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奥林匹克风

时间:2019-05-15 00:53: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人教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奥林匹克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人教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奥林匹克风》。

第一篇:新人教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奥林匹克风

第一单元 《奥林匹克风》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

2.了解奥林匹克五环标志的含义。

3.通过歌曲的学习,启发学生立志从小锻炼,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作出自己的贡献。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教师出示奥林匹克五环标志。

师:有谁知道奥林匹克五环旗的含义? 生答,师作补充。2.学唱歌曲。(1)听录音范唱。

提出问题:歌曲内容唱的是什么?分为几段?(2)分段学习歌谱。(3)解决难点。(4)学唱歌词。(5)设计演唱形式。3.总结。

学生通过学习歌曲,了解奥运五环标志的含义,能正确把握歌曲的情绪。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奥林匹克号角》。教学目标:

1.欣赏《奥林匹克号角》。2.了解奥林匹克运动的相关知识。教学过程:

1.请同学们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奥林匹克知识。学生汇报完后,师总结。导入欣赏内容《奥林匹克号角》。2.欣赏《奥林匹克号角》。(1)初听乐曲。

什么乐器演奏的?乐曲的速度?情绪?(2)师简介作品。(3)分段欣赏。听赏第一主题。

这段旋律的速度?力度?情绪? 听赏第二主题。

这段旋律的速度、节奏有何变化?与第一主题有何不同? 听赏第三主题。

这段旋律与第一、二主题又有何不同?(4)总结曲式结构。(5)完整欣赏。

(6)欣赏了这首乐曲后,请说一说你的感受。

3.观看录像片段:体现中外奥运健儿奋力拼搏、永不放弃的奥运精神的资料。边看边再次听赏。4.总结。

通过欣赏乐曲,使学生学习中外奥运健儿奋力拼搏、永不放弃的奥运精神。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手拉手》、《巴塞罗那》。

教学目标:欣赏歌曲《手拉手》、《巴塞罗那》,向学生介绍奥运会歌曲。教学过程:

学生在《奥林匹克号角》音乐声中进入课堂。(VCD)师:刚才的这首在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上奏响的管弦乐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回答)师:旋律表现出令人振奋的情绪,它号召人们以满腔的激情投入到奥林匹克运动中去,并在奥运精神鼓舞下奋发向上、开拓进取。

1.导入:播汉城奥运会会歌《手挽手》(VCD).师问:虽然我们不一定能全部听懂歌唱者的语言(学生刚入学不久),但是音乐是没有国界的,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通过画面你看到了什么?通过歌声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回答)师:这是第24届汉城奥运会会歌《手挽手》,它体现了全世界人民不分国籍,不分肤色“手拉手”促进团结与和平的共同心声。附:《手挽手》歌词,师生有感情的朗读。师:在国际舞台上空,虽不时还弥漫着硝烟,但和平、友谊是世界上大多数人共同的心声。请同学们一起跟随音乐,手拉着手用中文演唱这首歌曲,共同感受团结的力量。(播一段歌曲)情境:刚开始部分同学表现有些扭捏,特别是男女同学间手拉手。但看着画面、随着音乐,大部分同学渐入状态,音乐的力量真是不可估摸。

2.师插语:在历届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们都有很出色的表现,过去的辉煌我们暂不论,让我们瞩目今天,一起回顾中国运动员们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获得金牌的精彩瞬间:(播获金画面,同时提示学生大声地说出这些世界冠军的姓名。)情境:当学生再次观看到我国夺金画面时,全场气氛热烈,有的同学甚至在座位上呐喊。师插语:“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你是我的自豪”。当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世界舞台上、当《义勇军进行曲》在奥运赛场回荡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让我们为中国运动员们的突出表现再次报以热烈的掌声。

3.师插语:奥运会的举办是人类向往团结与和平,并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的一种方式。那么有谁知道承办奥运会对承办国有何意义? 生:(回答)。情境:大部分学生发言积极,可归纳为三点:(1)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2)带动承办国经济的发展;(3)增进各国间的友谊。

4.师补充、总结并插语:如果说夺取奥运金牌是每个运动员的梦想,那么能承办奥运会则是中国几辈人的梦想,中国2001年能申奥成功,是世界肯定中国的体现;当梦想一旦实现,你们说我们中国人和全世界的华人能不为之欢呼、为之落泪吗?情境:学生反应异常激烈,点头的点头、和的和。《奥林匹克风》这首歌就在此时应运而生,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跟大家学习的歌曲。(以中国2008奥运会徽作背景,突出课题——《奥林匹克风》,并播VCD演唱画

面)。

5.师:“2008,北京奥运”随着“奥林匹克风”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回响,在我们学唱歌曲之前,让我们再次瞩目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北京市市长王岐山从奥委会主席罗格手中接过奥运会会旗这一具有历史性意义的画面。(播闭幕式上的交接仪式画面)情境:当学生看到这一画面时,都情不自禁地热烈鼓掌,激动不已!师:百年奥运告别故乡,带着光荣与梦想奔向北京。“北京邀请你,奥林匹克风,吹到北京唱和平”体现了中国创办奥运会的主旨,让我们大家一起随着音乐用自己的歌声来表达奥运之情吧!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音乐活动“奔向2008”。教学目标:

1.为画面选配适当的音乐。2.了解有关奥运会的相关文化。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教师播放音乐《运动员进行曲》,学生由教室外步入教室。

2.分组准备。师:2008年,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北京举行。你们准备好了吗?好!今天我们就来举办一个班组音乐活动——“奔向2008”。咱们几个小组的同学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准备得更充分。好不好? 生:好!

师:咱们推选两个主持人吧。学生推选两个小主持人。

3.分组展示、汇报(每个小组各有一个同学戴福娃头饰)。(1)各组展示自己小组创编的入场式音乐。(2)各组汇报、展示自己小组创编的入场式音乐。

(3)第一组同学(贝贝)介绍奥运五环标志的含义。全班同学一听歌曲《手拉手》。(4)第二组同学(晶晶)介绍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游泳馆;唱《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

(5)第三组同学(欢欢)介绍奥运会开幕式,为北京奥运会设计开幕式圣火点燃方式(其他组的同学也可以汇报自己小组的设计)。全班同学一起听《奥林匹克号角》。

(6)第四组同学(迎迎)介绍奥运会会徵;全班同学一起听《巴塞罗那》;介绍北京奥运会会徵。

(7)第五小组同学(妮妮)介绍奥运会吉祥物;介绍北京奥运会吉祥物。(8)分组为几幅画面选配音乐。4.总结、评价。

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体现创新精神,对奥运会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课后反思:

第二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我的祖国》 第一课时 唱歌 《我的中国心》

教学目标: 1.理解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海处赤子眷恋祖国的深情与民族自豪感.2.通过歌曲学唱,能够独立分析歌曲,了解歌曲结构.3.科学合理地运用气息,用自然饱满深情的声音表现歌曲.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提问:你喜欢哪些歌手? 2.教师引出心中最喜欢的歌手--张明敏。你知道他的哪些作品? 3.教师揭题,结合图片讲述歌曲的创作背景。

二、学唱歌曲

1、完整聆听歌曲,表达音乐感受。

2、聆听歌曲,分析歌曲结构。

复听歌曲,找出歌曲中反复出现的弦律。这个弦律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有什么变化?

3、曲谱学唱

(1)用“U”音跟琴模唱A和A’部分,用准确的音高、递进的情绪来表现音乐的变化。

(2)用“U”音跟琴模唱B部分,节奏变化。(3)用“U”音跟琴完整模唱歌曲。

(4)用“U”音跟琴模唱A部分曲谱,注意音高变化。(5)跟琴模唱B部分曲谱。

(6)随琴完整演唱曲谱,注意音高、节奏、情绪的变化。

4、学唱歌词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对祖国热爱的乐句并填词演唱。

(2)教师指导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其他学生学唱选择的乐句。

(3)完整随录音跟唱歌曲,注意感情处理。

(4)教师范唱第一乐句和第四乐句结尾“我的中国心”,引导学生体会感情、速度的变化,并说出歌曲为什么要进行这种变化。(5)随录音用均匀的呼吸和自然的声音完整有感情地表现歌曲。

三、能力拓展

(1)张明敏的模仿秀。

(2)爱我中华歌曲展。

四、情感升华

(1)观看海外华人华侨在汶川、雅安等地震灾区为同胞们募捐的图片,学生交流并发言。

(2)观看华侨华人组织捍卫钓鱼岛主权活动的视频,师生进行交流。(3)怀着对祖国热爱的激动心情全体起立,再次唱响《我的中国心》。

五、教师总结

你们趋势的歌声让我感动,我也想用一首歌曲来表达我的心声“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同学们,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我们都有一颗心,名字叫中国心,我们都是一种人,名字叫中国人!为了我们的祖国,为了我们的母亲,让我们满怀信心,无畏困难地向未来挺进吧!

第二课时 欣赏《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春天的故事》和《东方之珠》,让学生体验歌曲的内在情感,感受音乐表现的意境,并在听辨、思考、交流、探讨的过程中,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

2、感受歌曲情绪的变化,了解领唱与合唱在塑音乐艺术形象方面发挥的作用。

3、了解中国的,并能够用歌声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屏幕出示歌词,并分组讨论:用怎样的语气、情感来讲述这个故事?

二、聆听完整的《春天的故事》

1、初次聆听完整的歌曲。

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圈”指哪里?“春天”指的是什么?

2、再次聆听

教师:歌曲的结构及演唱形式是怎样的?

3、分段聆听《春天的故事》

(1)聆听引子,师生合作进行演唱。(2)聆听A段(3)聆听B段(4)演唱歌曲尾声

4、聆听完整的《春天的故事》,了解词曲作者。

5、聆听交响乐园演奏的《春天的故事》

四、初次完整聆听《东方之珠》

1、“东方之珠”指的是哪里?

2、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意境和情感?

3、再次完整聆听《东方之珠》 教师:歌曲的表现形式是怎样的?

五、学生分组演唱歌曲,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

1、介绍作者:罗大佑聆听《童年》《明天会更好》,引出作者,介绍。

六、拓展欣赏:《明天会更好》,结束课程。第三课时 欣赏《“自新大陆”第二乐章》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自新大陆”第二乐章”》,让学生对欧洲交响音乐产生兴趣,喜欢聆听德沃夏克的交响作品,愿意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通过听唱、模仿、分析等多种形式的参与,感受、体验德沃夏克《第九“自新大陆”第二乐章》的音乐情绪,初步了解其音乐结构及音乐内容,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3、尝试为《“自新大陆”第二乐章》第一主题添加不同的版本,歌词进行演唱,指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念故乡》。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播放德沃夏克《自“自新大陆”第二乐章》(课件)教师:课前你听到的音乐属于哪种体裁

二、熟识主题

1、教师:交响乐队是一种大型的管弦乐队,你了解交响乐队中的各种演奏乐器吗?

2、辨析片段

每个弦律片段可折两遍以上,听第一遍后根据单色辨色辨识该演奏乐器的组别

欣赏第二遍时随音乐片段模仿演奏姿势

欣赏两遍后,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描述此种乐器的单色通常在音乐作品中的带给人们怎样的感受。

三、感知聆听

1、教师:英国管演奏的这一主题,听起来非常感人。曲作者的一位美国学生给这段迷人的旋律填上了歌词,一首名为《回家》的独唱及合唱被迅速而广泛地传播开来。在我国,这首歌被译为《念故乡》。

2、老师清唱

3、简介作者

4、欣赏小提琴版主题

5、了解作品创作背景

6、聆听第二乐章第一部分

四、视唱主题

教师:英国管演奏的悲凉、伤感的主题是世界交响曲中最为动人的慢板旋律之一,让我们充满感情地唱一唱这个主题。

1、完整欣赏

五、小结

《自“自新大陆”第二乐章》是振奋人心的音乐,音乐中有着无穷的力量。这种力量不公渗透在纵向的和声或复调中,也不公流水在横向的旋律进行中,那是作曲家内心的热情与力量!它所表现的浓烈乡愁深刻地传达了作曲家身处他乡时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愿乐曲动人的旋律能永远留在同学们的记忆中,让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和家乡。

第四课时 唱歌《一个妈妈的女儿》

教学目标:

1、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内涵,学会用圆滑柔美的声音歌唱《一个妈妈的女儿》

2、在歌曲的学唱中,进一少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掌握歌曲中上波间与前倚间的正确演唱方式。

4、了解藏族民歌的风格音调。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兴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还记得那首歌吗:“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新歌《一个妈妈的女儿》。

二、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

歌曲是几拍子,你能为歌曲打拍节奏吗?

2、再次播放歌曲,教师带领学生为歌曲打拍节奏,要求注意歌曲的强弱规律。

3、教师范唱

教师:刚才的歌曲给了我们怎样的情绪感受呢?请同学们再次带上会聆听 的耳朵,在老师的歌唱中寻找以下问题的答案:

(1)歌曲给了你怎样的情绪感受?

(2)歌曲具有哪个民族的风格?

(3)歌曲的曲式结构是怎样的?

4、学唱曲谱

5、加词演唱

教师:(1)咬字、吐字的完整、清晰。强调低音不压,放轻松;高音不喊,用些假声。

(2)音乐记号和一字多音的正确演唱。(3)以情带声,学会用优美的声音深情演唱。(4)注意体会并唱出歌声所表达的主题情感。

三、情感挖掘,视频欣赏

1、情感挖掘 教师:我们究竟应该采用怎样的情感和情绪来演唱这首歌曲呢?

2、视频欣赏

欣赏才旦卓玛和李谷一演唱的《一个妈妈的女儿》。欣赏黑鸭子演唱的《一个妈妈的女儿》。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老师: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汶川大地震吗?还记得2010年的舟曲大地震吗?尽管发生地震的那一瞬间,江河变色,山崩地裂,但十四行诗史册的绝不是眼泪,是中华民族面对灾难的坚韧和勇敢,各族人民都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助灾区共建家园,走出困境,这平正是歌里所唱到的:一个妈妈的女儿(播放背景音乐)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各族人民团结在一起,共同为祖国妈妈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因为我们都 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播放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第五课时 欣赏《我的祖国》和《我和我的祖国》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我的祖国》和《我和我的祖国》,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2、引导学生简要分析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和演唱形式。

3、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词曲作者、原唱,感受作品表达的情感,并能带感情哼唱歌曲。教学过程:

一、欣赏《我的祖国》

1、初次聆听,介绍作品的相关知识

(1)介绍作品的词作者

(2)介绍作品的曲作者

(3)介绍作品的原唱及创作背景

2、再次聆听,把握情感主题及为作品分段

(1)歌曲表达的情感主题是什么?

(2)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并逐步分析歌词内涵,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歌曲的主题思想,三段歌词就像三幅美丽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巨型。

(3)作品可分为向段?

3、分段聆听,解决难点。

(1)分析第一段,思考: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2)分析第二段,思考:和第一乐段相比,第二乐段音乐的情绪有没有变化?

4、完整演唱

二、欣赏《我和我的祖国》

1、初听歌曲,体验情感

教师:这首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2、感受的旋律的美

3、感受歌词的美

4、感受不同唱法所展现的美

5、表现作品的美

第三篇:小学音乐上册 奥林匹克风 1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奥林匹克风

教学目标:

1.演唱、欣赏有关奥运的歌曲,在音乐的氛围中感受五大洲,三大洋及中华大地所涌动的浓浓的奥运之情。

2.饶有兴趣地投入到音乐对比和创作活动中去,在活动中感受艺术魅力和奥运精神,体验参与的快乐和创造的愉悦。

教学内容:

1.学唱《奥林匹克风》

2.欣赏《手拉手》、《one world one dream》或《相约在北京》

3.欣赏部分奥运会会歌

教学重点:

学唱《奥林匹克风》、听赏《手拉手》和《one world one dream》或《相约在北京》 教学难点:

如何把视听感觉同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约在北京》的歌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幻灯片,猜一猜,并出示关键词:

1.古希腊——奥运会源于古希腊奥林匹亚。

2.顾拜旦——现代奥林匹克之父。

3.五环标志——会标五环,象征着五大洲团结即全世界的运动员本着公正、公平、友好比赛的精神,在奥运会上相聚一堂。

二、学唱《奥林匹克风》。

1.播放录音,初步感受词曲意境。

2.学生跟录音轻声吟唱。

3.教师出示节奏、旋律难点。

4.师生完整演唱全曲。

师:同学们,你们会唱这首歌曲吗?

生:答(„„)

师:同学们对这首歌曲有点熟悉,那我们先跟着老师的琴声把这首歌曲的第一段歌词轻声试着唱一遍。

(接着唱第二段歌词)

(学生跟琴唱,唱完后进行点评和纠正)

师:下面,为了把歌曲唱得更好、更准确,我们一起把歌曲的谱子来唱一遍,尤其注意在我们唱词时的难点处。

(学生跟琴唱谱)

师:刚才,我们已经把歌曲初步学唱了一遍,下面我们轻声完整地唱一遍,要求用和谐的声音、恰当的方式表达歌曲的情绪。

(学生演唱)

师:刚才我们已初步学唱了这首歌,接下来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1)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2)我们将采用怎样的演唱方式来演唱?

(同学讨论后并回答)

师:刚才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下面我们大家按照同学们的意见有感情地演唱一遍,在歌声中表达申奥成功的喜悦及浓郁的奥运之情。

(根据学生的建议完整地演唱歌曲。)

三、奥运会歌经典回顾——《手拉手》(Hand in hand)。

1.听赏原唱。

2.教师引导学生用英文跟唱。

师:艺术大师为奥运放歌,全球的人类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奥运而歌唱,请同学们听三首歌曲片段,想一想分别是在什么地方举行的奥运会的会歌?

(学生欣赏并做连线题)

师: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遍汉城奥运会的会歌,边听边请同学尝试用英语跟着一起唱,感受并表达奥运之情。

(看书P46歌曲,学生跟音响轻声演唱。)

师:每届奥运会都有会歌,回顾以往的奥运会会歌,24届汉城奥运会的会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诠释了奥运的精神内涵,表达了全人类爱好和平、友好相处的真谛。

四、知识拓展。

1.出示幻灯片,打出《相约在北京》的歌词,并播放旋律,请学生看歌词思考: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生讨论后回答,师总结:首次举办奥运会的中国人民希望通过口号告诉全世界:我们和全世界人民一样,都热爱奥林匹克运动。

2.出示幻灯片,申办奥运成功的图片。

五、参与体验(我的创造)。

师:奥运是人类的共同话题,它表达了人类共同的心声,让我们每个同学都来为奥运出一份力,献一份情。

师:播放奥运乐曲作为背景。

学生结合“我的创造”进行创作。

出示学生的作品,激励创作热情,建立自信心。

六、小结。

奥运之风吹过五大洲,吹遍神州大地,今天也吹进我们的课堂,让我们在奥运精神的鼓舞下,在《奥林匹克风》的歌声中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进发。

(师生同唱《奥林匹克风》)

第四篇:牧童 新人教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牧童 新人教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牧童》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能力。

2、感受切分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种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用歌声表达出来。

3、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并用自己自然真挚地歌声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二声部的演唱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牧童、羊、白云、鲜花、绿草……)、音响资料、钢琴、歌谱。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学生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音乐采用《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

2、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玩一玩,竖起你的小耳朵、闭上你的眼睛,仔细的听听、想想,我们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音乐起(背景音乐采用歌曲旋律)

配乐旁白

3、学生回答

师:“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我们仿佛来到了大草原,看到许多牛羊……

4、请学生贴出画面

(1)师:那让我们把这美丽的地方贴画出来吧。

(2)学生选择背景画到黑板进行贴画。

(3)点题:师:“猜猜看,牛羊是谁赶来的?牧童是什么意思?”

(4)生:“牛羊是牧童赶来的。”“牧童就是放牧的儿童”。

(5)贴出牧童出示课题

二、学唱歌曲

(一)掌握节奏

1、师:“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老师不禁想起了一首歌,你听……”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谱)

3、师:“歌曲的演唱情绪是什么样的?”

4、生:“非常高兴、热烈欢快……”

5、师:“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6、生:“二声部合唱”。

7、学生慢速按节奏读第一段节奏。

8、出示切分节奏XXX

9、师:“切分节奏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出现了?共出现了几次?”(让学生指出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运用)

10、学生小组讨论。

11、师:“说说切分节奏为歌曲增添了哪些音乐色彩?”

12、生:“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得音乐显得活泼、跳跃。”

13、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活泼、欢快的情绪来朗读歌词好吗?”

14、生:“好!”

15、随音乐伴奏按节奏读歌词。(用快乐的情绪读歌词)

16、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比赛,分三组,每组一段,按节奏读歌词,比一比哪组节奏准确并能表达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17、小组比赛(老师进行评价)

(二)视唱曲谱

1、出示高声部旋律。

2、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谱学习。比一比,看一看哪组学的最认真,速度最快!”

3、小组进行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4、师:“老师要检验一下,看看大家学得怎样,在教师钢琴伴奏下,演唱歌曲高声部旋律。”

5、学生采用拍手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切分节奏,体会乐曲快乐的情绪。

6、学唱二声部旋律

(1)再听歌曲(完整播放歌曲)

(2)师:“你觉得这次播放的旋律和我们刚才演唱的旋律有什么不同?哪一句有和声?”学生回答,并指出歌曲有和声处。

(3)教师出示二声部旋律。

(4)分小组学唱第二、三句旋律。

(5)师:“哪组试试演唱其中的一句?”(教师钢琴指导音准)

(6)小组进行演唱。

(7)师:“我们来一个旋律接龙好吗?老师演唱第一句,其它三句每组一句怎么样?”

(8)生:“太棒了!”

(9)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10)两个声部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A、老师演唱高声部,学生演唱低声部。

B、学生分两组进行合唱。

(11)师:“看样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唱词了,下面我们就试着把歌词填进去演唱好吗?”

(12)生:“好!”

(13)分两声部进行填词演唱。

三、知识扩展:

1、师:“你们知道歌曲《牧童》是哪个地区的歌曲吗?”

2、生:“是蒙古族的”、“是外国的”……。

3、教师介绍:《牧童》是斯洛伐克民歌,斯洛伐克是一个可爱的国家,拥有肥沃的平原和连绵的高山峻岭,牧童们在自己的家乡自由地放声歌唱。

4、国旗

5、首都:布拉迪斯发。人口:539万。面积:4.9万平方公里。

6、风景欣赏:

四、小结:课下寻找斯洛伐克的相关材料。

五、随《牧童》欢快旋律出教室。

教学反思:

收集整理资料,在音乐活动中积极感受,积极参与。

第五篇:冀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1-3单元)

第一单元 美丽的早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早晨的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歌曲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珍惜时间的感情。

2、学习休止符,能正确把握歌曲的节奏。教学重难点

1、正确掌握歌曲中的休止符。

2、能准确演唱《早晨的歌》。

教学准备:钢琴、音乐播放器、歌曲的CD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老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音乐,大家听听这里有几种你熟悉的声音?(同学们一一找出早晨练声、广播、鸟叫、鸽群飞起、哨声、跑步、扫马路等声音)那你们想想,在一天中,什么时候才会出现这些声音。

老师:对,这就是早晨。

三、讲授新课

1、导入:今天随老师一起到户外看看早晨人们都在干什么?(第一遍听)

2、初听歌曲。

老师:你都看到了那些晨练活动?户外的晨练活动真是丰富多彩让我们看的眼花缭乱。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推开窗子,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一段优美的音乐传入我们的耳际。放歌曲(闭眼聆听)。老师:早晨真美,歌词中是怎样描绘早晨的?

4、指导学生读歌词(出示图片)5 1 3 3 0 ︳5 1 3 3 0 ︳ 甜 甜 的 风 微 微 的 笑 1 3 5 5 ︳0 4 5 3 0 ︳(重点练习切分音、休止符)早 晨 的 空 气 多 么 好

5、老师弹琴,学生随音乐用“la”模唱歌曲的旋律。

6、放歌曲录音,学生轻声跟唱。

7、学生随录音完整地唱。

8、处理歌曲。

1)唱好空拍处 2)情绪的处理。

老师:我们唱歌时要找到沐浴在早晨明媚阳光中的欣喜美好感觉,通过你们的歌声让我看到,感受到。

9、分组演唱。

老师:早晨美不美? “早晨的歌”所歌、所唱的都是可爱的你们,因为你们是早晨的花朵,早晨的绿树,更是早晨的太阳。让我们一起唱响早晨的歌,唱响我们自己的歌。

两排为一组,看哪组唱得好。

三、音乐活动:“做早操”

四、小结:

1、鼓励学生谈谈自己学习后的感受。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的感情,教育他们要珍惜时间。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听赏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 教材分析:

《空山鸟语》是一首二胡独奏曲,乐曲结构属于多段体,共五段,另有引子和尾声。引子犹如山林召唤,空谷回声,简单几笔就描绘出题意幽邃、深远、静穆的意境,接着,以非常活跃的旋律进行,作为“人”的形象出现,在全曲贯穿始终,时而单独出现,时而与鸟鸣相结合,宛若自然景色给予“人”的清新愉悦心情,与自由自在的鸟语交融相织。作者创造性地运用三弦拉戏式的模拟手法,将鸟语音乐化,使乐曲的造型性和抒情性有机结合,因而音乐优美生动,富有情趣。

二胡演奏家刘天华

刘天华(1895~1932)原名刘寿椿,江苏江阴人,民族器乐作曲家,二胡、琵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为著名文学家刘半农之弟,也是我国30年代的国乐大师,由于他在创作和演奏上的努力,使我国的国乐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开拓和发展我国民族音乐做出了巨大贡献。刘天华生活的时代,正值内忧外患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叫花子胡琴要饭的笛”一语道出了当时民族音乐的社会地位。就在那样的环境里,刘天华抱 2

定“改进国乐”的坚定信念,在崎岖坎坷的路上奋战了20年,培养造就了一批优秀的民族音乐演奏家,创作了几十首二胡、琵琶曲和练习曲。人们所熟悉的二胡曲《病中吟》、《月夜》、《空山鸟语》、《光明行》、《苦闷之讴》、《独弦操》、《烛影摇红》等都是他创作的。刘天华对我国民间音乐也作了许多整理工作,他就是因为在天桥收集“吵子会”锣鼓谱,在与民间艺人接触中,不幸染上猩红热病,于1932年6月8日因医治无效而病逝,时年仅37岁。

教学目标:

1.感受题目中的“空山”与“鸟语”的意境,让学生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和民族乐器的感情,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2.培养学生听音乐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对音乐的表现能力及审美能力。

3.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表达的情感,感悟我国民族乐器二胡演奏的艺术魅力。教学重难点:

在聆听中体会乐曲的感情和意境,发展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教具准备:钢琴、音乐播放器、乐曲的CD、图片、二胡。教学过程:

1、引入。

“空山”是出自唐代王维的诗“空山不见人”的意思。整个曲子的意境是幽静、深远,犹如山林的召唤,空谷回声。

2、初听乐曲《空山鸟语》。

思考:你从乐曲中听到了什么声音?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3、揭题介绍二胡著名演奏家:宋飞、华彦钧、闵惠芬、刘天华。

4、完整聆听音乐、感受二胡音色特点。

介绍二胡:包括二胡的构造、基本演奏方法、音色等

5、精听欣赏乐曲《空山鸟语》。

1)聆听引子音乐:我们一起随着动听的引子音乐,看一看音乐把我们带到了哪里?提问,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学生描述。

3)聆听“人”片段:这么美丽的山谷,你们想不想去呀?假如你来到这里,你会怎样表现自己高兴的心情呢?

4)学生用身体动作来表现亲临山谷的兴奋。

5)聆听小鸟片段:山谷里来了这么多可爱的小朋友,我想最高兴的要数小鸟了,小鸟们会怎样表现呢?

6)再次聆听,学生戴头饰自由用身体动作和声音来表现小鸟。

7)聆听结尾音乐,感受热爱的感情:看着你们这些小鸟飞来飞去的身影,听着你们婉转动听的声音,连我都深深地被音乐所吸引。

8)完整聆听音乐选择诗歌,体会意境:在大家的配合下,我们一起欣赏了《空山鸟语》的音乐,你觉得下面哪首古诗的意境更符合乐曲的感情呢?(小组讨论)

9)介绍作者的灵感来源并朗诵王维古诗。

(六)延伸欣赏

1、配乐诗朗诵:你觉得乐曲还适宜朗诵哪些古诗?

2、听音乐出教室。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听赏管弦乐曲《晨景》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晨景》,能哼唱其主题旋律,知道乐曲结构。

2、通过欣赏音乐作品,了解不同演奏乐器的音色及演奏方法。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使学生能从音乐中形象而动态地看到黎明的景色: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再到太阳冉冉升起,体验早晨太阳升起前的整个过程。感受极为纯朴,具有牧歌风格的音乐。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乐器的音色及演奏方法。

教学难点:

熟悉并哼唱音乐作品的音乐主题,分辨不同乐器。教具准备:

数码钢琴、音乐播放器、乐曲的CD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今天张老师带给大家一段音乐,(聆听)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清新的、宁静的、空灵的)你仿佛来到了一个怎样的地方?(空旷海边、森林)

老师听完这段音乐后也和大家有同样的感受,那为什么音乐会让我们感受到这样的画面呢?原来这是一段具有牧歌风格的旋律,所以才让我们仿佛来到了广阔无边的大海、森林或草原,在不知不觉中音乐让我们想到了一起。

2、出示旋律谱例,哼唱旋律。

师:让我们用轻柔的声音,一起走进这美妙的音乐,一起来哼一哼

师:当你站在山顶看向远处的时候,会看到怎样的画面?(山峰、海面)。是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那就请大家画着旋律线,轻轻哼唱,去音乐中寻找答案吧!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管弦乐作品,就是由这一条旋律展开的,欣赏之前,让我们先走进管弦乐队,再次回顾一下我们熟悉的西洋管弦乐器

复习西洋乐器(大屏幕展示)

1、弦乐器:小提琴、大提琴

2、木管乐器:单簧管、双簧管、长笛、大管

3、铜管乐器:圆号、长号、4、简单介绍管弦乐

二、欣赏教学

(一)、聆听第一乐段

1、初听《晨景》第一乐段

当你听到熟悉的旋律,请你轻轻哼唱。提问:如果用这段音乐来表现一天中的某个时段,你觉得是什么时候?请结合音乐色彩谈谈为什么表现的是这个时段?(早晨、音乐越来越明亮)

2、再次聆听,提问演奏主旋律的乐器是什么?(长笛 双簧管)答不出来时,对比单簧管和双簧管的音色。

3、请仔细听听这两种乐器是怎么出现的?同时还是交替?(交替)这种交替的演奏有没有发生变化?

4、长笛与双簧管的交替在音调上有什么变化?(作曲家运用了音乐中常用的移调,通过连续的调性上移,把旋律一步步往上推,力度不断加强)这种变化预示着什么?(展现的是太阳缓缓升起的景象)。

(二)聆听第二乐段

1、整个乐队的加入,太阳终于积蓄了足够的力量跃出了海平面,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光芒四射、蓬勃生机的景象。当你从音乐中感受到太阳正向海平面上涌现并破云而出时,请将手比喻成太阳,做阳光撒满大地的动作示意老师。(熟悉的乐段用“lu”哼唱、画旋律线)。

2、师:你注意到了吗?这段音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有强音)这些强音,让你看到怎样的画面?(耀眼的阳光)忽强忽弱表现了什么?(太阳一会儿被云层遮盖,一会儿又拨开云雾)。音乐家利用力度的强弱让我们从音乐中看到了一幅动态的画面,在这变幻多姿的阳光的照耀下,森林、大地、海面又是一派怎样的景象?(先说后做)让我们把镜头从天空中的太阳逐渐往下移,移到海面上、移到森林里、移到一切你能想象的地方。

请大家跟老师合作,当我的光芒照耀在你周围的时候,请你用动作表示大地上万物的情景。

(三)聆听第三乐段:

过渡语:太阳升起来了,清晨的阳光是那么温暖、那么美。海面上波光粼粼,森林里鸟语花香。

1、这一部分的音乐与前面哪一乐段相似?总结该曲曲式结构(A+B+A’)此时展现在你眼前的是怎样的景象?(太阳已经徐徐升起,新的一天开始了)

(四)介绍作者及作品

1、师:大家想知道这么美的音乐出自哪一位作曲家之手吧?

2、你认为我们今天欣赏的这首曲子是《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哪一段? 格里格,挪威杰出的作曲家、钢琴家。出生于挪威第二大城市贝尔根,格里格的父亲是位成功的商人,母亲则出身于贝尔根望族,是位有才华的诗人兼音乐家,外祖父曾经担任过贝尔根爱乐学会首任音乐总监,格里格的音乐天份应该是遗传自他的母亲。六岁跟母亲学钢琴,九岁开始尝试作曲,后来进入音乐学院深造。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对发扬挪威民族音乐做出了巨大贡献。

《晨景》是《培尔·金特第一和第二组曲》第一组曲的第一段。《培尔·金特》原为十九世纪挪威伟大的文学家、戏剧家易卜生所写的一部著名诗剧。1894年,易卜生约请他的好友、当时已在欧洲各国获得很高声誉的格里格,为他的这部诗剧配乐。1876年2月,该剧在挪威首都奥斯陆首次公演,获得巨大成功,诗剧配乐共有二十二段。格里格发挥了他的巨大想象力和精细的构思,以挪威民间音乐为依据并运用高超的管弦乐技巧,生动而精确地以音乐描绘了剧中的环境、情节和人物性格。无可否认,格里格的配乐是这部诗剧公演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十年后,格里格从这些配乐中选出了八段,先后编成两套管弦乐组曲。我们所听到的第一组曲第一乐章《晨景》,原为诗剧第四幕的一段,培尔·金特流浪到非洲摩洛哥时的一段配乐。描写了那里日出和清晨美丽的景色。因为格里格本人并没有到过摩洛哥,对那里的音乐不熟悉,所以,创作出来的音调,仍然是北欧风情的。

(五)完整聆听全曲 在乐曲声中结束本课。

第二单元 民歌在线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陕北民歌《黄河船夫曲》

2、听赏台湾童谣《天黑黑》 教材分析:

1、陕北民歌《黄河船夫曲》

这是一首朴素、短小、精悍并具有鲜明形象的民歌。从它的音调风格来看,有着陕北的特点,这就给人们的印象是黄河流域而不是长江或其它流域。旋律线给人一种起伏、摇荡的感觉,感觉是在船上。再从它的节奏和速度来看,既平稳而又具有一定力度,这就使人感觉不是在激流险滩中行船,而是在较宽阔平静的水面上行进。从整个情绪来看是比较辽阔而开朗的,使人想象黄河是宽阔深广的。透过歌词内容,仿佛又看到黄河迂回曲折的河道及无数船只和艄公形象。

这首歌在调式上也极有特色。前边大部分都以A商调式进行,只是到最后一句才用转调的方式转到G徵调上来,让人感到既新颖又完整。

2、台湾童谣《天黑黑》

这首歌曲流传于台湾省北部和闽南地区一带。虽是童谣,但大人孩子都很喜爱,传唱十分普遍。歌曲唱道:“天快要下雨了,爷爷在外面挖了一条泥鳅回来,爷爷要咸的,奶奶要淡的,两人相争,把锅给弄破了”音乐形象淳朴天真,富有农村生活的气息。歌曲大多一字一音,与口语相近,演唱装饰很少,平实自然。

第一部分唱爷爷挖回了泥鳅,全家十分高兴;第二部分表现两老争吵,语调诙谐生动。旋律以第一乐段的材料为基础,逐步衍化,音域也逐段向上扩展,层次清晰。乐段的结尾处多用衬腔,使歌曲更加生动,特别是最后摹仿铜锅被打破的声响,很有趣。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黄河船夫曲》,了解黄河——中国的母亲河。

2、通过欣赏《天黑黑》,感受“童谣“这类民歌质朴、稚气的风格特点。

3.在欣赏中进一步让学生接受我们国家丰富的民歌文化,培养他们爱国情结。教学重点、难点:

在欣赏中感受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

教学准备:

音乐播放器、歌曲CD、黄河地图 教学过程:

一、欣赏陕北民歌《黄河船夫曲》。(两遍)

1、提问引入:你是否知道与黄河有关的故事,或以黄河寄托某种感情的音乐作品?你知道黄河流经我国哪几个省份吗?

展示黄河地图,找找看黄河流经的地方。(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

2、初听民歌《黄河船夫曲》。

提问:你能辨析出这是一首什么地方的民歌吗?(陕北民歌)。

3、复听民歌《黄河船夫曲》。

提问:歌曲表现了什么?(黄河船夫富有情趣的生活)。

4、再听民歌《黄河船夫曲》。

歌曲在旋律音调上运用了什么手法?(重复)。

参考谱例找出歌曲中的“重复”部分。出现了几次?(五次)。

5、你能模唱这首歌吗?

欣赏《黄河船夫曲》,并跟着录音模唱这首歌。

二、欣赏《天黑黑》

1.故事导入。让学生了解歌曲内容为欣赏打了基础。2.初听歌曲,了解主要内容,让学生讲一讲,听出什么。3.出示歌曲,复听歌曲,感受歌中幽默的情绪。

听后让学生回答,你觉得歌中最有意思的是哪一段,一起跟着录音哼哼

4.再听歌曲,教师加上渲染气氛的导语,请学生在音乐声中分组扮演歌中的老爷爷,老奶奶。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听赏《放马山歌》 教材分析:

《放马山歌》是流行于云南的一首著名山歌。是歌唱家黄虹的保留曲目。歌词非常简朴,七言两句为一段,反映牧马人生活。音乐结构也很简练,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下乐句的曲调,是根据上乐句的音乐素材发展而成的,手法洗练。其中夹以“喔噜噜的”等衬腔,以及赶牲口的吆喝声,富有生活气息,活跃欢快。旋律简单,朗朗上口,吆喝声又别具特色,十分适合活力四射的学生学唱。还可以通过这首歌曲走进云南,走进山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云南,了解云南山歌,培养学生喜欢民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歌曲《放马山歌》,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进一步了解云南,了解云南山歌的音乐特点。

2、通过听赏《放马山歌》,让学生知道民歌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培养学生喜欢民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云南的音乐特点。教学准备:

数码钢琴、音乐播放器、歌曲CD、有关云南风土人情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由宋祖英演唱的《放马山歌》 问:这首歌曲是哪个地方的?(云南)

2、问:大家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了解?

(出示图片,展示云南的风土人情、特色、景点、代表歌曲,比如泼水节等„„)

3、云南民歌介绍

云南是我国拥有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间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各民族民歌所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无论是民族历史上重大事件,生活中的婚丧礼俗,几乎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在民歌中都有生动的反映。

二、新课教授

1、歌曲介绍

《放马山歌》是50年代初,擅长演唱云南汉族民歌的优秀歌唱家黄虹的代表曲目之一,她自己在艺术上的钻研和积累,使这里民歌的地域风格更加鲜明,在全国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

在西南高原,人们主要从事两种生产方式,一是农业耕作,一是放牧牲畜,因为这里既有雄伟的崇山峻岭,又有宽阔平坦的盆地——坝子和曲折蜿蜒的河谷,它们为各民族人民提供了农业种植和养畜放牧的天然条件,从而也使该地区成为我国很有代表性的高原农牧经济区。而《放马山歌》从题材内容而言,是一首典型的“牧马人之歌”。

2、初听《放马山歌》

问:⑴歌曲的演唱形式——演唱形式是指演唱形式是指齐唱、独唱、重唱、合唱等演唱的组合形式。(独唱)

⑵讨论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

(欢快、高亢、奔放等)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劳动山野劳动生活中自由抒发感情所演唱的抒情性民歌,歌唱者能无拘无束的抒发自己的感情。主要在山野、田间演唱,这类民歌比较自由、舒展、高昂、奔放。

3、复听《放马山歌》

讨论:这首歌曲描写的是什么内容,歌曲的音乐特色。

这首民歌所反映的正是西南高原的一种很传统又很普遍的生产和生活,它的唱词采用了“十二月”体,这显然与内地传统民歌体式有关(内地传统民歌常用四季、五更、十二月、花名等形式联缀),但它所用的衬词如“哦呦”却有本地特色。曲调的音域仅 9

为五度,加上密集的节奏音型和上、下句尾部两次呼喊(似乎模拟吆喝牲口之声),使它具有浓厚的山野风格。

4、反复播放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表达的意境、情绪。⑴听《放马山歌》,学生轻声跟唱。⑵老师唱歌词,学生进衬词。

⑶提出问题:为什么最后一句“不会发,不会发”演唱的速度要逐渐减慢? ⑷分析歌曲表现的情绪,并要求学生有感情的跟唱。

5、课后扩展:

欣赏阎维文演唱的《放马山歌》,让学生感受不同歌唱家所演唱的《放马山歌》。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上山砍柴时唱的四川民歌,它曲调高亢、奔放,节奏较自由。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在参与的实践中去感受和体验音乐,从而激发他们大胆演唱山歌的兴趣,并在情趣盎然中感受到民歌丰富多彩、风格各异的特色。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把握山歌的特点及其演唱风格。

2、准确把握上波音的唱法,协调地完成二部合唱。

3、通过学唱歌曲,了解四川,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

以乐观爽朗的情绪演唱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难点:

歌曲中上波音的演唱及跨小节切分音的演唱。教学准备:

数码钢琴、音乐播放器、歌曲CD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新授歌曲:

1、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激活思维。)

同学们,你们了解四川吗?有谁去过四川,请大家把了解的四川相互交流一下。

2、生交流。

3、师:四川是一个多山的地区,山区的劳动人民热爱生活、勤劳朴实。那里的人们经常上山砍柴,而他们上山砍柴的时候,特别喜欢唱山歌。同学们,大家想不想听一听他们唱得是什么歌?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好吗?

4、放歌曲录音,感受歌曲的情绪、演唱形式。

5、让学生说一说歌曲的情绪。

4、复听歌曲范唱,做声势律动。

5、听老师范唱歌谱,学生观察歌谱,有什么难点?

6、解决歌曲难点。唱歌方法的指导:

师:同学们在演唱时,吐字、咬字要清楚,演唱时用上腰部力量,嘴皮用一点力气。

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及在学习时遇到的疑惑

(1)波音的学习

(2)讲解衬词

7、视唱歌谱。

8、听老师演唱歌词,学生默唱歌词,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9、完整演唱歌曲。

10、欣赏合唱《太阳出来喜洋洋》,学生讨论,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演唱歌曲:如领唱、齐唱、轮唱、一领众合,演唱时要注意表现好歌曲的情绪,声音要清晰明亮。

1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现歌曲,分组进行表演。

四、课堂小结。

劳动可以给人带来幸福,希望同学们成为一个热爱劳动、热爱生活、收获快乐的人。也希望同学们以后多欣赏、多了解一些中国民歌。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沂蒙山小调》 教材分析:

1.歌曲创作背景:1940年10月,抗日战争处于最困难的阶段。位于沂蒙山区费县北部山区的马头崖乡白石屋村虽然贫穷、偏僻,但群众基础好,且隐蔽、平安。当年,11

抗大一分校在这一带工作、学习,文工团就驻在这个村里。《沂蒙山小调》就在这时由两位年轻的文工团员李林(现为上海歌剧院顾问)和阮若珊(曾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创作的。歌曲最初的题目是《反对黄沙会》,曲调是他们根据山东逃荒到东北卖唱人所唱的曲调,加工整理而成的。

2.《沂蒙山小调》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山东民歌,全曲由四个乐句组成,一段体。民歌抒情极浓,特点是:每个乐句的尾音为中心作回返的拖腔,(如 2 1 2,1 6 1,6 5 6)四个乐句的落音层次递降 2 1 6 5。这首歌是具有山歌风格的小调,为了把声音传远,有个长腔,前一句的尾音是后一句的始音,这种创作形式为“鱼咬尾”。鱼咬尾是我国民间音乐中常用的一种创作手法。它类似于文学创作中“顶真”的修词方法。如,李白的诗《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也随君渡湘水„„”这种句头咬句尾的创作手法即是“鱼咬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整合教材,引导同学对学习过的歌曲特点和《沂蒙山小调》进行对比,突出音乐形象与地方文化的融化。拓展同学的音乐思维,欣赏该题材其他演奏形式,掌握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的类型。

能力目标 :通过感受歌词的美、指导同学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有感情的唱,连贯的唱好歌曲。指导同学学习运用气息的控制,做有弹性的歌唱和力度的变化。培养音准意识,唱好歌曲《沂蒙山小调》。

情感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听(录音、教师范唱、范奏)感受歌曲风格,初步了解“鱼咬尾”是民歌中常见的表示手法,增强学习民歌的兴趣,感受歌曲中热爱家乡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1、反复听民歌手的演唱,感受民歌的拖腔中使用“鱼咬尾”的表示手法的作用。

2、一字多音的唱法。

3、学会简谱。

4、歌唱时控制好气息。

教学难点:能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好歌曲《沂蒙山小调》。教学方法:

1、听唱法。

2、比较法。教具准备:

1、数码钢琴、音乐播放器、歌曲CD(民歌)歌片 2演示文稿:有关山东文化.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沂蒙山小调》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歌

1、师:刚刚听到的歌曲是一首流传很广深爱人们喜爱的一首民歌,谁知道它是哪个地区的民歌?曲名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

设想:通过引导同学进行探索节奏特点,体会歌曲的节拍。初步感受歌曲的节拍、旋律。同学模仿老师拍击《沂蒙山小调》的节奏型,老师伴奏。提问:这首歌是几拍子的音乐?(三拍子)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山东的民歌《沂蒙山小调》。

三、新授:

1、介绍山东文化,导入歌曲。

出示:祖国政区版图:指示山东的地理位置:同学讲述沂蒙山的历史,革命老区的故事,游击队的故事。红嫂支援解放军的故事等。歌曲简介:简单的和同学交流:谁知道山东产什么?(烟台梨、枣、寿光苹果、)谁会说山东话。给与充分的肯定和评价。

2、学习歌曲:

(1)听歌曲录音,感受民歌手歌唱的音色、感情。(给同学完整的印象):出示大歌片:实物投影仪:提示:a有的同学在轻轻的跟着唱,老师喜欢这样的积极的学习态度。这些同学真聪明。b比一比谁学的最快。2-3遍争取学会。c请你说说哪好听?为什么好听?生:尾音/觉得很愉快、旋律优美。

(2)学习歌词:注意:ang ao 韵母的归韵,口形的统一。

请同学们念一遍歌词。不懂的地方,小组学习:生互相提问、回答、理解歌词内容。(4)练一练,比一比:

分小组练习,注意歌曲的情绪,有表情的演唱。比一比的标准:从曲调演唱是否准确,声音是否洪亮,演唱情绪是否符合歌曲的要求。对优胜的各组采取奖励,奖励方式由学生选择。

四、音乐活动:民歌会

五、课堂小结,学生生随音乐出教室。

师:人们认识沂蒙山,就是从听了这首沂蒙山小调开始的。走进沂蒙山区,这首沂蒙山小调在山里,在田间,四处回荡。



第三单元 摇篮曲集锦

教学内容:

1、听赏轻音乐《摇篮曲》(德 勃拉姆斯)、童声合唱《摇篮曲》(奥 莫扎特)、《宝贝》(印尼民歌)、女声独唱《摇篮曲》(东北民歌)

2、唱歌《摇篮曲》(舒伯特)教材分析:

《摇篮曲》也叫催眠曲,原指母亲在摇篮旁为抚慰婴儿安静入睡时咏唱的歌曲,以后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都有他们自己的摇篮曲。本单元包括几首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摇篮曲:著名作曲家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写的《摇篮曲》、中国东北民歌《摇篮曲》和印尼民歌《宝贝》。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三首中外名曲《摇篮曲》和印尼民歌《宝贝》,感受不同体裁的《摇篮曲》风格,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

2、把握摇篮曲的音乐特征,能够用自然圆润、优美抒情的声音和恬静温柔的情绪演唱歌曲。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情感体验和表现活动,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自信和快乐。

4、体会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母爱,使学生受到爱的感悟和美的熏陶。教学重点:

1、感受、体验歌曲的速度、力度。



2、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和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摇篮曲》。

教学难点:感悟几首摇篮曲在表现音乐情绪和情感方面的异同点。

教学准备:数码钢琴、歌曲(乐曲)CD、音乐播放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勃拉姆斯的轻音乐曲《摇篮曲》。

1、初听乐曲。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改编的轻音乐,同时随着音乐的起伏,用手画出旋律线。

2、师生共议与归纳:

《摇篮曲》最初为母亲抚慰孩童入睡时咏唱的歌谣,后来发展成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具有温暖、亲切、安宁的气氛。旋律平静、优美、舒缓,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摆动的节奏,充满了母亲对孩子深切的爱。由于摇篮曲细腻、柔美、贴近生活的音乐特征,这一体裁具有很强艺术性和欣赏性,不仅限于催眠和描写孩童入睡,而更多的是在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刻画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精神境界。

3、复听乐曲,进一步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意境。

4、同学们随着教师钢琴的弹奏,哼鸣《摇篮曲》的旋律。哼鸣时要求气息深沉、14

流动、徐缓,双唇略闭,口腔内有微微含水的感觉,去追求柔美、细腻的音色。

5、小结:什么是摇篮曲?

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既有声乐作品,又有器乐作品。

摇篮曲的特点:旋律轻柔甜美,节奏型带摇篮的动荡感,充满了母亲对孩子诚挚的爱和祝福。

6、引导讨论与归纳: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作于1868年。它通过强弱拍节奏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详平缓,仿佛勾画出一幅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歌曲为大调式,单二段体。每一乐句的起音均从3/4拍的第三拍开始,作曲家巧妙的把节奏作了细致的改变,将节拍的舞曲性格化作内在的韵律,使音乐更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而适于词义。

二、欣赏莫扎特的《摇篮曲》(童声合唱)

1、导入:许多著名音乐家都曾写过摇篮曲,如莫扎特、舒伯特等。下面,我们就欣赏一下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谱写的《摇篮曲》

2、初听

1)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想象乐曲所描绘的音乐形象。2)说说感受。

3、复听

1)了解歌词内容

2)听出乐曲由几个乐句组成

4、唱一唱

1)哼唱《摇篮曲》旋律 2)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有感情地跟唱《摇篮曲》

5、动一动

听着《摇篮曲》音乐分角色做做哄宝宝睡觉的动作。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听赏的感受(体会伟大的母爱),教育学生要报答母亲。

第二课时

一、欣赏印尼民歌《宝贝》

⒈初听歌曲

提问:这是哪个国家的歌曲?

2、再听歌曲,进一步了解歌曲内容

3、再听歌曲,学生可轻声跟唱。

4、说说听后的感受。

二、欣赏东北民歌《摇篮曲》

⒈导入:我们来欣赏一首中国的《摇篮曲》

2、初听东北民歌《摇篮曲》 提问:①这是我国那个地方的民歌?

②力度、速度怎样?)

板书:速度:舒缓

力度:轻柔

3、复听歌曲,进一步感受《摇篮曲》的情绪。

4、介绍歌曲有关背景:

歌曲作者郑建春根据长期农村生活的积累和对农村妇女的了解,于1960年初,写了这首《摇篮曲》。歌曲抒情恬静,旋律轻柔,速度徐缓,这首歌借鉴流传全国的古老民歌《孟姜女》的音调而创作,保留着东北民歌的韵味,描绘了月下轻歌的母亲形象,倾诉了母亲对子女的殷殷期盼之情。1987年这首《摇篮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音乐教材专家会议选入《亚太地区歌曲集》中。

5、再听歌曲,分析歌曲,之后学生唱一唱。⑴分析东北民歌《摇篮曲》情绪:(分析后唱一唱)

情绪: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

温存、亲切、安宁;

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的爱)未来的祝福和希望

⑵、前八小节:节奏平稳而规律,充满温馨的气氛;后半部分出现了连续点八分音符,突出了“摇篮摇动”的感觉,加上一字多音的运用,使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的无限温存的柔情。在演唱时要唱出节拍的强弱。(唱一唱)

⑶、注意运用鼻、头腔共鸣,使声音甜美、明亮、连贯

⑷、注意体会东北民歌高亢嘹亮、旋律宽广、气韵悠长、声音运用比较刚直的风格,做到咬字吐字清晰且自然亲切,具有口语化(分析后唱一唱)

6、与前两首《摇篮曲》相比,每首歌曲在情绪与速度、力度上有什么异同? A、讨论得出两首歌曲的不同点:前者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后者通过环境描述含蓄地表达情感。

B、总结中外摇篮曲的特点:a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b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c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摆动的节奏。

三、总结

不管是中国的《摇篮曲》还是外国的《摇篮曲》,都表达了一 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母爱都是伟大的。让我们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例,说出最能代表你对妈妈的情感的一句话。(学生自由发言,抒发真情)(背景音乐摇篮曲)最后希望你们刻苦学习,将来用自己的智慧创造更多的财富来报效祖国,报答养育你的母亲。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摇篮曲》(舒伯特)教学目标:

1、能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表现歌曲安静、温暖、甜美的意境。

2、2、感受母爱的温暖.教学重难点:体验《摇篮曲》表达的内容与情感,准确演唱《摇篮曲》 教学准备:数码钢琴、音乐播放器、歌曲CD 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述舒伯特创作摇篮曲的故事来导入。

舒柏特被世界人民称为“歌曲之王”。他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把许多歌曲送到出版商那里去,又多又快,而每首歌曲却只值两毛钱。因此,虽然不朽的作品连连问世,舒伯特却连温饱问题也无法解决。

一天,大作曲家舒伯特饿得昏头昏脑,但他身无分文。他试着走进了维也纳的一家饭馆。进去后,他四处张望,希望能看见一个朋友,他的眼光无意中落到桌子下的一张报纸上,那上面有一首小诗。他看了看,在饭馆里来回走了几趟,为那首小诗谱上了乐曲,他把乐曲交给了饭馆老板,换了一份土豆烧牛肉。三十年以后,巴黎的一家商行将这份手稿以四万法郎的高价售了出去,这就是后来有名的舒伯特《摇篮曲》。

二、学习歌曲,感受体验:

1、初听歌曲,了解歌曲内容。

2、学习歌词: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再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师:读起这首小诗,我仿佛觉得自己是个睡在摇篮里的小宝宝,夜幕降临的时候,深兰色的天空中,星星眨着眼睛,耳边传来妈妈动听的歌声。

放歌曲录音,学生静听《摇篮曲》。师:听了这首《摇篮曲》你有什么感受? 提示学生谈对歌曲情绪、速度、力度的感受。

师小结: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诚的祝福。

4、学生再次聆听,跟琴用“恩”轻唱歌谱。

5、听唱法学唱歌曲 a、整体随琴听唱

师:要让小宝宝入睡声音应该怎么样?力度是强还是柔?速度呢?演唱时妈妈的心情怎样?

b、重点练唱带附点与装饰音的乐句

对比演唱带附点和不带附点的不同,感受摇篮“摇荡的的感觉”,引导唱好附点节奏。学生可模仿妈妈哄孩子睡觉的情形,随音乐摇晃身体或作拍宝宝的动作,进一步感受歌曲摇荡的感觉。

装饰音的演唱(“快”)字的演唱,启发学生想象妈妈哄宝宝睡觉的心情怎么样?装饰音演唱自然、轻声一带而过的感觉。启发学生边演边唱,边体验。表现出妈妈无限的温柔与慈爱。

C、闭上眼睛聆听音乐《摇篮曲》,感受躺在妈妈怀里睡觉的那种舒缓安详柔美的意境。

6、完整有感情地演唱

师: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或想想自己的母亲,感受、体会一下,用柔和甜美声音,恬静、舒缓地演唱这首《摇篮曲》。

学生表演:学生上台表演,生生评价,师生评价。

三、品味亲情,回报感恩

师:听了同学们演唱,我感受到了你们与妈妈之间深厚的爱。为了我们的成长,妈妈付出了许多。妈妈的恩情象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不照耀着我们,我们要感谢妈妈。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是怎样表达对妈妈感谢的?

学生用简短的话讲述自己与妈妈之间的故事。

四、音乐活动:摇啊摇

五、课堂小结,回味母爱:

师小结:在妈妈的呵护下我们健康地成长着,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我们的妈妈,回报我们的家人。让我们唱着音乐家舒伯特的摇篮曲,再次回味一下那浓浓的母爱吧!

下载新人教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奥林匹克风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人教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奥林匹克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斯家场小学张传新 2012年9月 第一单元 梦中的北京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北京,祖国的心》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 2、在训练中把握声......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西部风情 第1课时 依马呀吉松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依马呀吉松》体验西藏民族风情。 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高远深邃的感情。......

    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芬芳茉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茉莉花》;欣赏比较东北民歌、河北民歌的音乐特点。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茉莉花》,欣赏东北、河北民歌《......

    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长鄄学校 刘欢欢 第一课《同一首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推荐]

    第一单元计划 教学目的: 编排本组课文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二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三是品味优美的语言,通......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组 单元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以“感受大自然”为主题,编排了《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索溪峪的“野”》四篇课文,其中《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为精读课文,《山......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信息窗1 飘逸的风筝分数乘整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窗1 分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和直观图示。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操作......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教案

    1 桂林山水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十一册 授课类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 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自学自悟,自得其乐。 二、 通过领悟桂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