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举措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2012-2013学年第1学期)论文成绩:
论文题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举措
所在院系: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 2010级自动化 姓 名: 包明明 学 号: 01024081 指导教师: 常卫兵
完成日期: 2012年12月26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举措
【摘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共同愿望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关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构想
要学会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包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解决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以解决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矛盾,坚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以解决全国城乡各阶层以及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矛盾等等。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较易于克服困难,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党和国家较为巩固,较为能够经受风险。
(一)、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以往任何其他社会形态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而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一方面,它不同于封建式的“田园牧歌”,也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更不是现代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另一方面,它也不同于未来的共产主义和谐社会,而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迈向未来共产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阶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的一个治国理想,又是一种治国方略、治国机制,同时也是一种治国结果。
(二)、是要正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这四者是有机统一的,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
(三)、是要正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范畴,两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一)我们党明确提出并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不仅具有必然性,而且具备许多有利条件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治保证。第二,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可以为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等提供更充分的物质保证。第三,在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为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四,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这些又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保证。
(二)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按照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1)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3)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5)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6)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7)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8)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9)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这九条目标和主要任务分别反映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总要求的各个方面,充实和丰富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
党的十七大在提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将上述几个方面的目标和任务进一步概括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人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举措
第一,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只有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第二,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只有完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体制机制,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第三,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只有加强思想文化建设,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第四,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第四、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只有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环境。第五,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只有增强社会团结和活力,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广泛力量。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我们知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得到协调处理,从而推动社会进步;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推动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反对世界霸权主义;有利于推动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国家的安定团结;有利于推动“一国两制”的统一战线,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它适应了我国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次升华,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120年(2)、《正确处理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2006年版(3)、《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版
第二篇:毛概论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毛 概 论 文 《时代的呼唤》之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班级:12动画2班 姓名:肖
艳 学号: 123115053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姓名:肖艳
班级:12动画2班
学号:123115053
摘要:战争的年代李我们渐行渐远,每次回看抗日战争的纪录片,我的心里总有不小的震撼,战争的惨状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所无法体会到的,看着视频中老人们回忆的那个年代的悲惨生活而老泪众横的场景,我的心中一阵酸痛,我们一定不要历史重演,我们要构建一个和谐的世界,人们在和谐发展的环境中安居乐业。
和谐世界是基于中国文化传统的系统观而提出的全球政治伦理,法律与国际关系建设的伟大理念。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以下三点进行详细的论述:1.和谐世界的相关内涵。2.世界上存在有关扰乱和谐的不稳定因素。3.中国为促进和谐世界做出的贡献。
翻译:The war years Li us further away, every time back to see a documentary of Anti Japanese War, my heart is not a small shock, the horrors of war is that we live in a peaceful era cannot feel miserable life, and tears all the crossscene at that time the old memories of watching video, my heart burst pain, we must not repeat, we want to build a harmonious world, people live and work in peace in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environment.The harmonious world is the proposed system Chinese cultural tradition based on the view of global political ethics,law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reat idea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In this article, I will discuss the following three points: 1 the connotation of a harmonious world.2 of the world the existence of unstable factors disturbing theharmony.3 Chines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armonious world.关键词:和谐(harmonious)、构建(build)、内涵(connotation)、贡献(contribution)
一、和谐世界的内涵(The connotation of a harmonious world)
1.和谐世界的提出
自从2005年4月,胡锦涛主席参加雅加达亚非会谈,在讲话中提出亚非国家应“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和平对话、发展繁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同年7月,胡锦涛主席出访俄罗斯,“和谐世界”被写入《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和谐世界”第一次被确认为国与国之间的共识,标志着这一全新的理念逐渐进入国际视野中。
2. 和谐世界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理念是和谐世界的历史文化来源,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整体性。提根基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和”是指和谐、和睦、和平。“和”是天下普遍通行的法则。人们只有用和谐的思维方式,做到“天和”“地和”“人和”的统一才能创造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世界。
3.和谐世界的政治内涵
胡锦涛主席提出和谐世界的理论,不仅仅解决了中国发展的问题,也是建立全球国际政治伦理和国际秩序的指导原则,是站在全球秩序的角度,而非仅仅狭义的站在中国的角度。中国提倡的和谐世界理念才是真正为世界政治体系建设服务的有效理论,自会得到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赞同,实现各国的和谐相处,建立民主的世界,只有不同国家和谐相处,实现国际关系和谐化,才是建设和谐世界,促进人类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关键和前程。
二、世界上扰乱和谐的不稳定因素(Unstable factors disturbing the harmony of the world.)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然而依然存在着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威胁着人类社会和谐地发展,其中不稳定的因素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人类自身的因素和自然因素。
1.人类自身的因素 ①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邓小平提出了“霸权主义是战争的根源”的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战争的理论。超级大国推行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当代世界战争的主要根源。在冷战时期推行霸权主义的是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人权作为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突破口,对发展中国家展开“人权外交”。所以说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障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
② 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是造成世界不稳定因素的重大原因之一。它是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社会目的,通过制造恐怖气氛来引起社会的注意,以威胁有关政府或者社会,特别是无辜平民为目标的各种形式的违法活动,其中最为严重的是2001年美国“9.11”事件中,恐怖分子劫持了四架美国民航飞机,并利用这些飞机为武器,撞击纽约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造成3000多人死亡。我国反对恐怖主义,包括“东突”恐怖势力在内的各种组织形式的恐怖主义。2.自然因素
地球上的自然变异,包括人类活动诱发的自然变异,无时不刻发生的,当这种变异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时,即构成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人类过去、现在、将来所面临最严峻的挑战之一。是构建和谐世界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人类所无法控制和改变的。印度尼西亚海啸造成20多万人死亡,150多万人流离失所。2008年5月21日。中国汶川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自然灾难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无时不刻敲响了警钟。
三、中国为促进和谐世界参与和作出的贡献。(Chinese to promote harmonious world participation and contribution.)
1.面对自然灾难,中国的贡献
当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中国政府总是及时对受害国家给予经济上的援助,同时中国民间也发起一系列的募捐活动,在灾难的现场,飘扬的五星红旗和写着china字样的大本营,使受灾群众看到了希望。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构建世界范围内的和谐社会而不懈努力着。2.中国为世界的稳定发展作出的贡献
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责任和义务为周边的和平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国为帮助亚洲国家摆脱金融危机。中国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不对人民币实行贬值,并通过国际机构和双边援助支持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充分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风范。2001年11月10日,中国正式加入wto,在政治上树立中国守则,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消除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疑虑,从而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在中东问题上,中国致力于维护世界的和平,努力推动建设和谐世界,通过政治谈判建立互信,解决中东问题。中方坚持劝和促谈,积极参与中东问题,通过援助、支持、谈判等方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认真履行和平责任,多次参与中东的维和行动。
在朝鲜六方会谈中,中国始终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原则,反对武力解决朝鲜核问题,树立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在非洲维和行动中,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迄今为止共派出1500人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在协助解决地区冲突和缓解地区紧张局势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constructing the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明确地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概括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的“四位一体”,反映了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反映了我党对执政规律、执政方略的新认识。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共同为完成党的执政目标和执政任务而奋斗的现实要求。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党应该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实事求是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不断地促进社会和谐,体现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目标的统一。必须积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调整社会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积极性,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努力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五、总结(Summary)构建和谐世界是每一位爱好和平的人们心中永远的愿望。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在为实现这个美好的愿望而努力奋斗着。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要树立为和谐社会而奋斗的目标,在和谐世界的构建中发挥自己的能力,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我相信和谐世界离我们并不遥远!
六、参考文献(Reference)
[1]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759页,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
[2]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关论述 党建 2005年第3-4期
[3]建设和谐文化 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刘云山 人民网2006年10月24日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5]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三篇:毛概论文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命题。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长期执政的历史任务出发,并把它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到全党面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十分丰富。胡总书记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所要建立的和谐社会应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现代的、新型的和谐社会。
第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发展活力的社会。社会活力是社会进步、协调、和谐的基础和条件。社会活力不断增强,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社会活力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社会主体的活力,表现为人的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二是作为社会生产和生活直接构成要素和资源的活力,如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的改善,新的知识、思想、文化的形成与创造等;三是社会生产、生活的方式和机制所具有的活力,能够实现社会系统的自我延续、自我调控、自我更新并发挥其功能。这三个层面不可分割、互为前提,统一构成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动力。
第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促进公平和正义的社会。我国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关系的多元化,社会公平问题日益凸显出来。目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公平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以及一些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错综复杂。综合各种因素考虑,一方面,应当继续鼓励人们走勤劳致富、合法致富的路子;另一方面,应当坚决防止那些利用种种非法手段搞歪门邪道的人。同时,还要加强社会调控,让那些能力和条件较差的群体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社会的帮助,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
胡总书记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
我国社会正在飞速发展,肯定了社会民主政治的进步,但是,同样也面领着各种不同利益阶层的整合与分化,因此,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以及他们的利益诉求,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稳定,同样是重中之重。
1首要任务便是在分析与解决我国目前经济社会所面灵的矛盾与问题的同时,还要兼顾各方面不同群众的利益。
加强社会保障制度,保障民主权利的制度,保障法律制度的公平与正义,保障人民财产制度以及收入分配制度的合理化。同时加强社会卫生服务,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积极实施就业政策,保障社会稳定以及社会劳务关系的稳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实施理念,加大教育投入,让更多的孩子上得了学,上的起学。
2.要深入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注入活力。
党的十六大上,明确指出,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政治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做出了积极贡献的人民,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也就是说,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不同的人才在自己的岗位做出积极的努力,散发自己的能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跳动积极性。
3,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最重要的便是营造社会主义经济的和谐,公平和公正。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逐渐进入了一个私有化的道路,偏离了社会主义经济的方向。目前我国经济开始两极分化,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这就成了最大的不和谐因素,我党必须利用政府职能,在众多利益阶层的诉求中,寻找平衡点,整合利益资源与利益阶层,分化两极矛盾,分析并解决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完善社会主义经济,要做到公平,无论私有企业,国有企业,亦或是外资企业,税收的公平化是一个开创新局面的开始。打击并取缔非法收入,调整不合理的收入,改革一些列不平的的经济体制,给广大人民群众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同们应该加大大家腐败群体和灰色收入的力度,解除广大弱势群体的后顾之忧,使他们也可以普遍的,不断地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从而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伟大的事业中。
4,建设和谐的文化素质,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基础,巩固和谐社会。
社会道德是社会共同利益的反应,更是社会文明的标尺。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在道德上的基本标准。构建和谐的社会,人们必须维持正常的生活秩序,总是要遵守一些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秩序,这就是作为和谐基础的社会公德。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而又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依靠于全社会,以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前提下,整合资源,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原有体制中的缺陷,建立人才队伍,营造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主义经济,以此来推进和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这一战略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 到巩固党执政的 社会基础、实 现党执政的历史 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全党同志一定要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自觉承担起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任务。脚踏实地做好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构 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是 我们党坚持 立党为公、执 政为民的必然 要求,是我们党 实现好、维护 好、发展好最广 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党实现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
这要求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 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必须正确认识及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必须抓紧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必须加强社会建设 和管理,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只有把这些工作都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做好了。我们党才能不断增强执政的社会基础.才能更好地实现时代 赋予我们的历史任务。
第四篇:毛概论文《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09阿语1班谭超0816118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摘要: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的新概念。“和谐”成了我国战略机遇期的社会主调。因此,从更深层次的理论上把握“和谐社会”的要点也随即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文将就这两方面做简要的论述。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有多种不同类型。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是稳定有序的社会。这主要是根据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对和谐社会的论述归纳出来的。
从广义和狭义的区别上来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相并列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这是狭义的。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在内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则是广义的。正因为这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既是并列关系,又是包含关系。
从社会学角度界定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对于当代中国来说,和谐社会就是经济和社会、城市和乡村、东中西部不同区域、人和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关系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社会。
同时,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种属性。它应该是一个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社会。也就是说,它是一个能够不断地解放生产力、发展产力的社会;一个消灭了剥削、消除了两极分化,人们能够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等相处、民主协商、自由发展的社会;一个人民群众通过己的辛勤劳动最终走向共同富裕的社会。既然社会和谐是一种属性,它会渗透或体现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领域,它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什么特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其他类型和谐社会的区别,最集中地体现在其特征上。胡锦涛同志
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根本特点。和谐社会就是一个“政通人和、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福利不断提高”的社会。这些特点包括:一是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经济持续增长,人们生活逐步改善;二是社会各阶层人们互相尊重,平等友爱,融洽和谐;三是实行和谐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公平和正义作为核心价值取向,协调各方利益;四是劳动、知识、人才和创造得到尊重,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们素质大大提高,社会充满活力。五是改革择时有序,法制逐步健全,体制机制逐步完善,社会管理规范有序。
三、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正确的原则。《决定》提出了“六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保障公民平等地享受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地改善人民生活,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体现,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面对现实中存在的种种不和谐因素,我们要正视,要清醒,更要采取积极措施,统筹兼顾社会各方面的利益,理顺利益关系,把公平正义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根本尺度,确立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使全体人民共同参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共同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
解决和谐社会问题的关键。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不发展就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为此,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五个统筹”,要转变增长方式,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推进节约、清洁、安全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在发展中实现和谐,在和谐中促进发展。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我们能有今天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得益于改革开放;创造中国更美好的未来,仍然要靠改革开放。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在改革开放、开拓创新中实现和谐。要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建立起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要在改革开放中、在发展中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健康有序发展,实现社会和谐。
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使人民群众和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促进政党、民族、宗教、阶层、海内外同胞关系以及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和保证。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要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坚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建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监督机制。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传播法律知识,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形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自觉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稳定就没有和谐。稳定与否,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而且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总体上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安定有序和国家长治久安。
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事业,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发挥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建、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参考文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第五篇:毛概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辨析题
毛概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辨析题
1.稳定社会就是和谐社会
[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和谐社会并不等于稳定社会。和谐社会必然是稳定社会,但稳定社会不一定是和谐社会。在历史上,有的稳定是以牺牲活力为代价的。和谐社会不是静态的完美,而是动态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继续为更高水平的和谐社会长期奋斗。
3.科学的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4.和谐社会就是利益均衡的社会。
[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者的关系既是前提与保证的关系,也是途径与目标的关系。因为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有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保证科学发展观的真正落实和目标的真正实现。所以二者是统一的。它们都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之中。
4.和谐社会就是利益均衡的社会。
[答案要点] 此说法是不准确的.(1)和谐社会从根本上是要做到利益均衡,这毋庸置疑。由于分配不公、城乡及地区差距大、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导致社会成员之间在利益上不均衡的情况确实需要及时调节。但如果认为和谐社会仅仅是实现这个目标则是片面的。(2)和谐社会除了调节利益关系之外,也包括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的全面进步。只有在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实现有序,整个社会体系都在制度个法律的轨道上运行,才符合和谐社会的主旨。(3)和谐社会还有一层很重要的含义,就是人与自然的。由于 dui 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对环境的肆意破坏,导致能源危机日益严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从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日益受到自然的威胁,这些问题,都应该是和谐社会必然要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