 【解析】杨贤江是我国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人,他于1930年出版了《新教育大纲》。
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
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 6.C 【解析】这是对学校贯彻教育目的的具体诠释。7.设计教学法的创立者是()。A.杜威 B.布鲁纳 C.克伯屈 D.赫尔巴特 7.C 【解析】设计教学法是美国学者克伯屈提出来的。
8.比班级上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的教学形式是()。A.现场教学 B.复式教学 C.分组教学 D.班级授课 8.C 【解析】题干所指是分组教学最突出的优点。
9.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组织进行论述,对其发展奠定理论基础的是()。A.赫尔巴马特 B.夸美纽斯 C.洛克 D.杜威9.B 【解析】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
10.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技能型课程 10.C 【解析】研究型课程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及得出结论,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做,注重研究过程甚于注重结论。
11.涂尔干说:“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这便是教育的目的。”这句话反映了()。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B.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11.D 【解析】这是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主要观点。12.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A.权利 B.威严 C.权威 D.人格力量 12.D 【解析】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道德需要道德的濡化,教育工作者的人格力量会对学生产生终身影响。
13.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称为()。A.教学策略 B.教学原则 C.教学手段 D.教学形式 13.A 【解析】教学策略表示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14.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A.民主型的领导方式 B.权威型的领导方式 C.“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 D.“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 14.C 【解析】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15.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A.关键 B.基础 C.内容 D.途径 15.B 【解析】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16.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巩固知识 B.领会知识 C.运用知识 D.检查知识 16.B 【解析】只有领会了知识,才能很好地巩固与运用。因此,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1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文化。A.观念和制度 B.精神或观念 C.组织和制度 D.物质 17.B 【解析】精神或观念体现了学校的主导思想,所以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18.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化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是()。A.布卢姆 B.布鲁纳 C.杜威 D.桑代克 18.C 【解析】杜威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付诸实践的教育家。19.学校的中心工作是()。A.教学工作 B.行政工作 C.人文工作 D.后勤工作 19.A 【解析】学校的其他工作都是为教学工作服务的。因此,教学是学校的中心。20.班级管理常见的几种模式有()A.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B.制度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C.制度管理、交叉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D.制度管理、交叉管理、教师管理、目标管理
【解析】根据班级管理的具体运作方式,可以将班级管理分为常规管理模式、平行管理模式、民主管理模式、目标管理模式,每一种模式都包含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写在相应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根据教学的任务,可将课分为()。A.新授课 B.巩固课 C.技能课 D.检查课 E.练习课 1.ABCD 【解析】练习课是以教学方法为依据划分的。2.制约教育目的的因素有()。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 C.文化传统 D.科技水平E.教育性质 2.ABCD 【解析】教育性质是教育目的反映的内容,它不能制约教育目的。3.学校精神文化的四种基本成分是()。A.认识成分 B.情感成分 C.价值成分 D.理想成分 E.制度成分 3.ABCD 【解析】制度成分属组织文化的内容。
4.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不同层次的内容构成,包括()。A.生理活动 B.精神活动 C.心理活动
D.社会实践活动 E.思维活动 4.ACD 【解析】个体主观能动性由生理、心理、社会三个层次的内容活动组成。5.锻炼法的方式有()。A.练习B.制度 C.委托任务 D.组织活动 E.托物言志 5.ABCD 【解析】托物言志是陶冶法的方式。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目标管理是一种以任务质量为中心的管理。()1.×
【解析】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2.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学校是骑士学校。()2.×
【解析】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3.备课就是写教案。()3.×
【解析】写教案是在对教材、学生、教法掌握之后,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和教法要求,对整个教学的一个整体设计,因此它是备课的一项工作,但不是全部。4.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地通过《学记》反映出来。()4.×
【解析】是《论语》,《论语》是孔子的言论汇集。
5.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5.×
【解析】“产婆术”体现了启发性原则。6.卢梭的教育代表作《爱弥尔》宣扬 6.×
【解析】卢梭的教育主张是自然主义的。了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7.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一种文化现象。()7.√
【解析】学生文化与成人价值观既有差异,也有相同。
8.反对压抑儿童本性,强调教师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关心儿童、信任儿童的是存在主义教育家的主张。()8.×
【解析】题干表达的是人文主义教育家的主张。
9.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被看作现代教育的代表。()9.×
【解析】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是杜威,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
10.赫尔巴特的《大教学论》的发表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的学科发展起来了。()10.×
【解析】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发表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发展起来了。
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学生有哪些本质属性? 1.【答案要点】学生特有的本质属性有:(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①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
②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2.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什么影响? 2.【答案要点】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有: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3)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3.对教师概念应如何界定,这一界定包含哪些内容? 3.【答案要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1章第3条对教师概念作了全面、科学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这一界定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1)教师职业是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4.中学劳动技术教育有哪些要求? 4.【答案要点】普通中学在劳动技术教育方面的要求:
(1)通过科学技术知识的教学和劳动实践,使学生了解物质生产的基本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2)结合劳动技术教育,还可以授予学生一定的商品经济知识,使学生初步懂得商品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了解当地的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国家的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收集和利用商品信息的能力。
五、案例分析题(共12分)几乎每个家庭都有电视,它的影响是如此普遍,以至于它被称为另一个“家长”。由于大部分孩子花在电视上的时间过长,所以关于电视对孩子学习和行为影响的争论不断。你认为电视给孩子们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我们该做些什么以减小电视的负面影响?
五、案例分析题
【答案要点】电视的普及给孩子们带来了积极与消极的影响。积极的影响包括:
(1)电视节目能够形象地教给孩子大量的多方面的知识,启迪孩子的智慧,培养孩子的智能素质。
(2)电视文化对培养孩子成为创造型、全面型的人才起着开启心灵的作用。
(3)电视可以通过直观可视的艺术形象,让人身临其境欣赏到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音乐、舞蹈、体育等。能够开拓孩子的眼界、增长见识、提高认知能力,在享受美的同时,陶冶了情操,受到了审美教育。
(4)电视对于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以及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巨大作用。电视剧中的人物、故事情节使孩子明白了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因此在他们年幼的心灵里就会逐渐树立起一个正确的人生观。消极的影响包括:
(1)在商业利益驱使下,电视往往强调突出暴力与色情内容,由于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对他们具有腐蚀作用。
(2)电视节目繁多,有的孩子坐在电视机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这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利,对于孩子之间的交流也无疑设置了一道障碍。
(3)电视文化发展越来越快,覆盖面越来越大,但与此相反,优秀的少儿读物似乎少了,逐渐地,文字文化被图像文化所代替,不利于儿童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为了减低电视的负面影响:
(1)家长和教师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明白电视的利弊。(2)要控制儿童看电视的时间,引导他们选择健康的电视节目。
(3)积极引导儿童多读书,读好书,或是参加有益的课外活动,减少他们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