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纵湖湿地旅游度假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大纵湖湿地旅游度假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致力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加快建设旅游生态新城
——大纵湖湿地旅游度假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盐城大纵湖湿地旅游度假经济区地处盐城市西南边陲,位于盐城、泰州两市结合部,距盐城市区42公里,总面积4301公顷,其中耕地面积999公顷,下辖4个村,2个居委会,人口16434人。
大纵湖旅游度假经济区因其境内的大纵湖是苏北里下河地区最大最深的湖泊而得名。大纵湖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一望无垠的湖荡水面和清澈淳厚的二级水质,湖水清新,透明见底,为国家二级水源保护区;具有保存完好的生态环境,有60多种鸟类品种;湖内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芦苇滩地较为独特。大纵湖旅游度假区不仅风光秀丽,环境怡人,而且有着隽永的人文历史和文化内涵,其中“东晋城宗保子救母”和“二十四孝”之一的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在当地流传着,有明末清初“八大书法家”之一的宋曹,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扬州八怪”之一的清朝书画家郑板桥的踪迹。大纵湖是沿海一块湿地旅游胜地。
规划引领,彰显水乡旅游产业
大纵湖的旅游开发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2004年后,由浙江宁波江南山水公司投资开发大纵湖,首期开发的核心区占地3.5平方公里。经过六年来的开发建设,大纵湖旅游度假区以大纵湖水面为核心、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厚重的苏北里下河文化为底蕴,重点发展特色旅游项目,进一步丰富人文内涵和湖荡景观。根据原有总体规划中“湖荡绿洲、渔家水寨、度假天堂、苏北明珠”的主题定位,基本建成了集镇旅游服务区、水上休闲观光区、湖滨度假娱乐区、湿地生态教育区等四大功能区和30多个景点及设施。在众多景点中,芦荡迷宫、水月观音等在游客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近年来,大纵湖旅游度假经济区以规划引领发展,使名闻遐迩的大纵湖湿地旅游风景区创建成国家AAAA级景区,并被市政府命名为全市首批现代化服务业聚集区。自2004年大纵湖旅游度假区开园以来,已接待游客356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24亿元。
当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盐城定位为江苏沿海特大工商业中心城市,这为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但是,与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形势要求相比,大纵湖景区无论是规模层次、内涵挖掘还是服务设施,都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大纵湖的合理开发被提上议事日程。
2010年6月,区成立了大纵湖风景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将大纵湖旅游开发上升到一个重要层面。指挥部下设招商部、规划建设部、财务部、旅游部和办公室等 5个部室,明确工作任务和时间进度,以会战之势推进景区的开发建设。2010年9月,行政区划调后撤销原大纵湖镇后,以原大纵湖集镇及周边六个村居,成立了滨湖社区,同时挂牌“盐城大纵湖湿地旅游度假经济区”,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大纵湖旅游度假经济区确立“先策划、后规划”的思路,决定修编《大纵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先后赴深圳、浙江、西安等地考察调研,确定香港22东方智业集团南京尔目策划公司编制《大纵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
与此同时,聘请上海同济大学编制《大纵湖东晋古镇规划建设方案》。大纵湖旅游度假经济区坚持规划的高起点,保证了大纵湖的开发建设有一个较高的层次和水平。无论是在策划,还是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大纵湖旅游度假经济区与参与规划编制专家都有一个共识:始终遵循“加强保护、适度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景与发展共融”。
科学发展,建设新型生态集镇
去年,区委、区政府把大纵湖旅游经济区明确为“旅游生态新城”重点建设。为了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加快“旅游生态新城”建设步伐,大纵湖旅游度假经济区按照“四面环水、绿树拥抱、水绿交融、环境优美”的“镇在水中建、水在镇中流”的意境,使集镇建筑风格传承历史、依托文化、观念超前、体现现代,努力建设与旅游度假环境协调、富有区域乡土特色、满足休闲生活需要的个性化中高档民居群,全力打造旅游生态新城。
完善镇区规划。按照区委将社区建成旅游生态新城的要求,将镇区面积由现在的1.6平方公里扩大到3.4平方公里,为此,大纵湖旅游度假经济区对集镇的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和完善,为以后镇区发展以及景观建设奠定基础。东晋古镇开发建设。对东晋城形成的历史和传说进行深度考证和挖掘,规划新建“一河、五区、九岛、十八街”能体现大纵湖水乡特色的东晋古镇。目前,该规划编制工作已全面完成,并得到市、区主要领导充分肯定,正在择址新建。加快镇区建设步伐。今年以来,实现集镇农贸市场整体搬迁,滨湖家园开工建设,进一步亮化了集镇主要街道和步湖路,改善了集镇面貌。加强集镇环境综合整治。按照环境优美的要求,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全面整治集镇环境,新建一座垃圾中转站,落实街道、河流保洁长效机制,明确专人负责;同时进一步亮化、美化集镇主要街道。实现绿化全覆盖。按照“生态走廊”建设要求,通过招引客商,在231省道两侧流转土地近700亩,栽植景观树10万株,步湖路、蟒蛇河、马踏沟等主要通道建成绿化新景观,从而使整个集镇形成“路况整洁、绿树成荫、河水清澈”的新环境,从而彰显灯红柳绿、田园秀美的旅游集镇形象,正一步一步朝着旅游生态新城目标迈进。
回归自然,实施湖泊保护工程
引江入湖工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因围垦养殖,使大纵湖水面锐减,不但影响了湖区行水量,而且上游带来的泥沙在此沉积,致使行水通道逐步淤积,进一步加剧了通道的淤堵状况。大纵湖是盐城市区80万人口的饮用水源头,随着大纵湖河床的提高,水质逐渐恶化,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市区饮用水安全。为了切实改善这一状况,提升大纵湖的行洪能力和市区饮用水质量,大纵湖旅游度假经济区大力实施引江入湖工程,整个工程分三个部分,一是疏浚进口河道(南周河),充分利用现状河槽,以现状河口宽度不变为控制,河线布置沿原老河道中心线,引里下河引江骨干输水中线下官河水源入大纵湖,保持常态活水。二是新开湖区通道。从周范口到蟒蛇河新开一条湖区通道,提高湖内水体置换速度,净化沿湖岸的水体环境,保证蟒蛇河口门水源水质。三是滞涝圩平堤切滩。在蟒蛇河汇流口门处向湖区延伸段平毁部分滞涝圩沿湖圩堤,圩内部分面积清除隔埂,切滩,与湖面形成整体,扩大蟒蛇河口门段自由水面,加大水体的稀释能力,增大水环境容量,保证水源水质。
退渔还湖工程。1980年以来,为了发展经济,大纵湖湖面对外进行承包养殖,鼓励居民发展养殖业,湖区出现了围湖养殖的局面,不但湖面被丝网划成众多方块,湖边近岸地带更是
由人工筑坝进行围垦养殖。既破坏了大纵湖秀丽风光,而且影响了湖区水质。大纵湖水质变化引起高度重视,大纵湖旅游经济区一班人审时度势,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加快推进大纵湖旅游开发和经济发展的同时,切实加强大纵湖生态环境建设,全面综合治理大纵湖,掷地有声提出:从退渔(圩)还湖开始,恢复大纵湖的原始面貌,还大纵湖蓝天碧水!编制了《大纵湖退渔(圩)专项规划》,把综合治理大纵湖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大纵湖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在全面治理大纵湖的过程中,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鹏和市长李强,多次亲临大纵湖实地考察大纵湖综合开发建设工作,与地方干部群众一道商讨大纵湖退渔(圩)还湖的具体措施,鼓励大家力求通过几年努力,使大纵湖重现过去一望无垠、碧波荡漾的自然生态景观,促进大纵湖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大纵湖旅游经济区已与266户养殖户签订了退让协议,签订率达100%,今冬明春将全面实施围网和围垦拆除。
湿地修复工程。近几年来,随着沿湖及周边地区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围湖垦殖、污染排放显著增多,加上治理措施相对滞后,使大纵湖湿地植被以及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因此大幅降低。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大纵湖旅游度假经济区启动湿地修复工程项目。在项目区内主要建设浅滩湿地生态林、水生植物园、鸟类及动物保护区以及重点鸟类、珍稀兽类繁育放养中心和淡水鱼类种质资源库。根据湿地保护的需要,结合生态旅游开发,将现有的旅游度假区进行大面积的植树造林,努力将其建成滨湖森林公园,以发挥其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增加种群数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湿地保护工程建成后,将逐步恢复和改善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和生物多样性,并显著提高湿地系统的水文调节能力,起到减灾护林的作用,同时,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将有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推动湿地生态旅游快速发展。
扬优创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大力发展高效设施渔业。近年来,大纵湖旅游度假经济区按照大力发展高效设施渔业,不断提高农民群众收入水平的总体要求,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打破传统的渔业发展模式,推行微孔管增氧技术,全力实施高效设施渔业发展战略;通过依靠科技优化品种结构,调整养殖模式,高标准、高起点、快速度地发展具备规模化、特色化、生态化的高效设施渔业,鼓励农民从传统养殖向高效生态养殖转变,从“大养蟹”向“养大蟹”转型,做大、做强大纵湖大闸蟹品牌,提高产出率,以品牌优势,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初步形成了传统养殖业向高效设施渔业转型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致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大纵湖旅游度假经济区紧密配合国家4A级大纵湖风景区的开发建设,积极做好旅游观光农业文章,狠抓招商引资,在231省道和步湖路两侧及景区沿线一带打造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带,采取租赁、承包、土地入股等方式,种植名优水果、观光花卉、中药材和香料等经济林木。同时,按照“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通过带领农民外出参观学习、举办科技培训班、引进名、优、新、特新品种等各种形式,引导农民新上高效农业观光项目,迎湖村发展特色农家乐,陈庄、倪杨两村建设花卉、林木观光园,镜湖村发展大棚种植,形成一村一品格局,推动农业产业向观光旅游、休闲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旅游度假区增添新景观。
推进农民转移扩大就业。强化宣传培训工作,引导农民树立新的就业观念和从业理念,树立危机意识,破除“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小农经济意识。今年,已完成再就业培训近
300人,解决就业1300人,组织4次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参加现场就业招聘会活动。与此同时,加快本地产业发展促进劳动力就地转移,充分利用大纵湖的旅游资源,发展农家旅游休闲业,拓展转移渠道;做大做强海王企企业,扩大就业岗位;主动出击,及时收集苏南城市就业用工信息,给需外出务工的农民提供快捷有效的就业信息,促进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
全面发展合作经济组织。近年来,大纵湖旅游度假经济区通过大力扶持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努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以建立健全各类社会化服务体系为重点,在深入开展信息、科技、流通、政策、法规等服务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对农产品行业协会、经济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农民自我服务组织的指导,极大的提高了农民收入。目前,已建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协会26个,带动了全区农民实用技术应用和收入不断提高。
天高湖阔,云淡风轻,大纵湖湿地旅游度假经济区是一颗靓丽的水乡明珠,这是一片令人神往的热土,无处不在涌动着蓬勃的生机与发展的活力!
第二篇:大纵湖旅游度假区水资源保护情况(2011.04.01)
大纵湖旅游度假区水资源保护情况
大纵湖地处盐城市西南边陲,位于盐城、泰州两市结合部,是里下河乃至整个苏北地区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也是盐城市区及周边百万居民生活、生产用水的源头,同时兼有水产养殖、水生植物种植、防汛等多种功能。大纵湖湿地是生物多样性集中和生产力较高的地域,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大纵湖湿地也具有拦截、净化外来污水和调节生态环境的能力。然而,近几年来随着沿湖及周边地区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围湖垦殖、排放污染物显著增多,尤其是未经处理的大量生活、工业用水排入入湖河道,农田化肥、农药大量流入,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极大地增加湖体的污染物质及富营养化水平,导致湿地面积逐年减少,加上治理措施相对滞后,使大纵湖水质总体呈下降趋势,直接影响到周围地区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大纵湖周边及盐城市区居民饮用水的安全,湿地植被以及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因此大幅度降低。至景区开业以来,我司成立了大纵湖旅游度假区湿地生态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由公司总经理任领导小组组长,部门经理担任小组成员,将湿地保护放在公司工作的重中之重。具体措施有:
一、政策措施
我公司在开发和管理时严格执行了《水土保持法》、《盐城市水资源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确保景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不遭破坏。
二、水资源保护管理
1、建立湿地水资源保护区。在景区及其外围保护地带外划定一定范围,作为大纵湖水资源保护区,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包括对植被的保护),保证大纵湖水质符合规定的标准。
2、自然形成和人工建造的流向大纵湖度假区的水体和集雨渠禁止擅自堵截、改变水流方向及排放污染物污染水体。
3、水利部门定期监测大纵湖水资源保护区水资源情况并予通报。
4、环保部门定期监测大纵湖水资源保护区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做到达标排放。
5、禁止向大纵湖排放污染物及污水。大纵湖范围内所有单位、商铺和居民的生产生活污水限期整改,并纳入城市污水排放系统。
6、禁止在大纵湖旅游度假区内擅自养殖和捕杀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采摘水生植物,猎捕陆生、野生动物。
三、建立环境管理体系,规范管理
大纵湖旅游度假区建立了与风景名胜区长远发展相一致的常效的环境管理体系,于2006年被江苏省农林厅批准为首批农业观光园。从而使风景名胜区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保护纳入了系统化、程序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涉及到水资源保护管理而制订的程序有:水污染防治管理程序、资源能源管理程序、水灾应急响应程序、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程序、监测管理程序等。在环境管理体系运作过程中,景区内各经营管理单位和部门层级落实各项职责,严格执行各个程序,不断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项及时整改、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使水资源保护管理落实到日常细致的规范管理中。
四、整治水体污染,改善景区水质
1、大纵湖度假区环湖边缘两个村庄在环村道路整治时完善了渠路相结合的排污渠,彻底改变了村庄污水直排入湖的状况。
2、针对船舶对湖水的污染问题,一方面限制大纵湖内使用燃油船艇数量的增加,同时逐步将游船由二冲程发动机改为四冲程环保动机,把部分船艇改成电瓶船,从而减少污染物排放。
3、将景区范围内的养殖水面调整为不投放饲料养殖的景观娱乐湖泊,只放养适量的水生鱼类和种植水生植物净化水质。
4、计划景区旁建设了一个中型污水处理站,使景区内的污水得到有效处理,达到江苏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一级标准排放。
5、工程措施。我景区内景点道路尽量少用沥青、混凝土等不透水材料,采用花砖、无沙混凝土等透水性较好的材料,以增加降水入渗,减少水流冲刷。景区内河沟,增建小塘坝等拦蓄工程,滞蓄水流,减少洪水下泄。
盐城大纵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2011年4月1日
第三篇:《经济社会发展纪实》解说词
**县位于武威市东南部,辖9镇10乡1个街道办事处,251个行政村,总人口39.5万人,总面积5287平方公里,是**走廊东端的门户。县城南面的**峡山石突兀,地势险要,为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冲,自古就有“金关银锁”和“驿路通三辅,峡门控五凉”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金瓜银豆”的童话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留下了杨门女将12寡妇挥泪跳崖的传说和红军西路军血战祁连的悲壮历史,也见证着勤劳智慧的**人民努力建设美好家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历程。
(推出片名):《**门户**新貌——**县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翻开千年丝路文明史册,**悠久的历史清晰可见。**“开源从汉始,辟土自初唐”,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汉武帝时在这里置苍松县,明代设**守御千户所,清代改为**县,沿用至今。
千百年来,先民们用智慧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县境内百余处文物保护点,千余件馆藏文物,较为典型的有仰韶、马家窑、齐家、沙井等文化类型,及汉代青铜器、唐代鎏金佛、宋元瓷器等珍贵文物,以明清水陆画及《甘珠尔》大藏经最为著名。生动地反映了**历史上社会生产发展的盛况,也为考证**文明提供了极其珍贵的依据。
**境内自然人文景观荟萃。地处县境东南的昌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仅是世界上距沙漠最近的原始次生林带,也是著名的道教圣地,有“西北小武当”的美誉;长达300多公里的汉明古长城,至今雄风犹在;南部山区的香林寺、石门山、寺洼台等地苍松翠柏,甘泉凛冽,鲜花争妍,是理想的旅游避暑胜地。以黄羊川十八景为主的“金色弧线”精品旅游线路深具开发潜力。
世界闻名的千乡万才国际会议中心,座落在风景秀丽的黄羊川龙背山脚下,可承办各类国际性学术会议,提供住宿、餐饮、旅游等服务,具备软件开发、人文旅游、生态农业、职能培训四大职能,五星级标准的设施,国际水准的服务和与世界同步的网络资讯条件,吸引着国内外各界人士,体验用网络消除数码科技带来的落差,感受“以校领乡、远程雇用”的工作模式。中国黄羊川——网络城乡基地,构筑起人类文明跨越工业时代、直接进入信息时代的伟大梦想。
1994年建成的景电二期引黄灌溉工程, 提水高度 602米,干渠总长100公里,灌溉面积50万亩,以流量大、扬程高、多梯级而被誉为“中华之最”。
**人民以战天斗地精神谱写的这一壮丽诗篇,使三十万亩荒漠变良田,十五万移民稳定解决了温饱,甩掉了贫困的帽子,翻开了**农业发展史的崭新一页。
马路滩林场,总面积约28万亩,是新兴的高新农业区,国家级万亩节水高效农业综合开发基地,全国农业旅游aaa 级旅游景区,甘肃省风沙灾害防治工程中心试验示范基地,各种模式的治沙样板。先进的滴灌技术,独特的生态效益,显著的经济效益,集沙漠风光、西部民俗、治沙景观、狩猎娱乐为一体的马路滩沙漠生态旅游园区,吸引着大量的中外游客,被称为“沙漠金盆”。在这里,可以尽情领略西部山水之美,感受远逝的历史遗韵,欣赏蓬勃兴起的**旅游,透视西部开发的辉煌。
**县境内交通便利,有良好的区位优势。312国道和兰新铁路纵穿南北,308省道、十条路和干武铁路横贯东西,县乡道路四通八达,形成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
**地势南高北低,山、川、沙地形由南向北梯次分布,区域类别既有二阴山区、浅山干旱区,又有河灌区、井灌区和高扬程引黄灌溉区,自然地理特征和农业生产结构酷似甘肃的一个缩影。
横亘县境南部的祁连山,为全县提供了较为丰实的水资源。加之充足的光热资源、多样的地理条件,使**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也为**的物产打上绿色食品的标志。
以玉米、瓜菜为主的作物制种面积达43万亩,是**地区主要的制种区;
优质小麦面积达20万亩、加工型玉米、淀粉洋芋面积均达8万亩;
以日光温室、拱棚为主的反季节蔬菜和以芹菜、辣椒为主的蔬菜面积达3.5万亩,产量在10万吨以上;
近年来,**县大力发展特色高效优势产业,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现代农业发展步伐逐步加快。以日光温室、暖棚养畜和拱型温棚为主的设施农业,以马铃薯全膜垄侧栽培和玉米全膜覆盖为主的旱作农业,以农村沼气建设和秸秆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的循环农业迅速壮大,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品质优良的啤酒大麦种植面积达8万亩,年产量25万吨,是全省重要的优质大麦生产基地;
至2008年底,已建成日光温室6430亩,形成了南部山区人参果、食用菌,井河灌区蔬菜、林果,黄灌区茄果类蔬菜的区域特色。
南部山区2009年马铃薯种植达24万亩,在大旱之年保障
极品小厮修真记 八荒诛魔录 网游之机械狙击手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现在
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调研)
前言:
为了更好的让同学们充分的了解到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意义,了解关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个方面的知识,学校特意组织了这次“万民学子下鄱湖,国家战略献智慧”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主题社会实践活动。让同学们下到群众基层,了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关于经济快速发展的切实问题。
时间:
7.23-7.26
概况:
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江西省北部,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四大淡水湖中唯一一个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同时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重要湿地。在未来发展中,鄱阳湖地区既肩负着保护“一湖清水”的重大使命,又承载着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功能。在新的历史时期,从国家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为积极探索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建设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我国大江大湖区域综合开发提供良好示范,特编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在内,国土面积为5.12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30%,人口占江西省50%,经济总量占江西省60%。
正文:
江西提出的“环鄱阳湖城市群”大发展思路,是以该省辖区内的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为核心,环绕湖区有景德镇、九江、南昌、鹰潭、上饶共5个设区市,具有构建城市群的多项有利条件。
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空间范围以南昌为核心,昌九工业走廊为重点,以环湖设区市九江、景德镇、鹰潭为主要支点,环湖高速公路和铁路为轴线,辐射周围50公里左右范围。以县域为单位,大体包括南昌市9县区,九江市10县区,景德镇市4县区,鹰潭3县区,上饶市的鄱阳、余干、万年3县,抚州市的东乡县共30个县市区。这是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的基本区域,从长远发展角度看,可以扩大辐射到上饶、抚州、宜春市的其他部分县市。但近期范围不宜扩大过多,以保证中心城市有足够的经济密度和辐射力。
为了落实学校的“万民学子下鄱湖,国家战略献智慧”的大学生暑假“三下乡”主题社会时间活动。我参加的这次九江市浔阳区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暑期调研活动。通过了这3天的实地调研,我们脚踏实地了走访了解到了当地的一些基础民情,以及当地老百姓对我们讲诉了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结束了这为期3天的实地“三下乡”调研,我感触良多,同时也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国家把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
九江作为环鄱阳湖城市群中的一份子,它的发展坐标又是什么呢?
九江需要进一步发挥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加快临港产业开发,积极发展商贸旅游业,建成赣北区域中心城市、现代化港口旅游城市、区域性物流枢纽和长江沿岸重要工业基地。以九江城区为中心,联动发展瑞昌、沙河、湖口、彭泽沿江城镇板块以及德安、共青、永修、星子、都昌南部城镇板块。
九江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范围内的经济发展中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1、城乡一体化进程缓慢。2008年全国的城镇化率是45.68%,江西的城镇化率是41.36%,鄱阳湖经济区的城镇化率还略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然而城乡一体化是一个现代城市物质、技术、人才及文明向广大农村渗透和传播的过程,是农村不断发展、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是现代新农村全面建成的过程。可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过程中的城乡一体化不是传统的以城市利益为主体、较少考虑农村甚至以牺牲农村为代价的旧的城市化道路,而是统筹城乡发展优势互补共赢的新型城市化之路。城乡一体化发展就是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谋求乡村经济与城市经济协同发展,谋求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乡村居民提供大致均等化的公共服务。
2、环湖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昌九工业走廊的沿湖县经济发展强,而纯临湖的鄱阳湖地区目前经济发展滞后,开发程度偏低,占我市湖岸线2/3的星子、都昌均为省级贫困县。
这2个县的人均生产总值不到全省人均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老百姓缺乏致富手段,外出务工人员比重大。
3、沿湖居民贫困程度高。因血吸虫和捕鱼时间短等因素,沿湖居民相对贫困。
4、鄱阳湖开发保护资金严重不足。为发展生态经济,保护环境,沿湖地区升级替代产业的发展步伐还不快,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严重滞缓。
5、环湖基础设施功能不健全。公路网络不完备。各县内部沿湖地区公路路网不完备且等级差,星子与都昌多宝等地隔湖相望没有公路相连,共青与星子苏家垱公路没有连接。永修至吴城是季节性的过水路。这些都影响当地人员的便捷通行,也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为加强环湖内部经济联系和推动湖区社会经济发展,修建环湖高等级公路势在必行。同时,为了利用水上资源,发展物流业及旅游业,环湖各县要改造和新建货运和客运码头,改造航道,提升水上运输能力。沿湖各县目前还没有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场。
6、沿湖乡镇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都昌县、星子等县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传统农业和渔业占主导地位。
7、沿湖旅游业没有形成整体联动效应。沿湖旅游资源丰富,但因交通条件制约和体制等原因,石钟山、星子温泉、都昌老爷庙和永修古镇吴城、共青城等以湖区为核心的旅游没有形成统一的旅游线路和品牌,综合效应低。湖区水上生态休闲旅游等特色还没有形成。湖区独特的江南沙山旅游有待开发。
8、鄱阳湖人才流失严重,尤其是农村人口结构正在面临着重大转型。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市,农村人口以妇女、儿童和老人为主。劳动力的流失,加之人均占有土地少,耕作农业变得无利可图。伴随着城市化进程,江西农村大量土地处于低产率运作状态。
9、失地农民问题。该是中国城市进程中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城中村”是江西已经城市化的地区城乡二元结构的最后堡垒。
面对如此多的的问题,同时九江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范围内同样有许多可以利用的优势和很大的发展潜力。
1、广域开发条件优越。环鄱阳湖区位于国家主要开发轴长江开发轴和京九开发轴的交汇处,区位优势明显,京九铁路、铜九铁路、昌九、九景高速公路和计划中的九景衢铁路纵横交错。对外通达能力跨上新的层次,区外交通发达。
2、水资源和鱼类资源丰富。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水生物环境,水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3、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由于长期的泥沙淤积作用,形成了土质肥沃的鄱阳湖平原,土壤肥沃,光照充足,耕作条件好。农产品量多质优,是我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生态绿色食品具有明显的优势,粮、棉、油、猪产量一直位居全省前列,形成了许多省优、部优免检产品,注册了一系列著名品牌或商标。多项产品荣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称号。
4、旅游资源丰富。历史上,鄱阳湖是从中原进入江西的要道,对长江流域的经济文化交流起过重要作用和影响,发生在湖区的重大事件、事故传说、名人轶事、民俗风情、湖光山色和候鸟栖息群,都具有宝贵的旅游开发价值。
5、发展水上物流业潜力巨大。鄱阳湖水资源丰富,通江达海,如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工程能实现,将再现鄱阳湖水上运输繁荣。
利用如此之多的有利条件和潜力,省政府已确定了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范围:以环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强化三带,构进四区,构筑高层次的生态经济圈。对应省提出的“三带”和主体功能区建设,从国土开发空间布局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分为内核区域,中核区域和外环区域。内核区域为湖内部水域、湿地,中核区域为沿湖乡镇,外环区域为县城及市(区)等。
构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开发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要以生态为切入点,保护生态环境为着力点,以科学发展为目标,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
相应产业功能定位可为:内核区域以湿地保护、水产业、物流业及观光和文化旅游业为主导,中核区域以现代农业、生态林业、生态休闲旅游业为主导,外环区域以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
产业发展重点:立足于环湖地区的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生态工业、现代物流业和特色生态农业,现代教育产业和历史文化及自然风光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打造新型产业集聚区
工业发展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优化布局,促进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充分利用鄱阳湖区风力资源,湖区有100万千瓦以上的发电风力资源,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发展造船业。坚持工业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格局,大力提高工业在本区经济中的比重,培养工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以工业的发展带动经济的稳步发展。不断完善环湖地区投资环境,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实施支柱产业基地化战略,全面提供工业竞争力。实施中小企业集群化战略,发展特色产业园,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业,商贸会展业、休闲旅游业、文化创意业、金融保险、楼宇经济及服务外包业等现代服务业。
(二)加强宣传,联合做强旅游业
组织精品旅游路线,高规格、高起点建设名山名水名湖名城名村的品牌旅游区。加快湖区旅游景区建设,开发风力发电场、江南独特沙山沙漠风光和水上游乐等新型景区,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建立具有水乡特色的旅游产业体系。力争在九景衢铁路都昌段取名为鄱阳湖站,开设鄱阳湖论坛,加大鄱阳湖宣传力度,同时,争取鄱阳湖博物馆项目落户九江湖区县并启动建设。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效益为核心,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数量型农业向质量、效益型农业转变,加快特色生态农业的发展。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发挥鄱阳湖大型商品粮基地的作用,加快渔业发展。按照全面提升渔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渔业经济的综合竞争力的要求,配套建设水产品加工体系。大力发展经济作物。调整林业经营结构,保护生态公益林,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全面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畜牧业发展。充分发挥草山坡草洲潜力,发展草食家禽养殖。配套建设加工基地,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根据保护生态的要求,大力提倡测土配方施肥、科学用药,减少农业及渔业面源污染。大力实施沙山治理和水土保护工程,植树造林,兴建生态公益林。
对于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社会的和谐发展,我有以下建议:
1、针对鄱阳湖区的特色和建设目标,其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应突出三个方向:工业向生态工业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集约化经营集中,农民向中小城市集中。工业向生态工业园区集中是谋求聚集经济效益的有效路径。城乡一体化以“工业向园区集中”为实施路径的起点,引导产业走集约化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产业聚集过程同时也是人口聚集的过程,是市场购买力聚集的过程,是第三产业市场发育扩张的过程,生态经济区建设将为改善城市产业结构、扩大城市就业机会提供空间依托。引进市场机制,促进农业企业及农业合作社发展,推动土地规模经营,是江西新世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
2、启动环湖高等级公路建设。湖区内部缺乏高等级公路,制约经济发展。为加强湖区内部经济联系,促进沿湖及湖区旅游业发展,环湖高等级公路建设十分必要。
3、启动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鄱阳湖水位不确定,导致干旱及湿地面积减少和影响血吸虫病防控。根据候鸟宜栖息的最佳环境为水位14m左右(吴淞高程),并考虑鱼的回游及生态影响,科学选址,规划生态水利枢纽工程。
4、建议国家和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为保护鄱阳湖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省政府确定了“三带”和四区。沿湖核心部分属生态保护带和生态恢复带,在这一区域,工业项目准入门坎势必高,对这一区域招商引资和工业发展造成影响,同时鄱阳湖上游地区南昌、赣州等地区是工业污染的来源地,保护地区及受益地区的利益关系体之间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同时国家要加大对鄱阳湖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5、加大环境保护支持力度。沿湖各县(区)建立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场,为保护环境,强化工业达标排放,便于集中处理,各县(区)须建立相应的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场。希望国家、省加大对沿湖县(区)污水处理的资金和项目支持力度。
6、充分把握国家政策,促进湖区经济发展。九江享受中部崛起的比照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和修水、都昌、德安三县享受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利用这两个政策平台,提升产业结构,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利用优质油菜基地政策,发展都昌、湖口、彭泽、九江县等县油菜生产。结合省实施“绿色生态江西工程”,争取更多生态县和生态工业园创建项目。
总结:
通过学校组织的这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主题社会活动,是我更深刻的了解到了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去的迫切需要,虽然我现在还只是一个在校大学生,但是我们能用自己的行动来个祖国建言献策,贡献出自己的一点力量。
第五篇:2013年饶阳县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生态立县绿色崛起
——2013年饶阳县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这里是红色老区,九曲滹沱西流东逝奔腾不息;这里是绿色饶阳,希望田野瓜红豆绿满目生机。
2013,项目主导,农业转型,城建突围,文化提升成为这里的最强音,举生态旗走特色路科学发展跨越赶超促进饶阳绿色崛起。
项目主导:一体双翼振翅飞
工业兴则县域强,县域强则百姓富。
工业发展需要项目来支撑。2013年,工业基础薄弱的饶阳,建园区上项目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
以经济开发区为主体,以经济开发区西区和北官庄创业基地为两翼的一体双翼发展模式成为2013饶阳工业建设的新格局。坚持高质量“筑巢”。规划兴建物流园、机械装备园、纺织工业园、食品加工园和文化产业园五大板块,启动实施经济开发区路网建设、饶安路西段管网工程、北官庄创业基地西区开发,加快推进餐饮住宿、休闲娱乐、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建设,有效提升了吸引力和承载力。
坚持高标准“引凤”。实施绿色招商,是饶阳项目建设的亮点,生态环保是首要准入门槛。今年年内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6个,总投资235亿元。投资10亿元的坤辉二期、北京新发地农产品物流园、交建集团冷链物流市场、投资20亿元的江苏雨润冷链综合 1
体、投资38亿元的启盛纺织园以及大北农饲料、通昊板材、康氏金属等一批业内领先、技术先进的项目都是绿色产业,“一体双翼”型的绿色工业正在拉动饶阳工业经济振翅腾飞扶摇千里。
农业转型:四轮驱动添动力
如果把快速发展的饶阳比作一列不断提速的列车,那么现代农业则是这列车的重要引擎,而以基地带动、项目拉动、组织推动、品牌促动为内容的四轮驱动则为这台列车提供了巨大动力。
坚持基地带动,按照“沿路开发、成方连片”的思路,在大广高速、正港线、肃临线、滹沱河北堤打造出四条蔬菜产业带,年内启动建设3000亩以上规模化产业基地10个,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设施蔬菜播种面积达到30万亩,设施葡萄种植面积达到8.9万亩,实现了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全省第一、设施葡萄种植面积全国第一。
坚持项目拉动,规划建设了占地100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年内先后引进农业化项目59个,总投资达到185亿元,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被列入《河北省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将成为衡水独一无
二、全省屈指可数的农业类循环经济产业园。
坚持组织推动,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县级蔬菜行业发展联合总社,初步构建起标准化与质量追溯、市场营销、信息收集发布、品牌策划推广、技术服务五大体系,全年新增农业专业合作社132家,总数达到487家,先后与京津18家大型超市签订合作协议,每天有200多吨饶阳蔬菜带着露水进京,挟着芳香入户,日销售量位居全省蔬菜产业示范县前列。
坚持品牌促动。通过向科技创新要品牌、向质量监管要品牌、向宣传推介要品牌,有16个蔬菜新品种根植沃土;有8.4万亩土地升值为生防基地;“设施葡萄优质高效清洁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通过国家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星火项目验收;中国设施葡萄研究所落户乡里;“前菜后菌”复式温室填补国内空白;绿色有机认证达到34个质量保底;成功举办的“走进京南第一大菜园——饶阳”大型媒体采风引来无冕之王,“中国〃饶阳葡萄蔬菜节暨全国设施葡萄研讨会”叫响 “两个第一”,绿色农业、现代农业成为饶阳的金字招牌。
城建突围:生态宜居秀色美
打开饶阳大门,扑面而来的是清新的风,映入眼帘的是绿色的景。
绿色生态同样体现在饶阳的城市建设上。小县大县城、进档上水平,按照这样的城市建设思路,饶阳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以生态理念引领城市化建设。
聘请专业机构,对县城总体规划进行调优设计,本着“以城聚业、以业兴城”的思路,将经济开发区纳入县城规划区,在大广高速连接线两侧规划了县城新区,把整体框架拉大到63平方公里。
水域景观、路桥配套、污水治理、绿化亮化、房地产开发全
面起步;环城绿廊、东外环建设、北出口改造等16项城建重点工程破土动工,15个城区休憩园、5条环城林带、7条城区绿化带满目春色;全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沱阳公园将全面启动,官亭音乐小镇、尹村蔬菜小镇、五公商贸小镇各具特色。
天赐饶阳秀色美,一方美景万家安。天蓝水绿气净路平,饶阳人在优美的环境中安居乐业其乐融融。
文化提升:风生水起势头劲
文化资源丰富的饶阳,文化产业既独具魅力特色,又具有绿色低碳的广阔前景。
乐器、青铜、内画是饶阳文化产业的三张亮丽名片,围绕这三大产业建设的三大园区也初具规模。集民族乐器研发、制作、销售、展览于一体、总投资22亿元、占地600亩的中国〃饶阳民族乐器文化产业园,一期工程已经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北方最大的民族乐器产业基地;
具有青铜铸造、青铜文化、休闲旅游、工艺研发等多重功能、总投资3.2亿元的华日青铜文化产业园主体工程已经完工,被中央美院、清华美院确定为学生创作实习基地,是国内唯一的青铜艺术产业园;
总投资5亿元的华星内画产业园,囊括内画艺术传承中心、内画艺术家工作室群落、内画展览厅等多个板块,目前规划设计与征地工作已经完成;
红色老区沉淀出浓郁的红色文化。规划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的耿长锁纪念馆重建工程,现主体框架已经封顶,预计明年开馆。电视连续剧《耿长锁》正在筹拍,“红色老区、绿色饶阳”为主题的摄影征集、书法比赛正在进行。
更令人振奋的是2013年饶阳县跨入了“河北省文化产业十强县”的行列,历史文化、产业文化、英模文化,饶阳的文化“软实力”已逐步转变成发展的“硬资源”,成为支撑提速发展的饶阳之魂。
民生为本:造福百姓创和谐
百业俱兴,民生为本。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饶阳县在财力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将可用财力向民生项目倾斜,围绕教育、卫生、安居、出行等民生热点,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民生工程。
我们走近城镇居民,390套保障性安居住房让他们居有定所;我们走近农民,454套危房改造让他们脸上写满笑意;我们走近孩子,新建的12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向他们张开双臂;我们走近老人,新建的医院病房楼、门诊楼,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首批“全国敬老文明号”的县中心敬老院让他们老有所医、老有所养。
我们走进农村,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各具风格的文化墙,房前屋后整齐清洁,街头巷尾干净通畅,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的成果写在老百姓的笑脸上,乐在老百姓的心里头。
2013年,饶阳代表全市接受了省提升办的督导检查,得到了省市领导的一致好评。
浩浩荡荡八面来风,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意气风发的饶阳人民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精神,沉下心,鼓足劲,埋头干,在这块充满活力和生机的绿色土地上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