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体育微课设计前滚翻
小学体育微课设计 前滚翻
【教材概述】前滚翻是水平一学生技巧学习的内容之一,其动作简单,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又适合男女学生练习,易于普及和广泛开展。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前滚翻的动作组成和常见错误与纠正方法,并鼓励学生根据练习步骤一步步学会前滚翻动作,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①了解前滚翻的动作组成:下蹲、撑手、低头、蹬腿、滚动、亮相这6个动作组
②知道常见错误与纠正方法。③让学生根据教学步骤一步步学会前滚翻动作。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与演示让学生先了解前滚翻的动作组成,再通过视频演示让学生知道一些常见的错误动作与纠正方法,然后鼓励学生根据练习步骤一步步学会前滚翻动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讲解与演示教会学生如何判断优美的前滚翻动作,提高学生判断与审美能力。②通过鼓励学生根据练习步骤一步步学习前滚翻动作,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进取的意志品质。
【教学方法】讲解教学法、演示教学法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了解前滚翻的动作组成 动作1——下蹲:并脚下蹲膝盖要靠紧。
动作2——撑手:两臂与肩同宽,五指自然张开,放在距离比肩前一点的垫子上。
动作3——低头:屈臂低头。
动作4——蹬腿:双脚用蹬地。提臀收腹。
动作5——滚动:收腿团身,借势像球一样向前滚动。动作6——亮相:抱小腿成蹲撑姿势,然后站起举手亮相。
第二篇:前滚翻微课教学设计
《前滚翻》微课程设计方案
包钢二小 王珞轩
选题意图:前滚翻是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之一,发展学生的体能,提高学生灵敏、协调和平衡能力,增强上、下肢,腹背,腰部和肩带肌肉力量,改善内脏器官的功能。
选题来源:人教版小学体育三年级体育与健康《技巧与器械练习》。适用对象:适用本学科全班学生学习。教学用途:
(1)课前预习:教师在课前为学生播放微视频,使学生对前滚翻有具体的了解。
(2)课中讲解: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边讲课边结合微课视频进行讲解,使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前滚翻动作要领,便于理解和掌握。
(3)课后探究:有的学生对课堂上讲解的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可以再次观看微课,进行自主探究。
(4)查漏补缺:微课是本节课前滚翻动作学习的精华部分,可以用来为缺课的学生补课,查漏补缺。制作方式:录屏 演示文稿 课程时间:5分钟
《前滚翻》微课程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会单个动作,进而学习简单的组合动作。
2、发展学生的体能,提高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增强学生上、下肢力量。
3、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果断和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
二、学习重点、难点
1、滚动圆滑,直线滚动。
2、蹬地有力,头后部着垫。
三、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通过谜语引出课题
(二)分解讲解各动作
把整体动作分解讲解,有助于学生找出自身错误动作。
(三)归纳总结
回忆前滚翻个分解动作要领。
第三篇:小学体育微课
小学体育微课时间为5到15分钟。本次课程内容为立定跳远。
1、各位同学大家好,我们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为立定跳远。下面我先为同学演示一下立定跳远的规范动作。试跳一次至两次
2、下面我向各位同学详细分解一下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立定跳远动作主要为四步。第一步预摆:自然站立,双脚与肩同宽,脚后跟自然提起,重心略微靠前,上肢向前上方摆起。第二步起跳:身体重心降低,双臂向后用力摆动,第三步伸展:双腿发力,力量由大腿传递至脚前掌,用力磴地,同时双臂快速向上前上方摆动,全身充分伸展开,并向前上方腾空跳起。
第四步落地:腾空动作完成后,迅速进入落地动作,此时快速收腹,双腿并拢并抬起,膝盖靠近胸前,向前伸展小腿,双臂向后用力摆动,落地后大小腿快速折叠缓冲进入落地缓冲。
以上就是立定跳远的四个动作要领。同时要注意:起跳前注意:一伸二曲降重心,还有注意身体与上肢的协调用力。
下面由我再次师范立定跳远的标准动作。一次至两次。
下面由两位同学来演示立定跳远。
3、立定跳远大家掌握的很好,那么下面由我来向各位同学在立定跳远中出现的错误动作以及解决办法。
(1)立定跳远落地后,双手向后支撑,影响成绩或成绩无效
原因:落地后重心靠后造成的,解决办法:落地后身体向前或者向两侧触地。
(2)立定跳远出现二次起跳或二次踏跳,影响成绩。
原因:心里紧张造成动作变形或对起跳动作不清楚,解决办法:放松心理,放松身体,一次完成起跳动作。
(3)立定跳远起跳时上肢摆动不充分,影响成绩。
原因:对立定跳远动作掌握较差,解决办法:课下经常练习,熟练掌握动作,上下肢的协调配合。
再次进行规范动作演示。
4、今天的立定跳远课程就讲到这里,对动作掌握好的同学我们要向他学习,对于动作掌握较差的同学,我们更应该去鼓励他,支持他,相信各位同学在课下空余时间的努力下,都可以完美的完成立定跳远的练习。好,各位同学,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再见。
第四篇:小学五年级体育前滚翻教学设计
《前滚翻》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全
伟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前滚翻的动作要领。
2、大部分学生初步学会前滚翻的动作,发展学生灵敏、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
3、通过本课的练习和游戏,培养发展学生活泼、上进、刻苦、善思、团结友爱等优秀品质,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重点:蹬地、提臀形成前滚动作趋势。难点:用力均匀,团身滚动。
教学器材准备:垫子6块、障碍物6个、呼啦圈6个、口哨1个。教学过程:
一、课堂常规(2分钟)
1、学生整队集合:四列横队,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教师检查学生随身所带的坚硬物品。
二、准备活动(7分钟)
1、老师带领学生跑两圈。
2、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热身运动。(1)颈部运动;
(2)肩部运动;(3)腰腹运动;
(4)膝关节运动;(5)手腕脚踝关节运动。
三、创设问题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4分钟)
1、师提问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引趣提出问题:大家有没有看过西游记,孙悟空大家认识么?那孙悟空有什么绝技呢?对翻跟斗。那大家知道翻跟斗有什么作用吗?比如我们摔倒的时候,是手直接撑在地板上比较疼,还是顺势团身往前滚比较疼呢?没错,顺势团身往前滚有个缓冲的作用,不容易受伤。今天我们就来学学孙悟空的前滚翻,以后要是再摔倒了,我们就知道怎么保护自己了。
2、教师演示前滚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安排见习生主动出来试一试。
4、教师提出问题:(1)为什么车轮是圆形的而不是方形的?(2)比较学生刚才的练习和教师的演示有何区别。
四、教授新课
第一部分:前滚翻(3分钟)
1、动作:由蹲立开始,两手撑地,重心前移至两手上,同时两脚用力蹬地,提臀、屈臂、低头含胸,顺势经后脑勺、肩部、背部、臀部向前滚动,上体及时跟进,手抱小腿成蹲立(团身);最后直立站起并举起双手。(1)重点:滚动圆滑,直线滚动。
(2)难点:蹬地有力,头后部着垫。
(3)保护帮助:保护者位于练习者体侧,外侧腿单膝跪地,一手托肩,一手扶其大腿后部,前滚翻时推手,助其完成。
2、归纳总结:(2分钟)
前滚翻动作口诀一蹲;二撑;三低头;四团身滚动像圆球。
3、教师多次进行示范演示并让学生进行练习。(12分钟)(1)分成6组互相保护集体练习;(2)请学生演示比比谁做的最好;(3)教师巡视,针对学生情况进行指导。第二部分:游戏《前滚翻绕物接力》(7分钟)
方法:每组推荐6名同学进行接力比赛,听到老师口令每组的第一个同学先迅速站在呼啦圈内并把呼啦圈举过头顶放到一边,然后做一个前滚翻,最后迅速绕过前面障碍物跟下一个同学接力。
1、要求:
(1)每个接力的同学都必须做前滚翻的预备姿势。(2)接力的手势规定碰到下个同学的背部为准。
2、教师进行示范游戏动作。
3、教师充当裁判,组织游戏,最后小结游戏结果。
五、结束部分(3分钟)
1、放松活动。
2、教师小结。
3、安排值日生收拾器材。
4、下课。
第五篇:小学体育的《前滚翻》教学设计
小学体育的《前滚翻》教学设计
小学体育的《前滚翻》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前滚翻,因低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短,如果教师一味的讲解基本动作,强调练习要求,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本课教学时,我通过不同方式方法的引导激发,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学情分析
本课的准备活动通过创设游动物园的情景,以游戏的形式代替了传统的徒手操,学生在欢快的音乐中模仿动物走与跳过程中不仅很好的活动了身体各关节,还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模仿创造能力。在障碍接力比赛中,我创设了小猴子跨过小河,绕过大山,钻山洞的进行摘果子比赛的游戏,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比赛的积极性,使本课达到了高潮。
在练习前滚翻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自主体验,尝试前滚翻的动作,然后再请几个有代表性的学生示范,让全体学生评价,最后才由老师讲解示范动作。我让学生联想球体和正方体的滚动过程,并加以比较,使学生明白团身紧的重要性。这样做不但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敢于展示自我的'精神,而且使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了前滚翻的动作技术要领。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包括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社会能力,所以,体育课上除了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外,还需要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在前滚翻练习中,我要求每队的小队长担任本队的保护人员,保障滚翻同学的安全和帮助不能顺利滚翻的同学完成动作;在障碍接力比赛中,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设计摆放小山,小河,山洞。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出谋献策摆放,看怎样摆放才能最快通过摘到果子。每个小组设计摆放的都不相同,在这过程中,使学生懂得了团结一致,互帮互助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基本掌握前滚翻的动作方法,能合理运用正确的发力顺序,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都得到了提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积极探究的意识进一步激活,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及自信心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整个教学过程完整流畅,运动强度和密度基本合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前滚翻的动作方法。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课的准备活动通过创设游动物园的情景,以游戏的形式代替了传统的徒手操,学生在欢快的音乐中模仿动物走与跳过程中不仅很好的活动了身体各关节,还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模仿创造能力。在障碍接力比赛中,我创设了小猴子跨过小河,绕过大山,钻山洞的进行摘果子比赛的游戏,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比赛的积极性,使本课达到了高潮。
2,给学生一个自主创造学习和展示的机会。
在练习前滚翻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自主体验,尝试前滚翻的动作,然后再请几个有代表性的学生示范,让全体学生评价,最后才由老师讲解示范动作。我让学生联想球体和正方体的滚动过程,并加以比较,使学生明白团身紧的重要性。这样做不但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敢于展示自我的精神,而且使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了前滚翻的动作技术要领。
3,在练习活动中懂得了团结一致,互帮互助的重要性。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包括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社会能力,所以,体育课上除了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外,还需要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在前滚翻练习中,我要求每队的小队长担任本队的保护人员,保障滚翻同学的安全和帮助不能顺利滚翻的同学完成动作;在障碍接力比赛中,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设计摆放小山,小河,山洞。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出谋献策摆放,看怎样摆放才能最快通过摘到果子。每个小组设计摆放的都不相同,在这过程中,使学生懂得了团结一致,互帮互助的重要性。
小学体育的《前滚翻》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前滚翻是一个以腰背腹肌活动为主的素质练习,然而就练习的形式而言是较为枯燥的,而且与生活实际相关不大,但它们对发展学生灵敏、柔韧性和协调性,培养认真、刻苦锻炼的精神有一定的实效性。
本课从教材性质出发,使学生一步步把技术掌握,增加练习难度,使学生通过认真、刻苦的精神学习每个动作,对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是进一步的激发。
二、学情分析
1、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他们依赖性强、自我约束能力差,模仿能力强而且好奇心强。
2、四年级学生运动能力、性格爱好都具有很大的差异:女生文静,男生好动,一些带有表演性、模仿性的练习,学生有很大的兴起部分女生往往会表现出怕羞的一面。而男生则会无所故忌的发挥自己的想象。
3、我所教四年级学生班风活跃,荣誉感强,学生守纪乐学,爱好文体活动,但是有四分之一左右学生力量素质较差,这样对学习前滚翻教学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求教师正面积极引导。
鉴于上述分析,针对本课教学内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难点。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认知目标:建立前滚翻动作概念。
技能目标:力争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动作。
情感目标:
1、初步具有勇敢顽强的品质。
2、通过学生分组练习发展灵敏,柔韧和协调性。
3、培养学生认真、刻苦锻炼的精神。
重点:
1、前滚翻动作要自然、连贯。
2、不同开始姿势前滚翻。
难点:
1、作要紧凑。
2、克服不同开始姿势前滚翻恐惧心里。
四、教学方法运用:
1、教学:根据本课内容枯燥的特点,我首先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情绪激励法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另外,还采用了示范法,以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激发学生“我要学习“的情感,以及采用讲解法和练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
2、学法: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组合学习法。首先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发现问题然后在相互对比,小组研讨中悟出动作要领,理解道理,最后通过“小组协作”和“个人练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最终解决所发现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五、场地与器材准备:
1、场地:利用现有操场足球场地中心圆。
2、器材:体操垫21块、呼啦圈19个、沙包19个。
六、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1、常规教学。
2、准备活动。
① 慢跑热身。
② 进行听哨声抢坐垫子游戏。
方法:听到几声哨响就几名同学抢坐一块垫子。
③ 垫上徒手操(4×8拍)头部运动、伸展运动、腿部运动。 教法:学生每两人一块体操垫,教师领做徒手操 要求:
1、认真、严肃,按要求完成动作。
2、充分活动各关节。
(二)基本部分
1、讲解复习前滚翻。(学生每两人一块体操垫)
2、练习连续前滚翻。
3、练习直腿站立前滚翻。
4、学习钻圈儿前滚翻。
要求:学生每两人一块体操垫。
教法:
(1)、教师讲解动作要领。
(2)、教师作示范动作。
(3)、学生尝试性练习。
(4)、在互相帮助下完成动作。
(5)、学生独立完成,两人互评。
(6)、优生表演,相互比较集体研讨。
5、游戏:十字接力跑(圆形场地)方法:
1、将学生分为四组(人数相等)。
2、每组排头同学手持沙包。
规则:听到教师信号开始比赛,每名同学绕场地一周传接沙包进行接力,按照完成情况和速度进行评比。
(三)结束部分
1、放松。
教法:音乐舞蹈放松。
2、小结讲评,师生道别、收回器材。
学生经激烈运动后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心理负荷,应在课的延伸部分予以消除、减轻和恢复,并将课堂中的兴趣保留到课后。本课安排了游戏、音乐放松,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