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滚翻教学》说课设计

时间:2019-05-15 00:52: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前滚翻教学》说课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前滚翻教学》说课设计》。

第一篇:《前滚翻教学》说课设计

《前滚翻教学》说课设计

邢怀燕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前滚翻教学》。

一、教材分析

前滚翻是体操技巧类学习项目,这个内容看起来不难,但学生想做好却是非常难的,从二年级一直到高中,这都是体育课的一个教学内容,它可以演变出很多前滚翻动作,例如远撑直体前滚翻、鱼跃前滚翻等。我们小学生学习的是最基本的近撑屈体前滚翻。这是一切前滚翻的基础,也是学生练习协调性、学会自我保护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能够发展学生身体柔韧性、灵活性等素质,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与平衡能力。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和互相帮助的优良品质,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同时让学生知道前滚翻也是一种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动、好玩、注意力不太稳定等特点,他们对学习新动作有很强的兴趣,但缺乏持续的学习控制力,他们不会因为这个动作是否有用而学,一个动作他们可能做上几次后就觉的学会了不想练了或是做上几次后学不会就厌烦了,因此在课堂上要采用多种方法和措施来保持他们的持续学习动力和兴趣。小学生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如果教师的示范动作标准漂亮,就会有很大程度提高他们的学习注意力和兴趣,因此,教师在示范时一定要注意吸引住学生的眼球,这是一堂课成功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课标及学生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活动目标定位如下:

1.认知目标:让学生初步掌握前滚翻的动作、方法。2.技能目标:发展学生灵敏、协调、柔韧能力,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和空间感觉。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勇敢果断的优良品质,及克服困难、团结合作的精神。

四、教学准备

纸箱、篮球、垫子等器材。

五、重难点:

重点:团身要紧,低头。

难点:双臂要直臂支撑,两腿夹紧。

六、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尝试练习,针对学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体与个别纠错。对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激发学生兴趣。小游戏采用分组比赛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七、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两个主要内容,一个是前滚翻教学,一个是小刺猬回家游戏。准备部分:(6分钟)执行课堂常规,准备活动

1.游戏打背:两人一组,进攻学生用手臂去打击对方的背部,防守学生则通过躲闪或是格挡来防守,学生在做游戏过程不仅能活动开身体,还能练习协调性、灵活性。

2.专项准备活动:活动颈部、团身起跳,在做团身起跳动作时注意要低头看自己的腹部,腿尽量往胸部靠拢。

基本部分:

歇后语:老虎吃刺猬---无处下口,为什么会无处下口呢?学生会回答出团起身体来,我们本节课也学习一个团身的保护动作---前滚翻。

第一部分(20分钟):因为前滚翻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不让学生做完整尝试动作。可让学生抱头在垫子上随便滚动,体会怎么才能滚动的圆滑。老师示范动作,并对动作要领精讲:一蹲二撑三低头,团身滚翻像圆球。教师重点说明两个方面:两臂一定要直臂支撑;第二个低头看自己的脚跟后方。保护者提示练习者要直臂支撑,并用手扶一下他的颈部,防止受伤。学生进行尝试练习。练习二至三次后,教师根据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有几个问题一定会出现)进行纠错,在处理这些问题时,老师先提出,让学生进行思考回答:(1)头顶着垫子,滚动不圆滑。处理这个问题时教师采用纸箱和篮球来演示看看哪个滚动效果更好,怎么才能更圆滑呢?一定要低头看自己的脚跟后面的空地,着垫子的部位依次是后脑、颈、肩、后背、臀部,找学生示范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像球一样。(2)滚动时方向偏了,原因是两手支撑时手就是偏的,我们在支撑时一定要把两手放正了,不能屈臂,在练习时可先划一条直线,手放在线上会解决滚动偏转的情况。然后教师演示正确的做法。(3)站不起来。我们在头过垂直面后要迅速屈膝抱腿。(4)分腿情况很严重。解决方法两膝夹白纸,要求完成前滚翻后不掉下。学生再练习的时候把垫子一头垫高,这样从高处向低处滚动会更容易完成动作,逐渐过渡到在平整垫子上练习。通过以上动作分解的不同要求,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过程,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轻松愉快的练习当中,正确的掌握前滚翻的动作要领。最后加一个内容:能够完成动作的学生可连续滚动两个或三个前滚翻,看看还能不能站起来走直线。在整个练习过程中,教师及时指出学生做得好的方面,及时表扬增强学生练习积极性和兴趣,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第二部分(10分钟):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一个体育项目,本课设计的游戏是小刺猬回家,在游戏中学生要进行前滚翻、8字跑、立定跳远等项目,这样不仅复习巩固了本次课所学的前滚翻,还锻炼了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教师创设情境:师:小刺猬在生活中为躲避其它动物的捕捉,要穿越森林中的各种障碍(用小垫子布置活动场地),穿过树林(8字跑)—钻过山洞(前滚翻过山洞)—跨过小河(立定跳远)——回到自己的家中。先找学生进行示范怎么完成,然后开始分组练习。第一次不进行比赛,让所有学生都熟悉路线,老师进行点评。第二次进行游戏比赛,看看哪个小组的刺猬最先都安全回到家中。通过分小组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

放松活动(4分钟):1.课课练(握拳分为快、慢,女生20次,男生25次,共进行两组)2.放松活动(主要是腿部和颈部的放松)3.讲评本课、整理器材。

四年级前滚翻说课稿

邢怀燕

2014.6

第二篇:教学说课

《忆江南》说课

【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第一篇词的教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的《忆江南》中的第一首。这个词牌原名《望江南》,其后又有《谢秋娘》、《梦江南》、《望江梅》等许多异名。白居易则即事名篇,题为《忆江南》。这首词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有力的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眷恋、喜爱和赞美之情。在诵读时,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分享经典诗词的词句美、韵律美、意境美。使学生产生热爱春天美景的情感。【设计思路】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词。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以“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语言文字的优美精湛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1.示范读激趣

通过范读,引领学生懂得怎样读书,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如在开头以优美的音乐和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美景的向往之中,进而有一种渴望要了解这首词的心情,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2.品味读悟情

古诗词的语言精练,文字精美,短短的几十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因此古诗词教学要注重品词品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语言的感悟就是要培养语感,感悟到语言的精妙之处,语言的表达效果,语言的感情色彩。语言的感悟是“读”出来的,情感的熏陶也是“读”出来的。在本节课中,老师着重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每读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体验。

3.想象读入境

诗重感情,诗重想象,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古诗词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展现画面,在读中想象意境。如、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配乐朗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听着配衬得体的歌声、音乐,读着这优美的诗句学生的情感就悠然而生。再通过展开想象,把仿佛看到的、听到的情境、感受,用自己的诵读传达出来,从而化语言文字的符号为鲜活的画面,鲜活的意境。

我准备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采用“自主阅读-----相互交流------领悟赏析”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整体感知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来感悟作品的魅力所在,从而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第三篇:游子吟教学说课

游子吟教学说课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圆润、优美的声音饱含深情地演唱歌曲《游子吟》。

2、听赏歌曲《小背篓》,感受歌曲富于山野乐趣的童年生活,在甜美的歌声中感受温暖的母爱。

教学重点:让学生用深情、柔美的歌声表现母子情。

教学步骤:

1、诗歌解读。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古诗,我采用以下教学步骤:

说一说,用讲故事的形式导入古诗。

看一看,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古诗的内容。

吟一吟,学生朗读古诗,找出不理解的诗句,师生共同探讨出诗词大意。

演一演,分角色将诗歌内容进行情境表演。

以上诗歌教学环节均要融合歌曲旋律,用歌曲作为背景音乐烘托意境,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母子之情,为演唱歌曲再次做情感铺垫。

2、歌曲教学

歌谱教学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即听录音或者听教师范唱后,学生随琴跟唱全曲。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并表现“母子情”,我引导学生展开充分想象,如妈妈送“我”上学,带“我”看病等都体现了母子情

歌曲处理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充分表现。

一、二乐句唱的亲切、温柔和深情,以表达深厚、无私的慈母之爱,三、四乐句唱的激动、情绪饱满,表达儿女报答母亲养育之恩的心情,结束句唱的情深意长,进一步体现游子对妈妈的真挚情感。

第四篇:乡村人家教学说课

以读为本

以思促悟

《乡下人家》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该单元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共选编了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描绘了风光旖旎的乡村景色。本文位居首篇,作者抓住了乡下人家最普通的事物和场景,展现了恬静祥和的农家田园生活,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歌颂了乡下人家勤劳淳朴、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文章图文并茂,语言朴实,是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美好事物的极好教材。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根据四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和语文课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一是学习生字新词,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并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二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积累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亲历“朗读——理解——想象——感悟”的学习过程,学习品味语言,体会课文按时空交叉顺序进行描述和动静结合描写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境界。

基于以上目标,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感受乡下生活的独特迷人;难点是体会和谐的景色之美及劳动创造美的内涵。

设计理念:

1、坚持“以读为本”的理念,采用范读、指名读、竞赛读、演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激起学生美美地诵读课文的爱好,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和积淀。

2、始终以美为线索,让美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中深深地感受语言文字之美,真切感受乡下人家之美。

二、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说教法

从本课的三维目标和学生的学情出发,教学时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主题式教学法。

就像窦桂梅老师所说的“围绕特定主题进行的教学,就像一曲优雅的布满了人文性的旋律。而与之交融一体的工具性,也不再是脆弱的断续的音符,人文工具将共同演奏出富有生命激情的语文教育交响乐。”根据本组课文的主题及本课的教学内容,我确定了以“美”为主题的教学,围绕“美”展开“感知美——探究美——品析美——拓展美——体现美”的教学。

2、品读感悟法。

一是借助课件,引领学生感受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激发研读的爱好;二是图文对照,多层面朗读,引领学生感悟乡下人家祥和美好的生活;三是咬文嚼字,品味语言,引领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

3、拓展延伸法。

语文教学不能只是为了学课文而教课文,而应该在学课文的过程中了解更多相关的知识,并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如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穿插学习关于乡下生活的诗句,补充简短的课外阅读资料;在学完课文的前四段时,让学生拓展想象,模拟写作;在课的最后阶段,利用拓展延伸的环节让学生将收集到的有关乡下人家的资料拿到课堂上交流,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的组织、协作能力,同时推进综合性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的是顺学而导,以此为过渡,学生说看见什么下面就先学什么,本课的拟人写法为教学顺序创造了自由性,可以是“鸡鸭在欣赏什么美景”、“纺织娘在唱些什么”从而过渡到不同段落的学习,就像窦桂梅老师所说的“学生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顺学而导。

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学法

四、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说教学程序 为了使教和学都取得较好的效果,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本课计划两课时完成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的预设,力求做到全员的互动,主要分五个步骤: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感知美

上课伊始,教师先出示乡下风光的多媒体课件,配乐旁白:这是顺着棚架爬上屋檐的碧绿藤蔓;这是依着时令次第开放的鲜花;这是茂密竹林中破土而出的春笋;这是觅食的鸡群戏水的小鸭。这里就是布满诗情画意的乡下人家。同学们,乡下人家美吗?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乡下人家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是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乡下人家的漂亮风物,给学生以初步的感观体验。学生在感受音像带来的美妙之余,对乡下人家有了一个初步的熟悉——美。]

二、自主读文,整体感知——探究美

通过轮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扫清字词障碍。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后,教师引导学生直奔中心:“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再抓住中心词“独特、迷人”来统领全文教学。首先用课件出示下列探究问题:

1、“独特、迷人”的风景是什么样的风景?

2、乡下风景“独特”在哪里,“迷人”在何处? 在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再组织交流,相机生成一首小诗:“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雄鸡悠闲安闲,小桥流水戏鸭。清风夕阳鸣鸟,最美乡下人家!”再由这首小诗展开全文教学。

[设计意图:轮读建立在预习的基础上,逐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检查。至于生字的检查,在后面的具体的学文环境中可进一步反馈。]

三、质疑问难,品读鉴赏——品析美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独特迷人”的风景,我设计了下列三个教学板块:

(一)房前屋后赏“美景”

1、自告奋勇读第一句话,边读边出示贴图“小房屋”,然后让学生贴上“瓜架”。(寻找插图的错误点之一:屋前和屋旁)

[设计意图:找错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2、接读第二、三句话,捕捉色彩。“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出示瓜架图和高楼图对比读)我适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解读,让学生感受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瓜棚藤叶”的色彩之美,进一步体会“别有风趣”的意韵。

3、分男女生读第一自然段,回归中心:这真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4、体验动静,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读写花的句子,让学生贴上“花”图。(寻找插图的错误点之二:门前和屋旁)

“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这里花开不断,既朴素又华丽,这是它的独特之处,可让学生反复品读,并相机出示次第开放的百花图,引导学生品出朴素,品出华丽,品出花仙子的静态之美。

(2)指读写“竹”的句子,让学生贴上“竹”图。(寻找插图的错误点之二:屋后和屋旁)

乡下人家的竹让人感受到盎然的生气,“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经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教学中重点抓住一个“探”字进行品味,通过换词比较,如“冒、长、伸”等,让学生体会出“探”字所蕴含的“奇妙和生气”。

(3)把花与竹连起来品读,让学生尽情感受其动态之美和静态之美并回归中心:这真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4)课外拓展:对这么快乐的农家生活,古代的许多诗人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章,一起来读一读吧!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宋 范成大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宋 苏轼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之中、课本之中,应借助课本这个媒体扩大学习的空间。]

(二)鸡鸭嬉戏品“物趣”

1、这些可爱的春笋从土里探出头来,它们看见了什么? 生:看到了鸡在快乐地觅食…… 生:看到了鸭子在自由安闲地游泳……

2、教师话锋一转:“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出示鸡鸣中天、鸭戏水面的场景图片。

(1)分组研读三四自然段。(喜欢鸡的就读第三自然段,喜欢鸭的就读第四自然段,读完后说说喜欢的理由和感悟。)

(2)让学生贴上“鸡”图和“鸭”图。(寻找插图的错误点之三:屋后和屋前)

小结:看来呀,作画的人没有好好地读课文,把课文中的房前屋后都混起来了,同学们回去后可以给编辑部的叔叔阿姨们写封信,让他们把课文的插图给改改。(3)再读三四自然段,并回归整体:这真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设计意图:每一个自然段的教学之后,都回归整体,这样能更快地让学生领悟作者围绕中心写作的写法。]

(三)夏秋交替悟“和谐”

1、学习第6、7自然段。课件再现情境,以媒体音乐渲染情境,以情感语言描绘情境,力求把孩子们带入文本所特有的意境中。

2、读着课文,你们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个性化读文。

4、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组织讨论交流,扣住“辛劳”“甜甜蜜蜜”二词让学生咀嚼品味,促使学生真正走进乡下人家,5、整体回归,感受美。

在学生感知、理解、品悟了文本后,为了升华学生情感,我让学生反复品读课文的中心段,回顾作者描写的景物,以加深学生对“独特、迷人”要害词的理解和感悟。

四、趣味作业,迁移运用——拓展美

1、小练笔 乡下人家除了种瓜养花、养鸡养鸭,他们还会做些什么呢?发挥你的想象,模拟文中的写法,动笔写一写。(如:房前屋后的菜地、石榴树、桃树,猪、羊、牛、狗……)

2、阅读链接《在天晴了的时候》,要求:美美地读,细细地品。[设计意图:俗话说“学以至用”,课文学完了,若能动笔写一写,那才是真正的学会。]

五、板书设计,具体形象——体现美 以图和文字来展现板书。

小河图:从不吃惊 竹笋图:成群 探(后)屋图(前)瓜架图:别有风趣 鲜花图:朴素、华丽

[关于板书设计:传统板书过分注重逻辑性和其归纳作用,轻易陷入一种大而全的误区,往往不知所云,无法将其与课文内容联系起来。板书设计形象直观、鲜明有趣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留意力,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节课我利用贴图来代替板书,增强形象感和方位感,使学生看着舒适,过目不忘。]

第五篇:前滚翻微课教学设计

《前滚翻》微课程设计方案

包钢二小 王珞轩

选题意图:前滚翻是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之一,发展学生的体能,提高学生灵敏、协调和平衡能力,增强上、下肢,腹背,腰部和肩带肌肉力量,改善内脏器官的功能。

选题来源:人教版小学体育三年级体育与健康《技巧与器械练习》。适用对象:适用本学科全班学生学习。教学用途:

(1)课前预习:教师在课前为学生播放微视频,使学生对前滚翻有具体的了解。

(2)课中讲解: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边讲课边结合微课视频进行讲解,使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前滚翻动作要领,便于理解和掌握。

(3)课后探究:有的学生对课堂上讲解的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可以再次观看微课,进行自主探究。

(4)查漏补缺:微课是本节课前滚翻动作学习的精华部分,可以用来为缺课的学生补课,查漏补缺。制作方式:录屏 演示文稿 课程时间:5分钟

《前滚翻》微课程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会单个动作,进而学习简单的组合动作。

2、发展学生的体能,提高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增强学生上、下肢力量。

3、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果断和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

二、学习重点、难点

1、滚动圆滑,直线滚动。

2、蹬地有力,头后部着垫。

三、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通过谜语引出课题

(二)分解讲解各动作

把整体动作分解讲解,有助于学生找出自身错误动作。

(三)归纳总结

回忆前滚翻个分解动作要领。

下载《前滚翻教学》说课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前滚翻教学》说课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水平三体育教学说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体育教师用书 (供小学五~六年级使用 ) 第二章 基本体操教学内容介绍 1.基本体操的教学目标 水平(三)基本体操教材由三部分组成:队列和队形、徒手操和......

    生字教学说课模1

    生字教学说课模板 一、 依标扣本说教材: 《》是聋校实验教材第册基础训练的一篇。教材是按汉字的构字规律进行归类的集中识字。全文共有个词语,涉及(花卉、水果、蔬菜、)等等。......

    前滚翻室内课

    前滚翻室内课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90%学生记住前滚翻的动作要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觉锻炼,克服困难,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滚翻时低头、团身。教学难点......

    小学体育微课设计前滚翻

    小学体育微课设计 前滚翻 【教材概述】前滚翻是水平一学生技巧学习的内容之一,其动作简单,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又适合男女学生练习,易于普及和广泛开展。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可以......

    夜莺的歌声教学说课材料

    《夜莺的歌声》说课材料 东沟滩小学孙绪宗 一、说教材: 《夜莺的歌声》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

    ×教师教学说课小技巧 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教学说课小技巧 (1) 要在说课前准备好各种课型的框架。这里的框架包含目标框架、理论框架。比如计算课,就要将“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培养估算意识、通过算法多样化发......

    有趣的测量堂教学说课

    《有趣的测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属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的内容,是在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之后,进一步的理解和加深,是它的......

    多种形式的平衡动作教学说课

    多种形式的平衡动作教学说课 一、设计思想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小学水平一阶段的教材学习内容,针对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本课以“多种形式的平衡”为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