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生物学的联系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生物学的联系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很多都流传下来并不断被发展、创新。比如;《论语》、《孟子》、《老子》等很多人喜欢的先秦诸子散文都已进入高中课本。就连五六岁点的小朋友都会背几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足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在炎黄子孙心中是多么的重要。然而生物学作为一种西方基础自然科学,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才开始在在中国逐渐扎根然而近几年来中国却在这一世界热门学科里取得了不少突破。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在中国生物学依然是一门小众学科,只有很少一部分高中毕业生在选择专业上会倾向于生物学。这也许是因为很多人对生物学存在误解,认为生物都是一些干条条,没有多少意思,而且都是一些西方的知识,与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多少关系。但笔者却认为现代生物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是相当紧密的。理由如下:
一,阴阳平衡与人体稳态
《黄帝内经·素问》曾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意思是阴阳是天地循环的道理、是万物生死的规律、是产生各种变化的根本,是生死的源头。由此可以看出阴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古人认为阴阳的外延互克,又互生,•其总和等于它们最邻近的属概念的外延,即两个种概念外延和或并。即阴与阳是一个对立统一的关系,他们之间相生相克,只有它们达到一个动态平衡,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人的机体才能正常运转。这与内环境稳态的定义(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调节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得相对稳定状态叫做内环境稳态。)是何其相似。只不过是在内环境稳态中强调了机体会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内环境使之达到平衡状态。
二,动物习性与中国古代人伦关系
在中国古代人伦关系中最著名的就是五伦关系和与之相对应的五伦图(用凤凰、仙鹤、鸳鸯、鹡鸰和黄莺来代表5种人伦关系),中国著名的儒学典籍《孟子·滕文公》对“五伦关系”进行了具体阐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那么,中国古人为何用凤凰、仙鹤、鸳鸯、鹡鸰和黄莺来代表5种人伦关系呢?这与古人对相关动物习性的观察和理解有关,这可以从中国古代典籍中查考。由此我们可以得知早在中国古代人们就已经注意到动物的习性并由此类比到人类。
三,“仁”与生态伦理思想
儒家贵“仁”、“仁义”和“仁爱”,倡导“益于生灵”,“利于庶物”。曾子引用孔子的话说:“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夫子曰‘断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意为;树木要按时令砍伐,禽兽要按时令宰杀。孔夫子说过:„砍断一棵树,宰杀一只兽,不按适当的时令,是不孝的。儒家的理论与现代生态工程中的目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真是不谋而合。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天人合一”、“仁民爱物”、“民胞物与”、“强本节用”、“取之有度”、“用之以时”以及“天地万物,一本之仁”等宝贵的生态伦理思想精华。我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为当代生态伦理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精神养料。
四,仙剑中的生物情怀
刚才说这些古代的东西,也许很多人认为太过久远。那么下面笔者想谈谈一款号称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游戏——《仙剑奇侠传》系列中的生物情怀。首先,在仙剑四中月牙村是一片荒漠,但它原本是一个漂亮美丽的小乡村。它之所以会变成现在那样是因为当地的人为了经济利益而不断砍伐树木,最终使这样一个美丽的小乡村变为了荒漠。这不正是游戏制作者给我们敲响的警钟吗!接下来请大家看一道萌翻了众多网友的一道生物题,琼华、蜀山以斩妖除魔为己任,导致多种物种灭绝,这种行为却广遭后人非议。原因是这种行为降低了生态系统的()A.恢复力稳定性 B.抵抗力稳C.可持续发展性 D.平衡性 这不很好的说明即使是在一款宣传传统文化的游戏里也是存在这生物情怀的。最后在仙剑四里有这样一段台词“道观三才为一气耳,天以气而运行,地以气而发生,阴阳以气而惨舒,风雷以气而动荡,人身以气而呼吸,道法以气而感通……水之润下,无孔不入;火之炎上,无物不焚;雷之肃敛,无坚不摧;风之肆拂,无阻不透;土之养化,无物不融”这是菱纱在仙四开头教天河五灵仙术时念得口诀,从中可隐隐看出人类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现代生物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笔者认为我们应当学好生物学,因为他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无聊,而是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1摘自于《现代生物学在中国植根》 百度文库 摘自于《从动物习性与中国古代人伦关系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生物学教学》生物学教学2012年9月 3 摘自于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性》 作者:赵海月 王瑜
第二篇: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内容大纲
主讲:山东科技大学李文明博士
主办:柳州市经济委员会
一、企业成熟与否的三个判断标准
1、关于战略管理
2、关于核心竞争力
3、关于企业文化
二、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
1、中国式企业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东方管理
2、企业文化的内涵
3、海尔的企业文化
4、蒙牛的企业文化
三、东方管理的精华
1、三为----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
2、四治----治国:国家管理治生:经营管理治家:家业管理治身:自我管理
3、五行----人道行为:管理哲学人心行为:管理心理人缘行为:管理沟通人谋行为:谋略管理人才行为:人才管理
4、中国传统文化全图
四、儒家文化与中国式管理
1、先秦历史与孔子家世
2、鲁国先贤们:四书五艺之由来
3、鲁国先贤们的思想与体系:孔子的弟子们
4、儒家的管理文化
5、儒家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
6、齐鲁文化与新绩效管理观
7、儒家人才管理思想
五、道家文化与中国式管理
1、老子其人
2、道德经
3、道家的管理理念
4、道家管理的成功案例
5、道家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
六 墨家文化与中国式管理
1、墨子其人
2、墨子管理思想
七、法家文化与中国式管理
1、法家代表们及其管理思想
2、韩非其人
3、支撑中国历史与中国式管理的两大思想支柱
4、法家管理思想之法治与中国企业管理规范
5、法家管理思想之大一统与中国企业管理的特点
八、兵家的管理思想
1、齐国兵家们及其思想
2、孙武其人
3、古今中外名家对孙子的评价
4、孙子的战略思想与现代企业战略管理
5、孙子的“间”思想与现代企业竞争情报
6、孙子管理思想的精华与现代企业管理
九、如何看待国学热与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管理精典
第三篇:现代影视与中国传统文化
《海角七号》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作者:赵乃涛学号:201001245班级:机制二班
在课堂上我们观看了《海角七号》这部电影,也在电影中认识了日本歌手中孝介。《海角七号》大热台湾影市,票房热度持续高涨,甚至超过《色戒》什么的云云。虽然《海角七号》是一部台湾电影,而且有日本演员参演,甚至很多对话用的都是日语,但这部电影很多地方都充斥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海角七号》讲述的是一个台湾小镇恒春为了迎接日本歌手中孝介要召开海滩演唱会,需要立刻组织一个当地乐团作为暖场嘉宾而展开的一系列努力,过程中不乏搞笑,失落,直到不断坚持而获得成功的励志故事。本来很简单的一个故事,因为导演独具匠心的加入一段60年前的中日跨洋爱情,通过七封迟到的情书的传递表现出来,而使得整部影片豁然呈现出一种迥异于一般青春片的厚重与隽永气质。
讲师在课堂上为我们讲解了一些其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感觉挺深刻,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些自己在电影中无法看懂的东西。当然我们自己也是有收获的,我就自己在电影中看到的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阐述一下对这部电影看法。
首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日本歌手中孝介要来开演唱会,当地的人热情而且高涨,每一个人都积极的讨论着、准备着,上到七八旬的老头,下到七八岁的小孩,到处都洋溢着一片喜气。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茂伯是一个老邮递员,一辆摩托车就是他的全部,然而岁月不饶人,所以茂伯就退休了,听说要组建乐队,茂伯扛着月琴,当人不让的成为了其中之一,纵是一个小人物也会向往着发光。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这就要说到乐队里年纪最小的正读国小大大,电子琴弹得很好,在这个小镇上实在是找不到会弹电子琴的,只好让她来加入乐队,在演唱会上她也用完美证实,展现了自己,虽然不是那种很远大的志向,但小小年纪的她已经有了一技之长。和平年代,那种建功立业,戎马天下对一个小女孩来说也太远了。
在影片中最煽情的无疑便是那七封情书了,那是导演魏德圣亲自操刀撰写的,文字功力很深,年轻人一下子感受到文字书信的魅力,这是网络时代的他们所缺失的,因此显得尤为浪漫。但这段爱情其实只被导演用作一个淡淡的背景,甚至作为日籍教师的脸部特写都没有,永远是远景或虚景。而更关键的场景,60
年后老太太收到后辈们努力送来的情书,竟然连一个脸部都没有给,显然显示了魏德圣决意避免太过煽情。实际上这种举重若轻的处理方式形成的留白比煽情更有余韵。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七封凄美的情书处处都表现了发信人对其爱人的不舍与不得不舍,浓浓的诗情画意展现出来的爱情是那样的凄美,“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虽然两个人没能没能在一起,但那份浓浓的爱却让每一个人动容。
影片没有邀请一个大腕明星:中孝介在日本本土都不算著名歌手,在国内虽说影响力大概比在日本本土都大,但无论如何也只是在一部分白领与小资中流传,所以范逸臣、林晓培这样就已经算是最大的大牌。
范逸臣扮演的影片主角阿嘉,是一个因为在都市中怀才不遇冲撞得头破血流,而不得不避缩到家乡小镇的年轻人,这是现代都市造就的典型闷骚男孩,内心的愤怒与困顿无法宣泄,有些自闭与忧郁,和家人及外界无法沟通也拒绝沟通,代表了很大一部分现代都市年轻人,开头砸吉他以及恶狠狠骂出的“操你妈的台北”,实在让观众看得爽快。
“敢说敢作敢为,无怨无恨无悔。狂风暴雨惊雷,吐气扬眉,天下舍我其谁?”阿嘉所展现的就是一个热血青年,作为一名代班邮递员他私自留下很多信件不发,被发现批评之后,改过自新,知错就改,而且敢于挑战,把之前的犹豫,懦弱统统抛弃,向友子示爱,并得到了幸福。
事实上小人物才是影片的亮点:林晓培扮演的心事重重清洁女工;热血敬业的小米酒推销员马拉桑;执拗火爆的青年交通警察;国宝月琴师茂伯;克制不住暗恋明恋老板娘的机车修理伙计;辍学去教堂参加唱诗班的高小女学生键盘手大大,这些配角的表现全部比主角更加抢眼,一个个都让人过目难忘,印象深刻。当然最最抢眼的就要数那个民意代表主席了,“我叫洪国荣今年65岁,身高170公分、体重75公斤。兴趣是打架、杀人、放火。”,“我要把恒春镇放火烧掉,然后把所有年轻人叫回来重建恒春。”“要自己回来当老板,不要当人家的伙计。”作为主角的继父又是恒春的代表主席,这个演员霸气十足,无论是表情、台词还是形体动作都非常有个性,只要他一出现,镜头中其他人都可以完全无视,有手腕有魄力又不乏头脑与善良,应该是整部片子中最精彩的人物。
“子不教,父之过”虽说是阿佳的继父,但是看到自己的孩子破罐子破摔,放纵自己,他还是做了自己作为一个父亲该做的事情,世界上的是是非非很难说
清楚,但是爱在很多情况下是不用说的。大爱无痕、无疆,又哪是用文字就能表达清的呢?
而已经趋于化境的国宝月琴师茂伯的扮演者林宗仁,在台湾也是确确实实的国宝大师,只不过不是月琴师,而是北管大师,这是他第一次拍电影,据导演透露他的音乐造诣很高,稍微学了一下月琴就使用自如了,而生活中的他还是几个餐厅的老板,非常精明能干。现实中的他最大愿望居然是红到好莱坞,真是和茂伯有一拼!前面说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实在是真真确确啊。
这部电影在台湾很受欢迎,是因为影片中包含了现实生活中几乎所有小人物的投射:阿嘉是不被大都市接纳屡屡碰壁的年轻人;清洁女工林晓培也处于社会底层工作,而且与上一代总有解不开心结的年轻人;火爆交警劳马投射的是那些外表很刚强但实际内心却很敏感纤弱总有很温柔一块的年轻人;机车修理工对老板娘的暗恋也好明恋也好,是每个底层青年在从事着貌似没有前途工作时都会有的性心理;被上帝都赶出来的搞怪键盘手大大只有10岁,充分表现出90后的早熟和搞怪(话说她在电梯中唱的那首歌《爱你爱到不怕死》已经在网络上飞传);而每个做过业务的销售员一定对马拉桑非常认同,那种敬业与热血是从事销售工作的人所必须具有的;片中茂伯执拗到可爱的程度也让人重新认识到老人们的魅力;这些都很容易引起大众观影人群的共鸣。
当然电影也结合了很多的传统文化,这么说还不如说是更好的利用了观众们的传统文化素养,影片中的小人物形象生动,让观众们印象深刻,他们的性格与现实中很多人的性格相似,影片也展现了很多传统文化,真是因为观众们有这样做的文化素养,才会对影片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在这个好莱坞大片通杀全球的时代,有这样一部文艺片能够奇峰突起,获得史无前例的票房记录,是非常让人惊讶的。真的很期待内地也能有这样一部文艺片占领票房冠军,那便是真正意义上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
现代影视与中国传统文化结课论文
姓名:赵乃涛
专业班级:机制二班
学号:201001245
第四篇: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文化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文化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在世界四个文明古国中产生的文化体系中,中国传统文化是唯一仅存下来的文化体系,它给我们留下了丰硕的遗产。但是中国传统文化讨论至今,对何为“中国传统文化”这一概念的内涵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这对于我们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严重的障碍。关键词 中国 传统文化 内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出现了“传统文化热”的现象,我国哲学界、史学界、文学界等各界人士都致力于研究和反思中国的传统文化,大量的著作、论文来立说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甚为热门。不过我认为要想研究好中国传统文化,首先应该明确究竟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它的概念和内涵是什么?通过对一些专家学者们对传统文化的探究我是收益匪浅,富有启发性。在此,我大胆地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从“中国传统文化”这一概念中的“中国”这两个字眼来看,“中国”指的是我们民族文化形成的摇篮。在古代,中国与“中华”、“中夏”、“中土”、“中州”含义相同,最开始是指天下之中央,后逐渐延伸为统治所及的区域。也就是说传统文化是在华夏这片土地上以各个民族为主体所创造的文化的总和,这其中包括两点:第一,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指中国汉族的文化,还包括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国汉族文化是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尽管在当时看来不论对于少数民族文化还是中国汉族文化都分别视彼此为异质文化,但他们在冲撞中不断的交融与同化,共同成为了今天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战国时赵武陵王效法“胡服骑射”。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汉族文化自始至终都居于主流文化的地位,少数民族文化虽然受汉族文化的巨大影响,不过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仍然保留并继承着本民族的文化,并不是一味的吸收、同化。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是多元的文化,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不应该忽略它。第二,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指各个民族所创造的文化,还包括像佛教文化这样的异质文化等,关于这一点后面会有涉及。
其次,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这两个字眼来看,所谓“传统”,如果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诠释,是指世代传承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社会历史因素,如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制度规范等。因此,中国传统文化是那些在中国世代相传,至今仍有影响的文化,必须是因其有价值,具有生命力而得以保存下来的文化,并不是在历史上出现过所有的文化都称之为传统文化。春秋时期,文化、思想发展的是虎气腾腾,出现了诸子百家学说,可流传下来的,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又剩下哪几家了呢?可见那些在古籍中记载,对人们的现实生活没有什么意义的文化就不能称之为中国的传统文化。
从历史学的角度诠释,“传统”是指在历史的基础上稳定起来,又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迁的。传统文化是历史的产物,但他并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毫无改变的保存着并传给子孙后代,而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东西。传统是需要在稳定中延续的,不过没有发展与变迁就谈不上传统了。不论在哪个时期,中国传统文化都能够吸收当时文化之精华,不断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就如袁行霈老先生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潭死水,它宛若滚滚不尽的江河,不断吸纳支流,或直或曲,或急或缓,或涨或落,变动不居,只有不断以新的形态代替旧的形态,才能永葆青春。”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就是典型的例证。在两汉之际,佛教作为一种异质文化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时期的排斥、磨合、同化,最后在中国扎下根,为广大中国人所普遍接受,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传统”与“现代”是相对应的。不过有一些人还没有把传统与现代化衔接起来,总认为现代化与传统是不相干的,互不干涉甚好。我认为这样的观点是极为不正确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的骄傲,砍掉了一个民族的根,还如何枝繁叶茂?中国传统文化就像牛顿所说的“巨人的肩膀”,我们要想看的更远,做的更好就必须站在这巨人的肩膀上,而不是肆意的践踏巨人的肩膀。虽然我们的传统文化存在着一些糟粕,比如专制主义,官僚主义,特权思想和家长制,不重视时间和效率问题等;但同时传统文化中也有精华,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整理,使之成为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有益资源。就如《甲申文化宣言》中提到:“中华文化注重人格、注重伦理、注重利他、注重和谐的东方品格和是放射和平信息的人文精神,对于思考和消解当今世界个人至上、物欲至上、恶性竞争、掠夺性开发以及种种令人忧虑的现象,对于追求人类的安宁与幸福,必将提供重要的思想启示。”所以我们决不能做到像民间流传的那句话“把洗澡水和婴儿一起倒掉”。况且任何文化的发展都不是一个消灭一个,一个取代一个的关系,必须是新的文化注入,过时的文化淘汰,有一个扬弃的过程,这就是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其关键所在就是要自觉的主动的分清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我们要继续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不断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调整和摒弃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使之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新动力,从而建设起适合社会发展的新文化。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体现在广大人民的言、行、思中。我们每个人每天都生活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之中,我们观赏名胜古迹,朗诵诗词歌赋,欣赏琴棋书画……关于这一点不论我们喜不喜欢,承不承认都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始终以自己的言语,行动和思维直接或间接的显示出这个传统或优或劣的特色,包括人民的衣食住行,人际关系,价值观等。譬如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以对方的职务作为称呼,像刘局长,李处长,孙主任,用这些称呼来明确身份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等级思想。还有平时我们讲“非礼勿言”、“祸从口出”,这是与中国传统的专制思想是有一定的关系的。再说近一点的2003年非典时期,2008年的抗冰雪灾害和四川汶川大地震,全国军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共度难关,这体现了我们传统文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这些都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历史的积淀,仍然保留在中华民族中间,不论何时何地,他都在制约、影响着当今的中国人。
第五篇: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社会 演讲稿
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晚上,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
首先,从我选到这个题目,感觉范围很宽,内容很广,下面,我先来讲一下什么是文化,它的作用,再讲一下它与现代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文化是一个民族乃至国家的核心价值所在,是它们的灵魂,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的积淀。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而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文明的精髓,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一种精神上的推动力,而且提供某种“制动力”,使中国经济不致脱离常轨,保证社会各方面协调运转。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巨大的思想统摄性,传统文化可以超越地域、阶级、党派、种族、时间的界限,以文化为纽带,以思想为桥梁,产生巨大的而又无形的文化整合力量。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文化中国”、“大一统”、“兼容天下”、“爱国主义”等观念,构成了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主要内容。正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形成和发展,增强了中国人的共识,形成了民族文化认同感,传统文化成为人们共同意识和自觉奉行的原则,传统文化这种整合力,增强了中国人的本根意识,激发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的和自豪感。正是因为这邪恶才在海外看到众多的华人聚落,众多的唐人街,就是我们名族认同,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嘛,当然,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宣扬的是一种大伦理观,其“天人合一”思想为建立现代的生态伦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建立在深厚的伦理道德基础之上的。:把“仁爱”之心扩展到自然万物,对自然友善,尊崇自然,泛爱众生;认为人与自然万物同类,“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节俭而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做到不违时,“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山林泽梁,以时禁发”,这样才能得到自然的赐予和恩惠,达到天人协调,“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这些思想与生态伦理学原则息息相通,对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树立环保意识、对现代社会确立经济及社会发展战略有一定参考价值。
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中,也有它狭隘,不合时宜的主张思想,比如,传统文化中的“三纲”强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传统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乐。仁,就是说要敬爱身边的人;义,就是处在什么位置上的人就要做在这个位置上应该做的事情,说白了就是履行你该履行的社会责任,比如农民就应该好好种地,子女就应该孝敬父母,臣子就应该忠君爱国,这也就所谓老师上课讲到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说的就是这种君臣之义,父子之义;礼,用来规定和明确封建社会秩序;乐和礼息息相关,也是用来传播教化和规范等级的。从上面的论述中就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根本就是要创建并且维护一种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秩序,这与我们当今时代的普世人权,人格、法律地位平等,与我们当前社会的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相背离,三纲确如陈寅恪讲,无可疗救,所以,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秉持择善而从之,则不善而改之的态度。
传统文化,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地域、阶级、党派、种族、时间的影响的。乾隆年间编的《四库全书》一共9亿多字,一般没什么人反对,我们现代的人都知道岳飞,知道岳飞是个民族英雄,但岳飞在《四库全书》中没有地位,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是抗金的民族英雄,而清与金原为一家。《四库全书》不能宣传反对清祖先的民族英雄,所以隐化了岳飞。
还比如老师在上次课上讲到孔子的教育思想与政治思想,是明显相矛盾的,(课下我也上网查了些资料,看了些文章),确实孔子的教育观念是超前的,但他的政治思想是守旧的,孔子 法先王,从周礼,他的思想有很浓重的复古倾向,不重视或者说是抵制创新思想,强调仅仅是宣扬德治,而没有法治,说白了就是,它仅仅是从道德层面上告诉你作为这个社会的一份子,应该要怎样做,而没有说如果你不这样做,我会怎么惩罚你。重视德治和人治,没有法治,这也是孔子以及儒家思想最大的缺点。这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们现代社会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思想。
我们都知道,五四运动,当时的精英认为激烈批评传统文化,即能为学习西方创造条件,还认为西化了,就充分现代化了,其实是对一种源远流长的文明全盘否定,把一个民族的没落,全归结在儒家文化头上,有些粗鲁。不能平心静气地判断传统核心价值的优质部分,就像倒洗澡水把孩子一起倒掉一样残酷。
我们要在对待传统文化上要有选择、有创造、有意识的发展。在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细致的分析之后,选择其有现代价值的精华部分继承下来,抛弃其不适应现代生活的糟粕。通过对传统文化精华部分的重新阐释,赋予其新的内涵和形式,使其更适应现代生活。现代人作为文化创造和选择的主体,要有主体意识、自主意识、文化意识和反思意识等等,积极能动地、独立自主地接受和吸收传统文化并使之为自己所有。这样,经过现代人继承的传统就有了某种不同于它从前的特点,具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和规定性,成为以现代生活方式呈现着的文化传统,成为融入了现代生活并流传下去的传统文化。
谈到文化,必须谈到历史,意大利哲学家克罗奇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所谓把历史变成现代是什么意思呢?不是说把历史上的人变成现代的人,把历史事件变成现代的事件,那是不可能的,就是说要把它变成一个个鲜活的正在发生着的、正在进行的过程,呈现在我们的观众和读者面前,或者说要把它从冰箱里取出来,解冻,让它重新鲜活起来,起死回生,而且我们在对待传统文化也要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善于吸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以对我们社会的发展,人民的利益有帮助,所以胡锦涛才提出八荣八耻,有句诗,“秦时明月汉时关”,我还必须得坚持与时俱进,要不然,秦时的明月如何能照耀汉时的关呢?