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一年级函数问题
初中一年级函数问题
小明准备将平时的零用钱节约一些储存起来,他已存有50元,从现在起每个月存12元。
(1)试写出小明的存款数与从现在开始的月份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小明的同学小张以前没有存过零用钱,听到小明在存零用钱,表示从现在起每个月存18元,争取超过小明。半年后小张的存款数是多少?能否超过小明?至少几个月后小张的存款数超过小明? 解:(1)设小明的存款数y,从现在开始的月份数x y=50+12x(2)半年后小张的存款数是18*6=108元,小明的存款数=50+12*6=110元
还没有超过小明
再过一个月,即7个月后,就能超过小明
第二篇:初中函数数学教案
函数初中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是学生分清楚变量与常量,以及会判断哪些量是变量
2:理解函数的概念,分清自变量以及应变量,同时会判断一个变量是不是另一个的函数,3:能从实际题目中抽象出函数关系,并且会列出函数解析式 4:理解函数的定义域,并会求函数的定义域,以及函数值 5:理解函数的记号yf(x)
教学重点:
1:函数的概念
2:由题目写出函数解析式以及会求定义域和函数值
教学难点:
1:函数的概念
2:函数的本质: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另一个变量有且只有唯一的一个值与之对应 3:函数的记号:yf(x)
教学过程
1:量、数、数量
在物理中我们学过很多“量”,比如说:质量,长度,重量,面积,体积,密度,速度,路程,时间等等很多,而“量”是表示事物的某些属性,比如:质量
同时我们用“数”来表示“量”的大小,将“数”与“度量单位”合在一起就是“数量”,比如说:一个物体质量为5kg,一个圆的半径是5cm等等 2:变量与常量
请同学们看课本52页的问题1 题中的r0是一个不变的值,而r和a都是可以取不同的值,正如我们以前学的用字母表示数,这个字母可以表示不同的数,它是一个变化的,不是确定的。而这样的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与之相对的保持数值不变的量叫做“常量”(或常数)
a2此题中我们可以得到:rr0(米),我们可以看出r与a是有关系的,也就是说在a在变化时r也在变化,当a确定时,r也随之确定,即:r与a之间存在一种依赖关系。同学们再看53页的问题2 请同学回答 问题3
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其
中∠C=90°,AB=10cm,E为BC上一点,设BE等于x,求阴影部分的面积y,并求x 的取值范围
3:函数的概念
通过三个问题我们引出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在变量x的允许取值范围内,变量y随着x的变化而变化,且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我们就说,变量y是变量x的函数.X称为自变量,y称为应变量(因变量),我们知道问题1,2,3中的两个变量就是一种函数关系。
注:自变量不一定都用x表示,应变量不一定都用y表示,x、y是常用的表示
问题1,2,3中的两个变量之间是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的,我把这种用数学式子表示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式子称为函数解析式
提问:是不是所有的函数都可以用函数解析式表示呢? 同学们请看例题1、2:请同学回答
CEADB例1中的变量就是t和T 注:例题1、2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函数关系都可以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的,表示函数的表示方法有三种:图像法(例题1),列表法(例题2),解析法(问题1,2,3)例题:课本55页的第4题
4: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
考虑:函数y2x5和yx
对第一个函数x可以取任意实数,但是第二个函数的x不能去负数,因为在实数范围内,当x<0时yx没有意义。
我们前面在叙述函数的定义的时候提到一句话:如果在变量x的允许取值范围内 我们把: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值的范围,叫做函数的定义域
每个函数都有定义域,对于用解析式表示的函数,如果不加说明,那么这个函数的定义域是能使这个函数解析式有意义的所有实数,但是在实际问题中,除了是函数解析式有意义外,还要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例
1、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使解析式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
2(1)y5x
3(2)y3x
1x11xx2
2(3)y
(4)y
(5)yx
1(6)y2xa
(7)y1x2x82 例
2、问题3中x的取值范围就是定义域
例3、57页的例题4,(使实际问题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解:yx10,定义域为:4x10
例
4、如图,用一个30米长的篱笆围成一个长靠在20米长墙的矩形羊圈,设宽为x,面积为y,写出函数解析式,并求出定义域。解:yx(302x)2x230x
定义域:5 在例4这个函数中,取x=6时,y=108 取x=10时,y=100 我们可以看出:在定义域:5 如果变量y是自变量x的函数,那么对于x在定义域内取定的一个值a,变量y的对应值叫做当x=a时的函数值,同样:一个函数所有函数值组成的范围叫做值域 5:函数的记号yf(x) “y是x的函数”用记号yf(x)来表示,其中x表示自变量,f表示表示y随着x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即y与x之间的对应关系,比如:例3,例4中 注:在同一问题中同时研究几个不同的函数时,表示函数的记号中,括号外的字母课采用不同的字母,如:f、g、h以及大写的F、G、H等 补充: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f、值域 在例4这个函数中,取x=6时,y=108,有了记号yf(x)后,我们就可以更简单的记为 f(6)108,即:我们用f(a)表示当x=a时的函数值。 x例5:课本57页中的例题5(先求出函数的定义域) 例6:课本58页的练习2 例7:已知f(x)2x3x4,g(x)x5,定义h(x)f(x)g(x),求h(4),h(11)以及h(x)的表达式和定义域 努力今天成就明 天 知识就是财富 求分式函数值域的几种方法 求分式函数值域的常见方法 1 用配方法求分式函数的值域 如果分式函数变形后可以转化为y配方,用直接法求得函数的值域.例1 求y解:y1的值域.22x3x11312x482ab的形式则我们可以将它的分母2a1xb2xc22,311因为2x≥,488所以函数的值域为:,8∪0,.x2x例2 求函数y2的值域.xx1解:y211,2xx12133因为xx1x≥,244所以31≤20,4xx12 1故函数的值域为,1.3先配方后再用直接法求值域的时候,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取“”的条件.利用判别式法求分式函数的值域 我们知道若ax2bxc0a0,a,bR有实根,则b24ac≥0常常利用这一结论来求分式函数的值域.x23x4例1 求y2的值域.x3x4解:将函数变形为y1x23y3x4y40①,当y1时①式是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因为x可以是任意实数,所以≥0,即3y34y14y47y50y7≥0,解得,17≤y≤1或1y≤7,又当y1时,x0,1故函数的值域为,7.72x2bxc例2 函数y的值域为1,3,求b,c的值.2x1解:化为y2xbxyc0,⑴当y2时xRb4y2yc≥0,4y24c2y8cb2≥0,由已知4y24c2y8cb20的两根为1,3,由韦达定理得,c2,b2.⑵当y2时x2c0有解 b综上⑴和⑵,b2,c2.由这两个例题我们知道在利用判别式法求分式函数的值域时要注意下列问题: 1、函数定义域为R(即分母恒不为0)时用判别式求出的值域是完备的.2、当x不能取某些实数时(分母为零),若要用判别式法求它的值域则需要对使ya2x2b2xc2a1x2b1xc1的判别式0的y值进行检验.3、转换后的一元二次方程若二次项系数中含有字母则需要讨论其是否为0只有在其不为0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判别式法.3.利用函数单调性求分式函数的值 对于求函数的值域问题,我们通常使用能够揭示此类函数本质特征的通性通法即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来求其值域.例1求函数y解:y2x1(xR,x1)的值域.x12x12(x1)33,2x1x1x13是x减函数进而y是x的增函数,于是y,2; x1当x1时,当x1时,同样y是x的增函数,于是y2,; 所以y2x1(x1)的值域为,2∪2,.x1a的单调性的结论: x在求分式函数时我们常运用函数yx⑴当a0时在,a和a,上增函数,在a,0和0,a上是减函数.⑵当a0时在,0和0,上是增函数.例求函数yx(1≤x≤3)的值域.2xx4解:x0所以yx.4x1x4令tx在1,2上是减函数,在2,3是上增函数,x所以x2时,tmin4; x1时,tmax5; 所以t4,5,t13,t,11故值域为,.434.利用反函数法(反解)求分式函数的值域 设yf(x)有反函数,则函数yf(x)的定义域是它反函数的值域,函数yf(x)的值域是其反函数的定义域.那么如果一个分式函数的反函数存在,我们就可以通过求反函数的定义域来求其值域.例1 求函数y2x的值域.5x12x1(x)的映射是一一映射因此反函数存在,其反函数为5x152,5解:由于函数yyx 明显知道该函数的定义域为x|x25x22故函数的值域为,∪,.55说明:由于本方法中所具有的某些局限性,一般说来,用此方法求值域只用yaxb(c≠0)的函数,并且用此方法求函数的值域,也不是比较理想的方法.我们用这种cxd方法目的是找关于y的不等式所以反函数求值域的实质是反函数的思想树立这种思想是我们的宗旨.下面这种方法就是利用了反函数的思想比较通用的方法.5.利用方程法求分式函数的值域 4x27x0,1求函数例1(2005年全国高考理科卷Ⅲ第22题)已知函数f(x)2xf(x)的值域 4x27解:f(x),x0,1,2x所以2yxy4x27,x0,1,即4x2yx(72y)0,x0,1.这样函数的值域即为关于x的方程4x2yx(72y)0在x0,1内有解的y的取值集.令g(x)4x2yx(72y),x0,1,则关于x的方程4x2yx(72y)0在x0,1内有解g(0)g(1)≤0 g(0)0g(1)077或≤y≤3或4≤y≤4≤y≤3,by2202a241b4acy4(72y)0即所求函数的值域为4,3..利用换元法求分式函数的值域 当题目的条件与结论看不出直接的联系(甚至相去甚远)时,为了沟通已知与未知的联系,我们常常引进一个(或几个)新的量来代替原来的量,实行这种“变量代换”往往可以暴露已知与未知之间被表面形式掩盖着的实质,发现解题方向.换元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解题方法,掌握它的关键在于通过观察、联想,发现与构造出变换式(或新元换旧式、或新式换旧元、或新式换旧式).在中学数学问题中,常见的基本换元形式有式代换、三角代换、点代换、参数代换等.x24x4,x[1,0]的值域. 例1 求函数f(x)2x4x5解:令tx2,t2则y2t111,[,1]. 1t212t115因为12[,2],t414所以函数f(x)的值域是[,]. 25x4例2 求函数y的值域. (1x2)3解:令xtan,(,),22tan4tan4则ysin4cos2 233(1tan)sec1sin2sin22cos221sin2sin22cos24≤.23276 3当且仅当tan22时“”成立.x44所以函数y的值域为0,.(1x2)327在这道例题中不仅用了换元法还用了均值不等式.利用三角函数来代换是我们在用换元法解题最常用的在换元后根据三角函数的有界性求能求出函数的值域.在用换元法的时候重要的就是要注意换元后的自变量发生了改变,那么它的定义域也就变了.注意到这点才能准确地求出值域.7.利用不等式法求分式函数的值域 “不等式法”就是通过利用不等式的一些性质和均值不等式来求某些具有一定特性的分式函数的值域.若原函数通过变形后的分子分母符和下列条件①各变数为正;②各变数的和或积为常数.则可以考虑用均值不等式求它的值域.要注意在得到结论之后要说明其中等号能够取到.例1 求函数y解:y24(x1)(x1)的值域.(x3)224(x1)24.24(x1)4(x1)4(x1)4x14因为x10,所以x1≥4,x14则x148,x124所以0y≤3(当x1时取等号),8故函数的值域为0,3.例2 设Sn123n,nN求f(n)中数学联赛) 解:f(n)Sn(n32)Sn1Sn的最大值.(2000年全国高 (n32)Sn1n(n1)nn22,(n1)(n2)(n32)(n2)n34n64(n32)27 即化为了求分式函数最值的问题f(n)164n34n.又因为n34当n64643450,≥2nnn641即n8时“”成立,所以对任何nN有f(n)≤,n501故f(n)的最大值为.50例2表面上看是数列的问题而实际是我们可以将其转化为求函数值域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利用均值不等式的性质来求其值域就使得整个解题过程利用数更简单.8.斜率法求分式函数的值域 数形结合是中学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数是形的抽象概括,形是数的直观表现.华罗庚先生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这种方法不仅仅体现在数学的其它领域中,在求函数的值域与最值时也有良好的反映.联想到过A(x1,y1),B(x2,y2)的直线LAB的斜率为kAB函数化为斜率式并利用数形结合法来求函数的值域.3t22(t)的最小值.例1 求函数f(t)2(3t2)3y2y1,我们可以考虑把分式x2x13t202解:函数f(t)可变形为f(t)(t),6t43设A(6t,3t2),B(4,0)则f(t)看作是直线AB的斜率,令x6t,y3t2则x212y(x4).在直角坐标系中A点的轨迹为抛物线的一部分直线与抛物线相切是斜率最小.过点B(4,0)直线方程为:yk(x4)将它代入x212y,有x212kx48k0,则0推算出k即t8时,f(t)min4.34此时x8,38 x2x11例2 求y(≤x≤1)的值域.x12(x2x)1解:y,令A(1,1),B(x,x2x),x(1)则ykAB,点B的轨迹方程为yx2x(1≤x≤1),21151B1(,),B2(1,2),kAB1,kAB2,2422所以yk51AB2,2,即函数的值域为512,2. 怎样教学初中阶段二次函数应用问题 二次函数问题在整个初中阶段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其应用题综合性比较强,知识涉及面广,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高,因此成为教学中的重点,也成为学习的一大难点。在升学考试中占有相当大的分值,往往又以中档题或高档题的形式出现,成为中考的压轴题。作为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分散其难点。若采用分类教学,学生易于掌握,针对不同的题型进行训练,短期内确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从长远看,这样做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不利于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分梯度设置不同的题型,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去感悟,疑难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同时教师做适当的点拨,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我认为初中阶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处理好二次函数的应用问题: 一、注重与代数式知识的类比教学,触及函数知识。 现在人教版教材把函数提前到初二进行教学,我认为这是很好的整合。初二的学生对基本概念还是比较难理解,但能够要求学生有意识的去理解函数这一概念,逐步接触函数的知识和建模思想,认识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建模后又高于生活。不管是列代数式还是代 1 数式的求值,只要变换一个字母或量的数值,代数式的值就随之变化,这本身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函数意识。 二、注意在方程教学中有意识渗透函数思想。 方程与函数之间具有很深的联系。在学习方程时要有意识的打破只关注等量关系而忽略分析数量关系的弊端,这是对函数建模提供的最好的契机。教师在组织教学中,特别是应用题教学,不能只让学生寻找等量关系,而不注重学生分析量与量、数与数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力的培养,从而更加大了学生学习函数的难度。不管是一元方程还是二元方程应用题教学中,应该训练学生分析问题中的量与量关系的能力,让学生树立只要有量就应该也可以用字母去表示它,不要怕量多字母多,量表示好了再通过数量关系逐步缩少字母即可。这样就为后续函数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三、通过数形结合方法体验函数建模思想。 不管是长度、角度还是面积的有关计算,都应该通过适当变换数据来树立函数思想。图形具有丰富性与直观性,图形变化具有条件性,因此说图形教学相比纯粹数量计算教学更能够体现函数思想。 函数思想的建立,应用题解题方式的定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慢慢的渗透与慢慢体验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二次函数应用题的教学不需要分类。二次函数的学习是把以前学习的内容进行适当加深或 2 以崭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因此二次函数应用题的解决,需要师生在教与学中有意识的树立函数思想。正是二次函数的这种综合性,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中把这一难点消化在平日教学中,而不是简单的把二次函数应用题进行分类来加重学生的负担。 本文作者:四川省邻水县九龙镇石鼓中心学校教师 联系电话:08263546001 联系地址:四川省邻水县九龙镇石鼓中心学校 邮编:638510 邮箱:liaobangquan@126.com 吴小梅 千承培训学校 函数知识点总结(掌握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1、定义: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 2、各个象限内点的特征: 第一象限:(+,+)点P(x,y),则x>0,y>0; 第二象限:(-,+)点P(x,y),则x<0,y>0; 第三象限:(-,-)点P(x,y),则x<0,y<0; 第四象限:(+,-)点P(x,y),则x>0,y<0; 3、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 x轴上的点,纵坐标为零;y轴上的点,横坐标为零;原点的坐标为(0 , 0)。两坐标轴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4、点的对称特征:已知点P(m,n), 关于x轴的对称点坐标是(m,-n), 横坐标相同,纵坐标反号 关于y轴的对称点坐标是(-m,n)纵坐标相同,横坐标反号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坐标是(-m,-n)横,纵坐标都反号 5、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任意两点:纵坐标相等;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任意两点:横坐标相等。 6、各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 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相等。 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7、点P(x,y)的几何意义: 点P(x,y)到x轴的距离为 |y|,点P(x,y)到y轴的距离为 |x|。点P(x,y)到坐标原点的距离为 8、两点之间的距离: X轴上两点为A(x1,0)、B(x2,0)|AB||x2x1| x2y2 Y轴上两点为C(0,y1)、D(0,y2)|CD|已知A(x1,y1)、B(x2,y2)AB|= |y2y1| (x2x1)2(y2y1) 29、中点坐标公式:已知A(x1,y1)、B(x2,y2)M为AB的中点 则:M=(x2x1yy1 , 2)2210、点的平移特征: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 将点(x,y)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 将点(x,y)向上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 将点(x,y)向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 注意:对一个图形进行平移,这个图形上所有点的坐标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反过来,从图形上点的坐标的加减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出对这个图形进行了怎样的平移。 (二)函数的基本知识: 基本概念 1、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 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只能取同一数值的量。 2、函数: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把x称为自变量,把y称为因变量,y是x的函数。*判断A是否为B的函数,只要看B取值确定的时候,A是否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3、定义域:一般的,一个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值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4、确定函数定义域的方法: (1)关系式为整式时,函数定义域为全体实数; (2)关系式含有分式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3)关系式含有二次根式时,被开放方数大于等于零; (4)关系式中含有指数为零的式子时,底数不等于零; (5)实际问题中,函数定义域还要和实际情况相符合,使之有意义。 5、函数的图像 一般来说,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6、函数解析式:用含有表示自变量的字母的代数式表示因变量的式子叫做解析式。 7、描点法画函数图形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 第二步: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 第三步: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出的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 8、函数的表示方法 列表法:一目了然,使用起来方便,但列出的对应值是有限的,不易看出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对应规律。 解析式法:简单明了,能够准确地反映整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相依关系,但有些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不能用解析式表示。 图象法:形象直观,但只能近似地表达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三)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 1、正比例函数及性质 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注:正比例函数一般形式 y=kx(k不为零)① k不为零 ② x指数为1 ③ b取零 当k>0时,直线y=kx经过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x的增大y也增大;当k<0时,•直线y=kx经过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x增大y反而减小.(1)解析式:y=kx(k是常数,k≠0)(2)必过点:(0,0)、(1,k) (3)走向:k>0时,图像经过一、三象限;k<0时,•图像经过二、四象限(4)增减性:k>0,y随x的增大而增大;k<0,y随x增大而减小(5)倾斜度:|k|越大,越接近y轴;|k|越小,越接近x轴 2、一次函数及性质 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当b=0时,y=kx+b即y=kx,所以说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注:一次函数一般形式 y=kx+b(k不为零)① k不为零 ②x指数为1 ③ b取任意实数 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经过(0,b)和(- b,0)两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k线y=kx+b,它可以看作由直线y=kx平移|b|个单位长度得到.(当b>0时,向上平移;当b<0时,向下平移) (1)解析式:y=kx+b(k、b是常数,k0)(2)必过点:(0,b)和(- b,0)k(3)走向: k>0,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k<0,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 b>0,图象经过第一、二象限;b<0,图象经过第三、四象限 k0k0直线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直线经过第一、三、四象限 b0b0k0k0直线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直线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b0b0注:y=kx+b中的k,b的作用: 1、k决定着直线的变化趋势 ① k>0 直线从左向右是向上的 ② k<0 直线从左向右是向下的 2、b决定着直线与y轴的交点位置 ① b>0 直线与y轴的正半轴相交 ② b<0 直线与y轴的负半轴相交 (4)增减性: k>0,y随x的增大而增大;k<0,y随x增大而减小.(5)倾斜度:|k|越大,图象越接近于y轴;|k|越小,图象越接近于x轴.(6)图像的平移: 当b>0时,将直线y=kx的图象向上平移b个单位; 当b<0时,将直线y=kx的图象向下平移b个单位.3、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的画法.根据几何知识:经过两点能画出一条直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时,只要先描出两点,再连成直线即可.一般情况下:是先选取它与两坐标轴的交点:(0,b),.即横坐标或纵坐标为0的点.注:对于y=kx+b 而言,图象共有以下四种情况: 1、k>0,b>0 2、k>0,b<0 3、k<0,b<0 4、k<0,b>0 4、直线y=kx+b(k≠0)与坐标轴的交点. (1)直线y=kx与x轴、y轴的交点都是(0,0); (2)直线y=kx+b与x轴交点坐标为 5、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步骤: 与 y轴交点坐标为(0,b). (1)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含有待定系数的函数关系式; (2)将x、y的几对值或图象上的几个点的坐标代入上述函数关系式中得到以待定系数为未知数的方程; (3)解方程得出未知系数的值; (4)将求出的待定系数代回所求的函数关系式中得出所求函数的解析式.6、两条直线交点坐标的求法: 方法:联立方程组求x、y 例题:已知两直线y=x+6 与y=2x-4交于点P,求P点的坐标? 7、直线y=k1x+b1与y=k2x+b2的位置关系(1)两条直线平行:k1=k2且b1b2(2)两直线相交:k1k2(3)两直线重合:k1=k2且b1=b2平行于轴(或重合)的直线记作 .特别地,轴记作直线 8、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 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它可以看作是由直线y=kx平移|b|个单位长度而得到(当b>0时,向上平移;当b<0时,向下平移).9、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任何一元一次方程到可以转化为ax+b=0(a,b为常数,a≠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当某个一次函数的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从图象上看,相当于已知直线y=ax+b确定它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的值.10、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 任何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可以转化为ax+b>0或ax+b<0(a,b为常数,a≠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看作:当一次函数值大(小)于0时,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1、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1)以二元一次方程ax+by=c的解为坐标的点组成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acx的bb图象相同.(2)二元一次方程组a1xb1yc1ac的解可以看作是两个一次函数y=1x1和 b1b1a2xb2yc2y=a2cx2的图象交点.b2b212、函数应用问题(理论应用 实际应用) (1)利用图象解题 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并利用所获取的信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经营决策问题 函数建模的关键是将实际问题数学化,从而解决最佳方案,最佳策略等问题.建立一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就是要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两个变量,再寻求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构建函数模型,从而利用数学知题.(四)反比例函数 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k/x(k为常数,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 取值范围: ① k ≠ 0;②在一般的情况下 , 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可以是 不等于0的任意实数;③函数 y 的取值范围也是任意非零实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属于以原点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的双曲线 反比例函数图像中每一象限的每一支曲线会无限接近X轴Y轴但不会与坐标轴相交(K≠0)。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1.当k>0时,图象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同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图象分别位于二、四象限,同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k>0时,函数在x<0和 x>0上同为减函数;k<0时,函数在x<0和x>0上同为增函数。 定义域为x≠0;值域为y≠0。 3.因为在y=k/x(k≠0)中,x不能为0,y也不能为0,所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不可能与x轴相交,也不可能与y轴相交。 4.在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取两点P,Q,过点P,Q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1,S2,则S1=S2=|K| 5.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它有两条对称轴 y=x y=-x(即第一三,二四象限角平分线),对称中心是坐标原点。 6.若设正比例函数y=mx与反比例函数y=n/x交于A、B两点(m、n同号),那么A B两点关于原点对称。 7.设在平面内有反比例函数y=k/x和一次函数y=mx+n,要使它们有公共交点,则n2 +4k·m≥(不小于)0。(k/x=mx+n,即mx^2+nx-k=0) 8.反比例函数y=k/x的渐近线:x轴与y轴。 9.反比例函数关于正比例函数y=x,y=-x轴对称,并且关于原点中心对称.(第5点的同义不同表述) 10.反比例上一点m向x、y轴分别做垂线,交于q、w,则矩形mwqo(o为原点)的面积为|k| 11.k值相等的反比例函数重合,k值不相等的反比例函数永不相交。 12.|k|越大,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离坐标轴的距离越远。 (五)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是指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二次的多项式函数。二次函数可以表示为f(x)=ax^2+bx+c(a不为0)。其图像是一条主轴平行于y轴的抛物线。 一般式(已知图像上三点或三对、的值,通常选择一般式.) y=ax^2+bx+c(a≠0,a、b、c为常数),顶点坐标为(-b/2a,(4ac-b^2/4a); 顶点式(已知图像的顶点或对称轴,通常选择顶点式.) y=a(x+m)^2+k(a≠0,a、m、k为常数)或y=a(x-h)^2+k(a≠0,a、h、k为常数),顶点坐标为(-m,k)或(h,k)对称轴为x=-m或x=h,有时题目会指出让你用配方法把一般式化成顶点式; 交点式(已知图像与轴的交点坐标、,通常选用交点式) y=a(x-x1)(x-x2)[仅限于与x轴有交点A(x1,0)和 B(x2,0)的抛物线] ; 抛物线的三要素: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 顶点 抛物线有一个顶点P,坐标为P(-b/2a,4ac-b^2/4a),当-b/2a=0时,P在y轴上;当Δ= b^2-4ac=0时,P在x轴上。开口 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当a>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a|越大,则抛物线的开口越小。决定对称轴位置的因素 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 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当a与b异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右。(左同右异) c的大小决定抛物线当①时,∴抛物线,与与 轴交点的位置.与 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0,): ,与 轴交于负半轴.,抛物线经过原点;②轴交于正半轴;③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1)(2)与(,轴与抛物线轴平行的直线).得交点为(0,).与抛物线 有且只有一个交点(3)抛物线与轴的交点 二次函数程根的判别式判定: ①有两个交点 抛物线与轴相交; 抛物线与轴相切; 的图像与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是对应一元二次方的两个实数根.抛物线与轴的交点情况可以由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 ②有一个交点(顶点在轴上)③没有交点 抛物线与轴相离.(4)平行于轴的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同(3)一样可能有0个交点、1个交点、2个交点.当有2个交点时,两交点的纵坐标相等,设纵坐标为,则横坐标是个实数根.(5)一次函数的图像与二次函数的图像的交的两点,由方程组 ①方程组有两组不同的解时一个交点;③方程组无解时的解的数目来确定: 与与 有两个交点;②方程组只有一组解时没有交点.与 只有(6)抛物线与轴两交点之间的距离:若抛物线,由于、是方程 与轴两交点为的两个根,故 千承培训学校第三篇:函数值域问题
第四篇:怎样教学初中阶段二次函数应用问题
第五篇:初中函数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