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论文构建社会主义荣辱观

时间:2019-05-12 20:39: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概论文构建社会主义荣辱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概论文构建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一篇:毛概论文构建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要深刻认识“八荣八耻”

1.“八荣八耻”为当代大学生荣辱观的培养提供了新的契机和保障条件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和接班人,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进入新世纪之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的颁布,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纲领性指导同时也为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尤其是荣辱观的培养,提供了新的契机和保障条件。

(1)从大学生成人成才的角度来说,“八荣八耻”与当代大学生渴望成人成才的愿望和目标是一致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包含了追求知识、热爱科学的内容,也包含了在社会中立足和增强竞争力的各种品质要求,与大学生成人成才的愿望和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对于大学生成人成才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2)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说,“八荣八耻”为大学生优良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新的契机。在大学生成人成才过程中,教师和学校的管理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八荣八耻”荣辱观的提出,一方面促进了学校的道德教育,有利于教书育人过程中通过科学规划有效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素质;另一方面,也会对教育者本身的观念和行为产生深刻影响,更好地发挥教育者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作用。

(3)从社会环境的角度来看,“八荣八耻”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大学生成人成才既需要自己的主观努力,同时也要求有一个优良的社会环境。因此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不仅是学校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职责。

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占领大学的思想文化阵地

度重视思想文化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十分重视思想文化战线的工作,毛泽东、邓小平同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曾有过重要的论述。最近,江泽民同志根据新时期我们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也为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文化阵地指明了方向。

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归根结底是由思想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决定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表明,每一次历史性的跨越,都是以先进的思想文化为先导的。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用先进的思想文化之光点燃了近代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熊熊烈火,开创 了近代欧洲的文明历史。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走向新生的划时代开端。历史告诉我们,时代越是向前发展,就越是需要先进的思想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推动。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占领大学的思想文化阵地。先进的理论和优秀的文化,是指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选择、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两个轮子。高校要按照中央要求,大力加强“两课”教育,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占领高校思想理论阵地,切实做到用先进理论武装人。要注重以“热爱祖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勤学笃行、慎思明辨”、“尊师重教”等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观念占领高校思想文化阵地,发挥优秀文化影响人、熏陶人、鼓舞人的作用。

第二篇:社会主义荣辱观(毛概论文)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

【内容提要】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在依据一定的思想道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关于荣辱观念的总和。它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应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引领社会风尚的光辉旗帜。

【关 键 词】

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民族精神、道德规范、和谐社会

【 正 文】

一、正确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

荣或辱不仅是指人们在进行自我评价时产生的自尊或自愧的心理体验,而且是指社会在对人们的思想行为进行评价时形成的褒奖或贬斥。凡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都有自己对于荣与辱的看法和理解。荣辱观是人们在依据一定的思想道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关于荣辱观念的总和。

荣辱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社会、不同阶级的褒贬尺度和荣辱观是不同的,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每个社会集团都有他自己的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回答的是,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胡锦涛同志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为“八荣八耻”,十分精辟,寓意深刻。

“八荣八耻”,贯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正确的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内容上看,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四荣四耻”体现的是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的“五爱”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公民应当承担的义务。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这“三荣三耻”体现的是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公共生活中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一荣一耻”体现的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根本要求。由此可见,“八荣八耻”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应当遵守的基本思想道德规范的高度概括,也是从总体上对社会主义社会主导价值体系的生动表述。

二、是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升华

荣辱观与民族精神和民族传统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也是中华传统伦理学中最基本、最一般的道德范畴。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在两千多年前就 提出了以‘仁”、“义’’为标准的荣辱观;管仲的一句“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更每每为后世道及。我国战国末期的思想家荀子认为,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此后,古人又提出了不少有关荣辱的格言,如“宁可毁人,不可毁誉”,“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立大志者,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等等。这充分说明古代的哲人志士将荣辱放到了与人格同样重要的地位。

在我国传统道德中,荣辱观主要体现在对于辱的认识上,大多数思想家都是通过对耻辱的论述来阐释荣辱观的。孟子最早将“荣”和“辱”作为一对对立的概念来使用。他说:“仁则荣,不仁则辱”。在我国一些古代思想家那里,知耻乃做人之本。朱熹说,人只有“耻于不善”,才能“至于善”。顾炎武进而指出:“四者之中,耻为尤要”。因此,我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尤为强调教人以知耻,传统道德中的这种以教民知耻为主要内容的荣辱观深深积淀在人们的心灵深处,融入在人们的道德实践之中。

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无论历经多少沧桑巨变,我们的民族总是坚守着一份对于真善美的崇高而纯粹的迫求。公忠体国、为民立命的志士仁人,死而后已、舍命为人的忠义之士,温良恭俭、勤劳质朴的贫民百姓,他们共同造就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丰功伟绩。承载着历史与传统的血脉,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精神支柱。在国家危亡的战争时代,能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者为荣,贪生怕死、苟且偷生者为耻:在人民生命财产遇到危难时刻,能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者为荣,道德缺失、麻木不仁、见利忘义者为耻;和平时期在日常工作学习中,能爱岗敬业、勤奋进取、勇于创新者为荣,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不思进取者为耻。正是这些深刻体现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知荣明耻荣辱观,成为中华民族绵延不衰、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的强大精神纽带和精神动力,是中国人民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我们必须倍加珍重,认真继承,大力弘扬。

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发扬我们党和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在汲取了我国传统荣辱观精华的同时注入了时代的特点和实践的要求,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充满生机和活力,富有民族性、感染力和吸引力。在表现形式上,它突破了我国传统道德中主要以“耻”来阐述荣辱观的局限,把“荣”与“耻”这两个古老的传统道德概念切实对应了起来;在具体内涵上,它突破了我国传统文化中把荣辱观仅仅作为道德范畴的局限,从社会主义价值观总体要求的高度,丰富、拓展了荣辱观的内涵和外延。

三、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保障

“八荣八耻”,弘扬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正确荣辱观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

耻辱。”江泽民同志指出:“提倡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同时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鼓励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思想,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以“八荣八辱”,就是要激励人们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帮助人们辨别是非、抵制假恶丑,努力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落实到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实践中,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三篇:毛概论文——社会主义荣辱观

广西师范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主义荣辱观

——对中国大学生的指导意义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3月4日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讨论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胡锦涛总书记对社会主义荣辱观论述高度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对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总共一百二十八个字,但是正是这简简单单的一百来字却高度概括我们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美德。概况精辟,内涵深邃,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倡导良好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弘扬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使之融入经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贯穿公民道德建设的全过程,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内涵

随着我国在科技、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迅猛发展,社会形态和社会体制的逐渐完善。我国的人均GDP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国际地位也逐年上升。蒸蒸日上的中国,以其独有的大国形态,要向世界展示物质文明的成果的同时,也向世界公布中华民族优秀精神精华。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也昭示着奋进中的中国,展现我们清晰的软实力发展。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脚步,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着眼于提高人们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的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任何民族、任何国家、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强力支撑。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世界上最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更是十九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中国的革命先辈们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而历史也证明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取得解放胜利,国家繁荣富强的坚实基础。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结合我们中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实际形式。这就是我们所了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简而言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党的十七大报告,高屋建瓴,气势磅礴,站在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深刻地分析和破解当今中国的发展现状,为我们未来直到2020年前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乃至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指出了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品质所决定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将之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之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

联,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基于这样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结晶之一,是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后的又一具有我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是活的灵魂,是处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总是站在时代的前列。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对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具体表现为:社会主义荣辱观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时期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是调整社会关系、协调社会利益和矛盾的重要指导思想。

2、立足于中国国情发展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迫切需要。社会风尚是指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它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一把重要标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变化,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我国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还存在着是非善恶界限混淆、美丑荣辱不分的现象。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因此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迫切需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正确的社会主导价值观。只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条件。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阐明了在我们的社会里,应当如何坚

持样的正确思想和作为,抵制不良行为。

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形成的社会道德,对经济基础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或推动或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也产生了双重效应。因而,反映社会发展方向、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道德规范与价值选择就引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反之,则起阻碍作用。可以说,道德规范可以起到法律无法起到的作用,与法律发生作用在方式上是明显不同的。因为社会关系主要是生产关系首先而且应该是由道德自觉、道德约束和一定程度的道德强制来维护的,只有当某些局部的生产关系遭到破坏而单靠道德自觉、道德约束和一定程度的道德强制已不足以维护的时候才考虑使用法律。从这个角度来说,法律是基于道德、从属于道德的,法律是最低级形式的道德强制,道德是高于法律的,具有反映、体现、引导社会文明与风尚的功能。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中国大学生

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青少年的兴盛直接关系着祖国的明天的兴旺,只有中国的青少年们真正的强大起来,中国的未来是靠我们青年一代需要肩负起来的重任。

荣或辱不仅是指人们在进行自我评价时产生的自尊或自愧的心理体验,而且是指社会在对人们的思想行为进行评价时形成的褒奖或贬斥。凡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都有自己对于荣与辱的看法和理解。荣辱观是人们在依据一定的思想道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关于荣辱观念的总和。我们身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肩负着祖国和民族发展和复兴的使命。我们的一言一行体现了我们大学生的行为及其体现出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将来直接影响着一个地方、一个单位风气的形成,是社会行为规范的风向标。将来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否在中国扎住根直接取决于他们。因此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行为内涵,应该融入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全过

程,让大学生在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目标和内容构建起来的思想政治教育浓郁氛围中成长、成才,随时感觉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和自己的前途紧密相连、取向一致,并且把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自身发展的一种需要。

党中央15号文件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的教育,可以促使学生在知行统一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可以解决当代大学生做什么人?如何做人和怎样做好人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中有很多身体力行的实践着社会荣辱观。——“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的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这是2004年感动中国颁奖时对他的褒扬。在徐本禹身上不仅显示了当代大学生关注社会、关爱民众、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徐本禹始终坚持把个人价值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把高尚的道德情操、远大的理想志向同实实在在的奉献活动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承担社会责任,追求崇高的生活意义,把自己融入人民群众和现实生活之中,既体现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才华和激情,又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而且上体现了当代大学生乐观向上、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宝贵品质。他面对贫困,始终保持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不抱怨,不消沉,不等、靠、要,坚持勤工俭学,依靠自己的奋斗战胜困难,改变命运。在徐本禹身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志存高远、勤奋学习、勇于实践的精神风貌。徐本禹始终坚持把“成人”和 “成才”统一起来,把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思想上追求崇高理想,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学习上刻苦钻研,生活上艰苦朴素,努力掌握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实践能力,热情投身社会实践,真正做到了品学兼优。

我们在辨证唯物主义中学过要辨证的看待事物和问题。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起促进作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可以间接促进物质文明的进步,进而向世界展示我们物质文明发展的成果。它也是精神精华的浓缩,当我们每一个的思德素质都得到提高,我们国家的软实力也必

定得到提高,大学生更应该发挥他的特殊作用。

结束语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这是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我们大学生肩负着国家未来发展的使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个人良好综合素质是我们的职责。

第四篇:毛概论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毛 概 论 文 《时代的呼唤》之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班级:12动画2班 姓名:肖

艳 学号: 123115053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姓名:肖艳

班级:12动画2班

学号:123115053

摘要:战争的年代李我们渐行渐远,每次回看抗日战争的纪录片,我的心里总有不小的震撼,战争的惨状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所无法体会到的,看着视频中老人们回忆的那个年代的悲惨生活而老泪众横的场景,我的心中一阵酸痛,我们一定不要历史重演,我们要构建一个和谐的世界,人们在和谐发展的环境中安居乐业。

和谐世界是基于中国文化传统的系统观而提出的全球政治伦理,法律与国际关系建设的伟大理念。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以下三点进行详细的论述:1.和谐世界的相关内涵。2.世界上存在有关扰乱和谐的不稳定因素。3.中国为促进和谐世界做出的贡献。

翻译:The war years Li us further away, every time back to see a documentary of Anti Japanese War, my heart is not a small shock, the horrors of war is that we live in a peaceful era cannot feel miserable life, and tears all the crossscene at that time the old memories of watching video, my heart burst pain, we must not repeat, we want to build a harmonious world, people live and work in peace in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environment.The harmonious world is the proposed system Chinese cultural tradition based on the view of global political ethics,law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reat idea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In this article, I will discuss the following three points: 1 the connotation of a harmonious world.2 of the world the existence of unstable factors disturbing theharmony.3 Chines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armonious world.关键词:和谐(harmonious)、构建(build)、内涵(connotation)、贡献(contribution)

一、和谐世界的内涵(The connotation of a harmonious world)

1.和谐世界的提出

自从2005年4月,胡锦涛主席参加雅加达亚非会谈,在讲话中提出亚非国家应“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和平对话、发展繁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同年7月,胡锦涛主席出访俄罗斯,“和谐世界”被写入《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和谐世界”第一次被确认为国与国之间的共识,标志着这一全新的理念逐渐进入国际视野中。

2. 和谐世界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理念是和谐世界的历史文化来源,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整体性。提根基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和”是指和谐、和睦、和平。“和”是天下普遍通行的法则。人们只有用和谐的思维方式,做到“天和”“地和”“人和”的统一才能创造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世界。

3.和谐世界的政治内涵

胡锦涛主席提出和谐世界的理论,不仅仅解决了中国发展的问题,也是建立全球国际政治伦理和国际秩序的指导原则,是站在全球秩序的角度,而非仅仅狭义的站在中国的角度。中国提倡的和谐世界理念才是真正为世界政治体系建设服务的有效理论,自会得到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赞同,实现各国的和谐相处,建立民主的世界,只有不同国家和谐相处,实现国际关系和谐化,才是建设和谐世界,促进人类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关键和前程。

二、世界上扰乱和谐的不稳定因素(Unstable factors disturbing the harmony of the world.)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然而依然存在着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威胁着人类社会和谐地发展,其中不稳定的因素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人类自身的因素和自然因素。

1.人类自身的因素 ①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邓小平提出了“霸权主义是战争的根源”的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战争的理论。超级大国推行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当代世界战争的主要根源。在冷战时期推行霸权主义的是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人权作为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突破口,对发展中国家展开“人权外交”。所以说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障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

② 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是造成世界不稳定因素的重大原因之一。它是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社会目的,通过制造恐怖气氛来引起社会的注意,以威胁有关政府或者社会,特别是无辜平民为目标的各种形式的违法活动,其中最为严重的是2001年美国“9.11”事件中,恐怖分子劫持了四架美国民航飞机,并利用这些飞机为武器,撞击纽约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造成3000多人死亡。我国反对恐怖主义,包括“东突”恐怖势力在内的各种组织形式的恐怖主义。2.自然因素

地球上的自然变异,包括人类活动诱发的自然变异,无时不刻发生的,当这种变异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时,即构成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人类过去、现在、将来所面临最严峻的挑战之一。是构建和谐世界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人类所无法控制和改变的。印度尼西亚海啸造成20多万人死亡,150多万人流离失所。2008年5月21日。中国汶川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自然灾难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无时不刻敲响了警钟。

三、中国为促进和谐世界参与和作出的贡献。(Chinese to promote harmonious world participation and contribution.)

1.面对自然灾难,中国的贡献

当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中国政府总是及时对受害国家给予经济上的援助,同时中国民间也发起一系列的募捐活动,在灾难的现场,飘扬的五星红旗和写着china字样的大本营,使受灾群众看到了希望。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构建世界范围内的和谐社会而不懈努力着。2.中国为世界的稳定发展作出的贡献

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责任和义务为周边的和平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国为帮助亚洲国家摆脱金融危机。中国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不对人民币实行贬值,并通过国际机构和双边援助支持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充分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风范。2001年11月10日,中国正式加入wto,在政治上树立中国守则,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消除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疑虑,从而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在中东问题上,中国致力于维护世界的和平,努力推动建设和谐世界,通过政治谈判建立互信,解决中东问题。中方坚持劝和促谈,积极参与中东问题,通过援助、支持、谈判等方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认真履行和平责任,多次参与中东的维和行动。

在朝鲜六方会谈中,中国始终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原则,反对武力解决朝鲜核问题,树立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在非洲维和行动中,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迄今为止共派出1500人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在协助解决地区冲突和缓解地区紧张局势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constructing the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明确地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概括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的“四位一体”,反映了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反映了我党对执政规律、执政方略的新认识。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共同为完成党的执政目标和执政任务而奋斗的现实要求。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党应该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实事求是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不断地促进社会和谐,体现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目标的统一。必须积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调整社会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积极性,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努力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五、总结(Summary)构建和谐世界是每一位爱好和平的人们心中永远的愿望。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在为实现这个美好的愿望而努力奋斗着。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要树立为和谐社会而奋斗的目标,在和谐世界的构建中发挥自己的能力,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我相信和谐世界离我们并不遥远!

六、参考文献(Reference)

[1]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759页,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

[2]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关论述 党建 2005年第3-4期

[3]建设和谐文化 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刘云山 人民网2006年10月24日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5]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五篇:毛概论文《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09阿语1班谭超0816118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摘要: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的新概念。“和谐”成了我国战略机遇期的社会主调。因此,从更深层次的理论上把握“和谐社会”的要点也随即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文将就这两方面做简要的论述。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有多种不同类型。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是稳定有序的社会。这主要是根据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对和谐社会的论述归纳出来的。

从广义和狭义的区别上来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相并列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这是狭义的。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在内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则是广义的。正因为这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既是并列关系,又是包含关系。

从社会学角度界定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对于当代中国来说,和谐社会就是经济和社会、城市和乡村、东中西部不同区域、人和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关系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社会。

同时,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种属性。它应该是一个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社会。也就是说,它是一个能够不断地解放生产力、发展产力的社会;一个消灭了剥削、消除了两极分化,人们能够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等相处、民主协商、自由发展的社会;一个人民群众通过己的辛勤劳动最终走向共同富裕的社会。既然社会和谐是一种属性,它会渗透或体现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领域,它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什么特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其他类型和谐社会的区别,最集中地体现在其特征上。胡锦涛同志

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根本特点。和谐社会就是一个“政通人和、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福利不断提高”的社会。这些特点包括:一是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经济持续增长,人们生活逐步改善;二是社会各阶层人们互相尊重,平等友爱,融洽和谐;三是实行和谐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公平和正义作为核心价值取向,协调各方利益;四是劳动、知识、人才和创造得到尊重,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们素质大大提高,社会充满活力。五是改革择时有序,法制逐步健全,体制机制逐步完善,社会管理规范有序。

三、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正确的原则。《决定》提出了“六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保障公民平等地享受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地改善人民生活,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体现,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面对现实中存在的种种不和谐因素,我们要正视,要清醒,更要采取积极措施,统筹兼顾社会各方面的利益,理顺利益关系,把公平正义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根本尺度,确立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使全体人民共同参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共同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

解决和谐社会问题的关键。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不发展就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为此,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五个统筹”,要转变增长方式,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推进节约、清洁、安全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在发展中实现和谐,在和谐中促进发展。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我们能有今天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得益于改革开放;创造中国更美好的未来,仍然要靠改革开放。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在改革开放、开拓创新中实现和谐。要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建立起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要在改革开放中、在发展中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健康有序发展,实现社会和谐。

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使人民群众和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促进政党、民族、宗教、阶层、海内外同胞关系以及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和保证。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要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坚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建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监督机制。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传播法律知识,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形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自觉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稳定就没有和谐。稳定与否,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而且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总体上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安定有序和国家长治久安。

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事业,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发挥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建、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参考文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下载毛概论文构建社会主义荣辱观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概论文构建社会主义荣辱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概论文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命题。2006年,党的十六届......

    毛概论文;论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荐5篇)

    论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摘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

    构建和谐社会毛概论文

    构建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社会学角度看,就是要构建社会结构各个层面的和谐,主要有:城乡结构的和谐、区域结构的和谐、社会阶层结构的和谐、就业结构的和谐、代际结构......

    毛概论文+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报告报告名称如何构建和谐校园年级学院专业学号姓名任课教师完成时间2011-5-5成绩(报告在给出成绩的同时须由评阅人写出评......

    毛概论文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社会实践论文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内容提要:道德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讲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一贯十分重视道德建设,毛泽东思想体系中一个十分......

    毛概论文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毛概论文(1)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院:数学科学学院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学生姓名:完成日期: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摘要]: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

    毛概论文-构建和谐社会[5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核论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作 者:彭 欢07040135 彭莉艳07040136 任玉涵07040137 袁 娟07040153 姜青青07040120 占燕燕0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毛概论文)[小编推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经验的深刻总结,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尽管说马克思主义中有和谐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