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庶人章第六》教学设计
《庶人章第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知: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知道上自天子下至百姓都要做到孝。
3、懂得父母生养、培育我们,养育之恩报答不完。情感:体会到父母的养育之恩,激起关心父母之情。
行为:努力了解自己的父母,并开展“每天为父母做件事”的实践活动。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知道孝顺父母是每个子女的义务和责任。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士章第五》
1、接龙读。
2、摇头晃脑读。
二、歌曲导入,激发情感。(播放儿歌《小乌鸦爱妈妈》。)师:刚刚这首儿歌好听吗?歌曲里面的小乌鸦是一只什么样的小乌鸦呢?(它关心妈妈,爱妈妈,是一只孝顺的小乌鸦。)说的对,小动物都知道孝顺自己的妈妈,那我们人类呢?(要孝敬父母,爱自己的父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孝经》中《庶人章第六》,看看课文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板书课题:庶人章第六。学习“庶人”一词,理解意思。
二、学习课文,体会孝道。
师:前几课我们学习了天子和为官的人如何尽他们的孝道,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老百姓是怎样尽孝的。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2.播放视频:范读课文。3.同桌互读,纠正字音。4.指名读。5.逐句讲解:
(1)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慎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解释:利用自然的季节,认清土地的高下优劣,行为谨慎,节省俭约,以此来孝养父母,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孝道了。
(2)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解释:所以上自天子下至普通老百姓,不论尊卑高下,孝道是无始无终,永恒存在的。有人担心自己不能做到孝,那是没有的事情。6.理解课文大意后再读文,练习读出韵律、读出感情。7.运用各种方式练读。(分组读、分男女读、齐读等。)
三、中华美德,继承发扬。
师:看来,每个人都应该尽孝,无论你的身份地位多么尊贵或多么卑微,对父母的孝心是永远不能忘的。因为父母生养了我们,对我们有养育之恩。他们也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教会我们开口说第一句话,走出第一步路„„所以孝敬父母也是一种中华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就被人提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代二十四孝里的一个故事《杨香救父》。
1、出示动画故事听老师讲故事。
2、说一说你从故事中知道了什么?
四、许下承诺,付之行动。
师:刚刚我们听了孝敬父母的故事,说说你们如何在生活中关心父母,孝敬父母。(讨论后在班级中交流汇报。)
师:刚刚同学们说的都很好,父母长辈给予我们那么多的爱与关心,如果我们也能多为他们着想,为他们倾注一些爱,那么他们一定会很欣慰的。既然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想法,那就让我们把我们许下的承诺变成实际行动,在生活中多关心父母,坚持每天为父母做件事,让我们继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从小做个关心、体贴父母的好孩子。
五、齐声诵读《庶人章第六》
第二篇:6《庶人章第六》教学设计
《庶人章第六》教学设计 封开县杏花镇中心小学
韦敏基
教学目标:
认知: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知道上自天子下至百姓都要做到孝。
3、懂得父母生养、培育我们,养育之恩报答不完。情感:体会到父母的养育之恩,激起关心父母之情。
行为:努力了解自己的父母,并开展“每天为父母做件事”的实践活动。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知道孝顺父母是每个子女的义务和责任。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指名学生朗读《士章》。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孝经》选篇中的第六篇《庶人章》
3、板书课题《庶人章》
二、初步感知,听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根据注音自由读
3、学生跟着录音进行试读
三、再次感知:
1、请学生说说应该怎样去读?
2、分小组讨论后回答(读中注意停顿,这篇古文讲了许多道理,念时要轻松、流畅)
3、指名学生诵读
4、学生评议
四、教师指导朗读:
1、教师领读
2、学生齐读
3、教师进行点拨(指出不足之处)
4、学生熟读
五、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含义:
1、学生自由说理解
2、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3全班交流
六、教师小结:对读与背中表现积极的学生给予表扬。
七、布置作业:将《庶人章》读给家长听,并预习下一章。
第二课时
一、检查朗读,理解意思。
1、指名朗读。
2、学生结合注释逐字逐句理解。
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二、歌曲导入,激发情感。(播放儿歌《小乌鸦爱妈妈》。)
师:刚刚这首儿歌好听吗?歌曲里面的小乌鸦是一只什么样的小乌鸦呢?(它关心妈妈,爱妈妈,是一只孝顺的小乌鸦。)说的对,小动物都知道孝顺自己的妈妈,那我们人类呢?(要孝敬父母,爱自己的父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孝经》中《庶人章第六》,看看课文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板书课题:庶人章第六。学习“庶人”一词,理解意思。
二、学习课文,体会孝道。
师:前几课我们学习了天子和为官的人如何尽他们的孝道,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老百姓是怎样尽孝的。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2.播放视频:范读课文。3.同桌互读,纠正字音。4.指名读。5.逐句讲解:(1)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慎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解释:利用自然的季节,认清土地的高下优劣,行为谨慎,节省俭约,以此来孝养父母,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孝道了。
(2)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解释:所以上自天子下至普通老百姓,不论尊卑高下,孝道是无始无终,永恒存在的。有人担心自己不能做到孝,那是没有的事情。
6.理解课文大意后再读文,练习读出韵律、读出感情。7.运用各种方式练读。(分组读、分男女读、齐读等。)
三、中华美德,继承发扬。
师:看来,每个人都应该尽孝,无论你的身份地位多么尊贵或多么卑微,对父母的孝心是永远不能忘的。因为父母生养了我们,对我们有养育之恩。他们也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教会我们开口说第一句话,走出第一步路„„所以孝敬父母也是一种中华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就被人提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代二十四孝里的一个故事《杨香救父》。
1、出示动画故事听老师讲故事。
2、说一说你从故事中知道了什么?
四、许下承诺,付之行动。
师:刚刚我们听了孝敬父母的故事,说说你们如何在生活中关心父母,孝敬父母。(讨论后在班级中交流汇报。)
师:刚刚同学们说的都很好,父母长辈给予我们那么多的爱与关心,如果我们也能多为他们着想,为他们倾注一些爱,那么他们一定会很欣慰的。既然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想法,那就让我们把我们许下的承诺变成实际行动,在生活中多关心父母,坚持每天为父母做件事,让我们继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从小做个关心、体贴父母的好孩子。
五、齐声诵读《庶人章第六》
第三篇:《断章》教学设计
一.作者简介
【卞之琳】(1910-2000),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现当代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被公认为是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二.背景介绍
本诗选自卞之琳的《鱼目集》,写于1935年10月,是诗人的重要代表作。据诗人自己说,这首诗本来是一首诗中的四句,因只有这四句诗人感到满意才保留下来,自成一篇。不料这首诗竟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诗。
三.细读感悟
1.读出节奏;感受意蕴。
2.这首诗由哪些意象构成了一种朦胧的意境?
“站在桥上的你”“楼上看风景的人”“桥”“楼”“明月”“窗子”。
3.诗歌的意象是相互交叉重叠的,由这些意象组合成了四个美丽而形象的画面。这四个画面又有什么联系呢?
前两个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因为“看风景”这个动作产生了联系。
后两个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在“装饰”这一点上又产生了联系。
看到的风景,进入梦里,将四个画面交叠在一起。那桥、那水、那楼、那船、那柳……那窗外的一切一切都溶在这一片淡雅、轻柔、迷蒙、缥缈的如织月色之中显得是那么神秘,那么奇妙,那么甜蜜,那么惬意,充溢着奇幻色彩、荡漾着温馨情调。
4.从诗人描绘的四个相互联系的画面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反去装饰别人的梦,人生可以互相装饰。
5.这首诗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世间万物本来就是相对的,互相依存,息息相关。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可能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相对关系。
第四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七律 长征
1、【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教学准备】中国地图;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等。【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解题。教师简介历史背景。师生交流有关长征资料。
二、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范读、教读。
1.老师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2.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
四、读句、释词。
1.读每一句诗,先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重点理解这些词语:远征、万水千山、等闲、逶迤、、磅礴、尽开颜)
2.再读诗句,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
五、作业。1.朗读这首诗。
2.解释:“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全诗。
2、指名背诵并解释全诗。
二、品诗、品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品读开头两句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1)指名读。(2)结合长征资料体会诗意。这中间的艰难险阻是可想而知的,但红军战士对这一切的回答是什么?你从这 里感受到什么?(3)指导朗读这两句诗,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自由朗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你是怎么想的?(根据提示,在小组里练说。第一步、找出是那一句。第二步、从中看出遇到了什么困难。第三步、是如何对待困难的。)
3、学生交流后,汇报。
4、你能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吗?
5、想象诗句所展示的画面,体会“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1)轻声读中间四句诗,想象一下红军过五岭、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观看录象)
(2)讨论“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这四个词语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6、红军长征途中征服了万水千山,作者为何只选择五岭、乌蒙、金沙江和大渡河来写?
7、齐读最后两句。用“更喜”形容什么?这突出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四、欣赏歌曲《长征》。
五、总结、扩展阅读。推荐毛泽东的另一首歌颂长征的词。【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2、收集有关长征中的感人故事。
3、课本P113第2、3题。【板书设计】
万水: 金沙江
大渡河
远征难
只等闲
革命英雄主义 总括
革命乐观主义
千山: 五岭
乌蒙
岷山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绿线内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4、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教学准备】彭德怀生平资料、长征故事等。【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出示课题:21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齐读)。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2、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师生交流彭德怀生平。过渡: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课文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
2、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随机纠正读音。
3、再读课文,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
4、小组讨论课文可以分几段?每段写了什么?
5、指名按分好的段落朗读课文并评议。
三、指导写生字。
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一、导入课文。
第二课时
通过学习,能否用一个字代替课题中的“和”,来概括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之间的感情。交流:板书
爱
二、学生品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一)理解句子,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喜爱。
1、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彭德怀非常喜欢他的大黑骡子?板书:爱骡子。边读边找出相关的语句。
2、理解句子,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喜爱。①彭德怀深情地抚摩着……一直看着它吃完。生汇报;自由读;谈感受;师小结,有感情地朗读。②彭德怀背过脸去。
③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了军帽……(生汇报、自由读、谈感受,有感情地朗读)
④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我吃不下,端开。(生汇报、谈感受,有感情地朗读)
3、学生读找出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1)相机指导学生理解第一句中“悄悄地”一词的涵义。(2)第四句中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4、学生自由练读这几句话。
(二)感悟彭德怀虽深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们的情怀。
1、彭德怀既然那么喜爱他的大黑骡子,为什么还要杀掉?
2、读课文,课文有一节已经告诉我们了,找找看?
3、齐读第三节。理解“燃眉之急”。近义词(迫在眉睫)。用“燃眉之急”造句。“燃眉之急”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
4、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读第一节)是啊,草地上断粮了,战士们的情况已迫在眉睫了,怎么办?
6、你从彭德怀杀骡子看出了什么?板书:更爱战士们
7、战士们同意彭德怀杀骡子吗?战士们在这个问题上是怎样的态度?师引读课文3——11节。
8、找出11——20节描写彭德怀在杀大黑骡子问题上有什么感情变化?找词语。
9、你能读懂彭德怀“不耐烦”的背后的原因吗?指导朗读。谁来读出“怒吼”背后的感情?引读13——19节
10、“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这时的彭德怀又在想些什么?
三、小结。彭德怀这种深沉的爱,多么感人啊!你们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段。
五、引读课文最后一节,为什么说:“它融进了……竹板声里”?(这句话看来是写大黑骡子,实际暗含着彭德怀要和战士们一起徒步走出草地,后面路途将更加艰难。后面两个“融进了”告诉我们大黑骡子为革命立了大功,更是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鼓舞了战士们奋勇前进。)
六、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1、读课文最后一节
2、你觉得彭德怀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说些什么?可以是对彭德怀将军说,也可以对大黑骡子说…… 【作业设计】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课本后第3、4题。
3、你知道中国的十大元帅吗,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吧。【板书设计】
22、彭德怀和它的大黑骡子
爱骡子 更爱战士
热爱革命事业
23大江保卫战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5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组织学生查阅98年抗洪救灾的背景材料和抗洪救灾中涌现的可歌可泣感人故事。【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音乐欣赏,揭示课题。
1、音乐欣赏:欣赏《为了谁》。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1998年抗洪救灾的课文。板书课题:大江保卫战。齐读。
2、师生交流背景。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归纳整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顺,理解词语:嶙峋、肆虐、惊心动魄。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3、思考分段,简述段意。
三、学习第一段
1、范读,思考:这一段写了几层意思?概括归纳:
一、灾情危急,二、奔赴战场。
2、圈画出反映灾情危急的词语、标点,读一读并体会。(“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以及三个“!”。)指导朗读。
3、画出奔赴战场的词语,读一读。(“日夜兼程”、“挺进”)
5、指导朗读,体会子弟兵们大战洪水的英勇气概。
6、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段内容。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齐读第一段(媒体播放灾情,渲染气氛),说主要内容。
二、学习第二段。
1、默读,思考:这一段写人民子弟兵在大江保卫中的动人事迹,主要写了哪几个典型事迹?(1)默读。(2)交流概括。(3)板书小标题:大堤抢险、铁汉本色、勇救群众。
2、学习事迹之一:大堤抢险。
(1)听录音、看插图、画句子,“——”画战士们是怎样做的,“~~”画战士们是怎样想的。①交流所画的句子。②逐句交流、体会、朗读。
☆“四百多名官兵……出现了。(体会到子弟兵救援神速)☆“官兵们肩扛……全然不顾……”(意志坚强、奋不顾身)☆“一个个奋然……却是伤痕累累。”
☆“狂风为我们……加油!”“风声雨声……水水相融。”(体会子弟兵大无畏的乐观主意精神,与人民心连心的本质。)新课标第一网
(2)看媒体播放战士们抢险的场面,体会战士们的心情。(3)把你想到的用笔写下来,在交流。
(4)指导朗读,读出面对险情大无畏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3、学习事例之二:铁汉本色。媒体播放黄晓文的人物形象。
(1)自由读,说说这一层主要讲了什么?
(2)你觉得黄晓文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3)用自己的话说说黄晓文的事迹,同桌说,再集体交流。
(4)体会“在那几十个……事迹啊!”(像黄晓文这样的铁汉,这样事迹太多了,说明人民子弟兵个个都是铮铮铁汉。)
(5)课前搜集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感人的事迹?(6)再次朗读这句话。(7)齐读第四节。
4、学习事迹之三:勇救群众。
(1)轻声读第五节,画出你受感动的句子。①同桌先交流,交流你感动的原因。②再集体交流。☆“战士们的冲锋舟……的电杆。”(迫不及待地进行营救。)☆“……”(体会到子弟兵救人的事例数不胜数。)☆“哪里有……军徽闪烁。”(体会到子弟兵急人民所急,把生的希望留给人民,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们无愧于“军旗”、“军徽”,他们不愧是人民子弟兵。)
☆“看到了红五星……大救星。”(体会到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高度信任,突出反映军民鱼水情。)
(2)在心中,子弟兵们是怎样的形象呢?写下来。再交流。(3)朗读。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背下来。
5、总结,引读第六节。
三、回顾全文。
1、概述全文的思想内容。有感情地读文中令你感动句段。
2、再听《为了谁》。说说你想到什么?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第五节。
2、摘抄课文中令你感动的句子。【板书设计】
抢险(面)
铭记
大江保卫战 铁汉本色(点)
勇救群众(面)
英雄
↓
习作6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写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提高学生写人的能力;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2、继续锻炼、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教学准备】收集自己所喜欢或者崇拜的人物事迹。【教学时数】二课时(其中一课时给学生习作)
一、导入语。
第一课时
1、揭题:今天,我们写一写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一个人。
2、指名汇报各自收集的资料。
二、说说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
(一)导语激趣。
师:把你喜欢或崇拜的人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二)提出说的要求:
1、想好要介绍的人有什么特点,他(她)的哪些方面表现出了这些特点,他(她)长什么样?有没有在说话、做事方面和他人不一样的地方等等。
2、重点讲清你为什么喜欢或者崇拜他(她),他(她)的哪件事你喜欢或者崇拜?你崇拜他(她)什么?
3、谁都可以,只要是你喜欢或者崇拜的人都行。
(三)、练习说。
1、先想后说。
2、小组练习说,然后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参加班内比赛。
3、进行班内比赛,一人说,其余评分。
4、师出示评分标准:(满分5分)
a:能抓住特点介绍人物外貌,给人印象深刻。(1分)
b:能把人物的事例介绍具体,从动作、语言、神态几方面来展示人物特点。(2分)c:事例较典型,能有力突出自己的喜欢或崇拜。(1分)。d:能按顺序、有条理、较流畅地介绍清楚。(1分)
5、根据学生说的情况,给以相应评判。
6、选出本次说人物的冠军。
第二课时
一、根据所说,打草成文。
(一)、师相机点拨。
1、导语:大家拿起笔来,把你心中最喜欢或者最崇拜的他(她)写下来吧!
2、请大家对照评分标准写好本文。
(二)、生列提纲,师巡视。及时给予个别辅导。
二、修改习作交流评议
1、反复朗读细心修改(1)、自主修改。(2)、相互修改。
2、交流习作师生评议(1)朗读习作。(2)学生自评。(3)师生评价。
练习6
【教学目标】
1、诵读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体会诗歌情感;区分“重”的不同诗意和意思。
2、通过诵读《清平乐 六盘山》帮助学生学习毛泽东诗词,积累诗词,丰富文化知识,体会诗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胜利的喜悦之情。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在评说影视剧中的人物、剧情等,表达有条理、有选择、有重点,要留心别人的发言。引导学生关注文化艺术。
5、学写毛笔字。
【教学准备】 收看一些影视剧,注意收集剧中人物、故事情节。【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教学第一、三部分。诵读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1)学生读歌词,读通读顺。
(2)小组内试说出这首歌词的意思。集体交流。(3)师生交流四渡赤水相关资料。(4)练习诵读,读出情感。
(5)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演唱录音。再读加深体会。
2、教学第二部分。
(1)读这两句。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两个“重”的不同诗意和意思。
(4)小结: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多音字的正确诗意和意思。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教师范读。
(3)讨论:这首诗词写了什么内容?表达怎样的情感?
(4)集体交流。
3、练习。
(1)练习诵读,学生自练,再分组练习。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朗读,知道这段话选自《
21、彭德怀和它的大黑骡子》。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的位置。哪些字与相邻的字的繁简相差较大,笔画的间架要匀称。
(4)教师重点指导“骡、彭、抚摸、念叨”等字词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明确本次学写的字:青、盖。
2、指导。
(1)学生读贴,小结写好“青、盖”的要点。
(2)教师范写,讲解“青、盖”的结构特点和写法,以及在米字格的位置。
3、练习。
4、反馈。
第三课时
(教学第四题)
一、指导。
1、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收看一些影视剧,注意收集剧中人物、故事情节等资料。
(2)让学生就其中的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影视剧,有侧重的准备材料。
2、审题。
(1)复习《彭德怀和它的大黑骡子》,说说文中人物特点。
(2)学生说出上文在介绍时的方法和特点。(3)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练习的要求:学会在介绍时有条理、有选择、有重点地叙述。你看过的影视剧中,哪一部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可以评评剧中的人物,说说剧情和故事,也可以模仿一下剧中人的精彩台词。要留心别人的发言。
二、练习。
1、练习。
(1)学生分组,在小组里介绍各自感兴趣的影视剧,小组内互相评论、交流。
(2)每组派代表上台介绍。同学之间相互交际。
(3)全班同学评议:介绍的哪些地方讲得精彩?
2、反馈。文章
第五篇:教学设计——第六周
.《三位数加法》教学设计
嘉荫县第一小学 李静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万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三位数加法笔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体会归纳概括的方法和策略。3.让学生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4.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经验,理解三位数加法的算理算法,并能够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笔算加法中“满十进1”的书写及计算。
三、教学准备
课件、布置学生了解有关湿地及湿地动物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计算,激活经验
1.笔算,再说说笔算两位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43+52
32+59
2.交流笔算两位数加法的算理算法。3.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4、出示学习目标。
(二)创设情境,引出问题。1.谈话,引出主题图。
谁来说一说,你了解到的有关湿地和湿地动物的知识。
1页
.2.生成统计表,提出问题。
(1)介绍湿地动物情况,生成统计表。
(2)观察统计表,提出用加法解决的问题。预设1: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 预设2:鸟类和哺乳类一共有多少种? 预设3:爬行类和哺乳类一共有多少种?
(三)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1.出示自学提示:
1、尝试独立用竖式解决黑板上的问题。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
2、学生自学,交流。
3、汇报。
重点交流竖式计算:十位上3+7=10,怎样写?
4、出示自学提示:
1、尝试独立用竖式计算271+903。
2页
.2、小组交流:百位上相加满十,怎么办?
5、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百位上2+9=11,相加满十了怎么办?
6、汇报,全班交流。
7、观察比较
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三个竖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7.回顾梳理,归纳总结
(1)小组讨论: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要注意什么?(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2)对比交流:与“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法则相比,发现了什么?(除了数位多少不同以外,方法是一样的。)
(3)小结万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四)课堂巩固
1.完成练习八的第1题。(题卡第一题)
(五)检测
题卡2、3题。有余力的学生完成第4题。
(六)全课小结,促进内化
1.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3页
.检测题卡
1、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65+43= 201+594= 649+326=
297+612=
2.下面的计算正确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3.连一连。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