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千课万人 千锤百炼(听后感)
千课万人
千锤百炼
——第二届全国小学数学“学导” 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有感
柯灵小学
徐国彪
2012年的4月13日至16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举行的“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数学“学导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期间在华家池校区逸夫体育馆聆听全国数学界40多位著名专家的精彩课堂与观点报告。时间虽然安排得很紧凑,一课接着一课,坐得腰酸背疼,但如此近距离地领略吴正宪、黄爱华、华应龙等大师的风采,收获颇丰。
1、追求简约而不简单的课堂
吴正宪老师的《重复》,课上用到的只是板书和学生的作品等,见不到花哨的成份。吴老师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于课堂生成的教学,以及亲善的教态,让整堂课显得朴实、自然,非常适合我们一线老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借鉴、尝试。
2、追求和谐的课堂
在观摩活动中,大师们幽默风趣的语言、自然亲和的教态、及时恰当的鼓励性评价、大度宽松的待生之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课堂的乐趣,感爱到教师的亲切和老师给予的殷切期待。这样的老师,这样的课堂,学生怎能不爱?
3、追求有数学思想的课堂
课堂上不是纯粹的为了学习某个知识点而学习,学习过程中的思想方法尤为重要。黄爱华老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一课中,带着孩子们欢欣地行走在课堂上,并在学习过程中时时不忘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数学思想,随时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的方法。学生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还学到了更多的数学理念和学习方法。
四天的时间累已忘却,“千课万人”给我带来的收获却是如此地沉甸。欣赏于名师们的引导、点拨、启发之教学神功;感动于名师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佩服于大师们用实际的行动诠释“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第二篇:千课万人千锤百炼(听后感)
千课万人千锤百炼
——第二届全国小学数学“学导” 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有感
柯灵小学徐国彪
2012年的4月13日至16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举行的“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数学“学导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期间在华家池校区逸夫体育馆聆听全国数学界40多位著名专家的精彩课堂与观点报告。时间虽然安排得很紧凑,一课接着一课,坐得腰酸背疼,但如此近距离地领略吴正宪、黄爱华、华应龙等大师的风采,收获颇丰。
1、追求简约而不简单的课堂
吴正宪老师的《重复》,课上用到的只是板书和学生的作品等,见不到花哨的成份。吴老师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于课堂生成的教学,以及亲善的教态,让整堂课显得朴实、自然,非常适合我们一线老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借鉴、尝试。
2、追求和谐的课堂
在观摩活动中,大师们幽默风趣的语言、自然亲和的教态、及时恰当的鼓励性评价、大度宽松的待生之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课堂的乐趣,感爱到教师的亲切和老师给予的殷切期待。这样的老师,这样的课堂,学生怎能不爱?
3、追求有数学思想的课堂
课堂上不是纯粹的为了学习某个知识点而学习,学习过程中的思
想方法尤为重要。黄爱华老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一课中,带着孩子们欢欣地行走在课堂上,并在学习过程中时时不忘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数学思想,随时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的方法。学生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还学到了更多的数学理念和学习方法。
四天的时间累已忘却,“千课万人”给我带来的收获却是如此地沉甸。欣赏于名师们的引导、点拨、启发之教学神功;感动于名师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佩服于大师们用实际的行动诠释“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第三篇:千课万人听后感
秋意浓浓送寒意,名师课堂暖人心
————听《千课万人》有感
马鞍镇中心小学(滨海校区)王孙芳
在这金风送爽的季节里,我再一次参加了千课万人的课堂观摩活动,心中仍然有些小小激动。脑海中不断涌现出名师们精彩课堂的瞬间,那一阵阵如雷的掌声,久久不绝于耳。带着满满的期待,再次踏上杭城之旅。
走进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景物依旧,人潮依旧。路的两旁,飘落了一地的梧桐树叶,却也不失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更引人注目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们精神抖擞的身影,都为着名师们的精彩课堂而来,更希望自己能满载而归,能在这美丽的校园里,跟着那些青春活力的学生们一起成长。正如周一贯老师所说的,“长大”不一定意味着“长成”。因此,实现成长教育,落脚点在课堂。“成长课堂”的最大特点就是“不确定性”,于是在这个过程中,名师们的课堂纷纷出彩。
一、读中悟,悟中学
听过薛法根老师的《匆匆》,甚是惊叹其文本解读的新颖,课堂驾驭的娴熟,教学理念的和美。而这一次老师的《寓言两则》又让我感觉到一种无比轻松的课堂,薛老师的课总是那样轻松、潇洒,举重若轻,尽显大师风范。讲故事悟道理,演故事知得失,层层深入,步步提高,循序渐进,润物无声,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自主领悟了寓言里蕴藏的深刻哲理,同时,说话、写话、朗读、识字写字、讲故事的能力得到了全面的训练。课堂开始薛老师用了汉字拆分法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就记住了“揠”和“鹬”。这相对于我平时繁琐的讲解就清楚许多,同时,他还运用了拆字和形声两种方式来认识字,以此来告诉学生一个无论多复杂的汉字,都有办法看得清,记得住。薛老师的课堂没有很华丽的词藻,没有精心的教学环节,就是最常态的课堂。读,大声读,轻声读,自由读。读完后就让学生讲故事,从新手到能手,再到高手,最后到故事大王,一次又一次的讲练,学生已经明白了寓言的含义。再通过朗读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人物心情,把学生引入到情境中,让学生当禾苗,老师当农夫。在一次次的对话中,学生理解了:农夫的心是好的,但方法不对;太着急会好心办坏事,会出错;世间万物都有生长规律,不能破坏了这个自然规律;应该循序渐进。薛法根老师平实的语言,巧妙的点拨,催生灵动而充满生长力的课堂。
如薛老师说的,每篇课文都隐藏着作者的言语意图,这种语言意图是借助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与语言结构表达出来。每一种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或语言结构,都具有独特的语言交际功能。语文老师唯有在深入研读教材的过程中,敏锐而准确地把握这样的方式和结构,看到内容背后的结构,才能研制出具有语文学科特征的教学内容,从“讲语文”到“学语文”,是语文教学的华丽转身,而从“教语文”到“育智能”,则是语文教学的本真回归。薛老师真正站在学生学习的立场教语文,教语言,看似简单的教学设计却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心,简约的背后蕴藏着大智慧,所以课堂上欢声笑语不断,良言妙语连珠。的确,删繁就简才是真,简简单单教语文,轻轻松松学语文,也许这样学生才能有更多生长的空间。
二、读中疑,疑中学
曾经有幸听到过从台湾来的老师的课,独特新颖的教学模式对我的冲击力十分的大,让我印象深刻。而这次又很荣幸欣赏到了台湾的李玉贵老师的精彩课堂。与我们平时课堂不同的是,首先李老师课堂一开始,就让学生先看本课堂要完成的学习目标:
1、自读课文,认识生字;
2、读出角色间的关系;
3、想到最好的说服的办法;
4、文章与我的关系。但李老师很有意思的把这些学习目标设计成了楼梯,上一个台阶就完成一个目标,十分有趣,让学生十分轻松,没有学习压力,又有想要向上爬的冲劲。其次,在读通课文后,李老师让学生质疑,一开始,孩子们都不知道如何提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提出了一些十分令人欣喜的问题,如“为什么冰山越来越小?”“为什么要游得更远、更久?”“北极熊是怎么学会游泳的?“为什么小海豹没有被吃掉”等等,这对于孩子来说,质疑是一种突破,更是一种成长。语文学习是一个需要自己去感受、发现、整合、质疑、探索的过程,这个过程可称为“思路”。
李老师认为,好的语文课堂的判准之一,是学生是否安心努力不懈地以各种方式试图表征此刻的想法与理解。思路是珍贵的,答案还算其次;若老师未曾真心广纳思路,仅企求渴望着答案,则课堂所听到的快速机智,让听课老师拍手喝彩的聪慧绝伦,很可能只是优秀儿童代替全体儿童学习任务的圆满表象。确实,小语课堂有太多的即问即答,一问就能答,一问就有答,还需要连篇问吗?这篇《北极熊学游泳》课文十分简单,可李老师,却能在简单的课文之中找到他的独特之处。在小海豹说服北极熊的那段话中可贵,开头一句“你没发现吗?”在我们看来平常之极的话语,李老师却觉得十分,她换了几句话,“你没看到吗?”“你看不见吗?”“你到底有没有在看啊?”“你有没有长眼睛啊?”同样的意思,表达的方式却完全不同。在这里,李老师让孩子们感受到的是语言的魅力所在,同时,也让孩子们明白了,礼貌是基本,提醒要委婉。
秋冬的寒意阵阵袭来,让人不禁哆嗦不止。然而,名师们的精彩课堂却如同寒冬的一缕阳光,温暖了我们的心窝。简单的课堂,简单的语言,看似简单,却是在不断地超越自己。成长课堂,一种放风筝式的课堂,却创造了更多的奇迹。正是这一种对教育不变的坚守和对教学不断超越自己的改变,才能走的更远。
第四篇:千课万人听后感1
聆听课堂,历练成长——赴杭“千课万人”听后感
2012年11月
聆听课堂,历练成长
非常有幸与我校其他数学教师一行7人于11月9日至12日去杭州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千课万人”暨新课标课堂研讨观摩会。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逸夫体育馆内我们聆听了全国数学界著名特级教师、博士生导师的课堂教学及专题报告,此次观摩活动展示了31节示范课和20多个专题报告,并设立了4个互动点评环节。本次活动在名师们精妙的课堂安排下,看似平常的教学内容却被演绎得精彩纷呈,宏大的听课场面、全新的视角、精巧的设计、灵动的智慧、丰富的互动全方位地展示了数学课堂的魅力以及名师的风采。
在吴正宪老师执教的《认识方程》一课中,她借助——“纸制天平”这一直观形象的教具引入,利用天平,把天平左边托盘放进180克香蕉图片和未知质量的苹果图片,天平右边托盘放进300克的砝码,通过放进苹果,拿走苹果一连串的操作,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用数学语言(式子)来记录:x +180=300,x +180>300,x +180<300„„接着,老师指导学生把以上式子分类,通过分类,让学生在比较中归纳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让学生体会方程两边相等的含义。接着,吴老师引导:直观的天平没有了,你心中的天平在哪儿?再让学生逐步脱离天平这一媒介,在头脑中建构出平衡这一数学模型。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方程。课堂上,吴老师非常重视学生在同伴的对话中学习的指导,在对话中激发学习热情,促进思维。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吴老师在上课中不时的流露出很多激励学生评价语,让学生学习起来特
别有信心,如“真是服了你”、“恩,你真够水平”、“我喜欢认真思考的同学”、“你提的问题真有价值”、“我发现你回答得特别清楚”„„整堂课下来,不仅让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而且也让我在自己的课堂评价教学中得到了提升!
徐长青老师执教的五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以“变魔术”的形式导入课堂,徐老师拿一张纸在背后撕开,让学生猜撕成了几片?这里主要是让学生说撕成几片判断的根据。然后问:4片纸这样撕下去,能撕成2010、2011、2012片吗?最后从最简单的数据开始,发现规律,应用规律:1、4、7、10、„„从而引出本课的指导思想:华罗庚的知难而“退”,即他强调要教给学生数学思想——知难而“退”,在本节课中就是知难而退、退、退、退、进、进、进,回头看,找规律。在徐老师的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他给学生营造的民主、和谐的环境,充满童趣、乐趣的课,他轻松自然的体态,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着每一位学生和在座的每一位听课老师,我们从他的课堂中愉快地体验出了现代数学教学的理念。
在黄爱华老师《圆的认识》一课中,他首先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下水道井盖抛出问题“井盖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接着以“哪种抛圈游戏最公平?”、“汽车的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这些问题贯穿全课,引导学生探讨、自学、讨论,通过让学生折一折,初步认识圆心、直径、半径,接着通过找圆心、半径、直径概念的关键词,孩子们扎实透彻地理解了这三个概念的核心本质。在此过程中,黄老师还和孩子们打成一片,请学生来当“小先生”,教学生要成为“真”老师,如教“小先生”
学说:“请大家听我说——”、“我要强调的是——”、“大家有什么问题想问我吗?”、“感谢大家听我的分享!”,就这样轻轻松松的带领学生把直径学会了。在让学生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半径都相等时,学生有了前面折一折的活动经验作为基础加上形象课件的演示,学生充分理解了为什么直径、半径都相等,为什么有无数条,为什么还要在同一个圆内,学生的生成自然流畅,理解的水到渠成。黄老师的这一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千课荟萃,万人共享,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天,但是专家、名师们给我带来的精神大餐,让我享用不尽,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会积极总结经验,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们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第五篇:千课万人
“千课万人”小学纸艺培训心得体会
3月24日—27日,我有幸在杭州参加了千课万人为期三天的培训,此次培训对我来说感触颇多,接下来我谈一谈此次培训给予我的一点思考。
温馨而淡雅的教学方式
来自台湾新竹大学的吴望如教授给大家带来了《美术课——《纸艺术教学》。首先对台湾老师的第一印象便是亲切和蔼,感觉他们身上具备着一种“温馨”的气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礼仪细节,在整场讲座中都是用“您”作为称呼,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坚持,更是我应该学习的地方。
吴教授的纸艺术课程与我想像中的并不同,他并没有用课件,而是亲身示范,从中让我领悟出“多站在学生角度思考学生需求”是多么的重要。
开场跟老师们互动,让大家先折小时候自己玩的纸飞机,而几乎所有老师都存在一个思维定势的问题,两种飞机没有翼,也都是完整的。这无疑是对纸飞机的理解的定势,不禁让我反思现在的孩子们会如何面对这样的题目。吴教授向我们传达了新的理念,通过重新建构去打破常规思维,先解构再建构。课堂上教我们叠出九种纸飞机,让我们在自己创新两种纸飞机。例子中现场的解构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培养他自我探究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口中的“魔术师”,也就是剪刀,它的作用,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工具,而是打开孩子思维的魔法。
甜蜜而芬芳的学习过程
于我而言,手工一直是弱项,所以手工课是难题。幸运的是此次有幸聆听吴望如老师的纸艺课,吴老师对于纸艺的热爱和研究,呈现出绝美的纸艺作品,不禁让我也很想去尝试去努力。
纸艺讲座让我对“纸”有了新的认识,其实它不单单是一张纸,如果你用心去研究它打造它,它就像你的孩子,它的可塑性极强,而且取得也容易,通过折叠、切割、弯曲等方法能变出丰富的种类。而纸艺作品分为平面作品、半立体作品和立体作品,不同的种类给人的视觉效果完全不同的,但是都很美妙。
吴老师通过以身示范,教会了我们“各种纸飞机”、“四巧板、五巧板、七巧板” “解救动物、仙人解套、大嘴兽、隐藏的空间” “大嘴鸟、鱼、各种鸟”“纸螃蟹”等作品,让我们领略到了纸艺的博大精深。
在纸艺教学方面要根据纸质的不同去设计课程内容,并且要体验、感受,这比技巧练习更重要。
短短的三天培训,让我体验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模式,我们应该学习吴教授的这种授课方式:既要让学生学习基本的方法,更要让孩子自己去想象和创造。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乐意去学去想去创造。——这就是我本次学习的最大收益:折纸或剪纸不只是单一的模仿,要通过老师所教的基本工艺方法,让孩子自己想象,拓展他们天马行空的思维——即要有思考、创新,如果思维被固化,就会毫无变化。课堂不只是单一的传授,更多的时候是引导孩子的创新思维,让孩子在学中玩,玩中学,学习中发挥想象并享受创造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