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群众文化干部队伍建设之我见
基层群众文化干部队伍建设之我见
摘要:本文中,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基层群众工作实践,从基层群众文化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两大方面,对新时期基层文化干部队伍建设作了认真思考。
关键词:基层 群众文化 干部队伍建设 问题 对策
新时期对基层群众文化干部队伍有了新要求。面对新形势,从事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干部队伍出现了一些不适应,产生了一些新问题,这些新问题严重影响了基层群众文化事业的健康顺利发展。
一、基层群众文化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群众文化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基层群众文化干部队伍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知识结构难以满足日益提高的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主要表现在“三低”:一是文化素质低。二是政治素质低。部分基层群众文化干部存在政治理论水平低,政治素养不高,服务意识不强的情况,缺乏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和基层群众文化的公益性不相适应。三是业务水平低。基层群众文化干部队伍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传播和普及群众文化的能力有待提高。
(二)基层群众文化干部队伍专业创作人员极其匮乏,后备力量严重不足
基层群众文化干部队伍中专业创作人员极其匮乏,纳新乏力,这已成为制约基层群众文化干部队伍建设的最大因素。首先,基层群众文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知识结构落后,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其次,优秀的专业创作人才不愿意到基层工作,一怕领导不重视,待遇不高;二担心舞台太小,埋没了自己的才华。第三,基层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难以建立自己的后备人才库,导致群众文化干部队伍出现青黄不接甚至断层的现象。群众文化干部人才的发展缺乏可持续性,这是导致基层群众文化干部队伍发展滞后、干部难选的重要的原因之一。
(三)基层群众文化干部队伍辐射带动功能不强
部分基层群众文化干部艺术辅导职能缺失,组织管理职能弱化,对群众文化活动缺乏正规的组织引导,有的甚至放任自流。这种现象主要源于两个原因:一是基层群众从总体上看受文化教育程度普遍比较低,纪律性差,参加表演或辅导时随意性强不易召集不易管理,这无形中加大了基层群众文化干部的工作难度,工作成效差强人意。二是有的乡镇或街办领导对群众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思想认识不统一,有的对文化站不闻不问,有的把文化站干部移作他用,打击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的工作热情。
二、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干部队伍建设的途径
基层群众文化干部队伍处于新基层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他们工作得好与差,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群众文化建设的成败。因此,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干部队伍建设势在必行。
(一)建立培训轮训制度,加大培训规模,加强培训力度,提高基层群众文化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对于基层群众文化干部而言,参加培训班可以深入了解宣传文化工作,把握工作重点,明确工作目标,提高业务能力,加强党性教育,坚定理想信念,为下一步迅速打开工作局面、创新工作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建立培训轮训制度,定期对县级和城乡的基层群众文化干部以及村级文化协管员进行轮训或者集中培训,并在培训中坚持岗前培训与任职培训相结合,开设特色课程。通过培训,提高他们推动文化建设的业务素质、技能水平,增强基层群众文化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扩大基层群文工作的影响力。
(二)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干部队伍建设需要各乡镇、街办领导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近年来,各级政府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对基层群众文化事业建设的投入。但是,有些基层领导对群众文化工作不重视,不支持,致使该地方群众文化干部的工作举步维艰,陷入困境。实践证明,基层群众文化干部队伍的工作不仅能有力的促进基层群众文化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还能带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各乡镇、街办领导要与时具进,改变思想观念,深入了解认识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性,改善群众文化工作者的基本办公条件,支持群众文化工作着的工作,为他们开展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三)加强对群众文化干部队伍建设的管理和投入
加强对群众文化干部队伍建设的管理和投入一要吸引专业人才加入基层群众文化干部队伍,使之成为群众文化队伍的生力军,为基层群众文化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二要落实在“发现中培养,在培养中使用,在使用中提高”的队伍建设思路,在群众文化干部队伍建设中为大力培养优秀人才,提供活动经费,给予特殊的政策,充分调动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以期真正加快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干部队伍的建设。
(四)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干部队伍建设要建立健全基层群众文化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要建立健全包括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培训、人才启用、人才管理、人才储备等方面在内的完整的人才队伍建设体系,使基层群众文化干部队伍建设做到培养起人、请得进人、用得好人、留得住人、续得上人。
(五)建立基层群众文化干部后备人才库,实现基层群众文化干部队伍的科学持续发展
应逐步调整基层群众文化干部队伍的整体结构,科学配置好干部队伍,使得干部队伍在年龄搭配、性别搭配、文化程度搭配等各方面逐渐走向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中专生等优秀人才进入基层群众文化干部队伍,培养后备干部,实现群众文化干部队伍的科学持续发展。
基层宣传文化干部队伍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层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力加强群众文化队伍建设不仅是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稳定发展以及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
(作者简介:靳婷婷,学历本科,单位:山西省太原市群众艺术馆基层文化指导部。)
第二篇:加强基层农信社干部队伍建设之我见 1
加强基层农信社干部队伍建设之我见
基层农信社干部工作在农信社各项工作的第一线,是农信社各项工作的具体操作者和执行者,是农信社干部队伍的基石,是农信社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和根本。加强基层农信社干部队伍建设是农信社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促进农信社事业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完成农信社任务的根本保证。只有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才能确保信贷质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明确基层队伍建设主要目标,不断提高队伍建设整体水平
(一)不断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班子建设是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核心,班子建设得好坏,直接影响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加强基层领导班子的理论学习,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充分发挥基层农信社班子的领导作用,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协调配合,形成职责明确、齐抓共管、全面覆盖的良好局面。要培养深入扎实的工作作风,基层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到农信社工作的第一线,搞好指导监督,狠抓工作落实。要发挥基层信用社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和表率作用,团结和带领全体员工,同心同德,努力奋战,圆满完成各项农信社工作任务。
(二)不断加强队伍的思想和作风建设。“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金融纽带。近年来,各地农村信用社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方针政策,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不断改进信贷服务,增加支农投入,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服务“三农”是农信社部门的工作宗旨,也是农信社干部基层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的核心内容,要实现这个宗旨,必须要从提高基层农信社干部的整体素质入手,始终认真抓好教育、学习和培训,从规范日常的一言一行入手,通过广泛深入的教育、廉政教育、法制纪律教育,引导农信社干部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道德修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增强合法经营、规范信贷的意识,不断推进依法治社,提高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水平。
(三)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的依法治社能力。要以强化基层农信社干部的法治意识、责任意识和落实意识为抓手,把学习相关农信社法律、法规知识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坚持经常抓、抓经常,通过“员工培训”、“能级考试”等手段,不断提高合规经营工作水平,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坚持依法治社、严格信贷。要进一步规范信贷责任制岗责体系和工作规程,明确基层信贷岗位职责,加大对重大信贷过错、管理失职和不作为行为的追究力度。
(四)不断强化基层干部依法合规文明服务的意识。具体要遵循“一个中心、四个层次”的服务格局,即以为客户服务为中心,一线为客户服务,在各服务窗口、部门为客户提供品种多、效率高、质量好的优质服务;二线为一线服务,各管理、科技和后勤部门要根据一线的需要,想方设法搞好服务,提供保障;领导为群众服务,领导干部要体察民情,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上级为下级服务,上级联社要统筹规划和指导县级联社的优质文明服务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方案、有检查、有奖励,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对下级的工作积极给予支持和协调。进一步推进社务公开,及时向社会公开与客户信贷密切相关的治社决策事项、农信社政策规定、审批程序和办事标准,推进阳光作业,增强农信社信贷的透明度,提高社会满意度。要充分利用农信社内外网站、信贷管理办法公告和信贷服务厅咨询窗口,落实好信息服务、咨询服务、信贷服务、环境服务、援助服务等各项信贷服务,把形象性服务与实效性服务、大众化服务与个性化服务结合起来,实现信贷服务的科学化和精细化。要进一步改进作风、优化服务,提高信贷效率,切实把依法文明服务落到实处。
(五)努力塑造农信社部门的良好形象。加强队伍廉政建设,做到廉洁自律、秉公信贷,是干部队伍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塑造部门良好形象的有力手段。要坚持以人为本抓教育,重点抓好党纪法规教育、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先进典型示范教育和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增强干部的法纪观念、廉政意识、信贷风险意识,筑牢防线。要严格贯彻执行中央、省、市以及联社员工队伍制定的廉政方面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监督制度,着力构建约束、监督的制度体系。坚决查处吃拿卡要报、以贷谋私、以权谋私等违纪行为,提高广大干部的遵纪守法、拒腐防变能力。要加强信贷监察、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促进干部公正信贷、规范信贷、廉洁从政。通过教育、制度、监督体系的建立,切实提高基层农信社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水平。
二、以人为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促进队伍建设不断健康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一是开展正确的权力观教育。教育干部充分认识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时刻牢记“12346”农信社工作思路和坚持服务“三农”的宗旨,对党和国家农信社事业负责,对客户负责,对手中的权力负责。防止以权谋私,滥用职权。二是加强随机教育。在日常教育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农信社工作新形势和人员的思想变化,开展随机教育,深入细致地做好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干部思想稳定,心态良好。三是搞好针对性教育。采取个别谈心、重点走访的方式,解决问题,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四是把教育向八小时外延伸。建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把思想政治工作的触角不断向外延伸。及时了解干部的消费、生活、娱乐、社交等方面的动向,发现其中消极的因素,及时教育纠正。依托组织、家庭、社会的力量,从各方面监督干部,保证干部队伍的清正廉洁。
(二)依托社会载体,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开展农信社信贷工作的有力保证。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两方面内容,根本任务是提高人的素质。要全面加强农信社干部队伍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培育队伍主体精神,为有效开展农信社信贷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根本要求,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为主要目标,推动农信社系统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要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与落实农信社工作主题,推进依法治社、深化农信社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发挥精神文明创建在推动农信社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以实现基层农信社分局农信社信贷规范化、工作标准化、管理科学化为目标,以扎实的工作和严格的管理为基础,全面提升和促进基层文明创建工作的协调发展。要继续大力开展争创先进集体和争当先进个人活动。积极参加地方政府组织的行风评议,促进农信社信贷的规范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不断提高文明单位创建的质量和档次。
(三)构建农信社文化,推进农信社文化建设。农信社文化是在长期的农信社实践活动中积累的各种物质形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职业道德等的总和。要把农信社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相互结合起来,以农信社文化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良好的平台和载体,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与农信社管理相结合,渗透到农信社管理的各个环节。要大力弘扬聚财为国、信贷为民的核心价值理念,倡导以爱岗敬业、公正信贷、诚信服务、廉洁奉公为基本内容的农信社干部职业道德规范,使全体干部明确价值取向,提高精神境界,增强综合素质,把个人的价值实现与农信社事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要教育干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奋发向上、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要大力弘扬团队精神,促进农信社干部强化大局意识,加强协调配合,相互帮助,和衷共济,增进团结。要从实际出发不断丰富、完善各项,使之成为农信社干部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促进农信社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三.建立健全队伍建设的工作机制,增强基层干部的工作活力
(一)强化信贷责任意识,修订完善岗责机制。进一步修订完善岗责体系,实行以职定岗、以岗定责,制订落实农信社信贷责任制追究、操作办法及考核评议办法,完善农信社信贷检查和责任过错追究流程,将各项措施落实到具体岗位和具体人员,使制度、机构、岗位、人员有机结合,使之既能体现对各农信社信贷流程和节点的严密制约,又能切实体现规范信贷和防范信贷风险的要求,从制度上更好地保护广大干部。要注重个人表现,把政治表现、工作完成情况等与经济利益挂钩,促使干部既干好本职业务工作,又遵守职业道德纪律,从而把广大干部的精力吸引到工作上来,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思想政治表现上来,努力提高自身政治业务素质。要加强对农信社信贷岗责体系落实情况的考核,充分利用信贷检查、审计监督、日常考核等现有形式,检查农信社信贷岗责体系的分解落实情况,提升以法治社工作水平。
(二)实行绩效管理,倡导激励和竞争机制。要全面做好对干部的绩效管理,做到工作量的指标细化,质的指标有标准,对计算机难以监控的信贷事项辅之以必要的人工考核,加强日常信贷监控,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严格考核标准,落实奖惩兑现,加快“三包一挂”的推广步伐,真正把绩效考核和激发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有机结合起来。在实际工作中,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干部、好人好事应给予肯定、奖励和表扬,激发干部学先进、赶先进的自觉性。基层农信社部门应全面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奖优罚劣,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增强干部的紧迫感。
(三)严格责任追究,完善监督机制。要建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加强综合监督网络建设,做到时时处处有监督。针对新形势下基层农信社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健全考核制度、廉政责任、岗位交流、廉政谈话、诫勉谈话、群众举报等制度,对违反制度的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要充分挥机关纪检监察的职能作用,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抓好落实,明确责任,使干部自觉接受约束,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对存在苗头性问题应及时进行教育纠正,对群众反映强烈和已经发生的问题坚决按纪律处理。对重大农信社违法事项责任追究实行跟踪监督,既要严格追究责任,又要实事求是、把握尺度,防止挫伤干部加强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制定群众监督的具体程序和办法。同时强化客户监督,广泛征求客户的意见和建议。
四、建立完善规范化管理体系,夯实队伍正规化建设基础
(一)突出重点,加强对重点人员、重点岗位的管理。一是抓好基层领导班子自身建设。要着眼于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核心作用,制定关于理论学习、集体决策、民主生活会等制度,提高班子的政策水平、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强班子抓大事、议大事能力,形成团结进取、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加强队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加强重点人员管理。要加强对客户经理、信贷主管人员、一线农信社人员等重点人员的管理,他们直接负责信贷审批、农信社检查、客户认定等工作,手中具有一定权力,要严格管理,加强监控。三是加强重点岗位管理。要针对权力集中的岗位、要害岗位和特殊岗位,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重点管理,对各岗位工作情况应定期不定期开展检查和督察,深入推行农信社信贷责任制和农信社信贷过错责任追究制,确保不发生任何问题。
(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规范有序。要实现制度管人,做到规范言行,步调统一,形成强大合力。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指标到人,奖惩分明,增强了干部的责任意识。要着眼于建立规范的管理秩序,制定办公秩序、环境卫生、办公设备管理,等方面制度,明确办公场所的工作秩序、环境卫生要求,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要加强车辆、微机、通讯工具等办公设施管理,明确纪律,使队伍日常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开展。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聘请社会特邀监察员,建立了社检共建预防职务犯罪协作体,同检察院联合构筑反腐防线,主动广泛征求意见,不断改进工作。要制定有关廉洁自律、监督检查、纪律约束等制度,强化队伍公仆意识,对违反廉政纪律的人员予以严肃查处,决不姑息迁就。
(三)规范信贷环境,不断提高信贷水平。要规范队伍信贷行为,严格按照各项法律法规放贷。创建信贷文化:简化贷款手续,规范贷款流程;实行阳光信贷,公开限时办理;创建信用工程,营造信用环境;加强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质量;对信贷员实行资格管理、等级管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促进信贷工作健康发展。要实行信贷规范化:信贷项目公开化、信贷过程具体化、信贷行为规范化、信贷结果公示化,加强对信贷程序的监督制约,完善对制约机制方面的薄弱环节的关键部位有针对性强化管理,保证信贷程序科学到位。要明确信贷工作纪律,严格约束队伍的信贷行为,确保做到从严治社、依法治社、文明放贷,以规范的信贷行为,为加强队伍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联社姜连义)
第三篇:新时期强基层司法行政系统干部队伍建设之我见
新时期基层司法行政系统干部队伍建设之我见
大歇司法所 林 云
二○一一年十月二十八日
基层司法行政系统干部队伍泛指在县级司法行政机关领导下工作在基层一线的司法行政干部群体,他们直接面对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承担着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的重任,是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在各级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精心培养下,基层司法行政干部队伍日益成长壮大,素质不断提高,并逐步走向成熟,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中发挥着及其重要作用。时代的变化、历史的发展,新的形势、新的任务,给司法行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司法行政工作能否适应新时期新任务的要求,不辱使命,不断作出新的贡献,干部队伍建设是关键,是根本,也是保证。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司法行政干部队伍是当务之急,必须从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深化对干部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强化司法行政队伍建设。笔者是工作在司法行政工作最基层,认为基层司法行政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应抓住基层司法行政系统的特点
基层司法行政系统由最基层的科室、所站组成,既是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在基层的延伸,又是基层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在业务上 它受同级党委政府领导和上级司法行政机关指导,履行着法制宣传、律师、公证、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安臵帮教、社区矫正等具体的工作职能。这些职能职责有的是司法行政公务员承担的,有的是法律服务工作者承担的,有的则是基层政府公务员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共同承担的。条块结合的组织系统和复杂多样的业务工作职能,使基层司法行政系统干部队伍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工作的多样性和业务上的专业性
司法行政机关的各项工作职能,都是通过业务科室和基层所冲站细化为司法行政公务员、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人员、司法鉴定人的工作等不同机构岗位来具体实现的。这些岗位分类细,分工明,且自成体系,相对独立,互不交叉;不同的机构,不同的工作岗位,不同的业务又有各自不同的专业资格条件、业务范围、工作规范和专业化要求,使司法行政系统队干部伍呈现出工作的多样性和专业性的特点。
二是管理上的条块性和领导上的双重性
就石柱司法行政系统而言,这一特点在基层司法所显得十分突出。首先,基层司法所人财事权均归县司法局直管成为直管所,管理及业务相对独立,自成体系;但由于基层工作性质所决定,临时性、阶段性工作比较多,司法所人员常被当地党委政府抽调,导致人员在编不在岗或在编在岗但身兼多职现象时常出现。而未直管的乡、镇司法所人员调整变动频繁,造成工作衔接不畅,在一定程度 上影响了这些乡镇司法行政工作的有效开展。其次,基层司法所即是司法行政体系向下级延伸的基层司法行政机关,也是乡镇基层政府领导下的内设部门,工作和业务同时也受所在地党委政府的领导,所以也就形成了的 管理上的条块性和领导上的双重性特点
三是人员能力构成差异性和综合素质的不平衡性
首先,乡镇司法所直管后,虽然基层司法行政体系更加健全,司法行工作运行体制也更加完善,干部队伍也更加状大,但是,纵观司法行政干部队伍人员构成,无论是从年龄、文化、专业知识及业务、从业经验和入伍前岗位等,干部个体这之间差异巨大。其次是由于司法行政工作多样性,干部之间从事岗位和业务范围的不同,所带来的专业知识和从业资格要求的不同,专、精的业务骨干多,而专、精、全的多面手少,就形成了干部能力构成差异性和综合素质的不平衡性。
大这,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拔乱反正,重设各级司法行政机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社会的发展,司法行政体系日趋完善,司法行政干部队伍不断状大,逐渐成熟。然而,现石柱司法行政干部队伍建设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实我国目前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党中央提出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任务后,司法行政机关承担着日趋繁重的工作。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越来越重,责任不断加大,对各项工作的要求起点高、标准高,而现有人员的综合素质与理论业 务水平就出现与之不相适应的矛盾,特别是创新思维、开拓进取的意识不够,主动性不强。
四是社会身份的从属性和个人发展空间的窄小性
由于现行体制的足限,政法系统中“公、检、法、司”排位的次序来说,“司”是排在末位的,这种本末倒臵的社会认识,根深蒂固,在整个社会以致于我们自己也认为司法行政工作是处于末位的。而司法行政机构的设臵为司法行政干部个人提供发展的空间及小,科室所的职数有限(只有1-2个科级职数),有的工作人员在同一个岗位一干十几年甚至退休,人员工作积极性受到极大影响,人在心不在。司法行政干部社会身份的从属性和个人发展空间的窄小性,极大地影响了司法行政干部队伍建设和司法行政工作的开展。
其次是摸清当前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近年来,全县司法行政系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使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工作作风得到明显改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从适应四个几个方面不足:
一是队伍的理论知识与整体业务水平不高
这点主要是现行实干部队伍构成所决定的。现在基层司法行政队伍大部份都是从各个工作岗位招、转、调、录过来的,在政治思想及理论水平上按司法行政工作的要求还有差距,而从业务能力上看,有的学历低年龄大,有的学历高经验少,有的经验多专业知识少,所以其现在司法行政干队伍中部份干部的理论知识与体业务水平还不高,用理论指导实际工作差距更大,对法律、政策掌握得不全、不深、不细,不透,一知半解,而对学习政治理论则不感兴趣。
二是存在工作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不够
部分干部没有理清有为与有位、务虚与务实的关系,总觉得在司法司行政在政法系统中处于末位,个人社会地位低、工作职能软,缺乏一种争“有为、有位”的思想基础和争创一流业绩的工作干劲,对待工作存在应付了事的现象;有些职能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为宣传而宣传,流于形式,缺泛虚功实;有些职能如人民调解工作缺少在实践基础上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探索,缺乏务虚之功;少数干部满足于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对新时期司法行政工作缺乏研究和探索,习惯于老思维、老办法,缺乏新意。
三是思想上作风上存在浮燥和不扎实。
这是社会身份的从属性和个人发展空间窄小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则在少数干部思想上体现出当和尚的感觉,反正把钟撞了就行,至于钟响不响也懒得管。其体现在工作作风上就是平时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时间少,对工作落实的情况和质量的了解的不全面、不细致,浮在面上忙于应付。个别少数的则依法行政意识差,办事效率低,服务基层的热情不高,群众观念不强。
四是管理和保障机制不够科学
这点主要是在对基层司法所。教育管理上,其干部的管理教育只局限于在业务培训会上,时间少,会期短,而对他们的思想状况、工作状况、生活状况掌握得不多。制度制定的多,考核条条框框多,细而繁锁。县局每个科室的业务落基层司法所,由于人员少而忙彼于付,真正深入到社区的时间就相对减少,哪些2人、1人所则只能一筹莫展,应付了事。而在工作经费虽有一定的投入,大部分经费投入用于法制宣传、法律援助工作上,用在队伍建设的经费不足,明显的体现队伍集中培训教育时间的减少。
以上三个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思想认识上的偏差
部份干部对新时期司法行政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在认识还有偏差,抱着工作好坏好无所谓,任务完成了过得去就行,对政治思想理论、专业业务知识学习的重要性,紧迫感不强。学习的自觉性不高,工作和学习的矛盾处理不好,由于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平时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处理日常事务上,没有分出精力和时间来抓自身的的理论、业务学习。
二是思想观念上的保守
少数干部对新时期司法行政工作的地位和职能作用认识还不够充分,研究探索针对新时期工作特点的思路不够,还习惯与凭经验和***惯办事;有的同志进取意识不强,甚至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认为司法行政工作属于“软职能”,缺乏有力的措施和手段,工作热情不高。
三是思想观念上的教条
制定管理和干部考核时相关制度时未从全局及基层实际出发,上级发文我发文的教条化考核,文件下发了,信息报表报上来了工 作就完成了,至于是否符合基层工作实际,是否落到实处则是另外码事。职位设臵、干部交流、岗位轮换、人员配臵、干部进出,则僵化死板,唯学历、唯年龄。殊不知学历不等于能力,年龄不等于知识。于是,人浮于事,出工不出力,至于哪些干实事,老实的人流血又流泪。
再次是“四强一重”对症施良药
如何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干部队伍建设,集中解决突出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把司法行政干部队伍建设成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干部队伍,更好地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笔者认为应对症施良药,抓好“四强一重”:
一是强化政治理论学习
没有社会主义政治思想理论武装,司法行政工作者就谈不上政治思想上的敏锐,司法行政工作也就很难占领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理论高地。政治理论学习是枯燥而泛味的,只有通过组织上的集中强化培训和个人自我强化,提高对政治理论学习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坚持不懈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知识,才能不断地提高司法行政干部的马列主义水平和政策水平。在工作中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模范执行和坚决维护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并把政治理论学习作为考核、使用干部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增强干部学习政治理论的自觉性和良好的氛 围。
二是强化继续教育培训
改革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重点实现从知识型培训向能力型培训的转变,坚持把领导人才、业务骨干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作为培训重点,优先予以安排。开展创建“学习型司法行政机关”活动,形成全员学习、交流学习、终身学习的良性机制,努力培养更多的高、精、尖人才。要坚持在实践中培养人才,通过开展轮岗锻炼、实战训练和岗位练兵,培养大批业务能手和岗位标兵。要坚持培训与使用相结合,把业务培训作为上岗、任职、晋升的必要程序。加大投入,继续实施人才发展战略,设立专项经费,遴选一批理论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予以重点扶持。
三是强化科学考核管理
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只有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深入基层、率先垂范,在各个方面发挥模范作用,才能带出好队伍。用坚持抓班子带队伍的工作思路,一切从工作全局结合基层实际和实践出发,制定、健全和完善司法行政干部队伍的考核管理机制。完善人员进出口管理机制,考核考试并举,从理论和实务等方面对干部素质进行考察。下派锻炼,岗位轮换,量才用人,充分发挥个人空间,以激发干部队伍的工作热情。优化部门内设机构之间的人员配臵,选好配强中层干部,力求达到最佳组合。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司法所编制和岗位设臵,充实基层法制宣传、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安臵帮教工作力量,努力实现司法所人员“三个一”,即每所至少有一名法律业务骨干,一名档案管理及计算机技术员,一名具备法律知识、协调能力、综合分析、创新能力较强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提高基层司法干部的整体素质。
四是强化保障机制
提供有力的工作经费和物质保障是强化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系统领导要为基层司法所做好协调、努力争取地方党委和政府对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在人、财、物上给予充分保障,切实解决司法行政经费难问题;加大对基层司法所基础建设的资金投入,不断改善工作条件和环境;坚决贯彻“从优待警”的政策,保证落实司法行政干部的政治待遇、生活待遇,充分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确保队伍充满朝气和活力。
五是重视自律能力建设
司法行政机关在实践依法治国方略中,担负着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是一个地区法制建设和文明程度的窗口;担负着法制宣传、法律服务的管理职能,是法制建设的宣传者、组织者、执行者和服务者;担负着依法治理的指导、检查职能,是指导依法治理的日常办事机构。司法行政干部作为国家公务人员,履行着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责任重大,尤其是从事法律服务的干部,责任重大,必须全方位开展队伍教育整顿,切实重视并加强自律能力,做到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念,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干干净净、认认真真办事。坚定公正执法、为民执法的观念,提高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自觉性; 以制度建设促进队伍建设,从薄弱环节入手,加强规范化建设,通过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促使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深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各种监督制约机制,突出司法行政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狠抓落实,扎实推动司法行政队伍的自律能力建设,真正为推进跨越式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而不懈努力。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方略,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为司法行政机关提供了一个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发展自己,重新塑造自己的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作为司法行政干部队伍建设,面对这场领域广泛,结构复杂,规模宏伟的伟大变革实践,如何适应这种客观要求,如何创造这一实践,已客观地、历史地摆在司法行政机关的面前,需要我们深刻的探讨、认真研究并逐步加以解决,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司法行政队伍建设是一项长远而又艰巨的任务,只要我们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和司法行政事业发展的高度出发,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
第四篇:发展社区群众文化之我见
发展社区群众文化之我见
加强社区群众文化建设对于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广大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群众文化工作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本人根据在街道分管教科文卫工作的所做、所见、所闻、所感,对发展社区群众文化建设提出自己的不成熟的看法。
一、基本现状
我街道辖区面积约8平方公里,下辖社区五个居委会,总人口4.5万人,其中流动人口1.5万人。辖区内有各种机团单位、住宅物业小区60家。
近年来,在省市区各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街道各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我街道在社区群众文化建设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我街道的社区文体设施从无倒有,从少到多,逐年增加。近些年来,辖区陆续建设“星光老年之家”1家,街道职工之家1家和老年人活动中心1家,总面积达1000平方米;有规模的体育健身路径12处(套),例如,XX公园设立一批健身路径,成了附近广大居民业余休闲健身的良好场所,也给XX公园增添了亮点。同时,各个住宅小区都积极筹措,在小区内设置了文化室、娱乐室,安置健身路径,大大丰富了社区群众的文娱体育活动。
2、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街道设立文化站一个,辟有图书室、游艺室、棋牌室、健身室等文化活动厅室,配备有相应的活动器材。各社区居委会建有文化室一个,配备了电视、音响以及价值3000多元的书籍。街道每年都牵头举篮球赛,举办科技文化卫生下社区的活动,广泛开展各种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辖区内群众团体自发组织的各种文化娱乐体育活动也遍地开花、蓬勃发展。例如,辖区内有两支百人以上的民族舞舞蹈队天天坚持舞蹈健身,XX公园周边群众自发组织拳、剑、刀、扇队,进行健身锻炼,社区之间常常进行各种球类友好比赛。
尽管我街道社区群众文化建设通过方方面面的努力,取得了有目共睹是成绩,但还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
二、存在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大社区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我们的社区群众文化建设却跟不上经济建设的步伐,社区群众文化工作滞后,群众喜闻乐见又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相对匮乏,这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还有很大差距。
1、社区群众文化工作尚未得到各级领导的足够重视。各级政府部门重经济建设而轻文化建设。有的领导表面上很重视社区群众文化,但都只是停留在大会上、文件上和口头上,并没有真正做好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规划,也没有召开联席会议专门听取有关社区文化工作汇报,没有积极协调各部门开展工作,主管部门也不下来搞调研,没有安排足够的经费。
2社区文化队伍建设落后,机构设置不合理,工作网络不健全,职责不清。就街道抓社区群众文化而言,该工作涉及到教育、科学、文化、卫生、民政、综治、宣传、社保以及工青妇等各个部门,需要各个部门共同配合才能协调开展工作,但其实街道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只有分管教科文卫的副主任,文化站名存实亡,人员调整安排作它用,而社区居委会更是人手不足,工作网络不健全,阵地功能发挥不出来,加上相关部门之间配合不到位,工作协调难,职责不清,造成互相推诿、扯皮。
3、投入不足,设施落后,社区群众文化建设“贫血”,是制约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各级政府部门虽然对社区群众文化建设加大了投入,但赶不上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娱和体育活动的需求,无法满足居民多方面的文化生活需要,常常由于缺乏基本的经费保障,各种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无法正常组织开展。
4、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和内容单调,群众认同意识不强,参与度不高,缺乏牢固的群众基础。社区群众文化大都以政府为主导,成为一种行政行为,文化活动的政治色彩突出,说教的目的性强,又或者应付式地开展活动,活动形式和内容都很单调,缺乏文化性、娱乐性、群众性、多样性,不能很好地寓教于乐。目前群众文化的主要参与者一般都是老年人、妇女及儿童,而中青年这一社会的主体却参与热情不高。在群众心目中,政府推动的文化活动成了当地干部追求政绩的花架子工程,群众主动参与的欲望大大降低,甚至产生厌烦、抵制情绪,这就使得群众对文化活动的认同和参与热情不高。而这时,赌博、封建迷信沉渣泛起,一些地方麻将摊林立,不健康的消费场所生意兴隆,甚至开局设赌败坏风气;一些地方的庙建得豪华气派,大搞封建迷信活动,乌烟瘴气。
三、对策建议
不断加强社区群众文化建设,努力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用健康文明而又丰富多彩的活动占领社区群众文化阵地,丰富社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抵制腐朽文化,在社区群众中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荣八耻”,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准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让人民群众通过活动有收获、有提高,并逐步使社区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到各类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中来,这是新时期加社区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目的和要求。我们要紧紧抓住“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内容、基本活动方式”的“四基”工作不放松,扎扎实实地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就如何加快社区群众文化建设步伐,本人提出以下建议:
1、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负起加强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责任,要从实践“三个代表”的政治高度去充分认识加强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和文化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区作为工作的指导思想,把社区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摆上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议事日程,明确目标任务,建立目标责任制和相关评价机制,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明确职责,认真制定社区文化建设规划,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确保群众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
2、以政府为主导,加大对社区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区文化场所和功能,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方面要把社区文化建设纳入财政支出预算,加大投入,扎扎实实为群众多办实事;另一方面,要拓宽工作思路,动员辖区单位和居民以各种方式出资赞助来解决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及文化活动的资金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兴办文化事业,特别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文化设施、文化阵地和文化活动。同时,将社区文化建设纳入到军民共建、警民共建等共建活动中去,纳入到政府部门下基层挂钩包点开展各项工作的活动中去,形成政府、部门、社会多渠道共建社区文化的新格局。
3、抓好社区文化队伍建设。各级政府要理顺关系,加强街道、社区居委会的文化队伍建设,配备配齐管理人员,做到工作有人抓,并做好人员的培训,提高素质,做到工作有能力抓,这是搞好社区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基本保证。
4、坚持主旋律,创新活动方式,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中来。
首先,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扬时代主旋律,倡导“八荣八耻”,在群众文化活动中融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大力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格调高雅的精神追求,抵制腐朽文化,反对低级庸俗的文化趣味,清除荒诞无聊的文化垃圾,培育纯朴的民风和纯正的社会风气,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使群众文化既高雅时尚又朴实无华,既符合时代精神又满足群众要求,成为一个时代生机勃勃的主流文化。
其次,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化,内容要大众化,从而提高社区群众的参与度。
形式多样化,就是要以多种多样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为载体,用实实在在的形式,推动先进文化进社区、进楼群、进家庭。例如,采取歌舞音乐、说唱弹奏、琴棋书画、体育竞技、文化下社区等形式,大力开展常规性群众文化活动。
内容大众化,就是要坚持群众性,使活动符合群众的“口味”,满足群众的需要,把群众文化活动与增长知识、增长才干、提高技能结合起来,与增强法制意识、维权意识结合起来;把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环境美化、科技普及、艺术培训、网络咨询等内容,融入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老年文化、少儿文化、家庭文化、大院文化等文化建设之中。
社区群众是文化活动的主体,他们既是群众文化的创造者,又是群众文化的受益者,因此,只有形式活泼了,内容丰富了,才能受到社区群众的欢迎,才能更加便于群众的参与,才能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只有这样,我们的社区文化事业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五篇:基层计生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汇报
XX 县推进基层计生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汇报
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2年5月 日)
2012年上半年,全县共出生
人,出生率,计划内出生
人,计划生育率,完成四项手术
例,占全年任务数的。
近年来,我县不断推进人口计生工作重心下移,积极探索村级计生队伍职业化建设新路子,打造了一支覆盖面广泛、工作主动的村级人口计生职业化队伍,从根本上解决了人口计生工作“县急、乡热、村冷”和“县无为、乡错位、村缺位”的问题,有效破解村级人口计生工作难题,实现人口计生工作新的转变。现将我县主要做法作一汇报:
一、突出重点,着力破解“有人干事”的问题
加强基层计生干部队伍建设,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解决有人干事的问题。2007年以前,我县129个村,按要求配备了女性村专干的只有52个村,仅占40%。村小组计生中心户长由于工作职责不明、待遇得不到保障,中心户长形同虚设。为彻底扭转这一局面,切实解决基层计生工作“有人办事”的问题,县委、县政府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召开县人口计生领导小组成员会、县政府常务会和县委常委会进行专题研究,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在具体 工作上,由县人口计生委和各乡(镇)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分别制定出村级女专干、村小组计生中心户长的聘用标准,要求村级必须具备初中以上文化、年龄45周岁以下、具有相对较高素质和较强责任心的女性担任,村小组计生中心户长要求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同志担任,也可由村小组长兼任,同时明确了村、组计生干部的具体工作职责,并在用人上严格把关,所有拟聘用的人员由各乡(镇)按干部管理权限办理,事前报县人口计生领导小组备案。县政府文件出台后,各乡(镇)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分别指定了一名领导具体负责,采取领导挂片、一般干部包村,深入村组宣传,并通过村两委推荐(村民评议、村民代表大会)推选等方式,仅半个月时间,全县村、组两级干部的配备全面落实到位,对原任村专干中不符合要求的或不能胜任工作的全部予以撤换。目前,我县共配备村级女专干 人,配备率达100%,个村专干全部具备初中以上文化水平,平均年龄由以前的47岁下降为39岁;聘用村小组中心户长 人,其中具备初中以上文化的 人,占中心户长总数的 %,女中心户长 人,占中心户长总数的 %,中心户长全部由各乡(镇)下发聘书,真正解决了基层计生工作有人干事的问题。
二、落实待遇,着力破解“愿意干事”的问题
要想使基层计生队伍稳定,必须妥善解决待遇问题,否则难以拴住心、留住人。XX县近年来下大力气解决了基层计生干部的“三大待遇”。其一,落实经济待遇。村级计生专干享受村副主任工资待遇,每人每年为 元左右,由县财政从中央、省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中解决。村小组计生中心户长的工资原则上每人每年元,由县乡财政统一解决。村、组计生干部的工资每年兑现一次,全部纳入县里统筹发放,由县财政按村专干每人每年 元、中心户长每人每年 元的标准纳入预算,经年终县、乡、村三级考核后,根据工作完成情况,一次性将其工资拨入银行个人帐户。其二,落实养老待遇。今年,县委、县政府下发了《》文件,文件规定,村计生专干按照每人每年 元的标准由县、乡财政负担。其三,落实政治待遇。在政治上给地位,工作上给权利。规定凡是群众申请办理各种计划生育证件、办理户口迁移手续、申请宅基地、办理低保、计生保险理赔等,先由村小组计生中心户长签字,并由村计生专干签署意见以后才能逐级办理,树立工作威信,既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又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意识。
三、科学管理,着力破解“能够干事”的问题
自基层计生干部队伍建设以来,我县在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提升干部素质上做文章,在规范操作上下功夫,着力破解基层干部“能不能干”、“如何干好”的问题。
在基层干部队伍的培训方面,具体做到“二个结合”:一是岗位职责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县、乡两级分别制订出培训计划,实行岗位职责培训,使每一位村、组计生人员都明白自己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责任目标。每次培训都预留时间让学员提问,现场进行解答,让计生干部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如2011年的村级专干培训,请来了市计生协的领导授课,采取与学员互动的方式上课,深受学员的欢迎,让学员更能接受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使计生干部队伍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二是以会代训与专项培训相结合。抓好经常性培训,运用以会代训方式,规范乡(镇)、村两级月例会制度,对责任目标的执行情况按月进行分析、检查汇总。例会期间,县人口计生委包乡(镇)、乡(镇)包村的干部必须参加挂点乡(镇)、村的例会,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解疑释难,定期检查工作和学习笔记,督促抓好经常性工作的落实。由于工作目标明确、待遇有了保障,村、组两级计生人员的潜能得到了有效发挥。二女户长效节育措施的落实有了明显突破,带动全县育龄妇女节育措施落实率、孕检率均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了20和28个百分点,这主要得益于村、组计生干部在日常服务中掌握并及时提供了准确的基础信息。
在基层干部队伍的培训方面,具体抓好“四制”:一是竞争上岗聘任制。每年进行人员调整时,都要按照严格宣传发动、个人报名、村两委推荐、业务考试、综合评议、组织考察、乡镇聘任的程序,公开选聘村、组计生人员。二是岗位目标责任制。制定了《村级计生专干及村小组计生中心户长考评方案》,把村专干和村小组计生中心户长的工作职责进行了细化、量化,每月进行一次督查,每年进行一次考核,考核结果与工资相挂钩,并作为奖惩和续聘的依据。三是工资统筹绩效制。村、组两级计生人员的工资纳入县、乡两级财政预算,由县里统筹,视工作绩效年终一次性发放。四是村级目标考评制。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落后村(居)委会的管理办法》,每年由县随机抽查部分村(居)委会,对考评不达标的村视情况实行重点管理、限期整改或黄牌警告,对情节严重的直接实行“一票否决”,并认真查看专干手册,做好调查纪录。解决了对村级约束乏力的问题。实行“四制”后,村专干工作更加认真仔细了,在一些工作中还 取得了新的突破,如从对再生一胎对象实施孕期全程服务工作中发现了“两非”案情。
四、主要工作成效
村组两级计生干部队伍的不断壮大,实现了我县计生工作重心真正向村、组下移,有力地推动了全县人口计生工作健康、和谐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主要表现为“四个新突破”:
1.计生工作制度建设取得新突破。进一步推进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各村根据工作实际对《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进行了修订,进一步完善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合同》,各组计生中心户长上门上户组织育龄群众签订合同,全县合同签定率达到了100%,进一步摸清摸准了基层基础信息,实现了村民自治与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有机结合,完善了“六个一” 管理模式。目前,全县流出人口办证率达
%,流出重点服务对象寄证率达
%,流动人口信息接收率和信息反馈率均达到了100%,反馈质量明显提高。
2.计生工作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与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一把手工作线”,包片领导与包村干部的“工作落实线”,乡(镇)计生服务所人员与村计生专干、中心户长的“服务责任线”,形成了计生专干包软件、其他干部包硬件、全体干部齐抓共管计划生育的工作机制。
3.生育节育政策落实取得新突破。完善了以包村包组包对象为基础的计生工作责任制度,坚持包村领导、包组包户干部、村干部和中心户长四级联动制度,充分发挥了基层计生干部队伍覆 盖面广、战斗力强、信息准确的优势,尤其是环孕检工作扎实有效,全县环孕检率达到了90%以上,同比提高了近30个百分点。
4.计生优惠政策兑现取得新突破。在以前,由于摸底不清、信息不灵,农村计划生育优惠政策很难百分之百落实到位,这使得少部分群众的既得利益没有落实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计生工作。自从计生中心户长配备到位后,全县计划生育各项优惠政策落实率都达到了100%。
随着村组两级计生干部队伍的数量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管理不断规范,村级计生人员的职业意识得到强化,我县人口计生队伍的工作能力得到加强,工作热情、服务水平、管理能力明显提高,工作方法也在向优质服务型转变,说服教育、利益导向、优质服务在工作中的份量越来越重,既实现了全县人口计生工作重心真正向村、组下移,又推动了人口计生工作县、乡、村、组四级联动,有力地提升了全县人口计生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