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日报》新十八谈.信息篇--信达天下 智动中原
一篇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的力作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盛赞“新十八谈”信息篇
(河南日报记者陈学桦)本报2月8日刊发的“新十八谈”信息篇《信达天下智动中原》和何平感言《信以致广》,不仅在我省社会各界引发热议,而且还得到了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记者2月12日从省通信管理局获悉,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对“信息篇”作出批示,称赞其“是一篇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的力作”。
苗圩在批示中说,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涵。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是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的重要任务。《河南日报》“新十八谈”《信息篇》深刻论述了信息化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总结了河南信息化发展成就,深入分析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明确提出了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信息化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路、目标和举措。文章引人深思,催人奋进,是一篇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的力作。
苗圩说,当前,面对信息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加快信息通信业转型发展,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任务十分繁重。希望河南信息通信业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建设“智慧中原”为目标,加快3G和光纤宽带网络建设,推进三网融合,推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新业务发展,构建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深化信息通信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普及推广,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与城镇化深度融合、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全面提高服务“三化”协调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再立新功。
信 以 致 广
何平
告别火与铅,拥抱光和电,新经济“全球通”,信息化“世界控”。科技革命,四通八达,虚实相生,跨越时空。
国家角力,弹指间电子部队不战就屈人之兵,政权斗转江山星移;经济发展,高速路新生产力提升增长质量,柳暗花明快马驰骋;市场竞争,虚拟中数字先锋泰山登顶天地小,引领风骚谁与争锋;生活田园,网络上芸芸众生衣食住行一键通,多姿多彩海阔天空。
时空障碍皆“浮云”,天涯海角若比邻。建设中原经济区,崛起振兴河之南,无信“伤不起”,e网最“给力”。巧移动,妙联通,智能化扩容战略优势,信息化链接八方来风,配置“路由器”,推进“三化”协调,点击“快捷键”,实现富民强省。
品读佟信的《信达天下 智动中原》,深感道远任重,令人无限憧憬。不由得既为昨日的信息短板反躬自省,又因今天的“数字河南”动力倍增,更为明朝的智能中原激情奔腾。
智动中原,信以致广,须学习到位写“软件”。思想认识提升,勇当信息化尖兵;掀起“头脑风暴”,融入新技术革命,领导方式转变水到渠成,信息河南推进润物无声。
智动中原,信以致广,须谋划到位做“编程”。加速应用进程,提升智能化水平;密切融合程度,引领调整转型,综合实力提升多快好省,发展方式转变举重若轻。
智动中原,信以致广,须运作到位优“系统”。规范信息管理,资源共享共融;深化行政改革,营造公开透明,智能中原内核日臻完美,中原经济区建设一路劲风。智动中原,信以致广,须务实到位强“功能”。互联网、物联网,沟通无极限;更便捷、更高效,惠民无止境,和谐中原界面赏心悦目,科学发展空间万里鹏程。
云计算、云服务、云应用,“云”中漫步任君行;大时代、大变革、大趋势,信息掌控海量容。
让我们满怀热情拥抱信息化社会灿烂前景!“新十八谈”·《信息篇》:信达天下 智动中原
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www.xiexiebang.com 2012年02月08日
来源: 河南日报
□佟 信
(一)手机一响,黄金万两,一位河南农民也能像华尔街的CEO一样,从“地球村”里捕捉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
鼠标一点,网上商城要啥有啥,“秒杀”竞价,“手机支付”,“电子商务”很快就把心仪的商品送到家;
移动办公、电子报税、微博问政,警务通、社区通、医保通……“电子政务”通向家庭、通到百姓心中;
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掌上货运、网上营销,农信平台、食品溯源……信息化覆盖城乡、融入一、二、三产业。
信息化就在我们身边,以不可思议的力量,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我们这颗蔚蓝色的星球发生着革命性的巨变。
(二)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推动生产方式发生变化,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市场、新的就业形态,提高社会运行效率。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省第九次党代会明确要求: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提升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水平。
无论是人流、物流、资金流,哪一流都离不开信息流;
无论是人联网、互联网、物联网,哪一网都依赖通信网;
无论是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哪一化都需要信息化。
中原崛起,“三化”为途。加速信息化建设,打造“智能中原”,铸就“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新引擎,铺设中原经济区腾飞的新跑道,我们重任在肩,责无旁贷。
(三)“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未来学家托夫勒的预言,日益变为现实。
信息通信贯穿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从电报、电话到互联网,从模拟、数字到多媒体通信,每次信息技术的进步,都带来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它涵盖了通信业、信息服务业、软件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其核心是通信业。
作为迄今最先进的生产力,信息化引发了社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引领人类从工业社会迈向信息社会。
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信息通信是经济发展的神经中枢。“信息高速公路”战略,拉动美国经济连续多年保持稳定增长;“智慧地球”蓝图,主导着全球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模式。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智能服务……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战略领域。
物联网让物品具有了“生命”和“智慧”,即使没有人的干预,物与物之间也能“交流互动”;
云计算将所有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使信息处理能力无限扩展,为用户提供无微不至的“按需服务”。
信息化无所不化,改进着生产方式,成为经济增长的倍增器;
互联网无所不包,改善着生活方式,成为社会发展的催化器;
智能化无所不能,改变着思维方式,成为人类进步的助推器。
(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省委书记卢展工强调:“信息产业的发展事关产业结构调整,代表着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信息化建设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力支撑„三化‟协调发展。”
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需要以信息化为途径再造一个崭新的“智能中原”,不仅装上“千里眼”、“顺风耳”,还要植入一个智慧的“大脑”,链接工厂和市场,融合城市和乡村,流通无障碍,沟通无疆界。
信息平台作引擎,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使命更重要:完善城镇信息基础设施,建立城乡统筹的信息服务体系,提升现代化水平;
信息技术为先导,新型工业化的主导地位更稳固: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节能降耗低碳发展;
信息通信是基石,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更突出:消除“数字鸿沟”,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
河南不沿海、不沿江、不沿边,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后发优势,我们就找到了扩大开放的视窗、赶超先进的捷径、撬动崛起的“杠杆”,“三化”协调发展之路就会越走越快、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五)信息化@大中原,e路高歌猛进,从原来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变身为先导性、战略性和支柱性产业。
移动改变生活,沟通无处不在:乡乡通宽带、村村通电话、家家可上网,在一亿人口的大省,河南互联网和电话用户总数分别突破3800万户和6400万户,位居全国前列。
通信改变时空,智能灵动中原:新技术、新业务催生新业态、新应用,70多个行业引入物联网,180个产业集聚区实现数字化,数百万企业运用信息化,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网络改变社会,信息造福民生:电子政务强化执政能力,网络问政增进社会互动,移动应用程序商店应有尽有,信息化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移动信息化异军突起,我省年均投资160多亿元,拉动增长,扩大消费,促进就业,10年来通信资费下降70%。
改变只是一个开始。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平均每18个月翻倍,“裂变”超乎想象,“聚变”日新月异。
(六)成绩属于历史,矛盾依然重重,难题亟待破解。
放在全国发展一盘棋的大格局中,河南信息化发展与经济大省和有影响文化大省的地位不相称、不匹配,我省没有一家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信息服务业领军企业,信息化指数和信息化贡献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发展方式上,还存在着“四重四轻”:
重建设、轻应用。“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重复建设多,很多电子政务“养在深闺人未识”,普及不够、更新不快、互动不足。
重规模,轻质量。“数字鸿沟”拉大差距,发展不平衡,创新转型慢,品牌效应弱。
重拥有,轻共享。“信息孤岛”闭关自守,“我的地盘我做主”,大量信息资源沉睡在各自的数据库里。
重发展,轻安全。“虚拟社会”亟须规范,不良信息、网上诈骗泥沙俱下,网络信息安全重于泰山。
面对“信息大爆炸”,在领导方式上,许多领导干部还存在着种种不适应、不协调,也表现为“四重四轻”:
重习惯,轻学习。信息化意识不强,不会网上办公,不会收发电子邮件,不会用微博,更不用说主动去抓信息化建设。
重形式,轻效果。有的部门网站内容陈旧过时、功能单一,有的用“雷人”语言答复网民,把网络平台当做一种摆设,重视信息化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表现在字面上。
重硬件,轻软件。部门利益思想偏重,不愿共建共享、互联互通,信息企业发展、优秀人才培养环境尚待优化。
重引进,轻创新。对自主创新重视不够,不会运作,不善运作,照抄照搬,缺少独特的发展思路。
(七)长宜放眼量风物,方式一转气象新。解决这些矛盾和难题,必须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信息化发展方式的转变,以信息化促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从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八)手机,已不仅仅是一个手机;信息化,还能有多大造化?
省长郭庚茂要求,要把信息化放到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来抓。通信业必须站在新的制高点,创造新的优势,实现新的跨越。
转变领导方式,关键在做。把握信息化规律,推进信息化建设,智能中原是主题,政府是主导,通信业是主力军,移动通信是主渠道,新一代信息技术是主攻方向。
重点推进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医疗、智能家庭……每个单位都是主体,每个人都是主角,每个行业都要主动融合,各司其职,一起行动,全面升级,智动中原。
——政府推动谋全局,搞好“顶层设计”。占据制高点,转变推进方式,完善立法,做好战略规划,统筹谋划“智能中原”的发展蓝图。
——企业主动寻突破,消融“网络割据”。找准切入点,转变经营方式,突破条块限制,互联互通,不断促进网络、业务、技术融合。
——行业联动求共赢,拆除“行业壁垒”。选好着力点,转变合作方式,整合资源,以合作求共赢,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市场驱动促繁荣,打破“消费瓶颈”。填补空白点,转变运作方式,用市场机制解决不断增长的信息化需求。
——社会互动造氛围,构建“信息社会”。夯实落脚点,转变生活方式,每个人同时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参与信息化大生产,打造数字产业生态系统。
(九)互联网的未来,未知的远大于已知;信息化的作用,无形的远大于有形。
面向未来,决胜中原信息化主战场,拓展“智能中原”的发展空间,通信业是奔腾的“芯”、智能的“云”。
“杠杆”在手、“利器”在握,点石成金,信以致广,我们就能顺利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融合、传统商务和电子商务融合,加快升级转型,提升发展质量。
(十)网络宽带化带动通信崛起。以“宽带中国”为指引,拓宽信息高速公路。
着力数字河南工程,构筑覆盖全省的高速光纤宽带网,建设郑州大型数据中心,提升郑州信息集散中心和通信网络交换枢纽地位,信息管道“货畅其流”;
着力移动通信网络升级工程,加大TD等国家自主知识产权推广,扩大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范围,优先布局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网络质量领先一步;
着力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加快推广“车联网”、环境监测、质量监控等特色项目,智能应用物有升值;
着力信息安全基础工程,完善容灾备份和信息安全应急体系,网络信息安全畅通。
(十一)工业信息化带动产业崛起。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换代。
微观层面促企业发展。分层实施、分类推进,深入推进“企信通”等一揽子信息化解决方案,促进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与服务方面实现信息化;
中观层面谋产业升级。聚类开发、规模推广,以产业集群的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途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传统产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新局面;
宏观层面求全面融合。聚焦重点、抓住关键,促进信息技术与社会化大生产全面融合,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十二)农村信息化带动农村崛起。以“信息下乡”为桥梁,促进信息惠民富民。
“村通工程”再发力。完善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大力创建“信息村”、“信息乡镇”,让农民用得上、用得好,为县域经济发展增添活力;
“信息下乡”见实效。整合农业信息资源,打造“三网”融合的中原农村农业信息港,让农民用得起、用得值,帮助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十三)区域信息化带动城市崛起。以“无线城市”为平台,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
持续推进“中原无线城市群”。开发“综合门户平台”和“市民主页”,“无线城市”覆盖全省,推进政府、企业、学校、医院等实现移动互联,“信息超市”提供全方位的公共资讯服务。
加快建成“全球最大呼叫中心”。以世界一流标准加快建设洛阳呼叫基地,做大做强呼叫产业,提供全天候优质信息服务。
致力构筑“中原数据基地”。构建良好的高科技行业发展环境和平台,打造区域性数据基地。
积极推动“光网城市”。推进光纤接入网建设和延伸,实现全省所有城市核心城区全部光纤接入,筑牢城市发展基础。
(十四)领域信息化带动社会崛起。以行业应用为抓手,七十二行行行使用信息化。
电子政务给力“阳光政府”。大力推进行政管理、执法监管电子化;拓展短信、微博、视频等新型互动平台,从“网络问政”向“网络行政”演进,提升行政效率,创新社会管理。
信息应用助力“生态中原”。积极推广远程监控、手机证券、手机银行、电力抄表等高效的信息服务,在各领域推广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提升经济社会运行效率。
(十五)个人信息化带动人文崛起。以“智能终端”为载体,把世界装进口袋里。
完善一键式、一站式、一体化的智能信息服务。围绕社交化、本地化、移动化的互联网发展趋势,积极研发推广智能手机,将手机打造成个人综合信息平台,引领人们工作、生活、学习的新时尚。
搭建手机报、手机电视、手机阅读等新媒体平台。加强网络文化内容建设,用信息技术武装广大干部群众,引导发展网络文学、手机动漫、无线音乐、云阅读、数字出版等原创作品和应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
(十六)崛起振兴正当时,信息大潮涌中原。
通信网任意沟通,让中原与世界无限互动;互联网知识共享,让虚拟与现实无碍联动;物联网智慧连接,让物质与精神无比生动。
加快方式转变,挺立时代潮头,信息化浪潮滚滚,推动生活向美好迈进,推动社会向和谐迈进,推动河南向现代化迈进!
第二篇:河南日报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新十八谈之
河南日报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新十八谈之《清风浩然正气根》
河南日报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新十八谈之《清风浩然正气根》
中原经济区新闻网7月25日消息:反腐倡廉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全党全社会共同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生动局面。建立完善推进工作落实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以解决实际问题评政绩,以推动工作实效论英雄,确保各项工作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效果到位,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保驾护航。
(一)根者,万木之本。惟其正而茁壮,惟其深可参天,惟其固更挺拔。清正廉洁,关系人心向背,政权巩固,国家兴衰,实乃党的执政之根。
(二)腐败势必失败,廉政就是力量。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腐败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一种公害,其实质是公共权力的滥用。纵观古今中外,腐败与反腐败是任何执政者都无法回避的严峻考验,因励精图治而兴、因腐败颓废而亡,殷鉴历历,发人深省。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在和平建设时期,如果有什么东西能够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的话,那就是腐败。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再次谆谆告诫,耳提面命、警醒全党。
(三)党风决定政风,政风影响民风,民风体现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反腐倡廉,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需要,是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健康发展的需要。
人民群众痛恨腐败,党和国家严惩腐败,惩治贪腐的决心和力度始终不减,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持续提高。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呈现出成效明显和问题突出并存、防治力度加大和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并存、群众对反腐败期望值不断上升和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根治并存的总体态势,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还很艰巨。
(四)君子固本,本立而道生。没有高尚的人品作底子,从政肯定要跌跤子。
所有犯错误干部的蜕变过程都惊人地相似:始于追求低级趣味,热衷物质享受;进而盲目攀比他人,心理失去平衡;接着动摇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逆转;最后疯狂以权谋私,走向违法犯罪。他们的下场是可悲的,是以牺牲其地位、名誉、前程、自由甚至生命为代价的,教训极为深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党员干部队伍中昏庸落伍者、放纵落水者、中箭落马者不乏其人。惋惜也好,痛心也罢,他们的人生轨迹总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思考。
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总爱躺在成绩上睡大觉,在本职岗位也并非不努力,还曾获取过一些耀眼的荣誉,面对“糖衣炮弹”的攻击,却因难以抵挡而栽倒。
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总盘算着自己的“小九九”,以权谋私,心存侥幸,错误以为反腐败是“隔壁扔砖头,砸不到自己”,最终东窗事发而入狱。
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总以为“大树底下好乘凉”,党和政府会养着他,喜欢迎来送往、吃喝玩乐,慵懒散漫、消极怠工,结果失职渎职而受惩。
还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总热衷一事当前只考虑个人升迁,投机钻营,不择手段,甚至不惜撞“红线”、闯“雷区”,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抵不住诱惑,抗不住私欲,禁不住贪婪,手握重权就危险;忍不住清苦,耐不住寂寞,守不住名节,身居官位是绝境!
人民群众呼唤清正廉洁的干部,呼唤公道正派的干部,呼唤敢于负责的干部,呼唤干事创业的干部。
(五)腐败是噬咬根本的蛀虫,是侵害肌体的病毒。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不坚决惩治腐败,人民群众不答应,在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上,我们党没有退路、国家没有退路。
(六)良医治未病。
《鹖冠子》里有个故事:魏文王问扁鹊,你家兄弟三人,哪一个医术最好?扁鹊答,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文王不解其因,扁鹊说,大哥治病,治于未发之前,常人不知其预先除病,故难以出名;二哥治病,治于病起之初,常人以为只治小病,故名气仅传乡里;而我治病,治于病重之时,故被认为高明。
治理腐败恰如其理——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重在预防的方针。一手抓惩治腐败坚决有力,一手抓预防腐败扎实有效,两手抓、两手硬。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不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推动反腐倡廉建设持续深入、科学发展。
(七)构建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马克思说过,“不可收买是最高的政治品德。”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党员领导干部要洁身自爱,不仅仅是爱自己,更是爱党、爱国、爱民、爱家。人人都能洁身自爱,事情就好办多了。
树朽先朽其根,人毁先毁其志。思想故障是产生其他一切问题的总根源。一个具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高尚情操的人,是不会为物质诱惑所折腰、为低级趣味所蛊惑的。反之,一个人的堕落则往往是从思想腐朽、精神颓废、信念迷失开始的。有的党员干部就喜欢比官职、比财富,比“潇洒”、比享乐,比来比去,把自己比寒酸了、把党性比没有了、把自己比到监狱里去了。他们真的穷吗?事实上,在政治待遇和经济生活方面并不穷,“穷”的是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私欲贪念断送了他们的前途,一朝深陷囹圄,连享受普通人的天伦之乐都成了奢望。
治腐之本在于治人,治人之本在于治心,治心之本在于治欲。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基础性工程。面对五光十色的世界,党员干部特别需要理智,用理智支配欲望、用理智运用权力、用理智实现目的、用理智选择手段。理智又靠什么呢?既靠制度法规,也靠自知之明,靠道德良知,靠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功底。面对复杂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党员干部特别要加强党性锻炼,做人要正、从政要勤、当官要廉、为首要严,以正派赢得人心,以勤政获得敬重。必须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廉洁自律教育和党纪国法教育,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八)构建透明规范的权力制约防线。
“贿随权集”,行贿是围绕着权力而聚集的。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笑脸和恭维,哪里就有投其所好、送其所要,哪里就有被拉下水的危险。“慎独”、“慎权”是每一个执政者面临的严峻挑战。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如何掌好权、用好权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考验。权力是把“双刃剑”,用权为公可以造福百姓,以权谋私则会祸国殃民。
古人曰:“祸患常积于忽微。”对潜在的和处于萌芽局部状态的问题不注意,小事就会变成大事,小乱就会酿成大灾。防患于未然重在加强制度建设。依法用权、照章办事、遵循规则是保障党员干部执好政、用好权的关键。必须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以建立健全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为重点,全面推进党务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围绕权力运行的重点领域、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紧盯廉政风险区,堵住腐败易发处,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机制。
(九)建立管用有效的监督保障防线。
失去监督必然导致权力腐败,爱护党员干部必须严格监督,保证不出问题必须接受监督。河南省交通厅原厅长石发亮、河北省国税局原局长李真在被送上法庭时悲叹:要是当时有人提醒一下、监督一下,我不会落到这个下场。此言是对自己后悔莫及的反思,更是对他人猛击一掌的警醒。
强化监督必须构建两道保障线:第一道是整合党政监督资源,切实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司法监督,构建各级党政机关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防线;第二道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支持参与反腐倡廉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健全信访举报机制,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加强并引导舆论监督和网络监督,构建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社会监督防线。
(十)构建遏制腐败的党纪国法防线。
当前,消极腐败现象在权力集中领域、资金密集领域、资源聚集领域和监管薄弱领域,呈多发易发之势。中高级干部尤其是少数单位“一把手”案件时有发生,个别单位领导干部“前腐后继”,影响十分恶劣。
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必须加大查办案件力度,始终保持严惩腐败的高压态势,不管什么人、无论职务高低,只要搞腐败就必须彻底查处、严惩不贷,党内绝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纪律是执行路线的根本保证,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屏障。对违纪违法分子绳之以党纪国法,就是对党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
(十一)构建四道防线,重在持续,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重在提升,除险加固,增质提效;重在统筹,协同谋划,一体运作;重在为民,顺应民意,保护民生,务使党员干部不愿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
(十二)加强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要站位全局、了解全局,把反腐倡廉工作纳入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整体格局,着力推动科学发展,着力优化发展环境,着力保护改革创新,着力完善机制制度,着力转变干部作风,着力维护群众利益,努力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诚信规范的市场环境和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十三)加强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必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要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反腐倡廉的第一信号,把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反腐倡廉的风向标,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反腐倡廉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切实解决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腐败问题,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取信于民。
(十四)加强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必须深化改革、保护创新。
深化改革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根本出路。按照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现代市场体系要求,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完善公共资源配臵、公共资产交易、公共产品生产领域市场运行机制,推动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旗臶鲜明地支持改革者、鼓励实干者、宽容失误者、鞭挞空谈者、追究诬告者、惩治腐败者,让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激情与活力竞相迸发。
(十五)加强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必须统筹推进、项目带动。
统筹推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切实增强教育说服力、制度约束力、监督制衡力、改革推动力、纠风矫正力和惩治威慑力。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实施项目带动工程,集中精力解决一批重点难点问题,以重点工作的成效带动全局工作的发展,以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整体建设的推进。
(十六)加强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必须落实责任、力求实效。
反腐倡廉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全党全社会共同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生动局面。建立完善推进工作落实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以解决实际问题评政绩,以推动工作实效论英雄,确保各项工作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效果到位,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保驾护航。
(十七)警钟长鸣人心正,清风浩荡事业兴。廉洁是立身之本,廉洁是执政之根,廉洁是兴邦之基。只要河南的广大党员干部立得正、行得端、走得稳、干得优,就能团结带领亿万人民拼搏奋进、勇往直前,谱写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崭新篇章!
第三篇:中原经济区建设十八谈.焦作篇
转无止境
何平
无论领导方式转变,还是经济模式转型,着眼点在“转”,着力点在“转”,着重点也在“转”。
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面对资源枯竭的倒逼,环境恶化的难题,是无可奈何、一筹莫展,还是勇敢面对、积极作为?焦作对此应当作出回答,必须作出抉择。
“怀川”的这篇文章,怀着深深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谈“转”,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谈“转”,字字句句都在谈这样一种认识——只要摸透实情,把握趋势,把发展扛在肩上,把为民放在心上,就能转出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一个“转”字重千钧,一个“转”字意味深。
立足客观现实,要主动转;顺应发展大势,必须转;主动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局,寻求新的突破,更要加快转。不转,没出路,不转,难发展。
“转”就是把原来的基础打得更牢,而不是转弱了;把固有的特色转得更突出了,而不是转丢了;把发展的优势转得更明显,而不是转没了。要用科学的规律来指导转,要用实实在在的成效来衡量转,要用领导方式的转变来保障转。
正如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转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疏于学习、被动应付不会转;不能取得一点成绩就满足现状不愿转;更不能遇到一点挫折就不敢转。在“转”这个问题上,“半心半意不行,三心二意不行,假心假意更不行”,“马马虎虎不行,敷衍塞责不行,见难而退更不行”。
1转无止境是大千世界的自然规律,这正是“怀川”《在转型中提升》一文给我们的深刻启迪。
加快领导方式转变 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十八谈· 焦作篇
在转型中提升
□怀 川
(一)云台山水让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太极功夫让中华文化扬名四海,四大怀药让中外人士有口皆碑,风神轮胎让焦作制造走向世界……
今天的焦作,“城市符号”多元了,发展内涵丰富了,幸福指数提升了,综合实力增强了。这座城市处处散发着转型的气息。
转型带来了今天的变化,变化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二)焦作,以矿起家,以煤为业,因煤而兴,也曾因煤而困。历史上,怀庆府盛产的“香煤”,漂洋过海,成了英国皇家的必用品。1956年建市的焦作,是新中国成立后按照“一矿一市”、“一市一业”模式,建立起来的资源型城市。
曾几何时,焦作煤炭产量超过了1000万吨,由此也兴起了一批企业,焦作有了名气。然而,到上世纪90年代末,资源枯竭了,传统产业也对环境造成了破坏,焦作曾被列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之一。1999年,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下降13.1%。仅仅十年前,许多外地人提起焦作,还把它当做一座没有什么吸引力的矿区。发展受到了考验,形势是严峻的。焦作的工业,多是由煤衍生而来。靠原材料、高耗能产业发展已经困难重重,面临着萎缩与死亡,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让我们对此更有切肤之痛;粮食虽然高产,但农业综合效益不高、农民增收缓慢,仍是面临的重大课题;困难企业多,城镇居民收入不高,是多年来的突
出问题;旅游产业链条短、带动力还不够强,是不可回避的现实;近年来发展速度持续减缓,质量效益逐步递减……
焦作工业、农业、旅游业等,发展较快,具备较好基础。但高标准严要求,应该少做纵向比,多做横向比;不和欠发达地区比,要与先进地区比;不拿自己的优势比别人的劣势,要拿自己的弱项比人家的强项。当前,全省各地都在竞相发展,由于种种原因,焦作发展步伐还是显得有些缓慢,缺乏后劲和活力。照此下去,焦作落后难以避免。
焦作是由矿区演变而来的。如今城里人多了,城区面积大了,但还处处残留着煤城的痕迹。这里缺少文化品位,缺少花草树木,缺少现代元素,公共服务体系也不够健全。打造一座现代宜居的新城还要下大功夫。
因为有发展的压力,不转是不行的;因为有对比的差距,不转也是不行的。正是这种压力和差距,让三百多万焦作人的心情急切而忧虑:不转型,发展难以为继,环境难以为继,民生难以为继。
危机使焦作人开始清醒过来,在深深的思索中认识到,只有加快转型,才能持续发展。
(三)2010年1月7日,省委书记卢展工来到焦作调研,进企业、入社区、听汇报,在与焦作干部群众座谈讨论中,着力强调“从一个老的资源型工业城市变成一个更具活力的新型城市,这是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焦作的发展,从长远看确实有一个转型的问题,这一点务必保持清醒头脑”。
“更具活力、重要问题、转型发展、头脑清醒”,这四个关键词,指明了方向,引起强烈共鸣。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转型,加快科学发展,实现新的提升,这是省委的重要部署,这是焦作的必然抉择。
(四)焦作往哪转?往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上转,往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路子上转,往速度与质量、规模与效益统筹兼顾、可持续发展上转,往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上转。
说到底,就是要往“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上转,往为民惠民上转。
(五)焦作怎么转?转,就要“循规蹈矩”。这个“规”,是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这个“矩”,是焦作的客观实际。“循规蹈矩”,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按规律办,一切立足于发展,一切着眼于民生。转,就要持续提升。转型要靠转变,转变带动转型。目前,最急迫的是打开思想解放的总开关,观念不转变,思想不提升,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就无从谈起。
在警醒中迸发,从忧患中奋起。领导方式每转变一步,焦作的转型就会提升一步——
产业链条正在由“短”变“长”。我们就是要通过技术改造,拉长产业链,培植其生命力和成长性。更为重要的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做大机械装备制造业,打造新型工业强市。于是,有了以煤炭经济为主向煤、电、铝、煤盐化工一体化延伸,机械制造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由单一的粮食加工向农副产品综合加工转变……
农业效益正在由“低”变“高”。焦作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实现了水利化、机械化,粮食高产全国有名。2010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7512元,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我们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特色
农业,发展农村工业,探索新的经营模式,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于是,有了农业由单一粮食生产向特色农业的拓展,由高产向高效转变。
对外开放正在由“小”变“大”。焦作的对外开放可圈可点,只有站位全局,借梯上楼,才能实现跨越发展。于是,有了中国铝业、中国化工、中国兵器等行业巨头纷纷入驻,蒙牛乳业、厦工机械、修正药业等知名企业相继落户,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活力和实力。去年,焦作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260美元,城镇化率达到48.4%,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发展模式正在由“黑”变“绿”。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煤炭经济由过去占总量的85%,降到目前的2.9%;旅游产业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全省7个5A级景区,焦作占有2家。于是,有了从矿产资源的开采到自然山水资源的开发,由“黑色印象”开始向“绿色主题”转变。
(六)历史和现实给我们以启示:只有保持清醒与忧患,才会有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只有从实际出发,敢闯敢试,才会破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难题;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为着人民的利益,才会有无限的动力;只有认真做事,求实求效,才会有可喜的回报。总之,只有领导方式转变,才会有发展方式的转变,焦作的转型,催生了煤城的嬗变;焦作的转型,仍在进行中。
行百里者半九十。与中原经济区生机勃勃的形势比,与兄弟市高歌猛进的局面比,焦作又面临新一轮的“大考”。我们仍在思索,我们还在探寻。
焦作旅游颇有名气。但时至今日,仍然停留在门票经济,游客来也
匆匆,去也匆匆,只是“酒肉穿肠过”,还没有达到“佛祖心中留”的境界。为此,加快自然景观游向休闲度假游的转变升级,是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势在必行。
焦作现在有了一些品牌,但牌子还不够多,名气还不够大,效益还不够高。比如,太极文化亟待进一步挖掘开发,怀商传统需要进一步发扬光大,培育知名企业、知名产品依然任重道远。
与先发地区相比,焦作的对外开放仍存在着层次偏低、开放度不高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思想上再解放一些,在政策上更优惠一些,招数上更灵活一些,进一步扩大开放,以招商促转型。
转型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转的过程中,既要有紧迫感,又不能操之过急;不能把基础转弱了,不能把特色转丢了,更不能把优势转没了。通过转型,让基础更牢稳,优势更彰显,特色更鲜明。转型让我们看到了焦作的光明未来,看到了焦作的无限希望。
加快转变,不断提升,现在还仅仅是个开始。“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是个大课题,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断摸索,在实践中推陈出新,在转型中超越自我,在转变中为民谋利。
(七)咬定转型不放松。建设新型工业城市,打造国际旅游城市,到“十二五”末,焦作经济社会发展人均主要指标,要领先全省发展水平,超越全国平均水平,接近发达地区水平,在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在豫西北、晋东南发挥对接互动作用,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做出新贡献。这样的定位,才是科学的定位。
认真去做,转就转好,建设更具活力的新型城市这个美好愿景,一定会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第四篇:《河南日报》十八谈之许昌篇:求客观规律之真
《河南日报》十八谈之许昌篇:求客观规律之真
(一)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伴着“魏武挥鞭、建安华彩”的历史荣光一路走来,今日的许昌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经济总量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工业利润总额和上市公司数量居全省第二,新型城镇化、生态建设、科技创新等工作亮点纷呈。
取得这些成绩和变化的“法宝”,就是“求真”。
(二)“真”是什么?是真理,是真义,是真经,归根结底,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求真”即“求是”,是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做好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三)清醒地审视许昌,在求真的道路上,在发展的征程中,在干部队伍里,仍然伴生着问题、伴随着隐忧。
经济结构不优。产业结构、需求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服务业增加值仅占生产总值的22.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而消费还不足35%;“顶天立地”的企业偏少,全市年销售收入超百亿的只有一家。不加快结构调整,就会背离经济规律,就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忧患意识不强。一些领导干部自认为许昌这些年经济总量居全省第四位,发展势头很好,滋生了小富即安、小进即满思想,看不到自身的问题,看不到与外地的差距,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锐气,缺乏大发展、大突破的胆识。许昌市城镇化率只有4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产业集聚区建设起步早,但一些县(市、区)推进慢、产业集聚度低,特别是与外地其他县(市)突飞猛进的态势相比,已经相形见绌、被人赶超。没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许昌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落伍。
基层基础不牢。现在一些干部不乐于、不敢于、不善于下功夫去做基层基础工作和群众工作。岂不知,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和群众工作,恰恰是党的执政规律的要求。许昌这些年一些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改革改制、征地拆迁、信访稳定等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涌现,特别是煤矿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领域的事故时有发生,既干扰了大局,又损害了形象,更伤害了民心。出现这些问题,根子就是基础不牢。
能力素质不高。面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发展方式转变、新型城镇化推进等新课题,一些领导干部学习不深、研究不透、能力不强。缺乏对规律的研究、把握,对工作的谋划、梳理要么思路不清、无所适从;要么我行我素、恣意妄为。抓工作就像螃蟹吃豆腐,吃得不多,抓得挺乱。同样是推进新型城镇化,有的兄弟市已经走在了前面,而许昌的一些县市在中心镇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上却行动迟、推进慢,原因就是对城乡统筹的规律认识不清、谋划不够。
运作办法不多。面对发展难题、要素瓶颈,一些领导干部不重运作、不会运作、不善运作,用不好“三具两基一抓手”的方法,找不出破解难题的办法。市场“不差钱”却找不到“钱路”,文化底蕴深厚而文化旅游产业却不发达,戴着“中国花木之都”的桂冠而鲜切花发展却比重偏低。
工作作风不实。一些干部不是集中精力谋发展,而是挖空心思找“门路”、拉“关系”;不是积极主动干工作,而是推推动动、拨拨转转;不是全力以赴抓落实,而是手抓两把泥、脚踩西瓜皮,能抹则抹,能溜则溜。市委要求全市领导干部深入群众、机关干部重心下移、基层干部坚守一线,可一些干部还是浮在上面多、深入群众少。
所有这些,无一不与认识规律、把握规律和运用规律不深、不准、不够密切相关,与求真的要求格格不入。
推动许昌科学发展,就要把求真进行到底。
(四)求真,首先要正确认识规律。
规律无处不在,认识它,就拨云见日、事半功倍;背离它,就陷入迷途、一事无成。但认识规律并非易事,许昌在探索中也走过弯路、有过教训。
由于对市场竞争规律认识不到位,过去不注重环境建设,许昌曾被人们戏称为“许脏”,外地人不愿来,发展上不去;由于对新型城镇化规律认识不全面,存在着重城不重人、重城不重乡的局限;由于对为民发展规律认识不深刻,一些地方先抓发展、后顾民生,导致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建设滞后,等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认识规律是一个不懈求索、持续求真的过程,一定要有探索的精神,做到勤于学习、勇于实践;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切忌急功近利、胡干蛮干;一定要有理性的思考,既不能人云亦云、盲目跟风,更不能自以为是、想当然。决策喜欢拍脑袋,发展必然瞎折腾。
(五)求真,关键要科学把握规律。
认识规律是在思想上求真,把握规律则是在实践上求真,更关键,更重要。把握得好,就要乘“势”、顺“时”、合“度”。
——“势”就是形势、趋势、大势。作为领导干部,只有审时度势、乘势而为,才能抓住机遇、大有作为。
好形势再也不容错过,新机遇再也不能溜走。面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势,许昌找准定位、主动融入,致力建设“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创新创业示范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重要的电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优质花木生产交易基地,正借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东风乘势疾进。
顺水行舟一人易,逆水划船十人难。把握好“势”就像划船,顺流而下,就能通达千里;逆流而上,可能不进则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永远都是至理。
——“时”就是天时、时局、时务。任何事物的演变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重点和要求。
面对加快新型城镇化的历史任务,许昌顺应时代的要求和规律,坚持使新型城镇化新在以人为本的目的上,新在产城融合的内涵上,新在城乡统筹的路径上,在规划建设上突出“带状、组团、中轴、统筹”四大特色。“带状”就是沿路桥带状发展,避免“摊大饼”模式带来的城市病;“组团”就是建设“一中心、五组团”,五个县(市)组团布局、相互呼应、向心发展;“中轴”就是在中心市区和许昌新区之间规划中轴线,“一轴连双城”;“统筹”就是统筹城乡发展,中心市区、县(市)城区、中心镇区、新型农村社区四个层次整体推进,从而较好地体现了超前眼光、许昌特色。
政如农工。顺“时”就像农民种庄稼,循时而作,不误农时,才会硕果累累;罔顾时序,逆时而为,庄稼就长不好、没收成。
——“度”就是分寸、尺度、法度。很多事情,过犹不及。把握好度,按规律去做,看似慢,实则快。比如城中村拆迁改造,原来一些地方对政府、企业和群众的关系处理得不好,为加快进度搞强制拆迁,不但工作推不动,还会引发很多社会矛盾。痛定思痛,许昌及时调整思路,坚持群众利益优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坚持政府作主导、经济“零收益”,妥善解决拆迁户的就业、保障等问题,让群众多得实惠,赢得群众的满意和支持。
形象地讲,把握好“度”好比驾车,不该加速的时候贸然加速,就要出事,欲速则不达。行止合规、张弛有度,才能干成事、不出事。
正是基于对“势”、“时”、“度”的科学把握,许昌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十二五”时期“三化协调、两高两好、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总目标,努力使经济发展速度、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发展质量、生态环境好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
(六)求真,最终要有效运用规律。
认识和把握规律的目的在于运用。用心做事拙变巧,运用规律重在方法对路、运作得当、强基固本。
要把握辩证之“法”,处理好“为”与“不为”的关系。在民营经济发展上,许昌充分发挥市场“无形之手”、政府“有形之手”和政绩“导向之手”的综合性作用,把该放的放到底,把该管的管到位,促进了民营经济迅猛发展,目前占全市生产总值、税收、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69.5%、85%、96%,成为全省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要注重运作之“法”,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做任何事情,如果只发号召、不出实招,只造声势、不做实事,只说运作、不善运作,再好的谋划都等于零。重运作必须大力发扬务本责实之风,抓具体、抓深入、抓落实,尤其对征地、拆迁、改制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更要发扬“透竹竿”精神,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突破,一道难题一道难题地破解。
要善用治本之“法”,强基固本重实效。根基不牢,建不起万丈大厦;民心不向,干不成千秋伟业。无论是发展、是执政,都要把基础夯实,把民生抓好。许昌正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强两基、重民生、转方式、促发展”主题活动,目的就是把基层基础打得更牢、把民生民本看得更重、把群众立场站得更稳、把社会风气搞得更好、把发展方式转得更快。
(七)求经济规律之真,科学发展是大道;求执政规律之真,为民惠民是正途;求领导方式转变之真,为民发展是真谛。只要我们始终坚持推动发展掏真劲、开放招商用真诚、破解难题出真招、为民惠民动真情、抓好落实求真效,就一定能够在求真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八)坚持求客观规律之真,许昌铸就了过去的辉煌;持续循客观规律而做,许昌必将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五篇:新十八谈廉政篇
新十八谈廉政篇:清风浩然正气根
清正廉洁 :何平
“竹以直而美,人以正而尊,党以廉而强”。大到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基层组织、一名领导干部,能不能真正做到清正廉洁,是无法回避的过关大考,更是生死存亡的严峻挑战。
历览古今,殷鉴不远。因为官僚腐化,演出了几多折戟沉沙、身败名裂的活剧;由于政权腐败,酿成了多少社会动荡、生灵涂炭的灾祸。俯察现实,忧思长存。“四大考验”重任在肩,“四大危险”就在眼前,老百姓切齿痛恨的是腐败,消弥我们改革发展成果的也是腐败,动摇党执政根基的还是腐败。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清正廉洁是最基本的要求,最重要的内容,最紧迫的任务之一。
清,就要有“心清如明月,高洁似白云,胸怀真善美,两袖不染尘”的自省。清清白白当官,老老实实做人,一片丹心写春秋。
正,就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宠辱不能惊”的自励。堂堂正正立身,坦坦荡荡立业,一身正气走四方。
廉,就要有“权是双刃剑,荣辱一挥间”、“官贪民必怨,官廉民则安”的自警。兢兢业业履职,勤勤恳恳尽责,一心为公做贡献。
洁,就要有“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的自爱。磊磊落落处世,干干净净律己,一生珍重传美名。
清正廉洁是良好形象,体现着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清正廉洁是基本标准,衡量着每个党员干部的轻重高低;清正廉洁是重要目标,指引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向。民心向背之所据,生死存亡之所系,党的根本之所在,万万不能掉以轻心。其身正,不令而行。清正廉洁赋予广大党员干部浩然正气、凛然之身,何愁无所作为?
“纪岩”的文章《清风浩然正气根》,站位全局,着眼长远,紧扣主题,寓意深刻。心存深深不安之忧患,胸怀生生不息之信念,历数腐败堕落之危害,明确标本兼治之防线。
读罢静思细琢,深感权力之重、责任之重、自律之重,倍增勤勉之心、敬畏之心、爱民之心。最重要的是,党员干部必须加强学习,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努力在喧嚣尘世中保持一颗平常心,在物欲横流中追求一种高境界,惟其如此,才能在克难攻坚中展现更大的作为,在反腐倡廉中树立更好的形象。
清风浩然正气根 :纪 岩
(一)根者,万木之本。惟其正而茁壮,惟其深可参天,惟其固更挺拔。清正廉洁,关系人心向背,政权巩固,国家兴衰,实乃党的执政之根。
(二)腐败势必失败,廉政就是力量。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腐败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一种公害,其实质是公共权力的滥用。纵观古今中外,腐败与反腐败是任何执政者都无法回避的严峻考验,因励精图治而兴、因腐败颓废而亡,殷鉴历历,发人深省。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在和平建设时期,如果有什么东西能够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的话,那就是腐败。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再次谆谆告诫,耳提面命、警醒全党。
(三)党风决定政风,政风影响民风,民风体现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反腐倡廉,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需要,是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健康发展的需要。
人民群众痛恨腐败,党和国家严惩腐败,惩治贪腐的决心和力度始终不减,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持续提高。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呈现出成效明显和问题突出并存、防治力度加大和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并存、群众对反腐败期望值不断上升和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根治并存的总体态势,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还很艰巨。
(四)君子固本,本立而道生。没有高尚的人品作底子,从政肯定要跌跤子。
所有犯错误干部的蜕变过程都惊人地相似:始于追求低级趣味,热衷物质享受;进而盲目攀比他人,心理失去失衡;接着动摇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逆转;最后疯狂以权谋私,走向违法犯罪。他们的下
场是可悲的,是以牺牲其地位、名誉、前程、自由甚至生命为代价的,教训极为深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党员干部队伍中昏庸落伍者、放纵落水者、中箭落马者不乏其人。惋惜也好,痛心也罢,他们的人生轨迹总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思考。
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总爱躺在成绩上睡大觉,在本职岗位也并非不努力,还曾获取过一些耀眼的荣誉,面对“糖衣炮弹”的攻击,却因难以抵挡而栽倒。
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总盘算着自己的“小九九”,以权谋私,心存侥幸,错误以为反腐败是“隔壁扔砖头,砸不到自己”,最终东窗事发而入狱。
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总以为“大树底下好乘凉”,党和政府会养着他,喜欢迎来送往、吃喝玩乐,慵懒散漫、消极怠工,结果失职渎职而受惩。
还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总热衷一事当前只考虑个人升迁,投机钻营,不择手段,甚至不惜撞“红线”、闯“雷区”,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抵不住诱惑,抗不住私欲,禁不住贪婪,手握重权就危险;忍不住清苦,耐不住寂寞,守不住名节,身居官位是绝境!
人民群众呼唤清正廉洁的干部,呼唤公道正派的干部,呼唤敢于负责的干部,呼唤干事创业的干部。
(五)腐败是噬咬根本的蛀虫,是侵害肌体的病毒。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不坚决惩治腐败,人民群众不答应,在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上,我们党没有退路、国家没有退路。
(六)良医治未病。
《鹖冠子》里有个故事:魏文王问扁鹊,你家兄弟三人,哪一个医术最好?扁鹊答,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文王不解其因,扁鹊说,大哥治病,治于未发之前,常人不知其预先除病,故难以出名;二哥治病,治于病起之初,常人以为只治小病,故名气仅传乡里;而我治病,治于病重之时,故被认为高明。
治理腐败恰如其理--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重在预防的方针。一手抓惩治腐败坚决有力,一手抓预防腐败扎实有效,两手抓、两手硬。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不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推动反腐倡廉建设持续深入、科学发展。
(七)构建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马克思说过,“不可收买是最高的政治品德。”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党员领导干部要洁身自爱,不仅仅是爱自己,更是爱党、爱国、爱民、爱家。人人都能洁身自爱,事情就好办多了。
树朽先朽其根,人毁先毁其志。思想故障是产生其他一切问题的总根源。一个具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高尚情操的人,是不会为物质诱惑所折腰、为低级趣味所蛊惑的。反之,一个人的堕落则往往是从思想腐朽、精神颓废、信念迷失开始的。有的党员干部就喜欢比官职、比财富,比“潇洒”、比享乐,比来比去,把自己比寒酸了、把党性比没有了、把自己比到监狱里去了。他们真的穷吗?事实上,在政治待遇和经济生活方面并不穷,“穷”的是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私欲贪念断送了他们的前途,一朝深陷囹圄,连享受普通人的天伦之乐都成了奢望。
治腐之本在于治人,治人之本在于治心,治心之本在于治欲。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基础性工程。面对五光十色的世界,党员干部特别需要理智,用理智支配欲望、用理智运用权力、用理智实现目的、用理智选择手段。理智又靠什么呢?既靠制度法规,也靠自知之明,靠道德良知,靠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功底。面对复杂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党员干部特别要加强党性锻炼,做人要正、从政要勤、当官要廉、为首要严,以正派赢得人心,以勤政获得敬重。必须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廉洁自律教育和党纪国法教育,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八)构建透明规范的权力制约防线。
“贿随权集”,行贿是围绕着权力而聚集的。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笑脸和恭维,哪里就有投其所好、送其所要,哪里就有被拉下水的危险。“慎独”、“慎权”是每一个执政者面临的严峻挑战。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如何掌好权、用好权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考验。权力是把“双刃剑”,用权为公可以造福百姓,以权谋私则会祸国殃民。
古人曰:“祸患常积于忽微”。对潜在的和处于萌芽局部状态的问题不注意,小事就会变成大事,小乱就会酿成大灾。防患于未然重在加强制度建设。依法用权、照章办事、遵循规则是保障党员干部执好政、用好权的关键。必须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以建立健全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为重点,全面推进党务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围绕权力运行的重点领域、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紧盯廉政风险区,堵住腐败易发处,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机制。
(九)建立管用有效的监督保障防线。
失去监督必然导致权力腐败,爱护党员干部必须严格监督,保证不出问题必须接受监督。河南省交通厅原厅长石发亮、河北省国税局原局长李真在被送上法庭时悲叹:要是当时有人提醒一下、监督一下,我不会落到这个下场。此言是对自己后悔莫及的反思,更是对他人猛击一掌的警醒。
强化监督必须构建两道保障线:第一道是整合党政监督资源,切实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司法监督,构建各级党政机关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防线;第二道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支持参与反腐倡廉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健全信访举报机制,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加强并引导舆论监督和网络监督,构建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社会监督防线。
(十)构建遏制腐败的党纪国法防线。
当前,消极腐败现象在权力集中领域、资金密集领域、资源聚集领域和监管薄弱领域,呈多发易发之势。中高级干部尤其是少数单位“一把手”案件时有发生,个别单位领导干部“前腐后继”,影响十分恶劣。
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必须加大查办案件力度,始终保持严惩腐败的高压态势,不管什么人、无论职务高低,只要搞腐败就必须彻底查处、严惩不贷,党内绝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纪律是执行路线的根本保证,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屏障。对违纪违法分子绳之以党纪国法,就是对党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
(十一)构建四道防线,重在持续,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重在提升,除险加固,增质提效;重在统筹,协同谋划,一体运作;重在为民,顺应民意,保护民生,务使党员干部不愿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
(十二)加强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要站位全局、了解全局,把反腐倡廉工作纳入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整体格局,着力推动科学发展,着力优化发展环境,着力保护改革创新,着力完善机制制度,着力转变干部作风,着力维护群众利益,努力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诚信规范的市场环境和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十三)加强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必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要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反腐倡廉的第一信号,把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反腐倡廉的风向标,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反腐倡廉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切实解决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腐败问题,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取信于民。
(十四)加强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必须深化改革、保护创新。
深化改革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根本出路。按照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现代市场体系要求,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完善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产交易、公共产品生产领域市场运行机制,推动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者、鼓励实干者、宽容失误者、鞭挞空谈者、追究诬告者、惩治腐败者,让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激情与活力竞相迸发。
(十五)加强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必须统筹推进、项目带动。
统筹推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切实增强教育说服力、制度约束力、监督制衡力、改革推动力、纠风矫正力和惩治威慑力。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实施项目带动工程,集中精力解决一批重点难点问题,以重点工作的成效带动全局工作的发展,以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整体建设的推进。
(十六)加强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必须落实责任、力求实效。
反腐倡廉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全党全社会共同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生动局面。建立完善推进工作落实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以解决实际问题评政绩,以推动工作实效论英雄,确保各项工作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效果到位,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保驾护航。
(十七)警钟长鸣人心正,清风浩荡事业兴。廉洁是立身之本,廉洁是执政之根,廉洁是兴邦之基。只要河南的广大党员干部立得正、行得端、走得稳、干得优,就能团结带领亿万人民拼搏奋进、勇往直前,谱写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