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18 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 《 人民日报 》(2016年02月18日 06 版)
新华社北京2月17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全文如下。
公开透明是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增强政府公信力执行力,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具有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政务公开,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政务公开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与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相比,仍存在公开理念不到位、制度规范不完善、工作力度不够强、公开实效不理想等问题。为进一步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务公开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推进行政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和结果公开,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打造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二)基本原则。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关注关切,以公开促落实,以公开促规范,以公开促服务。依法依规明确政务公开的主体、内容、标准、方式、程序,加快推进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公开。坚持改革创新,注重精细化、可操作性,务求公开实效,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能监督。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新闻媒体为载体,推行“互联网+政务”,扩大公众参与,促进政府有效施政。
(三)工作目标。到2020年,政务公开工作总体迈上新台阶,依法积极稳妥实行政务公开负面清单制度,公开内容覆盖权力运行全流程、政务服务全过程,公开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公众参与度高,用政府更加公开透明赢得人民群众更多理解、信任和支持。
二、推进政务阳光透明
(四)推进决策公开。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实行重大决策预公开制度,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社会广泛知晓的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点工程项目,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在决策前应向社会公布决策草案、决策依据,通过听证座谈、调查研究、咨询协商、媒体沟通等方式广泛听取公众意见,以适当方式公布意见收集和采纳情况。探索利益相关方、公众、专家、媒体等列席政府有关会议制度,增强决策透明度。决策作出后,按照规定及时公开议定事项和相关文件。
(五)推进执行公开。主动公开重点改革任务、重要政策、重大工程项目的执行措施、实施步骤、责任分工、监督方式,根据工作进展公布取得成效、后续举措,听取公众意见建议,加强和改进工作,确保执行到位。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都要做好督查和审计发现问题及整改落实情况的公开,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责情况也要向社会公开,增强抓落实的执行力。
(六)推进管理公开。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公开工作,建立健全清单动态调整公开机制。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各级政府要根据各自的事权和职能,按照突出重点、依法有序、准确便民的原则,推动执法部门公开职责权限、执法依据、裁量基准、执法流程、执法结果、救济途径等,规范行政裁量,促进执法公平公正。推进监管情况公开,重点公开安全生产、生态环境、卫生防疫、食品药品、保障性住房、质量价格、国土资源、社会信用、交通运输、旅游市场、国有企业运营、公共资源交易等监管信息。公开民生资金等分配使用情况,重点围绕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大扶贫对象、扶贫资金分配、扶贫资金使用等信息公开力度,接受社会监督。
(七)推进服务公开。把实体政务服务中心与网上办事大厅结合起来,推动政务服务向网上办理延伸。各地区各部门要全面公开服务事项,编制发布办事指南,简化优化办事流程,让群众不跑冤枉路,办事更明白、更舒心。公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公开项目名称、设置依据、服务时限。推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提供公共服务的公开。大力推进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分类指导,组织编制公开服务事项目录,制定完善具体办法,切实承担组织协调、监督指导职责。通过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打通政府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八)推进结果公开。各级行政机关都要主动公开重大决策、重要政策落实情况,加大对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结果的公开力度。推进发展规划、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决定事项落实情况的公开,重点公开发展目标、改革任务、民生举措等方面事项。建立健全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评估制度,注重运用第三方评估、专业机构鉴定、社情民意调查等多种方式,科学评价政策落实效果,增强结果公开的可信度,以工作实绩取信于民。
(九)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着力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有关部门要制定实施办法,明确具体要求。各级行政机关对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利和义务的规范性文件,都要按照政府信息公开要求和程序予以公布。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要向社会公开。加强突发事件、公共安全、重大疫情等信息发布,负责处置的地方和部门是信息发布第一责任人,要快速反应、及时发声,根据处置进展动态发布信息。
三、扩大政务开放参与
(十)推进政府数据开放。按照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要求,实施政府数据资源清单管理,加快建设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制定开放目录和数据采集标准,稳步推进政府数据共享开放。优先推动民生保障、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等领域的政府数据向社会有序开放。制定实施稳步推进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的政策意见。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充分开发利用政府数据资源,推动开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条件。
(十一)加强政策解读。将政策解读与政策制定工作同步考虑,同步安排。各地区各部门要发挥政策参与制定者,掌握相关政策、熟悉有关领域业务的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的作用,注重运用数字化、图表图解、音频视频等方式,提高政策解读的针对性、科学性、权威性。对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实施难度大、专业性强的政策法规,要通过新闻发布、政策吹风、接受访谈、发表文章等方式做好解读,深入浅出地讲解政策背景、目标和要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要充分利用新闻发布会和政策吹风会进行政策解读,领导干部要带头宣讲政策,特别是遇有重大突发事件、重要社会关切等,主要负责人要带头接受媒体采访,表明立场态度,发出权威声音,当好“第一新闻发言人”。新闻媒体、新闻网站、研究机构要做好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政策解读工作。
(十二)扩大公众参与。通过政务公开让公众更大程度参与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督,汇众智定政策抓落实,不断完善政策,改进工作。研究探索不同层级、不同领域公众参与的事项种类和方式,搭建政民互动平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增进公众对政府工作的认同和支持。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积极探索公众参与新模式,提高政府公共政策制定、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响应速度。
(十三)回应社会关切。建立健全政务舆情收集、研判、处置和回应机制,加强重大政务舆情回应督办工作,开展效果评估。对涉及本地区本部门的重要政务舆情、媒体关切、突发事件等热点问题,要按程序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讲清事实真相、政策措施以及处置结果等,认真回应关切。依法依规明确回应主体,落实责任,确保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及社会热点事件时不失声、不缺位。
(十四)发挥媒体作用。把新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运用主要新闻媒体及时发布信息,解读政策,引领社会舆论。安排中央和地方媒体、新闻网站负责人参与重要活动,了解重大决策;畅通采访渠道,积极为媒体采访提供便利。同时也要发挥新闻网站、商业网站以及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的网络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提高宣传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提升政务公开能力
(十五)完善制度规范。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制度,注重将政务公开实践成果上升为制度规范,对不适应形势要求的规定及时予以调整清理。修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完善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信息等规定。建立公开促进依法行政的机制,推动相关部门解决行政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内容、流程、平台、时限等相关标准。推进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统一名称标识、进驻部门、办理事项、管理服务等。制定政府网站发展指引,明确功能定位、栏目设置、内容保障等要求。
(十六)建立政务公开负面清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要依法积极稳妥制定政务公开负面清单,细化明确不予公开范围,对公开后危及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公共安全、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事项纳入负面清单管理,及时进行调整更新。负面清单要详细具体,便于检查监督,负面清单外的事项原则上都要依法依规予以公开。健全公开前保密审查机制,规范保密审查程序,妥善处理好政务公开与保守秘密的关系,对依法应当保密的,要切实做好保密工作。
(十七)提高信息化水平。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提升政务公开信息化、集中化水平。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构建基于互联网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通过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业务协同,实行审批和服务事项在线咨询、网上办理、电子监察,做到利企便民。推动信用信息互联共享,促进“信用中国”建设。充分利用政务微博微信、政务客户端等新平台,扩大信息传播,开展在线服务,增强用户体验。
(十八)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强化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第一平台作用,整合政府网站信息资源,加强各级政府网站之间协调联动,强化与中央和地方主要新闻媒体、主要新闻网站、重点商业网站的联动,充分运用新媒体手段拓宽信息传播渠道,完善功能,健全制度,加强内容和技术保障,将政府网站打造成更加全面的信息公开平台、更加权威的政策发布解读和舆论引导平台、更加及时的回应关切和便民服务平台。
(十九)抓好教育培训。各级政府要把政务公开列入公务员培训科目,依托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等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加强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培训,增强公开意识,提高发布信息、解读政策、回应关切的能力。制定业务培训计划,精心安排培训科目和内容,分级分层组织实施,力争3年内将全国从事政务公开工作人员轮训一遍,支持政务公开工作人员接受相关继续教育。教育主管部门要鼓励高等学校开设政务公开课程,培养政务公开方面的专门人才。
五、强化保障措施
(二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各级政府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牵头做好政务公开工作,确定一位政府领导分管,建立健全协调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切实抓好工作落实。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办公厅(室)是政务公开工作的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推进、监督检查本地区本系统的政务公开工作,要整合政务公开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加强与新闻媒体、新闻网站等的沟通协调,做好统筹指导;进一步理顺机制,明确工作机构,配齐配强专职工作人员。有条件的应把政务公开、政务服务、政府数据开放、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等工作统筹考虑、协同推进。要加强政务公开工作经费保障,为工作顺利开展创造条件。鼓励通过引进社会资源、购买服务等方式,提升政务公开专业化水平。
(二十一)加强考核监督。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加大分值权重。鼓励支持第三方机构对政务公开质量和效果进行独立公正的评估。指导新闻媒体和政府网站做好发布政府信息、解读政策、回应关切的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公众、新闻媒体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监督作用。强化激励和问责,对政务公开工作落实好的,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对公开工作落实不到位的,予以通报批评;对违反政务公开有关规定、不履行公开义务或公开不应当公开事项,并造成严重影响的,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
国务院办公厅根据本意见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细化任务措施,明确责任分工,认真抓好落实。
第二篇: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6〕8号)、《中共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办发〔2016〕41号)和《中共市委办公厅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办发〔2017〕7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以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为原则,以“五张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流程清单、负面清单和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和“互联网+政务服务”为重点抓手,扎实推进行政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和结果公开(以下统称“五公开”),不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增强政府公信力,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表达权、监督权,为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基本现代化营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效率最高、环境最好的政务环境。
(二)基本原则。依法规范。依法明确政务公开主体、内容、标准、方式、程序等,加速推进权力运行全过程、政务服务全流程公开,切实提高依法公开工作水平。
务实高效。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重点领域,加强权威信息发布,加大政策解读力度,提供优质政务服务,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能监督。
创新引领。坚持把创新突破作为引领政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手段,强化顶层设计,整合政务资源,运用“大数据”“云平台”“移动互联网”,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
保障有力。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专门机构,选优配强工作队伍,完善考核、激励和问责机制,构建认识统一、领导重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工作目标。2018年,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完善各级政务公开组织体系,政务公开负面清单制度积极稳妥实行,政务公开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公开内容覆盖权力运行全流程、政务服务全过程。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2019-2020年,全面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各项要求,公开理念深入人心,公开工作得到人民群众的充分理解、信任和支持,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营造更加公开透明的政务环境。
二、全面推进决策公开
(四)扩大公众参与。围绕市场监管、经济社会发展和惠民政策措施的执行落地,细化公众参与事项的范围,让公众更大程度参与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督。实行重大行政决策预公开制度,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社会广泛知晓的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点工程项目,除依法应当保密外,决策承办单位在决策前要向社会公开决策草案、决策依据,通过政府网站、听证座谈、调查研究、咨询协商、列席会议、媒体沟通等方式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征求意见时间不得少于20日,意见征集及采纳情况要以适当方式公布。对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实行目录管理,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包括重大行政决策的具体事项和量化标准,由区人民政府及决策承办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依法确定,并向社会公布。充分利用新媒体搭建公众参与新平台,加强政府热线、广播电视问政、领导信箱、政府开放日等平台建设,不断创新公众参与新模式。[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五)组织专家论证。作出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行政决策,决策前承办单位要组织相关领域专家或研究咨询机构对方案的可行性、必要性、科学性进行论证,并对专家论证意见进行归纳整理,采纳合理意见,形成专家评审意见或专题论证报告。专家论证意见及采纳情况要以适当方式公布。[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六)开展风险评估。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决策承办单位要组织开展社会稳定、生态环境、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社会舆情、廉洁性等方面的风险评估,对可能引发的各种风险进行科学预测、综合研判,确定风险等级后作出风险评估报告。[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七)进行合法性审查。按照有关规定,重大行政决策承办单位要对决策方案草案进行合法性初步审查,并在区人民政府审议该项决策的会议召开前15日,将决策草案、初审意见、法律依据及说明等材料提交政府法制部门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合法性审查、经审查不合法或未按照合法性审查意见修改完善的事项,不得提交审议或作出决策。[牵头单位:区政府法制办;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八)通过集体讨论决定。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必须提交政府全体会议或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决定,根据需要可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法律顾问以及与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相关的专家或公民代表列席会议并提出意见。由行政机关作出决定的重大行政决策,决策机关要在决定作出之日起20日内,通过政府网站、报刊、电视等媒体向社会公布。[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三、全面推进执行公开
(九)行政权力运行公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制定完善“五张清单”,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对外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健全清单动态管理机制,根据法律法规的修改、机构和职能调整等情况,对清单进行动态调整。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按照突出重点、依法有序、准确便民的原则,推动执法部门公开执法权限、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执法结果、救济途径等内容。各部门要做好督查和审计,及时公开发现的问题及整改落实情况,将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问责情况向社会公开。[牵头单位:区编委办、区政府法制办;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十)重大工程项目信息公开。重点围绕环保、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农林水、土地整治、能源等涉及公共利益和民生领域的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政府投资项目,推进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审批情况、项目建设进展等信息公开。[牵头单位:区发改局;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十一)土地、房屋征收和保障性住房信息公开。依法及时公开集体土地征地批文、征地告知书、“一书四方案”、“三公告一登记”、“三榜公示”等征地政策和征地信息;依法及时公开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决定、补偿方案、补助奖励政策和标准、初步评估结果、补偿标准和分户补偿情况等信息。做好棚户区改造政策及相关任务完成情况信息公开工作。全面公开保障性住房分配和管理相关规范性文件、房源情况、分配程序、分配过程、分配结果、退出情况等信息。[牵头单位:区国土分局、区住保局、区棚改办、区征收办、区征地办;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十二)村(居)务公开。进一步健全村(居)务公开制度,完善村(居)务公开指导目录,规范村(居)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重点公开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惠农政策资金、救助补助、财务收支、廉政建设、便民服务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信息。[牵头单位:区民政局;责任单位:各局街道]
四、全面推进管理公开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十三)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公开。加强事故调查处理信息公开,推动一般事故调查报告全面公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和应急处置救援信息公开机制,及时向社会发布可能引发事故灾难的自然灾害风险信息和重大隐患预警信息。加大对各类安全生产隐患的曝光力度。[牵头单位:区安全监管局;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十四)环境保护监管信息公开。定期公开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排放、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参评企业评价结果等各类环境信息。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应在规定时限内向社会公开。全面公开排污权出让、成交和排污权使用费收取使用等信息,主动公开群众举报投诉的重点环境问题处理情况,大力推进环评受理、审批和验收全过程公开。[牵头单位:区环保局;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十五)市场监管信息公开。重点推进食品药品、产品质量、旅游市场、交通运输、物价、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执法监管信息公开,公开执法监管的依据、内容、标准、程序和结果。加大对群众广泛关注的市场监管热点问题的信息公开力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十六)国有企业监管信息公开。推进区属监管企业和全区国资系统监管企业资产营运总体情况、主要财务指标、业绩考核结果等公开;重点公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改革重组、负责人职务变动及招聘等信息。推进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平台建设。[牵头单位:区财政局;责任单位:区直相关部门]
(十七)扶贫领域信息公开。围绕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大扶贫政策、扶贫对象、扶贫动态、扶贫绩效、贫困退出、扶贫资金、项目安排、咨询投诉等信息公开力度。全面及时公开扶贫捐赠信息,提高社会扶贫公信力和美誉度。[牵头单位:区农林水局、区民政局;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十八)社会主体信用信息公开。建立社会主体信用记录制度,健全信用信息归集、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及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依法对企业注册登记、动产抵押登记、股权出质登记、行政许可信息、行政处罚信息等基本信用信息以及企业报告、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企业名单进行公示,提高市场透明度。开通社会主体信用信息互联网查询服务。[牵头单位:区发改局、区工商分局;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十九)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公开。推动各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透明运行,依法公开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服务内容、服务流程、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工作规范、收费标准和监督渠道。依法及时公开公共资源交易项目信息、招标公告、中标结果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通报。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牵头单位:区财政局;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五、全面推进服务公开
(二十)政务服务事项公开。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全面公开服务事项,实现办理全过程公开透明、可追溯、可核查。建立服务事项目录,实行动态管理。编制办事指南,明确事项名称、办事依据、受理单位、基本流程、申请材料、收费标准、办理时限、咨询电话等。服务事项目录和办事指南等要通过政府网站、宣传手册等渠道向社会公布,严格实行“办事服务一次性告知”。[牵头单位:区编委办、区政务服务中心、区政府办公室(区电子政务办);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二十一)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分行业、分领域组织编制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制定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规范,加大教育、医疗卫生、水电气热、环保、交通等领域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力度。及时更新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指南,公开服务网点、服务事项、办事流程、收费标准、材料清单和投诉渠道等信息。[牵头单位:区编委办、区政府办公室(区电子政务办);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二十二)社会组织和中介服务公开。加大社会组织信息公开力度,重点公开社会组织成立、变更、注销、评估、年检、查处等信息。制定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信息公开办法,推动服务、收费等事项公开。深化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信息公开,公开提供服务的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名称、经营地址、资质资格、服务范围、收费依据及标准等信息。[牵头单位:区民政局、区工商分局;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二十三)教育招考服务公开。实施教育招考阳光工程,认真做好中小学招生招考信息公开工作,包括小学学区划分、小升初提前批招生、初中升高中对口直升生、指标生、特生、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入学、教育收费等方面的信息。[牵头单位:区教育局;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二十四)医疗卫生服务公开。编制医药卫生重大政策措施和重点项目公开目录,对卫生计生机构改革、公立医院改革、计生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公共卫生等内容进行重点公开。建立健全各类医疗机构信息公开目录,推动实行医疗费用清单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开医疗服务项目编码、项目名称、计价单位、收费价格和说明,以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具体提供机构和服务标准。[牵头单位:区卫生计生局;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二十五)科技项目服务公开。推进科技项目申报、评审、立项、资金安排、验收等全过程公开和痕迹化管理。科技项目承担单位要在内部公开项目立项、主要研究人员、资金使用、大型仪器设备购置以及项目研究成果验收等项目实施过程信息。[牵头单位:区科技局;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二十六)社会保障服务公开。加大促进就业创业政策、措施的公开力度,推动相关补贴申领条件、申领程序等信息公开,做好集中展示。定期公开社会保险参保情况、待遇支付情况、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结余情况等信息,及时发布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以及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诊疗项目范围、辅助器具目录等信息。在街道、村(社区)公开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养老服务等信息。实行救助实施过程公开,加大对救助对象人数、救助标准、救助水平和资金支出等公开力度。建立慈善组织财务会计报告公开制度,重点公开募捐、接受捐赠、捐赠款物使用、慈善项目实施及资产保值增值等信息。[牵头单位: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民政局;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二十七)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公开。制定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指导性目录,明确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种类、性质和内容。推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购买计划、购买程序、承接主体资质、项目合同、服务履约验收情况等全流程信息的公开。建立监督评价机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由购买主体、服务对象及第三方对服务进行综合性评价,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牵头单位:区财政局;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二十八)热线电话、区信箱办理情况公开。加快整合建设全区12345公共服务和监督举报平台,把12345平台建设成为政府与市民密切联系的重要渠道,政府服务市民的重要窗口,政府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的重要平台。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推动热线电话、区信箱办理结果网上公开。[牵头单位:区政务服务中心、区政府办公室(区电子政务办);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六、全面推进结果公开
(二十九)重大决策、重要政策落实情况公开。各级各部门要主动公开重大决策、重要政策落实情况,加大对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区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公开力度。推进发展规划、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决定事项落实情况的公开,重点公开发展目标、改革任务、民生举措等方面事项。建立健全政策落实的跟踪反馈和评估制度,注重运用第三方评估、专业机构鉴定、社情民意调查等多种方式,科学评价政策落实效果,推进评估结果公开。[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三十)财政资金信息公开。全面公开政府预决算和部门预决算,政府预决算信息应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批准后20日内由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向社会公开,部门预决算应在本级财政部门批复后20日内由各部门向社会公开。政府预决算全部细化到支出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专项转移支付预决算细化到具体项目;除涉密内容外,部门预决算全部公开到支出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逐步将部门预决算公开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研究将部门决算按经济分类公开。加大“三公”经费公开力度。[牵头单位:区财政局;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三十一)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结果公开。根据本部门权力清单作出的行政许可事项结果信息,适用一般程序做出的行政处罚信息,除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不予网上公开的事项外,均应在作出行政决定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进行公开。公开内容为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决定书全文或摘要信息,其中行政处罚信息应包括违法违规的主要事实、处罚种类、依据和结果等。[牵头单位:区政府法制办;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七、提升政务公开能力
(三十二)加强政策解读。提高规范性文件公开发布时效,文件出台后要及时通过区政府门户网站、相关部门网站进行公开。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坚持政策制定与政策解读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出台重要政策,牵头起草部门应将文件和解读方案一并报批,相关解读材料应于规定时限内在政府网站和媒体发布。充分利用新闻发布、政策吹风、接受访谈、发表文章等形式进行政策解读,积极运用数字、图表、图解、音频、视频等展现方式,增强解读的吸引力、亲和力。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解读人和责任人”,要带头解读政策,传递权威信息,与宏观经济和民生关系密切的区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每年解读重要政策措施不少于1次。[牵头单位:区政府办公室、区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三十三)回应社会关切。建立完善主动回应关切机制,依法依规明确回应主体、落实责任,对涉及地方的政务舆情,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行回应。建立健全政务舆情收集、会商、研判、回应、评估机制,突出舆情收集重点,对涉及本地区本部门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务舆情,要快速反应、及时发声,最迟要在5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其他政务舆情应在48小时内予以回应,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持续发布权威信息。遇有重大突发事件等情况,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带头接受媒体采访,发出权威声音,当好“第一新闻发言人”。加强重大政务舆情回应督办工作,对重大舆情回应不及时、不主动、不准确并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要酌情进行通报和问责。[牵头单位:区政府办公室、区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三十四)完善制度规范。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制度,注重将政务公开实践成果上升为制度规范,对不适应形势要求的规定及时予以调整清理。推进主动公开目录体系建设,进一步明确各领域“五公开”的主体、内容、时限、方式等,2018年底前,区直各部门应全面完成本部门本系统主动公开基本目录的编制工作,并动态更新。将“五公开”要求落实到公文办理程序,行政机关拟制公文时,要明确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不予公开属性,随公文一并报批,拟不公开的,要依法依规说明理由。探索建立政务公开社会评议、第三方评估等制度。[牵头单位:区政府办公室;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三十五)制定政务公开负面清单。各部门要依法积极稳妥制定政务公开负面清单,逐项明确政府信息不予公开的事项、情形和依据,将公开后危及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公共安全、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事项纳入负面清单管理,及时进行调整更新。负面清单要详细具体,便于检查监督,负面清单外的事项原则上都要依法依规予以主动公开。各部门每年要根据党政务公开工作的新要求以及公众关切,明确政务公开工作重点,稳步有序拓展“五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严格落实公开前保密审查机制。[牵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头单位:区政府办公室;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三十六)做好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接收、登记、办理、审核、答复、归档等各环节工作;健全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渠道,方便公众提交申请;建立依申请公开会商机制,明确政府信息非依申请公开的认定标准和范围,提高依申请公开处理水平。[牵头单位:区政府办公室、区政务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八、加强政务公开平台建设
(三十七)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网站信息公开第一平台作用,制定政府网站发展指引,推进政府网站升级改造,打通各级各部门政府网站,整合政府网站信息资源,加强网站之间协同联动,充分运用新媒体手段拓宽信息传播渠道,加强内容和技术保障,将政府网站打造成更加全面的信息公开平台、更加权威的政策发布解读和舆论引导平台、更加及时的回应关切和便民服务平台。[牵头单位:区政府办公室(区电子政务办);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三十八)重视和发挥媒体作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平台,把新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发挥新闻媒体发布信息、解读政策、引领舆论、回应关切等积极作用。加强政务新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媒体建设,充分运用新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打造政务微博微信、政务客户端等新平台,突出新媒体特色,精准定位受众,个性化设置议题,增强用户体验,不断增强传播效果;规范政务新媒体平台的内容编发和咨询答复程序,配备专人进行运营和维护管理;加大政府权威信息新媒体发布力度,提高便民服务信息推送比例,实现新媒体平台政务信息发布常态化。[牵头单位:区政府办公室(区电子政务办)、区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三十九)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打破政府部门间数据资源壁垒,以跨部门数据协同共享互认为重点,统筹整合全区政府数据信息,避免重复建设“信息孤岛”。出台政府数据资源共享开放管理办法,制定政府数据资源清单,建立政府数据资源目录体系,重点推进监管服务职能强、企业及公众关注度高、公共数据资源积累丰富的部门业务数据资源开放,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充分开发利用政府数据资源,推动公共大数据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牵头单位:区政府办公室(区电子政务办);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四十)加快建设政务服务网。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构建权威、便捷的一体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避免重复分散建设;开展网上预约办理、自主终端办理、网上网下结合的跨部门、跨层级联动办理,实行审批和服务事项在线咨询、网上办理、电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子监察,实现实体政务服务中心和网上办事大厅有机结合。[牵头单位:区政府办公室(区电子政务办)、区政务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九、强化保障措施
(四十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下,区政务公开政务服务领导小组领导统筹全区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政府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区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推进、监督检查。区政府在区委统一领导下,牵头做好政务公开工作,将政务公开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人亲自抓,明确一位分管负责人具体抓,政府主要领导每年至少专门听取一次政务公开工作汇报,研究部署推进工作。要整合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和政府网站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加强与新闻媒体、新闻网站等的沟通协调,做好统筹指导;认真落实《中共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实施意见》(办发〔2012〕16号)精神,进一步理顺机制,明确工作机构,配齐配强专职工作人员。加强政务公开工作经费保障,为工作顺利开展创造条件。[牵头单位:区政府办公室;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四十二)强化监督考核。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公众、新闻媒体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监督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作用。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进一步加大考核分值权重。区政务公开政务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对各街道(园、局)和区政府各工作部门政务公开工作进行专门考核,并通报考核结果,区政府每年对政务公开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一次总结通报;对政务公开工作落实不到位的,予以通报批评;对违反政务公开有关规定、不履行公开义务或公开不应当公开事项,并造成严重影响的,依法依规严肃追究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责任。[牵头单位:区政府办公室;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四十三)抓好教育培训。依托区委党校、国家公务员培训中心等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加强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培训,增强公开意识,提高发布信息、解读政策、回应关切的能力。制定业务培训计划,对各街道(园、局)、各部门分管政务公开工作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分级分层实施100%轮训。[牵头单位:区政务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各街道(园、局)、区直相关部门]
第三篇:卫生系统政务公开工作意见
一、主要任务
(一)深入贯彻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1、加大政(院)务信息主动公开工作力度。各单位要按照《条例》规定,结合实际,按统一格式编制或修订《政务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务信息公开目录》,于4月底报县卫生局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在本单位网站或者政务公开栏公开发布;进一步完善政(院)务信息发布机制,绘制信息发布流程,明确信息发布责任,解决政府信息发布随意性大、程序不规范的问题。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2、规范依申请公开工作。进一步完善依申请公开制度,在受理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过程中,对于需要或者可以让社会广泛知晓的政府信息,在答复申请人的同时,还应通过本单位网站或者政务公开栏等渠道主动公开,避免将公共性政(院)务信息只向个别申请人公开,对于申请事项不属于政(院)务工作范畴或无法按申请提供政(院)务信息的,应主动与申请人沟通,尽量取得申请人的理解。
3、加强、完善政(院)务信息公开的保密审查工作。根据县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的通知》(政办发〔2012〕3号)文件精神,按照“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基本要求,各单位要建立信息发布保密审查机制,明确审查的责任和程序,认真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对公开的政(院)务信息进行保密审查,审核批准后再对外公开,切实处理好公开与保密的关系,既不得以保密为借口应公开却不公开,又不能出现因公开造成失泄密的问题。
(二)深化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1、进一步增强权力运行透明度。按照职权法定,责权一致的要求,继续清理行政权力,编制职权目录,绘制行政职权流程图,及时向社会公布。依托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平台,把行政权力运行过程设定为必须执行的程序,完善电子监察系统,促进行政权力运行过程动态公开,并建立健全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配套制度,完善监督检查、考核评议及责任追究制度,逐步建立长效机制。
2、进一步规范自由裁量权。各行政执法部门要对本部门自由裁量权的范围、标准、依据、程序、具体处罚标准和结果进行统一梳理,完善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规范,严格设定自由裁量权行使程序,压缩自由裁量空间,对裁量幅度分档设限,细化标准,并通过本单位网站或者政务公开栏进行公开。各委托执法单位都要对行政处罚结果予以公开。
3、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县卫生监督局、县妇幼保健院等有行政审批职能的单位要按照《关于继续实施行政许可及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实施机关的决定》(县政府令〔 〕6号),对所有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前置条件、办理时限等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公开。县卫生监督局要加强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建设,加大行政审批“三集中”改革力度,全面落实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AB岗工作制等制度。加大对窗口工作人员的授权,实现“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不断改进行政审批服务方式,推行并联审批,建立健全服务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绿色通道”。按要求通过行政审批系统办理审批服务业务,接受电子监察。
(三)切实做好化解社会矛盾和解决重大事故事件的政务公开工作
完善政务公开和人民群众的互动机制。各单位要进一步畅通人民群众表达诉求、反映意见、解决问题的法定渠道,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引导群众理性合法地表达利益诉求,认真做好化解社会矛盾和解决社会重大事故事件的政务公开工作,主动及时公开办理过程和处理结果,提高处理问题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对新农合基金和其它涉及民生的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和有关规定进行公开,保证中央保民生保稳定措施的落实。
(四)加强扩大内需项目和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政务公开工作
加强工程项目规划、立项的公开,搞好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和前期准备,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建立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度,加强工程项目审批和建设过程中的公开工作,公开招标工程项目,严防个人决定大额资金使用和重大项目安排,严防滞留、挤占、截留和挪用项目资金,及时主动公开项目资金的种类、数量和使用情况等,确保投资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使用的公开透明。
(五)深入开展对内公开工作
各单位要将干部职工普遍关注的重大决策、干部选拔任用、单位预决算、政府采购、基建工程、资产状况等情况以及单位财务收支、招待费、评先定优、车辆维修、职工福利待遇等,制定公开制度,编制公开目录,通过不同形式对单位所有干部职工公开,促进机关各项工作的公开、透明、规范,同时便于群众参与监督。
(六)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事务公开
要进一步健全办事公开工作制度和工作规范,按照行业要求,规范编制办事公开目录,抓好办事公开载体建设,及时将办事收费、办事程序、办事纪律和办理时限、办事承诺等向社会公开,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政(院)务公开网络建设,不断充实和完善公开内容,及时更新相关内容,为联系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信息互动平台。
二、工作要求
(一)进一步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领导
各单位要制定全年政务公开工作计划,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全年工作计划,与其他工作统筹安排,统一部署,一并考核。要发挥好政务公开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的职能作用,加强人员配备和队伍建设,落实好政务公开各项工作任务。
(二)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工作制度
各单位要在贯彻落实长政办发〔 〕8号和长政办发〔 〕95号文件的基础上,注重创新,进一步加大制度建设力度,从公开内容、形式、程序、监督、考核等方面,不断完善制度规定,探索规范政务公开运作机制,保障政务公开工作深入健康发展。
第四篇:推进政务公开,提升公信力
推进政务公开提升公信力
(一)加快征信立法和制度建设。抓紧制定《征信管理条例》及配套制度和实施细则,制定信用信息标准和技术规范,建立异议处理、投诉办理和侵权责任追究制度。
(二)推进行业、部门和地方信用建设。有关行业、部门和地方管理部门要通过建立信用信息系统,依法依规有效采集、整合和应用个人、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信用信息。各地区要对本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信用信息进行整合,形成统一平台,实现对失信行为的协同监管。
当前,尤其要结合市场主体准入、纳税、合同履行、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和社会保障、科研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有针对性地加强各领域的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健全信用档案,尽快改善各行业、各部门、各地区的信用环境。
(三)建设覆盖全国的征信系统。在实现行业内、地区内信用信息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大力推动信用信息在全国范围的互联互通,充分发挥信用信息对失信行为的监督和约束作用。
(四)加强监管,完善信用服务市场体系。规范发展信用服务机构和评级机构,有序推进信用服务产品创新。制定信用服务机构基本行为准则,严格征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准入标准,依法查处提供虚假信息、侵犯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行为。
(五)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政府及其部门在社会诚信和信用体系建设中要起示范带头作用,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决策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提升公信力。
(六)大力培养社会诚信意识。
第五篇:政务公开如何推进(模版)
政务公开如何推进?
坚持做到4个到位——认识到位、领导到位、制度到位、监督到位。认识到位促进信息公开
在政务公开工作中坚持认识到位,以解决3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信息公开,这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赋予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职责和义务。二是信息公开必须坚持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规定应该公开的,必须公开;不公开的,就要受到相应的追究和处罚。三是认识到信息公开是维护公民权益,建设法治、服务型政府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政务公开是加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的有效途径。
领导到位确保责任到人
在政务公开工作中坚持领导到位,“一把手”负总责,亲自过问,分工落实,责任到人。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成立政务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各单位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公开、谁审查”的要求,加强了信息公开规范管理。每个处室、单位指定一位工作人员作为信息发布员,并且实施AB岗。
同时,坚持把政务公开与建设服务型机关紧密结合起来,与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将政务公开列入工作要点予以实施、考核。
制度到位涵盖各环节
坚持制度到位,建立健全涵盖各环节的制度,用制度保障《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的内容、程序、形式等得到落实。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依据,制定了政务公开5项制度,规定了政务公开的领导责任以及审查、评议和备案要求,建立健全维护公众的知情权的制度机制。
规定各级部门应公开类政府环境信息;对违反《条例》的行为,做出相应处罚规定。
监督到位强化制度建设
坚持监督到位,强化政务公开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听取所属各单位政务公开及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的汇报。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对检查中发现问题,予以通报或责令限期改正。
落实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各单位未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机制的,违反国家信息公开及保密法规的,导致失密、泄密而损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影响社会稳定的,依法追究相关部门及个人的责任。
在行政审批中,强化窗口队伍建设,健全服务内容,完善服务功能,规范行政审批,简化审批办理程序,推行电子政务,积极开展便民服务措施,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