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党建经济社会发展纪实电视专题片脚本

时间:2019-05-15 00:41: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党建经济社会发展纪实电视专题片脚本》,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党建经济社会发展纪实电视专题片脚本》。

第一篇:2011年党建经济社会发展纪实电视专题片脚本

2011年党建经济社会发展纪实电视专题片脚本

发布时间:2012-2-15 15:40:39

上杭县古田镇五龙村党支部:

你们的信收到了。读着信,我又回想起去年除夕在五龙村同乡亲们一起喜迎新年的情景。从信中得知,五龙村一年来发生了新的可喜变化,乡亲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我感到非常欣慰。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当年在你们这里召开的古田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希望村党支部和全体党员大力发扬古田会议精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带领乡亲们发展农村经济,加快致富步伐,努力把五龙村建设得更加美好,让革命老区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我去年看望过的革命烈属张唐妹老人,她家人也给我写了信。信里饱含着老区人民对党的深厚感情,读后令我十分感动。知道老人身体硬朗,家里办的“农家乐”更加红火,我真为他们高兴。近来南方天气比较冷,请转告张唐妹老人的家人,要照顾好老人身体。

再过几天就是兔年春节了,我在北京提前给全村乡亲们拜年,祝大家生活年年好、节节高!

胡锦涛

2011年1月28日

【解说:东方风来迎盛世,山水有幸记深情。2011年1月28日,对于上杭老区人民来说,这是一个永远值得铭记的日子。因为在这天,胡锦涛总书记为古田镇五龙村党支部写来了重要回信,嘱托大家要努力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让革命老区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2月2日,省委书记孙春兰专程到我县古田镇五龙村传达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希望我县人民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努力推动老区苏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让老区苏区群众的生活越过越好。

4月15日,刚到福建履新不久的省长苏树林深入我县,希望广大干部群众要大力弘扬古田会议精神,把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建设好、发展好。

这是激情的号角,这是欢乐的鼓点。一年来,上杭老区人民牢记嘱托,艰苦奋斗、扎实工作,大干“十二五”开局之年,谱写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推出片头

牢记嘱托 跨越发展

——上杭县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纪实电视专题片脚本

【解说:春风化雨润心田,不负重托促发展。刚刚过去的2011年,对于上杭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喜事多、大事多。

一年来,县委、县政府在上级党政的正确领导下,以胡锦涛总书记来闽来杭考察重要讲话和重要回信精神为动力,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认真打好“五大战役”,着力构建产业、基础设施、县域城市、民生四大体系,扎实推进生态型工贸强县建设,顺利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年来,县十二次党代会、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十一届政协一次会议相继胜利召开,顺利完成了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套班子的换届选举工作,并办成了一批大事,办妥了一批难事,办好了一批好事,全县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实现了大的突破、大的提升和大的跨越。

【字幕】2011年,预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66、5亿元,增长13、7%,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0、7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18、67亿元,增长28、9%;城乡固定资产投资101亿元,增长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7176元,增长15、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首次超过城镇居民。在2010年GDP、规模工业产值、工业园区产值、建筑业产值相继突破百亿大关的基础上,又实现了铜产业产值、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紫金本土项目产值、市场主体注册资本均突破百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先后获得了“中国建筑之乡”等十一个国家级荣誉和品牌。

【字幕】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双拥模范县、中国建筑之乡、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中国黄金十强县(市)、槐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闽西南黑兔(通贤乌兔)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古田镇中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步云乡国家级生态乡镇、五龙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镇旅游示范点等国家级品牌和荣誉。

与2006年相比,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等7项指标实现翻一番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等5项指标实现翻两番以上。全县经济总量从全市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

【小标题:产业发展气势如虹

2011年12月31日,在经历26个月的奋战,作为龙岩市建国以来最大的工业投资项目、福建省重点建设工程-----紫金铜业20万吨铜冶炼项目终于迎来了激动人心的阳极铜出炉时刻,实现了成功试产。而作为其配套项目的瓮福紫金磷化工项目也是龙岩市11个特大项目之一,总投资16.3亿元,可年产10万吨净化磷酸、20万吨磷铵等,目前正进入设备调试阶段,建成投产后将成为海西最大的磷化工基地。正是20万吨铜冶炼、瓮福紫金磷化工等一个个科技含量高、有分量的重点工业项目,有力地提升了上杭县乃至龙岩市铜产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如今,一个高技术、高起点的国内生态环保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正在红土地悄然崛起。

近年来,我县还重点发展以阴极铜及铜杆、铜及铜合金板带、铜管、铜线为原材料的深加工项目,开发铜系列产品。

【字幕】到2011年底,全县已落户铜产业企业总数达20家,项目48个,协议总投资近125亿元。此外,为进一步完善从生产到营销的有色金属产业链,填补我省有色金属电子交易所的空白,我县又在县工业园区内兴建总投资达25700万元、交易市场面积达24200平方米的福建海峡有色金属交易所,使上杭将成为海西地区有色金属最大的集散地。铜产业从无到有,产业架构不断健全,被列入海西发展规划,成为省、市重点培育产业之一。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2011年,全县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36、2亿元,增长4%。

(不配音,字幕:培育“一乡一产业”专业乡镇5个、“一村一品”专业村73个。)

实现粮食总产23.79万吨,荣获“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不配音,字幕: 全年通过有机食品认证1个、绿色食品认证5个,获得无公害标志使用权19个)

“上杭槐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闽西南黑兔(通贤乌兔)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着力打造全市最大的农副产品加工园区,2011年新签约入园企业3家,全县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12、53亿元,增长17、3%。

【字幕】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9、7亿元,增长26、4%,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91.1亿元,增长17.3%。全县矿产、冶金和光电完成产值190亿元,跻身“中国黄金十强县(市)”第二位,紫金矿业入选我国100大跨国公司排名第56位;入选中国企业500强位列268名;入围福建省纳税百强企业,位列第七位。中国黄金行业首家、福建省首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低品位难处理黄金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紫金矿业挂牌成立。全县净增亿元企业3家、总数达20家,其中产值超10亿元企业5家。

建筑产业化步伐加快。

【字幕】2011年,完成施工总产值148、3亿元,增长31%。新增建筑资质企业6家、总数达到65家,被评为“中国建筑之乡”。登凯豪庭项目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成为闽西建国以来第一个获此殊荣的房建项目。

2011年,古田会议址5A级、中国虎园4A级旅游景区创建稳步推进,五龙村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古田镇荣获“中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称号,被列入我国第一部年度红色旅游指南手册。11月26日,紫金山国家矿山公园揭碑开园。

【字幕】全县共接待游客28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6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5.7亿元,增长13.6%,金融服务功能持续增强,较好地克服了货币信贷政策趋紧的影响。作为全省第一家农村商业银行的福建上杭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还成功实现跨区域经营,在龙岩中心城市设立支行,经营业绩十分喜人。

【小标题: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2011年6月16日,作为我县20万吨铜冶炼项目的重要基础配套设施---上杭冶炼厂铁路专用线主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它是我县铜产业链主要的物流运输通道,年设计运输量为一百八十万吨,总长度12.7公里,总投资达3.99亿元,占地面积为473亩。截止2011年底,已累计完成投资3.3亿元。此外,赣龙铁路扩能工程(上杭段)、蛟洋铁路货场等铁路项目建设也全面推进。除了铁路之外,我县高速公路建设也取得新的突破。福建省首条由县级主导建设的高速公路----蛟城高速公路,截止2011年底,已累计完成投资18.45亿元,路基工程基本完成,路面铺设已陆续展开,预计今年可实现通车。

2011年,省道308线水西渡至东门大桥段、县道旧白公路改造有序实施,完成农村公路硬化50公里。县工业园区三期开发稳步推进,龙翔大道和黄竹路路面建设全面完成,蛟洋工业集中区1#公路B段和铜兴大桥接线工程顺利完成,加上“十一五”以来,龙长高速、永武高速、省道308、309线、古田大道等交通要道相继竣工通车;上杭大道一期、龙翔大道全线贯通;农村公路硬化和危桥改造、渡改桥、水毁桥梁建设,行政村村村通水泥路,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在我县初具规模。

同时,我县还着力规划建设城乡供水、供气、供电、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通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县域经济发展承载能力不断提升。黄竹、南阳、麒龙等110千伏变电站及蛟洋220千伏变电站、旧县至郭车110千伏线路架设投入运行,古田电网改造稳步实施,全县22个乡镇供电实现“手拉手“,双回路,保障经济发展的能力明显提升。小城镇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试点扶持政策全面落实,古田、才溪、南阳等6个试点乡镇及旧县乡新坊村、中都镇都康村等9个整村推进试点村建设初见成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旧村改造成效明显。

(字幕,不配音:实施土地治理项目1.1万亩、小

(二)型水库除险加固6座,新开机耕路500公里,建成山地水利蓄水池164个。完成“空心房”整治29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房715户,实施农户改厕2000座,建成沼气池2400口,安装路灯9000盏。)

此外,城乡防洪设施、标准化节水渠道、防灾减灾预警和新一轮电视“村村通”和广播“村村响”、农村客运网络化、“万村千乡”市场、“新网工程”等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小标题:县域城市不断拓展

2011年1月1日,瓦子街建成开街,为世界客家乡亲提供了寻根谒祖的平台,为全县人民提供了一处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购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场所。10月份,我县又启动瓦子街二期的维修保护工作,规划总面积约31公顷,北至人民路、南临滨江路、东至和平路、西至北大路,并把这项工程作为重点民生项目来抓,努力把瓦子街打造成为一条文化、商业、旅游交相辉映的客家文化商业街。

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一年来,我县按照天地人合一、山水城和谐的发展理念,着力抓好县域空间布局规划,大力实施现有景点整治提升和新景点开发建设,积极完善旅游承载功能,重点规划建设新“杭川十景”,每个景区建设一个组团,建成十大组团,全面提升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拉近城乡差距,带动农村地区建设。

(不配音 出字幕:新“杭川十景”包括红色圣地、生态古田;蛟洋生态型工贸新城;红色圣地、建筑之乡;瓦子街文化片区;龙翔新城;汀江揽胜;北部新城;百果飘香;国家公园;万顷绿涛、鱼米之乡。)

2011年,我县围绕“杭川十景”十大组团规划,不断加大投入,加快进度,先后实施了古田会议旧址群四期维修保护;人民路改造顺利完成,北环路沿街立面改造和上杭大道、三环路、客家缘文化中心、街心花园、卡麦龙家居购物广场等项目按计划实施。城区污水处理厂扩容工程建设;上杭大道二期及杭川公园建设;新建改扩建25所幼儿园;投资近2000万元对紫金公园进行升级改造,投资606万元新建20座公厕。城市品位和档次不断提高,客家特色和文化底蕴进一步凸现。城市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健全,城区卫生工程、畅通工程、安防工程和“绿亮美”工程全面推进,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1%,城市管理设施不断完善,市政设施维护管理得到加强,“数字城管”建设有序推进,城市品位不断提高。

古田成为全国首个“国家公务员特色实践教育基地”,紫金地质矿产博物馆被命名为第二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步云、稔田等一批乡镇分别通过国家级和省级生态乡镇验收。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3.9%。空气质量保持国家Ⅱ级标准,流域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如今,“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如画夕阳中。”这座清代著名爱国诗人丘逢甲眼中的美丽山城,正逐步成为海西魅力无穷的现代化江滨园林城市。

【小标题:民生福祉明显改善

2011年1月12日,城区新水源建设工程顺利竣工并正式向城区供水,解决了城区自来水水量不足和水压不够的问题,让城区老百姓喝上了优质自来水,县委、县政府兑现了对全县人民的承诺。

近年来,我县始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优先任务,财政每年用于民生的支出保持在新增财力的70%以上,每年安排实施一批重点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我县出台政策并筹集资金,建立和完善了“生老病死苦、吃穿用、住行乐、工学安”等28种社会保障机制。一年来,一大批民生项目在杭川大地落地开花。城区电动观光车、公交车、“的士”等公共交通相继投入使用;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校安工程建设顺利推进;社会福利中心和金秋老年公寓投入运行等等。其中,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工作扎实有效,开创了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之“上杭模式”,被确定为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整乡推进试点县。

2011年,我县在全国率先实施“三农”综合保险古田镇试点的基础上,又扩大到南阳、才溪等11个乡镇,并进一步探索“三农”保险险种。实行了被征地农民征地补偿固定回报制度。统筹城乡一体医疗保险成为全国先进。我县80周岁以上老人高龄津贴和在校孤儿生活补助制度还荣获国内慈善最高奖项----“中华慈善奖”。民生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实现从生到老全覆盖。

(不配音 出字幕: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023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345人,帮助“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38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929人。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低保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得到加强,全年发放养老金2.1亿元、失业保险金194万元、低保金2071万元。)

十七项重点为民办实事项目有序实施。28座水毁桥梁重建项目全面完成。黄竹小区等保障性住房建设顺利推进,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1516套,完成“造福工程”搬迁84户400人。“平安上杭”监控系统安防工程、县医院门诊病房综合大楼及乡镇卫生院建设有序推进。

(不配音 出字幕:新建老年活动室5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108个、全民健身中心和健身点75个、便民超市169个、农村标准化医疗卫生室164个。)

县委、县政府将一个个“民生大礼包”送到了老百姓身边,以实际行动回答了“发展为了什么”的问题:那就是,增进民生福祉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

此外,我县还提出“实施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先后投入30亿元用于文化项目建设,这种文化投资力度在整个海西地区也是不多见的。继2010年开工建设总投资15亿元的客家缘文化中心之后,2011年又投资5000万元开工建设城区市民服务中心。此前,还筹资近10亿元先后进行了古田会议旧址群等革命旧址的维修保护,广场舞普及到村。同时,我县高度重视文化品牌建设,建立了全球最完整的客家族谱馆。编辑出版了《上杭90年》、《民生上杭》等红色书籍20多套,一系列反映红色文化的文学、书画、摄影作品在全省乃至全国实现多个率先。从而使对台交流、红色文化、客家祖地三大品牌交相辉映,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上杭文化现象。

一年来,先后举办了《红土琴韵》钢琴音乐会、纪念丘沺诞辰111周年书画联展、萧山—上杭友好区县书画摄影作品交流展、“艺衡杯”闽粤赣边奇石书画联展、文化广场大家乐活动等;开辟了“客家讲坛”、创新发展论坛和首届上杭公民德行教育公益论坛等;开发全市首个县级手机新闻发布平台---《上杭新闻信息》;成立了闽西首家客家木偶艺术协会;建成了全省首家红色影视展播馆-----才溪红色影视展播馆,古田镇五龙村的民俗文化表演已超过千场,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近百万人次,成为全国闻名的文化精品演出。10月1日,上杭县华喦书画院揭牌成立。10月29日,在第四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博会上,我县代表全市设计的主题馆龙岩馆在全省九个设区市综合评比中荣获银奖,受到省长苏树林的好评。12月17日,央视《寻宝》栏目走进上杭,起到了强烈反响,进一步展现了文化上杭的魅力,扩大了上杭的对外知名度。

【小标题:党建科学全面发展

2011年,我县结合庆祝建党90年,充分发挥老区优势,不断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突出抓好红色主题思想教育,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制度,坚持用人选人民主集中制,坚持在项目和经济工作中锻炼干部,选派干部到县重点项目(工程)、重点乡镇和主要部门进行挂职锻炼,抽调干部参与项目建设一线工作。在全省率先探索发挥党代表在闭会期间的作用。进一步继承和发扬苏区干部好作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惩防体系建设。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形成了人人负责任、人人干实事的良好工作氛围。

此外,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科技富民强县建设取得实效。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县医院被列为全市唯一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医院,努力为老百姓提供更多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人口计生工作连续21年完成省市下达计划,被评为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县。“六五”普法全面启动。社会治安综治水平不断提高。信访条例和接访处置机制全面落实,群众诉求得到妥善处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更加广泛开展。成立了全省首个“草根网站”党团组织,强化民间社会网络舆论的引导,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和优越的发展环境,县委、县政府又提出“十二五”期间“二三四五”奋斗目标,即:两个突破、三个翻番、四个提升、五大基础工程,从而确保经济实力保持全省山区县领先水平,力争进入福建经济实力十强县,努力让上杭老区山更青、水更绿、人民更安康。

【字幕】“两个突破”:县域城市和中心城镇建设取得突破,力争城镇化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大力提高城镇化水平,城市人口达到15万人以上;铜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有色金属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三个翻番”: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2010年翻一番。“四个提升”: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打造全国金铜产业生产加工基地、海西建筑产业基地、海西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海西旅游休闲基地。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提升县域城市品位,规划新“杭川十景”,建设十大组团,力争2015年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5平方公里。提升民生质量,大幅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五大工程”:加快推进公路建设、铁路建设、城乡安居工程建设、城乡防洪规划建设、城乡电力设施建设。

秋水长天好时节,潮平风正再扬帆。在胡锦涛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指引下,今后,上杭老区人民还将继续满怀信心,凝心聚力,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大力弘扬古田会议精神和福建精神,着力打造国家级生态县、文化强县、教育强县、优秀旅游县和平安和谐县,在壮大总量、提升质量,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奋勇前行,努力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上杭,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中国高端配音网提供各类政府部门解说词,欢迎进入网站查阅。

第二篇:黔西南州党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纪实

黔西南州党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纪实

近年来,黔西南坚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创先争优为载体,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加强发展型党组织建设,全面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为实现全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推动发展的堡垒

2010年4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冷洞村考察指导抗旱救灾时指出:冷洞村的实践彰显了一种“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精神,这就是贵州精神。这种精神比创造的财富还要宝贵、还要长远,无论是抗旱救灾,还是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都需要这种精神。

冷洞村党支部带领村民艰苦奋斗、智斗旱魔、绝地逢生的感人事迹,是黔西南州加强发展型党组织建设促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黔西南州坚持抓好基层、打牢基础,着力在夯实党的执政根基上下功夫,在“四创一抓”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为探索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模式,促进跨省移民库区的稳定与和谐发展,黔西南州打破地域界限,创造性地在与广西交界的册亨县双江镇平华村建立了黔桂跨省区域尾沟平华联合党总支部委员会。利用网上e支部、远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外出务工党员的联系,在广东佛山建立了外出务工党员“流动型”党组织。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等模式,全州实现了非公经济党组织组建的全覆盖。兴义市东风联合党总支书记杨出波感慨地说:“通过联合党总支发挥的作用,10家企业已为社会新增就业岗位2200余个,解决了2200余人的就业问题。”

全州各级党委还抓好村级班子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筑起了新农村建设的坚强堡垒。在坚持标准和程序选好班子、配齐配强村常务干部的基础上,对村常务干部实行目标绩效管理,目前全州村常务干部年均报酬已达9697.33元,村常务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

近年来,黔西南州分13期对全州5132名村(社区)常务干部、大学生村官开展了“五千村官进大学”轮训工作。组织全州440个一类贫困村、122个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赴江苏华西考察学习。组织全州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乡(镇)长和街道办主任等500余人赴山东寿光进行农业产业化培训。

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黔西南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共承诺办理实事85041件,兑现81551件。党员干部共承诺办理实事98141件,兑现86551件,用一片真心换取了群众的一片真情。结合“四帮四促”、“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和干部驻村活动,州县两级共派出工作队1233支、1214名驻点干部,深入到全州136个乡(镇、街道)、1097个村、117个社区、382个企业开展挂帮联系工作,实现了挂帮工作的全覆盖。目前,联系部门和挂帮干部共帮助基层解决困难和问题4600多个,协调帮扶资金8000多万元。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推动发展的旗帜

“党员干部是抗洪救灾的主心骨,他们深入抗洪救灾第一线,靠前指挥,紧急行动,以实际行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以实际行动创先争优,扎实高效地做好应急处置工作,保证了我们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住处,一户不少、一人不漏”;“危急时刻真正体会到了党员„主心骨‟的作用,有党在,灾后重建不是难事”……时间虽过去近一年,但这些出自去年遭遇“6.06”特大洪灾的望谟灾民口中的话,在记者的脑海里仍记忆犹新。

在黔西南州,无论发生什么自然灾害,首先挺身而出的便是咱们的党员,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党员干部奋勇当先的身影。

去年6月6日凌晨1时许,望谟县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后,黔西南州广大党员干部迅速深入到抗洪抢险救灾第一线,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在这次突如其来的洪灾中,人们永远也不会忘记3张年轻的面孔,他们是打易镇派出所的党员民警向翔、何会洋、刘克庄。在灾害袭来时,3人不顾个人安危,在带领村民撤离到安全地点时,却被涛涛巨浪卷入洪流,他们以对祖国和人民无限的忠诚和热爱,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此举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的高度赞扬。2011年6月22日,李源潮同志在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简报》第1210期上作出重要批示:“贵州省共产党员在抗洪抢险救灾一线创先争优的事迹很感人,请注意作为共产党员先进模范作用的典型事例积极宣传。”

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处处也有党员示范在先。近年来,黔西南州把“党员创业带富工程”作为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州、县两级共拿出1000多万元基金,支持和鼓励有能力的党员带头创办种植、养殖、加工、贸易、服务等项目。目前,全州先后有993个行政村,共计2万余人参与到“党员创业致富”工程中,共实施贴息帮扶项目175户,项目帮扶305个,已带富群众5922户20717人。

一个干部就是一个推动发展的标杆

“要不是州里加大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出台办法从村干部中公选乡(镇)领导干部,我今天可能也还只是一个村干部,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居然变成了现实,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真是好……”谈起这些,2010年通过公开选拔现任安龙县海子乡副乡长的邱南淞十分感激。

当年,黔西南州专门拿出6个乡(镇)党政副职职位,采取州、县联合公选方式,打破身份界限,面向村(居)党组织书记、主任选拔,原安龙县普坪镇乐汪村主任邱南淞,就是通过公选进入乡(镇)领导班子的村干部之一。如今,他和其他公选的领导干部,各自分管的工作都抓得有声有色,成为公选干部的一个标杆,深受群众称赞。

近年来,黔西南州认真贯彻执行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发展型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亮点频频闪现。2007年面向全州公开选拔了22名35岁以下副县级领导干部;2009年从全州132个乡(镇、街道)240名党政正职中采取“两考一推”方式,科学设置民主推荐分值,引入乡(镇)党政正职任职和乡(镇)类别加分政策,公开选拔了13名干部到州直机关担任副县级领导职务;2010年采取州、县联合公选方式,选拔10名副县级领导干部、33名乡科级领导干部。同时还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

公务员、定向招录乡镇公务员试点工作。

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方式,黔西南州也进行不断探索。2009年8月,该以公开推荐方式,产生20名正县级干部提名人选,并初步探索形成“公开推荐产生提名人选+民主推荐产生考察对象+组织考察产生拟任人选”的“两推一考”选拔模式;2010年和2011年,采取州委常委会成员和州人大常委会主任、州政协主席无记名投票推荐方式,分别产生1名县级政府正职提名人选、3名县级党委正职差额提名人选;2010年8月,召开州委全委会,推荐产生2名州直单位正县级领导干部提名人选。此外,该州还对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进行了安排部署。2007年以来研究确定县处级正职后备干部80名,县处级副职后备干部386名,全州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

万事德为先,从2007年12月开始,州委组织部在全面总结近年来该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探索干部德的评价标准和考察办法,制定出台了《关于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推行以察德为主要内容的深度考察方法的意见》和六个配套文件,并在州、县、乡换届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一个人才就是一个推动发展的动力

“省直单位曾高薪来„挖‟过我,但一想到每年州委、州政府都组织人员看望慰问我,并按时发给省管专家经费补贴,2010年还给了我10万元的科研经费,帮助我解决了妻子的调动问题,现在还出台高层次人才津贴实施办法,这么好的待遇,这么好的优惠条件,我怎能离开生我养我的故乡……”谈起为何一直坚守黔西南、服务黔西南的感想时,集“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贵州省科技兴农人才奖获得者,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贵州省„五四‟青年奖章,贵州省省管专家、省政府津贴专家”于一身的州农科所副所长、研究员石明感触颇深。

黔西南州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从实际出发,围绕人才的培养、开发、引进和使用等,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配套制度,开辟了育才、留才、引才、聚才的新天地。

制定出台的《黔西南州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全州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创新活力人才队伍的目标,提出了加大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和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六大重点人才工程。去年5月,全州各县(市)、州直有关工作部门完成了人才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基本形成了上下衔接、左右沟通、相互配套、覆盖全州的人才发展规划体系。

根据今年1月出台的《黔西南州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暂行)》和《黔西南州高层次人才津贴实施办法(暂行)》,对引进“外才”和用好“内才”都制定了特殊的优惠条件。在引进多层次、多学科的紧缺人才和急需人才方面,采取“行业引进”、“项目引进”、“产业引进”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各类人才陆续“云集”金州。目前,已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柔性引进9名博士到州、县(市)水利局挂职服务;从各高校毕业生中引进28名研究生到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州委党校从事教育工作;32名专家到州人民医院受聘,其中博士学位12名、硕士学位4名;从内蒙古、河北省、河南省引进草地生态畜牧专业研究生3名,为“晴隆模式”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人才支持。

一个制度就是一个推动发展的保障

“我们对一些不符合村情发展的制度进行了废除,对一些不适应发展需要但又不可废除的制度进行了修改完善,现在我们的《村规民约》由2009年前的24条增加到27条,按制度办事,条条管用,村民心服口服,所以我们村的发展才不受阻碍……”兴义丰都街道办丰都村党支部书记彭佐书道出他的“管理经”。

2009年,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期间,黔西南州着力在“敢破、善立”和“立后即行、行之有效”上下功夫,对制度进行“废、改、立”,优化了科学发展的软环境。此项工作得到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的批示,也推动了全州制度建设向纵深推进,出台了一些科学合理、具体实在、切实可行的制度。

黔西南州着力从构建体制机制入手,围绕近年来全州在矿区、景区、库区、工业园区和机关党的建设中取得的新成效、积累的新经验、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认真开展专题调研后,于2009年12月出台了《关于创新矿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实施方案》、《关于创新风景旅游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实施方案》、《关于创新移民库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实施方案》、《关于创新工业园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实施方案》、《关于创新机关党建工作的实施方案》,与州委已经出台的“1+7”文件相配套,统一体例,形成“1+7+5”的长效机制文件体系。“五个长效机制文件”具有较强的前瞻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州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010年12月,随着《关于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推行以察德为主要内容的深度考察方法的意见》和《领导干部德的专项测评制度(试行)》、《领导干部完成重大任务、应对重大事件专项考核办法(试行)》、《领导干部社会评价信息收集办法(试行)》、《考察对象廉政报告制度(试行)》、《领导干部德的综合分析评价办法(试行)》、《干部考察员选拔和管理制度(试行)》等一系列制度的制定出台,黔西南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科学化水平得以提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

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2011年,全州财政总收入完成81.5亿元,为预算的117.6%,同比增长41.12%,增收23.7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2亿元,增长48%;生产总值完成375亿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55元,增长16.5%。

面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在新的起点和新的征程上,黔西南州正以崭新的面貌、昂扬的斗志,踏浪争流,扬帆远航。

第三篇:《经济社会发展纪实》解说词

**县位于武威市东南部,辖9镇10乡1个街道办事处,251个行政村,总人口39.5万人,总面积5287平方公里,是**走廊东端的门户。县城南面的**峡山石突兀,地势险要,为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冲,自古就有“金关银锁”和“驿路通三辅,峡门控五凉”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金瓜银豆”的童话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留下了杨门女将12寡妇挥泪跳崖的传说和红军西路军血战祁连的悲壮历史,也见证着勤劳智慧的**人民努力建设美好家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历程。

(推出片名):《**门户**新貌——**县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翻开千年丝路文明史册,**悠久的历史清晰可见。**“开源从汉始,辟土自初唐”,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汉武帝时在这里置苍松县,明代设**守御千户所,清代改为**县,沿用至今。

千百年来,先民们用智慧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县境内百余处文物保护点,千余件馆藏文物,较为典型的有仰韶、马家窑、齐家、沙井等文化类型,及汉代青铜器、唐代鎏金佛、宋元瓷器等珍贵文物,以明清水陆画及《甘珠尔》大藏经最为著名。生动地反映了**历史上社会生产发展的盛况,也为考证**文明提供了极其珍贵的依据。

**境内自然人文景观荟萃。地处县境东南的昌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仅是世界上距沙漠最近的原始次生林带,也是著名的道教圣地,有“西北小武当”的美誉;长达300多公里的汉明古长城,至今雄风犹在;南部山区的香林寺、石门山、寺洼台等地苍松翠柏,甘泉凛冽,鲜花争妍,是理想的旅游避暑胜地。以黄羊川十八景为主的“金色弧线”精品旅游线路深具开发潜力。

世界闻名的千乡万才国际会议中心,座落在风景秀丽的黄羊川龙背山脚下,可承办各类国际性学术会议,提供住宿、餐饮、旅游等服务,具备软件开发、人文旅游、生态农业、职能培训四大职能,五星级标准的设施,国际水准的服务和与世界同步的网络资讯条件,吸引着国内外各界人士,体验用网络消除数码科技带来的落差,感受“以校领乡、远程雇用”的工作模式。中国黄羊川——网络城乡基地,构筑起人类文明跨越工业时代、直接进入信息时代的伟大梦想。

1994年建成的景电二期引黄灌溉工程, 提水高度 602米,干渠总长100公里,灌溉面积50万亩,以流量大、扬程高、多梯级而被誉为“中华之最”。

**人民以战天斗地精神谱写的这一壮丽诗篇,使三十万亩荒漠变良田,十五万移民稳定解决了温饱,甩掉了贫困的帽子,翻开了**农业发展史的崭新一页。

马路滩林场,总面积约28万亩,是新兴的高新农业区,国家级万亩节水高效农业综合开发基地,全国农业旅游aaa 级旅游景区,甘肃省风沙灾害防治工程中心试验示范基地,各种模式的治沙样板。先进的滴灌技术,独特的生态效益,显著的经济效益,集沙漠风光、西部民俗、治沙景观、狩猎娱乐为一体的马路滩沙漠生态旅游园区,吸引着大量的中外游客,被称为“沙漠金盆”。在这里,可以尽情领略西部山水之美,感受远逝的历史遗韵,欣赏蓬勃兴起的**旅游,透视西部开发的辉煌。

**县境内交通便利,有良好的区位优势。312国道和兰新铁路纵穿南北,308省道、十条路和干武铁路横贯东西,县乡道路四通八达,形成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

**地势南高北低,山、川、沙地形由南向北梯次分布,区域类别既有二阴山区、浅山干旱区,又有河灌区、井灌区和高扬程引黄灌溉区,自然地理特征和农业生产结构酷似甘肃的一个缩影。

横亘县境南部的祁连山,为全县提供了较为丰实的水资源。加之充足的光热资源、多样的地理条件,使**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也为**的物产打上绿色食品的标志。

以玉米、瓜菜为主的作物制种面积达43万亩,是**地区主要的制种区;

优质小麦面积达20万亩、加工型玉米、淀粉洋芋面积均达8万亩;

以日光温室、拱棚为主的反季节蔬菜和以芹菜、辣椒为主的蔬菜面积达3.5万亩,产量在10万吨以上;

近年来,**县大力发展特色高效优势产业,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现代农业发展步伐逐步加快。以日光温室、暖棚养畜和拱型温棚为主的设施农业,以马铃薯全膜垄侧栽培和玉米全膜覆盖为主的旱作农业,以农村沼气建设和秸秆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的循环农业迅速壮大,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品质优良的啤酒大麦种植面积达8万亩,年产量25万吨,是全省重要的优质大麦生产基地;

至2008年底,已建成日光温室6430亩,形成了南部山区人参果、食用菌,井河灌区蔬菜、林果,黄灌区茄果类蔬菜的区域特色。

南部山区2009年马铃薯种植达24万亩,在大旱之年保障

极品小厮修真记 八荒诛魔录 网游之机械狙击手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新疆和硕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政通人和促发展 龙驹故乡万象新

新疆和硕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天山网讯(记者叶剑 特约记者贺洪亮 通讯员班文杰报道)这是一片大开发的热土,这是一群勤劳的人们,这是一座美丽的城镇,这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和硕不但因它作为东归英雄史诗的“先锋”而名垂青史(系蒙古和硕特部落名,意为“先遣部队”),也因为曾经腾空而起的蘑菇云让中国挺直了脊梁,更因今天的富足、和谐、文明、美丽而闻名遐迩。徜徉于今天和硕的街头,宽阔整洁的柏油路、苍松翠柏和各色花卉不时映入眼帘,热闹的商铺集市让人流连忘返,一座座富有现代气息的建筑鳞次栉比,一座新兴的县城正在崛地而起。二十年前和硕“土路一条街,百步一个县”的景象将再也一去不返了。

过去的几年,和硕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各种严峻挑战和考验,齐心协力、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预计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6亿元,较2007年增长50.5%,年均增长10.8%;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03亿元,较2007年增长121%,年均增长21.9%;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8亿元,年均增长16.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38元,较2007年增加3748元,年均增长14.3%。

惠农政策纷出台 农村经济快发展

2007年以来,和硕县连续出台了扶持葡萄、设施农业、高新节水、牧民扶贫搬迁等支农惠农政策,在县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每年安排1500万元以上资金投入“三农”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粮食实现连年丰产丰收,“退白扩红”成效明显。棉花面积由2007年的31.8万亩下调到20万亩左右,工业番茄、辣椒面积由3万亩左右增加到10万亩以上。新增葡萄面积5.9万亩,累计达9万亩。设施农业面积达到2.43万亩。规模化养殖和动物疫病防疫水平进一步提高,生猪和蛋禽养殖业初具规模。预计年末牲畜存栏21.2万头(只),出栏 19.2万头(只)。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蓬勃发展,农牧民合作组织达到70个,培育农牧民经纪人467名。农牧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98915万千瓦,比2007年增长36%。“工业强县”战略施 新型工业迈新阶

近年来,和硕县通过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依托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非金属矿产开发业。葡萄酒加工企业发展到7家,加工能力增加到2.3万吨。番茄酱、辣椒酱加工能力达到3.65万吨。石材加工企业逐步整合升级,石材企业搬迁顺利实施,石材加工能力达100万平方米,较2007年增加60万平方米。工业园区设施逐步完善,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34家企业入驻园区。2007年以来,累计完成招商引资项目44个,实现招商引资额18.59亿元。预计2011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55亿元,工业总产值5.7亿元,较2007年分别增长7.1 %和50%。完善基础提服务 第三产业稳步增

和硕县通过不断完善各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和功能,景区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编制完成了马兰军博园红色旅游项目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并列入国家红色旅游项目第二批名录。通过各类旅游宣传促销活动,以金沙滩为主的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今年预计全县接待游客2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00万元,较2007年分别增长18%和21%。商贸服务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全县私营企业发展到208家,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578户。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进一步改善,成立了惠农担保公司和汇鑫小额贷款公司。截至2011年7月,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4.7亿元,贷款余额6.4亿元。保险、邮电、通迅等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大改建 城乡面貌焕然新

2007年以来,和硕县共争取各类项目325个,累计完成投资18.28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68.2%。城镇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县城污水处理厂、葡萄公园、博物馆、第二中学、“双语”幼儿园等一批重点工程投入使用;高标准开发建设了祥瑞小区;完善了红石小区、龙驹小区、花园小区、建鑫小区的基础设施;石材大道、325省道县城段、解放路、龙驹四巷路改扩建等全面完成,形成了“三纵七横”的城镇道路新格局;实施了气化工程,3000余户城镇居民使用上清洁能源。2007年以来,累计修建防渗渠道129公里,完成高新节水灌溉面积32万亩,建设农村公路386公里,新增农村沼气用户6650户;开通了县城至各乡镇公交车,解决了农牧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007年以来,民生支出占全县财政总支出的59%;累计发放涉农补贴资金7800万元,补贴农户26824户次。累计建设经济适用房1252套,廉租住房425套。启动实施了棚户区改造工程,新建和改造安居富民房6096户,解决了8900人饮水安全问题;高标准实施了牧民扶贫搬迁一、二期工程,搬迁牧民280户、1177人。

文教卫保齐发展 社会事业迈大步

几年来,和硕县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两基”通过国家验收,“双语”教育深入推进,城乡教育资源有效整合,办学条件明显改善。2007年以来,累计投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8036万元,新建了县第二中学、特吾里克镇双语幼儿园、县第一中学多功能教室、苏哈特乡中心学校,实施了乌什塔拉乡、曲惠乡、塔哈其乡“双语”幼儿园建设。2011年,全县高考上线率达91.1%。累计实施科技重点项目13个,投入科技三项经费1660万元,顺利通过了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城乡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新建、改造7所乡镇卫生院和24个标准化村(社区)卫生室,全县新增1000余万元医疗设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认真实施“东风工程”和“农家书屋”工程,六乡一镇文化站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认真落实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和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全面推进“少生快富”工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2‰以内。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扎实推进,广播综合覆盖率达94.2%,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2.6%。认真落实各项就业政策,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2007年以来,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800余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公益性岗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64名,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和“4050”人员动态清零。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五大险种参保人数达3万余人。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3%。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全面启动,残疾人事业不断进步,老龄工作取得新进展,各族人民群众基本权利和困难弱势群体生活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维护大局保稳定 执政为民收实效

多年来,和硕县一直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广泛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三个离不开”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日益巩固。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充分发挥宗教人士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积极作用。大力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集中整治工作,预防和打击了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不断加强信访工作,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专项整治活动,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上保持平稳。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全面加强。始终坚持加快推进法治政府、服务政府、高效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着力提高政府执行力、服务力和公信力。坚持依法行政,“五五”普法任务顺利完成。进一步规范依法行政行为,自觉接受县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坚持依法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县政协通报工作,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累计办理人大代表议案7件,建议批评和意见324件;政协委员提案438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幅精简行政审批事项,行政审批和许可事项从2007年的660项减少到229项,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坚持廉洁从政,抓好政府班子廉洁自律,认真落实廉政建设“一岗双责”,扎实开展政府系统廉政教育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和纠正部门行业不正之风工作成效明显。2007年以来,国防教育、双拥共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果,先后荣获“自治区平安县”、“自治区双拥模范县”等荣誉称号。

开局之年万象新 后发赶超兴和硕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和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后发赶超的攻坚时期。能否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迈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实步伐;能否构建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支撑;能否有效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新一届政府面临的任务艰巨、困难和问题突出,面对的考验严峻。随着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和新一轮援疆工作的开展,为和硕县科学跨越、后发赶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为今后五年工作规划了宏伟的蓝图,该县各族干部群众将紧紧抓住各种有利条件,直面应对各种挑战,全力破解各类难题,努力推进和硕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以富民强县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以葡萄酒酿造、番茄辣椒加工、石材加工、方解石造纸、工业硅新材料制造五大产业体系开发为支撑,以和硕经济开发区为平台,以建设中国优质葡萄酒和硕产区、新疆重要的石材基地、新疆工业硅新材料基地、全州重要的红色产业基地为重点,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为抓手,不断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效能,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到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25亿元(现价),年均增长10%以上;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5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0%以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000元,年均增长10%以上;万元GDP能耗下降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6‰以内;城镇化率达到55%以上;五年累计新增就业5000人以上。

回首过去,我们感慨万千;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把握现在,我们勇往直前,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和硕县7万余名各族干部群众将乘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东风,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振奋的精神,团结一心,抢抓机遇,奋发图强,为开创和硕富民强县的新局面,推进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经济社会发展巡礼电视专题片脚本

经济社会发展巡礼电视专题片脚本

发布时间:2010-3-19 18:39:27 游览量:2

32本文由配音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 http:///

1996年,地级宿迁市挂牌成立,年轻的城市,为苏北振兴和突破而生。双流成为其重要成员之一。

“加快发展、善待百姓,科学发展、造福百姓”。97万双流儿女,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用勤劳的双手编织振兴梦想,用坚实的脚步迈向全面小康,演绎出一串串逆境奋起的精彩音符,谱写了一篇篇劈波前行的铿锵乐章。

古老的年轮,青春的印记。

从汉时泗水王国,到“西有铜山,东有双流”之辉煌;从戴上“四顶落后帽子”,到四年跃升10位;从“全省倒数第二”,到“提前实现六年振兴”,沿循这条发展轨迹,我们丈量着这座城市的兴衰沉浮,看到了双流人求变革新的热切渴望。

乘着苏北振兴东风,面对宿迁突破良机,双流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97万干群破 改革坚冰,除稳定积弊,谋发展大略,求富民良策,2003年确立了“一年倍增、二年翻番、三年赶超”的竞争策略,2004年制订了“用6年时间县域综合实力跃升10位”的“六年振兴”规划。

数年磨一剑,创造新奇迹。怀着重铸辉煌、再展雄风梦想,凭藉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利器,双流人迈上了持续赶超、倍增发展的振兴坦途。连续三年的百项实事,汇聚成500个工业项目、100个城市重点工程;连续四年的倍增速度,成就了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持续翻番,(字幕: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全省财政收入增收表彰单位、首批江苏省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市综合目标考核先进、市招商引资先进集体、农业产业化“八大创建”一等奖)一系列殊荣接踵而至,跃升10位的“六年振兴”目标提前2年顺利实现。2008年7月,省委巡视组莅泗巡视期间,对双流县委和党政一把手的测评结果为“三个100%”。

三大主导产业,缔造新兴制造业基地传奇

实施新兴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打造长三角、淮海经济区“两区”绿色产业基地。双流牢牢把握新型工业化第一方略,通过大项目“双百会战”这

个载体,同心构筑起企业集聚、产业集群新高地。

“在转移中扩张、扩张中提升、提升中做强”,双流把“引建大项目,做强大产业”作为工业突破的头道工序,倾力推进支柱产业提档升级、新兴产业扎堆集聚。4000万件套成衣、100万纺锭织成华东新纺都,4亿支节能灯照亮华东电光源产业基地,200万立方米精深木业奠定淮海经济区木业走廊地位,中国东部鞋都打造渐入佳境,电子、电工、小家电等“三电”项目蜂拥而至,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崭露现实模样。

服务决定招商成败。双流人坚定地恪守着“招商引资从企业投产才真正开始”、“为企业服务就是为百姓服务”、“招工就是招商”等服务理念,一支支招商精兵南下北上,一组组帮办强将倾力亲为,“区事区办”、挂钩帮办、驻厂服务模式,赢得广大客商交口称赞。“2008年浙商最具投资潜力城市”的殊荣,是双流“金牌”服务的生动注解,也把世人的目光聚焦到了这里。

聆听项目建设的隆隆机声,作为城市副中心的经济开发区在快速长高变大。442家落户企业,69个亿元以上项目,15.8平方公里建成区,超200亿投资,一组组数据如锦上添花般传递着冉冉升腾的希望;木业园区、上海纺织城、吴江工业园等特色专业园星罗棋布,生物质发电、污水处理厂、物流市场群等生产服务设施鳞次栉比,布局“苏北一流开发区”的重要砝码愈益增多。

四大兴城计划,引领中等工贸生态城市变迁

以工兴城、以贸兴城、以文兴城、以水兴城“四大兴城”计划,清晰地勾勒出双流人建“城”与造“市”的路线图;城东工贸新城、城北文化新城、城西泗水古城、城南生态名城“四城联动”开发,描绘着双流城市的生长模型。

围绕40平方公里、30万人口的现代化中等工贸生态城市目标,双流加快实施“北扩东延”、“四城联动”战略,建成区面积四年扩大了3倍,城区人口实现了倍增,城市化率与绿化覆盖率分别提高到38.6%、39.5%,“泗水古国、意杨之乡、新兴纺都、生态家园”城市魅力日益彰显。

以“造城”理念集聚开发合力。总规、控详规、概念性规划新鲜出炉,招商引资、老城改造、“腾笼换鸟”,频频拉开城市开发建设大幕,BT、BOT、TOT等“市场运作”方式,吸引数十家地产商抢滩登陆„„细算开发投入已超百亿,抬头但见城区塔

吊林立,一派如火如荼的景象跃然眼前。

实现“居者有其屋”,全面推行“三得”、“五个一”为民、“安居就业”工程,建群众买得起的安置房、经适房和廉租房;实行高价位拆迁补偿,拆迁价格高于同类地区。双流初步建立起了多层次住房供应保障体系,实现了老城改造与新区开发的“联袂”并进。(字幕:全县年房屋拆迁面积均在50万平方米以上、年开工商品房超过160万平方米,累计建成低价房70万平方米)

着眼完善城市功能、扮靓城市形象,双流按照“三精”、“三化”要求,先行启动了京杭运河双流港、宿淮铁路双流站、运河一号桥重建等项目; 建起了“两城一院”、生态公园、市民广场和城市森林公园等一大批公共设施;金三角国际家居广场、丰泰环球机电商贸城、农产品交易研发中心等8大类专业市场,顺利投入运营,一幅景美、宜居、业兴的和美画面由此铺展。

三新开发工程,成就都市型安全农产品基地嬗变

构建服务长三角、淮海经济区“两区”绿色安全农产品基地,抓住省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契机,以新农业、新村貌、新农民 “三新”目标为“针”,用资源开发、康居示范、创业富民“三大工程”为“线”,双流人串起了新农村建设的粒粒珠玑。

60万亩林地和60万亩水面资源开发、“四带十区”高效农业规模化风起云涌,在“公司基地一体化”模式强劲助推下,江苏雨润、苏食集团等龙头企业慕名而至,“乐口福”食用菌、鸿丰果蔬等生产基地拔地而起,首届高效农产品展销会应运而生,全省高效农业建设先进县、全省高效渔业规模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接二连三花落双流,打造第二个“中国寿光”的梦想正在逐步化为现实。

全面推行依托产业、基地、商贸、功能、开发集聚等“五种模式”,和平、邵道等康居示范村和农民集中居住点初具规模。

伴随农村党员干部“三年创业规划”深入实施,252名村党支部书记个个是“双强”,百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人人有项目,在“三来一加”、“两后双百”、“三就三百”工程的带动下,仅经济开发区就吸纳就业6万人。

9月1日投入使用的宿迁轻纺职业学院,拥有在校生5000余人,在打造 “苏北一流职教品牌” 的执着中确立了清晰坐标。

名冠“两区”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平原森林景区、中国杨树博物馆,新整建的泗水河、泗塘河、葛东河风光带,成为休闲好去处;两届中国杨树节和杨树产业博览会、四站全国摩托车越野锦标赛、中国•双流生态农产品展销会成功举办,各项社会事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魅力恒久远,发展无止境。今天的泗水大地,科学发展春潮涌动,和谐之花次第开放。坐拥“两区”结点之利,凭借“双轮”驱动战略,站在历史新起点上的双流,正和着科学发展观的节拍,紧扣攻坚大项目主旋律,向着“重振淮北工业强县雄风、加快跻身苏北第一方阵”高歌猛进,昂首向前„„

下载2011年党建经济社会发展纪实电视专题片脚本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党建经济社会发展纪实电视专题片脚本.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党建脚本

    积跬步行千里巍峨的群山、碧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淳朴的民风,这如诗如画的美景描述着长哨营满族乡悠久的底蕴、诉说着她的人杰地灵。长哨营满族乡地处北京市北部深山区,距怀......

    2013年饶阳县经济社会发展纪实范文合集

    生态立县绿色崛起 ——2013年饶阳县经济社会发展纪实这里是红色老区,九曲滹沱西流东逝奔腾不息;这里是绿色饶阳,希望田野瓜红豆绿满目生机。 2013,项目主导,农业转型,城建突围,文化......

    安徽濉溪县刘桥镇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安徽濉溪县刘桥镇经济社会发展纪实人民网濉溪9月20日电(记者杨坤 通讯员刘浩)跻身“全国文明村镇”行列,荣膺“安徽省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试点镇......

    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油榨街道党工委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工作总结南明党建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2008-12-12 责任编辑: 阅读次数: 3722P 提升......

    公司年底总结电视片制作脚本

    水务运营公司电视专题片《走向辉煌》脚本 【出总片头 【画面:红旗飘飘、喜报频传、旭日东升、巨轮破浪等画面。 ·旁白·红旗猎猎舞东风,捷报频传伴我行; 激情满怀求发展,水务航......

    经济社会发展

    伯乡4村“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开展 的三年规划及2014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重点: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建宣传片脚本

    飞出字幕:这是一群服务发展的忠诚卫士这是一支保卫安全的战斗集体这是一曲浩然巴渝的蓝盾壮歌 2000年,涪陵检验检疫局成立. 画面:鲜红的党旗映衬……飞出字幕: 为党旗增辉添彩......

    党建视频脚本

    持之以恒抓党建 凝心聚力促发展 XXX集团党委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途径,以党工团“一体化”建设为抓手,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凝聚群团强大合力,促进企业健康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