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增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实效的督导报告
关于增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实效的督导报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教育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对于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翻开1985年至目前党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和湖南省一系列有关教育发展的文件,除了1985年5月27日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在第二大点中明确指出“建立一支有足够数量的、合格而稳定的师资队伍,是实行义务教育、提高基础教育水平的根本大计”外,其他文件都把“教师队伍建设”单列一个大点。可见,教师的作用日益彰显,教师队伍建设日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了新时期、新阶段,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上,国家已把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明确为中国教育政策的重点。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
教师队伍建设一直是教育督导的主要内容,湘政办发[2003]23号文件《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意见的通知》中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教师队伍建设督导评估制度。定期对市州、县市区和各级各类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实施《湖南省2010年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的情况进行督导评估,并作为衡量该地区教育工作和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2006年9月30日湖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的《湖南省教育督导条例》把“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列为了教育督导机构进行督导的主要内容之一。为贯彻落实相关教育法规、政策和文件会议精神,笔者就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效性开展了调查和思考。
一、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缺乏实效
我们年年在喊、年年在抓教师队伍建设,按理说,我们应该收到了很大的成效,今天的教师队伍应该适应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可实事求是地说,我们目前的师资队伍已经成为制约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改的瓶颈,教师队伍建设缺乏实效,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表现更为明显。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中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调查课题组指出,目前我国农村教育“贫困、学困、校困、师困,前景贫困”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师困”。“师困”已成为农村教育中最危险的问题,没有教师绝对办不了教育,没有好的教师绝对办不了好的教育,这是只要稍有良知和责任感的人都应意识到的问题。笔者也对某县一个农村一类乡镇的师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一是教师数量隐性不足。全镇现有小学生3819人,在编在岗小学教师195人,平均每个教师不足20名学生;初中生2993人,在编在岗初中教师202人,平均每个教师不足15名学生。按国家编制标准衡量,教师数量应略有盈余。可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像做除法这么简单,全镇共139个小学班级,其中20人以下的班级有69个,10人以下的班级有7个,人数最少的班级只有7人,而这些班级的课程一门也不能减少。加上国家新的课程计划,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每周增设了两节外语课,五年级到九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这些工作也必须由老师来承担。因此,教师数量显性看起来已经饱和,但隐性不足依然存在。
二是小学教师年龄日趋老化。全镇小学教师195人,最小的27岁1人,28-30岁8人,31至40岁42人,41岁至50岁84人,51岁以上60人,平均年龄在48岁左右。有种非常形象的说法叫“爷爷奶奶教小学”。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喜欢接受生动活泼的教育。由于师生之间较大的年龄距离,并且老教师的工作激情和追求、创新一般比不上年轻的教师,加上相当一批优秀小学教师被选拔到初中任教,小学教育的现状离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距甚远。特别是一些教师的知识老化,单论传授知识这一点,也不是很合格的。
三是学科结构严重不合理。近几年,教师的学历达标和提升应该是有成绩的,全镇195名小学教师,中师以上学历为192人,其中大专104人,学历合格率达98.5%,高层次学历达53.3%;202名初中教师,大专以上学历195人,其中本科67人,学历合格率达96.5%,高层次学历达33.2%。这些数据表明教师的学历培训是上去了,但通过分析一下教师的专业分布,就会发现我们的学历培训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全镇小学班级139个,初中班级47个,186个班要开音、体、美课,而中师以上专业毕业的教师,全镇体育3人,美术1人,音乐空缺;开英语的班级三至九年级全镇共137个班,可中师以上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只有18人;全镇四所初中教学班级共47个(七年级13个,八年级16个,九年级18个),而专科以上专业毕业的教师数学8人,物理5人,生化6人。这样的学科结构,要全面落实国家的课程计划基本上只能落实在课表上,学校必须动员相当多的老师放弃自己熟悉的专业,去从事师资短缺学科的教学,还会把有关课程作为搭料分摊给教师。虽然新课程倡导学科的整合,但各学科有各自的特点,整合也需要各学科一定的专业素养作为基础。据笔者了解,许多课程名存实亡,许多教师教学力不从心,知识的灌输都很勉强,更不用说培养个性特长了,换句话说,“应试教育”都过不了关,还说什么素质教育。
四是教师队伍极不稳定。如果正常的新陈代谢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那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笔者要谈的,是那种削弱我们教师队伍的不稳定。首先表现在对事业的追求上,笔者做过几次随机调查,全镇只有近15%的教师把当老师当作一种事业来追求,65%左右的教师把当老师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有20%左右的教师总在找机会跳槽,通过考公务员、考研究生、找关系转行的途径与教师职业彻底拜拜。其次教师的身心健康很不乐观,全镇不能正常上班的病号有近20人,其中有5人患有精神分裂症。再次表现在优秀教师的流失上,近几年,该镇每年有3-5名骨干老师被调走,进入高中或城区初中学校,这对于师资本来就很薄弱的单位来说,犹如雪上加霜。
以上调查分析表明,该镇的教师队伍建设几年来基本上没什么实效,从某个角度看,还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窥一斑而见全豹,这说明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该县缺乏科学发展观,没有统筹好城乡之间、不同学段之间师资的协调发展,依然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二、增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实效的思考与探索
教师永远是办好教育的最关键因素,建设一支人民满意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事关教育振兴,民族复兴,事关“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基础教育要改革,要持续发展,必须走建设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这条内涵发展的道路。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城镇师资由于不断有农村优秀教师的加盟而日益优化。因此,思考与探索提高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实效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一)督导落实对农村的相关政策是增强实效的基础工程
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国家出台了许多好政策。国发[2003]19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要求,在核定编制时,应充分考虑农村中小学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较多等特点,保证这些地区教学编制的基本需求。积极引导鼓励教师和其他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到乡村中小学任教。各地要落实国家规定的对农村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津贴、补贴。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务,应有在乡村中小学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适当提高乡村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职务岗位比例。地(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区域内城乡“校对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教基[2005]9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也要求,核定教师编制时要向农村学校倾斜,新增教师要优先满足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的需求。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建立区域内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专业教师流动教学、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等项制度,积极引导超编学校的富余教师向农村缺编学校流动,切实解决农村学校教师不足及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湘发[2007]18号《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也指出,建立和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教师队伍薄弱状况。事实上,湖南省已经实施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和特岗教师招聘录用工作,等等。教育督导部门必须进行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专项督导,确保这些惠农政策得以落实,夯实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
(二)唤起农村教师的工作激情是增强实效的根本保证
农村教师在我国教师群体中占着很大的比例,他们中的很多人工作和生活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体验着异乎寻常的艰辛和困难,承受着异乎寻常的苦恼和困惑。工作的激情在这种状态下被消磨。没有激情就没有追求和创新。年龄老化并不可怕,只要激情常在,照样谱写人生辉煌。于漪老师70多岁高龄,追求“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继续活跃在讲坛。霍懋征老师从教近60年,做到了把全部的爱献给教育事业,尽管现在已经80多岁,但她每天依然工作近10个小时,她要尽她所能,继续为教育事业作出贡献。斯霞老师70多岁时,还和孩子们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帮孩子们甩长绳,活出了94岁高龄的生命质量。
唤起教师的激情。一是要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著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既然做了一位教师,就要有一种崇高的育人使命感。二是要积极改善教师的生存环境。一些教师缺乏工作的激情,主要问题是自己的生存环境太差。教师不是神,更不是机器,他们是人―平凡的普通的有喜怒哀乐有七情六欲的人,他们同样需要享受、需要呼吸新鲜自由的空气。说实话,一些教师特别是农村小学和初中教师的生存环境太差。工作时间长,压力大,身体状况不佳,福利待遇低,居住条件差。一些老师一间几平方米的房间是五室合一,要发挥办公室、卧室、厨房、餐厅、客厅的功能。而有些行业福利房换了一套又一套。教育不是创收单位,教师生存环境的改造,必须靠推行素质教育,推行新课改,必须靠政府加大投入。要使教师感到职业最光辉、无尚光荣,永葆工作激情,除了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外,还必须保证教师职业应有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能够吸引全社会的人羡慕教师,能够吸引社会上的优秀人才加入到教师中来,而不是教师这山望着那山高。教师有了工作的激情,一定会为了追求更高的教育境界,而坚持终身学习和主动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自己。
(三)推动校本培训是增强实效的主要渠道
校本培训是随着新课改热起来的一种有效的培训教师的新方式,它具有“为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等显著特征,强调学校的自主培训和教师的主动自觉参与,相对于传统单一的院校式教师培训具有便捷、经济、见效快、针对性强等特点。
农村学校实施校本培训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调大办学规模。由于农村调整布局没到位,相当一部分学校办学规模小,班额不足,全校只有1至5位老师,基本上每人包一个班,甚至一些老师包教2至3个年级,互相听听课的时间都没有,根本无法实施校本培训。因此,县级区域必须花大力气、动真格统筹好农村中小学的布局调整,调大学校的办学规模,减轻教师的工作量,首先保证教师有时间参加校本培训。
二要发挥“鲶鱼效应”。一个学校有了一定的办学规模,有了足够数量的教师,也并不完全能够启动校本培训。如果全体教师都像沙丁鱼一样甘于平庸,满足现状,学校就会像一潭死水一样平静,教改的小涟漪都难得出现一个。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发挥“鲶鱼效应”,注意培养和配置一定数量的“鲶鱼”――学科带头人,来带动和激活一个学校的教改工作。因此,保证每个学校一定的优秀师资也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
三要开发远程教育资源。目前,农村大部分学校虽然配备了电脑,但一般没加入互联网,面对网上丰富的课程资源、教改资源、网上培训只能是望洋兴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发展远程教育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切实提高师资特别是农村师资水平。”各县级区域必须抓住有力时机,加快现代远程教育步伐,为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打造一个现代化的平台。有些电影、电视剧如《阳光伙伴》《十八岁的天空》《恰同学少年》等就是活生生的教育学、心理学,通过组织教师观看和讨论,可以创新教师们的育人理念和教学方法。
各县级区域和农村学校要为实施校本培训积极创造条件,抓实抓到位,让真正意义的校本培训在广大的农村学校安家落户,开花结果。
(四)注入新鲜血液是增强实效的有力手段
农村一些中小学,由于学科结构不合理,有些科目根本无法开课,这些科目的师资也不是通过短期培训、强化培训能够解决的。这事关一代人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不能等,不能拖,必须向这些学校注入新鲜血液。
一是通过支教、示范性学校扶植薄弱学校等手段,解决这些学校的短缺师资。二要适当招聘教师。不管县级财政再困难,补充一定的师资是必要的。要千方百计把社会上拥有教师资格证、学历合格、素质较高的优秀人才吸纳到教师队伍中来,要改变招聘的方式,借鉴招考公务员的成功经验,根据编制和学科结构情况,把具体的招聘岗位安排到具体的学校,改变过去那种招了老师但没有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的做法。
新鲜血液有可能挽救一个垂危病人的生命。补充的优秀师资可以迅速提升一个学校教师队伍的水平,乃至提升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是增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效的有力手段。
(五)科学地引导学历提升等继续教育是增强实效的长效机制
学历合格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农村教师也非常重视自己的学历培训,基本上具备了合格学历,相当一部分老师取得了高层次学历。这是有目共睹的成绩,但学历培训也存在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相当多的农村教师有学历无学力,有文凭没水平,特别是与自己的学科教学没有多大关系和帮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是速成式的学历培训含有不少的水份;二是教育行政部门对学历培训缺乏引导,学历培训纯粹是教师自己的事,教师自己负担所有的培训费用,可任意选择专业。教师一般不考虑教学需要,哪些专业容易学一些,就想当然选择哪些专业,结果造成了有些科目专业教师过剩、有些科目专业教师严重短缺不合理、不协调的畸形学科结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国家和省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到2010年,小学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分别达80%。这意味着还有大量的学历培训工作要做。学历培训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要以促进教师队伍协调、可持续发展为追求。师资培训单位要紧跟形势的发展,不断创新培训内容、方式和手段。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导好向,学历培训和其他培训都要从教学需要出发,培训之前,要认真调查了解学校的需要和培训对象的需求,制定科学的培训方案,在培训内容上突出实践性和实用性,先重点解决课程的操作性问题,再提升教师的全面素质,各级政府必须保障相关的培训经费。让科学的学历培训等继续教育成为提高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实效的长效机制。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只要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教育督导,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一支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合格教师队伍不会遥远。
(责任编辑:胡惠明)
第二篇: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背景:
农村基础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当前农村基础教育仍然还很薄弱,在相当一些地区的农村里九年制义务教育还没有普及,青壮年文盲仍然存在,青少年失学现象仍很严重,这种情况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有很大关系,要改善农村教师的待遇,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加快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而促进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10月15日所作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把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城乡教师编制标准不统一,农村比城市低。按照现行教师编制标准,农村初中、小学的教师每人负担学生数分别为18人、23人,城市初中、小学为13.5人、19人。而农村地广人稀,学校规模偏小,有些偏僻地区还大量存在着分散的教学点,据统计,全国目前约有10万个教学点。
二、边远、贫困地区、山区教师依然紧缺。有些地方则是由于财政困难或财政供养人员超编,即使有编制也不聘用公办教师,而是低薪聘请代课教师,很多地方代课教师的工资不到公办教师工资的1/3。据教育部统计,全国农村尚有36万名代课教师。
三、农村教师的年龄、学科结构不合理,在职培训机制尚需完善。教师年龄偏大的问题,在有的地方比较突出,一些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正面临着年龄断层。在学科结构方面,农村学校的外语、音体美教师严重不足,一些课程无法开设。还有相当一批教师,长期缺乏培训,知识老化,难以承担起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任。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组织城市中小学教师定期到农村任教。要严格控制城镇中小学教师的编制,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中的比例,积极促进城镇学校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定期地选派城镇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交流任教,并且统筹安排好其他层次的教师到当地农村执教的工作。对于继续补充的新教师,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的原则,严格实行公开招聘的制度,优先满足农村中小学的需要。
二、积极地探索实施农村教师特色岗位计划。有一些地方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工作,比如云南省的红河州,是政府由上一级财政来设置在农村边远贫困地区的特色岗位,由上一级财政直接支付教师的工资,吸引优秀的人才到边远地区任教取得很好的效果。我们积极鼓励各地适应人口变化跟农村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的新情况,抓住建立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契机,探索新机制。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在农村边远地区师资紧缺的学校设置一定数量的岗位,公开招募优秀的大学生到农村学校任教。
三、积极鼓励并且组织落实高校毕业生支援农村教育。按照18号文件,就是关于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任教的意见,采取得力措施,实现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服务计划跟大学生支援西部志愿计划,各级行政部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实现好这两个计划。同时积极引
导、组织、促进高校毕业生服务农村教育。同时要选派一定数量的高校尤其是师范学校新聘的教师到西部任教,把这个同时作为锻炼高校青年教师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组织师范生实习执教。师范学校要组织高年级的师范生到农村实习执教,在农村建立实习机制,积极探索实习执教多种有效途径。在这方面西南大学先走一步,做出了表率,江西师大等等也做得很好,他们的做法值得推广。
五、积极开展多种途径的执教活动,组织开展短期执教等多种形式灵活有效的执教活动。包括特色活动讲师团,城镇骨干教师到农村代教、执教等等,还有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的手段把优秀教师示范课的课件送到农村学校。
第三篇:如何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我认为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农村师资培训,逐步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坚持把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摆在突出位置,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和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农村教师培训经费要保证落实到位。建立农村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和成绩登记制度,制定考核奖惩办法,促进自主学习。完善城乡教师帮扶交流长效机制,让农村教师在交流中学习,在帮扶中提高。定期让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到城区中小学学习先进教学经验、接受先进教学理念,使他们尽快成长为优秀教师;同时安排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小学支教,促进和带动农村骨干教师的成长。
2、进一步加强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优化农村师资结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人事部门应制定优惠政策,选调大学生到农村任教,合理调配区域内各小学校教师的配置,逐步使教师的学科结构、年龄结构等趋于合理化。对年龄较大且体力、精力、能力、学历都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老教师,可以采用内退、提前退休等方式逐步加以消化,腾出岗位,让优秀的年轻大学生进入教师队伍,促进教育内部的血液循环。
3、建立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切实提高农村小学教师待遇。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环境,缩小各级各类学校的差距,使农村教师英雄有用武之地,使他们的价值也能得到最大的体现。针对农村的特殊情况,建立农村教师的特殊津贴制度,使农村小学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等于或高于同区域城市教师的平均水平,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激励和吸引人才积极到农村从教。
4、有效盘活现有资源。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力度,针对农村学校特点,中心学校可集中创建几所寄宿制学校,从而有效的整合师资,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提高学校办学效益。要“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首先,校长要是一个教育管理的能手,有教师专业成长的长远目标,能打造好教师。能创造条件让教师加强继续教育学习。制定教师专业成长的激励机制,培养骨干教师;抓好教师的“校内交流”和“校际交流”,“校内交流”就是要“活跃”校本研修,“校际交流”,就是学校间教师的交流,要能将骨干教师派出去交流,而不是为了本校的所谓“质量”,将“拖后腿”的教师交流出去,对“交流”的教师的一定的任务,用优惠我认为要想搞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应该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积极争取资金不断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
2、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多关心他们的困难,温暖他们的心。
3、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教学能力。
4、不断加强农村教师的师德建设,多开展一些有利于农村教师团结互助的活动,使他们工作在农村,快乐在农村。
第四篇: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台前县后方乡中心学校 李明阳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多,而乡村人口在迅速减少。人口的迁移,也给乡村学校带来了不少新问题。城市学校人满为患,乡村学校生源不足,农村学校的许多优秀教师、骨干教师不断流向城里的学校。农村中小学,条件差,走的教师多,缺编较严重,尤其是音体美等教师。部分教师所教学生虽少,但跨科、包班导致工作量大,工资待遇低。现在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弱,本人从近几年的管理中,认为新形势下建设一支高效的农村教师队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强化师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当今时代,多数农村教师受到市场和社会的严重影响,拜金主义有所抬头,造成有的教师在工作上,拈轻怕重,牢骚满腹。思想上,不思进取,堕落腐化,损坏了教师形象。为此农村教师要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利用多渠道多形式强化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
首先,学校应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教育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教师的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明确责任,端正工作行为,以良好的思想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去感染和熏陶学生健康成长。其次,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多组织教师开展学习师德先进事迹、师德论文评选、师德大讨论、观看师德标兵事迹报告会和师德师风演讲等活动,从活动中领悟到“热爱教育、爱岗敬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真谛。在学校教师之间营造“比师德看奉献,比仪庄看表率、比敬业看行动、比能力看业绩”的良好氛围,真正在农村学校中树立典型、弘扬正气,逐步规范教师行为,起到激励教师比、学、赶、帮、超的作用,调动教师努力工作的积极性。
二、重视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重视教师的业务培训。从现实情况看,由于缺乏动态管理和轮岗交流机制,导致农村一些教师没有忧患意识,知识结构老化,业务素质不强,再加上农村教师各种信息闭塞、思想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老套、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就是一句空话。为此,要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农村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一是实施校本教研培训,农村中小学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方案,加强对新课改理念的培训,加大对先进的教学方法探讨的力度,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采取以课堂为中心的说课、上课、听评课、课件制作等形式,有效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研读课标、深钻教材、改进教法,创新高效课堂。二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校要组织教师参加学习交流、“教学基本功赛”、“优质课观摩交流”和“名师课堂展示”等参 观交流培训学习活动;还请教学专家、教育名师、教学能手和示范教师到农村中小学进行巡回讲学、上示范课,让农村教师开阔视野,吸取先进经验。三是有效推进城镇学校与农村中小学支教工作,引导优质资源向农村学校辐射,鼓励城镇教师支援农村学校教育,开展“结对子”、“手拉手”帮扶活动,让城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送教下乡,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
第二要重视指导规划,引导教师积极反思。“经验+反思=成长”,是学者提出的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它清楚揭示了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意义。我国新课标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角色臵身教学情景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认识。”所以在教学常规管理过程中要求教务处要认真对教师课后教学反思的指导检查,并建立管理的常效机制。
第三是完善制度,激发教师积极性。学校要制订具体的规章制度,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加以考核,对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状态、工作实绩进行评价和奖惩,对爱岗敬业、成绩突出,在竟聘岗位职务、评优评先,安排外出学习,后备干部培养等方面予以鼓励,从而促进教师的成长。
要想真正达到强化管理,必须彻底改变那种“吃大锅饭” 现象,必须把报酬与贡献联系起来,使教师认识到工作的好坏、贡献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切身利益,从而把精力全部用在工作上。学校领导者根据制度给予公平、合理的评价,并进行恰当的奖励。另外,奖励最好使用民主方式进行评议,使人们产生共识:只要付出,就可获得好处。要做到物质奖励同精神奖励相结合。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关键。对那些工作兢兢业业、务实工作的教师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把工作表现、教学质量与评优选模、提干挂钩,使之精神上得到安慰和满足,从而迸发出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领导要善待每一位教师,常怀“宽容之心”。首先尊重中老年教师,多点理解、少点小气、多点真心、少点虚情,要格外关注那些常年站在一线、条件艰苦、生活困难的中老年教师。农村中老年教师大多经济困难,要维持家庭的日常开支和人情往来,经济就略有拮据。同时面对新课改,他们内心也有失落、无奈、苦闷、甚至一筹莫展。因此他们也需要关照和需要尊重。在平常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他们在传、帮、带、教的作用,要特别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困难,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有效发挥他们的余热作用。
其次要赏识年轻教师,多点微笑、少点脾气、多点耐心、少点高高在上,要留意那些不图名利、勤奋务实的年轻教师。校长一个信任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都足以让年轻的心温 暖、激动。年轻教师眼界开阔、思想激进、有个性、讲现实。追求较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又处于一种愤懑的内心浮躁之中。因此在平常工作之中,要少些指手画脚、吹毛求疵,多些嘘寒问暖。对年轻的教师多关心、多表扬,让他们在赏识中体验成功,收获快乐。年轻教师缺乏的是平台,要多给年轻教师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摈弃“论资排辈”的陈旧管理,激浊扬清、为希望施展才华的年轻老师创造事业平台。
四、建立高效的班子管理队伍。
一个学校好不好,跟有没有高效的班子管理队伍有很大的关系。领导班子建设,从思想觉悟到工作作风,从专业水平到管理能力,从奉献精神到团结协作,选择的人应该方方面面都是比较好的。学校的点滴进步,就离不开学校班子领导的共同努力。学校管理仅有制度还不够,班子领导要率先垂范,只要我们班子领导以身作则,吃苦在前,别的教师不用说,也会努力工作的。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只有建立起了一支高水平、高素质,并且稳定的教师队伍,农村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只有农村教育水平提高了,农村才能够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第五篇: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宋宝珍
农村基础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当前农村基础教育仍然还很薄弱,在相当一些地区的农村里九年制义务教育还没有普及,青壮年文盲仍然存在,教师年龄偏大的问题,在有的地方比较突出,一些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正面临着年龄断层。在学科结构方面,农村学校的外语、音体美教师严重不足,一些课程无法开设。还有相当一批教师,长期缺乏培训,知识老化,难以承担起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任。有些地方则是由于财政困难或财政供养人员超编,即使有编制也不聘用公办教师,而是低薪聘请代课教师,很多地方代课教师的工资不到公办教师工资的1/3。据教育部统计,全国农村尚有36万名代课教师。
一、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应该通过以师德为宗,努力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以师能为上,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两个建设重点,塑造了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和实干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促进了教育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是学习者,教师培训并不只是培训者讲和受训者听的活动。校本教师培训中教师本人的自我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训途径。为促进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形成学习即生活的理念,每学期,我们都推荐1-2本教育名著,要求教师自学,作好读书笔记。为此我们建立了学习督查机制:每位教师必须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每月检查读书笔记。农村小学教师的日常工作比较繁忙,要使他们静下心来读书并非易事,需要学校采取措施来激发教师读书学习的热情,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如教研组在一学期里按照新课标的内容进行集体备课,并搜集与模块解读相关的文章,组织学习交流,探讨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的结合;学校应积极创设条件组织关于新课程理念的各种报告会;组织骨干教师和新教师参加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的座谈会;开辟黑板报专栏定期刊发教师学习理论的心得体会等,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新课程的各类师资培训,充实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因为理念不仅影响其教学行为,而且对教师自己的学习和成长也有重大影响。学校教研部门在开学之初,就应制定一学期的教研计划,利用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校教科研氛围,以竞赛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发挥以“老”带“新”作用
学校针对青年教师的实际能力,从校内的研讨课到校外的示范课、观摩课、比赛课,大胆地让青年教师去思考、去实践、去表演。为促进年轻教师尽快成长,我们聘请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为师徒对子,签定师徒合同,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师傅在集中培训和分散自辅导训的过程中,为徒弟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进行定期指导或跟踪指导,充分发挥骨干的引、带作用。师徒合同,让徒弟从师傅教书育人和教育科研的经历,以及成长的艰辛历程中,受到有益的启迪和人生的感悟,使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从而增强其敬业、乐业的职业意识,树立其勤业、精业的师德风范。
三、超越规范体现专业修养
学校应进一步向教师提出,要树立教师应该比规范做得更好的思想,即超越规范实现由他律逐渐变为自律的过程。要求教师崇尚道德知识,崇尚理性,崇尚情感,崇尚奉献,在平时的言行中体现教师所具有的职业修养,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十分注重在群体中的影响与地位,在人际交往中的坦诚与合作,在工作中的勤奋与自励,在利益面前的理智与淡泊。并应在教师中开展怎样才能做到超越规范的大讨论。使教师认识到作为教师必须具有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六个方面的素质。并不断地进行贯彻规范,超越规范方面的教育,使教师的精神不断提升。教师的聪明才干,潜在的力量,充分挖掘出来。它能产生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结成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校长要紧紧依靠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和广大教师参与决策、管理和监督、鼓励和支持他们提建议、出主意、想办法,并予以重视,积极采纳。学校应每学期搞一次金点子活动,让教师当校长。使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如我在学校管理中的密决是相信教师,遇到困难交与教师,让教师想办法,出主意,学校一个个重大事情、疑难问题都在教师的集体智慧、集体力量中得到顺利解决。
四、加强环境、校风建设,开创师资建设新局面
一是以优化校园环境、培育校园精神、强化校园制度、塑造学生灵魂、提升教师素质为目标,打造师德师风健康向上的立体环境。二是大兴“三风”。团结风,引导教职工讲团结,全校出现了“讲沟通、讲协作、讲大局”的良好态势,并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具体的体现出来;民主风,充分发挥校委会的职能,谋事求详、监督求广、评议求实,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求实风,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经常深入一线,召开教师座谈会,征询学校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关心教职工生活,把温暖送到每一位教师心中。
五、建立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交流空间和学习领域。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建立一个面向学科各个成员的教育资源系统势在必行。建立教研网,在网上创立科组主页,具体分设五个大类: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外出培训、学习心得和教学反思。教师还可以将优秀的课件放在网上,实现网上资源共享,教师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可以方便地查阅自己在教学中所需的学习资料和参考资料,必要时还可以进行下载,这样能大大地拓宽获取知识的空间,扩展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