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徽濉溪县刘桥镇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安徽濉溪县刘桥镇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人民网濉溪9月20日电(记者杨坤 通讯员刘浩)跻身“全国文明村镇”行列,荣膺“安徽省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试点镇”称号,塌陷搬迁安置新区建设模式更是得到了省市县相关领导的高度评价„„近年来,位于皖豫交界处、濉溪县最西部的刘桥镇,发展势头强劲,亮点可圈可点。
与濉溪县其他乡镇相比,前些年的刘桥,情况相对“复杂”。这种“复杂”,更多地体现在辖有刘桥一矿、恒源煤电两座大型国有煤矿上。此话一点儿不假:有矿,就意味着要挖煤、会塌陷,而这其中就会涉及塌陷区居民的安置及失地农民的再就业等问题。更显“复杂”的是,部分村干部思想保守,甚至还有不作为、违纪违法现象时有发生。
去年,新一届刘桥镇领导班子齐齐亮相后,着力破解历史遗留难题,全面消除不利于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顽疾,有效扭转了发展滞后、管理混乱的局面。与此同时,坚持科学发展、民生为先,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拥戴。
“两委”顺利换届——
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氛围
高嗓门,语速快,不抽烟,衣着朴素„„这是张敬民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
历任濉溪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孙疃镇党委书记等职务的张敬民,于2011年3月接过组织上的一纸调令,走马上任濉溪县刘桥镇党委书记。随后,同时兼任该镇人大主席。
“人心不齐,事业就没法开展。”上任不久的张敬民,敏锐地意识到刘桥镇村级干部队伍问题重重:村级班子整体素质不高,个别村存在干部不作为现象,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两委班子关系不协调。更为严重的是,部分村干部利用塌陷区征迁大肆敛财,已严重违纪违法,影响恶劣。
“这些现象都是多年来的遗留问题,而且很多村干部‘后台’很硬,要想改变,难度太大。”采访中,一位老党员对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说道。
幸好,政法系统出身的张敬民敢于碰硬,“只要是在其位不谋其政、损害群众利益的,我们要坚决把他们驱逐出村干部队伍。”去年,刘桥镇党委换届前夕,镇委多次召开党委会分析研究村级班子现状,结合党员评议、群众走访、实绩考察等方式,对村两委班子进行摸底考察,抽调人员赴班子不团结、不健全的村,扫清换届障碍。同时,注重倾听群众呼声,充分尊重民意,全程监控换届工作,确保换届质量。
通过换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108人,有近二分之一是新面孔,在该镇17个村中,书记换了6个,村主任换了7个,使得一大批对党忠诚、热爱基层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强、处事公正、办事公道、年富力强、一心一意为群众谋利益的优秀人才进入到村领导班子,大大提高了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和工作水平。
塌陷区居民安置——
为美好乡村建设注入源源不断活力
9月伊始,履新不久的淮北市委书记肖超英轻车简从,来到位于濉溪县最西部的刘桥镇,考察该镇塌陷搬迁安置新区建设情况,对这一新型搬迁模式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刘桥镇为工矿型、近郊型城镇,境内坐落刘桥一矿、恒源煤电两大国有煤矿和新源热电公司,由于近年来采煤速度过快,造成该镇塌陷搬迁村庄长期以来处于“未搬先塌”的状态。为解决这一问题,自2011年以来,该镇采用整个安置区统建的方式,搬迁群众不需要个人筹资,便可分配到人均30㎡的住房。
张敬民告诉记者,安置工程分四期进行,一期工程占地面积81.5亩,规划居住户数480户,人口约1536人;二期工程占地面积约72亩,规划居住户数660户,人口约2112人;三期工程占地面积270亩,规划居住户数约1400户,人口约5000人;四期工程目前正在规划设计中。
在刘桥镇塌陷搬迁安置区一期,一排排新式楼房已经基本建成,这些楼房采用五层加阁楼及地下室的建设模式,同时配套建设有商业区、仓库、公厕等设施,既照顾到了农民储藏农机器具、粮食的需要,也方便了日常起居。据悉,到今年底,一期工程搬迁群众将全部入住,二期工程将在2013年3月份实现入住,三期工程将在2013年6月实
现入住,四期工程已于今年7月份开工建设。
刘桥镇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美好乡村建设,采取新型搬迁模式,由镇政府统一建设多层住宅小区,既加快了搬迁进度,提升了农民生活品质,减轻农民建房的经济负担,又节约了大量土地。这一首创的塌陷搬迁安置新区建设模式得到了住建部和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相关领导的高度评价。
培育“小老板”——
镇域经济迎来蓬勃发展“春天”
9月19日下午,濉溪县“小老板”培育工程巡回演讲报告会在刘桥镇政府会议室内举行。整个会场座无虚席,300余人竖耳聆听“小老板”的创业感言,收获颇多。
去年以来,刘桥镇为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全民创业进程,通过实施小老板培育工程,用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全镇农民逐步走上致富路。张敬民告诉记者,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小老板培育工程的实施要求,该镇结合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加强领导责任制的落实。在工作推进中,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抓住外出农民工返乡等各种有利时机,大力宣传全民创业知识和扶持政策,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对于有创业意愿而又缺乏技能和信息的创业农民来说,如何提高创业能力并获取创业信息是最需解决的问题。
刘桥镇健全小老板培育创业信息库,在下辖的17个行政村设立了创业平台,并指定一名村干部为创业就业信息员。镇委、镇政府有
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创业培训活动,先后在留古村、彭楼村开办养殖、种植培训班,在镇农校开办经商、服务行业培训班。为增强农民创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该镇还开展了“访致富能人、问增收途径”活动,一年来先后走访小康户、致富户、经济能人18户,收集各类致富信息36条,为有创业意愿的农民提供了实实在 在的帮助。
“这两年俺搞养殖可没少费劲,要技术没技术,要资金没资金。现在好了,镇里不仅派技术人员定期指导,还帮俺办了5万元的贴息贷款,解决了俺的大难题呀。”看着自己渐成规模的蛋品加工厂,刘桥镇关帝庙村村民张新高兴地对记者说。
截至目前,刘桥镇已涌现出黄庄养鸽场、嫦娥玉兔场、肉牛养殖场等一批农民创办企业,小老板培育工程初见成效。随着小老板培育工程的不断推进,刘桥镇今年围绕产业发展,确定了培训各类创业人员500人、培育小老板340人、安置就业3400人、实现增加值1800万元、推荐创业项目180个的目标。
发展成果惠及群众——
让更多老人老有所依安享晚年
如何做好农村孤寡老人供养工作,使“五保”老人安度晚年?濉溪县刘桥镇在实践中回答了这一当前农村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把孤寡老人供养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刘桥镇敬老院住着75位“五保”老人,步入其中,记者看到的是院内环境优美,集体食堂、娱乐室、洗衣室、保健室等设施齐全。在走廊里,记者见到老人张如申、何德远正一起下棋,当问到他们“生
活在敬老院好不好”时,两位老人异口同声地说:“这里像家一样,咋不好?”陈翠兰老太太已80多岁高龄,正接受医护人员测量血压。记者问老人生活可习惯,老人满意地说:“在敬老院有吃有穿,看病不花钱,我一个老婆子够知足了。”
为把敬老院建成一个温馨的大家庭,院长吕春峰跑遍了县内外敬老院,学人之长并结合自身特点,将严格的刚性管理和宽松的弹性自由相结合。他告诉记者,这些“五保”老人长期生活在农村洒脱惯了,有的对进敬老院有顾虑,怕受不了制度约束。
说到这,陪同采访的刘桥镇社保所所长杨永向记者介绍:“有位叫吕成俊的老人长期和侄儿生活在一起,视侄如子,身体渐渐不行了,我动员他进敬老院,老人起先不同意连声说受不了那么多规矩。”杨永解释说敬老院是高度自由的,只要履行请假手续,可以经常回家。就这样,老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入了院。果然,恋家的老人每年两季都可以回家帮侄子干农活,老人也渐渐地习惯了这里的生活。
张敬民告诉记者,为了让老人居住得更加舒适温馨,该镇还多方面、多渠道积极筹集资金,让全社会都来参与支持敬老院建设,关注关怀“五保”老人的生活状况。今年4月,刘桥镇投资900多万元新建的占地27亩、建筑面积5700平方米的敬老院二期工程已破土动工,计划于今年10月建成使用,可再接收260名“五保”老人入住。到那时,刘桥镇绝大多数“五保”老人们都可住进敬老院,不用再为老来无依而担忧。
第二篇:《经济社会发展纪实》解说词
**县位于武威市东南部,辖9镇10乡1个街道办事处,251个行政村,总人口39.5万人,总面积5287平方公里,是**走廊东端的门户。县城南面的**峡山石突兀,地势险要,为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冲,自古就有“金关银锁”和“驿路通三辅,峡门控五凉”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金瓜银豆”的童话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留下了杨门女将12寡妇挥泪跳崖的传说和红军西路军血战祁连的悲壮历史,也见证着勤劳智慧的**人民努力建设美好家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历程。
(推出片名):《**门户**新貌——**县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翻开千年丝路文明史册,**悠久的历史清晰可见。**“开源从汉始,辟土自初唐”,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汉武帝时在这里置苍松县,明代设**守御千户所,清代改为**县,沿用至今。
千百年来,先民们用智慧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县境内百余处文物保护点,千余件馆藏文物,较为典型的有仰韶、马家窑、齐家、沙井等文化类型,及汉代青铜器、唐代鎏金佛、宋元瓷器等珍贵文物,以明清水陆画及《甘珠尔》大藏经最为著名。生动地反映了**历史上社会生产发展的盛况,也为考证**文明提供了极其珍贵的依据。
**境内自然人文景观荟萃。地处县境东南的昌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仅是世界上距沙漠最近的原始次生林带,也是著名的道教圣地,有“西北小武当”的美誉;长达300多公里的汉明古长城,至今雄风犹在;南部山区的香林寺、石门山、寺洼台等地苍松翠柏,甘泉凛冽,鲜花争妍,是理想的旅游避暑胜地。以黄羊川十八景为主的“金色弧线”精品旅游线路深具开发潜力。
世界闻名的千乡万才国际会议中心,座落在风景秀丽的黄羊川龙背山脚下,可承办各类国际性学术会议,提供住宿、餐饮、旅游等服务,具备软件开发、人文旅游、生态农业、职能培训四大职能,五星级标准的设施,国际水准的服务和与世界同步的网络资讯条件,吸引着国内外各界人士,体验用网络消除数码科技带来的落差,感受“以校领乡、远程雇用”的工作模式。中国黄羊川——网络城乡基地,构筑起人类文明跨越工业时代、直接进入信息时代的伟大梦想。
1994年建成的景电二期引黄灌溉工程, 提水高度 602米,干渠总长100公里,灌溉面积50万亩,以流量大、扬程高、多梯级而被誉为“中华之最”。
**人民以战天斗地精神谱写的这一壮丽诗篇,使三十万亩荒漠变良田,十五万移民稳定解决了温饱,甩掉了贫困的帽子,翻开了**农业发展史的崭新一页。
马路滩林场,总面积约28万亩,是新兴的高新农业区,国家级万亩节水高效农业综合开发基地,全国农业旅游aaa 级旅游景区,甘肃省风沙灾害防治工程中心试验示范基地,各种模式的治沙样板。先进的滴灌技术,独特的生态效益,显著的经济效益,集沙漠风光、西部民俗、治沙景观、狩猎娱乐为一体的马路滩沙漠生态旅游园区,吸引着大量的中外游客,被称为“沙漠金盆”。在这里,可以尽情领略西部山水之美,感受远逝的历史遗韵,欣赏蓬勃兴起的**旅游,透视西部开发的辉煌。
**县境内交通便利,有良好的区位优势。312国道和兰新铁路纵穿南北,308省道、十条路和干武铁路横贯东西,县乡道路四通八达,形成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
**地势南高北低,山、川、沙地形由南向北梯次分布,区域类别既有二阴山区、浅山干旱区,又有河灌区、井灌区和高扬程引黄灌溉区,自然地理特征和农业生产结构酷似甘肃的一个缩影。
横亘县境南部的祁连山,为全县提供了较为丰实的水资源。加之充足的光热资源、多样的地理条件,使**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也为**的物产打上绿色食品的标志。
以玉米、瓜菜为主的作物制种面积达43万亩,是**地区主要的制种区;
优质小麦面积达20万亩、加工型玉米、淀粉洋芋面积均达8万亩;
以日光温室、拱棚为主的反季节蔬菜和以芹菜、辣椒为主的蔬菜面积达3.5万亩,产量在10万吨以上;
近年来,**县大力发展特色高效优势产业,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现代农业发展步伐逐步加快。以日光温室、暖棚养畜和拱型温棚为主的设施农业,以马铃薯全膜垄侧栽培和玉米全膜覆盖为主的旱作农业,以农村沼气建设和秸秆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的循环农业迅速壮大,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品质优良的啤酒大麦种植面积达8万亩,年产量25万吨,是全省重要的优质大麦生产基地;
至2008年底,已建成日光温室6430亩,形成了南部山区人参果、食用菌,井河灌区蔬菜、林果,黄灌区茄果类蔬菜的区域特色。
南部山区2009年马铃薯种植达24万亩,在大旱之年保障
极品小厮修真记 八荒诛魔录 网游之机械狙击手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2013年饶阳县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生态立县绿色崛起
——2013年饶阳县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这里是红色老区,九曲滹沱西流东逝奔腾不息;这里是绿色饶阳,希望田野瓜红豆绿满目生机。
2013,项目主导,农业转型,城建突围,文化提升成为这里的最强音,举生态旗走特色路科学发展跨越赶超促进饶阳绿色崛起。
项目主导:一体双翼振翅飞
工业兴则县域强,县域强则百姓富。
工业发展需要项目来支撑。2013年,工业基础薄弱的饶阳,建园区上项目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
以经济开发区为主体,以经济开发区西区和北官庄创业基地为两翼的一体双翼发展模式成为2013饶阳工业建设的新格局。坚持高质量“筑巢”。规划兴建物流园、机械装备园、纺织工业园、食品加工园和文化产业园五大板块,启动实施经济开发区路网建设、饶安路西段管网工程、北官庄创业基地西区开发,加快推进餐饮住宿、休闲娱乐、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建设,有效提升了吸引力和承载力。
坚持高标准“引凤”。实施绿色招商,是饶阳项目建设的亮点,生态环保是首要准入门槛。今年年内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6个,总投资235亿元。投资10亿元的坤辉二期、北京新发地农产品物流园、交建集团冷链物流市场、投资20亿元的江苏雨润冷链综合 1
体、投资38亿元的启盛纺织园以及大北农饲料、通昊板材、康氏金属等一批业内领先、技术先进的项目都是绿色产业,“一体双翼”型的绿色工业正在拉动饶阳工业经济振翅腾飞扶摇千里。
农业转型:四轮驱动添动力
如果把快速发展的饶阳比作一列不断提速的列车,那么现代农业则是这列车的重要引擎,而以基地带动、项目拉动、组织推动、品牌促动为内容的四轮驱动则为这台列车提供了巨大动力。
坚持基地带动,按照“沿路开发、成方连片”的思路,在大广高速、正港线、肃临线、滹沱河北堤打造出四条蔬菜产业带,年内启动建设3000亩以上规模化产业基地10个,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设施蔬菜播种面积达到30万亩,设施葡萄种植面积达到8.9万亩,实现了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全省第一、设施葡萄种植面积全国第一。
坚持项目拉动,规划建设了占地100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年内先后引进农业化项目59个,总投资达到185亿元,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被列入《河北省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将成为衡水独一无
二、全省屈指可数的农业类循环经济产业园。
坚持组织推动,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县级蔬菜行业发展联合总社,初步构建起标准化与质量追溯、市场营销、信息收集发布、品牌策划推广、技术服务五大体系,全年新增农业专业合作社132家,总数达到487家,先后与京津18家大型超市签订合作协议,每天有200多吨饶阳蔬菜带着露水进京,挟着芳香入户,日销售量位居全省蔬菜产业示范县前列。
坚持品牌促动。通过向科技创新要品牌、向质量监管要品牌、向宣传推介要品牌,有16个蔬菜新品种根植沃土;有8.4万亩土地升值为生防基地;“设施葡萄优质高效清洁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通过国家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星火项目验收;中国设施葡萄研究所落户乡里;“前菜后菌”复式温室填补国内空白;绿色有机认证达到34个质量保底;成功举办的“走进京南第一大菜园——饶阳”大型媒体采风引来无冕之王,“中国〃饶阳葡萄蔬菜节暨全国设施葡萄研讨会”叫响 “两个第一”,绿色农业、现代农业成为饶阳的金字招牌。
城建突围:生态宜居秀色美
打开饶阳大门,扑面而来的是清新的风,映入眼帘的是绿色的景。
绿色生态同样体现在饶阳的城市建设上。小县大县城、进档上水平,按照这样的城市建设思路,饶阳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以生态理念引领城市化建设。
聘请专业机构,对县城总体规划进行调优设计,本着“以城聚业、以业兴城”的思路,将经济开发区纳入县城规划区,在大广高速连接线两侧规划了县城新区,把整体框架拉大到63平方公里。
水域景观、路桥配套、污水治理、绿化亮化、房地产开发全
面起步;环城绿廊、东外环建设、北出口改造等16项城建重点工程破土动工,15个城区休憩园、5条环城林带、7条城区绿化带满目春色;全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沱阳公园将全面启动,官亭音乐小镇、尹村蔬菜小镇、五公商贸小镇各具特色。
天赐饶阳秀色美,一方美景万家安。天蓝水绿气净路平,饶阳人在优美的环境中安居乐业其乐融融。
文化提升:风生水起势头劲
文化资源丰富的饶阳,文化产业既独具魅力特色,又具有绿色低碳的广阔前景。
乐器、青铜、内画是饶阳文化产业的三张亮丽名片,围绕这三大产业建设的三大园区也初具规模。集民族乐器研发、制作、销售、展览于一体、总投资22亿元、占地600亩的中国〃饶阳民族乐器文化产业园,一期工程已经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北方最大的民族乐器产业基地;
具有青铜铸造、青铜文化、休闲旅游、工艺研发等多重功能、总投资3.2亿元的华日青铜文化产业园主体工程已经完工,被中央美院、清华美院确定为学生创作实习基地,是国内唯一的青铜艺术产业园;
总投资5亿元的华星内画产业园,囊括内画艺术传承中心、内画艺术家工作室群落、内画展览厅等多个板块,目前规划设计与征地工作已经完成;
红色老区沉淀出浓郁的红色文化。规划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的耿长锁纪念馆重建工程,现主体框架已经封顶,预计明年开馆。电视连续剧《耿长锁》正在筹拍,“红色老区、绿色饶阳”为主题的摄影征集、书法比赛正在进行。
更令人振奋的是2013年饶阳县跨入了“河北省文化产业十强县”的行列,历史文化、产业文化、英模文化,饶阳的文化“软实力”已逐步转变成发展的“硬资源”,成为支撑提速发展的饶阳之魂。
民生为本:造福百姓创和谐
百业俱兴,民生为本。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饶阳县在财力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将可用财力向民生项目倾斜,围绕教育、卫生、安居、出行等民生热点,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民生工程。
我们走近城镇居民,390套保障性安居住房让他们居有定所;我们走近农民,454套危房改造让他们脸上写满笑意;我们走近孩子,新建的12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向他们张开双臂;我们走近老人,新建的医院病房楼、门诊楼,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首批“全国敬老文明号”的县中心敬老院让他们老有所医、老有所养。
我们走进农村,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各具风格的文化墙,房前屋后整齐清洁,街头巷尾干净通畅,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的成果写在老百姓的笑脸上,乐在老百姓的心里头。
2013年,饶阳代表全市接受了省提升办的督导检查,得到了省市领导的一致好评。
浩浩荡荡八面来风,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意气风发的饶阳人民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精神,沉下心,鼓足劲,埋头干,在这块充满活力和生机的绿色土地上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
第四篇:新疆和硕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政通人和促发展 龙驹故乡万象新
新疆和硕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天山网讯(记者叶剑 特约记者贺洪亮 通讯员班文杰报道)这是一片大开发的热土,这是一群勤劳的人们,这是一座美丽的城镇,这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和硕不但因它作为东归英雄史诗的“先锋”而名垂青史(系蒙古和硕特部落名,意为“先遣部队”),也因为曾经腾空而起的蘑菇云让中国挺直了脊梁,更因今天的富足、和谐、文明、美丽而闻名遐迩。徜徉于今天和硕的街头,宽阔整洁的柏油路、苍松翠柏和各色花卉不时映入眼帘,热闹的商铺集市让人流连忘返,一座座富有现代气息的建筑鳞次栉比,一座新兴的县城正在崛地而起。二十年前和硕“土路一条街,百步一个县”的景象将再也一去不返了。
过去的几年,和硕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各种严峻挑战和考验,齐心协力、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预计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6亿元,较2007年增长50.5%,年均增长10.8%;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03亿元,较2007年增长121%,年均增长21.9%;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8亿元,年均增长16.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38元,较2007年增加3748元,年均增长14.3%。
惠农政策纷出台 农村经济快发展
2007年以来,和硕县连续出台了扶持葡萄、设施农业、高新节水、牧民扶贫搬迁等支农惠农政策,在县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每年安排1500万元以上资金投入“三农”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粮食实现连年丰产丰收,“退白扩红”成效明显。棉花面积由2007年的31.8万亩下调到20万亩左右,工业番茄、辣椒面积由3万亩左右增加到10万亩以上。新增葡萄面积5.9万亩,累计达9万亩。设施农业面积达到2.43万亩。规模化养殖和动物疫病防疫水平进一步提高,生猪和蛋禽养殖业初具规模。预计年末牲畜存栏21.2万头(只),出栏 19.2万头(只)。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蓬勃发展,农牧民合作组织达到70个,培育农牧民经纪人467名。农牧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98915万千瓦,比2007年增长36%。“工业强县”战略施 新型工业迈新阶
近年来,和硕县通过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依托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非金属矿产开发业。葡萄酒加工企业发展到7家,加工能力增加到2.3万吨。番茄酱、辣椒酱加工能力达到3.65万吨。石材加工企业逐步整合升级,石材企业搬迁顺利实施,石材加工能力达100万平方米,较2007年增加60万平方米。工业园区设施逐步完善,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34家企业入驻园区。2007年以来,累计完成招商引资项目44个,实现招商引资额18.59亿元。预计2011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55亿元,工业总产值5.7亿元,较2007年分别增长7.1 %和50%。完善基础提服务 第三产业稳步增
和硕县通过不断完善各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和功能,景区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编制完成了马兰军博园红色旅游项目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并列入国家红色旅游项目第二批名录。通过各类旅游宣传促销活动,以金沙滩为主的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今年预计全县接待游客2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00万元,较2007年分别增长18%和21%。商贸服务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全县私营企业发展到208家,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578户。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进一步改善,成立了惠农担保公司和汇鑫小额贷款公司。截至2011年7月,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4.7亿元,贷款余额6.4亿元。保险、邮电、通迅等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大改建 城乡面貌焕然新
2007年以来,和硕县共争取各类项目325个,累计完成投资18.28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68.2%。城镇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县城污水处理厂、葡萄公园、博物馆、第二中学、“双语”幼儿园等一批重点工程投入使用;高标准开发建设了祥瑞小区;完善了红石小区、龙驹小区、花园小区、建鑫小区的基础设施;石材大道、325省道县城段、解放路、龙驹四巷路改扩建等全面完成,形成了“三纵七横”的城镇道路新格局;实施了气化工程,3000余户城镇居民使用上清洁能源。2007年以来,累计修建防渗渠道129公里,完成高新节水灌溉面积32万亩,建设农村公路386公里,新增农村沼气用户6650户;开通了县城至各乡镇公交车,解决了农牧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007年以来,民生支出占全县财政总支出的59%;累计发放涉农补贴资金7800万元,补贴农户26824户次。累计建设经济适用房1252套,廉租住房425套。启动实施了棚户区改造工程,新建和改造安居富民房6096户,解决了8900人饮水安全问题;高标准实施了牧民扶贫搬迁一、二期工程,搬迁牧民280户、1177人。
文教卫保齐发展 社会事业迈大步
几年来,和硕县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两基”通过国家验收,“双语”教育深入推进,城乡教育资源有效整合,办学条件明显改善。2007年以来,累计投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8036万元,新建了县第二中学、特吾里克镇双语幼儿园、县第一中学多功能教室、苏哈特乡中心学校,实施了乌什塔拉乡、曲惠乡、塔哈其乡“双语”幼儿园建设。2011年,全县高考上线率达91.1%。累计实施科技重点项目13个,投入科技三项经费1660万元,顺利通过了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城乡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新建、改造7所乡镇卫生院和24个标准化村(社区)卫生室,全县新增1000余万元医疗设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认真实施“东风工程”和“农家书屋”工程,六乡一镇文化站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认真落实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和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全面推进“少生快富”工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2‰以内。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扎实推进,广播综合覆盖率达94.2%,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2.6%。认真落实各项就业政策,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2007年以来,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800余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公益性岗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64名,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和“4050”人员动态清零。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五大险种参保人数达3万余人。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3%。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全面启动,残疾人事业不断进步,老龄工作取得新进展,各族人民群众基本权利和困难弱势群体生活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维护大局保稳定 执政为民收实效
多年来,和硕县一直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广泛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三个离不开”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日益巩固。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充分发挥宗教人士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积极作用。大力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集中整治工作,预防和打击了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不断加强信访工作,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专项整治活动,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上保持平稳。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全面加强。始终坚持加快推进法治政府、服务政府、高效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着力提高政府执行力、服务力和公信力。坚持依法行政,“五五”普法任务顺利完成。进一步规范依法行政行为,自觉接受县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坚持依法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县政协通报工作,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累计办理人大代表议案7件,建议批评和意见324件;政协委员提案438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幅精简行政审批事项,行政审批和许可事项从2007年的660项减少到229项,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坚持廉洁从政,抓好政府班子廉洁自律,认真落实廉政建设“一岗双责”,扎实开展政府系统廉政教育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和纠正部门行业不正之风工作成效明显。2007年以来,国防教育、双拥共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果,先后荣获“自治区平安县”、“自治区双拥模范县”等荣誉称号。
开局之年万象新 后发赶超兴和硕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和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后发赶超的攻坚时期。能否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迈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实步伐;能否构建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支撑;能否有效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新一届政府面临的任务艰巨、困难和问题突出,面对的考验严峻。随着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和新一轮援疆工作的开展,为和硕县科学跨越、后发赶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为今后五年工作规划了宏伟的蓝图,该县各族干部群众将紧紧抓住各种有利条件,直面应对各种挑战,全力破解各类难题,努力推进和硕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以富民强县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以葡萄酒酿造、番茄辣椒加工、石材加工、方解石造纸、工业硅新材料制造五大产业体系开发为支撑,以和硕经济开发区为平台,以建设中国优质葡萄酒和硕产区、新疆重要的石材基地、新疆工业硅新材料基地、全州重要的红色产业基地为重点,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为抓手,不断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效能,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到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25亿元(现价),年均增长10%以上;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5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0%以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000元,年均增长10%以上;万元GDP能耗下降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6‰以内;城镇化率达到55%以上;五年累计新增就业5000人以上。
回首过去,我们感慨万千;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把握现在,我们勇往直前,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和硕县7万余名各族干部群众将乘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东风,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振奋的精神,团结一心,抢抓机遇,奋发图强,为开创和硕富民强县的新局面,推进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温水镇经济和社会发展
温水镇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今年是落实县委、县政府总体发展战略,促进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从影响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及实现我镇经济发展途径的角度出发,认真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和城镇化建设的条件及发展潜力,制定本规划,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简要回顾
去年,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上年计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使全镇的社会生产力、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
1、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2000亩,养殖业健康发展,奶牛、肉牛、生猪生产呈现良好势头,农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其它各业的发展,花卉种植业和家庭养殖业的悄然兴起,已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新特点,为建设生态型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一产业国民生产总值稳中有升。
2、工业经济持续上升。食品加工为基础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成为我镇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
3、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度假、旅游,食品加工园区建设工程,形成了商贸、餐饮的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了消费场所。
4、城镇建设步伐加快,镇容镇貌明显改观。确立了镇区新的建设规划。
5、实施科教兴镇战略,推动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了《科教兴镇意见》,“普九”成果不断巩固,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初步完成,调整后的学校实现了规模办学。
6、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卫生事业发展迅速,镇卫生院医疗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人民的医疗卫生防疫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生育工作完成各项指标,环境保护完成市下达的各项治理任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明显效果。
二、今年工作重点
今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为我镇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从自身发展条件看,我镇已拥有一定经济实力,全镇上下政通人和,积极进取,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具备了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上水平的基本条件。
㈠指导思想和目标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发展为主题,结构调整为主线,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继续贯彻“工业立镇、工业强镇、科教兴镇”战略,突出抓好总量扩张,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对外开放四件大事,把我镇建成以食品加工为主导的现代产业集群区。
㈡主要任务和措施
1、加强设施建设,发展高效农业
随着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在有条件的村通过流转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从事农业的人员要减少到农村总劳力的30%以内。
⑴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继续实施科教兴农,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发展名、特、优、高效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至2012年农业先进技术的覆盖面达到85%,同时继续抓好种、养业的合理布局。搞好奶牛、肉牛、肉鸽、生猪生产和蔬菜种植。在全镇形成以种养大户为龙头的产业格局。
⑵加快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
①五年内集中力量搞好灌溉配套工程,同时鼓励村集体、农户联合建设小型水利设施,购置灌溉工具,形成镇、村、户多级兴办水利的良好局面。
②大力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
2013年,我镇高标准农田面积要达到1万 亩,并在蔬菜种植区发展滴灌、喷灌,发展节水农业。
⑶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种、养结构。
①推动蔬菜的发展。年内计划搞好蔬菜保护地500亩,采取大棚蔬菜种植,发展陆地蔬菜种植2000亩,在有条件的村,引进名、特、优、新菜种,提高科技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
②稳定生猪蛋鸡的生产,发展牛、羊等食草型牲畜,引进优良品种,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发展特种养殖,扩大肉鸽、肉犬、奶牛等的养殖规模,走公司加农户,产、供、销一体化的好路子,满足市场需求。
⑷加强农业服务组织的建设,健全镇村两级农业服务组织。
①搞好农业生产资料服务,满足农民对种子、农药、农膜、化肥的需求,保障供给。
②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农科站结合成人教育推广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种养水平,走“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之路。
2、加快第二产业战略调整,促进乡镇企业扩量增效
⑴加大投入扩大总量。继续实施“工业立镇、工业强镇”战略,每年新建固定资产投入500万元以上企业不少于5个,新建企业中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数量不低于60%,使全镇乡镇企业形成集群化、规模化、系列化。
⑵抓好园区建设,加快农村工业化。建设工业园区是促进结构调整、技术创新,扩大开放的重要条件,我镇工业园区要完成设施建设,实现“七通一平”,要新进一批企业,同时结合现有企业的改扩建,全面启动老企业迁入工程。
⑶搞好工业行业调整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根据我镇名牌、拳头产品较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更少的实际情况,我镇紧紧围绕提高企业素质,按照新技术、大规模、高效益、外向型的努力方向,以行业、产品结构调整为重点,抓好组织机构、布局结构的调整,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产业、产品的技术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乡镇企业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①抓住机遇,搞好城乡工业联合,搞好新形势下的城乡结合,推动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形成新的主导行业和优势产品。
②实施科教兴企和技术创新战略:培育一批以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的乡镇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要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项目和产品。
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耗能高、污染严重的行业和产品要逐步进行调整。对重点耗能的企业要加大改造力度,对浪费能源严重,又不积极采取整改措施的要依法处理,今后新建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节能篇”的编制制度。
⑷健全信息网络改革营销方式:一是抓好新村信息港的网络建设,广辟信息渠道,形成快速灵敏的市场反应机制,扩大市场占有率。
⑸加快引进和培养人才。健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采用各种形式培养、引进用得好、留得住的各类人才,不断提高企业家技术人员和职工的素质。
3、扩大总量,提高质量,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⑴提高设施档次,建设重点项目,重点建设项目是在镇区兴建高档次的大型商场一个,兴建大型超市两个。在镇区拿出较好地段吸引投资,再上一些档次较高的餐饮、美容等服务项目,充分利用交通优势,加大仓储、运输业的投入,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⑵发挥传统优势,发展观光旅游业
利用新村镇的交通和区位优势,有针对性地招商引资,开发一些常年性的旅游项目。
4、科学规划,加快村镇建设步伐
⑴建立现代化的镇村体系格局。村镇建设的目标是逐步形成以镇区为核心,以交通便利的行政村为基础、相互依托、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抓住机遇,加快镇区建设步伐,以房屋改造为主,加快镇区房地产开发力度,不断提高建设标准,在规划设计建设、配套、环境、物业管理等环节上体现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
⑵加快公用设施建设,抓好镇区道路的建设,形成纵横交错、功能完善,宽敞优质的道路交通体系;加强电力配套建设。
5、发展各项事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⑴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着力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和学前教育,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结合社会发展情况,继续调整学校布局,逐步形成合理的学校结构布局。
⑵建立完备的规划生育保障体系和工作机制,倡导新的婚育观和生育文化。
⑶预防为主,全民参与,积极发展卫生事业,坚持做到一村一所,集体办医方向。镇卫生院起到镇级医疗、预防、保健工作的中心管理和枢纽的作用。做好儿童规划免疫接种工作,提高接种质量,做好孕妇、儿童保健工作。
⑷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建设图书室、阅览室、文化活动室、书画展室的文化活动中心。积极推动我镇民间文艺团体、文化活动的开展,努力创造适合镇情的文化模式和高文化含量的社会环境。
⑸积极发展体育事业,结合高档住宅小区的建设,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形成具有不同特色的社区体育活动场所。
⑹发展社会福利、社会养老事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制。注重解决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发展老年事业。
6、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⑴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做好村务公开、厂务公开、政务公开工作,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为人民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社会环境。
⑵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⑶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好工会、共青团、妇女、民兵、预备役等项工作。
7、加强领导,抓好规划的贯彻实施
(1)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发挥调控职能。减少对企业的直接干预,努力为经济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建立政务公开、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公正廉洁的行政管理体制,尽心竭力地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2)认真解决资金问题,抓好重点项目建设。资金是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投资多元化是必然趋势。我们要认真组织资金投入,拓宽融资渠道,建立财政引导、金融支持、企业为主体、社会各界及外商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新格局,确保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发展。
目标是宏伟的,任务是艰巨的。为此,我们要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发扬“团结拼搏、务实创新、抢抓机遇、奋勇争先”精神,真抓实干,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为实现我镇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跨跃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温水镇人民政府
2013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