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县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XXX县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XXX县地处AAA山区,面积4441.22平方公里,人口97.6万,下辖40个乡镇(现有镇18个、乡20个、民族乡2个),822个村。现有农村中小学校115所。其中,普通高中3所,中学42所、小学79所,教学点29个。寄宿制中小学校共82所。在校中小学生4.3余万名,其中普高4079人,初级中学14364人、小学25285人,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4779人;高中专任教师329人,初中教师1776人,小学专任教师2174人。普通高中实际师生比例为1:12.3,初中实际师生比例为1:8,小学实际师生比例为1:11。
几年来,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县教育主管部门采取积极措施,狠抓队伍建设;广大教师爱岗敬业,积极进取,默默奉献;社会各方支持有力,尊师重教社会氛围浓厚,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
1、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有所改善。从年龄结构看,2009年——2011年,我县共招聘新教师158人,绝大多数都安排在农村中小学,农村教师的年龄结构和学科结构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教师比例平均为22.4%,小学教师35岁以下比例也达到了13.7%;从学科结构看,2009 ——2011年,我县共招聘紧缺的英语,音乐,体育,美术教师共计82人,改善了农村教师学科结构。
2、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到2011年底,全县农村教师学历合格率高中教师92.4%,初中教师99.8%,小学教师达100%。农村高中教师中级及以上职称比例50%,初中教师中级及以上职称比例63.3%,小学教师中级及以上职称比例达79%。
3、农村教师待遇逐步提高。近年来,通过逐步落实绩效工资全县统筹,我县农村教师待遇有了新的提高,基本实现农村教师工资津贴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水平。目前,全县已形成了“经费统筹、工资统发”的机制,教师工资基本实现了按时足额发放。为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在学校办公经费和人头经费上对农村边远地区学校进行了一定倾斜,促进了农村教师队伍稳定。
二、我县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我县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数量不足。
按照国家规定的农村学校师生比,我县农村初中和小学是严重超编的。但是从实际教学工作测算,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任务繁重,还需要补充大量教师。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农村学生居住分散,学校规模小,数量多,班额小,班级多。比如XXX镇,学生数为1303人,共有各类学校7所,教学班级55个,配备教师总数为98人,如果每所学校只设1个管理及后勤人员,则每个班级平均配备专任教师只有1.6人,教学人员严重不足。这种情况在农村中小学中普遍存在。
2、老弱教师相对集中,新教师补充困难重重。农村初中教师50岁以上人数比例达到12%,小学更为严重,达到30%。近年来教学课程不断改革,中小学课程数目不断增加,以前从民办教师转过来的人员由于能力和年龄的原因,对于新的课程根本不能适应和胜任。这些人员又没有到退休年龄,占用大量的学校编制,使得新教师补充困难重重。
3、近年来已经进入教师退休高峰,每年退休教师都在200人左右,2017年将退休教师350人,这些退休教师绝大部分都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由于没有建立正常的教师补充机制,新的“代课教师”又在全县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目前,这些人每月工资不足1000元,而这些资金也是学校从有限的办公经费中挤出来的。这些代课教师有的无教师资格证,加上待遇极低,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结构不优。
我县农村小学教师以语文、数学等主学科为多,计算机、英语、音体美学科教师奇缺,近年来数理化教师也出现奇缺现象。在全县79所农村小学中,音乐、美术、计算机三科专 任教师只有4人,有的乡镇只有一个物理或化学教师。由于农村学校分散,成班率不高,限于配编比例,首先只能保证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其他科目由语数教师兼任。很多农村小学基本上没有专业英语教师,专业音美体教师更是严重短缺。有的年龄大的教师兼教体育,哨子一吹,就让学生自已玩。为了保障开设英语课,有的中心完小的一个英语教师要负责几所村小的教学,每天骑着摩托车来回跑教,被称为“摩托车教师”。
(三)素质不高。
1、知识老化。我县农村中小学民师转正所占的比例较大,他们中极少数受过专业教育,虽说有的后来通过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获得了文凭,但实际水平提高不大,相当一部分教师知识结构陈旧,教育观念落后,难以适应新课改的需求和现代教学的需要。
2、教师培训落实难,效果差。新课改对教师知识更新要求高,教师培训显得尤为迫切,虽然县教育主管部门每年都有培训指标下达,但由于工学矛盾和年龄、能力、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农村中小学教师要求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教师的培训往往难以落实。目前进行的远程培训方式对于这一批老教师也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
(四)流失严重。
1、城镇化使农村地区生源的数量日益减少。由于农村 学校办学条件、农民工进城务工、计划生育等原因,导致大量农村中小学生向城镇流动,条件较差的农村学校生源日益减少。造成校舍、设备、师资的浪费,并形成恶性循环,生源数量和质量越来越差,教师教学难度越来越大,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也越来越差,最后导致教师队伍水平不断下降。
2、“精英教育”陈腐观念的恶劣影响使农村教育难以得到社会认可。由于长期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影响,社会观念认为读书的目的就是成为社会精英,教育的目的也就是挑选和培养社会精英,以至于应试教育的意识不仅没有消除,反而愈演愈烈。农村学校由于先天条件差,生源质量差,在应试教育唯分数论和升学率的压力下,农村教师工作压力大,效果差,难以得到社会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造成优质师资不断流失。3年来,流失的农村教师达到182人,这些流失的教师大部分都是业务素质好教学能力强的优秀青年教师。
3、寄宿制学校管理难度大。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年龄小,最小的只有9岁,教师不仅要教学,还要担负学生生活管理任务,从早到晚全天候跟踪,责任重大;
4、留守学生问题。由于缺失家庭教育,给青少年成长造成诸多问题。全县农村学生留守儿童比例达到52.1%,问题学生多是留守儿童,管教难度大。
5、安全问题。农村学生上学、回家,大多数乘坐农用车,存在安全隐患,学校和教师忧心仲仲。
(五)农村教育经费短缺。
1、地方政府投入不足。义务教育全免费后,我县农村教育发展面临着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大多数学校仅靠上级拨付有限的生均经费(小学生300/人,初中生500/人)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如学校规模小、学生数在400人以下的就难以为继,而目前农村中小学规模大多数在400人以下,部分学校学生人数甚至只有100多人。维持运转相当困难。
2、学校债务沉重。普九时期,我县城乡各级各类学校为改善办学条件,顺利通过“两基”迎“国检”,投入很大,再加上受自然灾害破坏、县级配套资金不到位等因素影响,造成许多学校欠帐较多,负债总额巨大。
3、经费拨付滞后。上级经费的拨付往往要到期末才能到位,而学校却在开学之际需要开支的项目较多,因而影响了教学工作。
三、加强农村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民族的兴衰成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因此,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着力抓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方略、均衡城乡发展的具体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抓好惠民工程的重要任务。为此,建议:
(一)、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1、创新农村教师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符合农村中小学实际的教师考核机制,采取差别化评价的方式肯定农村教师的工作,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逐步弱化分数论和升学率对教师的评价,使农村教师的教育工作得到认可。
2、增加和优化农村中小学生源。在重点高中招生政策中适当采用划区分指标的方式鼓励学生向生源地回流,减少优质生源向城镇的盲目流动,增加农村中小学的生源数量,提高生源质量。
3、严把教师入口关,今后招聘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注重培养和选用本土人才,优先录用师范毕业生,进一步优化农村教育队伍。切实落实新招聘教师在农村服务的最低年限制度,制定鼓励新教师长期在农村中小学工作的政策。
(二)、建立均衡城乡师资的全新机制。
1、根据农村中小学的实际核定编制。农村中小学校小、散、多,成班率不高,在教师的配备上要给予优惠。要根据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重新核定编制,并根据减员情况定期补充农村教师。对于不能胜任教学、年纪偏大的教师可以制定政策让其提前离岗休息,或者调剂到乡镇一级的政府或“七站八所”工作,福利待遇不变,以空出编制补充新教师。
2、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制度。教师流动可实行类似球员的“转会费”制度,在目前不可能控制农村教师流向收入高、条件好的城镇学校和县区学校的情况下,允许流出学校 向流入学校收取一定的培养费,切实保障农村中小学的利益。今后,县城学校要自行从毕业生中招考教师,尽量少从或不从基层选调教师。缓解农村学校教师严重不足的现象。
3、研究城乡教师岗位强制性轮换制度实施的可能性。教师在一所学校的任教时间达到一定年限时,可以在县级范围内进行强制性轮换,逐步弱化教师向县城等条件好的学校流动的愿望,以从根本上均衡城乡学校的师资差异,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三)、切实提高农村教师教师待遇,鼓励优秀教师在农村从教。
1、弱化重点学校的观念,均衡城乡学校差异。要研究标准化学校建设的可行性,使城镇和农村学校硬件设施达到相同的标准,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使农村孩子也能得到优质教育。政府的教育经费应主要投入薄弱农村学校,并在生源流动和经费投入上限制县城优质学校的盲目无序扩张。
2、强化落实农村学校教师物质待遇。要制定吸引教师到农村任教的配套办法,提高农村教师的津贴、补助标准,对在一线工作的农村教师工龄15年以上的,可考虑提高一到两级工资待遇;对在条件艰苦地区任教的,要采取发放生活、交通补贴等特殊政策,稳定教师队伍;
3、大力增加对农村优秀中小学教师表彰的力度和范围,提高农村教师的荣誉感和价值感。对农村教师职称评聘采取 更加优惠的办法,吸引更多的人投身农村教育,使之愿进来、稳得住、长得高。
基础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是保障社会公平的最后底线。搞基础教育不是办企业,不能把市场经济中办企业的那一套用在办基础教育上。在基础教育中一定要坚持公平第一,效率让步的方针。否则,如果任凭占尽天时地利的优质城镇学校盲目扩张,任凭精英教育的思维不断强化,农村教育将不可避免的走向边缘化和荒漠化,农村弱势人口也将不可避免的永远留在社会的最底层而没有翻身的机会。在中国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农业大国,势必造成城乡之间社会成员的割裂与板结,从而形成社会持续动荡的根源。
第二篇: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文章
管理到位,不断提升
——谈如何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队伍素质(调研文章)
泰和县文田初中易德琪
一.前言
提高教育质量,靠的是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改变农村面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当务之急。地处泰和经济开发区的文田初中创办于1991年,是一所兼具城与乡特色的年轻学校。虽办学历史不长,但近年来却取得了不凡的成绩:该校连续多年被评为县“创优学校”和“良好学校”,先后获县“德育工作先进单位”、“两基”工作先进单位,获市“文明单位”、“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工作”先进学校,该校先后涌现出省、市学科带头人、市骨干教师、县学科带头人10余人。荣誉的取得与该校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队伍素质是密不可分的。
二.学校主要措施与做法
1.加强师德教育,树立责任感
师德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产生提高自己业务的强烈愿望,才能克服种种困难,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该校深入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活动,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有关规定,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关材料。通过学习,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举办教师师德经验交流活动,使全体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有了明显
提高,涌现出一批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无私奉献的先进个人。为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2.树立新观念,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以新观念、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为重点,认真做好教师综合素质培训。一是在全体教师中解决一个认识问题,树立终身学习思想,多读书,读好书;二是科学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加快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通过多种渠道,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教学水平。以教师发展学校理念为指导,走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以培养素质全面的教师为目标,以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为平台,以各种活动为载体,精心打造思想有高度,知识有广度,教研有深度,心理有强度的“四有”教师队伍。
始终抓住教学常规管理不放松,完善了教学常规管理的各项制度,抓实了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后辅导等工作,要求备课要备全册、备单元,对每节课要精心设计,备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作业以及备师生互动形式,上课要按新课改要求,课堂上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
3.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
建立教师个人成长档案袋,认真完成教师个人成长“十个一”活动,将跟踪测试纳入教师个人考核中。开展与其他优秀学校教师手拉手活动,定期相互听评课,开展教科研活动。有计划的安排教师个人自学内容,定期检查学习笔记,学期末写出教育教学的心得论文,作为教师考核一部分。
4.以教科研为载体,着力培养骨干教师
坚持教研兴教。坚持抓了教师的集体教研活动,单周为教研组活动,每周一次备课组活动。教师能够由单一的知识传授变为更注重学生能力、个性的培养,由专制式的讲解转化为师生互动的民主型的探讨。在开展教研教改活动中要求每个教师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教学论文。
以竞赛活动为载体,开展限时教案设计赛、讲课赛等,以评优为手段,参加市、县、片的教坛新秀优质课评比等活动,鼓励优秀教师冒尖、成才,不断充实骨干教师队伍。
积极提倡推荐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参加课题研究,要求他们做到“十个一”:每周向学科组提出一个探讨问题;每月向学校提供一个教学案例;每学期上一节探讨性的研讨课;每学期完成一篇优质评课报告;每学期写一篇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每学期制作一个多媒体教学课件;每学年主持或参与一项课题研究;每学年转化一名后进生;每学年命一份高质量试卷,并写出一份相应的教学质量评价报告。
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等方法。“请进来”——邀请县教研室中心教研员讲座;“走出去”——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观察。教师做到三步走——学习、运用、提高。青年教师继续与骨干教师结成“传、帮、带”对子,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提高教学水平,提高业务能力。学期末组织青年教师讲课汇报,促使青年教师向骨干教师靠拢。
三.仍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学历达标,但实际素质有待提高。
近年来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进修学习,该校教师学历都已达标。尽管他们取得了国家承认的专科和本科学历,但实际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并没
有同步提高,不进行调整培训难以适应当前课改的要求,将制约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骨干教师仍缺乏
由于学校地处城乡之间,教师流动频繁,“通教”现象严重。教师忙于处理工作于家庭的双重事务,钻研教材的时间就少了,骨干教师的培养也就不能保证。
3.教师的学科结构不合理。
由于教师的流动,加上所学非所教的人数多,有些教师只能是拔高使用,造成了教师基础知识薄弱。
4.教育观念滞后,课改意识不强。
农村学校由于地处偏僻,信息交流不畅,交通不便,文化氛围滞后,对新生事物接受的慢,不求进取,固步自封。教师课改意识不强,大部分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注入式、满堂灌、一言堂根深蒂固,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这些成为当前课改的瓶颈,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5.竞争意识不强,工作无紧迫感
有些教师的工作效率低,缺乏竞争意识,得过且过,改革创新的意识不强。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个主题将不断赋予新的内涵,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研究、去探索,去开辟新途径。
第三篇:大柳树小学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大柳树小学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曹素丽
开平区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工作的意见》、《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提高计划》、关于建设《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意见六个文件的要求,结合2009年唐山市、开平区关于2009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安排和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就落实中国教师研修网实施全员教师岗位培训情况,落实开平区《打造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和谐团队工程》利用开平教师教育网开展干部培训情况,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更热情地呼唤高素质的教师,所以在学校管理中,应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
学校现状分析:
教师方面:
1、教师学历层次低,素质相对较差,难以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多数教师只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情感的培养教育;教学无生气。
2、备课流于形式,教案成为有形负担。现在不少教师写教案只是敷衍了事,多数老师的教案主要是为了应付学校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人有我有。不少老师直接在网上下载,对于教学作用不大。加之,由于没有同年级(我校是单轨班)老师之间相互竞争,在备课上“各自为战”,几乎到了“备课和上课”脱轨的地步。
3、办公条件落后,教育资源匮乏。教育资源匮乏包括硬件和软件。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受到影响。
教学方面:
1、分析多,训练少
不少教师认为上课就是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透彻分析。一堂课人头到尾都是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分析来分析去,不时本是很简单的内容也被分析得复杂了。一堂课有80%到90%的时间用在分析上。学生的训练被忽视,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给课堂教学带来许多不利。一是不利于知识的有效传授,二是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由于课堂上全是教师的分析,学生很少有时间进行独立思考,时间久了,脑袋变得僵化,智力得不到开发。三是不利于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反而会
导致学生养成懒惰的恶习。四是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更谈不上调动创造性了。
2、苦教型的多,乐教型的少
从听课中发现,很大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都有主张教师多讲,学生苦练。因
而导致教学方法单调,呆板。特别是一些偏远的地区学校,其教学法方法更是单调中的单调,呆板中的呆板。全校都有是一种教法,一灌到底。如,对数学概念的教学,教师不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在应用中理解,而是让步学生占用大部分课堂时间背诵概念,课堂背不会就课后背,直到背会为止。听课后,我们曾经问过一些要领背得比较熟的学生的背要领是何间,这些学生竟然回答说不知道。
3、优生回答多,差生回答少
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教师偏爱优生的心态不增无减,课堂发言权被优生垄断。课堂上都有是教师点名发言,点过来点过去都是优生中等生都很少有同会发言,致于差生举手发言,就纯粹是个假动作而已。我们从听课中发现,有一个二年级的学生,读了两年书,课堂上却从未发过言。连座位都有从不例外地补排在最后一排。像这样,优生包揽整个课堂,差生无发言机会的课堂教学要占60%以上。
4、课外作业多,课内作业少
教学常规明确规定,中高年级家庭作业量不能超过一个小时,最好控制在一
个小时,最在40分促以内,而低年级根本就不留家庭作业,可是在实际教学中,不论高低年级,课堂上根本没有时间做作业,课后,教师便又圈又画,课本上的,练习册上的,AB卷上的,教师自己设计的,一大堆作业布置下来,低年级作业量也不低于一个小时,中高年级作业量最多达三个小时以上下班,所布置的作业也都有是重数量,轻质量,重书面轻实践。
下面近几年来的工作实践。
一、组织教师观看教学光盘
该校地处开平区最北端,交通极为不便。两年前该校安装了远程教育设备,配套设施中有100多套教学光盘,该校就利用校本教研时间组织教师观看。《给予树》《圆的周长》《分数的初步认识》„„
在观看光盘后提醒老师们注意:
究竟什么样的课才算是一节好课?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更要以课堂实效
为标准。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练习要有典范性、实效性、针对性。练习的量要适中,不能加大学生的课业负担。
二、校内师徒结对。
让新教师在老教师的带领下,很快进入教学状态,是该校校本教研工作的一大
亮点。指导老师不仅在方式、方法上进行指导,课堂永远为新教师开放着,并经常进入新教师的课堂进行实质性的指导教学,更有甚者是进入新教师的课堂为新教师上示范课,手把手的教给他们一些教学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作为师傅的孟桂艳老师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她的“弟子”。08年底总校举行新教师汇报课田静老师的《准时的登陆表演》以完美的的教学设计赢得各位领导的好评。郑红红老师担任4、5年级的英语教学,她发音标准,课堂组织能力强,以动为主的教学设计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山区的孩子能遇到这样的英语教师真是幸运哪!11月底总校组织了英语教师同课异构活动,郑老师在陈秀香老师帮助下,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不断完善。讲课时基础知识教的扎实,环节的设计极大的调动了孩子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三、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
走出去,是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尤其是青年教师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对于一些优秀青年教师创造机会,让他们接受高层次的培训,聆听各位专家们的报告,促使他们尽快成长,并要求他们外出学习归来,要及时总结别人的优秀经验在教研时或工作例会上进行传达,做好二次培训工作。2008年9月12日我校教师孟桂艳代表全区小学班主任到石家庄学习,20多天的学习是他教师生涯中最难忘的一页。回校后将自己的收获编辑成册,《秋之旅》成为班主任的必读本。2008年12月6日孟桂艳又对全乡教师进行了二次培训,她再一次把优秀班主任的经验推广。
该校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区级开展的各项培训工作。仅08年
后半年该校派教师外出培训25次,平均每人外出培训3次以上。孟桂艳老师多次到秦皇岛、石家庄听课.2008.11她再一次踏上开往北京的列车回忆今天的学习,他在自己的学习体会中写到---反思着自己的过去,发现自己需要改进、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最后用大会主持人的一段话和所有同行们共勉:因为我们不完
美,所以我们追求完美,即使到最后我们还是不完美,那么依然不用气馁,因为追求完美的步伐才是完美的真谛!每次回校她都要做二级培训,一节节课例已成为精品,如《和时间赛跑》《秋天的怀念》,2008年春他参加唐山市语文优质课大赛,当时她讲的语文课是《灯祭》,朴实流畅的语言,对文本的深情诵读,给在坐的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她的课获是一等奖。
四、教研形式平民化
该校把校本教研作为教师进行业务切磋、相互学习、提升自我的一个有力平
台。大家在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里,能畅所欲言,谈论教学中的种种困惑,抒发教学中的得意情怀,探讨教学中的神来之笔,明辨教学中的是非曲直。教研已脱去了它神秘的外衣,更加平民化、大众化。不知不觉中,教研已成为了教师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除了固定的教研活动时间外,即时教研司空见惯:办公室里,同学科任课教师围绕某一教材或教学内容展开研讨交流,以求化解教学疑难、探讨教法学法;同班级任课教师或原任教师经常针对某一班级现象或某一学生的某一方面表现进行现象透析、探讨教育之方;很多教师下课回来后放下书本,一手端起水杯,一边兴奋地向同事们讲述刚刚发生的教学故事„„这些不起眼的形似“聊天”的行为和过程,就是被称为校本教研“小插曲”的群众性即时教研活动。实践告诉我们,这种经常性的校本教研活动很具生命力。它有以下优势:
(1)具有自发性。这种群众性教研活动事先没有统一的布置,往往由教师身边的某一现实问题切入,较多关注这一问题的“热心观众”就会不自觉地“卷”进来,因而会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现场研讨效果。
(2)主题性突出。这种研讨活动往往以工作中遇到的鲜活的实际问题为话题而展开。稍加留心,我们就会发现这些话题内容宽泛,涉及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而老师们对某些教学事件有亲身经历、对某些学生比较了解,“聊”起来感觉“言之有物”,针对性强,所以乐于参与。
(3)实效性强。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宽松的空间里,老师们感觉“放得开”,可以不拘形式地去研讨教学疑难、交流育人之经,因而研讨气氛也尤为热烈。在这种开放的空间中,老师们可以敞开心扉去交换不同观点,碰撞中生发思维、共享教育智慧,因而思维也极其活跃,由此会达成许多共识。由于
许多问题的解决方案凝结了集体智慧,往往可操作程度较高,实施起来会就具实效性。
(4)与集体性教研活动互补。虽然这种零散型的群众性教研活动的研讨内容往往都是存在于教育教学环节中的一些不起眼的“小问题”,但它以时间、空间以及内容的自由、开放等方面优势,突破了集体性教研活动的某些局限,可以与各类集体性教研活动共存互补、相得益彰。
(5)建章立制,引导教师步步入格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建设好教师队伍,使学校各项工作能扎实地、有创造性地开展,我们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召开教代会,虚心听取和接受教师对学校管理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制定了各类教职工的岗位职责和行为准则,规范了评估条件与内容,为检查、评比、督导、奖惩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教职工在自己的工作职责和行为准则方面进行自我约束同时,逐步引导其由被动接受约束转变为主动性自觉管理自己,逐步形成管理自觉化。
(6)实施“培训”工程,保证青年教师年年有进
学校把青年教师的培训作为重中之重,充分利用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使长远目标与现实要求兼顾起来,把培训、教研、教学融为一体,尽快愈合教师队伍的“断层”,实现平稳过渡。同时,学校还启动青年教师“一二三四五”培训计划,要求做到:一年“结对子”,以师带徒,常规入门;二年“压担子”,大胆执教,工作上路;三年“指路子”,发展优势,形成特色;四年“搭台子”,搭台唱戏,崭露头角;五年“拔尖子”,闯出校门,走向成熟。全员参与,严格考核,鼓励青年教师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做教学“状元”。
现在该校骨干教师和新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得到了锻炼,该校已经认准了校本
教研是兴校的重要途径,他们将会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实现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的办学规划!
第四篇: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背景:
农村基础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当前农村基础教育仍然还很薄弱,在相当一些地区的农村里九年制义务教育还没有普及,青壮年文盲仍然存在,青少年失学现象仍很严重,这种情况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有很大关系,要改善农村教师的待遇,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加快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而促进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10月15日所作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把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城乡教师编制标准不统一,农村比城市低。按照现行教师编制标准,农村初中、小学的教师每人负担学生数分别为18人、23人,城市初中、小学为13.5人、19人。而农村地广人稀,学校规模偏小,有些偏僻地区还大量存在着分散的教学点,据统计,全国目前约有10万个教学点。
二、边远、贫困地区、山区教师依然紧缺。有些地方则是由于财政困难或财政供养人员超编,即使有编制也不聘用公办教师,而是低薪聘请代课教师,很多地方代课教师的工资不到公办教师工资的1/3。据教育部统计,全国农村尚有36万名代课教师。
三、农村教师的年龄、学科结构不合理,在职培训机制尚需完善。教师年龄偏大的问题,在有的地方比较突出,一些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正面临着年龄断层。在学科结构方面,农村学校的外语、音体美教师严重不足,一些课程无法开设。还有相当一批教师,长期缺乏培训,知识老化,难以承担起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任。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组织城市中小学教师定期到农村任教。要严格控制城镇中小学教师的编制,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中的比例,积极促进城镇学校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定期地选派城镇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交流任教,并且统筹安排好其他层次的教师到当地农村执教的工作。对于继续补充的新教师,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的原则,严格实行公开招聘的制度,优先满足农村中小学的需要。
二、积极地探索实施农村教师特色岗位计划。有一些地方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工作,比如云南省的红河州,是政府由上一级财政来设置在农村边远贫困地区的特色岗位,由上一级财政直接支付教师的工资,吸引优秀的人才到边远地区任教取得很好的效果。我们积极鼓励各地适应人口变化跟农村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的新情况,抓住建立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契机,探索新机制。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在农村边远地区师资紧缺的学校设置一定数量的岗位,公开招募优秀的大学生到农村学校任教。
三、积极鼓励并且组织落实高校毕业生支援农村教育。按照18号文件,就是关于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任教的意见,采取得力措施,实现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服务计划跟大学生支援西部志愿计划,各级行政部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实现好这两个计划。同时积极引
导、组织、促进高校毕业生服务农村教育。同时要选派一定数量的高校尤其是师范学校新聘的教师到西部任教,把这个同时作为锻炼高校青年教师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组织师范生实习执教。师范学校要组织高年级的师范生到农村实习执教,在农村建立实习机制,积极探索实习执教多种有效途径。在这方面西南大学先走一步,做出了表率,江西师大等等也做得很好,他们的做法值得推广。
五、积极开展多种途径的执教活动,组织开展短期执教等多种形式灵活有效的执教活动。包括特色活动讲师团,城镇骨干教师到农村代教、执教等等,还有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的手段把优秀教师示范课的课件送到农村学校。
第五篇:如何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我认为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农村师资培训,逐步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坚持把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摆在突出位置,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和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农村教师培训经费要保证落实到位。建立农村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和成绩登记制度,制定考核奖惩办法,促进自主学习。完善城乡教师帮扶交流长效机制,让农村教师在交流中学习,在帮扶中提高。定期让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到城区中小学学习先进教学经验、接受先进教学理念,使他们尽快成长为优秀教师;同时安排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小学支教,促进和带动农村骨干教师的成长。
2、进一步加强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优化农村师资结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人事部门应制定优惠政策,选调大学生到农村任教,合理调配区域内各小学校教师的配置,逐步使教师的学科结构、年龄结构等趋于合理化。对年龄较大且体力、精力、能力、学历都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老教师,可以采用内退、提前退休等方式逐步加以消化,腾出岗位,让优秀的年轻大学生进入教师队伍,促进教育内部的血液循环。
3、建立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切实提高农村小学教师待遇。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环境,缩小各级各类学校的差距,使农村教师英雄有用武之地,使他们的价值也能得到最大的体现。针对农村的特殊情况,建立农村教师的特殊津贴制度,使农村小学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等于或高于同区域城市教师的平均水平,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激励和吸引人才积极到农村从教。
4、有效盘活现有资源。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力度,针对农村学校特点,中心学校可集中创建几所寄宿制学校,从而有效的整合师资,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提高学校办学效益。要“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首先,校长要是一个教育管理的能手,有教师专业成长的长远目标,能打造好教师。能创造条件让教师加强继续教育学习。制定教师专业成长的激励机制,培养骨干教师;抓好教师的“校内交流”和“校际交流”,“校内交流”就是要“活跃”校本研修,“校际交流”,就是学校间教师的交流,要能将骨干教师派出去交流,而不是为了本校的所谓“质量”,将“拖后腿”的教师交流出去,对“交流”的教师的一定的任务,用优惠我认为要想搞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应该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积极争取资金不断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
2、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多关心他们的困难,温暖他们的心。
3、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教学能力。
4、不断加强农村教师的师德建设,多开展一些有利于农村教师团结互助的活动,使他们工作在农村,快乐在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