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度创新培育科创人才集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以张江核心区为例

时间:2019-05-15 00:09: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制度创新培育科创人才集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以张江核心区为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制度创新培育科创人才集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以张江核心区为例》。

第一篇:以制度创新培育科创人才集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以张江核心区为例

以制度创新培育科创人才集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以张

江核心区为例

功能介绍

张江平台经济研究院,最接地气的社会智库,政企联动的直接桥梁,四新经济的服务平台。文

/

陈炜(张江平台经济研究院院长)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人才是支撑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集聚发展决定上海科创中心的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关系到科创中心建设的成败。上海是长三角乃至全国的人才高地,具有吸引各类人才的综合优势。但是,与纽约、硅谷、东京筑波等相比,在高精尖人才集聚上存在差距,在体制机制上存在短板。必须以制度创新寻求新突破,造就集聚一批世界水平的顶尖人才和首席科学家、企业家领袖、高技能工程师,培养集聚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团队。

一、科创中心建设增强了科创中心的人才高地功能 上海建设科创中心以来,牢牢把握人才集聚大举措,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相继出台“人才20条”和“人才30条”,同时,聚焦自贸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双自联动”改革创新,深入创建国家级人才改革试验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人才资源,激发激励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为推动科创中心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以张江核心区为例,在集聚人才队伍、优化人才机制、配套人才生态三个方面增强了科创人才高地的优势。

(一)集聚培养各类创新创业人才 目前张江核心区拥有各类人才约36万人,平均每年新增两万科技人才。形成四大人才群体:一是海外高层次专家和科学家人才群体,引进3位生命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得主,引进培养中央“千人计划”专家116人,占全市20%,其中,依托创新创业引进培养的“千人计划”创业人才约占全市60%。二是创新型企业家群体,共集聚创业者一万多人,主要集中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优势领域。三是研发人才群体,共有5.38万研发创新人才,是长三角乃至全国研发创新人才最为集聚的区域。四是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共有20多万科技人才,其比重相当于美国硅谷的水平,支撑了优势产业的集群化发展。

(二)优化人才发展机制 以落实“人才30条”为契机,积极探索与科创中心建设相配套的人才发展机制。一是优化市场化的人才评价机制。从领军人才评价和人才团队评价两方面突破和培养造就。张江的人才评价标准正在向用人单位为主体的市场标准评价转型,在评价方法上由企业家组成评委进行打分,每年度评选产生一批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卓越人才”,一批研发创新和高技能的“优秀人才”。二是以设立院士工作站、研究生联合培养为抓手,探索社会化的人才培养机制。积极推进院士工作站建设,对设立院士工作站的企业或有院士参股的企业,给予100万元人民币的一次性奖励。促进园区一批创新企业与复旦、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等5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联合培养给予政策补贴,支持在赛场上培育“千里马”。三是以多证联办为抓手,探索人才服务便利化机制。对接落实公安部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出入境政策“新十条”,加强“多证联办”试点,优化、缩短海外人才“多证联办”试点的办理流程和时间,为外籍高层次人才在申请永久居留、居留许可、人才签证,以及外国留学生实习、就业、创业等,提供政策支持和配套服务。

(三)完善人才“双创”生态环境 一是为高层次人才创业提供载体建设。2016年,张江孵化器迅速增加至60多家,孵化面积达到40多万平米,在孵企业两千多家。目前,已与以色列、新加坡、俄罗斯等国成立了“中以创新中心”“中新创新中心”“中俄联合孵化器”,推动微软、英特尔等国际知名创业服务组织落户张江。在以色列特拉维夫、海法和美国硅谷、休斯顿,设立海外孵化基地。联合GE、联合利华、博世等跨国企业,打造了“跨国企业联合孵化器”。“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率先挂牌,对离岸创新创业项目给予资金奖励和政策配套。二是优化“双创”人才生活环境。让人才安居乐业,落实人才居住、子女教育和医疗服务的生活配套。在人才公寓上,共推出人才公寓5000余套,总计约25万平方米,满足1万余人的居住需求;张江科学城将大规模建设租赁房,使各类人才安居乐业。在子女入学、医疗服务等方面,也给予优质资源的配套。

二、以制度创新举措推动科创人才队伍的国际化、市场化、高端化习总书记对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提出新要求,特别要求增强国际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这就决定了上海不能满足于做全国的人才高地,而且要做全球的人才高峰。以全球视野看上海,上海虽然有一定的城市竞争力,但在人才高峰建设上还有差距和短板。一是人才队伍国际化不足,上海国际人才占比在全国最高,但是与纽约、伦敦等国际大都市国际化人才相比,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上都还有较大差距。二是人才制度市场化不足,在人才评价、人才流动、人才激励上,都存在制度限制,开放度不够,市场配置不足。例如,在绿卡管理上,我们与美国的EB1技术移民、印度海外公民证等移民政策开放度上差距较大,美国每年有数十万技术移民,印度五年内已引入100万技术移民,而上海历年来获得绿卡外籍人员可能也就是几千人。在户籍管理上,我们对科创人才也没有特殊的引进落户政策。三是科创人才高端化不足,上海在长三角乃至全国是高端人才最为集聚的区域,但是与国际先进相比,缺少为科创把方向的战略科技人才、整合资源的领军人才和行业领袖的企业家人才。在硅谷,很多高科技企业都聘用国际大师级人才来指导把控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的方向,培养了惠普、英特尔、FACEBOOK、苹果、谷歌、特斯拉等一代又一代世界级领袖企业,而上海在高科技引擎企业和行业领袖人才的培育上,与硅谷、中关村、深圳、杭州都有差距。为了提升上海科创中心人才队伍的国际化、市场化、高端化,提出如下建议:

(一)推进实施“人才高峰”项目支持工程 建议在“人才30条”的普适性基础上,制定出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峰人才特殊政策。选准上海具有国际领先优势的科创领域,例如新药研发、脑计划、精准医疗、量子通讯、高端集成电路芯片和装备、智能制造等,政府对人才高峰项目在研发投入上给予重点支持,在成果转化创业上给予资源配置的聚焦。支持人才高峰项目攀登世界科技创新高峰,并带动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培育世界级领袖企业。

(二)落实外籍高层次人才的国民待遇 外籍高层次人才,包括诺贝尔奖等国际大奖人才、“千人计划”人才、外籍首席科学家、外籍企业家领袖人才、符合申办永久居留条件的人才等,以“绿卡 身份证”的创新模式,在申办科技企业、银行贷款、市场准入、政府采购和生活待遇等方面,进一步落实国民待遇。

(三)落实“人才高峰”团队的市民待遇和生活待遇 对于被认定为人才高峰团队的项目,给予其团队成员市民待遇和生活待遇。一是直接落户。建议对符合条件的团队成员取消本市社保和个税的积分管理,探索一步到位给予落户的绿色通道。二是以租赁房解决居住需求。张江科学城规划建设高品质租赁房国际社区,直接以低租金长周期分配给“人才高峰”团队,同时,为柔性引进的海外创新人才提供短期租赁公寓。三是优化“人才高峰”团队的医疗和教育配套服务环境。引进国际知名医疗机构和教育机构,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高端和涉外教育医疗机构,为人才团队的子女入学、医疗保障提供便捷服务,以团购形式支持海外人才在沪就医使用国际商业医疗保险结算。

第二篇:中国海创周:以人才为核心打造区域核心竞争力

打造国际一流环境、助推人才创业发展

2012中国海创周:以人才为核心打造区域核心竞争力 “北有大连海创周,南有广州留交会。”作为全国两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品牌活动之一,6月27日至29日,2012中国“海创周”在大连开幕。自2000年首届中国海外学子辽宁(大连)创业周举办至今,中国海创周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不断探索有利于海外学子归国创业的体制创新和平台建设,在实现区域竞争力稳步提升的同时,也实现了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出席开幕式大连市人民政府市长李万才在致辞中说:“海创周对大连全球引进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辽宁乃至全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他表示,当前大连正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及现代产业集聚群的建设。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大连迫切需要数量众多、更具创新力的优秀人才,为经济创新发展提供智力资产。

据了解,为了使海归及来华人员得到国际化的创业环境,最大限度地实现对接,中国海创周积极构筑了四大平台——项目对接平台、人才对接平台、资本对接平台、信息对接平台,目前,海创周已经形成了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汇聚、高端岗位需求的汇聚、海归创业载体的汇聚、对接合作企业的汇聚、“阳光雨露”政策的汇聚、辽宁省城市群及特色产业基地的汇聚的核心内涵。

在2011年的中国海创周上,大连佳姆公司董事长张建军有幸成为第二批海创工程入选者,其公司项目也被列为大连市海外学子尖端人才归国创业工程一类资助项目。一年之后在与记者聊起项目的推进情况时,张建军仍然抑制不住感恩之情。“去年我们有幸得到海创周第二批海创工程的支持,借助政府支持,我们的企业也在过去一年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海创工程在某种程度上是政府公信力的一种支持,而这个支持力度并不仅仅只是资金的问题,可以说是全方位方方面面的支持。”他坦言,公司已经形成了初步的销售模式,现在已经进入到快速增长期。

走访中多位与会专家对记者表示,在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各地政府应重视高层次人才需求的个性化趋势,发挥产学研合作优势,丰富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手段,强化人才引进的产业导向。大连以人才为核心不断将中国海创周推向新的高度,在实现区域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的同时,也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供了建设性思考。搭建高端创业平台 实现人才国际化

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施正荣——世界上第一个攻克“如何将硅薄膜生长在玻璃上”难题的人,引领和带动中国光伏新能源产业发展;兵器工业集团季华夏博士主持建成我国第一条“主动式OLED微型显示器生产线”,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家能生产该类产品的国家。

这是6月27日在2012中国海创周上举办的“千人计划”成果展的部分展示内容,作为

重要的国家级海归创业人才引进平台,海创周积极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搭建海外人才与国内用人单位的交流平台,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带动我国人才体制机制创新。

2008年底,中央决定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即用5-10年时间,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企业和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有重点地引进、支持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

今天的人才结构即是明天的产业结构,12年来,海创周一直致力于搭建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平台,通过人才结构优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以实现人才发展与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为止,海创周累计吸引了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万余名留学人员、1200余位国外客商,与1.8万多家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进行了合作洽谈,共签订4800余项合同;另有6800多名海外学子通过海创周回国就职,有3200多名海外学子通过海创周回国创业,创办企业2100多家,获专利4700余项,累计创造产值5000多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千人计划硕果累累,推动创业国际化

海创周举办期间,会场设置了主题为“为梦想而奋斗,与祖国共成功”千人计划成果展,展出近年来千人计划取得的累累硕果。2008年实施国家“千人计划”以来,海创周成为贯彻“千人计划”的一个平台载体,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

据不完全统计,创新类“千人计划”专家回国后发表重要文章和专著4416篇(部),其中国际顶级刊物Nature、Science论文50篇。截至目前,“千人计划”已引进2263名海外高层次人才,他们归国(来华)后,在科技创新、技术突破、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中国将以实施“外专千人计划”和高端外国专家项目为契机,把引进国外智力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增强效益、优化结构上来,重点引进一批能够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新兴学科建设的领军人才,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探索建立高端外国专家创新创业基地,并引进一批重点领域国际化创新团队。

为了使海归及来华人员得到国际化的创业环境,最大限度地实现对接,中国海创周积极构筑了四大平台——项目对接平台、人才对接平台、资本对接平台、信息对接平台,目前,海创周已经形成了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汇聚、高端岗位需求的汇聚、海归创业载体的汇聚、对接合作企业的汇聚、“阳光雨露”政策的汇聚、辽宁省城市群及特色产业基地的汇聚的核心内涵。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助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扩大国际人才智力开放合作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中国正在成为全球优秀人才实现创新创业梦想的热土,未来十年,是中国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的关键期,也是海外人才回国创新创业的机遇期。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人才国际化趋势,我国将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引进高端紧缺人才,是为了满足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巨大需求。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加大引才力度,完善引才政策,优化人才服务,为海外留学人才回国创新创业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自从2010年海创周升级为国家级平台后,不仅受到留学人员更加广泛的关注,众多城市、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国内外创业投资机构争先恐后来连抢人才。据了解,清华、北大、上海交大、复旦等25所重点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航空研究院等17个国家级研究单位,以及神华集团、中国商飞、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等大型央企都参加了本次展会。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国际人才的需要,千人计划将扩展成万人目标,将重点逐步设置到吸引外国专家。对引进的外国专家,除享受“千人计划”现有政策外,还将提供国民待遇、特殊照顾、事业平台、经费支持等优惠政策,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优质服务。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人才,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关键靠自主创新。作为重要的国家级海归创业人才引进平台,海创周积极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搭建海外人才与国内用人单位的交流平台,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带动了我国人才体制机制创新。关于“中国海创周”:

中国海外学子创业周(简称“海创周”)由中央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小组指导,由国家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辽宁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由大连市人民政府和辽宁省科技厅等单位共同承办,旨在加快推进海外留学人员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满足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海外高端人才的大量需求,推动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全面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第三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分析

--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前行,我国的金融机构也在不断的完善提高,商业银行的数量和规模也在逐渐扩大,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也趋于激烈,商业银行要想在众多的金融机构中得以生存发展,必须在发扬自身优势的同时,提高和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本课题就此展开了研究,以中国农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对当前农业银行在竞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有针对性的给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提高

目录

第一章研究背景 3 1.研究背景 3 2.我国商业银行发展 3 第二章核心竞争力概述 4 1.核心竞争力的提出 4 2.我国商业银行现状分析 4 3.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6 4.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 7 4.1信息优势 7 4.2完善的交易网络 7 4.4成熟的市场拓展能力 7 第三章农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现状 8 第四章农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理财产品金融创新为例 8 1.产品同质化导致恶性竞争 8 2.缺乏专业理财人员 8 3.理财产品信息和风险披露不够 9 4.银行营销观念落后 9 5.分业经营限制金融业务的发展 9 6.收入结构不均衡,盈利模式面临挑战 10 第五章中国农业银行发展建议--以理财产品金融创新为例 11 1.重视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树立品牌效应 11 2.培养专业的高素质理财人员,构建高效率理财团队 11 3.提供真实的理财产品信息 12 4.以发展眼光进行金融业务创新 12 5.做好个人理财产品的宣传和营销创新 13 6.针对分业经营进行金融创新 14 总结 14 参考文献 15 第一章研究背景 1.研究背景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加速转变,我国商业银行外延增长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中国金融业的成长,从根本上得益于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和改革开放的良好环境。在高投入、高产出的经济增长模式下,我国商业银行走出了一条“融资→放贷→再融资→再放贷......”的典型外延扩张路径。这一发展的优点,是在好的经营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能够实现高成长和高盈利,而缺点则是资本占用较高、风险相对集中,逆周期发展能力不强。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在地区差异趋于弥合、城镇化进程放缓、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环境治理成本不断上升等因素综合作用下,不远的将来中国经济高投入、高产出的增长格局将发生根本改变。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主的“索洛剩余”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将不断扩大,资本和劳动等传统要素的贡献则相对降低。中国银行业长期以来经济高增长带动信贷高投放、以信贷高投放促进经济高增长的经营环境渐行渐远,“十一五”期间超常规规模增长的态势难以再现。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顺应经济特征的变化,大力推动业务结构调整,实现向“绿色”、“低碳”增长的转变,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2.我国商业银行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国内金融格局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强。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纷纷启动了经营战略转型,期望实现从传统的以“高资本占用、高速资产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型规模扩张,到“低资本占用、高资本回报”的内涵型质量增长的根本转变,并着力于自身综合实力的提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转型初见成效。但是,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还处于起步阶段。深入推进经营战略,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市场化改革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中央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调控方式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主要通过间接手段引导和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银行业的监管,也由行政管理为主转向以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确立了我国商业银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的市场地位。这些变化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多样化发展,从理论上讲,转型是指事物的结构形态、运转模式和人们的观念根本转变的过程。具体到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其实质是我国商业银行依赖什么要素,借助何种手段,通过怎么的途径,来实现业务规模的扩张、盈利能力的提升和银行价值的增长,是我国商业银行主动求变、主动创新的过程。

第二章核心竞争力概述 1.核心竞争力的提出

何谓核心竞争力?其概念由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普拉哈拉德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在其合著的《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发表于1990年的5月到6月的哈佛商业评论)中首先提出来的。他们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有关如何协调多种生产的技能和整合不同的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从产品或服务的关系方面来看,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包含在公司核心产品或者服务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知识和技能的集合体。

在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观点看来,核心竞争力首先要有助于公司进入不同的市场,它应该成为公司扩大经营的能力基础。另外,核心竞争力在创造公司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顾客价值贡献方面作用巨大,它的贡献不仅仅是一些普通的、短期的好处,更多地体现在实现顾客最为关注的、核心的、根本的利益。最后,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是难以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和复制的。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说过:“创新(能力)是海尔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它不易或无法被竞争对手所模仿。”

核心竞争力,又可称为“核心(竞争)能力”、“核心竞争优势”,指的是组织或企业具备的能够应对变革与激烈的外部竞争,并能优胜于竞争对手的能力的集合。

远大总裁张剑定义为:核心竞争力通俗讲就是一种独特的,别人难以依靠简单模仿而获得的能力。

2.我国商业银行现状分析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际国内金融格局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强。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纷纷启动了经营战略转型,期望实现从传统的以“高资本占用、高速资产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型规模扩张,到“低资本占用、高资本回报”的内涵型质量增长的根本转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转型初见成效。但是,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转型还处于起步阶段。深入推进经营战略转型,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理财产品业务方面,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在不断扩大,产品不断丰富由于理财产品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其迅猛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自2004年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快速发展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样式种类、发行款数与资金规模都开始急剧膨胀。在2008年我国商业银行累计发售7799期理财产品,新募集资金约合人民币为23055亿元。同期保险理财产品、信托理财产品、公募基金和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新募集资金分别约为6243亿元、5637亿元、1827亿元和226亿元。随着央行加息后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收益普遍提高、楼市调控、股市震荡等市场因素,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异常火热。2013年成为名符其实的理财年,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2013年各商业银行共发行22379款理财产品,相比2010年增长97.0%,人民币产品同比增幅超过1倍,外币产品增幅超三成,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成主流,短期理财产品收益提高尤为显著。我国商业银行发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已实现与股票、汇率、利率、艺术品、消费价格指数、二氧化碳排放量、世界杯足球赛等多类标的挂钩。例如北京银行“心喜”理财产品与消费价格指数挂钩,民生银行“鼓浪屿”产品与生物能源商品指数(包括糖、玉米、大豆)挂钩。据统计,2007年发行的3000余只理财产品可以分为8类基本结构和上百种衍生结构。另外,在一些高风险的理财产品中,还创新出了优先受益人和一般受益人的分层结构安排,例如工商银行的结构化“打新”产品,通过优先、次级的信托结构安排,使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分享不同的投资收益。

随着电子商务的介入,商业银行的业务领域得以进一步扩张。电子商务融合了银行,证券,保险等分行业市场,减少各类金融企业同客户的重复劳动,拓宽产品创新的空间,为客户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在电子商务的经营方式,产品创新的空间包括了银行存款、贷款,结算,财务顾问,证券经纪,信托,保险代理业务,同时也为信息查询,银行对帐,工资,定向转移,网上购物等业务提供了办理服务。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提升银行信用,赢得更多的客户。商业银行可以更好地利用信息服务为客户,那么就能拥有更多的客户,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因为其存在高效信息交互和优质服务的优势。因此,银行的经营理念正逐步从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电子商务的加入,使银行业务自动化,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客户提供“AAA式服务”(Anytime Anywhere Anyway),使客户在任何条件下可以得到指定的银行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市场化改革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中央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调控方式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主要通过间接手段引导和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银行业的监管,也由行政管理为主转向以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确立了我国商业银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的市场地位。这些变化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多样化发展,从理论上讲,转型是指事物的结构形态、运转模式和人们的观念根本转变的过程。一个企业的成功转型,就是企业主动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运行模式和发展战略进行动态调整创新的过程,将旧的发展模式转变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模式。具体到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战略转型,其实质是我国商业银行依赖什么要素,借助何种手段,通过怎么的途径,来实现业务规模的扩张、盈利能力的提升和银行价值的增长,是我国商业银行主动求变、主动创新的过程。

3.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偷不去,指别人难以模仿的部分,比如商业银行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包括品牌建设、企业文化等。

买不来,指无法从市场上获得的资源。通常人们以为人才是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但这也必须以人才不能流动为前提。

拆不开,指企业的资源、竞争力必须整合,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才能产生价值,创造利益,分开则不能。比如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带不走,指资源的组织性。个人的才能、技术是能够带走的,即便身价很高的人才也不一定就是稳定的核心竞争力。要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整合企业所有的资源。比如企业决策层面的领导力问题,该特点适用于商业银行的战略规划。

溜不掉,指企业持久竞争力的提高。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具有动态发展性。企业的长期成功依赖于不断更新的且具有生命力的核心竞争力,而创新是实现核心竞争力不断更新的唯一途径。这就牵涉到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问题。

4.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

4.1信息优势

与证券公司、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相比,商业银行有专门设立的相当规模的研究部门、较为完善的信息处理平台作为证券公司的研究信息库和产品研发加工厂。商业银行研究部门在社会金融形势与地区经济、证券市场发展与理财投资等领域通常有着长期深入的研究,为商业银行业务的研发提供了必要的信息支持。

4.2完善的交易网络

在交易手段电子化的今天,进行金融工具投资最终离不开交易网络的支持。在国内,商业银行是最早实现全国集中交易和结算的,银行可以通过先进的交易系统,与证券公司、信托、保险等展开跨行业的合作,为其拓展市场提供硬件上的保障。

4.3专业优势

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风险控制、证券投资组合最优化、投研实力、市场操作技术方面均享有权威地位,这些都是其他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这种专业优势也造就了其能为特定的客户群体量身定制业务,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金融工具品种的增加,商业银行的专业优势将更加突出。

4.4成熟的市场拓展能力

从客户群体来说,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门槛较低,其客户群体相对广泛。由于此前的业务,商业银行在掌握大客户资源方面具有经验优势;由于拥有众多营业网点和数量可观的经纪队伍,相比基金公司,商业银行在开发中低端客户上也具有先天优势。

第三章农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现状

中国农业银行是我国四大商业银行之一,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财富》评为世界500 强企业之一,具有相对品牌网点优势。本着以“服务三农”为主导思想的股份制改造随着改革的不断行进,其品牌与信誉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及青睐。二是具有相对客户资源优势。从城市到农村,农业银行有着最广大的人脉资源,特别是具有农业产业化客户群体资源优势。同时,农业银行及时、安全的资金汇划系统提供了快捷、优质的服务,吸引了大批高质量客户。此外,农行结合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创新推出多种融资方式,解决了部分县份企业及农户融资难的困难,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起了促进的作用,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同时,农业银行各分行紧紧跟随市场趋势,及时捕捉客户需求,围绕理财产品、服务套餐、代理业务、渠道拓展等重点领域积极开展产品创新,其中不乏“掌尚钱包”、“金穗市场通”、“杭州商宝”等一批领先同业、具有明显前瞻性的产品。农业银行各分行还为客户量身定制理财产品506款,极大地推动了创新业务发展。

第四章农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理财产品金融创新为例 1.产品同质化导致恶性竞争

一家银行刚刚开发出新的理财产品,其他银行就立刻跟进,尽管名目互不相同,但功能特点类似、投资收益相当。由于金融产品无法申请专利,所以金融产品易复制的特点就在各个商业银行的激烈竞争中一览无余。自2002年实行浮动佣金制度后,银行的经纪业务进入激烈竞争时代,各个银行为争夺客源,除了降低佣金费率外,还进行了其他如送保险、免开户费等竞争手段,最终上升到了对优质客户的争夺,由于缺乏经营特色,业务趋同,银行的经纪业务从垄断性竞争变成了完全竞争,甚至出现恶意竞争现象。2.缺乏专业理财人员

农业银行个人定向理财业务主要受到基金和私募等的竞争,纵然银行有明显的品牌优势,但人才资源不足仍将是限制其发展的主要问题[9]。农业银行中的许多理财人员,缺乏相应的金融经济分析水平,目前,受限于人才制约,大部分银行对于金融业务心有余而力不足,有能力的银行会将之作为业务拓展的一部分,而更多银行还是将注意力放在经纪、投行和自营三大块业务上。

3.理财产品信息和风险披露不够

对于客户来说,理财产品说明书是投资者了解产品信息的唯一的书面资料,其他多来自于金融机构业务人员的口头介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理财产品说明书多数比较简单,投资者能够从中获取的信息较为有限。同时,业务人员与投资者交流时,对产品的使用风险或负面影响提示不够甚至避而不谈,通过概念转换误导消费者进行金融消费,通过合同安排或制度设计免除其法定义务等,使得投资者在不知不觉中遭受了利益损失。同时,农业银行在编写有关产品宣传材料时,风险提示的不充分主要体现在没有提供必要的示例说明[10]。风险提示则只是简单的列示:如对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本理财计划有投资风险,您只能获得合同明确承诺的收益,您应充分认识投资风险,谨慎投资”等话语,未对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进行详细说明。对一些挂钩较为复杂的金融业务,在与客户签订合同前,并未提供理财计划预期收益率的测算数据、测算方式和测算的主要依据。4.银行营销观念落后

我国农业银行的理财产品的宣传多通过宣传栏,宣传视频,缺乏有效的宣传,消费者对于理财产品的了解比较少。

5.分业经营限制金融业务的发展

由于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分业经营体制,银行、证券、保险这几个行业都是严格分开经营的,业务不能交叉,三个市场处于相对分隔状态,导致金融业务中的个性化服务只能在较低的层面操作,银行无法利用证券和保险这两个市场实现增值,这种方式大大削弱了证券、银行和保险机构之间的合作能力,妨碍了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削弱了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综合理财产品的能力,不利于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全面发展。因此商业银行提供的个人理财服务,还只能停留在咨询、建议或者方案设计方面,不能真正代理客户进行组合投资,银行理财服务中的核心业务即增值业务大都无法办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金融业务的发展。6.收入结构不均衡,盈利模式面临挑战

当前中国我国农业银行的收入主要分为利息收入业务和非息收入业务,根据统计,截至2015年12月30日,我国农业银行的绝大部分收入依然来自于利息净收入,行业平均占比高达82.61%。对利息业务收入如此高的依赖度和海外同业形成了较大反差。

我国农业银行巨大的利息收入除了享有被管制的利差优势外,大量放贷产生的规模效应也是重要因素之一。从根本上讲,银行用于放贷的资金其实挤占了本应投向直接融资渠道的资金,市场投资者(基金/机构/散户)本应可以成为其他上市公司的股东,结果把钱投向了银行。这一趋势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将形成大银行-小资本市场的格局。金融体系中的相当一部分资金都通过银行流转,银行左手吸存,右手放贷,资本充足率一旦不足就寻求二级市场融资进行补充。这种模式短期看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从长期来看是蕴藏着巨大风险的。

不过把全部责任都推给银行似乎也不客观。事实上从数年以前,监管部门就已经提出了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力求构建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协调发展的金融市场体系。但截至目前,我国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始终在曲折中艰难前行。

股权融资方面,虽然在2009年推出了创业板,但由于拟上市企业太多,无数企业只得在被推得水涨船高的显性和隐性上市门槛前望而却步,中国的纳斯达克并没有出现;债券融资方面,国内资信体系建设的滞后和产品种类的匮乏导致低级别企业债和城投债的投资收益和风险难以得到统一,投资者不敢贸然出手。最终,企业和个人不得不继续主要依靠银行借贷的融资方式,直接融资占比难以较快提升。

依据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统计,在2012~2014三年间,全国金融体系融资总额中分别有约82.1%、81.5%和79.2%是由银行贷款提供的,这一比例虽然的确逐年下降,但仍然显著高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说明我国直接融资还远未达到与间接融资协调发展的水平。

即便在我国农业银行内部的损益表上,我们也可以看到来自于公司客户的收入明显大于零售客户的收入。除去文化传统上中国居民不喜欢个人负债等民族性格因素外,比较重要的一点在于过去的十年不单是银行业大发展的时期,也是超大型国企集团在各自领域内进一步实现资产、业务集中的时期。他们作为我国商业银行无可置疑的战略客户为银行带来了巨大的业务量,经常是一个战略客户比上万个零售客户的业务总量还要多,因此也成为了众多银行竞相争夺的“香饽饽”。在激烈的竞争下,我国商业银行只能无条件地向这些强硬的大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大量资源被倾斜向大型战略客户,零售业务被迫受到挤压,业务结构的不平衡难以得到迅速根治。

长期以来,中国农业商业银行形成了资产结构以信贷为主、客户结构以对公大客户为主、收入结构以利息收入为主的“单一结构”特征。目前我国银行业收入80%以上来源于存贷利差,利差收入是目前我国银行业盈利的主要来源。“十二五”规划已明确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资金完全市场化定价将逐步成为现实。利率市场化将导致金融机构存贷款竞争加剧,利差收窄,并带来逆向选择、储蓄分流、债券资产缩水等风险。历史经验表明,无论是美、日等发达国家,还是巴西、智利等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银行业都遭受了较大冲击,甚至有部分银行破产倒闭。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风险管理等经验不足,即将到来并可能加速推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将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强弱分化,甚至面临生死考验。

第五章中国农业银行发展建议--以理财产品金融创新为例 1.重视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树立品牌效应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同质化导致的行业间的恶性竞争对于农业银行的发展乃至整个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盲目的“跟风”复制他人理财产品非但不能为自身银行带来丰厚利润,还会导致整个个人理财产品客户群的流失,针对这种现象,农业银行应该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和势力,针对性的设计理财产品,提升产品价值,做好市场的调研工作,针对自身的特点和客户群的需求创造有自身特色的理财产品,加大理财产品的创新力度,让自身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占据独特的位置,树立自身的品牌效应。2.培养专业的高素质理财人员,构建高效率理财团队

专业理财人才的缺失是制约我国农业银行金融业务发发展的又一大因素,专业的理财人员和理财团队个能够更好的针对客户的需求提供更精确的理财信息以及建议,他们与客户的直接接触会无形中代表着商业银行的形象,因此,选拔,培养高素质理财人员非常重要。农业银行应该建立自身的理财人员选拔,培养体制,培养出专业的理财人员,建立高效率的理财团队,与客户建立长久的合作共赢关系,扩大自身客户群。3.提供真实的理财产品信息 客户是农业银行的衣食父母,农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应该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切实从客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能欺骗,误导消费者,银行应该提供真实健全的理财产品信息以及产品的风险指数,针对不同的客户,不同客户需求给出相应的建议,向客户传达正确的理财信息,这样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4.以发展眼光进行金融业务创新

跨时间思考亦即不断参与并促成外部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农业银行发展的历史还相当短,银行上的投资品种还不够丰富,而管理层对基础性产品的推出还比较谨慎,但从长远来看,中国的银行上的产品内容、运作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也将与国际接。因此,积极研究未来我国银行的发展变化,顺应政策层面的创新并籍此开发相应的衍生产品和服务无疑当是银行的重要创新思考模式。

当前银行应当回归金融机构本色,恢复银行从事产品创造和产品销售的主攻领域,着力发展创新经济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在市场细分中明确自身业务特色和市场定位,在适应行业规范发展的新机制前提下转变业务模式,实现创新发展。对于经济业务,从简单的通道服务向增值服务转型,通过建设高素质投资顾问团队,提高经济业务水平,对于投行业务,增强业务拓展能力,提高证券发行的定价能力,打造其核心竞争力,对于证券投资业务,积极探索新的投资盈利模式,调整投资规模。最终积极开展业务创新,拓展多元业务渠道,促进银行的健康发展。

要正确处理好发挥传统优势与打造新优势的关系。经营战略转型是对现有经营结构、管理体制和发展方式的战略性调整。但是这不意味着对传统优势的抛弃。对已经形成优势的领域,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已有的优势必须得到继续巩固、强化和扩大。同时,针对自己的不足与劣势,要集中力量加以弥补,努力变劣势为优势。更重要的是,在同业竞争白热化的趋势下,中国农业银行必须进一步开发独有优势、寻找潜在优势,在不断增进新优势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要积极进行业务拓展并强化管理。在经营战略转型过程中,要实现有质量、可持续的发展,管理是基础。中国农业银行必须大力建设能够全面、准确监测和防控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5.做好个人理财产品的宣传和营销创新

农业银行应该加强对于理财产品的宣传和营销,银行可以通过媒体,一对一宣传等方式让消费者对更加深入的了解个人理财产品的特点。在营销渠道上,客户资产管理产品可以通过银行进行直销,也可以通过银行渠道进行分销。这意味着,银行在直销的同时,还可以把营销的力量放在银行渠道的拓展和服务方面,银行可以自己或配合银行在营销网点有条件地向“私人理财中心”的模式发展,瞄准高端私人客户群体进行重点营销。在营销推广方式上,银行要根据金融产品的不同目标客户群、渠道和产品特点确定不同的营销模式。面对这一形势,银行要在稳定和巩固传统经纪业务的同时,快速积极地通过各种营销模式发展新的集合产品客户群体和“一对一”的资产管理客户群体。

进入“十二五”后,由于:(1)资本充足率要求不断提高;(2)贷款拨备比率的大幅提高导致银行新增贷款当年收益被大量对冲,即使息差下降,也无法立即以量补价;(3)银行股东为了维持控股比例不下降,很可能要求农业银行降低增长速度等因素的影响,农业银行的贷款增速可能开始逐渐放缓,并亦步亦趋地改变以贷款增长和管制利率为主要驱动因素的业绩增长模式。

在新的形势下,监管机构可以考虑的政策引导方向包括:(1)在5年或者更长的周期内渐进式放开利率管制,实现利率市场化,真正改变以利差收入为主导的中国农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基础;(2)不能完全否定金融创新,而是应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适度放开对好的创新产品的管制,为中国农业银行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3)继续大力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扶持直接融资业务,以弥补农业银行逐渐“脱媒”后留下的资金断层。

而农业银行需要考虑的发展方向包括:(1)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在包括中小企业、地方政府平台、个人信贷以及新兴产业等较陌生的领域做好风险定价;(2)积极探索利率市场化后的非息业务发展增长点;(3)在日渐严格的资本监管下,合理利用杠杆,发挥资本的最大效力。

6.针对分业经营进行金融创新

分业经营体制大大限制了农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宣传和推广,由于我国政策规定银行,证券,保险行业的分业管理,各大商业银行可以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看准政策的“空白点”积极进行金融创新,加强同证券,保险行业的合作。跨时间思考亦即不断参与并促成外部的发展趋势。目前,中国农业银行发展的历史还相当短,银行上的投资品种还不够丰富,而管理层对基础性产品的推出还比较谨慎,但从长远来看,中国农业银行的产品内容、运作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也将与国际接轨。因此,积极研究未来中国农业银行的发展变化,顺应政策层面的创新并籍此开发相应的衍生产品和服务无疑当是银行的重要创新思考模式。

当前银行应当回归中介机构本色,恢复银行从事产品创造和产品销售的主攻领域,着力发展创新经济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在市场细分中明确自身业务特色和市场定位,在适应行业规范发展的新机制前提下转变业务模式,实现创新发展。对于经济业务,从简单的通道服务向增值服务转型,通过建设高素质投资顾问团队,提高经济业务水平,对于投行业务,增强业务拓展能力,提高证券发行的定价能力,打造其核心竞争力,对于证券投资业务,积极探索新的投资盈利模式,调整投资规模。最终积极开展业务创新,拓展多元业务渠道,促进银行的健康发展。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中国农业银行来讲,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立足点在于面向三农,合理制定经营策略,注重金融产品的创新,以及以农业为基础的金融业务的开展,要从推进农村城市化发展出发,稳妥地支持以农村小城市化为目标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增长,启动内需,服务新农村,促进农民增收,以提高农行的社会形象。参考文献

[1] 葛兆强.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动因与国际经验[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1(4):66-69

[2] 裴富贵.浅谈构建商业银行发展新模式[J].经济师,2013(7):15-17

[3] 惠晓峰.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模式及创新[J].新金融,2012(1):33-35

[4] 吴晶晶.中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模式探究[J].金融视线,2012(9):19-23

[5] 李永翠.现代商业银行发展模式的思考[J].金融改革,2011(6):6-9

[6] 王爱俭.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模式[J].金融讲坛,2013(11):76-79

[7] 戴萍.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模式研究[J].新金融,2012(8):54-:58

[8] 张云.努力探索稳健而有特色的商业银行发展模式[J].农村金融研究,2011(5):21-23

第四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分析

——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前行,我国的金融机构也在不断的完善提高,商业银行的数量和规模也在逐渐扩大,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也趋于激烈,商业银行要想在众多的金融机构中得以生存发展,必须在发扬自身优势的同时,提高和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本课题就此展开了研究,以中国农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对当前农业银行在竞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有针对性的给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提高

目 录

第一章 研究背景...........................................................................................................................3

1.研究背景...............................................................................................................................3 2.我国商业银行发展...............................................................................................................3 第二章 核心竞争力概述.................................................................................................................4

1.核心竞争力的提出...............................................................................................................4 2.我国商业银行现状分析.......................................................................................................4 3.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特征...............................................................................................6 4.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7

4.1信息优势....................................................................................................................7 4.2完善的交易网络........................................................................................................7 4.4成熟的市场拓展能力................................................................................................7

第三章 农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现状...............................................................................................8 第四章 农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理财产品金融创新为例.........................................8

1.产品同质化导致恶性竞争...................................................................................................8 2.缺乏专业理财人员...............................................................................................................8 3.理财产品信息和风险披露不够...........................................................................................9 4.银行营销观念落后...............................................................................................................9 5.分业经营限制金融业务的发展...........................................................................................9 6.收入结构不均衡,盈利模式面临挑战.............................................................................10 第五章中国农业银行发展建议——以理财产品金融创新为例.................................................11

1.重视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树立品牌效应.....................................................................11 2.培养专业的高素质理财人员,构建高效率理财团队.....................................................11 3.提供真实的理财产品信息.................................................................................................12 4.以发展眼光进行金融业务创新.........................................................................................12 5.做好个人理财产品的宣传和营销创新.............................................................................13 6.针对分业经营进行金融创新.............................................................................................14 总 结............................................................................................................................................14 参 考 文 献..................................................................................................................................15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研究背景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加速转变,我国商业银行外延增长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中国金融业的成长,从根本上得益于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和改革开放的良好环境。在高投入、高产出的经济增长模式下,我国商业银行走出了一条“融资→放贷→再融资→再放贷„„”的典型外延扩张路径。这一发展的优点,是在好的经营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能够实现高成长和高盈利,而缺点则是资本占用较高、风险相对集中,逆周期发展能力不强。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在地区差异趋于弥合、城镇化进程放缓、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环境治理成本不断上升等因素综合作用下,不远的将来中国经济高投入、高产出的增长格局将发生根本改变。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主的“索洛剩余”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将不断扩大,资本和劳动等传统要素的贡献则相对降低。中国银行业长期以来经济高增长带动信贷高投放、以信贷高投放促进经济高增长的经营环境渐行渐远,“十一五”期间超常规规模增长的态势难以再现。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顺应经济特征的变化,大力推动业务结构调整,实现向“绿色”、“低碳”增长的转变,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2.我国商业银行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国内金融格局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强。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纷纷启动了经营战略转型,期望实现从传统的以“高资本占用、高速资产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型规模扩张,到“低资本占用、高资本回报”的内涵型质量增长的根本转变,并着力于自身综合实力的提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转型初见成效。但是,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还处于起步阶段。深入推进经营战略,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市场化改革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中央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调控方式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主要通过间接手段引导和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银行业的监管,也由行政管理为主转向以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确立了我国商业银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的市场地

位。这些变化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多样化发展,从理论上讲,转型是指事物的结构形态、运转模式和人们的观念根本转变的过程。具体到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其实质是我国商业银行依赖什么要素,借助何种手段,通过怎么的途径,来实现业务规模的扩张、盈利能力的提升和银行价值的增长,是我国商业银行主动求变、主动创新的过程。

第二章 核心竞争力概述 1.核心竞争力的提出

何谓核心竞争力?其概念由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普拉哈拉德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在其合著的《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发表于1990年的5月到6月的哈佛商业评论)中首先提出来的。他们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在一个组织内 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有关如何协 调多种生产的技能和整合不同的技 术的知识和技能”。从产 品或服 务的关系方面来看,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包含在公司核心 产品或者服务里面的知 识和技能,或知识和技能的集 合体。

在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观点看来,核心竞 争力首先要有助于公司进入不同的市场,它应该成为公司扩 大经营的能力基础。另外,核心竞争力在创造公司的最终 产品和服务的顾客 价值贡 献方面作用巨大,它的贡献不仅仅是一些普通的、短期的好处,更多地体现在实现顾客最为关 注的、核 心的、根本的利益。最后,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是难以被竞 争对手所模 仿和复制的。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说过:“创新(能力)是海尔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它不易或无法被竞争对手所模仿。”

核心竞争力,又可称为“核心(竞争)能力”、“核心竞争优势”,指的是组织或企业具备的能够应对变 革与激烈的外部 竞争,并能优胜于竞争对手的能力的集 合。

远大总裁张剑定义为:核心竞争力通俗讲就是一种独特的,别人难以依靠简单模仿而获得的能力。

2.我国商业银行现状分析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际国内金融格局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我国

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强。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纷纷启动了经营战略转型,期望实现从传统的以“高资本占用、高速资产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型规模扩张,到“低资本占用、高资本回报”的内涵型质量增长的根本转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转型初见成效。但是,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转型还处于起步阶段。深入推进经营战略转型,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理财产品业务方面,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在不断扩大,产品不断丰富由于理财产品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其迅猛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自2004年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快速发展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样式种类、发行款数与资金规模都开始急剧膨胀。在2008年我国商业银行累计发售7799期理财产品,新募集资金约合人民币为23055亿元。同期保险理财产品、信托理财产品、公募基金和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新募集资金分别约为6243亿元、5637亿元、1827亿元和226亿元。随着央行加息后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收益普遍提高、楼市调控、股市震荡等市场因素,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异常火热。2013年成为名符其实的理财年,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2013年各商业银行共发行22379款理财产品,相比2010年增长97.0%,人民币产品同比增幅超过1倍,外币产品增幅超三成,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成主流,短期理财产品收益提高尤为显著。我国商业银行发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已实现与股票、汇率、利率、艺术品、消费价格指数、二氧化碳排放量、世界杯足球赛等多类标的挂钩。例如北京银行“心喜”理财产品与消费价格指数挂钩,民生银行“鼓浪屿”产品与生物能源商品指数(包括糖、玉米、大豆)挂钩。据统计,2007年发行的3000余只理财产品可以分为8类基本结构和上百种衍生结构。另外,在一些高风险的理财产品中,还创新出了优先受益人和一般受益人的分层结构安排,例如工商银行的结构化“打新”产品,通过优先、次级的信托结构安排,使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分享不同的投资收益。

随着电子商务的介入,商业银行的业务领域得以进一步扩张。电子商务融合了银行,证券,保险等分行业市场,减少各类金融企业同客户的重复劳动,拓宽产品创新的空间,为客户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在电子商务的经营方式,产品创新的空间包括了银行存款、贷款,结算,财务顾问,证券经纪,信托,保险代理业务,同时也为信息查询,银行对帐,工资,定向转移,网上购物等业务提供

了办理服务。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提升银行信用,赢得更多的客户。商业银行可以更好地利用信息服务为客户,那么就能拥有更多的客户,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因为其存在高效信息交互和优质服务的优势。因此,银行的经营理念正逐步从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电子商务的加入,使银行业务自动化,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客户提供“AAA式服务”(Anytime Anywhere Anyway),使客户在任何条件下可以得到指定的银行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市场化改革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中央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调控方式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主要通过间接手段引导和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银行业的监管,也由行政管理为主转向以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确立了我国商业银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的市场地位。这些变化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多样化发展,从理论上讲,转型是指事物的结构形态、运转模式和人们的观念根本转变的过程。一个企业的成功转型,就是企业主动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运行模式和发展战略进行动态调整创新的过程,将旧的发展模式转变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模式。具体到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战略转型,其实质是我国商业银行依赖什么要素,借助何种手段,通过怎么的途径,来实现业务规模的扩张、盈利能力的提升和银行价值的增长,是我国商业银行主动求变、主动创新的过程。

3.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偷不去,指别人难以模仿的部分,比如商业银行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包括品牌建设、企业文化等。

买不来,指无法从市场上获得的资源。通常人们以为人才是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但这也必须以人才不能流动为前提。

拆不开,指企业的资源、竞争力必须整合,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才能产生价值,创造利益,分开则不能。比如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带不走,指资源的组织性。个人的才能、技术是能够带走的,即便身价很高的人才也不一定就是稳定的核心竞争力。要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整合企业所有的资源。比如企业决策层面的领导力问题,该特点适用于商业银行的战略

规划。

溜不掉,指企业持久竞争力的提高。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具有动态发展性。企业的长期成功依赖于不断更新的且具有生命力的核心竞争力,而创新是实现核心竞争力不断更新的唯一途径。这就牵涉到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问题。

4.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

4.1信息优势

与证券公司、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相比,商业银行有专门设立的相当规模的研究部门、较为完善的信息处理平台作为证券公司的研究信息库和产品研发加工厂。商业银行研究部门在社会金融形势与地区经济、证券市场发展与理财投资等领域通常有着长期深入的研究,为商业银行业务的研发提供了必要的信息支持。

4.2完善的交易网络

在交易手段电子化的今天,进行金融工具投资最终离不开交易网络的支持。在国内,商业银行是最早实现全国集中交易和结算的,银行可以通过先进的交易系统,与证券公司、信托、保险等展开跨行业的合作,为其拓展市场提供硬件上的保障。

4.3专业优势

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风险控制、证券投资组合最优化、投研实力、市场操作技术方面均享有权威地位,这些都是其他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这种专业优势也造就了其能为特定的客户群体量身定制业务,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金融工具品种的增加,商业银行的专业优势将更加突出。

4.4成熟的市场拓展能力

从客户群体来说,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门槛较低,其客户群体相对广泛。由于此前的业务,商业银行在掌握大客户资源方面具有经验优势;由于拥有众多营业网点和数量可观的经纪队伍,相比基金公司,商业银行在开发中低端客户上也具有先天优势。

第三章 农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现状

中国农业银行是我国四大商业银行之一,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财富》评为世界500 强企业之一,具有相对品牌网点优势。本着以“服务三农”为主导思想的股份制改造随着改革的不断行进,其品牌与信誉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及青睐。二是具有相对客户资源优势。从城市到农村,农业银行有着最广大的人脉资源,特别是具有农业产业化客户群体资源优势。同时,农业银行及时、安全的资金汇划系统提供了快捷、优质的服务,吸引了大批高质量客户。此外,农行结合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创新推出多种融资方式,解决了部分县份企业及农户融资难的困难,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起了促进的作用,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同时,农业银行各分行紧紧跟随市场趋势,及时捕捉客户需求,围绕理财产品、服务套餐、代理业务、渠道拓展等重点领域积极开展产品创新,其中不乏“掌尚钱包”、“金穗市场通”、“杭州商宝”等一批领先同业、具有明显前瞻性的产品。农业银行各分行还为客户量身定制理财产品506款,极大地推动了创新业务发展。

第四章 农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理财产品金融创新为例 1.产品同质化导致恶性竞争

一家银行刚刚开发出新的理财产品,其他银行就立刻跟进,尽管名目互不相同,但功能特点类似、投资收益相当。由于金融产品无法申请专利,所以金融产品易复制的特点就在各个商业银行的激烈竞争中一览无余。自2002年实行浮动佣金制度后,银行的经纪业务进入激烈竞争时代,各个银行为争夺客源,除了降低佣金费率外,还进行了其他如送保险、免开户费等竞争手段,最终上升到了对优质客户的争夺,由于缺乏经营特色,业务趋同,银行的经纪业务从垄断性竞争变成了完全竞争,甚至出现恶意竞争现象。

2.缺乏专业理财人员

农业银行个人定向理财业务主要受到基金和私募等的竞争,纵然银行有明显的品牌优势,但人才资源不足仍将是限制其发展的主要问题[9]。农业银行中 的许多理财人员,缺乏相应的金融经济分析水平,目前,受限于人才制约,大部分银行对于金融业务心有余而力不足,有能力的银行会将之作为业务拓展的一部分,而更多银行还是将注意力放在经纪、投行和自营三大块业务上。

3.理财产品信息和风险披露不够

对于客户来说,理财产品说明书是投资者了解产品信息的唯一的书面资料,其他多来自于金融机构业务人员的口头介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理财产品说明书多数比较简单,投资者能够从中获取的信息较为有限。同时,业务人员与投资者交流时,对产品的使用风险或负面影响提示不够甚至避而不谈,通过概念转换误导消费者进行金融消费,通过合同安排或制度设计免除其法定义务等,使得投资者在不知不觉中遭受了利益损失。同时,农业银行在编写有关产品宣传材料时,风险提示的不充分主要体现在没有提供必要的示例说明[10]。风险提示则只是简单的列示:如对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本理财计划有投资风险,您只能获得合同明确承诺的收益,您应充分认识投资风险,谨慎投资”等话语,未对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进行详细说明。对一些挂钩较为复杂的金融业务,在与客户签订合同前,并未提供理财计划预期收益率的测算数据、测算方式和测算的主要依据。

4.银行营销观念落后

我国农业银行的理财产品的宣传多通过宣传栏,宣传视频,缺乏有效的宣传,消费者对于理财产品的了解比较少。

5.分业经营限制金融业务的发展

由于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分业经营体制,银行、证券、保险这几个行业都是严格分开经营的,业务不能交叉,三个市场处于相对分隔状态,导致金融业务中的个性化服务只能在较低的层面操作,银行无法利用证券和保险这两个市场实现增值,这种方式大大削弱了证券、银行和保险机构之间的合作能力,妨碍了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削弱了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综合理财产品的能力,不利于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全面发展。因此商业银行提供的个人理财服务,还只能停留在咨询、建议或者方案设计方面,不能真正代理客户进行组合投资,银行理财服务中的核心业务即增值业务大都无法办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金融业务的发展。

6.收入结构不均衡,盈利模式面临挑战

当前中国我国农业银行的收入主要分为利息收入业务和非息收入业务,根据统计,截至2015年12月30日,我国农业银行的绝大部分收入依然来自于利息净收入,行业平均占比高达82.61%。对利息业务收入如此高的依赖度和海外同业形成了较大反差。

我国农业银行巨大的利息收入除了享有被管制的利差优势外,大量放贷产生的规模效应也是重要因素之一。从根本上讲,银行用于放贷的资金其实挤占了本应投向直接融资渠道的资金,市场投资者(基金/机构/散户)本应可以成为其他上市公司的股东,结果把钱投向了银行。这一趋势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将形成大银行—小资本市场的格局。金融体系中的相当一部分资金都通过银行流转,银行左手吸存,右手放贷,资本充足率一旦不足就寻求二级市场融资进行补充。这种模式短期看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从长期来看是蕴藏着巨大风险的。

不过把全部责任都推给银行似乎也不客观。事实上从数年以前,监管部门就已经提出了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力求构建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协调发展的金融市场体系。但截至目前,我国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始终在曲折中艰难前行。

股权融资方面,虽然在2009年推出了创业板,但由于拟上市企业太多,无数企业只得在被推得水涨船高的显性和隐性上市门槛前望而却步,中国的纳斯达克并没有出现;债券融资方面,国内资信体系建设的滞后和产品种类的匮乏导致低级别企业债和城投债的投资收益和风险难以得到统一,投资者不敢贸然出手。最终,企业和个人不得不继续主要依靠银行借贷的融资方式,直接融资占比难以较快提升。

依据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统计,在2012~2014三年间,全国金融体系融资总额中分别有约82.1%、81.5%和79.2%是由银行贷款提供的,这一比例虽然的确逐年下降,但仍然显著高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说明我国直接融资还远未达到与间接融资协调发展的水平。

即便在我国农业银行内部的损益表上,我们也可以看到来自于公司客户的收入明显大于零售客户的收入。除去文化传统上中国居民不喜欢个人负债等民族性格因素外,比较重要的一点在于过去的十年不单是银行业大发展的时期,也是超大型国企集团在各自领域内进一步实现资产、业务集中的时期。他们作为我国商业银行无可置疑的战略客户为银行带来了巨大的业务量,经常是一个战略客户比

上万个零售客户的业务总量还要多,因此也成为了众多银行竞相争夺的“香饽饽”。在激烈的竞争下,我国商业银行只能无条件地向这些强硬的大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大量资源被倾斜向大型战略客户,零售业务被迫受到挤压,业务结构的不平衡难以得到迅速根治。

长期以来,中国农业商业银行形成了资产结构以信贷为主、客户结构以对公大客户为主、收入结构以利息收入为主的“单一结构”特征。目前我国银行业收入80%以上来源于存贷利差,利差收入是目前我国银行业盈利的主要来源。“十二五”规划已明确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资金完全市场化定价将逐步成为现实。利率市场化将导致金融机构存贷款竞争加剧,利差收窄,并带来逆向选择、储蓄分流、债券资产缩水等风险。历史经验表明,无论是美、日等发达国家,还是巴西、智利等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银行业都遭受了较大冲击,甚至有部分银行破产倒闭。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风险管理等经验不足,即将到来并可能加速推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将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强弱分化,甚至面临生死考验。

第五章中国农业银行发展建议——以理财产品金融创新为例 1.重视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树立品牌效应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同质化导致的行业间的恶性竞争对于农业银行的发展乃至整个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盲目的“跟风”复制他人理财产品非但不能为自身银行带来丰厚利润,还会导致整个个人理财产品客户群的流失,针对这种现象,农业银行应该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和势力,针对性的设计理财产品,提升产品价值,做好市场的调研工作,针对自身的特点和客户群的需求创造有自身特色的理财产品,加大理财产品的创新力度,让自身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占据独特的位置,树立自身的品牌效应。

2.培养专业的高素质理财人员,构建高效率理财团队

专业理财人才的缺失是制约我国农业银行金融业务发发展的又一大因素,专业的理财人员和理财团队个能够更好的针对客户的需求提供更精确的理财信息以及建议,他们与客户的直接接触会无形中代表着商业银行的形象,因此,选拔,培养高素质理财人员非常重要。农业银行应该建立自身的理财人员选拔,培养体制,培养出专业的理财人员,建立高效率的理财团队,与客户建立长久的合作共

赢关系,扩大自身客户群。

3.提供真实的理财产品信息

客户是农业银行的衣食父母,农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应该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切实从客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能欺骗,误导消费者,银行应该提供真实健全的理财产品信息以及产品的风险指数,针对不同的客户,不同客户需求给出相应的建议,向客户传达正确的理财信息,这样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

4.以发展眼光进行金融业务创新

跨时间思考亦即不断参与并促成外部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农业银行发展的历史还相当短,银行上的投资品种还不够丰富,而管理层对基础性产品的推出还比较谨慎,但从长远来看,中国的银行上的产品内容、运作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也将与国际接。因此,积极研究未来我国银行的发展变化,顺应政策层面的创新并籍此开发相应的衍生产品和服务无疑当是银行的重要创新思考模式。

当前银行应当回归金融机构本色,恢复银行从事产品创造和产品销售的主攻领域,着力发展创新经济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在市场细分中明确自身业务特色和市场定位,在适应行业规范发展的新机制前提下转变业务模式,实现创新发展。对于经济业务,从简单的通道服务向增值服务转型,通过建设高素质投资顾问团队,提高经济业务水平,对于投行业务,增强业务拓展能力,提高证券发行的定价能力,打造其核心竞争力,对于证券投资业务,积极探索新的投资盈利模式,调整投资规模。最终积极开展业务创新,拓展多元业务渠道,促进银行的健康发展。

要正确处理好发挥传统优势与打造新优势的关系。经营战略转型是对现有经营结构、管理体制和发展方式的战略性调整。但是这不意味着对传统优势的抛弃。对已经形成优势的领域,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已有的优势必须得到继续巩固、强化和扩大。同时,针对自己的不足与劣势,要集中力量加以弥补,努力变劣势为优势。更重要的是,在同业竞争白热化的趋势下,中国农业银行必须进一步开发独有优势、寻找潜在优势,在不断增进新优势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要积极进行业务拓展并强化管理。在经营战略转型过程中,要

实现有质量、可持续的发展,管理是基础。中国农业银行必须大力建设能够全面、准确监测和防控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5.做好个人理财产品的宣传和营销创新

农业银行应该加强对于理财产品的宣传和营销,银行可以通过媒体,一对一宣传等方式让消费者对更加深入的了解个人理财产品的特点。在营销渠道上,客户资产管理产品可以通过银行进行直销,也可以通过银行渠道进行分销。这意味着,银行在直销的同时,还可以把营销的力量放在银行渠道的拓展和服务方面,银行可以自己或配合银行在营销网点有条件地向“私人理财中心”的模式发展,瞄准高端私人客户群体进行重点营销。在营销推广方式上,银行要根据金融产品的不同目标客户群、渠道和产品特点确定不同的营销模式。面对这一形势,银行要在稳定和巩固传统经纪业务的同时,快速积极地通过各种营销模式发展新的集合产品客户群体和“一对一”的资产管理客户群体。

进入“十二五”后,由于:(1)资本充足率要求不断提高;(2)贷款拨备比率的大幅提高导致银行新增贷款当年收益被大量对冲,即使息差下降,也无法立即以量补价;(3)银行股东为了维持控股比例不下降,很可能要求农业银行降低增长速度等因素的影响,农业银行的贷款增速可能开始逐渐放缓,并亦步亦趋地改变以贷款增长和管制利率为主要驱动因素的业绩增长模式。

在新的形势下,监管机构可以考虑的政策引导方向包括:(1)在5年或者更长的周期内渐进式放开利率管制,实现利率市场化,真正改变以利差收入为主导的中国农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基础;(2)不能完全否定金融创新,而是应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适度放开对好的创新产品的管制,为中国农业银行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3)继续大力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扶持直接融资业务,以弥补农业银行逐渐“脱媒”后留下的资金断层。

而农业银行需要考虑的发展方向包括:(1)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在包括中小企业、地方政府平台、个人信贷以及新兴产业等较陌生的领域做好风险定价;(2)积极探索利率市场化后的非息业务发展增长点;(3)在日渐严格的资本监管下,合理利用杠杆,发挥资本的最大效力。

6.针对分业经营进行金融创新

分业经营体制大大限制了农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宣传和推广,由于我国政策规定银行,证券,保险行业的分业管理,各大商业银行可以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看准政策的“空白点”积极进行金融创新,加强同证券,保险行业的合作。跨时间思考亦即不断参与并促成外部的发展趋势。目前,中国农业银行发展的历史还相当短,银行上的投资品种还不够丰富,而管理层对基础性产品的推出还比较谨慎,但从长远来看,中国农业银行的产品内容、运作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也将与国际接轨。因此,积极研究未来中国农业银行的发展变化,顺应政策层面的创新并籍此开发相应的衍生产品和服务无疑当是银行的重要创新思考模式。

当前银行应当回归中介机构本色,恢复银行从事产品创造和产品销售的主攻领域,着力发展创新经济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在市场细分中明确自身业务特色和市场定位,在适应行业规范发展的新机制前提下转变业务模式,实现创新发展。对于经济业务,从简单的通道服务向增值服务转型,通过建设高素质投资顾问团队,提高经济业务水平,对于投行业务,增强业务拓展能力,提高证券发行的定价能力,打造其核心竞争力,对于证券投资业务,积极探索新的投资盈利模式,调整投资规模。最终积极开展业务创新,拓展多元业务渠道,促进银行的健康发展。

总 结

综上所述,对于中国农业银行来讲,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立足点在于面向三农,合理制定经营策略,注重金融产品的创新,以及以农业为基础的金融业务的开展,要从推进农村城市化发展出发,稳妥地支持以农村小城市化为目标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增长,启动内需,服务新农村,促进农民增收,以提高农行的社会形象。

参 考 文 献

[1] 葛兆强.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动因与国际经验[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1(4):66-69 [2] 裴富贵.浅谈构建商业银行发展新模式[J].经济师,2013(7):15-17 [3] 惠晓峰.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模式及创新[J].新金融,2012(1):33-35 [4] 吴晶晶.中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模式探究[J].金融视线,2012(9):19-23 [5] 李永翠.现代商业银行发展模式的思考[J].金融改革,2011(6):6-9 [6] 王爱俭.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模式[J].金融讲坛,2013(11):76-79 [7] 戴萍.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模式研究[J].新金融,2012(8):54-:58 [8] 张云.努力探索稳健而有特色的商业银行发展模式[J].农村金融研究,2011(5):21-23

第五篇:以创“星级”为契机,提升医院核心品牌竞争力

以创“星级”为契机提升医院特色品牌竞争力

----上海虹桥医院品牌建设之路

新年尹始,从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第三届管理学术年会会议现场,传来捷报,上海虹桥医院荣获“上海市首批星级达标医院”、2项“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首批特色专病建设单位”,可谓三喜临门,好事连连。

2010年以来,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启动了社会医疗机构“优势专科、特色专病”评选活动,2012年又创新性地开展了以“不断加强行业自律,持续提升服务质量,确保人民群众健康” 为主题的创建星级医院活动,政府正着力引导社会资本和外资推进本市高端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鼓励其在发挥专长、塑造特色上下功夫,走“品牌战略,长远发展”的道路,为上海社会医疗机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下,正如著名品牌营销专家于斐先生指出的那样,民营医院一窝蜂的重点炒作性病、妇科等门诊,甚至不惜搬来名家借助权威声势,作用也仅仅是阶段性的,关键是把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丢掉了。其实,民营医院最大的优势是机制活、反应快、决策灵,那为什么不在医疗规范、医疗技术和服务态度上下大力气呢,以人为本其实并不是空洞的说教和虚幻的标签,它需要我们在服务的精细化、差异化上以及推广的人性化、多样化上大做文章。要在技术特色上走高端化、专科化的发展之路。

作为有11余年发展历史的上海虹桥医院,走专科特色和高端技术发展战略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医院的全面品质管理、规范诊疗,尤其是该院的中医胃肠疾病和妇科炎症及良性肿瘤的科学规范治疗于2001年建院之初就开始探索,在11年来的医疗实践过程中,虽然医疗市场竞争激烈,但医院为其积沉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确立了治疗优势,赢得了社会良好的声誉和口碑。

一、以创新理念、真抓实干为出发点,把强化执行力放在管理工作的首位。

理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近年来,我院以“医疗质量万里行”、“三好一满意”、“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动态管理”、“创建星级医院”活动为契机,在全面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同时探索出了“管理与技术同等重要,员工与患者都是上帝,效益、质量和安全都是生命”的医院管理新理念。一是针对民营医院管理新人多、更新快等特点,医院为管理团队、科室主任、护士长及班组长推荐并购买《海底捞你学不会》,《我在为谁工作》,组织大家认真学习,谈读后感,大家一致认为,医院管理水平经过几代管理者的不断努力,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正在逐步向业内先进水平靠近。但也清醒地认识到,对照业内先进水平,在质量、经营、信息以及人力资源各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我们必须加强合作与交流,不断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成果和科学管理理念,结合虹桥实际,为我所用。在管理中坚持以经营管理为牵引,以质量管理为核心,以人力资源管理为根本,以信息管理为手段,不断推进医院综合管理水平。二是根据制定的工作思路,完善管理职责,明确岗位职能,不断修订完善了《上海虹桥医院管理制度》,完善并明确了医院各级管理人员、各级各类医疗技术人员的档案、岗位职责,行政管理制度、医疗管理制度等,分工明确,目标清晰,责任到人,大家从包括员工素质,制度的完善与更新速度以及对于管理行为的贯彻能力等方面入手,加强执行力的建设,在组织设置、人员配备及操作流程上有效的结合医院现状,将医院整合成为一个安全、有效、可控的整体,要求各职能部门每天坚持到一线、下临床、解困难,实施走动办公,做到无障碍管理,并利用在制度上减少管理漏洞,在目标上设定标准,在落实上有效监督,在日常管理上开展考勤纪律整顿,针对上班迟到、早退以及替人打卡和窜岗现象,采取日巡视查岗,并及时提出整改,有效提高了管理执行力度。三是改变管理作风,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采取管理人员动态化,持续走动,适时监管,面对面交流指导,强调用数据说话。在质量管理中,要做到预防为主的原则,凡事要防患于未然。对质量问题除了有定性分析外,还应尽量定量分析,反馈到了人。

二、以人才培养、引进为突破口,快速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

医疗市场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专科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医院“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用人机制促进了专科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努力做到“四重”,重培养:以培养高层次名医为核心,精心选拔与培养德艺双馨的学科带头人。重使用:医院通过在生活上给待遇、管理上给位置、事业上给平台,让知识分子充分施展才华。重引进:为了加快学科人材队伍的建设,充分利用民营医疗机构机制灵活的特点,适时引进合理适用人才。重继教:医院十分重视医学继续教育,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加国家级和省级继教项目,促进全员素质的不断提高,紧紧抓住人才这个根本,采取引进、脱产培训,大胆使用人才,引进高素质人才,大大加快了专科建设步伐。另一方面坚持实施与品牌相匹配的人才战略。医院专科品牌是从科室、医生的技术服务特点发展并经过系统化经营而由社会认知形成的。随着新一轮医改的不断深入和市场化进程的推进,竞争对手的模仿和超越,医疗特点的寿命将会愈来愈短,医院优势专科的品牌无时无刻不受到威胁,因此,多年来,医院注重不断的去挖掘、去更新、去经营品牌,并着力从方面下功夫。一是借梯登高,选择从市内外三甲医院专科退休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业人员作为学科带头人,努力提高医院优势科室的品质,同时,从全国范围选拨如妇科、中医胃肠专业、泌尿科初、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使其形成阶梯式技术队伍。二是强化育才,鼓励老专家与初、中级技术人员结对帮助,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传、帮、带”的作用,悉心指导中青年专业人员,鼓励他们主持开展科研项目,积极撰写学术论文。近3年来,医院专业技术骨干领衔撰写的医学论文达20余篇,同时,医院还积极创造条件,支持中青年专业人员开展各类继续教育和高一级技术职称考试,先后有8名青年专业人员报名参加本科学历教育,5名报名参加高一级技术职称考试。三是用合适合理人才,通过加强医院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让专科人员有英雄用武“之地,尤其是在专科团队组建上,注重合理搭配,取长补短,不唯文凭唯能力,充分发挥专科团队每个成员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人尽其才,尤其是薪酬体系构建上,注重特色专科的实际,注重人才给医院带来的综合效益,充分发挥价值分配杠杆作用,从而也积累了优势专科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三、以创新技术、新业务为抓手,快速提升医院技术实力

医院在对重点特色科室大力支持的同时,以新技术新业务开展为抓手,勇于创先,敢于争优,有力带动了一大批特色科室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优良的技术水平是创专科品牌、树专科名牌的基础,医院为病人解除病痛是医院的根本任务,因此,精湛的医疗技术是创建医院品牌的最主要因素,而一所医院的技术特点也是病人和社会对医院最关注的要素。上海虹桥医院在创建之初,面临一个最大的发展障碍就是知名度和医疗品质的美誉度较低,吸引患者以及对患者的持续影响能力比较弱,无法同市内已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著名的公立医院共同发展。针对这种现状,医院紧紧瞄准市场医疗需求,着眼可持续发展,对专科特色突出、发展趋势好、具有潜力的科室,及时进行重点扶持。以10余年的技术积淀,显现出富有生命力的专科物色和专病特色,有些技术达到在驻地及周边地区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医院以重点专科建设为主线,积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着力打造中医知名品牌,专科建设再开奇葩,如中医胃肠专业,整个技术团队密切合作,应用中医学的天人合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辩证施治等理论,积极探索最佳治疗路径。建立了为了突出中医药特点优势,做到“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的规范化治疗模式,尤其是完成中药治疗基本方案的基础上,将临床研究与生化研究逐步结合。有目的寻求合作单位对中药基平方以及生化指标进行药理分析和客观数据分析,提高科技含量,形成了萎缩性胃炎、慢性结肠炎、疣状胃炎等三个病种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妇科技术团队采用“前店后厂”方式,建立子宫良性肿瘤射频消融及微创治疗的疾病诊疗产业链,成为周边地区的一种社会医疗需求。

人才队伍和特色专科建设,有力地带动了医院健康快速发展,不断攀升医院的综合技术实力,大大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使医院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四、以科学、规范的流程为手段,切实提高医院综合效益

随着国家医疗改革的逐步推进和市场化深入,医疗市场和医疗产业已随着改革的步伐日趋完善,消费者在这过程中参与和体验逐渐深入,消费行为也就日趋理性,同时医疗市场的逐步规范,医疗行业在原有网络格局和现有服务竞争中不得不面对微利时代的马上到来。医院品牌建设背后是有形的医院和科室,它主要依赖于优势、高效的经营管理。只有具备现代化管理者素质,树立新的科学管理理念,强化管理意识、服务意识、市场意识、创新意识,正确领会有关卫生体制改革的精神,才能带领员工实行全员管理创新、开发、扶持、发展和保护医院的品牌产品,真正实现医院的品牌发展战略。医院在优势专科品牌建设过程中,通过“五从五看”措施来提升管理水平。第一是从患者的角度看医院医疗服务“优不优”。针对窗口科室少数医务人员文明礼仪服务存在差距的现象,聘请礼仪专家对全院员工连续两天开展文明礼仪服务培训,同时,针对就诊病人停车难问题,加强了门诊停车场的秩序整顿,动员医护人员把私家车停车位腾出来,方便病人停车。同时,在全院开展了“八多”活动。即:微笑多一点、问候多一点、尊重多一点、方便多一点、告知多一点、沟通多一点、巡查多一点、解难多一点、努力做到“来又迎声,叫有应声,走有送声”。第二是从服务的需要看医生的技术“精不精”。医院组织全体医护人员开展不同形式的岗位练兵,全院业务知识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每年邀请市内三甲医院专家到院举办2次学习讲座,组织手术医生对手术病人做好术前病案讨论。第三是从发展的眼光看医院医疗设备“全不全”。医院根据群众反映出的基础设施和设备陈旧的问题,积极向公司董事会提出建议,投资近300万元对医院B超室、胃镜室医疗设备重新更新和配置,投资16万元对医院手术室、供应室、医疗用房进行改造,对院内环境重新粉刷装修。第四是从处方和病历书写看医生基础知识“牢不牢”。医院从医务人员处方和病历规范书写抓起,组织人员对全院医务人员开具的门诊病历、门诊处方、住院病历进行抽查,找出医院医务人员病历、处方书写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市区卫生主管部门的要求,对临床医务人员开展处方、病历规范书写培训,对处方、病历书写存在问题的少数医务人员进行重点帮扶。要求药剂科、医务部严格把关,对当日书写不规范的处方,要当日整改,确保当日处方、门诊病历、住院病历书写规范率达100%。第五是从社会评价看医院行风“正不正”。医院组织职能部门对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开展了满意度测评,测评内容主要有,接诊服务、医护措施、医护技术水平、收费人员的服务态度、医疗费用等21个方面。同时,还针对重点科室,请就医群众挑刺,查找服务漏洞,并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医院服务态度、收费情况、药品价格进行检查,设立了举报电话,意见箱等。

五、以品牌建设、文化建设为宗旨,倾力打造现代民营医院品牌形象

医院品牌建设是一个商业化的过程,也是参与市场充分沟通、建立良好互动关系的过程,其文化理念不同于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医院创建品牌的目的也不同于这些企业,医院文化的内涵就是以人为本,实现社会主义的医学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因此,医院在拓展与品牌相匹配的文化内涵上,把团结、求实、创新、奉献作为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观。努力通过先进的医院文化建设铸造医院品牌,一是从实际抓起,从点滴做起,广泛开展文化活动,定期举办各种体育比赛、演讲比赛、时装比赛、员工座谈会、文艺演出、职工摄影作品展以及外出参观考察等活动。二是提高员工个人素质,广泛开展文明礼仪活动,把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和医德医风教育以及建立规范医疗服务流程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医务人员“医者仁术”和“大医精诚”的服务理念。健全医院各岗位人员文明礼仪服务用语和行为举止规范,促使优质服务的观念形态文化潜移默化融入医务人员的行为中,使患者在进入医院的同时,随时感受到人性化的存在,时刻体会到“以爱心换真情,以质量保满意”的宗旨,切实做到 “医院为社会服务、医生替病人着想、医疗使群众满意”。

民营医院今后的发展,除了强化自身的技术、服务外,更要制订系统的发展规划,未雨绸缪才能走得更远,如有需要借助外部力量来提升自我,也要选择适合的、有实战操作经验的机构合作,并且要充分认清买方市场理智挑剔的目光背后表述的内容是深层次精神需求满足与实现,而不仅仅是以简

单的广告和诊断看病作为交流沟通的工具,而是探求更有差异化更独特的视角打出属于自己的品牌。而不要犯类似医疗保健品之类“广告战”、“促销战”、“炒作战”等幼稚手法了,数量式的营销伎俩看似庞大实则苍白,往往有在市场上被边缘化的危险。相反,质量式的带有口碑效应的营销策略应得到巩固和加强。这个时代,不明确战略、不树立品牌是难以真正立足的。

下载以制度创新培育科创人才集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以张江核心区为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制度创新培育科创人才集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以张江核心区为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