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之我见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之我见
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巨城联校凤凰垴小学冯玖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大家知道,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就在于教师素质的高低。农村教师中小学教师在教师队伍中占到了很大比重,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将直接关系到农村基础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并采取多项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了更好地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我们就要紧紧围绕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师资保障。
一、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建设的政策措施
1、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吸引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进一步做好部属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工作,首届师范毕业生顺利到中小学任教。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完善政策,在部分地方师范院校扩大试行师范生免费教育,为农村学校培养大批“下得去、教得好、留得住”的合格教师。
2、创新和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继续实施“特岗计划”,鼓励各地在中央“特岗计划”的示范引导下,深入推进实施地方特岗计划,不断完善教师补充的长效机制。
3、完善并严格教师准入制度,建立“国标、省考、县聘”的教师职业准入与管理制度。国家制定教师资格考试标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教师资格考试和资格认定;县级教育部门组织教师公开招聘。启动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并建立教师资格定期登记制度。
4、大力推进“国培计划”和全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支持力度,为农村教师提供更多接受高质量培训的机会。
5、以扩大实施“硕师计划”为抓手,创新农村学校培养机制。加强农村中小学薄弱学科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加速幼儿园教师和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重点培养和补充一批边远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急需紧缺教师。
6、健全教师管理制度。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机制,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建设农村艰苦边远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
二、“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改善民生,以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为重点,实施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和教育发展重点工程,为到2020年实现“两基本、一进入”的战略目标打下决定性基础。
1、教育普及水平要有新提高。到2015年,基本解决城乡“入园难”问题,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成果,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6%,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3年,接近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2、促进教育公平要有新突破。首先,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向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其次,要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率先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第三,要进一步扩大国家资
助政策覆盖范围,提高资助标准,启动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最大程度地实现教育机会公平。
3、教育质量要上新台阶。一是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导向,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国家标准体系和评价导向机制,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二是加大投入,改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三是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实行教师全员培训;四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手段的现代化。
4、人才培养结构要有新格局。一方面,要使职业院校和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课程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特色更加适应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加强社会建设的要求,着重加强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加快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急需紧缺人才;另一方面,要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要求,尊重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大胆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体制机制。
5、教育体制改革要有新进展。一要全面推进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形成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良好态势。二要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特别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三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营造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环境。四要加快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基本建立起有利于各类人才健康成长的立交桥。五要加快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教育管理方式,更多地利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和政策指导等手段管理教育。
三、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发展的时代,是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里,教育将担负起中华民族复兴,促进学生发展的重托!
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正逐步深入人心,素质教育的实施正在全面推进,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国务院作出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了“要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规律,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要求。培养和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进行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因为教育改革的操作体系既是教师教育水平的体现,也是教师教育素质和教育艺术水平的集中反映。教师队伍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的高低。尤其是建设一批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发挥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可以推动农村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因此,及时发现并解决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中国教育问题的焦点在农村,农村教育问题的焦点在教师。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农村教师数量不足。山西省规定,在小学师生比为1:21,在很多偏远的农村地区均未达到此标准。有些地区虽然达到了这个标准,但教师的学历、素质却存在很大的差距。教师配置在学科结构上也不合理,有的学科超编,有的学科严重缺编,教师数量相对性短缺。其次以城市为主的教师资源配置观念导致资源配置失衡。许多教师择教以城市为中心,导致城市教师数量饱和,农村教师稀缺。
第二,农村教师职业认同感低。虽然绝大多数农村教师能够尽职尽责作好本
职工作,但由于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工作量大,个别教师情绪不稳,心理波动大,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责任心,被动完成学校分配的任务,导致教师离心倾向相当严重,幸福满足感过低。
第三,教师队伍青黄不接,年龄结构不合理。由于近年来新教师很少充实到农村学校,农村教师绝大多数年龄超过40岁,且多属于民师转正。农村地区的非农业转移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农村接受小学教育人口的客观减少,使农村教师队伍尤其是小学教师队伍从总量上长期处于饱和状态。年轻的、新的教师力量难以充实到农村中去,即使到了农村,也不安心于农村工作,无法实现农村教师队伍的新陈代谢,老化现象非常严重,导致教育质量难以提高。
第四,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师资配置不合理。由于农村地区区域经济限制,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缓慢,资源具有稀缺性,难以实施信息化教学。同时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办学条件差、师资水平低等原因,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缓慢。这些原因导致了农村教师素质偏低,教师队伍亟待提高。
因此,如何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首先要立足于农村实际,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政府对教育事业要给予高度重视,要重点加强政府对农村小学教育公共投资和财政供给水平,强化政府依法保证小学教育公共投资的责任和行为,把更多的公共资源配置在小学教育层面上,落实政府对小学教育经费分担的职责,努力缩小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的差距。从2007年开始,国家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免费招收各个学科的师范学生,为我国的广大农村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项政策的推行实施将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全面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
其次,加强师德建设,培养终身从教理念。只有具有和谐人格的教师才能造就新一代人才。要立足农村教育实际,加强对农村教师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使教师以开阔的心境认识自己职业的意义。要增强与广大教师的沟通和交流,鼓励他们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人生品位,静心读书,潜心育人,努力做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教师。抓好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则谈到:“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这句话充分阐释了教师工作的神圣与艰巨。作为教师要做好教育工作,必须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和高度的责任心与事业心。同时还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在农村教师招聘、选拔、培养、职称晋升等方面予以倾斜,让教师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职业。
再次,建立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稳定农村地区教师队伍。从实际出发不断提高教师待遇与地位,主要提高工资待遇和解决住房问题,切实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工资待遇,积极落实国家对农村教师的津贴、补助。政府要把师资建设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要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农村从事教育事业,重在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教师队伍。变现行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教育投资体制为由国家和省区政府统筹的模式,加大中央、省一级政府对教育的投资,以此来保证教师工资的来源,而减少地方政府财政实力对教师收入的影响。
最后,全面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质。一名合格的教师具备的首要条件,就是具有较扎实的文化专业知识。所以我们要创新培训方式,提高教师素质立足实际,坚持以校本培训为主,积极探索新的更有效的培训方式,开展以实施新课改,提高教学能力为目标的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对农村的教师进行信息教
育技能的培训和指导。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培养优秀的专业教师及学科带头人,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加快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开展扎实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为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实验能力,每次教研活动的开展都有专题研究和主攻方向。我们认为,学校不仅仅是教育学生的地方,也是教师学习提高的园地。学校应该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学习教学大纲,学习教材的编排体系。通过学习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增强科研意识。其次要完善管理机制,激发教师工作热情。要真正培养一支思想过硬、作风正派、有开拓创新精神,能干事、想干事、懂业务、善管理的校长队伍;要将“校长负责制”和“教职工聘任制”真正落到实处,让品教兼优、踏实工作的教师多劳多得、优劳优得,让不敬业的教师失去混日子的空间和生存的环境;要积极推动教师校际、区域间合理流动,解决学校、区域、学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同时在新课改的领导下,积极学习掌握新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进行自主反思性探索,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使实践活动与研究一体化,实现自己的革新行动,快速转变新型教师角色,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实践证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复杂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各项措施都必须跟上,因此,最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任重而道远!
第二篇: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背景:
农村基础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当前农村基础教育仍然还很薄弱,在相当一些地区的农村里九年制义务教育还没有普及,青壮年文盲仍然存在,青少年失学现象仍很严重,这种情况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有很大关系,要改善农村教师的待遇,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加快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而促进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10月15日所作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把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城乡教师编制标准不统一,农村比城市低。按照现行教师编制标准,农村初中、小学的教师每人负担学生数分别为18人、23人,城市初中、小学为13.5人、19人。而农村地广人稀,学校规模偏小,有些偏僻地区还大量存在着分散的教学点,据统计,全国目前约有10万个教学点。
二、边远、贫困地区、山区教师依然紧缺。有些地方则是由于财政困难或财政供养人员超编,即使有编制也不聘用公办教师,而是低薪聘请代课教师,很多地方代课教师的工资不到公办教师工资的1/3。据教育部统计,全国农村尚有36万名代课教师。
三、农村教师的年龄、学科结构不合理,在职培训机制尚需完善。教师年龄偏大的问题,在有的地方比较突出,一些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正面临着年龄断层。在学科结构方面,农村学校的外语、音体美教师严重不足,一些课程无法开设。还有相当一批教师,长期缺乏培训,知识老化,难以承担起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任。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组织城市中小学教师定期到农村任教。要严格控制城镇中小学教师的编制,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中的比例,积极促进城镇学校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定期地选派城镇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交流任教,并且统筹安排好其他层次的教师到当地农村执教的工作。对于继续补充的新教师,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的原则,严格实行公开招聘的制度,优先满足农村中小学的需要。
二、积极地探索实施农村教师特色岗位计划。有一些地方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工作,比如云南省的红河州,是政府由上一级财政来设置在农村边远贫困地区的特色岗位,由上一级财政直接支付教师的工资,吸引优秀的人才到边远地区任教取得很好的效果。我们积极鼓励各地适应人口变化跟农村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的新情况,抓住建立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契机,探索新机制。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在农村边远地区师资紧缺的学校设置一定数量的岗位,公开招募优秀的大学生到农村学校任教。
三、积极鼓励并且组织落实高校毕业生支援农村教育。按照18号文件,就是关于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任教的意见,采取得力措施,实现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服务计划跟大学生支援西部志愿计划,各级行政部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实现好这两个计划。同时积极引
导、组织、促进高校毕业生服务农村教育。同时要选派一定数量的高校尤其是师范学校新聘的教师到西部任教,把这个同时作为锻炼高校青年教师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组织师范生实习执教。师范学校要组织高年级的师范生到农村实习执教,在农村建立实习机制,积极探索实习执教多种有效途径。在这方面西南大学先走一步,做出了表率,江西师大等等也做得很好,他们的做法值得推广。
五、积极开展多种途径的执教活动,组织开展短期执教等多种形式灵活有效的执教活动。包括特色活动讲师团,城镇骨干教师到农村代教、执教等等,还有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的手段把优秀教师示范课的课件送到农村学校。
第三篇:如何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我认为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农村师资培训,逐步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坚持把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摆在突出位置,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和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农村教师培训经费要保证落实到位。建立农村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和成绩登记制度,制定考核奖惩办法,促进自主学习。完善城乡教师帮扶交流长效机制,让农村教师在交流中学习,在帮扶中提高。定期让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到城区中小学学习先进教学经验、接受先进教学理念,使他们尽快成长为优秀教师;同时安排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小学支教,促进和带动农村骨干教师的成长。
2、进一步加强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优化农村师资结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人事部门应制定优惠政策,选调大学生到农村任教,合理调配区域内各小学校教师的配置,逐步使教师的学科结构、年龄结构等趋于合理化。对年龄较大且体力、精力、能力、学历都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老教师,可以采用内退、提前退休等方式逐步加以消化,腾出岗位,让优秀的年轻大学生进入教师队伍,促进教育内部的血液循环。
3、建立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切实提高农村小学教师待遇。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环境,缩小各级各类学校的差距,使农村教师英雄有用武之地,使他们的价值也能得到最大的体现。针对农村的特殊情况,建立农村教师的特殊津贴制度,使农村小学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等于或高于同区域城市教师的平均水平,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激励和吸引人才积极到农村从教。
4、有效盘活现有资源。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力度,针对农村学校特点,中心学校可集中创建几所寄宿制学校,从而有效的整合师资,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提高学校办学效益。要“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首先,校长要是一个教育管理的能手,有教师专业成长的长远目标,能打造好教师。能创造条件让教师加强继续教育学习。制定教师专业成长的激励机制,培养骨干教师;抓好教师的“校内交流”和“校际交流”,“校内交流”就是要“活跃”校本研修,“校际交流”,就是学校间教师的交流,要能将骨干教师派出去交流,而不是为了本校的所谓“质量”,将“拖后腿”的教师交流出去,对“交流”的教师的一定的任务,用优惠我认为要想搞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应该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积极争取资金不断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
2、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多关心他们的困难,温暖他们的心。
3、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教学能力。
4、不断加强农村教师的师德建设,多开展一些有利于农村教师团结互助的活动,使他们工作在农村,快乐在农村。
第四篇: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台前县后方乡中心学校 李明阳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多,而乡村人口在迅速减少。人口的迁移,也给乡村学校带来了不少新问题。城市学校人满为患,乡村学校生源不足,农村学校的许多优秀教师、骨干教师不断流向城里的学校。农村中小学,条件差,走的教师多,缺编较严重,尤其是音体美等教师。部分教师所教学生虽少,但跨科、包班导致工作量大,工资待遇低。现在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弱,本人从近几年的管理中,认为新形势下建设一支高效的农村教师队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强化师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当今时代,多数农村教师受到市场和社会的严重影响,拜金主义有所抬头,造成有的教师在工作上,拈轻怕重,牢骚满腹。思想上,不思进取,堕落腐化,损坏了教师形象。为此农村教师要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利用多渠道多形式强化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
首先,学校应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教育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教师的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明确责任,端正工作行为,以良好的思想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去感染和熏陶学生健康成长。其次,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多组织教师开展学习师德先进事迹、师德论文评选、师德大讨论、观看师德标兵事迹报告会和师德师风演讲等活动,从活动中领悟到“热爱教育、爱岗敬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真谛。在学校教师之间营造“比师德看奉献,比仪庄看表率、比敬业看行动、比能力看业绩”的良好氛围,真正在农村学校中树立典型、弘扬正气,逐步规范教师行为,起到激励教师比、学、赶、帮、超的作用,调动教师努力工作的积极性。
二、重视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重视教师的业务培训。从现实情况看,由于缺乏动态管理和轮岗交流机制,导致农村一些教师没有忧患意识,知识结构老化,业务素质不强,再加上农村教师各种信息闭塞、思想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老套、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就是一句空话。为此,要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农村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一是实施校本教研培训,农村中小学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方案,加强对新课改理念的培训,加大对先进的教学方法探讨的力度,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采取以课堂为中心的说课、上课、听评课、课件制作等形式,有效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研读课标、深钻教材、改进教法,创新高效课堂。二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校要组织教师参加学习交流、“教学基本功赛”、“优质课观摩交流”和“名师课堂展示”等参 观交流培训学习活动;还请教学专家、教育名师、教学能手和示范教师到农村中小学进行巡回讲学、上示范课,让农村教师开阔视野,吸取先进经验。三是有效推进城镇学校与农村中小学支教工作,引导优质资源向农村学校辐射,鼓励城镇教师支援农村学校教育,开展“结对子”、“手拉手”帮扶活动,让城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送教下乡,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
第二要重视指导规划,引导教师积极反思。“经验+反思=成长”,是学者提出的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它清楚揭示了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意义。我国新课标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角色臵身教学情景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认识。”所以在教学常规管理过程中要求教务处要认真对教师课后教学反思的指导检查,并建立管理的常效机制。
第三是完善制度,激发教师积极性。学校要制订具体的规章制度,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加以考核,对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状态、工作实绩进行评价和奖惩,对爱岗敬业、成绩突出,在竟聘岗位职务、评优评先,安排外出学习,后备干部培养等方面予以鼓励,从而促进教师的成长。
要想真正达到强化管理,必须彻底改变那种“吃大锅饭” 现象,必须把报酬与贡献联系起来,使教师认识到工作的好坏、贡献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切身利益,从而把精力全部用在工作上。学校领导者根据制度给予公平、合理的评价,并进行恰当的奖励。另外,奖励最好使用民主方式进行评议,使人们产生共识:只要付出,就可获得好处。要做到物质奖励同精神奖励相结合。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关键。对那些工作兢兢业业、务实工作的教师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把工作表现、教学质量与评优选模、提干挂钩,使之精神上得到安慰和满足,从而迸发出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领导要善待每一位教师,常怀“宽容之心”。首先尊重中老年教师,多点理解、少点小气、多点真心、少点虚情,要格外关注那些常年站在一线、条件艰苦、生活困难的中老年教师。农村中老年教师大多经济困难,要维持家庭的日常开支和人情往来,经济就略有拮据。同时面对新课改,他们内心也有失落、无奈、苦闷、甚至一筹莫展。因此他们也需要关照和需要尊重。在平常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他们在传、帮、带、教的作用,要特别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困难,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有效发挥他们的余热作用。
其次要赏识年轻教师,多点微笑、少点脾气、多点耐心、少点高高在上,要留意那些不图名利、勤奋务实的年轻教师。校长一个信任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都足以让年轻的心温 暖、激动。年轻教师眼界开阔、思想激进、有个性、讲现实。追求较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又处于一种愤懑的内心浮躁之中。因此在平常工作之中,要少些指手画脚、吹毛求疵,多些嘘寒问暖。对年轻的教师多关心、多表扬,让他们在赏识中体验成功,收获快乐。年轻教师缺乏的是平台,要多给年轻教师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摈弃“论资排辈”的陈旧管理,激浊扬清、为希望施展才华的年轻老师创造事业平台。
四、建立高效的班子管理队伍。
一个学校好不好,跟有没有高效的班子管理队伍有很大的关系。领导班子建设,从思想觉悟到工作作风,从专业水平到管理能力,从奉献精神到团结协作,选择的人应该方方面面都是比较好的。学校的点滴进步,就离不开学校班子领导的共同努力。学校管理仅有制度还不够,班子领导要率先垂范,只要我们班子领导以身作则,吃苦在前,别的教师不用说,也会努力工作的。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只有建立起了一支高水平、高素质,并且稳定的教师队伍,农村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只有农村教育水平提高了,农村才能够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第五篇: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宋宝珍
农村基础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当前农村基础教育仍然还很薄弱,在相当一些地区的农村里九年制义务教育还没有普及,青壮年文盲仍然存在,教师年龄偏大的问题,在有的地方比较突出,一些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正面临着年龄断层。在学科结构方面,农村学校的外语、音体美教师严重不足,一些课程无法开设。还有相当一批教师,长期缺乏培训,知识老化,难以承担起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任。有些地方则是由于财政困难或财政供养人员超编,即使有编制也不聘用公办教师,而是低薪聘请代课教师,很多地方代课教师的工资不到公办教师工资的1/3。据教育部统计,全国农村尚有36万名代课教师。
一、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应该通过以师德为宗,努力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以师能为上,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两个建设重点,塑造了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和实干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促进了教育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是学习者,教师培训并不只是培训者讲和受训者听的活动。校本教师培训中教师本人的自我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训途径。为促进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形成学习即生活的理念,每学期,我们都推荐1-2本教育名著,要求教师自学,作好读书笔记。为此我们建立了学习督查机制:每位教师必须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每月检查读书笔记。农村小学教师的日常工作比较繁忙,要使他们静下心来读书并非易事,需要学校采取措施来激发教师读书学习的热情,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如教研组在一学期里按照新课标的内容进行集体备课,并搜集与模块解读相关的文章,组织学习交流,探讨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的结合;学校应积极创设条件组织关于新课程理念的各种报告会;组织骨干教师和新教师参加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的座谈会;开辟黑板报专栏定期刊发教师学习理论的心得体会等,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新课程的各类师资培训,充实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因为理念不仅影响其教学行为,而且对教师自己的学习和成长也有重大影响。学校教研部门在开学之初,就应制定一学期的教研计划,利用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校教科研氛围,以竞赛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发挥以“老”带“新”作用
学校针对青年教师的实际能力,从校内的研讨课到校外的示范课、观摩课、比赛课,大胆地让青年教师去思考、去实践、去表演。为促进年轻教师尽快成长,我们聘请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为师徒对子,签定师徒合同,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师傅在集中培训和分散自辅导训的过程中,为徒弟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进行定期指导或跟踪指导,充分发挥骨干的引、带作用。师徒合同,让徒弟从师傅教书育人和教育科研的经历,以及成长的艰辛历程中,受到有益的启迪和人生的感悟,使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从而增强其敬业、乐业的职业意识,树立其勤业、精业的师德风范。
三、超越规范体现专业修养
学校应进一步向教师提出,要树立教师应该比规范做得更好的思想,即超越规范实现由他律逐渐变为自律的过程。要求教师崇尚道德知识,崇尚理性,崇尚情感,崇尚奉献,在平时的言行中体现教师所具有的职业修养,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十分注重在群体中的影响与地位,在人际交往中的坦诚与合作,在工作中的勤奋与自励,在利益面前的理智与淡泊。并应在教师中开展怎样才能做到超越规范的大讨论。使教师认识到作为教师必须具有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六个方面的素质。并不断地进行贯彻规范,超越规范方面的教育,使教师的精神不断提升。教师的聪明才干,潜在的力量,充分挖掘出来。它能产生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结成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校长要紧紧依靠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和广大教师参与决策、管理和监督、鼓励和支持他们提建议、出主意、想办法,并予以重视,积极采纳。学校应每学期搞一次金点子活动,让教师当校长。使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如我在学校管理中的密决是相信教师,遇到困难交与教师,让教师想办法,出主意,学校一个个重大事情、疑难问题都在教师的集体智慧、集体力量中得到顺利解决。
四、加强环境、校风建设,开创师资建设新局面
一是以优化校园环境、培育校园精神、强化校园制度、塑造学生灵魂、提升教师素质为目标,打造师德师风健康向上的立体环境。二是大兴“三风”。团结风,引导教职工讲团结,全校出现了“讲沟通、讲协作、讲大局”的良好态势,并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具体的体现出来;民主风,充分发挥校委会的职能,谋事求详、监督求广、评议求实,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求实风,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经常深入一线,召开教师座谈会,征询学校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关心教职工生活,把温暖送到每一位教师心中。
五、建立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交流空间和学习领域。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建立一个面向学科各个成员的教育资源系统势在必行。建立教研网,在网上创立科组主页,具体分设五个大类: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外出培训、学习心得和教学反思。教师还可以将优秀的课件放在网上,实现网上资源共享,教师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可以方便地查阅自己在教学中所需的学习资料和参考资料,必要时还可以进行下载,这样能大大地拓宽获取知识的空间,扩展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